可卿病逝 元春封妃概括50字

奇花闪耀、佳木葱茏,如诗如画的大观园岁月,离不开花儿的衬托。

红楼梦既然为女性做传,花语就显得格外重要。国人自古都爱把女性排成花谱,某某对应某花,最后以花之地位来暗示人的地位。

可是,红楼的花语并没那么简单!

花之寓意,其实是复杂多面的,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的人,赋予其不同的含义。不同的切入点又可以产生不同的解读。

要想正确理解红楼的花语,需要做到以下三点:

1、要看花儿出现的场合,结合故事的大背景,来理解作者的暗示

2、要区分民俗解读和文化解读

3、要运用江南园林的造园理念去解读

元春出场只有一次,是在万物萧瑟的隆冬季节,所以她跟花基本扯不上关系。只有太虚幻境里的那句:【榴花开处照宫闱】

所以,榴花象征元春,这是毫无疑问的了。

有意思的是,元春在书中社会地位最高,按我们常人的思维,她当然是牡丹啊!就算不用牡丹,也该是类似的花中之王吧。

这个道理,几乎想都不用想,乡下老太婆都知道的。

可事实上呢?大家都看到了,曹雪芹用石榴花象征她。

要知道,石榴树庭院门前皆可栽种,是非常接地气的植物。虽然也广受大众喜爱,但就花中地位而言,真是小蚂蚁级别的!既无贵气,也无风雅,还无稀有,倒有一身乡土气。

你见有人摘一束石榴花来插瓶欣赏的吗?有人拿它来装点高档场所吗?

堂堂的贵妃,为什么跟石榴花挂钩?按地位说,一万个配不上元春。这就足见,红楼的花语不能按大众俗情解读。

钗粉们一提到牡丹给了宝钗,兴奋的直跳,以为这是宝钗艳冠群芳的铁证。对不起,这只说明你们没文化而已!

只要看看牡丹没给元春,就知道这里有猫腻了。

在红楼梦里,花的地位跟人的出色程度并不挂钩。曹雪芹要借助的是花儿背后潜藏的东西。

02 韩愈的《榴花》诗

“榴花开处照宫闱”原本来自韩愈的《榴花》诗:

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间时见子初成。

可怜此地无车马,颠倒青苔落绛英。

意思是:五月如火的榴花映入眼帘格外鲜明,枝叶间已经结了石榴。可惜此地缺少王孙公子的车水马龙,明艳的榴花只好在苍苔上散落纷纷。

这首诗将榴花跟天家富贵联系在一起,曹雪芹借用了他的话题,但反其道而用之,他说这次榴花开对了地方,开在宫闱里了。

石榴花开在五月,正是夏日如火,其花也艳红如火,夺人眼目。

这种流火四溢的感觉,是不是很像元春封妃后“烈火烹油,鲜花着锦”的样子?

曹雪芹写的“照宫闱”,就是仿照韩愈的“照眼明”!

表面上看这是幸运,但深究其理,却是勉强为之。因为韩愈的原诗说石榴花卑微,不衬天家富贵。且自古以来石榴花的确都是平凡花儿。如果硬让它开在宫闱,会得到重视和珍惜吗?不幸的结局早已注定。

况且,火烧完了呢?初夏是万物生命力的顶峰,但也意味着衰败来临,石榴结籽之时就是万花凋零、繁华消退之时。

宝玉生日就在花神退位之时。书中多次写到他的生日,围绕着这个特殊节点,可是大有文章。其重要意义不亚于太虚幻境。

你若从未注意到,那可是莫大的损失。卓语此前有多篇解读,详见:

也就是说,【盛极而衰】是曹雪芹多次、多次、反复、反复强调的主题!

元春的榴花,正是这个主题的深化!从韩愈的诗作中也可见一斑。

请再联想下元春自己做的谜语,谜底是炮仗。贾政当场就内心犯痛,忧戚起来。

炮仗,点燃的同时就是完结,轰轰烈烈却消失在转瞬之间。盛极而衰(甚至是盛极而亡)没跑了!

炮仗点燃了有火花,一片红彤彤的,燃完了也是满地红纸,多像那石榴花开败后飘落满地的花瓣啊!

那不就是【可怜此地无车马,颠倒青苔落绛英】吗?

它们都是民间的喜庆物,都被赋予了世俗的安稳吉祥寓意,但在曹雪芹这样的文人眼中,却都是可悲的牺牲品。

03 曹寅的《榴花》诗

触热愁惊眼,偏多烂熳舒。

乱烟栽细柳,新火照丛书。

未了红裙妒,空将绿鬓疏。

风前浑艳尽,过雨更何如。

曹寅通诗词,晓音律,好书法。曾是主持东南风雅、众望所归的人物,在江南士子中享有极高的声誉,留有很多诗词作品传世。上面就是曹寅所做的《榴花》。

这首诗的核心含义也是盛极而衰。相比于韩愈那首诗,这首更深沉的表达了世事无常、繁华难久之意。

根据史料记载,曹雪芹自幼厌恶读正经书,跟书上的贾宝玉一样,但他同时又博览群书,知识丰富。也就是说他受家学影响甚深,其文化底蕴可追溯到爷爷曹寅。

书中有大量诗作,都可从曹寅的存诗中找到影子。诗仙林妹妹的一些重要作品,原型就存在于曹寅诗集中。

所以,解读曹雪芹的思想,应该以曹寅为参考。

【风前浑艳尽,过雨更何如】,世俗人眼中的明艳之花,承担的却全是风雨!在风中把明艳消磨殆尽,等雨过后就只剩残骨了。

曹寅写的石榴花好悲剧啊!没有任何喜庆之意。而这正是曹雪芹给贾元春设计的人生路径。

二十年来辨是非,榴花开处照官闱。

石榴多籽误导了世界,长久以来,很多人认为这暗示了元春会怀孕生子。

很显然这是生搬硬套的乱猜。元春入宫多年才封妃,从封妃到80回结束又过了5年多。按照卓语前文推算的,80回时元春至少在宫中呆了13年,始终都无子,这像是“多子”的体质吗?

是她隐秘的生子了,作者没写出来吗?

这个假设更不成立。判词中的【榴花开】跟二十岁挂钩着,前文已解析过,这就是元春封妃的象征。如果榴花又含有生子的寓意,那就等于说,她封妃时就有孩子了。

可是元春回家省亲泪水涟涟,一再表示自己在宫中孤独寂寞冷,活的好苦。若她已有子嗣,绝不会这么悲观。做过母亲的人都明白,孩子就是希望和寄托,就是最亲的亲人。

更何况,这样天大的喜事,贾府上下竟无声无息,噤若寒蝉?根本说不通!

其实,元春是无子的命。甚至,整个贾家第四代都是无子命、绝后命。除了早死的贾珠,大概用自己的命换来个儿子。

前面说了,“榴花开处照宫闱”原本出自韩愈的《榴花》诗,诗中也有【子初成】三个字。又该如何解释?

一般人看来,这当然是好话,但在红楼梦里却一定不是好话。

【桃李春风结子完】,虽然是李纨的判词,却足以证明曹雪芹的生命观。

结子完,就是功成名就的意思。你的任务完成了,你也该拜拜了。李纨的名字里,包含的元素正是木、子、完(谐音)。

由此可以看出,在曹雪芹的思想里,【子初成】恰恰意味着榴花的完结。请注意:他说元春是朵榴花,不是石榴树哦!

李纨的功成名就,是儿子贾兰有了出头之日。元春的功成名就,就是封妃,光宗耀祖之时。

古代印染技术落后,石榴红色的裙子是稀有品,特别受年轻女子的青睐。所以,一提到石榴花,人们必然想到石榴裙。

“眉黛夺将萱草色,红裙妒杀石榴花”、“风卷葡萄带,日照石榴裙”,在这些诗句中,石榴裙都代指美女。

但是用多了之后,石榴裙多多少少染上点桃色味道。比如白居易的《琵琶行》里“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用石榴裙描述了乐伎醉生梦死的生活。

总之,同样表达美女,石榴裙与兰芝青莲不在一个档次上。它暗含着一种浮华、娇艳、献媚、性诱惑、臣服的意思。

元春作为政治攀爬的工具,她的所作所为,跟这些暗含之意都很吻合。

有人迷惑于元春流泪,以为她是厌恶名利的人设。其实那只是表现了她内心的进退两难,不代表她不会献媚。

说实话,在封建社会后期,不要迷信于还会有什么奇特的个体能令皇帝屈尊。就算你再美,不献媚不够奴才,都去喝西北风去。

电视里演的那些不邀宠而偏偏有盛宠的故事,你看看就好,别当真了。真正的政治世界不是那样的。

所以,石榴花这个立意并不很美,有点揶揄味道哦。

综上所述,榴花用来比喻元春的盛极而衰,跟她自己做的谜语炮仗一样,兼具热烈和完结的双重面。

作者反复强调【转瞬即逝】,不仅在暗示元春不幸的结局,更是对热衷富贵荣华的讽刺和否定。

石榴花生于乡野田间,会是个平凡的、自由的、活泼的少女;生在宫闱,哪有它的立足之地?

实际上,元春封妃以及回家省亲,就是她人生最高光的时刻了。自省亲之后,她的后宫生活就一路颓败。

先是失宠、被边缘化,然后被降级处分。贾雨村被降级便是暗示,他和元春都绑在王子腾这根绳上呢。太监公然敲诈贾家,更是非常明显的信号。

到了最后,元春作为一个政治弃子,当王子腾被清算时,她也要背锅。像杨玉环一样,一根白绫被赐死,能保留全尸就算是烧高香了。

在士大夫文化里,榴花毫无地位,古典园林中也没有它一席之地。因为它没什么文化内涵,格调不够,跟雅趣无关。

从这个角度可以知道,曹雪芹对元春的整体评价并不高。

世人都将元春视为贾家大救星,视为终极大boss,视为高不可攀贵不可言,但在曹雪芹的本意里,她只是个可怜又可悲的棋子,一个哭唧唧的工具人。

除了给王夫人撑腰,支持金玉良缘,给黛玉政治压力,歼灭贾家的文化复兴路线之外,什么也没做。

才华不及黛玉,能力不及探春,可爱不及湘云,通透不及岫烟。可是糊涂堪比迎春,浮华堪比秦可卿。

所以迎春出嫁后唯一一次回家,便是泪水涟涟,那也是省亲哦,跟元春一样。秦可卿临死,特意预言下元春。所有这些都有深刻的暗示意义!

红楼梦里的角色,很多都在互相影射。没写出的命运,你根本不必着急找后40回,就能知道全貌。因为曹雪芹早就悄悄的写下了。

当你看到迎春婚后受虐,可卿死状惨烈时,你就应该明白,这就是元春的宫中生活和最终结局!所不同的,只是多了一层美轮美奂的外包装。

曹雪芹是以人的精神世界,来判定人的价值高低,并不是以社会地位。读者如果不能体认这一点,那永远不会找到正确的打开方式。

《红楼梦》部分人物介绍

  贾宝玉-第一主角,书中的情节主要是以他为中心,故事从他的前世写起,几乎就是在写他一生。厌恶世俗名利,追求浪漫美学情怀的满足。住在怡红院,在诗社中号为‘怡红公子’更是母亲眼中的‘混世王’。脂砚斋透露雪芹评贾宝玉用“情不情”三字,某些人认为指贾宝玉具有深广的人文主义思想,能够对将自己的感情赋予没有感情的人、事、物。

女主角之一,与贾宝玉相映衬,为‘木石前盟’。是中国古典文学中性灵形象的典型。林黛玉为贾母外孙女,即宝玉的姑表妹,寄居贾府,父母双亡,品貌风流,体弱多病,多愁善感,才情高捷,文采风流,字(本无字,这个字是贾宝玉所赠),住在潇湘馆,在诗社中号为‘潇湘妃子’。占花名签得芙蓉。脂砚斋透露雪芹评林黛玉用“情情”二字,指林黛玉能够对将自己的感情赋予自己所爱的人。高版为病逝。有红学家认为最后投水自杀。

女主角之一,与林黛玉相对,红楼梦曲中称红楼梦的主旨是“怀金悼玉”。宝钗为王夫人的外侄女,即宝玉的姨表姊,随母亲姨妈、哥哥蟠居住贾府。她体态丰艳,才情亦高,为人亲和圆融,心思细腻,在贾府众多下人中,比多情敏感的林黛玉受欢迎得多,也深得贾母喜爱;住在芜苑,在诗社中号为‘芜君’。占花名签得牡丹。宝钗服世俗价值,虽然她身上所佩戴的金锁,和贾宝玉的通灵宝玉是为‘金玉良缘’,但在宝玉心中仍不及超凡脱俗的林黛玉。书中反复隐喻,如:冷香丸、所居院落芜苑前大石封闭及无花冰冷的环境来看,有人认为评语似乎应为“冷情”。警幻曲中称“都道是金玉良姻,俺只念木石前盟。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暗示宝玉与宝钗成亲,但宝玉只怀念黛玉,虽然宝钗有如山中高士,也有举案齐眉的美德,但宝玉心中依然不平,只能空对宝钗,没什么夫妻之情。

宝玉长姐,同为王夫人所出,元月一日出生,故名元春,被选入宫中,后封为凤藻宫尚书,加封贤德妃,无有子嗣。贾府盖大观园就是为了元春回家省亲,高续写她后因痰疾过世,终年虚岁43岁。元春和迎、探、惜春四姊妹名字谐音为‘原应叹息’;姓名谐音是作者惯于暗示意涵的手法之一。判词称她“虎兔相逢大梦归”。暗示于虎年与兔年相逢的兔年正月(卯年寅月)过世。典故应为引用后汉书-郑玄传与北齐刘昼-高才不遇传]中‘辰为龙,巳为蛇,岁至龙蛇贤人嗟。’一语加以变化。

贾宝玉的庶出妹妹,住在秋爽斋,在诗社中号为‘蕉下客’。占花名签得杏花。是大观园中仅次于王熙凤的最能干的女人,有人误以为她不愿意承认自己的亲生母亲赵姨娘,尊母为母亲,实为当时风俗礼法如此,非其不认亲也。曾在贾府与李纨、宝钗于王熙凤病中主事,高续写她远嫁海疆统制周琼之子。判词称她“清明涕泣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依甲戌本,庚辰本《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影印本与程甲本,程乙本《红楼梦》俱作此语,甲戌本脂批“好句”确为定本。)暗示远嫁外地,再难回返。

另一主角,贾母娘家(史家)的侄孙女儿,和宝玉、黛玉同辈,父母双亡,由叔父母抚养长大,幼年时因贾母疼爱,也曾在荣府居住过一段时日,是宝玉的第一个青梅竹马。性格爽朗明快不扭捏,好几次因此得罪了林黛玉。并不住在大观园,在诗社中号为‘枕旧友’。占花名签得海棠。作者形容史湘云的外表是‘蜂腰猿臂,鹤势螂形’,才思不输林二人。高本中,湘云的丈夫婚后不久即得痨病,她终身守寡。有一派红学家推测,作者原著会写到湘云与宝玉结合的情节,因此有‘金伏白首双星’一回。警幻曲中有“厮配得才貌仙郎,博得个地久天长,准折得幼年时坎坷形状。”,回目有‘因伏白首双星’,脂批有“后数十回若兰射圃所佩之,正此也”,暗示与才貌双全的卫若兰白首偕老,不再像幼年那样坎坷。但是也有一派红学家认为,“若兰射圃”的情节并不意味着史湘云与卫若兰将共度余生,因为前八十回中史湘云已经许配某官宦人家,故警幻曲中所指可能是此位未婚夫后遭变故,两人未能成婚。而金一段,考虑到拥有金的实际上是贾宝玉与史湘云两人,故有可能是史湘云与贾宝玉在家族败落之后结为夫妇,相依为命。尚有一派红学家则觉得:金虽然代表姻缘,但作者叙事,喜爱描写命运已定但当事人都难以逆料,像史湘云、妙玉等人,只要对宝玉“心里一动”,作者就不会安排嫁给宝玉的。所以像袭人由宝玉取得红汗巾却嫁与蒋玉函。宝玉曾拥有金也不代表就一定是这姻缘的男主角。

  妙玉- 贾府家庙中的年轻尼姑,生性好洁,判曲称她“气质美如兰,才华比仙,天生成孤癖”、“依旧是风尘肮脏违心愿”,暗示可能沦落风尘。一百二十回通行本中,被强盗掳去,生死不明。

  贾迎春- 贾宝玉的堂姐,贾赦的女儿,住在紫菱洲里的缀锦楼,在诗社中号为‘菱洲’。性格懦弱胆怯,信奉道教,但最终被嫁给一个性格暴的色狼武官孙绍祖,受虐而死。判词称“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金闺花柳质,一载赴黄粱。”暗示被忘恩负义的丈夫虐待而死。

  贾惜春 - 宁府贾珍之妹,在荣府长大,是众同辈姊妹中年纪最小的一个。住在藕香周围的风轩,在诗社中号为‘藕’。性格孤僻冷漠,善绘画,喜佛法,贾家衰败后修行,终身未嫁。是红楼梦中另一个远避俗世的角色。判词称“勘破三春景不长,缁衣顿改昔年妆。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傍。”暗示出家为尼。

另一女主角,普遍认为是红楼梦中最为鲜活的人物,具有强烈的.世俗气息。为贾之妻,即宝玉堂嫂,是王夫人的侄女儿,因此虽然身为邢夫人的妇,却帮王夫人处理荣府家务。精明能干,口舌伶俐,手腕灵活,手段毒辣。但害死尤二姐等人,导致贾府被御史弹劾;而克扣下人月钱违法放印子(高利贷),也成为贾府家产被抄后无法放还的主因。判词称“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暗示最后被休(拆字为人木),过世还葬金陵,即“王熙凤衣锦(寿衣)还乡”。高版本中并没有被休。高版本第一百零一回中,王熙凤抽得签诗“去国离乡二十年,于今衣锦返家园。蜂采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为什么说贾元春害死秦可卿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