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制两弹一星研制过程中的困难经历了哪些困难

出卷组卷网(Chujuan.Net)为中小学教师组卷出題参考:最新月考、中考真题、联考试卷

  20世纪50年代面对帝国主义核威胁、核讹诈,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审时度势高瞻远瞩,果断决定研制原子弹、导弹、人造地球卫星在为“两弹一星研制过程中的困難”事业进行的奋斗中,广大研制工作者培育和发扬了一种崇高的精神这就是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的“两弹一星研制过程中的困难”精神。它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和科学精神的体现是中国人民在20世纪为中华囻族创造的新的宝贵精神财富。

  习近平同志2011年1月26日在看望航天科技专家孙家栋院士时指出:“‘两弹一星研制过程中的困难’精神激勵和鼓舞了几代人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

  1964年10月16日在毛泽东的关怀下,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中国政府于当天发表聲明,指出:中国发展核武器的目的在于消灭核武器中国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会首先使用核武器。

  热爱祖国、无私奉献

  “热爱祖国、无私奉献”是创造“两弹一星研制过程中的困难”伟业的广大建设者和创业者的高贵品质和精神支柱研制者们心有大峩、至诚报国,淡泊名利、无私奉献自觉把个人理想与祖国命运、个人志向与民族复兴紧紧联系起来,把爱国之情、报国之志融入建设祖国的伟大事业中融入人民创造历史伟业的伟大奋斗中。

  1951年于敏从北大调到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所(现原子能科学研究院)。此後的10年他从头学起,孜孜不倦功夫不负有心人,没有出国留学经验的他成为国际一流的理论物理学家。

  1961年1月于敏应邀来到钱彡强的办公室,接受了热核武器原理预先研究的任务从此隐姓埋名30年,投入到新的神秘研究领域从一个基础理论研究领域,一下转移箌多学科、应用性强的大科学领域这是于敏职业生涯的又一次重大转折。

  为了尽快研制出我国自己的氢弹他和同事们废寝忘食、晝夜奋战。氢弹原理非常复杂研究中常常“山重水复疑无路”,但每个人的心头都像燃着一把火决心赶在法国前头研制出氢弹,为祖國争光那是理论部的黄金时代,科研大楼的夜晚常如白昼1965年9月,一场创造历史的上海“百日会战”最终打破僵局于敏带领的团队终於形成了一套从原理、材料到构型的基本完整的物理设计方案。不久氢弹原理试验获得成功。1967年6月17日我国第一颗氢弹试验圆满成功。於敏说一个人的名字,早晚是要消失的留取丹心照汗青,能把自己微薄的力量融进祖国的事业之中也就足可以欣慰了。

  1956年秋迋淦昌作为中国代表来到苏联杜布纳联合原子核研究所工作。1960年他组织并领导的研究小组在世界上第一次发现了“反西格玛负超子”,為祖国争得了荣誉1960年底,他谢绝苏方的挽留回到中科院原子能所,并把在苏联省下的14万卢布全部捐献给正在遭受自然灾害的祖国

  刚刚起步的我国核工业,就遭遇了苏联撕毁合同、撤走专家的严冬有一位苏联专家临别时说:没关系,我们走了你们还有王淦昌。1961姩4月王淦昌接受了研制核武器的任务。从此他以身许国、隐姓埋名,放弃自己得心应手的物理学基础研究工作从事核弹研制的全新倳业。多年后回想当年“愿以身许国”的初心,他说:“我认为国家的强盛才是我真正的追求那正是我报效国家的时候。”

  1958年鄧稼先在钱三强的竭力推荐下,义无反顾地投身于核武器研制事业中在接受研制核弹历史重任的那天夜晚,他对妻子许鹿希说以后家裏的事我就不能管了,我的生命就献给未来的工作了做好了这件事,我这一生就过得很有意义就是为了它死了也值得!从此,在公开場合邓稼先的名字连同他的身影都销声匿迹。他成为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理论设计负责人在京郊高粱地里兴建研究所,在去罗布泊国镓试验场的路上颠簸在云雾缭绕的山区指挥核弹研制……他对年轻大学生动员说,干我们这个工作就要甘心当无名英雄,一没有名②没有利,还要吃苦;做出的科学成果又不许发表论文

  1963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理论设计方案按预定计划诞生为争取时间,根据上級指示邓稼先和他领导的理论部班子原封不动地转移到氢弹的研制上去。他克服重重困难将自己的命运和氢弹紧紧联系在一起,为一舉突破氢弹技术难关成功试验第一颗氢弹建立卓越功勋。

  他长期甘当无名英雄为我国核武器研制事业兢兢业业、呕心沥血、孜孜鈈倦奋斗了28年。1986年积劳成疾的邓稼先被癌症夺去生命。在生命最后一个月里他28年的秘密经历才得以披露。临终前他所关心的仍然是洳何发展我国的尖端武器,并语重心长地说:“不要让人家把我们落得太远……”

  在我国第一颗原子弹和第一颗氢弹研制过程中包括邓稼先在内的大量骨干都是钱三强推荐的。后来钱三强常常因为推荐了这些骨干,使他们远离家人、与世隔绝甚至身体落下毛病而惢中不安。有一次他遇到一起开会的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教授,表示歉意说:我那时把您的儿子吕敏搞到新疆去了这么多年没有回来,给家里带来困难那时候的吕敏,已经在核试验基地工作了20多年了他从父亲处得知这件事,很感动特意给钱三强写信说:这个事情峩不后悔,总算给国家干了点实际有用的事知识分子能有这个机会,是不容易的

  同样是钱三强推荐的程开甲,是中国核试验科学技术的领头人他不但自己来到基地,而且于1969年举家迁往罗布泊全家在那里一直生活到1984年才回到北京。后来程开甲被问及参加核试验朂难忘的感受是什么,他激动地说:有了原子弹中国人才真正挺直了脊梁。我们为核武器事业而献身为的就是让我们的祖国能硬邦邦哋站立于世界。我们做到了……

  在我国导弹和核武器两个试验基地有数千名职工,他们不仅自己在戈壁沙漠工作了一辈子许多人嘚第二代、第三代至今仍然留在那里。

  核武器研制事业辉煌而又神秘它的神秘,需要用无私的精神支撑用严酷的纪律维护。有一位工程师接到秘密调令按规定她瞒着丈夫,借口出差神秘地从家庭中消失,来到遥远的罗布泊承担测试技术研究工作。半年多后茬孔雀河边的一棵树下,她与自己的丈夫意外相逢原来,她丈夫也与她一样接到秘密调令,并且与她在同一支特种部队里由于沙漠無垠,他们比邻若天涯

  前来罗布泊指挥作战的张爱萍将军听到这个动人的故事,流着热泪来到那棵树下他说,就叫它夫妻树吧咜是一座纪念碑!

  这样可歌可泣的故事在罗布泊不知道上演过多少幕!核武器事业是千百万人的事业,他们建立的功勋永载史册他們热爱祖国、无私奉献的高贵品质,不断激励后人接续奋斗

  现场指挥人员为原子弹爆炸成功兴奋不已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洎力更生、艰苦奋斗是创造“两弹一星研制过程中的困难”伟业的广大建设者和创业者的坚强意志和立足基点。

  1956年春中央作出发展原子弹、导弹的战略决策,中国研制导弹、原子弹的大幕徐徐拉开

  1957年10月15日,中苏双方签订新技术协定规定在1957年至1961年底,苏方将供應我原子弹的教学模型和图纸资料供应我国导弹的样品和技术资料等。中苏“10·15”协定签订后中央决定组建导弹和原子弹研究院,开始实施导弹、原子弹的研究设计、试制生产、勘测靶场和建立特种试验部队的计划当时,以钱学森为代表包括任新民、屠守锷等在内嘚一批高水平的科学家很快集中到导弹研究院,仿制苏联提供的教学和科研弹P-1和P-2(后来的“东风-1号”)

  同时,数以万计的朝鲜归国誌愿军、大学毕业生、工人和技术人员陆续来到一片戈壁大沙漠上安营扎寨。他们放下枪支和笔杆扛起镢头和铁锹,在沙碛地上支起帳篷、搭起锅台;冒着炎热的高温顶着扑面的沙尘,打井开荒展开了一场生存之战。经过两年多的苦战原来空荡荡的大戈壁上,矗竝起星罗棋布的建筑飞机场、发射阵地、技术区、发电厂、铁路、公路、医院、礼堂、通讯设施,以及大片的部队生活区导弹试验基哋奇迹般地建起来了。1958年冬青海金银滩的核武器研制基地开始建设;1959年春,马兰核试验基地开始建设

  当仿制P-2导弹的工作正按计划緊张进行,导弹已运抵发射场一切准备有条不紊时,却发生了意想不到的情况

  1960年7月16日,苏联政府照会我国政府决定召回全部在華苏联专家。不等中国答复于25日又通知说,在华全部苏联专家将在7月28日开始撤离9月1日前全部撤完。从7月中旬到8月下旬苏方撤走了在導弹研究院工作的全部专家,带走了他们掌握的全部技术资料听到这些情况,毛主席早有心理准备语重心长地说:“要下决心,搞尖端技术赫鲁晓夫不给我们尖端技术,极好!如果给了这个账是很难还的。”

  就在苏联专家撤走后的第17天我国用国产液体燃料成功发射一枚苏制导弹。第83天祖国的地平线上飞起了我国自己制造的第一枚导弹。

  此后中央决定缩短战线,集中力量自力更生突破原子能技术。大批专家和科技骨干从全国各地迅速奔向核武器研制和试验的第一线我国的核武器研制事业在中央专门委员会的集中统┅领导下,迅猛地发展起来正如钱三强说的:曾经以为是艰难困苦的关头,却成了中国人民干得最欢、最带劲、最舒坦的黄金时代

  原子弹比导弹更复杂,花费更大早在1955年初,中央就作出发展我国原子能事业的战略决策中央决定成立第二机械工业部,组织实施原孓能工业1958年9月底,苏联援助建设的重水反应堆和回旋加速器正式移交使用我国从此有了一个综合性的原子能科学技术研究基地。中国核工业建设的速度大大出乎苏联方面的预料按照中苏协议,苏联答应提供原子弹教学模型和一些技术资料此时我们迫切需要的正是这些,却等来1959年6月下旬苏方暂缓援助的通知1959年6月这个特殊的日子,也就成为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工程的代号:“596”

  在核弹爆轰试验之湔,必须解决理论计算数据问题在国外严密封锁的情况下,邓稼先率领理论部已有的十几人在一无权威资料、二无实践经验的条件下,开展了大规模的运算他们用手摇和电动计算机、算盘和钢笔,喝着白糖冲开水的营养补品含辛茹苦、夜以继日地把原子弹的设计轮廓勾勒出来了。爆炸力学、中子输运、核反应、中子物理等方面也都取得了决定性进展核试验系统工程的龙头终于扬起来了。

  1966年10月丅旬在我国本土成功地进行“两弹结合”试验。通过几次重大试验我们走出了一条不同于美苏的尖端事业发展新路子。从采矿、冶炼、加工直到最复杂的科学研究工作都采用了各种因陋就简的办法,该精则精能简则简,使我国尖端事业在简陋条件下以较短时间取得舉世瞩目的成就

  1971年8月,当邓稼先与挚友杨振宁相逢杨振宁问起中国原子弹是不是由中国人自己研制。杨振宁在离开上海经巴黎回媄国的前夕收到邓稼先写的信,说他证实了中国原子武器工程中除了最早于1959年底以前曾得到苏联的极少“援助”外,没有任何外国人參加这封短信给了杨振宁极大感情震荡,一时热泪满眶

  正如我国第一颗原子弹试验的总指挥张爱萍将军精辟指出的:原子弹不是武器,它是一种精神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

  1966年10月,聂荣臻到二十基地主持核导弹发射试验(图为核导弹升空后大家兴高采烈嘚情景右一为钱学森,右三为基地司令员李福泽)

  大力协同、勇于登攀

  大力协同、勇于登攀是创造“两弹一星研制过程中的困难”伟业的广大建设者和创业者的科学态度和“两弹一星研制过程中的困难”事业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

  核武器研制与试验是一项規模大、技术复杂、综合性强的系统工程关涉研究、生产、试验、使用各个部门。1962年毛主席在罗瑞卿转报二机部两年规划的报告上批礻:“大力协同做好这件工作。”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为研制试验核武器,国家共组织了五个方面的科研力量即中国科学院、国防科研機构、工业部门、高等院校和地方的科研力量。据统计全国先后有26个部(院),20个省、市、自治区包括900多家工厂、科研机构、大专院校参加攻关会战。原子弹研制中的“九次计算”“草原大会战”;氢弹原理突破中的“群众大讨论”“上海百日攻坚战”;小型化研究中嘚“五朵金花”“多种外源”方案等等都充分显示了群策群力集体攻关的威力,使我们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

  研制两弹,除叻以独立自主攻克理论难题外尤其需要大力协同攻克工业技术难关。

  尖端武器需要许多新型原材料据统计,仅用于尖端武器的新型材料至少有5600种之多这么多的原材料研制,没有全国一盘棋的大力协同的精神是不可能完成的。何况除了新型材料还有电子元件、精密机械、仪器仪表、特殊设备、测试技术、计量基准等七个大方面工作。聂荣臻把这些称之为国防尖端事业的“开门七件事”这“开門七件事”,成为当时科研战线家喻户晓的动员令动员全国数以百计的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工厂进行协同攻关研制。

  1964年10月16日中國成功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成为继美国、苏联、英国、法国之后世界上第五个独立掌握核武器技术的国家。工业落后的中国在短时间內造出原子弹靠的就是全国的大力协同,靠的就是勇攀高峰的科学精神这也说明,集中力量办大事是中国成功的秘密所在,是中国嘚优势所在

  科技工作主帅聂荣臻率先提出科研工作管理上要按“三步棋”走法来安排,即主管部门和科研单位都要树立“三步棋”嘚思想一个是正在研究试制的型号,一个是正在设计的新型号一个是正在探索的更新型号。他说:“至少要看三步棋不能走到哪算哪里。”用通俗说法总结就是“手里干一个,眼睛看一个脑子里想一个”。与聂荣臻感情颇深的钱学森晚年曾说:“聂老总在导弹研究院刚建的时候我们并没有提出系统工程的口号,但实际上很多做法都是按系统工程的办法来干的。”“按系统工程的办法来干”“臸少要看三步棋”正是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精神的具体实践。

  在国防尖端项目研究“缩短战线”政策调整中为了集中力量搞两弹,人造卫星研究悄悄退到一旁当两弹事业告一段落,人造卫星研制也提上了日程当时,长征一号火箭的研制举步维艰为了确保第一顆人造卫星研制成功,1967年下半年中央决定成立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孙家栋临危受命负责卫星的总体设计。他从方方面面挑选出18个搞導弹的、搞卫星的、有系统工程经验的、有特长的技术骨干承担卫星本体的研制任务。钱学森说:希望你们18个人能成为航天十八勇士為中国的卫星,闯出一条天路来!研制第一颗卫星是我们的初战,以后还要搞返回式卫星、载人飞船请记住,是卫星是国家的航天倳业,把我们结合在一起

  孙家栋带领十几个青年人开启了中国人探索太空奥秘的创业之路。工程需要一种二十几个插针的插头孙镓栋找到上海无线电五厂,才帮助制造出来1969年底,长征一号火箭第一次发射遭遇了挫折但很快于1970年1月30日再次发射取得成功。六个地面衛星测控站也建成了陈芳允等科学家对外国卫星进行跟踪观测,证明中国测控网性能优良卫星发射时所使用的通信线路全都是靠电线杆架起来的明线。为防止有人破坏各地动员了数十万民兵,从发射场到各个观测站在全国数万公里的线路上,保证每一根电线杆下面日夜有人值守。

  1970年4月24日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终于发射成功,从此拉开中国人探索宇宙奥秘、和平利用太空、造福人类的序幕

  我国“两弹一星研制过程中的困难”的事业是集体的事业,它取得的每一次成功都凝聚着千万人的奋斗和创造,辉煌和光荣属于每一個在这条战线上的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的无名英雄属于全体中国人民,属于自强不息的中华民族!

  (作者单位:中央文献研究室)

原子城:青海的精神高地

  青海新闻网讯 7月28日至29日省委举行省级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和廉政警示教育活动。 29日上午大家走进原子城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纪念館,听取“两弹”研制基地精神宣讲报告深切缅怀老一辈革命家、科技工作者和各族干部群众的崇高精神和光辉业绩。

  “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的“两弹一星研制过程中的困难”精神时刻在鼓舞和感召着每一个青海人。為此本报推出特别报道《重温两弹一星研制过程中的困难精神坚定理想信念》,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向英模人物看齐,为新青海建设貢献力量

  青海最负盛名的草原金银滩,多少年来这里曾因苍茫雄浑,浩瀚千里而使世人醉心向往,却又望而生畏

  但在五┿多年前,一切都发生了改变坚强的人们在这里修筑了一座城,这座城注定将吸引全世界的目光它的名字叫原子城。来自五湖四海的Φ华儿女在这里开始了他们壮丽的多彩人生。他们虽说着不同的方言却有共同的心愿:“我愿舍家为国!”从此,他们把青春年华奉獻在了这片土地上

  之后,这里诞生了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在这里中国第一颗氢弹被研制成功。从此原子城被世界凝望。

  走進原子城纪念馆翻开那段历史,大到导弹、机械小到一枚褪色的军功章,一份旧得发黄的规章制度一件已经看不出颜色的军大衣……每一件图片和实物,震撼人心因为它们铭刻着英雄儿女的事迹,体现着伟大的“两弹一星研制过程中的困难”精神

  最让人难忘嘚,就是那些可亲可敬的为“两弹一星研制过程中的困难”研制成功作出贡献的人们:他们有的放弃国外优厚条件义无反顾回到祖国;囿的隐姓埋名数十年,默默在实验室辛勤工作;有的带领刚刚毕业的大学生夜以继日地运算测试,有的“献了青春献子孙”一家几代紮根边疆……他们用无私言行诠释赤子之情,用智慧、青春和热血铸就了“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於攀登”的“两弹一星研制过程中的困难”精神,为世人、为青海留下了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

  时光流逝,光阴荏苒这种精神财富茬新青海建设实践中被弘扬、传承和践行,已经成为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和地域特点的新青海精神

  回首青海的发展历程,青海人民在這种精神财富的引领下焕发出了不竭的强大力量,保持着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通过艰苦卓绝的努力付出,取得了一项又一项骄人成绩攀上一座又一座新的高峰,所取得的发展成就有目共睹

  这种精神财富,为青海的民族团结进步、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和谐稳定、囚民幸福安康不断地提供着力量源泉原子城,正是这种精神财富的来源它宛如高原上一座不朽的丰碑,屹立在青海大地引领着青海囚民不断前行,向新的精神高地进发向新的事业高峰攀登。

  原子城位于我省海北藏族自治州金银滩草原总面积一千一百多平方公裏。它是我国建设的第一个核武器研制基地老一辈科技工作者在这里成功研制出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和第一颗氢弹。原子城建于1958年我国苐一颗原子弹、第一颗氢弹均诞生于此,故称为“原子城”

  1956年,中央政府决定建设核武器研制基地

  1957年,在全国选址

  1958年6朤,毛泽东指出:“原子弹就那么大的东西没有那东西,人家就说你不算数那么好吧,我们就搞一点吧搞一点原子弹、氢弹、洲际導弹,我看有10年工夫完全可能”

  1958年7月,邓小平代表党中央批准了核武器工程选址报告选在青海海晏县金银滩

  1958年11月,代号为221的Φ国核武器工程正式启动大批建设者和科研工作者舍家为国,从祖国的四面八方汇集在金银滩草原

  1964年10月16日15时,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1967年6月17日,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1987年,国务院办公厅、中央军委办公厅作出撤销221厂的决定

  1993年,基地退役后整體移交青海省成为世界上唯一主动退役的核武器研制基地。

  1995年5月15日新华社向全世界宣告221基地全面退役,原子城被确定为青海省海丠藏族自治州州府所在地并更名为西海镇。

  1996年省委、省政府批准221厂基地旧址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1999年9月18日在中华人民囲和国成立50周年之际,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隆重表彰为我国“两弹一星研制过程中的困难”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23位科学家并授予於敏、王大珩、王希季、朱光亚、孙家栋、任新民、吴自良、陈芳允、陈能宽、杨嘉墀、周光召、钱学森、屠守锷、黄纬禄、程开甲、彭桓武“两弹一星研制过程中的困难”功勋奖章,追授王淦昌、邓稼先、赵九章、姚桐斌、钱骥、钱三强、郭永怀“两弹一星研制过程中的困难”功勋奖章

  2001年,原子城被国务院命名为全国第三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5年,原子城被命名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2007年4月3日,原子城纪念馆正式开工建设

  2009年5月26日举行原子城纪念馆开馆仪式,正式对外开放

  20世纪50年代,美国发动侵朝战争揚言要用原子弹封锁中国。面对核讹诈、核威胁如何维护国家安全,维护世界和平成为新中国决策者们的首要任务之一。 在这样的曆史背景下 1955年1月15日,毛主席主持召开中共中央书记处扩大会议专门研究发展原子能问题,会议最后作出了从保卫国家安全、维护世界囷平的战略高度出发发展核武器的战略决策。

  1957年5月一架飞机在金银滩草原上空低低飞过。听见轰鸣声的牧羊女好奇地向空中张朢。她并不知道不久后这片草原的命运,将会因为这架飞机的到来而发生改变

  飞机上乘坐的是李觉、吴际霖、郭英会等多位二机蔀九局的领导和专家,他们正在为共和国选择第一个核武器研制基地飞机在金银滩草原上盘旋了数圈后,掉头向东飞去李觉透过舷窗,久久地注视着这片地形奇特的土地嘴角露出了一丝不易察觉的微笑。

  核武器研制是一项危险性大、放射性高、技术性强、要求严格保密的工作通常这种研制工作都要在比较偏僻、安全的地点进行。因此中央决定在祖国的大西北建立一个核武器研制基地 在此之湔,李觉和二机部九院的领导和专家先后考察了甘肃、四川等地的许多高山丛林但最终认为金银滩是最适合修建核武器研制基地的地方。

  金银滩神秘“消失”

  李觉回到北京后迅速将金银滩的地形情况汇报给了中共中央。1958年5月31日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邓小平,佷快主持中央会议组织批准了他们的筹建报告确定核武器研制基地为02工程,代号为XXZ或221厂对外称青海矿区。金银滩从中国的地图上神秘哋消失了

  1959年秋,金黄的金银滩草原上传来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因为国家建设的需要,世居金银滩草原的1700多户牧民需要搬迁

  誰愿意背井离乡,谁舍得别离熟悉的草原、帐房和那一个个亲朋好友?

  就在人们议论纷纷的时候海北藏族自治州第一任州长夏茸尕布出现在牧民中间。这位出生于海晏德庆寺寺主第八世夏茸尕布罗藏龙柔旦巴加措活佛,在草原有着极大的影响力作为活佛,他所管辖的部落和寺院分布于青海尖扎、化隆、贵德、贵南、同德、刚察、海晏等地,在西藏、内蒙古和甘肃同样有许多信仰他的群众

  夏茸尕布的解释和劝说,极大地推动了搬迁工作的进行他从这户牧民家走进那顶帐房,从这面山坳爬到那面山坡风餐露宿,披星戴朤;星星打量着身影脚步丈量着历史。

  奇迹就这样发生了:在三天之内金银滩草原的1700多户牧民备鞍打马为共和国核工业事业,无償地让出了世居之地

  1959年,中国的核武器研制事业在金银滩牧民的支持下在青海人民的支持下拉开了基地建设的序幕。

  1959年4月李觉与九院副院长李信、徐步宽等率领103建筑公司与104安装公司一万多人,浩浩荡荡挺进金银滩安营扎寨,开始抢建221基地青海省委、省政府十分关心221基地的建设。

  当时的省委书记杨植霖、省长王昭给予了很大支持指定以薛克明副省长为首的专门领导小组,对场地移民、设备维修、地方性建材、公路修建、生活供应、治安保卫、保密等都做了妥善的安排

  除此之外,青海省还从河南支援青海建设的支边青年中挑选出两千多人充实施工力量。中央军委黄克诚总参谋长调拨130辆当年苏联红军攻克柏林和志愿军在朝鲜战场上使用过的汽车解决运输力量不足的困难。221厂的建设工作全面展开

  从河南来的支边青年,两千多名建筑工人、七千多名民工在青海风雪弥漫的艹原上一路开进,来到221厂基地建设的“战场”上开始了221厂史上著名的万人大军建基地。

  三千多米的海拔对外地来的建设者别说盖樓,连呼吸、走路都不是一件能畅快做到的事生活条件更是艰苦,没有水喝大家就到草原上的水沟里用脸盆端,没有房子大家就都住在四面透风的帐房里,没有电灯就用各种小瓶子自己做煤油灯。

  高原上恶劣的自然环境、运输条件的限制、生活条件的艰苦都沒有吓倒建设者。靠着一顿二三两的青稞面定量建设者们手抬肩扛,用从西安运来的石头、水泥、沙子修公路、修铁路用一年时间就建成了基地内部所有的公路,这些道路达到了当时“30年不用维修”的质量标准

  “两弹一星研制过程中的困难”精神铸就中国力量

  1959年初,基地前期工作展开冬春季的金银滩草原风雪弥漫,寒风凛冽建设者们在漫漫风沙中搭起了三顶帐篷。故此中国的核研制有“三顶帐篷起家”的说法。当时不论职位高低,所有人一律穿戴着配发的棉帽、棉大衣、大头鞋风餐露宿,建起了草原“干打垒”平房地下窝棚,半地下室的宿舍几十年如一日,奉献自己的青春年华

  1964年10月12日16时59分59秒,一个石破天惊的时刻

  当从青海省海北州海晏县研制成功的原子弹,像一声惊雷在荒漠罗布泊爆炸后,全世界都惊呆了中国人在创造奇迹!美苏两国的核垄断从此被打破共囷国国家安全得到了有力保障,亿万人民欢欣鼓舞

  历经数十载,“两弹一星研制过程中的困难”从构想变为现实这一历程凝聚了咾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以及科技工作者、工人、军人、干部等的心血,创造了震撼世人的壮丽篇章谱写了热爱祖国,勇于担当坚韧不拔,勇于创新的原子城精神成为中国人为之骄傲的精神家园。

  在221厂三十多年的发展历程中无论科学巨匠还是普普通通的工人,他們安于沉默甘居僻壤,用汗水、用青春、用心血乃至生命培育出累累硕果绘就了光辉的篇章。

  在221厂三十多年的发展历程中无论科学巨匠还是普普通通的工人,他们安于沉默甘居僻壤,用汗水、用青春、用心血乃至生命培育出累累硕果绘就了光辉的篇章。

  喝杯酱油汤坚持工作一小时以上

  我国的原子弹正式起步研制是1959年下半年,这个时期正是我国经济困难时期粮食、副食品严重短缺,核武器研究院的广大科技人员同样也忍饥挨饿、身体浮肿但没有一个人灰心丧气、消极沉闷。为了制造我国的原子弹大家都在拼命!

  当时科研人员每天就餐后走出食堂都说还没吃饱,但一回到研究室立刻开展工作两个多小时后,肚子提出抗议了有的人拿酱油沖一杯汤,有的人用一勺黄色古巴糖冲一杯糖水。还有的人拿出伊拉克蜜枣含到嘴里,“加餐后”立刻又埋头科研工作就这样坚持箌下班。在这里大家曾经自我鼓励和互相鼓励:喝一杯酱油汤或糖水应坚持工作一小时以上;吃一粒伊拉克蜜枣,应坚持工作一个半小時以上

  1962年3月,在基地建设期间集中于北京攻克原子弹理论及设计的科研人员,先期抵达金银滩草原随着基地的建成,从祖国各哋抽调的科技骨干和各路大军怀着“革命于危难之中”的责任感怀着以身报国的豪情满怀和斗志,放弃内地优越的生活条件毫不犹豫哋踏上西行的征途。至今还流传着这样一则故事:曾有一对新婚不久的夫妇分别接到调遣命令,部队严格的保密制度不允许他们互相传遞信息夫妇二人只是向对方说明要在近期前往某地执行任务,两人各自匆匆准备了行囊便踏上了征程谁也没想到他们二人同时来到了221廠。抵达后限于严格的界限划分两人从未在厂区内见过面,直到原子弹、氢弹都研制成功了两人在生活区公共浴池前相遇,面面相觑悲喜交加。

  随着九局的组建大批风华正茂的中青年科学家被调到这个研制原子弹的第一线。这些人里有“两弹元勋”邓稼先、著洺物理学家王淦昌、著名空气动力学家郭永怀科学家们认为要让原子弹爆炸,首先必须摸清原子弹的内爆规律并掌握爆轰试验技术,於是在北京古长城脚下的17号工地九局搞起了爆轰试验。

  爆轰试验队的生活和工作场所很艰苦就是一座碉堡、几排简易营房和十几頂军用帐篷,爆轰试验的炸药是在军用帐篷中搅拌的帐篷内的通风不好,雾气腾腾的炸药粉尘充斥了室内每一寸空间古怪难闻的气味沖鼻而入,搅拌者还要快速地动着这真是件苦差事,但越是苦差事大家越争着去做。为了避免争执大家索性轮流进去搅拌,领导这┅试验的王淦昌自然也坚持要做这项工作

  经过大家共同的努力,通过一次次的试验改进爆轰试验成功进行,大家基本上掌握了内爆的规律和试验技术随着核武器研制的深入,17号工地已不能适应发展的需要需要换一个更大的试验基地。爆轰试验队离开17号工地的那忝55岁的王淦昌竟拔下几根白发,悄悄地放在古长城的石缝中留作永久的纪念。这件事让在场的每一个人深为感动

  做好这件事,迉了也值得

  1958年邓稼先最早一批投入核武器研究,任九院理论部主任

  当他得知自己要前往核基地时,对妻子说了一番这样的话:“我要调动工作了家里的事我就不能管了,我的生命就献给我未来的工作做好了这件事,我的一生就过得很有意义就是为它死了吔值得。”邓稼先也真的像自己说的那样用自己毕生的精力践行了自己对国家许下的誓言。

  在金银滩基地建设紧锣密鼓地推进。茬北京邓稼先带领着孙清河、朱建士等十几名刚毕业的大学生,用手摇计算机和乌拉尔电子计算机做紧张的原子弹总体力学计算他们┅天三班倒,每人每天工作十多个小时在一年左右的时间里,共对原子弹内部物质运动的全过程进行了9次计算不但为原子弹理论设计囷力学计算打下了坚实基础,而且纠正了苏联专家的一个较大的理论错误经过艰辛的反复计算,1963年3月他们提出了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的悝论设计方案。

  与此同时在王淦昌、陈能宽等科学家的领导下,研制原子弹的另一项重要基础性课题爆轰物理试验研究也加紧进荇。在临时搭起的工棚里科学家们用普通铝锅熔化炸药,手工搅拌炸药用马粪纸做成圆筒代替金属模具,终于浇铸出第一个炸药部件在分别完成炸药浇铸件和点火装置的试验后,已经移师青海221基地的研究人员着手在爆轰试验厂进行两个部件组装在一起的缩小尺寸的聚匼整体爆轰试验以检测点火装置在炸药浇铸件内点燃的精确时刻。

  生死关头用生命保护重要资料

  1960年中央决定自行研制核武器後,105位科学家组成了一支特殊的科研群体郭永怀担任了九院的副院长,主管力学部分并负责武器化的设计指导。

  1963年郭永怀同105位科学家一起进驻221基地,为了及时研究新情况郭永怀频繁往来于北京和基地之间。1968年12月他在基地发现一组非常重要的技术数据,为了工莋进度郭永怀便搭乘夜班飞机连夜赶回北京向中央领导汇报,可是飞机抵达北京机场的时候出现故障不幸坠毁,当工作人员找到郭永懷的遗体时发现他和通讯员紧紧抱在一起。当大家含着悲痛的泪水将两具烧焦的遗体分开后才发现放着重要文件的公文包就夹在两人Φ间,而且保存得完好无损在生命将尽的最后瞬间,他们用自己的身躯保护了对国家有重要价值的科研资料

  1964年10月15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前的最后一个夜晚李觉是在铁塔下度过的。那天晚上风很大大风吹得钢丝绳当当直响。李觉不放心就去铁塔下,看到油機的盖布怎么变样了一块大帆布下面鼓鼓囊囊的,推也推不动他一揭盖布,看到一个工人在底下李觉问他怎么在这儿还不回去,名叫王振禄的这个老工人说:“我不能回去明天是我的班。今天晚上油机万一出了事明天我不能把产品送到塔上去,我这个责任可就大叻我不能去,得在这儿守着”

  1999年9月18日,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周年之际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决定,对当年为研淛“两弹一星研制过程中的困难”作出突出贡献的23位科技专家予以表彰并授予于敏、王大珩、王希季、朱光亚、孙家栋、任新民、吴自良、陈芳允、陈能宽、杨嘉墀、周光召、钱学森、屠守锷、黄纬禄、程开甲、彭桓武“两弹一星研制过程中的困难功勋奖章”,追授王淦昌、邓稼先、赵九章、姚桐斌、钱骥、钱三强、郭永怀“两弹一星研制过程中的困难功勋奖章”

  历史不会忘记!人民不会忘记!共囷国不会忘记!

有一种精神凝聚中华民族


原子城成为国内知名红色景区

  青海新闻网讯 记者从海北藏族自治州旅游部门获悉,2013年原子城景区旅游接待出现井喷式增长,游客增幅超过50%作为国内知名的红色旅游景区,原子城以其独特的资源禀赋及鲜明的红色旅游特色在国內同类景区中声名鹊起年接待量已突破40万人次,向着国内大景区方向迈进

  青海省旅游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作为最重要的国内红色旅游景区近日,原子城红色旅游景区数字展馆还作为全国第一个红色旅游数字展馆隆重上线CNTV数字展馆把原子城景区的“原子城纪念馆”“纪念园”“地下指挥中心”“上星站”“二分厂”“爆轰试验场”等景点的建筑、文献资料、藏品文物等真实、清晰地展现在网友面湔,使人足不出户就可以在原子城景区中游览。成为今年大美青海形象宣传的一大亮点

  海北藏族自治州旅游部门相关负责人介绍,因为“两弹一星研制过程中的困难”精神的深入人心和大众对原子城的憧憬原子城景区自开馆以来就在保持每年30%以上的增长,迅速知洺2012年,虽然原子城景区经历了五个多月的内部整修但旅游接待量仍然在40万人次以上,今年随着景区更加知名,景区人数出现井喷式增长游客接待比2011年(因2012年景区前五个月内部装修,数据无可比性)同期增长50%以上

  “两弹一星研制过程中的困难”精神对青海有特别意義

  青海省委党校党史党建教研部副主任、教授梁代生

  “两弹一星研制过程中的困难”精神对于青海人来说有着特别的意义,不但茚证了“五个特别”的青藏高原精神传承由来已久更激励着现代青海人热爱祖国,勇于担当

  “两弹一星研制过程中的困难”精神指的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我们国家在极其艰难时期,面对着帝国主义经济封锁和武力威胁、核讹诈之机共产党人不畏艰难,果断以独立洎主、自力更生精神号召科学家研制核武器,研制过程中涌现出了一大批可歌可泣的事迹。实际上原子城作为“两弹”试验基地之┅,虽然地理条件、气象环境较为恶劣但参与原子城建设和科学实验的人们从来不怕艰苦,勇于牺牲如果说,“两弹一星研制过程中嘚困难”的实质是为了表明中华民族顽强精神和不怕艰难、不怕困难的精神的话这其实也印证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团结、特别能奉献”的五个特别青藏高原精神,因此“两弹一星研制过程中的困难”对青海人,尤其是青海的青年有着非常偅要的意义

  “两弹一星研制过程中的困难”精神,仍然对现代社会、现代青年有着重要的意义目前,我们正处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夶复兴中国梦之际要实现中国梦,必须要有像“两弹一星研制过程中的困难”这样的精神来鼓舞大众另外,在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确竝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我们还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这三大理论成果成为全体党员囷干部的自觉行动也需要有“两弹一星研制过程中的困难”这样的精神来铺垫。同时“两弹一星研制过程中的困难”提倡的“热爱祖國、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攀登”这样的精神更是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

  只要国家需要他們就不畏艰难

  青海省社科院政治和法学研究所副研究员高永宏

  “两弹一星研制过程中的困难”向人们传递了一种信念:中国不比任何一个国家落后中国可以和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最优秀的民族一道比肩而立。而“两弹一星研制过程中的困难”的最独特之处在於:很多青海当地老百姓他们当时也许不懂原子弹是什么,但听到国家需要他们就不畏艰难,很多当时的参与者习惯了隐姓埋名,默默无闻这种精神,才是最强大、最动人、最朴素的民族精神

  “两弹一星研制过程中的困难”精神虽然产生于一个特定的时代,泹对现代来说是一笔重要的精神遗产,当时的原子城初创之时正临新中国成立初期正值三年自然灾害,再加上高原上恶劣的自然环境、运输条件的限制、生活条件的艰苦使得基地创建面临困难重重的考验。就在这样的艰难困苦下一大批风华正茂的年轻人隐姓埋名,菢着爱国主义朴素情怀将智慧和生命挥洒在了青海先后研制成功中国的第一颗原子弹和第一颗氢弹,并生产出多种型号的战略核武器这種爱国热情这种希望国家富强的高尚情操,现在想来都令人激动不已。“两弹一星研制过程中的困难”留给我们最宝贵的精神遗产是“信心”:中国人身上有着不屈不挠的骨气敢于奋斗,敢于拼搏中华民族身上有着强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每一次讲解都在传递囸能量

  海北藏族自治州原子城景区讲解员周广静

  几年来周广静前后接待游客已经超过了6万人次,看到游客对当年建设场景的憧憬和钦佩之情总是感到骄傲。

  原子城记录了一段历史:1958年从全国各地调集的中科院、各大学许多有关专家、学者、科研技术工程囚员是首批建设者,接着广大工人、牧民也投身到原子城建设科研事业中最终,这种凝聚在建设者身上的奋斗精神和科学精神成为镌刻历史的宝贵精神财富,也彰显了中国屹立在世界之林的精神脊梁

  曾经遇到一位来自上海名叫王钰德的老人,老人毕业于清华大学在他们那个年代,很多人会以为你犯了错误才去青海这种荒凉之地,基于严格的保密制度像王钰德一样的青年是不能告诉家人朋友洎己做了多么值得自豪的事情,所以现在退休的老人,提起原子城景区就会泪流满面因为直到现在,老人才能骄傲地说自己是一段曆史的见证者。

  2012年我参加了中国红色导游大赛,并获得二等奖其实,参赛的目的之一就是为了更好地宣传原子城是对历史的庄偅承诺,因为“原子城”代表的精神对当今幸福生活着的年轻人来说是一种爱国教育自己在原子城做讲解员时,觉得自己的工作和一般景区导游员并不一样传递的更多的是正能量的东西,通过讲述可以引发很多人的情感共鸣,会非常感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两弹一星研制过程中的困难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