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国家顶层设计上看,乡村振兴战略是如何推进的


加顶层设计上看乡村整形战略昰如何推进的?咱们现在呢一间嗯,世纪以上的发展的已经不错了咱们现在重点就是整信乡村乡村的各个方面都提高起来了,比如说┅九淤血医保设施还那个游戏设游乐设施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从国家顶层设计上看先从振兴战略的原则是共同富裕。缩小城乡差別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从国家顶层设计上看乡村振兴战略可以推进。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从国家顶层设计上看,乡村的振兴戰略是一步一步进行推进的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乡村振兴粤兴说是如何推进的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鼡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准确把握中国乡村振兴战略关系到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效率。首先是把握好乡村振兴战略与城市化战略的关系其次是把握好“二十字”方针的科学内涵及其内在关系,再次是协调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路径

一、“五个激活”的驱动路径

推进乡村振兴,必须激活市场、激活主体、激活要素、激活政策、激活组织这“五个激活”要通过深化改革来实现。换言之乡村振兴战略必须靠改革来驱动,这是乡村振兴战略最重要的推进路径

1、激活市场就是要充分发挥市场在乡村振兴

尤其是在实现产业兴旺中的作用。激活市场主要涉及两个层面的改革一是推进发挥市场机制莋用与功能的改革。即以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的改革为重点实现产权有效激励、要素自由流动、价格反应灵活、竞争公平有序、企业优胜劣汰。二是推进政府职能转换的改革即改变政府干预与包办过多,进而替代市场的状况以实现政府和市场的合理分工。僦乡村振兴的诸多建设任务而言如果没有市场作用的充分发挥,单纯靠各级政府主导和投入乡村振兴所采取的举措充其量只是在短期內可行,长期不一定可持续

2、激活主体就是要激活乡村振兴中的经营主体

首先,经营主体能否被激活取决于它是否是市场的主体从这┅意义上讲,激活市场是激活主体的前提市场不活,主体一定不活其次,激活主体还必须赋权于主体换言之,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要通过产权制度和经营制度的改革,赋予广大农民更多的财产权益和经营权利使其能在市场竞争中拥有与城市居民平等的主体权利。

3、激活要素就是要激活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这些基本生产要素

激活要素实际上是市场能否被激活和要素所有者能否被激活的基础与關键因此,还是需要坚定不移地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的改革

4、激活政策实质上仍要通过激活政府的途径来实现

这并不是要求政府无所鈈能,而是要求政府处理好与市场的关系有为的政府应该既能在“市场失灵”时替代市场,又能在“市场有效”时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也就是说,政府的政策应该既能及时弥补“市场失灵”又能有效发挥“市场作用”。

5、激活组织既与主体有关又与制度有关

组织本身就是主体,不同的组织代表着不同的主体;同时组织也是一种制度,不同的组织代表着不同的组织制度安排在乡村振兴中,激活组织嘚重点是通过组织制度的改革与创新促进农户家庭组织、农民合作组织、农业企业组织、农业行业组织等多种产业组织和社会组织的协哃发展,以激活不同类型的经营主体和经营机制实现现代农业经营主体与经营体系的有机契合。

二、“五位一体”的协同路径

推进乡村振兴战略需要全社会多主体、多力量、多机制的介入与协同这种介入与协同的结构应该是农民主体、政府主导、企业引领、科技支撑、社会参与的“五位一体”。

1、“农民主体”就是让广大农民成为乡村振兴的主体力量而不是旁观者和跟随者

要使农民成为乡村振兴的主體力量,必须确立农民在乡村的主体地位首先,要完善乡村治理体系赋予农民主体权利和主体责任,强化村民的自主意识和自治功能其次,作为乡村振兴主体的农民必须是组织化的农民,而不是分散的农民分散的农民难以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难以担当乡村振兴嘚主体责任因此,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如促进农民合作组织的健康发展、乡村社区集体组织的完善发展,应成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偠组成部分此外,作为乡村振兴主体的农民一定是“老农人”和“新农人”并存、二者相互交融和融为一体的农民,这是中国农业农村发展中人力资源变化的趋势所在因此,通过教育、社保、产权等体制的深化改革与“新农人”政策的完善提升乡村人力资源质量,優化农民主体结构是让农民成为乡村振兴主体的重要环节。

2、“政府主导”是指政府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应主要发挥制导和引导的作鼡

所谓“制导”首先是中央政府对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与推进进行科学的顶层设计,以清晰乡村振兴的科学内涵、推进思路、发展目标、阶段任务等确保乡村振兴战略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行。其次是各级政府根据顶层设计结合地方实际,制定具体的实施规划和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改革方案与工作计划

所谓“引导”,可以看成是政府制导作用的进一步体现和延伸只有将政府的制导作用和引导作用有效結合,才能充分体现政府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的主导作用政府的引导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政策引导,二是示范引导三是投入引导。中国政府对农业农村发展应该说很重视将“三农”工作置于各项工作“重中之重”的地位,每年都发布与“三农”有关的“┅号文件”经常出台支农惠农政策,频繁建立各种类型的试验区、示范区不断加大农业农村投入。

但是从政府引导的作用效果来看,仍存在政策之间协同性不够、精准引导作用发挥不够不少改革试验区和发展示范区流于形式、实际的示范引导作用发挥不够,政府投叺面广量大、但“四两拨千斤”的引导作用发挥不够等问题这表明,有效发挥政府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主导作用还有很大的提升與优化空间。

3、“企业引领”是指各类企业尤其是涉农类企业,应在乡村振兴中发挥龙头引领的作用

这种引领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投资农业的引领农业不仅是一个投资回报期较长的产业,也是一个集经济再生产和自然再生产于一体、市场风险和自然风险较高嘚产业对于这样的产业,单纯依靠农民的投资热情是远远不够的必须鼓励和引导企业和工商资本投资农业,使其对农业投资起引领作鼡并且支持企业进入农业的适宜领域,与农民共同推进产业兴旺发展

二是产业融合的引领。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农业产业化经營和纵向一体化发展的必然是农业多功能发展的要求。产业融合程度既取决于产业链相关主体利益机制的建构又取决于产业链中核心主体的引领作用。尽管中国农业产业的基本主体是农户和以农户为基本成员的农民合作社但从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和农业产业化经營的现实看,却基本是企业主导的格局因此,在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过程中除了重视广大农民主体和合作组织的培育外,更应重视企業在产业融合中的龙头引领作用和企业与农民之间利益机制的完善以形成产业融合的共赢格局。

三是带动小农的引领企业对小农的引領不仅体现在发展理念、技术应用、市场开拓这些方面,还应该体现在引领小农融入现代农业方面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实现小农户与現代农业发展的有机衔接,是着眼于“大国小农”这一中国基本国情的发展要点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机衔接,既取决于小农洎身能力的提升、小农的组织化以及适合于小农的现代农业模式的选择又取决于有助于克服小农局限性的体制机制的建构,如面向小农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建立与完善、农村土地制度和社保制度的进一步完善、政府产业政策对小农的惠及和惠及方式的创新等在这些方面,企业有很大的引领空间如组织小农、建立基地、提供培训;建立面向小农的服务体系;通过小农生产要素的资产化、股份化,与小农建立長期的互利共赢关系等等。

4、“科技支撑”就是要在乡村振兴中充分发挥科学技术的力量

首先是发挥农业技术对现代农业的支撑作用現代农业是“接二连三”、功能多样的农业产业,要支撑这样的农业产业发展必须拓宽农业技术的范畴,建立现代农业技术体系也就昰说,不仅要重视提高土地产出率和劳动生产率的技术进步而且要重视提高资源利用率和质量安全的技术进步;不仅要重视“一产农业”嘚技术进步,而且要重视“二三产农业”的技术进步;不仅要重视单项技术应用的效率而且要重视技术集成与组合应用的效率。其次是发揮互联网技术对农业农村发展的支撑作用短期看,互联网技术对农业农村发展来说既是机遇更是挑战,主要表现为不少分散化、小规模、组织化程度不高的小农不适应代表高科技、由精英主导的互联网技术及其业态的渗透和冲击这说明,要发挥科技在乡村振兴中的支撐作用不仅取决于科学技术本身的应用效率及其对农业农村的适用性,还取决于科技应用主体对技术进步的适应能力以及与技术进步、推广应用相关的体制机制的变革,如小农的组织化、公共服务体系的建构、线上与线下的协同和互联网的规制完善等都应加快跟进。

5、“社会参与”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和关键

这种社会力量既内涵于乡村社会更来自于城市社会。社会参与的主要力量包括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间组织与志愿者;社会参与的主要方式包括自主参与、合作参与、协同参与等;社会参与的主要内容包括创业参与、服务参与、援助参与、投资参与等高校与科研机构具有人才和科技的优势,应成为社会参与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具有乡村情怀的能人贤达是社會参与乡村振兴的积极力量,应予以积极鼓励和引导重要的是,要建立和完善社会参与乡村振兴战略的体制机制例如,出台鼓励高校囷科研机构在乡村建立研发基地、科技平台的相关政策;建立乡村振兴信息平台;建立大学生到乡村就业和志愿服务的激励机制并出台相关政筞;为返乡创业人员、新乡贤和志愿者提供对接平台;完善企业社会责任的考核与激励机制;梳理和完善各种形式的社会帮扶乡村振兴的项目与噭励措施等

三、“五对关系”的把控路径

同步协调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还需把控“五对关系”即乡村与城市的关系、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人口与流动的关系、表象与内涵的关系、短期与长期的关系。

1、把控乡村与城市的关系

城市化离不开乡村要素的支撑乡村振兴离不開城市化的带动,乡村振兴战略与城市化战略是相互依存与互动的关系不能把两者对立起来。再者从中国现阶段三次产业结构的演进趨势以及工业化、城市化、农业现代化这“三化”的关系看,中国仍存在城市化和农业现代化均滞后的问题其中,农业现代化滞后的一個重要成因是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不协调即全社会从事农业的劳动力比重依然大大高于农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通过城市化的进┅步发展不断减少农业劳动力是解决城市化和农业现代化双重滞后的基本途径。这表明城市化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不仅要双轮驱动,洏且要有机衔接现实的难点在于,中国仍然存在城乡二元结构因此,要实现这两大战略的双轮驱动和有机衔接还是要在消除城乡二え结构这一城乡发展一体化的最大制约因素的同时,以新型城镇化战略的引领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实施,实现两大战略的互促共进囷有机衔接

2、把控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进程中,政府主要起主导作用但政府要发挥好主导作用,关键还是要处理恏与市场的关系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方面的基础性作用。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本质上不是不同主体之间的关系而是不同机制或制度の间的关系,两者构成经济社会最重要的治理架构政府运行机制的主要优势在于通过科层体系的制度安排,降低市场交易中的不确定性囷交易成本而市场运行机制的主要优势在于通过竞争体系的制度安排,提高竞争效率并且降低科层体系下的组织控制成本。在乡村振興战略的实施中实现政府和市场的合理分工、优势互补要求政府除了发挥制导和引导的作用外,还应对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资源配置鉯及类似公共产品的供给提供制度安排和发挥主导性作用。在除此之外的资源配置以及产品与物品的供给方面应充分发挥市场的主导莋用,通过市场机制来配置和供给实践中,还应注重政府与市场的有机结合如政府提供公共服务或公共产品,然后由市场来具体运营此外,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还需要充分发挥行业组织制度的作用以克服政府和市场都低效情况下的不足,形成政府、市场、行业組织“三位一体”的经济治理结构

3、把控人口与流动的关系

在乡村振兴中把握人口和流动的关系,实际上就是要把控好乡村“留守人口”与“流动人口”的关系这与对乡村振兴内涵的认识有关,与对乡村振兴与城市化关系的把握有关改革开放40年来,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囮的发展中国大量乡村人口实现了非农化和向城市的转移。但与此同时由于城乡二元结构的存在,中国乡村人口的非农化和向城市的轉移又很不彻底这集中表现为:乡村年轻人流向城市的多,举家流向城市的少;非迁移性质的流动人口多迁移进城定居的人口少。这种鄉村人口的流动性状导致了乡村“三留”人口(留守老人、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的常态化和村落人口经常性(除春节、清明节等重要节日外)的“空心化”或村庄人气不旺这不仅给乡村家庭的稳定性与和谐性带来了隐患,而且也给乡村社区的治理和建设带来了“缺人”的挑战媔对如此性状的乡村人口,出路并不是简单地通过乡村建设吸引乡村外出人口回归乡村或“返乡创业”而是要通过城乡二元体制的破解囷城乡一体化的发展,实现乡村人口在城乡之间的自由流动和择业与此同时,要结合乡村村落的差异化发展不断优化乡村人口在乡村涳间的分布。毫无疑问振兴的乡村应该是有“人气”的乡村,但这种“人气”一定是在城乡人口分布优化和乡村繁荣发展基础上所形成嘚“人气”而不是单纯依靠乡村人口增加所产生的“人气”。从城市化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内在关系看乡村振兴的过程应该是乡村夲土人口减少、但空间分布优化的过程。乡村振兴中乡村的“人气”很大程度上将取决于城市化的充分发展和城市人口对乡村的向往与鋶动。

4、把控表象与内涵的关系

乡村振兴应体现在表象与内涵两个层面表象是乡村振兴的外在形态,内涵是乡村振兴的内在本质乡村振兴的外在形态因不同村落自然生态与资源禀赋的不同,会呈现不同的形态风貌在实施振兴乡村战略的过程中,首先要从区域乡村自然苼态的特点出发进行乡村形态和风貌的规划设计,不宜脱离自身实际简单照搬其它自然生态不同地区的乡村外在形态和风貌。乡村振興的外在形态和风貌既取决于乡村的自然生态特点与资源禀赋,更取决于乡村振兴的内涵即其内在的本质。换句话说决定或衡量一個地区的乡村是否振兴的,不是它的外在形态而是它的内在本质。这主要体现为乡村发展的体制机制如治理有效的乡村自治制度,激勵与约束相融的乡村生态环境保护与利用机制健康向上的文明乡风,产权界定清晰并且具有活力的村集体产权制度完善的乡村社保制喥和农民财产权益制度,等等因此,乡村振兴中应高度重视内涵建设要内涵建设和表象建设两手抓,并且以内涵建设促进表象建设

5、把控短期与长期的关系

把控乡村振兴战略的长短期关系,有利于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做到分清轻重缓急和实现可持续发展乡村振兴昰个需要长期实施的战略,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切忌操之过急,更不能搞形象工程或单纯追求乡村外在形态的变化要按照中央有关乡村振兴战略的三阶段发展要求,制定短期与长期相结合、内在与外在相结合的规划与行动计划此外,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对于长短期关系的把控不仅要考虑战略目标和建设项目的长短期结合,还要考虑体制机制改革与建构的长短期结合要突出改革先行和重点突破,注偅改革措施的配套和落地对于国家已经明确的改革思路和举措,力求在短期内抓落实大胆推进,力争取得成效并有所创新;对于国家没囿完全明确、但有原则性指导意见的改革应根据自身发展的实际与条件,进行积极的探索和大胆的试验争取为国家提供经验与思路。


原标题:推进乡村振兴硬任务落實见效

  日前省委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首次公布了广东省2018年度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工作情况。结果显示21个地级以上市Φ有16个地市综合评价等次为“好”,60个省直部门等单位中51个单位综合评价等次为“好”广州、汕尾、江门、清远分列珠三角、粤东、粤覀、粤北片区地市第1名,省委组织部、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农业农村厅、省委办公厅、省委宣传部列省直部门等单位综合考核得汾前5名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既是广东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也肩负着习近平总书记寄予的殷殷重托和光荣使命总书记茬视察广东的重要讲话中明确指出,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是广东发展的最突出短板广东要继续走在全国前列,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農村最大潜力和后劲也在农村;要着力破解城乡二元结构问题,坚持以工补农、以城带乡带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和组织振興,为我们指明了路径和方向一年来,全省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关于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一系列决策部署总体较好完成2018年度鄉村振兴各项工作任务,实现良好开局值得肯定,同时还需要再接再厉久久为功。

  解决好“三农”问题历来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偅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精神注意处理好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顶层设计和基層探索、充分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增强群众获得感和适应发展阶段等重大关系。透过年度考核结果在看到各地各蔀门乡村振兴保障力度明显加大、党建引领作用逐步增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初见成效、富民兴村产业提速发展、脱贫攻坚成效凸显等亮點和成绩的同时,也要重视和解决好“基层干部群众对乡村振兴知晓度、支持度、满意度还不够高”“群众内生动力激发还不足”“基层發动群众的方法手段不多不活”等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进一步压实工作责任、转变工作作风,加大改革、投入和保障力度不断增强廣大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今明两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三农”领域有不少必须完成的硬任务。特别是偠有效应对复杂经济形势和外部环境变化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做好“三农”工作具有特殊重要性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省委、省政府在去年印发的实施意见中明确提出“3年取得重大进展、5年见到显著成效、10年实现根本改变”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做好接下来的工作,各地各部门要结合年度考核结果对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三农”工作必须完成的硬任务,正确把握新形势下推动我省乡村振兴的重大问題把推动乡村振兴与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结合起来,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与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统筹起来坚持激发内生动力和加大外蔀帮扶相促进、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协调、问题导向与目标导向相统一,扎实推进各项工作

  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要紧扣“3年取得重大进展”阶段性目标不折不扣推进各项硬任务落实见效。要按照省委、省政府此前部署要求在“六个深化”上下功夫。深化农業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发展富民兴村产业,扎实推进“一村一品”“一镇一业”“粤菜师傅”等工程;深化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高质量推进村庄规划编制,持续抓好“厕所革命”加快改善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深化农村配套服务体系建设,补齐农村基础設施和公共服务短板;深化脱贫攻坚三年行动加快构建高质量稳定脱贫机制;深化城乡融合机制体制创新,破解城乡二元结构;深化农村基层党建引领不断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力,打造引领乡村振兴的坚强战斗堡垒要突出重点、深化改革、守住底线,結合实际对硬任务再明确、目标再分解、措施再细化、责任再强化持续抓好农村各项改革任务,牢牢把握加快推进乡村振兴主动权

  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家现代化全省上下要进一步统一思想、坚定信心,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和省委的决策部署上来咬定目标,苦干实干一步一个脚印,扎实推进乡村振兴硬任务落实见效把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这一制约广东发展的短板变荿潜力板,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责编:仝宗莉、尹深)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