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袁嘉谷简介的孙女袁孟仁简历

袁嘉谷简介(年)字树五,号澍圃晚年自号屏山居士。云南石屏人袁嘉谷简介在云大执教十余年,是云南文化名人云南独一无二的全国状元。袁嘉谷简介的字自创┅体,世称袁家书从封建王朝的状元,做到现代高校的教授古今唯一人,天下亦唯一人这便是袁嘉谷简介。

  袁嘉谷简介(1872-1937年)字树五,号澍圃晚年自号屏山居士。1891年袁嘉谷简介离石屏至昆明就学于陈子潘、张竹轩22岁入经正书院研习。1903年6月他应

经济特科試,列二等七名复试列一等一名,授编修是云南唯一的状元。1904年7月袁嘉谷简介赴日本考察学务、政务著《东游日记》四卷。1905年8月回國他任国史馆协修,并在学部编译图书局专管教科书事1909年9月,他升任浙江提学使1911年辛亥革命离浙归滇。1912年5月他应蔡锷之聘任省参議员,1915年应唐继尧之聘为顾问并修《云南丛书》。袁嘉谷简介在东陆大学(云南大学前身)执教十五年培养了大量的人才。  袁嘉穀简介故居位于石屏县城异龙镇南正街故居为清代木结构楼房建筑,坐西朝东由故居大门进去是一条通道,中间是天井左右有耳房。由西南的通道进去有一楼房为袁氏少年时代的书屋。故居于1993年公布为云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袁嘉谷简介(72年7月12日生于云南石屏,21岁箌昆明应试22岁应科试,23岁应优贡试又应乡试,因常列榜首被学友尊为“课(考试)王”。26岁赴京应试不第发愤归,有“丈夫不作禁囚泣”句自此后“住院潜修达五年”,后自道“平生得力于此”31岁再次应试,榜发取在二甲第六十二名,入翰林院授职编修,鈈久清廷开“经济(经世济民)特科”袁嘉谷简介由尚书魏光焘保荐应试。时经济特科分两次考试先考策论时事,袁嘉谷简介将自己岼生所学、平日思考的结论铺陈为文,写了一篇《周礼农商政各有专官论》全文5千余字,见解精辟文理流畅,又是一手王欧合流的恏字深得考官赏识。榜发下来袁嘉谷简介名列一等一名俗谓中了状元,这是光绪二十九年(公元1904年)的事  在云南,袁嘉谷简介便是历史上独一无二的状元了消息传来,四方轰动在昆明建了一座“聚奎楼”、由总督魏午庄手书“大魁天下”一匾高悬楼上,老百姓则只叫它“状元楼”袁嘉谷简介回云南登状元楼时,值电影兴起还拍了一个纪录片为存念。 袁嘉谷简介史状元之后先任京官,入翰林院任编修、协修等   袁嘉谷简介是中了教育史上负责编写中小学教科书的第一人,至今通用的“星期”、“乐歌”等名词还是當时由袁嘉谷简介新订的呢。  辛亥革命成功清廷灭亡,不少自视为清朝遗老的人自尽以效忠而身为清廷大员的云南状元袁嘉谷简介却顺应潮流,不行愚忠之举有人曾诘难他:“张公(袁的岳父张竹轩以自尽效忠清廷)以广文小官而殉清,公身为显宦大员既未殉清,又表彰殉清者岂不自污?” 袁嘉谷简介回答说:“人各行其心之所安”此后,袁嘉谷简介自甘寂寞隐居乡里,埋头著述  1917姩,他居家卖字自给袁嘉谷简介的字,自创一体世称“袁家书”。袁中状元后书名倍增,求书者远至北京、浙江、日本袁虽名为“卖字”,但为人豁达只要有人来索,无论长幼贵贱均认真挥毫,以礼相赠 昆明的翠湖、大观楼、西山、黑龙潭等名胜风景区,都留有袁嘉谷简介的书法墨迹  1921年,袁嘉谷简介任云南省立图书馆馆长晚年,他结庐翠湖自辟一园,名“树园”堆土为山,名“金钟山”盖一小亭,名“课经亭”又种些花草菜蔬以赏心悦目。并以“园愈狭心愈惬;园愈隘,身愈泰”自慰自勉他用晚年光阴,搜集、整理云南地方文献当时大滇池南岸的昆阳月山,发现了一块《马哈只碑》经他鉴定是明代航海家郑和为其父在故乡树立的墓碑。《明史》记载郑和是云南人但不知道生在云南何地,经他此番考证作了碑跋并倡议地方政府建亭保护,世人才知道郑和的故乡知道云南产生过这样一个伟大的航海家。  1922年云南第一所大学私立东陆大学(即今云南大学前身)成立,次年袁嘉谷简介应聘担任国攵教授袁嘉谷简介本属重金聘请对象,但他得知大学经费颇紧坚辞不受聘金,反捐款千元作为办学资金直到8年之后(1931年),东陆大學由私立改为省立他才开始领薪。 袁嘉谷简介博学且平易近人,在东陆大学声誉甚高他每周讲两节国文课,教室设在至公堂每节課总是座无虚席,除本校学生和一些教师外还有不少校外人士慕名而至。袁嘉谷简介任教十余年培养了数百人,其中不少人成就甚高如李士厚、李乔、浦光宗、张希鲁等。  袁嘉谷简介的爱国是有名的  1900年,义和团运动兴起法帝国主义忽然占领团圆通山,引起群众的义愤袁嘉谷简介有《圆通山观赵文敏书法华经残本》诗句云:“金书残经岂足惜,山寺且阻游人登似歌似哭山头鸟,欲明欲滅佛前灯”此时,云南筹修滇川铁路他急函川督不主张用外国工程师,建议请詹天佑工程师来滇行事   袁嘉谷简介在学部任职时,当时翻译和文书都是日本人他们说翻译印刷日文教科书妨碍了他们的版权,因而提出异议袁当场驳斥道:“中华文献在你国传诵千餘年,从未听说华人向你们索取版权你们区区教科书岂能与我国典籍可比?”日本人当即被驳得无言可对  1937年,“七七”事变后丠京、南京相继失守。袁嘉谷简介忧愤成疾卧床不起,随即召集子女说:“人知爱国爱家必以学问经验立其根本,处心积虑者久矣峩则人民知识犹浅,不暇自顾以大国自豪。人侵我我不备,战事起人民涂炭,吾不忍见之矣”病中起草《责倭寇》一文,未脱稿竟于1937年12月23日与世长辞,终年66岁  从封建王朝的状元,做到现代高校的教授古今唯一人,天下亦唯一人这便是袁嘉谷简介。

  著名文教世家、在中国上千年的封建科举制度中云南是一个从未出过状元的地方。直到1903年石屏人袁嘉谷简介以“经济特科”一等第一洺的成绩,填补了这个空白昆明拓东路上曾经的“状元楼”,既表达了云南本地官绅的欣慰也是袁氏“大魁天下”的明证。作为云南曆史上唯一的一位“经济特元”袁嘉谷简介有着太多的传奇故事。自袁嘉谷简介后袁氏家族的子孙一直活跃在国内的文教与科技领域,堪称我省著名文化世家之一  袁嘉谷简介前后娶过两位夫人,共养育了四个儿子五个女儿。他众多的后代分别居住在国内各地。从去年12月开始记者辗转往复,通过多种方式采访了袁嘉谷简介幼子袁丕厘、幼女袁玉芬、长曾孙袁天聪、曾孙袁东等。一个庞大的镓族就这样向我们敞开了心扉

  先祖随沐英入滇。2005年12月云南大学工会办公室里,原工会主席袁东(现为云大外国语学院党委书记)紦他姑奶奶袁玉芬老师的电话告诉了记者“她是我曾祖父最小的女儿,前几年为曾祖编辑整理的《袁嘉谷简介文集》主要是她在负责,对曾祖的事情知道一些”联系好后,记者在周末来到了高新开发区住在其中一个小区的袁玉芬老师夫妇,早已在家等候多时了当峩站在楼梯间打电话告知已经到了时,老太太还坚持要我在大院门口等她“不怕不怕,我方便下来你找不到的,在门口等着我们马仩来接你。”敲开三楼的门一位面容慈祥的老太太,和蔼地站在门后因为是冬天,她穿了厚厚的衣服笑容可掬地把我让进了家门。镓里陈设简朴沙发、茶几等家具,一看便是使用了很多年我刚刚坐定,老太太年近八十的爱人庄体仁老先生慢慢从里屋走了出来。唑在一旁的袁老师立刻站了起来,给我们介绍  据袁玉芬老师介绍,石屏袁氏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明初。始祖袁会元原籍是江苏溧水县老垦脚人氏,会元公在明朝初年洪武年间随沐英入滇,他所在的队伍被安排到石屏西郊开始了垦荒屯田的生活,从此落籍石屏高坡传到第十六世孙时,袁家有袁占林和袁占春两兄弟  袁玉芬老师告诉记者,至袁嘉谷简介祖父占林公这一代虽主要还是耕田,但已开始做点小生意袁占林可谓很有远见,为了延续后代为国立功,他取用《诗经》中“德嘉丕绩天之正道,仁风永存立国万卋”四句十六个字,作为后辈的排名顺序这个顺序,从他的儿子开始占林公有两个儿子,长子德新次子德洋。德洋公便是袁嘉谷簡介的父亲。

  袁嘉谷简介“吃墨”长大袁德洋,字凝道袁氏第十七世孙。到他持家时他继承了父亲经商的衣钵,基本转农为商清咸丰六年(1856年)杜文秀起义,坚持了18年不久石屏也发生了战乱,袁家在高坡的房子被毁坏了袁德洋借建盖新居之机,迁入了石屏城内在卖米巷选址建房。搬入新房后德洋公买了很多书,自己读也抄录、刻印了不少。家里藏书越来越多  德洋公当年建盖的房子,还留存在石屏老城内记者在2005年11月份曾去拜访过。它是一座清幽的两进四合院虽历经风雨变迁,几次翻修但基本构架还保留着100多年湔的老样子。老房子始建于光绪九年(1883年)在1993年的时候,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整座房子坐西向东,占地面积695.8平方米袁氏祖屋共囿三道大门,临街外大门的门柱上挂着文保单位的牌子跨进大门,还有一个为了辟邪的二门二门内是一个秀气的小院子,小得像个过噵院里摆放着一些盆栽花卉。第三道门上悬挂着“太史第”的匾额,自从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袁嘉谷简介高中“经济特元”后这座咾房子就一直称作“太史第”。  进入内院厅堂分上下房,两层楼土木结构院中有一棵柚子树,繁茂的枝叶已经把整个院子覆盖叻。据当地人说这棵碗口粗的柚子树已经有上百年的历史了,据一些八十多岁的老人回忆他们小的时候到袁府玩,这树就已经有这么粗了站在下房的走廊上,穿过树影花木可以看见上房堂屋内挂着的袁嘉谷简介像。堂屋内正中一条长长的案几,八把清式木椅靠墙放着管理故居的张师傅说,这些椅子是袁家的古物了房间里的几个柜子也是;地上的小块方砖也是当时的清式地砖,只是维修时撬起來重新铺过二楼是袁嘉谷简介的诗文书法,大多是一些名人抄写他的作品袁家的房子很有特点,记者从二楼的正房开始参观不用下樓,也没有走廊最后竟然绕了一圈!原来二楼房房相连,房间之间用门相隔袁嘉谷简介小时候住在后院。后院在主房一侧有一个条形的院子,前面是袁嘉谷简介的书房卧室门头上挂着袁状元十多岁时写的“读书楼”三字。屋内有个彩塑少年用塑像的形式再现了袁嘉谷简介“吃墨”的故事。

  袁氏兄弟成大器在中国上千年的科举考试中,云南唯一出了一个袁嘉谷简介他能“大魁天下”,除了洎身的努力还离不开家庭的教育。袁玉芬老师夫妇在给我讲述先祖的历史时言语相当尊敬。迁入石屏卖米巷的袁德洋公谨记父亲占林公的遗愿,努力完成三件事:建家、建祖茔、建祠堂同时也没有放弃祖训:耕读传家。德洋公与徐太夫人共育有七个儿子一个女儿,石屏人戏称袁氏八仙袁玉芬老师说,在爷爷奶奶的教育下父亲兄弟七人中,除父亲中了经济特元外另外还有三位叔伯是举人,其怹没有中举的叔伯也都通晓诗文且各有所长。大伯除了掌管这个大家庭还在石屏教书;二伯是一位举人,在巧家、嵩明等地任巡道(楿当于现在的县级教育局长);三伯也是一位举人他擅长诗词;四伯、六叔从商;八叔同样也是举人,经正书院毕业后到临水(四川境内)做县长,累死在任上当地百姓为纪念他,还专门建了一个公祠  在袁氏家族的历史上,有一个人尤为重要那就是德洋公的妻子,袁嘉谷简介的母亲:徐太夫人徐太夫人出生于书香门第,从小好学在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封建社会,她读过《大学》、《中庸》等书而且可以背诵。徐氏自19岁嫁入袁家一直勤勤恳恳,服侍公婆、爷爷奶奶德洋公早逝,孩子们并未完全成年她操办完丧事后,┅一吩咐孩子们各专一行老大帮助母亲持家,老二、老三等接着读书争取功名,老四读书之外学习经商因老五独具慧根,几个哥哥僦负责轮流教他徐太夫人是一位非常善良的女性,一生行善积德乐善好施。  辛亥革命后老夫人叫几个儿子筹钱,在石屏办了个奻学招收女孩子上学,校址就在公米店让四儿子管理。又创办了一个“天足会”(倡导女子不再裹足)自任会长。四子五女皆有成   与名门望族联姻袁嘉谷简介有两位夫人,张氏和刘氏共有四个儿子,五个女儿按占林公之前列好的顺序,这一辈以“丕”字取洺  长子袁丕元(),清末入京师大学堂学习,毕业后回到昆明主要掌管家道。他的妻子就是王炽的长孙女王如璋(玉汝)。袁丕え的长孙袁天聪告诉我,爷爷袁丕元不但管袁家也帮王家管理了一段时间的家事。“我爷爷的一生都是在为袁家和王家服务当大管家。沒有留下什么痕迹或片纸只字;但他的一生应该有很多丰富的色彩有待我们去研究发掘。”  次子袁丕佑出生于1897年,燕京大学(今丠京大学)()毕业后到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教育系()学习后获硕士学位回国。回滇后到云南大学任过教授;后来做过一段时期的云南渻教育厅厅长;龙云时期,袁丕佑任省政府秘书长值得一提的是,袁丕佑与董泽、周恕等6人是云南省第一批留美学生。  1912年3月4日是袁家大喜的日子,这一天袁嘉谷简介的长子袁丕元及次子袁丕佑两人同日完婚。  三子袁丕济1908年生,亦留学美国他在美国密覀根大学数学系毕业,获得了博士学位回昆后,龙云时期任云南省经济委员会委员  四子袁丕厘,出生于1924年在昆明中法大学化学系毕业后,到美国科罗拉多州丹佛大学航空摄影专业学习回国后,先后在昆明五华学院、西南空司某部队云南军区航空站、水电14局、贵金属研究所工作如今,这位袁嘉谷简介最小的儿子年已83岁,是云南贵金属研究所的高级工程师  袁嘉谷简介的五个女儿,都受过敎育袁玉芬老师介绍,二姐、四姐和自己都是教师。二姐静芬毕业于昆华女子师范学校,后来在女中教书解放后任14中校长,一生從事教育事业“我二姐的字写得很好,很像我父亲的书法父亲最喜欢她。”说起二姐袁玉芬老师显得很开心。但身为副教授的她卻不愿多提自己。  袁嘉谷简介的家庭渐渐成为一个庞大的家族从袁嘉谷简介的子辈、孙辈看,与袁家联姻的绝大部分是当时的名門望族。除了王炽的长孙女外有当时云南省建设厅厅长张邦翰的妹妹,赵藩的儿子考试院长周钟岳的儿子,云大校长华秀升的女儿熊庆来的儿子等等。

  各个行业做贡献到袁嘉谷简介的孙儿辈时,袁家的人口已有数十人在他们中间,除了许多默默工作在各行各業的人外袁家出了三位高级工程师:他们是袁绩棠、袁绩琦、袁绩康。  袁绩棠(1918-1992)袁嘉谷简介的长孙。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云喃省化工研究所化肥农药推广站原站长曾任云南省化工学会理事,云南省环保学会理事  袁绩棠之子袁天聪告诉记者,父亲在建国初期曾对我省工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做出过积极的贡献  袁绩琦()袁嘉谷简介的次孙,也就是云南大学工会主席袁东的父亲袁东說到父亲时,很骄傲:“我爸爸是个机械工程师毕业于清华大学机械系。曾考取留美预备班后因身体欠佳没有去美国留学。  1947年毕業回到昆明在一个中学教了几年书,解放后到‘昆明卷烟复烤厂’(当时叫这个名字)做工程师。主要设计‘卷烟复烤’的生产线昆明卷烟厂的生产线是他设计的,我小时候很喜欢跟着他去厂里玩后来,玉溪卷烟厂也请父亲设计生产线那里的第一条生产线是我爸爸设计的。”  袁绩康():袁嘉谷简介次子袁丕佑的儿子毕业于云南大学,他生前是云南省水利厅的总工程师高级工程师;云南渻政府顾问。这位在云南省水利厅工作了很多年的高级工程师到过很多地方考察水利,做过一些水利规划袁绩康为我省的水利水电建設及管理,做了重要的贡献

玄孙继续搞教育传家留美名

  在袁嘉谷简介的曾孙辈中,有一个高级工程师:袁天聪  袁天聪1944年出生,他从小生活在昆明身为高级工程师的袁天聪,参加过中国第一个大型石油化工生产基地——北京燕山石油化工总公司的建设、发展全過程  袁天聪先生现在已定居北京,不过他的儿子袁谊却毕业于昆明工学院化工系(后改为环境工程系)从父亲袁绩棠到儿子袁谊,袁天聪先生一家三代都在从事化工行业的工作谈到云南和云大,他深情地说:“我的曾祖父袁嘉谷简介在东陆大学办学初期就受第┅任校长董雨苍之聘,到学校教授国学直至逝世。第二任校长华秀升是我的外公;后来在云南大学任校长时间最长的熊庆来先生,又昰我爸三姐袁孟仁的公公我们家和云南大学有着几十年的亲情!”  在云南大学工作的袁东老师说,袁家最小辈从事教育事业的是堂姐的女儿杨晓蕾:云南师范大学附中副校长。她是曾祖父的第五代后人年纪不到三十,在澳大利亚读的研究生专业是计算机。   袁玉芬老师的孙女如今在四川南充师范大学学习,袁玉芬老师说:“我们的孙女自己愿意搞教育我们要把家风传下去。当老师清苦点無所谓站到讲台上,几十双眼睛看着你什么烦恼都没有了。”说到这庄体仁老师突然严肃起来,他说:“靠钱传家富不过三代;靠家风、文化做人传家,可以一直传下去”   

揭秘“状元”风范传后人

。袁嘉谷简介在云南是一位声名显赫的人,他的声名不在于其显赫的家世而在于他在晚清就要结束科举之前,为从不出状元的云南考回了一个“经济特元”。他的成功给云南人争了光,告慰叻家乡多少读书人的梦想辛亥革命以后,从浙江归来的袁老先生选择做一位教授,在刚刚成立的东陆大学教国文八年不领薪水。其間他以一位学者的身份,忙碌于治学、考证……满腹经纶加上谦和儒雅让人们透过“状元”的光环,看到了一位学者的风度  多姩以后,他的后人已经迁出了玉龙堆的家宅,分布在全国各地但是他们的血脉里,依然流淌着袁老先生的风范为了更全面准确地了解这个庞大的家族,我接触了袁家三代人他们依然讲究着礼教,谨记着先辈的教诲对一事一物极其认真严格,谦和简朴、从容淡定的苼活态度无不体现出一个“状元”之后的大家之风。尽管他们之中有很多人都做出了一些突出的贡献,但严谨的家风让他们安守着洎己的本分,做一个普通的人  那个微凉的早晨,老太太执意要带我去复印一篇父亲的文章可惜一连走了好几家复印店,都没有印荿她的腿天冷时有些不灵便,可老人家坚持要带我去又不肯把书交给我拿。我回头看她见怀抱着父亲文集的袁老太太,小心翼翼护著那本厚厚的书一脸平和满足的微笑。突然我幸福得鼻子发酸。

  1903年清政府进行了历史上惟一一次废除科举后的经济特科考试。據了解经济特科的考试与一般科举考试不同,它不以八股见长而是以经世济民、治理国家的方策为主,更注重学以致用特科考试,整个清朝只有过三次(另两次为博学鸿词科)此次应考的还有已经获得状元身份的人,所以经济特元的地位应高于普通的状元。 出人意料的是在全国应试的306人中,云南石屏人袁嘉谷简介得经济特科一等第一名大魁天下,是为“经济特元”弥补了“云南不点状元”嘚空白。清代先后开博学鸿词二次、经济特科一次因此袁嘉谷简介被赞为“国朝第三人”、民间称袁嘉谷简介为“独一无二的状元”。  消息传到云南昆明人将拓东路上的聚魁楼改名为状元楼,滇督魏午庄书“大魁天下”致贺1999年,袁嘉谷简介的故乡石屏县按昆明状え楼的样子重修状元楼以资纪念。  在云南袁嘉谷简介便是历史上独一无二的状元了,消息传来四方轰动,在昆明建了一座“聚奎楼”、由总督魏午庄手书“大魁天下”一匾高悬楼上老百姓则只叫它“状元楼”。袁嘉谷简介回云南登状元楼时值电影兴起,还拍叻一个纪录片为存念 袁嘉谷简介中状元之后,先任京官入翰林院任编修、协修等 。  袁嘉谷简介是中了教育史上负责编写中小学教科书的第一人至今通用的“星期”、“乐歌”等名词,还是当时由袁嘉谷简介新订的

  袁嘉谷简介故居位于石屏县城异龙镇南正街。故居为清代木结构楼房建筑坐西朝东。由故居大门进去是一条通道中间是天井,左右有耳房由西南的通道进去有一楼房,为袁氏尐年时代的书屋  故居于1993年公布为云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袁嘉谷简介的故乡云南石屏位于云南省南部自元朝以来,民间因重教興文而

济济清代有“文献名邦”之称谓,被誉为“山川东迤无双境文学南滇第一州”,明清两代曾出文进士65人翰林15人,经济特元1人武进士11人,文武举人640人;科名最高者夺云南之冠,弥补了“云南不点状元”的空白;科举人数在云南仅次于昆明和大理。正如民谣所言:“沙至萧家海翰林进士满街摆”、“五步三进士,对门两翰林”、“举人满街走秀才家家有”。 清末停科举兴学堂;民国间,石屏出大专院校毕业生142人其中,留学日本的12人留学美国的6人,留学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袁嘉谷简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