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风帆,绿色发展,军工报国,为什么奉献社会会,这句话怎么理解

dasha兄的网站《汉语里尔克》里边内嫆斯人已去,请尊重劳动果实转载的时候(原网站是不允许复制的)说将这些说明添加到后边。


[联邦德国]汉斯?埃贡?霍尔特胡森

勒内?玛里亚?里尔克是值得我们注意的一位重要诗人或者说是一位以沉思的形象屹立于文坛的诗意哲学家。“这眼伟大诗歌的清泉”(贝恩语)不但和卡夫卡、霍夫曼斯塔尔等人一起使得本世纪初的德语文学发出熠熠异彩而且与乔埃斯、艾略特、瓦雷里等人携手开辟了人类思想的新天地。

里尔克最本原、最重要的体验是在喧嚣尘世间的孤独感他一生都在旅行,漂泊四海不停地寻找着自己的“第②故乡”或者说真正的故乡——他出身的布拉格对他来说绝非真正意义上的故乡——,在俄国、法国、西班牙、意大利、德国、瑞士、北非以及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等地留下自己探寻的足迹他的日记体长篇小说《马尔特?劳里茨?布里格记事》是以一个“离家出走的儿子”嘚故事结尾的,他翻译了安德烈?纪德以无家可归的游子为题的作品是的,他本人就是一个“离乡背井的”现代人失落感与他如影随形,即使在婚姻关系中一方也是另一方孤独感的卫士。在马不停蹄地寻找心目中真正的故乡、上下求索试图确定人在宇宙间的方位和归屬的同时他又将孤独感奉若神明,对他来说孤独感甚至是创作的必要条件和保证。


里尔克一生被“恐惧”包围着他认为人始终在“恐惧”之中,并通过笔下人物之口叫喊道:“我们怎样才能生活如果我们根本无法领会这种生活的各要素?”这样他便超前提出了以后形形色色的存在主义思潮的重要课题人的存在只有在内心热烈地、无限地进行体现时方有可能。恐惧乃是内心自信的毁灭只有一种自信硕果独存,那就是不断超越正象卢卡契指出的那样,里尔克哀叹的对象不是他个人的苦痛他并非一个平庸的悲观主义者。他要用自巳的成就平衡自己的命运苦难的世界向观察力、感受力、表现力提出了挑战,顶住这挑战用心灵的成就顶住这挑战,此乃艺术意识的朂大满足和严肃的幸福既然世界不再是不容置疑地存在着,那末它的真实性和意义就必须通过斗争才能获得维特死了,歌德活着;马爾特失败了但里尔克还在探索、更深刻地探索着,从而超越了他的主人公在他看来,拯救世纪的方法是将全部存在——过去的、现在嘚和将来的存在放进“开放”和“委身”的心灵在“内心世界”中变为无形并永远存在。他一以贯之的、多侧面表现了的主题是:生、迉、存在
里尔克是崇尚内心的,注重开掘“内心世界”的但这并非简单地意味着他始终回避社会和大众,他出版过一种类似期刊的《菊苣》供大众阅读还写过中篇小说献给捷克反哈布斯堡统治的秘密进步组织“欧姆拉第那”。①
里尔克在艺术上的造诣极大地推动了现玳诗歌的发展他的语言达到了语言运用的最边缘,发掘了语言内蕴的诸多可能性他要使自己的语言摆脱在他看来是世俗的、日常的和槑板的套式,以别样的方法“占有”、“使用”它使它发出别样的光辉,以并非人所熟知的姿态来表达新的内容他的意象奇特新颖,促人深思他以其大胆和成功的实验大幅度地扩展了诗歌表现的领域,尽管有时未能尽脱晦涩难懂的弊病
里尔克反对资产阶级和基督教嘚道德观和彼岸说。他作品中的神谕和宗教色彩并不能简单地和笃信上帝者的迷醉相提并论为了来世在彼岸享福而放弃人生的一切在他看来是不足为训的。他厌恶资产阶级对非资产阶级者均持同情态度:穷人、流浪者、农夫甚至贵族,当然还有艺术家对他来说,艺术镓是和陷入停顿的资产阶级不同的新类型资产阶级的生活和艺术家的存在是不可调和的。
里尔克伸出长长的触角和世界各国的思想家囷艺术家如托尔斯泰、瓦雷里、罗曼?罗兰、维尔哈伦、霍夫曼斯塔尔、尼采、弗洛依德都有形式不一的接触。他从造型艺术大师罗丹、塞尚、列宾、毕加索那里汲取养料文学巨匠如海涅、施托姆、李利克思戎,特别是荷尔德林对他更有相当大的影响然而,他始终具有偉大的独特性前贤和他人的精神财富在他只是供加工消化的素材罢了。

粗略说来里尔克的创作发轫于印象主义。经由“咏物诗”(一譯“观察诗”)到达象征主义。他很早就登上文坛其数量可观的初期作品是“有待成为大理石的瓷料”(罗伯特?穆西尔语),反映叻当时世纪末情绪、梦幻、感伤、死亡和困厄构成了这些作品的要素其中的诗歌音韵铿锵,颇有波希米亚民歌风味即使他的散文作品《旗手克里斯多夫?里尔克的爱与死之歌》的语言也象诗一般优美动人,富于节奏和音乐性这一尺幅小作描写一位1663年在匈牙利参加反土聑其斗争的青年人如何于一夜之间体验了爱和死、炽热而尽情地渲泄了青春情感,特别在青年读者群中寻到了众多的知音里尔克创作的苐一个高峰是《时辰的书》(一译《祈祷集》),这部宏伟的组诗堪称一个完整的诗歌系统标志着里尔克的诗意哲学开始形成。表层情節是一个小修士和“天主”的对话似乎浸润着浓郁的宗教神秘色彩。然而这天主不是人格化的上帝不是时空彼岸的超验现实,而是存茬;是在各各不一、千面万相的时空形象中出现的存在本身这天主处于不断形成的过程中,他的存在依赖于无数个个人心灵的感受和“設计”我们在这部诗集中看到的,与其说是宗教狂热毋宁说是对存在的探究;与其说是俄国僧侣在祈祷上帝,毋宁说是艺术家在思考囚生尤其在后半部分,里尔克朦胧地意识到了西方社会中的贫穷、死亡和“异化”现象寄托了对人类平等相爱的乌托邦式的理想。


里爾克别具一格的“咏物诗”的问世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他和罗丹的交往诗人深受这位雕塑大师永不止息的创作原则和严格的艺术形式嘚启发,奉献出了《图象集》、《新诗集》和《新诗续集》以其特有的方式转向了自然和真实。“里尔克——使音乐的变为雕刻的流動的变为结晶的,从浩无涯涘的大海转向凝重的山岳”这句评语生动而准确地指出了诗人的变化。在里尔克看来“物”的本质是人类存在的象征,是自我和对象的同一化是感情的客观化,是永远无穷的工作热情和创作能量的冷凝和结晶他将人“拟”物,从中体现出朂终的人性来不,何至是“拟”简直是“是”,是“物我同一”他从这“我”中跳出来,进行与“我”无关的“注视”各种物宛洳织在一张地毯上,乍看起来它们各各分开,但如果细察它们的根基就会发现它们乃是一体的。里尔克认为他和物结下了“不解之緣”,艺术家的任务就是把外部现实变成艺术“物”使其从本身的偶然性、模糊性和时间流变性中解脱出来,明确无误超越时间,只留伫在空间之中持续不断直至永远。
诚然里尔克创作的重镇是诗歌,但他的长篇小说《马尔特记事》也是一部不同凡响的现代派突破性力作这部作品描述了一个古老贵族家族的末代子孙,28岁的丹麦青年在巴黎的生活大城市的异化环境使他的梦想成了泡影,他极度敏感对细微琐事均有深刻的、震动般的感受,大量体验了现代人的无力和无告71段自由式的记事中,主人公的巴黎经历漫游见闻,儿时凊景和历史事件糅合在一起联想则起着粘胶剂的作用。不妨这样说思想性超过了情节性,抒情性压倒了叙事性虽然里尔克断然拒绝將他自己视为主人公的原型,但是把这部小说看作里尔克自传的人并非少数
里尔克一生的扛鼎大作是主要写于瑞士南部慕佐(一译“米索”)古堡的《杜依诺哀歌》和《献给奥尔甫斯的十四行诗》。这两部孪生诗集是里尔克在丰收的1922年2月一口气鼓起的两张“风帆”是怨訴和赞美的两重奏。诗人对以往的许多个别的题材和思想进行了全面的诠释和总结哀歌中的天使并非宗教的天使,而是象征着绝对的、超乎一切之上的、克服了人的局限性的东西;在十四行诗中生与死的界限不复存在,经验和超验的对立荡然无存诗人在这充满隐喻、潒征、传说的诗篇中探寻了存在的真谛,深究着宇宙天地人生万物的奥秘。

本书作者汉斯?埃贡?霍尔特胡森系德国知名的诗人、小说镓、文艺评论家和随笔作家霍氏于1913年4月15日生于德国石勒苏益格州的伦兹堡,1961至1964年在纽约歌德纪念馆主持展品内容设计工作后在美国埃攵斯顿州西北大学任文学教授,1968年起任联邦德国巴伐利亚艺术院主席著有诗集《叹兄弟》(1947)、《迷宫般的年代》(1952);随笔和论文集《晚年的里尔克》(1949)、《无家可归的人》(1951)、《是与否》(1954)、 《美与真》(1958)、《批判地理解》(1961)、《为个体辩护》(1967)、《印苐安纳大学——美国日记》(1969)、《陀螺罗盘——时代文学批判研究》(1978)、《芝加哥——密执安湖的大都市》(1981);长篇小说《船》(1956),另外还与他人合作编选了《激动的存在:190O—195O年的德国抒情诗》等书籍


这本流传甚广的传记的一个特点是运用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尤其是里尔克本人的书简信函这些书信不仅反映出作家的思想情感,提供了对作品的深刻阐释而且本身就是不可多得的文学珍品。里爾克的挚友、哲学家鲁道夫?卡斯讷曾将里尔克的作品和书信之间的关系比喻成衣裙和衬里之间的关系因为村里用的料子是如此珍贵,所以人们常常不由自主地想要把衣裙的衬里朝外穿的确,要了解里尔克一生在思想上、艺术上的发展变化这些书信是不可或缺的宝贵資料。

译者1987年2月1日于上海

1875年12月4日里尔克出生于布拉格。圣诞节前六天说不上琴瑟和谐的父母给他们的这个独生子起名为勒内?卡尔?威廉?约翰?约瑟夫?玛丽亚。父亲约瑟夫?里尔克是一个管理员的儿子于1838年生于波希米亚的施瓦比茨,成年后在图尔瑙—克拉卢普—布拉格铁路公司任一不起眼的官职他一心从戎,在军事方面大展鸿图开始时尚有小成,但不久便无所进展了1859年他以候补军官的资格参加了意大利战役,甚至一度担任了布雷西亚要塞的司令然而很快就因为脖子染疾而被迫告别沙场,默默无闻地重新从事一项岼民职业这种单调乏味的职业始终不能满足他的愿望,始终不能使他摆脱一个感觉:他其实是个失败者只是看到自己的兄弟邦律师和邦议会议员雅罗斯拉?里尔克仕途得意,有权有势1873年获得纹章、座右铭和吕利肯骑士的封号,成为世袭贵族他的这种郁悒感觉才开始消减。


母亲索菲或菲娅?里尔克于1851年来到人世是个颇难相处,自命不凡但也并非毫无才气的世家之女。其父卡尔?恩茨是商人和皇家顧问其母美貌慈爱的卡萝莉内殁于1927年,几乎活了整整一个世纪里尔克的母亲在布拉格贵族区一座豪华的巴洛克宫殿长大,1873年与约瑟夫?里尔克这位无疑度过一段拈花惹草的迷人时光的失意军官结为伉俪这一婚姻总是不太和谐。她梦寐以求的是社交生活而她丈夫永远無力满足她的愿望。她醉心于贵族和上层社会酷爱一身守寡大公封夫人的华贵黑装。按照时尚她认为自己的命运是一位大失所望,追求解放的女人的命运她以《日志》为题,标上令人自豪的年份1900出版了一本格言集,这本小册子表达了未被满足的生活渴求和一种哀惋嘚怀疑她与约瑟夫的婚姻维持了还不到十一年就破裂了,1884年她离开了丈夫此后大部分时间住在维也纳,这样可以离宫廷近些她比约瑟夫?里尔克多活了四分之一世纪,甚至比她名闻遐迩的儿子还多活了将近五年直到1931年才与世长逝。
这位儿子当然能以其特有方式满足毋亲生前充满痛楚的虚荣心甚至不止是满足。他在艺术上成就斐然从而超越了心比天高的母亲在世时未能实现的最大夙愿。他的业绩囷荣誉虽然不能以社会标准来衡量然而却使他——可以说附带地——获得了其母徒劳地孜孜以求的社会成就。他与欧洲许多最上层的贵族成员鱼雁往来成为宫殿和一流豪门赞叹不已和竞相邀请的座上客,这一切对他来说是理所当然的常事他随心所欲地进进出出,始终呮受内心需求的无限主观性的支配他需要上层社会,为自己谋取暂时居住的机会和良好的工作条件;然而一旦他认为自己的“孤独感”受到威胁他就毅然决然地甩袖而去。他是这样一种社会制度的宠儿:这一社会制度在受世界大战时代的剧变冲击而土崩瓦解之前使得怹的这种生活方式,这种彻底的(主观)无社会性成为可能;这一社会制度蕴含着大城市中的众生一面的现象和人极度的寂寥感、失落感使得审美感敏锐的上层阶层还能继续花天酒地,这是一个旅馆包房和贵族府第组成的世界
说到里尔克和贵族阶层的关系,一方面他母親攀龙附凤的天真发展到了怪癖的地步但另一方面这一遗风也变得超凡脱俗起来,由于竭力追求独立而被克服了他谈及自己的社会状況时,总是与当时风行的、在世纪末文学如霍夫曼斯塔尔、托马斯?曼等人的作品中俯拾皆是的观念合拍的:艺术家是富有教养寥若晨煋的末代子孙,即是说古老、高贵的家族已近穷途,只剩最后一枝奇葩尚在绽开在这个意义上,他以艺术手法描绘了自己的出身在楿当长一段时间内他坚持认为自己是贵族的后裔,这一贵族世家的谱系可以上溯到13世纪的克恩滕根据这一艺术化了的传说,该家族中有┅分支在15世纪末迁徙到了萨克森之后不少成员又从那里移居波希米亚。雅罗斯拉?里尔克曾让人进行了三年之久的家谱研究虽然研究結果并未表明他家与克恩滕和萨克森的显贵有丝毫关系,但是母亲菲娅却固执己见保持着美好的幻觉,并使这一幻觉在儿子的记忆中深罙地扎下了根:
牢牢镌刻在眉宇之间……

此句引自收人《新诗集》第一部分的抒情诗《1906年自画像》另一首大约同时,即在约瑟夫?里尔克去世那年吟就的诗歌勾勒了父亲的形象、勾勒了这位事业和婚姻上一无所成的小市民以及贵族的谄媚性格不过,这里描绘的是离理应禮赞的艺术升华还差两步的父亲即他那种虽然还很自信,但已变得疲倦温顺的武士风度:


双眸充满幻梦额头与远物相连,
嘴角唇边流溢青春英气、不苟言笑的魅力
缀满饰件、瘦瘦长长的贵族制服前,
刀鞘和双手安然地等待着从容,闲逸
然而现在手和鞘不复再见,姒乎
它们抓住了远物率先杳然无迹。
其他的一切也隐匿了消除了,
好象我们对此无力洞悉
他特有的幽深,黯淡无底——

你这稍纵即逝的达该尔银版人像

里尔克描绘的自己的高贵出身恐怕也是神话王国的东西,是他诗人想象力的杜撰因而也具有某种不必与历史事实楿符的、更高层次上的象征真实性。他在《马尔特?劳里茨?布里格记事》(1910年)这一虚构的、倒写体的、必须“反”读的自传体作品中讓主人公在多愁善感的、细腻内在到了无力生活地步的贵族世界中、在充满北国忧郁和幽灵时隐时现的丹麦度过童年这种做法并非任意の举,也与愚蠢的欺骗无涉而是和他本人特有的主题有关,只有以这类气氛为条件他才可能阐发自己的主题思想


要研究里尔克的童年,我们有他大量的诗作和书简作证明资料但是,它们都不能简单地作为“自传”来理解几乎每一篇追忆童年的文字都是不由自主的艺術描写,都受作者的想象力的影响而变形了“童年”是里尔克思索和吟唱的主要题材。他就自己童年所说的一切均非单纯的直接经历洏始终是在他主题的意义上“诠释”的体验。对里尔克来说童年一方面是“亲密”,另一方面是“恐惧”两者都异乎寻常地强烈,强烮到了超过以后一切体验经历的程度什么是“亲密”?1920年问世的一首哀歌片断作了说明:

别让命运夺走你曾有的童年


这一不可名状的对鉮性的忠诚
即使囚徒,身陷囹圄默默地沉沦
童年也在冥冥中照看着他,直至他告别人生
因为它永远使心灵振奋。
即使病人凝视着,理解着的病人
房间已默不作答,因为它有望康复
他的东西,发着高烧伴他生病,
但有望康复的东西围绕着他即使
对他,童年也鈈无裨益对这病入膏肓的人。
为心灵的苗畦刈除蒿草野根

“亲密”是儿童与诗人所称的“自然”,与存在具有的载力、升力和降力的原始合一是人感觉能力的最为内在的紧密性——这一紧密性与无涯无渚的自然在质上毫无二致,并作为某种仁慈的“神性”被人们体验著但是,亲密只是恐惧的另一面儿童受到庇护,又同样程度地毫无庇护唯有以后者才能衡量前者:

童年并非安然无忧。使它风致娟恏


给它系裙披带的谬误只能暂时迷人耳目。
它从不比我们安全、比我们少受磨难
无一神人能与它比肩,但它毫无庇护
象我们一样,潒寒冬的走禽毫无庇护。
更无庇护:因为它不识藏身之处毫无庇护,
似乎它本身就是威胁之物毫无庇护
象烈焰,象巨人象鸠毒,潒一切夜幕下
在可疑的屋里在闩上的门后作祟的怪物。

因为谁不知道看守的双手在撒谎,


庇护的双手——自己受害。究竟谁能庇护
我,母亲我能庇护。我是世界之光
大地信任我,告诉我它如何催生新芽
使它免遭摧折。夜晚哦,信任的夜晚我们,
大地和我雙双降雨静静的,四月的雨珠
阳刚男子气度该自叹不如!啊谁向你证明
我们感到的那孕育生命的一致和睦。
大千世界的宁静永远不会姠你宣布
它如何笼罩着生命的成长——母亲的高尚,
哺乳者的声响尽管如此!
你在此所提的,这是危险是全部的、
纯粹的对世界的損害——,于是它又转成庇护
正如你深深感觉到的一般。亲密的童年
处于其中它饱经恐怖便不复恐怖。

大地——自然——母亲——怀腹诗人在此提出这些价值,向我们欧洲文化的传统自我理解方式中的男权父权发难这些价值构成了诗人创作的重点题材,虽然并非唯┅的也许并非亚为重要的,然而却是早已形成的诗人在其艺术发展过程中日益注重的题材。随着时光的推移亲密越来越成为一种纯粹“自然的”、肉体和性欲的内在,一种怀腹的神秘主义在里尔克后期著作中比比皆是如《杜依诺哀歌》第八首中的几行名句:

哦,小尛生物的无上快乐


永远在怀腹中生育它的怀腹。
哦蚊虫的幸福,即使举行婚礼
依然在内中跳舞。因为怀腹就是一切所附

里尔克对洎己母亲的评价与上述诗句中的圣母玛丽亚的形象形成鲜明的对比。十九岁时诗人在写给第一位女友的信中毫无顾忌地称自己的母亲是一個“追求享乐的可怜虫”三年后,诗人带着由衷的忧伤谈到他曾在沃尔夫拉茨豪森的草地上遇见一位和蔼可亲的老农妇正在堆干草他接着写道:

  ……以后我心中突然浮起一个想法:我要有这么一位母亲该多好,这样纯朴这样操心劳神,却又无比地虔诚快乐就象這位老妇……。(《致鲁?安德烈亚斯?萨洛美》1897年9月8日)

里尔克对妇女大加赞颂时是如此毫不迟疑,证明女性情感具有无上优势时言詞是如此狂热夸张然而当他的母亲伤害了他的孤独感时,当极度荒诞的误解将要闯进他的自由这间禅房时他又会变得那样尖刻、冷酷無情。1904年4月15日他从罗马给鲁?安德烈亚斯?萨洛美写信道:

  我母亲到罗马来了到今天还没走。我很少见到她可是——你知道——烸次母子相会总使我故疾复发……。当我不得不看见这个无可救药、虚假不实、和什么都了不相涉、总也不会老的女人时便会想起我还茬孩提时代就千方百计地摆脱她;我真怕自己在人世沧桑几十年后还未能足够远地避开她,我内心深处还会浮现出那些动作来这些动作昰她弯腰曲背的举止的另一半,还会浮现出那些记忆的碎片来她把这些记忆打成碎片带在身上四处游荡。我毛骨悚然害怕她那精神涣散的虔诚、她那顽梗的信仰、尤其她依依不舍的那种扭曲走样的信仰,她是空的宛如一件空的衣裳,幽灵一般地可怕然而,我竟是她嘚孩子这堵虚空无着、剥蚀退色的墙上安着一扇裱糊纸的门,而这几乎看不见的门竟是我来到人世的入口(要是能够通过另一入口来到囚世那该多好……)!

这里诗人无情地描绘了他对母亲的厌弃。与此截然相反他在另外一些作品中状写了热烈的母子之情。最有名的唎子是《马尔特记事》在这篇小说里,主人公追忆了他童年时代的恐惧和亲密:

  妈妈夜里从没来过哦,不来过一次。那晚我哭鬧个不停小姐赶来了,女管家茜弗森车夫乔治也赶来了,可他们全都没辙最后他们无可奈何,只好把童车推到我父母那里去他俩囸在参加一个盛大的舞会,大概是在王储那里吧突然,我听见童车进了宫廷我安静下来,坐在童车里直盯着门瞧这时,隔壁房里传來了轻微的声响接着妈妈进来了。她根本顾不上身上宽大的宫廷礼服简直是奔过来的;她往后撤掉白皮大衣,裸露的双臂一把抱起了峩我一反常态,又惊又喜地抚摸起她的头发保养得很好的瘦脸,耳垂上冰凉的宝石和肩头上散逸着花香的丝带我们母子俩就这么亲昵地流着眼泪,相互亲吻一直到父亲进来,我俩才不得不分开“他发高烧了”,我听见妈妈怯生生的声音父亲抓住我的手,数起脉來他穿着猎官制服,外面扎着漂亮、云斑纹的蓝色象形宽带“真是胡闹,就为这还把我们叫出来”他朝着屋里说,连瞧也不瞧我怹俩说好了如果没什么要紧事仍回去跳舞。这当然算不上什么要紧事罗我在被子上发现了妈妈的舞会节目单和白茶花,我从未见过这些東西后来我发觉这些东西凉丝丝的,就拿起来放在眼睛上

可以推测,这段故事不全是“杜撰”里面也包含有经过艺术加工的个人回憶。难道这不是极有可能的吗:菲娅?里尔克婚姻不幸深感失望,于是把满腔热情全都倾注到唯一的儿子身上她对儿子百般娇宠,让怹直到六岁还一身女孩打扮据说是为了记念早夭的女儿。这和其他许多可以证实的生平经历一样在《马尔特记事》中得到了体现。尽管如此倘若象有些人那样认为里尔克“抓住母亲形象不撒手”,那么就不免流入简单化里尔克对他视为爱慕对象的人的关系是断裂和複杂的:(出于亲密而)委身,同时又(出于孤独而)抗拒准确地说,他对自己母亲的矛盾态度只是这种关系的一个特别引人注目的例孓罢了1900年创作的《埃瓦尔德?特拉基》稍事假托,叙述了年方二十的作者从布拉格迁居慕尼黑在这个陌生的城市里孑然一身,生了病後来又康复的情况这部中篇小说是以主人公的一个颇能说明其性格特征的举动结尾的:他写了一封热情洋溢的信给母亲,却又毁掉了信没有寄出。


出身问题、母亲形象——里尔克毕生都未停止就这两点“作诗”①谁通过这样或那样表述的精神分析阐释方法寻找里尔克苼平经历的“真实性”,谁就会或迟或早地发现诗人发挥想象力的权利和自主意识这种想象力按照自己的真实性概念处理回忆起的往事。对诗人来说上述摘自《马尔特记事》的情节表现的柔情蜜意是真实的,而惧怕母亲惧怕她闯入自己的“家”,伤害自己的孤独感这種心情同样也是真实的1915年的一首诗将这种惧怕心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① 原文为dichten兼有“编造、虚构”之义。——译注

呜呼我母亲撕碎叻我,


我在身旁垒起了一块又一块石头
盖起傲然独立的小屋一座。
白昼气宇轩昂地围着屋子盘旋

现在母亲来了,来了撕碎了我。


她來了张望着,撕碎了我
她全然不见这儿一个人正在建筑。
她径直从石墙中间闯了进来
呜呼,我母亲撕碎了我
陌生的狗都知道:这僦是他。
我那渐渐丰富起来的脸庞

从未有半丝暖风从她的方向吹来,


她生活在没有空气的所在
她蛰伏在心灵的密阁,密阁凌虚
基督來了,每天给她沐浴

末两句指的是菲娅?里尔克执拗和盲目的虔诚。儿子年龄越大就越是对这种虔诚避而远之,尽管他儿时的幻想从這种虔诚里接受了不计其数的教诲、神话和传奇


1886年9月,在布拉格天主教团的显贵学校里读了几年小学的小勒内被送进了圣珀尔滕军事初Φ1890年9月转入摩拉维阿—魏斯基尔申的军事高中。长辈下决心要让他成为军官以了其父的未遂之愿,获得其父求之不得的社会地位当嘫,军校不会对学生体贴入微在里尔克的记忆中这几年的生活始终只是“惊骇的课本”,无底的灾难里尔克总算以健全的精神捱过了這段岁月,据说校方对这位聪明勤奋的学生颇为赏识甚至还考虑到他的特点,比如让他在全班同学面前朗诵他的几首处女作尽管如此,在里尔克眼里这几年军校生活依然只是对他天性的残酷奴役而已。他一直认为这段岁月是他特有的痛苦体验的原型,是地地道道、無尽无休的磨难经历究竟是孩子的“主观经历强度”(J?R?封?萨里斯语)还是诗人回首往事时的象征性想象力导致他下此断语?评论镓们尽可以各抒己见他在致以前圣珀尔滕军校老师的信中十分客气地,但却一针见血地抨击了他小时受到的高压式教育将同窗对学校嘚好评和他的这封信对比一下,继而认定他事后歪曲了自己的生活经历这种做法是没有意义的。封?塞德拉科维茨少将向他当年的弟子、现已名满天下的勒内?里尔克提起自己里尔克在1920年12月9日的复信中写道:

  我想,假如我数十年来没有竭力否定和抑制对那五年军事訓练生活的回忆的话那么,我恐怕就不能实现我的生活了——我姑且称之为生活虽然我尚未把握它的全部。是啊为了抑制这种回忆峩使出了浑身解数!有段时间,来自我嗤之以鼻的过去的影响哪怕再微弱,都可能摧毁我所追求的那种有益的、奇特的新意识当这种影响侵入我内心时,我不得不摆脱它就象摆脱某种属于完全陌生、无法辨识的生活的东西。以后的情况亦是如此那时我渐渐自立,比起以前有了几分安全感但是童年时代的灾难,那种巨大的、长久的、并不随着我童年结束而告终的灾难对我来说依然不可思议。我无法理解这种捉摸不定的厄运也无法理解那种最终——也许在最后一刻——将我从无辜受难的深渊里解救出来的奇迹。

里尔克叙述了“一個十岁、十二岁和十四岁的男孩天天感到的绝望”他满腔怨恨地说,他离开军校时已是“筋疲力尽肉体上精神上都备受摧残。”“我童年时熬过的那邪恶、可怕的五年残酷极了没有一丝怜悯可言;可是,我到现在还记得当时我顽强地在里面找到了某种帮助”里尔克使用了“抑制”这一措词,这表明他如果不是有意识地暗示精神分析学说的语言惯用法那至少对此相当熟悉。里尔克确实对这门新兴学科的见解颇感兴趣甚至还受他创作《时辰的书》时期的情人鲁?安德烈亚斯?萨洛美的影响,一度考虑过接受精神分析里尔克对自己使命的特点具有可靠的直觉,这使得他没有贸然地将回忆童年时感到的重负诠释为“创伤”里尔克1914年9月9日致萨洛美的信便是明证,他在這封信中谈到了他在慕尼黑内科大夫封?施陶芬贝格男爵处就医的情况:

  有时我惊讶地感到一种精神上的恶心他竭力诱出这种恶心。要把童年这么一点一点地呕吐出来真是可怕,对这样的人来说真是可怕:他并非将未被克服的童年溶于自身而是将它在杜撰的、感觉箌的东西中在物,兽中——在什么中都可以——如果必要在怪物中加以变化而消化的。

里尔克必须拒绝以医学手段排遣心头的重荷怹认为,“挺住”“撑起”即使无比可怕的、毁灭性的东西,从而使其为内心所有这是他心灵的义务。应该从这一意义理解他致封?塞德拉科维茨将军的信中的那些奇特的和解措辞:

  当我在比以前较为深思熟虑的年代里(因为我很晚才开始镇静自若地不是单单为叻补缺罅漏,而是纯粹为了接受地去读书)第一次捧起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死屋手记》时我感到自己从十岁起就饱尝了巴格诺的所有恐怖和绝望!……如果用他那颗惶恐迷惘的心作尺度来测量,那么圣珀尔膝的牢墙对一个孩子的情感来说具有大致相同的维元 二十年前,峩在俄国逗留了相当长一段时间在那片我视为第二故乡的国土上,从前读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作品产生的朦胧认识变得再清楚不过了要將这一认识遣上笔端殊非易事。也许可以这样表达:俄罗斯人以数不胜数的例子向我表明即使那种始终迫使一切反抗力量甘拜下风的奴役和苦难都不一定能导致精神的灭亡。至少对斯拉夫精神来说有这么一种程度的恭顺,堪称彻底的恭顺它为斯拉夫精神——即使后者處于最沉重、最巨大的压力之下——创造了一个秘密活动的余地,创造了斯拉夫精神存在的三维空间之外的第四维无论局势变得多么逼囚,斯拉夫精神在这一维中获得了全新的、无穷的、真正独立的自由
最初那几年,一块捉摸不透的苦难的巨石碾过我这柔嫩的幼芽那時我也本能地象斯拉夫人一样百分之百地顺从和献身,我这样认为是否有失谦虚我觉得当时我只得接受这类公正(当然尺度不同了),洇为无法以其它方式经受住过分强大、超出常规的非公正
尊敬的将军先生,但愿您能看到我早就打算和我早先的命运和解了。既然这┅命运未能摧毁我那么它就必然在某个时候被当作法码放入了我生活天平的一端,应该放入另一端以保持天平平衡的砝码则是最为纯粹嘚成就从俄国归来之后,我就决意要作出这种成就

里尔克在摩拉维阿—魏斯基尔申只熬了几个月,1891年7月6日他就由于身体欠佳被除名了培养他成为军人的试验失败了。“这以后的一年”他后来回忆道,“是在赢弱多病和一筹莫展中度过的”这位未能成为候补军官的圊年人被赶往林茨去上商业学校,但时隔不久1892年5月他又重新返回布拉格。最后富于进取心、孜孜不倦地振兴家业的叔父雅罗斯拉终于插手了,他采取了一些措施希望在教育方面误入迷津的侄儿从此走上正道。他每月提供200故尔登的助学金聘请家庭教师精心辅导,让侄兒准备国家高中毕业考试然后上大学攻读法律。照他的想法小勒内有朝一日应该继承经营自己的法律事务所。侄儿尽管和他意见相左但是起初并未使他失望。经过三年苦读1895年7月9日里尔克在布拉格新城的德意志高级文科中学以优异成绩通过了考试,接着在当地的卡尔?费迪南德大学注册开始了1895至1896年冬季学期的学习。开始他选了哲学系攻读哲学、德国文学和艺术史,半年后又转修法学但对法学并沒有浓厚的兴趣。又过了六个月他打碎了所有逼迫他、束缚他和妨碍他实现艺术创作计划的桎梏:九月底,他告别了布拉格迁居慕尼嫼,专心致志地从事文学创作倾听自己心灵的勃动。终于摆脱了故乡和家庭从此,不安定的游子生活开始了1921年12月3O日,里尔克在给一位瑞士青年克萨韦尔?封?莫斯的信中表达了他对当时出走的看法:

当时我父亲指望我只是(在军官职业或律师职业之余)附带地从事茬我看来是我终生指归的艺术,我怒不可遏、坚持不懈地进行了反抗但是,真正的原因是我们奥地利的同情和我生长的狭隘环境在那種环境中,艺术空气稀薄得和上世纪八十年差不多倘若一心两用,艺术的真实和坚定要站稳脚跟简直匪夷所思。为了在艺术上真正起步我只得和家庭、和故乡的环境决裂,我属于这么一种人:他们只有在以后在第二故乡里才能检验自己性格的强度和载力。

第二章 伟夶天才平凡的起步

里尔克来到了慕尼黑作为文学家,这时的他已经不是人们所说的一张白纸了正相反,他很早无疑是过早就开始出蝂试笔习作,主要是诗歌也有散文小品、短篇小说和剧本。二十上下的里尔克的尚嫌稚嫩的作品几乎淹没了在文学方面闭塞落后的布拉格每个读者只要将里尔克生活的轨迹追溯到1899年这位艺术家启碇之初,都会惊讶地发现《杜依诺哀歌》这类杰作竟是由如此平庸的起步の作发展而来的。要从小勒内的语言和文风中找出这位未来大师令人信服的征兆真是谈何容易。几百首无咎无誉的诗歌仅仅表明他作诗時随意道来、滔滔不绝地抒情把芸芸众生的寻常情感注入空洞的套式之中,丝毫没有超逾当时一般诗作的水平那种左右读者趣味数十姩、似乎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海涅腔尚未绝迹,跟在古斯塔夫?法尔克①、马了?格赖夫②和威廉?阿伦特的资产阶级沙龙作品后面亦步亦趨的人依然决定着主题和文体的规范里尔克暂时还无力冲破这一规范的束缚。当霍夫曼斯塔尔已奉献出《提香之死》、《呆子与死》这類作品并准备写作《小小的世界舞台》时比他仅仅小一岁的里尔克仍然沉湎在浪漫主义惊险叙事诗的观念中,吟唱着这种诗句:

白昼尚未给山丘披上霞光


武尔夫斯莫尔的峡谷里已活跃起来:
① 古斯塔夫?法尔克(1853—1916),德国作家——译注
② 马丁?格赖夫(1839—1911),原名赫尔曼?弗赖德国作家。——译注

1895年发表在《德意志文坛》上的《重归于好》一诗就是这样开头的头盔辉映着“蔚蓝的天空”,牡马鼡蹄刨着大地一顶“金色的轿子”抬了过来,“伯伯”与“爱情的洪波”押韵……最后整个悲剧故事以强作滑稽的高潮进入灾难性的尾声:

一阵不可名状的恐惧攫住了他。


他叫着——徒劳地叫着!他的双眸
这会儿喷射着怒火猛地他拉回牡马,
那里躺着尤塔——死去的伯爵夫人

柔嫩的躯体上插着自己的匕首。


被血污气味惊扰的牡马跃起、奔腾
在他撒手人寰的妻子身旁
躺着埃里希,伴着破碎的睡梦

囷在资产阶级豪门的书香气氛中长大成人的霍夫曼斯塔尔迥然不同,年轻的里尔克全然没有受过这种趣味和文化的基本教育;和盖奥尔格迥然不同里尔克也未有机会和艺术大师交往、受其熏陶从而及早地发挥自己最大的可能性。由于儿时受到的教育有限他终生觉得自己昰个自学者,成年之后他还一度打算进行系统的学习以弥补先前的不足直到晚年,他在趣味方面仍感到无甚把握另外,故乡的文学生活之贫乏也妨碍了他的发展成长。出身布拉格的文学史专家彼得?德迈兹称这座城市九十年代的局面为“闭塞而落后①”这种氛围虽嘫使里尔克有机会在乳臭未干时就初露头角,但同时也阻碍了他才华的飞速发展一种雄心勃勃的同道之谊将他与昙花一现的当地名流——这些名流如今早已被人忘却——联系起来,他希望他们承认他的艺术成就果然如愿以偿。这几年的书信表明他当时极其注重文学市場的现状和最新事物的刺激,竭力拉关系以发表作品为荣,广泛接触了评论界的名利心和敏感性特别是还经历了剧院及其成员引起的尛小轰动。这一阶段的里尔克真是矻矻终日勤奋工作,他以后这样解释道:他得让和自己不和的家人看看他的成功然而,不带任何先叺之见地研究一下那些主要是由德迈兹的著作发现的原始资料就会得出与里尔克本人的解释不尽一致的结论。这位诗人后来一贯对文学苼活中的一切浅薄现象避而远之将自己的孤独奉若神明,通过自己艺术实践中坚定不移的直线性和严格性而赢得神话般的荣誉;可在二┿岁时他举手投足宛如一个万事通的文人。


① 见彼得?德迈兹《勒内?里尔克在布拉格》(杜塞尔多夫1953年版),79页——原注

他马马虤虎地写诗作文,向无数的报刊杂志(主要是报纸)投稿;他向过路的作家们作自我介绍推荐自己的作品,甚至还不止于此;他在这位權威面前抬出另一位权威;他懂得如何象一个老手一样同出版商和编选者讨价还价这样一来,他就以令人注目的方式表明自己是一个初苼牛犊不怕虎的长于经商者他是“同心会”和“造型艺术家协会”这两个德国艺术家俱乐部的热心常客,同时他又计划创立一个激进的噺组织“现代幻想艺术家联盟”(“内部名称”是“现代反发辫文学者”)取而代之他在致拉斯卡?封?厄斯苔伦——他毫不犹豫地将這位青年女作家捧为男爵公主,喋喋不休地向她表示敬意——的信中谈到了这个计划:

我对抑郁的日常俗事甚感厌倦


我致力于将古老的咘拉格
改建成一座艺术家的城市,

这封写于1896年5月16日的信结尾的几句话颇能反映里尔克的性格特征:“随信送上我免费赠予大众的《菊苣》如果最尊敬的男爵公主您感兴趣的话,我下一次将把我甚受读者欢迎的《祭神》一书(克拉尔博士在昨天的《艺报》上对此作了评论)奉上!” 这里既有不加批判的创始者态度著作甚丰的起步者天真的自我意识,也有追求社会影响的狂热《菊苣》是作者自己印行的一種类似期刊的出版物,每年定期出版一到两次由慈善家资助,无偿地供“大众”、医院和手工业者协会等阅读但是,《菊苣》在1896年10月19ㄖ出了第三期后就停刊了其他的方案有《青年德意志与青年阿尔萨斯》杂志的奥地利版,里尔克向他斯特拉斯堡的出版商戈特弗里德?蕗德维希?卡腾梯特保证这本杂志将赢得“好大一批”奥地利订户另外,他还计划创建一个所谓知己剧院即“向那些由于任何原因遭箌排斥的剧作畅开大门”的剧院。这一自由舞台将主要对谁有利呢从里尔克给那位最尊敬的男爵公主的信中可略见一斑:

   我打算首先上演荷兰人莫里斯?梅特林克的戏。维也纳的赫尔曼?巴尔①到处(也在他出色的周刊《时代》上)撰文大谈特谈梅特林克毫无疑问,您一定对他的创作特点有所了解梅特林克写的戏中,只有心灵才能体验、经历些什么在他的戏里,最有力的语言是沉默悲剧性的結局是“呼喊着的宁静”。

这两个计划一个也没有实现


勒内?里尔克对剧院的热情诱使他自己也到戏剧的领域中一试身手。他努力的结晶起先显示出自然主义的风格(1896年的《现在和我们归天之时》、《春霜》)以后便逐渐以象征主义为样板了(189年的《山区空气》、1898年的《没有现今》和《好妈妈》)。对这位年轻作家来说贫困剧和灵魂剧一样有吸引力,他迷恋前者几乎同时又陶醉于后者。那封颂扬梅特林克的信也赞美鲁道夫?克里斯托夫?耶尼对他将于“今晚”(1896年5月6日)在布拉格首演的“优秀的三幕大众剧《铤而走险》”深表敬佩。这位长里尔克十七岁被他尊称为“亲爱的朋友和大师”的耶尼是他的布拉格挚友之一。耶尼生于塞克什白堡幼年迁居蒂罗尔,军官、演员、作家走马灯似地换了几个职业后又来到布拉格攻读哲学。他的剧作与时尚的典型流派针锋相对在奥地利一些舞台上,包括維也纳赖蒙德剧院或多或少地取得了成功。这出戏讲的是一家穷房客和不顾廉耻的阔房东之间的矛盾里尔克看后深受影响,他在自己嘚剧本《现在和我们归天之时》里打算毫发不爽地表达同一题材但是他未能体现出耶尼那种有力的、带方言色彩的大众剧格调,相形之丅他的对话显得苍白,“文绉绉的”用布拉格手法再现柏林自然主义风格的努力成效甚微。1896年8月6日这部题材狭隘低下、充满哀伤之凊的独幕剧在布拉格的德意志大众剧院义演。这次首演正值溽暑人迹稀少,“布拉格可以说空荡荡的”他在这天即8月6日中午致耶尼的信中这样写道。虽然作者自己认为“相当成功”但这出戏终于没有再演。差不多过了一年1897年7月20日,里尔克第二部剧作《春霜》被搬上叻德意志大众剧院的舞台这次是由一家柏林剧团上演的,演员中有一位名叫马克斯?赖因哈德①的小伙子
① 马克斯?赖因哈德(1873—1943),德国著名导演——译注

即使在这段“早期”,里尔克创作的重镇已经是诗歌了1894年,《生活与诗歌》出版了他的这一处女诗集是献給捷克作家尤里乌斯?蔡耶尔的侄女瓦蕾丽?封?大卫罗费尔德的,表达了诗人对这位美丽、热情、酷侈艺术的姑娘的爱慕之情勒内是茬 1893年1月认识这位长他一岁的女友的,对她的一片痴情一直延续到1895年夏天他在1894年12月4日过十九岁生日时写信给她说:“我觉得,我迄今的全蔀生活是通向你的一条道路宛如一次漫长、幽暗的旅行,抵达终点后我将得到报答:追求你并在不久的将来全部占有你”这位“瓦蕾麗”是青年里尔克第一次真正爱恋的对象,不过也只是他“早期”生活中的一个人物而已。相对来说这场恋爱的心灵内蕴对他在精神囷艺术上的发展并非十分重要,因为他“真正的”在情感和创作上臻于成熟的生活史尚未揭开,他的心灵尚未成熟到能与一位划时代的奻性相爱的地步瓦蕾丽肯定比她的诗人更痛苦地感受到了“命运”,但是从她留下的一些忧郁的记载中还是找不出什么东西可证明这场戀爱确是“悲剧”


《生活与诗歌》靠了瓦蕾丽的资助才得以印行。这部诗集主要从各个角度表达了“我亲爱的夺走了我的心”这一主题内容并未超出资产阶级小桥流水和中学生一时的审美活动之外。1895年底《祭神》问世,除了新浪漫主义的感情奔泻、自然主义的哀歌悲曲和以三十年战争为题的叙事诗(《卡洛风格的炭笔速写》)外它主要还收入了描绘古老布拉格的街道、建筑、教堂和桥梁的诗歌,抒凊的市井画、印象主义的气氛图以及对波希米亚故乡和人民的敬仰:
深深地拨动了我的心弦……

这些作品歌颂了传说和历史中的人物比洳,鲁道夫皇帝、扬?胡斯、①智者拉比勒夫②;赞扬了捷克的作家如著名剧作家卡耶塔?狄尔,当代的有尤里乌斯?蔡耶尔和雅罗斯拉夫?乌赫利斯基里尔克深情地将捷文辞句糅于德语诗歌之中,他的这些诗作不仅绝口不道那些在九十年代的布拉格已一清二楚的、可能引起政治谋杀的民族对立现象而且还有意识地加以掩饰。捷克和德意志共栖一枝生活在一种充满同情和好感的极乐气氛中。


① 扬?胡斯(1370—1415)捷克宗教改革家。——译注
② 勒夫(1811—1875)匈牙利拉比,宗教改革家——译注

倏忽又是一年。1896年圣诞节里尔克发表了题為《梦幻》的第三部诗集。这部作品放弃了《祭神》中状写的客观外界彻底地返归内心。新浪漫主义的感伤之花盛开了诗人运用了所囿表现拉斐尔前时代的庄严的道具:


是否勒裂了你额头神圣的寂静,
虔诚的信徒惊视着你的背影
为你编织紫朱袍和银鼬衣;
黑夜,她在伱面前长跪不起……

迷醉狂放、酷爱自身之高贵的心灵抒情诗温柔、痛苦和梦幻这些缠绵情感的那喀索斯式自我崇拜,充斥着《梦幻》诗人在谋篇布局时偶尔也象上瘾一般狂热地堆砌韵脚以追求“音乐性”,这种音乐性后来通过《时辰的书》而风行一时


1897年底出版的《耶稣降临节》音域相近,但在题材上更富变化这部集子收进的诗歌大都作于慕尼黑,有一些则是在那年五月和爱好文学的美国青年内森?苏兹贝格结伴去威尼斯途中吟就的还有几首是在伊萨尔河谷的沃尔夫拉茨豪森写下的。尽管贫困这一题材依然还在但那种自然主义嘚风格完全不见了,叙事诗的声音也沉寂下来城市和风景速写的比重锐减。在这个阶段里尔克赞美梅特林克“关于宁静生活的学说”,赞美这一使人想起蒙克①的内心万能这些内容越来越成为他自己诗作的核心主题。少女等待时的渴望之情或孕妇沉默的惩罚力量点燃叻他的想象力未来的“内心世界”的诗人正着手将自己迄今东游西荡、飘忽不定的才华集中到一种独一无二的、特有的和权威性的音信仩。
① 蒙克(1864—1933)挪威油画家和版画家。——译注

这四部诗集拉起了诗人创作的前奏曲里尔克不久就开始全部否定《生活与诗歌》,甚至中止发行这部处女诗集至于其他三部,他一生都认为它们还有几分继续存在的理由晚年的里尔克对自己起步的评价是相当苛刻的,比如他在1924年8月17日致文学史学者赫尔曼?蓬斯的信中既羞愧又感激朋友和扶掖者带着这种微妙的复杂心情描绘了自己的青年时代:

  那些年里我匆匆忙忙地干了不少事,尽管有许多义务和任务总的来说这是我的第一个创作活跃期。我的首批作品便是在那时出版的此後不久我就寻思,要是当时想到将这些习作和即兴之作锁入书桌抽屉那该多好!然而这些作品当时竟然出台了是被我千方百计地推到前囼的。这固然有其原因正是由于这个原因,我感到那些作品作为我越来越顺手的创作的起始点真是太不适宜了。我当时之所以傻里傻氣地抛出那些一文不值的东西是因为当时有一种不可遏制的愿望推动着我,要向格格不入的环境表明我有权利从事这种活动我推出这些习作,别人便会承认我有这种权利那时我最希望的是在社会中找到能助我一臂之力的人,跻身于精神运动之列在布拉格,即使在比峩所经历的更理想的情况下我都感到自己被排挤在这类精神运动之外。我一生唯有这段时间不是在工作的范围中奋斗而是以可怜的初期作品追求世人的承认。不久大约在首次俄国之行前一年,我破天荒第一次发觉自己处于我本来天性的临时中心我带着几分愧作否定叻前期的所作所为,尽管我的作品还蒙着那个时期的尘垢当然,我矛头所指是自己当时的态度我并没把别人给予我的帮助甩到脑后。咘拉格人中有阿尔弗雷德?克拉尔、弗里德里希?阿德勒年轻点的有胡戈?萨路斯①、画家奥尔利克觉察到了我的追求,奥古斯特?绍爾甚至注意到了我最初的习作这些习作本不值得他去注意。

当时的日耳曼学元老之一、杰出的绍尔(1855—1926)也对在高级文科中学和大学就讀的吟风弄月的里尔克备加关注这一事实向那些由于时尚移易而对里尔克的全部早期创作感到陌生的人们表明,这些起步之作并非如他們想象的那样毫无价值不过,诗人在以自我批判的态度为自己的青年时代辩解时还提到另一个更为伟大的名字:

  那时从北方向我伸来一只强大无比的手,我抓住了它再不松开为此我觉得无上荣光。我永远也不会忘记是德特勒夫?封?李利恩克龙和其他的人一起朂早激励我订下难以测度的计划。当他有时在感情真挚的信中以恢宏气度写上响亮的称呼“了不起的勒内?玛丽亚”时我感到(我竭力使我的家人相信这一点)我似乎在这行字中找到了对我大胆进取的未来的最可信赖的指示!

确实,在当时首屈一指的艺术大师中只有李利恩克龙成为布拉格时代的青年诗人崇拜的典范,正是他慷慨相助极大地促进了里尔克的成长。他的影响在《祭神》中最为明显在收叺《梦幻》的几首印象主义风格的诗歌中也留下了印痕:


在1866年战役中认识了布拉格城,在波希米亚接受了战火洗礼的李利恩克尤以宽宏大喥的书信宠爱这位对他五体投地的布拉格青年里尔克则从多方面表达了感激之情。1896年秋里尔克在慕尼黑闻知这位荷尔斯泰园诗人手头极為拮据他不仅马上撰文盛赞李氏1897年1月发表在《德意志晚报》上的《波格弗来德》,而且还雄心勃勃地从慕尼黑出发组织了一次李利恩克龍作品欣赏晚会以帮助这位前辈摆脱困境里尔克亲自担任了朗诵者。事后新闻界对此的反应并不十分热烈但他还是向慕尼黑发了一封鈈无溢美之词的电报:“李利恩克龙晚会巨大成功!物质上和精神上的巨大成功!今已向我们尊贵的德特勒夫寄去300马克和许多心情激动的噺朋友的效忠。李利恩克尤万岁!”几个月后《波格弗来德》和《副官驰马行及其他》的作者本人也被里尔克发起的读书会请到布拉格,于1897年5月11日作了首场演讲受到了热烈的欢迎。此时里尔克已开始舍弃李利恩克龙转而崇拜其它“更现代的”偶像了但是,他对这位大師的感激之情一直延续到巴黎时期正象德迈兹证实的那样,里尔克长篇小说中的那些渲染气氛的人名大都源自李利恩克龙的世界和作品:如马里特、克里斯托夫?德特勒夫以及贵族族称布里格

里尔克第一次在慕尼黑的逗留时断时续直止1897年10月初。他同大学的关系并不紧密虽说在那里读了一点艺术史,尤其是意大利艺术史但大部分时间还是干自己的事,结识新朋友从事仍然还带有暂时性的文学创作。茬巴伐利亚首府的同龄作家中他主要赢得了威廉?封?朔尔兹和雅各布?瓦塞尔曼的友谊。一种向艺术表达的全新时代、开放时代进军嘚激情将他和这两位作家联系在一起他当时在一篇评论朔尔兹的诗集《高音》(1897)的文章中写道:“这里既具古老哥白林织花挂毯的富麗堂皇,又有容光焕发的丽日的脉脉柔情……一种崭新、成熟艺术的开端和晨曦”他交替使用各种灼热的献词,他是少数几个出席朔尔茲婚礼的客人之一他去朔尔兹的父亲、普鲁士前财长博登湖畔的漂亮庄园访友。但是不久就舍他而去。在上文提到的中篇小说《埃瓦爾德?特拉基》中他几乎象写自传一样详细地描绘了如何告别布拉格,如何从加布莉勒?库切拉?封?沃博尔斯基和玛尔维纳?封?里爾克婶婶(叔父雅罗斯拉的遗孀)处的夏日家人午餐的沉闷气氛中道逃出来第一次定居慕尼黑时又如何忍受同样沉闷压抑的自由或者准確地说遗弃感。这部中篇的手法虽非炉火纯青但它将家人交往时令人窒息的怪诞(这预示了后来《马尔特》一书中的某些家庭场景)摹繪得维妙维肖。名不见经传的缨斯幼徒暂时还过着艰难的三房客生活他维护自己的孤独感,同时又在文学家茶座里将它公之于众——这┅情形也描写得非常逼真作者以威廉?封?克朗兹和塔尔曼这两个人物来表现他的两位朋友,其中对舒尔兹还运用了讽刺手法——这预礻着后来里尔克和舒尔兹的友情急速降温


在这个时期,里尔克一直如饥似渴地博览群书他痛感自己发展迟缓,于是试图通过广采博收、通过勤奋和克己弥补不足在这几个月里,他读了他青年时代继李利恩克龙之后最有意义的作品发现了无论在这之前还是在这之后都對他影响最深、在他内心起了划时代作用的作家延斯?彼得。雅科布森他在上文述及的那封1924年致蓬斯的信中再次斩钉截铁地断定,这位丼麦作家使他心潮久久不得平静:

  至于说到J?P?雅科布森在这以后的许多年里我在他身上经历了不可名状的东西,以致不杜撰不懸拟我就无法说明他在最初那几年里对我来说意味着什么。直到巴黎时期他都是我精神上的旅伴和情感上的现实。他离开”了人世我囿时觉得这是一种无法忍受的空白。然而正是这种罕见的、希望结识他的迫切愿望早早地在我胸中孕育出对这位死者开诚相见的态度。鉯后正是在雅各布森的故乡还有在瑞典,我的这种态度极其奇怪地有增无减

那么,这位作家对青年里尔克的影响究竟有哪些“不可名狀的东西”呢是象某些研究者认为的那样是雅各布森的那种迷住了里尔克的“独特之死的伦理”,抑或象另一些人猜测的那样是处理童姩和少女时光这类题材的特殊方式是“倒下”这一主题,还是一般而言的那种奇异的北国情调“宁静生活”的文化——这在梅特林克那里就有,在此不过是被上了一领丹麦语和细腻叙事文体的外袍罢了——要不只是可以向他学习的某些艺术手法?我们只能这样回答:這一切都是而且比这一切的总和要多。任何一位曾经成为里尔克的注目对象和学习榜样的艺术家都不是仅仅以若干长处或题材吸引他嘚。赢得他青睐的艺术大师对他来说都具有一种与他的第二故乡不相上下的意义:他们在一种特别强烈的可感性中体现着人类事物的甚臸全部存在的总体。正加他自己的创作对现实的关系始终只是经由感觉“完成”整体、“生死统一体”(这是最终公式)一样他对一位藝术大师的赞赏始终意味着与他的全部“天性”严相吻合。因此在暴风骤雨般的雅科布森热过去了几十年之后,他还在1924年2月16日致苏黎士攵学史学者阿尔弗雷德?舍尔的信中直认不讳:

   仅仅雅科布森这个名字本身就意味着我生活的整整一个阶段:他确实是“年度君主”我天地之年的君主。

里尔克在那封致蓬斯的信里最后谈到那些创造了奇迹的作品是如何到他手中的:

  再说是雅各布?瓦塞尔曼第┅个,几乎是严厉地嘱咐我去读这些书(以及屠格涅夫的作品)他那时已经懂得如何评价和从事艺术劳动和艺术收获,见到我在诗歌創作方面还是那种样子,便不耐烦起来一天在慕尼黑。他把这些作品塞到我手里好象下达一项任务。在此前不久他就将这些作品奉为圭臬了我竟然不能找到这些如此易得的书籍,这使我想起我在阅读方面真是笨拙到了不可救药的地步了倘若离开了塞纳河沿岸那些给囚们的生活提供无数古今图书的图书馆,我也许什么也不曾找到过!

接着他匆匆地回忆了那时自己和德国当代文学的关系:

  我早年住茬慕尼黑时除此之外未接触过任何特别的读物。比如我当时弄不到,或者不知道有《艺术之页》因此我对霍夫曼斯塔尔所知甚少。峩能够读到的少数几本东西的魅力当然无法与其相提并论斯特凡?盖奥尔格的《心灵之年》从一开始我就觉得颇为重要,然而只是在累普济乌斯①的小组中听诗人朗诵了他高屋建瓴的诗句后我才觉得这部作品征服了我。

  他还列举了一串知名度不太高的作家提到“威廉?封?朔尔兹一度同时作了努力”,又说起当时大有希望的青年人埃马努埃尔?封?博德曼……最后他不得不强制自己闲话少说言歸正传,谈起了他的一段重要经历——在他看来这段经历比除了雅科布森之外的任何“影响”,任何接触到的文学都显著地促进了他自身的发展成长:

  然而这时通过一个与我过从甚密、将俄国和自己的天性融为一炉的人,俄国在我踏上它的躯体前两年就深深地打动叻我于是,诚如怎清楚地看到的那样向着根本特性的转折准备就绪了。

  这位“与我过从甚密”、生于圣?彼得堡、似乎超前带来叻俄罗斯生活情调、以后与诗人结伴两度踏上俄罗斯大地的人是一位妇女:鲁?安德烈亚斯?萨洛美她的名字代表了里尔克命运之链上嘚关键环节,是里尔克人生旅途中决定性的转捩点她的名宇不仅标志着当时二十一岁的里尔克第一次真正充实的恋爱经历,而且标志着裏尔克的幸福——这位女性和他心有灵犀一点通非常理解他,同时又胜他一筹处处引导他;他也在这位恋人的身上窥见了一个多年苦尋不得的母亲形象——,更主要的是她的名字标志了如双星交辉的两人持续了几十年之久的友谊这一伟大主题,标志着堪称无穷无尽的源泉的相互信赖关系直到诗人辞别尘世,这种关系方才告终


鲁?萨洛美出生于1861年2月12日,父亲是俄国将军法国胡格诺教徒之后,母亲昰德国人萨洛美和里尔克相遇时三十六岁。1887年她和一位先在柏林1903年移居哥廷根的西亚语言教授弗里德里希?卡尔?安德烈亚斯(1846—1930)結成伉俪。1937年2月5日她与世长辞。在认识青年里尔克之前她与另一位天才人物弗里德里希?尼采相交甚厚,但当尼采向她求爱时她拒絕了。这使尼采陷入了痛苦之中后来,她对精神病学、尤其是精神分析法问题的狂热又使她和西格蒙德?弗洛依德交上了朋友弗氏的學说越来越成为她兴趣的焦点。萨洛美与里尔克的友谊始于1897年5月中旬4月底她从柏林附近的施马尔根多夫寓所来到慕尼黑,打算在此盘桓┅段时间里尔克恭恭敬敬地请求这位“著名女作家”、尼采评传和当时脍炙人口的小说《露特》的作者与他会面。他这几个星期里写给薩洛美的头几封信中就充满了介于尊敬和狂热追求之间的语气6月6日至8日的信中,他对萨洛美的称呼由亲切的“您”变成了炽热的“你”:

   我要通过你看世界因为这样我看到的就不是世界,而永远只是你你,你!……


   只要见到你的身影我就愿向你祈祷。只要聽到你说话我就对你深信不疑。只要盼望你我就愿为你受苦。只要追求你我就想跪在你面前。

里尔克在这里以不加掩饰的宗教方式對这位慈母般的妇女“顶礼膜拜”爱恋崇拜的欲火越烧越旺,燃成了神秘主义的烈焰;语言则取法神秘主义修辞学的古老模式以下这艏摘自《时辰的书》的名诗就是适例。据萨洛美后来回忆说这首表面上是献于“上帝”的诗是里尔克1897年夏天写给她的:

遮起我的双眸,峩也能看到你


捂住我的两耳,我也能听见你
折断我的臂我也能用我的心,
代替双手拥抱你的身子
按住我的心脏,我的头脑也会扑腾
要是你使烈焰蔓延我的头脑,
我就会用自己的鲜血托起你奔流翻滚

6月14日,里尔克、萨洛美及其女友弗丽达?封?比洛一起动身去伊萨爾河谷里一派田园风光的沃尔夫拉茨豪森度夏时而还和建筑师恩德尔及其友人聚会。九月初里尔克返回慕尼黑萨洛美则去哈莱恩访友。10月1日萨洛美回到柏林里尔克也从巴伐利亚首府移居普鲁士首府,在威尔默斯多夫区找了一间寓所一直住到第二年的七月。在柏林怹去大学听哲学家格奥尔格?西默尔、历史学家库尔特?布赖西希讲课,攻读意大利文艺复兴艺术史但他大部分时光并非在大学课堂里,而是在博物馆、展览会和剧院度过的1897年11月14日,他在赖因霍尔德和扎比内?累普济乌斯家中遇见了盖奥尔格尽管他写信给这位前辈作镓“恳求获得优先权加人《艺术之页》从其成员中遴选出来的核心读者圈”,尽管不久后在1898年4月他与盖奥尔格在佛罗伦萨再度相会两人嘚关系始终未能再进一步。


有一段时间和萨洛美的交往是压倒一切的人际关系;整整三度春秋,和萨洛美的友谊这个天体左右着他生活嘚轨道1898年4月,里尔克在加尔达湖畔的阿尔科城探望母亲后动身去佛罗伦萨实地深入考察意大利艺术,他在那里以游记的形式为这位意氣相投的妇女撰写日记据说,他在一定程度上是为了她观赏风光景致和艺术作品就自己所作的一切沉思冥想,酝酿格言的人们发现,他的语言渐臻精确有序他的想象力开始集中在以下这些重要题材上:艺术家气质、母性、死亡、历史,他称之为“上帝”的东西以忣生与死的平衡,生与死“和谐的整体”但是,他深感要在内心方面赶上遥遥领先的女友要稍稍缩小和女友之间的差距,这一切进步、这一切努力只是杯水车薪1898年5月,里尔克在利古里亚海滨的维亚雷焦继续撰写《佛罗伦萨日记》只到七月初他告别意大利,取道布拉格和柏林来到索波特“这较为清凉的海边”后才杀青将近搁笔时作者又象开篇时一样直接与萨洛美对话,将他认为是“成功”的这部新著象供品一样奉献给她:

   你的心弦数不胜数;无论我走得多远你总是在我前面。我所奋斗的对你来说早已成功因此,我在你面前囿时是那么的渺小;不过我新的成功也属于你,我可以将它赠送给你我漫游意大利,长途跋涉终于攀登上了以这本书为标志的巅峰。你在寥寥几小时内就飞上了山顶在我上来之前就站在明亮无比的峰尖边了。我爬上了山顶但还被云雾匝绕着,你却君临其上在永恒的光辉中等待着……。

  1898年7月31日里尔克离开威尔默斯多夫区的住所移居施马尔根多夫的幽林别墅,与安德烈亚斯夫妇是近邻他在那里一直住到1900年10月初。从萨洛美的回忆中她与里尔克为邻生活的情形和方式可略见一斑:

勒内在柏林一片森林边上的施马尔根多失和我们┅样过着简朴的生活从那片森林几分钟就可到达保尔斯博尔恩,一路上驯服的狍子嗅着我们的大衣口袋我们就这样光着脚板溜达——昰我丈夫教我们的。

这年里尔克为女友吟成整整一集情诗但却始终没有发表这部本来应该题为《祝贺你》的诗集。此外他还完成了《祝贺我》这部集子的十之八九,里尔克几度认为这是他第一部值得一提的作品1899年他请沃尔普斯韦德的画家海因里希?福格勒装帧,首次鼡德语化了的名字“赖讷”发表了这部诗集《洁白的女伯爵》也是这个时期所作,这一在维亚雷焦就已构思的悲剧场面催人泪下它热凊如沸,同时又细腻入微不无夸张地表现了爱与死的主题:豪华的别墅,临海的阳台16世纪,一位女子十一年婚姻不成为了等待情人,她俭省度日但在关键时刻,黑色死神喷出的致命毒雾使一切化为泡影这部新诗集分为若干部分,分别画龙点睛地冠以下列标题:“忝使之歌”、“少女倩姿”、“少女之歌”、“少女向玛丽亚祈祷”或者以这类题头诗开篇:“身居波澜起伏之中,这就是向往”“峩们的梦是大理石神首柱。”永不知足地渴念和追求阴柔的、经常是天真之极的情感永不知足地磨砺现在已是炉火纯青的押韵能力,这兩者交织在一起在一系列诗歌中接二连三地表现出来。这些诗歌有不少已经尽人皆知这并非毫无道理,因为它们不是在描绘狭隘感情嘚败花残汁而常常是多情伤感地为某一重大题材打下初稿。比如其中有一首六行诗预示了里尔克后期的主题:“关联”,一种富有情感的内心世界神奇的孤独:


十六年后1914年6月里尔克作的《林中池塘更柔和、更内向》一诗依然是这个主题,当然表达方式更加严谨、更加鄭重、更加客观了:

哦难道我胸中片片小林?


没有风拂没有宁静,那
屏气息声、春天般的宁静

图象、符号,被忽忽地拾起


你们在峩心里是否感到后悔?

哦我对世界来说无本质可言,


倘若外面没有远道而来的现象

酝酿已久的、在1898年夏的信中就已提起的首次俄国之荇终于在1899年春成为现实。4月15日里尔克和萨洛美夫妇三人结伴从柏林出发,4月27日即东正教历的濯足节抵达莫斯科第二天晚上就受到七十┅岁高龄的伟人列夫?托尔斯泰的接见。他们在克里姆林宫庆祝复活节之夜这件事以其强大的魅力给诗人留下了终生难忘的印象。五年後他从罗马写信给萨洛美道;

  我有生以来只经历过一次复活节那是一个漫长、别有风味、不同寻常和令人振奋的夜晚,许多人济济┅堂伊凡?维里奇在黑暗之中敲打我,一下又一下这就是我的复活节,我想人生有此一次亦就够了在那个莫斯科之夜,我惊异地感受到了那种音讯它进入了我的血液,我的心灵……

  里尔克结识了俄国画家列昂尼德?帕斯捷尔纳克和画坛巨挚埃里亚?列宾。5月4ㄖ至6月17日他住在彼得堡萨洛美的亲戚家里在“赏画观人”中度过不平静和难忘的几星期。接着他又回莫斯科盘桓了三天,然后取道但澤和索波特回国7月1日回到柏林。


初次俄国之行虽然热烈紧凑但只是走马观花,需要从理论上努力深化和拓展里尔克和萨洛美决定进荇系统的研究,为再游俄国作充分准备他们在共同的女友弗丽达?封?比洛的避暑地迈宁根的“海狸山”住了六个星期。在这期间他倆以极大的热情埋首科学研究,以致女主人觉得自己被冷落了她在9月20日的信中抱怨说:“在朝夕相处的六周内我从萨洛美和赖讷那里几乎一无所得。他俩(还有萨洛美的丈夫)在今年春天到俄国旅行多日后一心一意地研究俄国的东西,整天价孜孜不倦地学习俄国的语言、文学、艺术史、世界史、文化史好象在准备应付一场可怕的考试。等到吃饭时我们坐在一起他俩已经筋疲力尽,再也无力兴致勃勃哋交谈了”
1900年5月7日,第二次俄国之行开始了这次只有里尔克和萨洛美两个人,但内容比上次丰富他们还计划漫游俄国南方。他们依嘫从柏林出发5月9日到31日住在莫斯科,接着去图拉准备到托尔斯泰伯爵的庄园亚斯纳亚?波利亚纳①重访这位伟人。里尔克在致一位住茬莫斯科的女作家索菲亚?尼古拉耶芙娜?席尔的信中生动地描绘了他俩那几天里探险般兴高采烈的心情和对这位俄国文豪的本质力量的敬畏:

  我们返回杨斯基在那儿租了辆车,马不停蹄地赶到一座小山脚下山上,亚斯纳亚的破茅屋挤成了一个小村庄但相互之间毫无联系,就象一群牲畜可怜巴巴地各自闲站在荒芜的牧场上一大片灰色宛如茂密的千年苔衣覆盖着大地、屋顶和墙垣,三五成群的女囚和孩子又给这层灰纱染上了太阳般鲜红的斑点接着,一条几乎难以辨认的街道沿着冷落的空场蜿蜒而下犹如一条灰带缓缓地飘向绿樹成荫的山谷。山谷左首两座蓊然树冠掩映下的小圆塔标志着一个古老废园的入口亚斯纳亚?波利亚纳的陋屋就医藏其中。我们在这座夶门前下了车象朝圣者一样轻轻地沿着幽静的林间小径而上。那陋屋越来越白越来越大。一个个人接过我们的名片入内通报过了一會儿,我们隔着门看见昏暗的前厅里伯爵的身影大儿子打开玻璃门,我们跨进走廊站在伯爵面前。在这位耄耋老人面前你即使不愿受制于他父亲般的威势,也总感到自己象儿子一样他比上次显得瘦小、伛偻、苍白,但是他的双眸却不受衰老躯体的影响炯炯有神地端详着来客,在不知不觉中赐予来客不可言传的福祉……

  接着三人一起在园中散步:“我们顺着杂草丛生的长长小径慢悠悠地走着,谈笑风生象从前一样,伯爵使谈话充满暖意和动势他说俄语,只要风声没有盖住他的话语我听得懂每个音节。他左手按在羊毛衫丅的皮带上右手拿着拐杖,却不是很吃力地拄着它他不时地弯下腰去,好象要将花连同周围的芬芳一起抓住就以这姿势拔去地上的野草。他握起空拳从中吮吸花的馨香,然后一边说着话、一边漫不经心地将虚空的花放回浩浩荡荡的春潮中去少了这点馨香,无损春の勃勃生气我们无所不谈。然而每句话都不是经过所谈的事物经过它们的表相远去,而是透过内幕抵达它们的背后每句话的深刻价徝并非它在光亮中的色彩,而是这种感觉:每句话都来自我们大家寝馈其中的内幕与隐密一旦交谈中出现了不和谐和音调,大家就注目於深刻的一致性这个光明的背景……有时伯爵的形象在吹拂的和风中高大起来,长髯抖动着然而他严肃的、镌刻着孤独感的脸庞还是那么平静,在风暴中依然故我……”


里尔克和萨洛美从图拉来到神圣的基辅,逗留了整整十四天这里的艺术和历史给他留下了难以忘懷的印象,人民的虔诚深深地打动了他以致他自己也手举蜡烛加入了宗教游行的队伍。随后他们坐船滑第聂伯河去克烈缅楚格,折向東北经波尔塔瓦和哈尔科夫到沃罗涅什,又往东去伏尔加河畔的萨拉托夫 6月25日到7月2日早晨,他俩从水路溯流而上经辛比尔斯克①、喀屾、下诺夫戈罗德抵达雅罗斯拉夫,在附近一个村庄的农夫家里度过了难忘的三天7月6日他俩又回到莫斯科,在那里住到18日这次俄国の行的最后一个高潮是在伏尔加河上游的尼索伏卡拜访了农民诗人施皮里顿?捷罗兴(1848—1930)——里尔克曾翻译出版过他的诗歌——和他的哋主尼古拉?托尔斯泰伯爵。里尔克在给索菲亚?席尔的信中说:“在这几天里我们大踏步地接近了俄国的心脏很久以来我们一直在侧聑谛听它的跳动,感到这对我们的生活来说也是正确的节奏”七月底他俩又来到彼得堡,随后分手了三个星期:萨洛美去芬兰探亲里爾克则留在该城,在图书馆工作和艺术家、知识分子交往接触。尽管如此和女友的短暂离别使他坐卧不宁,于是他写信请她尽早回来8月22日,两人一起登上了回柏林的列车
① 即今天的乌里扬诺夫斯克。——译注

这些年里里尔克如饥似渴地汲取所有俄罗斯的营养,非凣的文学和平平的绘画翻译了不少作家的作品,契诃夫陀斯妥耶夫斯基,以后还有莱蒙托夫他自己还用俄语写了一系列诗歌,19O2年又試着将《伊戈尔远征记》这首古老的英雄史诗译成德语他在1903年8月15日致萨洛美的信中称:“我赖以生活的那些伟大和神秘的保证之一就是:俄国是我的故乡。”被里尔克视为故乡的不仅仅是俄国在1926年5月17日写给“一位年轻女友”的信中他列举了:

  ……若干国家。由于我洎己的命运一再表示宽容和忍耐我不仅可作为旅游者在这些国家逗留,而且还能真正地居住在那里与那里的现状和过去溶为一体。①


① 从这里可以理解所谓“第二故乡”或“自选故乡”(wahLh-eimat)一词的含义——译注

然而就是在这封写于逝世前几个月的信中他又承认。“俄國(您在我的书比如说《时辰的书》中可以看到俄国)在某种意义上成了我体验和接受的基础,就象1902年后的巴黎——巴黎还是不能和俄國比肩——成了我创作愿望的基础一样”


里尔克视为故乡的既非布拉格,也不是慕尼黑或柏林在他看来,故乡意味着一种特别“亲近”或“紧密”的开放性中的人道现状总和故乡是一种以启示的形象出现的,始终处于被感情奉为神圣的状态之中的存在整体存在的环境气氛可以变换,可以是巴黎、托莱多、瑞典或意大利但是俄国却不同,它是无定形的基元是“上帝”、“人民”和“自然”之间兄弚般的强大组合,是存在的“创造”性质——1900年7月31日青年诗人在彼得堡记事中这样描写了这种性质:

  在伏尔加河上在这平静地翻滚著的大海上,有白昼有黑夜,许多白昼许多黑夜。这浩荡宽阔的大川一边岸上耸立着高入云霄的森林,另一边岸上平躺着荒原在這片深凹的荒原中连通都大邑也不过象茅屋和帐篷一样。原有的一切度量单位都必须重新制定我现在知道了:土地广大,水域宽阔尤其是苍穹更大。我迄今所见只不过是土地、河流和世界的图象罢了而我在这里看到的则是这一切本身。我觉得我好象目击了创造;寥寥數语表达了一切存在圣父尺度的万物……

里尔克在此获得的这一坚定信念终生不渝,即使在他的另一个、好象和俄国截然相反的第二故鄉巴黎他依然恪守这一信念。后来罗丹和古希腊罗马文化在他的意识中占据了显著地位,他认为存在的化身世界最终的本质精髓不洅是“上帝”,而是“物”;即使在这一时期他也不曾放弃作为他人之根本的俄国神话,而是努力将它和巴黎神话统一起来比如,他茬上文已提及的那封1903年8月15日致萨洛美的信中写道:

  哥特体的物虽然从时间上看离我们近得多,和自然中的物一样恢宏一样偏远,┅样不可名状一样孤独而自立,一样无根无源这些物以及出于罗丹之手的东西将我们引向最为遥远的艺术物,引向古希腊之前罗丹雕刻的毫无顾忌正是以后者的本质为基点的,一种物性象铅一般沉重,山一般坚硬各种亲缘相互叠合——这谁也不曾感觉到过——,各种关系彼此衔连组成一股贯穿各个时代的洪流。可以从人类历史中预感无穷无尽代代更替的物的历史,预感这种较为缓慢较为平靜,较为深刻较为紧密,较为坚定不移的发展的结构萨洛美,俄罗斯人也许有朝一日会适应这种物的历史俄罗斯人象创作家罗丹一樣,是成长者和忍受者是物的后裔,和物有亲缘关系有血缘关系。这样俄罗斯人性格中的等待观望(那些自以为了不起、为琐碎小倳而忙忙碌碌的德国人称此为惰性)就得到了一种全新和可靠的解释:也许俄国人生来就听任人类历史向前流逝,目的是以后以自己心灵嘚歌唱加入物的和声俄国人要做的就是等候、坚持,宛如一位尚未得到允许入座乐队席信号的小提琴手就这么小心翼翼地捧着乐器,鉯防不测……

  1922年2月《杜伊诺哀歌》大功告成,全部《献给俄尔甫斯的十四行诗》也粲然问世直到这一辉煌的收获季节,俄国神话仍然陪伴着诗人这种形影相随的现象并不局限于诗人一生中的某一阶段。在创作《时辰的书》的初始阶段就给里尔克带来累累文学硕果嘚东西现在又再度出现在清新、大胆的大师语言中,出现在“歌唱”和“聆听”的神秘联系中:

你说我主,我向你、教会


世人聆听的伱奉献什么?
我的回忆我想起在俄罗斯的
一个春日,一个春夜——一匹马……

一匹白马独自跑出村来,


它前腿上拖着一根木桩
想偠扬蹄飞奔,却受到粗暴的阻碍

于是白马以傲慢任性的节拍


骏马的热血在汹涌澎湃!

它感觉到了无边的辽阔,毫无疑问!


它歌唱它聆聽——,你同一主题传说的圆环
它的图象这就是我的奉献。

这是俄尔甫斯组诗第一部分中的第二十首十四行诗1922年2月11日,里尔克兴高采烮地写信给萨洛美告诉她哀歌已经杀青,也提到了以上这首诗的诞生:

  你想想又一首,在另一层关系上在这前不久(在共有二┿五首的《献给俄尔甫斯的十四行诗》中,是心潮翻腾时突然写成的作为韦拉?克诺普的墓碑)我写了,不作了这马,你知道那匹洎由、幸福的白马,我们一天晚上曾在伏尔加河畔的草原上见到这匹白马腿上拖着一根木桩向我们飞奔而来我是怎样作了这马,“超前證实”了俄尔甫斯哦!——时间是什么——何时是现在?这么多年来它一直向我飞奔,带着无上的快乐奔向辽阔坦荡的情感。

俄罗斯经历的价值陪伴了诗人一生与此相应,他与当年同游俄国的女友的情谊几乎从未停顿过只有一次例外:1901年初,里尔克准备完全加入沃尔普斯韦德的新朋友圈子这时他和萨洛美的友谊产生了某种危机,两人的通信史也裂开了几乎两年半之久的缺口这位女友不再是以湔的情人了,她向他发出了“最后的呼喊”滔滔不绝地对他过度敏感的本性的危险性作了如果不是令人难堪的,那也至少是杂乱无章的思辨认为他的本性正受到心灵疾患的威胁,最后她祝他向未来进发时一路顺风:

我现在心明如镜并向你呼喊:沿着这条路走向你那冥冥の中的上帝吧!他能做到我再也不能为你做到的一切……( 19O1年2月 21日)

他俩分道扬镳了临别时“发誓”不再通信,“除非确有必要”然洏在里尔克到巴黎后不久,两人又和好如初了以后有些时候,世界上似乎没有一个人象萨洛美一样和诗人亲密无间唯独她才有权向诗囚的孤独感发出人性的呼喊。

我时常对自己说只有通过你我才能接触人性,在你身上人性向我转过脸来,感觉到我的存在朝着我呼吸;一旦离开你,我就背朝人性远去再也无力使人性认识我了。

这段话引自里尔克1913年三王来朝节寄自龙达的信而萨洛美在这段时期的許多来信中有一次落落大方地以下列措辞回报他的情谊:“我亲爱、亲爱的老弟!”

第四章 沃尔普斯韦德和威斯特韦德

从第二次俄国之行箌1902年8月28日首次踏上巴黎的土地之间的两载时光,里尔克主要是在一时称盛、艺术家云集的沃尔普斯韦德度过的在那里,他和新结识的朋伖和妇女交流切磋和一位女艺术家结为伉俪,建立了家庭有了一个独生女。他在短时期内致力于克服自己毕生朝圣的无拘无束在他熱爱的地方不仅寻觅内心的故乡,而且还追求普通公民的故乡通过接受婚姻的命运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他时常痛苦地感受到的自己心灵嘚“无命运”。沃尔普斯韦德这个不来梅和汉堡之间不起眼的集镇在1900年左右成了进步艺术风格的重镇和化身全新的、无半点学究气的风景画发现了平原和辽阔的天空,发现了沼泽和荒野发现了那种只有在这一环境中才能茁壮成长的、虎背熊腰和默思内向的人特有的身材囷轮廓。沉湎自然的土生土长风范典型的赞赏内心生活中伤感的高雅和娇弱的世纪末趣味,这两者奇特地糅为一体跃跃欲试,自踞为通向“真实”的革命性突破这种艺术带有陶醉于情感之中、受不可言传之物推动的文化人的裸足而行性质,里尔克和萨洛美当年在施马爾根多夫和伏尔加河畔的草原上经常喜欢裸足而行正是通过两次俄国之行,诗人为在这北德低地的丹青之乡生活作好了充分准备那里描绘的自然经历,那里洋溢的交往气氛在多大程度上与他自己的心绪相吻合呢他不久在一本小册子里以自白和友好的语气作了回答。他茬这本19O3年以沃尔普斯韦德。为题发表的抒情小品集中评论了画家奥托?莫德索恩、弗里茨?马肯森、弗里茨?奥韦尔贝克、汉斯?安?恩德和海因里希?福格勒


里尔克交往的第一位青年画家是自1894年以来一直住在沃尔普斯韦德的海因里希?福格勒(1872—1942)。他俩1898年春天就在佛罗伦萨认识了诗人在同年圣诞节第一次在福格勒漂亮的寓所“巴尔肯霍夫”作客。两人一见如故相互倾慕,还共同制订了一些创作計划尽管这些计划后来远未全部实现,但迟至1912年才在杜依诺写成的《玛丽亚一生》前的题辞“谨向不断鼓励我写作这些诗歌的海因里希?福格勒表示谢意”表明他俩当年情同手足190O年夏天,福格勒再次邀请诗人作客诗人从彼得堡归来的次日便去沃尔普斯韦德赴约。这次怹在那里住了一月有余直到10月5日才返回柏林。
里尔克的沃尔普斯韦德日记叙述了到9月26日的经历施马尔根多夫日记录下了9月27日到年底的所见所闻。他详尽地描写了他是怎样度过这兴高采烈、充满了难忘经历和热情相会的几个星期的他在一群意气相投的年轻人中觉得浑身充满了青春活力,1900年暮夏的这种风光正茂的幸福感比任何时候都深、都彻底地感染了他全面展开,日益升华的生活中的这种丰富多彩性仳任何时候都有力地征服了他到处可找到人物和情节,每一天都使人情绪高昂心醉神迷。“我该从何着手”他不由地躬身自问,“這匹由体验和回忆织成的神秘斑斓的锦缎的第一个线头在哪儿了”在洁白的音乐沙龙里举行室内音乐会;在诗会上新来的诗人向易受感动嘚听众朗诵自己的诗歌;一时兴起便去参观绘画馆和展览会;热情奔放马不停蹄地拜访一个又个画室,度过狂欢之夜;当东方露出鱼肚皛时又即兴坐上高座马车去郊游;无尽无休的交谈大家心心相印,交流各自早先关于生死奥秘的体会;九月底又结伴去汉堡观赏与沃爾普斯韦德人相交甚笃的卡尔?霍普特曼首次上演的一部新剧;最后还有在这块地方伟大、感受不尽和日日常新的奇遇——这一切象“命運”、一样被体验,这一切在希望的星光照耀下发生还有两位女子踊跃参加了这些活动:“金发女画家”保拉?贝克尔即后来的莫德索恩夫人,和她的女友在画家里创作迷人雕塑的、身材高大、一头黑发的不来梅商人之女克拉拉?韦斯特霍弗。这两位女艺术家都去过巴黎克拉拉还曾拜罗丹为师。她们大都形影不离宛如“姐妹俩”。“霍普特曼博士翻山而来同行的是姐妹俩,一个金发另一个黑发……,”她们就这样加入了沃尔普斯韦德人的行列毋庸置疑,和她俩的相聚一开始就对上述两本日记的作者具有不可抗拒的磁力而且樾来越显得宝贵。里尔克在9月10日的日记中写道:

  两个姑娘一身素衣翻过山头从荒野走来。前面是金发女画家戴着一顶佛罗伦萨宽邊女草帽,脸上挂着微笑我站在楼上画室的窗边,帮弗赖塔格夫人往屋内搬一张沉重的调色桌金发女画家一见这场面,给它起了个名叫“和桌子搏斗”我向来客们打招呼……我们正站在光线黯淡的门厅里相互熟悉的时候,克拉拉?韦斯特霍弗进来了她穿一身上等细亞麻布的白衣服,不带紧身胸衣是法兰西第一帝国时流行的款式,低平的乳房松松地缚扎着额上可见长而浅的皱纹,黑黝黝的俊俏脸疍旁油黑、轻盈的卷发奔洒飘拂着低垂到两颊,正和她的服饰相映成趣整幢房子在向她献媚,一切都变得更加雅致好象在迎合她的氣质。当她上了楼倚在我那张巨大的皮椅上听音乐时,她简直就是我们的女主人这天晚上,我越瞧越觉得她美貌动人当这张脸上有時过于龙吟虎啸的特征掺入某种陌生东西时,我便侧耳谛听……

  这天的晚会后来似乎成了一场喧闹的恶作剧玩笑过后怎么样呢?

  但是结束时的情形真是美好这是两位白衣少女的杰作。我打开自己房间的门屋里蓝幽幽凉飕飕的,暗得就象一个山洞我推开窗,她俩成了奇迹向着窗外的月夜探出头去,一身银光月夜冰凉地抚摸着她俩笑得发烫的脸颊……一半是有知有识的画家,一半是无知无覺的少女差不多全圆了的月亮给三棵白杨披上了一抹清辉,夜空雾气弥漫起先这一切,这意境这气氛俘虏了她俩,这朦胧的银色世堺使她俩无法抗拒逼得她们成了少女,神秘的思慕着什么的少女……接着,艺术之神附到了她俩身上他注视着,注视着当他在此過程中变得足够深沉的时候,她们又回到了她们特有本质和奇迹的边缘轻轻地再度潜入了她们的少女生活之中……

在这几个星期中,心潮澎湃激动万分,接着又一天天地在亲密的快乐和断肠的悲伤中平静下来;这种激动其实是以某种终结性和决定性的东西为目的的大镓都在内心等待未来的终生伴侣。一年之后朋友中有六人结婚了:海因里希?福格勒使美丽的玛尔塔?施罗德——里尔克把她也描绘成┅个神秘莫测、羞怯寡言的蒙克式人物——成了他住所“巴尔肯霍夫”的女主人,里尔克、莫德索恩也分别和“姐妹俩”喜结了良缘


不尐迹象表明,当时里尔克真正倾心爱慕的并非后来成为他妻子的克拉拉?韦斯特霍弗而是那位“金发女画家”。如果此说不谬那么里爾克之所以在10月5日突然出走,几乎是失礼的不辞而别是因为他那时得知保拉?贝克尔已跟莫德索恩订下终身。①的确里尔克描绘他几佽去保拉的“百合花画室”作客的情形时的那种深情和热切比平素的百感交集更胜几分。他俩在画家畅谈的中心话题是里尔克的思想和创莋这表明他俩毫无保留地相互信任:
  我来到百合花画室。款待我的茶已放在桌子上我们的交谈和沉默中都显示出一种美好、丰富嘚一致性。不觉天色已晚我们谈到托尔斯泰、死亡、乔治?罗登巴赫②,霍普特曼的《和平节》谈到生活,一切体验中的美、死的可能性和愿望永恒以及我们为何感到自己和永恒结下了不解之缘。我们谈了很多超越了时间,也超越了我们自己一切都变得神秘莫测叻。时钟过早地报着时辰嘀答嘀答地大声参与我们的交谈。她的头发呈佛罗伦萨特有的金色她的声音珠圆玉润,娓娓动听我从未察覺到她洁白的少女英姿是如此的温柔和修长。一片巨大的阴影飘进屋内……先飘过侃侃而言的我飘过我飞逝的话语,又飘过她浅色的倩影飘过所有明亮的物体。我们向西窗望去可那里并没人走过。
① H?W?佩策特在其《诗人肖像.保拉?贝克尔—莫德索恩和R?M?里尔克》(美因河畔法兰克福 1957年版)一书提出并详细论证了这一观点——原注
② 罗登巴赫(1855—1898),比利时法语诗人——译注

才隔了几行,他叒提到了两位女友的双重形象他崇拜这双重形象,这就是所谓“奇迹”里尔克的全部少女神话。


无论是保拉?贝克尔还是克拉拉?韦斯特霍弗都不能单独诱使他直言不讳地表达钟情归根结蒂,她俩都同样强烈地导致了他那彼此欣赏的感情之间活动导致了两种相互中囷的爱慕之心的平衡:“我不断地努力用变换不定的话语轻轻地秤量她俩的心灵,但两颗心灵总是平分秋色天平两边始终一样高低。”
裏尔克面对这一形势——按照市俗的概念这一形势要求人们作出高度负责的决断——而采取的悬而不决的奇特态度表明了他的内心状况;他胸中升起爱情时,便要描绘自己将所有感受到的“生活”转化为“艺术”。做一个艺术家这意味着中和“生活”,意味着在献身嘚同时保持距离艺术家生活中永远无法克服的那种进退维谷的窘境就是铸就命运的“无命运”,里尔克在第九首哀歌中以下列措词指出叻这种“无命运”的特征:“一面回避命运一面又向往命运。”所以现代诗中的这种热情如炽的妇女赞歌永远不可能堕入生活中的情愛性欲,永远不可能真正地属入某一位女子里尔克后来在献给保拉?贝克尔的安魂曲(19O8)中找到了一种简洁的表达形式:

因为生活和伟夶作品之间


总存在着某种古老的敌意……

不过,即使当年在沃尔普斯韦德颂扬这两位女友身上的少女式的“向往”和艺术家式的“注视”並存而又对立的现象时他已经意识到这种矛盾性了。他在日记中描写了各种经历体验以感觉和感情为素材练习写作叙事文,锻炼自己使自己在表达上更加合理、更加精确:

  晚风拂面,我们一起去原野漫步每次在沃尔普斯韦德散步总是这样:先向前走一会儿,突嘫风打断了我们的谈话于是一个人站住了,稍顷另一个也停下了脚步四周气象万千。无垠的天幕下横躺着苍茫的田野起伏的山丘犹洳长长的波浪,无数的欧石南草迎风摆首旁边是布满茬儿的田地,刚割倒的养麦茎红红的叶黄黄的,真象精美的丝绸这一切赫然眼湔,那么近那么强大,那么真实不可能看不见,也不可能再忘记温和的空气中每时每刻都会有些什么:一棵树,一幢房一架有气無力转着的磨,一个披着黑衣的男人一头高大的母牛,或者是一头威武犟拗的山羊渐渐远去隐没在天际。

在这个意义上人也成了里爾克客体化练习曲的对象:感觉的力量“原本”是针对一位活泼的少女的,但同时又具有某种“创造性”准备成为艺术能力的体现,成為诗人保持距离的观念


从汉堡回来后,里尔克在9月27日的日记中写道:

  美丽、静谧天空繁星点点,我归来的那个夜

  新动能快速改变着世界。

  1780年的一天意大利解剖学家伽伐尼两手分别拿着不同的金属器械做青蛙解剖时,无意中发现了生物电现象而意大利物理学家伏特又荿功制成了世界上第一个发电器“伏特电堆”。1859年普兰特发明出用铅电极的电池,1860年法国人雷克兰发明铅锌电池, 1890年爱迪生发明可充电的铁镍电池……此后的一百多年间,世界电池技术革命从未停下前行的脚步

  当时序演进到二十世纪中叶,有一群中国电池革命嘚开拓者从燕赵大地悄然出发,怀揣振兴中华民族电池工业的梦想历经一个甲子,乘改革开放东风变革图强。“好马配好鞍好车配风帆”响彻大江南北,十年磨一剑霜刃天下知。他们高擎“科技风帆绿色发展”之旗,坚持市场导向、品牌兴企铸就辉煌。这支Φ国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旗下的中国电池工业劲旅以跨越崛起动能集聚的创新引领,生态立命打造“绿色制造”样本,用开启世界風帆新时代新征程的生动实践走出了一条国企改革创新独特的发展之路。

  千年潮未落风起再扬帆……

  自强不息:中国电池革命造梦地的世纪出征

  航标灯是这样闪烁的。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阴霾笼罩。这一年电池原材料价格大幅下跌,产品售价断崖式滑落决策失误雪上加霜,使一直平稳运行的风帆公司出现巨额亏损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

  当被紧急召见赶往京城的刘宝生喘息未萣坐在中船重工领导办公室的椅子上时,等在那里的几位集团领导表情凝重以不容置疑的口吻留给他两句话:“党组决定,你受命危难の时你是共产党员,又是党委书记应当服从组织安排。”

  这次谈话之后刘宝生被任命为风帆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董事长,并期待他带领风帆尽快走出低谷,步入正轨这位为这个老牌军工企业奉献青春、挥洒汗水,曾经怀揣着两个烧饼在奔驰的绿皮火车上,铺上一张废报纸躺在坐椅下边的地板上过夜,为的是给公司节约每一个铜板的“老风帆”想到自己为之奋斗的企业由辉煌陷入泥潭,禁不住流下了痛惜的泪水对风帆深厚的感情和强烈的责任心,使他决定挑起重担准备迎接严峻的挑战……

  忆往昔峥嵘岁月,鼓聲阵阵催人进

  1958年6月16日,国家“一五”期间156个项目之一的“保定蓄电池厂”挂牌1958年10月破土动工,1961年峻工投入批量生产一直承担着起动型军用电池的研发、生产任务,彰显了军工企业的国家情怀和责任担当

  改革开放谱写新篇章。上世纪80年代王保祥、章永福等公司领导,积极响应国家“军转民”号召抓住中国大力发展汽车工业的历史机遇,坚持科技创新拓宽民品市场;坚持军工品质,以质量铸就品牌;坚持以市场为中心形成一套独特的适应市场发展规律的营销模式;通过一系列技术改造,持续提高并一直保持着国内领先嘚生产能力及装备水平上世纪九十年代,在改革大潮中奋力拼搏始终保持强劲优势,行业内首家被授予“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2002姩,经国家人事部批准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998年,风帆蓄电池被国家技术监督局授予“全国用户满意产品”建立销售分公司20家,一级經销商600多家打造出国内行业中覆盖面广、颇具竞争力的市场网络,“好马配好鞍好车配风帆”广告语彰显品牌优势,国内中高端车型配套比例高达60%以上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20%并出口30多个国家和地区,曾连续七年获“中国500家最佳经济效益工业企业”2004年7月风帆股份在上交所上市,同年被授予“中央企业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风帆的根基在军工,军工企业对质量高度重视对员工训练有素,风帆传承了軍工企业能打硬仗敢于胜利的优秀基因啊!

  可是这一次风帆跌入低谷,问题究竟出在哪里呢

  茫茫暗夜,笼罩着这艘风帆落下桅杆停滞不前的电池工业巨舰压力巨大寝食难安的刘宝生,对风帆的过去、现在、未来进行着一遍又一遍的冷峻思考

  而此时,国外的一批跨国公司抢占中国市场而国内一批生产电池的民营企业也呈风生水起之势,夹缝中求生存更需舵手的睿智与果敢。在迷茫中尋找方向绝望中抓住生机,确立全新的历史坐标呼唤新的解决方案,面对8000多名员工探寻的目光改革者和领航人必须交出清醒的答卷。

  风帆的出路在哪里中国电池工业的发展方向在何方?

  考验之大前所未有。伴随着又迎来一个东方破晓的黎明双眼布满血絲,经历了深邃思考的刘宝生终于伸展双臂,掷地有声:“紧紧围绕市场向产业高端挺进,践行新发展理念创新引领,绿色发展赱向世界!”

  重新起航的风帆之舟,即将迎来最激荡人心的曙光

  古希腊神话中的“西西弗斯”,不断将巨石推向山巅滚下去洅推上去,循环往复永无止境。风帆要达到胜利彼岸就必须要有“西西弗斯”精神,将振兴事业作为使命

  2009年,被风帆人称为“風帆再出发元年”面对复杂的形势,以刘宝生为首的公司领导班子审时度势、科学谋划、以市场为导向做出了决定风帆未来的三大决筞。

  完成结构调整产品优化升级。当时风帆的产能大部分为干荷电电池而市场对全免维护电池的需求量日益加大。刘宝生超前决筞将原有干荷电池生产线改造成全免维护电池生产线,项目难度很大且有风险刘宝生找来负责技术改造的副总经理李书义问:“能完荿吗?”李书义斩钉截铁地回答:“能!”第二天李书义便将项目改造设想写成报告交给刘宝生。

  刘宝生从来自国外的信息中捕捉箌欧洲汽车在广泛使用起停系统,他预判起停电池将成为未来行业发展趋势。当他在班子会上提出马上研发起停电池时也有人质疑,能否研发成功市场在哪里?刘宝生在充分研判的基础上一锤定音做出了研发决策。

  风帆老厂区面临产能瓶颈和环保压力亟需環保型的生产能力,刘宝生高屋建瓴超前做出走出老厂兴建风帆产业园区的决策。

  风帆领导集体做出的具有世界眼光、战略前瞻的彡大决策成为风帆的重大转折在刘宝生和班子成员敢担风险、审时度势做出全面转型免维护电池、全力开发AGM电池、EFB电池,兴建风帆新工業园区三大关乎风帆命运抉择的重大决策之后李书义、李勇、李森等勇于担当,争分夺秒如期完成全免电池项目改造任务,抢占了市場先机副总经理、总工程师张玉峰狠抓工艺技术,使风帆一直处于行业技术领先水平体现了风帆高中层管理骨干及员工队伍良好的素質和精神风貌,彰显了风帆过硬的执行力

  一项又一项改革举措渐次开启大幕:建立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责权下沉分公司大力推進管理模式创新,独立核算自我管理,实施内部模拟经营多地产能科学布局,实现科学管控由职能部门监控改为由各生产单元自我管理。建立科研项目投入产出激励机制充分调动科研人员积极性。领导干部率先垂范严格自律,购买商品住房时班子决定首先只对铨体员工,班子成员一律不参与不与员工争利益……

  人才是兴企之基。成大器者熔炉锻造。风帆实施新的人才战略选人用人以“德”为先,历经千锤百炼架梁立柱,一个专业化、年轻化的人才梯队渐次形成一批优秀经营管理人才脱颖而出。兵强马壮人心凝聚,团结进取稳健经营,加强国企的党建工作弘扬优秀企业文化,把最深厚的力量之源从大地深处召唤出来

  千帆竞渡,龙腾虎躍多难兴邦,笃定前行“团结求真务实创新”的风帆作风更加过硬。中国民族电池工业的风帆又一次高高扬起!

  跨越崛起:科技風帆动能集聚的创新引领

  这注定是中国电池革命进程中一项创新引领的伟业

  风帆的蓄电池技术革命创新引领,是伴随着中国汽車工业的兴起开启的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风帆依靠军工企业技术优势中标为上海大众汽车首款轿车桑塔纳独家研制配套蓄电池

  这是风帆历史上一场开天辟地的硬仗。面对一大堆陌生的德文标准和图纸面对非常苛刻的试验认可要求,摆在技术人员面前的困难囷所要承受的压力可想而知期间有些人甚至打起了退堂鼓,但风帆有一批坚守梦想的技术人员黄时敏、孙煜、刘智玲……他们为了实現民族蓄电池工业的自强梦,在一年多时间里一边刻苦学习,一边钻研标准探讨研究最佳设计方案及模拟试验方案,最终取得成功

  风帆牌55415电池成为当时为桑塔纳轿车配套研制成功的第一个国产化部件,得到了上海经贸委、上海汽车工业公司和上海大众的表彰《攵汇报》刊发文章:“风帆抱了个金娃娃”。

  在其后的十多年间风帆一发而不可收,陆续成功为北京“切诺基”、天津“夏利”、喃京“依维柯”、济南重汽“斯太尔”、神龙“富康”轿车、一汽“捷达”等配套开发近20余个新产品成为中国汽车工业电池配套的翘楚!

  才开报捷会,又闻鼓声起

  2000年,作为国内起动用铅酸蓄电池生产的龙头企业风帆成功为一汽大众引入的奥迪A6独家配套。这又昰一场技术创新的硬仗奥迪公司要求在8个月时间内完成在德国和中国的同步上市。电池标准是德国大众的VW75073标准是当时蓄电池标准中要求高,研发难度大的蓄电池标准经历无数次模拟试验,攻克一道又一道难关样品终于出来了。

  作为主研人之一的张文龙背着电池独自一人不远万里来到欧洲,先乘飞机来到德国的慕尼黑而后又乘坐一小时火车,来到英戈尔施塔特市的奥迪总部在莱茵河边的一個小酒店一住就是10天,和奥迪试验人员共同讨论标准一起进行试验。面对检测结果德国大众蓄电池专家不由感叹:“在德国大众试验室检测的各种电池中,风帆的检测结果是非常好的!”

  进入21世纪研发采用汽车起停电池系统成为汽车工业节能减排的一场革命。作為以汽车强国德国为代表的欧洲首当其冲在2005年开始采用并推广起停系统。这无疑是汽车用铅酸蓄电池的一场革命性升级汽车起停系统偠求电池冷起动电流高,可超过10倍容量值寿命是普通免维护电池的3倍,极低的水耗优良的动态充电接受能力,可以快速回收刹车制动能量、安全性能更好欧洲汽车厂预料,AGM电池将成为未来十年普及最快、节能减排效果好颇具商业价值的汽车电池配套产品。

  2009年初刘宝生果断决策研发AGM电池并将其列为“风帆一号工程”。成立由中船重工首批高级技术专家张文龙为组长的AGM电池研发项目组集合技术Φ坚为项目组核心成员。副总经理王建新成为坚决落实公司决策和千方百计为项目提供全方位支持的默默无闻的英雄

  2011年8月10日,当项目组带着准备了半年多的技术方案到沃尔夫斯堡德国大众总部汇报时,性情高傲的德国大众产品工程师对方案一口否决这不免让项目組人员有些沮丧,但他们没有气馁从德国回来后周末不休息,从早上8点到晚上18点终于找出了方案的七大影响因素,用时3个多月制作叻100多只交叉方案电池样品。经过多次实验最终确定了符合德国人要求的技术方案。

  2017年5月风帆第二代AGM电池在德国大众实验室检测,壽命超过了1000次循环远超标准规定的360次循环。现场的Schmedes博士和Hollas博士深深折服而竖起大拇指。

  风帆的科技精英们沉浸在创造的欢愉之Φ,这人生的华彩就像那个霞光喷涌而出的早晨,灿烂如花……

  能为奔驰、宝马世界顶级车型配套一直是中国电池人的夙愿。对照奔驰、宝马汽车标准风帆人开始了更高的攀登。

  2010冬季的一天刘宝生带队前往北京参加奔驰、宝马、配套商三方推介会。在返回嘚汽车上刘宝生踌躇满志地对身边的同事说:“加大投入,两年内产能要由100万只翻番达到300万只保证奔驰、宝马车的量产需求。”

  2016姩1月15日德国第三方试验室传来振奋人心的消息,风帆的4种规格AGM电池试验全部完成试验结果全部达到奔驰、宝马标准要求。奔驰、宝马搭载风帆AGM电池标志着风帆电池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风帆AGM电池的研发2011年产品定型,2013年在德国实验室通过全性能检测2014年开始批量为主流汽车厂配套,填补了国内技术和市场空白成为中国电池工业的一个新的里程碑!

  奋斗正未有穷期,引领者永远不会停下前荇的脚步面对新能源汽车的风起云涌,早在2007年风帆就成立了新能源有限公司他们追踪世界新能源电池前沿,不断开展新的探索

  時刻保持清醒头脑,惯用逆向思维的刘宝生研判世界汽车工业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决策将符合《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的48伏混动车用电池作为风帆下一代锂电产品的产业化主攻方向一座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48伏锂电池生产车间,正在风帆工业园区拔地而起!

  以强化过程管控、提升质量为着眼点和落脚点实施名牌战略,走质量效益型道路2018年3月15日,风帆获得“全国产品和服务质量诚信示范企业”“全国蓄电池行业质量领军企业”“全国百佳质量诚信标杆示范企业”并积极参与国家蓄电池行业技术、质量标准的制订,极夶地提升了风帆产品的国际认知度

  完善营销体系,健全全国联保服务系统为国内几十家知名汽车主机厂家配套。真情实意的服务換来了风帆的金字招牌浇灌出了庞大的产品市场,得到了汽车行业广大用户的认可开创了风帆销售新局面……

  为国庆35、50、60周年首嘟阅兵,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等阅兵仪式上的受阅部队提供产品和服务,受到国务院、中央军委以及总裝备部、各阅兵部队的表彰和嘉奖当隆隆的战车驶过天安门广场的时刻,风帆人充满了骄傲和自豪每当高品质的风帆产品服务于北京奧运会、青藏铁路建设、2008年南方冰雪灾害、汶川地震等救灾活动的时候,无不体现着爱国奉献的风帆人的家国情怀……

  关山万重前途姒海群山磅礴总有主峰。追赶世界潮流的技术创新风帆起航了一个民族的梦想。

  生态立命:绿色风帆的绿色制造样本

  2009年初秋刘宝生站在保定徐水大王店镇的一片庄稼地上,眺望万里无云的远方此刻,他的心境就像头顶的蓝天这般纯净风帆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又将迈出新的一步。

  前不久刘宝生接待上门拜访的徐水县县长李保森,说起徐水县要在大王店建工业园区希望风帆能成为第一個进区企业。而此时刘宝生正谋划为积极响应国家环保要求老厂区的“腾龙换鸟”。正所谓一拍即合占地1362亩,总投资40亿元的风帆绿色笁业园应运而生

  作为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刘宝生连续五年在全国“两会”期间向国家建言献策提交绿色可持续发展提案。

  资源与环境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础铅酸蓄电池其实是一种安全性高、性能稳定、应用广泛、可低成本循环利用的“资源循环型”能源產品,其回收率可高达98%

  风帆已成为生产者责任延伸制的有力推动者。

  如今废旧电池回收利用已列为风帆四大支柱产业之一, 2018姩废旧电池回收循环利用获得销售收入高达15亿元!

  几十年如一日的环保持续改进使每一个风帆人成为风帆绿色工厂打造的见证者。

  购置国内外先进生产设备提高装备水平,从源头减少污染物的产生量公司先后购置了铸带拉网机、铸带冲网机、连铸机、真空合膏机、自动配组机、自动铸焊机、自动烧焊机等国内外先进设备,在减少铅耗量的同时大幅减少了铅烟尘的产生量;在化成工序购置了洎动灌酸机、全密闭化成电路、全自动充电机,大幅度减少了酸雾、含酸废水的产生量

  采用先进工艺控制污染物的产生。购置国内外先进环保设备从末端治理上减少污染物的排放量。积极开展清洁生产仅环保投入,从2011年至今已高达数亿元。2015年上半年在全行业內率先整体通过环保核查和规范条件审查,被工信部树立为先进标杆

  2018年11月,风帆所属的徐水高新电源分公司荣获国家级绿色工厂称號两个分公司4个产品荣获绿色设计产品称号。

  这绿色的梦想这东方的荣光。

  世纪逐梦:世界风帆的新时代新征程

  风帆竝志高扬在世界电池工业舞台的中心。

  2017年10月18日风帆(扬州)有限责任公司注册成立,一年后一条行业最先进的数字化、智能化电池生产线一露面便惊艳了电池行业,彰显了改革强大的生命力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风帆的成功只有一个秘笈,那就是开拓创新敢為人先的时代精神“兴船报国,创新超越”的中船重工精神与“团结奋进,求实创新”的风帆传统一脉相承艰苦奋斗、甘于奉献、勇立潮头、豪气干云,蕴含着时代精神的中国精神鼓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鼓满风帆的逐梦人。

  2018年10月颇具创新务实精神的“70后”李勇出任风帆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从基层干起的周中杰担任公司总经理这是风帆精神的传承,更是历史性交接新一代风帆囚从老一辈手中接过闪亮的接力棒,开启了新时代新征程

  风帆的成功,离不开中船重工的正确领导展望未来,中船重工明确了高質量发展战略纲要以坚持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建设船舶行业军民融合、技术领先、产融一体的创新型企业为战略目标实现創新超越。

  风帆作为中船重工非船产业的百亿企业做好了充分准备在改革开放中锻造成长起来的颇具开拓能力的风帆新一代领航人李勇对风帆的未来充满信心。新时代新风帆肩负着支撑国家战略引领行业发展和做大做强中船重工化学电源产业的重大使命。着力形成起动电池、工业电池、锂离子电池、回收产业四大发展支柱加快蓄电池制造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制造示范企业建设,坚持市场导向创新驅动,军民融合统筹规划,实现新一轮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科技风帆,绿色风帆世界风帆。风帆60年无私奉献,铸僦了产业报国的兴企之魂感受远征的力量,不忘梦开始的地方改革开放40周年,风帆栉风沐雨勇立时代潮头,实现华丽转身蕴育了強企之力。风帆励精图治这10年力挽狂澜,激情进取架梁立柱,创新引领创造奇迹,铸就辉煌谱写了物换星移的新篇章!

  改革開放再出发,乘风破浪正扬帆

  新时代光芒四射的朝阳,已在世界东方喷薄升起

  兴船报国,风帆高扬!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为什么奉献社会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