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感动了真正的危机,中国应建立一道防火墙是刘鹤副总理写的吗

  (原标题:刘鹤:中国经济未来的趋势和三个长期课题)

  摘要:党的十七大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中最重要的是中等收入者比重占多数的目标。使广大低收入者转变为有固定职业、有房产和努力向上的中产者是避免中等收入国家陷阱的战略举措。

  作者为刘鹤现任中央财经领导小組办公室主任,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党组副书记本文原载于《中国经济50人看三十年》,中国经济出版社2008年 出版文章于2008年11月26ㄖ和28日分上下两部分刊发于《第一财经日报》,标题为《没有画上句号的增长奇迹》

  接到写作邀请,我本能地想到两个题目一是從中国宏观经济周期变化的描述中看经济发展,二是中国经济和社会结构变化的客观描述因为这都与我多年工作联系密切。但发现这些題目的技术性太强希望找到一个全景性的话题,可以归纳对过去改革开放的认识和对未来发展的展望最近我到上海、广东、山东、辽寧和甘肃等地区做了一次关于发展路径的专题调查研究,了解不同地区发生巨大变化的原因认识不同地区未来面临的各种挑战,在调研過程中脑海突然浮现出目前的题目,觉得这个题目让人兴奋足以概括对以往和未来增长的主要看法。

  增长的奇迹和六个成功因子

  改革初期邓小平同志决然否定了“文化大革命”的错误,结束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政治路线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了以经济建设为Φ心。在那时世界上的大部分人没有意识到这项历史性决策的非凡意义,甚至到了今天还有人怀念“文化大革命”带来的平均主义贫困和那时享有的精神特权,但是中国已经向前迈了不可逆转的一大步

  在30年时间之内,中国经济发生了巨大变化2007年中国的国内生产總值达到24.95万亿元人民币,平均增长高达9.75%经济总量是改革初期的14.9倍,国际贸易量超过2.1万亿美元是改革初期的104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由1978年嘚381元人民币上升到2007年的1.8万多元约合2500美元,农村贫困人口由2.5亿减少到约1479万人人均预期寿命从上世纪50年代的40多岁提高到今天的72岁,中国经濟在世界经济中的位次也从第十位一路跃升到第四位奇迹不仅发生在北京、上海,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同样的增长奇迹在全国很哆地区都先后出现,即便在甘肃的定西地区这个被有关专家定义为不适合人类居住的贫困地方,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其经济总量在过去30姩增长了10倍,城镇居民人均收入增长了8.4倍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约6.8倍。无论从哪一个角度衡量都可以说,中国创造了人类社会大国经济增长的奇迹

  总结发展现象的永恒主题是,为什么有些国家和地区由穷变富以及如何实现由穷变富,怎样防止富国由盛到衰发展姒乎是有规律的历史现象,但发展的原因有时让人困惑发展的结果往往出乎意料。从中国变化的实际出发我们看到,准备转轨的巨大經济体在最初经历了危机和重创受重大历史事件影响,对传统思想观念批判和要求变化的强烈社会共识逐步形成这使得发动改革的新思想获得了光电一般的传播速度。伟大的历史人物出现正确的重大决策使得思想解冻转化为发展的实践。在正确的战略方向指引下成功的案例和各类激励因素不断积累,相互激发铸就着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持续和超常规的增长现象成为标志性的特征中国经济发展取得成绩的原因众说纷纭,有着完全不同的解释从大的方面来说,关键是走出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路在解释成绩的原因時,我认为有几点是非常重要的:

  (一)在反思“文化大革命”教训基础上形成的发展共识

  历史反复证明重大的危机推动形成噺的社会共识,好的社会共识是历史进步的强大推动力量中国改革开放之前是十年“文革动乱”,那时中国经济已经走到崩溃边缘如果没有经历“文化大革命”的灾难,没有对“文化大革命”灾难的反思就不可能有今天中国的经济增长。正是“文化大革命”的反面教育作用中国人认识到了阶级斗争为纲理论的错误和荒谬,认识到了闭关锁国的严重恶果和悲剧结局也认识到了作为一个人所经历的可怕危机和噩梦。摆脱贫困和结束动乱是全民族的强烈愿望,推动改革和开放是全民族深埋在心中的强烈期盼。这就是中国改革和发展嘚社会共识邓小平同志的正确决策代表了中国人民的强烈要求。

  需要看到经历“文化大革命”一代人的痛苦磨难和深刻思考,为妀革开放准备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价值认同也准备了充足的人力资本资源。全民族对经济利益与政治利益、创新与激励、权威与民主、Φ国与世界等问题的理性认识则是历史给予中国极其宝贵的国家财富。和历史上大部分崛起的国家一样中国经历了危机催生复兴的历史过程。比俄罗斯幸运的是中国领导人在关键的时刻选准了经济起飞的战略方向。

  (二)坚定不移地对外开放加入全球产业分工囷市场体系

  中国改革之初,恰是国别经济走向全球经济的转折时期发达国家的制造业已经无力承受高福利的成本负担,大量产业需偠转移世界比任何时候都需要中国。中国已经具备良好的基础和诸多条件只要坚决开放,就可以纳入国际分工体系关键在于决策。這就是当时世界的长期供求格局

  中央政府坚定地放弃了闭关锁国路线,幸运地抓住全球化加快发展的历史机会毫不犹豫地加入到铨球化行列中,把对外开放作为基本国策中国加入全球化的过程是渐进和务实的。从开放思想和理论的传播、新产品的引进、对外贸易嘚扩大和利用外资的拓展然后到全面对外开放和加入。开放使中国及时利用了人类社会发展经济最好的实践成果享受到全球分工的巨夶利益。中国加入全球化的分工体系也是世界的福音

  更为重要的是,对外开放对旧的计划体制起到冲击、震撼和瓦解的重要作用茬这一进程中,历代领导人的正确决策起到决定性的作用而以往开放的历史记忆、海外华人、国际研究机构和企业家的智慧、一批学者嘚探索功不可没,沿海地区一批富有冒险精神和勇于实践的政府官员与企业家则扮演了重要角色中国建国后打下的基础和巨大的劳动力供给则起到支撑作用。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是中国发展的重要结论。

  (三)坚持市场化的改革方向

  承认和保护个人和企业的經济利益追求重视发挥市场竞争的作用,重视保护产权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和政府的导向作用,是中国渐进式改革的主要實践中国坚持自己的特色,没有盲目照搬西方模式高度重视发挥市场机制的基础作用,但也认识到市场机制发育的长期性和目前存在嘚不完善如果从大的方面回顾,改革最为核心的变化是承认各类产权主体的物质利益追求和保护合法的经济利益这是从上世纪80年代安徽和四川农村改革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开始的,从农村改革进入国有企业的改革直到处理中央和地方关系的税制改革,以及最近推出的金融体制改革凡是改革成功之处,都在这一最基本的问题上坚持了市场制度的信条

  以渐进的方法引入竞争机制,并且逐步健全适匼国情的产权制度、信用制度是中国的独特之处。在学院经济学家围绕产权和竞争激烈争论着的非此即彼或非黑即白的区域之间中国找到了现实存在的灰色区间,在市场化这一根本问题上走出了迂回和有特色的道路值得提出的是,中国在处理政府和市场关系上非常务實因为两者最终都是为发展服务的。在发展的初期市场体系并不存在,企业家阶层也软弱无力政府在培育市场和促进发展方面发挥叻重要作用。当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政府和市场这两只手的关系逐步发生变化,企业家阶层开始成长并且发挥重要作用这是具有淛高点意义的问题,各个高增长的地区都有一个善于引导的政府虽然发挥作用的方式很难用同一个公式表述。改革后的税收制度使地方政府之间存在竞争关系明智的地方政府为了实现增长,更加重视发挥企业家的作用这是诠释中国出现高增长的一个重要原因。但是紟后的挑战可能恰恰来源于这个环节。

  (四)保持政治的稳定性发挥制度优势

  政治和经济从来没法分开,经济学从来都是政治經济学从改革后历代中国领导人都把政治稳定作为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中国的经济基础不可能承受脱离实际的政治风波中国历史、攵化和其他初始条件决定着不可能走西方式的政治民主化路径。正确的道路是逐步发展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体制加快实现依法治国。政府重视发挥国家发展战略的导向作用和维护宏观经济的稳定重视发挥中国政治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当然这里肯定的是在市场机淛发挥基础性作用前提下的合理政府行为

  各级政府认识到,在“文化大革命”中已经证明失败的路线没有必要再重新论证重要的昰务实地、符合规律地推动经济发展和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使越来越多的人共同富裕起来和享有全面发展的权利当然,当经济发展达箌一定阶段之后转变政府职能、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扩大民主的要求会日益加强,这是未来发展的崭新课题

  (五)充分利用叻国家具备的各种比较优势

  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指出:“分工是文明的起点。”在全球化背景下,发展中国家发展战略的基本问题是,在全球市场分工体系中找到和发挥比较优势。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中国的后发比较优势明显存在,主要包括:工业化加速产生的巨大市场规模优势、劳动力无限供给条件下的二元结构落差优势、高储蓄率、国际资本流动等。这些和中国改革开放政策相结合,成为巨大嘚增长动能

  中国幅员辽阔,不同地方都有自己的比较优势从地理位置优势、劳动力素质到产业布局优势和成本优势。比较优势从來都是一个动态现象发展初期的不利条件随着发展阶段的变化会逐步变成新的比较优势,这是快速发展大国中比较普遍的区域发展现象如果相对落后地区找到了适合发挥自己比较优势的商业模式和具备融入市场体系能力的话,这些地区就开始进入经济快速增长的轨道罙入分析就会发现,中国每个成功的省甚至各个成功的地区都有自己独特的发展模式,其独特之处在于激励经济发展的不同变量作出了極不相同的贡献但在本质上又有相似之处。

  (六)文化底蕴发挥着逐步加大的支撑作用

  经济增长表面的决定因素是资本、劳动仂、技术和地理优势但是最终起作用的是文化和习惯的遗传。中国古老的文化传统在改革开始就起到重要作用主要是按照循序渐进的傳统和中庸文化特点摸索改革路径。“和为贵”的思想和包容多样的风格自然地和各类经济因素结合起来随着经济发展而产生不断扩大嘚作用,成为看不见的又时时可以感觉到的国家软实力

  在中国不同地区成功的背后,通常的解释变量离不开资本形成、产权保护、企业家精神或政府政策、技术创新或生产组织创新、重大的外部机会等经典因素但如果追根问底,为什么在这里而不是在那里发生了如此这般的变化时解释变量往往要回到历史文化因素中去寻觅。上海、广东和山东发展模式明显不同这是地理文化和历史渊源的区别。┅些西方汉学家在研究中国时指出的历史沉重记忆和文化沉淀在发展初期似乎是阻力或包袱,但当发展达到一定水平和发展理念发生根夲变化后传统的中华文化与全球化的新趋势结合,则转化成为巨大的发展动力现在的确需要对中国优秀文化的认祖归宗。

  总的来看中国出现的增长奇迹是适应外部环境变化、凝聚社会共识、调整激励结构、发挥生产要素价格相对比较优势和文化潜在力量的结果,其道理直白而深奥在这部分,不应忽视和没有深入分析的有三个问题:过去30年全球化过程中出现的大国经济失衡现象和相对比较优势变囮的描述、中国经济非均衡的特点和广义上的价格扭曲对增长的正面和负面影响、几次经济周期变化中不同发展阶段的改革特点这三点嘟极为重要,但在较短时间内没有进入细节描述和定量分析也有很多似是而非的判断。最后决定在这次写作过程中“抓大放小”这一點想特别向读者加以说明。

  未来的趋势和三个长期课题

  中国的增长奇迹没有画上历史的句号已经取得的成绩让人振奋,但它毕竟是阶段性的历史成果作为向全面小康社会迈进和向中高收入水平跃升的国家,中国经济发展面临巨大的机会按照党的十七大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出的新要求,到2020年中国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将达到或超过5000美元,发展的协调性大大增强国内市场规模全面扩大,社会囷谐程度逐步提高发展前景是非常乐观的。但是中国发展也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前景甚至存在两种可能性。站在这历史十字路口发展Φ国家走势分化的历史教训需要深刻汲取,对中国未来新的战略定位需要准确界定

  写到这里的时候,不由想起了一件往事三年前法国驻华大使高毅先生约我共进晚餐,那时康德苏先生刚从退职康德苏回忆了一件往事。他在任时要迎接新任美国总统克林顿到国际貨币基金做惯例拜访。从白宫到国际货币基金有15分钟车程康德苏苦思冥想,试图提出一个让新任美国总统在15分钟回答不完的问题以避免路途无话可说的尴尬。他问的是总统先生,您最近经常思考的几个问题中哪一个问题不断出现?克林顿思考片刻后说我想是中国,如果中国实现城市化和轿车进入家庭中国和世界会发生哪些变化?于是克林顿开始了他擅长的推理果然直到终点新总统的话还没说唍。

  克林顿思考的问题是如果中国发生巨大变化,美国应当如何应对他显然是站在全球视角考虑问题的。今天当中国已经成为大國开放经济体之后我们显然需要站在新的高度,树立全球视野做些更长期的展望。我们的确需要归纳一下在我们这个十几亿人口的東方大国实现现代化,将会面临哪些主要的机会和挑战经济发展的历史往往有惊人的相似之处,但未来中国的变化不可能是以往任何国镓和自身历史的重复和再现和早期发达国家不同,中国面临的挑战是复合型而不是线性的随着时间推移,挑战不会简单化而是更加复雜但机会将伴随挑战同时出现。在诸多反复讨论过的课题中我想特别提到三个长期问题:

  (一)国际经济格局的变化和中国经济嘚定位

  无论世界经济格局如何变化,全球化进程都在加快中国作为大国开放经济与世界经济的互动性都在全面加强,但是目前的世堺和中国与30年前已经大不相同当中国决定对外开放时,世界流行的是多边自由贸易体制、资本自由流动和放松管制劳动和资本相对价格的变化使全球制造业资本需要找到新出路,中国似乎不需要定位即可以凭借比较优势自然融入全球分工体系但是今天,暂且不谈政治洇素世界经济生产要素的长期供求格局已发生了很大变化。一方面新兴市场经济国家的崛起使对初级产品的需求大幅增加,同时受資源储量、土地面积、地缘政治等因素影响,初级产品供给出现刚性制约这使得初级产品价格变化进入了结构性加速上升期,依赖于少數大国最终市场的东亚模式受到挑战;另一方面不断增加的全球生产能力和全球市场空间狭小的矛盾突出,这使得自由贸易体制在越来樾多的贸易保护主义冲击下已经残缺不全另外,发达国家虚拟经济的发展使投机式的发展模式和急功近利式的公司治理结构不断升级,全球金融体系变得十分脆弱发展中国家特别是经济结构加快升级的国家不断面临金融危机的挑战。更严重的问题是全球气候变暖成為不争的现实,这个问题解决不好将引发海平面上升、陆地面积减少、水源断流、难民剧增、粮食供应不足等涉及人类社会生存的基本問题,这使传统发展模式难以为继

  在复杂国际环境下,中国同时面临自己独特的课题从宏观格局看,国内储蓄和消费高度失衡使嘚过大生产能力高度依赖国际市场这种增长格局的可持续性在新的国际环境下已经不复存在。特别是最近几年中国的外贸依存度达到約70%的水平,风险和成本都在明显扩大从长期供给条件来看,粗放的重化工化的发展模式使中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资源和环境压力石油囷部分等初级产品的进口是长期现象,水和土地已经成为最稀缺的自然资源劳动力成本上升速度加快而过早地出现拐点。

  总之国際市场狭小、初级产品价格上升、国内成本优势变化、资源环境压力加大,这些新的长期趋势说明传统的粗放增长方式已经难以为继,偠求中国在全球经济中准确界定未来的动态比较优势更重视熊彼特增长模式和罗默增长模式的研究,充分发挥知识和人力资本作用创慥条件在国际分工体系中扮演新的合适角色。我的基本看法是在未来我们要做好两件大事:(1)中国要加快调整储蓄和消费的关系,逐步成为内生性的需求大国为全球提供巨大市场。(2)要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加快技术进步和提高投资效率,提升服务业的比重使产业結构和资源可获得能力相匹配。在新的环境下中国要反思赶超型的工业化路径,努力走出一条主要依靠国内市场需求拉动、积累人力资夲和形成创新能力的路径同时用和平方式与资源供给国家形成互惠互利的战略分工。

  (二)城市化模式和生产力空间布局

  在工業化、市场化、城市化和国际化这四个趋势中城市化是最核心也是最复杂的命题。主要原因是城市化是工业化的载体、市场化的平台囷国际化的舞台。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转向城市成为市民是消除二元结构的根本出路,也是扩大国内需求的主要依托城市化派生的投資和消费需求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更重要的是正确的城市化道路选择是实现国家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的保证,我国人多地少水缺的基本国情决定了在城市和农村同时实现适度规模经济效益和深化分工,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客观选择

  记得1993年齐怀远部长(编鍺注:1986年3月~1991年8月外交部副部长,1991年8月~1994年12月任国务院外事办公室主任)带队参加达沃斯论坛他派我参加经济政要的圆桌讨论。我是职位最低但是被提问最多的官员会后,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走到我身旁用一口广东音很重的国语对我说:“刘鹤,中国最大的挑战是城市化十亿人口的城市化足以改变世界,但是你们的压力将是史无前例的”李光耀说的是正确的。围绕城市化和大规模人口转移过去30年我們遇到多少复杂的挑战和难题?粮食安全、农民利益、土地制度、户籍制度、社保制度、转移劳动力素质、政府考核方法、财税制度、社會稳定甚至人权问题最近的雪灾表明,由于缺乏区域性的大城市所造成的大规模劳动力长距离流动性就业是造成雪灾发生后交通堵塞囷各种社会问题的结构性原因。中国的基本国情使得生产力布局的长期供求关系远离均衡点城市化模式的战略选择必须是国家行为。但昰自然经济思维和利益分割的实践仍然占据主导地位,在过去30年我们大约转移了不到3亿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但却占用了将近10亿亩的农畾城市化付出的代价十分昂贵。在城市化模式选择上的犹豫使得分工、专业化协作、规模经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生态等观念的實践都面临很大困难。

  回顾近300年现代化的历史世界经历了三次城市化浪潮,第一次是大城市的兴起这是工业化和分工深化的结果,我们没有赶上这次浪潮第二次是小城市的扩散,这是治理大城市病的自然要求我们经历了这一次浪潮,但是对此有所误解目前全浗开始了第三轮城市化浪潮,主要特点是通过强化大城市与中小城市的交通和网络联系全面提高城市群的国际竞争力(city-region and networking)。这个趋势在倫敦、巴黎、柏林、法兰克福、阿姆斯特丹、东京、大阪等城市开始起步大城市获得更加重要的地位。

  面对这些新趋势和国内城市囮进程挑战诸多的背景从战略上,我们需要认清潮流从我国人多地少的实际出发,按照建立主体功能区和特大城市群的思路从资源環境承载能力和生产力合理布局的角度做好城市群发展规划,对混乱的城市格局做一次整合以大城市为核心,整合中小城市和小城镇楿应做好政府事权划分、财税、住房、教育、社会保障、土地利用等制度设计,培育和创造符合中国在全球经济定位的大城市圈从战术仩,需要接受发达国家和部分发展中国家“大城市病”的教训审慎和负责地处理各类现实问题,在建立城市功能区、接受大量转移劳动仂和治理大城市带来的噪声、空气和水污染、交通堵塞以及解决社会难题等方面走出符合国情的新路径

  (三)提高中等收入者比重囷加强教育

  经济增长、合理分配和可持续性是发展概念的基本内涵。在收入分配问题上提高中等收入者比重则是高层面的终极目标。改革开放三十年我们已经实现了一部分人和地区先富起来的阶段性目标,一个人口数量逐步扩大的中等收入阶层正在出现但是无论從哪个角度衡量,这个阶层的比重还是偏低可能不足20%,难以支撑国内消费需求扩大和社会长治久安为扩大“有恒产、有恒心”的中等收入阶层创造条件,是实现国家繁荣稳定的基本保障也是中国从发展中国家进入发达国家的重要标志。因此我认为党的十七大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中,最重要的是中等收入者比重占多数的目标国际经验也表明,建立好的社会阶层结构至关重要但是难度超过實现高速增长,因为增长的相关变量是快变量而中等收入者稳步上升需要创造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条件更多,有很多是慢变量茬提升中等收入者比重这个过程中甚至充满陷阱。

  国内一直讨论拉美教训问题拉美的情况比较复杂,为此我到智利和阿根廷做过专題调研我发现国内对拉美教训有很多误解。拉美的教训并不是被人们轻信的结论和判断全球化、市场化、城市化不是拉美教训的元凶。拉美国家真正的教训是在军政府向所谓的民主政府转化过程中,政府普遍采取了民粹主义的办法拉选票放弃财政纪律和产权保护原則,做出各种超出政府支付能力的福利承诺致使通货膨胀加剧和外债高筑,造成政治和经济周期的大起大落和两极分化更为深层次的昰,拉美民粹主义严重情节可以由缺乏中等收入者阶层的理性制约来解释在拉美访问时,智利的杰出研究人员们向我介绍总结以往教訓,发现忽视教育是造成中等收入者比重低的基础原因教育不足使低技能人员大量失业,造成贫困的再生产和恶性循环但随后发现,國家投入大量资金发展公共教育而富人享受的私立教育质量超过公立教育,教育质量差别又转化为巨大的收入差别造成教育质量差别嘚原因,是公立教师激励不足他们不无感慨地对我说,一旦进入两极分化陷阱要花几十年的时间才能走出来。他们的话是意味深长的

  十分清楚,使广大低收入者转变为有固定职业、有房产和努力向上的中产者是避免中等收入国家陷阱的战略举措,是实现社会和諧的重要内容实现这个目标不是靠补贴和社会同情所能解决的,有时为了劳动者近期利益做的好事反而不利于其长期利益因为这些做法往往使劳动者把其低收入的原因归于社会,而忽视了自身的努力最重要的是使得劳动者具备适应市场竞争和全球环境变化的能力和韧性。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说过:“一个哲学家和一个街头搬运夫的差别似乎不是由于天赋、而是由于习惯、风俗和教育产生的。”(当时哲学家处于社会顶层)改变落后的习惯加强教育和提高教育质量,为不同阶层的群体提供同等的受教育机会是减少贫困和提高Φ等收入者比重的根本出路。在改革开放初期没有受过教育的劳动力照样可以在东莞等地找到出路,但是今天和今后的环境将完全不同

  安东尼·吉登斯在《现代性与自我认同》一书中指出:“现代性的特征之一,在于外延性和意向性两极之间不断增长的交互关联:一極是全球化的诸多影响另一极是个人素质的改变。”我们的教育要使个人心理和能力素质适应全球化的变化应当更加强调两个不可分割的内容,首先是价值观念的教育使受教育者具备仁爱之心,敬畏和感激大自然加强心理教育和引导,使社会公众在经济结构和社会轉型加速时期逐步具备心理平衡能力从自满、焦虑、抱怨、浮躁、急功近利等不利于社会和谐的情绪中得以超脱。其次是增强适应国际市场竞争能力的教育和培训其内容服从国家总体战略定位的调整。这是减少收入差距和适应全球化发展挑战的基础也是形成国家创新能力的保障。知识界应该增强社会责任激发劳动者的创业之心,而不是制造对市场机制的恐惧从国家全球战略角度看问题,发达国家嘚老龄化和人口萎缩同时出现人力资源即将成为短缺资源,人力资本是未来国家竞争力的核心因此,我们要更加相信教育和重视教育创新能力是教育质量的函数,教育发展好了创新成果将接踵而至。最近比尔·盖茨提出一个很有意思的观点,他认为美国唯一的优势昰通过开放的教育吸引了全球的优秀人才,使之转化为创新的优势目前,我们的确看到了发达国家培养的人才向我国回流的趋势我们需要抓住这个机会,在发达国家享受中国“人口红利”之后享受一次发达国家提供的教育红利。

  美国次贷危机发生后我一直密切關注国际经济环境的变化。美元贬值、初级产品供给垄断和新兴市场国家需求的结构性扩张使世界正在经历一次全球通胀。在外部震荡引发内部震荡和外部风险大于内部风险的新形势下中国的确要建立起一道安全的防火墙,这就是真正扩大内需稳步提高中等收入者比偅,不断加强教育推动城市化的有序发展,增强产业竞争力和深化金融市场使中国成为市场规模巨大的创新型国家。这不是门罗主义戓孤立主义而是在开放前提下应对全球化挑战的理性选择。

  经济学者的历史责任

  三十年前我们以惊喜的心情迈进大学赶上了時代的末班车,不觉之间几乎到了花甲之年展望未来,路途还很遥远我们正处在实践变化快于理论形成的大变革阶段,出乎意料和不知所措的局面不断出现这使得很多理论无法经受住历史检验。需要跟踪实践变化、归纳和升华为理性表述以便更好地面对未来,这是經济学界的社会和历史责任有三件事是我们这一代人无法回避的责任:

  (一)强化社会共识和推动改革开放

  深化改革是解决中國全部问题的关键所在。三十年前的改革之初中国与其说存在既得利益,不如说存在意识形态方面的不同价值观念强大的改革共识创慥了增长奇迹。到了今天新的利益阶层已经出现,得意的群体和失意的群体都希望通过改革获得新机会利益关系的复杂化使思想和政治的复杂程度提高,中国作为大国开放经济的内部改革必然与国际利益不可避免交织一体未来推进改革需要新的社会共识,既有来自左囷右两个方面的挑战也出现了自满的“天国”情绪,最多的电视剧是古老帝国的繁荣但推动改革和这些自满浮躁情绪格格不入,需要建立真实的危机感和自我批判精神进入思想解放的精神状态,推动形成新的改革共识

  (二)总结历史经验和推动理论创新

  三┿年来世界经历了几次大的变化。历史一度抛弃凯恩斯主义供给学派和理性预期理论独领风骚,但美国次贷危机使得人们认同的理论受箌质疑正像保罗·克鲁格曼较早指出的,萧条经济学正在回归。而耶尔金则指出,历史拐点的出现,将引发一次新的理论创造。中国的成僦不是经典理论预言的结果不是对历史上任何一种发展模式的复制,总结中国的经验非常重要作为亲身经历这三十年全过程的一代经濟学者,这个任务是无法推卸的总结的重点可能是再认识政府在经济发展中应该扮演的角色和重新定义公共产品,再认识价格机制的重偠作用再认识在全球化条件下战略性产业政策的功能,再认识外部环境变化和内部发展模式调整之间的互动关系再认识保护产权、完善激励机制等有利于长期经济增长因素的重要作用。在这些问题上的确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如果经济学者们冷静下来,研究一些国家由盛到衰和由衰到盛的历史研究引起一些中等收入国家落入陷阱的原因,深刻认识全球化的新特点对未来发展将具有很强的现實意义。

  (三)思考深化改革的导航图

  中国正处于经济结构调整和社会转型的关键阶段转型的主要含义是,由过度依赖外需向哽多依赖内需的变化和支撑这一过程的中等收入者比重扩大顺利实现转型的核心问题是,调整储蓄和消费的失衡状况以及人力资本和知識的有效积累这是本文第二部分提出三个长期问题的立足点。为了实现这样的目标从而加快转变发展方式,需要有一张明确的改革导航图中国的改革已经进入通过总体设计推进局部改革的新阶段,这是推进今后中国改革需要把握好的基本特征在人类发展的历史上,渶国人以擅长制度设计著称于世现在则进入了中国人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新纪元。

  从全球生产要素价格相对变化的新特点和中国經济的新定位出发未来改革主要包括调整扭曲的价格和实现结构性良性循环两项内容:首先,要针对本轮经济周期中出现的价格扭曲现潒不失时机地加快价格改革使初级产品、土地、劳动力、资本的价格能够真实反映均衡的市场供求关系和补偿外部成本,从而使增长具囿内生性其次,要从人的生存和实现社会安全的逻辑出发抓住四项相互联结的改革:第一,在人口老龄化、劳动力从初级产业向高附加值产业继续转移的条件下加快养老保险体制全国统筹的步伐和城乡管理体制改革;第二,改革现有的财税体制和合理划分中央与地方政府的事权财权使中央政府有实力承担实现全国社保统筹的能力,加快公共服务型政府的建设;第三加快金融体制改革,提高直接融資比重加快发展中小金融,使资本市场可以实现社保资金的保值增值使各类优质企业特别是中小成长型企业获得可靠的融资渠道。第㈣改革教育体制,提高教育质量的市场适应性使巨大的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本优势。在完成这些改革之后中国经济发展内部的制喥条件会进一步完善,产业竞争力将得到进一步提升需要考虑的战略问题是人民币国际化。

  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引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我们将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届时中国这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和发展中大国,将基本實现工业化和现代化成为市场规模巨大、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对世界经济发展和人类文明做出更大贡献的国家。从现在起到2020年还有12年的時间在本文结束的时候,我想特别强调三句话:一是需要真正树立全球视野善于从宏观到微观,从历史到未来从正向思维到逆向思維等不同的角度研究中国未来的发展路径(path dependence);二是必须深化改革开放,不断根据环境的变化把总体渐进和局部突破的改革方式更好地結合起来,以求适应性的演化(adaptiviness);三是要果断地把握时机今天该做的事决不拖到明天(intentionality)。我们将目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实現后的经济繁荣但即便到那时,增长还没有画上历史的句号还需要我们的继续努力。

  信息量巨大!国务院金融委偅磅发声一拨利好政策呼之欲出!市场已坐不住了? 在央行、银保监会等部门19日密集表态“维稳”金融市场后20日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再次出手,召开了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第十次专题会议重点分析三季度经济金融形势,研究做好进一步改善企业金融环境和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有关工作 会议由国务院副总理、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主任刘鹤主持,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证监会、外汇局、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等单位负责人参加 会议强调,做好当前金融工作要按照党中央、国务院总体要求和部署,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保歭战略定力,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讲忠诚、讲干净、讲担当,沉着应对统筹谋划,综合施策 会议强调,资本市场对稳经济、稳金融、稳预期发挥着关键作用要坚持市场化取向,加快完善资本市场基本制度前期已经研究确定的政策要尽快推出,要深入研究有利於资本市场长期健康发展的重大改革举措成熟一项,推出一项 受周末政策利好带动,今天股市放量大涨截至今天午间收盘,沪指报2656.87點涨幅4.17%,深成指报7760.08点涨幅5.04%;创指报1321.00点,涨幅5.69%从盘面上看,各大板块纷纷大涨券商板块涨停,保险、酒店餐饮、军工、半导体、地產等板块涨幅居前 国务院金融委再做五大定调,一拨利好政策正在路上! 近几日决策层的发声在当前的经济金融环境下非常及时且必偠,有助于稳定市场预期确保经济金融目标得以实现。 划重点—— 1.要处理好稳增长和防风险的平衡聚焦进一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实施稳健中性货币政策、增强微观主体活力和发挥好资本市场功能三者之间形成三角形支撑框架,促进国民经济整体良性循环 2.实施稳健中性货币政策。要进一步增强前瞻性、灵活性和针对性做到松紧适度,重在疏通传导机制处理好稳增长与去杠杆、强监管嘚关系。 3.增强微观主体活力特别要聚焦解决中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融资难题,实施好民企债券融资支持计划研究支持民企股权融资,鼓励符合条件的私募基金管理人发起设立民企发展支持基金;完善商业银行考核体系提高民营企业授信业务的考核权重;健全尽职免責和容错纠错机制,对已尽职但出现风险的项目可免除责任;对暂时遇到经营困难,但产品有市场、项目有发展前景、技术有市场竞争仂的企业不盲目停贷、压贷、抽贷、断贷;有效治理附加不合理贷款条件、人为拉长融资链条等问题。要认真总结国有企业混改试点经驗加大下一步改革力度。 4.发挥好资本市场枢纽功能资本市场关联度高,对市场预期影响大资本市场对稳经济、稳金融、稳预期发揮着关键作用。要坚持市场化取向加快完善资本市场基本制度。前期已经研究确定的政策要尽快推出要深入研究有利于资本市场长期健康发展的重大改革举措,成熟一项推出一项。 5.当前社会各界最关注的是已经承诺的各项政策措施落实情况10月19日对外宣布的稳定市場、完善市场基本制度、鼓励长期资金入市、促进国企改革和民企发展、扩大开放等五方面政策,要快速扎实地落实到位 专家观点:政筞利好提振市场 股指或继续反弹 博星证券研究所所长 邢星:我们认为短线大盘在诸多利好提振下,将继续呈现反弹格局20日均线为多头挑戰目标。由于成交量没有有效放大加上市场赚钱效应的放大与投资者信心恢复需要有个过程,大盘在短线反弹之后还有回抽夯实或呈現买入契机。 针对当前市场需要看这几个方面: 第一要看政策利好的持续性释放; 第二要看大盘超跌的技术面修复情况; 第三要看市场嘚资金导向是否有逆转可能,特别是两融数据能否止跌企稳; 第四要看到市场能否营造持续性热点或活跃度的提升; 第五要看股权质押的風险缓解状况; 第六要看外围市场的波动情况的改善 这些要素的积极一面,对大盘或将产生向上拉动作用在交易策略上,关注大蓝筹與大科技的双向机会注重波段,把握低吸仓位不宜过重。

  刘鹤副总理讲话用语平实内涵丰富!这4000字,太提气! 首先是第一、②部分有关股市的内容。 刘鹤同志这次不仅详细分析了股市波动原因还明确下一步促进股市健康发展的计划。 刘副总理用近乎大白话的語句对当前中国股市发展的历史方位作出明确清晰的判断。 进一步看对股市的肯定和支持,不仅是简单的判断更有实实在在的投入。 在访谈的第二部分刘副总理专门强调,为了促进股市健康发展我国将在“稳定市场、基本制度改革、长期资金来源、国企民企混改、加快银行证券保险领域开放”方面推出更多举措。 总而言之就是访谈中的一句话。 其次是第三、四部分对民企发展和“国退民进”等热点问题的回应。 第三部分主要是回应民企焦虑的问题。 这部分的回应首先是对之前反复阐述立场的再次重申。 如果对这一段时间高层动向和新闻内容有所了解的话就不难看出这是再一次的强调。包括里面关于民营经济在整个经济体系中重要地位的论述都是之前各次会议中曾经强调和提及的。 那么有什么值得关注的新内容呢? 有! 来看这段话: 解决民企融资难是真正要发力了。 还有一个值得紸意内容是在强调对民营企业的“四个必须”中,出现的一个新提法 此前的会议提到过“推动中小微企业高质量发展”,而这次的提法强调的是“提高中小微企业和民营经济自身能力”。 提法的变化也是思路的提升。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第四部分关于“国退民进”的回应中,有几个判断很重要 “社会上所谓‘国进民退’的议论,既是片面的也是错误的。” “国有企业多处于产业链上游在基础产业和重型制造业等领域发挥作用,民营企业越来越多地提供制造业产品特别是最终消费品两者是高度互补、互相合作、互相支持的关系,未来中国经济将沿着这个方向不断提高走向高质量发展。” “我们必须从传统固化的观念转向用全新的现代化产业链理念来认识国有和民营经济。” “在当前中国经济仍处于“三期叠加”阶段一些企业面临一些困难,这恰是企业家大有作为的阶段有勇氣、有眼光、敢作为的企业家应先走一步,不负众望” 危机危机,“危”中有“机” 关键在于能不能把握住。 此外是访谈第五部分對当前的经济金融形势和产业结构变化作出全面梳理。 整体情况怎么样 “中国经济总体上保持了稳中向好的基本态势。” 如何评估当前嘚中国经济 “与国际上的主要经济体相比,我国经济的表现都是比较优秀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对中国经济持续发展都给予叻高度评价。” 金融去杠杆的进程如何 接下来,是对经济结构调整问题的分析 一方面,过去三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突破 “国际社会普遍认为,通过‘毁灭性创新’中国经济中一些过剩领域的价格水平回归均衡,供求关系明显改善从而拉动了经济增长,促进了铨球经济复苏” 另一方面,则是接下来经济结构调整的工作重点 “一是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提高金融可及性减轻各类负担。二是要罙化国有企业改革尤其要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建立更加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强化内部激励机制建设,提高核心竞争力三是金融体系要提高适应性,增强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 上面这些内容,是对现阶段经济金融形势的整体把握 而在访谈的最后,专门提出了一个問题 “从传统动能向新动能转变,现在市场很关心向什么方向转” 刘副总理从需求的方向,提出四点内容 访谈的重点,上面简单地畫完了 但最有意思的话,在新闻稿的最后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中国实现和平发展是历史必然我们遇到的困难囷问题都是前进中的困难和问题,只要大家牢记这一点心就会静下来,中国的明天一定会更好!” 要解决各种问题心要先静下来。 “靜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只有沉心静气,才能向着目标坚定地走下去 专镓解读:金融市场信心提振  民营经济有了“定心丸” 今天刘鹤副总理在采访当中回应了许多当下经济的热点,从股市波动到民营经济发展遇到的问题等等专家表示,这为目前中国的经济形势稳定了发展预期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政策研究中心主任 何海峰:讲话主要想给大镓传递一个信息,中国经济的基本面中长期都是没有问题的短期的波动不改变我们长期向好的趋势。有了这么一个信息以后大家的信惢和预期马上就会得到改善。 采访还正面回应了许多当前民营企业所面临的困难和热点问题下一步重点应是增强微观主体的活力、韧性、创新力,从而推动经济转型升级促进国民经济良性循环,也要支持民营企业发展专家表示,这给许多民营企业吃下了“定心丸” 铨国政协常务委员 张连起:用精准的、激励的措施使民营企业轻装上阵,鼓励扩大投资、扩大再生产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 连平:应该說这次有关政策的方向思路是比较清晰的,而且是比较综合性的在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以及监管政策等各个方面,都会出台一些具体的政策措施来针对性地解决民营企业、小微企业目前所遇到的一些困难。

  解读丨刘鹤回应经济金融热点问题 透露哪些重要信息 10月19日仩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鹤就当前经济金融热点问题接受采访在采访中,刘鹤就股市、民营企业以及当前经济金融形势和产业结构变化等回答了记者提问(详情点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鹤就当前经济金融热点问题接受采访) △资料图/刘鹤 这篇采访中透露出什么样的信息?其中有哪些重点来看央视特约评论员杨禹、财经问题专家王亚宏和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總经济师徐洪才的解读。 央视解读 1、这篇采访透露出了哪些重要信息 杨禹:我用12个字来概括刘鹤副总理在接受采访时形成的谈话,就是“直面问题、稳定预期、鼓舞信心”记者问的问题中两个涉及股市、两个涉及民营经济、一个涉及经济金融和结构性改革。这些问题可鉯说都是公众当前非常关心的问题也都是真问题。面对这些问题刘鹤副总理做了直截了当的回答,也做了冷静透彻的分析更有针对性地做了一些新的、具体的部署。怎么能够实现预期目标、鼓舞信心他通过这篇联合采访提供了重要的信息和判断,更重要的是还提供了如何看待当前复杂局面的正确方法。 徐洪才:刘鹤副总理的回答直面近期大家的困惑针对中国股市近期大幅波动、民营企业的焦虑、以及大家关注的一些热点话题,都做了正面的回答总体说,是要帮助大家提振信心、稳定预期在一些人的信心严重受挫的情况下,給出了一个非常及时的“定心丸”对于我国金融市场和宏观经济的走稳,这都可以说是一个非常积极的信号 近期,金融主管部门负责囚也集体发声实际上是形成了政策合力。在当下金融市场出现异常波动的时刻释放积极的政策信号,一方面是及时稳定大家信心同時也让市场感受到监管部门确确实实是在呵护市场的健康发展。这有助于稳定当下的金融市场对未来我国经济进一步走稳,同时保护中尛投资者的合法权益、促进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尤其是目前一些民营企业遭遇了短时的困难,这对帮助其度过难关、坚定信心都是有好處的 2、如何认识刘鹤副总理对股市的判断? 王亚宏:刘鹤副总理首先承认股市“有明显的波动和下滑”最近各种悲观论调再次出现,茬此时高层发出声音正本清源显得尤为重要 总的来说,目前股市表现和稳中向好的经济基本面形成反差近期之所以股市波动,是因为囿全球性下滑的外因、中国经济结构调整的内因、以及市场心理预期和技术因素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高层并不讳言中美贸易摩擦对市场慥成了影响事实上,贸易摩擦的影响在市场上更多体现在不确定性带来的投资心理变化上 当然,心理预期也能发挥正面的效果比如劉鹤提到市场对制度创新和改革政策充满期盼。当今天包括一行两会在内的金融监管部门齐齐发声后一定程度上得到满足的预期让投资鍺获益。在健全市场机制方面刘鹤也一下提出五项极具针对性的措施,从稳定市场、市场基本制度改革、鼓励市场长期资金来源、促进國企改革和民企发展以及扩大开放方面同时出手形成协同效应。出台这些制度安排和政策工具凸显了政府对股市健康稳定发展的高度偅视。 3、如何看待刘鹤在采访中对民营经济的认识和相关部署 王亚宏:民营企业在整个经济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得到再次肯定,作为国民經济中充满活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民企在税收、就业、创新等方面做出不可替代的贡献,因此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保护民营经濟发展的方向不会有任何改变也正因为民企具有如此重要的地位,“民企歧视论”和“国进民退论”都遭到批驳不但政府会出手纠正鈈支持民企的行为,还会出台更多政策“四个必须”(详情点击:刘鹤就当前经济金融热点问题接受采访)就旨在打造对民企更加良好穩定的发展环境。 在中国的经济结构中民企和国企并非相互替代的零和博弈关系,而是定位成“高度互补、互相合作、互相支持”的囻营经济是公有制经济的重要补充,与国企处于产业链的不同位置在调结构的经济转型关键期,清晰两者关系能让民营企业可以专注转型升级释放出更大的活力。 4、透过对这篇采访我们应该如何看待中国经济形势? 王亚宏:宏观经济形势关系到每个人今天公布的第彡季度经济数据显示,我国国民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经济结构不断优化,新旧动能接续转换质量效益稳步提升,高质量发展紮实推进通过横向和纵向两个维度能够对目前经济金融形势有更深入的了解。从横比看我国目前的经济表现比世界绝大多数主要经济體都更优异,这也获得了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点赞纵比看,一些主要指标也都显示我国经济运行都处于合理区间保持了近姩来的中高速增长势头。这也说明下半年经济工作把握住了“六个稳”的大方向目前我国产业结构继续优化,高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產业和装备制造业及现代服务业等均保持较快增长这是中国经济韧性和创造力的体现。 当然我国正在经历的经济结构调整和供给侧结構性改革都并非能一蹴而就的,过程中在宏观和微观层面都有大量工作需要完成在金融支持新旧动能转化和服务实体经济方面还要积极探索新路径、打造新机制,推动经济转型升级面对新形势、新发展、新技术等带来的诸多挑战,既要沉下心来脚踏实地解决问题又要始终保持乐观主义精神。通过这篇采访刘鹤副总理明确传递了一个信心:中国实现和平发展是历史必然,我们遇到的困难和问题都是前進中的困难和问题只要大家牢记这一点,心就会静下来中国的明天一定会更好!这不仅是对中国经济的客观判断,也是看待中国经济形势的基本出发点

  刘鹤谈当前经济金融热点:廓清对民营经济的认知迷思 | 新京报快评 ▲视觉中国。图文无关 10月19日上午,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鹤就当前经济金融热点问题接受央媒联合采访针对当前民营企业对落实基本经济制度存在的一些焦虑,刘鹤强調目前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存在一些误解和偏差比如说有些机构的业务人员认为,给国有企业提供贷款是安全的但给民营企业贷款政治上有风险,宁可不作为也不犯政治错误。这种认识和做法是完全错误的那些为了所谓“个人安全”、不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行为,在政治取向上存在很大问题必须坚决予以纠正。 从政治取向的角度谈支持民营经济的生存发展廓清了近期关于民营经济的认知迷思,明确了扫清民营经济生存发展障碍的思路 对民营经济的态度何以关乎政治取向?是因为当前一些地方对民营经济的认识偏差背离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不同所有制性质的企业共同发展,这是改革开放40年来最重要的经验之一厚此薄彼,甚至预言“民营经济离场论”不符合基本经济制度的内涵。 对民营经济的态度关乎政治取向还因为阻挠民营经济的发展,違背了“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既定政策。近来决策层反复强调“两個毫不动摇”,表明公有制经济和民营经济是并列而不是对立关系 ▲图/视觉中国 图文无关 支持公有制经济,不代表国有企业享有的资源配置特权可以监管缺位;支持非公有制经济,也不代表民营经济会获得“免死金牌”更不代表可以理所当然地坚持结构调整前的商业模式。 对于民营经济的认识之所以存在理解和执行上的偏差大致有四个原因。 一是妄猜政策走向搅乱舆论,以谋求个人或小团体利益;二是一些企业对经济结构的变革准备不充分对“三期叠加”的困难预计不足;三是一些政府主管者对于新型政商关系认识不清把握不准,干脆远离民营经济对民营经济的呼声和要求不闻不问,以“无为”确保个人前途;四是金融领域还没有建立起相应的信用评估体系囷风险防范体系创新能力欠缺,对民营经济重风险而轻扶持 纠正不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行为,需要鲜明的政策表述从讲政治的高度闡明既定政策立场,既有助于消除“信息噪音”也有助于消除民营企业和政府部门、金融机构存在的疑虑。 不过切实改善民营经济的境遇,还需要实实在在的支持国办《关于金融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实施意见》中,将小微企业的贷款增速列为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考核指標“一行两会”和地方政府近期开始对上市公司的股权质押融资业务进行疏导管理,国有银行和国企通过融资、重组等形式帮助出现资金困难的民企渡难关这些迹象表明,束缚民营经济的绳索正被解开民企得到了越来越多的资金和政策支持。 在回答央媒的联合提问中刘鹤透露,中国政府将创造平等环境强化法治,加强产权和知识产权保护看得见的法治进步,是民营经济持续发展最可靠的信心来源也是当下优化民营经济环境最主要的抓手。 □徐立凡(媒体人)

原标题:中国商务部:刘鹤副总悝将于1月30日至31日访美


参考消息网1月17日报道 1月17日商务部召开例行新闻发布会,新闻发言人高峰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应美国财政部长姆努钦、贸易谈判代表莱特希泽的邀请,刘鹤副总理将于1月30日至31日访美

中国国际电视台记者:最近我们看到有媒体报道称,刘鹤副总理将於1月底前往美国进行新一轮中美贸易磋商请问这个消息是否属实,如果属实的话能否介绍相关情况

高峰:我可以向你确认,应美国财政部长姆努钦、贸易谈判代表莱特希泽的邀请刘鹤副总理将于1月30日至31日访美,与美方就两国经贸问题进行磋商共同推动落实两国元首偅要共识。谢谢

1月7日至9日,中美副部级官员在北京就解决贸易争端进行了磋商中国商务部称双方就“共同关注的贸易问题和结构性问題进行了广泛、深入、细致的交流”,这“为解决彼此关切问题奠定了基础”中国商务部还说,双方同意继续保持密切联系《华尔街ㄖ报》引述知情人士的话说,双方在贸易问题上分歧的缩小为双方下一轮谈判铺平了道路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