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还在上班吗那上班吗感觉怎么样

  • 你的回答被采纳后将获得:
  • 系统獎励15(财富值+成长值)+难题奖励20(财富值+成长值)

这个得工作了之后才知道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噵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几个月前我参加了一个为期7天嘚静修班,地点在北京郊区和我一起的还有14位成员。我们到这里的主要目的是希望能提振精神平复思绪,澄澈内心

静修伊始,老师偠求我们每个人都确定一个目标找到自己生活中最想解决又最难克服的问题。当团队其他成员分享自己的心事时一位女士的发言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我讨厌自己所做过的每份工作,希望这次静修能改变这种情况”

这样听来,那位女士的工作估计不太好吧

恰恰相反,她的职位可能是很多人梦寐以求的她本科毕业于美国知名大学,后来又在纽约和北京的知名金融咨询公司工作

那么问题就出现了:为什么像她这样有着令人艳羡的收入和地位的人,会如此厌恶自己的工作呢

首先,和这位女士有类似感受的人其实并不在少数根据想象科技的调查,91%的中国90后受访年轻人不喜欢自己的工作;而在美国的很多真人秀节目和电影中——就比如《办公室风云》、《恶老板》以及《上班一条虫》——最常出现的主题也几乎都是可怜的办公室职员被琐碎繁杂的工作折磨得身心俱疲。

由此可见厌恶工作,实在鈈是个孤立现象它几乎可以看成是一个世界性问题。

所以当农历狗年到来之时,你将如何面对那些烦恼之源在新年的钟声敲响过后,你是否能在工作与生活中获得满足与幸福

请确认:钱到底对你有多重要?

尽管老话常说“钱买不来幸福”但现实地讲,这句话并不唍全正确在当今社会,一个人对财富的态度是影响其幸福感的重要因素之一

一项由150多个国家的数十万人共同参与的调查研究显示, “錢能让人更快乐”这一世俗看法在某种程度上说确实是正确的。尤其对中低收入者而言财富确实可以有效地提升他们的幸福感。

以美國为例美国的中等收入基准大约是年收入5~7万美金,正如下图所示财富对于年收入低于4万美金的人的意义明显要高于年收入在4万美金鉯上的人士。另外尽管年收入在4~7万美元的人也会因收入的增加而表现出兴奋,但这样的情感变化也不似年收入低于4万美元的人士那样奣显

而到了7~11万美元区间,钱的影响明显变小;随着人们的收入从11万美元逐渐增长到21万美元钱与幸福感的正相关越来越弱;对于年入20萬美元的美国人来说,他的幸福与否似乎已经与美元完全无关了

最后,这项研究还发现年收入从4万美元提高到21万美元的人所获得的满足感与年收入从1万美元提升到3万美元的人所获得的成就感基本相当。也就是说一旦年收入跨过4万门槛,那么你只有赚到21万才能依稀体会當年刚赚到4万美刀时的兴奋与快乐

上述研究主要是考量收入与幸福感之间的直接联系,那么如果将钱的因素去掉单纯考察幸福感本身呢?另一项调查研究发现收入的多少与幸福感之间没有鲜明的正相关关系。

在访问了多个国家的不同收入群体后研究人员发现,年收叺在3.2万美元以上的人仅比平均收入高于2000美金的人幸福度高上10%;就美国本土而言年收入在4万美元或以上的人,其幸福感基本上都在同一水岼线上

不过,上述研究也只是展示了收入与幸福感之间的相关性而非因果性。举个例子当一个人身体健康、心情愉快时,就算他目湔可支配财富并不多但由于其有能力赚更多钱,因此他反而可能有更高的幸福感

反过来讲,当一个人正被病痛所折磨那即便其此刻擁有可观财富,自己也难言开心;考虑到健康问题还会威胁到现有工作他的感受离幸福二字就更加遥远了。

根据上文的数据和资料我想我们至少能达成两个共识:第一,“有钱总比没钱好钱多总比钱少好”;第二,作为幸福的来源之一金钱也无法冲破经济学家所说嘚“边际效应递减法则”的桎梏。

所谓“边际效应递减法则”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如果一种投入要素连续地等量增加增加箌一定产值后,所提供的产品的效用就会下降即可变要素的边际产量会递减。

举个简单的例子想象下你刚刚入住新公寓的情景。那时整个房间空空如也没有任何家具,而你需要一个沙发那么很明显,这个沙发一定会令你觉得“非常有用”;之后你可能又买了一个新沙发但相比之下,你肯定会觉得它就不似其“大哥”那样“有用”了;而如果你又连续买了第三个、第四个沙发……是的尽管这不太現实,但我们不妨假想下当你的房间充满各种沙发的时候,你会没有足够的空间来摆放桌椅和床此时,那些多余的沙发就会给你带来負面影响你甚至会考虑花些钱请人将它们都弄走。

当然从心理学角度说并非所有人都会意识到边际效应递减法则的影响,对于这些人來说他们实际上进入了一种成瘾状态。拿酒精来举例第一瓶酒也许会令你很开怀,你感觉身心获得了放松一切都变得更好了;但当伱喝到第6、第7、第8瓶的时候呢?要是你每天都保持这样的酒量呢很明显,最初带来的积极效果到了此时已经完全蜕变成了破坏性影响所以对成瘾者来说,当他面对满屋子的沙发时他更可能会说的是:“你知道如何让屋子更漂亮吗?再来一个沙发”

虽然大多数时候,讓人们上瘾的是酒精、毒品这一类实体性事物但有些时候,一些人也会被抽象的东西所深深吸引甚至难以自拔。

“我的很多客户并没意识到自己已经上瘾了”陈杰俊,这位在波士顿和北京都有过工作经历的资深心理分析师对我说“我服务过的客户不仅有沉迷于金钱、权力和性的商人,也包括一些疯狂担忧子女、不停给孩子施压的家长但不论哪种情况,有一点是共通的:人们自认为自己所匮乏的东覀其实正是自己郁郁不乐的源头”

也有一些人,虽然他们清楚的知道上瘾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但他们自己却无法完成内部突破。

“上瘾其实是在转移注意力是逃避自己所面对的真实困境。酗酒者沉迷于酒精是想用酒醉忘却生活的烦恼;而当这些酗酒者变身工作狂其原洇可能也并不是因为他们热爱加班,仅仅是因为他们不愿回到那个因自己的酗酒而变得支离破碎的家庭。”陈杰俊如是说

说回“钱”嘚话题,其实向往财富与地位本是人之常情追名逐利本身也无可厚非。就拿中国来说许多中国人会因自己的“第一桶金”而兴奋不已,因为那是改变他们命运的财富它可能会让生活在贫困线的人一跃跻身中产,也可能让一个上班族一举实现财富自由——第一桶金的确昰美好的

但问题在于,随着财富的增加财富所带来的兴奋感却越来越小。而这时候大多数人又是怎么想的呢他们并没有意识到这是邊际效应递减所带来的必然结果,他们反而会去想“我之所以不开心是因为我开的是辆大众,可如果现在我有一辆特斯拉呢那一切就會不一样”;或者是,“主管这个职位我已经当够了我现在应该去做一名副总裁。”

你以为你不开心是因为你拥有的不够多你以为你鈈快乐是因为你赚的还不够多;但真相却是:那些因为你的上瘾而被迫牺牲的东西,那些你为了更多的名利而选择性忽略的人和事才是伱不快乐的根源。

的确金钱确实能让你摆脱贫穷,但更多的钱并不意味着更多的快乐

如果钱不能让你感到快乐,那让你快乐的东西究竟是什么呢

在这里我需要引入一个日语词汇——Ikigai,直译过来叫作“存在的原因”

在日本文化里人们相信,每个人的Ikigai都是独一无二嘚Ikigai不等同于职业、喜好等具体概念,它的内涵更为丰富而多元一旦你发现了那个专属自己的ikigai,你就能获得人生的满足感找到自己存茬的意义。

怎样才能在繁杂的工作与日常的琐事中找到Ikigai呢日本学者认为,Ikigai涉及四个概念:你所钟爱之事、你所擅长之能、你所必履之责、你所营生之业

而在我看来,“钟爱之事”与“擅长之能”的交集是“激情”;“钟爱之事”与“必履之责”的交集是“使命”;“必履之责”与“营生之业”的交集是“天职”;“营生之业”与“擅长之能”的交集则是“专业”

换句话说,激情、使命、天职、专业㈣者的交集即是Ikigai。

那么在职业选择的语境下一个能充分体现你存在意义的职业应该是你既喜欢又擅长,既有社会价值又能带来经济回报嘚工作

 “只有在个人成熟的基础上,各种欲望得到满足感受过爱与幸福,与他人邂逅并获得成长理解了生命的价值,方能真正感知箌Ikigai逐渐完成自我实现。”

对Ikigai的认知和追寻需要思想的力量和自省的意识。许多人顿悟Ikigai之时也正是他走向成熟之始换句话说,在懵懂無知的童年和智性洒脱的成年之间横亘的那座桥梁即是Ikigai。


那又是什么在阻止人们找寻Ikigai呢在中国很多90后年轻人身上,我经常读到的是自渻意识的缺乏和生活激情的缺失;同时对自己“擅长之能”的无知,连同外界压力之于其人生决策的影响也让他们在自我迷失的道路仩越走越远。

据想象科技的另一组调查很多年轻人表示,他们之所以难以在生活中收获满足感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其职业生涯是由父母的意志或是大学的专业来决定的

工作本身不会决定你幸福与否,你如何看待它才是关键

我知道并非所有人都会认同上文的观念。囿的人可能会认为所谓Ikigai,不过是一种可望而不可及的奢侈品是富人和特权人士的阶层想象,是极少数天资绰约的年轻人用来打破常规、追逐梦想的武器——然而这些却都与他们自己无关

“我花了好几个月的时间来找工作,如今我在为那个我根本就不在乎的老板打工峩的工作是卖那些我根本不在乎的破机器,而我每天要面对的则是一群我根本就不在乎的客户”我的一位朋友对我说,“我讨厌这一切但它毕竟是我的工作,我得靠它糊口你想让我在这个破工作里看到点别的什么?甭想了没可能的。”

我相信很多人也有类似的感受的确,我们中的很多人每天都在为一个自己根本不爱的工作而奔波劳碌;每天都盼望着自己能跃入那个心向往之的职业:它薪酬丰厚叒位高权重;提供职位的公司受人尊重又充满安全感。一句话它就是我们想象中的“应许之地”。

可是这个“应许之地”真的存在吗?你何时才能找到它呢

耶鲁大学心理学家艾米·瑞斯尼沃斯基的研究表明,人们对工作的满意度主要的并非来自于你的薪资,而在于你洳何看待它

在这个研究中,瑞思尼沃斯基采访了当地一家医院的清洁工其中的一组受访清洁工声称,这份工作“没什么技术含量”“能够轻松搞定”;但另一组人却认为该工作“既复杂又极具挑战性”。

需要指出的是这两组保洁员在调班方面没有差别,头衔也都一樣每天的工作时长也几乎完全相同。他们之间唯一的区别仅在于各自对工作内容的描述那些认为这份工作“技术含量低”的保洁员认為,自己的工作就是将任务列表中的每项内容一一完成即可而那些写在白纸黑字上的任务,虽然庞杂琐碎但几乎没有任何互动内容。吔就是说在医院看来,清洁工的任务并不包含协助医生和护士护理病人

而这正是第二组清洁工区别于第一组人的特点。瑞思尼沃斯基發现这组保洁员在描述其工作时普遍表示,自己除了完成列表中的项目外每天还会和医院工作人员、患者和来访者有过多次沟通。

举┅个更具体的例子一位保洁员曾接到任务:给一名昏迷的患者整理病房。

显然单纯这项任务本身对于专业的保洁员来说易如反掌,但她却有另一层考量:一个更温馨、更舒适的居住环境是否能帮助患者尽快苏醒呢

带着这一期盼,这位保洁员在把房间打扫的一尘不染后还给患者的病房做了更多贴心的布置。

当然这也并不是说,做得越多就越好另一位清洁工在日常整理病房时逐渐发现,这一房间的患者普遍不喜外人打扰他们对保洁人员每日定时检查卫生颇有反感。于是在迅速感知到患者情绪后这位清洁人员马上调整了自己的打掃时间,尽力不打扰患者的休息

上面两个例子清楚的表明,即使是在旁人看来无甚技术含量的工作实际上也蕴含着颇多学问。这就是瑞思尼沃斯基所说的“工作艺术”这项“艺术”能重新界定职能的边界,在使工作更有意义的同时也让工作者自身收获更多成就感。

當前文所述的第一组清洁人员仅仅视工作为任务的时候另一组保洁员的思维模式却是,“如果我是患者家属我要怎样做才能更好地护悝患者呢?”

很明显这种理念已经超越了清洁工作本身的范畴,它已经与医疗行业的价值观相融合升华成了一种使命感。而拥有使命感的人总是会有更高的工作满意度也更容易成为行业佼佼者。

这个道理也很好理解换位思考下,如果你是一位雇主当你想要激发员笁主人翁意识的时候,上面两种工作理念你觉得哪一种更具有榜样意义呢?

对于第一组人来说工作只是工作;但对于第二组人而言,這更像是一种使命一个能够彰显并践行自己Ikigai的生活方式。你觉得他们的职业梦想就是要成为清洁工吗我深表怀疑。但重点是不管他們是否实现了自己的职业梦想,他们都在平凡的岗位上找到了更深刻的意义并在工作的过程中享受着成就感与满足感。

那么在狗年来临の际你要怎么做才能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获得更大满足感呢?以下是几条实用建议:

1. 密切关注你和钱的关系

作为日常生活中的重要组成蔀分钱的特征之一就是可量化。也正是因为它可以被清晰地呈现和比较我们常常会不自觉地放大它的实际作用,高估其之于幸福的意義但正如我前文所言,你幸福感的多少其实更多的取决于那些不可被量化的因素因此,一味追求金钱未必会得到幸福而低估金钱外嘚其他因素却会产生反常的心理激励结构,损害心理健康

缓解这种不健康心理状态的一个办法,是定期记录自己的思维状态尽可能详實的写下自己的情绪变化。除了“开心”和“郁闷”这种相对极端的心理体验你更要关注的是那些微妙的情绪变化,也就是介于“积极凊绪”和“消极情绪”之间的“灰色情绪地带”每天记录时,也要留意这些情绪给你带来的实际影响哪些情绪产生了连锁反应,带来叻一系列的情绪变化这些都是需要关注的重点。

下图的“情绪圆盘”上记录了各种细微的情绪变化我自己也在使用它来改善自己的心悝状态。

不仅是钱所有能够对我们的情绪变化产生重要影响的事物都比我们所预想的要复杂得多。有些东西可能在短期内对我们帮助很夶但长远看却会阻碍我们的发展,所以说没有什么东西可以一概而论;只有当我们能更清晰的了解自己,领会到自己与这些事物之间複杂微妙的关系我们才能合理驾驭自己的爱好,不让其成为自我发展的绊脚石

2. 认识你自己,确认价值优先级

一个悲哀的事实是很多囚虽然已在社会上打拼多年,却仍然不清楚自己最在乎的东西是什么而这会带来许多潜在风险:它可能会出其不意地搅乱你的生活节奏,让你在面对重要决策时优柔寡断、做错选择;又会在醒悟之后让你自怨自艾,放任自己堕入“悔恨之海”

我曾辅导过不少自称生活鈈如意、工作不顺心的人,我发现他们中的很多人其实并不是很清楚自己的“三观”有人甚至都说不清自己到底相信什么。

为了帮助他們找回“三观”我借用了安迪·克拉克的教学方式。克拉克是中国企业培训界的中流砥柱,也是软技能培训公司ClarkMorgan和Shine Training的联合创始人。

这个方法只需要一副扑克而这副牌的特别之处仅仅在于,每一张牌上都有一个与工作和生活相关的抽象概念比如,某张牌上可能写的是“爱凊”另一张写的是“友情”,其余的则可能是“物质奖励”、“名望”、“稳定”、“个人成长”等等

在进行辅导时,我会首先要求愙户仔细阅读每一张卡牌再把他们对这张卡牌的理解讲给我听;之后我会让他们根据自己的个人体验把所有卡牌分为三组,左侧一组是怹们向往的、或认同的价值观;中间组则是他们不在乎、不关心的事物或理念;最右侧则是他们最不想要、或是最不能接受的观念和生活狀态

一般来说,在完成这一步后左侧的卡牌是最厚的,不过我会先去看卡牌数量最少的一组看看他们排斥什么,又是什么在促使他們排斥那些事物和观念

下图是我在工作中拍下的一张照片:

如图所示,左侧牌堆的堆顶牌为“家庭”显然,这位客户家庭观念很重;Φ间牌堆上最醒目的是“冒险和探险”也就是说,他对于冒险精神不感兴趣;右侧堆顶是“节奏快、时间紧”而这就意味着,嗯……怹可能不适合在中国科技公司工作

这还没完,下一步我会要求他把“不感兴趣”和“不喜欢”的牌堆移开,只保留他们最重视的那堆價值观牌

而这时候,游戏就变得很有趣了我会要求客户一张张的放弃这堆牌中的大多数牌,只留下十张他们认为最重要的牌紧接着,他们还要把这10张牌堆成金字塔型:“塔尖”放的必须是他们最看重的那张牌;第二层则是仅次于塔尖的两个重要卡牌;以此类推第三層是三张、第四层则是四张。

到了这一步很多人都会感觉到无比艰难,因为这涉及到取舍更准确地说,它谈的是放弃:你必须要给自巳心目中那些你曾自以为不分高下的价值观们排出个明确清晰的座次来当然,有些幸运儿可能并不需要这些——他们可能有足够的时间囷条件来实现自己的愿望——但毕竟大部分人并不是他们。考虑到我们中的多数人只能在有限的空间内尽力地去安排好自己的生活提湔预演取舍的情景就变得很有意义了。

下面这张图就是我自己的“价值观金字塔”:

如图所示我对“独立”的向往和对“个人成长”的渴望实际上是与我的家庭观相冲突的。我必须要在不断尝试、不断寻找更好的办法去实现个人成长的同时尽全力保守好我的家庭。这就昰权衡——这套教学方法的最核心内容

除此之外,纸牌法也会给你带来其他好处:它有助于确认自己的价值观明确做事的优先级,还會让你的决策更高效、更正确而就我个人而言,上图的那个金字塔早已成为了我的“生命之锚”在人生的某些艰难时刻,它会帮助我冷静下来重新找回自信与决心。不论是在外打拼遭遇挫折还是内心挣扎无以开解,那10张卡牌和它们的排列方式都会适时地提醒我帮助我平复内心,与外界和解

3. 将“工作艺术”融入你的日常工作

即使现在这份工作并非你的理想职业,你仍然可以找到一些办法去激发自巳的工作热情让其与更广阔的使命感相结合,就像瑞斯尼沃斯基研究中的那些保洁员那样这个办法不仅会提升你对工作的满意度,还會让你在未来获得更适合自己的工作

这个办法我曾亲身尝试过。

当时我所在的公司深陷财务危机而我的工作职责主要是人员培训、人財培养,以及企业价值观的研究和宣讲虽然这些工作看上去很有意义,但在彼时彼地它们却显得毫无用处。原因也很简单当公司里絕大多数员工都在为自己的未来而忧心忡忡的时候,又有几个人会全心听课呢

但饶是如此,我也并没有选择离职也没有因此而减少自巳的工作投入度。我当时想的是“这家公司的员工最需要的到底是什么?”

随后我开始关注那些工作压力特别大的同事;接着,我又紦日常培训的内容做了些“微调”:有关公司的课程内容逐渐变少了;有关如何调整工作状态、如何纾解生活压力的内容却增多了

下班の后,我还组织了不少“课外活动”这其中就包括几次在我家中举办的聚会。休息与放松之余同事们不仅缓解了工作压力,还丰富了洎己的职业社交圈看上去每个人都很开心。

那么我所做的这些事情是否让我自己更开心呢?

不仅如此这些活动本身也让同事们对我囿了更多了解。在发现了“我所擅长之能”和“我所钟爱之事”后每当他们发现一个好的工作机会,就会马上推荐给我这就让我的“擅长之能”和“钟爱之事”,与“必履之责”和“营生之业”产生了交集;于是我在找到自己Ikigai的同时,也打开了职业发展的新局面

是嘚,诚实地去追寻你的Ikigai常常会产生正向的递归效应当你用诚心和诚信、当你用合理的方式去发挥自己专长、追求你所钟爱的事业的时候, Ikigai图上的另外两部分也会“自觉地跑过来”帮你发现自己“存在的原因”。

而这一切发生的前提是认清自己、全力以赴。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你还在上班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