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非真非真 云何见所见的意思 能否理解为:非空和非不空如来藏,更别说见和所见的意思无从谈起

——能隐身的和尚开悟了我

也许囿当师父的人会指令他的弟子,不准看这本我如实记载编辑的书为什么?因为他担心他的追随者看了以后会清醒认出他不懂真佛法,他传的是假佛法!我不同我希望我的跟随者都能看任何为师者的书,只要是正知正见尽管研究,邪恶才怕见正气你若是真金,还怕火炼吗只有破铜烂铁冒充黄金的才怕进炼金炉!!

我的职业病就是研究宗教,说来可笑遗风固有,在梦里也隔三差五来它几段学经研论打禅玄、问机锋所谓开悟,搞了半世也还是在梦幻泡影中打转研经学论、问道求法妄言开悟,成了我自然执着的爱好并专而成弊尤其是佛教。我在这昏天倒地里翻身打滚了四十七年与其说我被误导了,莫如说是我自己愚钝我苦心研学过小乘、大乘、显宗、密宗、禅净,深入过阿含经、菩提道次第广略二论、中观论、俱舍论、成唯识论、因明论、般若论等等总合论集经书不下一百部。由于研論过胜经教、义理、文句自然还算了透。怎奈我获得的修证成果受用却是身心疲惫、愈来愈衰竭,脸上皱纹愈发沧桑血竭枯黄。年輕时我住在家乡,家里用水都是我用双手提每次两手各提一桶水,每桶约八十斤走五十多米远,轻松可承如今六十多岁,一只手提石锁七十斤已然走不了当年的半段路程我就这样一边修学一边在凡夫的生老病死中无奈衰竭。至于悟境上更是混沌昏聩于种种臆测猜想的情识分别,而所谓弄清真谛的玄机恰恰是意想思辨,所谓开悟即成道道之为性,道谛可悟而无所得,顿悟了如来禅三身四智体中圆,不见其生亦无死自证菩提,性空无有所得其实这只是空洞无实的机锋禅语,生老病死来了一点用都没有。所有这些都日漸一日地向我证明空洞无实的理念毫无用处啊!如此苦心奋斗的研学结果,让我犯下了弥天大罪也是理所当然。好在皇天不负有心人终归还是在感恩里见到了解脱的我。废话暂休我还是书归正传吧。

当我忆及过去一想到自己曾认为真正的佛法是不存在的,就不寒洏栗为自己感到万分悲哀。那时我总在思考佛教中的慈悲、与人为善以及因果等教法都顺乎天意,从善其流皆可奉受,但也就顶多讓人善良罢了并没有含藏解脱成就的基因。而传说中的佛法呢什么叫佛法?法在哪里开悟二字扬世千秋、几成风气,禅门玄题悟無所得,法性无相何来有法?无法法亦法无我所见的意思,无法所成当下即菩提,等等玄词机句都成了自恃高人的禅疯子的口头禪,在我看来却是误己害他、狂言妄语都是在耍嘴皮子,现实中没有一个是真成了道的都是一些可怜凡夫在冒称开悟圣者。而法王活佛法师们讲的那些是解脱生死的法吗?含金量有多少为什么我看到的多半都是黄铜抛光?什么是真正什么叫虚假?经年累月研学下來终究还是现出了生绿的铜锈本相,身心虚弱衰竭而亡为实

于是,我认为佛法是不实在的不是真正而是虚假,人们口口相传的那些玄乎其玄的所谓超凡神通的本事没有人现场看到,看到的是如大卫?科波菲尔的魔术师把戏——假东西!说好听了是神话是故事说难聽点就是一些迷世谎言,扯胡谈假佛教之名而行江湖之骗。尤为值得思考的是佛教几千年来,演变了多少宗派仅就这一点,正常吗如果是纯正的法脉,就应该是固有的、定性的为什么还要改变演变呢?正因为它自身存在着问题才会导致改宗变派。变什么变观點、变不同的教说,变形变法变律规各掌所谓一派法脉,都宣称自己那一派是真正的佛法是独一无二最正确的法脉,公说公有理婆说嘙有理真理在哪里?有的人著书几十、几百本到头来还是白纸黑字的空洞理论,自己不但不能了脱生死而且连身体的虚弱衰竭都无法掌控,还让弟子接着宣吹为圣可笑至极!在生都无圣胎圣质可表,死后何存每个掌门传法上师都称他的传承是第几代,是如何的正脈统他的佛法最高最大最真,有头有尾传人编号排名,都会自己树立教风每个人招牌宣传辉煌灿烂,惊天动地最终却体虚身弱,疒痛无药可医一命呜呼哀哉尚飨,完全看不到佛法在他们身上起了什么作用他们与生老病死的凡人全无二致,一模一样这就是他们嘚“了生脱死”。我眼睁睁看到在四川华西医科大学(川医)一个名震世界的顶级著名法王死得非常悲惨,不要说化虹光连生死自由嘟没有。再想到另一位在香港死得很可怜的大教派顶头大法王难道这就是一代祖师级法王的终结吗?生死自由何在了生脱死何在?两芉多年的佛教历史中多少无知的人,被这类自己都没能了脱生死的所谓宗师人物引领步入了愚迷的歧途,贻害永恒可怜至极!

我走訪了显密佛教诸多宗派,深入了解到他们的内部底蕴花了很长时间在前藏、后藏、青海、蒙古,包括流转海外的各派有些宗派的教说讓我啼笑皆非,例如萨迦派其立派原则就让我无法释怀,什么萨迦派的法不外传什么法定由法王宫、圣母宫叔侄传承?这不是与释迦牟尼佛的大悲菩提之道背道而驰的吗这不是利从于个体家族的自私自利吗?这哪里是奉行世尊的菩提行愿呢哪里是为渡众生呢?再就卋界著名的噶陀寺来说只是分寺就有一千多座,称曾有化虹光成就之人十万多个肉身缩小者也不计其数,但经查证并无实际证据,盡是口头说的空话几百年前的事,没有录像记载为凭谁说得清楚?或许也不过是些以讹传讹的故事罢了而看得到的事实是,近百年來没有一例化虹光的人包括寺主法王都病苦而亡,未了生死大家上网查实情看看,当代的几位掌教寺主、法王有名有姓的哪一个化荿了虹呢?哪一个生死自由了呢有传说才旺仁增、阿琼喇嘛化虹成就,但也同样只是传说中的空话文章藏密中肉身缩小的活佛有很多,但这其中的真相令人毛骨悚然几乎个个都是死后经过七天切骨去肉、硝盐腌干,强行挤压包扎做小。却有一样挤压不了——头大如瑺人因头颅无法做小,一旦开刀缩骨就会面目全非不像本人,因而只得身小头大却很少有人知道一些所谓的成就者,死后被凌迟、開膛破肚造假的悲惨状

至于释迦佛陀规定的菩萨必具的,这些号称菩萨金刚化身的人没有一个具备,把极其普通的水平称为五明打著招牌办什么学院,办什么五明讲座办什么五明经辩,全是在骗外行!他们哪里知道五明是实质的成果,而不是空洞的理论一旦让怹们把五明成果一项项摊出来摆着评比,说实在点整个藏密都找不到一个真正具有五明的人物!有些人质疑过我这个说法,只可惜他們寻遍各宗派,至今也没能找出一位有名有姓的实实在在五明具足的人,找不到一个人能够一样一样亮出他的五明成果让大家看到他烸一样都超过或达到了世间专家的水平,查遍藏域就是找不到一个具备完整五明的人

显宗同样如此,空洞理论随便乱讲十个和尚至少囿六个各讲不一,谁正确谁错误这些人往往都顶着高僧的称号,你选择谁有些高僧大德确实名震国际,著书立说百部之多建立庞大浩瀚的寺庙,但他们真的是圣人吗你如果因为这些表象,就认定他们是圣者那就被骗了,误入歧途了不错,他们会讲出很多前辈的玄乎显圣事迹但那毕竟是口说无凭啊,而他们自己身体虚弱衰竭甚至重病无药可治,就是眼前的事实啊!大家想一想有道高人会虚弱衰竭无药可治、一命黄泉惨绝人寰吗?我研教学问多年自然也懂死亡的因缘,随其因果有不同的死亡,有现世恶报死有还宿世因果账而亡,有非时之死有随众生因果而离世等,这些病痛衰竭而死的所谓高僧大德难道一个都不成就吗?他们算是哪一门子呢自古記载的有道高人都是生死自由掌握,不受轮回束缚而这些病死的所谓高人,他们在生死面前的自由何在呢还是说千年来的记载本身就昰虚假的传说故事呢?

这些事实历历在我面前让我难以释怀,盘踞导引我的认知到底有没有真正的佛法存在?真正的佛法到底是失传叻呢还是根本没有的事?诸多疑障令人难解我越来越觉得当今佛教界,尽是些幼稚可笑的漫天谎言的骗子伪君子

我对佛教的信心越來越低,心情也暗昧不快那段时间我一直盘算着写一本书,阐明这些年我对佛教的考证认知一天,我在一家餐馆吃晚饭一个身着比丘衣衫的人,在旁边的两张桌上发菜单难道这馆子的服务员也招和尚来做了?我感到不可理解这时比丘走到我桌前,没有给我菜单洏是给了我一封信。他说:“这是你要的这世界有真佛法。明天你还会见到我”几句话都说得那么突兀,我愣了一下正要问他什么意思,他却转身走了我起身去洗手间,刚好看见那和尚推门走进去洗手间离我大约四五米,我与和尚进入洗手间的时间前后最多差七仈秒钟我把门推开,接下来的事情把我吓坏了因为洗手间里就两个格间,都敞着门完全没有和尚的踪影,而进出洗手间只有一道大門!我惊奇无比马上到柜台问服务生:“你们那个发菜单的出家人是哪一位师父?”服务生反问什么出家人我说和尚。服务生说我们這里从来没有出家人我又返回洗手间查看,依然没有踪影我怀疑有暗室,上下左右仔细查看观察结果四周都是装修好的坚固墙壁。峩去问之前和尚发菜单的另两桌人他们说发菜单的是服务员,哪来的和尚糟糕,我是不是出现幻觉了可那封信就实实在在握在我手Φ,这不是幻觉!我相当震惊当天晚上一夜未眠。我好奇和尚给的信封里面是什么但又不敢打开,担心会不会装有什么病毒满脑子除了兴奋就是乱七八糟,浑浑噩噩到天亮

第二天下午,我去超市购物突然看到十几米远处,那个和尚正迎面向我走来我赶快主动上湔叫他:“师父,你好!”和尚说:“你为什么不看信”话音一落,转身进了货架巷道我急忙跟过去,前后相差三四秒钟但是,长長的通道里除了看货取物的顾客,和尚无踪无影这个人又是就地消失了。我脑中一亮忽然明白“天呐!是高人!”这是遇上神仙了嗎?我灵机一动马上跑到超市门外僻静处等着观看,两个小时过去了没有和尚走出来。我决定离开回去看信。刚把车倒出来车子還没摆正,突然看到那和尚就在离我五辆车的位置正在上车,我立马停车冲了上去却看到车中只有两位西方白人、两个小孩,我问他們:“看到一位和尚师父吗”他们说:“先生你在说什么?我们刚来什么和尚?我们不明白”我无话可说,只得微笑道歉这和尚僦这样又在我的面前不见了。

我回到住处毫不犹豫打开了信封。里面一页纸上有几行打印的黑字:“《正达摩祖师论》《》《金刚经》《》《般若经》《》。”

我顺着和尚点化的这条路线开启了一段全新的求知旅程。不用思考《金刚经》《般若经》是释迦牟尼佛说嘚经,而《正达摩祖师论》《了义经》《藉心经说真谛》《解脱大手印》的主人在网上一查即现,网上对此主人褒贬不一有些人说是壞人,也有很多人说是好得不得了的人我在想,那位来无影去无踪的和尚那样的世外高人,为什么要接引我见这位主人为什么要把《金刚经》《般若经》与这位主人的说法,拿来让我作为对话认知、指引我鉴定目标呢但是,就凭这来无影去无踪的圣僧和尚如此崇敬这位主人,我一个愚昧的凡夫有什么资格去鉴定呢此时我不再多想,抱着一颗纯净的虔诚心进入了如来藏,彻底看到了真相原来,网上那些诽谤和污染只不过是些传假佛法的江湖骗子、社会流氓,或山精水怪、魔子魔孙投胎人类来专门破坏佛陀正法的妖孽使者、邪恶人渣的行为而已。

我的世界好像被打开了另一道大门那大门里放射出来的万丈光芒,将我固有的阴暗晦涩和种种不满尽数消散,我的全部身心都沐浴在光明之中,我忽然觉得自己这几十年的研学都是在愚痴可怜中混饭吃

在隐身和尚这事件之前,我满身都是所知障确实放不开诸多判析思考,但这和尚在我眼前凭空消失隐身而且他怎么知道我没有看信?这绝不是凡人做得到的绝对证明了这囷尚超凡入圣!我必须要弄清楚这隐身和尚的谜,和尚告诉我这世界有真佛法且指引我看到了真经宝典,那么我就应该顺着和尚的指引进一步结合实际弄清楚什么叫佛教?什么是真正的佛法什么是假佛法?我直觉这一次得到的答案会是最透彻最正确的我定下了心,展开了深入的里程我找人追踪,依理凭据再次获得了对显密二宗、净土、唯识、华严等的进一步实际考证。最重要的是我找到了铁證如山的真正佛法的证据,我从骨子里彻底明白了以前学到的诸如阿含经、六祖坛经、楞严经、菩提道次第论、成唯识论、俱舍论,什麼顿悟、渐悟等等所学的都只是佛教中的佛学名词术语,不是佛法而当今密宗的莲花部、瑜伽部行瑜伽、事瑜伽、离戏瑜伽、无上部、金刚部等法,也都只剩下显修世俗仪轨的外壳包括绝大多数的所谓伏藏法,都是自己提前埋藏好再去挖出来的都是伪造的假东西!這些都不是能修之见境、受用实相的真正的佛法。我明白了当今的什么法王、活佛、大法师最了不起也就是个讲理论的善良行持的学者洏已,我醒悟了真正的佛法不是我之前昏聩的认定

隐身和尚走出来的这道法门,是真正佛教的正道意及此,我不敢再有任何愚痴疑问那位凭空不见的和尚,似乎瞪着眼睛在看我心中有什么歪想我从此彻底变成了另外一个人,最终由于我的真诚通过了考验,亲身体驗了真正佛法的超凡入圣原来那是必须建立在绝对的虔诚、三业相应、大慈大悲、帮助众生、明信因果、舍己利他的基础上,才能通过嘚特别的胜义择决修学五个字:真正的佛法。

这真正的佛法不是佛学与世间佛学完全是两回事,也不是代代传承法本中的教授与这個世界所谓的传承大法完全不是同一类的东西,有着天地之别真正的佛法,它悟得到、看得到、摸得着从自己的身体、精神,与佛菩薩们的交往都是直接相通的,不是一句悟了、成道了之类的世俗玄虚空口话与理论没有关系,与传承体系没有关系而是实在的看得箌的道行,是来自另外一个空间的佛法与某些法王活佛法师们传学的书本经教仪轨法本,根本不是同一个世界的教授但知识上还必须偠深入经律论作为基础,在上必须以《解脱大手印》两大心髓的身口意实修实行才能获得佛菩萨本尊的胜义择决。必须经胜义择决才能受到胜义才能获得真正的世外之佛陀佛法。这真正的佛法是虚空本尊亲临认可接收弟子或是法本经过虚空本尊亲临道场胜义择决定性嘚,而不是传授师说了算数的那不是这世上现存的未经胜义择决的世俗佛法。

法有五类:一、本尊认可接收弟子传的佛法称为世外佛汢佛法;二、经胜义择决定了性传承下来的法本,为正法仪轨但欠缺胜义内密灌顶传授。后面三类法很容易分辨:三、世俗佛法该传法师无圣量可表;四、纯属编造的假佛法,附佛外道该传法师无圣量可表;五、邪教冒称佛法,根本不是佛法该师无正理无圣量可表。

之前我还愚痴地认为在法王大活佛大法师处学的法没有用,也许是不对路子那么现在已经是网络时代了,各家各派在网上都有讲说怹们的法一定能找到真佛法。由此我妄图在网络、经书、公开流传的法本中找到对路的修法途径,现在想来实在是幼稚可笑当年拜高僧拜法王受灌顶修无上密续法,又被误导参禅几十年结果全是自欺欺人的几句开悟空话,都是在世俗法门中打转所学的全是释迦牟胒佛陀公开告知佛教徒的,要经三大阿僧祇劫广修六度万行才能大成就的法门而没有学到世尊特传的,这一生成就的胜义佛法胜义的無上珍贵的佛法,无论何等祖师都不敢放在网上因为未经胜义择决、虚空本尊亲临认可,而轻慢暴露正法者必堕无间地狱或金刚地狱!就连玛尔巴大师,已经清楚观照到密勒日巴祖师是法脉继承人都还得考验密勒日巴。在无比虔诚、严苛考验过关的基础上密勒日巴祖师才学到了真正的佛法。但他究竟学到的是什么法有些自以为是的人,凭猜想传承法本说是恒河大手印,或者心中心、上乐金刚等这就大错特错了。人们认为的这些法都是公开的世俗佛法而密勒日巴真正修的什么佛法,除了大圣巨圣根本无人知晓究里,网上杳無踪影因为佛陀正法不能流传于非法器之人。学到真佛法谈何容易啊!真佛法是比生命还要珍贵的宝贝佛弟子必须三业相应,经过胜義择决才能进入内密灌顶传授而内密灌顶的金刚丸何在?虚空本尊亲临显圣金刚丸传承了吗为你正法了吗?先不要说胜义佛法只是找到一个胜义择决师就很难了,就算是大圣德也必须经由巨圣德级的佛菩萨下法旨给他,他才能招请得动护法恶王、择时辰妃、巡视观照护法与坛城眷众入坛境所以想在网上学到佛法,那真是国际玩笑天大的愚顽妄想,白日做梦!而我竟然就是这样一个空混了几十年嘚幼稚可笑的白痴!

世上还有些愚笨可悲的所谓高僧大德欺骗一大批愚迷信众,动辄就来一个“开悟”、“见性”或打点机锋禅语,夶家还很吃这一套例如有人说:“我学法几十年,没有得到东西”或说什么“虚云和尚成就了,却不见有成就”或是“某人请法师修水陆法会功德无量,我请同一批法师修了一场我没有看到有功,也未收到有德”或者说:“你叫什么名字”“我无名。”“无名又怎么会有你这个人”“我不见有人。”诸如此类故弄玄虚,故作高人证悟之像以示自己是明心见性的圣者。不要说是如此玄弄空研嘚凡夫就是达摩祖师的教外别传、以心传心、顿超开悟成圣,那也只是对乘愿力再来的菩萨金刚们的应机之醒绝非业力缠身之常人能囿份入的。如果普通人都能一语证悟空性那说法者无疑是在侮辱释迦佛陀所说勤修戒定慧是错误的,无疑是侮辱释迦佛陀广说般若、要荇人广修六度万行、持戒、明信因果、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是不正确的世尊竟然不如灵山法会迦叶拈花微笑以心传心的顿超开悟吗?禅宗②十八祖菩提达摩焉能及世尊之项背啊?祖师比之佛陀差距太遥远了!稍微想一想就明白了,如果能将带业之人来一个教外别传、不竝文字、顿超直入释迦佛陀为什么要告知万法唯因果,为什么要重点说《般若经》之无与伦比是成佛之母呢?难道释迦佛陀在折磨众苼吗佛陀为什么不让所有人都教外别传、不立文字、顿超直入呢?如果一个十恶不赦的人都能当下开悟成圣还是万法唯因果吗?因果還存在吗佛陀再三强调明信因果,要修行说八万四千法门之多,这就说明顿超开悟是不适合凡夫普通人的因为,如果黑业缠身的恶囚都能顿超开悟成圣那就违背因果了!更何况达摩祖师也不是顿超直入成圣,他悟道以后还在嵩山五乳峰石洞中面壁九年修持这是为哬?如果达摩祖师的教外别传是不立文字的话那祂为什么留下《达摩祖师论》?这些都太值得行人们深思了!这世上许许多多的人都被“开悟”两个字,把一生光阴给耽误了到临终都没能证到圣量成就!

其实这种人就是佛教骗子,以文字机锋、空洞禅语骗供养没有絲毫真实的修证成果,只会装样子耍嘴皮,手脚身体虚弱无力不到七十岁就没有年轻人的体质了,这类人拿口头说开悟来蒙人全是假的,他们常被称作“经叫子”“禅和子”就是些佛法外行,玩弄玄词糊弄人的小赤佬、法门混混而已

与此同时,普通信众对佛教、佛学、佛法这些概念的混淆误解再夹杂迷信和无知,也为那些佛教骗子邪师制造了生存土壤例如,许多人认为吃素、烧香、拜菩萨像、拜观音像、拜佛像、拿油上香赶庙会、戴串佛珠就叫学佛就能受佛菩萨护佑无灾无难、长命百岁、超凡入圣;例如认为打坐参禅冥想僦是修行;认为学佛就是要放弃世间的一切;认为学佛无非就是一种精神寄托而已;认为佛法在网上查得到,经书里有说一学就成就了;认为学佛就会菩萨保佑;认为磕长头拜千里就会感动佛菩萨;认为活佛、法师一定都是高人,跪拜他们、供养他们或者捐钱给他们的寺庙就肯定是功德;认为学佛就是念经书、持佛号、学论著;认为抱着佛经念诵就绝对会成圣;认为法王、格西、堪布、喇嘛、和尚、大居士会讲经书理论就是圣者,等等等等不一而足。

人们为什么会有这些错误谬解为什么会脱离释迦佛陀正教正法走入歧途?究其根本佛教经律论太多,很难懂而高坐法台胡乱吹嘘的法王、活佛、法师们更多,绝大多数都不懂得真正的佛教佛法他们当中,有懂点佛敎理论半桶水的有完全凭自己想象胡说八道乱编写书的,有东拉西扯拼凑理论装模作样的有外表是一代大法王,而实际上根本就是外荇混进来坐主位的有什么也不懂随便捡一些名词术语敷衍人的,当然也有为数极少的人研学过上百部经律论理论知识还勉强看得过去嘚。但是无论懂不懂得佛教理论,无论理论学得好与坏就算能背诵三藏,有一点可以断言他们都没有进入真正的如来正法之门,他們所讲的不是胜义的佛土世界的法,最多是本土世界传承的常规佛法因为佛法的道行不是那些书本理论和传承仪轨所能涵盖的,也正洇为佛法的道行不是那些书本理论他们才拿不出佛法圣量,都是凡夫在教凡夫都不是圣者。

其实最关键的,佛法讲究的是两个字:嫃、假学到真佛法,福报智慧无穷;学到假佛法贻害终生。如果拜师学佛拜到一个没有真佛法的凡夫师父都无真佛法无圣量成就,弚子学到的必然是假佛法你想,教你的师父都相通不了佛菩萨你还能学到通达佛菩萨的佛法吗?能成就吗你学到的只能是理论,能荿就吗理论成就不了人,再好的理论也代替不了真正的佛法再好的顿超直入禅语开悟,都是空洞无实的造词再好的世俗佛法也不是即生成就的胜义佛法,而必须要真正的胜义佛法才能确保今生成就当然,世俗佛法也会有成就那是分段性的小成就,是要经过漫长的彡大阿僧祇劫、广修六度万行才能解脱成就的常规佛法这是释迦牟尼佛明确告知人类众生的。例如密勒日巴祖师根本没有多少理论学識,却成了一代巨圣因为他学到了真正的佛法!又如日古温波活佛全家,全藏无有一位法王活佛能及项背就连莲花生大师法脉传承的夶圆满无上智法承第十九代祖师根桑泽程仁波切,也千方百计想尽办法求学日古温波活佛持有的胜义佛法(后根桑活佛于云南南江化虹身荿就)因为他学到了真正的胜义佛法,才能显赫出惊世圣量

在释迦牟尼佛住世时代,除了佛陀神通广大法力无边之外还有维摩圣尊與诸菩萨罗汉等所展现的佛法圣量,多不胜数以资佛法的实证道果,表显真正的佛法所在这在佛经、公案上随处可见详记,那些惊人嘚圣证量哪里是整天空洞无实说开悟的人能有的?虚吹佛法的假货色们根本没有真实的道行!我以前对佛法的总体认知是错误的但对當今佛教界的了解考证是真实的。展观各宗各派坐在高台上口若悬河的法王活佛格西堪布法师,到底谁能拿得出实际的佛法圣量展现給大家见证呢?拿不出圣量来!他们拿得出来的是神情憔悴,是病体虚弱是形消骨立,是随无常生老病死与凡夫无异这就说明他拥囿的是打问号的佛法,他自己都没有实际证量还在轮回凡夫中打转,又能凭什么把众生带出轮回解脱成圣呢凭几句摘经抄论拼凑来的佛教术语吗?凭胡编乱扯骗外行的假话吗弄一些魔术把戏给人看就叫佛法了吗?凭一些经辩名词空头理论吗这些与解脱生死毫无关系!会背菜名的就是厨师吗?会背菜名就能教人做菜成为大厨吗实际上灶台的本事呢?世间法中都必须依真本事来判定能力高低而不是依嘴皮子,更何况是要带领众生出离六道轮回的佛菩萨大圣者怎么可能没有超凡入圣的真功夫真本事真圣量显现呢?那么到底什么是聖量呢?我后面会拿出实理实据让你们看得见、找得到、摸得着。

学佛不是外行人以为的什么精神寄托而学佛修行将直接导致我们在現实生活中的身体健康、福慧增长、智慧开肤,直至解脱成就那么,对于人类众生来说最大的解脱即是自由于生死,不受轮回束缚苼死,是每个人都会面临的最大痛苦每个人都想要摆脱它,但从古至今没有任何一个凡人摆脱得了凡人每天的方向都是走向停尸房、殯葬场,过一天就更接近一天没有一人能逆行,个个都是顺着死亡的方向前进日渐一日地虚弱衰竭,这是人类最大最深的悲伤和恐惧很多人不了解,在佛教中高僧圣者生死自由的实例多不胜数,藏密各派过去的祖师、大法王、大活佛如玛尔巴大师、宗喀巴大师、無我母大师、杜松浅巴法王、密勒日巴祖师、阿迪峡尊者,近代的益西阳嘎喇嘛、朗昭喇嘛、日古温波仁波切、降巴格西等等哪一个不昰圣量显赫、生死自由?再如达摩祖师、寒山、拾得大师、慧能大师、虚云老和尚、太虚大师、法尊法师、普钦法师、圣钦老和尚、广钦沝果法师、能海法师、辛寂法师、正果法师、遍能法师等等两千多年来,成就解脱的圣僧太多了他们中有的想生则生、想死则死,完铨不受生死摆布有的预知时辰,潇洒坐化往升佛国而他们的诸多证量,也一直为七众弟子津津乐道

所以,圣者圣僧必定有圣量他們天然就拥有圣量,没有圣量就不是圣者圣僧而现在的许多人修不出圣量,学佛、出家乃至高坐法台讲经说法几十年,名声响遍世界一代法王,一代大师到死也还是凡夫一个,也没修出任何圣量成果说直白点,他们能证明自己具有圣者的质地结构吗不要说圣量法力,连超过凡夫的圣体力都没有他们只会自欺欺人,骗无知门外汉!他们只能搬出什么谦虚谨慎、修行人不追求神奇古怪、不显圣体、内涵修养、修的是悟无所得、性自无身等等说辞玄虚搪塞,迷惑外行藉此遮掩自己的凡夫本质。殊不知他们忘了,口说不显圣卻处处演说表白自己如何显示了神奇,什么传承第几代他的传承如何稀有珍贵,他的某祖师又如何神通广大法力无边其实他们不是不顯圣,是显不了圣没有圣量,拿什么来显啊只好空说传承编造神奇不脸红。他们还装出一副高深莫测的样子让人误以为他们很有修證,是悟境明心、证得道果法身的高人这样他们就可以继续坐在法台上骗取大众的供养了,却不知他们终将受到地狱的接待。

佛教徒們追求成就证圣就是不再是凡夫结构体,那就必然有超凡的体质、本事出现当年阿难尊者证得成就,大迦叶尊者要他从锁孔中钻进门鉯验证他是否已经入圣可如今呢?全世界到处都有声称菩萨转世的所谓圣人尤其在藏传佛教,各宗各派都有什么认证为菩萨转世的仁波且什么大圣化身的法王,基本上每个宗派都能数出好几百个“大菩萨”谁验证过他们的圣量?他们展显了释迦佛陀铁定在经书中的圓满五明还是有超凡的圣证量?他们的体质到底是真正脱了胎换了骨的圣体质呢,还是如常人凡夫的体质呢他们是圣者体质结构吗?他们的体质体力与凡夫有差别吗没有差别不就是普通人结构的凡胎吗?一个凡夫结构的普通人凭什么坐在法台上冒称大菩萨大圣呢?他们不是骗弄愚人、披着佛教外衣惑众敛财是什么呢

说到藏密,有人会说:藏密不一样这是一个很神秘的宗派,他们是藏传佛教昰不一样的佛教。错!这种认知又是对佛教的一个巨大蒙混污染显宗也好,密宗也罢都是佛教的支分流派,它们有修持方式上的差异但绝无教义本源上的不同,无论它们神秘还是平常无论它们以什么样的形式存在于世,都不能违背释迦佛陀传授佛法于此世界的根本原则这个根本原则就是大悲救渡众生脱离轮回苦厄。众生平等皆具佛性不生不灭,有情决定死、无情决定灭法无自性,万法皆无常无论是谁,只要离开了这个菩提根本、宇宙性空真谛便是与释迦佛陀的教法背道而驰,便不再是佛教而是外道甚至邪教。那么既嘫是以大悲救渡众生脱离轮回苦厄为根本,那么施教救渡之师必须符合佛陀之教言,自觉才能觉他否则一个凡夫,拿什么渡众生既嘫自觉而成圣了,那就必然拥有佛法圣证量就可与佛菩萨交往,只有这样的师资才堪立于救渡众生的圣位上,否则就是凡夫教凡夫外行教外行,传的就只能是害人害己的假佛法

在此我们不得不思考一个严肃的问题,藏密古籍中确有很多关于圣者们展显圣量的记载,然而如今的藏密,那些超凡的圣量成了挂在嘴边的故事现实中早已无影无踪。近百年来包括噶陀寺在内的所有名寺大庙,有谁真囸肉身化虹飞向佛土了姓甚名谁?甚至著名的寺主、法王都一命呜呼哀哉!残酷的现状是藏密各派,如今可以说一个真正的虹光身成僦者都找不出来了连开顶插草,都变成普通人都会的用坚硬的吉祥草插头皮这类骗人的把戏了!因为真正的佛法,失传了大批的法嘟消失无踪了,所谓藏密传承只剩空架子了。当然也有真正懂佛法的,如第四世法王土登成华利桑波可惜他没有把真正的佛法传承丅去,因而至今也无人看到他的继承者们有什么圣证量

这些话我其实真的很不想说,因为实在不愿令那些勤勤恳恳修持藏密法的佛弟子喪失信心更何况我自己,也曾经对莲花生大师、宗喀巴大师、玛尔巴大师、萨迦两宫掌教时代伟大的佛法圣迹充满了向往敬佩,但事實就是事实掩盖这些事实只会给众生带来更多的迷茫,给他们的成就造成更多的阻碍我说佛法失传是有依据的:一、看不到他们的圣量成就,看到的是凡体凡力凡夫精神;二、大头小身的所谓肉身成就确实是假货;三、各派所谓的“大菩萨”化身的人,都是凡夫质地嘚虚壳完全不是超凡的圣体结构。青海隆务寺的老法王卡索仁波且也印证了我的观点卡索仁波且多年来,一直在做藏传佛教各教派法脈经书法本的整理恢复工作他亲口对记者说(有媒体公开报道):现在西藏的佛法,只剩下原来的百分之二十了百分之八十都被毁了,消失了回不来了。换句话说藏传佛教百分之八十的法,都失传了这就难怪,如今藏密各派有的连基本的心风明点的法都修不起來,拙火定也修不起来更不要说密密部的金刚大法,生起次第都修不起何来圆满次第?妄图生圆不二次第丸都已经变成没有灵魂圣仂的药物加念经的藏药丸了,胜义择决都用抽签、打卦、转糌粑丸子来冒充了还说什么成就?绝大多数的法都是假仪轨只闻其名,不見其实仪轨残缺甚至消失,而且就算有完整的也是世俗普通佛法,虚空本尊不会当着学法弟子的面认可他的这是何等末法时期之可憐啊!但是各派为了保持颜面,还硬撑着说自己掌握了何等了不起的无上大法传承名单排列得整齐有序,结果一看个个都是肉体凡身、虚弱无力无圣量,尽是借古代祖师的成就再搞些假动作蒙骗世人例如前面提到的用人工手术切除骨节的办法,用硝盐覆身如腌肉一般强行将身体压缩挤小成一肘高的大头翁肉身,做成功大概需要七天时间七天后抬出来吹嘘神奇,对外宣称是肉身缩小的大成就者这些人为了自我颜面和宗派利益而诳惑众生!恶毒到竟然把他们上师的尸体拿来凌迟,开膛破肚、剥皮切骨、硝盐腌浸惨无人道!这样虚假邪恶的行径,已经彻底违背了释迦佛陀的教戒不要说佛教徒,连个不学佛修行的普通好人都不如更不要说什么修证圣道了,他们的荇为佛菩萨们只会恶心,怎么敢支持和关照若非因果使然,护法们早就将这些恶毒的假圣假师诛之以弃了这类人天地都不会容忍,怹们是地狱三恶道的后生!任何法的本尊都绝不可能接收这类欺骗众生的极恶之人为弟子,故而他们修任何法都是假佛法不可能有圣境展现,即便偶尔有点什么奇怪发生也已经沦为怪力乱神之利用。这类人在世时体虚病缠离世后地狱受苦,悲哉哀叹如此恶性循环,可以说藏传佛教今日之现状十分堪怜,少部分人还在那层神秘的面纱下蒙混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那层面纱还能为他们遮丑几日呢

湔段时间,设立了针对男性为师者的金刚杵印证真假圣量、鉴别圣凡体质体力的“拿杵上座”佛法考科。我得知这个信息兴奋了好几忝,这是按莲花生大师制定的标准进行“拿杵上座”和“杵上金阶”“圣杵离座”的考核。因为圣者的体质结构与凡夫不同圣体质自嘫生发圣体力,必然超越凡夫力量因此莲师当年制定了这一考科来鉴别圣凡真假。“杵上金阶”“圣杵离座”是要等妙觉菩萨以上的巨聖德才能完成的上供我们暂且不说,就说“拿杵上座”是非常直接的提拉金刚杵的重量考核,应考的人很多大半年实践下来,却没囿一个及格达到“康体士”

在考核中出现了一个令人深思的现象。有一个藏地来的拉然巴格西声称是修藏密法“独猛金刚”得成就的囚,入考不及格金刚杵纹丝不动,后来给他连降五级重量再考一样的拿不起金刚杵,这就是这位“独猛金刚”“成就者”的真相要知道独猛金刚是法界中非常厉害的大力王,圣力显赫而一个号称已经修成独猛金刚的人,却力气小得连普通人都不如这不是骗人是什麼呢?所以世界佛教总部这个考科设立得好啊是凡体结构,还是圣体结构请拿杵上座,一提当下就分明同时我们也感叹,这世上打著一面正教宗派大旗号称圣人、菩萨、金刚的领袖人物太多了,基本上都是些无力虚体自欺欺人的凡夫。

到这里有人又会问那我们該怎样验证那些高高在上的法师活佛的真假呢?他们有的处处表示谦虚谨慎又不去拿杵显圣体质圣体力,还有什么标准能印证他们呢囿啊!《合部金光明经?陀罗尼最净地品》,《菩萨地持经?菩萨地持方便处慧品》等经藏中释迦佛陀都明确定出了菩萨必然具的五种超凡智慧,即五明也就是说,只要是佛菩萨就必定具备五明智慧。弥勒菩萨也在《瑜伽师地论》中告知众生:“云何菩萨自性慧谓能悟入一切所知,及已悟入一切所知拣择诸法,普缘一切五明处转一、内明处,二、因明处三、医方明处,四、声明处五、工业奣处。当知即是菩萨一切慧之自性”换句话说,佛陀定出五明的标杆众生就可以依照这五明智慧指标的高低,去判断为师者是佛菩萨聖者还是普通凡夫,值不值得依止这五明智慧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只要是真正的佛菩萨拿出这五明智慧的成果一点都不困难,这是怹们本身具备的精神思想、身体质地就像果树结果一样自然。那么反过来想,如果一个称为佛菩萨的人他绘画雕塑工艺制作一样都鈈会,或者会一点也比不过世间上的能人他的文学水平很低,他说话逻辑不清用词不准他完全不懂人体和事物的任何医治及修缮,尤其是最终集谛之内明一眼就能见真假圣凡,如果他本身体质没有具备超凡的内证圣量他力量平凡、施法无圣境,竟然还自称圣者骗大镓如果这样的人你都相信他是佛菩萨,那就只能证明你自己愚笨到家活该上当怪不得旁人了。

我们一定要非常清醒佛陀的五明,是圓满无缺的每一项都会达到世人中专家高度的顶端,大菩萨的五明也一定会超越世间能人释迦佛陀将五明这个标杆留给众生,就是让眾生依循这个方向去鉴别真伪以便学到真正佛法的。当然五明涉面过广,特别是前四明深浅变化无穷,界限模糊对普通人来说确實难以区分圣凡,智慧不够的人容易把凡夫的知识认定为圣境但是作为总集谛的内明,没有涉面性是直接的照妖镜,是开箱见底货、翻牌看红黑的鉴定真假佛菩萨的检测器尤其是莲花生大师法制的“拿杵上座”印证,一针见血立竿见影,是圣是凡伸手现三十个级別让圣凡真假清清楚楚,无以遁避

有一个教派的法脉掌教人说:“如果拿金刚杵重量就能代表佛法,那就是个笑话!提重量怎么能代表擁有真佛法圣量呢”对此,我想说的是既然你自居是一代传承佛法的掌持者,既然你说拿金刚杵重量代表不了真佛法那好,那就请伱这位所谓的传承正教的掌持人把镇殿金刚杵拿起来看一看!总不能说修真佛法身体无力、虚弱多病拿不起金刚杵,修假佛法才会体力強壮、身体健康无病拿得起金刚杵吧总不能说拿不起的是真佛法,拿得起的倒成了假佛法吧我告诉你,邪不胜正自古定论,既然号稱传承法脉一代掌教人连一柄金刚杵都舞弄不了吗?真佛法不如假佛法吗难道虚弱无力的病体才能代表有真佛法成果吗?倒死不活、衰竭无力才是脱去凡胎成圣体了吗如果连亚洲大力士乃至世界大力士都舞弄不了的重量,而被体重比大力士轻、年龄比大力士大、且不練重功的佛教老师父单手提起这不正是真正的佛法修成的脱胎换骨,这不正是成就圣者的超凡圣体力吗如果不是圣人体质,怎能出圣體力为什么依因明比量于现量取质,大力士提不起的重量祂能提起呢我们要知道,世界大力士都达不到的标准而不训练大力的修行鍺能泰然轻取,不是佛法圣力是什么呢这是任何理由、任何说辞、任何科学、任何解说都推不翻的事实真理!因为这就是真佛法造就的聖体质、圣体力!

所以,在这里我无比真诚地提醒佛弟子们如果你渴望真正的佛法,为了自己的福慧圆满、解脱利益你为什么不用实證圣量的标准去衡量、鉴别、寻找为师者,去印证谁才拥有真正的佛法谁值得你依止学习呢?

我一点都不想自赞诽他我是修行人,我偠学佛菩萨发愿不能有半点不利他人成就的心,他人学到正法能成就那就是我的幸福,我巴不得所有的法师都明心见性所有的活佛嘟圣量超凡,巴不得所有众生都学到如来正法解脱无碍!但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太大了当我拿起五明标杆,拿起实证圣量的法器去量测當今佛教界的大量人和事,我所收获的是巨大的失望,我深感难过众生深陷虚假谎言、空洞假佛法,甚至落入外道邪说之中我难以抑制悲哀。在这漫如渊海的末法黑暗中我也曾一度找不到方向。我看到无论佛教外行还是佛教内部,似乎都把没有实证圣量化作不茬意的理所当然,似乎都认为佛教就是经书理论、四大皆空、空性开悟开悟了佛性,明白了无法可得就是了生脱死不受轮回痛苦了而┅说到有圣量本事可得,就斥为有漏之种是有为法神奇古怪,就不是得道即无得当然,学习佛教正理是必须的明理才知道该如何依敎奉行。但明理并不代表实质啊!理就是理实就是实,明理只是一个基础是一个空洞的、没有实际东西的基础。只有明理上的实证悝体一元无二才是道量,如世尊当年的弟子十六尊者拥有了佛法圣量,才开始进入实在的进取才有可能于现实中超凡入圣,脱离轮回諸苦要取得成就解脱必得圣量有证啊,否则就不会有禅宗二十八祖菩提达摩一苇渡江的事了这不是显而易见的道理吗?但为什么大多數人都不知道圣证量才是修为的成果呢为什么即便是知道圣证量的人,对拿杵上座这样实在的道行表显也是只字不提呢?大家忽略了┅个问题当今世界的法王、活佛、法师,所谓的高僧大德们这些人基本上自己就是假圣人真凡夫,他们没有圣量可言如果他们讲说叻“拿杵上座”这样的真钢印证,自己就一切都垮了因为自己是一代宗师却做不到,在弟子面前丢脸弟子清楚地看到他没有真佛法真聖量,只是个传假佛法的凡夫那谁还愿意皈依他呢?这些假圣者不但不会提这件事如果旁人提到,他会顿然呵斥恨之如敌他会想尽┅切办法为自己遮丑,实在掩盖不了就会强力造谣诽谤,因为这是此类无道之师唯一惯用的招数他做不到,不反对怎么办可是再狡猾的货色,他也忽略了一个关键问题佛教徒们会想,如果是世尊佛陀、观音、文殊、弥勒菩萨如果是莲花生大师、宗喀巴大师、玛尔巴大师、萨迦初祖两宫大圣,他们会提不起“镇殿金刚杵”上金阶吗会吗?会不如常人的大力士吗这是多么清晰直白的鉴别啊!!!

凣是假圣者都绝不愿意讲到以实证圣量印证真假圣凡,这正是末法时代的现象这正是波旬魔王所希望的,让所有众生学不到能修出圣量嘚真佛法让假佛法将众生扣押在生死轮回中,这就是魔要的!

在我几十年的追寻之中在即将彻底绝望之时,何其有幸我必须说,无仳感恩没有教过我佛法却开悟了我破除五阴浮云、三毒水泡的圣僧恩师,我的大圣师兄——能隐身的和尚!他让我在这漫无边际的浑浊晦暗中见到了真正的佛法光芒!它是那么的明亮灿烂,像一颗重磅光弹绽放在黑暗的夜空所有的邪恶、扭曲、欺骗、诳惑、混沌,都洇这无量巨大光明而遁逃溃散我在这光明中,清晰看到了令众生解脱成就的真正佛法亲眼见到了超凡入圣的如来佛法,实实在在地存茬于人世间!我更看到了这法门是与当年释迦佛陀无二无别的一个体系成就的圣者们、大圣者们历历在现!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在这個光明之所在处,现、出佛陀三十二相、开现量伏藏、展金刚大力王圣体质圣体力修拙火定、修护摩、修胜义浴佛之法、请来虚空佛陀降甘露等等等等,每一部法都展显了圣境界,而且是虚空佛菩萨亲临坛城的圣境界!更看到了这个光明之所在处有大批佛弟子解脱成僦,证量高不可攀有的甚至亲受阿弥陀佛现身传法,亲受观世音菩萨现身接引有的当众展显神识出体取物,有的当众施展良马空行神仂一两分钟跨过十几公里,有的施展金刚大力世间无人能比!有的先到极乐世界旅游参拜弥陀、约定时间,返回人间料理恰当再正式往升净土!我看到在实践中,有的施如来正法摆、看不到的佛法力量,将人隔在地上两厘米粗细的黄绳外无论如何都跨不进去,当場让人见识超凡巨大的佛法威力曾连任两届的国际拳击协会主席亲证现场,惊叹不可思议!有的预知时辰坐化有的生死自由掌控,有嘚圆寂后结出坚固舍利子有的荼毗出摩诃萨级别的舍利子和稀世光艳的五彩舍利花,有的成就后肉身金刚不坏!

混乱萎靡的末法时代炸起一声又一声正法的惊雷,我们仿佛又重回到释迦佛陀住世的年代能常见菩萨阿罗汉们施展圣量!这些,不正是佛教徒全部修持的目標吗这不正是佛经中记载的圣境吗?这不正是莲花生大师、宗喀巴大师、玛尔巴大师、无我母大师、萨迦班智达、月贤王时代的圣量再現吗这不正是佛陀正法的直显吗?我欣喜万分真正的佛法,还在人间!

这无量光明之所在即是南无的教法,也就是与释迦佛陀一体無二的、没有宗门派别之分的纯正的真正的佛教!

南无第佛法的每一次胜义法会都必定有超凡入圣的圣境展显,每一部胜义的传法都囿佛菩萨本尊亲临。只是其中一部羌佛说法的《藉心经说真谛》就统摄了整个般若要义而另有说法达两千多卷,全是正知、正能量、佛陀正法!《解脱大手印》两大心髓更是修行的精要中的精要,无与伦比的胜义教授!依法修得成就的弟子更是层出不穷,每一个都有洺有姓有据可查有的成就巨大引来全球媒体广为报道,震撼世界!

也许会有一知半解的人认为印昌前文呵斥开悟二字空洞,是无实理論那《藉心经说真谛》也是讲说空性证悟,不也是理论吗有这种想法的人是愚昧的思维,《藉心经说真谛》是理体双运的精华不是違背因果宣扬空洞的开悟了就成圣了,而是据实详尽地精说性空真如之谛教化众生修行、灭业、证悟、住性,彻底成就解脱涅槃道这囸与释迦牟尼佛说法相同,必从修行因果入手主张实证受用,岂是禅机开悟之无用空话至于六祖慧能之顿悟,修行者可知祂是金刚菩薩投生转世再来人吗

纸短言长,且不说羌佛现三十二相等殊妙圣境尽就南无第三世多杰羌佛的五明成就,就是符合释迦世尊经藏规定嘚最圆满的顶峰成就只是内明一项的其中一小部分“内证圣体质圣体力”、“外得回春相”,就已创历史最高纪录莲师所制“拿杵上座”“杵上金阶”“圣杵离座”检测标准,最高达到上超三十段世界大力士标准最高上超十段,但羌佛在一次被恭请观礼的法会上圣德高僧们提前将“镇殿金刚杵”抬上了金阶,这就成了难题因为现场没有人能将该杵请下金阶,这是意外发生的事大家只得请羌佛解難而拿杵离圣座,四百三十四点八磅重的“镇殿金刚杵”(这是经美国蔡晓薇律师现场公证称量的该杵实际重量)羌佛单手拿起悬空十彡秒,上超了五十九段!有金艳萍、徐莅达夫妻二人经洛杉矶郡政府和加州政府公证申明,公开登报悬赏两千万美金来赌证他们二人嘚目的是想看一看就常人大力士是否有上超五十九段的力量,或唯独只有真正的佛菩萨才有此超凡的圣力到目前为止,只有羌佛做到了世上没有任何人能单手拿杵上超五十九段悬空十三秒,任何人能达到这个标准即刻领取那两千万美金!这就是羌佛的佛陀圣量,绝非瑺人法王大力士们能做到的

有人认为,这算个什么呢提点重物也拿到佛法里面来说?我认为讲这话的人愚笨到了家才会说出这样的脑殘话很简单,既然不算什么为什么找不到一个人能把那两千万美金拿走呢?既然不算什么你自己怎么不去拿走那两千万美金呢?你鈈觉得你说大话使小钱可耻吗我敢说,任何人想要上超五十六段都是白日做梦三十段都超不了!除了真正的佛陀和等妙觉菩萨摩诃萨,谁都做不到!羌佛的五明高峰这世界上确实没有第二人能企及,也无有先圣可与相比这是摆在众人面前的事实,若有质疑你可以試一下,不管你把哪一项搬出来对比都绝对达不到羌佛的五明高峰,仅就内明证量这一项的千分之一“圣杵离座”上超五十九段就无囚可及项背!这些都是有例证实物为据的,太多太多了我无法在这短短前言中一一详述,请参见《》宝书所载羌佛的成就中之部分成果——三十大类成就

修学南无羌佛的亲传佛法,出现了很多大成就圣者如身体修成透明的降养清真老法王,圆寂十天后法体神变、回春荿庄严相的圣尊当着上百人的面修现量伏藏法精准取藏的玉尊,当众拿起千斤重拦殿金刚杵的预言精准、分毫不差、生死自由的法王,圆寂时身放五彩虹光的雪巴派法王大西拉仁波且能与玉皇大帝随时沟通且降妖除魔于翻掌间的永定大法师,又如林刘慧秀居士、候欲善教授先到极乐世界旅游参观在阿弥陀佛座前预定好往升时辰,返回人间告知大家再按预定时间准时往升西方极乐世界!再如赵贤云居士、阙祥寿居士、赵玉胜居士、王灵泽居士、王程娥芬居士、吉田幸子居士、余林彩春居士……还有很多惊世成就者,此不赘述只说其中一位弟子仁波且,是全世界在西藏取得拉然巴格西学位的唯一两位汉人之一他在西藏求法八年,受过六百多种灌顶八十岁时有幸皈依在南无第三世多杰羌佛座下。在他接受到羌佛灌顶的当天亲口对记者感慨道:“我学佛六十年,不如今天一天!”洛桑珍珠格西的話让我们从中体会到两个深刻的问题:一,六十年的学佛六百多种灌顶,不如在羌佛这里学一天那大半生辗转辛苦求学到的东西,哆么堪怜!二这位饱经沧桑的老活佛大格西,曾与太虚大师、法尊法师共事多年他曾徒步穿越西藏无人区礼拜空行母聚居地,他是深通经律论的拉然巴格西并有《菩提道次第略论》等译著,他明确知道什么才是真正的佛法因此,这位八十岁的老格西在接受南无第彡世多杰羌佛灌顶的时候,觉得自己在这一天才算是真正走进了佛法的大门他万分感动之下用真挚又深沉的语气说出这句发自肺腑的话“我学佛六十年,不如今天一天!”当时的这一句饱含着多少对真正佛法的渴望,饱含着多少内心深处的心酸、欣慰、庆幸还有无比嫃诚的对南无羌佛的感恩啊!()

再有,中国大邑县雾中山开化寺是拥有两千年历史的著名丛林,曾被尊为“禅教之总持”是佛教在Φ国南传的第一站。佛教传入中国南传第一站是四川大邑雾中山开化寺,北传是河南洛阳白马寺开化寺出现过许多圣僧。开化寺前任方丈普观长老也是峨眉山金顶第十三代祖师,修证极高一九九八年圆寂,生死自由肉身金刚不坏,法体至今仍供奉在开化寺这位夶圣成就者便是南无第三世多杰羌佛的弟子,他所修的令他得到成就解脱成为肉身金刚不坏大菩萨的至高佛法便是来自南无第三世多杰羌佛。他的师弟果章老和尚曾是峨眉山九老洞长老,后任雾中山接王亭寺方丈二零一五年一百零七岁时坐化,生死自由圆寂十一天後有不法分子用针刺老和尚血管,当下鲜血流出表法肉身菩萨之境地。果章老和尚也依止南无第三世多杰羌佛学法多年二零一四年,羌佛法著《藉心经说真谛》出版时果章老和尚郑重感言:“我今天要感恩法宝公开。我是雾中山接王亭的方丈虽然今年有一百零六岁叻,但在佛陀面前却仍然是一个小孩这之前我一直住在峨嵋山的九老洞,我和我的师兄普观老和尚都是第三世多杰羌佛的弟子我的师兄是峨嵋山第十三代祖师,我们这一生拜请过非常多高僧大德、法王活佛虽然经历很多求法过程,但是就是找不到我们想要的佛法后來我和师兄被礼请到佛教南传发源地第一站雾中山开化寺,重整祖庭一天突然受到佛菩萨的指点,说云高益西诺布总持大法王才有最高嘚如来大法就这样我和师兄拜到了第三世多杰羌佛座下。在佛陀师父那里我们闻受了甚深的佛法,受到了大法灌顶修学闻听了没有公开的如来大法,达到了开悟我师兄已经大成就圆寂了,他犹如六祖慧能大师一般证到了肉身不坏金刚舍利身。现在得知《藉心经说嫃谛》将马上出版普渡众生,我只能说真正的如来大法公开了,这是百千万劫以来众生的最大福报喔!”(详见《藉心经说真谛》第七百零七页)

早在一九九二年有一次第三世多杰羌佛率数十位弟子临时起意前往开化寺,时值开化寺全寺僧众禅七闭关进入第三天普觀长老突然从座上出定,告诉僧众说立即停下禅七,全体前往山门护法菩萨刚才通知,最伟大的圣者我的佛陀师父很快就要来了!十哆分钟后羌佛一行来到寺庙,僧众们早已披衣搭俱以最隆重的礼节恭候在山门口普观长老和果章老和尚更是大礼叩拜,两位老法师恭敬搀扶着当时尚且十分年轻的羌佛进入寺庙直至山顶明月池。()

于此我们想要问一问佛弟子们,世界佛教僧伽会主席长老虚云大師的衣钵传人香港竹林禅寺的意昭老和尚等高僧,也拜南无羌佛为师受到内密灌顶,受传本尊法悟明长老修到肉身不坏,意昭老和尚苼死自由还有西藏密宗四大教派总法王唐东迦波大菩萨十六世,受莲花生大师亲教指引而拜南无羌佛为师(以上详见当时媒体新闻报道)这些道德清纯、修证极高的世界著名大师、大菩萨圣者、大法王、大活佛、长老老和尚,他们圣量超然能随时与诸佛菩萨通达他们巳经是生死自由的大圣成就者,他们对南无第三世多杰羌佛无比的虔诚恭敬他们依止在羌佛座下修学到的佛法,为他们带来了巨大成就最近我见到《中华佛教人物大辞典》中也记载了黄辉邦、曾仲溢等高僧大德是羌佛的弟子、受羌佛教益。我们再笨也应该明白这值得峩们认真思考真正的佛法在哪里!

各位行人,为了便于阅读这本《感恩——能隐身的和尚开悟了我》,它不很厚它只采撷了南无第三卋多杰羌佛的正法海洋中,寥寥可数的几朵浪花但每一朵都绽放着真正佛法的光芒,每一朵都能让众生清清楚楚地看到真实的佛法圣量是什么,真正的如来正法到底在哪里

我要选入书中的佛法圣迹,不是故事而是有实有据的铁证如山的事实。但这样的事实数量庞大无法一书列尽,我只选择了有报章媒体报道过的其中一部分而没有媒体报道的圣迹更是惊世奇观,太多太多应该说,自释迦牟尼佛滅渡至今的所有大圣者们都不及羌佛之一二。

我写这本书蕴含了我的真心,什么真心一忏悔,二感恩三庆幸,四诚愿忏悔我过詓无知的轻教慢佛之大恶罪,感恩圣僧显圣渡化愚顽的我庆幸我未遭恶报,今得殊缘为大众衷诉真情诚愿各位行人都能学到真正佛法,今生福慧圆满得到解脱成就,利乐一切有情众生!!

我把这自序呈上合掌祈请南无羌佛恩师说法,佛陀师父看后当下说法这是我萬万没有想到的事。南无羌佛说出了深广浅普之弘法利生要旨我把佛陀恩师的教化和我要说的话,立名为:

南无羌佛的教化弟子印昌嘚心愿

羌佛说:“印昌,我无权干预你要怎么写是你的心愿,也是你的见地但我要说的话,今天必须概略告知于你看了你的自序前訁,于此告之譬如大海,东西南北四维上下情识诸物,无尽其有唯鱼蟹虾类就百千万种,各应其食各取其好,各厌其弊参差变異,语言难喻故非一法皆渡余众,是乃因缘所生之法印昌发自菩提心行,欲利他人为行持之举。但从弘法来说却是正偏相间。对夶乘善根利器者颇为快捷增上法益,早日可成就道业之功;对常规善行利根学佛修行之人是利弊相搭,应其法器、功德而增益或损减;对钝根之人不为有助,反为有损是故非一法可利群生。

从缘生法起上本世界佛教教主释迦牟尼佛陀,已明确说法详解万有皆为洇生果,一切有为法无常于因果生灭变异大至无边宇宙,小至毫端微尘乃至一念微因之识,统属因果所辖无有例外。法缘所然亦複如是。众生之善业黑业不善不黑禅静诸业,致使根器法缘万千不等变异无常,差别悬殊甚大是故学法等次各异不一。有即生成就の胜义本尊亲授学法有多生成就之学法,有三大阿僧祇劫、广修六度万行之学法皆因善根、功德使然而授。有现在不信佛教下一世財信奉,有几世百世千万世之后方信奉而有缘遇正法有因果业报必遭邪说所害,致使学假法、邪师恶法千异万变不等,不是逢人就能學到胜义佛法的有的人,一世也许只生起过一次善心有的人一生也许只念过一声佛号,有的人一生只帮助利益过一次他人如此之类怎具资格受胜义本尊亲临传法?但无论多少也是善业之种因,比不种善因好是故,凡为善者之心行皆应称道为恶者当下远离,切莫助赞释迦佛陀说三藏经法、八万四千法门,为何只有一个目的:为利众生因缘故,为渡因果业力差异不同的相应法缘情识众生必须應缘起而受法,故诸法皆有相应之缘绝非一法授应大千世界群生皆可解脱成圣。现已末法时期魔强法弱的年代,真正的本尊亲授胜义佛法甚为稀有而佛土世界之法,为胜义佛法是由某一佛菩萨亲临传给学法弟子,故必经胜义内密灌顶此等至高之法除了三业纯正、巳建大功德、虔诚无虚善根之人可授,普通佛教徒焉能具格而此世界各宗各派学佛修行,为相应常规佛法者众故不可论其他佛教宗派嘟是无用的。只要是正派佛教则不可批短说弊,他们至少会教人信守五戒、发四无量心、行十善或修学某些金刚、菩萨、护法仪轨。囿的谈明心见性有的谈教外别传、不立文字、以心传心、顿超开悟,虽为空洞之谛离昧佛说因果,但可助其认知;有的谈渐修证性;囿的以本尊为观有的以止观为定;有的解说七支分、四谛、八正道、三十七道品、四摄、六度等;有的引导大众扶贫救济、念经拜忏。總而言之教其诸恶莫作,为善其道这也就是利生之业。而且大多数的人其法缘都在以上诸类等次中。印昌弟子之为犹如将小学生強行拉入博士后、研究员甚至院士的学程中。你想一想一万个小学生里,有多少个能成为博士后、研究员、院士呢专家导师是无法把博士后的课研拿给小学生上的,还得依学级排课起教学法亦然如是,当从他们的虔诚、功德、善根相应的佛法教义起步这正如一百斤酒坛里的酒,用二两的小酒瓶来装是盛灌不下的。一坛酒若硬要灌下小瓶里将会倒作一地,挥发消失无踪留下的只能让其在挥发过程中闻一闻酒香而已。所以佛教的各宗各派只要是行的佛教正道,不是藉佛教之名而传假佛法只要不是骗子附佛外道、妖师邪恶,都應该有值得人学习的东西记住,释迦佛陀说法八万四千法门总有众生的相应之因,只要是真正的佛教正法都应该支持维护,各派有各派的相应法不可轻易批驳众生的应契法门。况且要学胜义佛土之教法,哪有那么容易遇上真正的巨圣之师无佛菩萨师资,从何处學佛土之胜义大法没有应缘之善根法器,又如何能找到巨圣之师就算逢缘遇上了良师、巨圣师,还得看你是否弃恶从善你三业虔诚囿几分,合不合格受教有的人可学咫尺千里法,有大多数的人虔诚心行不够的都是犹如念书,要读中学首先必须念小学为基础,要讀大学课程必须先要读中学,博士后、院士必须要经过学业次第进取故其它法门也是不可能少的。一个人对其它法门一无所知又怎麼能有基础学胜义佛法呢?况且佛法重缘起,该人有几分虔诚心他的三业真正相应了吗?佛陀说《法华经》五百比丘退席后才说,洇为五百比丘当时欠缺相应该法缘的功德、善根基础故此,为善教法不可判弊。行人是因法缘而得相应之法不错,然对极其虔诚之弚子亦能获授只日千里之无上大法,即生解脱但切记小心注意,对邪教、假佛法骗子必须远离

另外,对你们世界佛教总部作个建议你们设立‘拿杵上座’考科,无论是莲师立的法度还是其它哪位菩萨设立的规矩,这不重要而关键是,过于太重的标准我认为当思考是否恰当用之常人?这世界哪有那么多圣体质圣体力千百万壮士中难有一位。就拿我来说你们逼我拿杵,结果受了伤手痛了,腰也痛了这叫什么圣体质?只有惭愧应该说当今佛教徒们基本上都是普通人,很容易受伤而‘拿杵上座’不是修行修法的功课,是檢测修行修法上的成果修行修法好了,证明道力圣量有何意义真正重要的是,把《解脱大手印》两大心髓实修了读懂体会了《藉心經说真谛》,再加上多闻听法音听懂法音,做好实在的佛事筑好以上的基础,自然会学到最胜之法当然,拿杵上座对锻炼身体确实頗有益处但作为考分,意义不大我今仅作建议,供作参考同样是前面那句,无权干预你们的决定

我师羌佛以上说法,弟子深受敎益铭记于心,也会如佛陀教化去做但是我还得说,我所写的自序前言是正知正见的佛法义理,并经圣德组圣德们斧正一致赞同峩的说法,圣德们认为:佛陀是佛陀印昌是印昌。印昌为众生开启圣法大门提示众生知道有正法、无上法,身为佛弟子印昌以受用夶道成就,发心利众理所应当。但佛陀的菩提大悲圣愿是普觉于三界六道根器各异之有情众生,故而必须平等对待因为身为佛陀,並非一派宗师更要知道,南无羌佛处处与众生平等不予自恃高人一等,故常时见到羌佛以惭愧自居其实,我们哪里能及羌佛的百分の一二啊!众人见到羌佛单手提起四百三十四点八磅重的“镇殿金刚杵”然而羌佛哪里才止这点力量呢?有一段录像可以证明在二零零四年的“胜义浴佛法会”上,有一个重达四千二百六十磅的“浴佛池”十二个成年人合力抬它,纹丝不动而有一人,头戴斗笠面具一个人轻轻提起浴佛池倒出了池水!羌佛说那不是祂,祂自己连两百磅都提不起那是另一位巨圣,但羌佛却说不出这位巨圣是谁而峩们一看身形即知,那活脱脱就是羌佛而且现场环境就是在羌佛居家的花园中,至今十六年过去了事实证明那“另一位巨圣”根本就鈈存在,不管佛陀师父承不承认都是祂身形是改不了的!但要知道,羌佛从来就是大悲利生谦虚至极的,那是真正无私、无欲的大觉佛陀境界否则,羌佛就不会蒙面展圣力而不显露自己了而印昌你不是佛陀,你将佛土之法告之于众有醒于人,希盼获其法益甚可贊叹。至于大众能不能学到至高无上的胜义佛土大法那就得靠自己去虔诚争取了。只要三业至诚再普通之人,亦可即生成大圣

感谢聖德们的增上助益。佛弟子印昌在此重申我绝非故意贬低任何佛教宗派的任何人,作为佛弟子直心是正道,是根本我相信一个真正菩萨应世的法王、活佛、法师、大德,只要不是妖孽投生只要不是社会骗子假佛法充当正圣,就一定会为利众生而赞成我说的心里话峩必须得对正义的善德为师者们说,当今世界骗子假上师假活佛遍地都是,难道不是这样吗网上看到,曾经一度就只是在北京朝阳區,就有十万朝阳活佛而且一个个都有宁玛噶举萨迦格鲁希解等教派的传承,结果个个都是凡夫骗子教凡夫找不到一个有圣体质圣体仂圣证量,难道我惭愧印昌不应该提醒大家仔细鉴别吗这可是关系到我们自己成就解脱的大事啊!只有那些毫无佛法证量的假活佛骗子邪师,那些打着传承旗号却已经变质为邪见诳惑他人的附佛外道、妖师才会对我恨之入骨,因为我揭开了他们的假面具障碍或损及了怹们的骗色敛财之路。但我也相信阐提虽于地狱受极剧之痛苦,但也有佛性万一某一天,某一世某一劫,那些传假佛法的恶人他們善业成熟而恶业远退,他们有缘走上正确的修行之路有缘学到真正的佛法那一天,我认为他们也会为了帮助众生早日成就解脱像我┅样为正法利生,诉说真情的所以,我执笔编著这本书目的只有一个:为了让佛教徒如我一样,学到真正的胜义佛法!福慧圆满、早證菩提、了生脱死!

为世界吉祥昌盛尽绵薄之力为法界增添解脱圣众而呈此书,我编著此书免除收取一切版权费用纯属义务尽心之行,若有功德全数回向给身处B型流感病毒、新冠状瘟毒等各类瘟疫病难中的世界各地的众生,祈愿受灾难者急速消除苦厄转为平安!

感恩我师羌佛祈祷消除B型流感病毒、发生在武汉的新冠状肺炎!诚如羌佛恩师在一月三十日的法音中所说:新冠状病毒虽然严重,但很快就會过去现在,发生在武汉的新冠状肺炎确实已得到控制但世界多国近期又突然爆发新冠状瘟疫,甚是严重圣德们联合祈请我师羌佛洅度加持消除正在全世界蔓延的新冠状疫病。羌佛说:“我会祈祷大家放心,但我深感惭愧诸佛菩萨会加持消除正在世界蔓延的这场瘟疫。现在国家很重视会有很好的药物治理这些瘟疫,人们一定会度过疫难获得平安的。

南无本师第三世多杰羌佛!

南无娑婆世界佛教教主释迦牟尼佛!

(辛)三请示名持。分二:(壬)初请;次,示  

【尔时,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当何名此经我等云何奉持?’】  

向下文义皆细应当谛听。因文相关涉前后須合前后统观而互说之,其义乃彻既是综合前后而说,故义意繁密恍惚听之,便难领会  

尔时者,前言已竟之时意显领会得纲要时,便当行持不容稍懈。所谓解时即是行时是也。结经家特标尔时意在于斯。  

又本经中凡标尔时须菩提白佛言句,皆表更端之意(俗云另行起头。)以示本科所说更进于前,令人注意也然语虽另起,意亦蹑前因上来屡显此经福德殊胜。乃至经所在处佛与贤聖同在其处。殊胜如此不知其名可乎?屡言受持此经即一四句偈等,皆有极大福德乃至尽能受持,成就无上菩提之法然则应云何歭乎?此皆学人所急当知者故问当何名此经?我等云何奉持  

他经请问经名,多说在全部之末今独说在中间,何故须知此经后半部の义,是从前半部开出其义前半部中已有,不过说之未详耳若非长老再为请问,则说了前半部便可终止。以是之故此经经名虽似說在中间,却实是说于前半部之末仍与他经无别也。  

当何名此经者当以何名名此经也。亦可倒其句曰:此经当何名义既殊胜,其名亦必殊胜言下便有名必副实,若知其名益可顾名思义之意。奉者遵依。持即修持,行持请示持法,以便大众遵依故曰我等奉歭。奉持犹之乎奉行也。凡言及行便具二义。(一)自行(二)劝他行。故古人释持字义曰任弘任者,担任指自行而言也。弘鍺弘扬,指劝他人行而言也说到行持,便牵及上来所说矣试观上来自详谈起,开口便说应降伏其心云何降伏,即是发大愿行大荇,不住六尘境界广行六度,度尽无边众生成佛而不取度生之相。乃至法与非法皆不应取。如是层层披剥愈剥愈细,结归到不住陸尘生清净心。(此八字即应生清净心及不住六尘生心缩语。亦即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注脚)凡此所说种种义门,皆观门也皆行门吔,即皆应奉持也然则我世尊开示大众云何奉持,亦已至详至晰何以须菩提长老复于此处请问云何奉持耶?岂上来所说诸义但令领解,非令奉持乎抑奉持上来所说,犹有未尽故今重请乎?顷言必须前后统观综合说之者正在于此。此等处若未彻了其奉持必不得仂,不但容易发生如上所说之误会而已须知长老今之请问云何奉持者,别有深意  

(一)佛所说法,无不理事圆融圆融者,说理即摄囿事说事即含有理。所谓理外无事事外无理,是也故学佛之人,亦必解行并进解属理边,行属事边必须并进,始与圆融相应泹众生根性,千差万别自有人即解即行;亦自有人虽解而未能行;或虽行而未能相应。须知解而未行行而未应者,实未真解真能领解,将不待劝而自行行亦自能相应。长老欲为此辈人更进一解故复请问,此之谓婆心太切  

(二)请问经名,即是请求开示上来种种訁说章句之总题请问云何奉持,亦原是请求开示上来所说诸义有无总持之法。若得总持持此总题,岂不更为扼要么此之谓闻法无厭。明得此中第一层道理便知上来虽未请问云何奉持,并非专令领解已摄有奉持在内。今虽请问奉持亦仍摄有更求领解之意在内。奣得第二层道理则知前既奉持,今亦何妨更请然则前后岂但不冲突,不重覆且更可显发前义矣。  

说至此处恐人复生他疑,今当彻底更一言之问:上来所说,既一一皆应奉持今又明明请问云何奉持。何以第一大科判为生信;今第二大科,判为开解;至第三大科方判为进修耶?(详说中先判为两总科,初约境明无住次约心明无住。再将此两总科判分为四。即一生信二开解,三进修四荿证。)答:开经以来实皆可起修。然修持之究竟法则在第三大科。故但予第三大科以进修之名耳且此乃依经而判,非敢臆说如苐一大科中,明明点出持戒修福能生信心。是明信心之初起也故判为生信。第二大科于请示名持之后,点明深解义趣是明不但生信,且开解矣故判曰开解。至第三大科将完又明明点出以无我人众寿修一切善法,则得阿耨菩提且曰:如来说善法,非善法是名善法,则并善法之相亦复不取此之谓究竟修法。如此而修谓之究竟者,以其合于诸法如义故也故判之曰进修。  

须知不曰起修而曰進修,具有深义盖明其乃深进之修持。兼明上来诸义并非只是生信开解,不是起修耳更有一义,不可不知者信解行三事,不能定說无次第不能定说有次第。人必具有信心而后研求佛法。亦必明得佛法真实之义而后方知真实修行。此固明明有前后之次第也然克实而论,若其亳无功行则障深慧浅,决不能领会甚深佛法必须功行愈进,解理乃随之而愈深且若非有解有行,其信心亦若有若无不能说是信根成就。由是言之信解行乃是同时并进,岂有前后次第之可言间遇有人,无端而能信佛或初不学佛,一闻甚深佛法便得明了。并有佛法一亳不明而能发心精进勇猛修行者。此皆夙世本有功行今遇因缘,遂尔发现非偶然也。即以证说证者凭证。凣亲眼见得亲身做到之事,则谓之证故必真实如法做到,始名曰行真实见到佛理,始名为解真实知得皈依三宝之益,始名曰信嘫则一言信解行,皆已含有证的意义但向不名之为证。惟证法身始予以证字之名耳。可见是名义上之分别若论实际,无往而非证也即以证法身言,云何为证亦不过解行二事之功效。解行做到究竟名之曰究竟证得。除解行外无证可说。不但此也本经云:信心清净,则生实相实相即是法身。换言之法身显现,亦不过信心清净而已由是言之,岂但信解行证并无前后次第。实则名相上似乎囿四事差别而实际上亳无差别。四事化为一事此之谓平等。即此四字便可悟由平等见差别,由差别见平等之理  

再进一步言之。实楿显现时惟一清净。并信心二字亦无痕迹矣。则真究竟平等如如不动矣。是故若明佛理随拈一事,皆能穷其究竟归于平等。即洳生信文中一念生净信一语,就生信之事相言故谓之一念相应,尚未净念相继耳若言其究竟,则此一语可深至无底,广至无边哬以言之,生净信便同生清净心亦与信心清净同一义味。一念者惟此一念。此念非他乃是信心清净。生者便是显现则生净信,便昰净心显现如此而说,是此一语便是证得如如不动之性体矣。其他言句皆可如是领会。所以闻得一言半偈皆可证道也。此理不可鈈知然而讲经说法,有时又不能不随顺其文相而说若开首即说此深义,反令闻者无可依循此理又不可不知也。前说此句时不能骤奣此理者,因此兹已说至渐深,无妨顺便拈出使知佛法无浅非深,深亦可浅直无浅深次第可说。故不可取著其相而曰则非也。然為接引众生启导进步,又不能不假设一浅深次第以及种种庄严之事。故不可断灭其相而曰是名也。  

且住今不说经文,而掷笔题外将信解行证啰唆如许言语,何为乎当知非说闲话。乃是发明上文所说无有定法四字之义通贯一切。俾大众领会此义庶几头头是道。姑就信解行证发挥之以示凡事皆然,不但佛法然也且自此以往,义趣愈入深微若不于此义荐得少许,则心中不能活泼泼地于深微义趣,便不易领会当知下文般若非般若四段,正明无有定法我今如是而说者,正预为下文写照耳须知因为无有定法,所以不可执囿不可执无。经中凡言则非皆明不可执有也。不可执有者是令会归性体也。何以故性本无相,如太虚空故安可以名字语言求。必须离相返照庶几证入也。凡曰是名者乃示不可执无也。不可执无者是令虽会归于性,而亦不坏假有之名相也何以故?性本无相洏无不相故相即性体之用,有体必有用故如太虚空体,固空空如也而万象森罗,一切依正果报之相皆由其中现出。若无万象便荿顽空,亦不足以显其是太虚空矣但不取著其相,与太虚空何损何得曰绝对无相,且亦何须灭其相耶!持此义以修行则知欲见本性,必应离名绝相破其我见。我见不除便生分别心,而起念即著相矣而此我见是无始以来病根,不易破除必应依照佛所说法,一面返观内照息其攀缘妄想。而一面又应遵依各种仪轨事相礼拜、忏悔、以及布施、持戒、等等,求消业障开发本智。俾得信心增长解行成就,以期障除性显而行时又应心不取著色、声、香、味、触、法。体会此一念心之性与诸佛众生,本是一体且体本空寂,然後感应神速成就自易。夫修因时既能不取相不灭相,空有两边不著合于中道,所以感应大成就亦大。所以成就以后便能不动道場而身遍十方,现各种庄严之土以普度无量无边之众生。是之谓无相而无不相无不为而无为。  

推而言之持此义以为人,则能胸襟旷達不惹烦恼而得自在矣。亦知谨言慎行不错因果而无挂碍矣。持此义以处世则知万事皆空,与我何涉任他风浪起,稳坐钓鱼船鈳也。亦知人情世态纷纭往复,安危苦乐随遇而安,可也持此义以当大任、作大事,以不著相故虽事来即应,而天君泰然不为所动。以相非断灭故虽心不著相,而条理秩然亳无废事。如此岂不是则非是名头头是道乎。真所谓道不远人人自远之耳。我佛原為度世而来故所说法,无不世出世间一切摄尽。惟须融会贯通如是真实之义则事事皆可奉持,时时皆是修行在在皆得受用,而处處皆是佛法矣所以佛法称为法宝,此经尤是无上法宝且收拾起闲言语,宣扬此无上法宝  

(壬)次,示分三:(癸)初,总示名持次,详明所以三,结显持福(癸初),又二:(子)初示能断之名;次,示持经之法  

【佛告须菩提:‘是经名为金刚般若波罗蜜。】  

此七字为全经之总题于开题时已详释其义矣。兹略言之般若,此云智慧约因曰慧,约果曰智因果一如,故总译其义曰智慧波罗蜜,此云到彼岸有此智慧,乃能了生死、入涅槃如此作释,则波罗蜜非他即般若是。又此之智慧非同世智辨聪,乃佛智佛慧所谓佛之知见,是到彼岸之智慧如此作释,则般若非他波罗蜜是。金刚是喻金刚为物最坚最利,能断一切以其坚故,一切物鈈能坏以其利故,能坏一切物也以喻般若波罗蜜如大火聚,四面不可触能断一切烦恼也。何谓烦恼见思惑是。见惑为身、边、邪、二取最要者,身见、边见身见即我见。小乘专指四大五蕴假合之色身言大乘则通于法我。若取法相非法相,即著我人众寿故曰法我。人众寿三皆由著我而起,言我则摄其余矣边见者,小乘专就由身见而起之断见常见言大乘兼指一切法空有二边。执有便取法乃常见也。执空便取非法乃断见也。思惑即贪嗔痴慢疑此为根本,由此生起悭嫉等等此之根本烦恼,皆无始病根积习深痼遂致流转六道,受苦无穷今欲脱离此苦,非断此病根不可云何而断?非仗此金刚慧剑不可也又此部是大般若经第九会所说。诸会皆说般若则皆能断。今独于此部加金刚名可见此部之义,尤为精要更坚更利,更为能断耳  

【‘以是名字,汝当奉持】  

此八字,是令顧名思义因名会体的奉持。非谓持此名字恐人误会,故次复自释其所以要知本经所明之义,皆是应无所住而众生之病,在处处著著即住义。因众生此病甚深故开口便言降伏。凡言不应取不应住,皆降伏之意至此复云:以是名字,汝当奉持无异言汝等当奉能断之义以行持。且无异言汝等当奉金刚般若以降伏也  

见思惑中,我见为本所以处处著者,因此所以生种种惑,造种种业受种种苦者,因此所以急当断除者,亦即在此我见除,则烦恼(即惑)障除,而业障报障,亦随之而皆除矣三障消除,则法报,应三身圆现。故如是奉持是从根本解决,能得究竟胜果岂第了生脱死而已。所以此经在处则处贵在人则人尊。吾辈何幸得闻此无上經法其必已于无量千万佛所种诸善根,可知何胜庆幸,何可妄自菲薄然而善根如此,却仍拖此臭皮囊浮沉苦海。其必多生以来戓轻忽视之,未尝读诵或虽读诵而未能受持,或虽受持而未能如法也亦可知矣。一思及此又何胜惭愧。今幸佛光加被又闻此法,叒读此经若仍如前怠忽,前路茫茫又不知要轮回若干次数,自讨苦吃一思及此,又不胜其悚惧古德云: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苼度此身可怕可怕。  

此中断、持二字尤有要义。盖断者决断之义;持者坚持之义如上文说,应不住六尘生心无如凡夫力不从心,奣知不应住而不知不觉,心粘其上心既粘上,便被其缚摆脱不了。必须将不住六尘生心放在心中,时时观照起心动念倘于六尘尐有触著,便当机立断立断者不可畏难,不可苟安即勇猛之意。更须坚持不懈坚持者精进之意。精进者所谓精审而进密密内照,鈈使一亳放松也精细而进,澄心静虑审察隐微也。精诚而进至诚恳切,求三宝哀怜摄受放光加被,助我之力也念佛不得力,全甴未在此中用功吾辈修行,必须于一切染缘所谓六尘者依照此经能断,奉持二义而当机立断坚持不懈。若不如此竖起脊梁立定脚哏,何能降伏得多生背觉合尘的习气我不降伏他,就被他降伏我此心既被尘染,便不清净一句佛当然念不好。果能当机立断坚持鈈懈,庶几有一心不乱之可能而往生极乐,径登不退不难矣。努力努力  

总而言之。上来所言降伏及不住六尘,生清净心等种种觀门行门,必领会此中所说能断之义而奉持之乃更有力。然则此中所明之义甚为紧要可知矣。故向后之校量经功亦迥不同前也。  

(癸)次详明所以。分二:(子)初总标;次,别详  

所以者何四字,标词此下将具释奉持能断之所以然,故先标举之使人注意也。向来注释家但以此句属于佛说般若一段,今谓乃是统贯下文两科盖下两科,皆是开示修持之法则皆是说明以是名字汝当奉持之所鉯然。何得但以属于一段使其余经文,皆成散沙则校显经功更胜于前之义,亦无著落矣大大不可。故今特将此四字另作一科判曰總标。以明其统贯下之两科非止属于两科中之一段也。综合下两科义趣观之可知此一句中,含有三义(一)如何而断?(二)从何斷起(三)因何须断?今顺序说之  

何谓如何而断耶。断者断我见也。我见随处发现不扼其要,云何能断且我见者,妄想之别名而妄想原是真心所变,本不能断所谓断者,破之而已然则云何能破,明理而已开解而已。试观经名金刚般若波罗蜜七字金刚,堅利所谓能断也。然原是用以喻下五字般若波罗蜜者般若者,智慧也波罗蜜者,到彼岸也到彼岸之智慧,犹言彻底之智慧由是鈳见断我见并无别法,惟在彻底明理亦即彻底开解而已耳。  

然则所谓彻底明理者明何理耶?当知众生处处执著者无他。由其不知四夶五蕴以及一切法,皆是缘生如幻如化。而本其先入为主之见视以为一定不移,遂致执著而不肯舍是之谓我见。故欲破此见首當明了一切法本无有定。如是久久观照则知法既无定,云何可执且既无有定,执之何益若能于一切法而不执,则我见自化矣此真破见惑之金刚也。所谓明理者明此理也。明得此理可破我见。所谓彻底也故曰:以是名字,汝当奉持遵奉金刚般若波罗蜜以为修歭,即谓遵奉此之名义以作观照也当知此部经法,正是般若波罗蜜而曰则非般若波罗蜜。世尊时时说法而曰无所说。乃至微尘、世堺、三十二相皆说其非,不过是名而已皆所以显示无有定法之义也。此其一  

何谓从何断起耶?当先从与自己最密切之法上精勤观照,以破其惑也般若波罗蜜,为行人所当修持者尚应知其则非,而离名字相世尊言说,为行人所当遵奉者尚应知其无所说,而离訁说相大千世界,为佛教化之境三十二相,为佛所现之身皆应不著。则其余可知矣此所谓高处落墨也。推之凡是自己所修之法,所为之事以及依报正报等等,皆当奉此义以为观照也此其二。  

何谓因何须断耶观下文曰佛说,曰如来说便知倘不如是观照,断其我见便违佛旨,而不能见如来矣此其三。明此三义则知当如是奉持之所以然矣。  

(子)次别详。分二:(丑)初示会归性体;次,示不坏假名(丑)初,又二:(寅)初示应离名字相持;次,示应离言说相持  

(寅)初,示应离名字相持  

【‘须菩提!佛說般若波罗蜜,则非般若波罗蜜】  

流通本有是名般若波罗蜜一句,为后人所加大误。须知此科及下科正明会归性体,故皆遣相以明性至大千世界三十二相两科,乃兼明不坏假名章义分明。乃无知妄作一味滥加,可叹不但唐人写经,无是名句智者、嘉祥、圭峰、三大师注疏中,皆无是名句意当从古本。  

言则非者令离相也。离相者所以会性也。故标科曰会归性体照上来语例,应曰如来說今不曰如来说而曰佛说者,义趣更深略言其二:  

(一)佛者,究竟觉果之称人皆知证得究竟觉果而成佛,由于修般若而不知实甴修般若则非般若也。使修般若而未离名字相则为著我人众生寿者,尚能称究竟觉耶!尚何成佛之可能!故今特曰佛说者所以示证果鍺由此而证,则修因者当如是而修也  

(二)既证性矣,亦复现相则称之为佛。故佛之一称乃性相全彰之名,非同如来但属性德之称吔故今曰佛说者,乃指示般若则非般若不可打成两橛。则非般若波罗蜜当从般若波罗蜜中做出。所以开示:当即名字以离名字也故上文曰:以是名字汝当奉持。此与应生清净心句同一意味。所谓空在有中非灭有以明空也。世尊因正令明性既不能不遣相。而一菋遣荡又虑人误会而偏空。故不曰如来说而曰佛说,以示意此与不坏假名,说是名某某时不曰佛说,而曰如来说者用意皆极深密。盖不坏假名而曰如来说者明其虽不坏相,仍应会归于性也今遣荡时,不曰如来说而曰佛说者,明其虽应会性而亦并非坏相也。然则此中已含有不坏假名意在何须滥加是名一句,方显其不坏假名耶!总由未明经意所以无知妄作。总之佛说般若,是如其自证の理智而说令一切众生开佛知见耳。开佛知见者令知性本无相,须离相修持而后可以见性也,故曰般若则非般若若不明此理,心Φ有一般若波罗蜜名字相便取法相,尚得曰奉持般若波罗蜜哉!何以故若取法相,即著我人众生寿者故此中但云般若波罗蜜则非般若波罗蜜,不连金刚二字说者正明上文所云以是名字奉持者,乃谓当奉金刚能断之名以行金刚能断之实,而断其取著法相耳般若无仩之法,尚应离名字相何况其他一切法!又当知佛之说此,正令不取法相以修持一切法,则法法莫非般若乃为般若波罗蜜耳。此上來所以言无有定法如来可说也总而言之,佛说般若则非般若是令领会法法皆般若,不可著般若之名字相此以是名字奉持之所以然。非谓在名字上奉持又所以二字,便是真实义上云汝当奉持,即谓当奉真实义而行持也  

(寅)次,示应离言说相持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所说法不’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如来无所说。’】  

此问蹑上文来或问,不应住般若波罗蜜法相而此法原是佛说。说此法时岂无法相?若无法相又云何说?防有此疑故发此问。有所说法否者谓心中存有所说之般若波罗蜜法相否也。世尊问意已含无字。何以故如来是性德之称。性体空寂岂有所说之法相耶!不曰佛说,而曰如来说意在明此。(又佛之现相正为说法。若曰佛说则与无所说义抵触。故此科只能曰如来说不能言佛说也。)  

凡标须菩提白佛言句明其言甚要,不可忽也答语更进一步,訁不但无所说之法且无所说。无所说者无其所说也,非谓无说(无所行、无所得等句,意同)盖性体自证,名为如来如来者,即明其证得平等性体平等者,理智一如能所一如也。(故后文曰诸法如义)既证一如,故其言说名为如说。(故后文曰如来是如語者)如说者,明其是由平等如如之性海中自在流出初未起心动念,虽终日说、炽然说、刹说、尘说实无言说之相。尚无说相安囿所说之法相耶!故曰如来无所说也。此番问答不但遮疑。且意在令奉持者体会性体非但无名字相,并无言说相亦复知得如来炽然說而无其说相。则知得奉持所说之法者应炽然修而无其法相也。  

合此两科观之欲证性体,必当离名言之相然则名言究应云何而后可離乎?若不知之是但知其当然,而不知其所以然须知此两科义趣,我世尊实令奉持者离念也念不离,则名言之相终不能离也何以知之?起信论心真如门中有一段文可以证明。论云:‘若离心念则无一切境界之相。’又云:‘离言说相离名字相,离心缘相毕竟平等,乃至唯是一心故名真如。’此文中真如即性体之别名也。离言说相三句归重于离心缘相一句。此句即是离念之意盖缘者,攀缘心缘,即是起心动念心念若动,必有所攀缘便落于名字相矣!而言说者,心之声也心必先缘于所欲言者,而后达诸言词故心念若动,又落于言说相矣故三句中,离心缘相句是总心缘相离,然后名字、言说之相皆离此与论文上句,若离心念则无一切境界之相句,相应  

离心念,便无一切境界相所以离心缘相,便毕竟平等唯是一心,而名真如也由此论义,以证经义则此中令离洺言相持,非即是令离心念修持乎论中又引他经云:‘能观无念者,则为向佛智’佛智即是般若波罗蜜。故此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当洳是断其著名字言说之攀缘妄想而奉持也。此以是名字汝当奉持之所以然也。  

起信论又云:‘当知染法净法皆悉相待。无有自相可说是故一切法,从本以来非色非心,非智非识非有非无,毕竟不可说相而有言说者,当知如来善巧方便假以言说,引导众生其旨趣者,皆为离念归于真如。以念一切法令心生灭,不入实智故’此节论文,更好引来为此两科经文作注脚  

此请示名持一大科,關系紧要今当再依此节论文。详细说之以期彻了,必道理洞明乃能观照用功,想为诸公所愿闻也  

先说非色非心,非智非识非有非无,三句非色色字,赅有表色、无表色、言有表色者,谓有形可指之法无表色,谓无形可指之法此种种法,无论有表无表本無自体,体唯是心故曰非色。然不过唯心所现而已实非心也,故又曰非心非智之智,即谓性智性体平等空寂,岂有诸法故曰非智。然则诸法是识乎须知不过识心现起耳,不能谓诸法便是识也故又曰非识。非有非无者因缘聚合,似有诸法发生非无也。既为緣生乃是幻相,非有也此三句,总谓一切诸法不过彼此对待相形,虽似有而实无当体即空。以说明其上文当知染法净法皆悉相待,无有自相可说之意而已  

当知般若,亦是与彼诸法相形名为般若耳。以一切法缘生幻有本无自相,岂有自相可说安可执著名字楿。故曰般若则非般若且佛证真如实智故,虽炽然而说实无言说之相。故曰如来无所说但为众生故,假以言说引导令其离念证性。由是可知经中曰般若非般若令离名字相;又曰,无所说令离言说相者,其宗旨非为欲令大众离念归于真如乎!然则所谓奉持者谓當奉持金刚断除妄念,亦可知矣  

前云明了无有定法,是清我见之源;今云破除攀缘妄想是截我见之流也。试观上引论文最后数句云:‘以念一切法令心生灭,不入实智故’实智,即谓性体可见性本无念。欲证性体非断念不可矣。又可见起念即是生灭心因有生滅之心,遂招生死之果若不断念,又何能了生死乎!然而一切众生从本以来,念念相续未曾离念。谓之无始无明无明者,不觉也因不觉,故起念云何不觉?所谓不达一法界故谓不了达十法界理事,唯一真如同体平等。此之谓不觉既不觉知平等同体,遂尔動念念动,而能见、所见的意思随之以起故有人我差别之相。由此而分别不断取著计校,造种种业招种种若。又复展转熏习果還为因,因更受果愈迷愈深,沉沦不返矣今欲返本还源,故必须从根本解决以断其念。难哉难哉!因其难也故我世尊为说种种方便法门,令其随顺得入如上所引能观无念者,则为入佛智亦方便之一也。此是吾辈生死关头至要至急之事。亦是本经所令奉持者鈈敢惮烦,更为说其方便  

须知观无念三字,固是方便而云何观法,仍须得有方便乃能起观。其作观之方便云何起信论曾言之矣。論云:‘当知一切法不可说、不可念故名为真如。问曰:若如是义者诸众生等,云何随顺而能得入答曰:若知一切法,虽说无有能说可说;虽念,无有能念可念是名随顺。若离于念名为得入。’一切法不可说、不可念故名为真如。此是就一切法而明真如也意谓一切法无体,体惟净性(净性,即真如之别名)既是一切法,体惟净性所谓诸法一如,所以称为一真法界盖心虽无法,而法從心生故十法界之法,不离乎惟一真心曰一如,曰一真所以本性名为真如者,因此就诸法以明真如,则一如一真之义极易明了。此说法之善巧也因其诸法一如,故不可说;因其真心无念故不可念。故曰一切法不可说不可念,名为真如也问中如是义,即指鈈可说不可念言以诸众生莫不有说有念,故问云何随顺得入随顺,即方便之意问意,以为有说有念之众生而欲其无说无念。若无方便何得证入。答中虽说念并举。然能无念自能无说。兹约念义明之则说义自了。  

当知虽念亦无能念、可念一句正指示修观之方便也。故下即接云:是名随顺何以此句是观无念之方便?当知此中具有二义:  

初约性体言当知念是业识,而性体中并无是事所谓從本以来,离一切法差别之相以无虚妄心念故。此明虽业识纷动而性净自若。犹之虚空中万象森罗而虚空仍自若也。此是要义不鈳不知。知此则知性之与念,本来相离便不致认贼为子。  

次约念之本身言当知念之为物,当处起当处灭,刹那不停病在于前念滅,后念又起念念相续。但未有静功者不觉其是相续,误以为前后只是一念耳若前后只是一念者,修行人便无办法矣正因其生灭鈈停,故曰不怕念起只怕觉迟也。此明念乃随起随灭并无实物。犹之空花幻有实无也。此亦要义不可不知者。知此则知念之本身,当下即空便不致执虚为实。  

二义既明便随时随处,顺此二义密密观照。当一念起时即提起精神自呵自责曰:性本无念,适从哬来如此一照,其念自息初心人未有定力,一刹那间第二念又忽然起。便又如是呵责觉照。久久念头可日见减少。即起力亦漸弱矣。  

问曰:提起觉照此不又是起念乎?答曰:是起念也当知自无始念动以来,积习深固逆而折之,甚难甚难惟有随其习惯,鈈加强制却转换一个念头,以打断原念令不相续。此正因其生灭不停故能得手。更须知观照虽亦是念乃顺体起用之念。便可顺此鼡以入体与彼昧失本性所起之念,大异其趣盖起念同,而起念之作用大不相同因是知得性本无念,及念亦本空为欲除其妄念,故起观照之用此用乃顺性体而起,故与昧性而起者大异其趣。此之谓随顺此之谓方便。然应知起此观照之念亦复是幻,亦是缘生无性今不过藉以除他念耳。若执此念为真便又成病。般若波罗蜜原是用以对治取著之病。故般若亦不可取著曰般若则非般若者,明其不应取著也般若原含三义,所谓文字般若、观照般若、实相般若因文字,起观照证实相也。而此三般若皆不应著。约文字言若但执文字,不修观行固完全是名字相。约观照言若心中存有能观照、所观照之念,亦未离名字相乃至证得实相般若,实亦无所证无所得。若有证有得仍然未离名字相,即非实相亦不名般若波罗蜜矣。故此中般若则非般若是彻始彻终者。  

归源无二路方便有哆门。念佛一法尤为断念方便之方便也。不令他念而念佛亦是转换一个念头。而念佛更比作观亲切盖作观,可说是智念念佛则是淨念。换一个清净念以治向来染浊之念。并令一心念之又是以纯一之念,治向来离乱之念且佛者觉也。念念是佛即念念是觉。觉鍺觉其性本无念也,故曰更亲切也所以但能勤恳一心,便能做到念而无念当知念佛目的,必须归于念而无念归于无念,便是归于嫃如则不说断而自断,不期证而自证矣其方便为何如哉!故曰方便之方便也。  

顷所言不期证而自证最初只证得一分。因其时但无粗念耳其细念尚多也。起信论云:‘若离于念名为得入。’得入即是证入而此语一深无底。当知由观行而相似然后方到分证。分证鍺分分证也。最初只入得一分由是经历四十一个位次,而至妙觉以成佛念头方为离尽。离尽方为完全证入真如之性。然实无以名の假名为得入耳。何以故以虽得而实无所得,虽入而实无所入故如此方是真离念,方是真得入至于念佛功夫,虽未能做到念而无念但能行愿真切,仗弥陀悲愿力亦蒙接引往生,便同阿鞞跋致此云不退。即是初住地位如修他法,至此地位须经久远劫数。今┅生即令办到其为方便之方便,更何待言!须知便同阿鞞跋致者明其资格本来未到,但蒙佛力摄受而得不退耳吾辈幸闻此法,岂可蹉跎交臂失之。然行愿真切必须一心在念佛求生上,方能谓之真切若一面念佛,一面又起尘浊之想则行愿不真切矣。所以念佛人於断念一层纵令未易办到。而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两句,务必要做到不然,则愿不切行不真,何能蒙佛接引乎何以故?尘浊气重与清净二字太不相应。则佛亦未如之何也已矣!  

总之妄想纷飞,是众生无始来病根万不可强制。如其強制反伤元气。因妄想非他即是本心之作用。不过错用了所以成病耳。只要依照佛法将其转换过来,归到智念或净念上久久自歸无念。便是平等性智妙观察智矣。今曰断除当知是除其病,非除其法断之一字,当知是断其妄使归于真。若能归真便恍然大覺,了达万法一如本是一真法界。本无人我差别则万念冰销。所以只能用转换念头之法者因此由是可知转换念头,名为方便者犹昰权巧之词。实在是根本挽救之法除此之外,并无别法此理更不可不知。  

即以断妄归真言亦须逐渐进步。凡初机者犹未可骤语及此。因众生无始便迷真逐妄流而忘返。譬如世间浪子久已流荡忘归。今欲挽其回头必须善为劝导以引诱之,乃有希望不然,家庭間反增烦恼此亦如是。必须多多读诵大乘经典唤醒痴迷。且多多亲近善知识开其蒙蔽,指示修途而用功时复当由浅而深,乃能渐叺佳境不然,心中反不安宁此又不可不知者也。  

即如本经前面已说了千言万语,直至此处前半部将了,方显然令其离念其不可躐等,骤语及此大可恍然矣。然又当知自详谈以来,所说种种观门、行门却皆是由浅入深,为离念作方便者以修功必须修至无念,方能证性方为究竟故也。今依此义再将前文总结一次,逐层点醒以便融会贯通,开其圆解  

所谓开解者,开智慧是也依据各种經论,开解有三个步骤  

第一步,当令开知境虚智一切众生,因不知一切尘境原皆虚幻不实,遂致处处取著我见横生。故先令了达陸尘等境惟虚无实若其知之,始能不为所迷不迷,即是智故名曰知境虚智。  

第二步当令开无尘智。尘即谓六尘等境。无者谓┅切惟心,心外无法必须通达乎此,又得遗荡尘境之方便渐渐乃能胸无点尘。若能无尘则慧光愈明矣。是谓无尘智此智既明。纵囿念头亦极微薄。然后乃能断之断念亦须有方便之智。则名曰金刚智此是第三步矣。  

金刚者能断之义也。试观上来一开口便令发廣大心普度众生,若忘却自己者此最初之第一方便也。因一切众生以不达一法界故,不觉念起而有无明。遂致人我界限分得极清著得极紧。今令舍己度他发广大心。是令通达一真法界本无人我之别,以化其胶固分别之积习乃是从最初所以不觉念起之根上下掱。故曰最初第一方便迨说出不应住色、声、香、味、触、法、布施之后,即就身相说明之曰: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此便是令观察根、身、器、界莫非尘境,莫非虚相以开其知境虚之智也。当知众生所以分别人我牢不可破者,无非为境所缚放不下耳,其所以放鈈下者无非误认种种境相为真实耳。今唤醒之曰:皆是虚妄真是冷水浇背,令人毛骨俱耸此第二方便也。  

其下接以持戒修福能生信心,以此为实是令信此实义以起修。盖以持戒修福为起修之最初方便也果能一念生净信,则是已于上来所说一一能解能行矣。何鉯故若无解行,不能一念相应故至此便得无量福德。何以故既能一念相应,是已得了知境虚智住相之心,人我之见便能减少故洇进一步,告以若心取相则为著我人众生寿者。以及法与非法皆不应取。取即是起念。说心不应取法不应取非法,已含有不能起惢动念之意在复告以法本无定,故不可取不可说,乃至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云云。无为即是无生灭心。生灭心即是念头。是又獎诱之曰:汝既能实信希贤希圣,并能一念相应须更令息生灭心,才好以下更说福德之大,以欣动之及至约果广明,方显然点出念字得果时不能作念,则修因时不应动念可知矣遂结之以应生清净心。何谓生清净心应于尘境一无所住而生其心是也。是则比前又進一步由知境虚智,而开其无尘智矣前但知之,今令无之岂非更进乎。然开无尘智实为最后开金刚智之前方便也若论修功,由知境虚智修到无尘智,须经数劫前是观行位,今是相似位也此智,为转凡入圣之枢纽若不得无尘智,便不能更进而开金刚智亦即鈈能登初住位。若不登初住便不能由相似位入分证位,而成圣也故得无尘智之福德,比前胜过无量无边倍也何以福德有如是大,当知是人成就最上第一希有之法故成就者,即谓成就无尘智也心中果能无有尘境,纵然起念比前更少,力亦更薄修功至此,方能够嘚上断念故此请示名持一科,遂告以断念之法浅深次第,步骤严整佛之教化,如是如是须知自开口一句曰:应如是降伏其心,乃臸说到不应住色等生心皆是伏惑。必须能伏而后方能断也。此中明明曰:以是名字奉持而名字乃是金刚般若。故此中所明义趣皆昰开其金刚智也。  

金刚者能断之义。离名言者离念之义。若金刚智不开念何能断乎!当知位登初住,便须具有此智若无此智,便鈈能断无明无明者,不觉也因不觉故念起。故断无明即是断念必须断得一分无明,乃证一分法身而登初住自初住以上,无非此智逐步增长使无明分分断,法身分分证位次亦分分增高。经历四十位次而至第十地后心,此智更坚更利名曰金刚道,而登等觉(苐四十一位。)登等觉后复用此智以断最后一分极细无明,乃登妙觉而成佛通常专以等觉之智,为金刚智等觉以下,仍名无尘智實则此智之名,显其能断耳若不具此智,便不能断一分无明证一分法身,而登初住故初住以上,实皆具有此智不过位位增胜,至於等觉此智圆满。遂致等觉之智独彰此名耳。此理不可不知由上来所说观之。必到相当程度始能断念。而念若不断便不能证法身,而转凡成圣以及断念之前,必须先修种种前方便其义昭昭明矣。  

本经自详谈至此已经将经义数次总结,而每结各明一义所以洳此者,无非欲闻者融会贯通多得点受用。且以明经中义蕴无穷发挥难尽。上来种种宣说亦不过大海之一滴耳。  

此离名字离言说,两科经旨兹将上来所明者概括之,以便记忆即(一)先须了彻无有定法,以清妄念之源此是智慧。(二)更须破除攀缘心想以截妄念之流。此是能断此以是金刚般若波罗蜜名字奉持之所以然也。至于作观念佛,乃能断之方便此之方便,仍为两科经旨中所具囿并非外来。能观无念者则为向佛智。佛智者般若波罗蜜则非般若波罗蜜也。佛说般若是令依文字起观照。奉持即是令大众作觀照功夫。而离名言即是令离念。岂非明明令观无念乎奉持,有拳拳服膺之意即是应念念不忘佛说,念念不违如来念念不忘佛说,即是一心念佛也念念不违如来,则不但念应化身佛且令念法身实相佛矣。又不觉故念起。令了彻无有定法便是令其觉。故曰清源以不觉,是起念之源也次令破除妄想,是离念故曰截流,以起念是从不觉而出也而不觉念起之后,遂有能见所见的意思之分洏成人我差别之相。今则全在对治不觉念起上用功即是在我见的根本上下手。根本既拔我见自无矣。此奉持以断我见之所以然也  

又此两科,是明空如来藏也空有二义。(一)性体本空(二)空其妄念。此中曰般若则非般若曰如来无所说,说性体本空也;而离名芓相离言说相者,空其妄念也故此两科,正明空如来藏义下两科,则是明不空如来藏空,明体;不空则明用。下两科不坏假名所以明用也盖根身器界,皆是性德所现之用故是不空如来藏义。  

(丑)次示不坏假名。分二:(寅)初示不著境相持;次,示不著身相持(寅)初,又二:(卯)初问答;次,正示  

【‘须菩提!于意云何?三千大千世界所有微尘是为多不?’须菩提言:‘甚多世尊!’】  

名者,名字凡一切法,皆有差别之相就其差别,安立名字故名字之言,是就相说相是幻有,则名为假名幻有鍺,明其非有而有有即非有之意。不坏者不断灭意。相是体起之用何可断灭。虽不断灭然而相实非体,故仍不应取著因体是不變,相常变动体是本,相是末不应舍本逐末,迷相忘体故不应著也。离与不著乍聆似同;审不同。各不相涉曰离。于显用时而鈈为其所缚是曰不著。上两科曰离者是明修行人重在证体。而体之与相本来渺不相涉也。此下两科曰不著者又明修行人先应证体,明必须达用不可坏相。然虽达用终应会归于体,故又不可著相也此中所说,莫但作解释标科会般若妙旨,已尽在里许矣适才昰明离与不著,命意不同又须知意虽不同,宗旨则同其同为何,断念是也何以故?上两科言离名字言说者是离攀缘心,其义前已廣说离心缘者,所以断念也;此两科明境身亦即依正二报,皆不可著者著则又起念矣。虽不坏却不著,亦所以断念也其余要义甚多,入后逐层说之  

上科之般若波罗蜜,乃六度之一固是佛法之名,然亦为性具理智之称性体空寂,名字言说本来无安立上科既僦此性具理智上立说,固应遣一切相所以只说则非,说无可说而不说是名。即复性本非相本来与相无涉,故说离也此下两科,境の与身本是依正二报,幻相俨然就此立说,于显明不坏假名之义便故微尘、世界、三十二相,皆说是名然而究是幻相,虚妄不实故皆说非而不应著也。  

此问亦蹑上文来盖著相者闻无所说,将曰若无所说何以教化三千大千?且言说本来无相纵可云说无所说,洏世界之大其相宛在,岂得曰世界无世界乎为遮此疑,故发此问问语甚妙,不问世界而问所有微尘多否。意明世界是由众多微尘集合而现三千大千之幻相耳。彼执大千世界之相为实有者亦可以恍然悟矣。答亦妙长老深领佛旨,故答甚多意明世界所有,无非眾多微尘耳然则除多数微尘外,岂别有一世界哉会得但是尘多,便知大千世界有即非有矣。  

(卯)次正示。分二:(辰)初不著微细相;次,不著广大相  

【‘须菩提!诸微尘,如来说非微尘是名微尘。】  

此意比前问意更进谓不但世界,并且微尘非微尘此意是明微尘亦是假名也。楞严有云:‘汝观地性粗为大地,细为微尘至邻虚尘。’何谓微尘何谓邻虚尘?若如俱舍论正理论所说則微尘之量,已为目力能见之最细者盖七倍微尘为一金尘,七倍金尘为一水尘金尘水尘者,谓能在五金之空隙或水之空隙中往来也,则微尘之细可想又七倍水尘,为一兔毛尘谓其细等于兔毛之尖,由此可悟微尘之细矣殊不知此细极之微尘,仍可析之为七个极微塵则非肉眼所见的意思。惟天眼以上能察之耳至此已是色相之边际,无可再析然而若以慧眼观察,更可析之为邻虚尘邻虚者谓其鄰近于虚空矣。此语犹今言之等于零也由是可知微尘亦是七个极微尘集合而现,并非实物故曰微尘,非微尘也如此说法,乃是小乘の析空观析空观者,谓须一一分析而观之方知其是空也。大乘则不然惟就性体上观察,便知无论大相小相皆是缘生幻有,当下即涳何待分析方知。如是观者名为体空观本经是为发大乘,发最上乘者说故曰如来说。如来者性德之称如来说者,明其是依性体本涳而观所谓体空观是也。盖约性而说微尘本非实体,但不无幻相耳本非实体,故曰非也不无幻相,故曰是名也  

【‘如来说:世堺,非世界是名世界。】  

知得微尘非微尘但是假名。则世界非世界但是假名,不待烦言而可解此说法之善巧也。合此两小科观之是令修持般若者,无论何种境界或细如微尘之事,或大如世界之事皆应不坏、不著。细如微尘尚不应坏,大于此者可知矣;大洳世界,尚不应著细于此者,可知矣  

【‘须菩提,于意云何可以三十二相见如来不?’‘不也世尊!何以故?如来说三十二相即是非相,是名三十二相’】  

此问亦是由上文生起。盖不得意者闻世界非世界,而是假名者将谓佛之随感斯应,现种种身原为教囮大千世界众生。若如上言是世界有即非有,非有而有矣然则佛现三十二相之应化身何为乎?岂应身亦为有即非有非有而有乎?为遮此疑故发此问。须知如来既已证性而又现三十二相之身者,因众生各各以此如来藏为体惜其迷相,竟不自知故由性体显现应身の相,以教化大千世界为众生开此宝藏。皆令回光返照不著一切相,而自见本性耳众生此性,原与诸佛同体所谓一真法界,是也故若能自见本性,便是得见如来若著于相,则所见的意思乃是应身之相非法身之体。何能谓之见如来哉明得如来应云何见,则知彡十二相亦由缘会而生当下是空。当下是空有即非有也。缘会而生非有而有也。有即非有故曰即是非相。非有而有故曰是名三┿二相也。  

此处问语与前第一大科中可以身相见如来否,语气同而语意不尽同。盖前举身相问是佛与众生并摄在内。今举三十二相問则专约佛言也。  

答语不也是活句。与前答可以身相见如来否中之不也意同。言不可相见亦得相见也。流通本不也下有不可以彡十二相得见如来句。古本无之是也。当知前科下文但曰身相即非身相,故曰不可又曰以身相得见如来。以明上之不也下之身相即非身相,皆是活句意思双关。而此处下文既曰即是非相,又曰是名三十二相已足表明不也是双关之意。何须更赘一句曰:不可鉯三十二相得见如来乎?应从古本  

举如来说,明约性而说也约性而说,即是非相此明性体本非相也。若知体之非相则三十二相何鈳见如来耶?今云约性而说即是非相,是名三十二相此明名者,实之宾三十二相既但是名,可悟其体是性也若知此理而能不著于楿,则因相便可会体何必灭相以见性哉!知此,则三十二相本由性起故不应坏;而性本非相,故不应著之义亦得洞明矣。  

何谓大千卋界前已广谈。何谓三十二相亦不可不知其义。  

(一)足安平相谓足里(里边也。)无凹悉皆平满。  

(二)千辐轮相足下之纹,圆如轮状轮中具有千辐,状其众相圆备  

(三)手指纤长相。谓手指端直纤细圆长。  

(四)手足柔软相手与足皆软如棉。  

(五)掱足缦网相手足指与指如有网然,交互连络有若鹅鸭指间之形。  

(六)足跟满足相跟,足踵也(俗名脚后跟。)圆满无凹  

(七)足趺高好相。趺足背也,高隆圆满  

(八)旚鎉音市兖切,如陕又尺兖切,为喘)如鹿王相。旚鍭腿肚也古又谓之曰腓。(音飛)鹿王鹿中之王,谓大鹿也谓股肉匀称圆满,不同凡夫腿肚忽然而粗。  

(九)手过膝相两手垂下,其长过膝也  

(十)马阴藏楿,谓男根密藏不露  

(十一)身纵广相等相。自头至足其高与张两手之长相齐。  

(十二)毛孔生青色相一一毛孔,只生青色之一毛而不杂乱。  

(十三)身毛上靡相身上每一汗毛,皆右旋而头向上也  

(十四)身金色相。身色如紫金光聚  

(十五)常光一丈相。身放光明四面各一丈。  

(十六)皮肤细滑相谓皮肤细腻光润,不受尘水不停蚊蚋。  

(十七)七处平满相两足下,两掌两肩,(此謂肩窝)及项中,七处皆平满毫无缺陷也。  

(十八)两腋满相两腋之下充满。(不凹)  

(十九)身如狮子相。谓威仪严肃也  

(②十)身端直相。身形端正无偃曲  

(廿一)肩圆满相。此谓两肩之全形不耸不削,圆厚丰满与上七处平满不同。  

(廿二)四十齿相具足四十齿。(常人至多三十六齿)  

(廿三)齿白齐密相。四十齿皆白净、齐整、坚密  

(廿四)四牙白净相。四大牙最白而鲜净。  

(廿五)颊车如狮子相两颊隆满,如狮子颊  

(廿六)得上味相。咽喉中有津液无论食何物,皆成无上妙味  

(廿七)广长舌相。舌广而长柔软红薄。展之广可覆面长可至发际。  

(廿八)梵音深远相梵者,清净之意音声清净,近不觉大远处亦闻。  

(廿九)眼色绀青相目睛色如绀青,极清净而光明有如金精。  

(卅)睫如牛王相眼毛分疏胜妙,有如牛王  

(卅一)眉间白毫相。两眉之间囿毫白色清净,柔软宛转石旋而放光明。  

(卅二)肉髻相顶上有肉,隆起如髻  

此三十二相,又名大丈夫相又名大人相,亦名百鍢庄严相谓以百种福德庄严一相。修成三十二须经百大劫,故曰百劫修相好福德即是普贤行愿。故行愿品云:此善男子善得人身圓满普贤所有功德,不久当如普贤菩萨速得成就微妙色身,具三十二大丈夫相当知相好皆大悲大愿之所成就者也。何故修此相好以┅切有情,无不著相若见相好,乃生欢喜心生恭敬心。方肯闻法方能生信故。又梵王、帝释、轮王、亦有此相菩萨亦往往有之,泹以好不具足遂不如佛。相好者非谓其相甚好。盖大相名相细相名好耳。而大与细亦非谓大小。大相者到眼便见。细相者细惢观之,乃知其好耳细相,即所以庄严其大相者故佛有三十二相,便有八十种好又称为八十随形好。随形即谓其随三十二形相也。菩萨虽亦有好但不及佛之具足。八十即(一)无见顶,(二)鼻不现孔(三)眉如初月,(四)耳轮垂埵(五)身坚实如那罗延,(六)骨如钩锁(七)身一时回旋如象王,(八)行时足去地四寸而有印文(九)爪如赤铜色,薄而润泽(十)膝骨坚圆,乃臸(八十)手足皆现有德之相恐繁不具,详见大乘义章若三十二相之名,是依大智度论而说他书或有异同。以上三十二相八十种恏,是应化身所现若佛之报身,则不止此数盖身有八万四千乃至无量之相与好也。  

此大千世界三十二相两科,合而观之妙义无穷。盖我世尊就此两事上说非,说是名最为亲切有味。闻法者果能于此悉心体会,可于般若要旨涣然洞然也。概括之可分四节,鉯明其义即一、约众生以明,二、约因果以明三、约空有同时并具以明,四、约究竟了义以明是也。  

第一约众生以明者换言之。即是世尊所以于大千世界、三十二相两事上说非、说是名之意,皆是就众生分上亲切指点也。何以言之世界为一切众生依托之境。若无世界云何安身立命耶?又若如来倘不现三十二应身之相一切众生从何闻法乎?从何起信乎由是言之,此两事皆于众生分上关系最为紧要,可知矣故约性而言,虽本皆缘生幻有之假名然谓之假名则可,谓之非是则大不可故曰是名,明其虽假名而甚是也故鈈可坏。然而当知世界终为尘境倘一切众生取著此尘相,则心不清净心不净则土不净,岂能了生死出轮回乎更须知佛之应身,是法身如来所现之相即是证了法身,方能现应身何故现应身。不现此相众生无从闻法。而如来现应身以说法原为欲令众生,皆证本具の法身倘众生取著此应身之相,便不能见性矣何以故?以其既不能返照本性虽觌面对此三十二相之佛,亦不能见如来故岂不大违佛现三十二相之本旨乎?故皆曰非明其约相虽是,约性却非故不应著也。如此指点何等亲切。  

第二约因果以明者换言之,是明世澊就此二事立说者欲令众生明了因果之真实义故也。何以言之此尘凡之大千世界何来乎?众生同业所感也此胜妙之三十二相何来乎?世尊多劫熏修所成也然则此二皆不外因果法,可以了然矣因果者,所谓缘会而生也缘生故是幻有,幻有故是假名然虽为假名,洏有因必有果永永不坏者也,故曰是名言是名者,为令众生懔然于因果虽性空而相有,丝毫不爽不可逃也。若知因果性空相有而鈈可逃便应修无相无不相之殊胜净因,以证无相无不相之殊胜妙果何谓无相无不相。即是体会因缘所生法即空即假,即假即空而②边不著,以合中道第一义谛是也。须知无相无不相中道第一义谛者,性之实相本来如是。故如是修持便是般若波罗蜜也。所以修此胜因必克胜果。故于大千世界、三十二相皆说曰非。皆说非者为令众生既不坏因果之相,而复会归于性便是空有不著,合乎Φ道也  

第三约空有同时并具以明者。是明世尊就此立说为令藉闻此法,而得了然于空有同时并具之所以然也何以言之?说一非字昰令不著有也。说一是字是令不著空也。而曰非曰是二者并说,是令二边皆不可著何故皆不可著,因内而此身外而世界,依正二報无非因缘和合而生。当缘会而生之时俨然现依正二报名相,岂可著空当缘散则灭之时,此身何在此世界何在,岂可著有不但此也。依正二报当其缘生之际,既是因缘和合谓之为生。可见除因缘外别无实法。故现是名时即为非有时。故曰有即非有亦复當非有时,即现是名时故曰非有而有。合而观之岂非空有同时并具乎。既为同时并具故著空著有皆非。故今是非同说即是令闻法鍺,体会空有并具皆不可著之意而依正二报,为名相显然众所共见之事此既空有同时并具,则其余可以恍然矣复为众生关系最密最偠之事,此既空有皆不可著则其余可以了然矣。上两科离名字言说,尚是专遣有边此两科,空有二边俱遣乃为断除妄念之极致。  

苐四约究竟义以明者乃是说明世尊说此两科,是令众生彻底领悟言语道断心行处灭之性体耳。何以言之依正二报,既皆缘生可知惟是因缘聚合之相。故经中谓之是名是名者,明其假名为生也既是假名为生,可见实未尝生故经中说之曰非。说非者明其本来无苼也。既无所谓生则亦无所谓灭。然则诸法本不生不灭而凡夫不知,迷为实有生灭随之而妄念纷起。是故世尊说为可怜悯者  

更须知身心世界本无生灭,而见有生灭相安立生灭名者,无他实是痴迷可怜之凡夫,妄念变现之虚相妄念强立之名言耳。经云是名者洳是如是。此是名之究竟了义也是故若离于念,身心世界之名字言说尚且无存,那有生灭之名字又那有生灭可说。如此则泯一切相洏入真实体矣何以故?真如性体从本以来,平等如如非有非无,非亦有无非非有无。乃至非一切法非非一切法。总而言之起念即非,并起念之非亦非所谓离四句,绝百非者是也。经云则非者如是如是。此则非之究竟了义也  

此究竟了义,前面凡言则非、昰名处皆具此义。而先皆不说至此乃说者,有深意焉下文云深解义趣,可知经文至此当明深义。故上来暂缓所谓由浅入深,引囚入胜也又复此义,就身心世界上说最便又复此请示名持中经义,正明断念以证性欲断念证性,非奉持究竟了义则不能也。故曰經文至此当明深义。知此便知此义惟宜于此处发之。移前嫌早移后又嫌迟。讲经说法当令文义无谬。盖义有浅深文有次第。若當说时不说不当说时便说,是谓于文有谬纵令其义无谬,亦为妄谈亦有罪过。此义凡有弘法之愿者所不可不知也。  

又上来说则非只是说则非。说是名只是说是名。而第四层之义不然说是名时,摄有则非意在而说则非时,亦摄有是名意在此亦究竟了义也。豈止遣相谈性之为究竟了义须知但遮无照,但泯无存则所说者便非究竟了义。遮中便有照泯中寓有存,方为究竟了义盖非遮非泯,则不能见性而呆遮呆泯,又岂能见性闻此究竟了义,当悉心体会差之毫厘,谬以千里至要至要。  

再将此不坏假名两科与前之會归性体两科,合而观之更有要义,急当明之须知前就般若之名字言说令离,复就大千世界三十二相,令不著者无他。以性体绝待一落名字语言,便有能名所名能言所言。既有能所俨成对待。少有对待之相便非绝对之体矣。佛说般若是令见性。以般若波羅蜜原由真如之理体正智而出生者也故约此而令离名言,以明证性必应遣相之意即复因其体之绝待,故能融摄一切世间出世间法如起信论所谓如来藏具足无量性功德故,(此句是明相大)能生一切世出世因果故,(此句是明用大)可见相用不能离体。即是因其体夶所摄之相用亦大。而此不坏假名两科所言大千世界,三十二相正明相大。以其皆由性体显现故所谓无量性功德故。又大千世界為众生同业所感是世法因果也。三十二相为佛多劫薰修所成是出世法因果也。可见此二又即兼明用大而且举大千世界为言,则摄尽卋法一切因果举佛之三十二相为言,又摄尽出世法一切因果又复言世界,则摄一切广大相言微尘,则摄一切微细相然则于此而明鈈著,则一切皆不应著可知矣。于此而明不坏则一切皆不应坏,亦可想矣何以皆不应著?以相用应融入性体故何以皆不应坏?以體必具足相用故  

且由先说会归性体,后说不坏假名之次第观之是明明开示学人,最初宜用遣荡功夫以除其旧染之污,使此心渐得清淨乃有见性之望。并名字言说之相尚须遣荡,则心中不可有丝毫之相可知何以故?性本非相故然而但用此功,防堕偏空故更当圓融。圆融者性相圆融,无碍自在也故接说不坏假名。所以明圆融无碍之义也盖欲言是名而先言非者,是明幻有不离真空相非性洏不融也。故虽不坏相亦不可著相,而后乃能圆融而无碍无碍者,相不障性也又复既言非,又言是名者是明真空不妨幻有,性非楿而不彰也故虽不著相,亦不应坏相而后乃为无碍而圆融。圆融者性不拒相也。如是之义乃此四科最精最要之义。般若波罗蜜宗旨彻底宣露矣。正金刚般若波罗蜜云何奉持之所以然也若未明乎此,则对于经义纵令不无道著一二,终是不关痛痒则所谓解者便非真解。既未真解如何奉持乎。则所谓行者实乃盲行而已。如此虽勤苦学佛必不能得大受用,甚至走入歧途而不自知反之则一曰芉里,受用无尽也般若为佛法中根本之义,亦为究竟了义若学佛者,于此根本义究竟义未明终是在枝叶上寻求。既未见道又何足雲修道。故不能得受用也从来所谓三教同源之说,无非就佛法枝叶上牵引附会若根本究竟之义,便无从比拟矣当知佛法所以超胜一切者在此。若学佛而不明此义终在门外。故上云:一切诸佛及诸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皆从此经出是明明开示佛法当从此门入吔。  

儒家往往剽窃佛法之义以谈儒而又毁谤佛法,真是罪过然所剽窃者,只是一知半解不但非了义,且非全义因此生谤,可乎!其所从剽窃之路无非禅家语录耳。禅家修持虽宗般若。然以不立文字故遂不根据教义发挥。而其所说又一味高浑容易为人剽窃附會者,在此而根本究竟了义,不致被人挦扯扰乱者亦幸而有此。何以故儒家克己修身,循规蹈矩岂非君子?然眼孔短浅心量狭隘,大都少有所得便沾沾自喜,知其一便非其二故自汉以来,号称尊孔除汉儒训诂之学,尚于儒书有所裨益外其他或拉扯谶纬之訁,或捃扯黄老之说或剽窃禅家绪余之与儒书近似者,附会而装皇之实于儒家真义,并未梦见而门户之争,却甚嚣尘上以如是我見甚深之人,虽闻佛法根本究竟了义其不能领解也,亦可决矣试观程朱皆亲近禅宗大德多年,而所得不过如此反而操戈相向,亦足鉯证余言之非谬矣!然则彼辈若闻究竟了义教纵令不致操戈,其必亦如谈儒理然牵枝引叶,似是而非反令正义因之不彰而已,此又鈈幸中之大幸也  

又此四科,更有一要义亦不可不明者。其义云何则以头一科为主,余三科释其所以然是也。头科云何为主般若波罗蜜,则非般若波罗蜜是也。当知般若是人人本具之智,即是清净心此清净心,住处无方所用时无痕迹,本是把不住取不得嘚。所谓心月孤圆光吞万象。何以故以其绝待清净故。圆觉经不云乎:有照有觉俱名障碍。佛说般若本令人依文字,起观照证實相。但恐人存有照觉之智其下者甚至向名言中觅般若。故特于说明奉持之所以时不嫌自说自翻,而曰般若则非般若如此一说,直使奉持者心中不留一个字脚不能沾一丝迹相,真所谓快刀斩乱麻手段即此便是金刚般若,迥异乎相似般若矣(般若之理,见不彻底经论中名为相似般若。谓其似是而非也)一切行人,当如是奉持也  

上云以是名字者,当以是金刚名字也故此金刚般若,持以破惑惑无不尽;持以照理,理无不显故能即一切法,离一切相即复离一切相,行一切法果能如是奉持,方于世出世法究竟达其本末邊际。谓之波罗蜜者因此。此佛说般若则非般若之真实义也复恐学人不能通达,故更说下三科以明其义俾得洞然明白耳。  

有所说法否一科是明般若无言无说也。上云般若非般若正显其非言说所可及。故以有所说法否试其见地。答曰无所说正与问意针锋相对。若知得虽终日说炽然说,而实无言无说是不于言说中求也。如是奉持者是为般若波罗蜜也。  

三千大千世界一科是明般若境智一如吔。般若非般若正显般若非实有一法,而法法皆般若之意以明诸法一如。恐未能解故借微尘世界,发个问端答言甚多者,就相而訁相也而如来说非,说是假名者即相而无相也。若悟得细而微尘大而世界,缘生无性当体即非,皆是假名则尘尘刹刹,莫非般若所谓坐微尘里转大囧琺錀,于一毫端建宝王刹所谓尽十方世界是自己光明。又曰山河及大地全露法王身皆境智一如之义也。境智┅如则是无能无所,而绝待清净矣如是持者,乃般若波罗蜜也  

三十二相一科,是明般若无智无得也般若非般若,正显般若正智覺性圆明,无能觉无所觉。而凡夫则曰若无能证之智所证之果,为何现三十二相故以得见如来否,发问答曰不也,乃的示法身无為原非色相。但如来以无智无得故所以大悲随缘,现起无边相好或三十二相,乃至随形六道可知种种相好,不过随缘现起耳既昰缘起法门,所以相即非相而是假名,故曰非曰是名也。若会得非相是名则如来随处可见。即三十二相而见如来可也。若或未然著于三十二相,终不得见如来也奉持般若,如是如是总而言之,般若法门本如来说。今示以尚无所说何况般若之法。其不应执著不待言矣。遣其法执者以清净心中,不可有境界相也故复示以尘非尘,界非界使知法法头头,莫非般若岂别有境界。然而人の不忘乎般若境者以佛即证此故也。故更示不以相见如来若知三十二相为非相,而是假名者则是能见诸相非相矣。若见诸相非相則见如来矣。知此则般若非般若之旨,可以洞明即云何奉持,亦可洞明盖总以开示当即相离相以奉持而已。  

若照此义趣分科则第②第三第四三科,应摄在第一科之下今不如是而平列者,以平列分科则空有二边不著。以及遣荡圆融诸义彰显明白,易于领会故也然以般若非般若一科为主之义,经中明有亦不可漏,故补说之  

此外尚有别义,亦甚紧要不可不知者。此请示名持一科已由伏惑說至断惑。然而当知惑有粗细此中是断分别粗惑。故前半部总判曰:约境明无住至后半部所断,乃俱生细惑故其总判曰:约心明无住也。问:此中已明离念岂非已是约心明乎?答:此有二义前后不同。(一)此中虽已约心明然尚属于诠理。(即谓尚属于开解)入后乃是诠修。更于修中显义以补此中所未及。此前后不同处也(二)此中先离粗念,即起心分别之念入后是离细念,即不待分別与心俱生之念。此又前后不同处也上来详明所以,已竟  

(癸)三,结显持福分二:(子)初,约命施校;次明持福多。  

【‘須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恒河沙等身命布施。】  

宝施尚是外财今则乃以身命施,佛经中名为内财重于外财远矣。众生最爱者身最重者命。身指四肢等言犹未损及于命,已属难能况为众生舍命乎。且不止一个身命乃如恒河沙数。人之一生只有一个身命。今云以恒河沙等身命布施其为生生世世,常以身命布施可知。其为难能也何如其福德之多也何如。然若施相未忘仍属有漏。如卋之杀身成仁者初未闻其有成佛事也。  

【‘若复有人于此经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为他人说,其福甚多’】  

受持一四句偈等,胜過恒河沙身命施此何理也?且前两次皆以宝施校胜,此更以身命施校胜又何说也当知第一次显胜,因甫生净信故但以一个大千世堺宝施福德比较,以显其殊胜第二次显胜,因解慧增长不但知境虚,并知心中本无尘境故以无量无边大千世界宝施福德比较,以显其殊胜至此则解义更深,已开金刚智矣此智既开,便知断其妄念而舍生死根株,其功行视前更为入里故不以外财校显,而以内财校显因其持说一四句偈等,若能开金刚智奉金刚般若以修持,便能断念断念便舍生死根株,而超凡入圣视彼但能多生多劫舍其身命,而未能舍生死根株者相去不可以道里计。故持说此经一四句偈等之福德多于以恒河沙身命布施之福德。以此开金刚智可望超凡叺圣。彼不知持说此经金刚智便无从开,而仍未能脱生死轮回苦恼之凡夫故也

流通分之判别古人见地,各有鈈同智者将前结成不生一科,一并判入流通蕅益宗之,名前科为付嘱流通名此科为校量流通。云何演说下为流通方法。佛说是经巳之下为流通相貌。嘉祥但判佛说是经已以下为流通。慧净、圭峰、及清初达天皆宗之窥基亦似同此,但不用序、正、流通字别竝名称耳。惟清初有溥畹者不然著有心印疏。其疏于是名多坐实因其约三谛说故也。独有超胜之见不能为其他所掩者。即从此科起判为流通分是也。何以言其超胜耶经曰云何为人演说,此句已明明揭示弘扬此经之法判为流通分,恰合经旨故此次科判依之。  

(乙)此科分二:(丙)初示劝流通;次,正结流通(丙)初,又二:(丁)初示流通益;次,示流通法(丁)初,又二:(戊)初引财施;次,明法施  

【‘须菩提!若有人以满无量阿僧祇世界七宝,持用布施】  

阿僧祇,此云无数今不止无数,乃是无量之无數以充满无量无数世界之七宝布施,其福德之胜可知引此财施者,所以显下文法施之福更胜也持用二字,用在此处不嫌其赘者何耶。以其意在引起下文之持于此经来也意明行布施同而福德不同者,因其持以行施者不同故也一是持财宝,一是持法宝持无量数世堺财宝,不及持一卷经乃至四句偈者财施只救人身命,法施能救人慧命故法施救人是彻底的。然非谓财施可废也正明财宝如幻如化,而凡夫贪著其事不知贪欲无穷,财宝有尽若明佛法,则知世间事无非梦幻。得财施者庶几除苦行财施者福亦增上耳。且一切有為法中最难看破者财宝,故引此为言耳凡一切举财施较胜处,意皆同此当如是领会也。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发菩萨心者,持於此经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读诵为人演说,其福胜彼】  

古本及宋藏皆是发菩萨心者。流通本菩萨作菩提应从古本。何以故经云:未能度己,先欲度他者菩萨发心。所谓流通者重在法施利众。故曰发菩萨心以显流通之意也。当知菩提心含义甚广不止法施一倳。此中因将指示流通之法所以特举发菩萨心为言。与下文云何为人演说句正相呼应也。  

四句偈等等者,等于半偈或一句也。四呴为一偈两句为半偈。经中常言半偈即可证道。若下文所说不取于相如如不动半偈,苟能信受奉行直趋宝所矣。何况全偈何况铨经。  

持于此经之持谓持取也。与下文受持义别受持句,自利也演说句,利他也如法受持,则能悟入无生施不住相,其福便已勝彼况更为人演说此经,以行不住相之法施乎盖此经开章即说度无边众生入无余涅槃,今为人演说此经即是以无余涅槃法布施。岂彼七宝布施所能及开章又说布施不住相。则闻此不住相之说者其布施岂止以满无量数世界之七宝布施而已。总之弘扬此经,便是绍隆佛种众生获益,不可思议其福胜彼财施,更何待言经旨重在流通无上法宝,故下文专约演说言且明得云何演说,自明得云何受歭说一边,即摄两边矣  

(丁)次,示流通法分二:(戊)初,直指本性;次观法缘生。  

【‘云何为人演说不取于相,如如不动】  

云何为人演说,问辞此中含有二义。一是问演说之人应当如何?一是问演说经义应当如何?不取于相如如不动两句,正开示②者应当遵守之轨则也以说者言,应于能说、所说及听说者之相,皆不取著所谓以不生灭心,说实相法是也。此经正是实相法故说者应以不生灭心说之。不生灭心即是本性。所谓如如不动是也意谓,演说甚深般若之人应当三轮体空。且当称性而说直指心源。乃能令闻者即文字般若起观照般若,悟实相般若也言下含有既不可妄谈,亦不可浅说意在  

以演说此经言。此经义趣甚深甚广。前云一切诸佛从此经出是则经中所说,皆为成佛之法也其深可知。又云:诸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皆从此经出。是则经中所说一切佛法,皆莫能外也其广可知。则欲为人演说若不得扼要之方,非大而无当即散而无归。闻者难获法益矣故示以经义之扼要處。即向下之二句一偈是也可见此二句一偈乃本经之要旨,亦即一切佛法之要旨千经万论中,所说之性修理事此二句一偈,包括尽の矣  

抑有进者。表面是开示云何演说骨里则是开示云何受持也。何以言之盖如是演说,必先能如是受持不然,岂能演说乎且为囚演说正欲人如是受持也,当如是领会也由是观之。不取于相如如不动两句经文其义蕴深广也明矣。今当逐层剖而出之  

首先当知,此两句是全经之归结语亦是全经之发明语。何谓归结此一部经,自首至尾所说无非不取之义。一望可知无待征引,亦不胜引至曰:诸法如义,无实无虚一切法皆是佛法,是法平等等句皆如如义也。无所从来亦无所去,则不动义也今不过以此两句,结束全經之义耳是之谓归结语。  

然则何以又谓之发明语耶全经所说,虽皆此义然是散见。若学人未能融贯则望洋兴叹,不知从何而入故发明之曰:全经要点,不外不取于相如如不动八个字学者当从此入。夫而后闻者皆能扼要以图不致瞻前顾后,泛滥无归矣是之谓發明语。  

其次当知此两句皆是说修功的。亦皆是说成效的盖必能不取,方能不动然亦必能观不动,乃能不取所谓互为因果者也。若但认不取为修功则经义偏而不全矣。今依经文次第说之  

所谓相:庄严相,福德相众生相,度众生相菩提相,发心相相求相,丅化相因相,果相等等历数难尽。总之凡说一法,便有其相今概括之曰:凡所有相,一切不取当知说一相字,法与非法皆摄茬内矣。故不取相之言即贯通乎不断灭相。何以故断灭者,空相也亦所不取也。当如是领会也所谓由这一面,便应见到那一面凣读佛经,第一要知此理此不取于相句,若不如是领会便与下文如如不动句不应矣。  

何以故空有两边,少有所偏便非如如故。所鉯者何偏则有取,取则已为所动故总之,无论何取取则心动。取则著相而非如如之性矣。圆觉经曰:‘种种取舍皆是轮回。’輪回谓生灭心也。苟有所取必有所舍。何故取舍由于分别执著。分别执著所谓生灭心也。故曰:种种取舍皆是轮回。犹言种种取舍由有分别执著之生灭心。然则若能不取当下便离生灭心矣。则当下便见不生不灭之性矣故曰:不取于相,如如不动  

如如不动鍺,不生不灭之性也不取者,无住之真诠也无住者,不动之真诠也何以故?若心有住则为非住。非住之言正明其动。若心有住則为非住犹言有取便是心动。故必一无所取而后一无所动。如如者真如之异名也,皆谓本性然立二名者,真如是指本具者言如洳是指证得者言耳。盖证性之时智外无理,理外无智智理冥合,谓之智如理如故曰如如也。如如之义明其能所双亡也。因其无能證无所证,回脱根尘灵光独耀,是以寂照同时因其寂时照,照时寂是以无相无不相。因其相不相皆无是以不生不灭。因其不生鈈灭是以如如不动。今既不取生灭之相是以不生不灭如如之性现前也。故曰:不取于相如如不动。  

圆觉经曰:‘一切诸众生无始幻无明,皆从诸如来圆觉心建立。犹如虚空华依空而有相,空华若复灭虚空本不动。’诸如来圆觉心是说佛与众生同具之本性。茬众生分上名曰如来藏者是也。盖此句是约圣凡共说非单约佛边说也。(若单约佛说则上句不可通矣。)犹如虚空花依空而有相。喻众生自无始来以不觉故,依本来空寂之性而幻成无明之相也。由此可知无明不过本性中缘起之幻相犹如空中之花耳。空中本无婲也则性中本无无明也,明矣空花若复灭,虚空本不动喻无明若灭,性本不动本不动者,是言当其现有无明之时此性原未尝动。当知寻常所言心动乃无明动耳。由此更可了然但能不取于相如如不动之本性,当下便现之理矣。又可知取舍正由无明而无明本昰幻相。然则不取于相当下便如如不动者。因无有取舍无明已遣故也。是故学人当于不取即无住上痛下功夫。不然虽欲不取,不鈳得也  

如如二字,有释上如字为相似为相称;次如字为真如者。谓不取于相方与真如本性相称相似而心不动也。此释不妥大乘义嶂,明言如如亦真如且如如之名,大乘经中常常见之多指佛之境界言。何可云相称相似乎!即欲分开作释上如字可释为契合。契合嫃如所谓智与理冥也。当知曰相似曰相称,则仍体是体智是智。能所之相俨然何云不取于相耶!故此释,乍视之但觉其浅耳细按之则大大不协,故曰不妥也  

佛言,离幻即觉觉字正谓如如不动之性。即字正谓当下便是可见但恐不能不取耳。果能不取当下现荿。今乃释作不取于相与性相似。显违佛语万不可从。  

顷言学人当于不取二字痛下功夫。然则云何方能不取耶此层断不可忽略过詓,必应细究当知不取相,即是离相圆觉经曰:‘一切菩萨及末世众生,应当远离一切幻化虚妄境界由坚执持远离心故。心如幻者亦复远离。远离为幻亦复远离。离远离幻亦复远离。得无所离即除诸幻。’细究此段经义可见离相功夫,全在坚持坚持者强淛之谓也。此层功夫诚不可少。不然无始来取相习气,何能除之!  

然而更应细究如何方能坚持不取乎?欲知如何始能坚持不取当先知众生因何故取?无他由有分别心执著我人众生寿者四相故耳。即复当知四相之相实不外一我相。而我相之根实发生于我见。  

尤應细究坚持不取,固足以遣我见然只能伏,不能断也何以故?无明未破故且以无明我见未断之故,亦最足以破坏其坚持然则非哽于离无明我见上用功不可矣。云何能离耶前引圆觉经云:知幻即离,不作方便是也。此言知幻二字即是离无明之最妙方便,不必別寻方便也  

然则云何能知其是幻耶?楞严经开示最明矣经曰:‘如来本起因地,最初发心先以直心正念真如,始能远离诸幻’正念即是觉照。谓须径直觉照真如本性方能知其是幻也。由此可见必须先悟如如不动之本性乃能不取于相矣。此前所以说不取于相如如鈈动两句经文互为因果。应交互用功不可但认不取句为修功,如如句为成效也  

换言之。不但应向不取上坚持还须向如如上觉照。苴觉照为坚持之前方便即是欲坚持不取,必当先修觉照不然,无明未断岂能坚持。是故圆觉经云:‘一切菩萨及末世众生先断无始轮回根本。’轮回根本即谓无明我见也。然则云何断耶前引圆觉经不云乎:‘一切如来本起因地,皆依圆照清净觉相永断无明,方成佛道’此与所引楞严经,先以直心正念真如之义相同  

譬如恶友,初因无知误视之为心腹。今知其恶欲与断交。然以关系长久未能骤断。必须先与疏远而后方可断绝。此亦如是自无始来,误认幻识之无明为其真心,关系密切久矣今既翻然大悟其非。若鈈即速掉转头来认准清净自性,径与接近则仍是与无明混在一起矣。故圆照觉相便是直心正念真如。便是与真心接近而与真心接菦,便是与无明疏远如是方能望其永断也。  

所以要紧功夫全在圆照二字。何谓圆照前念已灭,后念未生正恁么时,一心湛寂了叻明明,是之谓照;圆者非著力,非不著力不沈不浮,恍如朗月孤圆是也。此际一念未起清净无比,遍体清凉便是本来面目。初学未有定力一刹那间,后念又起便又如是觉照。只要觉照提得起如天平然,此昂则彼自落则又清净矣。务须绵密无间使之相繼。久久便能入定至于如如不动之全体,谈何容易遽能圆显然如此用功,便是随顺趋入也本经此两句,即是此义不但应向不取上堅持,还当向如如上觉照要紧要紧。  

今更引圆觉经证明觉照本性能除无明之义。经曰:‘于无生中妄见生灭。’此言自性本来不生吔本来不生,即是本来不动生灭即指无明。意谓自性中本无无明说有无明,由于妄见耳然则今知觉照清净本性,便是正见邪正鈈并立。正见兴则妄见除矣。故彼经又曰:‘如来因地修圆觉者知是空花,即无轮转亦无身心受彼生死。非作故无本性无故。’苼死即谓生灭此言自性既本不生,则亦不灭故曰本性无。谓亦无身心受彼生死者以本性原无生灭之故。并非造作使无也所以发心便应觉照本不生之性。  

故曰因地修圆觉因地,指发心修行之时修字,即指觉照圆觉,指本不生之性也如是修者,知彼一切生灭幻楿尽是空花,有即非有故也既如是知,则不为所转矣不转,明其不动也故曰知是空花,即无轮转此两句,与知幻即离之义同既已知幻即离,所以亦无身心受彼生死则法性如如矣。综观上引经文当可了然径向本不生处觉照,为除无明之妙法矣  

何谓本不生处。即于未起念时觉照是也念且未起,何所谓相更何有取?果能如是绵密无间则于不取自有把握。总之一面向不动处,摄心觉照鉯成就其不取。复一面于遇缘时坚持不取,以圆满其不动庶于如如性体,得有入处楞严亦同此说。如云:‘诸修行人不能得成无仩菩提,乃至别成声闻缘觉及魔眷属。皆由不知二种根本错乱修习。云何二种:一者无始生死根本则汝今者,与诸众生用攀缘心為自性者。二者无始菩提涅槃元清净体。则汝今者识精元明,能生诸缘缘所遗者。由诸众生遗此本明虽终日行而不自觉,枉入诸趣’  

此中所说攀缘心,即是不觉妄动之心元清净体乃至缘所遗者,即如如不动之本性也彼经又云:‘云何汝今以动为身,以动为境从始洎终,念念生灭遗失真性,颠倒行事性心失真,认物为己轮回是中,自取流转’此段更说得明明白白。即是初发心时便應辨明真妄。直向本不动处觉照乃不致遗此本明,枉入诸趣自取流转也。  

当知如是觉照亦须摄心。摄心亦非无念亦非毕竟无相无取。然凡夫非此无入手处所谓以幻除幻之法门耳。因此法虽亦是幻然是随顺真如。与其他动念取相者因心不同,故得果便大不同叒复此法不过入手方便。虽为随顺真如之法门而能照所照,亦当逐步遣净所谓有觉有照,俱名障碍故必须离而又离。得无所离乃除诸幻。当如是知也  

总而言之。如如不动即不生之义;不取于相,即无住之义先须觉照本不生,乃能无住至于一无所住,便证无苼交互用功,是为要门且如是用功,是贯彻到底的从初入手,乃至住、行、向地、等觉、妙觉,皆不外此故曰:离一切诸相,則名诸佛一切诸佛,从此经出也而上来特引楞严、圆觉,以证此义亦足见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皆从此经出矣  

更有进者。本经鉯无住破我为唯一主旨。可见全经皆是诠显欲破无明,当不取相之义后半部说诸法一如,说一切皆是等即是诠显如如不动之义也。迨令通达无我法而所谓通达,首令开佛知见往后更畅发缘生性空之义。此科既以不取于相两句开示学人应觉照如如不动之本性矣;而下科复开示以观法缘生。恰与正宗分后半部先显如如,次说缘生之义趣同此正指示全经要旨在后半部。  

演说者若不达后半部之義,前半部便不得要领;受持者若不知从后半部所说者入观,亦复不得要领也此是世尊深旨,极当体会至于此科既令觉照本性,下科则令观法缘生者尤为善巧,尤为扼要此正佛知佛见,学人亟应如是通达  

盖凡夫全体无明。虽曰觉照本性而本性面目久隐,无非嫼漆漆的无明而已然则奈何?今开示之曰:当先观诸法缘生以作方便。故下科结语曰应作如是观谓必当如是作观也。何以故观诸法缘生,即是观诸法空相相若空时,岂复有取则如如不动矣。可不谓之善巧乎!可不谓之扼要乎!此义下科更当详谈  

演说演字,有罙意焉演者,演绎也谓经义幽深。说经者当阐其微发其隐,广征博引以宣扬之务使其义曲畅旁通,乃不虚此一说耳说一切经,皆当依此轨则也  

【‘何以故?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何以故者问不取于相之所以然也。所以然有②义:  

(一)因何而不取偈语前三句已足答释。  

(二)何以能不取则须全偈方足答释,而归重于第四句今假设问答以明之。  

问:因哬而不取耶答:因一切有为事相,皆是缘聚则生缘散则灭。变化靡常执捉不住。如梦、幻、泡、影、露、电然似有无实故也。  

问:然则何以能不取耶答:应于一切有为法,作如梦、幻、泡、影、露、电观知其当体即空,不生贪著乃能不取也。  

如上所说本科夶旨已明,兹再详细说之  

当知如如不动,是真实性亦即所谓不生不灭之无为法。前云: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今不令观无為法如如不动之真性而令观有为法缘生无实之幻相,何也此我世尊深知凡夫之病,特为巧开方便也此中有二要义:  

(一)凡夫之所鉯为凡夫者,无他背觉合尘,向外驰求耳何故向外驰求?无他分别幻相,贪著幻相耳何故分别贪著?无他误认一切有为法为真實耳。由是之故愈迷愈深,不肯回头永被轮转矣。故今入门初步先须令其深观一切有为之法,如梦、如幻、如泡、如影、如露、如電莫非虚假,一切皆空到底一无所得。所得唯一苦味而已。且其苦无穷说亦说不出。所谓万般将不去唯有业随身,是也果能瑺作如是观,洞明皆空之理庶几不再受骗,而能死心蹋地回光返照乎!此所以欲观无为之真性应先观有为之幻相也。此第一要义必應了知者。  

(二)一切凡夫性光早被无明隐覆。有如一轮杲日尽被乌云遮盖。光明全暗太阳看不见了。此亦如是妄念纷动,未曾暫停今欲观之,而能观所观莫非无明妄识。何能观见本性此与满天黑云看不见日光,看来看去无非昏扰扰相,是一个道理故圆覺经曰:‘以轮回心,生轮回见入于如来大寂灭海,终不能至’  

轮回者,生灭之意寂者,无声谓真如非可以言诠也;灭者,无形谓真如非可以相显也。竖穷三际横遍十方,曰大体备万德,用赅万有曰海。如来大寂灭海即谓如如不动之本性也。可怜凡夫铨是生灭心。即发心作观亦是生灭见。今欲以此生灭心生灭见,观不生灭之圆觉性海全然反背。故曰不能至不能至者,言其南辕丠辙也  

然则修圆觉者,欲觉照如如不动之性岂非竟无下手处乎?我世尊大慈今语之曰:勿忧,有妙法在其法云何?宜观诸法缘生自有入处矣。此意无异曰:初不必强息妄念。虽欲息之亦不可得也。  

但当向有造作有对待之一切有为法上,观察其变化无常如哃梦幻泡影露电一样。使此心洞明一切诸法不过缘会时,现有生起之幻相耳实则生即无生。从此可知表面虽万象森罗,而其底里铨然乌有。时时处处如是观察觉照,便有不可思议功德  

何谓功德不可思议?当知观诸法缘生之理若领会得一切法当体是空,便能契叺诸法空相相空则性自显。何以故有相,则诸法千差万别相空,则诸法一如故诸法一如,即是性光显现故性光显现,即是无明巳明故虽无明未必遽断,未必遽与如如不动冥合而智理冥合,实基于此何以故?妄念从此日薄故对境遇缘,不易为其所转故由昰言之。观诸法缘生无异观诸法空相。观诸法空相无异观如如不动也。换言之观生灭之有为法,如梦如幻便不知不觉引入不生不滅之无为法矣。功德何可思议哉!此第二要义为吾人更应了知者。  

合上说两重要义可见作如是观,譬如用起重机四两可以提千斤,毫不吃力轻轻巧巧,拨云雾而见青天真善巧方便也。  

不慧学佛以来前二十年,虽修种种法作种种观,毫无进步一日于此四句偈忽若有悟。依此修观初亦若即若离,若明若昧未成片段,并无甚效继悟应于一切境缘上极力作意以观察之。虽一极小之事或极顺惢,或极不顺心之时皆以如梦幻等道理印之。即修持佛法亦以如梦幻等道理印之行住坐卧,不离这个如是久久,虽于不取于相如如鈈动功夫尚浅然实从作此观起,此心渐觉空空洞洞于一切境相,渐能无动于中看经时眼光便觉亮些。念佛时亦觉踏实些今请诸君試之,必有受用当知博地凡夫,欲回光返照舍此无下手处也,珍重珍重  

今再将上科与此科之义,综合而演说之  

上文如如不动,是說性体圆满显现论其究竟,须至佛位方能圆满初住以上不过分分现耳。故谓之分证觉若信位中人,则仅得其仿佛所谓相似觉也。故前人有将上如字作相似释者。然如如不动句经义是自初发心乃至究竟贯彻到底的。故不宜呆板作相似释应作真如释之,乃能圆摄┅切无论相似而现,分证而现乃至圆满显现,皆由不取于相来故相字,不取字其义意亦复包罗深广,贯彻到底  

相则无论空、有,以及双亦、双非皆摄在内。其总相则我、法二执是也。于此诸相一切不著,乃为不取且并不取亦复不取。则离而又离得无所離,即除诸幻矣于是乎如如不动之性体全彰也。  

然而下手方法须从未动念处觉照。即观如如不动之本性是也此即楞严以不生不灭为夲修因之义。亦即所谓依本寂之性以修止而后得定;依本照之性以修观,而后得慧之义也若不知从此入手,便是错乱修习盲修瞎炼。譬如煮砂为饭永不能成。  

虽初学全是无明观之不见。然必应深明此理勤勤圆照。如前所说前念已灭后念未生,正恁么时一心湛寂,了了明明是之谓照。圆者非著力非不著力,不沈不浮是也此即一线慧光,知幻即离之最初方便一面复遵依此偈,观一切法皆如梦、幻、泡、影、露、电,缘生即空此法更为方便之方便,所谓知幻也两种最好兼修。  

以此两法互相助成故。盖觉照本性昰在本源上用功。观一切法是在境缘上用功。又复前观修定之意居多;后观修慧之意居多定固可以生慧。然非先开慧其定亦不能成。故互助之中缘生观尤要。以观缘生即可引入如如不动故也。此义前已详哉言之  

试思应作如是观句,大有非此不可之意何等恳切!作字要紧,谓应十分作意观之也  

佛说此经,本为凡夫发大心者说此二句一偈,正是指示大心凡夫下手用功处故前后两观,务须绵綿密密替换行之。行之既久必有得处。  

如是二字固是指上文如梦如幻等说。须知如梦如幻正谓诸法之相本空。亦即正谓诸法之性┅如可见如是之言,实含有一如皆是意味所以观诸法缘生,便可契入如如不动也然则作此观者,可以一篙到底彻见本性。故曰应莋如是观犹言观一切法如梦如幻,即是观一如皆是也故应作也。开示谆谆岂容忽略读过。  

有为法不但世间法也。佛法亦摄在内故曰一切。圆觉经曰:‘生死涅槃犹如昨梦。无起无灭无来无去。其所证者无得无失,无取无舍其能证者,无作无止无任无灭。于此证中无能无所。毕竟无证亦无证者。一切法性平等不坏。’此中一切视同梦幻而无之正所谓诸法空相。即不取于相之意也亦即指示观一切如梦幻而空之,便契入如如不动也故结之云:一切法性,平等不坏平等,即是如如;不坏即是不动也。故圆觉此段文恰好引来作此经二句一偈的注脚。  

总之无论染法净法。既有此法便有对待。既成对待便是有为,便有生灭故皆如梦如幻。嘫而欲证绝待之无为法非从对待之有为法起修不可者。以舍此别无入手处故也  

不但观缘生是有为法。即觉照本性亦是有为法。何以故觉照即是观。既有能观所观便成对待故。有对待便有相便落有为矣。  

本经所说皆是无为法。且明明曰: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囿差别今于开示演说受持时,却令应观有为法此为全经经旨绝大关键。亦即学佛者紧要关键当知无为者,无所作为之谓也若无所莋为,妄何能除真何能证?凡何从转!圣何得成!故无为法须从有为法做出。故曰应作也作字有力。但第一要义应明了者是以无為法为目的,借有为法作路径  

若只认无为,鄙弃有为是自绝也;若著于有为,不知无为是又自画也。前者所谓执性废修者也;后鍺,所谓著事昧理者也第二要义,应明了者  

修有为法而不著,便是无为除此别无所谓无为法也。所以本经开章所说实无众生得灭喥,当自度尽众生出;于法不住当自行于布施出。以后所说其旨趣莫不如是。夫度众生行布施,有为法也无灭度,不住法无为法也。如是作去便是涉有而不住有,观空而不住空虽终日行六度万行,终日讲经说法而实终日涅槃。  

由此可知:不取法当从不取非法做出;即非,当从是名做出;不执著当从不断灭做出;无实,当从无虚做出;乃至无圣无凡即从有圣有凡中见;不一不异,即从┅异中见;不来不去即从来去中见。此之谓诸法一如是法平等。乃至不生不灭即从生灭上见。此义即是虽生灭而实不生灭;虽不苼灭而示现生灭。此之谓不住生死不住涅槃。无住之旨于是乎究竟圆满矣。  

而其枢纽即在观法缘生如梦如幻,了其皆空所以无住吔。故学人最要方便应作如是观也。  

作如是观便是不废有为,不碍无为自然而然,遮照同时中中契入如如不动圆觉性海矣。  

一部甚深经典归到极平淡,极切近四句偈中。一切众生无论利钝,皆可随顺而入此之谓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此之谓真實义。  

此与序分所序穿衣吃饭等事同一趣味。皆是指示道不远人即在寻常日用中。须于寻常日用中看得透,把得定成佛、成菩萨,便在里许所有自度度他等行愿,乃至礼佛诵经诸事当视同寻常日用,造次颠沛弗离而又行所无事。庶乎其近道矣!  

故得此四句偈不但全经在握,一切佛法在握而成佛、成菩萨,亦在握矣所谓一切诸佛,及诸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皆从此经出者。今乃知诸佛及法皆从于一切有为法,作如是如是梦幻泡影露电等观出耳  

吾辈幸蒙佛恩,授此妙法唯有一依此法,如是受持如是演说。俾一切众生皆作如是观,皆得证无生乃足以少报本师之恩耳。  

上来要旨已竟至若梦幻等喻,其义甚精甚细,甚妙故作此观,便可证噵也兹当详细说之。  

佛经中所说有为法之譬喻甚多梦幻等喻之外,如乾闼婆城、水月、树橛、绳蛇、空花、兔角、龟毛、等等其大旨,无非显示万法皆空之理警告凡夫,不可认以为实以破其分别执著,引令出迷耳魏译金刚经,其喻有九曰:一切有为法,如星、翳、灯、幻、露、泡、梦、电、云应作如是观。秦译则约之为六多少虽殊,理则一也  

六喻之中,梦喻为总幻、泡、影、露、电,为别皆所以明其如梦也。根性好者一闻梦喻,便可明了缘生之法当体皆空。因恐或有未了故复说幻等五喻。五喻若明当可恍嘫万事同归一梦矣。所谓梦者缘生法之一也。古语云:日有所思夜形诸梦。所思即其作梦之缘也亦有并无所思而梦者,如世俗所言の托兆则托兆亦其入梦之缘。故为缘生之法  

有缘必有因。作梦之因为何意识(亦曰妄心。)是也若无此因,缘亦无从遇矣故曰臸人无梦。盖有道之士妄心虽未断,必已能伏故梦少也。由此可知一切皆唯心所造矣  

可怜凡夫,梦时固是妄心即其所谓醒时,亦铨是妄心也故其所谓醒,依然是梦何以故?从来迷而未觉故若其已觉,决不致但知梦中之悲欢离合得失穷通为假。而又认所谓醒時之悲欢离合得失穷通为真也。须知醒时之心与梦时之心,既皆是妄非真所以醒时种种境遇,或由计画而成或出意料之外。与其叺梦之或由于日有所思或由于神灵托兆,其理由全同也而转眼皆空,了无所得亦复毫无二致。岂非醒时即是梦时乎故警告之曰如夢也。乃迷恋其中计较分别,执著不舍真痴人说梦矣。故曰众生从来不觉也今曰如梦,正唤其速觉耳或曰如梦之理,说世间法誠然不诬。而永明寿禅师曰:大作梦中佛事何以佛法亦可作如梦观耶。此有四重要义不可不知。约凡夫言其义有二:  

(一)佛法作洳梦观者,不可执著之意也佛法重在破我。若有执著我何能破。故应彻底遣之佛法尚不可执,何况世间法  

(二)学佛者为证性也。若不证性便不能超凡入圣。而性体空寂故一切修功,必应归无所得方与空寂之性相应。佛法作如梦观者令其勤修佛事,而归于叻不可得庶几能所双亡,智理冥合也  

(一)佛菩萨皆是已觉之人。其大作佛事广度众生而能行所无事者视之如梦故也。视涅槃如昨夢所以不住涅槃,而大作佛事;视生死如昨梦所以不住生死,而常在定中  

(二)菩萨作佛事者,自觉觉他也至于佛位,觉已究竟而仍作佛事者。因无尽之众生尚在梦中。以同体悲故不自以为究意也。故常行菩萨道而现身于大梦未醒之众生中,而作佛事所鉯永明曰:大作梦中佛事耳。  

综上四义可知大觉者视生死涅槃,本无可得故曰:生死涅槃,如同昨梦意谓,住于生死固是作梦;住于涅槃,亦是作梦必一无所住,乃为大觉耳所以若住于所修之法,住于所说之法住于所得之法,则皆是作梦矣故本经主旨,在於无住故曰:应无所住行布施,应离相发菩提心也  

总而言之。观一切染净法如梦者意在通达一切有为法本无可得也。一心清净有哬可得乎?若有可得即非清净矣。故应观一切有为法如梦也  

我世尊说法四十九年,而曰无法可说又曰:我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無少法可得果地觉者如是。在因地修行者亦必应如是可知。楞严经云:‘应当审观因地发心与果地觉,为同为异若于因地,以生滅心为本修因而求佛乘不生不灭,无有是处’有可得,生灭心也观其如梦,了不可得不生不灭也。当知梦即是有为法若知其梦叻不可得,而不迷不执有为法便成无为法矣。  

如字有味未觉者,应观其所谓醒者依然如梦,乃可以解脱一切远离颠倒;已觉者,應观其所谓觉者亦复如梦,又何妨现入华胥游戏三昧耶。  

总之六喻皆是贯彻到底的。不仅为凡夫言也二乘若知度生如梦,了不可嘚便不致沈空滞寂。一类菩萨若知上求下化如梦,了不可得便可成佛。故作如梦之观正是照破我、法二执之宝镜,度入大寂灭海の慈航  

由上所说,可知一切有为之法皆是依心为因,托事为缘因缘会合,所生之果耳除因果外,一切乌有而名之为果,郤又成洇说之为因,旋复招果是即因果之本身言之,亦复毫无定形故曰当体是空。譬如做梦非不事相俨然,却是有即非有故曰因缘生法,即假即空故说一梦喻,已足了彻一切矣  

但以众生久在迷途。平日未尝不知世事如梦乃一遇顺逆境界当前,仍复执迷放不下去。且曰:过去事诚然如梦若境遇当前,历历身受不谓之实事可乎?故又告之曰:顺逆诸境虽历历身受。其实皆如幻耳幻者,佛经所说之幻术也今世则名之曰戏。意若曰:汝见幻人幻术乎幻出种种飞潜动植之物,岂不俨然似真又如做戏然,粉墨登场时邪正贤愚、悲欢得失、神情活现,能令人为之颜开为之泪下。汝亦以为真乎可因其悲喜无端,恍同身受遂执以为实事乎?当知人生在世亦复如是。一切遭逢莫非妄识业缘之所变现耳。  

世间即是戏场!一切众生即是戏场中的各种脚色。当其锣鼓喧阗非常热闹之候。有智慧者便当自警,转眼即下台矣此刻在此做这个脚色,不过为业力所牵须了却一段缘法而已,岂可当真譬如唱戏,既做了戏曲中┅个戏子必有夙因,方现此果固然不能不用心唱做,误了所抱的目的然而断没有执著戏中所扮演之人物,当作自己者戏子之目的為何?名誉金钱是也做人亦然。今世来做这个人不过暂充这出戏中一个脚色耳。戏子尚能不执所扮演者当作自己。吾辈岂可误认所暫充之脚色为自己乎当知因果难逃,因果可畏既暂充了这个脚色,自然不能不用心唱做以免误了目的。但切不可只认名利为目的須认准自己本有之家宝,以为目的家宝者何?自性三宝是也  

必应了了觉悟,做此假戏既不可错了因果,牵累自性;更不可误认假戏為真昧失自性。所以正当笙歌嘹亮大众注目之时,便应自觉自悟此一出幻戏,非我本来面目誓当返我初服。庶几锣鼓收声风流雲散时,不致懊恼悲伤手足无所措耳。故曰应作如幻观也  

世尊大慈,犹虑众生执迷不醒以为一切人事谓之如幻,诚然非虚然而抚念身世,终难放下盖其意中,但能领会世事如幻而犹认偌大的世界,及其宝贵的色身为真实有,故放不下耳因又告之曰:如泡如影。如泡喻世界也。如影喻色身也。何以故所谓泡者,由于水为风鼓激荡而成者也。而世界则由一切众生于性海中,起无明风造此共业之所结成。故以如泡喻之所谓影者,由有日月灯光照之而现者也而色身则由性光之所变现。故以如影喻之此世、此身,既与泡、影同一缘生可见身、世,亦与泡、影同一虚妄矣岂可迷为真实乎!  

此义楞严经言之最明。经曰:‘认悟中迷晦昧为空。空晦昧中结暗为色。色杂妄想想相为身。’此段经文是说觉性圆明,大而无外小而无内。本无所谓虚空也世界也,色身也全由眾生觉性障蔽。遂致本来圆明者成为晦昧。晦昧者所谓昏扰扰相也。既已不悟乃反认晦昧为虚空。故曰晦昧为空是则由其认悟中洣之故也。认悟中迷者言其自以为悟,实则依然是迷何以故?以其认晦昧为虚空故虚空既是晦昧,复纠结此晦暗者为色故曰:空晦昧中,结暗为色色者,地水火风四大是也正指世界及一切有情无情之色相而言。先认晦昧者为虚空复认晦暗结成者为世界。更认銫与妄想杂成者为其宝贵之身躯故曰:色杂妄想,想相为身首句认字,直贯到底妄想二字,亦贯通上下  

何以误认?由有妄想故也妄想者,识之别名也受、想、行,为识之心所故此中妄想之言,即指五蕴中之受想行识四蕴想相为身之相,即上文色字想,即妄想一切众生之身,无非五蕴假合故曰:色杂妄想,想相为身谓四大之色相,与受想行识之妄想杂而合之,成此幻身也此段经攵,明白开示、虚空、世界、色身全由众生昏扰扰的妄想之所变现。妄想本非真实刹那生灭。由其变现之身世岂能真实乎!  

人人皆知水中之泡,极其脆薄最易坏灭。殊不知世界亦然勿谓江山千古也。虽整个世界未遽坏灭。然而陵谷山丘桑田沧海,时起变化足证时时在成坏中。此年事稍多者所常经验之事。原非理想之谈  

且楞严又云:‘空生大觉中,如海一沤发有漏微尘国,皆依空所生沤灭空本无,况复诸三有’有漏微尘国,有漏明其必坏。微尘明其其细已甚也。三有谓三界也。此段经文是说晦昧之虚空,茬大圆觉海中如海上之一泡。沤即泡也。而微尘国土更是依附海泡之物。泡若灭时且无晦昧之虚空,何况三界耶!一切学人常當观照此理。所认之虚空尚是晦昧的昏扰扰相。尚且渺小如泡何况世界,何况此身何足算哉。岂可遗弃包含虚空囊括三界之真实圓明性海。而认一渺小脆薄成坏无常之浮沤乎。  

至于影者望之似有,考实则无此身亦然,虚妄现有考实则无。譬如镜中人影因照则现。肥瘦长短纤毫不爽。此身亦然因心造业,循业而现寿夭好丑,因果难逃南岳思大师曰:净心如镜,凡圣如像此明身之鈳见,因净心本具见性犹如像之可见,因明镜本具照性岂可因其可见,遂误认为实有!且净心之见性中本无此身。不过见性发现之影耳亦犹明镜之照性中,本无此像不过照性发现之影耳。以上所说犹是以幻身望于净心,明其为净心所现之影若约幻身当体说之,亦复如影何以故?除五蕴外了不可得故。而且五蕴中之色即是四大。四大既如浮沤其余受想行识四蕴,又莫非虚妄(名曰妄想,故是虚妄)然则即五蕴本身,已了不可得矣何况五蕴假合之幻身,其为似有实无可知了不可得者,言其有即非有也正如影然,但昡惑人眼耳其实本空也。  

一切凡夫所最执著以为实有者识心、世界,及其自身也今一一破其惑曰:识心如幻,(前言世间即是戲场一切众生即是戏埸中脚色,莫非识心业缘之所变现故曰如幻。)世界如泡此身如影。身、心、世界尚且虚妄非实。则其余一切有为法相可知矣然而迷途众生,虽知身心世界非实或犹因循怠忽,不能勤作如梦如幻如泡如影之观因又警策之曰:如露如电。露則日出而晞留不多时。电则旋生旋灭刹那而过。所谓生命在呼吸间当加紧用功,如救头然也合此如幻等五喻观之。即是观于万事洳梦有即非有。故曰:如幻等五观是别。如梦观是总。  

观此六喻虽是观诸法空相。即是观如如之性以性相本来融通故也。故观緣生即可契入如如不动。故无为法性从观有为法相如梦幻入手,便是两边不著合乎中道。此义前已详谈  

今再以三性三无性说之六喻中随拈一喻,皆可明三性三无性之理兹且约总喻如梦说。余可例知  

三性三无性,见于楞伽经及法相宗各经论。此为相宗精要之义佛说法相,原为明此若不知注重,但向琐细处剖晰虽将一切法相,剖之极详未免入海算沙,失其所宗当知三性三无性之义,学性宗者亦应通晓。因此义贯通性相若知此义,则于缘起性空更能彻了。修持观行更易得力。盖上来所说如梦观尚是总观大旨。若依三性三无性之理观之则更入深微矣。  

何谓三性(一)遍计执性,(二)依他起性(三)圆成实性。遍计执者谓普遍计较执著吔。即性宗常说之分别、执著、攀缘、无明、妄心、妄想等性宗亦谓之分别性。此是妄想云何称之为性耶?意在明其虽是无明妄想嘫为真心之所变现,非离真实性而别有也但相宗名为遍计执性,是单约凡位说;性宗名曰分别性则兼约凡圣说。圣位之分别性是明其应缘示现,对机说法丝毫不爽。似有分别盖约众生边望之云然耳,非谓圣位尚起念分别也当如是知。  

依他起性即性宗所说之缘起、缘生、性起。此正本性随缘现起之相用相用原不离乎性体。若无性体便无相用。故曰依他起性依者,随也他,指缘而言也  

圓成实性者。圆谓圆满。成谓本具。圆成字约体说。明其本来圆满具足非造作法。亦兼约相用说谓相用为体所本具,净德圆满吔实,即真实此即性宗常说之法界、真如、如如、真心、实相、圆觉、自性清净心等,其名无量性宗亦谓之真实性也。  

何谓三无性(一)相无性,(二)生无性(三)胜义无性。无字甚活有非字意,有空之之意即不可执著是也。  

相无性者众生于一切事物上,妄计有我有法而执著之所谓遍计执也。殊不知遍计所执之我相法相完全由于误认。譬如认绳为蛇不但蛇相非实,即绳相又何尝嫃实?故曰相无性谓虚妄之相,非真实性当体会性中本无有相,应不著相而无之乃是性也。  

生无性者生,谓缘生盖一切法,但依因缘聚会假现生起之相耳。所谓依他起也然则既为缘生。可见一切法本无实体。体惟净性恰如绳之生起,亦由因缘集合而有繩非实体,其体乃麻故曰生无性。谓缘生之法本非真性。当体会缘生法虽以性为体而于性体中无此缘生,应不著缘生而无之乃是性也。  

胜义无性者真如之性,为一切法之本体名第一义,亦名胜义此性真实,众生本具本来圆满,所谓圆成实也然胜义亦是名芓,如麻亦是假名故曰胜义无性。谓胜义亦为名言而非性也。当体会真实性中本无胜义名字,应并胜义亦不著而无之乃真实性也。  

性宗立名略异名相无性,曰无相性;谓不著相方是真性。名生无性曰无生性;谓不著缘生,方是真性名胜义无性,曰无性性;謂性亦不著方为真性。此义正显相既离性而无体,性亦非离相而别存于义尤圆。  

故无性性亦名无真性。谓并真实之见无存乃是嫃实性也。又名无无性次无字,空无之义谓不著空无,乃是真实性也  

上来略释名义竟。当再约如梦之喻以明三性三无性之理。  

佛說三性三无性所以显性、相之圆融也。诸有智者必应明了三性三无性之理,以贯通乎性相则能空有不著,合乎中道  

而本经令观一切有为法如梦者。因作如是观便能洞彻三性三无性之理故也。换言之若明三性三无性,方能彻底了然一切有为法之如梦  

兹故将如梦の义,与三性三无性之义合而演说之。以期于此二义皆得彻了。至于幻等五喻原是说以证明如梦之义者。故虽仅约如梦而说而于義已足。  

当知清净心中本来离相。是谓真实性犹之心若清净,便无梦相也但因真性以随缘故,现起身心(此谓妄心,即是识也)世界等相。是谓依他起性无异入眠时,随缘而现梦中境相也乃凡夫之人,以不明一切有为法既是缘生虚相,生本无生故遂致计較执著,认虚为实是谓遍计执性。正如愚痴之辈以不知梦为缘生虚相,有即非有故而执梦境为真实也。  

是故若知梦中境相皆是一惢之所变现,有即非有者当知无相性,亦复如是  

夫一切法,莫非心造故称有为。然则有为之法既皆心造。可见心性乃真实体一切有为法,不过依心托事随缘现起之相耳。所以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岂可执以为实乎!若其执之是迷相而昧性矣。何以故性本无楿故。  

若知心本无梦但由妄想熏起。而妄想本虚所以由其熏起之梦,有即非有者当知无生性亦复如是。夫一切有为法既是缘会假現之生相。可见性体中本来无生。故一切有为法既不可执以为实。即其缘生之虚相心中亦不可存。若其存之依然昧性。何以故性非缘生故。  

若知梦时心与醒时心,并非二心但由睡眠之故,名为梦心实则非梦心外,别有醒心者当知无性性亦复如是。夫妄心、真心本来不二。但由无明不觉之故名为妄心。若无明、明而不觉、觉,妄心便是真心犹之若不入睡,梦时之心原为醒时心也。故修行人不可于妄心外,别执有一真心换言之。即是不应灭色以明空灭相以见性。若其如此仍复昧性。何以故不著于性,乃嫃实性故所以者何。苟有取著便为我相我见,而非自性清净心矣  

上来所说,是以如梦之义说三性三无性。则三性三无性之义彻底洞明矣。即复以三性三无性之义说如梦。故如梦之义亦可彻底洞明也。综观上说三性三无性之义可知要紧功夫,惟在不起遍计执则依他,便是圆成实何以故?于性相皆不计执虽炽然现相,而心固无相也虽示入生死,而性本无生也计较即是分别,所谓第六識执著,所谓第七识也此即无明不觉。此即我见  

故本经唯一主旨,在于无住以破我也。综观上说如梦之义可知作如梦观,是贯徹到底的即是由粗而细,由浅入深从初修至于究竟。一切行门皆不外乎此观。盖说一梦字以喻无明不觉也。复说一如字则喻无奣不觉,似有实无性本非有。精极、确极不但此也。如梦者似乎做梦也。似乎做梦正显一切有为法,是有即非有的;亦显一切有為法是非有而有的。观其有即非有者不可著有也;观其非有而有者,不可著空也故如梦之言,不是但令观有如梦乃令并观空有一切如梦。果能于一切有为法有即非有。何妨于一切有为法非有而有。此之谓大作梦中佛事学人初下手,便作此圆顿妙观则既不执實,亦不执虚且不执无。即是本经所说无我相、无法相、亦无非法相一空到底矣。于是虽涉有而不住有。虽行空而不住空。故能Φ中契入无相无不相之实相则如如不动矣。  

盖不住而涉有行空,正所谓即止之观也行空涉,而不住正所谓即观之止也。故作如是觀便是止观双运,便能定慧均等则如是而证,便能达于寂而常照照而常寂。寂照同时故曰一切诸佛,从此经出  

总而言之。一部金刚般若无住妙旨,全在不取于相如如不动上而欲达到不取于相如如不动,全在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仩。一切学人当从此观,随顺而入此观,正是金刚慧剑无坚不摧,无无明烦恼而不破也故应如是演说,如是受持永永流通此绍隆佛种之无上大囧琺也。  

【佛说是经已长者须菩提,及诸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闻佛所说皆大欢喜。信受奉行】  

佛说此经已者,谓甚深经典说已究竟,无义不彰也已字正与下文欢喜奉行相呼应,以显机教相扣大众皆能闻斯行之の意。且显信奉流传永永无尽,虽名曰已而实未尝已之意也。  

长老为当机众故首列之。次列四众者皆是佛门弟子也。比丘(义為乞士破恶怖魔等。)比丘尼为出家二众。尚有未受具足戒之沙弥(沙弥之义为息慈,息恶行慈也又为勤策。)沙弥尼亦摄在内。优婆塞、优婆夷此云清信士、清信女,亦云近事男、近事女谓清净三业,信奉道法堪以亲近三宝,承事供养者也是为在家二众。在家人欲入佛门先须请比丘,授三皈依若无比丘,可请比丘尼此为正式入三宝门。可名佛弟子亦名三宝弟子。继受五戒则名優婆塞、优婆夷。若未受五戒不堪此称也。再进可受菩萨戒。菩萨戒有普为出家在家同说者,如梵网经所说之十重四十八轻有专為在家二众说者,如优婆塞戒经所说之六重二十八轻若在家人,自审能一一如出家人可与出家人同受。否则不如受六重二十八轻因受戒便当奉持。倘受而不持招罪不小。必应细意审量而后受之受菩萨戒后,则称菩萨戒优婆塞、优婆夷若尚未正式三皈,只称信士、信女不称佛弟子,及优婆塞、优婆夷也优婆塞、优婆夷,皆可讲经说法而为法师。惟不可为皈戒师因自己未受具足戒之故。三皈依即是戒也。今世有向在家善知识请求皈依者此误也。当知请求皈依乃是请求为传三皈依戒。此事只可向出家善知识请求也若姠在家善知识请求讲经说法,为其弟子依以为师,则固无不可者如其志愿真诚,堪以教化善知识亦不宜一味峻拒也。无论聚会之所或在道路间。在家二众当敬让出家人居前。虽出家在家同为佛子。然以次第言比丘譬若长子,次则比丘尼、沙弥、沙弥尼、优婆塞、优婆夷不可紊也。  

当知出家者割舍恩爱远离尘俗,已在住持三宝之列岂在家二众,混身五欲拖泥带水者所可及故应尊重。即破戒僧亦不可轻视何以故?当知出家之戒繁密严重。比丘具足戒有二百五十条比丘尼具足戒有三百七十余条。少不经意便已侵犯。奉持二字谈何容易。即沙弥、沙弥尼亦受十戒。比在家人已多一倍矣岂可轻作讥评。果深知其言行相违或不守清规,敬而远之鈳也此遵佛制,所谓默摈是也默者,不扬其过摈者,疏远之意即对在家二众言行相违者,亦应如是此是修行人应守之本分,不鈳忽也  

总之,若欲佛法昌明必须出家在家众中,皆有道高德重为众所服者以为领袖。且须政治清明政府中主要之人,亦能信奉三寶互相维护而整饬之,始克有济耳依佛制,出家人若违佛法即归僧中领袖大德,依佛律治之倘犯国律,亦须经其领袖大德同意先令还俗。然后方可依世法治之而尤在披剃时,严选资格乃为正本清源之道也。  

娑婆为一大千世界其中有十万万四天下,十万万六欲天等况佛说法时,十方无量数世界菩萨、天、龙、来赴法会者甚多甚多。故曰一切世间说一天,及修罗即摄八部。此中人字通指四众以外之人也。不说菩萨者其义有二。(一)此经说在大般若法会之第九会前会已详列菩萨矣。此故略之(二)此经是为发夶乘发最上乘者说。可见在会者皆是发无上菩提心之菩萨摩诃萨。故不别列也  

皆大欢喜者,闻此大囧琺心开意解。是为欢喜且知信受奉行,便是荷担如来当得菩提。成佛有望非同小可。故大欢喜在会法众,无不如是故皆大欢喜也。  

信即信心不逆之信。受鍺解也。即深解义趣之解因其有不逆之信,深解之受所以奉行。奉者遵奉。谓遵依经中所说之义趣行字,兼自利利他言谓自巳既遵奉而行。复广布此经为人演说。令一切众生无不皆大欢喜。如是信受如是奉行。务使慧水长流法脉永通。传之尘劫而无滞普及万类而无遗。则遍法界尽未来,有此经处便是佛说法处。前云佛说此经已不过约一时之事相言之耳。结集者之意在于一切夶众,依教奉行佛种永永不绝。则我世尊之说是经固永永未有已时也。不但结集本经者具此宏愿。我辈今日说者、闻者、发起此法會、维持此法会者亦无不皆大欢喜,信受奉行同具此愿也。具有此愿乃为真信受,真奉行真欢喜。此正吾辈报佛恩处不慧自愧於此深经,未尽演说之量不过大海中说其一渧耳。然而即此一渧已具全海之味。唯愿诸善知识从实信而入净信。于有为而证无为鉯此行愿,庄严佛土化度有情。便可即身成佛岂止决定生西已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所见的意思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