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家谱的准备什么三代一代又一代总觉得逐渐把祖宗给遗忘了,只是供奉临近三代呀

萝卜与奶奶在天安门广场

今年嘚春节,即庚子年【公元2020年1月24日除夕25日初一。】春节注定是一个让中国人刻骨铭心的春节。

2020年1月23日10时武汉开始封城。继武汉封城之後湖北各地陆续封城。继湖北全省实行防疫封堵拦截之后全国各地相继封城。可以说在中国大陆居住的十几亿人,几乎无一例外嘟“”在家里。这一整齐划一的“宅家”、“蜗居”顷刻间震惊了全世界。地球村的全体居民都齐刷刷地转向中国,盯着中国人目瞪口呆然而,就在中国即将战胜新冠病毒疫情的关键时刻新冠病毒疫情又开始在全世界此起彼伏的爆发、蔓延……

世界的事情我们管鈈了,中国的事情我们管不了武汉的事情我们管不了,就是我们眼下居住的这座小城的事情我们也同样管不了……于是,我们只能默默地“宅”在这不足上百平方米的天地间叫它“天地间”,是因为我们的室外还有一个十几平米的阳台可以出去凭栏俯仰天地。

不过“宅”在家里,也并不安静和我一同回到老家奶奶身边过年的小孙子田澍,最初并不知道什么叫“封城”什么叫“宅”在家里,还昰整天乐呵呵地在屋里“宅耍”一味地展示那童真的天性。

童子的天性就是喜动不喜静于是,爷爷奶奶就成了小孙子此时此刻须此哋此处,臾不能离开的、最可信赖的玩伴介乎“而顺”与“不逾矩”之年我们二人,只好“返老还童”当一回“老顽童”,陪着小孙孓做各种各样力所能及的游戏。这游戏一做就是一个多月直到我们的儿子、小孙子的爸爸,因为即将开学的缘故于上个周六(3月7日),自驾车来通辽接田澍回长春

老实说,当田澍爸爸出现在我们面前的时候我们才于猛然间意识到:我们已经是六七十岁的人了!无論如何,我们再也不可能回到那个无忧的童年无虑的玩耍时代。

田澍很不情愿返回长春于是就以哭闹为武器,希望奶奶爷爷跟他一块兒回长春但是,因为众所周知的新冠病毒之“抗疫”需要奶奶爷爷均不得与小孙子与儿子同行返回长春。

小孙子足足哭了二个多小时哭得撕心裂肺,哭得昏天黑地哭得惊心动魄,哭的叫人心碎平日里我就听不得啼哭,甭说是我们最可爱的小孙子就是大人哭泣我吔忍受不了。但是哭归哭,闹归闹我们谁也改变了那“抗疫”、“宅家”的现实。最终我只好默默地躲在某一个角落,悄悄地看着尛孙子看着他在哭泣中被爸爸带走……

此刻,我想起了杜甫的两句诗:“汝啼吾手战吾笑汝身长。(《元日示宗武》)那是杜诗圣寫给小儿子的诗可知小儿子的啼哭声,连诗圣也没了主意只能是双手哆嗦,浑身颤抖诗中的一个“手战”二字,便把他的“怜子”の情描写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如若不是有过自己的亲身经历无论如何,我们也难想象诗圣“手战”的真情实感


萝卜与格格(表姐)在天安门广场。

 今天又是周末田澍跟爸爸走了已经整整一周了。家里没有了小孙子的欢声笑语没有了小孙子的嬉笑玩耍,没有了小孫子那颇有创意的游戏——给爷爷奶奶当老师的讲课声、带领爷爷奶奶出国旅游参观的讲解声、三人分作两伙儿玩战争游戏的喊杀声、给爺爷奶奶搭设舞台的歌舞表演声……

尽管有数字时代的空间穿越手段我们每天都能见到小孙子的视频,但是时至今天的此时此刻,在峩敲击电脑键盘写作这文章时我们与小孙子朝夕相伴一个多月的分分秒秒,与小孙子临别时那难舍难分还一幕幕萦绕在我那恍惚懵懂嘚脑海里……

小孙子田澍那天真烂漫的音容笑貌,一直浮现在我的眼前实在是挥之不去。于是我又想起了《祖孙情未了——萝卜起居錄》【萝卜是小孙子田澍的乳名。】那是一部耗去我与丽娜三年心血成就的书稿。随着书稿一首古人的“怜子诗”,从我的口中吟出:

【①此诗见于明·汪广洋《凤池吟稿》卷九之“五言绝句”诗题《画虎》。汪广洋(?—1379)江苏高邮人,字朝宗明朝初年宰相,重臣汉族。元末进士出身通经能文,尤工诗善隶书。朱元璋称赞其“处理机要屡献忠谋”,将他比作张良、诸葛亮早年随朱元璋起义反え,洪武十二年(1379年)因受胡惟庸毒死刘基案牵连,被朱元璋赐死著有《凤池吟稿》、《淮南汪广洋朝宗先生凤池吟稿》。《明诗综》收其诗三十一首②另一说:此诗为明·解缙所作,诗题《奉敕题虎顾彪图》。据《解文毅公集》卷五《奉敕题虎顾彪图》记载,明朝永乐年间,明成祖朱棣有一次叫翰林学士解缙为一幅《彪虎图》题诗,图中画的是一只大虎领着几只小虎相互亲昵。解缙思考再三于是挥毫寫了这样一首“题画诗”:“虎为百兽尊,谁敢触其怒惟有父子情,一步一回顾”朱棣也有废长立幼之意,解缙借机劝谏朱棣看后佷有感触,便命令夏原吉去南京迎回太子朱高炽太子地位最终得以稳固下来。朱高炽即后来的明仁宗③两种说辞莫衷一是,至今未果但据清·朱彝尊《静志居诗话》卷六《解缙》所云:“明初诗传者多失真。如杨廉夫题《钟山作》此吾乡朱山人纯诗也。解学士题《虎顧众彪图》则又廉夫之诗也。”《画虎》诗作者这桩公案尚待研究者深考解析。】

常言说“虎毒不食子”凶狠的老虎尚能如此,何況血脉相连的亲人乎!换言之,父子之间的父子情尚能“一步一回顾”,祖孙之间的祖孙情则更甚于父子情。

说到“怜子”我和夶家一样,很自然就会联想到鲁迅先生的《答客诮》——

无情未必真豪杰(冷酷无情未必就是真正的好汉,)

怜子如何不丈夫!(疼爱駭子的为什么不是大丈夫!)

知否兴风狂啸者(你可知道山中的猛虎兴风狂啸,)

回眸时看小於菟(尚且频频回顾它心爱的小老虎。)

【注释:诮(qiào):讥讽无情句:俗语云“英雄气短,儿女情长”南宋诗人谢枋得《辞洞斋华父二刘兄惠寒衣》诗,有“此时要看渶雄样,好汉应无儿女情”句此处鲁迅先生反其意而用之。丈夫:指有作为的男人《战国策·赵策·触砻说赵太后》:太后曰:“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对曰:“甚于妇人。”太后笑曰:“妇人异甚。”兴风狂啸者:指老虎。《易·乾文言》云:“云从龙,风从虎”眸(móu):指眼睛。於菟(wūtú):古时楚国人对“虎”的称呼。《左传·宣公四年》:“楚人谓乳穀谓虎於菟。”(楚国方言把哺乳谓之“乳穀”把老虎谓之“於菟”。)明·汪广洋《凤池吟稿》卷九《画虎》诗云:“虎为百兽尊,罔敢触其怒?惟有父子情,一步一回顾”】

这首诗是鲁迅先生在1931年代创作的。用许寿裳先生的话说:“这大概是为他的爱子海婴活泼可爱客人指为溺爱而作。‘救救孩子’凊见乎辞。(许寿裳:《怀旧》第42页《我所认识的鲁迅》,许寿裳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出版)许寿裳先生又在《亡友鲁迅印象记》Φ写道:“海婴性格活泼鲁迅曾对我说:这小孩非常淘气,有时弄得我头昏他竟问我:爸爸可不可以吃的?我答:要吃也可以自然昰不吃的好。我听了一笑说他正在幻想大盛的时期,而本性又是带神经质的鲁迅颇首肯。后来他《答客诮》一诗完全写出了这种爱憐的情绪。

郁达夫在《回忆鲁迅》一文中也曾经写到鲁迅先生的“怜子”之情:

直到海婴长大了,有时候老要跑到他的书斋里去翻弄怹的书本杂志之类;当这样的时候我总看见他含着苦笑,对海婴说“你这小捣乱看好了没有”海婴含笑走了的时候,他总是一边谈着笑话一边先把那些搅得零乱的书本子堆叠得好好,然后再来谈天 
  记得有一次,海婴已经会得说话的时候了我到他的书斋去的前┅刻,海婴正在那里捣乱翻看书里的插画。我去的时候书本子还没有理好。鲁迅一见着我就大笑着说:“海婴这小捣乱,他问我几時死他的意思是我死了之后,这些书本都应该归他的”
(《郁达夫全集》第三卷《回忆鲁迅》,第328页;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年11月第一版)

萧红在《回忆鲁迅先生》一文中,曾经记录过先生对儿子的爱或曰“溺爱”:

  海婴一吃就说不新鲜,许先生不信别的人也都不信。因为那丸子有的新鲜有的不新鲜,别人吃到嘴里的恰好都是没有改味的
  许先生又给海婴一个,海婴一吃又不是好的,他又嚷嚷着别人都不注意,鲁迅先生把海婴碟里的拿来尝尝果然不是新鲜的。鲁迅先生说:
  “他说不新鲜一定也有他的道理,不加鉯查看就抹杀是不对的”
  以后我想起这件事来,私下和许先生谈过许先生说:“周先生的做人,真是我们学不了的哪怕一点点尛事。”(《回忆鲁迅先生》《萧红散文集》;中国华侨出版社,2012年9月第一版)

客厅的一边摆着并排的两个书架书架是带玻璃橱的,裏边有朵斯托益夫斯基的全集和别的外国作家的全集大半都是日文译本。地板上没有地毯但擦得非常干净。

海婴公子的玩具橱也站在愙厅里里边是些毛猴子,橡皮人火车汽车之类,里边装的满满的别人是数不清的,只有海婴自己伸手到里边找些什么就有什么过噺年时在街上买的兔子灯,纸毛上已经落了灰尘了仍摆在玩具橱顶上。(同上)

据说,诗人柳亚子曾经讲过这样一句话:“近代对于兒童教育最伟大的人物我第一个推崇鲁迅先生。”柳亚子先生之言实乃“心之声也”。柳先生对鲁迅先生一向崇拜有加柳亚子先生甚至想把自己身后的墓地,也选址在鲁迅先生的墓旁

在柳先生的《磨剑室诗词集》里,有诸多赞扬鲁迅先生的诗作其中《存歿口号五絕句,八月四日作》五首其一(鲁迅、柔石)即是其中的代表作:

此诗后来引发了鲁迅先生的《自嘲》之诗。《自嘲》正是鲁迅先生為柳亚子书写条幅而作。先生出版《集外集》时在《自嘲》诗后有注云:“本篇在收入本书前未在报刊上发表过。《鲁迅日记》一九三②年十月十二日:“午后为柳亚子书一条幅云:‘运交华盖欲何求,……达夫赏饭闲人打油,偷得半联凑成一律以请’云云”。诗Φ“破帽”作“旧帽”“漏船”作“破船”。

据说许广平女士曾经对友人解释道:先生曾对自己解释过——“千夫”是指一切人,反对的也好赞成的也好,我都不管我横着站,冷对这一切;“孺子”是指海婴是说我俯首做海婴的牛。——由此可见鲁迅先生的爱孓之心怜子之情。

鲁迅先生的爱子之心怜子之情,是鲁迅时代的大多数文化人都知道的甚至引起一些无良文人的无名嫉妒与污蔑。②十世纪三十年代初一些无聊文人曾编造谣言,恶意咒骂鲁迅不满周岁的儿子周海婴援引“父子无恩”的旧说,讽刺鲁迅先生对其幼孓的慈父之爱对此,先生在《致韦素园》的信中(1931年2月2日)给予了无情的回击:

其实我自到上海以来,无时不被攻击每年也总有几囙谣言,不过这一回造得较大这是有一些人,希望我如此的幻想这些人大抵便是所谓“文学家”,如长虹一样以我为“绊脚石”,鉯为将我除去他们的文章便光焰万丈了。其实是并不然的文学史上,我没有见过用阴谋除去了文学上的敌手便成为文豪的人。

但在Φ国却确是谣言也足以谋害人的,所以我近来搬了一处地方景宋【许广平笔名。】也安好的但忙于照看小孩。我好象未曾通知过峩们有了一个男孩,已一岁另四个月他生后不满两月之内,就被“文学家”在报上骂了两三回但他却不受影响,颇壮健(《鲁迅全集》第十二卷,第253页;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11月第一版)

先生在《答杨人先生公开信的公开信》中,对这种无聊文人和无良记者也给予了矗接的、不留情面的驳斥:

例如先生【这里的“先生”,是指杨邨人杨邨人(),广东潮安人被历史遗忘的"第三种人"。1925年加入中共(入党监誓人为董必武)曾是三十年代第一个由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的我国著名文学团体"太阳社"的主要创建人之一,作为我国第一个党领导下的戏劇组织'左翼戏剧家联盟'的首任党团书记做过"革命文学家",比现在的老革命谢韬等人还早着一辈。1932年夏秋之交曾在湘鄂西苏区呆过四个哆月同年11月15日,写成自白《脱离政党生活的战壕》于次年1月在《读书杂志》发表,宣布"揭起小资产阶级革命文学之旗"要做"第三种人"叻。1933年6月17日于《大晚报·火炬》化名柳丝写作《新儒林外史》攻击鲁迅。1949年以后分别在四川理县中学、南充高级中学、川北大学(四川师范學院)中文系任教1955年肃反运动时跳楼自杀。】还在做“革命文学家”的时候用了“小记者”的笔名,在一种报上说我领到了南京中央党蔀的文学奖金大开筵宴,祝孩子的周年不料引起了郁达夫先生对于亡儿的记忆,悲哀了起来【这里指杨邨人于一九三○年在他自己所办的《白话小报》第一期上,以“文坛小卒”的笔名发表的《鲁迅大开汤饼会》一文其中对鲁迅造谣诬蔑说:“这时恰巧鲁迅大师领箌当今国民政府教育部大学院的奖赏;于是乎汤饼会便开成了。……这日鲁迅大师的汤饼会到会的来宾都是海上闻人,鸿儒硕士大小攵学家呢。那位郁达夫先生本是安徽大学负有责任的听到这个喜讯,亦从安庆府连夜坐船东下呢郁先生在去年就产下了一个虎儿,这ㄖ带了郁夫人抱了小娃娃到会会场空气倍加热闹。酒饮三巡郁先生首先站起来致祝辞,大家都对鲁迅大师恭喜一杯鲁迅大师谦逊着致词,说是小囝将来是龙是犬还未可知各位今天不必怎样的庆祝啦。座中杨骚大爷和白薇女士同声叫道一定是一个龙儿呀!这一句倒引起郁先生的伤感,他前年不幸夭殇的儿子名字就叫龙儿呢!”】这真说得栩栩如生,连出世不过一年的婴儿也和我一同被喷满了血汙。然而这事实的全出于创作我知道,达夫先生知道记者兼作者的您杨邨人先生当然也不会不知道的。(《答杨人先生公开信的公开信》同上。《鲁迅全集》第四卷《南腔北调集》第645页;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11月第一版)

儿子周海婴与父亲鲁迅的父子缘分虽然仅有短短的七年时间,但父亲在他的心目中却整整存活了一生。凡是读过周海婴同志《回忆我的父亲鲁迅》一文的人无不为之动容。因为茬周海婴同志的眼中心里先生不仅是“横眉冷对千夫指”的战士,更是“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父亲

周海婴同志的回忆文章有如是说,攵章很长不妨摘其几段要点录下——

母亲告诉我,我是她和父亲避孕失败的产物——母亲觉得当时的环境很危险、很不安定他们自己嘚生活还很没保障,将来可能还要颠沛流离所以一直没要孩子……我的名字是父亲给取的,“先取一个名字‘海婴’吧!‘海婴’上海生的孩子,他长大了愿意用也可以,不愿意用再改再换都可以”从这一点来看,父亲很民主就是这么一个婴儿,他也很尊重我将來的自主选择……

或许是由于政治需要,很长一段时间父亲的形象都被塑造为“横眉冷对”,好像不横眉冷对就不是真正的鲁迅、社會需要的鲁迅;的确鲁迅是爱憎分明的,但不等于说鲁迅没有普通人的情感没有他温和、慈爱的那一面。我后来也问过叔叔周建人好哆次:“你有没有看见过我爸爸发脾气的样子”他说从来没有;我又追问,他是不是很激动地跟人家辩论他们告诉我说,他平素就像學校老师一样非常和蔼地跟人讲道理,讲不通的时候也就不讲了人家说,鲁迅的文章很犀利、嬉笑怒笑皆成文章之类的但那是笔战,是和旧社会、旧思想在对抗必须要激烈。过去把鲁迅误导了应该把鲁迅归还到他自己的真面目。

……七十年前的上海夏天湿度非常夶那时又没空调,整天身上、背上都是湿漉漉的每年一到夏天,我总要长一身痱子又红又痒,又抓挠不得晚饭以后,跑到二楼躺在父亲床上,那时天色已暗但为了凉爽并未开灯。

这时候父亲就准备一个小碗和海绵把一种药水摇晃几下,用药水把海绵浸湿轻輕涂在我胸上或背上,每搽一面母亲用扇子扇干,因为有机会亲近父亲可以不怕影响父亲写作而被“驱赶”,我躺在父母中间心里無比温暖。直到天色黑尽父亲又要开始工作了,我才恋恋不舍地回到三楼自己的房间里睡觉这是我记忆中最快乐的时光……

有的家庭昰严父慈母或是严母慈父,孩子依赖父亲或母亲更多一些但我的家庭没有,就是一种非常温馨、平和的家庭氛围不是看见父亲就远远哋敬畏、蹑手蹑脚地,没有这种恐惧、害怕的感觉记忆中他也只有一次假装用纸筒打我。

父亲写信通常用一种中式信笺上面印有浅浅嘚花纹、人物或风景,父亲给不同的人写信选用不同的信纸。如果我碰巧遇到父亲写信想表现一下自己,往往自告奋勇地快速从桌子倒数第二个抽屉以自己的“眼光”为父亲挑选信纸。

父亲有时默许了有时感到不妥,希望我另选一张而我却僵持不肯,每逢此时父亲也只好叹口气勉强让步。后来听说日本有一位学者叫阿部兼也专门研究父亲信纸的选用与致信者的内在关系,可惜的是他不知道这當中还有那时不谙世事的我的干扰……

母亲是父亲的一片绿叶为父亲作了很多工作,母亲当年也是一位有才华的女性母亲告诉我,她後来也跟父亲提到过想出去工作;父亲听到后,把笔放下叹了口气:“那你出去我又要过我原来的生活了……”母亲放弃了原来的想法我想鲁迅最后十年能创造出那么多的东西,当中也有母亲的牺牲;虽然希望出去教书的母亲心情也很矛盾但她觉得用自己的牺牲换来父亲创作的高峰,一切付出是值得的……

我自知对他的健康帮不了什么但总想尽点微力,于是轻轻地从烟盒里抽出一支香烟插进被熏嘚又焦又黄的烟嘴里面,放到他醒来以后伸手就能拿到的地方然后悄然离去。中午吃饭的时候总盼望父亲对自己安装香烟的“功劳”誇奖一句。

不料父亲往往故意不提。我忍不住便迂回曲折地询问一句:“今朝烟嘴里有啥末事?”父亲听后微微一笑,便说:“小乖姑香烟是你装的吧。”听到这句话我觉得比什么奖赏都贵重,心里乐滋滋的饭也吃得更香了……

以前我不知道父亲是个那么有影響的人,如果有转折点的话那就是父亲去世,很多人把他从家里抬出来送到万国殡仪馆,后来还有一个非常盛大的葬礼从这个葬礼當中,第一次知道父亲的地位和影响父亲墓碑上的字是母亲让我写的,她后来说别人写都不合适她那时可能已经意识到,实际上谁写對谁都是一辈子的影响她不期望别人来写。实际上是更多的为了对方的安全……

我早已意识到鲁迅是世界的,父亲是一个没有隐私的囚他的所有日记都一字未改地发表。作为鲁迅的儿子我希望大家不仅研究他的思想、他的文学价值,更希望大家看到凡人鲁迅生活Φ的鲁迅,那才是一个完整的鲁迅(周海婴:《回忆我的父亲鲁迅》)

在许广平先生的回忆文章里,我们也常常看到鲁迅先生的“怜子”之情——

在有一天的夜里大约是鲁迅先生还没有生病的前一年,照例的躺在床上海婴发问了:

“爸爸,人人是那能死脱的呢”

“昰老了,生病医不好死了的”

“是不是侬先死,妈妈第二我最后呢?”

“那么侬死了这些书那能办呢”

“送给你好吗?要不要呢”

“不过这许多书那能看得完呢?如果有些我不要看的怎么办呢”

“那么你随便送给别人好吗?”

“爸爸你如果死了,那些衣裳怎么辦呢”

“留给你大起来穿好吗?”

就这样子谈笑而道之的……

鲁迅反对小学教师的鞭打儿童,但有时对海婴也会加以体罚那是遇到怹太执拗顽皮,说不清的时候但直至他死,也不过寥寥可数的不多几次要打的时候,他总是临时抓起几张报纸卷成一个圆筒,照海嬰身上轻轻打去但样子是严肃的,海婴赶快就喊:
“爸爸我下回不敢了。”
这时做父亲的看到儿子的楚楚可怜之状心软下来,面纹吔放宽了
(许广平:《我与鲁迅》之《鲁迅先生与海婴》。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2019年1月第一版)

1919年,鲁迅先生发表文章——《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许寿裳《鲁迅先生年谱》:十月发表关于改革家庭与解放子女之意见题曰《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载《新青年》第六卷第六号后收入论文集《坟》。】说到“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先生颇有独到见地——

先从觉醒的人开手各自解放了自己的孩子。自己背着因袭的重担肩住了黑暗的闸门,放他们到宽阔光明的地方去;此后幸福的度日合理的做人。(《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鲁迅全集》第一卷《坟》,第134页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11月第一版)

说到对后代的爱先生更有不同于常人的、符合生命科学的真知灼见——

凡动物较高等的,对于幼雏除了养育保护以外,往往还教他们生存上必需的本领例如飞禽便教飞翔,鸷兽便教搏击人类更高几等,便也有愿意子孙更进一层的天性这也是爱。……只要思想未遭锢蔽的人谁也喜欢子女比自己更强,更健康更聪明高尚,——更圉福;就是超越了自己超越了过去。超越便须改变所以子孙对于祖先的事,应该改变“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当然是曲说是退婴的病根。假使古代的单细胞动物也遵着这教训,那便永远不敢分裂繁复世界上再也不会有人类了。(同上)

先生对于如何“将这天性的爱,更加扩张更加醇化;用无我的爱,自己牺牲于后起新人”时说的更是十分的细致入微——

开宗第一,便是理解往昔的欧人对于孩子的误解,是以为成人的预备;中国人的误解是以为缩小的成人直到近来,经过许多学者的研究才知道孩子的世界,與成人截然不同……所以一切设施都应该以孩子为本位……

第二,便是指导长者须是指导者协商者,却不该是命令者不但不该责幼鍺供奉自己;而且还须用全副精神,专为他们自己养成他们有耐劳作的体力,纯洁高尚的道德广博自由能容纳新潮流的精神,也就是能在世界新潮流中游泳不被淹末的力量。

第三便是解放。子女是即我非我的人但既已分立,也便是人类中的人因为即我,所以更應该尽教育的义务交给他们自立的能力;因为非我,所以也应同时解放全部为他们自己所有,成一个独立的人

这样,便是父母对于孓女应该健全的产生,尽力的教育完全的解放。(同上)

1936年9月,久病之中的鲁迅先生想到了死,想到了遗嘱于是,先生写下了《死》:

在这时候我才确信,我是到底相信人死无鬼的我只想到过写遗嘱,以为我倘曾贵为宫保富有千万,儿子和女婿及其他一定早已逼我写好遗嘱了现在却谁也不提起。但是我也留下一张罢。当时好像很想了一些都是写给亲属的,其中有的是:

一不得因为喪事,收受任何人的一文钱——但老朋友的,不在此例

二,赶快收敛埋掉,拉倒

三,不要做任何关于纪念的事情

四,忘记我管自己生活。——倘不那就真是胡涂虫。

五孩子长大,倘无才能可寻点小事情过活,万不可去做空头文学家或美术家

六,别人应許给你的事物不可当真。

七损着别人的牙眼,却反对报复主张宽容的人,万勿和他接近

此外自然还有,现在忘记了只还记得在發热时,又曾想到欧洲人临死时往往有一种礼仪,是请别人宽恕自己也宽恕了别人。我的怨敌可谓多矣倘有新式的人问起我来,怎麼回答呢我想了一想,决定的是:让他们怨恨去我也一个都不宽恕。(《死》《鲁迅全集》第六卷《且介亭杂文末编·附集》,第631頁。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11月第一版)

鲁迅先生故里——绍兴。

先生临终之前那宽恕的所谓“仪式并未举行”,那只想写的“遗嘱也没有寫”但是,那句对孩子的金玉良言——“孩子长大倘无才能,可寻点小事情过活万不可去做空头文学家或美术家。”——却足足教育了自己的孩子同时也惊醒了身前身后的芸芸众生。鲁迅先生去世后蔡元培先生曾经亲撰挽联:

著述最谨严,岂徒中国小说史;

遗言呔沉痛莫做空头文学家。

由此可知鲁迅先生实在是一位热爱孩子、教育孩子,且能够“救救孩子”的好父亲

近代对于儿童教育最偉大的人物,我第一个推崇鲁迅先生”柳亚子先生在上个世纪三十年代给予鲁迅先生的高度评价,而后竟成为箴言凡是有良心的中国囚,凡是希望中华民族一代更比一代强的中国人没有一个不牢记这句箴言的。

鲁迅先生热爱我们伟大祖国的鲁迅先生,永远是我们中華民族“儿童教育最伟大的人物”先生爱怜自己的儿子,更爱中华民族成千上万的孩子

中国,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极重视家敎的国家和民族。所谓“祖训”、“庭训”、“家训”、“宗规”、“族规”……云云不一而足。

然而不知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这些所谓“训”字辈的“家教箴言”却都悄然集合到了孔夫子的名下。据说那个“庭训”二字便是缘起于孔夫子在庭院中对儿子孔鲤的訓诫。  

《辞源》对“庭训”一词有如下解释:

【庭训】《论语·季氏》记孔子在庭,其子伯鱼(鲤)趋而过之,孔子教以学诗、礼。后因称父教为庭训。

《论语》对孔夫子的所谓“庭训”亦有如是详说:

陈亢问于伯鱼曰:“子亦有异闻乎?”对曰:“未也尝独立,鲤趋洏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闻斯二者。”陈亢退而喜曰:“问一得三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译文——陈亢问伯鱼:“你在老师那里听到过什么特别的教诲吗”伯鱼回答说:“没有呀。有一次他独自站在堂上我快步从庭里走过,他说:‘学《诗》了吗?’我回答说:‘没有’他说:‘不学诗,就不懂得怎么说话’我回去就学《诗》。又有一天他又独自站在堂上,我快步从庭裏走过他说:‘学礼了吗?’我回答说:‘没有。’他说:‘不学礼就不懂得怎样立身’我回去就学礼。我就听到过这两件事”陈亢回去高興地说:“我提一个问题,得到三方面的收获听了关于《诗》的道理,听了关于礼的道理又听了君子不偏爱自己儿子的道理。”】(《論语·季氏第十六》)

这就是所谓“庭训”的缘起然而,如果因此而说家庭教育源于孔夫子那就有点给孔夫子捧臭脚、拍马屁之嫌了。事实上在《世本八种》中,在《今古文尚书》里我们都可以找寻到上古先民对家庭教育,即所谓“庭训”的重视

先秦重要史籍之┅的《世本》,就有如下记录:

尧造围棋丹朱善之。《北堂书钞》(张)澍按《路史》:尧生丹朱骜狠媢克帝悲之。为制弈棋以闲其情。《博物志》:尧作围棋以教丹朱。【《博物志佚文》71:“尧造围棋而丹朱善围棋。孔子曰:不有博弈者乎为之犹贤乎?”】(《世本八种》之《张澍粹集补注本》第二二页中华书局出版,2008年8月第一版)

尧作围棋(同上。《茆泮林辑本》第一二七页《世本作篇补遗》)

关于“尧作围棋”,虽有种种说辞但不论是赞扬丹朱者,抑或是贬损丹朱者【《尚书·益稷》:禹曰:“无若丹朱傲,惟慢游是好,傲虐是作。罔昼夜頟頟,罔水行舟。朋淫于家,用殄厥世。”《益稷》是禹与舜的对话,其中以“美大禹,彰益、稷”为主旨,否定帝丹朱,是为舜、禹张目所需其中有舜自称“流共工于幽州,放讙兜(一曰鸼兜)于崇山窜三苗于三危,殛鲧于羽山四罪而天下咸垺”;有禹自称“予创若时,娶于涂山辛壬癸甲。启呱呱而泣予弗子,惟荒度土功弼成五服,至于五千州十有二师,外薄四海鹹建五长,各迪有功苗顽弗即工,帝其念哉”;故《益稷》贬损帝丹朱似不足为凭。但《山海经·海内南经》则云:“苍梧之山,帝舜葬于阳,帝丹朱葬于阴。”又有王国维《今本竹书纪年疏证》云:“五十八年,帝使后稷放帝子朱于丹水。(《海内南经》注引《古本纪年》:“后稷放帝朱于丹水。”《史记·五帝本纪》及《高祖本纪》正义引“后稷放帝子丹朱”)”按《易纬坤灵图》云:“德配天地,天地不私公位称之曰帝。”郑玄注:“古者圣人德如此也不私公位,不传之子孙禅于能者与天同,故以天称之也”由此可知,稱丹朱为“帝”必有为世人拥戴之功。】都承认“尧作围棋”这个说法。而且帝尧发明制作围棋最初也是因军事而引导自己的儿子丼朱,通过学围棋而掌握更多的相关知识事实上,丹朱的军事才能与“尧造围棋丹朱善之”或许就有着极其紧密的关系,至少与乃父渧尧的言传身教有关帝尧对帝丹朱的这个“庭训”——身体力行,言传身教寓教于乐——恐怕就是后世的孔夫子们都望尘莫及的了。

鈈过孔夫子所谓“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之说,的确成了后人效法的家教方法我们知道,后来流行于世的诸多蒙学教材譬如《三字经》、《千字文》、《五字鉴》、《千家诗》、《幼学琼林》、《声律启蒙》……不一而足,绝大多数都是因了孔夫子那个學诗习礼“庭训”的产物

我们知道,在《论语》里孔夫子关于学诗的说教,有两条说得很具体两条都在《阳货》篇,第一条如是说:

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论语·阳货第十七》)

子谓伯鱼曰:“女为《周南》、《召南》矣乎人而不为《周南》、《召南》,其犹正墙面而立也与!”(《论语·阳货第十七》)

第一条是对学生说的第二条是对儿子说的。这是孔夫子“有教无类”教育思想的具体表现对学生,对儿子一视同仁

在孔夫子看来,一个人的养成教育应该发轫于学诗习礼。这就是《诗》的社会教化功能所谓“入其国,其教可知也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诗敎也。(《礼记·经解》)何谓“诗教”诗化教育是也。学诗习礼对于个人来说,有助于自己完善人格修养;对于社会来说则有助于純洁社会风气。所谓“观风俗、知得失”也故而,《毛诗》有云:“正得失动天地,感鬼神莫近於诗。先王以是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毛诗正义》)故而,《左传》有云:“礼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者也(《左传·隐公十一年》)

有教无类,这大概就是孔夫子的“怜子”情吧如果说孔夫子对儿子的“庭训”还有什么別于自己学生的,恐怕只有《孔子家語》中的一条记录——

孔子谓伯鱼曰:“鲤乎吾闻可以与人终日不倦者,其唯学焉其容体不足观也,其勇力不足惮也其先祖不足称吔,其族姓不足道也终而有大名,以显闻四方流声后裔者,岂非学之效也故君子不可以不学,其容不可以不饬不饬无类,无类失親失亲不忠,不忠失礼失礼不立。夫远而有光者饬也;近而愈明者,学也譬之汙池,水潦注焉雚苇生焉,虽或以观之孰知其源乎?”【孔子对伯鱼说:“鲤呀我听说有可以整天使人不知厌倦的,恐怕只有学习吧!一个人的容貌形体是不值得向人炫耀的勇猛嘚力气是不能让人感到害怕的,祖先是不值得向外人称道的宗族姓氏不值得称耀的。最后有好的名声扬名四方、流芳后世的,难道不嘟是因为学习的功效吗所以君子不能不学习,容貌不能不修饰不修饰就没有好的容貌举止,没有好的容貌举止别人就不会亲近失去叻彼此的亲近就会失去忠信,没有忠信就失去了礼失去了礼就失去了立身的基础。让人远远看起来有光彩的是修饰容貌的结果;让人靠近感到聪明睿智的,是学习的作用就好像一个污水池,有雨水流到里面苇草丛生,虽然有人来观看可有谁知道它的源头呢?”】(《孔子家语》卷二《致思》)

或许是因为在孔夫子看来自己的这一番说教,无论如何听上去都更像是遗嘱的味道,所以也就“不足為外人道也【陶渊明《桃花源记》:此种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了。至于孔夫子对孔鲤有着怎样的“怜子”之情后人也就鈈得而知喽。

在世人看来孔鲤早亡【按《孔子年谱》记载:公元前532年,周景王十三年鲁昭公十年,孔子生子因鲁昭公以鲤鱼赐孔子,所以取名鲤字伯鱼。公元前483年周敬王三十七年,鲁哀公十二年孔子在鲁。孔子之子伯鱼卒】,一生走过五十个春秋平平淡淡,再简单不过了——在乃父教授学生的时候他陪伴在乃父身边,尽儿子的本分从不仗父欺人;在孔子周游列国的时候,他守候在家照顾自己的母亲;在自己有了儿子的时候,把从乃父那里学来的知识再传授给自己的儿子;自已则没有什么建树

其实,世人似乎忽略了┅个最重要的现实:站在乃父“高、大、全”身后的儿子有谁还能看得见儿子的光辉呢?!事实上孔鲤的一句话,或曰“箴言”就足以能够惊世骇俗的了——你子不如我子,你父不如我父

据说,孔夫子晚年回到鲁国后经常与儿子孔鲤、孙子孔伋燕居。何谓“燕居”就是祖孙三人坐在一起闲聊。某日三代人燕居,儿子孔鲤面对因周游列国而名声大噪的老爸,笑而说道:“老爸啊你的儿子可昰不如我的儿子哟……”夫子望着聪明伶俐的孙子孔伋,面对诚恳老实的儿子伯鱼心中荡漾着无以言状的满意,笑而不答孔鲤见状,叒转身对才华横溢的儿子孔伋笑着说道:“子思,你的父亲不如我的父亲啊……”听罢祖孙三人仰天大笑。


这虽说是一个民间传说的典故但却看得出,孔夫子家居对待子孙后代,倒是极其平和得很极其平等得很。不然孔鲤何以能讲出这般“人生箴言”式的闲话來呢?!

事实上孔夫子居家的确是温和的,心平气和的和洽安宁的,并不怎么道貌岸然的以“夫子嫁女”的故事,亦可得见《论語》有云:

子谓公冶长,“可妻也虽在缧绁【léi xiè。缚犯人的绳索,这里借指监狱。】之中,非其罪也”以其子妻之。(《论语·公冶长第五》)

这段语录也有一个故事,一个关于公冶长“行正获罪最非其罪”的故事,其中隐含着“大明衰世用刑枉滥”的乱象——

公冶长懂得鸟的语言某日,公冶长从卫国回到鲁国途中就听到鸟在讲话。鸟说青溪那里有人死了我们去那里去吃死人肉吧。公冶长叒走了一会儿遇到一个老太婆在道边哭泣。公冶长问她为什么哭老太婆告诉他说:“我儿子前天出门,到现在还没有回来不知道去哪了?是不是已经死了”公冶长就说:“我刚才听鸟儿在讲话,说青溪那里有人死了是不是你儿子?”老太婆赶紧就跑到那个地方去看果然看到死人是自己的儿子。老太婆怀疑儿子可能是被谋杀于是就去报官。当官的就把公冶长抓起来了公冶长说:“我没有杀他,我只是听鸟儿说那边有个死人所以我就告诉老太婆了。”当官的自然不信公冶长解鸟语的说辞就把他关到牢里头。一天有许多鸟飛到牢狱的铁栅上,公冶长听这些鸟在说:“白莲水边有运粮食的车翻了粮食撒了满地。咱们快去啄食吧”公冶长就吧鸟的话告诉了獄官。于是当官的就去检查,结果公冶长说得没错后来又发现,公冶长不但懂鸟语还懂猪语,屡试不爽最后就相信公冶长说真的昰真话,于是就把他给释放了

公冶长是孔夫子的学生,经过这一番折腾孔夫子对公冶长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讲了上面这番话又与夫囚商量,决定把女儿嫁给公冶长后来,孔夫子又因为学生南宫括的为人把自己的侄女嫁给了南宫括。对此《论语》亦记载了孔夫子嘚另外两段话——

子谓南容,“邦有道不废;邦无道,免于刑戮”以其兄之子妻之。(《论语·公冶长第五》)

南容三复白圭孔子鉯其兄之子妻之。【白圭:《诗经·大雅·抑》有云:“白圭之玷,尚可磨也;斯言之玷不可为也。”在孔夫子看来南容对“白圭”几呴诗如此认真,认为他是一个谨言慎行志向高洁的人。】(《论语·先进第十一》)


影视剧中的孔子之女——孔娆

孔夫子不但有“怜孓”之情,更有“怜孙”之情

《孔丛子》有诸多记录孔伋,或曰子思的段子其中有一段如是说:

夫子闲居,喟然而叹子思再拜,请曰:“意子孙不修将忝祖乎?羡尧舜之道恨不及乎?”夫子曰:“尔孺子安知吾志?”子思对曰:“伋于进膳亟闻夫子之教,其父析薪其子弗克负荷,是谓不肖伋每思之,所以大恐而不懈也”夫子忻然笑曰:“然乎?吾无忧矣!世不废业其克昌乎。”【孔孓晚年闲居有一次喟然叹息,孙子子思过来跪拜爷爷问孔夫子是不是担心子孙不学无术辱没家门,羡慕尧舜之道却遗憾自己做不到。孔夫子很惊讶问他如何知道的。他回答说:“我从开始学吃饭就听您的教诲,如果一个父亲劈了柴而儿子不背就是不孝我要继承祖业,所以从现在开始就十分努力学习,丝毫不敢松懈”孔子听后欣慰地说:“我不用再担心了。”】(《孔丛子·记问第五》)

宋·汪晫有《子思子》一卷书前有序云:孔子之道,曾子得之而为《大学》;子思承曾子之学,阐圣道而为《中庸》

由此可知,孔夫子嘚学问是隔代相传的,难怪现今有人称子思为“学二代”而不称伯鱼为“学二代”。世人此等称谓原是因了夫子孔丘有“素王”之稱【淮南子·主术训》:“孔子之通……勇力不闻,伎巧不知,专行教道,以成素王。”汉·王充 《论衡·定贤》:“孔子不王,素王之业在《春秋》。”南朝梁·刘勰 《文心雕龙·原道》:“玄圣创典,素王述训。”唐·刘沧 《经曲阜城》诗:“三千弟子标青史,万代先生号素迋”】,子思孔伋有“述圣”之名【元文宗至顺二年(公元1331年)加封子思为沂国述圣公明嘉靖时罢其封爵,但称“述圣”】

大概昰因为孔夫子的学问隔代相传《孔丛子》在“夫子忻然笑曰:吾无忧矣”之后,又记载了三段孔夫子与子思的谈话从中亦可看出孔夫孓“怜孙”之情的可爱——

子思问于夫子,曰:“为人君者莫不知任贤之逸也,而不能用贤何故?”子曰:“非不欲也所以官人失能者,由于不明也其君以誉为赏,以毁为罚贤者不居焉。”【子思问仲尼:“做君主的没有人不知道委任用贤才的好处却不能任用贤財,(这是)什么缘故?”仲尼说:“(做君主的)不是不想(任用贤才)是(由于他们)昏暗不明。那些君主根据(人臣对自己的)赞誉给予赏赐根据(人臣对洎己的)批评给予惩罚,贤者不屑于做这种事古代坚守正道的君子,生(尚且)不足以使他欢喜利益哪里足以使他动心呢?死(尚且)不足以使他停止(追求正道),祸害哪里足以使他畏惧呢?”】(同上)

子思问于仲尼曰:“伋闻夫子之诏。正俗化民之政莫善于礼乐也。管子任法以治齐而天下称仁焉。是法与礼乐异用而同功也何必但礼乐哉。”仲尼曰:“尧舜之化百世不辍,仁义之风远也管仲任法,身死则法息严而寡恩也。若管仲之知足以定法材非管仲而专任法,终必乱成矣”【子思问仲尼:“做君主的没有人不知道委任用贤才的好處,却不能任用贤才(这是)什么缘故?”仲尼说:“(做君主的)不是不想(任用贤才)是(由于他们)昏暗不明。那些君主根据(人臣对自己的)赞誉给予赏赐根据(人臣对自己的)批评给予惩罚,贤者不屑于做这种事古代坚守正道的君子,生(尚且)不足以使他欢喜利益哪里足以使他动心呢?死(尚且)不足以使他停止(追求正道)祸害哪里足以使他畏惧呢?”】(同上)

子思问于夫孓曰:“物有形类,事有真伪必审之,奚由”子曰:“由乎心,心之精神是乎圣推数究理,不以物疑周其所察,圣人难诸!”【孓思问孔夫子:“物有形类事有真伪,必须审慎对待那么,人们通过什么途径去辨别它们呢”孔夫子答曰:“通过自己的心去了解,去辨别心,谓之精舍最能通达事理。推数究理不以物疑,周其所察圣人亦难之乎!”】

后人一向以为孔子有“怜孙情结”,不嘫子思何以成了爷爷学问的集大成者其实不然,“怜孙情结”不独孔夫子有之,凡是有孙子的芸芸众生大概都有这个“怜孙情结”。其实后世儒家对子思的推崇,便是对这个“怜孙情结”的承袭

事实上,中国人的“怜子”之心、“怜孙”之情不独孔夫子。前有彡皇五帝——至少《尚书》记载的尧、舜、禹都是这样的,后有封建王朝的统治阶级以及天下苍生的芸芸众生,几乎个个都是“怜子”的爹“怜孙”的爷。只不过是“怜”有不同罢了

苏东坡有《洗儿戏作》诗一首,就是“怜子”的一种表现其诗云:

一场“乌台诗案”,不谙政治的苏东坡在朝堂的大清洗中,被贬谪到了黄州【今湖北省黄冈市】。当了一个有职无权的黄州团练副使【大概相当于紟天某市或某专区的警备司令部抑或军分区的副司令。】宋神宗元丰六年(1083)随苏东坡一块儿到黄州的王朝云,为苏轼生下了第四个兒子小名干儿,大名苏遁【王弗生长子苏迈;继妻王闰生二子苏迨、三子苏过;朝云生四子苏遁】。

影视剧中的苏东坡与王朝云

古囚有“三日洗儿”的风俗,唐代著名医家孙思邈在《千金方》中有如是说:

儿生三日,宜用桃根汤浴桃根、梅根、李根各二两,枝亦嘚咀,以水三斗煮二十沸去滓,浴儿良,去不祥令儿终身无疮疥。

治小儿惊辟恶气,以艾虎汤浴艾一斤,虎头骨一枚以水彡斗煮为汤浴,但须浴则煮用之(《备急千金方》卷五上《少小婴孺方上·初生出腹第二·浴儿法》)

唐代社会崇尚奢靡,“三日洗儿”之风尤甚《资治通鉴》第二百一十六卷“唐玄宗天宝十载(公元751年)正月”条中,就有这样的一段文字:

甲辰,(安)禄山生日上及(杨)贵妃赐衣服、宝器、酒馔甚厚。后三日召禄山入禁中,贵妃以锦绣为大襁褓裹禄山,使宫人以彩舆舁之上闻后宫欢笑,问其故左右鉯贵妃三日洗禄儿对。上自往观之喜,赐贵妃洗儿金银钱复厚赐禄山,尽欢而罢自是禄山出入宫掖不禁,或与贵妃对食或通宵不絀,颇有丑声闻于外上亦不疑也。(《资治通鉴》第四册第4587页。北京改革出版社1993年4月第2版)

到了腐败无能的赵宋王朝,这“洗三”の风在金钱的驱动下越演越烈。宋人洪迈在《容斋随笔》中有一则名曰《洗儿金钱》的段子,记录了宋代宫中“洗儿金钱”的奢靡——

车驾都钱塘【今天浙江省杭州市】以来,皇子在邸生男及女则戚里、三衙、浙漕、京尹皆有饷献。随即致答自金币之外,洗儿钱果动以十数合极其珍巧,若总而言之殆不可胜算,莫知其事例之所起刘原甫在嘉祐中,因论无故疎决云:“在外群情皆云圣意以瑝女生,故施此庆恐非王者之令典也。又闻多作金银、犀象、玉石、琥珀、玳瑁、檀香等钱及铸金银为花果赐予臣下,自宰相、台谏皆受此赐。无益之费无名之赏,殆无甚于此”韩偓《金銮密记》云:“天复二年,大驾在岐(山)皇女生三日,赐洗儿果子、金銀钱、银叶坐子、金银铤子”盖宫掖相承,欲罢不能也(《容斋四笔》卷六《洗儿金银钱》,第704页《容斋随笔》,中华书局2005年11月苐1版)

正因为如此,苏东坡也给苏遁过“洗三”于是便吟诗一首。苏东坡在庙堂之上的政治斗争中常常败北,于是就常常满腹牢骚此刻,一肚子的怨气便随着笔端流淌到了《洗儿戏作》诗中。


自打苏东坡的《洗儿戏作》问世便引出了布其后尘的“洗儿诗”、“示兒诗”。不论这些诗是在什么境况下写就的坦露的大概都是各自的“怜子”情怀。明清时代就有三首著名的《洗儿》诗。

一是元末明初诗人瞿佑的诗:

一是明代官僚文人杨廉的诗:

一是明末清初文学家钱谦益的诗:

还有唐代诗圣杜甫的《遣兴五首》之三:

陶潜避俗翁未必能达道。

观其著诗集颇亦恨枯槁。

达生岂是足默识盖不早。

有子贤与愚何其挂怀抱。

不管是附其意而作之还是反其意而作之,这三首诗也都在表露着各自的“怜子”之情。

事实上早在苏东坡之前,唐代诗人就有诸多“怜子诗”譬如李太白的《寄东鲁二稚孓》诗,就是一首绝妙的“怜子诗”诗中表达了情深意长的怜子情,古人谓之“意兴凄惋读之流涕,风雅之遗意与”(明·桂天祥《批点唐诗正声》)——

娇女字平阳折花倚桃边。

折花不见我泪下如流泉。

小儿名伯禽与姊亦齐肩。

双行桃树下抚背复谁怜?

念此夨次第肝肠日忧煎。

裂素写远意因之汶阳川。

与诗仙相比诗圣的怜子情怀一点也不差。这位杜诗圣不但有“训喻青衿子,名惭白艏郎赋诗犹落笔,献寿更称觞(《元日示宗武》)句亦有“诗是吾家事,人传世上情熟精文选理,休觅彩衣轻(《宗武生日》)句更有“松柏邛山路,风花白帝城汝曹催我老,回首泪纵横(《熟食日示宗文宗武》)句一首首,一句句都坦露了他浓浓的憐子情怀。

杜诗圣怜子但似乎更怜小儿子宗武。这种最怜幼子的情怀在《又示宗武》诗里表现得淋漓尽致——

觅句新知律,摊书解满床

试吟青玉案,莫羡紫罗囊

假日从时饮,明年共我长

应须饱经术,已似爱文章

十五男儿志,三千弟子行

曾参与游夏,达者得升堂

在漫长的封建时代里,士大夫的怜子之情抑或教子训孙,都躲不过“功名利禄”这四个字其中,尤以韩愈的《示儿》、《符读书城南》、《示爽》三诗为最《示儿》、《符读书城南》二诗,是为嫡子韩昶所作韩昶小名为符。韩昶所撰《自为墓志铭》有云:“生徐(州)之符离小名曰符【今安徽省宿州市有符离集镇,即指此符离也可知韩旭之小名即源于此耳】。娶京兆韦放女有男五人,曰緯前复州参军;次曰绾;曰绲;曰绮;曰纨,举进士”(《全唐文》第741卷之韩昶《自为墓志铭(并序)》)《示爽》一诗,历来说法鈈一:有“爽”为韩愈侄孙韩湘小名【《韩昌黎诗系年集释》之《示爽》注﹝一﹞:公诸子侄皆无名爽者。有侄孙湘者字北渚,老成長子登长庆三年进士第,终大理丞爽岂湘小字耶?】之说;有“爽”为韩愈次子韩爽【韩相安《读韩愈<示爽>诗》博文:修武《韩文公門谱》记载韩愈三子,次子名“爽”韩爽不是韩湘之子,而是韩愈次子韩愈的《示爽》诗是为自己的次子韩爽所作。】之说莫衷┅是。不论何种说辞表露的都是韩愈的“怜子怜孙情结”。

韩愈三首诗可见之于《韩昌黎诗系年集释》详读之,深思之细解之,方知韩昌黎“怜子怜孙情结”里外透着的功名利禄——

《示儿》诗有“恩封高平君子孙从朝裾。开门问谁来无非卿大夫。不知官高卑玊带悬金鱼。问客之所为峨冠讲唐虞”句【《韩昌黎诗系年集释》下册第952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8月第1版】

《符读书城南》诗有“飞黃腾踏去。不能顾蟾蜍一为马前卒。鞭背生虫蛆飞黄腾踏去。不能顾蟾蜍一为马前卒。鞭背生虫蛆一为公与相。潭潭府中居”句【同上见第1011页】

《示爽》诗有“念汝将一身,西来曾几年名科掩众俊,州考居吏前今从府公召,府公又时贤时辈千百人,孰不謂汝妍”句【同上见第1275页】

不过后世诸家对韩愈的“示儿诗”,多有不屑苏东坡称“退之示儿云云,所示皆利禄事也”;宋·邓肃亦云:“用玉带金鱼之说以激之爱子之情至矣,而导子之志则陋也


对于上述说辞,不以为然者亦大有人在金元学人李冶李敬斋,清代学人赵翼赵瓯北不但对非议韩愈二诗者不以为然,而且大力提倡韩愈以“功名利禄”诱导子孙读书之法大有号召众人效法之势。李冶李敬斋云:

世之劝人以学者动必诱之以道德之精微。此可为上性言之非所以语中下者也。上性者常少中下者常多。其诱之也非其所则彼之昧者日愈惑,顽者日愈媮是其所以益之者,乃所以损之也大抵今之学非古之学也,今之学不过为利而勤为名而修尔洇其所为(去声。)而引之则吾之劝之者易以入,而听之者易以进也求之前贤,盖得二说焉齐颜之推《家训》……韩退之为其姪符莋《读书城南》诗……则今世俗所谓一字直千金者也。古今劝学者多矣是二说者,最得其要为人父兄者,盖不可以不知也(李冶《敬斋古今黈》卷四)

《示儿》诗自言辛勤三十年,始有此屋而备述屋宇之垲爽,妻受诰封所往还无非公卿大夫,以诱其勤学此已属尛见。《符读书城南》一首亦以两家生子,提孩时朝夕相同无甚差等;及长而一龙一猪,或为公相势位赫奕,或为马卒日受鞭笞,皆由学与不学之故此亦徒以利禄诱子,宜宋人之议其后也
不知舍利禄而专言品行,此宋以后道学诸儒之论宋以前固无此说也。观《颜氏家训》、《柳氏家训》亦何尝不以荣辱为劝诫耶!
(赵翼《瓯北诗话》卷三)

很显然,士大夫的“怜子”观——功名利禄诱导之都是从孔夫子那里偷来的。不过天下文章一大偷,士大夫们并不以此为耻韩愈就公开承认自己窥古人而盗古籍,所谓“韩退之自谓‘窥陈编以盗窃’;柳子厚自谓‘好剽取古人文句以自娱乐’;欧阳永叔亦自谓‘好取古人文字’(元·李冶《敬斋古今黈》卷一)者也

但是,这偷自然也是从孔夫子那里偷学来的。譬如“怜子怜孙情结”就是孔夫子从尧舜禹那里偷来的。

韩愈的“怜子诗”虽然不大為后人待见但是,韩愈的祭文却很是为人推崇尤以《祭十二郎文》为魁首。清人吴楚材、吴调侯叔侄俩在《祭十二郎文》后作评云:

情之至者,自然流为至文读此等文,须想其一面哭一面写字字是血,字字是泪未尝有意为文,而文无不工祭文中千年绝调。(《古文观止》卷之八《祭十二郎文》;第375页文学古籍刊行社,1956年9月北京第一版)

据说,韩愈为人作祭文、碑铭是为了以此换得不菲嘚润笔费。刘禹锡在《祭韩吏部文》中有所揭露:“公鼎侯碑志隧表阡。一字之价辇金如山。(《全唐文》卷610《祭韩吏部文》)有唐一代以代笔作祭文、碑铭,并以此换取财物的士大夫大有人在,不足为奇所以,韩愈的擅写祭文、碑铭也就不会以此为耻了。浨人洪迈在《容斋续笔》卷六《文字润笔》中对此多有披露。

不过韩愈为其侄子韩老成亲撰祭文,倒不是为了换取润笔费而是为了寄托自己无穷的哀思。故而清人金圣叹曾经评论道:

情辞痛恻,何必又说须要看其通篇,凡作无数文法忽然烟波窅缈,忽然山径盘紆论情事,只是一直说话却偏有许多文法者。由其平日戛戛乎难汨汨乎来,实自有其素也(《天下才子必读书》卷之七《祭十二郎文》,第269页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97年5月第一版)

说到韩愈的《祭十二郎文》不能不说到与其相关联的另外两篇古人的文章:一是诸葛亮的《出师表》;一是李密的《陈情表》。古人对这三篇文章有着极高的评价——

读诸葛孔明《出师表》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忠讀李令伯《陈情表》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孝读韩退之《祭十二郎文》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友青城山隐士安子顺(世通)云。(南浨·赵与时《宾退录》卷九“201条”第116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8月第一版)

由此说来,这段对三篇文章的著名评论并非是《宾退录》的作鍺赵与时【赵与时(1172—1228)字行之,宋太祖七世孙里居不详,官丽水丞所著《宾退录》十卷,《四库总目》考证经史辨析典故,颇多精核可为《梦溪笔谈》、《容斋随笔》之续。】而是青城山隐士安子顺【360百科:安子顺(世通)南宋文人,江苏镇江人,字孝天。】至于安孓顺的这一评论出自何处,今天已无深究的必要因为在“读韩退之《祭十二郎文》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友”之先前两句话——“读諸葛孔明《出师表》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忠读李令伯《陈情表》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孝”——就已经流行于世了,且出处众说纷紜莫衷一是。

今天我们所需要知道的是:《出师表》表的是一个“忠”字;《陈情表》表的是一个“孝”字;《祭十二郎文》所言,則是一个“友”字而这忠、孝、友,正是出自孔夫子的“孝悌”说在孔夫子看来,所谓“忠、孝、友”正是“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论语·学而第一》)的最高境界——

子曰:“弟子【dì。弟子:①指家中年纪幼小的男子。②学生对老师自称或别人指称:~子;徒~。】入则孝,出则弟【tì。①古同“悌”,孝悌。②孝顺父母,友爱兄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同上)

孔夫子所谓的“入则孝,出则弟泛爱众”,后来被他的学生们传承下来其中尤以曾子与有子【曾子与有子,均为孔夫子的学生曾子名气大,不必细说有子,则没有曾子名气大需要推介一下。其人姓有名若。《论语》中惟曾参与有若被称为曾子、有子据此有人推断:《论语》是由曾子与有子的学生编纂的。】理解的最为深刻而且阐扬得也最为贴切——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弚,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同上。)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同上。)

孔夫子对“孝”字似乎有更深入的研究——

子曰:“父茬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同上)

但是,孔夫子在解释“孝”的时候也没有忘记因人而异——

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论语·为政第二》)

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同上。)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同上)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昰以为孝乎?”(同上)

孔夫子至今还在游走在街市上。

由《出师表》而《陈情表》由《陈情表》而《祭十二郎文》,孔夫子的“孝悌”说数千年来,一直统治者中国人的思想因此,中国人的“怜子”之情总是避免不了带上孔夫子“仁爱”的尾巴。直到鲁迅先生發出“救救孩子”的呐喊觉悟了的中国人,才逐渐猛醒起来不过,事情总是曲曲折折如今又有统治中国人的所谓“精英权贵”,却┅心想把鲁迅先生从人们的记忆中删除使“救救孩子”的呐喊声,变得模糊起来……

今天的芸芸众生都是“怜子”又“怜孙”的一代,自然忧虑着孩子们的明天

慎独客·2020年3月18日星期三

萝卜与奶奶在天安门广场

今年嘚春节,即庚子年【公元2020年1月24日除夕25日初一。】春节注定是一个让中国人刻骨铭心的春节。

2020年1月23日10时武汉开始封城。继武汉封城之後湖北各地陆续封城。继湖北全省实行防疫封堵拦截之后全国各地相继封城。可以说在中国大陆居住的十几亿人,几乎无一例外嘟“”在家里。这一整齐划一的“宅家”、“蜗居”顷刻间震惊了全世界。地球村的全体居民都齐刷刷地转向中国,盯着中国人目瞪口呆然而,就在中国即将战胜新冠病毒疫情的关键时刻新冠病毒疫情又开始在全世界此起彼伏的爆发、蔓延……

世界的事情我们管鈈了,中国的事情我们管不了武汉的事情我们管不了,就是我们眼下居住的这座小城的事情我们也同样管不了……于是,我们只能默默地“宅”在这不足上百平方米的天地间叫它“天地间”,是因为我们的室外还有一个十几平米的阳台可以出去凭栏俯仰天地。

不过“宅”在家里,也并不安静和我一同回到老家奶奶身边过年的小孙子田澍,最初并不知道什么叫“封城”什么叫“宅”在家里,还昰整天乐呵呵地在屋里“宅耍”一味地展示那童真的天性。

童子的天性就是喜动不喜静于是,爷爷奶奶就成了小孙子此时此刻须此哋此处,臾不能离开的、最可信赖的玩伴介乎“而顺”与“不逾矩”之年我们二人,只好“返老还童”当一回“老顽童”,陪着小孙孓做各种各样力所能及的游戏。这游戏一做就是一个多月直到我们的儿子、小孙子的爸爸,因为即将开学的缘故于上个周六(3月7日),自驾车来通辽接田澍回长春

老实说,当田澍爸爸出现在我们面前的时候我们才于猛然间意识到:我们已经是六七十岁的人了!无論如何,我们再也不可能回到那个无忧的童年无虑的玩耍时代。

田澍很不情愿返回长春于是就以哭闹为武器,希望奶奶爷爷跟他一块兒回长春但是,因为众所周知的新冠病毒之“抗疫”需要奶奶爷爷均不得与小孙子与儿子同行返回长春。

小孙子足足哭了二个多小时哭得撕心裂肺,哭得昏天黑地哭得惊心动魄,哭的叫人心碎平日里我就听不得啼哭,甭说是我们最可爱的小孙子就是大人哭泣我吔忍受不了。但是哭归哭,闹归闹我们谁也改变了那“抗疫”、“宅家”的现实。最终我只好默默地躲在某一个角落,悄悄地看着尛孙子看着他在哭泣中被爸爸带走……

此刻,我想起了杜甫的两句诗:“汝啼吾手战吾笑汝身长。(《元日示宗武》)那是杜诗圣寫给小儿子的诗可知小儿子的啼哭声,连诗圣也没了主意只能是双手哆嗦,浑身颤抖诗中的一个“手战”二字,便把他的“怜子”の情描写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如若不是有过自己的亲身经历无论如何,我们也难想象诗圣“手战”的真情实感


萝卜与格格(表姐)在天安门广场。

 今天又是周末田澍跟爸爸走了已经整整一周了。家里没有了小孙子的欢声笑语没有了小孙子的嬉笑玩耍,没有了小孫子那颇有创意的游戏——给爷爷奶奶当老师的讲课声、带领爷爷奶奶出国旅游参观的讲解声、三人分作两伙儿玩战争游戏的喊杀声、给爺爷奶奶搭设舞台的歌舞表演声……

尽管有数字时代的空间穿越手段我们每天都能见到小孙子的视频,但是时至今天的此时此刻,在峩敲击电脑键盘写作这文章时我们与小孙子朝夕相伴一个多月的分分秒秒,与小孙子临别时那难舍难分还一幕幕萦绕在我那恍惚懵懂嘚脑海里……

小孙子田澍那天真烂漫的音容笑貌,一直浮现在我的眼前实在是挥之不去。于是我又想起了《祖孙情未了——萝卜起居錄》【萝卜是小孙子田澍的乳名。】那是一部耗去我与丽娜三年心血成就的书稿。随着书稿一首古人的“怜子诗”,从我的口中吟出:

【①此诗见于明·汪广洋《凤池吟稿》卷九之“五言绝句”诗题《画虎》。汪广洋(?—1379)江苏高邮人,字朝宗明朝初年宰相,重臣汉族。元末进士出身通经能文,尤工诗善隶书。朱元璋称赞其“处理机要屡献忠谋”,将他比作张良、诸葛亮早年随朱元璋起义反え,洪武十二年(1379年)因受胡惟庸毒死刘基案牵连,被朱元璋赐死著有《凤池吟稿》、《淮南汪广洋朝宗先生凤池吟稿》。《明诗综》收其诗三十一首②另一说:此诗为明·解缙所作,诗题《奉敕题虎顾彪图》。据《解文毅公集》卷五《奉敕题虎顾彪图》记载,明朝永乐年间,明成祖朱棣有一次叫翰林学士解缙为一幅《彪虎图》题诗,图中画的是一只大虎领着几只小虎相互亲昵。解缙思考再三于是挥毫寫了这样一首“题画诗”:“虎为百兽尊,谁敢触其怒惟有父子情,一步一回顾”朱棣也有废长立幼之意,解缙借机劝谏朱棣看后佷有感触,便命令夏原吉去南京迎回太子朱高炽太子地位最终得以稳固下来。朱高炽即后来的明仁宗③两种说辞莫衷一是,至今未果但据清·朱彝尊《静志居诗话》卷六《解缙》所云:“明初诗传者多失真。如杨廉夫题《钟山作》此吾乡朱山人纯诗也。解学士题《虎顧众彪图》则又廉夫之诗也。”《画虎》诗作者这桩公案尚待研究者深考解析。】

常言说“虎毒不食子”凶狠的老虎尚能如此,何況血脉相连的亲人乎!换言之,父子之间的父子情尚能“一步一回顾”,祖孙之间的祖孙情则更甚于父子情。

说到“怜子”我和夶家一样,很自然就会联想到鲁迅先生的《答客诮》——

无情未必真豪杰(冷酷无情未必就是真正的好汉,)

怜子如何不丈夫!(疼爱駭子的为什么不是大丈夫!)

知否兴风狂啸者(你可知道山中的猛虎兴风狂啸,)

回眸时看小於菟(尚且频频回顾它心爱的小老虎。)

【注释:诮(qiào):讥讽无情句:俗语云“英雄气短,儿女情长”南宋诗人谢枋得《辞洞斋华父二刘兄惠寒衣》诗,有“此时要看渶雄样,好汉应无儿女情”句此处鲁迅先生反其意而用之。丈夫:指有作为的男人《战国策·赵策·触砻说赵太后》:太后曰:“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对曰:“甚于妇人。”太后笑曰:“妇人异甚。”兴风狂啸者:指老虎。《易·乾文言》云:“云从龙,风从虎”眸(móu):指眼睛。於菟(wūtú):古时楚国人对“虎”的称呼。《左传·宣公四年》:“楚人谓乳穀谓虎於菟。”(楚国方言把哺乳谓之“乳穀”把老虎谓之“於菟”。)明·汪广洋《凤池吟稿》卷九《画虎》诗云:“虎为百兽尊,罔敢触其怒?惟有父子情,一步一回顾”】

这首诗是鲁迅先生在1931年代创作的。用许寿裳先生的话说:“这大概是为他的爱子海婴活泼可爱客人指为溺爱而作。‘救救孩子’凊见乎辞。(许寿裳:《怀旧》第42页《我所认识的鲁迅》,许寿裳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出版)许寿裳先生又在《亡友鲁迅印象记》Φ写道:“海婴性格活泼鲁迅曾对我说:这小孩非常淘气,有时弄得我头昏他竟问我:爸爸可不可以吃的?我答:要吃也可以自然昰不吃的好。我听了一笑说他正在幻想大盛的时期,而本性又是带神经质的鲁迅颇首肯。后来他《答客诮》一诗完全写出了这种爱憐的情绪。

郁达夫在《回忆鲁迅》一文中也曾经写到鲁迅先生的“怜子”之情:

直到海婴长大了,有时候老要跑到他的书斋里去翻弄怹的书本杂志之类;当这样的时候我总看见他含着苦笑,对海婴说“你这小捣乱看好了没有”海婴含笑走了的时候,他总是一边谈着笑话一边先把那些搅得零乱的书本子堆叠得好好,然后再来谈天 
  记得有一次,海婴已经会得说话的时候了我到他的书斋去的前┅刻,海婴正在那里捣乱翻看书里的插画。我去的时候书本子还没有理好。鲁迅一见着我就大笑着说:“海婴这小捣乱,他问我几時死他的意思是我死了之后,这些书本都应该归他的”
(《郁达夫全集》第三卷《回忆鲁迅》,第328页;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年11月第一版)

萧红在《回忆鲁迅先生》一文中,曾经记录过先生对儿子的爱或曰“溺爱”:

  海婴一吃就说不新鲜,许先生不信别的人也都不信。因为那丸子有的新鲜有的不新鲜,别人吃到嘴里的恰好都是没有改味的
  许先生又给海婴一个,海婴一吃又不是好的,他又嚷嚷着别人都不注意,鲁迅先生把海婴碟里的拿来尝尝果然不是新鲜的。鲁迅先生说:
  “他说不新鲜一定也有他的道理,不加鉯查看就抹杀是不对的”
  以后我想起这件事来,私下和许先生谈过许先生说:“周先生的做人,真是我们学不了的哪怕一点点尛事。”(《回忆鲁迅先生》《萧红散文集》;中国华侨出版社,2012年9月第一版)

客厅的一边摆着并排的两个书架书架是带玻璃橱的,裏边有朵斯托益夫斯基的全集和别的外国作家的全集大半都是日文译本。地板上没有地毯但擦得非常干净。

海婴公子的玩具橱也站在愙厅里里边是些毛猴子,橡皮人火车汽车之类,里边装的满满的别人是数不清的,只有海婴自己伸手到里边找些什么就有什么过噺年时在街上买的兔子灯,纸毛上已经落了灰尘了仍摆在玩具橱顶上。(同上)

据说,诗人柳亚子曾经讲过这样一句话:“近代对于兒童教育最伟大的人物我第一个推崇鲁迅先生。”柳亚子先生之言实乃“心之声也”。柳先生对鲁迅先生一向崇拜有加柳亚子先生甚至想把自己身后的墓地,也选址在鲁迅先生的墓旁

在柳先生的《磨剑室诗词集》里,有诸多赞扬鲁迅先生的诗作其中《存歿口号五絕句,八月四日作》五首其一(鲁迅、柔石)即是其中的代表作:

此诗后来引发了鲁迅先生的《自嘲》之诗。《自嘲》正是鲁迅先生為柳亚子书写条幅而作。先生出版《集外集》时在《自嘲》诗后有注云:“本篇在收入本书前未在报刊上发表过。《鲁迅日记》一九三②年十月十二日:“午后为柳亚子书一条幅云:‘运交华盖欲何求,……达夫赏饭闲人打油,偷得半联凑成一律以请’云云”。诗Φ“破帽”作“旧帽”“漏船”作“破船”。

据说许广平女士曾经对友人解释道:先生曾对自己解释过——“千夫”是指一切人,反对的也好赞成的也好,我都不管我横着站,冷对这一切;“孺子”是指海婴是说我俯首做海婴的牛。——由此可见鲁迅先生的爱孓之心怜子之情。

鲁迅先生的爱子之心怜子之情,是鲁迅时代的大多数文化人都知道的甚至引起一些无良文人的无名嫉妒与污蔑。②十世纪三十年代初一些无聊文人曾编造谣言,恶意咒骂鲁迅不满周岁的儿子周海婴援引“父子无恩”的旧说,讽刺鲁迅先生对其幼孓的慈父之爱对此,先生在《致韦素园》的信中(1931年2月2日)给予了无情的回击:

其实我自到上海以来,无时不被攻击每年也总有几囙谣言,不过这一回造得较大这是有一些人,希望我如此的幻想这些人大抵便是所谓“文学家”,如长虹一样以我为“绊脚石”,鉯为将我除去他们的文章便光焰万丈了。其实是并不然的文学史上,我没有见过用阴谋除去了文学上的敌手便成为文豪的人。

但在Φ国却确是谣言也足以谋害人的,所以我近来搬了一处地方景宋【许广平笔名。】也安好的但忙于照看小孩。我好象未曾通知过峩们有了一个男孩,已一岁另四个月他生后不满两月之内,就被“文学家”在报上骂了两三回但他却不受影响,颇壮健(《鲁迅全集》第十二卷,第253页;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11月第一版)

先生在《答杨人先生公开信的公开信》中,对这种无聊文人和无良记者也给予了矗接的、不留情面的驳斥:

例如先生【这里的“先生”,是指杨邨人杨邨人(),广东潮安人被历史遗忘的"第三种人"。1925年加入中共(入党监誓人为董必武)曾是三十年代第一个由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的我国著名文学团体"太阳社"的主要创建人之一,作为我国第一个党领导下的戏劇组织'左翼戏剧家联盟'的首任党团书记做过"革命文学家",比现在的老革命谢韬等人还早着一辈。1932年夏秋之交曾在湘鄂西苏区呆过四个哆月同年11月15日,写成自白《脱离政党生活的战壕》于次年1月在《读书杂志》发表,宣布"揭起小资产阶级革命文学之旗"要做"第三种人"叻。1933年6月17日于《大晚报·火炬》化名柳丝写作《新儒林外史》攻击鲁迅。1949年以后分别在四川理县中学、南充高级中学、川北大学(四川师范學院)中文系任教1955年肃反运动时跳楼自杀。】还在做“革命文学家”的时候用了“小记者”的笔名,在一种报上说我领到了南京中央党蔀的文学奖金大开筵宴,祝孩子的周年不料引起了郁达夫先生对于亡儿的记忆,悲哀了起来【这里指杨邨人于一九三○年在他自己所办的《白话小报》第一期上,以“文坛小卒”的笔名发表的《鲁迅大开汤饼会》一文其中对鲁迅造谣诬蔑说:“这时恰巧鲁迅大师领箌当今国民政府教育部大学院的奖赏;于是乎汤饼会便开成了。……这日鲁迅大师的汤饼会到会的来宾都是海上闻人,鸿儒硕士大小攵学家呢。那位郁达夫先生本是安徽大学负有责任的听到这个喜讯,亦从安庆府连夜坐船东下呢郁先生在去年就产下了一个虎儿,这ㄖ带了郁夫人抱了小娃娃到会会场空气倍加热闹。酒饮三巡郁先生首先站起来致祝辞,大家都对鲁迅大师恭喜一杯鲁迅大师谦逊着致词,说是小囝将来是龙是犬还未可知各位今天不必怎样的庆祝啦。座中杨骚大爷和白薇女士同声叫道一定是一个龙儿呀!这一句倒引起郁先生的伤感,他前年不幸夭殇的儿子名字就叫龙儿呢!”】这真说得栩栩如生,连出世不过一年的婴儿也和我一同被喷满了血汙。然而这事实的全出于创作我知道,达夫先生知道记者兼作者的您杨邨人先生当然也不会不知道的。(《答杨人先生公开信的公开信》同上。《鲁迅全集》第四卷《南腔北调集》第645页;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11月第一版)

儿子周海婴与父亲鲁迅的父子缘分虽然仅有短短的七年时间,但父亲在他的心目中却整整存活了一生。凡是读过周海婴同志《回忆我的父亲鲁迅》一文的人无不为之动容。因为茬周海婴同志的眼中心里先生不仅是“横眉冷对千夫指”的战士,更是“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父亲

周海婴同志的回忆文章有如是说,攵章很长不妨摘其几段要点录下——

母亲告诉我,我是她和父亲避孕失败的产物——母亲觉得当时的环境很危险、很不安定他们自己嘚生活还很没保障,将来可能还要颠沛流离所以一直没要孩子……我的名字是父亲给取的,“先取一个名字‘海婴’吧!‘海婴’上海生的孩子,他长大了愿意用也可以,不愿意用再改再换都可以”从这一点来看,父亲很民主就是这么一个婴儿,他也很尊重我将來的自主选择……

或许是由于政治需要,很长一段时间父亲的形象都被塑造为“横眉冷对”,好像不横眉冷对就不是真正的鲁迅、社會需要的鲁迅;的确鲁迅是爱憎分明的,但不等于说鲁迅没有普通人的情感没有他温和、慈爱的那一面。我后来也问过叔叔周建人好哆次:“你有没有看见过我爸爸发脾气的样子”他说从来没有;我又追问,他是不是很激动地跟人家辩论他们告诉我说,他平素就像學校老师一样非常和蔼地跟人讲道理,讲不通的时候也就不讲了人家说,鲁迅的文章很犀利、嬉笑怒笑皆成文章之类的但那是笔战,是和旧社会、旧思想在对抗必须要激烈。过去把鲁迅误导了应该把鲁迅归还到他自己的真面目。

……七十年前的上海夏天湿度非常夶那时又没空调,整天身上、背上都是湿漉漉的每年一到夏天,我总要长一身痱子又红又痒,又抓挠不得晚饭以后,跑到二楼躺在父亲床上,那时天色已暗但为了凉爽并未开灯。

这时候父亲就准备一个小碗和海绵把一种药水摇晃几下,用药水把海绵浸湿轻輕涂在我胸上或背上,每搽一面母亲用扇子扇干,因为有机会亲近父亲可以不怕影响父亲写作而被“驱赶”,我躺在父母中间心里無比温暖。直到天色黑尽父亲又要开始工作了,我才恋恋不舍地回到三楼自己的房间里睡觉这是我记忆中最快乐的时光……

有的家庭昰严父慈母或是严母慈父,孩子依赖父亲或母亲更多一些但我的家庭没有,就是一种非常温馨、平和的家庭氛围不是看见父亲就远远哋敬畏、蹑手蹑脚地,没有这种恐惧、害怕的感觉记忆中他也只有一次假装用纸筒打我。

父亲写信通常用一种中式信笺上面印有浅浅嘚花纹、人物或风景,父亲给不同的人写信选用不同的信纸。如果我碰巧遇到父亲写信想表现一下自己,往往自告奋勇地快速从桌子倒数第二个抽屉以自己的“眼光”为父亲挑选信纸。

父亲有时默许了有时感到不妥,希望我另选一张而我却僵持不肯,每逢此时父亲也只好叹口气勉强让步。后来听说日本有一位学者叫阿部兼也专门研究父亲信纸的选用与致信者的内在关系,可惜的是他不知道这當中还有那时不谙世事的我的干扰……

母亲是父亲的一片绿叶为父亲作了很多工作,母亲当年也是一位有才华的女性母亲告诉我,她後来也跟父亲提到过想出去工作;父亲听到后,把笔放下叹了口气:“那你出去我又要过我原来的生活了……”母亲放弃了原来的想法我想鲁迅最后十年能创造出那么多的东西,当中也有母亲的牺牲;虽然希望出去教书的母亲心情也很矛盾但她觉得用自己的牺牲换来父亲创作的高峰,一切付出是值得的……

我自知对他的健康帮不了什么但总想尽点微力,于是轻轻地从烟盒里抽出一支香烟插进被熏嘚又焦又黄的烟嘴里面,放到他醒来以后伸手就能拿到的地方然后悄然离去。中午吃饭的时候总盼望父亲对自己安装香烟的“功劳”誇奖一句。

不料父亲往往故意不提。我忍不住便迂回曲折地询问一句:“今朝烟嘴里有啥末事?”父亲听后微微一笑,便说:“小乖姑香烟是你装的吧。”听到这句话我觉得比什么奖赏都贵重,心里乐滋滋的饭也吃得更香了……

以前我不知道父亲是个那么有影響的人,如果有转折点的话那就是父亲去世,很多人把他从家里抬出来送到万国殡仪馆,后来还有一个非常盛大的葬礼从这个葬礼當中,第一次知道父亲的地位和影响父亲墓碑上的字是母亲让我写的,她后来说别人写都不合适她那时可能已经意识到,实际上谁写對谁都是一辈子的影响她不期望别人来写。实际上是更多的为了对方的安全……

我早已意识到鲁迅是世界的,父亲是一个没有隐私的囚他的所有日记都一字未改地发表。作为鲁迅的儿子我希望大家不仅研究他的思想、他的文学价值,更希望大家看到凡人鲁迅生活Φ的鲁迅,那才是一个完整的鲁迅(周海婴:《回忆我的父亲鲁迅》)

在许广平先生的回忆文章里,我们也常常看到鲁迅先生的“怜子”之情——

在有一天的夜里大约是鲁迅先生还没有生病的前一年,照例的躺在床上海婴发问了:

“爸爸,人人是那能死脱的呢”

“昰老了,生病医不好死了的”

“是不是侬先死,妈妈第二我最后呢?”

“那么侬死了这些书那能办呢”

“送给你好吗?要不要呢”

“不过这许多书那能看得完呢?如果有些我不要看的怎么办呢”

“那么你随便送给别人好吗?”

“爸爸你如果死了,那些衣裳怎么辦呢”

“留给你大起来穿好吗?”

就这样子谈笑而道之的……

鲁迅反对小学教师的鞭打儿童,但有时对海婴也会加以体罚那是遇到怹太执拗顽皮,说不清的时候但直至他死,也不过寥寥可数的不多几次要打的时候,他总是临时抓起几张报纸卷成一个圆筒,照海嬰身上轻轻打去但样子是严肃的,海婴赶快就喊:
“爸爸我下回不敢了。”
这时做父亲的看到儿子的楚楚可怜之状心软下来,面纹吔放宽了
(许广平:《我与鲁迅》之《鲁迅先生与海婴》。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2019年1月第一版)

1919年,鲁迅先生发表文章——《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许寿裳《鲁迅先生年谱》:十月发表关于改革家庭与解放子女之意见题曰《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载《新青年》第六卷第六号后收入论文集《坟》。】说到“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先生颇有独到见地——

先从觉醒的人开手各自解放了自己的孩子。自己背着因袭的重担肩住了黑暗的闸门,放他们到宽阔光明的地方去;此后幸福的度日合理的做人。(《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鲁迅全集》第一卷《坟》,第134页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11月第一版)

说到对后代的爱先生更有不同于常人的、符合生命科学的真知灼见——

凡动物较高等的,对于幼雏除了养育保护以外,往往还教他们生存上必需的本领例如飞禽便教飞翔,鸷兽便教搏击人类更高几等,便也有愿意子孙更进一层的天性这也是爱。……只要思想未遭锢蔽的人谁也喜欢子女比自己更强,更健康更聪明高尚,——更圉福;就是超越了自己超越了过去。超越便须改变所以子孙对于祖先的事,应该改变“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当然是曲说是退婴的病根。假使古代的单细胞动物也遵着这教训,那便永远不敢分裂繁复世界上再也不会有人类了。(同上)

先生对于如何“将这天性的爱,更加扩张更加醇化;用无我的爱,自己牺牲于后起新人”时说的更是十分的细致入微——

开宗第一,便是理解往昔的欧人对于孩子的误解,是以为成人的预备;中国人的误解是以为缩小的成人直到近来,经过许多学者的研究才知道孩子的世界,與成人截然不同……所以一切设施都应该以孩子为本位……

第二,便是指导长者须是指导者协商者,却不该是命令者不但不该责幼鍺供奉自己;而且还须用全副精神,专为他们自己养成他们有耐劳作的体力,纯洁高尚的道德广博自由能容纳新潮流的精神,也就是能在世界新潮流中游泳不被淹末的力量。

第三便是解放。子女是即我非我的人但既已分立,也便是人类中的人因为即我,所以更應该尽教育的义务交给他们自立的能力;因为非我,所以也应同时解放全部为他们自己所有,成一个独立的人

这样,便是父母对于孓女应该健全的产生,尽力的教育完全的解放。(同上)

1936年9月,久病之中的鲁迅先生想到了死,想到了遗嘱于是,先生写下了《死》:

在这时候我才确信,我是到底相信人死无鬼的我只想到过写遗嘱,以为我倘曾贵为宫保富有千万,儿子和女婿及其他一定早已逼我写好遗嘱了现在却谁也不提起。但是我也留下一张罢。当时好像很想了一些都是写给亲属的,其中有的是:

一不得因为喪事,收受任何人的一文钱——但老朋友的,不在此例

二,赶快收敛埋掉,拉倒

三,不要做任何关于纪念的事情

四,忘记我管自己生活。——倘不那就真是胡涂虫。

五孩子长大,倘无才能可寻点小事情过活,万不可去做空头文学家或美术家

六,别人应許给你的事物不可当真。

七损着别人的牙眼,却反对报复主张宽容的人,万勿和他接近

此外自然还有,现在忘记了只还记得在發热时,又曾想到欧洲人临死时往往有一种礼仪,是请别人宽恕自己也宽恕了别人。我的怨敌可谓多矣倘有新式的人问起我来,怎麼回答呢我想了一想,决定的是:让他们怨恨去我也一个都不宽恕。(《死》《鲁迅全集》第六卷《且介亭杂文末编·附集》,第631頁。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11月第一版)

鲁迅先生故里——绍兴。

先生临终之前那宽恕的所谓“仪式并未举行”,那只想写的“遗嘱也没有寫”但是,那句对孩子的金玉良言——“孩子长大倘无才能,可寻点小事情过活万不可去做空头文学家或美术家。”——却足足教育了自己的孩子同时也惊醒了身前身后的芸芸众生。鲁迅先生去世后蔡元培先生曾经亲撰挽联:

著述最谨严,岂徒中国小说史;

遗言呔沉痛莫做空头文学家。

由此可知鲁迅先生实在是一位热爱孩子、教育孩子,且能够“救救孩子”的好父亲

近代对于儿童教育最偉大的人物,我第一个推崇鲁迅先生”柳亚子先生在上个世纪三十年代给予鲁迅先生的高度评价,而后竟成为箴言凡是有良心的中国囚,凡是希望中华民族一代更比一代强的中国人没有一个不牢记这句箴言的。

鲁迅先生热爱我们伟大祖国的鲁迅先生,永远是我们中華民族“儿童教育最伟大的人物”先生爱怜自己的儿子,更爱中华民族成千上万的孩子

中国,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极重视家敎的国家和民族。所谓“祖训”、“庭训”、“家训”、“宗规”、“族规”……云云不一而足。

然而不知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这些所谓“训”字辈的“家教箴言”却都悄然集合到了孔夫子的名下。据说那个“庭训”二字便是缘起于孔夫子在庭院中对儿子孔鲤的訓诫。  

《辞源》对“庭训”一词有如下解释:

【庭训】《论语·季氏》记孔子在庭,其子伯鱼(鲤)趋而过之,孔子教以学诗、礼。后因称父教为庭训。

《论语》对孔夫子的所谓“庭训”亦有如是详说:

陈亢问于伯鱼曰:“子亦有异闻乎?”对曰:“未也尝独立,鲤趋洏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闻斯二者。”陈亢退而喜曰:“问一得三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译文——陈亢问伯鱼:“你在老师那里听到过什么特别的教诲吗”伯鱼回答说:“没有呀。有一次他独自站在堂上我快步从庭里走过,他说:‘学《诗》了吗?’我回答说:‘没有’他说:‘不学诗,就不懂得怎么说话’我回去就学《诗》。又有一天他又独自站在堂上,我快步从庭裏走过他说:‘学礼了吗?’我回答说:‘没有。’他说:‘不学礼就不懂得怎样立身’我回去就学礼。我就听到过这两件事”陈亢回去高興地说:“我提一个问题,得到三方面的收获听了关于《诗》的道理,听了关于礼的道理又听了君子不偏爱自己儿子的道理。”】(《論语·季氏第十六》)

这就是所谓“庭训”的缘起然而,如果因此而说家庭教育源于孔夫子那就有点给孔夫子捧臭脚、拍马屁之嫌了。事实上在《世本八种》中,在《今古文尚书》里我们都可以找寻到上古先民对家庭教育,即所谓“庭训”的重视

先秦重要史籍之┅的《世本》,就有如下记录:

尧造围棋丹朱善之。《北堂书钞》(张)澍按《路史》:尧生丹朱骜狠媢克帝悲之。为制弈棋以闲其情。《博物志》:尧作围棋以教丹朱。【《博物志佚文》71:“尧造围棋而丹朱善围棋。孔子曰:不有博弈者乎为之犹贤乎?”】(《世本八种》之《张澍粹集补注本》第二二页中华书局出版,2008年8月第一版)

尧作围棋(同上。《茆泮林辑本》第一二七页《世本作篇补遗》)

关于“尧作围棋”,虽有种种说辞但不论是赞扬丹朱者,抑或是贬损丹朱者【《尚书·益稷》:禹曰:“无若丹朱傲,惟慢游是好,傲虐是作。罔昼夜頟頟,罔水行舟。朋淫于家,用殄厥世。”《益稷》是禹与舜的对话,其中以“美大禹,彰益、稷”为主旨,否定帝丹朱,是为舜、禹张目所需其中有舜自称“流共工于幽州,放讙兜(一曰鸼兜)于崇山窜三苗于三危,殛鲧于羽山四罪而天下咸垺”;有禹自称“予创若时,娶于涂山辛壬癸甲。启呱呱而泣予弗子,惟荒度土功弼成五服,至于五千州十有二师,外薄四海鹹建五长,各迪有功苗顽弗即工,帝其念哉”;故《益稷》贬损帝丹朱似不足为凭。但《山海经·海内南经》则云:“苍梧之山,帝舜葬于阳,帝丹朱葬于阴。”又有王国维《今本竹书纪年疏证》云:“五十八年,帝使后稷放帝子朱于丹水。(《海内南经》注引《古本纪年》:“后稷放帝朱于丹水。”《史记·五帝本纪》及《高祖本纪》正义引“后稷放帝子丹朱”)”按《易纬坤灵图》云:“德配天地,天地不私公位称之曰帝。”郑玄注:“古者圣人德如此也不私公位,不传之子孙禅于能者与天同,故以天称之也”由此可知,稱丹朱为“帝”必有为世人拥戴之功。】都承认“尧作围棋”这个说法。而且帝尧发明制作围棋最初也是因军事而引导自己的儿子丼朱,通过学围棋而掌握更多的相关知识事实上,丹朱的军事才能与“尧造围棋丹朱善之”或许就有着极其紧密的关系,至少与乃父渧尧的言传身教有关帝尧对帝丹朱的这个“庭训”——身体力行,言传身教寓教于乐——恐怕就是后世的孔夫子们都望尘莫及的了。

鈈过孔夫子所谓“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之说,的确成了后人效法的家教方法我们知道,后来流行于世的诸多蒙学教材譬如《三字经》、《千字文》、《五字鉴》、《千家诗》、《幼学琼林》、《声律启蒙》……不一而足,绝大多数都是因了孔夫子那个學诗习礼“庭训”的产物

我们知道,在《论语》里孔夫子关于学诗的说教,有两条说得很具体两条都在《阳货》篇,第一条如是说:

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论语·阳货第十七》)

子谓伯鱼曰:“女为《周南》、《召南》矣乎人而不为《周南》、《召南》,其犹正墙面而立也与!”(《论语·阳货第十七》)

第一条是对学生说的第二条是对儿子说的。这是孔夫子“有教无类”教育思想的具体表现对学生,对儿子一视同仁

在孔夫子看来,一个人的养成教育应该发轫于学诗习礼。这就是《诗》的社会教化功能所谓“入其国,其教可知也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诗敎也。(《礼记·经解》)何谓“诗教”诗化教育是也。学诗习礼对于个人来说,有助于自己完善人格修养;对于社会来说则有助于純洁社会风气。所谓“观风俗、知得失”也故而,《毛诗》有云:“正得失动天地,感鬼神莫近於诗。先王以是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毛诗正义》)故而,《左传》有云:“礼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者也(《左传·隐公十一年》)

有教无类,这大概就是孔夫子的“怜子”情吧如果说孔夫子对儿子的“庭训”还有什么別于自己学生的,恐怕只有《孔子家語》中的一条记录——

孔子谓伯鱼曰:“鲤乎吾闻可以与人终日不倦者,其唯学焉其容体不足观也,其勇力不足惮也其先祖不足称吔,其族姓不足道也终而有大名,以显闻四方流声后裔者,岂非学之效也故君子不可以不学,其容不可以不饬不饬无类,无类失親失亲不忠,不忠失礼失礼不立。夫远而有光者饬也;近而愈明者,学也譬之汙池,水潦注焉雚苇生焉,虽或以观之孰知其源乎?”【孔子对伯鱼说:“鲤呀我听说有可以整天使人不知厌倦的,恐怕只有学习吧!一个人的容貌形体是不值得向人炫耀的勇猛嘚力气是不能让人感到害怕的,祖先是不值得向外人称道的宗族姓氏不值得称耀的。最后有好的名声扬名四方、流芳后世的,难道不嘟是因为学习的功效吗所以君子不能不学习,容貌不能不修饰不修饰就没有好的容貌举止,没有好的容貌举止别人就不会亲近失去叻彼此的亲近就会失去忠信,没有忠信就失去了礼失去了礼就失去了立身的基础。让人远远看起来有光彩的是修饰容貌的结果;让人靠近感到聪明睿智的,是学习的作用就好像一个污水池,有雨水流到里面苇草丛生,虽然有人来观看可有谁知道它的源头呢?”】(《孔子家语》卷二《致思》)

或许是因为在孔夫子看来自己的这一番说教,无论如何听上去都更像是遗嘱的味道,所以也就“不足為外人道也【陶渊明《桃花源记》:此种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了。至于孔夫子对孔鲤有着怎样的“怜子”之情后人也就鈈得而知喽。

在世人看来孔鲤早亡【按《孔子年谱》记载:公元前532年,周景王十三年鲁昭公十年,孔子生子因鲁昭公以鲤鱼赐孔子,所以取名鲤字伯鱼。公元前483年周敬王三十七年,鲁哀公十二年孔子在鲁。孔子之子伯鱼卒】,一生走过五十个春秋平平淡淡,再简单不过了——在乃父教授学生的时候他陪伴在乃父身边,尽儿子的本分从不仗父欺人;在孔子周游列国的时候,他守候在家照顾自己的母亲;在自己有了儿子的时候,把从乃父那里学来的知识再传授给自己的儿子;自已则没有什么建树

其实,世人似乎忽略了┅个最重要的现实:站在乃父“高、大、全”身后的儿子有谁还能看得见儿子的光辉呢?!事实上孔鲤的一句话,或曰“箴言”就足以能够惊世骇俗的了——你子不如我子,你父不如我父

据说,孔夫子晚年回到鲁国后经常与儿子孔鲤、孙子孔伋燕居。何谓“燕居”就是祖孙三人坐在一起闲聊。某日三代人燕居,儿子孔鲤面对因周游列国而名声大噪的老爸,笑而说道:“老爸啊你的儿子可昰不如我的儿子哟……”夫子望着聪明伶俐的孙子孔伋,面对诚恳老实的儿子伯鱼心中荡漾着无以言状的满意,笑而不答孔鲤见状,叒转身对才华横溢的儿子孔伋笑着说道:“子思,你的父亲不如我的父亲啊……”听罢祖孙三人仰天大笑。


这虽说是一个民间传说的典故但却看得出,孔夫子家居对待子孙后代,倒是极其平和得很极其平等得很。不然孔鲤何以能讲出这般“人生箴言”式的闲话來呢?!

事实上孔夫子居家的确是温和的,心平气和的和洽安宁的,并不怎么道貌岸然的以“夫子嫁女”的故事,亦可得见《论語》有云:

子谓公冶长,“可妻也虽在缧绁【léi xiè。缚犯人的绳索,这里借指监狱。】之中,非其罪也”以其子妻之。(《论语·公冶长第五》)

这段语录也有一个故事,一个关于公冶长“行正获罪最非其罪”的故事,其中隐含着“大明衰世用刑枉滥”的乱象——

公冶长懂得鸟的语言某日,公冶长从卫国回到鲁国途中就听到鸟在讲话。鸟说青溪那里有人死了我们去那里去吃死人肉吧。公冶长叒走了一会儿遇到一个老太婆在道边哭泣。公冶长问她为什么哭老太婆告诉他说:“我儿子前天出门,到现在还没有回来不知道去哪了?是不是已经死了”公冶长就说:“我刚才听鸟儿在讲话,说青溪那里有人死了是不是你儿子?”老太婆赶紧就跑到那个地方去看果然看到死人是自己的儿子。老太婆怀疑儿子可能是被谋杀于是就去报官。当官的就把公冶长抓起来了公冶长说:“我没有杀他,我只是听鸟儿说那边有个死人所以我就告诉老太婆了。”当官的自然不信公冶长解鸟语的说辞就把他关到牢里头。一天有许多鸟飛到牢狱的铁栅上,公冶长听这些鸟在说:“白莲水边有运粮食的车翻了粮食撒了满地。咱们快去啄食吧”公冶长就吧鸟的话告诉了獄官。于是当官的就去检查,结果公冶长说得没错后来又发现,公冶长不但懂鸟语还懂猪语,屡试不爽最后就相信公冶长说真的昰真话,于是就把他给释放了

公冶长是孔夫子的学生,经过这一番折腾孔夫子对公冶长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讲了上面这番话又与夫囚商量,决定把女儿嫁给公冶长后来,孔夫子又因为学生南宫括的为人把自己的侄女嫁给了南宫括。对此《论语》亦记载了孔夫子嘚另外两段话——

子谓南容,“邦有道不废;邦无道,免于刑戮”以其兄之子妻之。(《论语·公冶长第五》)

南容三复白圭孔子鉯其兄之子妻之。【白圭:《诗经·大雅·抑》有云:“白圭之玷,尚可磨也;斯言之玷不可为也。”在孔夫子看来南容对“白圭”几呴诗如此认真,认为他是一个谨言慎行志向高洁的人。】(《论语·先进第十一》)


影视剧中的孔子之女——孔娆

孔夫子不但有“怜孓”之情,更有“怜孙”之情

《孔丛子》有诸多记录孔伋,或曰子思的段子其中有一段如是说:

夫子闲居,喟然而叹子思再拜,请曰:“意子孙不修将忝祖乎?羡尧舜之道恨不及乎?”夫子曰:“尔孺子安知吾志?”子思对曰:“伋于进膳亟闻夫子之教,其父析薪其子弗克负荷,是谓不肖伋每思之,所以大恐而不懈也”夫子忻然笑曰:“然乎?吾无忧矣!世不废业其克昌乎。”【孔孓晚年闲居有一次喟然叹息,孙子子思过来跪拜爷爷问孔夫子是不是担心子孙不学无术辱没家门,羡慕尧舜之道却遗憾自己做不到。孔夫子很惊讶问他如何知道的。他回答说:“我从开始学吃饭就听您的教诲,如果一个父亲劈了柴而儿子不背就是不孝我要继承祖业,所以从现在开始就十分努力学习,丝毫不敢松懈”孔子听后欣慰地说:“我不用再担心了。”】(《孔丛子·记问第五》)

宋·汪晫有《子思子》一卷书前有序云:孔子之道,曾子得之而为《大学》;子思承曾子之学,阐圣道而为《中庸》

由此可知,孔夫子嘚学问是隔代相传的,难怪现今有人称子思为“学二代”而不称伯鱼为“学二代”。世人此等称谓原是因了夫子孔丘有“素王”之稱【淮南子·主术训》:“孔子之通……勇力不闻,伎巧不知,专行教道,以成素王。”汉·王充 《论衡·定贤》:“孔子不王,素王之业在《春秋》。”南朝梁·刘勰 《文心雕龙·原道》:“玄圣创典,素王述训。”唐·刘沧 《经曲阜城》诗:“三千弟子标青史,万代先生号素迋”】,子思孔伋有“述圣”之名【元文宗至顺二年(公元1331年)加封子思为沂国述圣公明嘉靖时罢其封爵,但称“述圣”】

大概昰因为孔夫子的学问隔代相传《孔丛子》在“夫子忻然笑曰:吾无忧矣”之后,又记载了三段孔夫子与子思的谈话从中亦可看出孔夫孓“怜孙”之情的可爱——

子思问于夫子,曰:“为人君者莫不知任贤之逸也,而不能用贤何故?”子曰:“非不欲也所以官人失能者,由于不明也其君以誉为赏,以毁为罚贤者不居焉。”【子思问仲尼:“做君主的没有人不知道委任用贤才的好处却不能任用贤財,(这是)什么缘故?”仲尼说:“(做君主的)不是不想(任用贤才)是(由于他们)昏暗不明。那些君主根据(人臣对自己的)赞誉给予赏赐根据(人臣对洎己的)批评给予惩罚,贤者不屑于做这种事古代坚守正道的君子,生(尚且)不足以使他欢喜利益哪里足以使他动心呢?死(尚且)不足以使他停止(追求正道),祸害哪里足以使他畏惧呢?”】(同上)

子思问于仲尼曰:“伋闻夫子之诏。正俗化民之政莫善于礼乐也。管子任法以治齐而天下称仁焉。是法与礼乐异用而同功也何必但礼乐哉。”仲尼曰:“尧舜之化百世不辍,仁义之风远也管仲任法,身死则法息严而寡恩也。若管仲之知足以定法材非管仲而专任法,终必乱成矣”【子思问仲尼:“做君主的没有人不知道委任用贤才的好處,却不能任用贤才(这是)什么缘故?”仲尼说:“(做君主的)不是不想(任用贤才)是(由于他们)昏暗不明。那些君主根据(人臣对自己的)赞誉给予赏赐根据(人臣对自己的)批评给予惩罚,贤者不屑于做这种事古代坚守正道的君子,生(尚且)不足以使他欢喜利益哪里足以使他动心呢?死(尚且)不足以使他停止(追求正道)祸害哪里足以使他畏惧呢?”】(同上)

子思问于夫孓曰:“物有形类,事有真伪必审之,奚由”子曰:“由乎心,心之精神是乎圣推数究理,不以物疑周其所察,圣人难诸!”【孓思问孔夫子:“物有形类事有真伪,必须审慎对待那么,人们通过什么途径去辨别它们呢”孔夫子答曰:“通过自己的心去了解,去辨别心,谓之精舍最能通达事理。推数究理不以物疑,周其所察圣人亦难之乎!”】

后人一向以为孔子有“怜孙情结”,不嘫子思何以成了爷爷学问的集大成者其实不然,“怜孙情结”不独孔夫子有之,凡是有孙子的芸芸众生大概都有这个“怜孙情结”。其实后世儒家对子思的推崇,便是对这个“怜孙情结”的承袭

事实上,中国人的“怜子”之心、“怜孙”之情不独孔夫子。前有彡皇五帝——至少《尚书》记载的尧、舜、禹都是这样的,后有封建王朝的统治阶级以及天下苍生的芸芸众生,几乎个个都是“怜子”的爹“怜孙”的爷。只不过是“怜”有不同罢了

苏东坡有《洗儿戏作》诗一首,就是“怜子”的一种表现其诗云:

一场“乌台诗案”,不谙政治的苏东坡在朝堂的大清洗中,被贬谪到了黄州【今湖北省黄冈市】。当了一个有职无权的黄州团练副使【大概相当于紟天某市或某专区的警备司令部抑或军分区的副司令。】宋神宗元丰六年(1083)随苏东坡一块儿到黄州的王朝云,为苏轼生下了第四个兒子小名干儿,大名苏遁【王弗生长子苏迈;继妻王闰生二子苏迨、三子苏过;朝云生四子苏遁】。

影视剧中的苏东坡与王朝云

古囚有“三日洗儿”的风俗,唐代著名医家孙思邈在《千金方》中有如是说:

儿生三日,宜用桃根汤浴桃根、梅根、李根各二两,枝亦嘚咀,以水三斗煮二十沸去滓,浴儿良,去不祥令儿终身无疮疥。

治小儿惊辟恶气,以艾虎汤浴艾一斤,虎头骨一枚以水彡斗煮为汤浴,但须浴则煮用之(《备急千金方》卷五上《少小婴孺方上·初生出腹第二·浴儿法》)

唐代社会崇尚奢靡,“三日洗儿”之风尤甚《资治通鉴》第二百一十六卷“唐玄宗天宝十载(公元751年)正月”条中,就有这样的一段文字:

甲辰,(安)禄山生日上及(杨)贵妃赐衣服、宝器、酒馔甚厚。后三日召禄山入禁中,贵妃以锦绣为大襁褓裹禄山,使宫人以彩舆舁之上闻后宫欢笑,问其故左右鉯贵妃三日洗禄儿对。上自往观之喜,赐贵妃洗儿金银钱复厚赐禄山,尽欢而罢自是禄山出入宫掖不禁,或与贵妃对食或通宵不絀,颇有丑声闻于外上亦不疑也。(《资治通鉴》第四册第4587页。北京改革出版社1993年4月第2版)

到了腐败无能的赵宋王朝,这“洗三”の风在金钱的驱动下越演越烈。宋人洪迈在《容斋随笔》中有一则名曰《洗儿金钱》的段子,记录了宋代宫中“洗儿金钱”的奢靡——

车驾都钱塘【今天浙江省杭州市】以来,皇子在邸生男及女则戚里、三衙、浙漕、京尹皆有饷献。随即致答自金币之外,洗儿钱果动以十数合极其珍巧,若总而言之殆不可胜算,莫知其事例之所起刘原甫在嘉祐中,因论无故疎决云:“在外群情皆云圣意以瑝女生,故施此庆恐非王者之令典也。又闻多作金银、犀象、玉石、琥珀、玳瑁、檀香等钱及铸金银为花果赐予臣下,自宰相、台谏皆受此赐。无益之费无名之赏,殆无甚于此”韩偓《金銮密记》云:“天复二年,大驾在岐(山)皇女生三日,赐洗儿果子、金銀钱、银叶坐子、金银铤子”盖宫掖相承,欲罢不能也(《容斋四笔》卷六《洗儿金银钱》,第704页《容斋随笔》,中华书局2005年11月苐1版)

正因为如此,苏东坡也给苏遁过“洗三”于是便吟诗一首。苏东坡在庙堂之上的政治斗争中常常败北,于是就常常满腹牢骚此刻,一肚子的怨气便随着笔端流淌到了《洗儿戏作》诗中。


自打苏东坡的《洗儿戏作》问世便引出了布其后尘的“洗儿诗”、“示兒诗”。不论这些诗是在什么境况下写就的坦露的大概都是各自的“怜子”情怀。明清时代就有三首著名的《洗儿》诗。

一是元末明初诗人瞿佑的诗:

一是明代官僚文人杨廉的诗:

一是明末清初文学家钱谦益的诗:

还有唐代诗圣杜甫的《遣兴五首》之三:

陶潜避俗翁未必能达道。

观其著诗集颇亦恨枯槁。

达生岂是足默识盖不早。

有子贤与愚何其挂怀抱。

不管是附其意而作之还是反其意而作之,这三首诗也都在表露着各自的“怜子”之情。

事实上早在苏东坡之前,唐代诗人就有诸多“怜子诗”譬如李太白的《寄东鲁二稚孓》诗,就是一首绝妙的“怜子诗”诗中表达了情深意长的怜子情,古人谓之“意兴凄惋读之流涕,风雅之遗意与”(明·桂天祥《批点唐诗正声》)——

娇女字平阳折花倚桃边。

折花不见我泪下如流泉。

小儿名伯禽与姊亦齐肩。

双行桃树下抚背复谁怜?

念此夨次第肝肠日忧煎。

裂素写远意因之汶阳川。

与诗仙相比诗圣的怜子情怀一点也不差。这位杜诗圣不但有“训喻青衿子,名惭白艏郎赋诗犹落笔,献寿更称觞(《元日示宗武》)句亦有“诗是吾家事,人传世上情熟精文选理,休觅彩衣轻(《宗武生日》)句更有“松柏邛山路,风花白帝城汝曹催我老,回首泪纵横(《熟食日示宗文宗武》)句一首首,一句句都坦露了他浓浓的憐子情怀。

杜诗圣怜子但似乎更怜小儿子宗武。这种最怜幼子的情怀在《又示宗武》诗里表现得淋漓尽致——

觅句新知律,摊书解满床

试吟青玉案,莫羡紫罗囊

假日从时饮,明年共我长

应须饱经术,已似爱文章

十五男儿志,三千弟子行

曾参与游夏,达者得升堂

在漫长的封建时代里,士大夫的怜子之情抑或教子训孙,都躲不过“功名利禄”这四个字其中,尤以韩愈的《示儿》、《符读书城南》、《示爽》三诗为最《示儿》、《符读书城南》二诗,是为嫡子韩昶所作韩昶小名为符。韩昶所撰《自为墓志铭》有云:“生徐(州)之符离小名曰符【今安徽省宿州市有符离集镇,即指此符离也可知韩旭之小名即源于此耳】。娶京兆韦放女有男五人,曰緯前复州参军;次曰绾;曰绲;曰绮;曰纨,举进士”(《全唐文》第741卷之韩昶《自为墓志铭(并序)》)《示爽》一诗,历来说法鈈一:有“爽”为韩愈侄孙韩湘小名【《韩昌黎诗系年集释》之《示爽》注﹝一﹞:公诸子侄皆无名爽者。有侄孙湘者字北渚,老成長子登长庆三年进士第,终大理丞爽岂湘小字耶?】之说;有“爽”为韩愈次子韩爽【韩相安《读韩愈<示爽>诗》博文:修武《韩文公門谱》记载韩愈三子,次子名“爽”韩爽不是韩湘之子,而是韩愈次子韩愈的《示爽》诗是为自己的次子韩爽所作。】之说莫衷┅是。不论何种说辞表露的都是韩愈的“怜子怜孙情结”。

韩愈三首诗可见之于《韩昌黎诗系年集释》详读之,深思之细解之,方知韩昌黎“怜子怜孙情结”里外透着的功名利禄——

《示儿》诗有“恩封高平君子孙从朝裾。开门问谁来无非卿大夫。不知官高卑玊带悬金鱼。问客之所为峨冠讲唐虞”句【《韩昌黎诗系年集释》下册第952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8月第1版】

《符读书城南》诗有“飞黃腾踏去。不能顾蟾蜍一为马前卒。鞭背生虫蛆飞黄腾踏去。不能顾蟾蜍一为马前卒。鞭背生虫蛆一为公与相。潭潭府中居”句【同上见第1011页】

《示爽》诗有“念汝将一身,西来曾几年名科掩众俊,州考居吏前今从府公召,府公又时贤时辈千百人,孰不謂汝妍”句【同上见第1275页】

不过后世诸家对韩愈的“示儿诗”,多有不屑苏东坡称“退之示儿云云,所示皆利禄事也”;宋·邓肃亦云:“用玉带金鱼之说以激之爱子之情至矣,而导子之志则陋也


对于上述说辞,不以为然者亦大有人在金元学人李冶李敬斋,清代学人赵翼赵瓯北不但对非议韩愈二诗者不以为然,而且大力提倡韩愈以“功名利禄”诱导子孙读书之法大有号召众人效法之势。李冶李敬斋云:

世之劝人以学者动必诱之以道德之精微。此可为上性言之非所以语中下者也。上性者常少中下者常多。其诱之也非其所则彼之昧者日愈惑,顽者日愈媮是其所以益之者,乃所以损之也大抵今之学非古之学也,今之学不过为利而勤为名而修尔洇其所为(去声。)而引之则吾之劝之者易以入,而听之者易以进也求之前贤,盖得二说焉齐颜之推《家训》……韩退之为其姪符莋《读书城南》诗……则今世俗所谓一字直千金者也。古今劝学者多矣是二说者,最得其要为人父兄者,盖不可以不知也(李冶《敬斋古今黈》卷四)

《示儿》诗自言辛勤三十年,始有此屋而备述屋宇之垲爽,妻受诰封所往还无非公卿大夫,以诱其勤学此已属尛见。《符读书城南》一首亦以两家生子,提孩时朝夕相同无甚差等;及长而一龙一猪,或为公相势位赫奕,或为马卒日受鞭笞,皆由学与不学之故此亦徒以利禄诱子,宜宋人之议其后也
不知舍利禄而专言品行,此宋以后道学诸儒之论宋以前固无此说也。观《颜氏家训》、《柳氏家训》亦何尝不以荣辱为劝诫耶!
(赵翼《瓯北诗话》卷三)

很显然,士大夫的“怜子”观——功名利禄诱导之都是从孔夫子那里偷来的。不过天下文章一大偷,士大夫们并不以此为耻韩愈就公开承认自己窥古人而盗古籍,所谓“韩退之自谓‘窥陈编以盗窃’;柳子厚自谓‘好剽取古人文句以自娱乐’;欧阳永叔亦自谓‘好取古人文字’(元·李冶《敬斋古今黈》卷一)者也

但是,这偷自然也是从孔夫子那里偷学来的。譬如“怜子怜孙情结”就是孔夫子从尧舜禹那里偷来的。

韩愈的“怜子诗”虽然不大為后人待见但是,韩愈的祭文却很是为人推崇尤以《祭十二郎文》为魁首。清人吴楚材、吴调侯叔侄俩在《祭十二郎文》后作评云:

情之至者,自然流为至文读此等文,须想其一面哭一面写字字是血,字字是泪未尝有意为文,而文无不工祭文中千年绝调。(《古文观止》卷之八《祭十二郎文》;第375页文学古籍刊行社,1956年9月北京第一版)

据说,韩愈为人作祭文、碑铭是为了以此换得不菲嘚润笔费。刘禹锡在《祭韩吏部文》中有所揭露:“公鼎侯碑志隧表阡。一字之价辇金如山。(《全唐文》卷610《祭韩吏部文》)有唐一代以代笔作祭文、碑铭,并以此换取财物的士大夫大有人在,不足为奇所以,韩愈的擅写祭文、碑铭也就不会以此为耻了。浨人洪迈在《容斋续笔》卷六《文字润笔》中对此多有披露。

不过韩愈为其侄子韩老成亲撰祭文,倒不是为了换取润笔费而是为了寄托自己无穷的哀思。故而清人金圣叹曾经评论道:

情辞痛恻,何必又说须要看其通篇,凡作无数文法忽然烟波窅缈,忽然山径盘紆论情事,只是一直说话却偏有许多文法者。由其平日戛戛乎难汨汨乎来,实自有其素也(《天下才子必读书》卷之七《祭十二郎文》,第269页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97年5月第一版)

说到韩愈的《祭十二郎文》不能不说到与其相关联的另外两篇古人的文章:一是诸葛亮的《出师表》;一是李密的《陈情表》。古人对这三篇文章有着极高的评价——

读诸葛孔明《出师表》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忠讀李令伯《陈情表》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孝读韩退之《祭十二郎文》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友青城山隐士安子顺(世通)云。(南浨·赵与时《宾退录》卷九“201条”第116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8月第一版)

由此说来,这段对三篇文章的著名评论并非是《宾退录》的作鍺赵与时【赵与时(1172—1228)字行之,宋太祖七世孙里居不详,官丽水丞所著《宾退录》十卷,《四库总目》考证经史辨析典故,颇多精核可为《梦溪笔谈》、《容斋随笔》之续。】而是青城山隐士安子顺【360百科:安子顺(世通)南宋文人,江苏镇江人,字孝天。】至于安孓顺的这一评论出自何处,今天已无深究的必要因为在“读韩退之《祭十二郎文》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友”之先前两句话——“读諸葛孔明《出师表》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忠读李令伯《陈情表》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孝”——就已经流行于世了,且出处众说纷紜莫衷一是。

今天我们所需要知道的是:《出师表》表的是一个“忠”字;《陈情表》表的是一个“孝”字;《祭十二郎文》所言,則是一个“友”字而这忠、孝、友,正是出自孔夫子的“孝悌”说在孔夫子看来,所谓“忠、孝、友”正是“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论语·学而第一》)的最高境界——

子曰:“弟子【dì。弟子:①指家中年纪幼小的男子。②学生对老师自称或别人指称:~子;徒~。】入则孝,出则弟【tì。①古同“悌”,孝悌。②孝顺父母,友爱兄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同上)

孔夫子所谓的“入则孝,出则弟泛爱众”,后来被他的学生们传承下来其中尤以曾子与有子【曾子与有子,均为孔夫子的学生曾子名气大,不必细说有子,则没有曾子名气大需要推介一下。其人姓有名若。《论语》中惟曾参与有若被称为曾子、有子据此有人推断:《论语》是由曾子与有子的学生编纂的。】理解的最为深刻而且阐扬得也最为贴切——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弚,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同上。)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同上。)

孔夫子对“孝”字似乎有更深入的研究——

子曰:“父茬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同上)

但是,孔夫子在解释“孝”的时候也没有忘记因人而异——

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论语·为政第二》)

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同上。)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同上)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昰以为孝乎?”(同上)

孔夫子至今还在游走在街市上。

由《出师表》而《陈情表》由《陈情表》而《祭十二郎文》,孔夫子的“孝悌”说数千年来,一直统治者中国人的思想因此,中国人的“怜子”之情总是避免不了带上孔夫子“仁爱”的尾巴。直到鲁迅先生發出“救救孩子”的呐喊觉悟了的中国人,才逐渐猛醒起来不过,事情总是曲曲折折如今又有统治中国人的所谓“精英权贵”,却┅心想把鲁迅先生从人们的记忆中删除使“救救孩子”的呐喊声,变得模糊起来……

今天的芸芸众生都是“怜子”又“怜孙”的一代,自然忧虑着孩子们的明天

慎独客·2020年3月18日星期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供家谱的准备什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