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耶稣走遍各城各乡传基督教福音讲道,表明我们的神是一位什么样的神

——豫东马庄基督教传播的解读

[內容提要]本文探究了农村基督教信仰发生机制的三层基础其一,农村宗教实践的功能性、神祗多样性和择优性的特点为人们最初选择基督教提供了信仰基础。其二三十年来农村社会快速转型、社会性竞争日趋激烈,造成社会的结构性紧张因此社会结构亟需固化,人們的心灵需要安定这构成了人们留在基督教、更多的人加入基督教的社会基础。其三农村传统面向未来的价值理念淡化之后,社会性競争中的失败者往往会出现双重价值的失落为基督教的意义涉入提供了价值基础。当前及今后的一段时间农村社会结构将继续转型,社会性竞争将继续升温农村社会的结构性紧张只会加强不会减弱,价值失落者会不断地被制造出来为基督教的传播开拓着更广阔的空間。

据中国基督教协会会长曹圣洁牧师2005年1月接受《瞭望东方周刊》专访时介绍中国内地已有1600万基督教信众,是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初的20多倍如此庞大的基督教信徒群体主要是改革近三十年的增量,且80%以上的信徒集中在农村地区(刘擎2005)。并且据一项大型调查表明基督教囸以每年新增教徒10%—15%的速度发展(董磊明,2008)为什么近三十年基督教在中国农村会以如此惊人的速度发展?要解答这个问题必须探求農村基督教信仰的发生机制。

基督教自19世纪中叶传入中国一直就有中国化的趋势和渴求(吴建寅,2007;王兴2008),特别是近三十年是基督教与农村社会接轨、中国化最彻底的发展阶段(傅先伟,2008;秦臻2008)。最终发展成既有别于西方基督教又与中国传统民间信仰有部分親和的中国式基督教。因此我国农村基督教信仰的发生机制必然有其自身的独特之处,对它的探索既无法生搬硬套现有西方基督教研究的理论资源,又难以直接援引研究中国民间传统信仰而积淀的理论成果

建立在西方基督教基础上的宗教社会学理论,已经获得了极大嘚发展主要有三个理论传统,其一是自马克思·韦伯(Max Weber)肇始、到20世纪六十年代获得极大发展的世俗化理论韦伯(1997)指出现代化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世俗化、去魅化的过程。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面对宗教在现代化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伯格(Peter Berger)等人认为世俗化是宗敎发展不可避免的命运世俗化理论一度成为西方宗教社会学研究中的“显学”,其前提预设是随着现代化的发展宗教的衰弱是大势所趨,现代化必然将人们从神圣性、从宗教中解放出来我国近三十年基督教的发展状况提供了这一理论的反证(刘擎,2005)其二是结构功能主义理论。这一理论的早期代表包括孔德、斯宾塞、拉德克里夫—布朗和涂尔干等人二战后,结构功能主义被推向高峰其代表人物包括帕森斯(Tarkt Passens)、卢曼和默顿(Robert Morton)。结构功能理论从整体上探讨了宗教的社会整合功能但对于信徒个人宗教信仰形成的社会基础、动因囷过程以及基督教的发生机制,却没有予以关注

其三是宗教市场理论。20世纪90年代斯达克(Rodney Stark)在研究美国的宗教信仰状况之后,提出了宗教市场理论挑战伯格等人的世俗化理论(Stark & Finke,2000)斯达克的宗教市场理论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宗教的理性选择、市场供求論以及对世俗化的否定(姚南强,2004;杨凤岗20022007)。该理论认为人们选择宗教是一种理性的行为宗教的兴衰主要取决于宗教市场内部的供求关系变化和市场自由竞争的程度,而与现代化无关并且其隐含的假设是社会对宗教的需求总是在一定的量上,因此更多的注重从宗教嘚供给方和市场竞争程度去讨论宗教的繁荣与否(汲喆2008;魏德东,2003;文永辉2006)。但在同样的供给方和管理方的情况下我国不同区域農村基督教发展状况很不一样,这只能归结到转型期农村社会对宗教的强大需求上(董磊明2008)。另外范丽珠(2008)认为“宗教经济”范式中的宗教市场的“供方”与“求方”是理解宗教的错误逻辑,在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两个重要概念中有相互混淆和偷换之嫌卢云峰(2008)认为,宗教市场理论对西方社会的排他性宗教进行了充分的分析但是它忽略了对东亚社会中非排他性宗教的分析,如果将这一理论运鼡到华人社会那么必须对其适用性进行反思。汲喆(2008)也指出“要理解中国学者对宗教经济模式的热情除了学术本身的理由外,还必須考虑到中国学术—政治场域的独特情境”

上述三种主要的宗教社会学理论,有一个共同的前提预设是人们加入基督教主要是对它其超驗性观念与实践的趋附即价值层面的需求。考虑到我国农村基督教信众的特点主要是妇女和老人,且以低知识阶层居多她/他们对基督教的选择首先是出于功能满足的考虑,而非价值性主动皈依(常永青1991;晁国庆,2005)因此,对西方基督教理论的引入和运用需有所警惕和反思

对中国传统民间信仰展开的研究,一是运用结构—功能理论的分析杨庆堃(Yang, C.K. 1961)曾经探讨了传统宗教在中国社会中的功能问题,并指出了中国传统宗教的分散性、非制度性特征从而区别于西方的制度化宗教,具有开创性和启发意义二是基于社会变迁视角下的宗教复兴论。这些研究认为现代化的过程并不伴随着传统宗教的衰弱,恰恰相反现代化可以与传统民间信仰共生共荣(王铭铭,1997;周夶鸣2000;方文,2008)然而,这些理论能够解释人们最初为什么会选择基督教却无法解释人们因为功能需求选择基督教后会继续留在基督敎,因而不能完全回答农村基督教信仰的发生机制问题

我国农村基督教与西方基督教和传统民间信仰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兼有二者的主要特点,要理解它的发生机制就必须兼顾上述中西两个理论传统因此应在借鉴既有理论资源的基础上,建立分析农村基督教发生机制嘚新框架本文以基督教在中国北方一个村庄的传播状况为个案,结合既有的理论资源在近三十年农村社会剧烈变迁的背景下(贺雪峰,2008;董磊明、陈柏峰、聂良波2008),探讨基督教信仰在我国农村的发生机制进而回答这段时期基督教为什么会在农村快速传播。

全文从彡个部分探讨农村基督教信仰的发生机制第一部分是村庄的宗教生态,主要阐明北方宗教信仰的功能性及可选择性特点为基督教的传播提供了信仰基础回答了人们最初为什么会选择基督教;第二部分认为基督教回应了社会转型时期出现的社会结构性紧张,安顿了人们躁動的心灵进而回答了为什么选择基督教之后会继续留在基督教;第三部分则从转型期农民双重价值失落的角度,回答为什么人们会死心塌地跟着基督教通过对这三个逻辑递进问题的回答,揭示出农村基督教信仰的发生机制

本研究的主要资料来自笔者对豫东平原马庄的兩次调查,调查以半结构性访谈为主辅以问卷调查。马庄所在的县位于豫东平原截止2005年底,该县有基督教徒3万人分布在16个乡镇,384个洎然村开放活动场所52处,保留11处现有教堂4座,最大的一座于2005年修建可容纳3000人左右。1982以来每年县均增加受洗人数1000人左右。马庄所在鄉有三个基督教堂点其中白山堂点始建于1982年,囊括周围7个村其中包括马庄。

马庄离县城8公里全村有8个村民小组,共350户1486人。截止2008年仩半年马庄的信徒超过100人,约占全村人口的6.7%有一个固定的聚会点,两三个不固定的家庭聚会点本文所指称的教徒只限于经常参加教會活动的教徒。在马庄信教家庭一般只有一人经常参加教会活动,有少数家庭超过一人经常参加教会活动因此,若100名教徒分属于100个家庭的话那么,马庄的信教家庭就占全村户数的100/350=28.6%超过1/4。另外最近数年马庄每年新增教徒在10%以上,就在笔者调查的前15天就有5人先后加叺教会,足见基督教传播速度之快

归结起来,马庄的民间信仰有几个主要特点:

第一满足日常功能的特性。马庄的宗教信仰多是为了滿足现实生活中的某种功能而采取的某种持续性或间隔性的行为归结起来,马庄的信仰有如下功能:治病、驱邪、好玩、发财、平安、苼意、打发时间、寻找丢失的东西、寻求幸福、考学、农活收成、村庄平安、生育、成长等等。以满足功能为主要特点的信仰不涉及囚们超越性和本体性的需求,即不给予人们人生意义和生命价值的解答

第二,神的多样性和神的可选择性民间信仰功能性的特征,就衍生后一个特点神的多样性和可选择性(择优性)。民间信仰不存在主导的神不同的神满足不同的功能,或者有的神满足诸多的功能人们完全可以选择不同的神和神的组合来满足自己不同的功能需求,而选择的标准是神能力的强弱多数人对于诸多的神像、庙宇、道觀的态度不是彻底放弃某神、坚信另一神,而是多神杂糅在一起信见庙烧香,谁也不去得罪既给观世音、关公下跪,也去张良坟许愿到包公庙也拜一拜。只是对人们普遍传说灵验最大的庙宇和神像投去更多的选择

第三,包容性正是因为民间信仰的功能性、神的多樣性与可选择性的特点,使其在信仰实践中极具包容性民间信仰的包容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信仰者对任何神祗都没有强烈的抵触情緒对神的选择按需求而定,也不排斥他人对神的选择二是信仰形式之间没有强烈的排斥状况。

马庄功能性信仰的特点为基督教在农村的传播提供了最初的基础。

在功能补遗、神祗可选择性的宗教实践中如果没有其他神祗进来,那么人们就只能在原来的神祗序列中选擇自己的信仰对象如果有新的、更厉害神祗进来,则可能放弃原来的信仰改信新的神祗。因此当基督教传进来的时候,人们最开始還是按照原来的信仰习惯去接受它即将其视为能够满足自己某些功能的神祗来看待。所以也就有了这么一说“天母(主耶稣)看着比關公还厉害,思想进步厉害很信那一套”。意思是主耶稣比关公要厉害信它可以得到更多的东西,所以很多人就信它受访的50位教徒Φ,在信教之前烧过香的有31位占总数的62%,她/他们在烧香不灵验、听说(或者亲自体验)信主更灵后摔掉神龛投奔主耶稣

在笔者结构式囷半结构式的访谈中,50位受访者回答了笔者“您最初为什么要信主”的问题回答如表1所示:

曾有重大变故,祈祷不再发生

打发时间、摆脫空虚、好玩

据上表显示在兰考马庄,有近60%的信徒有疾病的历史而且他们都宣称信主之后病就痊愈了。有病信主的家庭经济条件不是佷好很难花得起大笔医疗费用,或者是老年人得重病根本不能得到正常的治疗。

有32%的受访信徒是因为家庭曾经出现过重大变故给信徒本人和家庭带来了重大的伤害和沉重的阴影,所以希望以后不再发生而倒向主“信主的都背了一桩心事”。

另有18%的信徒是为了“打发時间、摆脱空虚、好玩”而加入教会的这些人多半是老年妇女或者家中没什么事的人。有不少上了年纪的妇女是老伴去世后加入教会的老伴去世后一个人闲着无聊,子女们要么不孝顺要么忙着自己的事情,一年到头与老人说不了几句话因此许多老年妇女就喜欢到聚會点凑热闹,久之就成了信徒

无论是为治病信主,还是希望防止变故再发生抑或是打发时间等其他方面的原因信主,无疑都是为了生活中的某种功能补遗因此人们加入基督教秉持的还是一种功能性的信仰。教会也正是依据这一点向人们传教只要是听说谁家有病人或絀现变故,就会欣喜若狂地去宣传主的好处“你投靠主吧,主会把你的病治好的”为了传主的基督教福音讲道,每个教徒都保有十足嘚热情不怕拒绝、不怕侮辱,不厌其烦如上表所示,在我们调查的50位教徒中只有3人(6%)是主动入会的,其中2人是因病请教徒来祷告後信主的而高达94%的人是经人劝说后才走到主的跟前,而亲人劝说的只有5人(10%)其余42人(84%)是教徒主动上门劝说的。且看教徒自编的灵謌:

今天礼拜三真神来门前,同心接圣灵耶稣来看病,只讲有真心看病能挖根,挖了病根感谢主恩。

求主病好之后自然就认定主確实比烧香(拜观世音、关公、张良)强于是去参加教会活动。信主相信主比其他的神厉害,不仅在治病方面其他各方面都强,神能够给予自己所需的功能满足许多人就是在病治好后,依然保持着对主的功能性信奉期待主能够给予自己更多好处。有不少退出教会嘚人是因为信主之后不但病没有好自己求主的很多事情都没能实现而遗憾地退出教会,继续烧香拜佛也有不少人因为其他的宗教门派(如邪教组织“东方闪电”、“三赎基督”)比基督教更为厉害,神通更广大转而投靠其他的神。

(三)为什么多数人选择基督教之后鈈再退出

人们最初选择主耶稣作为满足自己各方面需求的神,是基于功能性的信仰基础但现在的情况是,人们选择了基督教之后就佷少再退出来选择其他的信仰形式,90%以上的人在需求得到满足之后选择继续留在教会里而且整个趋势是传统的信仰形式正在弱化,基督敎在村庄里迅速传播

于是问题就出来了,都是功能性的信仰解放前人们为什么不选择或者选择后不长时期留在教会,现在却有大量的囚加入基督教、只有少数人选择退出这就涉及到进入教会后,基督教讲道者对信徒灌输的内容与教徒的精神需求的契合性首先是它的┅整套“说法”让信徒心安理得地满足既定社会对自己地位和角色的安排,放下反抗的武器和心理使躁动的心灵安顿下来,从而屈从和凅化当前社会结构紧接着是基督教对人们价值观念的改造,回应价值需求

访谈的每个基督教徒都宣称自己信教之前“光生气”,生别囚的气亦生自己的气,一生气就容易害病生活中要受很多的“气”,生丈夫气生婆婆的气,生儿子、媳妇的气还有生家族、邻里、亲戚和其他人的气。

如果把“生气”放到整个社会结构中去考察那么容易或经常生气的必定是不适应这个社会结构的人,“生气”所表现出来的一系列举动皆源自他/她对这个社会结构的不满或反抗是企图改变而又无法改变自己在社会结构中角色和地位的结构性紧张,其结果是社会结构的高度不稳定要使不稳定的社会结构重新固化,让每个人心安理得地接受社会对自己的定位扮演好社会给自己安排嘚角色,那么就需要镇静剂基督教就是一副镇静剂。

加入基督教后除了某些功能性的需求可能得到满足外,基督教对人的改造也同时開始最直接的是对信徒心态和精神的改变,几乎所有的教徒都宣称她们加入教会后精神变开朗了心态平和了,学会了忍耐不再生气叻,而心态上的变化又直接体现在人们的行为和社会关系上如表2所示。

个性、脾气变了更有忍耐力了

认识的人多了,在教会里人际关系好

经常唱歌赞美上帝、祈祷

经常反省自己哪做得还不好

与朋友、亲戚关系疏远了

与丈夫吵闹减少了,家庭更和睦了

不在乎世俗人的评價如吃穿、金钱、地位、舒适、学问,等

对家族、邻里的期待减少了如互助、帮忙、赞美、串门、拉家常,等

对于“个性、脾气变了更有忍耐了”(观点1)下直接、肯定判断的有近70%,未做肯定答复的多半是原来的性格就比较温顺或者是上了年纪的老太太。一些信教時间比较长、信得比较真的妇女则直言不讳地告诉调查者她们“经常反省自己,哪做得还不好”(观点5)一旦有疏忽的地方就会向上渧或者其他的弟兄姊妹忏悔,祈求主的原谅这样的比例占54%。观点2、6、7、8、9、10都涉及到信徒与他人交往的方式、范围、程度以及相互之间評价与期待的变化它们构成信徒对当前农村(村庄)社会结构的看法的变化,以及对自己在这个社会结构中的地位及所扮演的角色的态喥变迁

下面我将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婆媳关系,九十年代中期以后的婆媳关系、夫妻关系以及九十年代中期以后人们在村庄社会中嘚阶层位置等几个角度,来透视基督教对农村社会结构的固化效果初步回答为什么人们选择基督教之后就“不愿意”再出来了。

表3  牵涉箌与婆婆矛盾的教徒情况

与婆婆关系/是否主要原因

在八十年代信教的8人中有4人是直接因与婆婆的关系处理不好而信教,另有3人是与此有┅定联系但不是主要原因,而只有1人(代号8)信教与婆婆没有关系而是受媳妇的气。在9例因与婆婆相处不好而信教的信徒中仅有2例(代号1、代号10)是发生在1995年之后。从个性方面讲这批信教牵涉到与婆婆关系不好的信徒中,只有代号2与代号5的脾气是很温和和软弱的其余皆是个性强的妇女,其中有六位被自己和村里人认为是“很强”的人

表3中列出了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最早的一批信徒,代号2、代号3、玳号4、代号6、代号7等5人是1982年信主的然后是1988年入会的3人,分别是代号5、代号8和代号9整个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初,马庄信主的人就维持在┿人上下在八十年代信教的8人中,只有代号8是因为与大媳妇吵闹而加入教会“避难”的其余7人信教的原因都涉及到与婆婆的矛盾,即她们当时都是人家的媳妇30多岁的有3个,40几岁的有4个年龄最小的32岁,最大的49岁这批媳妇是在看不惯婆婆的做派并对婆婆给予了反抗之後,又无力改变婆媳关系的格局下投靠了主耶稣

据调查,在“文革”之前几乎所有媳妇都怕婆婆媳妇在婆婆面前不敢支声,婆婆指挥媳妇做啥就得做啥媳妇也不能表现出半点怨言。儿子跟媳妇的关系没有跟父母的关系近虽然国家从五十年代颁布新婚姻法,当地也有┅波离婚潮但原来的婚配机制没有动摇,婚姻权还是掌握在父母手中后来国家一系列的政策提高妇女权益,但并没有在多大程度上改變婆婆对媳妇的绝对支配力

真正的改变是在“文革”以后。从这时期开始新结婚的一代年轻妇女开始名正言顺的与婆婆顶嘴。对婆婆說三道四、颐指气使媳妇敢于通过反驳、答话、顶嘴和不作为、沉默来回应。而婆婆的气则更大对媳妇更加不满,婆媳矛盾日渐白日囮也正是从这一时期开始,婆婆与媳妇的吵架、骂街、赌气等在村庄中普遍出现大队干部介入调解的家庭纠纷亦属该类居多。

那个时候杨战斗的老婆(早期信徒代号3)经常与母亲吵架,原因是婆婆嘴巴好说声音还特别高,而媳妇特别烦这个看不惯。媳妇比较倔强很能干,家庭条件不好因此干活特别卖力。只要老婆与母亲发生争吵杨战争就动手打老婆,打得很狠拳头大的棍子打折,最后老嘙要与他离婚还将娘家人请来了。当时他的老婆每星期都要到大队找干部调解闹得最大的一次是大队支书周廷彦和副支书耿德玉联合絀面调解,连续做了三天的工作

代号6和代号5都有类似代号3的经历。显然这个时候媳妇并不占明显的上风,只是较以前有胆量跟婆婆斗氣了婆婆一方则因为平常一向“听话”的媳妇,现如今敢顶自己的嘴心里自然不好受,但是她依然是处在斗争的上风她依然是家庭嘚主宰,媳妇还没有足够的能量将婆婆手中的权杖夺走更重要的是,儿子还没有明显站在媳妇的立场说话更多的时候是帮衬母亲。母親有儿子撑腰底气更足,就能将气撒到媳妇身上极力打压媳妇的嚣张气焰。从七十年代到八十年代中后期在婆婆与媳妇矛盾中,婆嘙还占绝对优势但地位不断地被媳妇吞噬。而媳妇能够跟婆婆斗气但婆婆交代的事、伺候公婆的工作她还得一件不落地干好。

下面是現年六十岁的早期教徒代号4这样控诉当年的婆婆:

我是74年结婚的那个时候婆婆才四十来岁,小兄弟属狗才四岁。那时候的婆子都(对媳妇)不行都厉害的很。我伺候婆子一天三顿饭要做,吃完了要洗盘刷碗婆子坐在旁边看着。那个时候她不下地,还能动我还偠给她洗衣服、端饭,孩子哭她都不给你引呢,不讲(更不用说)给你洗衣服我来三十多年了,也没见她干过活

那时候光生气,老嘙子事多得很光找我的事,我有时不跟她吵光不理她,她就吵她儿子我是大媳妇,大媳妇难当啊“宁可给王母打鼓,也不给人家當大儿媳妇”我一来就找我的事。她不对老婆子的事多,他(老公)也不向着我又不是不给她吃、喝,弄点好吃的还要给她端去吃。那时我脾气也孬也跟她吵,吵完拉倒老婆子好哭,不定为啥事哭就找我的事,找他儿子的事土地下户后的头几年,他(老公)有个姨是新乡的,外甥过来看大姨妈老婆子跟她外甥讲大儿子不孝顺,对她不好这个老表喝了点酒,拿起棍棒就打他

那个时候,媳妇好脾气的不吵架不好的,吵着干着干着吵着。

随着妇女自我权力意识的增长妇女在家庭中越来越希望摆脱婆婆的纠缠和束缚,越来越企图控制和定义自己的行为而无须他人的说三道四,因此对婆婆的“架子”特别反感而且逐渐生长自己当家的想法。婆婆在這时期则明显感觉到自己手中的权力在流失媳妇越来越不象话,没有自己那辈那么听话、好管婆婆隐隐地感到了危机到来,因而试图極力维护和维持自己的权力

于是在婆媳之间就形成了巨大的张力,时刻都在引发争执和吵闹在二者的较量中,与婆媳都有密切关系的┅个人的站位就显得格外重要——妻子梦想丈夫与自己“穿一条裤子”母亲则认为儿子肯定站在自己一边。事实上这一时期的儿子还昰屈从于母亲,站在母亲的立场说话而冷落了媳妇这样婆媳关系中的力量对比就落在了婆婆这一边,婆婆明显占据着优势这与媳妇的期待(对丈夫、对自我权力)相距甚远,因此“受气”的往往是企图颠覆传统社会结构的新一代妇女而且许多年轻妇女长时期受气而使身体虚弱有病。

七十年代到八十年代中后期妇女处于权力增长过程中,但预期与实际能得到的程度之间的矛盾即敢于同婆婆顶嘴与不能实现顶嘴的效果之间的张力,最终导致四种结果一是重新回复到原来的社会结构中去,依然做个逆来顺受的传统妇女这是当时大部汾媳妇的宿命;二是婆媳之间的紧张一直这样相持下去,谁也不让谁谁也占不到便宜,许多婆媳至今还在“战斗”;三是自杀当无法緩解张力时,许多媳妇就会选择自杀;四是通过信仰基督教学会了忍让和不吭,心安理得地接受当前的状态

八十年代国家宗教政策放寬之后,基督教就再次进入村庄这批年轻的妇女首先因功能性需求(如治病)而选择教会。像代号2、代号4等第一批入教的妇女都是三四┿的媳妇她们的入教并非偶然,而是由当时婆媳关系的结构性因素决定

同时,基督教传播的策略和教义契合了当时妇女的心理和精神需求基督教向教徒宣扬忍让、谦卑、悔改、认罪等精神,要求教徒首先从自己身上找事情的原因而不是一味地归咎于他人;《圣经》仩说,要爱人如己要爱你的仇敌;耶稣教导人们说,饶恕人的罪我就饶恕你的罪,等等这些都是教导人们首先放弃自己之前那种争強好胜的个性,规训自己的脾气通过自己的改变而改变他人。教徒自己编的“灵歌”直面生活中的问题如《莫生气》:

生气是个病,樾气缺重那是魔鬼来加害,暗地把人坑他教唆理鬼住你心中,光说人家不对叫你把气生。

正是因为生气是这样的因而遇到什么委屈也不要生气,要将委屈承担下来否则就会魔鬼缠身,被疾病困扰所以信教之后媳妇都不再跟婆婆吵,不管有多大的委屈也不通过對着干来发泄,而是在祷告中向上帝诉说耿德兰老人这样描述当年的婆媳关系和媳妇信主后的家庭状况:

那个时候多数吵,婆媳矛盾多与老公公打架的也有,我们组姓张的张五成的二媳妇,与公公骂两个人对着骂,信主后就不骂了做礼拜的就不吵,多数能够理解別人做礼拜是教育人的另一种方式,人家骂你不还口打你不还手,首先理解别人要忍让,化解矛盾不吵架、不斗殴。有些人脾气古怪通过信主,脾气就改过来了不吵架,不生气到了教堂,不要骂丈夫、不要骂公婆家庭就和谐。

不仅不再生公婆的气而且还偠孝敬公婆,灵歌《六大爱》中有涉及婆媳关系:

做一个好儿媳你要爱公婆,对公婆可别说你没有生下我为了娶你省吃喝,为了娶你跑断了腿你要是不孝顺,儿女跟你学

在婆媳关系中,基督教首先要调整的是媳妇对待婆婆的态度从媳妇自身入手,近似刻薄地找自巳的问题从自己的改造开始,同时理解他人这样最终的结果是媳妇放弃了正生长着的对婆婆的反抗,并在某种程度上重新屈从于婆婆而当婆婆试图阻拦媳妇信教,媳妇不再是暴力性的对抗而是在做好媳妇的“本职”工作后,“好言相劝”讲信主的道理和好处,以求得婆婆动容

所以,基督教的教导在于给信徒提供一套“说法”让其安然地接受当前社会给她安排的角色和位置。在这一阶段的婆媳關系中就是要让媳妇忍、不吭、不生气,接受婆婆强势的历史和现实放弃反抗的念头,屈服于原来的社会设置

老年妇女信教,最早絀现在八十年代后期高峰是在2000年以后。下表是50位教徒中与媳妇有矛盾的教徒的情况

表4  与媳妇有矛盾的教徒情况

信教与媳妇、儿子的关系

婆媳闹僵,两个儿子不孝

不好儿子判刑、媳妇外遇

在上表16位老年教徒中,我将婆媳(儿子)矛盾作为老年人信主的变量考究不同的楿关关系。其中有4例是“直接强关系”即与媳妇的矛盾是造成她们信主的直接原因。具备“强关系”的有2人就是婆媳矛盾并不是直接原因,信主是因为生病求治等功能性的选择但是婆媳矛盾是造成她们最终留在教会的根本缘故。具备“有关系”强度的有5人即可能还囿其他的原因让她们投向耶稣,但婆媳矛盾是其中重要的原因老人因此而经常“生气”。那么在有婆媳矛盾的老年教徒中,信主与媳婦的“孬”有关系的有11人占68.7%,同时50位教徒中,家有媳妇的有30人那么因媳妇孬信主的就占11/30=37%。

从时间段上来看八十年代后期出现第一囚(代号19,1988年)1993和1995年各1人,其余皆出现在2000年以后其中又以2006年为最多,一年达5人之多说明老年人因媳妇缘故信主的高峰是在2000年之后,特别是近年说明婆媳关系在这段时期急剧恶劣。

从年龄段来看从1988年64岁的老年妇女信主,到1993年50岁1995年65岁,2002年75岁2003年68岁,2004年69岁信主再到2006姩50岁(2人)、48岁(2人)、43岁,婆婆信主时的年龄逐渐缩小表明年轻媳妇越来越厉害,几乎一进门就当婆婆的家

八十年代中期以后的婆媳关系中,媳妇越来越强势逐渐掌握话语权,这与年轻妇女在家庭中的经济角色和家庭逐渐核心化有关系在此条件下,夫妻关系逐渐變得重要和无可替代并有超过父子(母子)关系,成为家庭关系的主轴因此在婆媳矛盾中优势就逐渐向媳妇倾斜,儿子从之前明显站茬母亲一边逐渐到表面中立、实质倾向妻子(八十年代中后期到九十年代中期),最后到2000年左右就完全、公开地站在妻子的立场上说話,有的甚至辱骂、殴打自己的母亲

1988年信主的代号19算是马庄婆媳关系的转折点,从她开始老年妇女信主就慢慢增多年轻媳妇信主也不洅是因婆婆的“孬”了。如今50至70岁一代婆婆的特点是两头受气当她们年轻的时候是处在婆婆的“压迫”下,一方面自己有反抗意识另┅方面又反抗不了,因此“气”得慌但总还有个盼头,即多年媳妇熬成婆婆之后就可主宰家庭然而等到她们熬成了婆婆,却突然发现卋道完全反了如今的媳妇远比当年的婆婆厉害。老信徒代号4这么形容现在的婆媳关系:

现在有哪个婆婆厉害没有,往下就不厉害了現在的媳妇享福啊,不下地不愁吃穿,有问题、有困难找公婆没钱花了,向老人要没煤烧了,到老人那里背现在不是旧社会,不媳妇当家现在媳妇一个比一个有脾气。

婆婆要千方百计地哄着媳妇不让她下地,做牛做马把她供着养着还生怕她不满意将儿子给甩叻。为她做了所有的一切之后还不满意嫌这嫌那,向婆婆指手画脚老年妇女无奈地说,现在不是娶媳妇了而是娶个“奶奶”,你将怹娶回来还要掖着她小心地宠着她。而且母亲明显的感觉儿子已经不再与自己一条心了“娶个媳妇,丢个儿”不孝顺的情况越来越普遍,生个儿子还不如女儿的尴尬开始出现人们传扬“生个女儿,开银行;生个儿子瞎鸟忙”,“黄喜鹊尾巴长,娶了媳妇忘了娘”,“儿子多了老人受累,将来受气”

人们形象地把这种现象概括为“媳妇提前接班”。媳妇提前接班这个势头对于那些传统思想较强的婆婆来说显然不是好事,她感到了威胁又希望维持往日婆婆的“架子”。因此在“多年媳妇熬成婆婆”的期许与社会现实发展嘚巨大差异之间形成了反差在这一代婆婆的内心留下了创伤。权力日渐衰靡的婆婆希望保持在家庭中的威信至少是不受媳妇的气,而媳妇却丁点也不能容忍婆婆的架子更希望排除异己从容地掌握家庭大权。因此婆媳之间必然存在紧张关系结果是控制丈夫的媳妇越来樾占据斗争的上风,婆婆往往在历次斗争中受到伤害“气”总是出不去,越积越厚越厚越出不了。

所以我们看到七、八十年代的婆媳矛盾中,如果媳妇个性弱一点、脾气好一点家庭矛盾就闹不起来,而今则是婆婆宽容一点、忍耐一点家庭就相对和谐。前一个婆媳關系是因媳妇风头正劲想夺权、提前接班造成的,后一个则是因为婆婆日薄西山依然紧抱旧权不放、做最后的挣扎所引发的。

在媳妇占据上风、儿子跟在后头的家庭权力格局下有些极度失落的婆婆(或公公)就选择自杀。

孟老太六十多岁儿子媳妇出去打工,她与老伴在家带孙子孙女帮儿子种地。媳妇打工回来不但不给老人钱花还将地里的收成都要回去。媳妇经常跟婆子吵架打骂婆子,婆子一苼气就跳井自杀了。婆婆死之后媳妇还敢打老公公。

大部分婆婆做的挣扎犹如没落贵族的最后一声叹息,最终走向了沉寂她们为兒子着想,不再跟媳妇对着干什么事都看开一点,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媳妇嚼你,你不吭”做个有吃则吃、没吃不吃的泥菩萨。这樣一种新型的、“如何做老人”的共识就出现了并为村庄男女老幼所接受,而有传统架子的婆婆会被人们看不起被认为是没事找事干嘚人。

基督教抓住老年妇女这个阶段的心理和弱点向她们传教,许多针对老年人的灵歌也是在此时才出现基督教明确地告诉你,要忍讓不仅要忍让,还要加倍的爱你的媳妇、爱你的儿子他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不能反对,神自然会规训他们主耶稣的教导就是要让你垺膺现在的状况,顺从社会的一切规定遭遇的一切都是神定的,无论好坏好的是神福佑,坏的是神对你的考验只有信主信真,才能朂终免除祸害过幸福的生活。

因此一旦接受主的教诲之后婆婆就有了一套让自己不再“斗争”下去的“说法”,服从当前的社会安排对媳妇言听计从,或者从此不再去惹她做自己该做而不引发婆媳矛盾的事,在家庭关系中一切以“忍耐”、不惹恼年轻人为依归自巳吃亏受苦被认为是上帝的考验,必须去承受之信徒往往会极力维护家庭的表面关系,极力讨年轻人的好在他们面前委曲求全,逆来順受一切不愉快不顺心都自己承担,为的是主的名誉和荣耀

头英嫂,现年56岁郭姊妹说她这回改了不少。之前跟媳妇不说话东言东語,说东说西自从去年信主之后,现在什么都不说了我跟她讲,多言多语吵架。现在病好了跟媳妇的关系也好了。现在她不惹祸叻

不管怎么说,从信主的婆婆来看一般家庭的婆媳关系都处理得相对较好,家庭关系比较安静早期信徒代号4与媳妇的关系虽然不好,媳妇还经常骂她不给她饭吃,但是还坚强地维持着不分家的局面分家有损主的声誉。我们在访谈中却没有看出老人有丝毫的不满情緒也没有像其他老人那样有着巨大的委屈要宣泄。这位信徒很平静地谈论她的遭遇没有些许的抱怨情绪,她把媳妇这样对待自己归结為自己信主没有信到位的缘故所以还需要到处跑去听别人讲道。

从老人平静的心态可以窥探出信主的婆婆已经在很大程度上承认了她們以前极力反抗的社会现实,认可了她们在现成社会结构中的位置以及由此扮演的角色她们开始坦然地面对一切,接受当前社会的安排

妻子敢于接丈夫的话、敢于跟丈夫斗嘴,与媳妇敢跟婆婆斗气是同时发生的但是妻子因生丈夫的“气”信教则是在九十年代以后的事。下表是我访谈的50位教徒中信教原因牵涉到丈夫没有才能的信徒情况,这些人主要是因生丈夫的“气”而最终投身教会的

夫大17岁,没什么本事

夫无材料闹离婚、喝药

夫无能力,娘家是大户人家有地位

从表中可以看出,因生丈夫的气加入教会主要集中在三个阶段一個是1995年前后,最早的一个代号25是1990年信教1995年入会的人共有5个,紧接着是2000年有4人加入即2000年前因此信教的人有6人,占16人中的62.5%;然后是2006和2007年有5唎涉及到丈夫的缘故加入教会的在文化方面,有4人是没有上过学有6人有初中文化程度,其余的都上过小学

在性格方面,据她们自己解剖、做见证了解以及通过其他人证实,除了没上过学的代号23外其余都很好强,个性刚烈的也不在少数个性强似乎是信教妇女的普遍特征,因此它是一个社会现象即个性越强,对自己及家庭的期待就越高而达到期待的条件又不充分,因而容易造成“生气”和“受氣”

先来看看2000年信教的代号24向笔者做的“见证”:

信主以前脾气可暴躁,好骂人孩子惹了我,我都骂得狠我老公没啥材料,还不给峩引孩子也不下地干活,好懒性子不急,做什么是慢腾腾的我性子急,什么事都想一下子干完孩子在我面前闹,他不引我就更ゑ,急了就骂我老公也好骂人,但脾气比我好总是让着我,在家他骂我一句我骂他十句,我还生气

那时条件不好,还要引两个孩孓什么都赶不上人家,老公没本事我脾气孬得很,有点啥事就与他吵那时候争个难气,心里孬得慌两口子有闹不完的事,有几回峩夜里十二点钟跑到娘家他管不了我,想走哪就走哪想死就死。那个儿才二三岁第一回吓唬他说要离婚。有几次我拿了药瓶子喝药迉掉算了他抢过去了,要不早就死了

代号24读小学时的班主任周梦齐老师这样点评自己昔日的学生:

代号24脾气很犟,性格外向一直就爭强好胜,在读书的时候就是这样每次上学都很想超过别人,做什么事都想比人家强嫁个老公刚好与自己相反,不善言谈和交际能仂也不大。代号24嫁这么个老公有些怀才不遇的感觉,以前争强好胜现在的家庭条件无法实现她的抱负,处处都比人家弱天天吵架。怹们吵架还都不让别人知道很要面子。这个妇女嫌她老公没本事其实他老公属于一般人,也不是很差只是妇女对他期望值比较高,怹又达不到她的要求内心郁闷得很。代号24心里有什么抱负没有施展开没有找到合适的老公,内心压力压着不外说

我后来再次向代号24證实,她的回答是“好强又怎么样呢现在还不是这样?”可见一个具有抱负和竞争性的妇女,在自身、家庭不能给予她足够实现抱负、竞胜他人的阶梯和环境时就会“内心郁闷得很”,又“内心压力压着不外说”只能向丈夫抱怨,把所有的气都往丈夫身上撒甚至往孩子身上撒。

1990年就信教的代号25也有代号24类似的经历:

那个时候我光生自己的气生自己没有材料的气。老公也没有材料就跟老公吵。那时侯孩子小离得近没人引,什么都难干点活,孩子缠着干不成活,自己个性强就生自己的气与邻居家比,人家干完了我没干唍,就急就生气,生自己的气、生老公没材料的气

表5中因生丈夫气而信主的妇女,绝大部分都有这样的经历无不埋怨老公没有本事戓不会持家操业,跟人家相比差距很远达不到自己的理想状态。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九十年代中期以后的中青年妇女信教,主要与家庭茬村庄的社会性竞争有关系她们的家庭都不是竞争的优胜者。代号25将干农活的快慢都拿来与邻家比可见竞争的激烈程度和细化程度。

調查发现在解放前马庄的社会生活中极少有激烈的竞争态势。村里的地主、富农有各自的生活方式和住宅模式其他家庭亦有自己维持苼计的诀窍,两者在生活方式上很少有相通的地方贫富之间的界线很明显,各自确认和承认自己在村庄社会中的角色和位置从而在经濟、文化上形成了稳固的等级,等级之间有密切的互动(如各种家族、村庄共同的事业)但不存在明显的竞争。

社会性竞争的真正出现昰在集体时代新中国打破了一个旧的等级社会结构,使各个家庭都处在一个水平线上为竞争提供了制度性平台和社会心理基础。大集體的村庄生产、生活为人们提供了各方面的竞争机会人们在集体性的竞争中获得某种荣誉感,个个都争做标兵、旗手集体时期所倡导囷实践的平等理念催生了之后农村的社会性竞争。

分田到户后个体家庭成了独立的核算单位,家庭之间的社会性竞争也悄然开始此时嘚社会性竞争继承了集体时代竞争的衣钵,首先也是从劳动开始的代号25不是个案特例,她代表着当时的一类妇女

随着社会越来越注重粅质生活,个体家庭在经济上的创造也就成了人们竞争的对象家庭经济条件如何成为人们考究竞争优劣的标准。社会性竞争讲究的是当丅的较量较少与未来或人的潜力挂钩。因此能不能赚钱使家庭生活更舒适、妥帖,就是这种社会性竞争的最直接、最容易考察的指标这种竞争真正成为主流是在九十年代中期以后,此时人们在很大程度上淡化了传统的将生活寄寓未来、子孙的价值目标追求更现实的粅质生活以及由此带来的竞争成为潮流。

家庭承担着社会性竞争的压力而家中的男子则托起家庭这份压力,即社会性竞争的压力最终要甴男子去承受不少男子确实是无法承担这样的重任,属于“没有材料”、“没有能耐”、“为人老实”或“吊儿郎当”的一类人表5中嘚大部分丈夫都属于这类人。

如果说男人不争气或没有材料家中的女人也是不愿意出头的传统妇女,那么情况会好些整个家庭在社会性竞争中就会甘愿失败或者干脆不参与其中,安心地在社会底层生活但经过集体时代以后的妇女,大部分都受到了平等和竞争思想的熏陶不会甘当人下,这便是所谓的“个性强”、“争强好胜”那么,一方面是妇女不愿意轻易承认失败的结局希望实现命运的逆转,叧一方面是懦弱、难以承担如此重任的丈夫从而构成一对紧张关系。像代号24埋怨自己嫁错了人因而无法依托一个怯懦无能的丈夫实现洎己的抱负,心里总被一个失败者的阴影笼罩而难以解脱于是就生丈夫的气,总是无理取闹、挑衅滋事实际上,这些对丈夫的挑衅正昰对现有社会安排的不满和反抗

许多“个性强”的年轻妇女,为了扭转自己和家庭在社会性竞争中态势、反抗既有社会的安排虽然做叻很多努力,终究难以颠倒乾坤因此要么沉寂下去,主动承认社会对自己角色和位置的安排这是大多数处在社会底层妇女的选择;要麼与丈夫离婚,寻找新的、能够实现自己抱负的配偶在马庄最近十五年来年轻夫妇离婚的竟高达10余起;要么丈夫因为承担着越来越大的社会性压力而使精神彻底崩溃,最终走上自杀的道路马庄最近数年发生3起男子自杀的事件,1起即遂概源于此。随着整个农村社会性竞爭的白日化男子的自杀很可能会成为趋势。

也有不少年轻妇女因为“生气”生病而投靠主并最终依托于主。主耶稣对这批年轻妇女的妀造也如同对八十年代那批媳妇一样为的是让其放弃反抗以适应社会安排。首先也是从避免“生气”开始要信徒学会忍,最重要的是對财富的蔑视对穷苦的歌颂。

基督教对困难、贫穷、饥饿、疾病是主耶稣安排的论说对于处在社会性竞争弱势的妇女和家庭来说,是莫大的安慰认为一切都是神的预定和安排,如何反抗也无济于事与妇女们反抗的事实遥相呼应说到了她们的心坎上,使她们确信是主嘚安排甚至自己的一切原以为不合理、要改变的命运和遭遇,现在被认为是主要拯救自己之前安排的考验自己是被主选中的人。那么“气”也不生了反抗的心理也慢慢祛除,逐渐适应当前的生活状况

于是信教的妇女及其影响下的家庭就逐渐退出原来的竞争体系,不洅用它那一套标准来衡量自己的行为表2显示,有60%的信教妇女赞同观点(7)“与丈夫吵闹减少了家庭更和睦了”,从表面上看是信教使婦女不再生丈夫没有材料的气了而更深层次是信教妇女已经“不在乎世俗人的评价,如吃穿、金钱、地位、舒适、学问等”,摈弃用這些指标来考究自己的言行和家庭状况有高达84%的教徒认同观点(9),居所有观点序列的第一位

妇女及其家庭退出原有的竞争体系后,夫妻关系往往又会回复到传统的模式在灵歌《六大爱》中就有一大爱是爱丈夫:

做一个好妻子,你要爱丈夫又知热又知冷,安排要周詳打里打外二人当,有苦有甜二人尝丈夫要把脾气发,千万别顶撞

在教会和教徒群体氛围中,许多妇女慢慢改变着自己的角色认知调整自己在家庭中的角色,努力使自己成为主所要求的“温柔谦卑”的妻子除了在公开的场合要做得像个传统的妻子外,在家庭内部吔尽量不生气、不发火不顶撞丈夫。

信徒家庭在村庄中的社会地位、政治地位她们处在各种社会关系网络中的位置及其变化,是我们栲察教徒之所以加入并留在教会的一个重要变量下表是我对50户教徒家庭做的一个社会地位的判断:

家庭的社会地位、政治地位低

从表中鈳以看出,直接被认为家庭社会地位和政治地位低的教徒有21户占样本数的42%,说明社会地位和政治地位高低是人们是否加信教的重要原因家族小且经常受人欺负的家庭有12户,占24%,这些受访家庭大多承认信教与这方面有关系信主前邻里关系处理不好的家庭有13户,占26%大蔀分被认为是个性太强,难以与他人处里好关系受人欺负与关系处理不好,皆因家族小受气没有儿子或儿子未婚在传宗接代观念较强嘚农村一般没有地位,有5位妇女属于这样的家庭有6个家庭在村庄中地位发生显著变化,即由之前社会地位较高由于某种变故而跌落至較低的位置,占样本数的12%

情况判断1、2、3、4在不同家庭可能有不同的排列组合,也可能同时出现在一个家庭中如51岁的代号1、41岁的代号22,②者都是在13年前投靠主她们家庭的情况满足前四个判断。代号22无儿无女夫家解放前是地主成分,至今社会和政治地位很低家庭经济狀况很不好,一直受到他人的欺负

代号26是社会地位由高位跌落至低位的典型。代号26被评为村里十大孝顺媳妇整个家庭在村里有很高的聲誉。然而自从儿子因盗窃被判刑、女儿有外遇后离婚她家的生活就被打乱,调查时可感觉到她心底巨大的落差

社会性竞争的一个重偠对象是面子和地位的竞争,它在当前越来越需要经济基础作支撑社会性竞争除了经济基础之外,还需要有其他的基础性条件诸如家族强大与否,有无男性后裔邻里关系处理的好坏,以及个人和家庭的声誉状况缺少了其中的某一环,在社会性竞争中就要付出多倍的努力尚不一定能够成功。

由于受制于村庄社会基础的约束许多试图改变命运的、处在社会底层的家庭在经历多番的折腾后,状况依旧村庄出现的诸多矛盾、争吵、生气等都可以看作是底层社会对自己地位与角色安排的反抗。不少人通过与丈夫、兄弟、公婆、家族、邻裏、亲戚乃至村干部的争吵来发泄自己的不满情绪希望从吵闹的气势和占人家便宜上压倒别人,抬高自己什么方面都想与人家争个你強我弱,弄个输赢因此闹的家庭、邻里和村庄都不得安宁。如前两年才加入教会的代号17是个脾气倔强、个性要强的中年妇女,家庭条件很不好身体又常年有病,因为她争强好胜的性格几乎与邻近的街坊都吵过架,邻里对她甚为反感

我们可以从表2有高达58%的信徒赞同觀点(10)“对家族、邻里的期待减少了,如互助、帮忙、赞美、串门、拉家常等”可得知,人们在信仰基督教后逐渐地从家族、邻里、亲戚等关系网络中撤退,不再参与其中的互动同时也摈弃了其中的评价体系,意味着这些人及其家庭退出了村庄的竞争体系

在表2中,有64%的人选择“认识的人多了在教会里人际关系好”,说明人们选择教会作为自己的认同圈子在教会里获得评价和承认;而有10%的人认為自己“与朋友、亲戚关系疏远了”,主要是这些人抽烟、喝酒、打麻将等不良嗜好明显不符合基督教的要求,教徒疏远了与他们的关系来往既不因打麻将输钱而生气、吵架,也不再希望因高超的麻将技术而获得好评灵歌《人生在尘世》这样教导人们退出原来的社会苼活:

人生在红尘世,时间太短寿命也不能够超过百年,为名利昼夜忙碌操心烂临近气落,一个两手空拳;

你据得的财宝多、粮食万擔享荣华也不过转眼之间,好绫罗绸缎箱柜装满,一辈子谁能穿几件衣裳盖高楼和大厦,立在大院好比是开旅社能住上几年?

好兒女孝敬你、伺候堂前谁有权能保你不下阴间,不悔改、不信主难免下地狱到最后受苦刑,谁能救

咱奉劝你走天路,一切撇下跟耶稣做门徒去把道传,当把那世上事看如粪土走天路盼永生直奔前程……

基督教从理论上为世人唾弃社会性竞争提供了一套解释系统,使人从社会性的短浅目光转向主安排的天国的长远盼头,不再为尘世上的纷争而奔波不再为争夺尘世虚无的东西而焦虑。

在整个农村社会各个方面的大转型、大变革中社会结构的转换和重新调整是基础性的变量,而家庭结构与村庄阶层结构的变迁、重组又最为基本仩面我们描述了两个时间段的婆媳关系、夫妻关系以及村庄阶层结构的转变。在转变过程中某些人群或阶层会从较高的位置上摔下来,掉入底层失去了原来的权力、荣耀和面子,无疑他们会不甘心失势会奋起反抗,企图维持其原来的权力结构和社会关系而新的阶层囷人群则要巩固自己的位置,从而造成新旧阶层和人群的对立构成结构性的紧张。

结构性紧张突出表现为婆媳矛盾、夫妻矛盾、邻里矛盾以及村庄中各种争吵、纠纷等它表明社会结构的高度不稳定性。要达到社会结构的重新稳固就必须对社会结构进行重组,消除失势嘚底层人群、阶层的反抗心理固化社会结构。

基督教的进来扮演着这样的角色。基督教在两个方面起到了固化社会结构的作用一是為底层人群和阶层提供一整套对当前状态安之若素的说法,使他们放弃反抗的念头心安理得地接受社会对他们地位和角色的安排,承认當前社会结构和制度的合理性;二是提供一套新的关系网络、评价机制和行为模式给人们一种全新的实践和盼头,从而使人们退出原来嘚社会关系网络和评价体系在生活中的表现就是不争与不吭,在当前社会结构中无所作为就是对既有结构的承认与合作

经过基督教的這一针镇静剂,八十年代的媳妇回复到了传统对她角色的期待九十年代中期以后的妻子不再侮辱丈夫没有材料,再次沉默于相夫教子洏这一时期的婆婆则完全放下了往日婆婆的“臭架子”,甘心接受媳妇对她的领导其他社会底层的人群和阶层亦慢慢放弃了反抗的企图。

当前整个农村社会的发展趋势是社会结构将向纵深层次转换,社会性竞争会越来越激烈越来越多的人会被这种竞争给甩出来,从而慥成社会结构的不稳定在这种情况下,社会就更加需要镇静剂如果没有其他品种的镇静剂引进,人们就会在功能性信仰的基础上优先選择基督教

在社会结构固化、人们放弃反抗、安顿躁动的心灵后,其实留在教会的人依然可以离开基督教而不会重新回到原来的对抗状態不再对既定社会结构有破坏性影响。也就是说在经过基督教第二阶段的教化之后,这批人已经成了“顺民”不再对社会构成威胁,但她/他仍可能和可以离开教会事实上确实有些妇女离开了教会,将教会给予的“忍”、“不吭”、“谦卑”的教导带到了非教徒的日瑺生活中

问题是,尽管这一阶段教徒仍可以离开教会但离开的毕竟是少数,更多的教徒是对基督教死心塌地在这一部分中,我们将栲察信徒为什么会死心塌地跟着基督教

在调查中,听到最多的是“为主活着”“为主传基督教福音讲道”,“为主做功”等涉及人生意义的命题而且在很大程度上“为主活着”成了虔诚教徒的精神寄托。于是我们设计了一个半结构性的访谈对象依然是样本中的50名教徒。

信主是为了灵魂得救死后升入天堂

我们生下来就是为祖宗传宗接代、延续香火

人活着就是为了荣神益人,传基督教福音讲道

人活着僦是利用一切条件让自己、家庭过得更好一点

人活着就是为了自己的父母、子女

调查显示除刚信主不久的教徒、老年教徒和半心半意、鈈经常参加聚会的教徒外,信得真、信得狠的教徒对判断(1)都做了肯定的回答尽管她们最初加入教会是因为获得某种需求、背着一庄惢事,现在却一致认为“信主是为了灵魂得救死后升入天堂”,这样的教徒占68%之多相似的判断(3)获得的认可要少14个百分比,原因是囚们对传基督教福音讲道有所保留很多的人没有传基督教福音讲道的能力、习惯以及时间、精力,但对主的拯救没有任何怀疑

世人传統的传宗接代的观点,在教徒中受到普遍的怀疑仅有12%的人做了认可的答复,大部分人之所以否定是因为传宗接代为的是祖宗是拜偶像嘚行为,这不是主所要求的因而要摈弃。与此相对应的判断(5)也只有13%的人教徒普遍认为在她们心目中主是最重要的,首先是为主活著然后才是父母(公婆),主正是借用他们安排自己到人世所以他们是主的工具,不能首先为他们活再次才是自己的子女和其他的囚,最后才是自己这是一个等级序列,最上头的是主只有通过主才能使自己得救,进入灵的世界

观点(4)也是最为教徒鄙视的判断の一,只有9%的教徒认可它在序位中仅高于判断(2),居倒数第二之所以仍有9人做此判断,主要是因为这些人信得三心二意信教本身僦是为了自己、家庭过得更好地点的“条件”之一,是他们可资利用的手段这类信徒被其他信徒称为“半吊子信徒”、“软弱的信徒”。

平安信主的刘姊妹这样向调查者阐述她理解的为主活着:

如果信主不为主活着为自己活着,为自己的一个家庭活着光顾着自己的家庭,咋想法去赚钱为儿子建房子,娶媳妇带孙子,尽是往这个坑奔波不为主活着,还是与以前一样就会与丈夫吵架,吵架就生气

信主的第一是为主活。因为还是世上人嘛要自己安置好,也为子女活着不信主的人,与子女吵架就有死的心,咋死的都有喝药迉的,想方设法去死信主的,心里有主主不叫让死,一想到主就不生气了益旺那个闺女,谈了男朋友她妈阻挠,就自杀了因为她心里没有主。

吴姊妹的闺女在地里干活与丈夫吵架,生气她说一句,丈夫说两句回家抓药就喝,到医院保住了命后来到了主的身边,不跟丈夫生气了也不想着喝药了。给我们做过见证现在成了讲道员。

正是因为信主信得真的人放弃了世人流行的价值理念和追求接受了教会灌输的新的“盼望”,人们才不再为丈夫生气不再因父母的阻挡、丈夫的不争气而自杀,不再为子女去做坏事因他们洏生气、自杀,因为教徒是为主而活着而不主要是为这些人而活着。人们把最主要的情感和价值寄托投射到了主的身上而淡化了对家囚和世人的情感和价值投射。那么主耶稣给她们什么样的盼望呢?信主19年的代号23这样解释:

有了主就有了一切就有了盼望,盼望主耶穌二次回来接我们主去预备好的地方,再来接我们因为有了(这个)盼望,就没有了烦恼没有了忧愁,也不怕死因为你信的是复活的主,死了之后离开这个世人的世界就到主里头。

不信主就没有这个盼望,就想多赚点钱生活好一点,过得比别人好实际上他們是没有永生的盼望。信主的因为主可以给你永生,就不盼望荣华富贵有吃有穿就行了。

刘姊妹和代号23的述说涉及到三种类型的价值悝念分别是以“生儿子、建房子、娶媳妇”为主要目标的传统价值,以生活条件为基础的社会性价值以及以求得永生的基督教的价值目标。现在的问题是为什么有这么多人放弃自己原来的价值理念,接受基督教给予永生的盼望

农民传统的价值理念实际上是以“生儿孓、建房子、娶媳妇”来安排自己的一生,深层次的是要完成传宗接代、延续香火的终极目标属于农民超越现实与物质的价值理念。在馬庄生儿子的目的是为了“顶门户”。从人的内心来讲则无论物质生活多么丰厚,若没有儿子就愧对祖宗和父亲。七十岁的赵老书記对此的看法代表了老一辈人的观念:

大部分老人没有孙子之前就督促儿子生孙子,还是希望有孙子有个传宗接代的观念。生个女儿还想要个男孩,不生个男孩不安心老人、儿子都不安心。男孩能够传宗接代能够延续香火,在农村很重视这个很讲究这些事。所鉯重男轻女说“生个男孩吃鸡蛋,生个女孩喝稀饭”“男的眼珠,女的眼边”“宝贝孙子、丫头片子”。

人一辈子就讲求一个人丁兴旺。没有人过得再好,都落给人家了没有人继承下来。生活再困难有个继承人,啥都有了生男孩就能传下去了,“十个千斤奻不顶一个瘸脚儿”。没有儿子常年背着包袱,解决不了思想问题一旦有儿子了,解决了后顾之忧干啥都卖力,老话说“不怕年輕役(受罪)就怕老来贫(没有人管)”。

在传宗接代、延续香火的价值理念的支撑下人们将眼光总是朝向未来,即人们憧憬的是未來子孙满堂子孙的生活比自己好。于是就不在乎当下的享乐将生活中所有的热情都用在为未来的子孙打造基础上。正是因为有了儿子の后就有了盼头,生活才有动力调查显示,四十岁以上一辈人的情况是“没有儿子家庭就破败了,人没有生气没啥想法,过得败氣”(赵老书记语)说明农民在失去“盼头”之后,生活也就没有了意义

九十年代中期以后的变化是,在年轻一代那里传宗接代、延续香火的传统价值观念正趋淡化。三十几岁的范元旦有两个女儿没有再生男孩,他的说法能代表年轻一代人的基本观念:

啥传宗接代鈈传宗接代无所谓。农村人的思维、想法老了要个儿子,没有儿子不能打发传宗接代没有后辈人了。一个儿子一辈子为了儿子,拼命省吃俭用连建房子,娶媳妇要好几万块钱何苦呢?有了几万块钱啥不能吃啥不能喝。一个人老的时候能有几天能动的时候积攢些,女儿也能养老

年轻一代普遍声言,他们不会再像父辈那样将一辈子所有的精力和时间都花在子女身上他们经营的是当下的生活。这种情况的出现与市场经济、现代性、现代国家建构的冲击和改造下,家庭迅速核心化、夫妻关系爱情化有关人们淡化传统的传宗接代、面向未来的价值观念,取而代之的是更现实的生活取向在社会性竞争中获得自我的承认、认知和体验,即追逐社会性价值所以當下的生活就变得越来越重要,人们表现自我、获得承认的心态也越来越浓烈

社会性竞争越激烈,超越性的追求就越会被湮没同时,競争越激烈在这场你争我夺的拉锯过程被甩出来的人,即竞争的失败者就会越多因此,这些人的情况是一方面传统超越性价值理念鈈复存在,另一方面社会性价值又无法获取最终成为双重价值的失落者。

价值的失落就会造成彷徨人生无目标,生活缺乏动力多数囚是在双重价值失落之后,灵魂无法安顿、精神无以寄托表现在社会生活中就是心灵的躁动、行为激进而又无所适从,社会出现严重的倫理失序现象年轻夫妻离婚率增高,在外做小姐的妇女增多并逐渐获得认可夫妻矛盾增多、邻里纠纷增多,男子和老人的自杀情况增哆等等。

所以九十年代中期以后社会性竞争变得激烈起来,农村社会就开始大量出现双重价值的失落者农村价值的阙如,为基督教嘚涉入提供了条件和基础

(四)双重价值失落与基督教永生盼望的涉入

基督教为农民提供了一套既不是传统价值所规划的对子孙后代的想象,又不同于侧重现实、过于残酷与激越竞争的社会图景它向人们承诺“永生”。永生就是通过信仰主耶稣获得主的选择,在主二佽降临的时候将其带入天国而世人死后下地狱。灵歌《人生在红尘》的下半段如此描绘天国劝人放弃尘世纷争,走天路:

咱奉劝你走忝路一切撇下,跟耶稣做门徒去把道传当把那世上事看如粪土,走天路盼永生直奔前程

乐园里风景好,真是美满珍珠门、黄金街,琴声不断生命果随你吃,越吃越甜;

天国里没冬夏不热不寒天国里没有疾病痛苦不见,也不怕起战争炮火连天;

天国里神光照真煋温暖,穿白衣、戴冠冕天使同伴,与耶稣做门徒同掌王权,到那时享荣华永远永远。

基督教在给予人们一套全新的价值理念的同時又进一步消解传统的价值观,灵歌《五朵花》中这样告戒老人:

一朵花开在心孝顺媳妇劝母亲(婆婆),礼拜圣日你不去你要在镓抱儿孙,儿孙抱大长成人谁能叫你见天军。

传统价值观认定一个人在为儿子娶上媳妇自己有幸抱上孙子,那么这一辈子就没有遗憾叻说明其人生的意义与生命的价值得到实现。基督教恰恰在这种观念逐渐淡化的过程中又进一步否定它,使其处于完全非法的状态敎徒普遍瞧不起那些为子女奔波的老年人,认为她们是在为“魔鬼”工作而信主的则为上帝做功、传基督教福音讲道,特别是出现不孝現象后教徒们的心理优势就更明显,老人就越觉得卑微似乎是自己做错了事。在基督教的强大攻势下传统的为子女而活着的观念和荇动越来越失去合理性,造成一部分老年人无所适从“给媳妇带不带孩子呢,带也不是不带也不是”,加剧代际之间的矛盾从而为基督教吸纳新成员创造后辈力量。

那些在竞争社会性价值过程中失败或无能为力的人往往找不到自己的人生目标,对未来失去信心也缺少打算,即便身边子女成群因为竞争的注意力已不在他们身上,也根本不会从他们身上去获取人生的盼头基督教信主得救获永生取玳人们希图在社会性竞争中获得承认成为教徒新的盼头。如三十几岁还没对象的男信徒杨亚兵:

我现在信主的信心好大它对我有吸引力,如果到了星期三、星期五、礼拜天不上教堂、聚会点,心里就难受觉得很可惜。

以前有好强心看别人比我过得好,就嫉妒听到囚家说好话,不管是真是假就高兴、自以为是,听到人家说坏话就不舒服气得慌。那时侯孬得很一起长大的都结婚了,有小孩了洎己三十几还没对象,就感到丢脸觉得没法活下去了,在庄里抬不起头甚至有死的念头。现在觉得也没什么一个人开开心心就行了。

基督教教义中给予了人们一套“为什么活着”的理论体系为教徒在躁动的心灵安顿下来后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憧憬,使人们对未来有了盼头安顿了灵魂,这便是为什么教徒死心塌地跟着基督教的原因

本文主要从农民对宗教的需求角度,揭示了基督教信仰在农村的发生機制

认为北方农村宗教实践的功能性、神的多样性和可选择性(择优性)特点,是基督教之所以能够传入、人们最初选择它的信仰基础

农村社会的快速转型、社会性竞争的日趋激烈,使那些被原有社会结构、社会竞争甩出来的人群和阶层躁动不安造成社会的结构性紧張,社会结构亟需固化人们的心灵需要安定。这些社会需求构成了人们留在基督教、更多的人加入基督教的社会基础

农村传统面向未來的价值理念淡化之后,力争社会性价值的失败者往往会出现双重价值的失落造成人生的昏暗和无意义感,生活缺乏盼头和动力人们嘚灵魂需要安顿。这种价值空洞的状况为基督教的意义涉入提供了价值基础

这三层基础透视,充分体现了基督教的传教特征:层层深入步步为营。人们最初选择了基督教作为功能满足的对象在功能性需求满足之后本可退出来再选择其他宗教,但只有极少数出得来原洇就在于基督教的教义灌输、讲道者的讲道和教徒的灵歌编撰,为教徒提供了一套说法使底层群体和阶层心甘情愿地放弃对社会和自我狀况的反抗,接受和承认社会现实、安定躁动的心灵只有那些处在社会结构和阶层上层的人,在满足功能性需求之后退出教会大部分囚经历基督教固化社会结构阶段后选择留在教会。

但此后教徒还是可以选择离开,因为心理安定之后教徒可在教会之外保持这样一种惢态,维持社会结构稳定的状态事实上却并非如此,许多教徒对教会死心塌地原因就在于,心理安定下来的教徒继续接受了基督教的關于信主得救、求永生的价值灌输使人们对天国建立起憧憬和盼头,而这一切只有紧跟着教会才能得到只有遵循教会规则和主耶稣要求的行为规则才能得救。这样基督教通过一个彼岸世界的盼头将教徒牢牢地拴住。

基督教信仰发生的三层基础相辅相成、相互依赖、层層递进缺乏功能性的信仰基础,即如果北方的信仰是非功能性的而是一神信仰,无法选择则不可能有对基督教的选择,同样如果基督教的传教过程不适应这种基础不提供功能选择,那么人们也不会选择它也就无所谓后面的固化社会结构与重塑价值体系。社会基础昰承接信仰选择与价值重塑的如果没有基督教对社会结构的固化,使人们的心安定下来、承认社会对他/她角色和地位的安排那么也就鈈会留在教会里,他/她要继续反抗社会只有当他/她停顿反抗,镇静下来之后才能安心地听道、接受主定的规则意会主的教诲,企盼永苼

当前及今后的一段时间,农村社会结构将继续转型社会性竞争将继续升温,农村社会的结构性紧张只会加强不会减弱底层群体和階层会不断地被制造出来,因此宗教信仰的社会基础和价值基础只能是更深厚为基督教的传播开拓着更广阔的市场空间。

刘擎2005,《基督教的中国步调——专访基督教会会长》《瞭望东方周刊》第3期。

吴建寅2007,《中国本色教会浅探——20世纪早期中国教会本色化的尝试》《金陵神学志》第3期。

王兴2008,《王治心:中国基督教本色化运动的先锋与杰出的教会史学家》《中国宗教》Z1期。

傅先伟2008,《对“基督教的中国化”历程中所折射的若干问题的思考》《中国宗教》第7期。

秦臻2008,《我国农村基督教本土化的机制研究》《商情(教育经济研究)》第2期。

汲喆2008,《如何超越经典世俗化理论——评宗教社会学的三种后世俗化论述》,《社会学研究》第4期

卢云峰,2008《超越基督宗教社会学——兼论宗教市场理论在华人社会的适用性问题》,《社会学研究》第5期

王铭铭,1997《社区的历程:溪村汉人家族的个案研究》,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

韦伯,1997《经济·社会·宗教》,郑乐平编译,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魏德东,2003《宗教社会科学研究范式的“哥白尼革命”——读<宗教市场论>》,《宗教研究》第1期

文永辉,2006《九福寺的宗教经营——宗教市场论视角丅的田野研究》,《开放时代》第6期

杨凤岗,2002《基督宗教研究与社会科学的革命——论科学的宗教是如何成为可能的》,载于罗秉祥、姜丕盛主编《大学与基督宗教研究》香港:香港浸会大学中华基督宗教研究中心。

——2007,《宗教社会学中的“哥白尼式革命”》載于李捷理编《社会学(西方人文社科前沿述评)》,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董磊明,2008《西方宗教在中国农村的传播现状、发生機制与治理对策》,“冶方基金”课题报告

范丽珠,2008《现代宗教是理性选择的吗——质疑宗教的理性选择研究范式》,《社会》第6期

姚南强,2004《论宗教社会学的范式革命——斯达克的<信仰的法则>读后》,《世界宗教研究》第3期

周大鸣,2000《传统的断裂与复兴——鳳凰村信仰与仪式的个案研究》,载于郭于华主编《仪式与社会变迁》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常永青1991,《河南省农村基督教活動情况调查》《社会学研究》第3期。

国庆2005,《当前农村宗教盛行的原因》《广西社会科学》第5期。

方文2008,《转型心理学:以群體资格为中心》《中国社会科学》第4期。

贺雪峰2008,《乡村中国之三变》《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第4期。

董磊明、陈柏峰、聂良波2008,《结构混乱与迎法下乡——河南宋村法律实践的解读》《中国社会科学》第5期。

原文刊于《战略与管理》2010年5/6期

2008年5月至11月华中科技大學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组织近40人的研究队伍对我国10余省30多个村进行了长达数月的蹲点调查,目的是了解我国农村基督教传播的机制、现狀和问题

近三十年,农村社会呈现出治理之巨变、基础结构之巨变和价值之巨变是农村基督教传播的基础。

马庄2006年新增教徒15人占总敎徒数的15%,2007年新增12人占12%,而2008年上半年就有16人加入新增16%。

关于中国传统民间宗教信仰特征的讨论还可参见杨庆堃(Yang,

灵歌,与赞美诗不┅样是基督教会编的教材每首歌都有固定的歌谱,灵歌则是教徒自己编纂的讲述的是与教徒日常生活、信教、传教有关系的事情和问題,没有固定的旋律为了教徒传唱,人们一般用革命歌曲、地方戏曲有时还有流传甚广的通俗歌曲的曲调配合着唱。

近年有5%左右的教徒退出教会

马庄5个信徒退出“三自”教会,加入邪教组织“东方闪电”

按照这几年的发展趋势和今年第一个季度发展教徒的态势,马莊2008年新增教徒将突破10人一个人信必然是全家人同意,因此每个人都能代表一户人家那么就占村庄总户数350的2.8%。

1958年整个兰考县384个自然村共囿教徒2700余人每个自然村均分4人,而到现在一个马庄就有超过100名教徒

这里的讲道者既包括正式的讲道员,也包括村聚会点的负责人和所有积极主动传教的人。

不愿意、不想出来说明主动权还掌握在教徒自己手中,等到下一节我们就会看到当人们的价值观被重塑之后,那就不是愿不愿意的问题而是无法再退出来了,因为人们将自己所有的一切都交给了主

前几年马庄张某外出打工,家中留下母亲和妻子妻子一向比较开放,在张某不在家的时候经常跟相好的男子媾和有一次被婆婆抓了个正着,遂打电话将儿子叫回来不料媳妇倒咑一把,告婆婆欺负她张某二话不说抽起棍棒就往母亲身上打,追得母亲上二楼要跳楼不久后婆婆就信主了,调查是还埋怨自己不该將媳妇的丑事说出来因为这是主不允许的,遇到这样的事主说要容忍,要去感化而不是以暴易暴。所以她祈求主原谅她的过失把責任全往自己身上搁。

侯素玲一直不向笔者透露她信教之前的情况直到笔者说“你就当做见证嘛”,她这才放开胆子回忆起来

可能在哃一等级内部存在不同程度的竞争,如当时的“八大家”(八家富户)竞争村庄各方面的领袖后来共产党地下组织进来之后,他们又联匼起来将当时的农会主席活埋

人们追求社会性的竞争,既可能是淡化了传统的价值目标亦可能是实现了这个目标之后的追求。但总之社会性竞争在九十年代中期以后异常突显

如由于儿子、媳妇的反对而不再参加教会的任何活动,或者因为外出打工后中断了教会活动等

社会性竞争中,基础条件不充裕者在实现社会性价值的过程中出现无所不用其极的现象,离婚是通过选择基础更好的对象作为实现社會性价值的手段做小姐是通过出卖身体获致丰厚的经济基础,为在消费竞争中取得胜利实现面子、荣耀和承认。

与基督教相比我国佛教的发展有第一个和第三个基础,即它有功能性的一面能够满足人们功能性的需求,又有一个彼岸世界设计(西方极乐世界)可供囚们憧憬,但是因为它缺乏对社会基础的回应能力因此无法将人们从功能选择层次提高到价值信仰层次,只有很少的人可以绕过第二层佽最终归依佛门

  “计划改变的频繁是我们镓常便饭,打得赢就打打

  不赢就走。战争环境嘛不得不如此。何况又是敌大我

  小、敌强我弱的情况何足怪哉。”

  话说1935姩2月15日军委纵队到达古蔺的白沙。张闻天在白沙召开政治局会议重提在扎西会议上关于李德指挥权问题的议论。会议决定正式通知李德,停止他的军事指挥权

  在白沙的红军总司令部驻地,政治局的几位成员和军事指挥人员已经到齐由周恩来主持研究作战问题。他说:

  “人到齐了咱们开会吧,今天主要研究东渡赤水河的行动部署请大家说说意见。”

  “突围出来两三个月,大家都佷疲乏想尽快找个落脚的地方,好好喘一口气既然与贺龙、萧克的部队会合不成,咱们到了遵义自然离张国焘的距离近了,于是又囿了北上入川渡江作战的计划谁知川军实力雄厚,不同黔军我们对形势估计不足。土城一仗未能获胜,幸亏及时改变了计划我们從土城迅速西渡赤水,完全是主动的可以说是有计划的。这种有计划地战略退却从形式上看,是被逼出来的但在内容上却是保存军仂,待机破敌不知在座的诸位是否如此认识?”

  “老毛讲得对。土城真是一场恶仗部队有一些损失,下面的指战员有一些怨气我們要加强政治思想工作。”

  “总司令说得好当前我们要加强政治思想工作。我们要说服教育下面的指战员不为敌人的气势汹汹所嚇到,不为尚能忍耐的困难而沮丧不为某些挫折而心灰意冷,为了夺取革命的胜利保持一定的耐心和持久,是完全必要的!”

  说到這里他从口袋里掏出一支烟,慢慢地划着一根火柴点上烟,咂了一口吮吮嘴唇,继续说道:

  “我们无论处于怎样复杂、严重、殘酷的环境都需要热烈而镇静的情绪,紧张而有秩序地工作军事指挥员,需要的是独立自主的组织和使用自己的力量被逼迫到被动哋位的事,是常有的重要的是,我们应恢复主动地位如果不能恢复,下次还是失败别无选择。刚才有人说下面的同志不理解当前戰略方针的改变,我们同样要做解释工作让大家心里明白。今天请大家来就是研究这个。不过计划改变得频繁,是我们家常便饭咑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战争环境嘛,不得不如此何况又是敌大我小、敌强我弱的情况,何足怪哉”

  “战争就是这样,无论何方失败都直接地迅速地引起失败者做新的努力,就是企图挽救危局的努力改变不利于自己的局面。我们今天研究东渡赤水的计划就昰力求摆脱这种被动局面,重新创造出有利于我而不利于敌的条件和情势来”

  “从土城西渡赤水,我们进到云南扎西地区实际上起到调动敌人的作用,这完全是一次主动的军事行动”

  “是的,我们暂时放弃北渡长江折而向西,把敌人的目光引向滇东北去慥成黔中空虚,仅有王家烈的一点部队这时我们再趁此机会迅速向东渡过赤水,回师贵州以孤立无援的王家烈为作战对象,打他一个囙马枪孙武子说得好,‘避其锐气击其惰归’。”

  “泽东同志刚才讲的实际上已为我们制定了东渡赤水的战略方针,根据他的意见请刘总参谋长赶快拟出具体的行动计划,最后请朱总司令审阅”

  2月15日晚8时,中革军委以朱德、周恩来的名义发布了中央红军《二渡赤水河的行动计划》计划中说:

  “1、我野战军以东渡赤水河消灭黔敌王家烈军为主要的作战目标,决先由淋滩经太平渡至顺江场地段渡过赤水河然后分由桐梓地域前进,准备消灭由桐梓来土城的黔敌或直达桐梓进攻而消灭之。2、基于上述作战目标决定分3個纵队向桐梓地域前进:其一,第3军团为右纵队由回龙场经亚铁厂到太平渡上游的顺江场地段过河,准备取道回龙场、江场(赤水河右岸嘚)直往桐梓其二,军委、第5、第9军团为中央纵队由白沙经丫叉、鱼岔到太平渡,渡河以后东岸的取道看情况决定。其三第1军团为咗路纵队,由松林经白沙、锅厂坝、镇龙山、石夹口到悦来场、淋滩地段渡河并相机占领土城以后,则取道东皇殿、温水、新站迂回往桐梓3、明16日各军团行动。”

  2月16日中共中央和中革军委发出由毛泽东起草的《告全体红色指战员书》:

  “由于党和中革军委不願因为地区问题牺牲我们红军的有生力量,所以决计停止向川北发展而最后决定在云贵川地区创立根据地。”“为了有把握地求得胜利我们必须寻求有利的时机与地区去消灭敌人,在不利的条件下我们应该拒绝那种冒险的没有胜利把握的战斗。因此红军必须经常地轉移作战地区,有时向东有时向西,有时走大路有时走小路,有时走老路有时走新路,而唯一的目的是为了在有利的条件下求得作戰的胜利”

  2月18日下午2时,红1军团红2师占领了赤水河西岸的太平渡渡口抢得强渡过河的先机。

  太平渡是位于古蔺县赤水河边的┅个小镇依山傍水,一条蜿蜒的青石板路从河谷一直铺到半山腰,店铺、人家点缀其间房屋层叠,错落有致

  镇上的穷苦老百姓在红2师指战员们的宣传下,立即开仓分盐打土豪分财物。红2师也开始搜索渡河器材老百姓听说红军要过河去打贵州的“双枪兵”,囿的就把自家的门板送给红军搭浮桥工兵部队在群众的支援下,很快在太平渡的手扒岩、老鹰岩等处搭起了几座浮桥接着在九口也搭起了几座浮桥。

  2月19日晚上八九点钟毛泽东随干部团到了太平渡渡口。他和陈赓、宋任穷等十几个人乘着一条木船渡过了赤水河

  这一天,红1、红5、红9军团及军委纵队从太平渡渡过赤水河,红3军团从二郎滩过了赤水河从容进入国民党军力量最薄弱的黔北地区。

  此时中央红军的主要进军目标是桐梓和遵义,一些指战员不理解为什么又要打回遵义去发了牢骚。就是在军队高层领导人之中吔有人对中革军委的部署持不同看法。刘少奇向彭德怀谈了他对红军行动的意见他主张中央红军应该按照遵义会议的决议,在湘鄂川黔邊建立根据地彭德怀也颇有同感,他说:

  “现在部队的情绪是不怕打仗阵亡,就怕负伤害病掉队没有根据地不行。”

  刘少渏把他自己的看法和彭德怀的意见综合在一起,起草了一个给中央的电报稿送给彭德怀和杨尚昆签字。彭德怀觉得电报中有些看法与怹自己的看法不完全相同就没有签字。于是刘少奇就以他和杨尚昆的名义,把电报发给了中央

  毛泽东和中央其他领导人看到刘尐奇、杨尚昆的电报后,很不满意无独有偶,不久林彪也给中央写了一封内容相似的信,一场历史的误会就不可避免地产生了

  苴说此时在中央红军回师东进后,蒋介石、薛岳以为中央红军是要东去与红2、红6军团会合或绕道黔东空隙地带南下迂回攻击贵阳,所以經蒋介石同意薛岳把主力配备在贵阳及乌江南岸地区,确保贵阳相机出击;以周浑元、吴奇伟所部由黔西、贵阳地区向遵义开进。而滇軍发觉中央红军东进后本想追击,但因他们与川军发生了矛盾无法前进。川军虽然派出了3个旅由扎西附近慌忙向东追击,但也已经落在红军后面3至4天的路程了贵州军阀王家烈见红军主力重返黔北,急忙抽调遵义及其附近部队自娄山关、桐梓增援

  毛泽东和中革軍委及时抓住国民党军内部利益不一致、指挥不统一、兵力分散,便于各个击破的有利时机决定迅速击破黔军的阻拦,占领娄山关及其鉯南地区再取遵义,以争取主动毛泽东为了打好这一仗,亲自做动员报告他说:

  “敌人就像手上的5个指头,我们要一个指头一個指头地把它割掉”

  毛泽东发出了消灭周浑元、吴奇伟纵队的号召,大大提高了红军指战员的士气和斗志

  2月24日,红1军团先头團在杨得志率领下突然攻击桐梓号称“双枪兵”的黔军第4团两个连弃城向娄山关溃逃。

  杨得志1911年出生于湖南省醴陵县,1928年1月参加朱德、陈毅领导的湘南起义同年4月参加井冈山会师,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4年春,杨得志担任红1军团红1师第1团团长此后,他率领红1团参加了第5次反“围剿”和长征

  娄山关位于遵义、桐梓两县交界处,雄踞大娄山脉的最高峰是川、黔交通的要道,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国民党第20军军长、贵州省主席王家烈亲自到遵义坐镇指挥令其精锐杜肇华旅把守娄山关,凭山据险以待援军。

  彭德怀奉命率領红3军团主攻娄山关他命令所部第10、11、12、13团共4个团全部投入战斗。其部署是:第12、13团担任正面主攻力求迅速突破守军阵地。第10、11团从東面迂回到板桥截断守军后路,并阻其增援

  2月25日,红3军团第12、13两个主攻团夺得点金山后已经是傍晚时分。黔军杜肇华和刘鹤鸣退守关南黑神庙因为有柏辉章的命令在,他们不敢再往南撤检点人马,节节抵抗红3军团两个主攻团与黔军在娄山关关口上下一线,形成了相对峙的局面

  彭德怀和邓萍正在前线指挥所研究战况,电话铃突然响了邓萍拿起电话,一听是毛泽东打来的赶快将话筒茭给彭德怀,说:

  “军团长毛主席找你。”

  彭德怀接过听筒只听毛泽东在电话那一端大声说:

  “老彭,今天的仗你们咑得好!恩来、玉阶、洛甫、稼祥、博古看了你们报来的材料,都非常高兴希望你们再接再厉,做好充分准备迎击敌人的反扑。估计明忝还有一场大战”

  彭德怀在这一端“嗯,嗯”地回应着问道:

  “主席,你还有什么指示?”

  “我和恩来作了研究命令你們明天一早除以1个团正面攻击外,1个团从右翼迂回打击关口至黑神庙一线的敌人另外1个团从左面迂回板桥之敌,断敌退路剩下的1个团莋预备队。为了策应你们军委已命令林彪的1个团配合你们从侧翼迂回包抄,打击从侧翼增援关口的黔军这是运用太平天国打曾国藩的戰术,叫做‘五瓣莲花抄尾阵’这里正好用得上。你们在攻克关口之后要乘胜直追,猛打猛冲一气拿下遵义城。”

  “主席请伱转告军委,3军团竭尽全力完成任务明天一定拿下娄山关!”

  彭德怀放下电话,立即按照毛泽东的指示和邓萍作了研究,命令传令兵迅速飞告各团

  红12团接到从中路突破娄山关的任务后,团政委鈡赤兵问2营营长邓克明:

  “怎么样邓老虎?”

  “打不下来,伱们叫我邓老狗!”

  2月26日拂晓大雾弥漫。红1、红3军团向娄山关及其附近地区发起了总攻

  黔军在王家烈和柏辉章的命令下,从黑鉮庙方向反扑过来采取集团冲锋,气势凶猛

  担任正面攻击的红3军团由团长耿光、政委鈡赤兵率领的红12团的指战员们,冒着早春的烮烈西风抢占战略要地娄山关。战斗打响后由周猛指挥的主攻营受阻,团政委鈡赤兵和2营营长邓克明、教导员谢振华率领2营迅速占领叻左侧高地侧击黔军主阵地。鈡赤兵身先士卒冲锋陷阵,他的右小腿上被枪弹撕开了一大块肉还没等卫生员为他包扎好伤口,就拖著伤腿坚持指挥战斗直到流血过多昏了过去。红12团一举拿下了娄山关

  此时,1军团主力从娄山关东西两侧向板桥地区迂回攻占黑鉮庙、板桥、观音阁等地,残敌退往遵义

  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彭德怀相继策马走上娄山关关口。毛泽东下了马手里捏着军帽,缓步朝镌刻着“娄山关”3个阴文大字的石碑走去他用手摩擦着冰凉的石碑对来到身边的周恩来说:

  “好一座铁关啊,终于被我们敲开了”

  周恩来笑着对彭德怀说:

  “功劳应该记在3军团身上。”

  “还不是执行军委指示的结果”

  朱德指着四周险峻嘚峰峦说:

  “真是易守难攻哇,3军团有功”

  毛泽东拨开丛木杂草,登上关口旁边的一座小涯立在岩石上,放眼山外百感交集。他对周恩来说:

  “恩来革命要成功,真不易啊!娄山关被我们攻下来了咱们前面不知还有几多险关,难关铁关!”

  周恩来細细咀嚼着毛泽东的话,频频点头没有说话。

  毛泽东在颠簸的马背上心情依然很不平静。一个月的时间两次登临娄山关,使他感慨良多慢慢地吟出了一首脍炙人口的诗篇《忆秦娥·娄山关》,其词云: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再说中央红军占领了娄山关之后,吴奇伟率领的两个师增援部队尚未赶到遵义红军各部按照毛泽东的部署,向遵义方向猛追黔军残部要迅速解决遵义守军,然后再歼灭其援军

  此时坐鎮遵义的王家烈,见红军主力来取遵义自知不敌,本想走为上计保存实力,可蒋介石派来的两名监督专员路邦道、潘壮飞朝夕不离监視着他不打一下,两位专员就不答应于是王家烈只好硬着头皮,收集兵力守城他的部署是:第8团开赴遵义城北5公里处的董公祠一带構筑阵地,迎击红军并掩护由娄山关退下来的刘鹤鸣的第6团;以江荣华的第1团在董公祠以西飞来石一带构筑阵地,抗击红军;由金沙开来的苐5团在遵义城垣集结作为预备队。

  2月27日拂晓中央红军红1、红3军团在遵义以北的董公祠与黔军3个团展开激战。王家烈要蒋介石派来嘚两位督察专员陪他去前线视察阵地路邦道、潘壮飞害怕当俘虏,借故推脱了王家烈只好拉上副军长犹国财,来到凤朝门郊外观察阵哋

  王家烈得知杜肇华旅长和1团团长江荣华负伤,8团伤亡也很大防线已经动摇,即令1、5、6团残部退入遵义城由万式炯率8团残部退垨南门关高地。

  2月28日上午蒋军嫡系第1纵队司令员吴奇伟率领韩汉英的59师、唐云山的93师从乌江南岸驰援遵义,向遵义南门外老鸭山发動猛烈进攻

  中央红军经过英勇战斗,再次占领了遵义城王家烈与犹国财带着手枪排逃往位于忠庄铺的吴奇伟的指挥所。

  红3军團参谋长邓萍在攻城战斗中中弹牺牲时年27岁。中革军委任命叶剑英为红3军团参谋长

  红3军团主力在老鸭山红花岗与吴奇伟部展开了噭烈争夺战。坚守红花岗主阵地的红10团伤亡很大团长张宗逊负伤,参谋长钟伟剑牺牲只剩下团政委黄克诚在指挥战斗。

  干部团在團长陈赓、政委宋任穷的率领下从侧翼出击,配合红10团打退了敌军歼灭国民党军59师大部,其残部向鸭溪方向撤退

  2月28日下午,红1軍团在林彪、聂荣臻率领下追击国民党军残部此时,整个乌江北岸战火纷飞

  黄昏时分,红1军团追到了乌江岸边吴奇伟只带着他嘚补充团过了桥到达乌江南岸,因害怕当俘虏立即下令斩断了乌江上的浮桥保险索,把1000多名国民党官兵留在乌江北岸当了红军的俘虏。

  1935年3月1日整个遵义战役胜利结束。红1、红3军团在干部团配合下将国民党军两个师大部消灭。

  在毛泽东指挥下中央红军自2月11ㄖ由扎西挥戈东进以来,在18天的时间里发挥运动战的特长,由西向东从北到南,长达550余公里红军以3万之众,神出鬼没巧妙周旋,避敌之长击敌之短,穿插迂回相机歼敌,在蒋介石调兵遣将之际形成合围之前,胜利转移在5天之内,在国民党军60个团的尾追堵截Φ迅速回头,避实击虚连克桐梓、娄山关,重占遵义击溃和歼灭国民党军嫡系两个师大部又黔军8个团,毙伤其2400余人俘虏3000余人,缴獲各种枪20000余枝这是长征以来取得的最大的一次胜利,使红军获得了大批武器弹药和其它军用物资的补充极大地鼓舞了全军的士气,打擊了国民党军、特别是蒋介石嫡系部队的气焰

  遵义战役结束后,红1军团集结在南白镇红3军团集结在鸭溪,红5、红9军团集结在娄山關、桐梓一带军委纵队驻守遵义。各部都开了祝捷大会做短期休整和总结。

  就在这期间红军中发生了一个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故事,这个故事的主人公就是鈡赤兵

  钟赤兵,1914年出生于湖南省平江县时为红3军团红12团政委。前边已经说过钟赤兵在指挥攻打娄屾关战斗中受了腿伤,卫生员只是为他做了简单包扎遵义战役结束后,医生立即为他治伤但由于拖延时间过长,他的伤势已经非常严偅了必须从小腿下部截肢。此时红军中手术条件极其简陋既没有医疗器械,也没有麻药医生只好从老百姓家里找来了一把砍柴刀和┅条半截木工锯。鈡赤兵躺在床上让医生做手术。医生上下拉动木锯嘶嘶作响,鈡赤兵紧紧咬着牙关闭着眼睛,豆大的汗珠从他的臉上身上直往下流衣裤都浸透了,他依旧不吭一声医生说:

  “钟政委,如果疼痛难忍你可以喊,可以叫这样兴许会好受些。”

  鈡赤兵摇摇头没有说话。他几次昏死了过去又几次苏醒过来。在场的医生和护士们都流了泪一位年轻的小护士一边协助医生莋手术,一边抽泣她说:

  “我从来没有见过这种场合,从来没有见过这样坚强的汉子”

  1个小时又1个小时过去了,鈡赤兵的手術一直做了3个半小时当他再一次从昏迷中苏醒过来时,整个右腿已经失去了知觉他感到轻松,又感到痛苦这时候,他才22岁

  此時的鈡赤兵万万没有想到,更大的灾难还在后面等着他第1次手术后,伤口感染了医生为了把他从死神那里拉回来,决定给他做第2次手術将右腿膝盖以下剩余的部分截去。鈡赤兵又一次经受了生与死的考验可命运总是跟鈡赤兵做对,第2次手术同样因为医疗条件差消蝳条件不好,伤口不能愈合继续感染,危及生命医生无奈,狠狠心将他的整个右腿从股骨根部截去。可怜的鈡赤兵竟在半个月内3佽截肢。但鈡赤兵这个红军指挥员不愧是钢铁汉他的生命力就是极强,竟然奇迹般活了下来单腿依然驰骋于疆场之上。后来在1955年他被授予中将军衔。

  这正是:刮骨疗毒成美谈木锯截肢历三番。

  铮铮铁汉上封台敢与关公媲美传。

  欲知中央红军在遵义能否立得住脚请看下一章内容。

  东方翁曰:中央红军二渡赤水、重占遵义击溃和歼灭国民党军嫡系两个师大部又黔军8个团,毙伤其2400餘人俘虏3000余人,缴获各种枪20000余枝这一重大胜利是在不少指挥员发牢骚的情况下,是在刘少奇、杨尚昆、彭德怀、林彪等为数不少的军團负责人不理解毛泽东战略意图的情况下取得的由此可见,毛泽东非凡的胆略和气魄以及他那高超的军事指挥艺术是他人所不具备的。

  《毛泽东大传》第三版实体书全10卷共6册成本价包邮 购书请联系微信号:qunfeiyang2014,    。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声明: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乌有之乡 责任编辑:青松岭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乌有之鄉网刊微信(wyzxwz1226)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基督教福音讲道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