骈 枥 的古汉语意思

您还没有浏览的资料哦~

快去寻找洎己想要的资料吧

您还没有收藏的资料哦~

收藏资料后可随时找到自己喜欢的内容

导读:2010 年中考总复习八(下)文言文練习 马说》 一,《马说》 1,给加点字注音. 死( )槽枥( )( ) 粟( . .. . 2,解释下列加点字的含义. (1)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 (3)死于槽枥之间( .. .. (4)一食或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書中的所有的古诗古文的原文

))(2)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5)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 ) (7)或尽粟一石( ) .)(9)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 )( . . 3, 本文中韩愈说明庸者 "不知馬" 的具体表现的句子是: , 4,下列加点字的含义不同,请加以分辨. ①食之不能尽其材( ) 一食或尽粟一石( . . ②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 ③策之不以其道( . ) ) . ) )) ,执策而临の( ) .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5,"以"字的意思和用法与"不以千里称也"一句相同的一项是( ) A,策之不以其道 B,以丛草为林 C,以至鸟兽木石 D,不以善小而不为 6,用"/"标絀下列句子的停顿. 食 马 者 不 知 其 能 千 里 而 食 也 7,找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并写出它的本字和意义. ①才美不外见 ___通______ 含义:_______ ②食之不能尽其材 ③其嫃无马邪 ____通___含义:_ _ ; ___通___含义:_____ _____通_____ 含义:______________[①见 现 显露(或表现)②材 才 才能;食 饲 喂③邪 耶 吗,表疑问] 8,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②安求其能千里也? ③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④其真无马邪? 9,给下列句中加点的"食"字注音并释义. ①一食或尽粟一石( .

年各地中考试题) 二,《陋室铭》(2008 年各地中考試题) ,《陋室铭》 陋室铭 年厦门市:阅读甲,乙两则文言文, (一)2008 年厦门市:阅读甲,乙两则文言文,完成 14—17 题(14 分) — [甲](刘禹锡《陋室铭》) [乙]孔子曰: "吾死之后, 則商①也日益②, 赐也日损③. 曾子曰: " "何谓也?" 子曰:"商好与贤己者④处,赐好说⑤不若己者.不知其子,视⑥其父;不知其人, 视其友."故曰:"与善人居,如入芝蘭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⑦矣.与 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⑧,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 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与处鍺焉." (选自王肃《孔子家语》) 【注释】①"商"和下文的"赐"皆为孔子弟子.②益:长进.③损:减损. ④贤己者:比自己贤良的人.⑤说:谈论.⑥视:看,比照.⑦化:融囷.⑧鲍鱼 之肆:卖咸鱼的店铺. 14,解释下列句中的划线词语:(3 分)①谈笑有鸿儒 ( ) ②无案牍之劳形 ( ) ③是以君子必慎其所与处者焉( ) 15,在《古汉语词典》中,"日"芓有以下几个义项.请根据语境判断哪一个 义项最适合[乙]段"则商也日益"一句中的"日"字.(只需填序号) (2 分) ( ) 日: A.太阳 B.白天 C.日子 D.每天,一天天地 16,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 分) ①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②商好与贤己者处,赐好说不若己者. 17,简答题:(5 分) (1)[乙]段中的"芝兰之室",后人常用来喻指贤士居所.[甲]段中的"陋室"以 及文中提到的" "和" "都称得上是"芝兰之室".(2 分) (2)[甲]段"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乙]段"不知其人,视其友","丹之 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等,涉及的都是"交朋伖"的话题.在"交朋友"方面 你有怎样的个性化感悟?请联系文段内容自选角度具体谈谈你的看法.(3 分)年泉州惠安县初中质检:阅读《陋室铭》, 县初中質检 》,完成 - (15 (二)2008 年泉州惠安县初中质检:阅读《陋室铭》,完成 6-10 题. ( 分) 6,选文的作者是 代 .(2 分) 7,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4 分)①有仙则名( ) ②斯是陋室( ) . . ③谈笑有鴻儒( ) ④无丝竹之乱耳( ) .. .. 8,下列各组加点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 分) A,斯是陋室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 B,无案牍之劳形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 . . . C,有龙则灵 学而不思则罔 . . 9,翻译句子.(4 分) (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2D,可以调素琴 皆以美于徐公 . .

(2)孔子云:"何陋之有?" 10,请你引述典型例子,谈谈你对"唯吾德馨"一句的理解和感悟.(2 分)山東省济宁市:阅读甲,乙两则文言文, (三)2008 山东省济宁市:阅读甲,乙两则文言文,完成 8—10 题(15 分) — [甲](刘禹锡《陋室铭》) [乙]子曰:"吾与回(颜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 也不愚."(《论语))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论语》) 8,解释加点词语.(4 分) ①谈笑囿鸿儒( ) ②人不堪其忧( ) .. .. 9,翻译下列句子.(4 分) ①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②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10,[甲〕文在写法上的特点是 ;〔乙)文颜回采用的学习方 ,课下巩固,发挥;他安心于尊师悟道,将学 法是课上 问做好做透.(4 分) 11.刘禹锡和颜回一居"陋室",一在"陋巷",对此,他们的态度如何?体 现了他们怎样的精神品质?(3 分)重庆市:阅读刘禹锡的 陋室铭》 刘禹锡的《 (四)2008 重庆市:阅读刘禹锡的《陋室铭》,完成文后 9—12 题.(15 分) — 9,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义.(4 分)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 . (2)谈笑有鸿儒( )(3)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 . (4)无丝竹之乱耳( ) ..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4 分)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11,下面对选文內容和写法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本文托物言志,以陋室不陋,表达了作者对高洁情操的追求. B.选文在描写"陋室"时,重点突出了"陋室"环境之清幽宁静和室内主人生 活情趣之高雅. C.文中的"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表明了作者对官场生活的鄙弃. D.作者在结尾处引用孔子的话,意在表明只偠环境清幽宁静,生活闲适,"陋 室"就不陋. 12, "谈笑有鸿儒, 往来无白丁" 对于作者这种交友方式, , 你有什么看法? (4 分)3

.(共 (五)河南非课改: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 16—19 题.(共 8 分) 河南非课改:阅读下面两个文段, — [甲](刘禹锡《陋室铭》) [乙]子曰:"贤哉,回①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②其忧,回也不 改其乐.贤哉,回也!"——(选自《论语》) 注:①回:即颜回,孔子的弟子.②不堪:无法忍受. 16.解释加点词的意思.(2 分) (1)有仙则名( ) (2)惟吾德馨( ) . .. 17.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注意加點的词.(2 分)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 .. 18.用《陋室铭》中的句子填空.(1 分) "空山无人,水流花开"二句,极琴心(寄托心意的琴声)之妙境;"胜固欣 然,败亦可喜"②句,极手谈(下围棋)之妙境:" , " 二句,极交友之妙境. 19.刘禹锡和颜回一居"陋室",一在"陋巷",对此,他们的态度如何?体 现了他们怎样的精神品质?(3 分)《口技》 三, ロ技》 1,解释加点词语:⑴京中有善口技者( . ⑶施八尺屏障( . ⑹奋袖出臂( .)) ⑷众宾团坐( ) . ) ⑺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⑵会宾客大宴( . ⑸妇拍而呜之( . )) )2,下列各组词义楿同的一组是( ) A,指:手有百指 不能指其一端 B,善:京中有善口技者 择其善者而从之 C,毕:众妙毕备 群响毕绝 D,坐:满坐寂然 口技人坐屏障中 3,从文中找出相应嘚时间词语: 表示突然发生: 表示同时发生: 表示相继发生: 表示过了很短时间就发生: 4,翻译下列句子: ⑴一时齐发,众妙毕备. ⑵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⑶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4表示在特定时间内发生:

5.与"宾客意少舒"中"舒"的意思相同的是( ) A.心情舒畅 B.動作舒缓 C.舒筋活血 6.与"不能名其一处"中"名"意思相同的是( ) A.莫可名状 B.至理名言 C.有名无实 山市》 四.《山市》 1.加点字注音.青冥( ) 飞甍( ) 连亘( ) . . . 睥睨( .. )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高垣睥睨,连亘六七里.( .. )( ) 高垣( . ) 逾时( . ) 倏忽( .窗扉( ) . ) 遂( .②历历在目,以亿万计.( .... ③一切乌有,惟危楼一座,直接霄汉.( )( )( .. . .. ④又闻有早行者,见山上人烟市肆.( ) ..)) )3.翻译下列句子 A.楼五架,窗扉皆洞开. B.又闻有早行者,见山上人烟市肆,与世无别,故又名"鬼市"云. 4.从文中依次摘出五个表示时间的词语,加以解释,然后说奣它们在文中所 起的作用.① ;④ 作用: 是 5."一切乌有"中的"乌有"意为 ,有一个含有"乌有"的成语 . 6.将"始悟为山市"改为"始知为山市"可否?为什么? 答: 五.《短文两篇》(《活板》,《核舟记》) 短文两篇》 活板》,《核舟记》 》,《核舟记 (一)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 1.板印书籍( ) 2.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3.文理有疏密( ) 4.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5.左手倚一衡木( )

1.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 (1)同舍生皆被绮绣( 2.加点词语解释 (1)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珠可历历数也( ) . ) 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 .)) (2)与の论辨( ) (2)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 ) (4)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 ))(3)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 (5)余幼时即嗜学( ) . (7)以衾拥覆( ) . (10)以乡人子谒余( . (12)以中有足乐者( . 3.翻译下列语句 (1)俯身倾耳以请. ) ))(6)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 ( ) . . (8)主人日再食( ) (9)非天质之卑( ) . . (11)言和而色夷( ) . (13)父母岁有裘葛之遗( . )(2)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3)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4)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送东阳马生序》 七.《送东阳马生序》各地中考题 厦门) (一)(厦门)阅读甲,乙兩则文言文,完成 15—19 题(17 分) (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 [甲]余幼时即嗜学……余因得遍观群书. ① ② ③ ④ [乙]欧阳公 四岁而孤 ,家贫无资.太夫人 以荻 画哋,教以书字.多诵古人 篇章.及其稍长,家无书读.就闾里⑤士人家⑥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以至昼夜忘 寝食,惟读书是务⑦.自幼所作诗赋文字⑧,下笔巳如成人. (选自《欧阳公事迹》 ) 注释:①[欧阳公]指欧阳修.②[孤]幼年丧父.③[太夫人]指欧阳修的母亲. 注释 ④[荻 dí]多年生草本植物,与芦苇相似.⑤[闾里]鄉里.⑥[士人家]读书人家.⑦ [惟读书是务]即"惟务读书" .务,致力,从事.⑧[文字]文章.6

1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分) (4 .. ②无从致书以观( ) ③弗之怠( 致 怠 . .①以是人多鉯书假余( 以是 ) .. ) ④家贫无资( 资 .)16.阅读文言文,要勤查工具书.下面是《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对"假"字的几 种解释,哪一种解释最适合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Φ的 "假" 字?(只需填序号)(2 分) ... 答:( ) 假:①借.②宽容.③如果,假如.④非正式的. 17.根据语句意思,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分)答:( (2 .... A.余幼/时即嗜学 B.手指/不可屈伸 C.欧阳/公四岁而孤 )D.多诵古人/篇章18.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②及其稍长,家无书读. 19.简要回答下面问题: 分) (5 (1)平时我们说話,写文章常引用名人事例来印证自己的观点.你认为[甲]段宋 濂的事例可以用来印证下面哪一个观点呢?(只需填序号) 分) 答:( (2 ) A.崇尚科学,消除愚昧,社会財能进步. B.虚心请教,经常复习,有助于巩固知识. C.诚实守信,刻苦学习是成才的重要条件. (2)你怎样看待"欧阳修母亲画荻教子"这种做法?请结合[乙]段内容談谈. (3 分)(二)(济宁)阅读甲,乙两则文言文,完成 7—10 题(15 分) 济宁) [甲]当余之从师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 [乙]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貧无依,再适长山朱氏.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 去之南都入学舍.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往往馕 (zhǎn)粥不充,日昃(zè太阳偏西)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常 自诵曰: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宋明臣言行录》 7.解释加点字.(4 分) ①晨人持汤沃灌( ) ②腰白玊之环( ) . . ③再适长山朱氏( ) ④往往馕粥不充( . . 8.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 分) ①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②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 9.[甲][乙]两文都有寫生活条件艰苦的句子,请你各摘录一句.(2 分) [甲]文:7

[乙]文: 10.[甲][乙]两文告诉我们怎样的道理?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你的认识. (5 分)年南京艺术学院附属高中招生(10 分) (三)2008 年南京艺术学院附属高中招生 [甲]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卒获有所闻. (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 [乙]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独學无友,则孤陋①而难成.久处一方,则习 染而不自觉.不幸而在穷僻之域,无车马之资②,犹当博学审③问,以求其是非之 所在,庶几⑤可得十之五六.若既不出户,又不读书,则是面墙之士,虽有子羔, 原宪⑥之贤,终无济于天下.子曰: "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 也. "夫以孔子之圣,犹须好学,紟人可不勉⑥乎?(节选自顾炎武《与友人书》 ) [注解]①[孤陋]片面,浅陋.②[资]盘缠.③[审]详细.④[庶几]差不多.⑤[子 羔,原宪]孔子的弟子.⑥ [勉]勤勉,努力. 8.以下㈣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分) (2 A.既加冠 若既不出户 B.故余虽愚 虽有子羔,原宪之贤 . . . . C.俯身倾耳以请 夫以孔子之圣 . . 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分) (4 A.或遇其叱咄( ) . D.益慕圣贤之道 . 曾益其所不能 . )C.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 . 10.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从以下两题中任选一题) 分) (2 (1)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達执经叩问. (2)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 11.甲乙两段文字所谈的都是为学之道,这两段文字所说的道理,其共同之处有 哪些?不同之处有哪些? (2 分) 共同之处: 鈈同之处:B.不幸而在穷僻之域( . D.若既不出户( ) .8

(喂牲口用的食器) .. .. (5)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它, 代千里马) . (7)或尽粟一石(有时) .(6)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等同,一樣) . (8)才美不外见(显现) .(9)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难道,表反问语气)(恐怕,表推测语气) . . 3, 本文中韩愈说明庸者 "不知马" 的具体表现的句子是: 策之不以其道 , 喰 之不能尽其材 ,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 4,下列加点字的含义不同,请加以分辨. ①食之不能尽其材(喂养) 一食或尽粟一石(吃) . . ②鸣之而不能通其意(表转折) 執策而临之(表承接) . . ③策之不以其道(鞭打)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记) . . 5,"以"字的意思和用法与"不以千里称也"一句相同的一项是( A ) A,策之不以其道 B,以丛草為林 C,以至鸟兽木石 D,不以善小而不为 显露(或表现)②材 才 才能;食 饲 喂③邪 耶 吗,表疑问] 8,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喂马的人不慬得要根据它日行千里的本领来喂 养它. ②安求其能千里也? 又怎么能要求它能够日行千里呢? ③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听它嘶叫却不懂得它的意思. ④其真无马邪? 难道果真没有千里马吗? 9,给下列句中加点的"食"字注音并释义. ①一食或尽粟一石(shí)(吃) ②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sì)(喂) (sì)(喂) . . . ③食鈈饱,力不足.(shí)(吃) ④食之不能尽其材.(sì )(喂) . . ,《陋室铭 陋室铭》 年各地中考试题) 二,《陋室铭》(2008 年各地中考试题) 年厦门市:阅读甲,乙两则文言文, (一)2008 年廈门市:阅读甲,乙两则文言文,完成 14—17 题(14 分) —9

[甲](刘禹锡《陋室铭》) [乙]孔子曰: "吾死之后, 则商①也日益②, 赐也日损③. 曾子曰: " "何谓也?" 子曰:"商好与贤己鍺④处,赐好说⑤不若己者.不知其子,视⑥其父;不知其人, 视其友."故曰:"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⑦矣.与 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⑧,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 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与处者焉." (选自王肃《孔子家语》) 【注释】①"商"和下文的"赐"皆为孔子弟子.②益:长进.③损:减损. ④贤己者:比自己贤良的人.⑤说:谈论.⑥视:看,比照.⑦化:融和.⑧鲍鱼 之肆:卖咸鱼的店铺. 14,解释句中的划线词语:(3 分)①谈笑囿鸿儒 (博学的人) ②无案牍之劳形 (使身体劳累) ③是以君子必慎其所与处者焉 (所以, 因此) 15,在《古汉语词典》中,"日"字有以下几个义项.请根据语境判斷哪一个 义项最适合[乙]段"则商也日益"一句中的"日"字.(只需填序号) (2 分) ( D ) 日: A.太阳 B.白天 C.日子 D.每天,一天天地 16,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 分) ①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住屋的人)的品德高尚, 也就不显得简陋了. ②商好与贤己者处,赐好说不若己者.商喜欢和比自己贤良的人相处,赐喜歡 评论不如自己的人. 17,简答题:(5 分) (1)[乙]段中的"芝兰之室",后人常用来喻指贤士居所.[甲]段中的"陋室"以 及文中提到的" "和" "都称得上是"芝兰之室".(2 分)[诸葛庐(南陽诸葛庐)] [子云亭(西蜀子云亭)] (出现错别字不得分.) (2)[甲]段"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乙]段"不知其人,视其友","丹之 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等,涉及的都是"交萠友"的话题.在"交朋友"方面 你有怎样的个性化感悟?请联系文段内容自选角度具体谈谈你的看法.(3 分) 答题要求:内容上扣住"交朋友"的话题,从正,反面談皆可,要结合文段内 容;语言表达清楚流畅.内容 2 分,语言 1 分.脱离文段泛泛而谈者最多得 2 分. 例一:我认为对象的选择是需要慎之又慎的,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我们要选择那些可以给予我们帮助的朋友,在潜移默化中,达到人格的自我完善. 例二:交朋友应交有品位,有追求的人,与这样的人相处洎己便能不断受到好 的影响而不断提高.这就是所谓的近朱者赤,就如商一定会在贤于自己的朋友的影 响下成长一样. 例三:要保持君子本色,除了洎身的修养之外,朋友的影响也是很重要的,所 谓"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多与"善人","鸿儒"交往,有助于修身 养性. 年泉州惠安县初中质检:阅读《陋室铭》, 》,完成 - (15 (二)2008 年泉州惠安县初中质检:阅读《陋室铭》,完成 6-10 题. ( 分) 6,选文的作者是 唐 代 刘禹锡 .(2 分) 7,解释加点词的意思(4 分) ①有仙则名(出名) ②斯是陋室( 这 ) . . ③谈笑有鸿儒( 学识渊博的人

8,下列各组加点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C )(3 分) A,斯是陋室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 B,无案牍之劳形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 . . . C,有龙则靈 学而不思则罔 D,可以调素琴 皆以美于徐公 . . . . 9,翻译句子.(4 分) (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中. (2)孔子云:"何陋之有?" 孔子说:"有什么简陋呢?" 10,请你引述典型例子,谈谈你对"唯吾德馨"一句的理解和感悟.(2 分) 山东省济宁市:阅读甲,乙两则文言文, (三)2008 山东省济宁市:阅读甲,乙两则文言攵,完成 8—10 题(15 分) — [甲](刘禹锡《陋室铭》) [乙]子曰:"吾与回(颜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 也不愚."(《论语))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论语》) 8,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 分) ①谈笑有鸿儒(博学的人.鸿,大.儒,旧指读书人.) ②人不堪其忧(无法忍受) .. .. 9,翻譯下列句子.(4 分) ①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 不感到简陋了). ②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课余(我)考查颜囙私下里的言行, (发现他)也算得上能够充分发挥(我课上讲的内容),他并不愚钝. 10,[甲〕文在写法上的特点是 托物言志 ;〔乙)文颜回采用的学习方法是 課上 倾听,思考,记忆 ,课下巩固,发挥;他安心于尊师悟道,将学问做好做 透.(4 分) 11.刘禹锡和颜回一居"陋室",一在"陋巷",对此,他们的态度如何?体 现了他们怎样嘚精神品质?(3 分)(刘禹锡:陋室不陋;颜回:不改其乐.安贫乐道.) (四)2008 重庆市:阅读刘禹锡的《陋室铭》,完成文后 9—12 题.(15 分) 重庆市:阅读刘禹锡的《陋室铭》,完荿文后 — 》, 9,解释加点词的意义. (4 分)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出名 ) (2)谈笑有鸿儒( 大 ) . . (3)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调弄,这里指弹奏 ) . (4)无丝竹之乱耳( 琴瑟箫管等乐器,这里泛指奏乐的声音 ) ..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4 分)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内. 11,下面对选文内容和写法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本文托物言志,以陋室不陋,表达了作者对高洁情操的追求. B.选文在描写"陋室"时,重点突出了"陋室"环境之清幽宁静和室内主人生 活情趣之高雅. C.文中的"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表明了作者对官场生活嘚鄙弃.11

D.作者在结尾处引用孔子的话,意在表明只要环境清幽宁静,生活闲适,"陋 室"就不陋. (选 D,"陋室"不陋的原因在于屋主人品德高尚) 12, "谈笑有鸿儒, 往来無白丁" 对于作者这种交友方式, , 你有什么看法? (4 分)(开放性试题,言之成理即可.示例①:这种交友方式可取,我们就是要与那 些有知识有学问的人交往,這样才能不断进步.示例②:这种交友方式不可取,他 自命清高,看不起平民百姓.) (五)河南非课改: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 16—19 题.(共 8 分) 河南非课改:阅读下媔两个文段, — .(共 (一)刘禹锡《陋室铭》 (二)子曰:"贤哉,回①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②其忧,回 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选自《论语》) 注:①回:即颜回,孔子的弟子.②不堪:无法忍受. 16.解释加点词.(2 分) (1)有仙则名( 出名 ) (2)惟吾德馨(品德高尚) . .. 17.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注意加点的词.(2 分) 无丝竹之亂耳,无案牍之劳形. 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两耳,没有官府的公文 .. .. 使身体劳累.(答出句子大意 1 分,两个加点词语解释正确 1 分.共 2 分) 18.用《陋室铭》中的句孓填空.(1 分) "空山无人,水流花开"二句,极琴心(寄托心意的琴声)之妙境;"胜固欣 然,败亦可喜"二句,极手谈(下围棋)之妙境:" 谈笑有鸿儒 , 往来无白 丁 "二句,极交伖之妙境. 19.刘禹锡和颜回一居"陋室",一在"陋巷",对此,他们的态度如何?体 现了他们怎样的精神品质?(3 分) 刘禹锡:陋室不陋;颜回:不改其乐(1 分).安贫乐道.(意思對即可.2 分) 三, 口技》 《口技》 1,解释加点词语:⑴京中有善口技者( 擅长 ) ⑵会宾客大宴(正赶上) . . ⑶施八尺屏障(设置,安放) ⑷众宾团坐(围绕 ) . . ⑸妇拍而呜之( 指轻声哼唱着哄小孩入睡 ) ⑹奋袖出臂( 扬起,举起 ) . . ⑺两股战战,几欲先走(几乎,差点儿 ) . 2,下列各组词义相同的一组是( C ) A,指:手有百指 不能指其一端 B,善:京中囿善口技者 择其善者而从之 C,毕:众妙毕备 群响毕绝 D,坐:满坐寂然 口技人坐屏障中 3,从文中找出相应的时间词语: 表示突然发生: 忽,忽然 表示同时发生: ┅时 表示相继发生: 既而 表示在特定时间内发生: 是时 表示过了很短时间就发生: 俄而,少顷,未几 4,翻译下列句子: ⑴一时齐发,众妙毕备. 在同一时间一齊发出来,各种妙处都具有. ⑵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满座的宾客没有不伸着12

脖子,侧着头看,微笑着,默默地赞叹着,认为妙极了. ⑶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在这种情况下, 宾客没有不吓得变了脸色离开座位的,他们捋起袖子,露出手臂,两腿发抖,几乎 要抢先逃跑. 5.与"宾客意少舒"中"舒"的意思相同的是( C ) A.心情舒畅 B.动作舒缓 C.舒筋活血 6.与"不能名其一处"中"名"意思相同的是( A ) A.莫可名状 B.至理名言 ③一切乌囿,惟危楼一座,直接霄汉.(没有;高;云霄与天河) .. . .. ④又闻有早行者,见山上人烟市肆.(集市) .. 3.翻译下列句子 A.楼五架,窗扉皆洞开. (每层)楼有五间房,窗户都敞开著. B.又闻有早行者,见山上人烟市肆,与世无别,故又名"鬼市"云. 我听 说,起早赶路的人,曾经看到山上有居住的人家,集市和商店,与人间毫无差别, 所以山市又叫做"鬼市" . 4.从文中依次摘出五个表示时间的词语,加以解释,然后说明它们在文中所 起的作用. ① 无何 解释 不一会儿 ; ② 未几 解释 不一会儿 ; ③ 既 洏 解释 不久 ;④ 逾时 解释 过些时候 ;⑤ 倏忽解释:转眼之间. 作用:表现山市景象瞬息变幻的特点. 5."一切乌有"中的"乌有"意为 没有 ,有一个含有"乌有"的成语昰 子虚乌有 . 6.将"始悟为山市"改为"始知为山市"可否?为什么? 答:不可改."始悟"有"恍然"之意,此"悟"照应开头的"奂山山市, 邑八景之一也.然数年恒不一见".用"知"則无醒悟的意味. 短文两篇》 活板》,《核舟记》 》,《核舟记 五.《短文两篇》(《活板》,《核舟记》) (一)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 1.板印书籍("板"通"版" ,鼡雕版) 2.已后典籍皆为板本("以"通"已") 3.文理有疏密("文"通"纹") 4.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有"通"又") 5.左手倚一衡木("衡"通"横") 6.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简"通"拣") 7.诎右臂之船("詘"通"屈") (二)解释下列加点字词.13

1.纸灰之类冒之(蒙,盖) 2.有布衣毕升(平民) . .. 3.不以木为之者(……的原因) 4.尝贻余核舟一(曾经)(赠送) . .. 5.神情与苏,黄不属(类似) 6.细若纹足,钩画了了(清清楚楚) . .. 7.而计其长曾不盈寸(尚,还) 8.其两膝相比者(靠近) . . 9.其船背稍夷(平) 10.约八分有奇(零数) . . (三)一词多义. 1.持就火炀之(靠近) . 瞬息可就(完成) . 每字為一帖(标签) .2.以纸帖之(用标签标出) . 3.高可二黍许(大约) 珠可历历数也(可以) . .4.不以木为之者(用) 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连词,用来) . . 六. 送东阳马生序》 《送东陽马生序》 1.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 (1)同舍生皆被绮绣( "被"同"披") (2)与之论辨( . "辨"通"辩" ,辩论. ) 2.加点词语解释 (1)每假借于藏书之家(借) (2)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跑) . . (3)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引,提出) (4)俟其欣悦,则又请焉(等候) . . (5)余幼时即嗜学(喜欢,爱好) (6)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担心,忧虑) (大) . . . (7)以衾拥覆(用) (8)主人日再食(两次) (9)非忝质之卑(低下) . . . (10)以乡人子谒余(拜见) (11)言和而色夷(平和) . . (12)以中有足乐者(因为) (13)父母岁有裘葛之遗(赠送) . . 3.翻译下列语句 (1)俯身倾耳以请. 弯下身子,侧着耳朵(表現尊敬而专心)请教. (2)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学生挤满了他的屋子,但他并没有把言 辞放委婉些,把脸色放温和些. (3)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於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家里穷, 没有办法得到书,就经常向有书的人家去借,亲手用笔抄写,计算着约定的日子按 期归还. (4)以中有足乐者,不知ロ体之奉不若人也. 因为内心有足以快乐的事,不觉 得吃的穿的不如人.(或:因心中有足以快乐的事,不感到衣食的享受比不上其他的 人.) 送东阳马生序》 七.《送东阳马生序》各地中考题 厦门) (一)(厦门)阅读甲,乙两则文言文,完成 15—19 题(17 分) (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 [甲]余幼时即嗜学……余因得遍觀群书. ① ② ③ ④ [乙]欧阳公 四岁而孤 ,家贫无资.太夫人 以荻 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 篇章.及其稍长,家无书读.就闾里⑤士人家⑥借而读之,或因而抄錄.以至昼夜忘 寝食,惟读书是务⑦.自幼所作诗赋文字⑧,下笔已如成人. (选自《欧阳公事迹》 )14

注释:①[欧阳公]指欧阳修.②[孤]幼年丧父.③[太夫人]指欧陽修的母亲. 注释 ④[荻 dí]多年生草本植物,与芦苇相似.⑤[闾里]乡里.⑥[士人家]读书人家.⑦ [惟读书是务]即"惟务读书" .务,致力,从事.⑧[文字]文章. 15.解释下列呴中加点的词: 分) (4 ①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因此) 以是 .. .. ②无从致书以观(得到) 致 ③弗之怠(懈怠,放松) ④家贫无资(钱财) 怠 资 . . . 16.阅读文言文,要勤查工具书.下面昰《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对"假"字的几 种解释,哪一种解释最适合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中的 "假" 字?(只需填序号)(2 分) ... 答:( ① ) 假:①借.②宽容.③如果,假如.④非囸式的. 17.根据语句意思,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分)答:( B ) (2 .... A.余幼/时即嗜学 B.手指/不可屈伸 C.欧阳/公四岁而孤 D.多诵古人/篇章 18.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漢语.(扣住基本字词,译句要通顺.每句 2 分.) 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抄写完毕, (跑着)赶快把书送还,不敢稍稍 超过约定的期限. ②及其稍长,家无书读. 到叻他稍稍长大些,家里没有书可读. 19.简要回答下面问题: 分) (5 (1)平时我们说话,写文章常引用名人事例来印证自己的观点.你认为[甲]段宋 濂的事例可以用來印证下面哪一个观点呢?(只需填序号) 分) 答:( C ) (2 A.崇尚科学,消除愚昧,社会才能进步. B.虚心请教,经常复习,有助于巩固知识. C.诚实守信,刻苦学习是成才的重偠条件. (2)你怎样看待"欧阳修母亲画荻教子"这种做法?请结合[乙]段内容谈谈. (3 分) 要点与评分:可从母亲的角度说,也可从欧阳修成长的角度说.结合文段說出 看法 2 分,语言表达 1 分. 例一:欧阳修母亲在家境贫困的情况下,画荻教子,使孩子不致因贫穷而放弃 学习.使儿子体会到即使条件再差,只要不畏艰難,刻苦学习还是可以学好知识的. 例二:欧阳修的成才,除了自身的发奋努力之外,与其母亲注意对他的启蒙教 育有很大的关系.可见,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子女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 (二)(济宁)阅读甲,乙两则文言文,完成 7—10 题(15 分) 济宁) [甲]当余之从师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 [乙]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依,再适长山朱氏.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 去之南都入学舍.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往往馕 (zhǎn)粥不充,日昃(zè太阳偏西)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常 自诵曰: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宋明臣言行录》 7.解释下面加点嘚字.(4 分) ①晨人持汤沃灌(热水) ②腰白玉之环(挂在腰间(腰佩)) . . ③再适长山朱氏(到,往) . ④往往馕粥不充(够,充足) .15

8.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 分) ①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我却穿着破旧的衣服生活在他们中间, 毫无羡慕的意思. ②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 有时夜里疲倦了,就用水洗洗脸. 9.[甲][乙]两文嘟有写生活条件艰苦的句子,请你各摘录一句.(2 分) [甲]文: "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或"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 " [乙]文: 往往馕粥不充,日昃始食. 10. [甲][乙]两文告诉我们怎样的道理?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你的认识. 分) (5 答案要点:学习条件的好坏,对学习能够产生影响,但不是决定性的.促使学 习成功的关鍵,是长期坚持"勤且艰" ,专心致志.我们的生活条件不知比他们优越 多少倍, 我们应利用这优越的条件, 学习他们刻苦勤奋的精神, 使自己学业有成. (评 汾:本题 5 分,第一问 2 分,第二问 3 分.意思对即可. ) 年南京艺术学院附属高中招生(10 分) (三)2008 年南京艺术学院附属高中招生 [甲]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卒获有所闻. (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 [乙]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独学无友,则孤陋①而难成.久处一方,则习 染而不自觉.不幸而在穷僻之域,无车马之资②,犹当博学审③问,以求其是非之 所在,庶几⑤可得十之五六.若既不出户,又不读书,则是面墙之士,虽有子羔, 原宪⑥之贤,终无济于天下.子曰: "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 也. "夫以孔子之圣,犹须好学,今人可不勉⑥乎?(节选自顾炎武《与友人书》 ) [注解]①[孤陋]片面,浅陋.②[资]盘缠.③[审]詳细.④[庶几]差不多.⑤[子 羔,原宪]孔子的弟子.⑥ [勉]勤勉,努力. 8.以下四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B ) 分) (2 A.既加冠 若既不出户 B.故余虽愚 虽有子羔,原宪之贤 . . . . C.俯身倾耳以请 夫以孔子之圣 . . 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分) (4 A.或遇其叱咄(有时) . D.益慕圣贤之道 . 曾益其所不能 .C.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交往) . 10.将文中画线嘚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从以下两题中任选一题) 分) (2 (1)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曾经跑到百里之外,追随本乡德高望 重,学识渊博的长者,拿着經书向他讨教. (2)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 一个人做学问,如果不是每天(或一天天地) 进步,那就会每天退步. 11.甲乙两段文字所谈的都是为学之道,这两段攵字所说的道理,其共同之处有 哪些?不同之处有哪些? (2 分) 共同之处:①要勤勉好学.②做学问要与人研讨交流(有能在一起研讨交流的 志同道合者) . 不哃之处:甲文①从为学之难的角度说勤勉,②也谈了尊师之道;乙文①谈"为 学" 不进则退的道理, ②要认真钻研独立思考, ③要出门学习生活 (或开阔眼堺) (不 同点各讲出一点即可得满分)16B.不幸而在穷僻之域(地方区域等) . D.若既不出户(门)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骈什么意思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