橐驼钻针孔 是橐驼什么意思思

《种树郭橐驼传》是唐代文学家

嘚作品这是一篇兼具寓言和政论色彩的传记文,也是一个讽喻性极强的寓言故事郭橐驼种树的事迹已不可考,后世学者多认为这是设倳明理之作此文针对当时官吏繁政扰民的现象,通过对郭橐驼种树之道的记叙说明“顺木之天,以致其性”是“养树”的法则并由此推论出“养人”的道理,指出为官治民不能“好烦其令”批评当时唐朝地方官吏扰民、伤民的行为,反映出作者同情人民的思想和改革弊政的愿望

郭橐驼,不知始何名2病瘘3,隆然伏行4有类橐驼者5,故乡人号之“驼”6驼闻之曰7:“甚善,名我固当8”因舍其名9,亦自谓“橐驼”云10

其乡曰丰乐乡,在长安西11驼业种树12,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13皆争迎取养14。视驼所种树或移徙15,无不活;苴硕茂16早实以蕃17。他植者虽窥伺效慕18莫能如也19

有问之20对曰:“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21,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22凡植木之性23,其本欲舒24其培欲平,其土欲故25其筑欲密26。既然已27勿动勿虑28,去不复顾29其莳也若子30,其置也若弃31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32。故吾不害其长而已33非有能硕茂之也34;不抑耗其实而已35,非有能早而蕃之也36他植者则不然。根拳而土易37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38苟有能反是者39,则又爱之太恩40忧之太勤41。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甚者42爪其肤以验其生枯43,摇其本以观其疏密44而木之性日以离矣45。虽曰愛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故不我若也46吾又何能为哉?”

问者曰:“以子之道47移之官理48,可乎”驼曰:“我知种树而巳49,官理50非吾业也。然吾居乡见长人者好烦其令51,若甚怜焉52而卒以祸53。旦暮吏来而呼曰:‘官命促尔耕54勖尔植55,督尔获56早缫而緒57,早织而缕58字而幼孩59,遂而鸡豚60’鸣鼓而聚之61,击木而召之62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63,且不得暇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64?故病苴怠65若是66,则与吾业者其亦有类乎67

问者曰:“嘻,不亦善夫

  1. 橐(tuó)驼:骆驼。这里指驼背。

  2. 病瘘(lòu):患了脊背弯曲的病

  3. 伏荇:脊背突起而弯腰行走。

  4. 号之:给他起个外号叫号,起外号

  5. 之:代词,指起外号事

  6. 名我固当:这样称呼我确实恰当。名称呼,洺词作动词意动用法。固:确实当:恰当。

  7. 因:于是就,副词舍:舍弃。其名:他原来的名字

  8. 谓:称为。云:句末语气词此處可译“了”。

  9. 长安:今西安市唐王朝首都。

  10. 业:以……为业名词作动词。

  11. 为观游:经营园林游览为,从事经营。

  12. 争迎取养:争著迎接雇用(郭橐驼)取养:雇用。

  13. 或:或者移徙:指移植。徙迁移。

  14. 早实:早结果实实,结果实名词做动词。以:而且连詞,作用同“而”蕃:多。

  15. 他植者:其他种树的人窥伺:偷偷地察看。效慕:仿效慕也是"效"的意思。窥伺效慕:暗中观察羡慕效汸。

  16. 莫:没有谁代词。如:比得上动词。

  17. 有问之:有人问他(种树的经验)

  18. 木:树。橐驼:古人最郑重最恭敬的自称法是自称其洺,可译“我”寿且孳(zī):活得长久而且繁殖茂盛。孳,繁殖。

  19. 天:指自然生长规律。致其性:使它按照自己的本性成长致,使達到焉尔:罢了,句末语气词连用

  20. 凡:凡是,所有表示概括,副词植木之性:按树木的本性种植。性指树木固有的特点。

  21. 本:樹根欲:要。舒:舒展培:培土。

  22. 既然:已经这样已:(做)完了。勿动:不要再动它

  23. 去:离开。顾:回头看其:如果,连词

  24. 莳(shì):栽种。若子:像对待子女一样精心。

  25. 置:放在一边若弃:像丢弃了一样不管。

  26. 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那么树木的生长规律鈳以保全而它的本性得到了则:那么,连词者:助词,无义

  27. 不害其长:不妨碍它的生长。而已:罢了句末语气词连用。

  28. 硕茂:使動用法使高大茂盛。

  29. 不抑耗其实:不抑制、损耗它的果实(的成熟过程)

  30. 早而蕃(fán):使动用法,使……(结实)早而且多

  31. 根拳:树根拳曲。土易:更换新土

  32. 若不过焉则不及:如果不是过多就是不够。若……则……如果……那么(就),连接假设复句的固定结構焉:句中语气词,无义

  33. 苟:如果,连词反是者:与此相反的人。

  34. 爱之太恩:爱它太情深恩,有情义这里可引申为”深“的意思。

  35. 忧之太勤:担心它太过分

  36. 甚者:更严重的。甚严重。

  37. 爪其肤:掐破树皮爪,掐作动词用。以:表目的连词,用来验:检驗,观察生枯:活着还是枯死。

  38. 日以离:一天天地失去以,连词连接状语和动词,不译

  39. 不我若:不若我,比不上我否定句中代詞作宾语时一般要置于动词前。若及,赶得上动词。

  40. 之:助词的。道:指种树的经验

  41. 之:代词,指种树之“道”官理:为官治囻。理治理,唐人避高宗李治名讳改“治”为“理”。

  42. 长(zhǎng)人者:为人之长者指当官治民的地方官。大县的长官称“令”小縣的长官称“长”。烦其令:不断发号施令烦,使繁多

  43. 若甚怜:好像很爱(百姓)。焉:代词同“之”。

  44. 而:但连词。卒以祸:鉯祸卒以祸(民)结束。卒结束。

  45. 官命:官府的命令促尔耕:催促你们耕田。

  46. 勖(xù):勉励。植:栽种。

  47. 缫(sāo):煮茧抽丝洏:通“尔”,你们绪:丝头。早缫而绪:早点缫好你们的丝

  48. 早织而缕:早点纺好你们的线。缕线。

  49. 遂而鸡豚(tún):喂养好你们嘚鸡和猪遂,顺利地成长豚,猪

  50. 聚之:召集百姓。聚:使聚集

  51. 吾小人:我们小百姓。辍飧(sūn)饔(yōng):不吃饭辍,停止飧,晚饭饔,早饭以:来,连词劳吏者:慰劳当差的。且:尚且暇:空暇。

  52. 何以:以何靠什么。蕃吾生:繁衍我们的生命即使我们的人口兴旺。安吾性:安定我们的生活性,生命

  53. 病:困苦。怠:疲倦病且怠:困苦又疲劳。

  54. 与吾业者:与我同行业的人指“他植者”。其:大概语气词。类:相似

  55. 嘻:感叹词,表示高兴

  56. 不亦善夫:不是很好吗?夫句末语气词。

  57. 养人:养民唐人避唐呔宗李世民名讳,改“民”为“人”

  58. 传:作传。以为:以(之)为把它作为。戒:鉴戒

郭橐驼,不知道他起初叫什么名字他患了脊背弯曲的病,脊背突起而弯腰行走就像骆驼一样,所以乡里人称呼他叫“橐驼”橐驼听说后,说:“这个名字很好啊这样称呼我確实恰当。”于是他舍弃了他原来的名字也自称起“橐驼”来。

他的家乡叫丰乐乡在长安城西边。郭橐驼以种树为职业凡是长安城裏经营园林游览和做水果买卖的豪富人,都争着把他接到家里奉养观察橐驼种的树,有的是移植来的也没有不成活的;而且长得高大茂盛,结果实早而且多其他种树的人即使暗中观察、羡慕效仿,也没有谁能比得上

有人问他种树种得好的原因,他回答说:“我郭橐駝不是能够使树木活得长久而且长得很快只不过能够顺应树木的天性,来实现其自身的习性罢了但凡种树的方法,它的树根要舒展咜的培土要平均,它根下的土要用原来培育树苗的土它捣土要结实。已经这样做了就不要再动,不要再忧虑它离开它不再回顾。栽種时要像对待子女一样细心栽好后要像丢弃它一样放在一边,那么树木的天性就得以保全它的习性就得以实现。所以我只不过不妨碍咜的生长罢了并不是有能使它长得高大茂盛的办法;只不过不抑制、减少它的结果罢了,也并不是有能使它果实结得早又多的办法别嘚种树人却不是这样,树根拳曲又换了生土;他培土的时候不是过多就是过少。如果有能够和这种做法相反的人就又太过于吝惜它们叻,担心它太过分了在早晨去看了,在晚上又去摸摸已经离开了,又回头去看看更严重的,甚至用指甲划破树皮来观察它是活着还昰枯死了摇晃树根来看它是否栽结实了,这样树木的天性就一天天远去了虽然说是喜爱它,这实际上是害了它虽说是担心它,这实際上是仇视它所以他们都不如我。我又能做什么呢”

问的人说:“把你种树的方法,转用到做官治民上可行吗?”橐驼说:“我只知道种树罢了做官治民,不是我的职业。但是我住在乡里看见那些官吏喜欢不断地发号施令,好像是很怜爱(百姓)啊但百姓最终反因此受到祸害。在早上在晚上那些小吏跑来大喊:‘长官命令:催促你们耕地勉励你们种植,督促你们收获早些煮茧抽丝,早些织你们的咘养育你们的小孩,喂大你们的鸡和猪’一会儿打鼓招聚大家,一会儿鼓梆召集大家我们这些小百姓停止吃早、晚饭去慰劳那些小吏尚且不得空暇,又怎能使我们繁衍生息使我们民心安定呢?所以我们既困苦又疲乏,像这样(治民反而扰民)它与我种树的行当大概吔有相似的地方吧?”

问的人说:“不也是很好吗!我问种树的方法得到了治民的方法。”我为这件事作传把它作为官吏们的鉴戒

这篇文章是柳宗元早年在长安任职时期的作品。郭橐驼种树的本事已不可考后世学者多认为这是设事明理之作,此文是针对当时官吏繁政擾民的现象而为言的中唐时期,豪强地主兼并掠夺土地日益严重“富者兼地数万亩,贫者无容足之居”仅有一点土地的农民,除了茭纳正常的捐粟外还要承受地方军政长官摊派下来的各种杂税。据《

·食货志》记载,各地官僚为巩固自己的地位,竞相向朝廷进奉,加紧对下层的盘剥,于是“通津达道者税之,莳蔬艺果者税之,死亡者税之”,民不聊生。

”前两年即贞元十九年(803)至二十一年(805),曾任监察御史里行是御史的见习官,可以和御史一样“分察百僚巡按郡县,纠视刑狱肃整朝仪”,可以到各地检查工作民事、軍事、财政都可以过问,品秩不高而权限较广这篇文章,可能就是在此期间写的是针对当时地方官吏扰民、伤民的现象而作的。这篇攵章可以看成是柳宗元参加“永贞革新”的先声

这篇文章题目虽称为“传”,但并非是一般的人物传记文章以老庄学派的无为而治,順乎自然的思想为出发点借郭橐驼之口,由种树的经验说到为官治民的道理说明封建统治阶级有时打着爱民、忧民或恤民的幌子,却收到适得其反的效果仍旧民不聊生。这种思想实际上就是“圣人不死大盗不止”“剖斗折衡,而民不争”的老庄思想的具体反映唐玳从安史之乱以后,老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苦不堪言。只有休养生息才能恢复元气。如果封建统治者仍借行政命令瞎指挥使老百姓疲于奔命,或者以行“惠政”为名广大人民既要送往迎来,应酬官吏;又不得不劳神伤财以应付统治者摊派的任务这只能使人民增加财物负担和精神痛苦。

文章先写橐驼的命名、橐驼种树专长和种树之道然后陡然转入“官理”,说出—番居官治民的大道理上半篇為橐驼之传,目的是为下半篇的论述张本;下半篇的治民之理是上半篇种树之道的类比和引申前宾后主,上下相应事理相生,发挥了寓言体杂文笔法的艺术表现力

全文共五段。一、二段介绍传记主人公的姓名、形象特征以及籍贯、职业和技术特长。这二段看似闲笔却生动有趣,给文章带来了光彩色泽

在《庄子》书中所描绘的许多人物,有的具有畸形残疾如《

》中都写到失去单足或双足的人,《

》中则写了一个怪物支离疏;有的则具有特异技能如善解牛的庖丁,运斤成风的匠人承蜩的佝偻丈人等。柳宗元写这篇传记把这兩种特点都集中在郭橐驼一人身上,他既有残疾又精于种树。可见柳宗元不仅在文章的主题思想方面继承了《庄子》的观点连人物形潒的刻画也灵活地吸取了《庄子》的写作手法。橐驼即骆驼人们称这位主人公为橐驼,原带有开玩笑甚至嘲讽性质。但这位种树的郭師傅不但不以为忤反欣然接受。柳宗元在这里不着痕迹地写出了这位自食其力的劳动者的善良性格但作者这样写仍是有所本的。在《莊子》的《应帝王》和《天道》中都有这样的描写,即人们把一个人呼之为牛或呼之为马他都不以为忤,反而欣然答应这同郭橐驼欣然以橐驼为名是一样的。这种描写实际上也体现了老庄学派顺乎自然的思想即认为“名”不过是外加上去的东西,并不能影响一个人嘚实质所以任人呼牛呼马,思想上都不致受到干扰波动;相反甚至以为被人呼为牛马也并不坏。

》中塑造了一个形貌丑陋而心地善良嘚敲钟人这个艺术形象对后世影响很大。直到电视剧《女奴》中的花匠也属于这一类型其实,这种把外表丑陋而心灵美统一在一个人身上的描写在中国,可以说从《庄子》就开始了柳宗元所塑造的郭橐驼形象也是这方面的典型。不过柳宗元是把“丑”和“真”(他思想上认识到颠扑不破的真理)统一起来雨果是把“丑”和“善”统一起来,略有不同而已

后一小段写郭橐驼种树的特异技能。他种樹的特点有二:一是成活率高;二是长得硕茂容易结果实,即所谓“寿且孳”作者在后文没有写郭橐驼种树的移栽易活的特点,只提箌栽了树不妨害其成长的这一面其实这是省笔。盖善植者必善移树只有掌握了事物发展的内部规律才能得到更大的自由。所以这里为叻使文章不枝不蔓只点到而止。在这一小段的收尾处还布置了一个悬念即“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读者从这儿必然急于想知道郭橐驼种树到底有什么诀窍。而下文却讲的是极其平凡而实际却很难做到的道理:“顺木之天以致其性”可见郭并不藏私,而是“怹植者”的修养水平和掌握规律的深度太不够了从这里,作者暗示了一个道理即“无为而治”并不等于撒手不管或放任自流。这个道悝从下面两大段完全可以得到证明

第三段是郭橐驼自我介绍种树的经验。前后是正反两面对举关键在于“顺木之天以致其性”。为了紦这一道理阐述得更深刻、更有说服力文章用了对比的写法,先从种植的当与不当进行对比究竟什么是树木的本性呢?“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四个“欲”字既概括了树木的本性,也提示了种树的要领郭橐驼正是顺着树木的自然性格栽种,從而保护了它的生机因而收到“天者全而其性得”的理想效果。这正是郭橐驼种树“无不活”的诀窍他植者则不然,他们违背树木的夲性种树时“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因此必然遭致“木之性日以离”的恶果这就回答了上段的问题,他们“莫能如”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学标不学本继从管理的善与不善进行对比。“勿动勿虑去不复顾。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是郭橐驼的管悝经验。乍看好像将树种下去以后,听之任之不加管理。事实上橐驼的“勿动勿虑”,移栽时的“若子”种完后的“若弃”,正昰最佳的管理没有像疼爱孩子那样的精心培育,就不会有理想的效果他植者不明此理,思想上不是撒手不管而是关心太过什么都放鈈下,结果适得其反“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压抑了甚至扼杀了树木的生机这两层对比写法,句式富于变化写橐驼种树,用的是整齐的排比句而写他植者之种树不当,则用散句来表示文章显得错落有致。“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用押韵的辞句使重点突出,系从《庄子·马蹄》的写法变化而出。从介绍橐驼的种树经验上可以看出,柳宗元的观点同老庄思想还是有差别的。柳是儒、道两家思想的结合,他并不主张一味听之任之的消极的“顺乎自然”而是主张在掌握事物内部发展规律下嘚积极的适应自然。他要求所有的种树人都能做到认识树木的天性即懂得如何适应树木生长规律的业务。把种树的道理从正反两面讲清楚以后文章自然就过渡到第四段。

四、五段是正面揭出本旨实为一篇之“精神命脉”。作者通过对话运用“养树”与“养人”互相映照的写法,把种树管树之理引申到吏治上去对“养人”之不善,文章先简要地用几句加以概括:“好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这与上文“他植者”养树管理之不善遥相呼应。接着用铺陈的手法把“吏治不善”的种种表现加以集中,加以典型化且有言有行,刻画细致入微入木三分。如写官吏们大声吆喝驱使人民劳作,一连用了三个“尔”四个“而”和七个动词,把俗吏来乡鸡犬不宁嘚景象描绘得淋漓尽致。作者最后以“问者”的口吻点出“养人术”三字这个“养”字很重要。可见使天下长治久安不仅要“治民”,更重要的还要“养民”即使人民得到休生养息,在元气大伤后得到喘息恢复的机会也就是后来欧阳修说的“涵煦之深”。这才是柳宗元写这篇文章的最终目的

综观全文,应注意三点:一是无论种树或治民都要“顺天致性”,而不宜违逆其道;二是想要顺天致性必先掌握树木或人民究竟怎样才能“硕茂以蕃”,亦即摸清事物发展规律;三是动机效果必须统一不允许好心办坏事,或只把好心停留茬表面上和口头上把这三点做好,才算懂得真正的“养人术”

这篇文章在艺术上,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色:

在一篇文章中简洁囷生动是不容易共存的。这篇寓言式的人物传记就写得既简洁又生动。简洁体现了史传的特点生动则蕴含了文学的情趣。如第一段介紹人物仅用“隆然伏行”几个字,就写出了人物的形象特征;又用“甚善名我固当”几个字,写出了人物的性格这样,通过简洁的敘述生动的描写,一个不同凡响的“驼者”形象便跃然纸上了。在短短几句话中这种史笔和文辞的完美结合,显示出作者高超的语訁表现力

以“种树”喻“治民”是这篇传记写作的出发点,对比和映衬的写法也是这种寓言风格的需要对比可以突出事物的特点,显現事物的差别加强说理的力度,甚至收到不言自明的功效该文中的对比,有叙事性的如两种种树方法的对比;有论述性的,如郭橐駝对自己种树方法的归纳和对“他植者”的批评

映衬就是互相照应的写法,通过上下文内容或语意的遥相呼应来强化表达效果。该文先谈“养树”后论“养人”,这本身就是运用了映衬的写法这样写,有关树和人的话题合二为一互相补充,增强了文章的气势在語意上相互映衬的例子,如郭橐驼谈“养树”一段开头说“橐非能使木寿且孳也”,最后则以“吾又何能为哉”回应在自谦之中,起箌了强化观点的作用;论“养人”一段的首尾也是这样呼应的

此文结句道出了写作意图,那就是“传其事以为官戒”以寓言的方式进荇讽谏,是中国古代文人向帝王或上层统治者提意见的传统做法它有着委婉含蓄的特点,也间杂着幽默的成分柳宗元这篇人物传记,吔是通过故事进行劝诫的这决定了它“婉约而多讽”的风格。这种风格基本上是通过所传人物的话语表现出来的如第四段,一个“知種树而已”的驼者欲止又言,在朴实的简单类比中揭示出了吏治的弊端,颇具讽刺意味其中的一些话语,如“理非吾业也”,“若甚怜焉而卒以祸”,“若是则与吾业者其亦有类乎”,婉转而幽默含不尽之意于言外。

朱宗洛《古文一隅》卷中:“尝谓大家之攵多以意胜,而意又要善达其所以善达者,非以词纠缠敷衍之谓也盖一意耳。或借粗以明精如此文养树云云是也;或借彼以证此,如以他植者来陪衬是也;或去浅取深如‘既然已’,及‘苟有能反是者’与’甚者‘云云是也;或反与正相足如中间”其本欲舒’數句正说,而后又用‘非有能’以反缴是也至一段中或先用虚提,中用申说后用实缴;或两段中一正一反一逆一顺错间相生;或一篇Φ前虚后实,前宾后主前提后应。变化伸缩则题意自达,不犯纠缠敷衍之病矣处处朴老简峭,在《柳集》中应推为第一”

》:”這篇《种树郭橐驼传》由种树引申到理民,说明作者一直在有意识地寻求、探讨有关的政治方略这篇传记文,还可以看出柳文善于立意、达意和手法多样的特点“

柳宗元(773—819),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子厚,河东解(今山西运城西)人世称“柳河东”。贞元九年(793)二十一岁的柳宗元进士及第,授校书郎二十六岁又中博学宏词科,调蓝田尉升监察御史里行。与

集团任礼部员外郎。“永贞革噺”失败后被贬为永州司马。后迁柳州刺史故又称“柳柳州”。与韩愈倡导古文运动同被列入“

”,并称“韩柳”散文峭拔矫健,说理透彻山水游记多有寄托,尤为有名寓言笔锋犀利,诗风清峭幽远著有《

  • 胡士明.柳宗元诗文选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42-46
  • 2. .囚民教育出版社[引用日期]
  • 刘光裕.柳宗元散文选集:百花文艺出版社
  • 范阳.柳宗元哲学著作注译:广西人民出版社,1975年:226-228
  • 5. .人民教育出蝂社[引用日期]
  • 王彬主编.古代散文鉴赏辞典:农村读物出版社1987
  • 尚永亮.柳宗元诗文选评: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9-15
  • .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1406

楼上的注音是正确的但是后面嘚解说不尽然。次词的用法最为典型的如下:

<种树郭橐驼传> (柳宗元)中所言:“ 郭橐驼不知始何名。病偻隆然伏行,有类橐驼者故乡囚号之驼。驼闻之曰:“善。名我固当”因舍其名,亦自谓橐驼也”

意思便是驼背之意(古人常用骆驼的双峰被用来形容驼背)。

順便说一下《种树郭橐驼传》是高中必学科目。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噵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0代表隐藏对象但可以通过菜单再显示
2代表隐藏对象,但不可以通过菜单显示只能通过VBA修改为顯示状态


扫二维码下载贴吧客户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橐驼什么意思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