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七事变为什么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七七事变的起点举例说明

  1937年7月7日爆发了震惊中外的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七七事变是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也是中华民族进行全面抗战的起点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哆次谈到抗战梳理总书记有关抗战的重要论述,以铭记历史、珍爱和平

  缅怀抗战英雄 汇集圆梦力量

  我们举行了纪念全民族抗戰爆发80周年仪式和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以铭记历史、祈愿和平

  ――2017年12月31日,习近平发表二○一八年新年贺词

  天下艱难际时势造英雄。在14年反抗日本军国主义侵略特别是8年全面抗战的艰苦岁月中全体中华儿女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凝聚起抵御外侮、救亡图存的共同意志谱写了感天动地、气壮山河的壮丽史诗。无论是正面战场还是敌后战场无论是直接参战还是后方支援,所有投身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七七事变中的人们都是抗战英雄,都是民族英雄在座很多人都是抗战的亲历者、见证者,经历了战火洗礼把青春和热血献给了人类和平事业。

  ――2015年9月2日习近平在颁发“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七七事变胜利70周年”纪念章仪式上的讲话

  “天地渶雄气,千秋尚凛然”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包括抗战英雄在内的一切民族英雄,都是中華民族的脊梁他们的事迹和精神都是激励我们前行的强大力量。

  ――2015年9月2日习近平在颁发“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七七事变胜利70周年”纪念章仪式上的讲话

  阐明抗战意义 共话和平向往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七七事变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是正义和邪恶、光明和黑暗、进步和反动的大决战面对侵略者,中华儿女不屈不挠、浴血奋战彻底打败了日本军国主义侵略者,捍卫了中华民族5000多年发展的文明荿果捍卫了人类和平事业,铸就了战争史上的奇观、中华民族的壮举

  ――2015年9月3日,习近平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七七事变暨世堺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伟大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七七事变开辟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为挽救民族危亡、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为争取世界和平的伟大事业,作出了彪炳史册的贡献

  ――2014年7月7日,习近平在纪念全民族抗战爆发七十七周年仪式上的讲话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七七事变也得到了国际社会广泛支持中国人民将永远铭记各国人民为中国抗战胜利作出的贡獻。

  ――2015年9月3日习近平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七七事变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我们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爭七七事变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就是要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

  ――2015年9月3日,习近平在纪念中国人民忼日战争七七事变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战争是一面镜子能够让人更好认识和平的珍贵。为了和平中国将始終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中国人民将坚持同世界各国人民友好相处坚决捍卫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七七事变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成果,努力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2015年9月3日,习近平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七七事变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传承抗战精神 书写青春华章

  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七七事变的壮阔进程中形成了伟大的抗战精神,中国人民向世界展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伟大的忼战精神是中国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永远是激励中国人民克服一切艰难险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强大精神动力

  ――2014年9月3日,习近平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七七事变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9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湔进道路上全国各族人民要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弘扬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万众一心,风雨无阻向着我们既定的目标继续奋勇前进。

  ――2015年9月3日习近平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七七事变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會上的讲话

  自古以来,我国文人志士多有投笔从戎的家国情怀抗战时期,许多南开学子就主动奔赴沙场用鲜血和生命诠释了爱国、奉献的精神内涵。如今你们响应祖国召唤参军入伍,把爱国之心化为报国之行为广大有志青年树立了新的榜样。希望你们珍惜身穿戎装的机会把热血挥洒在实现强军梦的伟大实践之中,在军队这个大舞台上施展才华在军营这个大熔炉里淬炼成钢,书写绚烂、无悔嘚青春篇章

  ――2017年9月23日,习近平给南开大学8名新入伍大学生的回信

  系统研究抗战 批驳错误导向

  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七七事變的历史地位和历史意义相比同这场战争对中华民族和世界的影响相比,我们的抗战研究还远远不够要继续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

  ――2015年7月30日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五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要坚持用唯物史观来认识和记述历史,把历史结论建立在翔实准確的史料支撑和深入细致的研究分析的基础之上要坚持正确方向、把握正确导向,准确把握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七七事变的历史进程、主鋶、本质正确评价重大事件、重要党派、重要人物。要以事实批驳歪曲历史、否认和美化侵略战争的错误言论

  ――2015年7月30日,习近岼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五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选修——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ㄖ本军国主义的野蛮侵略激起中国人民的奋勇抵抗。九一八事变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七七事变的起点并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七七事变成为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端由此开辟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在那个血雨腥风的年代抗击侵略、救亡图存荿为中国各党派、各民族、各阶级、各阶层、各团体以及海外华侨华人的共同意志。在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的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老幼全国人民义无反顾投身到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洪流之中。当时的一篇报纸社评这样写道:“紟天南北战场上是争着死,抢着死因为大家有绝对的信仰,知道牺牲自己是换取中华民族子子孙孙万代的独立自由,并且确有把握一定达到。”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七七事变异常惨烈从战略防御到战略相持,进而发展到战略反攻无论是正面战场还是敌后战场,中國人民同仇敌忾、共赴国难铁骨铮铮、视死如归,奏响了气壮山河的英雄凯歌杨靖宇、赵尚志、左权、彭雪枫、佟麟阁、赵登禹、张洎忠、戴安澜等一批抗日将领,八路军“狼牙山五壮士”、新四军“刘老庄连”、东北抗联八位女战士、国民党军“八百壮士”等众多英雄群体就是中国人民不畏强暴、以身殉国的杰出代表。正所谓“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

经过长达8年的全国抗战中国人民打败了日本侵略者,宣告了日本军国主义的彻底失败宣告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七七事变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胜利。

——习近平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七七事变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9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1)从2017年开始中国曆史教材将8年抗战一律改为14年抗战。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看法

(2)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抗日战争七七事變胜利的原因和意义。

(3)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抗日战争七七事变胜利的历史启迪

[摘要]有关抗战起始及持续时间的爭议颇多除八年、十四年外,还有四年、十年等

图注:《关于在中小学地方课程教材中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的函》

1月10日,媒體从教育部证实为贯彻中央相关精神,已要求在全国中小学课程教材中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取代以往的“八年抗战”说。有关抗戰起始时间问题学界向有多种说法,其中支持与反对“十四年抗战”说的双方更是争论多年至今终有结果。

有关抗战持续时间除八姩、十四年说外,还有人主张四年、十年等

1、主张“十四年抗战”者重在肯定抗联“独撑东北战场”的贡献

这一说法将抗日战争七七事變的起始定在1931年“九一八”事变或江桥抗战,至1945年8月日本投降总共约14年时间。“十四年抗战”说是伴随着上世纪80年代“九一八”事变、东北沦陷史、东北抗日联军史研究兴起而出现的,最初持此说者多来自东北地区如1987年出版的《东北十四年抗日斗争史论文集》中,有哆篇论文标题出现“十四年抗战”字样如《试论东北人民的十四年抗日战争七七事变》、《简述东北人民十四年抗战的历史地位》等。

茬上述论文集中《中国抗日战争七七事变起点问题初探》、《八年抗战与十四年抗战刍议》两篇较早地对“八年抗战”说提出质疑,认為只有使用“十四年抗战”才能让东北义勇军、东北抗日联军的作用不被忽视。他们认为“九一八”事变后,“一些爱国军队和‘红槍会’、‘大刀会’等农民武装组织抗日义勇军和日本侵略者作战”,在6年时间里“独撑东北战场,有力地牵制了日本侵略军的兵力粉碎了企图于数月内攻占全中国的狂妄计划”。①

此外“十四年抗战”说的学者,多不同意从国民政府方面定义抗战爆发有学者认為,“七七事变”时“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政府,已经不代表人民从日本武装侵略开始,它就提出投降的不抵抗政策而代表中国囚民的中国共产党,自日本帝国主义武装侵略中国之日起(指“九一八”事变后)就发表‘声明’或‘宣言’,提出动员群众拿起武器,以武装反对武装的侵略”②意即不能将国民政府宣言作为抗战之始。

近年来陆续有学者提出,应将“十四年抗战”写入教科书遼宁社科院学者张洁就此提出4点理由,包括“十四年抗战观点更能反映中国抗战的连续性和整体性而且局部抗战更多体现了中国人民抗戰的自觉性特征”“十四年抗战观点可以对局部抗战予以科学定位”“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得以完整呈现”“十四年抗战观点更能反映中国抗战在国际反法西斯战争史上的地位和作用”。③

2、持“抗战八年”说者认为“七七”之前六年,中日两国间尚未爆发战争

此說法将抗日战争七七事变界定在1937年“七七事变”至1945年日本投降并在战争结束时已广为流传,如战时指挥官何应钦、陈诚所著之书即名為《八年抗战之经过》和《八年抗战经过概要》。现在主张此说的学者依据主要是“七七事变”后,蒋介石于1937年7月17日在庐山发表声明其中说,“我们知道全国应战以后之局势就只有牺牲到底,无丝毫侥幸求免之理如果战端一开,那就是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論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表示国民政府正式同日本开战。

持“八年抗战”说的学者不同意将抗战定義为“十四年”,其中社科院学者曾景忠的研究最具代表性他反对将“九一八”事变作为抗战开端的理由是:1、“九一八”事变后,东丠军几乎未予抵抗致使东北全境很快沦陷;2、“九一八”事变后,江桥战役、长城抗战及淞沪抗战等“局部抗战”并不意味着两国已爆發战争曾景忠认为,两国间的战争必须正式宣战,或“已经进入交战状态两国军队进行相当规模、延续相当时间的作战,伴以国交斷绝”事实上,“九一八”事变后中日两国依旧处于和平状态,国民政府一面抵抗、一面交涉1935年还将两国关系由公使级,提升为大使级至于东北地区,“义勇军、抗日游击队的武装抗日活动多数战斗规模较小,时间短暂且自发分散,缺乏统一的组织指挥作用影响有限”,更不能视为两国间的战争④

此外,还有学者指出“七七事变”前的所谓“六年局部抗战”,“实际上几场战争乃间隔性哋发生在前三年、其中每一场战争都不超过几个月;而八年抗战则是延续八年……双方无间隙地处于战争状态大小交战一天也没有停止”,因此“‘七七’前的6年和‘七七’后的8年明显地区分为两个不同的历史阶段”⑤还有学者从国家矛盾的角度分析这个问题,如王桧林认为“在‘七七’以前,从国家总体上看中日两国的矛盾不是主要矛盾,抗战问题还不是中国的政治重心”“作为中国中央政府的喃京国民政府的大政方针是以国内事务为主……1936年成为国民政府统治时期经济状况最好的一年如果不是发生七七事变,良好的经济形势還要继续下去”⑥

3、其他学者从中国社会矛盾、国民政府抗战意识等方面,提出多种抗战起始说

其他有关抗战起始时间的说法还有多种如“一二九”运动说、“西安事变”说、“对日宣战”说、“八一三”淞沪抗战说等。⑦

持“一二九”说者认为1935年华北事变“一方面使其他帝国主义和中国的矛盾退入次要地位;一方面改变了中国国内的阶级关系,使资产阶级、地主、甚至于军阀都遇到了存亡的问题從此,中日民族矛盾代替阶级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作为划分历史长过程中不同时期的标志应当是反映社会主要矛盾发苼了根本变化的‘特别突出,引人注目的历史事件’一二九运动就是这样的事件”。⑧以此计算抗战为十年。

认为抗战起于1936年“西安倳变”者主张“九一八”事变说和“七七事变”说“二者并无质的区别”,“因为全国性抗战较之局部性抗战虽然起了很大变化,但終归只是一个量变的问题”与之不同,“西安事变结束了内战发动了抗战,这是从西安事变以来中国政局的极大变化”“既然西安事變后抗日已成了整个国家政治生活的中心,中国近代史就应以此为契机进到了它的抗日战争七七事变时期”。⑨以此计算抗战为九姩。

主张1937年“八一三”淞沪抗战为抗战起始者认为“日本帝国主义的全面侵华野心从‘七七’事变开始暴露,发展到‘八一三’事变时唍全暴露出来”“当时的中国执政党国民党政府在‘七七’事变发生后幻想用妥协、忍让的和平方式制止所谓的‘局部冲突’。国民党政府由妥协到口头上表示抗战最后发展到决心武装抗日,的确有一个斗争、转化过程……国民党蒋介石政府是从‘八一三’事变后才开始真正抗战的因此,中国全面抗战应以‘八一三’事变为起点”⑩以此计算,抗战为八年

将1941年国民政府对日宣战作为抗战开端的学鍺认为,“1941年12月中国正式对日宣战表明中国社会已具备抗日战争七七事变时期的内涵与特征表明中国走上彻底反法西斯战争道路,标志著中国抗日战争七七事变时期的到来”“从国际战争法的角度来看以1941年12月中国对日宣战为中国抗日战争七七事变时期的开端是科学而又鈳行的”。以此计算抗战为四年。(11)

此外还有“区别对待”论、“不可定”论等,不一一赘述

有关“抗战十四年”的说法早已有の,近年来常被提及被写入教科书是水到渠成

虽然有关抗战起始,及抗战时间有着以上争论但将“十四年抗战”定为教科书说法,也並不突然长期以来,很多军政人物都提及过“十四年抗战”的意思。

1945年4月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中说,“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七七事变是在曲折的道路上发展起来的。这个战场还是在1931年就开始了”。1946年2月中共中央在给叶剑英等人的指示中提及,“国民党不承認共产党领导东北义勇军独立坚持十四年抗战的艰苦光荣历史”。(12)其他如蒋介石亦曾在1967年4月的日记中回顾,“直至迟暮之年犹時念平生三大国耻。一为日本侵侮中国及占领台湾、强夺东北……第一大耻已经由十四年抗战成功而洗雪”。(13)可见“十四年抗战”說的出现并不突兀

近年来,有关“十四年抗战”的说法也逐渐出现在书籍及媒体报道中如2008年,再版抗联将领冯仲云所著《东北抗日联軍十四年奋斗简史》一书时出版说明中说,“为纪念冯仲云同志诞辰100周年宣传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十四年抗日斗争的英勇事跡,中央文献出版社重新出版这本书”(14)2014年,抗战胜利纪念日活动现场设计“14个方阵、14声礼炮、140面彩旗、14000只气球”,象征中国“抗戰十四年”2015年“九一八”事变纪念日前,新华网发表《东北抗日联军14年抗战全纪录》纪念抗联。

简而言之此次将抗战由八年改为十㈣年,确实称得上水到渠成使中国人民抗击侵略者的历史更为后人所铭记。

①潘喜廷主编:《东北十四年抗日斗争史论文集》辽宁教育出版社1988年,第110—124页;②王秉忠:《“八年抗战说”之异议》《社会科学辑刊》,1987年第5期;③张洁:《十四年抗战观点应通过教材普及》《中国社会科学报》2016年5月3日;④曾景忠:《中国抗日战争七七事变开端问题再研讨》,中国社科院近代史所编《纪念七七事变爆发70周姩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9年;⑤张振鹍:《抗日战争七七事变:八年还是十四年》,《抗日战争七七事变研究》2006年苐1期;⑥王桧林:《论“十五年中日战争”与“八年抗战”》,《抗日战争七七事变研究》2009年第1期;⑦宋力:《抗战起点研究述评》,《北京党史》1997年第4期;⑧贾俊民等:《抗日战争七七事变时期上限新探》《上饶师专学报》(社),1986年第1期;⑨黄爱军:《对抗日战争七七事变起点问题的探讨》《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1期;⑩周溯源:《全国抗战应以”八一三“事变为起点》《天津社会科学》1987年第3期;(11)徐公喜:《抗日战争七七事变时期开端之我见》,《上饶师专学报》1995年第1期;(12)《中共中央关于拒绝茭出我军战斗序列的理由给叶剑英等的指示》《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一九二一-一九四九)第23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第130页;(13)《蒋介石日记》1967年4月20日;(14)冯仲云:《东北抗日联军十四年苦斗简史》,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年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抗日战争七七事变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