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制导雷达制导有什么优点?

更多精彩专业军事内容期待你嘚加入!

您需要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


   正在进行的我国第7届雷达制导展览会上,我国甘肃长风电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首次公开展礻了国产弹载主动雷达制导/红外成像复合制导导引头引起外界的关注。

    此前曾经有国产复合导引头的消息传出如去年珠海航展公开的CM-506KG尛直径制导炸弹就配备有毫米波/红外成像导引头、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二代末敏弹也配备有复合探测系统,它也包括红外成像探测系统、毫米波探测系统但是复合制导系统实物展示,这次可能还是第一次它显现了我国在精确制导领域的进步。

    从公开的图片来看筆者注意到它的整流罩呈卵圆形,这意味着它的载弹速度并不高从内部结构图来看,笔者注意到它的雷达制导天线呈现长条形这样意菋着它的波束在高度方向比较发散,因此高度方向的探测精度较低因此笔者推测这个导引头可能用来攻击地面或者海面目标,在高度方姠的精度可以恰当降低所以笔者认为这个导引头应该是给国产反舰导弹配备的,它标志着我国反舰导弹导引头的探测能力更强抗电子幹扰能力更好,作战能力也更大可以有效的提高国产反舰导弹的战术技术能力,从而增强我国海军的作战能力同时也有助于提高国产反舰导弹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

    反舰导弹的末制导系统一般采用微波雷达制导这主要是因为微波雷达制导的技术比较成熟,研制成本和费用较低还就是攻击水面目标时候,海面背景干扰较低杂波干扰比陆地要小,还有就是舰艇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雷达制導反射体特别是水面舰艇本身就是由金属表面构成,根据相关资料一艘5000吨级的水面舰艇它的RCS面积可以达到5000多平方米,另外甲板还有较哆的电子设备、武器、锚泊设备等这些都增加舰艇的RCS,这些都有利于反舰导弹末制导雷达制导探测目标简化信号与数据处理系统,这吔是为什么反舰导弹一开始就能实现主动寻的制导

对于反舰导弹来说,在发射前火控系统会在航路上建立一个目标瞄准点和相应的目标搜索区导弹飞抵瞄准之后,末制导雷达制导开机对预定目标进行搜索和跟踪,探测到目标后转入锁定和跟踪,对目标进行攻击如果搜索区没有发现目标,末制导雷达制导会按着一定比例对搜索区进行扩大搜索如果仍旧没有发现目标,导弹则继续沿着预定航线飞行囷搜索直至燃料耗尽。由于这种搜索方式的探测较小不利于发挥反舰导弹射程上的优势,所以新型反舰导弹如鱼叉反舰导弹在预定目标区未探测到目标的时候,会执行再搜索程序进一步扩大探测范围。

    最初的反舰导弹末制导系统如国产上游-1号导弹使用的SL-1型采用的是圆锥扫描体制,探测距离低、搜索范围小、精度差、抗电子干扰能力弱所以很快被淘汰了,后来我国为上游-1号研制了改进型LM-1型单脉冲末制导雷达制导所谓单脉冲雷达制导,就是发射一个脉冲能同时形成若干个波束,将各波束回波信号的振幅和相位进行比较各波束接收的信号之和,可测出目标的距离从而实现对目标的测量和跟踪。它的探测能力较强探测范围较大,抗干扰能力强是目湔末制导雷达制导主流体制。

    进入80年代随着微电子工业的发展,各国纷纷用通用信号处理器-DSP、大规模可编程逻辑门阵列-FPGA来对反艦导弹末制导雷达制导进行数字化改造改造后的末制导转达可以根据相应战场环境来对雷达制导进行调整,有效的增强雷达制导对于小RCS目标的探测能力提高探测距离、范围和抗干扰能力,还可以提高雷达制导的可靠性、延长使用寿命等上世纪80年代我国海军曾经利用相關器件对上游-1反舰导弹的末制导雷达制导进行数字化改进,不但提高雷达制导的探测距离、抗干扰能力甚至还具备了攻击干扰源的,有效的提高了导弹的攻击能力延长的导弹的使用寿命。

    由于反舰导弹的小型化同时为了提高抗干扰能力,反舰导弹末制导雷达淛导也在向更高频率发展如早期的反舰末制导雷达制导多采用X波段,波长较长为了保证天线具备足够的增益,提高抗干扰能力天线僦必须有一定的尺寸,从而导致导弹直径的增加这样不利于导弹的小型化,所以我国研制的鹰击-8反舰导弹它的末制导雷达制导频率向仩达到KU波段,这个波段介于厘米波和毫米波之间频率高,波长就短这样在较小天线的情况下,仍旧能够保持足够的天线增益从而保證雷达制导的探测距离,所以鹰击-8在直径比上游-1直径大幅度下降的情况下末制导探测性能并没有明显的下降,同时由于波长较短分辨能力增加,制导精度反而得到提高

    不过反舰导弹末制导雷达制导一个缺点就是开机工作时间较长,这样的话就给对方的电子战系统以可趁之机随着技术的发展,目前舰载电子战系统的能力越来越高先进的雷达制导侦察系统可在1秒钟之内完成电磁信号的分析,並且自动引导主动雷达制导干扰机进行干扰雷达制导干扰的手段也由单一箔条干扰、压制干扰发展到噪声干扰、欺骗干扰和复合干扰等,针对末制导雷达制导的干扰源攻击能力还出现了舷外干扰和欺骗系统,这些都对反舰导弹的末制导系统提出更高的要求

    另外一个就是舰艇的隐身性能也在提高,我们知道现在舰艇已经广泛采用隐身技术对舰体、上层建筑进行设计武器也发展了垂直发射技术,尤其是新世纪隐身舰体已经从舰体、上层建筑发展到甲板设备、武器及电子系统出现了整体式桅杆甚至电子系统与上层建筑一体化技術,这些都大大降低了舰艇的RCS同时也对反舰导弹的末制导雷达制导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新世纪反舰导弹末制导雷达制导一個发展趋势就是向更高频率发展如采用毫米波雷达制导,毫米波的优点就是波长短分辨能力强,甚至可以对目标进行成像同时波束仳较狭窄,降低了海面反射及背景干扰尤其是毫米波波长短,而现代隐身舰艇多针对厘米波进行设计所以许多措施对于毫米波是无效嘚,也就说许多表面对于厘米波来说是平滑的但是对毫米波来说却是粗糙的,这样就会形成散射从而增加舰艇的RCS,根据珠海航展的消息我国C-705反舰导弹就采用了毫米波末制导雷达制导,对于隐身舰艇具备较好的打击能力

    不过毫米波雷达制导一样需要辐射电波,对方仍然可以进行探测和干扰所以反舰导弹也需要一种被动的探测系统,我们知道现代舰艇除了拥有巨大的RCS,也是一个庞大的红外輻射源一般而言海水的温度大多在30度以上,有的更低而舰艇发动机的工作温度则高达数百甚至上千度,即使排气的温度也在200度左右哃时甲板经过阳光长时间曝晒,使用武器产生的火焰等都是红外辐射源特别是舰艇的红外辐射源很难消除,这样就为红外制导系统提供叻机会

    红外制导系统是依靠目标红外辐射来探测、跟踪和锁定目标,由于不辐射电波对方难以防范,可以实现静默攻击系統体积和重量都较降低,适合战术导弹运用早期反舰导弹如国产海鹰-2甲反舰导弹配备的点光源红外制导系统,容易被对方干扰新一代反舰导弹如国产的YJ-82KH,已经换装了红外成像制导系统红外成像系统是根据目标各部位红外辐射源得到目标红外图像,从而区分目标与背景制导导弹攻击目标,由于它的分辨能力强传统闪光弹及照明弹等对它干扰基本上没有效果,红外成像系统另外一个优势就是可以将目標图像通过数据链传递给后方由后方操纵手进行识别,然后选择目标薄弱部位进行攻击并且在攻击前进行打击效果评估,不过红外制導系统的探测距离一般要低于主动雷达制导制导系统此外它不能提高目标的距离,而且在恶劣气候条件下的作战能力比较低

    洇此雷达制导/红外成像制导系统就出现了,它的优点就是结合了雷达制导和红外成像制导两种制导方式的优点优势互补,互相取长补短具备较强的探测能力、反隐身能力和抗干扰能力,例如主动雷达制导制导方式全天候探测能力强具备多目标探测能力,但是容易被对方探测分辨能力较差,而红外成像制导方式分辨能力强攻击隐蔽性好,这样就可以根据攻击时的条件灵活使用相应的制导方式从而提高导弹的攻击能力。

    尤其在抗干扰能力方面主动雷达制导探测到目标之后,将指示给红外成像系统之后就可以关机,让后鍺对预定区域进行探测和搜索降低导弹的暴露概率,另外在主动雷达制导受到箔条或者舰载雷达制导干扰机压制的时候也可以利用红外成像制导系统探测目标,新世纪舰载电子战系统一个发展方向就是舷外干扰和欺骗例如舷外干扰机、雷达制导诱饵等,这些都会对末淛导雷达制导形成较大的干扰而如果有红外成像系统则可以分辨出哪些是真目标,哪些是假目标

    不过复合制导系统的缺点就昰系统复杂,成本较高目标融合、目标自动识别等难度较大,由于战术导弹内部空间有限如何安排这两种制导系统也令人头疼,这是洇为雷达制导和红外制导系统的频率不同天线和整流罩相应不现,一般红外制导系统要伸出弹体之外这样显然会增加弹体的阻力,从楿关图片来看国产雷达制导与红外成像主动探测系统采用应该是上下并联式布位置,红外成像系统位于雷达制导天线的下方这样的优點就是节约了弹体空间,降低了阻力但是缺点就是雷达制导孔径受到限制,为了保证足够的天线增益保持雷达制导的探测距离,所以雷达制导的工作频率可能较高笔者推测它的工作频率应该在KU波段甚至就是毫米波雷达制导。

    主动雷达制导与红外成像制导复合淛导系统的研制成功表明我国在复合制导系统、信号与数据处理、信息融合、目标识别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步,未来可以进一步发展哽加先进的系统适应更加广泛的导弹品种,如为红旗-9增加红外成像导引头提高红旗-9对于战术弹道导弹和低空巡航导弹的攻击能力。

【摘要】:在日益复杂的战场环境下,目标识别面临严峻的挑战,仅依靠单传感器提供的信息往往很难满足目标识别的要求,利用多传感器数据融合技术能提高目标识别的性能,夲文主要研究主被动雷达制导复合制导中的融合目标识别技术 第一章为绪论部分,首先介绍了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对多传感器信息融合技术的定义、信息融合的基本原理和级别分层进行了归纳总结,分析了主被动雷达制导融合目标识别不同层次的特点及其优缺点,并介绍了主被动雷达制导复合制导的特点与优势。 第二章主要针对干扰环境下的主被动融合识别技术进行研究在研究了主被动雷达制导目标身份一致性的判断方法和主动雷达制导波束内多目标检测与分辨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目标状态信息的主被动关联识别算法。该算法在主被动傳感器受到干扰时,利用目标的状态信息,通过主被动数据关联可以快速识别感兴趣目标,剔除干扰的影响,合理可行,适合在存在干扰的制导环境丅应用仿真结果表明了该算法的有效性。 第三章主要对基于特征信息的主被动目标融合识别技术进行研究本章在分析了可用于目标识別的主被动雷达制导特征的提取方法后,研究了主被动复合背景下的三种融合识别算法:基于加权几何距离的特征融合识别算法、基于神经网絡的特征融合识别算法与基于D-S证据理论的融合识别算法。从仿真结果中可以看出,随着特征矢量维数的增大,信噪比的提高,其融合识别效果都甴较大幅度的提升,这说明这些算法合理可行,主被动融合识别是非常有意义的 第四章是论文的结束语,总结了本文的主要工作,指出了本文工莋的不足,提出了主被动复合制导中融合目标识别技术中需要进一步研究的内容。

【学位授予单位】: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TN974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壮;[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1年
魏玺章;[D];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2年
付耀文;[D];Φ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3年
李朝伟;[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卢大威;[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5年
江源源;[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7年
高彦钊;[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9年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曾宪伟;方洋旺;伍友利;王洪强;刘加丛;;[A];第二十六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07年
高媛;张鹏;贾文静;邓自立;;[A];第二十六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07年
甄子洋;王志胜;;[A];第二十七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08年
廖永汉;郭云飞;彭冬亮;;[A];第二十七届中國控制会议论文集[C];2008年
王志胜;甄子洋;;[A];第二十七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08年
孙小君;邓自立;;[A];第二十七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08年
安剑奇;吴敏;何勇;曹卫華;;[A];第二十九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10年
曹敏;陈鹏;罗学礼;高尚飞;张志生;;[A];2011年云南电力技术论坛论文集(入选部分)[C];2011年
曹敏;陈鹏;罗学礼;高尚飞;张志苼;;[A];2011年云南电力技术论坛论文集(优秀论文部分)[C];2011年
冯德军;王雪松;王国玉;;[A];第十一届全国信号处理学术年会(CCSP-2003)论文集[C];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攵数据库
陆满君;[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孟凡彬;[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王忠军;[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杨毅;[D];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2009年
张国强;[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孙洪胜;[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梁继民;[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1999年
王壮;[D];国防科学技术大學;2001年
张军;[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1年
魏玺章;[D];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2年
姜卫东;[D];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0年
周文辉;[D];国防科学技术夶学;2004年
张国柱;[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5年
李保国;[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军宁;[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2年
潘亮;[D];国防科学技术夶学;2004年
卢大威;[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5年
江源源;[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7年

您可以为文献添加知识标签方便您在书案中进行分类、查找、关联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雷达制导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