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德国盟军有哪些知道盟军船只装备有雷达吗?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军队嘚武器装备是军迷们一直津津乐道的话题,大到著名的虎式坦克和豹式坦克小到“撕油布”MG-42机枪这些武器装备都在二战时期给盟国造成叻很大的军事压力,但是真正让盟国战争结束后也“直冒冷汗”的是德国在战争后期研发的那些强大甚至是划时代的武器装备那么我们來看看有哪些德国在二战后期研发的装备让盟国后怕不已!

第一款梅塞施密特Me-262"飞燕"喷气式飞机,被称作二战中最成功的实战型喷气战斗机Me-262喷气式战斗机的出现差点抵消了盟军的制空权优势,可惜不仅Me-262喷气式飞机的产量太少和盟军庞大的机群相差太多。更关键的是希特勒吔帮了盟军的“大忙”

Me262的研制成功,令德国军界形喜于色扬言盟军3架战斗机才能抵挡住一架Me262。独裁者希特勒在观看飞行表演后甚至极其武断地下令先将Me262作为高速轰炸机投产使用因为他认为当时只有进攻,毋需防卫殊不知,他的这一武断的决定不仅大大延缓了Me262作为噺一代战斗机的正常发展。使得Me-262喷气式战斗机差点连战争末期的空战都没赶上事实证明,Me262根本不适于作为轰炸机使用

第二款武器是Go-229战鬥轰炸机,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架无尾飞翼喷气式战斗轰炸机它的设计理念和性能在当时的世界上,只有美国YB-49才能勉强相比同样是飞翼設计为什么说是勉强相比呢?因为德国设计的Go-229战斗轰炸机整个机体外部由大量胶合板构成而且集体表层喷涂了一种特殊涂层,加上特殊嘚气动布局使Go-229A具备了当时绝无仅有的雷达隐身性!这在当时的世界上是无任何设计能够超越!

1945年春天开始,Go-229A开始在戈塔公司的工厂投产哃时后续改进计划开始进行。如果一切顺利1945年8月双座装甲加强型Go-229B就可以投产。但当Go-229A开始顺利进生产的时候纳粹德国的末日也来临了。1945姩4月14日美军第9装甲师攻占戈达公司位于弗雷德里奇斯洛达的工厂。20架还没有来得及完工的Go229A和它的最新改进型"霍顿Ⅸ"V3.V4.V6 一起落入美国人手里同时落入美国人手里的还有整条生产线和"霍顿Ⅸ"计划的全部技术资料。战后美国和英国对缴获的"霍顿Ⅸ"计划的资料和Go-229B进行了详细研究。他们的结论是这是一种革命性的飞机。如果纳粹有更多的时间来生产他那将对整个欧洲空战结局产生颠覆性影响。

第三款武器当然僦是著名的V系列火箭了德国的V1飞弹被大量用于攻击英国东南部目标和欧洲大陆的各种目标。英国称之为“有翼飞弹”或“飞机飞弹”這种飞弹长26英尺(7.90米),采用中单翼装有一台简单的脉冲喷气发动机,是由卡塞尔地区格哈德·费思勒股份有限公司的工程师罗伯特吕塞尔领导的设计小组设计的。

而更有名影响也更深远的是德国的V2火箭V2火箭是一种全新的远程武器,是纳粹德国在二战中佩愉明德研究中心的韋恩赫·冯·布劳恩博士带领下研制的,是世界上最早投入实战使用的弹道导弹V2火箭与V1不同的是,由于它速度极快并由于它是穿过大气層飞抵目标的,一经发射便无法截击。V2火箭也是现代航天运载火箭和远程导弹的先驱

1945年德国投降前夕,布劳恩和400余名火箭专家向美军投降后到美国,成为美国火箭技术和空间技术的奠基人之一;苏联也缴获了大量V2的成品和部件并俘虏了一些火箭专家,以此为起点開始自己的火箭和空间计划。

冯·布劳恩作为“头脑财富”来到美国后。1956年任美国陆军导弹局发展处处长。他先后研制成“红石”“丘比特”,“潘兴式”导弹其中“丘比特”C型火箭,是美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的关键保障1970年,他又任美国国家航空和航天局主管计划的副局长并兼任马歇尔航天中心主任。任期内冯·布劳恩完成了航天飞机的初步设计。

1961年5月25日美国宣布实施“阿波罗”载入登朤计划。冯·布劳恩成为总统空间事务科学顾问,分管“阿波罗”工程,并直接主持“土星”5号运载火箭的研制工作。宇航员阿姆斯特朗在月球上踩出人类第一个脚印与阿姆斯特有通话的控制中心官员情不自禁高呼:“你踩下的脚印也是冯·布劳恩博士的足迹!”冯·布劳恩┅时成为美国家喻户晓的英雄。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咜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实力对比二战英国:在数量上主仂战舰和航空母舰的数量占绝对优势德国:战舰是英国的1/3或1/4。航空母舰到战争结束时只有2艘没有参加任何战斗英国:在质量上英国战艦在有一定的速度优势。德国:德国战舰在防护能力火控系统,火炮威力上占较大优势英国:在造舰能力上要高于德国。这是保证在數量上压倒德国的重要保证德国:由于德国陆军的需要,主要工业能力都用由生产陆军装备少量用于海军需要。现代中国和美国:在數量上主力战舰和航空母舰美国有绝对优势。在质量上防护能力火控系统,综合攻击能力上美国有绝对优势中国只有极少量军舰有能力威胁美国军舰。在造舰能力上美国的造船能力和数量上高于中国并有建造各种大型军船的经验。海军战术英国:由于在数量上占绝對优势海军主要以围歼德国主力舰队为目标。并迫使德国海军不敢离开德国海岸作战德国:主导思想是尽可能的不于英国海军正面对忼。以攻击和破坏敌特资运输线偷袭英国小规模舰对为主。战果英国:在多次围歼海战中击沉了德国的多艘主要战列舰。包括俾斯曼提尔比磁,德意志号等使德国海军再也没有能力于英国主力战列舰对抗的能力。只能缩在德国军港中德国:虽然,失去了多艘主力戰列舰但利用优势的火控,和防护能力也击沉了包话英国旗舰胡德号在内的多艘无畏级战列舰更值得一提的是德国的U型潜艇。德国在②战一共生产了上百艘U型潜艇给英国和美国的商船和各型军舰以重大打击。击沉的战列船、航空母舰和商船总数占到了英美两国海军战爭损失的80%以上虽然二战后期,声纳装备的更新使U型潜艇的损失增大但战后统计潜艇和被潜艇击沉的船只总数比是1:6多!

你对这个回答嘚评价是?

我觉得战胜德国潜艇应该不全是盟军战舰的功劳肯定是体系对抗体系,德国海军除了潜艇其他都不成气候,德国潜艇走下坡路主要有2点原因一个是德军联系的密码被破译了,失去了潜艇隐蔽性的优势另外一方面盟军的反潜能力提高了,主要表现为雷达技術的应用和反潜巡逻机航程的增加大大压缩了德国潜艇的活动空间,最后通过长期的战争消耗德国制造能力跟不上,自然就失败了

你對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依靠一个复杂的体系,上有飞机下有军舰,航线设计针对德国潜艇的弱点只要让商船损失降下来,就能让德国潛艇活动失去意义这是最关键的。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許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既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鍺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二战中的盟军反潜探测装備.doc

二战中的盟军反潜探测装备 目录 前言 声纳 雷达 磁力探测器 高频测向仪 “利”式探照灯 前言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德国海军发动的无限制潜艇戰使英国蒙受了沉重打击,其损失商船的总吨位数达545,282吨在不得已的情况下,英国采取了过时的护航船队系统但其效果却很难令人满意。其原因是当时没有令人满意的反潜探测装备故而无法及时发现潜艇并对其实施攻击。1918年同盟国反潜探测研究委员会正式成立,一战後该委员会立即被解散但英美两国对反潜探测装备的研究却在继续。1939年8月第一艘德国海军远洋潜艇离开德国前往位于大西洋海域的预萣作战位置。当年德国海军潜艇部队击沉同盟国的商船总吨位即超过了42万吨1940年底,邓尼茨“狼群”战术的运用使得德国潜艇对同盟国海仩运输线的威胁为之倍增面对着广阔洋面下的巨大威胁,盟军的反潜护航能力早已感觉应接不暇事实证明有效对抗德国潜艇的关键,除了增大反潜兵力的投入便在于如何有效探测发现后者的存在。随着战争历程的推进盟军将越来越多的注意力放在了反潜探测装备的研究上,而正是在这一领域内取得的卓越成就成为了盟军在大西洋乃至整个海上战场上全面击败德国潜艇部队的关键。本文将对二战期間盟军反潜探测装备的研究和使用情况作简要分析而这一话题理所当然的要从声纳谈起。 英国是于1917年6月开始试验探测潜艇的装置ASDIC声纳的“ASDIC”便是由反潜探测研究委员会之名而得来,后来成为盟军护航力量在战争期间使用的一种最主要的水下探测装备美国人称之为声纳。该装置基于一种发射-接收装置在水下高度定向发射声波如果该声波在水下遇到障碍物便会反射回接收机。声波发射与接收之间的时间間隔可用来测算目标距离而罗盘接收机可读取目标的反射回波从而判别目标的大概方位。 1922年7月英国科学家对声纳进行了试验。1927年在波特兰成立了水下探测研究所。在英国研制声纳的同时美国也在研制自己的声纳。美国的研制工作在1917年4月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不久便開始了但以后的进展极其缓慢。直到1927年才由舰队进行了第一次试验,1931年才研制出一部比较满意的QB型声纳20年代初,在英国驱逐舰“韦賽克斯”号、“韦斯科特”号、“韦斯敏斯特”号和“温泽”号上装备了声纳目的是供舰队试用及评价。试用效果很好因此海军部决萣在新设计的驱逐舰上装备这种声纳。最初决定只在一部分驱逐舰上装备声纳和深水炸弹其余的装备上两速的驱逐舰扫雷具。自1931年起所有的驱逐舰都装上了声纳。 ASDIC声纳的发射装置通常位于水面舰艇首部水下最前端安装在一个注满水的金属整流罩内以减少中速航行时的沝流冲击噪声,同时允许声波的通过其作用类似于一个缓冲器。各种声音都影响到接收的清晰度这种声音会在螺旋桨高速运转时出现,因为螺旋桨在水中转动时能产生许多非常小的气泡这些气泡消失时,会发出一种很高的声音叫做空化。这种空化现象也能在舰首和艦首附近振荡器的导流罩周围产生声纳导流罩周围的空化现象不仅能造成外来的噪声,还能形成一个阻碍声波通过的屏幕舰艇中速航荇时的空化噪声相对而言是比较小的,但是当航速提高到18节时噪声水平便急剧上升此时便很难有效判别水下接触。舰艇航速超过24节以上导流罩就要完全收回,以防损坏在风浪大的天气里,舰艇的纵摇也能使导流罩离水面非常近而且时常暴露出水面,使发射和接收信號暂时完全消失所以恶劣的海况对声纳的工作影响极大。 ASDIC可工作在不同的模式下处于扇面搜索模式下时,声纳兵在水面舰艇航行方向嘚两侧各45度范围内进行扇面搜索同时,ASDIC还必须以一个固定而足够长的时间间隔断续工作以保证一旦发现水下目标时反射回波能够被有效接收。例如在发射声波时接收机便暂停工作。声波脉冲的发射通常呈现类似于“砰”的声响如果数秒钟后没有收到反射回波,发射裝置便会旋转5度重复上述搜索过程一旦发射出去的声波脉冲接触到水下目标时,接收机接收到的回波会呈现截然不同的类似“哔”的声響此时声纳兵便会发出警报,同时估算目标距离并通知舰桥,接下来声纳兵会进行左右交替搜索以确定目标的长度和运动方向 除了與水下航行的潜艇接触以外,其他物体如鲸或大规模鱼群一类的海洋生物也能够造成声波的反射甚至是垂直运动的海流和船只的航行尾跡。这样一来便会经常导致错误警报的发生尤其是对于经验不足的声纳兵而言这种事情时有发生。相反经验丰富的声纳兵能够很好的識别这些无意义的信号而继续搜寻真正的潜在目标。 值得一提的是海况的因素往往能够导致一艘真正的潜艇无法被探测到,ASDIC探测器在恶劣的海况下的工作情况极不可靠而水下的温度跃变层也能够破坏声波的反射。潜艇通常会利用这一点在温度跃变层的下方潜航以躲避侦測这一战术一直沿用至今天。 ASDIC装置也可用于被动监听模式潜艇螺旋桨的转动、艇上设备的运行以及水柜中压缩空气的排放这类操作产苼的噪音往往都能被侦听到。但实际上潜艇会尽量避免上述情况的发生它们通常会深潜,低速航行并下潜至温度跃变层下以消除螺旋桨產生的空化现象 当潜艇被发现时,水面舰艇会立即高速驶向目标此时的航速通常为15节。在此过程中会确定目标的最终运动参数并执行攻击水面舰艇必须精确测定潜艇的位置和即将到达的位置以便实施深弹攻击。随着两者距离的接近潜艇会通过ASDIC探测波束的下方而使水媔舰艇丢失与之的接触,这样便无法实施精确的攻击在这种情况下允许丢失接触的距离是在300码以内,这样的距离不会影响到深弹的攻击效果 尽管正确设定了攻击方位和引爆时间,深弹的爆炸深度往往并非是设定的参数因为潜艇当前的航行深度只能根据丢失声纳接触的位置进行估算。1939年的英国海军条令规定无论何时,当一艘驱逐舰获得声纳接触时第二艘装有声纳的舰艇只要能抽出来,就应一道参加哏踪第一艘舰如果在攻击结束时失掉了接触,便由第二艘舰接着进行攻击尽管这时第一艘舰的深水炸弹已经爆炸,第二艘舰还是能够繼续保持接触的这种克服“失去接触”的方法意味着能保证对潜艇实施连续攻击。 如果有两艘以上的舰艇则多余的舰艇一般以已知潜艇的最后位置为中心,以5海里左右为半径进行盒形搜索如果那两艘攻击舰失去了接触,用这种方法仍然可以发现潜艇但是,两艘以上嘚舰艇以18节航速进行攻击机动时有发生碰撞的危险这样便使得反潜舰艇无法专注于反潜作战行动。 1943年以后由于德国可能用音响鱼雷进荇攻击,英方要求护航舰艇降低速度紧急攻击时例外因而在攻击时要用3艘或有时用4艘舰艇保持声纳接触的情况更多了。 雷达 1935年2月沃森瓦特教授提出了雷达的理论。第二年成立了一个由E.鲍恩博士领导的小组,研制一种安装在飞机上的探测水面目标的体积小、耗能少的雷達装置这种雷达显然必须有别于用于空中防御的大型陆基雷达。 ASV空中搜索雷达 1939年一种空对舰雷达ASV I型问世并于11月投入生产,总共生产出叻大约200部这种雷达结构非常复杂,容易出故障而且作用距离非常小,扫描的效果很差该型雷达首先装备在岸防航空兵的飞机上。1939年12朤一架“赫德逊”式飞机执行了使用ASV I型雷达进行试飞的任务,以了解这种装置探测水面上的潜艇是否有用试验的结果不令人满意,飞機飞行在很低的高度时海面反射回波极大的影响到接收距离,在比较好的条件下甚至人眼都比ASV I雷达有效。到1940年底总共有24架“赫德逊”式飞机和25架“桑德兰”式飞机安装了该型雷达。1940年初ASV II型雷达诞生。夏季ASV II型雷达开始装备在岸防航空兵的飞机上。ASV II基本上是ASV I的改造型它经过较为细致的设计因而具有更高的可靠性。雷达包括有功率大得多的发射机、敏感的接收机和新式天线阵天线阵是由位于机身两側的侧向天线和机身上面的发射天线组成,这种天线阵能向飞机两侧扫描在良好条件下,雷达的最大作用距离为36英里不足的是,ASV II雷达仍是故障不断而且目标信号难以辨别。ASV II雷达进行了成批生产产量曾一度达到数千部。到了1941年秋岸防航空兵的所有飞机都装上了ASV II雷达,盟军因此将昼间对德国潜艇的攻击次数提高了20而且开始尝试实施夜间攻击。ASV雷达首次取得成功作战记录则是在1940年11月30日一架“惠特利”Mk.VI轰炸机在比斯开湾上空击伤了德国海军U-71号潜艇。 1942年下半年德国潜艇开始装备 “梅托克斯”(Metox)无线电接收机。这种接收机能发现ASV II雷达發射的雷达波这大大降低了装备了ASV雷达的盟军航空兵反潜巡逻的效果,岸防航空兵在9月用雷达和“利”式探照灯共发现德国潜艇101次10月份就降为62次,到1943年1月只发现了31艘德国潜艇。 德国采用“梅托克斯”接收机之后岸防航空兵装备厘米波雷达的需求就变得极为紧迫。10厘米波雷达的设计方案于1941年1月完成之后被送往美国进行产品试制。1941年3月首次开始试验3月底在英国进行了试验样品的作战飞行。在试验中可以在40英里的距离上探测到护航运输队,在12英里的距离上探测到潜艇但直到1942年底才开始把ASV III型雷达装备岸防航空兵,大量投入使用是在1943姩3月,第172中队装备了第一批ASV III型10厘米波雷达参加了比斯开湾运输线上的反潜作战,力图阻止德国潜艇通过其巡逻区从3月20日到4月13日,共囿66艘德国潜艇横渡比斯开湾其中被岸防航空兵击沉的有2艘U-376,U-665其余都是由装有“利”式探照灯和ASV III型雷达的第172中队的“威灵顿”式飞机击沉的。飞机频繁地进行夜间攻击但德国的“梅托克斯”接收机却未能发现。据此邓尼茨断定,盟军飞机又有了某种新装备4月27日,他洅次发布命令潜艇应在夜间潜航通过比斯开湾,以对付无法预报的夜间攻击ASV III雷达后来又经过了不断的改进,比以前的雷达变得更可靠也更容易维修。 1943年雷达的设计继续得到了改进,盟军研制出了叫做ASV V型的3厘米波雷达并于年底前后装备了岸防航空兵同时对其改进工莋已在进行。1944年底岸防航空兵开始得到ASV X型雷达,这种雷达的美国型叫做AN/APS-15海军航空兵的一些“剑鱼”式飞机也装备了ASV X雷达。虽然ASV X雷达比鉯前的雷达要敏感得多但用于探测安装了通气管的潜艇仍然十分困难。能够探测到通气管的最大距离大约为3英里而且要在海面绝对平靜时。多数装有通气管的德国潜艇都是在英国沿岸活动的这一带几乎从未听说过有这样好的海面条件。结果原打算利用灵敏的ASV X雷达去发現伸出通气管的德国潜艇而得到的却往往是来自鲸和残骸的假信号。 海军搜索雷达 1935年至1936年进行的雷达试验之后位于伊斯特尼的海军研究所开始研究海军使用的雷达。到1938年初“罗德尼”号和“谢菲尔德”号已装上了7米波长的搜索雷达。然而海军早期的雷达都是作为对涳警戒雷达设计的,工作的波长很长不适于探测水面舰艇乃至潜艇。探测潜艇的关键是要研制一种短波长的雷达在研制这种雷达之前,海军部把ASV II机载雷达进行了改进成为286M型雷达,并于194O年9月开始装备护航舰艇但286M雷达的设计是供飞机使用的,有很多缺点天线固定在前桅上方不能活动,接触信号也只有在特定方位时才能显示出来而且当捕捉到目标时人工转动天线必须暂停,以便在继续扫描之前能读出其方位和距离此外,要用286型雷达得到方位舰艇就必须随之转动,这是极其不现实的286雷达由于波束展开的角度大,分辨能力差用它搜索潜艇一般没有多大价值。但在1941年3月17日凌晨“范诺克”号驱逐舰上的286雷达却在1000码的距离上发现了德国海军U-100号潜艇并发动了攻击,这是艦载雷达首次探测到潜艇 286M后来为286P所代替,1941年8月使用的286P雷达装备了旋转式框架天线可由人工旋转360度。291雷达则是从286雷达发展而来的使用旋转式水平偶极天线和PPI(平面位置指示器)显示器,该显示器能把雷达的图象显示在圆形荧光屏上荧光屏的中心表示是雷达的天线。显礻的雷达的波束是从荧光屏中央射出的一线明亮的光这线光在荧光屏上进行与天线同步的圆周扫描。当天线接收到回波时在荧光屏上嘚表现就是在这束光线通过时会出现明亮的能反应出目标大小的光点。再次扫描到之前显示在荧光屏上的任何接触信号,都不会从荧光屏上完全消失这就说明,处于雷达距离之内的任何目标都能不断被显示出来而且在航向和距离上的任何变化都能立即看到。271型雷达投叺使用后该型雷达主要用于对空警戒。 1937年4月美国“利里”号驱逐舰装上了150厘米波的试验雷达。这种雷达后来经过改进发展成XAF对空警戒雷达,于1938年12月安装在“纽约”号战列舰上XAF又发展成CXAM雷达,这种雷达具有水面警戒和对空警戒的能力但由于清晰度不好,对于探测潜艇没有多大作用1941年夏,一些286M雷达被送到美国进行试验到1941年10月,美国已根据286M研制出自己的SC雷达但是生产速度很慢,其天线也非常重裝有这种雷达的舰艇也相当不稳定。 1940年初电子-磁控管的研究成果使雷达的研制取得了一些重大突破。这种电子管的功率比以前的电子管50芉瓦大得多能产生超高频使波长大为减小,从而可以研制出一种用10厘米波长工作的高清晰度雷达1940年5月,第一部使用磁控管的厘米波雷達在英国进行了试验第二年秋,磁控管由亨利梯泽德爵士带到美国美国根据这个磁控管研制出带有平面位置指示器的SG 10厘米波雷达,于1941姩5月第一次装备在“塞姆斯”号驱逐舰上英国海军部于1940年9月对10厘米波雷达作的进一步试验。在试验过程中一艘潜艇在离港7海里处被成功地发现。试验还没有完海军部就订购了150个样机,叫做271型雷达1941年3月,英国皇家海军“红门兰”号轻护卫舰首次携带271型雷达进行了海上試验试验结果表明,271雷达能在5000码处发现完全处于水面航行状态上的潜艇、在2800码处发现其指挥塔在1300码处发现8英尺高的潜望镜。到了1941年9月271雷达已经普遍使用。1941年11月16日德国海军U-433号潜艇在直布罗陀附近海域被击沉,这是271型10厘米波雷达取得的第一个战果 271雷达的天线由人工旋轉,安装在舰桥顶端一个单独的有机玻璃罩内271雷达波束宽、回波大、分辨力低,所测方向和距离都不精确故障维修也很成问题,但这鈈影响271型雷达作为一种表现优秀的雷达的事实 继271之后研制成功的是具有新的波导管和电力电缆的272雷达,天线单独地安装在一个天线杆上洎动旋转天线带有陀螺稳定器以消除纵倾和横摇。其功率也较271型大得多100千瓦后来的273雷达是给大型舰队驱逐舰使用的,没有装在较小的反潜护航舰艇上 1942年夏,美国海军已研制出安装有CXAM天线和PPI指示器的SK雷达这种雷达将战斗机指挥系统和PPI显示器结合在一起,供护航航空母艦使用其作用距离和分辨力也有大幅提高,到1942年10月已大量生产1944年初,美国海军又研制出使用PPI显示器的SU 3厘米波雷达专门供护航驱逐舰使用。 声纳浮标 1941年5月反潜探测研究委员会的布莱克特博士率先提出了一种可抛弃浮标式声纳系统的概念,他的想法是研究一种由水面舰艇投放到海面的探测浮标用于探测在水下尾随护航船队伺机攻击的德国潜艇。英国人首先进行了相关试验证明这一想法是可行的。但甴于缺乏更多的资金投入试验没有再进行下去。而由于当初是由美国无线电公司为试验提供了原型设备美国方面对这一领域的研究也囿所了解。 美国参战以后发现由于无法区分目标性质,海军飞机使用磁力探测仪时常会发现水下残骸或其他类似于潜艇的错误目标于昰重新启动了位于康捏提格州的水下实验室里的声纳浮标研究,并研制出了一种安装有无线电发射装置的被动式水下侦听浮标1942年3月7日,K-5號飞艇测试了这种新型装备测试对象则是美国海军S-20号潜艇。试验表明其探测距离可达3海里同时还发现由于水下侦听器与方向无关的特性,使得必须用多个浮标才能确定目标的确切方位1942年6月,第一种实用的声纳浮标AN/CRT-1问世同年8月投入作战使用。该装置具有6个频点而且咹装有全方向侦听器,可持续工作6小时 1943年2月,有向声纳浮标的正式设计工作启动新型声纳浮标的型号是AN/CRT-4,该型声纳浮标可依据海况条件每12至20分钟进行一次旋转旋转是通过浮标上的一个类似于锚的装置实现的,该装置促生波动作用以使浮标旋转进行全方向搜索1945年初,該型声纳浮标进行了首次试验由于问世太晚,对于战争进程没有起到任何作用 磁力探测器 早在1917年,用于替代水下侦听器的反潜探测装置的研究已经着手进行在这一领域内的研究重点放在了磁力学的研究上,以亨利梯泽德爵士为主席的英国委员会就已经讨论了利用地球磁场从飞机上发现潜艇的可能性1918年美国首先在一艘水面舰艇上试验了磁力探测装置,当时的试验结果表明该装置的作用距离实在是极其囿限而且其工作易受舰艇前方磁场变化的影响。不久对磁力探测的研究便告一段落。 二战爆发后为了有效对抗德军潜艇,盟军对反潛探测装备的研究力度加大海军航空兵也迫切需要一种更为有效的探测水下航行的潜艇的装备。磁力探测装置的研究重新吸引了人们的紸意力美国于1940年开始研究磁力探测仪(根据地球磁场的变化进行探测),到1941年底己能探测到400英尺距离上处于下潜状态的潜艇该探测装置首先由美军在其K型飞艇上安装使用,不久即大量安装在飞机上1941年初,英国也着手进行了磁性探测装置的研究和试验为了取得最佳探測条件,飞机必须与地球磁场保持成一条直线偏差不能超过1/10度;还有飞机本身产生的磁场问题,这也影响到仪器的精确度飞机本身的磁场可通过防护层和使用非铁类金属在一定程度上得到解决。磁力探测仪通常装在飞机的翼尖或机尾上与一个转动的纸滚相联,由一支活动的笔尖在纸滚上写出磁场强度的读数1942年,对磁力探测仪做了一进步试验不久即在盟军海军航空兵的飞机上得到了大量的使用。 起初美军计划将MAD探测仪作为其反潜的首要探测手段,但在实际使用中发现MAD探测装置的有效性欠佳问题还是出在其有限的探测距离上,而苴对于周围环境的磁力变化判别能力不足诸如水下沉船、附近海域的地磁变化都常常被误认为是潜艇,这在该装置使用之初屡见不鲜 戰争后期,MAD与声纳浮标的结合使用逐渐受到成效由声纳浮标确定的目标接触可以由机载MAD磁力探测装置确定目标方位,后者的确切性质可鉯再次得到声纳浮标的确认有趣的是,这样一来MAD磁力探测装置反而成了声纳浮标的辅助装置这与其研制的初衷截然相反。雷达和声纳嘟是靠发射某种波束来进行探测的主动式探测器这些发射波都可能被潜艇发现。而磁力探测仪的最大优点在于它是被动的它的探测不會被潜艇察觉,后者也没有发现磁力探测仪的器材 1944年初,美国海军第63反潜巡逻机中队带有磁探仪的“卡塔林纳”式飞机从北非的利奥特港起飞到直布罗陀海峡水区作战。该水区的条件对使用磁探仪有利因为那里的深水水流迫使德国潜艇不能在大于100英尺的深度上横渡海峽。2月24日由磁探仪进行的探测使得驱逐舰“安东尼”号和“威沙特”号击沉了德国海军U-761号潜艇。次月一架装有磁探仪的“卡塔林纳”式飞机在“阿弗莱克”号和“范诺克”号的支援下,使用制动炸弹击沉了U-392号潜艇 HF/DF高频定向仪可能是除密码破译机和雷达以外对德国潜艇構成最大威胁的反潜装备。其技术本身在当时并不新鲜早先已经在导航领域应用多年,很多海军舰艇和商船都用这种设备导航但英国瑝家海军首先将这一装置用于截获德国潜艇的高频无线电信号上。在大西洋的两岸、冰岛、格陵兰和百穆大都有大量的岸基高频定向装置,德军潜艇常在这一带海域发送返航、气象报告和护航船队接触报告高频定向仪即可大致测定其方位,这一手段对于及时发现伺机攻擊护航船队的德军潜艇而言是极其有效的护航船队即可由此改变航线规避德军潜艇。 英国人在1940年冬至1941年春很快研制出一种高频测向仪苐一部于1941年7月装在英国海军“卡尔弗”号小护卫舰原为美国海岸警卫队快艇上,该装置根据声音进行探测1941年10月,又研究出一种有很大改進的FH4高频测向仪可在阴极射线管上看到显示出来的高频探测情况。这就使识别和测方位的问题变得非常容易这也是一种比早期的听音系统快得多的方法。1942年盟军开始在其水面舰艇上安装HF/DF高频定向仪,由于每支护航队都有一定数量的高频测向仪因此能用各种频率准确哋查找目标,并且只要接收到一次高频发射就有2-3艘护航舰艇能调到该频率上,从而得到交叉方位线这就能提供非常精确的德国潜艇位置,至少可以缩小反潜搜索的区域 HF/DF高频定向仪发现那些尾随盟军护航船队的德军潜艇的能力被证明是相当有效,这些德军潜艇经常会以凅定的时间间隔向其他潜艇发送目标接触报告正是这一无线电信号被盟军护航舰只截获从而引导后者展开攻击。根据高频测向仪报告的方位击沉的第一艘潜艇是U-587号该艇在1942年3月27日发出一个发现WS17快速部队运输队的报告。根据高频测向仪所测出的方位驱逐舰“奥尔登纳姆”號,“格罗夫”号、“利明顿”号和“志愿者”号与U-587取得接触并将其击沉。 1942年夏高频测向仪的重要性已得到充分证明,年底已成为反潛护航舰艇的标准装备了1942年夏,英国给美国送去三部高频测向仪同年秋,美国海军就研制出了自己的型号并于1942年10月将第一部高频测姠仪装在“坎贝尔”号和“斯潘塞”号快艇上。护航舰艇越来越多地带着高频测向仪出海了对正在进行高频发射的德国潜艇的探测也变嘚比较容易了。 高频测向仪的运用对于德国海军潜艇部队的“狼群”战术是个致命的打击因为如果被迫采取无线电静默的话就很难有效哏踪护航船队并引导攻击行动。 “利”式探照灯 早期的ASV Mk.II型雷达的一个缺陷在于它的最小作用距离也显得太大了,为了实施有效的攻击飛行员必须能够目视到潜艇。在夜间这一点可以通过施放信号弹达到目的,但这同时也为德国潜艇提供了警告1940年9月,利空军中校在岸防航空兵司令的支持下提出了一份反潜搜索装置的设计方案目的是为了协助飞机对已被ASV雷达发现的处于水面航行状态下的德国潜艇实施夜间攻击。他的设计构思是使用一部24英寸10.5千瓦的海军探照灯其作用距离为5000码。这种探照灯装在“威灵顿”式轰炸机机腹下的一个可伸缩嘚装置中该装置在水平和垂直平面上转动20度,用液压装置进行升降用火炮上的控制装置进行控制,由副驾驶员在飞机头部的倾斜位置仩操纵1941年3月,“利”式探照灯在“威灵顿”式轰炸机上进行了首次试验该机起先是用来试验磁力扫雷具的,因此飞机上安装有发电机 “利”式探照灯由7个点滴式蓄电池供电,能发出8千万烛光并足够持续照射半分钟之久。1941年5月4日凌晨利空军中校亲自登机试验他的探照灯。试验效果令人非常满意“利”式探照灯成功的发现了处于水面航行状态下的英国皇家海军H-31号潜艇。但实际上直到1942年夏天英国皇镓空军才装备这种探照灯,原因是空军部对另外一种用于协助截击轰炸机的探照灯更感兴趣最终“利”式探照灯还是得到了大量应用,洏且派生出很多改进型后来又研制出一种吊舱型的“利”式探照灯,供“解放者”式和“卡塔林纳”式飞机使用海军航空兵一些“剑魚”式飞机后来也使用了这种探照灯。 1942年6月空军开始装备ASV雷达,同时携带“利”式探照灯在比斯开湾上空执行巡逻任务驻德文郡奇弗諾的第172中队的“威灵顿”式飞机开始使用“利”式探照灯。6月4日一架“威灵顿”上的雷达员通过AS VII型雷达在约6英里的距离上发现了潜艇,飛机下降到250英尺“利”式探照灯在1英里的距离上被打开,但未能照到目标飞机随即转向进行第二次进入。潜艇此时仍然停留在水面上这次飞机在四分之三英里距离上发现了这艘意大利潜艇“卢吉托腊利”号这是波尔多基地属邓尼茨指挥的意大利潜艇中的一艘。飞机下降至50英尺高度并用4个250磅的新式深水炸弹对潜艇进行了交叉投弹这些深水炸弹本应把潜艇击沉,但由于它们是在25英尺以下深度爆炸结果潛艇只是严重受损并没法驶回了港口。此后第172中队的飞机在6、7月份曾10次发现潜艇,6次进行了攻击在这一年最初几个月里,比斯开湾上涳的巡逻完全是徒劳无获在这一海域没有击沉任何一艘德国潜艇,相反却损失了6架飞机7月5日,一名在英国空军服役的美国飞行员击沉叻德国海军U-502号潜艇获得了第一次用“利”式探照灯击沉潜艇的荣誉。9月第179中队的“威灵顿”式飞机也开始用“利”式探照灯进行作战。 1942年12月“利”式探照灯和吊舱装置的详细资料移交给了美国。美国海军进行多次试验后研制出了美国型号的“利”式探照灯,即L-7以後L-7又被采用较小的18英寸光源的L-18代替。 使用“利”式探照灯之后岸防航空兵便能对水面的潜艇实施夜间攻击。当雷达获得接触信号后机組人员进入战位,飞机同时转向对准目标飞机接近时,其高度要从1000英尺逐渐下降并不断调整航向以适应潜艇的航向和航速及飞机本身嘚偏航。当飞机高度达到250英尺距离在3/4至1海里之间时,打开“利”式探照灯照射到目标之后,飞机在50英尺的高度上进行目视攻击 由于潛艇的损失开始加大,邓尼茨命令从7月16日起所有潜艇都要在夜间由水下航行通过比斯开湾。这就是说潜艇要在昼间上浮充电,结果盟軍发现潜艇的次数大为增加由于新的10厘米波长雷达在盟军飞机上的普遍采用,并与“利”式探照灯密切配合使得盟军终于夺得在夜间囷低能见度下的主动,并组成了一支能日益限制德国潜艇行动自由的真正有效的反潜部队(完)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二战德国盟军有哪些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