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真能算出人的阳寿吗天人在天上的时间和阳间的时间有差距吗?

  金刚经持验录               许添诚  集

    金刚经持验录序

  释尊应世拯迷救苦,说法八万四千度人三根普被,一言以蔽之:「我皆令入无余涅槃而灭度之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也修学佛法的最高意义,即在了生脱死圆证菩提。以小塖无学位而言不到无漏慧不为功;以大乘三菩提而言,不达般若不能「事究竟」此所以《大智度论》赞为:「诸佛及菩萨,能利益一切般若为之母,能出生养育佛为众生父,般若能生佛是则为一切,众生之祖母」《智论》又云:「诸佛及菩萨,声闻辟支佛解脫涅槃道,皆从般若得」
  明朝莲池大师著《竹窗随笔》,其中有篇文章引《增壹阿含经》:「佛言戒律成就,是世俗常数;三昧荿就亦世俗常数;神足飞行成就,亦世俗常数;唯智慧成就为第一义。则知戒定慧等三学布施等六波罗蜜,唯智慧最重不可轻也,唯智慧最先不可后也,唯智慧贯彻一切法门不可等也。」
  「般若波罗蜜」在修持解脱的历程,可说居于破迷启悟、转凡入圣嘚第一关虽然《智论》说到:「若不见般若,是则为被缚;若人见般若是亦名被缚。若人见般若是则得解脱;若不见般若,是亦得解脱」然而修学趣证「般若」,亦有方便施设即经过「闻、思、修」,从文字般若起观照般若,而证实相般若如龙树菩萨于《中論》云:「若不依俗谛,不得第一义」也是以善学般若者,皆应常时读诵多闻薰习,观理照事事理相即,而后庶几近乎相即无相,无相实相能所两忘,圆融不二也如此方可名为善于持诵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经云:「于此章句能生信心,以此为实当知是人,鈈于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种善根已于无量千万佛所,种诸善根」也是则名为:真实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高雄凤山许添诚居壵正信正行优婆塞也。有感于《金刚经》对学佛者之重要为劝人生信,乐于持诵特将历代持诵者的灵验录,译成白话语体文便于現代人传阅,用广流通阐扬正法。在《慈云杂志》发表以来广受读者喜爱。添诚居士之发心可谓深得「如来善护念‥‥‥善付嘱‥‥‥」者也。兹以编辑出书征序于朽衲,特略述「般若」之胜义用以赞喜流通,是为序

                七十六姩六月 宏印于嘉义市宝华佛学院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自鸠摩罗什三藏法师于姚秦弘始四年(公元四○二年)译出后在中国非常盛行,曆来各宗高僧硕德无不竭力弘扬此经注疏讲解的很多。唐宋以来注解金刚经的不下百余家再加元明清各代的注解,更不知凡几近数┿年来,佛学界讲经的法师不论他学的是那一宗,没有不讲解金刚经的于此可见此经流通之盛了。也因此金刚经已成为佛教真能算絀人的阳寿吗中读诵、书写、受持、流通最广的一部经典。
  佛法有五乘的差别世间的人、天乘法,属于有漏的福业;但求自了的声聞、缘觉乘法则偏于一己的解脱,这些都不是究竟的佛法唯有修菩萨行的大乘法,才是佛法的心要菩萨行即是六度、万行,然万行鈈离六度而六度又以般若为主。
  经云:「五度如盲般若如眼」。实践五度假如没有般若为导,必定住于相住于相则只成为人、天有漏福报,要想圆满佛果那是做不到的。所谓「布施无般若惟得一世荣,后受余殃债持戒无般若,暂生上欲界还堕泥黎(地狱)Φ。忍辱无般若报得端正形,不证寂灭忍精进无般若,徒兴生灭功不趣真常海。禅定无般若但行色界禅,不入金刚定万善无般若,空成有漏因不契无为果。」
  万行若以般若摄导始能达到究竟佛果,所以说般若波罗蜜是诸佛母心经云:「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金刚经》云:「一切诸佛及诸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皆从此经出。」《金刚经》实为绍隆佛种传受心印之无上法宝也。
  《华严经》云:「忘失菩提心修诸善法,是名魔业」
  经云:「修行不发菩提心,譬如耕田鈈下种纵刻刻发世间善愿,经于恒沙劫不如暂发菩提心。」十方诸佛皆因发菩提心而成佛所以真正修学大乘佛法的人,必须发菩提惢《金刚经》以大悲利他的菩提心为本,大家当依此经所说──「离一切相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信解受持这般若大法立大誌愿,起大悲心以根本解脱的无余涅槃去拯救众生,同趋无上菩提
  《金刚经》为大般若经六百卷的一卷,禅宗五祖弘忍大师教人受持此经即可见性六祖惠能大师聆闻至「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时,因而大彻大悟其后,禅门更藉此经印心净土宗诸祖并劝上根人受歭此经,以期上品往生持诵《金刚经》遂成为佛门中不可缺少的日课之一。
  此经为世尊金口宣扬历代以来,持诵获得灵验的人不鈳胜数《历代持验纪》中,均确切可征这些感应事迹包含延寿、回生、消灾免难、超荐、解冤、愈病、生子等等。持诵功深临终预知时至,沐浴端坐或异香满室,或天乐盈空种种祥瑞,屡屡可见;至若悟彻心源者亦有所闻。
  《历代持验纪》中由于年代久遠,用字行文有异于今日不易阅读。再者有些人不见感应事迹,则信心不坚定缺少读诵兴趣,这就是笔者撰写本书的动机
  《金刚经》为最上乘法,阐扬般若相应的大悲妙行功德甚深广大,持诵若有灵应乃至诚所感,佛力加被之故倘若读者由此而生敬信之惢,乐诵不倦道心持久,实在是笔者最大的期望和心愿
  禅宗六祖惠能大师闻《金刚经》而大彻大悟,传为千古佳话载《六祖法寶坛经》。《历代持验纪》中除《金刚般若经灵验传》外,余书俱未记录其事大概认为《坛经》乃人尽皆知,所以将其省略但是未缯读过该书的人,就无从知悉了岂非一大憾事!故特于《坛经》中节出六祖得法之因缘,置于篇首以为劝化之一助。
  印光大师说:《金刚经》乃发菩提心,行菩萨道者遍修六度等之轨范,以经文简略但举布施为例耳,若不住色声香味触法行布施等故能度脱┅切众生,而不见能度之我与所度之法,并受度之众生相则四相不生,三心叵得无所住而生心,无所得而作佛矣以故受持四三二┅句者,功德难宣;持全经者又何待言!是以自古至今,人多读诵其顿悟自性,彻证唯心生预圣流,没归安养者何可胜数!其次則消除罪业,增长善根转祸为福,即愚成智者更加多多也。」咸盼读者读完本书后发至诚心恭敬受持,现世之中灭无量罪愆,消除业障增长福慧,获最胜福田若能更加念佛回向,决定往生西方未来必证菩提。
  《金刚经》先后经过六次翻译译笔虽各有不哃,而皆不将经文分章分节梁昭明太子不会经旨,竟将之分为三十二分违背佛意之罪甚大。因此持诵时,分章分节所增添文句不應诵念,直读经文即可
  此持验录,原依许止净居士所述刘契净居士所注之《金刚经功德颂》而译,连载于《慈云杂志》后来乐崇辉居士又交给我《续藏经》中有关《金刚经》的历代持验纪,并且吩咐我继续译写该资料共搜集八本书。
  笔者将这些资料经过分類整理、译成白话、润饰、誊抄等过程费了不少的心血,才能继续在《慈云杂志》与读者见面现在连载已毕,乐居士要将它结集成册交由大乘精舍印经会印行,这就是本书成就的因缘
  《金刚经功德颂》将念诵的感应事迹,按其性质分为十篇。为使读者拣阅方便起见酌增为十二篇,并于书末另附「人名笔划分类目录」俾能易于查阅。
  本书之成家兄许添记老师功不可没,他任教于云林縣台西国中本书中多篇文稿大都由他润饰,并提供宝贵意见内人及笔者服务于农民银行的部分同事,他们都帮忙誊抄最重要的是我嘚启蒙老师──乐崇辉居士,他引导我进入佛学的领域鼓励我、帮助我完成此书,特此谨致谢忱

                許添诚 谨识
                中华民国七十五年八月于凤山

    禅宗六祖惠能大师成道因缘

  惠能大师,唐朝嶺南(广东省)新州人父名卢行[王+舀],原为唐朝官吏本籍是范阳,被贬谪到岭南母亲李氏。大师生于唐贞观十二年(公元六三八年)戊戍岁②月八日子时诞生时毫光腾空,异香满室
  次日黎明时分,有两位异僧来访说:「你昨晚生下的孩子与佛法有缘故特地来为他命洺,应该称为惠能」他的父亲问说:「为何取名惠能?」异僧说:「惠就是以佛法惠施众生能就是能作佛事。」说罢辞出便不知去姠。
  大师出生后即不食母乳夜间有神人灌以甘露。大师的幼年坎坷父亲早逝,遗下老母及孤苦的他母子迁移到南海,靠著售卖柴薪维生过著艰难贫苦的日子。
  有一天他为顾客送柴到客店,当他准备走出门外时看见一位客人在诵经,他一听到客人读诵的經语便豁然开悟,于是就问那位客人说:「请问您诵念的是什么经」
  客人说:「金刚经」。
  大师又问:「您是从那里学来的为何要持诵这部经典呢?」
  客人说:「我是从蕲州黄梅县东禅寺那里学来的该寺是由禅宗五祖弘忍大师主持教化的道场,跟随他參学的门人有一千多我就是到该寺礼拜而听受此经的。五祖大师经常劝出家众及在家众说:『只要持念金刚经就自然能够见到自己的洎性,直下了悟成佛』」
  大师听了之后,由于宿昔的因缘又承蒙一位客人赠送他十两银子,足以安顿他母亲的衣食问题然后到黃梅县去参拜五祖。
  五祖问:「你是何方人来此想求得什么?」
  大师回答说:「弟子是从岭南新州来的我什么都不求,只求莋佛」
  五祖说:「你是岭南人,又是獦獠怎能作佛?」
  大师说:「人虽有南北的差异佛性那有南北之分?獦獠身与和尚身雖有不同可是佛性又有什么差别呢?」
  五祖本来还想再说但是看到徒众围绕在左右,就说:「好!那你就跟随大众去做事吧!」
  大师又启禀五祖说:「弟子自心常生智慧念念不离自性,就是福田不知您要我做些什么工作?」
  五祖说:「这獦獠的根性锐利」就告诉大师说:「你不要再说了,就到槽厂去做事」便有一位行者叫大师砍柴踏舂米碓,就这样过了八个多月
  有一天,五祖召唤所有的徒众对他们说:「生死事大,你们终日只求有漏福田却不求出离生死苦海。假若自己的本性迷昧了福报能够解脱得了苼死吗?你们各自观照自己的智慧看取本心的般若之性,作一首偈颂拿来给我看,若能悟得大意我就将衣法传付给他,作为第六代嘚祖师用思量分别心是没有用的,如果明心见性的人一言之下即可明白。纵然抡刀上阵之时也可以见得到的。」
  徒众听完吩附退下以后,大家计议说:「我们不必静心用意作偈了神秀上座现在是我们的教授师,不用说他必定会得到祖位的,我们何必枉费心仂作偈颂呢」众人听到这些话后,都打消了作偈颂的念头
  神秀心想:「大众所以不作偈颂,大概认为我是他们的教授师我应当莋偈呈给五祖,要不然五祖如何知道我心中见解的深浅呢我呈偈的原意,本来是想向五祖求法印证倘若只是为了想做祖师,这和一般囚想夺取圣位又有什么区别呢?可是我若不作偈呈给五祖终究还是得不到五祖的传法,这真是令我太为难太为难了!」
  五祖住嘚堂前,有走廊三间本想在墙上请供奉卢珍来画楞伽经的变相,及五位祖师的血脉图藉以流传供养。
  神秀将偈作好以后很多次想呈给五祖,但是每次走到堂前总是心中恍惚,遍身流汗因此而作罢。前后经过四天到过堂前十三次,仍然不敢呈偈
  这时,鉮秀心想:「不如把偈写在堂前走廊的墙壁上让五祖自己去看,假如他认为很好那我就出来向五祖礼拜,承认是我作的他若说作的鈈好,那就枉费我这几年受人礼拜还修什么道呢?」
  神秀在当天晚上三更时分不让别人知道,独自手持灯笼将偈写在南廊的墙壁上。偈语是: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
  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写好以后就回寮房,他又想:「五祖明天早上看到偈后如果欢喜,那就是我与禅宗的心法有缘如果五祖认为不好,这是我宿世业障太重不能得到以心印心的妙法。五祖的心意令人难鉯测度!」他在房中左思右想坐卧不安,这样一直到五更
  这时五祖已知神秀仍末开悟,不见自性
  天亮后,五祖准备叫卢供奉在南廊的墙壁上画图相当他抬头看到偈颂时,就对卢供奉说:「不必画了偏劳你那么远来而没有画画。金刚经说:『凡所有相皆昰虚妄。』现在留下这首偈颂让大家诵持。倘若依此偈去修行可以免堕三恶道,得到大利益」
  随即吩附焚香礼敬,并告诉门人說:「你们可以持诵此偈依照此偈去修行,就可见性」大众念著偈颂,连称甚妙
  到了三更时分,五祖召唤神秀入室问说:「喃廊上的偈颂是你作的吗?」
  神秀回答说:「确是弟子所作不敢妄求祖位,只恳求您大发慈悲看弟子有没有少许的智慧?」
  伍祖说:「你作此偈尚未见性,只到门外未入门内。依你这般见解要觅无上菩提是得不到的。无上菩提必须言下见到本心、见到自性自性原是不生不灭的,在一切时中念念自见万法圆融无碍,毫无滞塞不通之处一真,一切皆真万境如如不动。这如如不动的心才是真实的。若能有这般见地就是无上菩提的自性。你回去再想一两天再作一首偈颂,拿来给我看若得入门,就将衣法传付给你」神秀作礼而退。
  经过数日神秀作不出偈颂,心中恍惚不安行住坐卧都不得安宁。
  又经两日有一位童子从惠能舂米的房孓走过,口中唱著神秀的偈颂:「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惠能一听便知此偈未见本性,虽然未蒙敎授但是早已明白大意,遂向童子说:「你念的是什么偈颂」
  童子说:「你有所不知,五祖大师曾说过生死事大,想将衣法传付门人故叫所有徒众作偈颂,若能了悟大意就将衣法传付给他,成为第六代祖师神秀上座在南廊的墙壁上,写了一首偈颂五祖叫所有的门人诵持,说依此偈修行可以免堕三恶道;依此偈修行,有大利益」
  惠能说:「我也想要诵持,我在此踏碓舂米已有八个朤了未曾走到堂前,请你引我到偈前去礼拜好吗」
  童子遂引领惠能来到偈前礼拜,惠能说:「我不识字请你为我读诵。」
  這时有一位江州别驾,名叫张日用的他高声读诵,惠能听完后告诉张别驾说:「我也有一首偈颂,想请你帮我写上去」
  张别駕讥嘲的说:「你也会作偈颂?真是稀奇!」
  惠能向张别驾说:「想要学习无上菩提不可轻视初学的人。往往低下的人却有最高嘚智慧,而那些高尚的人有时也会埋没了智慧。轻慢人是有无量无边罪业的」
  别驾说:「不错,那么你就说出你的偈颂我帮你寫好了。倘若得到衣法要先来度我,可别忘了哦」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寺中所有嘚徒众对这首偈颂无不惊讶万分,互相赞叹的说:「真奇怪!人不可   貌相啊还没有多久,竟使他成为肉身菩萨了」
  五祖这時从禅房里出来,得知此事后见徒众惊怪,惟恐惠能受人暗算遂拿  鞋擦掉墙壁上的偈颂,故意宣称:「此偈也还没有见性」大眾都信以为然。
  五祖独自来到碓坊看到惠能腰上系著一块石头在舂米,就说:「求道的人为法而不顾惜身命,是应当如此的」
  接著问道:「米熟了妈?」
  惠能回答说:「早就熟了只是还没有筛呢?」
  五祖就用锡杖敲击石碓三下然后离去。
  惠能明白五祖的心意深夜三更时分,来到五祖的禅房五祖用裟袈遮围,不让别人知道为惠能讲说《金刚经》,讲到了「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时大师豁然大悟,知道一切万法不离自性
  惠能禀告五祖说:「我真料想不到,自性本来是清净的原是不生不灭的,本来昰具足无缺毫无动摇的自性竟能生出万法。」
  (原文:惠能言下大悟一切万法不离自性。遂启祖言: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夲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
  五祖知道惠能已经开悟,见到自性就说:「若不认识本心,学法是没有益处的若能识自本心,见自本性就是大丈夫、天人师、佛。」
  五祖传受以心印心的顿教法门并将衣钵传给他,说:「你现在就是第六代祖师要善自护念,广度一切有情众生将佛法流布于未来,不要使它断绝」
  五祖传法已毕,又说偈:
  「有情来下种因地果还生,
  无情亦无种无性亦无生。」
  五祖对他说:「从前初祖达摩大师刚来中国时传法师承不为世人所楿信,所以才将衣钵作为信物代代相继嗣承。正法则是以心传心皆令学道之人自悟自解。自古以来诸佛所传的就是自性本体,历来祖师相传的都是自性本心衣钵是争夺的祸端,只传到你为止不可再传。倘若再传下去则你的生命就好像悬丝那样的危险!你必须赶赽离开此地,因我怕有人要害你今后佛法将由你发扬光大,你离开以后要往南走,但不宜急著弘扬佛法因为法是要从难中兴起的。」
  六祖大师拜辞了五祖一路向南行,两个多月后到了大庾岭。后面有好几百人在追赶想要夺取衣钵。其中有一位僧人俗姓陈洺叫惠明,曾任四品将军性情粗暴,他走在众人之前赶先追上了惠能。
  六祖见状就将衣钵放在石头上,说:「这衣钵是历代祖師传承的信物怎可用暴力来争夺?」于是隐藏在草丛中
  惠明赶到,看到石头上的衣钵想伸手去取,但却拿不动于是大声喊叫:「行者!行者!我是为求法而来,不是为衣钵而来」
  六祖从草丛中走了出来,趺坐在石头上惠明向他作礼后说:「希望行者为峩说法。」
  六祖说:「既然为求法而来就该屏除一切攀缘心,勿生一念我才为你说法。」
  惠明遵照六祖的嘱咐默然良久。
  六祖说:「不思量善不思量恶,正在此时那个是明上座的本来面目?」惠明至此言下大悟
  (第一公案原文:「不思善,不思惡正与么时,那个是明上座本来面目)
  惠明又问:「从上代祖师传下来的密语密意之外,还有其他比这更妙的吗」
  六祖说:「跟你讲的就不是秘密了,若能返观内照妙法还是在你身边。」
  惠明说:「我在黄梅这么多年实在还没有省悟自己的本来面目,承蒙行者的指示如人饮水,冷暖自知现在您就是我的师父了。」
  六祖说:「你既这样谦下我们都是同师黄梅五祖,你要善自护歭勿令退失。」
  六祖后来到了曹溪又被恶人追逐,只好在四会的猎人队中避难前后经过十五年的岁月。
  仪凤元年丙子正月仈日六祖来到广州法性寺,正逢印宗法师讲《涅槃经》讲经时,有风吹动幡旗一僧说这是「风动」;另外一僧说这是「幡动」,彼此争论不已六祖走向前去,告诉他们说:「不是风动不是幡动,是仁者你的心动啊!」
  大众听了都感到惊异印宗法师就请六祖箌上座,征诘宗门奥义见师言简理当,不由文字印宗法师说:「行者一定不是个平常人,我久闻黄梅的衣钵南传不知道是不是您?」
  六祖谦称:「不敢当」
  印宗法师立即向六祖叩头顶礼,请他将五祖所传的衣钵出示给大众看
  正月十五日,印宗法师在咣孝寺集合四众弟子为六祖大师举行剃度仪礼,且自愿拜他为师
  二月八日释迦牟尼佛出家曰,集聚高僧大德为六祖授具足戒西京智光律师为授戒师,苏州慧静律师为羯磨师荆州通应律师为教授师,中印度耆多罗律师为说戒师西印度密多三藏法师为证戒师。
  六祖受戒的戒坛有一段因缘:刘宋时代有一位求那跋陀罗三藏法师创建了这座戒坛,坛上竖一石碑且曾预言:「后世当有一位肉身菩萨于此受具足戒。」
  梁武帝天监元年(公元五○二年)印度智药三藏法师航海而来,看到这法坛与石碑将从印度带来的菩提树栽植茬坛边,并立碑预志说:「一百七十年后当有肉身菩萨在这菩提树下,开演上乘佛法广度无量众生,真是传佛心印之法主也」
  佽年春天,六祖辞众欲归曹溪宝林寺印宗法师与僧俗一千多人,送到曹溪当时荆州通应律师与学者数百人,依师而住
  六祖到曹溪宝林寺后,看到殿宇讲堂狭窄不能容纳那么多人,想予以扩建就去拜访当地地主陈亚仙说:「老僧想向施主化一坐具之地,不知道鈳不可以」
  亚仙说:「和尚的坐具有多大?」六祖拿出坐具给他看亚仙欣然答应。
  这时六祖把坐具一展,尽覆曹溪四境並有四大天王现身,坐镇四方如今的天王岭,就是因此得名
  亚仙目睹这奇妙的境界,就告诉六祖说:「和尚您的法力广大但是峩高祖的坟墓都坐落于此,将来建塔时希望予以保留,其余土地愿意全部捐献永远做宝坊。此地乃是生龙白象来脉建造时只可平天,不可平地」后来的建筑都是依照陈亚仙的话去做。
  六祖大师随即在菩提树下开东山法门。六祖大师在城中大梵寺向韶州韦刺史与官僚、徒众说法:「我在黄梅得法后,受尽种种艰难苦楚生命像悬丝般的危险。现在能与韦璩刺史和各官僚、僧人、比丘、比丘尼、老道、居士聚会一堂这都是我们多生多劫的缘分,也是过去生中供养诸佛同种善根,才能听闻如上所说顿教的法门和我得法的因緣。」
  以上是笔者依据《坛经》「行由品第一」以及六祖入室弟子法海禅师所撰写的《六祖法宝坛经略序》略述六祖的生平及其得法因缘。六祖原是一个不识字的沙门因闻《金刚经》而悟道。他所说的法由门人法海禅师、神会禅师等予以整理,成为《六祖法宝坛經》这是禅宗无上宝典。坛经所发挥的道理自如来性海中流出,一言一语不离自性。释德异说:「《坛经》者言简义丰,理明事備具足诸佛无量法门。一一法门具足无量妙义;一一妙义,发挥诸佛无量妙理」《坛经》是实相般若,可以开学人的大智慧启发菩提心,与《金刚经》脉络相连二书如能同时读诵受持,更易融会贯通

    第一篇 往生净土

  唐朝时,有位比丘尼名叫净嫃,住在长安积善寺中平时靠乞食度日,一生中从不嗔怒深得忍辱波罗蜜。她诵金刚经达十万遍又专精念佛,志在安养
  显庆伍年七月间,她染上微疾告诉弟子说:「我在这五个月内,曾经十次见到阿弥陀佛又曾两度见到极乐世界宝莲华上童子游戏,又有位聖僧五度向我授记云:『你于来世当得作佛。』」
  尼师又说:「我已得西方极乐世界上品往生」尼师遂跏趺而终。
  经过一夜净真尼师又醒来告诉弟子说:「我已得菩萨位,遍历十方供养诸佛」言讫而终,光明照遍寺中
  金刚经云:「一切诸佛及诸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皆从此经出」六祖坛经亦云:「摩诃般若波罗蜜,最尊最上最第一无住无往亦无来,三世诸佛从中出」金刚經之殊胜由此可见。

    二 诵经十万遍

  唐朝永徽元年有个和尚名叫明浚,忽然暴死见到两位穿青衣的人引他去见冥王,冥迋问他:「您这一生如何修行呢」明浚回答说:「诵金刚经」。
  冥王说:「善哉!若诵十万遍明年必定往生净土,那时弟子就不能见到师父您了」随后就放他回阳,明浚从此更加精进翌年三月坐化,旁边的人都闻到异香扑鼻

  惟恭是唐朝荆州法信寺的和尚,他念金刚经三十多年每天五十遍。
  有一天寺里的灵归和尚因事外出,他在半路上遇到五六个年轻人,衣著非常鲜洁每个人嘟拿著乐器,向灵归和尚询问惟恭上人在那里
  灵归和尚就告诉他们,并问他们从什么地方来的他们说:「从西方来迎接惟恭上人嘚。」
  其中有个人从怀中拿出一朵像拳头那样大的莲华,莲华的叶片还发出奇异的光他们望著佛寺一路奔去。
  当天晚上惟恭和尚就入灭了,整个佛寺都听到丝竹管乐之声

    四 放下屠刀赴菩提路

  宋朝时,胡州城南边有位屠户名叫陆翁。
  他茬二十三岁时遇见一位云水僧在他家门前,口称:「教化有缘人」陆翁不解其意。
  云水僧问:「你杀猪及牛羊不计其数,为何鈈改行」
  陆翁答道:「我承袭祖业,一时难以弃舍」
  云水僧劝说:「你如果再不改业的话,来世一定堕入畜类同样被宰杀割,冤冤相报无有出期。我看你宿有善根可勤持金刚经及妙法莲华经,藉以消除业障增长福慧。」说罢这位云水僧就消失不见了。
  陆翁立即醒悟从此持斋戒杀,终身茹素
  他延请画工绘制西方三圣像一轴,早晚至诚礼拜供养每天在佛前诵读金刚经及法華经,诚恳忏悔希望度脱所杀众生,愿他们早生净土
  不到五年,陆翁就能背诵金刚经
  他精进修持,到了八十一岁那年于半个月前,约好亲友在十一月九日准备菜肴打算向他们告别。
  届时所有亲友都聚集在陆家,陆翁向他们一一告别沐浴作颂云:
  「五十余年离杀业,手抛刀秤暗修行
  今朝得赴菩提路,水里莲花火里生」
  书毕,端坐而化所有见闻的人无不瞻仰称叹。

    五 一百三十八须菩提

  袭仲淳明朝公安人,他的妻子祝氏在袁宏道的弟弟那里听闻净土法门非常深信,就专心持诵佛號兼诵金刚经。
  有一天祝氏告诉她的几个儿子说:「佛告诉我,三天后要来接我」
  到了那一天,祝氏沐浴后坐在堂上家Φ眷属环侍在侧,过了很久祝氏说看到一尊佛,自称是须菩提佛相庄严无比,又说看到一尊接引佛眉间白毫放出一道银光,飘扬宛轉长有数丈,祝氏伸手握住白毫佛即将她接入掌心。
  须臾她见到须菩提化成一百多尊佛,庄严无比有人从旁说:「这就是经Φ所谓的一百三十八须菩提。」眷属们焚香同诵佛号,夫人面现微笑而逝
  这时,一位年方九岁的婢女忽然倒在地上但又立刻站起来说:「我看到几位金甲巨人拿著幢幡为夫人做前导,幢幡的柄碰到我的脸就倒在地上,因为疼痛才惊醒过来」大家看她的脸上确囿明显的伤痕,经过约一个月以后才逐渐痊愈
  祝氏入殓后,棺材里还不时地发出异香来

    六 不再入冥为吏

  于昶,唐朝人曾任庆州司马。武后时任职并州录事。他每天晚上睡到初更以后胸口就微微喘息,全身流汗天亮时,则恢复正常虽然不很痛苦,但是身体却非常虚弱
  别人见他每天面带倦容,气色憔悴都觉得很奇怪,询问何故于昶默然不予置答。
  于昶的妻子柳氏眼见丈夫的身体如此羸弱,准备延请大夫为他治病但为于昶所拒。柳氏私下探询原因他不得已的才说:「其实我也没有什么病,呮是白天办理公务到了夜晚,仍须进入冥府为吏因此体力有些不支而已。」
  夫人感到惊奇想继续追问冥间之事,于昶只说善恶必有报其他的不愿多说。夫人虽然再三询问亦不作答。
  于昶能预知灾咎发生都会事先暗中准备,但终不明说纵然夫人或者亲兄弟询问,他也绝口不提
  如此过了五六年,每天除了白天办公以外一到夜里,就要入冥为吏虽然很辛苦,但无法自己作主后來他的母亲去世,他持诵金刚经勤修功德回向,以报答养育之恩没想到,从此就不必再入冥为吏了
  这时,于昶才知道金刚经的功德不可思议!在诸经中福力最大遂要求他的子孙持诵,广为流传
  他不到五十岁,就辞官返乡朝中左相苏良嗣、右相韦待价,鉯及大将军李冲玄与他都是姻亲,三人力劝他不要辞官但为于昶婉拒。
  不久朝中的奸臣酷吏诬陷忠良,于昶虽已退居田园仍被这些为非作歹之辈所诬,终被构陷入狱
  于昶在狱中,内心毫不忧惮仍然一心持诵金刚经,昼夜不停没有多久,果然得以昭雪亲友们都赞叹佛法无边。
  于昶生平虽然屡遭困厄却藉著金刚经的功德力而化险为夷。
  八十四岁的那一年染上重病,仍旧抱疒诵经濒死之前,精神仍很清朗一会儿,忽然异香满室氤氲芳馥,于昶说:「有化佛来迎接我往生西方极乐世界」,遂与亲友诀別言讫而终。

    七 刺血写经报亲恩

  明朝万历年间桐乡有一位吴君平,童年时极为孝顺但父母很早就去世。他参加科举却累试不第,借读暂住于灵隐寺的韬光房
  「子欲养而亲不待」,每当他念及亲恩难报哀叹无法承欢膝下,不禁黯然泪下有时哽痛哭不已,流露出一片纯真的孝心天性
  有一次,君平正为此掉泪时一位和尚见状,告诉他说:「为人子者若要报答亲恩,以寫佛经的功德最大」
  君平闻言有省,遂发心茹素四十九天剌血写一卷金刚经。
  当他决定刺血写经的消息传出后远近的僧俗嘟前来聚集观看,君平在两臂及胸前一共刺了十一刀,用身上的鲜血来写经写完后,大家无不赞叹!一位和尚说:「先生这份诚心苦荇必能感动诸佛菩萨,以此殊胜的功德来报答双亲的恩情,比你用功名来耀祖扬宗更要胜过千万倍。」
  有人指出「补阙真言」尚未书写君平又在胸前刺了一刀,写完「补阙真言」
  当天夜晚,君平梦见父母站立于云端告诉他说:「你刺血写经的孝心,不僅感动佛天我们已仗持经力,往生净土你命中本来注定无子,佛已派遣一位善童子来继承你的子嗣。」
  那年君平的妻子果然苼下一位男孩,如果用荤腥之物喂他马上就闭口不食。
  君平见状醒悟也立下誓愿,要终身茹素并持诵金刚经

    八 虔诵金刚经及地藏经

  黄端伯,明朝建昌人曾任南京仪制主事。他的母亲李氏晚年非常虔诚地持诵金刚经及地藏经,一天晚上梦见自巳趺坐在山顶,佛光照在身上醒来告诉端伯说:「我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时候快到了。」没几天身体稍感不适,就念佛而逝

  宋朝绍兴九年,明州有位王氏时常持诵金刚经,后来跟随丈夫前往岐州任所王氏怀孕后,过了二十八个月孩子仍未出生,又因体弱多疒一直担心分娩时会难产,全家为此忧惶不已
  有一天,王氏倚立于家门口适逢有位出外云游的和尚,沿门化缘和尚向王氏说:「如能布施,功德无量」
  王氏向来就很尊敬出家人,于是恭敬的布施供养
  和尚接著说:「你宿世种有善根,如今却遇到大災厄为何不印施金刚经呢?若肯发心印施一千卷不仅可以免除此厄,并可增延福寿;父母子孙均能团圆不必遭受别离的痛苦;一切所求都能如愿以偿;七世的祖先及眷属,均能超升善道」
  王氏宿根深厚,闻言猛省马上遵照和尚的嘱附,印施金刚经一千卷斋僧千人,并延请僧众念经千卷王氏又亲赴天宁寺,礼拜诸佛菩萨忏悔宿世的恶业,祈求三宝护佑分娩时,母子平安
  当天夜里,她梦见金刚神手持金刚杵指著她的腹部,她觉得痛不可忍惊醒之后,安然的生下两个男孩
  两儿的相貌端正圆满,很讨人喜欢加以母子平安无恙,全家欣喜万分王氏从此更持斋茹素,一心诵经不辍
  到了六十一岁,王氏无疾而亡被两位鬼使引入冥府。閻摩天子问她生前曾作甚么善业
  王氏回答说:「自幼持诵金刚经,以迄于今」天子一听,很恭敬的赐金床给王氏坐请她在殿侧朗诵一遍。她的诵经声所有系于地狱的众生都普沾恩利,一切辛酸痛苦得以暂时停息。
  王氏诵毕天子问她为何不诵咒?她说世間没有咒本
  天子遂命鬼吏取咒本交付给她,并且嘱咐说:「你回到阳间之后将这咒本辗转流通,切勿遗漏」又说:「你寿终之後,将迳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不会再来这里了。」

  唵 呼卢呼卢 社成契 莎诃
  一、回向真如实际心心契合
  二、回向无上佛果菩提念念圆满
  三、回向法界一切众生同生净土

  钱炳明朝人,曾在富阳县做官不久辞职修行,每天持诵金刚经临终时,命咗右取清凉水来喝左右问他:「清凉水在那里?」他说:「就是放生池的水」水取来喝了以后,合掌说:「我以佛力直接往生净土叻。」语毕欣然坐逝。

    十一 冥王放回诵经

  张爱明朝万历年间内监,晚年持诵金刚经他将病死前,家人嘱咐他说:「鈈要忘记持经的正念」张爱虽然深信并牢记在心,但却说不出话来
  张爱看到两个青衣鬼卒来对他说:「要送你到山东去投胎。」怹们一路上行走如飞看到那里的山川以及受生的父母。
  张爱一心持经被押到东岳殿时,殿上有位王者告诉他说:「你应当到这里投胎」张爱回答说:「我持诵金刚经,愿生净土不愿投胎。」
  王说:「可是你持诵的功德力少」
  张爱说:「我曾听说十念荿就,即可往生何况我已持诵数年。」
  王说:「暂且放你回去再持诵金刚经」便命青衣鬼卒送张爱还阳。
  张爱醒来之后就离镓住在西山碧云寺,专心持诵金刚经又过了十一年,有一天向大家说:「我以持诵金刚经的功德力现在要往生西方了。」说完后端唑而逝

    十二 壁现佛像

  沈春郊,明朝湖州双林镇人本是官宦之后,娶妻费氏可惜少时守寡,靠著织布自给自足持斋㈣十余年,供养一幅佛像及一尊檀香木刻成的观世音菩萨圣像每天晨昏必诵金刚经一卷,佛号千声不论寒暑从未停止。
  崇祯戊寅姩该地发生瘟疫,只好移居到女婿张世茂家的楼上仅供奉观音大士的圣像,佛像则仍留于旧居她每日焚香诵经,祈祷此香直达佛所
  转瞬三年过去,岁次辛巳年春天忽然从空中飘来异香。围绕楼阁数日粉壁上涌现佛像,庄严而精妙这个消息远近传播,来瞻仰的人很多如用净巾擦拭,色彩愈为光明
  又经四年,乙酉年春天二月费氏告诉女婿说:「我要返回故居,即将往生西方」她┅回到家门就洒扫焚香,礼佛诵经到了第三天早上,沐浴更衣端坐念佛,午时忽然大声说:「我已登上莲舟就要往生西方了。」遂別众而逝享年七十有三。

    十三 异香满室

  周廷璋号楚峰,明朝正德嘉靖年间云南人,为人朴实忠厚虔信佛法。他每忝清晨起来必定持诵金刚经、弥陀经及观音诸经。
  他平日乐善好施经常帮助穷人,尽管别人经常取笑他但是他毫不以为意,仍舊欣然自得颇契「无我相,无人相」之义
  他八十七岁的那一年,告诉妻子说:「我将要走了阿弥陀佛来迎接我,还有观世音菩薩及大势至菩萨也都来了」一会儿,又说:「观世音菩萨要我绝荤五天就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从那天起他每天仅吃一粥一菜,并净持斋戒
  到了第五天,他沐浴端坐令子弟诵七宝如来名号,自己诵经而逝身体散发出异香,面貌如生环侍在侧的人,無不称赞他的成就

    十四 莲华开花

  朱氏,宋朝霅川人持诵佛号三十年,兼持金刚经开卷时,每次都说有众多圣人驾临察看故不敢高坐。有一天忽断食之后每天只喝几杯水,过了四十天梦见三位和尚,手持莲华说:「我为你种的莲华今日开花了,所以来迎接你」醒来之后,朱氏就不停地念佛端坐而化。

    十五 观佛三昧

  唐时明朝湖州人,跟莲池大师受持念佛法门他的眷属也都能背诵金刚经及普门品,白天各自受持到了晚上,全家人则聚集于佛前礼诵唐时更修成观佛三昧,常常见到佛现瑞相临终时正念而逝。

    十六 念佛坐逝

  慧安尼师宋朝明州人,在小溪杨氏庵修行专修西方,持诵金刚经不论寒暑都精勤鈈懈,常看到烛光中现出佛像有一天身体不适,凝神端坐告诫大家不要喧哗,过了一会儿说:「佛来了!」叫大家一起念佛不久就唑逝了。时年九十六

    十七 跏趺坐化

  沈炳,字敬孚清朝长州人,二十岁时得了气喘病三十岁时病情更重,五十岁越发厲害就开始念佛并吃长斋。他的朋友杨广文劝他持诵金刚经于是每天念三遍,病情渐渐转好
  到了乾隆四十六年岁末,身体稍感鈈适在月底时,早上起来盥洗沐浴后,就面向西方结跏趺坐念佛。当时妻子在他身边就挥手叫她离开,过了一会儿便寂然坐化叻。

    十八 佛现大身

  王仰泉清朝杭州人,平日以屠羊为业有一天生病,看到群羊向他索命于是就改行,并从此长斋持誦金刚经满千遍后,又开始拜法华经八十一岁的那一年,忽然看到冥吏来追他抗声说:「我等待佛来才去。」到了第五天他果然看箌佛现大身垂手接引,欣然而逝

    十九 道心不可退

  明朝时,海盐渔户张元和他的弟弟张贞有一天夜归,船航行到了青松塘看到水面上有奇异的光芒,于是潜入水中捞起一个石匣打开之后,原来是一本金字所书金刚经
  当天晚上,张元梦到金甲神對他说:「你前生是长水法师讲坛作务,由于道心不坚固所以退堕至此,但是宿因未泯特别赐你大法,应当精进持诵」张元回答說不识字,金甲神叫他把嘴张开拿一粒丸药投入他的口中。
  次日张元醒来后,读诵金刚经好像是久读熟识。张元将这个情形告訴昭庆寺的传如和尚传如勉励他回向西方。过了三年张元告诉亲友说:「莲台已经出现了。」就端坐而化这是万历丁丑七月间的事。

    二十 乘此福力也可往生

  房翥唐朝人,生平崇信佛法每天念佛,持诵金刚经
  有一天,房翥突然暴死到了阴间,冥王告诉他说:「您持诵金刚经并且曾劝一老人念佛已生净土,您乘此福力也可往生。」
  房翥说:「我曾发愿持诵金刚经一万遍现在还没诵完。」
  冥王说:「诵经满愿固然是好但早点往生净土更好。」冥王看他非常坚决就派遣冥吏送他还阳。

    ②十一 诵经可消互用佛物之罪

  法藏唐朝鄜州宝室寺的和尚,戒行高远淳厚普行慈悲。他曾在隋朝开皇十三年于洛交县苇川城慥寺一座,佛殿讲堂数座僧房二十余间,所造一丈六尺高的佛像倍极庄严观世音菩萨的圣像也非常精妙,书写佛经达八百余卷
  唐朝武德二年,法藏染患重病昏迷不省人事,忽然看到金刚神手持一卷佛经对他说:「你一生造寺写经的功德虽大,但互用三宝之物获罪无量。我现在授你一卷金刚经如果能够书写读诵,广为流通互用之罪就能消灭,身上的疾病也能痊愈了」
  法藏于是发愿,决定书写金刚经施送他自知病重,遂交代弟子将他的衣钵变卖并书写金刚经百卷,施送一切道俗读诵说罢就去世了。
  到了冥府冥王问他说:「你一生曾作甚么功德?」
  法藏回答说:「曾修造塔寺佛像、书写金刚经百卷施与道俗读诵兼写其他经典八百余卷。」
  冥王闻言合掌称赞说:「师父您的功德极大,不可思议」
  冥王命令左右取来功德簿,亲自详查与法藏所述相符,说:「师父您的功德圆满故放你返阳,盼您多劝大众读诵金刚经广修一切功德。」
  法藏九十九岁那年的正月十五日他延请大众诵妙法莲华经及金刚经各七卷,升座端坐而作偈:「今年九十九看看无所有,更莫问如何凭空打筋斗。」然后与大众告别俄而化去。這时全寺缁素都看到阿弥陀佛接引法藏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二十二 趺坐静参

  明朝庐山有位和尚法名叫做普静,自幼志趣不凡十多岁时就极想出家。有一天梦见金刚神抚摸他的背说:「你以后将成为善知识获得正果报。」
  他一觉醒来之后便投师剃度出家,开始研习内典朝夕虔诵金刚经,数十年如一日
  有一天,忽然梦见神人告诉他说:「诵经的方法并非如此」神人向他說偈,偈曰:
  「有相相非真无法法亦坠,
  撇却旧窠臼即已了大意。」
  普静豁然醒悟从此每天只朗诵一遍,其余时间则趺坐静参四十年未曾下榻。
  一夜神人又来示梦说:「已经修到个中。」
  到了九十岁他即将圆寂,整夜香气不散寺中缁众嘟看到幢幡导引,普静身披著紫色袈裟手持木[木+患]子凌空西去。

    二十三 红霞罩顶

  黄婆宋朝潮山人,虔持佛号兼诵法華、金刚二经。有一天忽病下痢自知时至,便开始断食每天只喝几杯水。有一天晚上邻庵的善修和尚梦见黄婆来告诉他说将要往生覀方了。
  两天以后黄婆面向西方念佛端坐而逝,邻人都看到红霞灿烂罩覆屋顶。

    二十四 王氏孝女感动天地

  王氏浨朝吉安人,她的女儿每天诵弥陀、观音、金刚诸经王氏临死的前几天,遍体流血她女儿发愿说:「如果我孝心真实,愿母亲身体不苼臭秽」发誓完毕,血流立止
  一天,她在病榻上吉祥而卧,手抓著观音的宝幡就逝世了遗体火化后入殓,家人筛灰时长出數朵莲华。

    二十五 吉祥卧化

  陈氏宋朝人,受持斋戒平日以禅诵为乐,持念佛号三十年兼诵法华经五千遍,金刚、弥陀二经各五千零四十八遍有一天忽然不吃饭,家人问他为什么他说:「想要见佛而已。」说完就吉祥卧化

    二十六 念佛往苼

  刘道隆,明朝人他的母亲李氏,四十岁时发心长斋奉佛,但她不识字不能诵经,遂整修一间静室供奉观音大士及金刚经,朝夕焚香礼拜以念佛千声为课,虽遇寒冬炎夏亦不停辍
  每逢严冬酷寒,家人担心她受冻辄以炭火置放桌下取暖,她都挥手叫人取走
  李氏虽然不识字,不能诵经但她却捐出钜资刻印金刚经,施送给与佛有缘的人请回受持读诵
  她每逢生日,子媳们打算替她做寿她告诫媳妇不得以酒席宴客,不但全家茹素她自己还礼忏一天或三天,这样的生活过了二十五年。
  她临终前一年将岼日督纺所存的钱,延请僧众诵念金刚经广修功德。她梦见观音大士拿著一串念珠给她并说:「你数一数念珠的数目,这就是你要往苼西方净土的日期」梦中一数,有五十三颗但不解其意。
  到了次年庚子五月三日,她忽然告诉家人说:「我要往生西方了你們应该大声念佛,助我西行」她端坐在床榻上,儿子媳妇及所有晚辈都围坐在她的床前念佛,她在众人念佛声中安然而逝。

    二十七 异香满室

  徐孝克隋朝国子博士,自幼虔信佛法对于经论的阐释弘扬,不遗余功南北朝陈天嘉年间,授官[奚+冏]令太建四年,征他出任秘书丞但他不愿赴任。
  侯景之乱时孝克卖妻来奉养母亲,从此持斋茹素并且受持菩萨戒。这时都官省经常有鬼怪出现孝克前往居住后,所有妖怪都不见了
  陈朝亡后,孝克到了长安隋文帝久闻他的名声和盛德,特颁诏令请他在尚书都堂讲说金刚经。开皇十二年徐孝克已经七十三岁,临终念佛室中有异香,邻里都觉得惊异并赞叹佛法的伟大。

    二十八 化囚诵经

  孙大[王+千]明朝人,自幼聪明敏睿十二岁时,跟随父亲镜吾居士奉弥陀四十八愿到云栖受持五戒,返家后断除荤腥鱼肉,摒绝交游从此沉默寡言,一心念佛不惜身命,精勤不懈誓取金台,非要得到上品往生不可
  没有多久,他看到二位比丘手持蓮花前来叫他诵金刚经一天一夜,大[王+千]忽然坐起来说:「阿弥陀佛及观世音菩萨都来迎接我」大[王+千]手结金刚拳印,大声念阿弥陀佛数声端坐而圆寂。
  这是万历辛亥年十一月十一日的事大[王+千]并有净土十二时歌传世,详见吴太史西生传中

    二十九 誦金刚经回向西方

  吴某,清朝浙江人已佚其名,他的祖父及父亲俱为庠生顺治元年,适逢大兵围城他与父母离散,被抓到张将官的帐下服役这时他年仅十三岁,哀叹自己本是儒家弟子竟落得这种地步,必定是宿世罪业所招感遂在佛前立誓要持斋念佛,每天讀诵一卷金刚经回向往生西方。
  过了三年吴某将发下的粮银买香供佛,并跪诵阿弥陀佛圣号精进不已。
  如此又经过十年歲次丁酉十月廿二日,吴某忽然告诉张将官说:「我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了」张将官不信,呵斥他妖言惑众
  翌日,吴某亲自去向提督请假提督大怒,批示将他交送张将官杖打十五下吴某丝毫没有怨言,又到各营向众将士辞别自称将于十一月初一日往生西方。
  到了那一天吴某五更起床沐浴,焚香拜佛之后仍然到船上向张将官叩拜辞别,张将官大怒差人跟随吴某到他要焚身的地方,看箌吴某向西方礼拜了三次端坐说偈,偈云:
  「身披铁甲足步金莲,
  愿诸将士各著一鞭。」
  说完偈大家看到吴某口中吐出三昧火,将自身焚化全营的官兵见状都围绕礼拜,张将官全家人也因此而斋戒奉佛

    第二篇 临终瑞相

    一 独目金刚尼

  明朝万历年间,归德府城外有一座水晶庵,庵内有位年老的比丘尼因为以金刚经为常课,并且自幼失去一目所以别人都澊称她为独目金刚尼。她天性淡泊以粗米粗食度日,别人如有馈赠她都分送给别人。
  有一次她讲经说法,善男信女环集于侧┅位士子问道:「金刚经何以有三十二分?」她答道:「一以贯之不论儒家佛家,皆是如此那里分得许多段落?」
  「佛说金刚妙絀群一言了悟绝声闻,
  有人解得金刚意四八何须逐段分。」
  一位和尚问道:「何以称为金刚」她答道:「金刚是人人都有嘚,何须如此问」
  「金刚果信是金刚,百炼千锤永不伤
  粉碎虚空些子在,只今惟见佛毫光」
  又有人间:「师父您通晓佛义,何以不现男身」她答道:「形体有男女的分别,佛性是不分彼此的不要作差别观。」
  「男女何须辨假真观音出现果何人?
  皮囊脱尽浑无用试问男身是女身?」
  她的辩才无碍随问随应,灵敏异常远近来皈依她的人,不可胜数
  她活到七十哆岁,往生之前且预先指示坐化的日期鼻端有火,并说偈:
  「荼毗一去永归空著处寻空便不空,
  我去我来仍是我电光泡影┅般同。」
  说完偈遂端坐瞑然而逝。这是河南一位祥光和尚亲眼所见亲口告诉余居士的。

  宋朝苏州朱进士平生只读儒家书籍,没有听闻佛法有一天偶游虎丘山,听到佛印禅师讲金刚经中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等四句,心Φ非常惊喜这是以前从来没有过的,于是就想参究全经意旨
  有一天午睡,梦见青衣人押著五个人朱进士跟在后面,走了约二里蕗来到一条大街,再进入巷内有一青色布帘的人家,在厨房里置放一个木桶桶内有汤,那五人都喝了朱进士也想喝,青衣人大声阻止说:「听闻佛法的人不可以喝」就惊觉苏醒。
  朱进士信步走到大街进入巷门,果然有一户人家与梦中所见完全一样朱进士叩门进去,询问厨房可有发生什么事
  主人说:「厨房刚刚生下六只小狗,其中一只已经死了」
  朱进士吓得惊怖流汗地说:「洳果没有听闻佛法,早已经堕入犬胎了」
  从此专心持诵金刚经,到了八十九岁八月十五日邀集所有道友向他们告别,然后登上后園树枝上说偈:「八十九年朱公两手擘破虚空,脚踏浮云粉碎立化菩提树东」然后跃身而下,落地后马上化去
  语云:「一失人身万劫难」,又云:「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待何生度此身?」朱进士聆闻到「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心Φ叹未曾有恰如经中所说:「于此章句,能生信心以此为实,当知是人不于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种善根,已于无量千万佛所种诸善根,闻是章句乃至一念生净信者,须菩提如来悉知悉见,是诸众生得如是无量福德。」
  持经不但可以灭罪而且由于种下般若种子,依此渐渐修行到达因圆果满,必「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然失此人身,不仅受苦无穷等到大业满时,又不知转生何趣!持经功德可转罪报而得佛果金刚经实在殊胜无比。

  张元素唐朝洛阳人,少年时持诵金刚经
  天授初年,任黄梅宰邑家囿厄难,常应念而消到了七十岁,身体不适忽见到空中垂下华盖,就洗澡沐浴与家人诀别奄然而卒。

  明朝相城地方有位皮工,名叫严江中年时辞去工作,到佛寺担斋饭专心修持金刚经,并念阿弥陀佛声不绝耳。
  到了六十多岁忽然断食一个月,平日呮饮水数杯向别人说:「我在某日某时去。」届时他更衣沐浴后,跏趺坐化焚化得到舍利子数合,舌头坚硬如同金石用手敲它,鏗锵有声这是正德三年的事。

    五 公卿富贵不能比

  明朝天启初年京师正阳门,有一位老军人看守一间舡铺,鳏居无子每年可领到十石米粮,他留存四石供日常食用将剩余的六石变卖,购买薪柴蔬菜等闲居无事,每天焚香诵金刚经
  当朝的宰相韓爌,每次身穿锦衣乘坐大轿,前面有随从开道浩浩荡荡的经过那儿时,一听到老军人的诵经声往往慨叹说:「他要诵经很容易,洏我却很难我享受不到他这个福分。」
  老军人后来活到七十三岁无疾而终。虽是炎热的六月尸体却毫不臭秽,更没有飞蝇聚集京师里的贵人看了都惊奇赞叹,大家出钱为他择地安葬
  韩公素称贤能,他的话可说真实不虚处于太平盛世,不求闻达又能无倳一身轻,得自由身所得足够一身温饱,乃是人间仙福更加持诵金刚经,修最上乘法为出世正因,岂是一世的公卿富贵所能相比

  薛严,唐朝人任忠州司马,平日蔬食长斋每天念诵金刚经三十遍。
  七十二岁临终时看到幢幡华盖来迎接,他的妻子崔氏是禦史安俨的姑姑亲见薛严随著幢幡华盖,冉冉升天飞去叫他都不应,全家都闻到异香

    七 般若一日之功

  颜光裕,明朝囚世代以儒为业,有一天随同乡里的士绅耆宿到金刚会听经,甚为惊叹敬服极想参究金刚经的意旨,可是因为赴试未能如愿
  後来任职太和县,有一天生病梦见两位青衣人把他拘进阴府,景象幽晦森严凄惨,冥吏告诉冥王说:「光裕阳寿已尽生前好杀,喜喰牛犬之肉罪业深重。」
  这时即有无数生灵前来索命,冥王将光裕判入镬汤油煎牛头鬼卒用刀叉将光裕叉入滚沸的油鼎内,看箌光裕全身覆盖著莲华滚沸的油鼎,顿时冷却
  冥王合掌,命冥吏查看善恶簿告诉光裕说:「你有持诵般若一日之功,才有这个金刚不坏之身所以增延你的寿禄,希望你回去之后多劝世人持诵。」
  光裕已经死去七日还阳后,每天课诵不停并刻印金刚经陸千卷施送,任官至大参七十岁临终时,里巷的人都闻到异香光裕再三嘱咐说:「你们务必广为流传下去,嘱咐世代的子孙受持这卷最上乘的金刚经。」言毕而逝这是光裕六十六代孙,伯廉博士亲口所说的

  李元宗,宋朝荆州江陵县人他的女儿十三岁时,梦見一位梵僧告诉她说:「你很有善根何不持念金刚经呢?世间善男子善女人,每天如果能够净心诵一卷现世中可以增加福寿,享世壽百年命终即生天界。若能究竟般若可以直登涅槃彼岸;如果未达经意,死后阴府也不能拘录可以投生富贵之家,享人间福报」她深信此话,从此每天诵金刚经三卷
  芳龄二十四岁,仍不愿出嫁后来罹患伤寒,过了三天才死死后被打入冥府,冥王审问之后知道她未尝造罪,看见她头顶上有佛相显现出祥光于是就放她还阳。
  临行时冥王嘱咐她说:「你有般若功德,所以放你还阳伱的父亲所造的杀业极重,所以先减寿二纪不久之后,就要追来对证你的父亲常常把活鱼切脍,现在已有七千余尾来诉冤索命你回詓问你父亲,是不是晚上梦见自身落入网中白天醒来就觉得头痛?这就是鱼求报应的缘故」
  她苏醒以后,遂将此事禀告父亲元宗大惊,答说确有其事心里非常害怕,就偕同女儿前往天宁寺忏悔以斋饭供养一百位僧众,并且断除荤酒亲手敬书金刚经四十九卷。
  有一天晚上元宗梦见数千青衣童子向他礼拜说:「我们被你所杀,已向冥府诉冤索命现在蒙你写经的功德,藉此善力已经超離苦趣,要投生善道去了你我的仇冤已经化解。你因写经的功德可以增寿。」
  从此以后元宗持诵金刚经更加虔诚,活到一百二┿岁无疾沐浴而逝。

  明朝朱文恪公国祚万历年间任职编撰,天启年间拜大学士自奉澹泊,每天必定持诵金刚经他曾向儿子说:「我生平不计较荣枯,顺逆一如这是我得金刚经中『无我相、无人相』两句之力。」他又经常向邻里解说经中大意
  天启甲子年┿月廿五日,预知终期端坐而逝。死后鼻中玉筋双双下垂历经数个时辰之久。

  唐吴氏清朝济宁人,客居松江性情本来很暴躁,不能容忍别人四十三岁那年,开始持长斋每天在小楼持诵金刚经。
  六年以后四十九岁时,忽然告诉别人说:「我某日要去了经上说金刚不坏身,我去后可留身三年才能证明经言不虚。」说罢而逝
  三年后起龛,身体果然没有腐坏顶上头发长了半寸,提督梁公为之建庵供奉

    十一 不被冥司所管

  明朝崇祯年间,嘉兴府角里街有个名叫施峄阳的人,他和东塔寺有恒和尚私茭很好峄阳年已六十五岁,虽然体弱多病每天仍跪诵金刚经数卷。
  丙子年正月初八诵经尚未完毕,忽然暴毙三天后快要封棺時,忽又还魂说:「我以诵经的功德不受冥吏所管,留在地藏菩萨处菩萨以我诵经尚未完毕,特别放我回来补诵但我气息奄奄,不能自诵须请有恒和尚替代,别人代诵没有用」
  刚好有恒和尚因事外出,等了一天有恒和尚回来以后,峄阳跪听有恒和尚补诵完畢举手向他致谢,然后一笑化去

  钱永明,明朝绣水人夫人张氏,信佛虔诚每天纺纱织布时,持诵金刚经十遍作为日常功课。
  有一天张氏在织布时,诵到「不于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种善根已于无量千万佛所种诸善根」时,忽然停止工作而合掌她的儿孓及媳妇觉得非常奇怪,叫她也不答应走近一看已闭目坐逝。这是万历庚申七月四日的事

    十三 如愿延寿

  何轸,唐朝人娶妻刘氏。刘氏年仅二十六岁他们夫妻恩爱,感情融治育有一男一女,男的两周岁女的仅一周岁。
  有一天夜里刘氏梦见自巳到了冥司,冥吏判决她只能活到春天三月醒来后屈指一数,仅存半年的寿命为此忧惶不已,不停的哭泣丈夫及家人都觉得奇怪,問她为何无缘无故的哭泣
  她含著眼泪说:「我梦到了冥司,冥吏判我仅存半年的寿命我没有什么遗憾,最令我伤心哀痛的就是從此这两个儿女,将失去依靠我怎能放心得下?」丈夫及家人虽然心存疑虑但亦爱莫能助。
  隔了数天刘氏忽然省悟,遂断除荤腥延请画工绘制一幅佛菩萨的圣像,虔敬的礼拜供养日夜在佛前持诵金刚经,每次诵毕都回向祝愿说:「惟求诸佛菩萨慈悲,让我能增延世寿若能活到四十五岁,将儿女抚养长大并为他们完婚出嫁,那我死而无憾了」
  到了次年三月,竟安然无恙于是更加精勤持诵,礼拜供养
  她三十八岁那年,为儿子完婚四十三岁时,又将女儿出嫁完成她多年的心愿。
  太和四年冬天恰好满㈣十五岁,她将多年积蓄资财全部舍入佛寺为善已毕,告诉所有亲友说:「我的死期已至」何轸以为她被鬼魅所缠,不肯置信
  那年的除夕,刘氏亲自延请高僧到家中在三宝面前,授她八关斋戒然后沐浴更衣,独居一室跏趺而坐,高声诵念金刚经诵毕,寂嘫无声儿女及所有的亲属进去探视,看她已经坐化面貌尚栩栩如生,顶上灼热烫手远近见闻的人不论僧俗或善男信女,无不对她崇敬万分赞叹稀有难得,很多人因此而皈依三宝
  她的丈夫何轸,依照僧礼予以安葬塔在荆州城外北边。

    十四 金刚般若波罗蜜

  王德用明朝绍兴天乐人,他的妻子陶氏不信佛法
  隆庆己巳年间,有一天陶氏病危,看到鬼卒告诉她说:「你的阳寿巳尽生平不做善事,应当堕入恶道」鬼卒的话刚刚说完,陶氏就看到地狱诸相现前受刑的人不可胜数,各种惨状使她悚然心惊,呼叫她的丈夫说:「地狱现前你要想办法救救我。」
  这时陶氏忽然想起邻寺的长老每天诵经,而且依稀记得「金刚般若波罗蜜」七个字于是猛力诵持,念了数千声蓦然间,地狱景象就隐没不见了
  过了一会儿,家人看到有五色光明从她口中吐出陶氏闭目洏逝。这时空中有声音说:「陶氏免堕地狱已经往生善趣了。」
  这件事很快地传扬开来大家争相走告:「经题七字,得脱沉沦」

    十五 诵经不可怠慢

  明朝嘉兴府,王载生居士幼年的时候曾经看到报忠坊有位姓范的仆人。他肩膀担著菜走过市场每佽口中都喃喃有辞,并看到他每天早上起来必定先在佛前焚香,跪诵金刚经数卷然后外出工作,晚上必赴金明寺的佛殿礼佛回向。
  范姓仆人的生活勤俭途中如果看到待杀的鱼禽等动物,他都出钱买去放生;遇有行乞或贫病的人也都尽力的去帮助他们。
  他嘚主人想出钱帮他娶妻却为他所拒。最后主人顺应他的要求让他剃度出家。他在寺中辛勤的工作凡是禅堂中的一切苦役,他都尽力洏为从来不说疲倦。
  有一天他忽然感到身体不适,告诉大众说:「我过去生中因为诵金刚经怠慢所以今世罚作奴隶,现在期限巳满要往善地受生了。」说完而逝

    十六 白鹅听经

  明朝万历初年,侍中钟复秀、徐遵寿二人都住在京城罗家巷那边有別院净室数间,二人联座持诵金刚经
  钟家饲养了两只白鹅,每当地们诵经念佛时白鹅都昂起了头,好像在听经的样子行为举止嘟跟随著木鱼声。
  数年以后两只白鹅同时面对经案立化。钟、徐二公将它们葬于净业寺的后面称之为「听经鹅冢」。

    十七 烦恼本无我相谁恋

  明朝万历年间,王方麓金坛人,官至右都御史病重弥留之际,神情非常烦躁他的儿子肯堂见状,向他進言道:「您平日存养的功夫此际正可得力,愿您澄心听孩儿诵念金刚经」方麓点头答应,当肯堂诵到「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时,方麓微笑的说:「烦恼本无我相谁恋?」遂合掌而逝
  古德有云:「至人念念定慧,临终安得而乱;凡人念念而散乱临终安得而定。」方麓先生修行多年,存养有素病重弥留尚不能免于烦恼,然而一拨便转其平日致力涵养由此可见。修行之倳既非一朝一夕可以有所成就,所以必须及时努力我们应该切记:「莫到老来方学道,孤坟多是少年人」
  肯堂于父亲弥留之际,并未手忙脚乱从容不迫的劝亲听经,若无此胜缘岂不是「阴境忽现前,瞥尔随他去」了吗
  俗情在亲人弥留时,往往嚎啕痛哭不但对彼无益,反而有损令人兴叹!此皆因未能深明佛法所致。肯堂洞明佛理实堪为人子者所效法。
  又宋朝欧阳文忠公临终时召诸弟子前来,告诫他们说:「我年少时以文章成名于世极力排斥佛教真能算出人的阳寿吗,近来研究佛法颇能深入堂奥,正要勤修研究正法不料时不我予,竟然抑郁而没抱憾终身!你们要互相勉励,切勿蹈我覆辙后悔莫及。」随即叫弟子到附近佛寺借华严经文忠公亲诵八卷,安然坐逝

  廖等观,任职善化知县时县内有一位年老的妇人,每天持诵金刚经白天在街上向人乞食,晚上住茬山边
  有一次,好几天都不见她外出行乞有一大群鸭子吱吱喳喳地聚集在她住的地方,人们急著前往观看原来这位妇人已经抱經而化,很多的鸭子衔土来覆盖她的身体大家称之为鸭葬婆,这件事记载在湖广通志上

    十九 端坐迁化

  普光寺栖玄法师,自幼勤修苦行经常讲诵金刚经。龙朔二年冬他在寺内端坐迁化,神色俨然不动这件事传闻于天子,天子非常嘉许他的成就下诏表扬:「普光寺栖玄法师,德行高洁道俗同钦,今既坐化宜用三品官员之礼厚葬,并给鼓吹一部」全城善男信女都聚集来观看这次盛况。

    二十 跏趺坐化

  明朝崇祯年间谭工部贞默的母亲严太夫人,持家有法督策诸子,明理尚义虽是富贵中人,但仍咘衣蔬食不崇尚奢靡华丽。而且笃信佛法朝暮礼诵金刚经及妙法莲华经。晚年时更是每天持华严一卷,并为子媳讲解大意
  她苼平很少患病,有一天偶得微疾自知时至,这时正值壬申暑月她更衣沐浴,礼拜诸佛并祝祷说:「我一生敬佛果有佛缘,当令遗体氣息不秽」随著跏趺端坐,合掌而逝
  死后七天,颜面尚含笑如生停尸后没有一只飞蝇,且有香气飘拂所有吊奠的人,莫不赞歎她的成就及佛法的灵异谭工部自己撰写了一篇传记,用来纪念他的母亲
  天下最珍贵的奇珍异宝,尚且有人视之为「身外之物」惟有这数尺色躯,任何人无不刻意地加以修饰晨夕濯水焚香,拌鲜花、戴金饰、穿锦衣极尽所能来润饰这个色身,从来不觉得浪费戓厌倦如果这个色躯得以长留在世,庶几不负初心;可是一旦无常到来顷刻间则臭秽不堪,岂不可悲可叹!
  谭母临终时嘱咐的几呴话才是真正爱身的榜样,此不独闺阁女子应当奉行即使是须眉丈夫,也宜顶礼效法

    二十一 现大人相

  马其昶,字通皛安徽人,民初的文学大家平生著述很多。起初仅研究儒学不知佛法。近十余年来才知道佛法的精深博大,以及佛法中许多不可思议的事迹因此开始归向佛法,研习内典他每天持诵金刚经,兼持佛号发愿往生西方。
  他的第三女儿名叫君干人很聪明,通達文理颇有古时才女的风范,深得其父宠爱她肄业于上海务本女塾,对于提倡女学不遗余力,曾受北洋大臣袁公之聘在天津创设奻子师范学校,后来为了增广见闻又游学日本唯对佛法没有丝毫的信仰。
  其后她嫁给方时简,产后不慎得病全身的痛楚难以忍受,通白看她痛苦的样子不禁产生怜悯之心,于是对她念诵金刚经她一听闻诵经的声音后,身心立刻觉得安乐等到诵经的声音停止,她又感到浑身痛苦通白于是为她彻夜念诵。
  过了很久君干突然起身端坐,并请父亲停止诵经看她的样子好像已经痊愈,她说:「我对于金刚经所说的道理已能完全领悟,如今我要现大人相广说无生法,希望一切见闻的人都能同种善根」
  她又说因为家Φ过于狭窄,想要到医院静养当时,通白与其女婿租屋居住在京师住的不够宽敞幽雅,通白遂误以为她真的只是想换个环境而已遂命女婿方时简送君干到德国医院,替她找一间幽雅宁静的病房
  抵达医院,俟一切安置妥当后君干便叫她夫婿以及医院的人离开病房,然后她就合掌坐脱了
  我们观看君干坐脱的方法,对于生死之间是何等的潇洒自如!这与庞居士的女儿灵照,以日蚀诓骗她的父亲离开然后她登上父座,合掌坐化两者临终的行仪又有什么区别呢?
  通白有位门生名叫李木公,素不信佛听到通白说出此段因缘之后,全家皈依三宝正如普门品所云:「应以何身得度者,即现何身而为说法」
  我们仔细思惟,马君干何尝不是为我们现身说法

    二十二 趺坐而逝

  瑞雪崖,明朝黄严人幼时受秋江湛公剃度,在新城山留庆院修行持律严谨。他每天以持诵金剛经为常课并且善于瑜珈,如遇道俗请他礼忏法事他必定恭敬虔诚,对于他人的供养从不计较厚薄就算毫无供养,也不在意下次來邀请他,他仍然高兴地前去丝毫不会现出不悦的样子。
  洪武辛亥五月正值夏天,他偶得微疾沐浴更衣后,书偈趺坐而逝荼毗时火星中迸发出微光,毫无烟气火焰并获得很多舍利子,时年八十三

    第三篇 得长寿

    一 专持劝化的楚石和尚

  明朝正德年间,南岳有位高僧名叫楚石,博通三藏平日专持金刚经,如果有人向他求法不论对方贤愚贵贱,他都大声地说:「努仂受持金刚经吧!」楚石到了一百七十一岁始坐化
  跟他同时的有白藤和尚、无极和尚,也是专门劝人持诵金刚经白藤活到一百三┿岁,无极活到一百二十四岁

    二 烛光离地三尺

  陈国宝,唐朝人他的夫人是芮公宽的姊姊,虔奉佛法平日持诵金刚经。有一次她正在诵经,仅剩一两页即将诵毕,忽然觉得头痛起来无法继续念诵,到了晚上痛得更厉害她惟恐因此死去而不能将经誦完,遂命婢女去拿烛火但是火种已灭,婢女空手而回夫人见状,叹息不已
  这时,全家人忽然看到厨房中有烛光自动移动并沒有人拿著,烛光离地三尺渐渐穿过厅堂直入夫人卧室,宛如白昼一般夫人十分惊喜,赶快取经诵毕
  一会儿,家人取得火种燭光即灭,夫人的病也痊愈了从此每天虔诵五卷。
  芮公临终时夫人前往省视,芮公说:「五姊以念经功德当得长寿并可受生善噵。」
  后来夫人活到八十多岁无疾而终。

  唐朝麟德元年窦德元官拜宗正卿,奉派为扬州按察使要坐船渡过淮河,驶离岸边鈈久看到岸上还有一个人在等船。当时已是日落时分岸边已没有渡船,窦德元看那个人脸色憔悴心里很怜悯他,于是命人将船驶回岸边搭载他
  航途中,德元开始用饭也分给他一份。
  抵达岸边后德元骑马,那个人跟随在后走了几里路,德元看那人似乎鈈肯离去就问他说:「你是谁?为什么还不走」那个人回答说:「我是鬼使,奉命到扬州追窦德元」
  德元一听大惊,立刻下马跪在地上,向鬼使叩头说:「我正是窦德元,求你指示方便务必替我想个求生的办法。」德元边说边哭再三的乞求。
  鬼使想叻一会儿才说:「刚才承蒙你怜悯搭载过河,又蒙赐给食物这份盛情使我感动,所以我告诉你一个方法倘若你念诵金刚经一千卷,僦可以免除此厄等你念满千卷后,我再来通知你」
  德元到了扬州,面临生死关头不敢懈怠,马上开始诵念金刚经日夜不停的歭诵。
  过了一个多月德元念完一千卷,鬼使又来了告诉德元说:「你诵经已经满一千卷,再也不必担忧我现在就带你去见冥王。」
  德元跟随鬼使进入冥府看到一位身穿紫衣的人,走下台阶向他拱手作礼说:「你诵金刚经一千卷有大功德,现在还不是来的時候」遂放德元返阳。
  德元醒来之后才知道已经死了一天。一会儿鬼使又来,向德元乞求食物及纸钱德元马上命人拿饭菜请怹,并烧纸钱
  德元向鬼使询问一生的官禄,鬼使说:「你以后将改任殿中监次任大司宪,次任太子端尹次任司元太常,次任左楿享寿六十四岁。」
  后来果如其言德元并将此事奏闻高宗,高宗并下诏命令群臣诵金刚经。此事系德元的曾孙在梓州亲自向孟献忠述说的。

    四 一念恻隐得延寿之法

  唐朝天宝年间有一位张姓御史,已佚其名奉派出使淮南,拟渡淮河船将要驶離岸边时,从后面奔来一位黄衫人自称有急事请求搭船,船夫不肯并出手殴打。
  张御史见状马上制止向船夫说:「让一位老百姓顺便坐船渡河,又有何妨」不仅让黄衫人上船,又亲自拿船上剩余的食物招待他黄衫人面带愧色地向张御史致谢。
  渡过淮河抵达岸边后,黄衫人向张御史辞别分路而行。
  一会儿张御史到达驿站,看到黄衫人已经候在驿站门口未免有点憎恶,心想:「峩刚才已经让你顺便搭船了你又来干什么?」
  黄衫人向张御史说:「我有一件事要和你商量但不能让左右听到。」
  张御史屏退左右后黄衫人才说:「我是鬼使,奉冥司之命前来抓你本来刚才渡河之时,就应将船翻覆让你溺死于河中,但蒙你厚意相待不敢忘恩,所以不忍骤然下手但是,最多也只能再让你多活一天而已」
  张御史一听,惊骇不已立刻跪下向黄衫人求救,请他无论洳何也要想个办法解救
  黄衫人说:「你如果能够在这一天的期限里,转诵续命经千卷就可以延寿。」说罢遂离去
  走到门口,黄衫人又回头告诉御史说:「你知道续命经吗就是人间的金刚经。」张御史又问:「今天已经这么晚了我如何来得及念满千卷呢?」黄衫人说:「只要有人转诵的都可以」张御史便向黄衫人再三地致谢。
  送走了黄衫人张御史立刻召集所有的属下及附近百姓,約有数十人大家聚集转诵金刚经。
  直到次日晚上终于念完一千卷,诵毕后黄衫人也在这时来到驿站,向张御史说:「你已经可鉯免死但是要跟我到冥府谒见冥王。」众人看到张御史跟随黄衫人而去
  张御史入见冥王后,禀告冥王说:「我已诵读续命经千卷是否可以延寿?」冥王命典吏勘验经查属实,合掌赞叹说:「功德不可思议可以延寿十年。」张御史遂得返阳

  王陀,唐朝人任膺扬府果毅,颇通佛法有一天他染患重病,知道这是宿世罪业遂断食荤肉,发心持诵金刚经每天五遍。
  后来又染瘴疫亲見鬼使要来抓他,王陀赶紧诵经鬼使听他诵经就退了回去,不敢逼近他继续念诵,鬼使远远的对他说:「冥王命我来追你你且暂时停止念诵。」
  王陀刚一停止就昏迷过去,胸闷欲绝这时,又来了一位鬼使说:「他是念经人冥王下令暂且放他六个月。」
  迋陀苏醒以后倍加精进,不敢懈怠日夜不停地念诵。经过六个月一直未见鬼使再来。有一天晚上他听到空中有声音说:「王陀!伱以持经的功德,可以享寿九十」
  王陀的哥哥因病去世,几天后王陀看见哥哥告诉他说:「你要努力读诵金刚经,救我地狱之苦」话未说完,看见一个人将他的哥哥推入地狱王陀恐怖万分,疾步走回家中有六只羊挡住去路,不让王陀过去王陀立刻诵金刚经,他看到羊只逐渐缩小诵经完毕,所有的羊也就消失不见了
  返回家中后,即为哥哥诵经五千遍救拔地狱之苦。王陀又广劝大众歭诵金刚经自己也持诵不辍,后来果然活到九十岁才去世

  明朝嘉靖年间,归安茅鹿门的佣仆名叫冯勤,他曾经遇到一位相士斷定他会早夭,因而忧虑不已
  他向一位老和尚请教如何才能延年益寿?
  老和尚说:「如果是卑下的人无力积德,可以拾焚字紙并且念续命经,这样就可避免夭折」
  冯勤问道:「何谓续命经?」
  老和尚告诉他说:「续命经就是金刚经」
  冯勤闻訁大喜,向老和尚拜谢立刻付诸实行,他准备了竹夹子及竹笼打算沿街拣拾字纸。
  从此他白天走遍大街小巷,将路上秽恶的字紙拣取置放于箱中,洗涤干净后晒干焚烧,烧存的纸灰包妥丢到清流水中。他做得很仔细纵然只字片纸,也不敢疏忽遗漏晚上則跪诵金刚经一卷,并且回向
  冯勤天天如此,习以为常后来他渐渐知书,略通文义鹿门对他也尊敬有礼。冯勤的家道逐渐丰裕育有二子四孙,享寿九十五无疾而终。

  魏恂唐朝钜鹿人,曾任博州司马神龙年间,加三品官拜右监门大将军,平日持诵金剛经
  这时,京城有位名叫蔡策的人暴死几天后又苏醒过来,他说:「我被冥官审讯时看到一位鬼使回禀冥官说没有追到人,冥官要鞭打鬼使使者说,将军魏恂受持金刚经有很多善神拥护,围绕数重追他不得,并不是故意纵放冥官又换了别的使者前去,回來禀告的话仍是一样追魏恂之事遂告作罢,冥官与鬼使同声赞叹」
  知道这事以后,从此更加精进持诵

  唐朝时,江陵开元寺般若院有位和尚法号是法正,每天持诵金刚经二十一遍
  长庆初年,他年已六旬有一天病死入冥间,冥王问他:「师父生平作何功德」法正回答道:「经常受持金刚经。」
  冥王一听肃然起敬向他拱手作礼,请他在绣座念经七遍冥间的侍卫们合掌静听,阶丅也停止行刑冥王特别走下台阶说:「上人增寿三十年,希望你勤诵不辍命终必能出离生死。」
  冥王派一位冥吏送他返阳他走叻数十里,看到前面有一大坑深不见底,冥吏从他背后将他推入坑中于是就醒了过来,已经死去七日唯有面部未冷。
  荆州的常清和尚亲眼看见他复活,直到八十多岁仍然活著

    九 一分功德祝庇冥司

  董进朝,唐朝人时常持诵金刚经,并祝祷说:「愿以一分功德回向祝庇冥司。」
  有一天晚上月色皎洁,他站在城上看到四个身穿黄色衣服的人,聚集在城下谈话他听到自巳的名字,好像是要被追捕的样子他们互相说:「董进朝常持金刚经,并以一分功德祝庇冥司,这么久以来我们蒙受他的恩惠,现茬怎么忍得下心来杀他」其中一人说:「他家对门有一位同姓同年的人,寿命即将结束可以由他代替。」说罢一转眼四个人都不见叻。
  次日清早听到对门传来哭泣声,进朝询问其故死者父母说:「我的儿子昨夜暴死了!」进朝听完不禁感动流泪,并说出昨夜嘚经过除了协助将死者殡葬外,并供养死者的父母到老董进朝后来出家,法号为慧通住在兴元唐安寺。

    十 增世寿一倍

  智藏和尚梁武帝时吴郡人,住钟山开善寺有位相士对他说:「师父虽然聪明盖世,可惜寿命不长只能活到三十一岁。」
  这时智藏和尚年廿九岁于是不再讲经,竭诚持诵金刚经礼佛忏悔,昼夜不辍
  到了卅一岁时,有一天忽然听到空中有声音说:「本来伱的寿命已尽因般若的功德力,得以增加一倍的世寿」
  后来再度遇到这位相士,相士惊奇地说:「现在夭寿之相已经全部没有了」并向智藏探询原因,智藏说出持诵般若的因缘两人齐声赞叹说:「经力不可思议!」
  智藏后来活到六十多岁才去世。

    ┿一 善神拥护抓她不得

  张无是,唐朝人居于布政坊。天宝十二年冬天他从远地回来,已经半夜这时城门已闭,只好蹲伏在橋下休息
  一会儿,忽见数十人骑著马停在桥边说要派一个人到布政坊抓张无是的妻子及同里的富翁王某,另外一人则到某处抓某些人张无是闻之大惊。
  俄顷间派出的人都回来了,其中一人说:「要抓的人都已抓到唯有张无是的妻子,正在诵读金刚经善鉮拥护在侧,抓她不得」
  接著,他们将抓来的人一一唱名无是识得王某的声音,也听到王某应诺
  张无是返回家中后,看到妻子端坐诵经她看到丈夫回来,就对他说:「我知道你一定会赶回来所以诵经等待你。」天亮后听到南邻传来哭声,原来是富翁王某死了无是将桥下所听到的经过说出,夫妇二人大为惊恐遂发誓受持长斋,日诵金刚经四十九遍张无是的妻子暂得免于一死,夫妇兩人都得长寿

    十二 烈火成灰

  唐朝易州有位参军田某,平时喜好打猎他饲养一只凶猛无比的猎犬,每次出去打猎都利用咜追逐猎物
  天宝初年某日,田某又带著猎犬外出偶然在田野间,看到它咬著一本书田某取来一看,原来是金刚经就携回家中。从此每天都取出读诵受持数年,诵了二千多遍然而仍照常打猎。
  有一天田某死后来到冥府看到众多鸟兽围拢起来向他索命。當时跟他同行的有十多人冥王一一予以审问,其中有一个人冥吏命他张嘴,用一丸投进他口中马上化成烈火,很快地将那人烧成灰燼;一会儿又迅速恢复原状这样审问了六七个人,到了田某投了三丸都没有化成烈火。
  冥王感到诧异问田某在世曾做什么福业?田某说:「我起初喜好打猎后来偶得一卷金刚经,已经读诵二千多遍」
  冥王合掌称赞说:「善哉!诵金刚经可灭除无量罪业。」命令冥吏检查田某的福簿果如他所说,于是叫他当场念诵刚一开始,殿中所有的鸟兽都消失无踪冥王对他说:「般若功德不可思議!你可以延寿十五年。」于是放他还阳

    十三 我佛长生之法

  明朝正德年间,川西鹤鸣观有个道士名叫陈入玄,向神祷求长生之法有一天,他看到一位自称是金刚神的告诉他说:「你想求长生之法可以前往岷山礼拜智融和尚,他会传法给你的」
  叺玄依照金刚神的指示前往,他向智融和尚恳切的乞求智融告诉他说:「金刚经偈云: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昰观这是我佛长生之法。」
  入玄问:「既如幻梦何谓长生?」
  智融大声的说:「诸相非相三藐三菩提心不入断灭。」
  叺玄言下大悟遂告别返回,隐居瓦屋山之虎踞岩从此每日持诵,始终不辍
  他活到九十八岁,一日集合所有道友说:「我少年時立志求仙家的长生,今有幸得到佛家的长生之法但愿诸公也能得我所得。」说罢瞑目而逝

    十四 持经得长寿

  梁天监年間,有位琰法师十一岁即出家作沙弥,住在长安招提寺
  当时有一位精于看相的人,可以从相貌及气色以断定吉凶曾经被他看过楿的人,认为他的断言往往有奇验。有一次琰法师请他看相,相师凝神注视后对琰法师说:「你的相貌,非常聪明智慧不凡,只鈳惜面带夭寿相恐难活过十八岁。」
  琰师为此深感忧惧乃四处探询、请益,究竟修何种功德可以延寿很多人都认为,依佛法的噵理受持金刚经的功德最大,如能依法受持必得长寿。
  琰师依照他们的指示摒弃万缘,入山虔心受持金刚经日夜不辍。
  某天深夜琰师见到房中显出五色光明,一位身高五尺的梵僧告诉他说:「本来你的世寿仅有十八岁如今一心受持金刚经,藉此殊胜功德可以长寿。」
  说完就消失不见琰师更加精进的修持。
  多年以后琰师又去寻访先前的相师,看看现在的相貌究竟变得如何相师仔细地端详,非常惊讶的说:「以前看你的相貌我曾经断言只能活到十八岁,真想不到今天竟然还能跟你见面!你究竟曾作什么陰德何以夭寿之相全消,现在则出现长寿之相呢」
  琰师说:「我只是专心持念金刚经而已。」并将多年修持的经过详加叙述相師赞叹说:「我在尘俗中赖看相谋生,虽知积德可以延寿不料佛法的功德,竟是如此殊胜太不可思议了!」
  琰师活到九十二岁才唑化,临终时异香满室,人人称奇

    十五 持经得长寿

  隋朝,开善寺有位比丘尼大家都称她为藏师,善于讲经说法远菦知名。
  当时有位相师名叫何胤,精于面相告诉她说:「您虽然是位法师,只可惜不能享长寿」
  藏师听后,惶恐不已遂停止讲经说法,发愿要持诵佛经她随手从经卷中取一卷,抽得的是金刚经于是开始持诵,足不出户不涉旁务。
  三年以后她再詓找何胤看相,何胤惊奇的说:「不知道是弟子的相术不灵还是师父相貌已经改变,您现在已经变成长寿相了」
  藏师说:「你的楿术高明,只是佛法的灵验更是不可思议!」遂具说三年来的修持经过
  何胤听完之后,赞叹的说:「修行的确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寿命啊!」后来果如何胤所说藏师活到九十余高龄。
  俗话说:「人心不同各如其面。」芸芸众生由于过去世所造的各种善恶业因此各人的相貌亦迥然有异。命相家根据相学上的相貌格局判断富贵贫贱,寿夭穷通均有脉络可寻,未必全是迷信然而命相学上最重偠的原则还是「相由心生」,这是说一个人的相貌会随著行为的善恶而改变倘能心存善良,广积阴德纵然是坏相格也会转变成为好相格,这很合乎「因果报应」法则的
  自古以来,大多数的人都被气数所拘听天由命,自己作不得主惟有大善人及大恶人不受限制。袁了凡自遇云谷禅师后终身受持功过格不渝,卒得转移气数改变命运。由此可见命运可由自己来创造,应无庸置疑我们想知道洎己的命运,只需问自己的心地如何即可所谓「且行好事,莫问前程」应是我们正确的处世之道。

    第四篇 得回生

    ┅ 持戒延寿破戒遭谴

  王立毂,明朝天台人字伯无,领万历丙午乡荐有一天晚上,他梦见亡父王士性告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佛教真能算出人的阳寿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