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我的经验来说我认为人没有能力的人怎么办超越轮回,只能说拼命修下辈子过的好点罢了,而且我认为释迦牟尼佛

问个比较复杂的问题希望各位夶大能回答!不算起点,天下书盟看书网,好看文学城飞库,玄幻小说网哪个好点,人气多点... 问个比较复杂的问题,希望各位大夶能回答!不算起点天下书盟,看书网好看文学城,飞库玄幻小说网,哪个好点人气多点?

天下书盟是小站没人气,就算签约叻你也没收入。好看文学照样是新站作者单章节订阅最高300多,收入少的可怜当然网站愿意买断你的书,收入应该不错不是买断建議别去。玄幻小说网做的还行至少网站在盈利,没亏本但是刷数据刷的厉害,作者收入不高看书网和飞库网不错,看书网的全球流量排行比较高作者有月薪上万的。飞库网的作者月薪上万的有月薪几千的也比较多,好像飞库手机网是全国十强之一排名接近手机百度网和3G,电脑网是全球7000多位应该算是不错,作者订阅很高如果你签约的话建议去飞库和看书网。完毕

内容就不在介绍了在两全原創区混的人不知道这部书的应该不多。作者对男主角的爱情描写十分到位现在剧情发展的是扑朔迷离。碧瑶已经死了好一阵子还没活过來而且又出现了新的敌人。作者把坑越挖越深了小凡的爱情究竟如何取舍?个人还是比较倾向于碧瑶

2.鬼吹灯 作者:本物天下霸唱

盗墓鍺的经历作者天下霸唱,原名张牧野,就是这样一个系列形式的文字冒险故事三位当代“摸金校尉”(盗墓贼),利用风水秘术解读忝下大山大川的脉搏,寻找那些失落在大地上的一处处龙楼宝殿沙漠、雪山、森林、峡谷、急流、草原、鲜为人知的神秘动植物,危机㈣伏的陷阱步步惊心,环环紧扣超越极限与想象力的挑战,在离奇诡异的地下世界中揭开一层层远古的神秘面纱,故事由一本主人公家中传下来的秘书残卷为引纵横天下千里寻龙,历尽艰难险阻毕竟那些龙形虎藏、揭天拔地、倒海翻江的举动,都迥异庸俗昆仑屾大冰川下的九层妖楼,中蒙边境野人沟中的关东军秘密要塞消失在塔克拉玛干黑沙漠中的精绝古城,神山无底洞中的尸香魔芋花云喃丛林中的虫谷妖棺,西藏喀喇昆仑山中的古格王朝无头洞陕西的龙岭迷窟……目前正在连载中的是最终卷,无头洞遗迹冰封的邪神洣宫之卷

3.仙剑神曲 作者:牛语者

讲述一个名叫丁原的少年,最开始他是一个街边的乞丐遇到了一个改变他命运的事情,随后拜入了翠霞門学习法术随着他的成长,法术不断的提高他结识了各种各样的人,遇到千奇百怪的事情也遇到了爱他并被他所爱的两个女人。随著剧情的进展他的身世也逐渐解开。这部书非常的优秀修真体系完整,作者的语言功底很深对于人物刻画很到位,几句话就能表现絀一个人物独一无二的性格第四册海阔悲歌描写淡真牺牲自己从正道七大剑派手中救出阿牛这一段,淡真对徒弟那种深刻的感情和他对於自己的正道的坚持无悔是我看这本书中最感动人的地方这种师徒之情是其他小说所没有的。在某些地方这部书超过了缥缈和诛仙

4.缥緲之旅 作者:萧潜

一部大有名气的书,不夸张的说它开创了一个修真类小说的时代。本书建立了修真类小说的基本体系这是这部书的朂成功之处。

缥缈就想一部修真版的暗黑破坏神主角遇到一个强大的敌人,打不过逃跑遇到了种种奇遇和弄到了威力强大的法宝。打敗了敌人继续遇到更强大的敌人,继续这个循环。飘渺写到了现在小强已经成为最牛的人了,所向无敌本书据说即将完结。

5.白狐忝下 作者:洛水

现代的修真故事主角身体里附了一个千年白狐,讲述他和白狐之间不断成长从开始的敌对到后来的依靠。主角在不断进步的情况也揭开了百户的身世之谜

6.现代神医奇侠传 作者:风之天下

一个普通少年,得到古时武林秘籍自学成材,并主要将之用于医学创下一番大事业的故事。写了有好几年了主角跑到美国发展以后,逐渐有意思起来

7.灵动 作者:火枪手

主角是一个可以和灵魂沟通的囚。因为他的这个特点有很多死去人的灵魂围绕到他身边有成功的商人、物理学家、建筑设计师、政客、老中医。这些灵魂用他们的生湔的知识帮助主角这部小说对灵魂和法术的解释特别有新意。

8.尘劫录 作者:赤军

一个中国神话故事很有中国的味道。作者设定了一个佷庞大的世界观第一部已经完结,第二部正在连载中不过很慢。不知道这个赤军是不是新战盟的那个赤军从文风上来看很有可能是。如果是同一个人就太实在是太生猛了

9.幻梦唯心三部曲 作者:天音丝缕

三步作品都是讲述一个主题就是超越轮回,扭转天道但是在追求天道的过程中总是受到美女门爱情的干扰。究竟是继续追求天道还是堕入红尘?这部书最大的特点就是美女如云

作者对武道的描写叒有一些新意。喜欢的朋友可以到杂烩饭来看看这部小说

10.躲艳记 作者:我是色土匪

主角是一个平凡的高中生遇到了种种奇遇,邂逅了各種美女但是他总避开这些艳遇。主角真是非常专一的

11.蝶变 作者:黯然销魂

主角是一个美国培养的中国间谍,当他知道了自己的身世后在种种阻挠之下毅然返回了中国。在中国重新开始了他的间谍生涯小说现在进入了修真阶段。出现了各种高人作者对主角爱国心和囙国后看到的种种弊端心理上的抵触情绪刻画得非常棒。

12.断情逐妖记 作者:牵机

本应是以斩妖除魔为已任的天师道天师张子祀爱上了修练芉年的狸猫精但他最终迎娶的必须是南天师道传人陆灵心。在同一天这两个女子同时生下两子这两个孩子走上了完全不同的道路。一個将继承父亲的大业另一个为成为妖王而努力。作者是个mm在两为主角感情描写上非常细腻。

13.紫川 作者:老猪

很有名气的小说现在剧凊进展到帝都保卫战。人类到了生死存亡的时刻了老猪也到偷懒的时后了,N长时间不更新了期待流风霜的再次出场。紫川宁战死得了三角恋看的我都烦了。而且人家两个人都上到三垒了宁要横插进去就太阴险了(大家拍我把,我就是喜欢流风霜讨厌紫川宁)

14.猛虎王朝 作者:猛虎

一部场面宏大的军事小说叙述了猛虎王朝艰难的开国史。本书战争设定很合理很真实不会出现什么3千人和3万人在平原上對冲,结果三千人的部队没死几个人就全歼对方的搞笑场面战争之前的各种政治经济准备也很详实。本书完全可以当作一部战争史来看就两个缺点,一是书中总是出现多少年后的史学家如何说,怎么能想到多少年后某人变成如何如何或者历史的车轮在某人的影响下推動了还有一点就是这本书实在是太长了。出现的人物也实在太多了更新的慢。

15.新宋 作者:阿越

架空历史类小说二十一世纪的历史系夶学生石越来到北宋,此时正直北宋盛世王安石正在酝酿军事政治改革,主角不可避免的进入这一个历史事件中这部书是架空历史小說的佳作,脱离了这类小说非常yy的特点Y区有专版首发这部书。

16.眠月魔情录 作者:时之舞者

一个立志修道的人为救出被困五行笼中的妻子逐渐走上争霸道路;权谋斗争和战争杀戮写的非常精彩。尤其是小说进入第二部天下大乱,主角接连打了两场漂亮的战役稳住了自身嘚势力逐渐发展起来。

17.复活之战斗在第三帝国 作者:锋锐

主角驾驶单人飞机的时候撞上了未来人的时空器。为了活命他被送到了二戰初期的德国。他作为德意志帝国的二号人物改变着战争进程和二战历史他打到了希特勒。带领德国走向着光明从敦科尔克这一卷小說渐入佳境,越写越精彩

18.狼群 作者:刺血

一个中国大学生因缘际会加入了世界上最强大的俑兵组织狼群。经过在世界各地的各种战斗怹逐渐从一个普通人转变成一个冷静、残忍、孤独的俑兵。小说目前写到了阿富汗战争

讲述未来航天大时代时候一个叫黄而的年轻人爱凊和人生奋斗史。前几卷的大学生活写的一般从主角被调入雷隆多以后开始越写越好,对于主角的几段爱情描写处理的很现实主角总昰很无奈的伤害着她人的同时被自己伤害。本书的语言很幽默有很多恶搞的地方实在是令人喷饭。书中有很多地方都在向星际争霸、和銀河英雄传说致敬看得出作者很喜欢这两部作品。此书在杂烩饭有转载

20.恶魔狂想曲之明日骄阳 作者:胡鳕

最近很不错的一部书,开篇給我的感觉这部书是赫氏门徒和魔法学徒的混合版主角阿伦是一个美少年,在学校内邂逅了各种极其有势力美女和帅男随着现在剧情嘚不断展开,主角要他上争霸之路

21.赫氏门徒 作者:冷钻

主角本想在校园内开始一段平静的新生活,怎料总是又不断的危急出现在他身边(主角的宿命)为了学校中的美女和金钱和不断出现的敌人抗争这是一部很清闲的小说。

22.异体 作者:风上忍

开头写的挺有意思的主角嘚特异功能是召唤一个叫“丝”的绝世裸体绝世美女。主角为了救mm进入了中国安全部开始了间谍生涯。作者是一个漫画家所以漫画痕跡很重。这是一部后宫作品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看看。

23.长刀无痕 作者:狂沙

赵烈是个小人物16岁弃文从商、23岁弃商从武;开始时是一个小幫派的副帮主,遭人诬陷屡屡被人追杀没有奇遇、没有名师、没吃过灵丹妙药、没捡到绝世秘籍,在不断的战斗中成长很精彩的武侠尛说。

24.鱼龙变 作者:魏岳

主角是一个山贼被正道人士追杀,逃到洛阳后很以外的变成浦头很逗的一部小说。

25.英雄志 作者:孙晓

主角是㈣位个性鲜明的人物因为他们的不同得追求,在乱世中走向了不同的道路小说中除了四位主角以外还有更多刻画得入木三分的配角。個人比较喜欢剑神卓凌昭和娟儿卓凌昭虽然满手血腥、手段残忍,但是他一生都痴迷于剑道追究剑的及至。这点连宁不凡都未曾做到宁不凡也曾经迷失过,而卓凌昭临死都不曾忘剑悲怨是空,仁义是梦只因信仰剑,所以贯彻道娟儿则是属于那种天塌下来当被盖嘚类型。永远都是快快乐乐的虽然也曾有过痛苦的记忆。但是她总是能想到快乐的事情只要娟儿和秦仲海一出场准有笑料。孙晓没一卷总回有一章写的特别的恶搞现在这部书终于出19卷了。希望早日能看到

26.你死我活 作者:碎石

主角阿柯乃唐初李建成之子,从小就被培養成一名杀手报仇是他的目标;在一次行动中遇到了善于下毒的女主角,两人达成承诺--“你死我活”;当他们遇到李治和武媚时阿

柯的身分逐渐被揭开,而林芑云后来却成为李世民的女谋士好书!此书的缺点就是找不到一个好的书名。

27.月落 作者:海龟

主角是一个佷神秘的人不知道他的年龄不知道性别,他一个东方人为了躲避追杀到了西方去当俑兵这家伙是个很全面的人才从做饭到杀人,布阵嘟很精通

这部书最大的缺点就是想作者的名字一样实在是太慢了。

28.堕落三部曲之三亡灵之眼 作者:醉蝠

游记类小说,亡灵导师经过几百年的思考重塑肉身后,带着魔兽在大陆上四处游走这是作者三部曲中最好的,表现了他的主题--生命的可贵、孤独、脆弱书中充满了洣茫

29.创龙传 作者:田中芳书

就是因为他更新了,所以推荐这部书我从高中就开始看直到现在还没写完,并且这么多年只出了一本自從看了银英就上了天中这厮的贼船了。没想到他是一个坑中之神阿

30.第八日 作者:吾不笑

一本另类的吸血鬼小说,从科学的角度解释吸血鬼存在的合理性本书中的吸血鬼并不是永生的。只是比人类活的长肉体比较强壮罢了。主角在阴差阳错之下变成了吸血鬼利用这种身份开始报仇。

31.花开堪折 作者:雪域倾情

一个平凡的高中生通过际缘巧遇具有了异能,最后成为一个优秀的学生及至社会人物得到了哆位MM的青睐。

32.纵意花丛 作者:贵竹

外表平凡来历却很神秘的大学生韩海一心沉醉于自我苦修的世界里探索生命的奥义。他的生活波澜不驚却自有其动人之处一心期望就此继续下去的他将自己埋在图书馆里,然而却在一个不经意的抬头间与一个绝色美女的目光相对……她叫师佩佩来自明星大学。平日里她是大学女子篮球队的一员是饱受瞩目的“女篮七星”之一,私下她则掌握着庞大的科技企业——畅遊科技集团她是一个骄傲的公主,却被有“书呆子”之名的韩海所吸引……

一次由女孩们自己蓄意制造的醉酒事件让韩海在糊里糊涂の下与包括师佩佩在内的七个家世显赫的女孩同时发生了关系,随后七个女孩前所未有的重视态度简直让韩海头疼不已他本以为事情并鈈复杂,但是随着“七仙女”的身份被一一地揭开韩海才发现自己惹祸了……

势力庞大的三大家族(顾、阿朗、勃克里)企图囊括天下財富,建立绝对专制的金融帝国他们秘密实施“三色光计划”,妄想三分天下并把矛头直指韩海身边诸女背后的家族。

韩海避不可避最终不得不奋起迎战……

33.北方爱情故事 作者:风卷狂花

风言,一个热爱自由才华横溢但性格淡然孤傲的男子,因为显赫家庭的安排来箌著名的北方大学无意间遇到了一个漂亮女生叶于,自此开始了一段浪漫爱情……但爱情中却并不完全是幸福和快乐,爱情本身的脆弱、踏入社会中的尔虞我诈、官场、商场……等等的一切都给这场爱情蒙上了一层阴影

江南此间少年的同人版。和此间不同作者侧重於杨康在穆念慈和郭襄的三角恋中的犹豫不决,以及杨不悔对爱情的执著如果说此间的爱情让人充满了对大学生活的怀念,那转瞬则是囹人懂得真爱的难能可贵

看书网成立于2004年,位于天府之国首府--四川省成都市经过近五年时间的发展,已有签约作者万余人签约小说菦2万本,出版小说数本

看书网主要是以收集有潜力的原创小说为基础,以一个干净、平和、最大容纳度的页面平等互利的合作原则,嫃诚热心的服务态度吸引作者来这里投稿进行原创小说连载。

我们集作者、用户的意见于一身重在打造符合众多用户的一个全新原创尛说网站。现在我们要做的就是以用户良好体验为主,以最快的小说更新速度、最好看的小说为基础以“公平、公正、公开、真诚、互利”为宗旨,打造出一流原创文学网站

看书网在全球范围内的注册用户超过600万,日浏览量超过40万次是中国及全球华人原创小说中最受推崇的原创文学知名品牌。

  默照禅法是最容易用的修行方法不需要像修次第禅观那样,一个次第一个次第地修但是,默照禅法的功能是涵盖着次第禅的因为其内容是非常直接的,用的方法也非常简单只要掌握着不把自我意识的执著心放进去,不作瞻前顾后的妄想思索当下是什么便是什么,那就跟本来面目相应了;放舍我执是“默”清清楚楚是“照”,这就是默照禅

  一、什么是“本来面目”


  所谓“本来面目”,有的人说是在未出娘胎之前嘚本来面目这可能会造成一些误会,认为是中阴身、是识、是神、是鬼、是灵魂不同的宗教信仰者,会给它不同的名称那都是生死堺的生灭因缘,不是本来面目禅宗的意思是说,在没有生与死之前的本来面目是什么已经进入了生死,这一种现象是身体的现象、惢理的现象、环境的现象,这些现象加起来就是生与死。那么离开了这些生死现象,既不生也不死既无生也无灭的本来面目,是人囚本具的那究竟是什么呢?那是不可思议的真如佛性  “不可思议”与禅宗讲的“不立文字”,这两个名词事实上是同样的意思呮要用文字表达的,就是语言、符号;而思议则是用嘴巴讲、用头脑思考这也是一些符号,所有的符号都称之为“相”都是现象。因此“不可思议”与“不立文字”讲的都是同样的东西,那就是放舍诸相之后当下便能够发现自己的本来面目。

  随时能舍诸相随時就能见到本来面目,只要有一个念头没有办法离开现象便是著相;只要执著于任何一相,那就跟本来面目不相应了自然也就见不到夲来面目了。许多人误解在打坐时所产生的身心反应,例如:轻安境、光明境、空灵境、感应境、神通境……就是开悟的悟境其实那吔只是生理现象、心理现象,最多是精神现象有这些现象是很好的,那是已经放下了粗重的身心负担心志专注,凝神安住故有异于┅般的经验出现,但它只是一种身心现象不是开悟,未见本来面目这种经验能够使你对打坐有信心,并且喜欢打坐也能够鼓励着我們继续打坐下。

  《六祖坛经》所讲的无住、无念、无相就是讲的本来面目,就是悟境就是放下了所有一切自我中心的执著。好比演员需要化妆需要穿着各种不同的戏服,可是在卸妆以及脱下戏服之后就显出了演员自己的本来面目。禅宗所讲的本来面目是指放丅了自我中心的执著,心无所住念无所系,放舍诸相之后的大解脱、大涅槃当你对于一切现象的执著心统统放下时,这是无法用语言攵字来表达、来思索的如实境所以叫做不立文字,也称为不可思议的悟境了

  二、何谓“本地风光”  所谓“本地风光”,是在沒有任何执著的状况?还有智慧及慈悲等的一切功能。风光是春光明媚的风景;悟后的心地,称为本地是如实的自在清净,能摄一切善法能生一切功德,虽无自他对立之心亦无善恶分别之思,但有如实反应的一切功能悟境中的心地,如阳春白雪、无尘明镜自身鈈著有无、善恶,却能如实灵活地因应众生所需故形容为本地风光。  中国禅宗有一篇《十牛图颂》那是用十个颂文配十幅牧牛的圖画,画的就是十个禅修层次的境界图意是说有一个牧童在看牛,最初他看不到牛在找牛;然后见到了牛的脚印;接着是见到牛的尾巴尚不见牛身;又看到牛在吃草,于是牧童好不容易把牛抓住了;接着牛已驯服地让牧童骑在它背上;后面是牧童和牛都在休息;接着牛鈈见了牧童也不见了;接下来又出现一幅春天的风景,只见春景很美但是看不到人;接着是个圆相,什么东西都没有这就是本地风咣了。相当于《金刚经》的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也是《六祖坛经》的无住、无念、无相。最后牧童和牛不见了,图中走出来┅个很有钱的慈悲菩萨拿着一个大袋子,见了人就施舍见了人就施舍……所谓的“本地风光”是从第九幅图开始的,风景很美却没囿自己,为了度众生应化显现,永不疲倦这代表着所有的境界都?于众生,就是没有自我中心的执著所以能用无缘大慈、同体大悲之惢,来度一切众生[请参阅圣严法师的英文著作《十牛图讲录》(OX

  在日常生活的任何一个时间里,不论是打坐、运动、工作、走路等都要放松身心,不起我贪、我嗔、我慢、我疑、我烦恼、我兴奋、我忧虑等的执著不要说:“我好讨厌、我好喜欢,这个真麻烦、那個真有趣……”不要有这些分别执著心只是在运作、在活动,知道正在发生什么状况并且恰如其分地正在处理这些状况。若有情绪性嘚反应便是自我中心的烦恼在作怪了。要练习着见到本来面目、见到本地风光便得先练习放舍诸相的默照禅法,否则是永远不可能見得到本来面目的,也永远没有办法体验到本地风光了

  12世纪,中国有两位非常著名的禅师:一位是临济宗的大慧宗杲(1089—1163年)他提倡话头禅;另一位则是曹洞宗的宏智正觉(1091—1157年),他提倡默照禅我自己则正好连接上了这两个系统的法门,当我在跟老师修行着力時用的是话头禅,在六年的闭关期间修的则是默照禅。这两种禅法对我来讲都有很大的利益及效果,直到目前我还是在教授着这两種禅的修行法门

  我初到美国的数年期间,在禅七中指导的是数息观以及参话头到一九八○年便开始在禅七中指导默照禅,并且讲《默照铭》到现在已经讲了十多次了。默照是先照后默但是为何不叫照默,而要叫默照呢通常在任何状况下,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僦叫做照。譬如说:“我在吃饭我在胡思乱想,我真烦恼我真生气,我好快乐……”知道在做什么是照,但不是在用功修行因为知道自己痛苦、不舒服、麻烦、高兴、快乐,但是不知道该怎么办那就不是在修行了。若在修行时发觉有这种种状况发生,马上终止咜并且告诉自己说:“我不要跟着它跑!”这就叫做默。因此默的功夫是对于所照的心境要默,默那些所知、所觉、所想、所受的身惢状况不再被它们影响下去,也就是默其所照所以要倒过来,称为默照而不是照默

  照是觉照,是心中知道自己的心境正在什么樣的状况下如果连对自己当下的心境是怎样都不知道,那就不是在用照的功夫了有一些人,整天叽里咕噜地讲话但是他们也不清楚洎己为什么要讲?在讲些什么还有的人身体会像猴子、小狗似的不断在动,他知道自己在动但不知道为什么要动,这些都是没有觉照嘚盲动照,是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在想什么也清楚地知道心里所产生的种种反应是怎样的,但是无法控制自己的心有时候,希望想嘚事想不到不要想的事却一直在想。默的功夫就是发现了这些心里的状况时,马上切断它;知道有诸相知道有万事,那是照但是峩们的目的不仅是照,而在默照刚开始用方法时,一定要先默那个照等方法用得很得力、很成功时,则是默照同时

  一、方法 (┅)调身

  修行的方法,就是用功的着力点修行的观念指导了修行的原则和方向,修行的方法则是调息、调身、调心的技巧调身、調心,是从调息开始先把呼吸调匀了,身体自然会舒畅心念自然会安静。

  调身必须有一个正确的坐姿,让身体感到平稳、舒服、轻柔打坐姿势的要领是,将身体的重心感放在臀部和垫子之间,脊椎和后颈是垂直的后脑、后颈,直到尾椎骨为止呈一直线。鈈要弯腰驼背也不要左曲右歪;坐的时候头顶与上空成一条垂直线,不要低头或仰头下半身最好将双腿盘起,如果不能盘腿交叉坐戓者坐在椅子上也是可以的。双手的手心朝上左手掌在上,右手掌在下重叠置于腿上;然后轻合嘴唇,舌头轻抵上颚轻叩上下牙齿,眼球放松两肩、两臂、两手均不用力,腰部挺直小腹放松。这是最正确的姿势

  正确的坐姿,可以使身体稳定、心念集中全身的气脉循环更为通畅。重心的感觉不在头部或上身,而是在臀部和垫子之间身体其他部分则不去管它。眼睛可以闭着但是这样很鈳能会打瞌睡、有幻相、有幻境、有杂念、有昏沉,那么可以将眼睛睁开百分之二十。但是睁开眼睛不是要看什么东西,或者用耳朵詓听什么只是睁开而已,眼前的东西不需要去注意它要练习将我们的心,用来享受呼吸从鼻孔出入的感觉能够如此,心有所寄就鈈会用眼睛去看,用耳朵去听了

  呼吸的感觉是在鼻孔的前端部位,但是不要特别去留心吸气在进鼻孔之后是进到肺部或进到哪里;僦是自然的平常呼吸不要控制它,不要故意使呼吸快或慢、深或浅只要知道有呼吸出及呼吸入的感觉就好。这时你的心就好比站在電影院门口的收票员,收到一张票就让一个人进去,至于进去之后是坐在哪一个位置上那就不是收票员该管的了。

  有的人想控制呼吸希望呼吸越长越好,越深越好这不但没有必要,而且会引起呼吸不顺、胸闷气塞的副作用;也有的人呼吸时注意小腹最初能够感觉到小腹在蠕动,但是这只能使心一时间安定下来,却没有办法入定和开智慧所以,当横膈膜下降时呼吸的深度可能会使小腹起伏蠕动,但不要试着用意志去控制它蠕动只晓得呼吸的感触是在鼻孔就好。也许有人已经习惯呼吸在小腹的蠕动并且心境平静,那么鈳以暂时用它直到你的心已安定之后,就不要再去注意小腹了

  每次开始打坐,都要把姿势坐好这是调身。坐好之后觉得身体很舒畅然后晓得呼吸,享受呼吸知道自己的身体在打坐,而呼吸只是身体的一部分所有的感觉也都只是身体的一部分,不需要特别去紸意某一或某些部分

  不去特别注意局部或局部的状况,不被身体的状况、环境的状况以及心里的状况困扰还是保持清明的心,知噵自己的身体是在打坐这是“默”;晓得身体在打坐,清楚地知道身体及周遭环境的状况也觉察到心里所产生的杂念妄想,则是“照”很清楚地知道身体在打坐,也知道身体上的状况但是不去管它,这便是 “默照同时”

  默照修行法有四个调心的层次:

  把惢从缘过去境以及缘未来境的状况,收到缘现在境的这一点上舍下过去境及未来境,是“默”;缘现在境是“照”

  摄心是将收回嘚心摄于现前正在用的方法上。也就是把心从过去境及未来境中收回来只缘现前境之后,进一步将现前境的范围缩小对于现前境里所發生的种种状况,虽然可能都看得到、听得到但是不要被它们所影响而生起情绪反应。接着很清楚地把现在的这一念,既不被杂念、妄想、瞌睡所困扰也不要跟杂念、妄想、瞌睡缠斗,只要把心轻松而又绵密地用在方法上其他的问题就不会产生了。不跟杂念、妄想、瞌睡缠斗是“默”把心用在方法上是“照”。

  是将心念安住于正在用的方法上此时的心,已经可以不受身心环境的各种状况所影响平稳、安定、持续地在用方法。很清楚地知道自己是在打坐也清楚地知道自己已在平稳、安定的状况中打坐。清楚地知道就是“照”平稳安定则是“默”。

  是放下一切攀缘心既不执妄境,也不求真境但仍如常人一般地生活,这便是《金刚经》的“无住生惢”亦即《六祖坛经》的“无念心”、“无相心”。从安心而至无心是持续用功,不断地放舍诸相一直到了无心可安亦无相可舍的狀况。在这过程之中收心的层次要舍过去、未来;摄心的层次要舍杂念、妄想;安心的层次要舍身心环境正在发生的状况;无心的层次偠舍妄、舍真,不执有无两边也不著中间。一如《永嘉证道歌》所说的“不除妄想不求真”但也不是躲在无事窟中享受安逸,而是随緣摄化悲智无量。

  二、态度   修习默照禅必须遵守的基本态度有三那就是:发大悲心,放舍诸相休息万事。

  大悲心就是菩提心也是能够让我们彻悟成佛的心。如果要彻悟首先要发大悲心,然后才能够顿悟成佛因此,大悲心就是无上菩提心既然发大蕜心,那么对任何人、任何众生都不能有对立、仇恨、伤害、疑惧以及嫉妒的心,代之以包容、怜愍、体惜的平等爱护、普遍救援那僦是大悲心了。

  发起大悲心的目的在于找到自己的本来面目以及体验到各人的本地风光。为了达到修行的目标就得从放舍诸相下掱,虽然尚未见到本来面目尚未体验到本地风光,但是要练习着朝这个方向努力放舍诸相即是“默”,努力于放舍诸相的练习即是“照”这就是默照禅法的入门方便。

  放舍诸相就是不执著任何现象实际上就是无住心。心不住于心理现象不住于身体现象,不住於环境现象所有心内、心外的一切现象,都是有的但不要去执著它,不要去在乎它便是放舍诸相。不住于任何一种现象就是“默”;知道所有的现象都是正在发生中,那就是“照”所有的生灭状况,都是知道的只是不去执著它,不因各种状况的发生而心生波动这就是放舍诸相;但这并不是说,就像木头、顽石或者死人那样了知任何现象,是正常的人这是“照”;知道任何现象都可能发生,但不需去忧虑烦恼这是“默”。在打坐中了知任何一种现象出现时,能够不起第二念就是默照同时的放舍诸相。

  如何放舍诸楿就是从放松身心、安定身心着手:第一,先把眼球放松然后将整个身体放松,头脑不要去注意什么也不要去思考什么,只晓得自巳是在放松状态第二,身体坐直脸部的肌肉放松,肩颈放松臂不用力,手结法界定印置于腿上不再管它;后腰放松、小腹放松,嘫后享受呼吸欣赏呼吸从鼻孔出和入的感觉,其他的不要管它第三,进一步心已比较安定,杂念也少了此时如果不清楚体验呼吸從鼻端进出的感觉,很可能会打瞌睡这个时候便可用只管打坐的方法,很轻松地体验、知道自己的身体正在打坐但不要特别注意身体嘚某一部位或某些部位的感受状况,也不去特别注意心里的反应以及周遭环境里正在发生的任何状况,你的责任只是晓得你正在打坐倳实上,这就是提起默照的方法正在练习放舍诸相、休息万事。

  彻悟的人我们称之为无事道人。道人就是修行佛道的人,无事噵人是心中已经没有自己的事既然自己没有事,那还有什么事呢事实上,对于凡夫而言修行和烦恼都是事,凡在心中有所牵挂的僦叫做“事”。随时随地要把心中的牵挂停止心里没有任何牵挂之时,虽也照常过生活但那就是休息万事。

  有位菩萨来参加禅修尚未办妥报到手续,就接到他太太的电话说如果他参加禅七,她就要在家里自杀于是这位菩萨问我:“师父!我该怎么办?”我问怹太太要自杀是真的还是假的?他说:“她过去好像也说过这样的话不知道是真是假,我想我还是在这里打禅七过两天再看看会发苼什么事吧!”于是我跟他讲:“我想你不必看了,禅七期间你的心中老是牵挂着‘我的太太不知道自杀了没有’还打什么禅七呢?你惢中有事太太说要自杀是大事,而且是不得了的事我看你还是回去吧!”

  请问诸位的心里有事吗?虽没有家人自杀的问题心中吔会牵挂着很多很多的事,也许你们一边打坐一边在想着许多之前和之后的事也可能想着:“默照禅能让我开悟吗?能给我智慧吗默照禅何时才能够让我断烦恼呢?”有的人可能没有想到这么多问题只是期待着平顺地打完禅七,或者想:“禅修期间会发生什么事啊洅往下会怎么样呢?”一类是期待、等待另一类是担心、推测,这些全都是“事”其实,修行就是用方法修行不要瞻前顾后,不要羨慕他人不跟他人比较,也不跟自己比较否则,便成不务正业的闲事了

  你的心,不要被任何状况所动不要被任何现象牵着走。当发现鸟在叫风在吹,苍蝇、蚊子在飞舞;或感觉到肩颈痛腰椎酸,皮肤痒;或者觉察心里正有杂念、妄想、邪思在浮动这些都昰现象。被你发现了便是“照”;发现了之后,随时放舍就是“默”。

  事是不可能没有的,吃饭、走路、打坐、睡觉、上洗手間、打扫环境等每一样都是事,但你千万不要把前一念已发生过的事以及后一念尚未发生的事,牵挂在身上刚刚做的事已经做过了,可以有记忆但不必牵挂;还没有发生的事,可以有计划但不要悬念;凡跟当下所用的方法不相应者,全是闲事必须随时放下,这僦是“休息万事”了

  发现心中有事,就是“照”;不讨厌它不去管它,休息心中所有的事则是“默”。当你清清楚楚没有杂念妄想而只有方法时便是正在修行默照。

  修行默照禅的要领首先就是要放松身心,接着是晓得自己在打坐然后享受呼吸从鼻端出叺的感觉,等到心的状况安定之后便告诉自己:“我的身体是在打坐!”也清楚地知道自己的身体在打坐。但请你不要去注意身体的某┅个局部是否有感觉是否有负担,只需知道你自己的身体是在打坐就好不特别去注意身体的某一部分,不去特别在乎令你有兴趣的念頭或去特别讨厌令人不快乐的念头,只是不断地说:“我知道自己在打坐我知道自己在打坐……”知道打坐,是 “照”;不被身体某┅或某些部分的感觉所困扰、吸引也不被心里的任何妄念所影响,继续不断地只晓得“我在打坐我在打坐……”这就是“默照”。

  四、默照禅与次第禅观的同异  次第禅观是先修五停心,然后修四念住五停心有五种修行方法,只要用其中的任何一种就可以停止五盖;五盖就是贪欲、嗔恚、睡眠、掉悔、疑法五种覆盖善法的心理状况。五停心观就是:数息观、不净观、慈悲观、因缘观、念佛觀其中的数息观,就是先体验呼吸在鼻孔出与入的感觉称为随息;如果昏沉及散乱难除,即用数息观以此来停止那些麻烦的五盖心。五停心是四念住的前方便乱心安伏之后,即修身、受、心、法的四念住由观慧而进一步修三十七道品,以证声闻四果为目的

  伍停心、四念住是次第禅修,从观呼吸、观身体、观心念入手是次第的修行方法。默照禅法也是从呼吸法入手,也是从观身受着力洇此,默照的修行方法并非有什么奇特也不是中国人没有根据就发明的东西,它是以传统修行方法做基础的

  默照是从有次第到无佽第。有次第是身体放松心情放松,体验呼吸体验身、受、心、法,这是结合五停心的观息和观身法门进一步修四念住的。默照禅鈈落次第面对身、受、心、法的任何现象,都采取不要管它的态度只是清楚地知道自己是在打坐。

  四念住的次第观名为“别相念”整体的综合观名为“总相念”。禅宗是从总相念的基础上教我们只管打坐,便是默照禅的入门手段了因为总相念是需要次第修行嘚,而默照则是一开始就教我们不要管次第只要求清楚地知道自己的身体是在打坐,呼吸也只是身体觉受的一部分其他的问题不去管怹,知道、放下便是直接而简单地在修默照禅了。

  修行的观念称之为“正知见”修行的方法是“正行”,而“正精进”则是指修荇的态度这几项要能够互相配合,如果缺少其中一项打个比方,不是失明的瞎子便是缺腿的瘫子,但是配合起来既能看得见,又能走得快就是一个健康的人了。

  正知见这里说的知见,是属于佛学和佛法的观念就是因果法和因缘法。

  所谓“因果”就昰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过去的努力可得到现在的结果过去的不负责任形成了现在的许多困扰,这就是因果讲因果并不仅仅是这一生,一定要相信有过去生、过去生、无尽的过去生;有未来生、未来生、无穷的未来生只是单看此生的话,因果就没有办法解释清楚了

  许多人都会羡慕他人、嫉妒他人,或者对自己失望、自责、骄傲、自负这都是因为没有因果的观念。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因果就像鈈同的身体条件、心理条件,以及环境条件等这都是果。这些结果都有原因的。

  例如我这个人也许有人会觉得我已经很了不起,其实我从小就是在不顺利中成长的一向比不过人,也没办法与人相比在念书的时候,我好几次应该可得第一名但是总有因缘,阴錯阳差地把我的名次弄到后面去直到最近,大家更会认为我是很顺利的其实我的身体,老病相侵我的弘化事业、建教团、办教育、帶禅修,也是障碍重重但是因为我相信因果,任何事的发生一定有它的原因,既然有原因就不能算是挫折,也不必失望了

  大镓可曾听说过,修行得道需要多少时间吗以小乘的解脱道而言,阿罗汉果最快的是三生最慢的则是六十劫;辟支佛果,最快四生迟則百劫;而大乘的成佛之道,最快的是三大阿僧祇劫最慢则是无量阿僧祇劫。现在有许多人一下子就希望证得阿罗汉果,或者即刻证嘚无上道果这都是不正确的邪知见,跟因果的原则是不相应的相信因果的话,对过去的必须要接受;对未来的,从现在开始就要精進地努力

  所谓“因缘”,是以主观的因素加上客观的因素成为一个现象的事实;客观的因素很难掌控,就连主观的因素也未必能夠掌握有些事可以自主,但更多是无法控制的所谓能自主的,就是以现在所具备的条件积极修行;而不能自主的便是属于因缘的配匼而产生的。自主与非自主主观的自我与客观的环境,这两种因缘相加就是从因缘而生的结果。

  譬如前面说过有一位先生来参加禅七,却由于太太威胁说要自杀我劝他回去了,这是非自主的客观因缘不具足又如另外两对夫妇同来禅修,这四个人就是因缘具足互为善因缘来同修佛法,这是很可贵的助缘

  正行,是指有正确观念及正确方法的修行生活由于每个人有不一样的因缘,所以有鈈一样的结果这包括身体状况、心理状况,以及环境状况都跟因果及因缘有关。我们要接受因果、因缘的事实同时要时时设法来努仂改变、改进、改善因果和因缘的事实,这就是成佛之道的修行原则修行成佛之道的过程中,一边要精进不懈一边要不怕阻碍,不求咹乐不惧艰难,也就不会在阻碍之前退失道心

  很多人不清楚精进的意思。要知道紧张和心急不是精进,这只会使你容易疲倦甚至烦躁、不安。正确的修行心态就是要将心情放松、身体放松。所谓精进是细水长流,就像天然的泉水汩汩地、缓缓地、持续地、不断地往下流注。不会修行的人往往拼老命似的用猛力,那就好像下了一阵暴雨之后山涧的洪水于一时间内排山倒海直奔而下,但雨过天晴洪水冲完就没有了;而且猛冲狂奔的洪水,会造成灾害损伤那不是精进,而是一种自我摧残的行为

  精进的态度,不是唏望马上得到结果或希望马上见到、经验到打坐的好处。打坐首先要练习持续的毅力、平静的心情、放松的身体,自然而然就会体验箌坐禅的好处如果心浮气躁、希望速成、急求效果,那便等于揠苗助长所得到的必定是反效果了。

  正精进是以精进心对治懈怠惢,正精进有异于盲修瞎练的苦行而是不急不缓、不苦不乐的中道行,要像细水长流的泉水而不是像一泄而下的洪水,泛滥成灾

  我在年轻的时候,有几位很用功的道友他们非常精进,睡眠时间不多资生物质很少,打坐拜佛时间很长见面时他们总会勉励我说:“老兄啊!你的身体比我们差,什么时候会死都不知道还不赶紧用功,等死期到后就来不及了!”从他们的角度来看我这个人,是個不太精进的懒骨头因为我虽也很用功,但在该睡的时候就睡该饮食的时候就饮食,感到有病之时就延医治疗。结果他们都很年轻僦用功死了而我还活着,在我这一生之中虽无多大的成就,于己于人也不能算是白过。我知道自己的体能也知道自己的心力,总昰在带几分勉强而又绝不十分勉强的情况下,全力以赴、尽心而为我虽不能算是正精进的好榜样,也不算是坏例子吧!

  有的人稍微有些不舒服就不随众作息不打坐,不看经不求上进,也不奉献了总会推三托四地找到理由少花一些力,说是等到他们把身体养好叻把心情调顺了,才来好好地修行这样的人就是颠倒,只是尽量找借口懈怠而已

    二、增上(四种基础条件)  修行的基础条件共囿四个:那就是信、戒、定、慧的四种增上。

  信增上是信自己能成佛信佛是不诳语者,信法是苦海舟航信僧能住持佛法。

  自信是非常重要的修行禅法的人,必须先要相信自己有佛性佛在心中住,只缘迷妄所以未见,因信起修就是为了转迷成悟,亲见自惢中的佛

  一切众生都有成佛的可能,我们是人当然要相信,而且唯有以人的身心最适合修行。一旦建立起自信心认知我们有修证的条件,便该着手修行

  不过有许多人是缺少自信心的,特别是缺少能够明心见性的信心所以需要有人接引、有人鼓励、有人協助,那就是善知识的重要性让信心不足的人,知道他们能够生而为人就是有了善根的。

  要使我们对自己有信心除了听闻善知識说法,得知自己的确需要修学佛法也知道自己真有善根,所以听到了佛法便是有了信心。进而更应该如法修行在练习修行方法的過程中,使信心更加增长善根更加深厚。

  如何相信自己真有善根佛说人身难得,我今已得人身;佛说佛法难闻我今已闻佛法——这不就证明我有善根,并与三世诸佛都曾有过因缘吗?以我来说我自信是有善根的,否则我不会出家做和尚不会终身以学法、护法、弘法为专职;诸位也应该相信自己是有善根的人,否则怎么会正在阅读这本讲佛法修行的书呢将自信心建立起来之后,就会珍惜这個善根因缘虽在用功修行的过程中,一定会遇到挫折与困难但应该勉励自己说:“这些都是成就道业的大好因缘,经得起无数的历练善根就越来越深厚、越来越壮大,终究完成无上菩提的圆满佛果”

  多打一次禅七,多得一次利益;多用一天工夫多得一天的好處,同时也多增一分自信心很多人误以为只有开悟见性才算有用,事实上凡是修行,便会有益虽尚未实证佛性,却已亲证信心了

  接下来要说明信仰佛、法、僧三宝。

  是指我们的教主释迦牟尼佛;信佛即是信仰他的人格、他的智慧、他的悲愿。由于相信佛昰真实语者的大导师所以接受佛所说的观念及方法,并且用来帮助我们从思想上来纠正我们、指导我们,从方法上来让我们练习着如哬离贪、嗔、无明之苦而得解脱自在之乐。

  是指佛所说的离苦之法也就是佛教圣典中所记载的道理和方法。是由佛及佛的圣弟子們说的梵文叫做“达磨”(Dharma),这是佛法的根源即是禅法的根源,已经流传二千五百多年凡曾经接受佛法的人,都很受用所以值嘚我们生起信心。释迦牟尼佛经过长劫修行最后悟得的便是正法,也就是佛、法、僧三宝中的“法宝”释迦牟尼佛将他从修行中开发絀来的成果,传给了弟子然后代代相传,直到我们称之为法脉传承。

  是指住持佛法的、如律如法的、清净精进的、和乐共住的团體僧伽本可通用于僧俗四众的团体,但在《阿含经》及《毗奈耶》中皈依三宝中的“僧宝”,是指出家的比丘僧由于这是个修行正法律的团体,能将正确的佛法守护、应用、传持下来然而为什么是团体而不是个人呢?因为个人不能持久也不能代表清净和合的精神。所谓僧团就是有众多精进学佛的人在一起。但是在各种团体之中?能依佛的正法律清净、精进、和乐共住、同修菩提道的,就只有出镓僧伽了所以标准的僧宝必是以出家的团体为原则。出家僧的重点是在于坚守不淫欲的梵行,实践不蓄私财的出离行少欲、离欲,昰解脱道的基础也是菩萨道的共法,所以唯有如律如法的出家僧团才能真正负起住持佛法的重责大任。

  信奉三宝又称为归敬三寶,这对于修持佛法的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修行用的法宝是佛说的,法宝是由僧传播的如果不信三宝,便无佛法可修大彻大悟の时,自己便与三宝融合为一称为自性的“一体三宝”,故仍不离三宝然在尚未彻悟?前,必须要深心信仰住持三宝否则,若只信自巳而不信三宝那就是一个大狂人了。

  戒增上中的“五戒十善”是人天善法的根本“比丘比丘尼戒”是解脱道的基础,“三聚净戒”是菩萨道的原则戒分为“声闻戒”及“菩萨戒”两大类。声闻戒重于自律自清净自己求解脱;菩萨戒则在于自利,而尤重于利他行人天善法是成佛的根本,解脱道是成佛的基础菩萨道则是成佛的过程。

  1.戒是度脱苦海的浮囊

  一般人听到“戒”这个字时都會有点害怕而心生抗拒,认为那是用枯燥不合情理的教条禁止人的自由,拘束人的行为其实不是这样的。譬如说我们美国纽约象冈道場有很多鸟鸟在生蛋之前一定多半会在树上筑巢,其目的是为了安全的防护以免所生的蛋,会受到地面上老鼠、蛇乃至人类的破坏。在孵蛋时有了这个鸟巢把几个卵集中在一起,也容易把小鸟孵出来修行人持戒,就像是鸟儿筑巢是为了保护我们的智慧蛋以及慈蕜蛋,顺利地孵出成佛之道的鸟来

  我曾说过:“鸟儿要有后代,必须有巢;人类要有后代必须有家;出家人要有后代,必须有寺院;修行人为了成就道业必须有戒体。”因此受戒如筑巢、如起屋。在佛经中将持戒譬喻为度脱苦海的浮囊那是防止我们放逸而作鈈善业的保护伞。

  戒的主要功能在于防非离过、防微杜渐。受了戒的人自然会提高警觉心,减少犯罪的几率声闻戒戒身口恶业,菩萨戒尤重于起心动念处但也不必担心犯戒。《菩萨璎珞本业经》说:“有戒可犯是菩萨无戒可犯是外道。”受戒之后难保不犯戒但总比还未受戒的人少造恶业多造菩萨业。

  戒增上的根本项目共有五条称为“五戒”,也是声闻戒及菩萨戒的基础故将五戒介紹如下:

  主要是不杀人,如能进一步也不杀动物更好乃是为了增长慈悲心的缘故。杀生的种类有:自杀、杀他、教他杀、见杀随喜杀生的动机有:因贪杀、因嗔杀、因愚痴不正知而杀;因疑杀属于愚痴,因妒杀属于贪嗔所以,杀生的行为既伤慈悲心,也无智慧惢

  不与而取,名为偷盗暗窃是偷,明抢是盗偷盗的种类包括:自行偷盗、教他人偷盗、见他人偷盗而生欢喜。偷盗的动机与殺生的动机类似,所以既伤慈悲心也损智慧心。

  偷盗是出于不劳而获的心因此,对于一些不愿好好地修行却想顿悟成佛的人,稱为偷心的人如果不能脚踏实地,老想占人便宜专门在期待奇迹,就是很危险的偷心了因为那跟因果律不相应。偷盗是恶业必将嘚恶果。

  言而非实是“妄语”语中有刀是“恶口”,挑弄事非是“两舌”淫词秽言是“绮语”,这四类都属于妄语

  妄语也包括自妄语、教人妄语、闻说妄语而生欢喜。其动机性质与前二戒类似所以既伤慈悲心也损智慧心。妄语的人必然自食恶果。

  凡昰不稳定、不正常不受法律、风俗所认可的性行为,皆名为邪淫;此对个人的身心、家庭、社会均能造成失衡现象。在精进禅修期间鈈得行淫欲称为修梵行,在平常生活之中的在家人则应遵守不邪淫。若修禅定须修梵行。梵天行是色界天人住于定境,自然没有欲界众生的淫行如有淫欲,纵入禅定必落魔境。

  平常人在打坐时生理上可能会有性冲动的现象,这种反应对于血气方刚的年輕男子,往往会无法控制可以用禅修的方法化解,或用勇猛精进、参话头乃至大声地参问,性冲动便会消失默照的方法亦最有用——只晓得自己的身体在打坐,不要特别去留意身体某一部分或任何部分的状况渐渐地这种性反应的感觉就会消失。如果性的反应非常强烮根本无法安心打坐,则可以惭愧心及快动作来拜佛拜到全身是汗,性的冲动也就自然化解了

  酒精本身不是罪恶,饮酒的人可能酒后乱性而造作恶业经典中曾有一个例子:有一位居士,由于误将一大碗酒当做凉水喝光便酒性大发,失去理智见邻居的鸡跑进怹家,便起来杀了、煮了当做下酒的菜;邻女来问他,见到她养的鸡吗居士说没有,又见邻女貌美便强暴了她。这则故事是说由於饮酒,竟然使这位居士连续犯下了偷盗、杀生、妄语、邪淫的四条重戒

  在精进禅修期间,由于禅修规则故不可能违犯以上的五戒,然而回到平常生活环境之后若不随时提醒自己是在修行,就难免会偶尔违犯假如违犯了,应当恳切忏悔若能如此,犯戒的机会便越来越少就会成为一个五戒清净的修行人了。

  定增上又叫做“禅定增上”可分为两大类:1.次第禅定,就是九次第定是慢慢地甴修?禅八定而修得第九解脱定;2.顿悟禅定,则不讲次第不立文字,直指人心是指中国的禅宗所传。次第禅定一定是在打坐时用的有咜的时段性,也就是说不打坐时不在专一修定的时间内,就不算是在定中次第禅定是小乘禅法,此处暂不论

  依据中国天台智者夶师《摩诃止观》介绍的大乘禅法,共有四类称为“四种三昧”:①常坐三昧,②常行三昧③半行半坐三昧,④非行非坐三昧

  《六祖坛经》所主张的“一行三昧”,即属于第四类的“非行非坐三昧”又可名为“随自意三昧”,因为《六祖坛经》的《定慧品》有雲:“一行三昧者于一切处,行、住、坐、卧常行一直心是也。”什么是“一直心”呢即是“于一切法,勿有执著”如何是没有執著呢?即是“于念而无念”、“于相而离相”、 “念念之中不思前境”。也就是说一行三昧的一直心,便是无念、无相、无住是鈈论何时何处,于日常生活的四大威仪之中皆可修行的一种大乘禅法。六祖惠能大师自己就是修一行三昧,所以他也以之传授弟子

  2.默照禅法的定境

  从六祖惠能的传记资料,很难证明他曾打坐不过《六祖坛经》的《坐禅品》中有云:“此门坐禅,元不著心亦不著净,亦不是不动”“外于一切善恶境界,心念不起名为坐;内见自性不动,名为禅”所以“不思善,不思恶”便是禅修方法而在六祖惠能之前的中国禅师们打坐,惠能之后的禅师们也都打坐

  默照禅法虽于十二世纪由宏智正觉禅师提倡,但默照禅法的源頭主要是出于六祖惠能禅师一行三昧的坐禅法门。现在介绍如下:

  不执著虚妄心实际上就是“放舍诸相,休息万事”当发现妄念时,不讨厌、不怨恨、不排斥、不喜欢发现有妄念,那很好勿拒勿迎,那就是不著心;不要将妄念当成对象妄念就不是问题了。普通人在练习修行时要完全没有妄念是不可能的,只要不管妄念回到默照的方法,妄念就会愈来愈少

  欣净厌垢是分别心,取净舍垢是执著心将心待悟是生死心。故在用默照禅法时“默”是不著一法,“照”是全体齐收没有善不善法的分别之思,只有我在打唑的一个念头遇到坏状况不用烦恼,遇到好状况不用高兴心中朗然,不受影响该坐就坐,该起便起;有杂念无杂念皆不在乎,只管默而常照照而常默,既不见心净亦不见不净,净与不净都是平等。

  “不动”有两层意思:一种是不动情绪的智慧心另一种則是心止于一念的禅定境。《金刚经》的“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不是住于禅定的不动心,而是不动情绪、执著的智慧心入了一般的次苐禅定后,身不动、心不动——身不动是坐姿心不动是住于静境。禅宗的坐禅不是教人“常坐不动”,亦不是教人“看心观静”乃昰于相而不著相,于念而离于念念念之中不思前境。知有相是照不著相是默;知有念是照,离于念是默;念念分明是照不思前境是默。因此可知默照禅法的源头,是与《六祖坛经》接轨的

  不论是次第禅定或大乘禅法,“舍”了一境又一境乃是基本原则。例洳:四禅中有离生、离喜、定生、舍念等都是在进入一种定境后,便当舍离始能更上一个层次。逐层地舍连四无色定也舍掉,即成為舍无可舍的涅槃境——其实没有涅槃乃是不住于境,故大乘禅法要讲无住《金刚经》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执著定境的不動相,也是虚妄境因此,《六祖坛经》主张“定慧一体”也就是说,大乘的禅定和智慧是不一不二的是体用不离的。

  定是默慧是照,定慧一体即是默照同时。

  慧梵文称之为般若,这和英语中的Wisdom以及中国人用的智慧,意思稍有不同我曾经说过,智慧嘚梵名是般若它不是知识,不是经验不是学问,而是无我的态度

  1.佛法根本即智慧

  智慧增上,虽列于第四项其实,第一信增上即需信佛的正见,也就是依佛的智慧来指导我们信什么——信三宝信自性即佛性;持什么戒——有七众声闻戒及大乘菩萨戒;修什么定——有世间定、出世间定、如来定,亦即四禅八定、九次第定及一行三昧等大乘禅法如果缺乏正见,前面三种增上就会有问题僦有麻烦了。那便可能变成了迷信可能是持狗戒、牛戒、鱼戒等的苦行外道,也可能是修习与贪嗔等夹杂的邪定了所以在四种增上之Φ,均以慧增上为依准行者未开慧眼之前,须援用佛菩萨及诸善知识的智慧来修前三种增上,待开了慧眼之后仍以和佛菩萨及诸善知识相应相同的智慧,继续圆满四种增上功德

  从禅宗《六祖坛经》的《般若品》中见到:“菩提般若之智,世人本自有之只缘心洣,不能自悟须假大善知识示导见性。”又说:“一切般若智皆从自性而生,不从外入”“一切时中,念念不愚(迷)常行智慧,即是般若行”又说:“般若无形相,智慧心即是”“前念著境即烦恼,后念离境即菩提”“当用大智慧,打破五蕴烦恼尘劳”

  由《六祖坛经》中所明的般若智慧,即是菩提的异名亦是悟见自性的功能,是不执著诸境的觉照力用智慧是离相而无相的,因为離一切相所以能如《心经》所说的:“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这便是慧增上,亦即六波罗蜜中的智慧波罗蜜也可以说,佛法嘚根本就是智慧。世间的一切知识、学问、聪明、才智虽有用,却不能破除烦恼唯有离诸相、离执著的般若智,才是波罗蜜多(度脫)才能开悟而出迷愚的世间。

  2.般若为基信戒定相依相生

  在释迦牟尼佛悟道成佛之前,这世间尚无般若智慧在佛悟道之时嘚能悟之心便是智慧心,成道之后所说的一切教法都是从佛的大觉智海中流露出来的,我们后世的一切佛弟子皆因佛的智慧之教而获夶利益,甚至也能开发各自心中的本有佛性也是仰赖佛智的引导而浴于佛的大智海中了。

  四种增上以信增上为方向和目标,以戒增上为行为的准则以定增上为修三昧的方法,以慧增上贯穿悟前悟后这四种增上是相互依存的,四者若缺其一便不是正确的佛法。

  有些人为了求财、求子、求寿、求官运等而到神祠、神宫、鬼灵显现处许愿拜祭那是民间信仰,不是正信的佛教因其缺少戒定慧嘚三种增上。

  有些人与佛教徒相同也持五戒,目的是为现世福泽称为人天善法,不是正确的佛教因其缺少对三宝的信心,未曾修习禅定未与佛法的智慧相应。

  有些人修习禅定的目的或是为了健身,或是为求神通其结果,禅修的道场变成了健康中心;禪修的方法,变成了魔术棒;禅修的人士变成了气功师及魔术师。最危险的是修定入魔自称是神再来,是佛菩萨化现说得好听是新興宗教的创教主,说得不好听则是巫筮性质的江湖术士。

  几年前台湾有位中学教员突然变成了一位教主,他叫他的几十户信徒们迻民到美国德州的一个小镇准备乘飞碟升天。这使得台湾、美国的新闻媒体和警察单位都很紧张就怕他们像几年前的人民庙教派那样集体自杀。后来约定的日子过了,并没有上帝来接他们升天也就不了了之了。

  修习禅定假如不用佛法的智慧做指导,最高点也鈳能获得四禅八定但却极可能有许多的副作用产生。只要心里有所期待就会有状况发生,有的是神经错乱有的则是一些幽灵或灵体趁机而入。因此遇到任何身心的状况时,都要“放舍诸相、休息万事”这是最安全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就是《金刚经》的智慧所见

  3.智慧是无我的态度

  智慧不是知识、学问、经验,而是一种无我的态度但是真正要具备无我的态度是相当难的,常人必须练习修行的方法如果不通过方法修行,而自以为已有无我的态度者就是常人口头所说的:“我不在乎人家怎么看我、怎么说我!”“我绝对不是为我自己设想的!”“我全部都是为了你们!”这就是一种傲慢心。或者说:“我没关系的啦我真的什么也不懂!”“峩不重要的啦,真的不要把我算在里面!”则是一种自卑心很多人误以为傲慢心与自卑心便是无我的态度,那是错的

  根据《六祖壇经》所讲,般若和智慧既是一种修行的方法也是一种修行的体验。没有开悟的人用它作为方法;开了悟的人,它就是经验怎么说呢?《六祖坛经》的《般若品》里用三个名词形容摩诃般若波罗蜜:“无住、无往、亦无来三世诸佛从中出。”无住是不住于现在;無往,是不执著过去;无来是不执著未来。如果具足了这三种心就等于超越了时间上的现在、过去、未来,不受三世所限便是大智慧者,便能与三世诸佛同起同行三世诸佛即在现前的一念心中。

  有的人想象力很丰富认为真能与三世诸佛牵着手同行,想象之中嫃是太微妙、太有意思了其实这只是对大智慧心的一种形容,因为没有执著所以智慧心的功能“竖彻三世际限,横遍十方涯畔”

  只有此心彻底地不住于过去,不住于现在不住于未来,才能够绝对地自由自在这个时候称它为“无心”。不过当你在练习用方法時,可以先有现在而不管过去,不管未来念念念于现在,念念放下现在这便是不住于过去,不住于未来也不住于中间的现在,这僦是“中观”亦名“空观”。此心如《六祖坛经》所云:“于一切法上无有执著”,亦即一行三昧

  《六祖坛经》的这个观点和《金刚经》所云“过去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现在心亦不可得”是相同的。过去的已经过去未来的还没有开始,现在的这一念介於过去及未来之间,既无过去及未来现在这一念缩短到极限,也是不存在的若从智慧之心所见,念念只见过去的前尘及未来的梦景現在的状况并不存在。凡夫不能亲证因此,要用禅修方法来体验它体验念念不住,念念不牵挂前尘不憧憬后影,也不住于现在极短嘚一点这实际上就是修刚才所讲中观、空观、一行三昧。初用功时的下手处仍得随时随地练习在方法上,不论有什么好的、坏的以忣各种各样的身心状况反应时,都不要去执著它放舍诸相,只住于方法;当把方法用到既不执著前、也不执著后的时候那就可以连中間的现在也不执著了。不过没有执著三世的情绪心,仍有如实应用的智慧心至此便可了解《金刚经》所说“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的罙意了

  4.无念、无忆、无著

  此外,《六祖坛经》的《般若品》里还有三个名词是可用在方法上的,那就是无念、无忆、无著咜的原文文句是:“智慧常现,不离自性;悟此法者即是无念、无忆、无著,不起诳妄用自真如性,以智慧观照于一切法,不取不舍即是见性成佛道。”这是说每一个人的智慧,是经常现成的因其未离每一个人的自性。若能悟得这个智慧之法即是由于无念、無忆、无著;悟后的智慧之心,便是无念、无忆、无著、不起诳妄所以真如自性之用,即是智慧观照的功能如何才算是智慧观照?那昰“于一切法不取不舍”。也即是放舍诸相而至舍无可舍连舍亦舍,那就能够见性成佛了

  现将无念、无忆、无著的修行方法,條列说明如下:

  即是念念于念而无念即使把心系于方法,也是妄念是以方法的妄念取代散乱的妄念,既不住于散乱的妄念也不執著方法的妄念。有散乱的妄念时就用方法的妄念;没有散乱的妄念时,连用方法的念头也是该舍的妄念当执著妄念之心,成了不取鈈舍之心便是无念的智慧心现前。

  就是不要回顾刚才使用修行方法的这个念头,只要一回顾便成攀缘过去,那就离开了正在使鼡的方法而成了妄念因此,已经过去的念头究竟是怎么样不要去回顾它,不论是好的、不好的均不要执著牵挂,不取不舍便是如實地以智慧观照。

  也就是不要有取舍心既不要执著诳妄的散乱心,也不要执著使用方法的专注心;既不要执著使用方法的专注心吔不要执著方法绵密时的统一心;既不要执著与宇宙化合的统一心,也不执著纯净自在的解脱心到了此时,才是不取不舍的大智慧心现湔

  其实,无念、无忆、无著的不取不舍心就是默照同时的大智慧心,既然是默当然要晦、要隐,可是心里非常清楚这就是照。只是对于身心环境的一切现象虽会如实因应,但已不起诳妄的自我执著心这就是默照同时。这种默照同时的功夫其实也就是“应無所住,而生其心”的境界

  三、保任(四种辅助法门)   前面已经解释了四种增上,接下来将陆续说明四种增上的四种辅助法门:

(一)以求法闻法心来坚固信心增上

  求法闻法,乃是修学佛法者的基本工作因为信心的成长,要靠多闻熏习亲近善知识,远離恶知识求法闻法依教奉行,便可由仰信、解信而至于证信。

  修学佛法的第一个基本的原则就是要将信心建立起来。如果信心鈈坚定其他的都谈不上。

  “信”有许多层次:

  第一个层次是“迷信”也就是自己不知道、不清楚,不管是什么只要有人相信,我也跟着相信是盲目的信仰。所谓不清楚也就是没有一定的道理,就是 “人云亦云”人家信,自己也跟着去信还有信的目的鈈纯粹、不清净,是为了得到不合理的利益而相信一样东西或者是人,或者是无形的鬼神所谓不合理,就是不合因果、不合逻辑像這种信仰,就是民间信仰的层次

  迷信并不等于没有用,迷信也可以有若干的功能但是因为它不合理,所以有后遗症;因为不合理所以未必见得有用。如果真的有一些用处也只是寅吃卯粮,只是借贷的性质借了高利贷,借了多少钱将来要还的钱更多,双倍以仩地还

  第二个层次是“仰信”。仰信是听着可信的人譬如听释迦牟尼佛说,或者是听某某善知识说修行有用说佛经怎么讲,说修行禅法会得到什么样的结果那是我们自己不知道、不清楚的道理,只是听到对方讲因为我们相信这些人的人格,我们相信这些人不會说谎不会骗我们,于是我们相信这就是仰信。也就是说自己是不清楚的、不了解的、不明白的但是有比我们智慧更高的人,他们嘚福德智慧都超过我们值得我们相信他们讲的话。我们接受他们讲的法他们信了我们也跟着信,这个叫仰信

  我们对于佛菩萨和所谓神明的崇拜,往往也都是在这个阶段在“仰信”的阶段,对象并不一定凡是他有特殊的技巧、技能,或者是他的成就特别高、特別大我们一般的人做不到,就会对他产生崇拜的信仰这种好不好呢?很好啊!虽然我们做不到但是见贤思齐也不错的。

  第三个層次是“解信”解是理解的意思。从道理上能使你觉得这是值得可信的、讲得通的而且正是你需要知道、所向往的,而其他的法没有講过只有佛经里面讲了,或者是在大善知识写的佛书之中讲了因此你就相信。从文字、书本、理论而进入佛法之门这些都是解信。

  仰信比较容易解信要花时间研究以及理解。有很多的学问家或知识分子都是从“解”而进入佛门。禅宗主要是靠证信而不是解信可是证信如果没有解信的基础,这个证可能有问题切切不可以不懂佛法、不懂佛经,而以自己修行的体验来解释佛经那就是以外道見来看佛法的正知正见,也就是用非正见来解释佛法而把佛法变成了外道法。

  重视禅修的人不一定要去做学问家,不一定要去考證从文字上来做整理,从资料上来做汇整、研讨、探索不一定!但是正确的、基础的知见还是要有的。所以解信是不论是谁不论是哪一宗、哪一派,这是共同的基础然后才能够谈到证信。

  第四个层次是证信也就是说,学习了解的同时也照着去做照着做的时候,做多少就兑现多少这样子会觉得“真有用”!有用,就会产生信心

  所以证信是通过自己的体验,无论在生活上或是自己禅修嘚过程中实际体验佛法用佛法的观念和方法照着去做;在生活中得到利益,使身心健康得到受用待人接物得到好处。对于生存环境的看法、想法和?验跟过去完全不一样了,这就是让我们得自在、得解脱这就是慈悲和智慧的现前。而究竟是谁在修谁在用?谁得利益是自我得利益,自我得解脱以自我得到的利益,再分享给和我们相关的所有的人或者是我们能够接触到的所有的人。

  凡是用佛法自利而又利他那是真正地已经体验到、得到佛法的利益,会让我们不仅对三宝产生信心也会对自己产生信心。因为只要用、只要練就能够成功,能够得到利益因此我们自己的身心就是一个道器,就是一个练习、修持、弘扬、护持佛法的工具我们就会相信自己昰很重要的,能够修学佛法能够弘扬佛法,能够实证佛法

  我们自心中如果证信完成了,或者是证信生起的时候我们自心就是和諧的,就是和合的我们的自心没有矛盾冲突,跟外境也就没有矛盾冲突都是和合、和谐的。进一步而言因为没有自我的执著,没有洎我的棱角因此和任何人、事物都能够相应。因为没有自我中心只有众生而没有自我,如此自己就和佛法僧三宝是一体的,这叫做“一体的三宝”

  如果我们修行佛法而进到证信层次的话,心外没有三宝自心就是三宝,这个时候是不是说我们不要拜佛了不要看经了?也不要供僧了错!自心本身就是三宝,当然?会自然而然地信佛、学法、敬僧否则的话,你就是在自己否定自己了

(二)鉯知过忏悔心,来保护持戒清净

  知过忏悔乃是用忏悔心来扶助戒增上,因为凡夫受了戒随时还会犯错,如何弥补犯错的行为便昰要忏悔。在声闻戒的忏悔主要是针对身口二业的恶不善行及恶律仪要忏悔;大乘菩萨戒的忏悔,包括身口意三业的恶不善行及恶律仪都要忏悔。声闻戒在于长养出离心菩萨戒重在长养无上菩提心。

  持戒的目的是为了保护修行禅定成功可是持戒而不犯戒是很难嘚,也就是说接受了戒的准则和规定之后常常还是会犯错的。因此?《菩萨璎珞本业经》中说:“有戒可犯是菩萨无戒可犯是外道。”犯戒之后要以忏悔心来修补一次次地犯戒,一次次地忏悔;一次次地忏悔一次次地改善,终至于持戒清净声闻戒的忏悔方式,有犯尛错的自责己心忏悔得罪了某一个人时的当面对首忏悔,犯了稍大的过失须在三人中忏悔犯了大过失则要在十人或二十人前忏悔。大塖菩萨戒的忏悔方式则有自责己心忏悔,在佛菩萨像前忏悔乃至要礼三世诸佛,恳切忏悔直到见光、见华等瑞相现前,始知罪已忏除

  不一定要犯了什么重大的过失,才需要忏悔而是要随时存忏悔的心。因为不仅?生曾犯的过失往往已经忘了,何况过去世的无量劫来有许多许多的行为是不正确的,有意无意伤害了他人也伤害了自己。有的是因贪心有的是因嗔心,有的是因愚痴心;凡是做叻害人害己、或知或不知、或忆或不忆的恶事这都是需要忏悔的。

  忏悔可以使烦躁、闭塞、不开朗的心,变成清凉、豁达、很舒坦的心不忏悔,则会使自己假借理由来推卸责任而犯下更多的错误;犯了错误还找理由,以为是正当这就是邪见了。邪见是不知因果、不信因缘自己造了恶业,还认为是理所当然

  通常的人,都会认为他们自己是个善良的好人曾有受过他人的伤害,自己是不缯伤害过他人的因为自己从没有做过杀人、放火、强暴、抢劫等这些坏事。但是当我们在修行禅定、听闻佛法之后,就会发现自己所犯的错误及过失是满多的自然而然就会生起忏悔心。因此忏悔能护持净戒,修习禅定不得力时要知道忏悔。

  在二十世纪三十年玳日本帝国主义者,制造了一个“大东亚共荣圈”的好理由认为中国太穷、太落后了,所以便发动侵略中国的大东亚战争理由是为叻帮助中国人。这样的理由有点像一个寓言所说:曾有一匹狼,看到有一只羊要过河却过不去狼就说:“我来带你过河,不让你过去嘚话你会不安全,我心里真是不放心”羊说:“你这么好心,真是谢谢你可是你怎么带我呢?”狼说:“最安全的就是你进入我的肚子那就会永远安全了。”这似乎很有道理若要叫那匹狼承认错误而来忏悔,那就难了除非侵略者受到大挫败,才不得不忏悔普通人是不容易承认自己的错误而愿主动忏悔的。

  一般常人平时不知要忏悔什么。如果遭逢灾病厄难祸事尤其是中国人,便相信延僧拜一堂什么忏例如:水忏、大悲忏、梁皇忏之类就没事了。这不是没用就信仰上这也真的有用;但在祸事过后,又不知要忏悔了其实,忏悔是平常生活中随时都该做的表示对于所犯的过失负责,是诚实的做人原则

  如果在修习禅法之时,心绪不宁妄想杂念呔多,便是心浮气躁的业障现前此时应当以至诚恳切之心,做忏悔礼拜一边礼拜,一边口念心系:“弟子某某人至诚忏悔,先世今苼一切恶业,尽皆消灭”或者礼诵《忏悔偈》:“往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嗔痴从身语意之所生,今对佛前尽忏悔”诵一遍,拜一拜经过忏悔礼拜之后,心绪就会沉稳可以顺利打坐了。

  以上所说不论是声闻忏法或是菩萨忏法,都属于有相忏《六祖壇经》更说有“无相忏”的法门。那是自性已明者随师称念:“前念、今念、后念,念念不被愚迷染不被骄诳染,不被嫉妒染愿从湔所有恶业愚迷等罪,所有恶业骄诳等罪所有恶业嫉妒等罪,悉皆忏悔愿一时消灭,永不复起”忏者忏其前愆,悔者悔其后过今巳觉悟,悉皆永断因为“罪性本空由心造,心若灭时罪亦亡”犯过失造恶业,皆由情执的虚妄之心迷情不除,业障不消一旦情消執亡,明心见性性本空寂,罪亦不存所以最上的忏悔是无相忏法。但亦切切不可否定有相忏法对于初机修行者的重要性

  (三)鉯柔软忍辱心,来促进禅定增上

  柔软心即是忍辱般若蜜似乎与《维摩经》所说的“直心是道场”不一致。

  若依《六祖坛经》所?释的“一直心”是“于一切法勿有执著”,等于就是不受一切境界所动的忍辱心及柔软心《六祖坛经》中有三处提到“不思善,不思恶”的心其实也是柔软忍辱的一直心。世界上最柔软的物体是水修行人最柔软的态度是忍辱,禅修时最有力的功夫是一直心

  沝的适应性很强,因为它柔软所以能适应一切状况,能随机缘而变化多端常流的溪水,遇到了小石头它会翻过石头或把石头带着走;遇到了大石头,水就绕过石头从缝里渗透着走;石头太大、太多形成了堤坝,挡住了去路水就停在那儿,变成水池、水库等水慢慢多了之后,再从挡住的那个堤坝上翻过去;如果天旱太阳强,温度高水就变成蒸气,升空而去水就是这个样子,它总是有办法过詓的可以化零为整,也可以化整为零遇到什么样的环境,它都能以柔软的姿态来如实地因应

  冷天,水会变成冰;热天水会化為气;在天空,水会变成云雾;遇到冷风云雾会变成雨、霜、雪。它随时随地都可以变化成不同的形态但只要一有机会,又可以变回沝因此,水的本质没有变永远是水,但是它的形态可以千变万化也可以根本不变,只是为了适应环境的状况而暂时改变了形状这僦是可资禅修者们学习的柔软心、忍辱心、一直心。

  默照禅的练心过程是:放松身心、收心摄心、集中心、统一心放下统一心,即昰无心不是像木头、顽石、死人一般的没有心,乃是打破自我情执的烦恼心之后的智慧心及慈悲心

  若要实证无心,必须先以柔软惢修习默照禅法,当在实证无心之后那就是柔软忍辱心的完成。因为自己没有一定要坚持什么思想、观念、立场唯一的原则就是对囚要有慈悲,对己不起烦恼对自己不起烦恼是解脱自在,对人要有慈悲则是利益众生为了利益众生而自己不起烦恼,便是利人利己的菩萨行为了修持菩萨行,可以千变万化应人、应物、适应环境,这就是将修行默照禅的柔软心、忍辱心、一直心用在日常生活中了。

  在精进的禅修期间在禅堂用方法之时,遇到身心上的任何状况都要用柔软心来面对它、接受它、处理它、不去管它,便是适应咜了对于逆境的状况,要适应它对于顺境的状况,也用同样的柔软忍辱心来应对它那才能够默而常照,照而常默默照同时,超越叻好坏得失的情执之心

  象冈道场曾为从台湾来访的八十位信众,办了两天的禅修活动在那两天之中,有一个节目相当有意思就昰每个人从湖边托着一碗水慢慢地走回到禅堂来,途中不能泼出一滴一点并且自我约束:“如果流出一滴,就等于丢了一个头”有的囚很贪心,把水装得满满的一碗走不到几步水就流出一滴,虽然很快走回禅堂但几乎丢了几十个头,这就是心不够柔软没有耐性的結果。也有人一开始很谦虚只装了八分满的水,慢慢地走回到禅堂时一滴也没流出来,这就是用柔软心和一直心的锻炼方法所得的效果

(四)以惭愧精进心,来维护智慧增上

  智慧是没有我执的态度可是,当释迦牟尼成佛之后也是会说:“我,如来!”或“我佛!”但这个不是情执烦恼的我,而是智慧慈悲的假名我因为对众生而言,如来还是要以假名讲我

  对于正在修行中的人来说,所谓智慧应可分成未见佛性之前,以及见了佛性之后的两个段落

  1.因惭愧而生精进

  如何养护增上这两个段落的智慧?关键就在“惭愧心”对于三宝,对于众生对于自己,应修的未修应断的未断,已修的不足已断的未尽,都当感到惭愧当在尚未开发自己嘚智慧之前,应当运用佛及诸善知识智慧的教法精进修习。见性之后所得的智慧性质,虽与诸佛相同但所得的智慧力用,仍与诸佛囿天壤之别犹如毛端一滴水与四大海水相比,湿性全同但量体悬殊。有些狂士看过一些禅宗语录,就满口的佛言祖语听起来他们姒乎已经大悟彻底,已与诸佛平坐平起

  事实上,如果自己尚未成佛就用佛的口气训人;自己尚未开悟,就用祖师的悟后语卖弄;洎己尚不是明眼的善知识就用善知识的姿态来以盲引盲,这就是不知惭愧的人了麻烦的是,不知惭愧的人往往未得谓得未证谓证,吔不会再去精进修习了

  《华严经》的《梵行品》有句话说:“初发心时便成正觉。”也就是说刚刚发起无上菩提心的人就已经成佛了。没有错成的是因中的佛,不是果上的佛就像是婴儿刚刚入母胎,已经确定是一个人但尚不是成人。修行时如果开了?的智慧,能把自我中心的执著放下就会体验到无我的空性,就是见到佛性已经确信自己必将完成佛果,唯距究竟圆满的无上菩提还有很長很长的道路要走。所以见了性的人更需要常生惭愧心,常起精进心

  不知惭愧、不能精进的修行人,不是懈怠放逸的懒人便是嘚少为足的狂人。所以禅修者必须随时警惕要不离惭愧心,常保精进心

  2.稳健踏实即足蹈莲花

  精进的目的,是为了开启智慧、長养智慧四种增上,都是精进的范围四种增上都须以智慧为准则,也都是以开启智慧?长养智慧为宗旨打坐、拜佛、看经、忏悔、做夶布施等每一个项目,也都得精进;每天的二十四小时中每一小时的每一念,常常在照顾着默照的功夫中国禅宗的老师们,经常会问:“走路的脚跟着地否”意思是说在每一脚踩下时,脚尖、脚掌、脚跟是否都是脚踏实地?如果步步着地踏稳便等于步步足蹈莲花,否则可能步步泥淖乃至寸步难行了。

  有人由于性子急躁、心思散漫、情绪不宁以致工作时紧张慌乱,左手拿东西右手丢东西,走路时右脚未踏实左脚在摇晃。像这种手足无措、六神无主的状况也可算是脚跟不着地,也不是精进的?度精进用功的禅修者,应該是在任何状况下不论快慢缓急,都能保持踏实、稳定、轻松、自然夙夜匪懈,犹如川流不息禅修者在修行过程之中,每一念都很清楚地落实在自己的方法上中国的谚语说:“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精进不是拼命,休息不是放逸;精进是细水长流休息是养精蓄锐,补充调理

  例如在慢步经行时,每一步都是非常踏实稳健轻松自然地一步一步往前移动,便不会感到身体有多少重量和负擔了好像一缕棉絮、一片羽毛,在空中随风飘动般的轻灵、柔软

  学会了正精进的用功态度,即使面对再严重的状况、再重大的计劃、再复杂的事件也不会有压力感,不会忧愁不会着急,只是按部就班、持续不断地、一项一项地处理下去每个人只有一个头、两呮手、两只脚,每天只有二十四小时一个人做不完的,当多结合几个人来做今天做不完的,明天、后天再做;该睡觉时要去睡觉该鼡饮食时就去用饮食,遇到困难阻碍就想办法运用因缘来解决。绝不轻易改变方向也绝不放弃朝着目标努力的心愿。

话头是什么──“金刚王宝剑”威力惊人

  话头又被称为“不死之药”、“甘露”或是“金刚王宝剑”金刚已是非常坚固,金刚王更是金刚之中最好嘚所以金刚王宝剑是宝剑之中最锋利的,能破除一切坚硬的物体而不被任何东西所破。

  金刚王宝剑的作用是“佛来佛斩魔来魔斬”。此处所说的“佛”指的是好境界、好现象或好念头;“魔”则是指不好的境界、不好的现象,以及不好的念头心中有好境界、恏现象,要提话头;心中生起杂念、妄想、烦恼、冲突或是身体出现任何障碍,也要提话头无论遇到身心、环境的任何状况,都要提起一句话头斩断所有一切好的和坏的状况。金刚王宝剑不仅能将妄想、杂念一扫而尽还能摧破烦恼魔、生死魔、五蕴魔或天魔等一切魔障,如此强大的威力若是不知运用,实在很可惜

  禅宗有一则公案说:文殊菩萨曾经拿着宝剑要追杀释迦牟尼佛。诸位也许会想菩萨是要造反了吗?不是!这则公案寓意着众生的愚痴有些人修行修得相当执著,常常希望能见到、听到佛菩萨的显现或是能得到鉮秘经验、感应,这都是一种执著的心态烦恼是一种执著,贪恋生死是一种执著将佛菩萨、神秘感应当做冀求的对象,也是一种执著

  文殊菩萨是智慧的象征,“文殊杀佛”是譬喻以智慧宝剑断除一切执著因此禅宗祖师们才会说:“逢佛杀佛,逢魔杀魔”将魔囷佛一起杀,心中无一丝挂碍才是真正的不执著,否则无论执著什么都是一种烦恼心。《维摩经》说:“不著佛求不著法求,不著眾(僧)求”意即不求佛、不求法、不求僧,智慧才能真正现前才是真的运用禅法。在临济宗义玄禅师的《临济录》里也说:“逢著便杀”这个“著”是执著的著。有人会觉得似乎祖师们的杀心很重怎么见到什么就杀什么,杀气腾腾蛮可怕的其实,这都是要修行鍺决心放下一切不执著任何一样东西,真智慧才会现前

  一般人通常会执著哪些东西?一种是执著身体叫做“身见”,另一种是執著和身体相关的事物乃至于观念、名位、经验等,所以禅宗的祖师们发明话头要以话头将所有执著心赶尽杀绝;若是舍不得杀、舍鈈得赶,将是个烦恼鬼会为四种魔所困扰,其中遭受天魔困扰的人,就是因为心中有执著有些人能放下一切,但却相当执著于自己嘚修行经验并且自信满满地认为自己修得很好,这种人虽然信心坚固慢心却也同样坚固。会执著自己的经验就是因为没有处理自我嘚魔障。

  话头是金刚王宝剑这把宝剑是在有散乱心、烦恼心出现的时候用,并且在开悟之前用开悟之后继续用。为什么开悟之后仍然要用若是开悟之后执著自己的悟,就成了执迷不悟所以悟后仍然需要继续用话头,这是“保任”悟前悟后都能用,所以话头是┅种非常好、非常干净利落而无一丝牵挂的禅修方法。

  (一)不可思议的话头

  所谓“话头”虚云老和尚解释为:在尚未有这┅句话之前是什么?也就是说参话头的目的,是要知道在尚未有语言文字可以表达之前那是什么,而不是要去解释这句话头没有语訁文字,表示一切语言文字皆无法表达事实上,此即不可思议不可思,是无法思考、揣摩;不可议表示无法以文字表达,不可思不鈳议即是话头

  不会产生副作用、不会产生想象空间,而且是一句无意义的话这样的话头是最好的。南北朝时期禅学大师傅大士形容得相当贴切,他说:“空手把锄头” 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手中是空的但却抓着锄头,这是无法以常识理解的;又说:“人从桥仩过桥流水不流。”不是水在流而是桥在流这也和常理不相应。像这两句无法以常理来解释的话即可当成话头。还有其他的话头譬如“东山水上行”,东边的山在水面上走路;“东山下雨西山湿”东山在下雨,结果西山是湿的这些都不合乎常情。

  古代中国禪宗最盛行的一句话头是“祖师西来意”这句话头是问:达摩祖师从西天来到中国,带来了什么西天是指印度,印度禅法从初祖摩诃迦叶传至二祖阿难然后代代传承至第二十八祖菩提达摩,而菩提达摩来到中国成为中国禅宗的初祖。有人说他从印度带来了一部《楞伽经》但是他没有翻译这部经,只是教人家要用这部经也有人说他带来的是禅法。何谓禅法禅法事实上是心法,所以菩提达摩是用怹的心带来不可思议的禅法。既然是不可思议、无法解释所以 “祖师西来意”成为古代最普遍流行的一句话头,而且是当时非常有力量的一句话头现在的人距离达摩祖师的时代已经很遥远,若是参“祖师西来意”这句话头大概力量不大,因为许多人都不知道谁是“祖师”

  祖师如何带来禅法?又如何传法给中国禅宗的二祖慧可禅师其中有一则“断臂求法”的故事:当达摩祖师于嵩山面壁时,慧可禅师来到嵩山向菩提达摩求法慧可禅师说:“我的心不安,请你替我安一安”菩提达摩说:“好!将你的心拿出来,我替你安”慧可禅师马上回过念来寻找自己的心,要拿心给菩提达摩安但是却遍寻不着,就在慧可禅师说“找不到心”的当下已经体悟了何谓禪法。如何安心无心可安就是安心,有心可安永远安不了心

  有心可安是次第禅法,这是一般人通常采用的方法也就是以数息观、不净观、因缘观、界分别观,或念佛观、慈悲观等种种观法使妄念逐渐减少,达到安心的目的事实上,这样的安心并不彻底只能讓心沉淀、安静,似乎感觉没有烦恼了但遇到重大状况,也就是大嗔、大贪、大问题出现时心境又会出现烦恼。如同将明矾投入混浊沝中由于明矾的作用,使浊水里的混浊物逐渐结成固体向下沉淀,因此水面上所见到的是清净、透明的但是沉淀物仍然在水底,若昰往水中搅动沉淀物还是会出现。用话头禅法不只是将混浊物沉淀而已,而是从根本解决将装水的容器一起粉碎,此时才是真正的清清爽爽如果烦恼再次出现,就再次用话头将其根本粉碎如此不间断地一直参话头。

  另外用五停心观或四念住观的方法,是让惢有着力点可寄托就能因此从散乱复杂的状态,逐渐成为集中心然后达到统一心。而修行大乘禅法时是否也需要经过相同的次第呢?以我的经验来说有集中心和统一心的经验是很好的,因为心在比较安定时参话头容易得力,若是再加上生死心非常迫切疑情和疑團就更容易形成;否则,若是心里非常混乱就无法立即将话头使上力。

  现在禅宗所用的话头都是祖师们曾经用过的,那么自己是鈈是也可以发明话头这要依据这句话头是否有力量、能否持续疑情来判断。就像嘴里吞了一颗内馅非常好吃但是非常烫的汤圆,又因為内馅太美味了虽然烫口,却舍不得吐出一样此时心中只想将汤圆尽快吃完,或让汤圆尽快变凉不会有其他的杂念。如果自己发明嘚话头能够产生这种感受,就可以参;如果这句话头有时好像会让你产生疑问,却只能维持一下子力量不强,无法使疑情持续不断那么这样的话头只是妄念。虽然禅宗所使用的话头也是妄念之一但却是能触动警觉心、提起道心的一句话,所以可以成为话头

  (二)常用的四种话头

  参任何话头,千万不能和自我中心连在一起若是参到最后总是围绕着自我,将会成为一个傲慢心、自私心非瑺强的人所以如果自己发明了话头,要先去请教师父这句话头能不能参否则最好还是老老实实地用师父建议的话头。以下是四种禅宗瑺用的话头:

  习惯念佛者在开始参话头之前可以先念佛,但是念了几句之后便要提起话头连续地问:“念佛的是谁?”但是当你茬问“念佛的是谁”时却自我回答: “念佛的是我!”虽然常识上是自己在念佛,但这个“我”是妄想、执著、烦恼的“我”不是智慧、清净、无我的“我”,所以这个答案毫无力量不是正确的。此时该怎么办还是要立刻提起话头。

  若是感觉问“念佛的是谁”問得很无聊或是自己已经没有念佛,所以对问“念佛的是谁”觉得奇怪时可以改念佛号,直到无聊的感觉消失后才再提起话头。若昰又觉得无聊就再念佛,但是念佛的时间不要太长清清楚楚地知道自己在念佛之后,即提起话头来参

  念佛者参的话头是“念佛嘚是谁”,这是因为宋朝之后许多禅修者也念佛,称为“禅净双修”——以念佛求生净土以参禅明心见性。明心见性者同样发愿往生淨土而发愿往生净土者也需要明心见性,所以参“念佛的是谁”

  2.未出娘胎前的本来面目是谁

  另外,习惯数息者若是一开始无法马上参话头也可以先以数息法来放松身心,在数了几次之后便开始参话头。不一定要等到完全没有妄念才参话头否则,整个禅修期间可能都只是在数呼吸而没有机会参话头了。当你清楚知道自己在数呼吸心念比较平稳时,就可以开始参话头此时心里也许仍然囿杂念、妄想,不过没有关系要以话头来替代妄想。数息者所参的话头我的建议是“未出娘胎前的本来面目是谁”。

  何谓“未出娘胎”不要自以为:“未出娘胎前我是个鬼、是个灵魂、是中阴身、是第八识……”或是认为需要去修神通,修成神通后就能知道过詓世的自己究竟是谁,或是去问能知三世的算命仙这些想法都是妄念、是魔。所谓“未出娘胎前的本来面目是谁”的意思是“没有生与迉的本来面目是谁”

  何谓“没有生与死”?“出娘胎”是生有生就有死,死了之后可能又会再出娘胎“娘胎”指的是什么?人嘚娘胎是胎动物的娘胎也是胎,众生在生死之中打滚即是出娘胎。我们从无始以来就有生命那么,我们在无始以前是什么所以,參“未出娘胎前的本来面目是谁”是要参“无始以前还有什么”?“还没有开始生与死之前是什么”若是自问自答:“无始以前是真洳、是佛性、是如来藏……”凡是给话头任何答案或名词,都是错的既然任何答案都是不对的,那还要继续问下去吗要。用话头将一切执著、妄想、杂念全部打得粉碎在毫无余地、没有退路的时候,本来面目是什么像这样问下去,就是在参话头

  3.拖着死尸走的昰谁

  另一句话头是“拖着死尸走的是谁”?我们这个身体只要一口气上不来就成为死尸。而当身体正在动的时候到底是谁在动呢?如果是身体可是身体常常在变化,如果是心念心念也常常在变动;也有人说是灵魂,有人说是元神更有人说是佛教所谓的第六识、第七识、第八识,或称为神识但是这都不能解释拖着死尸走的是谁,那么究竟是什么在拖着死尸走其实问这句话的目的,并不是要問你的神识是什么或者你一生又一生的业力是什么,而是问拖着这个死尸的本来面目是谁这与“未出娘胎前的本来面目是谁”问的是哃样的东西。

  若是觉得“未出娘胎前的本来面目是谁”或“拖着死尸走的是谁”句子太长可以参比较简短的话头,例如“无字公案”的“无”也就是“什么是无”?

  “无字公案”源自唐朝赵州从谂禅师与弟子的应答有一天,一位弟子问赵州禅师:“一切众生嘟有佛性狗有没有佛性?”赵州禅师只回答一个字:“无” 一切众生皆有佛性,而狗也是众生当然也有佛性,但是赵州禅师却回答“无”为什么?这个“无”究竟是有佛性还是没有佛性赵州禅师不再回答,而是要弟子自己去参其实,赵州禅师所说的“无”指嘚是佛性。但是真的有佛性这样东西吗?没有这是因为众生执著,为了方便度化众生所以才权巧方便说有佛性,事实上没有一样东覀叫做佛性“佛来佛斩,魔来魔斩”执著有佛性,要斩;说“无”就是佛性也不对,只要有任何回答都是魔都要斩。


参话头有什麼功能──话头能断一切烦恼

  用话头能破除五蕴连意识也能一扫而空,此时一切杂念妄想都不会生起但是这与没有杂念妄想,觉嘚轻松、快乐和安定的境界不同后者仍然有想蕴、行蕴、识蕴、受蕴,并不是五蕴皆空的境界实证五蕴皆空时,即是《心经》所说的甚深般若波罗蜜出现了;甚深的般若出现,就能离一切执著、烦恼、分别心的苦这是话头的功能。若是不清楚话头的功能也不晓得話头的答案是什么,就是处在意识茫茫、醉生梦死之中

  有人说,婴儿不会说话也不懂思考,是否就是话头的境界实际上,婴儿鈈会说话和思考这是处于一种混沌状态,不是佛的果位佛的果位或是已断烦恼而证菩提的境界,是“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无所住”是没有执著“生其心”是样样分明。心中毫无执著既无自我烦恼,也无自我的立场但是该反应时,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应该如哬反应这不同于婴儿心,也不是赤子之心婴儿尚未经过学习,所以心智未明而且婴儿会哭、会贪、会寂寞,因此若将不会说话、鈈会思考的婴儿阶段等同于解脱的境界,这是将混沌、迷暗、愚昧误解为无欲、无我的智慧

  有人自认为平常很少有烦恼或情绪,心┿分安定情绪平稳的人是非常成熟、有修养的人,这样的人是值得信赖的但是这不等于没有自我中心。情绪平稳与了生脱死无关因為这样的人仍旧不知道生死心是什么。因为对生死不清楚、一片茫然所以要用话头产生疑情,疑生死的根本是什么疑烦恼的根本是什麼?帮助自我发现生死是什么当疑团破裂粉碎,连同执著、烦恼、自我中心也一起粉碎此时才能体验到真正的自由自在。

  话头禅嘚功能有着不同的层次,第一层功能是除妄念当你不断提起话头,提得非常熟练时杂念、妄想、烦恼会逐渐减少,头脑会愈来愈清楚甚至一炷香之间没有妄念,都是正念分明地参话头这是参话头的第一层功能。

  当自己知道了什么是妄念减少或是没有妄念的狀态,有助于在日常生活中少一些情绪这已经是相当有用了,所以参话头即使没有开悟,对人格、心性和修养都有助益参话头不是非要开悟不可,但也不是不要开悟而是不强求开悟。有一位禅众说:“师父我知道我这一生是不会开悟了。”他已经为自己下定论是鈈会开悟的虽然能够诚实地面对自己,但是对自己没有信心是可怜悯者。

  《法华经》中说大通智胜如来禅坐了几小劫的时间,悟境仍然不现前他坐了那么长的时间,佛法还不现前但是他并没有失望,他坚持到最后终于成佛了有人也许会想:“坐那么长的时間不开悟,还要继续坐吗”我们用禅法时,是当下接受、直下承当不去管何时开悟。也许下一念便开悟也许下一辈子才开悟,都不偠管它即使八辈子、一百辈子不开悟,仍然要继续参话头只要现在还活着,现在知道要参话头就立刻参开悟时自然会开悟。在不开悟之前谁能知道何时会开悟?若是已经为自己贴上标签说:“这一生不会开悟了等下一生再来吧。”这样很容易生起退心而且会对洎己失去信心。所以不要想这一生或是这次禅七能否开悟的问题,当下只是用方法、用话头

  参话头的第二层功能,是无论悟前悟後都要抱着一句话头。所谓“抱着一句话头”即是牢牢地用这句话头,不放弃、不失望、不怀疑并且持续不断地用它。一直参着的話头称为“本参话头”“本”是根本和基础。这句话头是从初发心、刚开始参禅时就用起无论是自己发现的或是师父给的,这句话头┅定是触动了你的道心、触动了你的警觉心让你警觉到原来有自己不知道、不清楚的重要大事,这真是非常糟糕所以一定要知道这件夶事究竟如何,于是对话头产生了疑情当疑情形成疑团,突然间疑团破了就叫做“本参破”、“破本参”或是“破初参”。

  所谓“破本参”就像自己被关在闷葫芦里和葫芦一起成长,不曾从葫芦里头出来过不知道葫芦外的情形究竟是什么。等到有一天葫芦从藤仩掉落摔裂一条缝的同时,你从这条缝中见到了一些亮光但是不久这条裂缝又密合了,虽然你仍是在葫芦里没有出来但是已经见到葫芦外的光,这即是“破本参”

  这道光是譬喻佛性或空性。见到光的这一瞬间是自我中心的烦恼、分别都中断了、脱落了,也就昰已经知道了离开自我中心或自我执著的情况虽然离开的时间不长就又回来了,但是知道葫芦外面是有光的从此以后,修行的信心会非常坚固对修行不会起退心,并且对于何谓“烦恼”、何谓“自我”认识得更深虽然遇到大冲击时,仍然会有烦恼但是终究会回到方法上,更懂得以方法来处理烦恼所以破本参非常有用。

  破本参之后葫芦缝又会合起来,所以还是要持续参话头将葫芦缝继续沖开,多次之后也许裂缝会愈来愈大,或是会在许多地方出现裂缝这叫做“破重关”。无论是第一层的破本参或是第二层的破重关,都是用同一句话头

  破本参之前叫做“参话头”,破本参之后叫做“看话头”虽然是参同样一句话头,但是心态转变了什么是轉变后的心态?就是知道烦恼是什么但是因为仍然有烦恼,所以要继续参“如果完全没有烦恼的时候是什么情况”?“如果达到和佛唍全一样的境界时又是如何?”疑团会一个个出现所以要继续用这句话头达到最终目的。因此有祖师说,大悟多少次小悟多少次。

  大悟就像将整块冰一敲为二小悟就像分裂开许多冰块,再一块块地锤碎因为冰块若是不持续地锤碎,一旦遇到冷空气这些敲誶的冰块又会融合在一起。持续地锤锤到没有任何冰块存在为止,也就是重关一重一重地破破到最后叫做“破牢关”。“牢”是生死嘚牢狱牢关是生死关,破牢关就是出离生死、出离三界从此之后,心不再受到三界所有烦恼的束缚所以,话头是非常有用的能够┅直用到出三界。

  所谓“出三界”相当于天台宗别教的菩萨层次。天台宗判教分成“藏、通、别、圆”四教,每一教的佛、菩萨层次都不一样。以别教的菩萨而言从初地菩萨开始即出三界,称为“法身大士”但是也有人认为,八地菩萨才是真正出三界修行禪法的人不管这些,只要自己仍然有杂念、妄想、情绪和烦恼就用话头;无论自己是大悟、小悟,或是没有悟都是不断地、不断地用話头。

  小乘认为了生死一定要证阿罗汉而禅宗所谓的“生死心破”,是除烦恼但是除烦恼不等于永远断除,因为悟后烦恼、分别惢的残根仍在明心见性不等于已经成了彻底的、究竟的、圆满的佛。明心见性所见的是理性佛而不是究竟佛但是见到了理性佛,就能使修行的信心不退会继续修行下去。

贰 参话头前的准备和认知   修行话头禅时无论参哪一句话头,脑海里出现的任何答案都是洎己的妄想,是从潜意识产生的即使出现了上千、上万个答案,都不是正确的答案因为参话头不是自己给话头答案,也不是自己问自巳而是问那句话头,要那句话头给你答案只有无法以思想、语言、文字表达,而且能破无明、除执著的才是真正的答案,所以千万鈈要以为自己开悟了因为开悟不是这个样子。

  在修行的过程之中不要老揣摩着什么是开悟。揣摩开悟永远无法开悟要老老实实鈈断地用话头。既然没有答案还要不要继续参?要这是修行的功夫。功夫到了有没有答案不是问题,也许有答案也许根本没有答案,但是修行的功夫却熟练了

  话头只是方法,不是道理也不是要写文章或辩论,所以不要去分析、解释、研究话头对话头进行思考、分析,会造成头部发热、发胀、疼痛身上的血、气容易往头顶冲,这时可能会产生两种状况:一种是变得神经质另一种是头痛。参话头时千万不要思考,身心不要紧张而是放松,清楚地知道自己在不断地参话头并以话头来粉碎杂念妄想,使杂念妄想无力且無处可藏此时头脑非常清楚地知道自己在问、在参话头。

  虽然是要话头给答案但若是一边参话头一边想:“话头怎么不给我答案?话头啊!我已经很急等了几天,怎么还不给我答案话头啊!没剩几天了,我

花草皆有灵成佛法华经

话说有這样一个佛教公案,在某山某寺的某个时间有一位很有名气的老和尚在讲经,讲的非常好方圆几十里上百里的信众都来听。有一天┅颗因为听经或者长期修行的功德可以显出人形的大树向老和尚礼拜,老和尚说:“你是从哪里来的”这位大树的化身说:“你经常在峩的树荫下讲经,我就是这棵大树刚才我刚从尼泊尔、印度那边,在耆崛山中听释迦牟尼佛讲经刚刚回来。”

大家很诧异释迦牟尼佛灭度已经一二千年了,树灵怎么还能听释迦牟尼佛讲经而且他说释迦牟尼佛正在讲经呢。当时除了有这样的疑问时间、空间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后来学佛后明白时间、空间也是一种假象

现在的量子力学,也证明了时间和空间是一种假象是假的,不存在的但是对於我们这个人外在的感知来说,却真实存在过了一天又一天,这个以后在另一个专题再和大家分享

今天最主要讲树灵。因为当时我看箌上面的故事时是刚刚学佛,就好奇树真的有灵吗这个疑问困惑我多年。有一次有一个孩子,他和他妈妈一起来我家做客他妈妈昰学佛的,非常注重孩子的教育小学上的私塾,专门教授中华传统文化所以孩子在学校里边受到的熏陶和教育非常地正统,另外他对佛菩萨鬼神等观念也不排斥

他妈妈虽然学佛,但有时候也不算太精进为了进一步度化很有善根的这家人,就把她儿子的天眼打开了咑开以后看了一些事情,尤其是观世音菩萨到来给加持的时候这位母亲虽然看不到,但强烈感受到了观世音菩萨慈悲的场能瞬间受到感化,泪流满面!

请观世音菩萨加持结束后我突发奇想,能不能请我家绿萝的灵体出来一下呢我说绿萝的灵体出来一下。震撼的是樹上真的有灵体下来,而且不是附在树上的灵完完全全就是树灵。他走路的声音沙沙,沙就象风吹树叶的声音一样。

他妈妈不信问她儿子说:“你看到的是啥呀你是不是动画片看多了?”

儿子说:“我真没骗你是真的。”

“那它的头发是什么样子”

儿子说:“頭发就是树叶。”

“那他穿什么样的衣服”

我问树灵:“我一直养花,老是养不活你这个花我也养的出来了很多黄叶子,是什么原因呢”

他说:“你其它花养死我可不知道,但是我是浇水少了”

应该三天浇水一次,我可能六、七天才浇一次所以导致出现了许多黄葉子。我赶紧给它浇水把黄叶子摘掉,果然后来这个花长得非常好树灵的样子,不是亲眼见到谁也不信

以前看果卿居士的《因果实錄》中提到过花灵树灵,我还真没当回事昨天查因果的时候,有一个花王来报仇的让我很震撼(详见:老宋讲故事:儿时不懂乱胡来,花王蚁王来讨债)

另外有一次,我和我姑娘在小区小区里边种了许多水果,各种的树有一个树上面挂满了小果子,姑娘想吃

我說:“这个不能随便摘。不信咱问问树灵能不能随便吃吧”

树灵就出来了,和上次的一样顶着树叶裹着树皮,只是没有出现走路沙沙嘚声音它出来以后就告诉我女儿说:“这个果子还没有成熟,不能摘不能吃。”

然后说我女儿很可爱拥抱了一下我家姑娘。这就明皛了“万物皆有灵”真是不虚在《妙法莲花经》中讲,山川、草木、石头、瓦块包括驴粪、马粪都是一个心一个念所变现的,都和咱們是共同的一个法身这是真实不虚的啊。

所以我建议大家多听多看《妙法莲华经》佛宝居的管理员芦伟师兄每天在群里给大家播放《妙法莲华经》。成佛的《法华》开悟的《楞严》,这两部经绝对是名不虚传

继续说树灵。树灵的灵性是树本来的灵,一般不具报复性没有像动物灵那样报复心强,因为它对生老病死对疼痛的感知、事物的执着都比动物灵要差很多,除非你遇到特殊情况比如花王、树王就难办了。所以尽量一草一木不要去践踏不要去伤害,尽量保持恭敬心

高一米四五以上的树也会附有灵性,不是树灵本身而昰其它往在树上的灵性。这种灵性分为多种有山精、树怪、或者冤亲债主、还有一些家里没为祖先祖先牌位的,祖先回来没地儿也可能附在家里或家外超过一米四的树上。

以前古人在砍树之前都要提前几天在大树之前焚香告知我几天后要来砍树,请树上灵性寻找另找┅个合适的场所双方以礼相待,不顺阻碍就出现的少。

现代人想哪天砍哪天砍不知道什么时候你就得罪了哪个灵,等你运气差的时候你运气好的时候你的光比较旺,它没法报复你等你运气差的时候,光比较弱的时候就会来报复你。因为你损坏人家的家这就是洇。打个比方有人把你的房子给铲塌了,你还不恨死他将心比心,有的时候树也是家

建议大家不要在家里摆放一些小玩偶、生肖的笁艺品。因为容易有灵性附在上面给家人带来一些伤害,所以请大家注意我每个故事讲解当中都会告诉大家一些注意事项,在日常生活中只要你注意,就会更幸福一点只要你注意困惑、灾难就会少一些。

最后愿大家善待周边的一草一木一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有能力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