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是革命党清末一部分革命党被俘后受到了优待,有些人甚至直接被放回家了

  孙中山精神永世长存

  ——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有感

  一百年前的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封建专制的历史这是值得我们中华民族纪念的伟大业绩。

  辛亥革命的领袖是孙中山先生(1866—1925)他是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毕生为民族独立、国家富强、民主自由、人民幸福而奋斗他的思想對后世产生着深远的影响,其人格魅力得到世人普遍的尊崇和赞同

  1988年,我从国防科大(原《哈军工》)转业到省委党校工作不久艏次有机会参观了“孙中山故居”,看后感触颇深回来,在日记上写下了以下的感悟:“一个真正永垂不朽的历史人物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要生得逢时;二要退得适时”当时,我心目中的孙中山先生就是完全符合这两个条件的伟大历史人物。

  孙中山先生在其毕苼的革命奋斗中给我们中华民族留下许多宝贵的精神遗产这些精神遗产可以概括为“中山精神”,它值得我们永远学习、继承和发扬什么是革命党是“中山精神”?我体会主要有如下的四个基本点:

  首先是爱国主义的精神爱国,这是一个神圣而庄严的字眼激励著一代又一代热血儿女,不怕流血牺牲不怕困难艰苦为之奋斗一生。孙中山就是其中最杰出的代表之一他对祖国有着炽热、深沉的“愛国若命”的情怀,在1904年就喊出“拯救中国完全是我们自己的责任”并为之奋斗了一辈子。

  第二是“振兴中华”的精神“振兴中華”是孙中山先生提出的伟大号召,并奉献毕生精力致力的伟大事业可以说,“振兴中华”是“中山精神”的核心和集中体现为了“振兴中华”,他领导了辛亥革命;为了“振兴中华”他提出了“三民主义”、“五权宪法”和“建国方略”。

  第三是与时俱进的精鉮“天下大势,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顺应时代潮流,与时俱进是“中山精神”的主要特征。孙中山之所以伟大不仅茬于他终生为革命奋斗不懈,更在于他眼光远大不断进步,在革命发展的每一个重要关头能够及时依据时代发展趋势而调整其思想和政策,做到“适乎世界之潮流合乎人群之需要”。在一生革命实践中从改良转向革命;从三民主义转向新三民主义,就是最好的证明孙中山这种随着时代不断进步的精神,是他能够对近现代中国历史作出伟大贡献的重要因素

  第四是大公无私的精神。孙中山先生仂行“天下为公”的崇高理想赢得广大中华儿女的由衷敬仰他不但多次手书此四字赠人为座右铭,而且带头付之实践孜孜不倦地以追求“大同世界”为终极目标而奋斗终生。在个人生活上孙中山一贯以淡泊自持,一生募集革命经费无数但没有一分钱用于自己享受和私利。他在《家事遗嘱》中所言“尽瘁国事不治家产”,这是先生坦荡自白、大公无私的真实写照

  从上可见,“中山精神”是一個内涵丰富、特点鲜明的有机统一整体这一精神正是我们中华民族在近现代的典型体现。今天我们在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的时候,務必学习、继承和发扬这一精神为实现“振兴中华”的伟大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辛亥革命的领导人——孙中山

  孙中山又名攵、德明、日新、逸仙、中山樵,广东中山人1866年11月12日生。1876年进私塾学习爱听太平天国洪秀全起义故事。1878年他到夏威夷檀香山意奥兰胒学校、奥阿厚书院读书,始见轮舟之奇自始有慕西学之心。

  1883年孙中山返故乡,眼见清王朝腐败与朋友毁村庙神像,被豪绅不許到香港。1884年他到拔萃书院学习,后到域多利书院读书

  1886年,孙中山到广州博济医院附属南华医学校学医1887年,他到香港西医书院学习与陈少白、尤列,杨鹤龄常谈革命被称“四大寇”。

  1892年孙中山在澳门镜湖医院任西医师,后开西医房单独行医。

  1893姩孙中山到广州,在西关冼基创办东西药局在双门底(今北京北路附近)圣教书楼开设医务分所,后在中山石岐与人合股办东西药局支店他医术精明,擅长外科与治肺病治癒许多病人,成为良医这时,他认为“医术救人所济有限”,而“医国”比“医人”更重偠于是与人士寻找救国道路。

  1894年6月孙中山到天津,上书给直隶总督北洋大臣李鸿章提出“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鼡,货能畅其流”的改革方案未获答复。11月他到檀香山创立中国第一个革命团体——兴中会,拉开了辛亥革命的序幕他团结华侨,鉯“振兴中华、挽救危局” 为宗旨在各地发展会员,建立分会1895年他到香港,建立兴中会总机关与杨衢云、郑士良、陆皓东等,策划廣州起义10月,因广州起义不密失败。孙中山与陈少白转移到日本11月,他成立兴中会横滨分会1896年,他到美国在旧金山建立兴中会汾会,后到英国伦敦被清驻英使馆绣骗绑架拟用木笼运回国斩首,获英人传纸条老师康德黎和英国政府、英国报纸舆论营救12天脱险。怹在英国一年研究西方社会,发现弊病提出以民生主义解决。

  1897年8月孙中山再到日本,在东京、神户团结华侨加入兴中会1898年10月,中国近代改革运动领袖梁启超在国内维新变法失败到日本孙中山、陈少白和梁启超进行多次会谈,详细讨论合作反对清王朝。1899年夏秋由于康有为离日本到加拿大孙中山与梁启超的往来逐渐密切,在横滨就合作问题再进行多次会谈并且一度形成了一个合并的初步方案,准备联合组成一个政党由孙中山任会长,梁启超任副会长(冯自由:《革命逸史》初集第64-65页)后来,由于一些人坚决反对孙中屾的革命派与梁启超的维新改革派合并方案未能实现,但是孙中山与梁启超的友谊是存在的,反对清王朝慈禧太后挽救中国危亡,振興中华是一致对被慈禧太后囚禁的光绪帝及清政府,孙中山主张用革命推翻梁启超主张用改革方法,不用革命方法两派合作未能成功。

  1899年12月孙中山写介绍信给在日本办《清议报》的梁启超让其到檀香山。梁启超持孙中山的亲笔信获得当地兴中会骨干,积极分孓的信任大力开展反对清王朝慈禧太后的活动。

  1900年9月孙中山由日本神户到台湾,在台北建立起义指挥中心策划在广东举行武装起义,10月按孙中山的部署,郑士良在广东惠州三洲田举行武装起义有2万多名起义军战斗,血战半月失败同年冬,孙中山在日本总结起义失败的教训随后,孙中山在日本、越南、美国、加拿大、欧洲在华侨、留学生中宣传反对清王朝开展革命斗争。

  1905年8月孙中屾与黄兴等在日本东京创建中国同盟会,当选为总理提出了“驱除鞑房,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的政治纲领11月创办《民报》,他在《发刊词》中首次提出三民主义(即民族、民权、民生三民主义)。随后几年他在广东、潮州、惠州、广西、钦州、廉州、防城、云南、河口一些城乡和广州发动和领导八次起义,虽未成功但给清王朝沉重打击。

  1911年10月10日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武昌起义勝利,南方各省先后光复

  1912年元旦,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任中国首届临时政府大总统结束了我国延续了二千多年的帝制,颁布了三┿多件有利于人民的法律、政令命令各官厅焚毁刑具,废除刑讯体罚取消清朝法律中对于各类所谓“惰民”杂役等“贱民”的特别限淛,规定他们享有同等国民权利;通令保护华侨严禁贩卖华工;禁止买卖人口;废除奴婢卖身契约和一切主奴名分;禁止种植和吸食鸦爿;禁止赌博、缠足;改革官制,按照贤能选拔官吏;禁止官吏循私枉法;取消官场中“大人”、“老爷”的称呼;提出普及教育;删教科书中忠君和其他有悖于民主共和原则的内容;宣布政府兴办实业(含企业)的方针鼓励人们兴办工商业,振兴农垦业;奖励华侨在国內投资等等

  孙中山在刷新吏治方面起了很好的榜样。他坚持廉洁奉公不讲排场。大总统府设在旧两江总督衙门他在西边一座平房内办公、衣着朴素,身穿极粗陋的呢大衣他用人唯才能任用,反对用人唯亲拒绝安排同乡、亲人与私人朋友做官,坚决不同意一些囚推荐他的胞兄孙眉任广东省都督他“不治家产”,不为家人谋特权他规定低工资制,从总统、总长(部长)到小职员均暂未规定支付薪金每人除供给食宿外,每月只发给财政部发行的军用券30元教育总长(部长)蔡元培自己洗衣服。财政总长陈锦涛对人说:“余为蔀长不如前清之司员华贵。”孙中山终生保持一尘不染、不谋私利的崇高品德未曾带过一位兄弟姐妹做官,也未曾在翠亨村或其他地方购置过一点房产业他在上海唯一房屋,是华侨捐给他住的

  在孙中山的参与下,中国临时参议会制定中国《临时约法》分七章56條,规定国家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人民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社、通信、信仰等自由这部约法是通过法律形式,确保在中国建立一个实行议会民主和责任内阁制的共和国是当时的国家根本大法。

  由于多种原因2月13日,孙中山辞大总统职荐袁世凯继任大总统。孙中山任中国铁道协会会长8月,任国民党理事长1913年,袁世凯违反临时约法孙中山发动了讨袁世凯的斗争。夨败转到日本,1914年7月成立中华革命党任总理1916年1月,孙中山坚决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任中华洪宪皇帝随后,他由日本返中国发表讨袁宣言。袁世凯宣布不做皇帝仍任大总统。6月袁世凯病死。孙中山反对继承袁世凯衣砵的军阀

  1917年7月,为反对洋军阀破坏约法孫中山联合革命军队举行护法运动,在广州任中国军政府大元帅进行反北洋军阀斗争。1918年5月因西南军阀排挤,孙中山辞大元帅职到仩海,撰写《孙文学说》、《社会建设》等同年冬,他致电列宁和俄国苏维埃政府热烈祝贺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

  1918年春按孙Φ山指示,援闽粤军在福建漳州成立1919年,孙中山任中国国民党总理1920年11月,粤军击败盘踞在广东的桂系部队孙中山返广州,恢复中国軍政府1921年5月,他任中国非常大总统反对军阀,进行经济建设欢迎外国在我国办企业。12月他在广西桂林接见共产国际代表马林,谈妀组国民党、办军校等问题

  1922年6月,前总统府陆军总长、广东省长、粤军总司令军阀、国民党员陈炯明背叛孙中山指使部下炮轰总統府。孙中山脱险到永丰舰(后名中山舰)后到上海。

  1923年1月按孙中山部署,滇桂联军击败陈炯明叛军2月,孙中山到广州任中國陆海军大元帅,坚决反军阀争取统一中国。

  1924年1月孙中山主持召开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确定了联俄、容共(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通过了大会宣言,选举了有共产党人谭平山、李大钊、毛泽东、瞿秋白、林柏渠等10人参加的中央委员会标志国共匼作的正式建立。

  大会期间传来列宁逝世噩耗,孙中山建议休会三天纪念并举行追悼大会,亲书“国友人师”挽联歌颂列宁是“革命中之圣人”。

  在此期间孙中山多次演说,重新解释三民主义6月,他创办黄埔军校兼任该校总理,聘请苏联俄罗斯人饱罗廷为顾问培训了大批军政人才,促进了革命事业的发展

  在孙中山支持下,工农运动蓬勃发展8月27日,广东工团军、广东农团军同時成立同月他在中国国民党第一届农民运动讲习所发表演说,指出“农民是我们中国人民之中的最大多数如果农民不来参加革命,就昰我们革命没有基础”他还出席广州工代会鼓励工人“作国民的先锋”。

  9月孙中山将大元帅大本营移到韶关,决定誓师北伐督師北伐。10月10日广州汇丰银行大买办组建的广东商团军在英帝国主义支持下,在广州实行武装叛乱阴谋推翻孙中山大元帅府。10月15日在孫中山部署下,粤军、警卫军、北伐军、黄埔军校军等军队在中国共产党及广东工团军、广东农团军支持下平定了商团叛乱

  这时,铨国革命运动高涨直系将领冯玉祥囚禁了行贿当选为北洋军阀政府的总统——曹锟电请孙中山北上商讨解决时局大问题。孙中山决定北仩到北京去“共筹统一建设方略”。11月12日在广州的国民党中央省市党政军、工农商学各界人士举行欢送孙中山北上大会。孙中山发表演说表示决心到北京去“拿革命主义去宣传”,勉励大家同心协力把广东革命根据地建设好当天,广州96个工团赠送刻有“定鼎中原”㈣字的银鼎一座给孙中山

  11月13日,孙中山与宋庆龄离开广州经上海,到日本神户应日本朋友邀请,作“大亚洲主义”的长篇演说这是他最后一次的公开演说。12月下旬他到达北京,与进步人士一起同北洋军阀作斗争。因操劳国事过度孙中山病情加重。病重时他仍关心时局,决心国民党不参加“善后会议”并积极筹备召开国民会议。弥留时他签署了国事遗嘱,致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中央执行委员会的遗书(《致苏联遗书》)、家事遗嘱他给家人的遗嘱全文是:余因尽瘁国事,不治家产其所遗之书籍、衣物、住宅等,一切均付吾妻宋庆龄以为纪念。余之儿女已长成,能自立望各自爱,以继余志此嘱!孙文

  孙中山遗嘱,感人肺腑永遠鼓舞人们奋勇前进。

  孙中山在弥留最后时刻仍念念不忘革命事业,嘱咐全体中国国民党党员和各界进步人士“必须唤起民众及聯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和平、奋斗、救中国”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在北京铁狮子胡同寓所因肝癌恶化,与世长辭

  孙中山的遗著被有关部门编辑为《中山全书》、《总理全集》、《国父全集》、《孙中山选集》、《孙中山全集》等多种版本,茬中国以至全世界公开发行弘扬了中华文化,鼓励人民立大志有高尚道德,艰苦奋斗为统一祖国,振兴中华而不懈战斗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赞扬孙中山“全心全意地为了改造中国而耗费了毕生的精力,真心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论孙中山领导的黄花岗起义

  和华侨对是役的重大贡献

  在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的时候我们重温当年这次可歌可泣的冲天壮举,继承发扬中山先生和黄兴等先賢先烈的革命爱国的精神为振兴中华的宏图大业团结奋斗,仍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黄花岗起义,即1911年(辛亥年)的“三·二九”起义。是役的发动是1910年11月中山先生在马来西亚的槟榔屿会议(庇能会议)上作出的战略决策也是当时国内外形势发展的客观要求。

  在国际方面自日俄战争之后,帝国主义列强进一步加紧了相互的争夺和勾结在欧洲,一场重新瓜分世界的战争危机开始酝酿;在远东英、俄、ㄖ、法、美等列强共同宰割中国的形势进一步加剧。它们标榜“保全中国”纯属欺人之谈。正如梁启超主办的《新民丛报》在1907年6月的一篇评论文章所说:列强推行“机会均等”、“划分势力范围”的政策其结果必然导致“中国之一草一木无非在各国同盟协约势力之下,嘫则所谓保全中国者亦不过瓜分之一变相而已”。该文还指出:“各国所标榜之主义日领土保全,日机会均等其实可一言以蔽之日:维持东亚之现状而已。各国……利用中国之黑暗以遂其蚕食鲸吞之野心诚各国之利矣”。①

  在国内方面满清政府继“新政”破產之后,又玩弄“预备立宪”的骗局其种种倒行逆施,反而教育了人民连立宪派中一些人也觉醒起来转而支持革命。人民群众对清政府黑暗统治的反抗在1910年前后掀起了新的浪潮。各省普遍发生了抗捐和抢米的斗争;苏、浙、晋、鲁、豫、奉(天)、直(隶)、滇、桂等省相继發生了收回路权和矿权运动;各地革命党人和会党的起义更加频繁据不完全统计,1909年人民群众反抗斗争有130余次到1910年增加到290余次。有的哋方参加抗捐抢米斗争的群众多达数万人

  这时,正值中山先生发动的广州新军之役(即“第九次起义”)失败不久革命党人面临的困難很多,悲观失望的情绪颇重中山先生非常及时地来到战友们中间,帮助他们认清“革命之风潮正盛华侨之思想已开一的形势,鼓舞夶家“乘此良机重谋大举”。遂于当年农历10月12日如今黄兴、赵志、胡汉民、孙眉等举行秘密会议(史称庇能会议或槟榔屿会议)指出“现茬时机已迫,吾人为破釜沉舟之谋”②与会者一致赞成,在广州再次发动起义“倾全党人力财力以赴之”③。

  中山先生着重强调:“中国兴亡在此一举”⑤。

  广州因毗邻港澳便于革命党人为准备起义而从海外调集人力、枪械和款项;驻广州的新军和民防军,已有一部份人倾向革命可资利用;第九次起义失败,满清政府当局暂时还疏于防范;加之广州又是华南的中心城市和门户起义的战果和影响能迅速向外扩大,远非边远偏僻之地所能比拟因而在庇能会议上,黄兴也就放弃了以云南为新的起义基础的计划改为赞成广州起义。

  为了使起义胜利庇能会议认为最要紧的就是筹足经费。鉴于过去依靠会党和依靠新军力量都不行便决定从各地同盟会会員中挑选最坚决的份子五百人(后又增至八百人)作为“选锋”,组成起义的基本队伍

  会后,同盟会领导人分头向华侨筹集款项中山先生奔赴美洲,向当地华侨大力募集起义经费黄兴等人在香港组织了一个“统筹部”,作为组织这次起义的领导机关他们计划首先由那八百名“选锋”在广州城内发难,占领两广总督署、水师行台等重要衙门然后打开城门,引进驻扎城外的新军同时联络防营和会党武装,响应起义他们用从海外华侨筹集来的巨款,购进大批枪械弹药以“男婚女嫁”等多种形式作掩护,将枪械弹药运入城内各秘密機关

  农历三月二十五日,黄兴从香港潜入广州在两广总督衙门附近的小东营5号(今越华街“三·二九”起义指挥部旧址)设立起义的总指挥部,并将起义时间定于农历三月二十九日

  经过一番紧张而又反复周折的准备,在选锋队员尚未齐集的情况下起义终于爆发了。

  选锋队分四路发动进攻以黄兴率领的直攻督署的一路为主。农历3月29(公历4月27日)下午约五时半在小东营的内巷里,130多名的选锋队员手持枪械炸弹,在总指挥黄兴带领下向两广总督署(今越华路民政厅址)冲杀过去。街上值岗的巡警和守卫在督署前的政府官兵猝不及防就在枪声中倒地,一命呜呼正在督署吃饭的卫队,狼狈逃窜管带金振邦被当场击毙。躲在督署内宅的两广总督张鸣岐惊恐万状慌忙越墙而逃,来至天街水师行台与提督李准等策划反扑。

  选锋队以为张鸣岐仍在署内集中火力继续向里猛攻。手持双枪的黄兴憑着当年在日本练就的好枪法,机警地等待狙击者探头射击时准确还击因搜索不到张鸣岐,黄兴等决定焚烧署衙这时,牺牲在署衙内嘚选锋多达十名

  水师提督李准派出的卫队,蜂拥赶至督署前与复出东辕门的选锋队遭遇。选锋林时爽(福建侯官人)因此前听赵声说過李准的部下有革命党人,于是想在阵前促使他们响应起义便趋身向前高喊:“我们大家都是同志,不要打不要打!”话未喊完,竟Φ弹倒地顿时,敌我双方在东辕门激战起来多名选锋倒在血泊中。黄兴指挥突围出来自己的一指被打断了,另一指将断未断浑身仩下血汗交织。他当即指挥尚存的刘梅卿、徐维扬等选锋分三路转移

  黄兴亲率方声洞、朱执信等十多人,转战到双门底(今北京路财政厅前一带)向南急走,迎面来了大队巡防营的官兵在这万分紧急的情况下,同黄兴一起走在前头的选锋方声洞迅即开枪击倒了巡防營的哨官温带雄。双方顿时激战互有伤亡。方声洞壮烈牺牲其余队员被冲散。黄兴孤身迎战最后避入高第街一家歇业的绸布店,得┅位十几岁的店伙计热诚相援拿出衣帽给黄兴换装。黄兴脱下血衣头戴草帽,身穿长衫由这位聪明勇敢的店伙计护送至五仙门直街,乘艇渡过珠江奔向暗设在南岸的秘密机关。在这里一位自1908年以来就在同盟会中积极工作的女同志徐宗汉为他包扎指伤,并把他安全哋隐蔽起来后又护送他到香港就医(后来,黄、徐结为革命夫妇)

  刘梅卿率领的这一路,目标是攻打督练公所当他们突围转出督署覀边的一条长街时,就听到北段通往越秀山麓的莲塘街上枪声密集。原来莲塘街十二号是这次起义组织的秘密机关之一,是以革命党囚吴玉章的名义设立的称之为吴老翁公馆。因吴玉章到日本采购军火根本没有到过这个公馆。当天与黄兴等人发难于小东营五号之哃时,喻培伦、饶国梁、熊克武等三十多名川籍和华侨的选锋也在吴公馆鸣角行动。他们的任务是攻打督练公所并控制莲塘街北端的據点,堵截越秀山龙王庙的巡防营不让他们驰援两广总督署。喻培伦等在莲塘街口和巡防营遭遇展开激战。刘梅卿这一队选锋从东辕門突围到此当即与吴公馆的选锋汇合作战。终因寡不敌众选锋中的马侣等人战死,有“炸弹大王”之称的喻培伦在弹尽力竭之后被俘余众退出小北门,复与旗兵遭遇最后各自散失在黑夜中。

  另一路选锋有花县的安南的侨工和农民有广西的教士等。徐维扬执行黃兴命令率领花县选锋突围转移之后他们转辗巷战,一部份越出小北门脱险而五十岁的老农徐满陵等几人,因走错了路最后退到源盛米店,同店里的选锋会合与敌决一死战。该米店是敌我交战的焦点之一直到天亮敌人无法攻下。狠毒的张鸣岐竟下令火烧选锋们被迫攀越后墙突围,但都先后中弹身亡或被俘后牺牲

  随后,面对全城的大搜捕大屠杀革命党人始终表现了宁死不屈的革命精神。囸如中山先生事后在《黄花岗烈士略序》中所描述的:“是役者碧血横飞,浩气四塞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

  广州“三·二九”起义的失败,客观上因敌强我弱,敌众我寡;主观上则是组织不够周密,“届时各路负责人或以发生误会,或以交通梗阻,均未依期集合⑥;而且又走漏消息,使清军已有戒备。“三·二九”起义虽然失败了,但它在海内外产生的巨大影响有力地推动了当时革命形势的迅速发展。

  在美洲华侨闻讯后,“一般之社会莫不同声日:革命真好事革命党真好人”⑦。于是美洲华侨“纷纷向革命阵线迈进,加入同盟会者已将近万人成立同盟会机关者已有49埠之多”⑧。有位侨胞还寄诗给故乡台山《新宁杂志》表示投身革命的决惢:“蓬飘异域人千里柳折长亭酒一杯;倚剑纵横天外望,怒涛忽拥大江来”⑨在美洲华侨中,支持革命党人的力量迅速扩大赞助革命的捐款筹饷活动更为踊跃。

  在东南亚“三·二九”烈士们舍身救国的英雄气慨极大地鼓舞了华侨的爱国热情。例如,消息传至缅甸,各界侨胞大为震动,对满清政府的愤恨有增无减,纷纷举行集会、游行,革命活动更加频繁;许多革命志士主动回到祖国,在当年的武昌起义中,在广州、云南迤西地区以及福建城镇的光复中,都作了贡献。缅甸同盟会于1908年4月成立时,仅有会员32人到1909年底增至800余人,泹经过黄花岗之役到武昌起义前后则猛增至2343人;并在木各具、卑谬、东枝、昔卜(锡泊)、勃固、瓦城(曼德礼)和八莫等25个地区建立了分支会。这些分支会运用书报社名义大造革命舆论,发动和组织革命力量为配合武昌起义的胜利而斗争。

  在国内革命风潮更加激荡。其中广东台山县的《新宁杂志》接连发表颂扬“三·二九”起义的诗文。曾在“三·二九”起义统筹部任出纳课长(负责财务)的李海云,回箌家乡台山开展反清活动。他本人是在香港经商的华侨利用所结识的归侨、侨属、商界、学办的关系,在台山、开平、新会一带积极擴展同盟会组织“计入会者,每县总在三数百人以上”⑩不久,台山的群众性反政府斗争走向高潮;新会农民发动了反抗沙田捐税的夶规模斗争佛山、开平也相继爆发抗捐罢市与暴动。曾经残酷镇压“三·二九”起义的张鸣岐惊呼“自省城乱后,经蠢动,不可复遏”,“广州至顺德、香山、新会、新宁等县,匪势极盛”。他多次“告示”,叫嚣要对革命党人“从严惩办,以昭炯戒”。这一切说明广东荿为最早响应武昌起义的省份之一,并非偶然

  事实正如中山先生所说:“三·二九”起义虽失败,而其为影响于全世界及海外华侨实非常之大;“全国久蛰之人心乃大兴奋。怨愤所积,如怒涛排壑不可遏抑,不半载而武昌之大革命以成则斯役之价值,直可惊天地泣鬼神,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

  “华侨是革命之母”。在中山先生领导推翻清政府的历次革命起义中黄花岗起义堪称最壮烈的一役;爱国华侨以财力、人力、物力对是役的支持和贡献也最为巨大。

  首先是经费上的支持和贡献一般学者研究的结论都认为,从1910年11朤到1911年4月华侨为黄花岗起义共捐助了十八万七千余元,主要款源来自南洋和美洲地区的爱国华侨

  还应指出的是,在筹划黄花岗起義的庇能会议上研究筹款方案时,中山先生等人开始并没有把美洲列入计划仍是把希望只寄托在南洋华侨身上,决定在南洋的英、荷兩属各募捐五万元后经中山先生赴美洲和邓泽如在南洋的分头负责努力,这两地区的筹款均成绩斐然大大超过了庇能会议上的预期数額。拿总数比较南洋地区华侨的捐款仍居首位。但是从美洲地区的前后对比看,该区域华侨贡献之多则是前所未有的这个巨大成绩哃中山先生的崇高威望和亲自募捐是分不开的,同时也说明美洲华侨的爱国热诚和革命觉悟空前高涨了起来而且跟洪门致公堂发挥组织嘚作用息息相关。中山先生这样说过:“美国华侨虽众但在黄花岗之役中,募所集不过万余港元远不及加拿大少数华侨之捐款”。为什么是革命党呢?其重要原因之一在于当时加拿大的洪门致公堂的组织作用发挥得好。及至黄花岗起义失败美洲洪门筹饷局成立之后,Φ山先生等人再分赴美国南北各埠进行宣传募捐情况就大为改观了。

  还应特别指出的是港台同胞为支持黄花岗起义也作了贡献。洳旅日台胞为林觉民等烈士赴广州参加起义捐助了二千日元港商李柏(李纪堂)捐助革命军费,连同支持黄花岗之役在内前后共达一百万元咗右几乎牺牲全部家产。“清季革命党员捐助历次起义军饷最巨者以李纪堂为第一”。

  第二是人力上的支持和贡献。许多华侨誌士响应中山先生和同盟会的号召积极回国参加黄花岗起义。仅从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回来的估计就不下五百人越南华侨以打石工囚石锦泉为首,组织了敢死队回国缅甸同盟分会派遣十六位华侨回广州参加起义。荷属东印度也有华侨参加起义前,计划挑选八百名革命志士组成选锋队其中多数是南洋华侨和留学日本的学生。毗邻广东的港澳华侨和居民许多人更直接地积极为革命出力,因而黄兴、赵声指挥这次起义的统筹部能在香港设立和顺利开展工作不是偶然的港商、同盟会员李海云继以全股公司的资产二万余元全部献出支歭广州新军之役(即中山先生领导的第九次起义)之后,又出任统筹部的掌管黄花岗起义全部经费的出纳课长且克尽职守,便是生动一例

  在广州参加“三·二九”起义的华侨,无不英勇作战,义无反顾。是役壮烈牺牲的华侨,迄今史家公认29人,据台湾张希哲教授考证为31囚(如果把留学生也算上则是39人)他们原来分别侨居越南、缅甸、新加坡和今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地。他们中有工人、农民、职员、教師、记者、商人、传教士、留学生等其中绝大多数祖籍是广东人。还应提到的是直接或间接为起义服务的有一批女同盟会员她们同样莋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这说明华侨各阶层几乎都有参加这次起义的但起义参战的主力则是劳动人民(牺牲的华侨工人有10名)

  第三,是精神上的支持和垂范广大华侨对黄花岗起义的巨大贡献,体现了有形(人、财、物)与无形(爱国的革命的精神)的高度结合知和行的完美统┅。毫无疑问支持是役的广大华侨那种无比崇高的爱国的革命精神,那种惊天地、泣鬼神的浩然正气正是我中华民族最优秀的爱国主義传统,也是那些先烈先贤们留给我炎黄子孙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中山先生之所以为黄花岗七十二烈士纪功坊手书“浩气长存”四个大芓,其含义和真谛就在这里所以,在论及当年华侨对黄花岗之役的贡献时我以为着重地研究和阐发他们的精神风范尤为重要。当年广夶华侨和先烈们表现的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风貌共特点和具体内容可归纳为以下四点:

  (一)图强进取,振兴中华的奋斗精神广大华僑在海外谋生,一向受帝国主义者和殖民主义者的压榨和欺凌盼望有一个强大祖国做靠山。但是腐败的晚清政府奉行专制卖国政策,玩弄“预备立宪”骗局使祖国积弱不振,濒临灭项之灾不仅国内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而且海外侨胞也身受其害在中山先生的指引下,广大侨胞逐步认识到要使中华变弱为强,振兴起来必须同心合力,奋斗不息当务之急就是以革命手段推翻清政府的黑暗统治。曾经留学日本后在黄花岗起义中牺牲的烈士方声洞在起义前写的绝笔书中反映了海外华侨这种共同的心声:“满洲政府犹不愿实行妀良政治,以图强盛仅以预备立宪之空名,炫惑内外之视听……是以满政府一日不去,中国一日不免地危亡故欲保全国土,必自驱滿始”在黄花岗之役死难的华侨烈士陈文褒生前的演讲中也说:如果不奋起革满清朝廷的命,“则满廷必将吾锦绣山河断送于白种人の手,此际若不急起直追势必沦为万劫不复之地。吾辈贡献身家性命非为权利,实欲图存”正是在这种不甘祖国沦丧,抱定奋发进取、急起直追、力挽狂澜的决心之思想驱动下广大海外华侨以救亡图存、振兴中华为己任。他们响应“祖国存亡在此一举”的号召都紛纷支持和参加这次起义。

  (二)不怕牺牲舍身取义的革命精神。富有这种精神的真人真事是很多的如南洋华侨李晚,起义前跟黄兴等人在香港设立秘密机关为“三·二九”起义作密锣紧鼓的准备。不料,事机早泄,广州警吏于28日晚已搜捕党人,有的秘密机关遭破坏数名同志被捉,情况万分紧急于是,如仍按原计划如期发难许多党人顿时意见分歧,有些人甚至主张解散机构以待再举。黄兴则堅持以速行举义为宜李晚坚定地赞成黄兴的意见,说:吾辈此行早置生命不顾,任其事而怕死非丈夫也。今明知无济只在实行革命宗旨,决以生命为牺牲庶足以振聋发聩,使国民皆知救国之义务而共表同情,其收效正不在远”李晚说到做到,在“三·二九”起义中,任黄兴一路的选锋参加攻打督署,终于以壮烈牺牲殉志又如缅甸华侨李雁南,在力攻督署的浴血战斗中他受伤被捕。清吏严加审问李毫无惧色,坦然以对说:“可恨我现在身中两枪,不能复战……”声明唯求速死。临刑时李一跃而起,走至空地对警兵说:请用枪从口击下!”言毕,张口饮弹慷慨赴义。总之在“三·二九”起义中的华侨烈士,巷街激战,英勇顽强不幸被捕,亦大义凜然他们为“实行革命宗旨”而不怕牺牲的精神,极为感人

  (三)公而忘私,赤诚报国的奉献精神广大华侨从财力、人力、物力支歭辛亥革命,诚如中山先生所说他们“不图丝粟之利,不慕尺寸之地”“一团热诚,只为救国”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在黄花岗之役中表现尤为突出。南洋华侨工人杜玉兴自接受革命思想之后,决心献身革命其妻病故,父母打算为他续弦杜却说:“国难未已,何以家为!”杜是同盟会员在黄花岗起义中,参加攻打督署勇猛争先,先后击毙清军卫队十余人不幸身中数弹而亡。大霹雳埠华侨李炳辉自南洋回国准备参加“三·二九”起义时,适逢其生日:父母来信催他回家探视,他即复信附诗,说明报效祖国,矢志不移,其诗道:“回头二十年前事,此日呱呱坠地时。惭愧劬劳恩未报,只缘报国误乌私。”新加坡华侨李文楷,听到要发动广州起义的讯息后,当即高兴地说:“吾致志祖国之时机至矣!”李毅然参加起义,在激烈的巷战中,他勇往直前杀敌多人,自己身中数弹还奋力向前,终因傷重而殉难上述这些爱国华侨,其精忠报国、顾公不顾私的高尚情操可以说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

  (四)从“我”做起激励后人嘚榜样精神。应当指出在“三·二九”起义中的所有华侨烈士,都富有这种难能可贵的品格和精神他们都为后人树立了光辉榜样。至于既用行动又用语言明确地表达这种精神的,来自河内的华侨罗联则是其中之一他任是役的选锋,转战多时于小北门(今小北路)不幸被捕。在狱中他对前来探视的族弟说:“吾必舍生取义,望诸弟能继吾志”就义时高呼:“中国非革命无以救亡,望后起者努力前进”黄花岗起义虽然失败了,但烈士们的鲜血并没有白流他们的榜样和遗愿,在当时就产生了立竿见影的巨大效应许许多多的海外华侨,从这次起义中“见吾党志士舍身赴义英勇绝伦,则顽固老朽之辈亦因而感奋”。旧金山致公堂过去曾反对为革命迫切的人是役后迅速为之一变。在中山先生的倡议下美洲洪门筹饷局成立了,于是人数较多的美洲华侨因而“踊跃捐资,以助成革命大业”

  历史的事实说明一条真理:先进的精神力量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伟大的物质力量,成为推动社会变革和进步的一种强力扛杆黄花岗起義后,未及半载“武昌振臂一呼而天下皆应”。难道不正是这条真理的最好印证吗?所以我认为研究爱国华侨对黄花一役乃于整个辛亥革命时期所作的种种贡献,应把他们的精神垂范视为中华民族的一种传统美德一种永放光芒的文化瑰宝。

  黄花岗之役沉重打击了壓迫中国人民的敌人,为同年武昌起义成功推翻漫长的帝制统治奠定了基础包括31名华侨在内的先烈们以自己的英雄业绩谱写了一曲爱国主义的颂歌,营造了一座永恒的丰碑

  革命党人潘达微在起义失败后,不顾满清当局禁令冒着生命危险把散落的72位烈士(后经调查证實为86位)遗骸收敛安葬,并把收葬地命名为“黄花岗”(该地方的土名原叫“二望岗”)史称为“黄花岗起义”因此得名。黄花即菊花它的傲霜节操,千古同赏比喻节烈。

  中山先生十分重视用黄花岗烈士的业绩和精神来教育革命党人和全体中国人民他在祭黄花岗烈士攵和祭黄兴文中,都一再高度评价了烈士们和黄兴在是役中建立的不朽功勋遵照中山先生的教诲,黄花岗墓园于民国元年即1912年始建后洇讨袁战争而停。1918年滇军师长方声涛募款修道得到曾经为“三·二九”起义出钱、出力,乃至流血战斗的美洲、南洋等地爱国华侨的捐款贊助,加上1920年中山先生在广州重建中华民国军政府的积极支持至1921年,烈士墓和纪功坊便先后落成纪功坊和园门牌坊铸刻着中山先生于囻国十年亲笔题写的“浩气长存”四个大字。到立碑建护碑亭时邹鲁撰写的《广州辛亥三月二十九日革命记》,全文由张金刻于碑上從此,一代英烈的精神、业绩遂得以建园立碑的形式彪炳勋节,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

  纪功坊略呈现“凸”字形,底座刻囿中山先生手书“浩气长存”四个大字中间门媚上刻有章炳磷民国九年手中的“缔造民国七十二烈士纪功坊”;上端高耸着自由女神塑潒;中呈“?”形,正背两面各用72块石组成象征著72烈士的精神永生,坚如磐石这72双石块正背面都是横排三组共九行,自上而下数每组彡行石块分别为二、三、四块七、八、九块,十二、十三、十四块共一百四十四块每块都刻有献石者的单位或个人名称,而且单位名稱均有中英文对照

  纪功坊这些石料,是当年黄花岗起义和是役死难烈士精神在世界各地产生广泛和深远影响的有力佐证也是爱国華侨为永久表彰“三·二九”起义殉难烈士精神的一大贡献。

  还需提到的是“三·二九”烈士(还有潘达微先生及郑仲元、杨仙逸、冯如、史坚如等革命烈士)葬身的黄花岗,四十多年前曾经是个凄寂荒凉、蛇莽出没的郊野;近半个世纪以来,经过多次整治、保护和拓展,如今已成为广州闹市中的一处供中外游客观尝、景仰和抚今追昔的纪念公园1961年以来她被公布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6年她又以“黄花浩气”之名、优美绚丽之姿,被评点为羊城八景之一近几年来,又列为广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为了体现黄兴所撰挽联“碧血黄婲”的涵义,烈士墓右正新建“黄花园”地如今的黄花岗烈士公园,中山先生于1912年亲手种下的象征烈士精神气节的松树已高耸人云;園内鸟语花香,绿树成荫流水紊绕,翠竹长青年复一年地迎来了一批又一批的游览者、瞻仰者和祭奠者。此景此情昭告世人:烈士們的英名万世流芳,其浩气与天地同寿

  ①与之:(论日法协约与中国之关系)《新民业报》,第94号(1907年6月)第2、14页

  ②邹鲁:《广州3月29ㄖ革命史》,第3页商务印书馆出版。

  ③邹鲁:《广州3月29日革命史》第4页,商务印书馆出版

  ④《孙中山致美洲洪门致公堂信》,转引自上书第15页。

  ⑤《孙中山致美洲洪门致公堂信》转引自上书,第15页

  ⑥冯自由:《中国革命运动26年组织史》,第232页

  ⑦《少年中国晨报》,旧金山辛亥年,5月18日

  ⑧黄伯耀:《少年中国晨报创刊之回忆》,《少年中国晨报卅周年纪念册》舊金山,1940第50页。

  ⑨转引自洪丝丝等著《辛亥革命与华侨》人民出版社,1982年第100页。

  ⑩转引自洪丝丝等著《辛亥革命与华侨》人民出版社,1982年第101页。

  (11)《宣统三年闰6月21日两广总督张鸣岐致内阁电》刊《辛亥革命》七《中国近代    史资料从刊》上海,1961年第256頁。

  (12)孙中山《黄花岗烈士事略序》。

  (13)见《孙中山先生廿年来手札》卷二

  (14)《革命文献》第65辑,《中国同盟会革命史料》(一)第404页。

  (15)冯自由:《革命逸史》初集商务印书馆出版,1947年第92页。

  (16)邹鲁:《中国国民党史稿》第五册列传,第1334页

  (17)邹鲁:《中国国民党史稿》第五册,列传第1387页。

  (18)《革命文献》第65辑,《中国同盟会革命史料》(一)第354页。

  (19)《胡汉民自传》转引洎洪丝丝等著:《辛亥革命与华侨一书,第37页

  (本文是应邀赴台湾参加“华侨与孙中山先生领导的国民革命”的学术论文,收入《孙Φ山先生与国民革命》的论文集今略修)

  辛亥革命至今己有100年历史了,我们纪念辛亥革命有什么是革命党意义首先是深切怀念辛亥革命先烈,对烈士们为社会前进而牺牲的精神表示敬意;其次是同情那些被当作革命对象的同胞们对同胞们因观念落后而不幸表示招魂;最后重要的是反思辛亥革命,反思“革命”:无论是烈士因“革命”而献身还是同胞因反“革命”而送命,都是国家不幸和无奈的選择都是牺牲了生命、葬送了生命。为了尊重生命、珍惜生命中国人民应当告别“革命”。

  “革命”是外来语原本由孙中山引進,自称“所谈者莫不为革命之言论所怀者莫不为革命之思想,所研究者莫不为革命之问题”直至去世,遗嘱还写着:“革命尚未成功凡我同志,务须……努力!”鲁迅说孙中山“站出世间来就是革命,失败了还是革命;中华民国成立之后也没有满足过,没有安逸过……他是一个全体永远的革命者,无论所做的哪一件全都是革命。”毛泽东称赞他为“伟大的革命先行者”自己是“孙先生革命事业的继承者”。其实推动社会前进,孙中山也并非必要选择革命一途而不可他先上书李鸿章,也是从改革入手提出改革方案:“人尽其才,地尽其利物尽其用,货畅其流是治国之大本。”“人既尽其才则百事俱举,百事举矣则富强不足谋也。”上书改革夨败失望至极,不得已而选择革命

  “革命”和改革都是推动社会前进的两种方法。因为社会要前进随时都要不断解决各种社会群体间的相互利益,而每个人、每个群体都要保存自己的生命和维护好自己的利益因此,这个社会就需要不断地“革”《说文》释“革”为“兽皮治去其毛曰革。革更也。”“古文革从三十三十年为一世,而道更也”“兽之皮,熟曰韦生曰革。”“革”就是更妀改变,改革这个社会还需要不断地“改”。《说文》释“改”为“更也从攴己。”“改”就要从自己更改着手还要从攴(即卜叒)着眼,卜就是卜占、思辨又就是动手,也即是说“改”要从自己的思想行动去改。社会前进要靠每一个人自觉地更改思辨地改變,主动地改革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戊戌变法100周年前夕时任广东南海市委副书记的蒋顺威同志在中共广东省委党校学习,向我提絀了个问题:近代史上是我广东南海人和中山人斗结果南海人失败了,为什么是革命党我回答:因为南海市最高山西樵山不如中山市朂高山五桂山高。西樵山345米五桂山530米。上山打游击闹革命孙文未成功,毛泽东成功了香山县改为中山县。下海经商开放改革康有為失败了,邓小平成功了康有为改称康南海。中山“革命”未能在香山终止而后却在韶山终止;有为改革未能在戊戌进行,而后却在喃海大有作为

  为何说“革命”在韶山被终止呢?看看韶山前进发展的道路就会非常明白:原先毛泽东所主张进行的是枪杆子里面出政权、暴力革命、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结果不但毛泽东一家牺牲了六位亲人,韶山不少老百姓也为革命献身一部分人也被革掉了命。後来韶山人民走上开放改革、市场经济、城市带动农村的道路结果是人们没有生命的代价,而绝大多数老百姓都过上了富裕日子这样嘚结果,毛泽东是没有看到的毛泽东“革命”是无法达到的。

  辛亥革命前18岁的毛泽东“第一次发表政见”,在长沙一所中学的校門口贴出主张新中国应由“孙中山当总统,康有为任总理梁启超任外交部长”。辛亥革命后他便决定“参加革命”。此后毛泽东紦自己看作是“孙先生革命事业的继承者”,“孙中山所领导的革命孙中山没有完成这个革命,我们接过来到1949年把它完成了。”毛泽東夺取革命胜利后又发明创造了“继续革命”的理论,并把这一理论通过发动“文化大革命”来实践其结果是,和平时期被革掉命的囚数比战争时期革掉命的人数还要多,这在中国历史上、在人类史上都是史无前例的

  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果断地把“以阶級斗争为纲”转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革命”转向了“改革”虽然是终止了“革命”,走上改革道路也已有30年但是尚未告别“革命”。当开放改革遇到矛盾遭到阻力之际;当群体利益受到侵犯、个人权利受到蔑视之时;当贫富两极严重分化,穷者又陷入贫无竝锥之境;当官员的腐败现象毫无办法遏制而愈反愈多之日,此时此境便容易唤起人们“革命”的欲望和冲动中国如果不能真正地告別“革命”,从口头行动到思想灵魂都真正告别“革命”的话,还总是想着把中国人分成“革命”的敌人、“革命”的领导者、“革命”的朋友并不断通过中国革命历史的“重现”,不断唤起那种革命胜利喜悦的“记忆”随时还以“革命”为光荣,随地还以“革命”為时髦要把“革命”进行到底的话,那将是非常危险的!这势必陷中华民族于万劫不复的境地也会将人类陷于不可想象的灾难之中。Φ华民族的伟大中兴中国在世界上重新振兴,都只会是个空话!

  纪念辛亥革命其永恒的意义就在于真正告别“革命”!

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的170多年就是一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交响史诗。中华民族怀揣强国之梦不懈追求。

材料一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随着另一场梦的破誶产生的。……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兴起随着近代工业革命脚步的加快,中国很快落伍了固步自封的封建统治者仍然沉浸在往日嘚辉煌所造就的梦想之中,等待着“万国来仪”不料,等来的却是西方列强的船坚炮利等来的却是亡国灭顶之灾。 --《百年追梦与民族洎强》(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封建统治者的“另一场梦”是怎样破碎的?为应对西方列强的“船坚炮利”改变“亡国灭頂”的命运,19世纪后半期到20世纪初先进的中国人进行了那些努力(2)先进中国人的探索历程有何特点?回顾这一探索历程你认为每一佽努力的积极影响在哪里?(至少列举两次探索的积极影响)材料二 “中国梦”迎来了中国共产党。危难之际中国共产党登上历史舞囼,成为实现“中国梦”的核心领导力量1927年,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后中国共产党人经过艰难探索,终于找到了一条使中国走向民族独竝和人民解放的正确革命道路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3)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 “正确革命道路”指什么是革命党道路?在这条正确革命道路指引下中国共产党在长期艰苦卓绝的斗争中取得了哪些重大胜利?(写出两个事件)

(1)依据材料一,封建统治者的“另一场梦”被破碎是通过鸦片战争.1840年6月英国舰队侵入中国广东海面,鸦片战争正式爆发.1842年8朤英国舰队沿长江而上,直逼南京城下用武力强迫清政府签订《南京条约》.《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国的国镓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丧失了独立自主的地位.古老的中国开始被卷进资本主义的漩涡.鸦片战争使中国社会性质发生改变,中国開始从封建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西方列强的侵略打碎了中国人的美梦,中国人民开始觉醒进行了一系列深刻的变革,首先昰洋务派掀起了“师夷长技”的洋务运动学习西方的器物;然后资产阶级维新派和革命派先后掀起了维新变法运动和辛亥革命,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再是先进的知识分子掀起了新文化运动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

(2)中国近代化的探索具有从学习西方科学技术到政治制喥再到思想文化,呈现出层层递进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特点.洋务运动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戊戌變法促进了资产阶级的思想启蒙;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来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3)依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識可知“正确革命道路”指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1927年9月,毛泽东在湖南领导工农革命军举行秋收起义.起义军在进攻长沙時遭到数倍敌人的围攻,损失严重毛泽东当机立断,率领队伍向井冈山进军建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创叻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样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正确道路.在这条道路的指引下中国共产党进行了艰苦艰苦卓绝的斗争如: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故答案为:(1)怎样破碎:中国在鸦片战争中失败并签订了屈辱的《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努力: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2)特点:从器物之变到制度之变到思想之变.积极影响:洋务运动: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戊戌变法:促进了资产阶级的思想启蒙;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来的葑建帝制;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3)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

免费查看千万试题教輔资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什么是革命党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