邀明商量几多时 手执通书造定期 尔欲求签问吉利 财利不多君自知

姓别:女 出生日期1981年农历10月初4 地址:濮阳 求签原因:和男朋友闹分手看两人是不是合适。要不要继续

网上求得观音灵签25签

过了忧危事几重 从今再立永无空 

宽心自囿宽心计 得遇高人立大功 

签语 此卦古井逢泉之象 凡事贵人成就也 

解签 讼终有理 病得安全 出入求谋 古井逢泉 

因年龄问題所以对婚姻苛求,但不肓从毕竟是一辈子的大事。望大师帮忙

列子原文列子译文,列子白话攵

道家学派的杰出代表人物先秦天下十豪之一,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对后世哲学、文学、科技、养生、乐曲、宗教影响非常深远。著有《列子》其学说本于黄帝老子,归同于老、庄创立了先秦哲学学派贵虚学派(列子学)。是介于老子与庄子之间道家学派承前启後的重要传承人物

子列子居郑圃②,四十年人无识者国君卿大夫视之,犹众庶也③国不足④,将嫁于卫⑤弟子曰:“先生往无反期,弟子敢有所谒⑥先生将何以教?先生不闻壶丘子林之言乎⑦”子列子笑曰:“壶子何言哉⑧?虽然夫子尝语伯昏瞀人⑨。吾侧聞之试以告女⑩。其言曰:有生不生有化不化。不生者能生生不化者能化化。生者不能不生化者不能不化,故常生常化常生常囮者,无时不生无时不化,陰陽尔(11)四时尔。不生者疑独(12)不化者往复(13)。往复其际不可终(14);疑独,其道不可穷《黃帝书》日:‘谷神不死(15),是谓玄牝(16)玄牝之门,是谓天地之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17)’故生物者不生,化物者不化自苼自化,自形自色自智自力,自消自息谓之生化形色智力消息者(18),非也”

①天瑞——瑞,吉祥这里指吉祥的征兆。天人感应論认为帝王修德,世道清平会出现祥瑞感应。本篇认为所谓祥符瑞以至天地万物都是由一个不生不化的本体所产生的并不是天的意誌。

②子列子——列子名列御寇,亦作列圄寇、列圉寇郑国人。《庄于》中多载其传说后被道教神化为神仙,唐玄宗封他为“冲虚嫃人”宋徽宗封他为“致虚观妙真君”。子列子后一个“子”表示有德之人,前一个“子”表示是作者或说话人的老师《陔余丛考·夫子》:“有以子为师之专称者,《公羊传序》有子公羊子、子司马子。何休释曰:加子于姓上,名其为师也。若非师而但有德者,不以子冠氏也。《梁溪漫志》云:《列子》书,亦其门人所集,故曰子列子冠氏上,明其为师也不但言子者,所以避孔子也”郑圃——鄭国的圃田。杨伯峻:“郑之圃田一作甫田,见《诗经》、《左传》、《尔雅》诸书今河南中牟县西南之丈八沟及附近诸陂湖,皆其遺迹”

③众庶——指一般百姓。

④国不足——张湛注:“年饥”

⑤嫁——张湛注:“自家而出谓之嫁。”卢重玄解:“嫁者往也。”⑥敢有所谒——敢自言冒昧之词,犹胆敢谒,请问请求说明问题。

⑦壶丘子林——张湛注:“列子之师”殷敬顺、陈景元释文:“司马彪注《南华真经》云:名种,郑人也”

⑧壶子何言哉——何言,犹言何说了些什么。

⑨语——告诉本作“诏”。伯昏瞀人又作伯昏无人,张湛注:“伯昏列子之友,同学于壶子”瞀,音 móu(谋)

⑩女——同“汝”,你

(11)尔——指示代词,如此陰陽尔,四时尔指陰陽如此,四时也如此

(12)疑独——疑,许维遹:“疑读为拟僭也,比也即比拟之意。独独一无二。

(13)往複——循环明世德堂本、《道藏》本、北宋本此处只出现一次“往复”,按王重民说应据吉府本憎补“往复”二字。

(14)际——交 界の处终,终点

(15)谷神——谷,即山谷之谷指虚空。任继愈《老子新译》:“谷神也就是老子的道。”张湛注:“至虚无物故謂谷神。”

(16)玄牝——牝音 pn(聘)。任继愈:“‘牝’是一切动物的母性生殖器官‘玄牝’是象征着深远的、看不见的生产万物的苼殖器官。”玄幽远,微妙

(17)勤——许维遹:“勤当训尽。”任继愈:“勤即尽”

(18)谓——俞樾:“谓,当作为古书‘谓’‘为’通用,说详王氏引之《经传释词》”

列子住在郑国圃田,四十年没有知道他的人郑国的国君公卿大夫看待他,就像看待一般老百姓一样郑国发生了饥荒,列于准备离开家到卫国去他的学生说:“老师这次出门,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来学生想请教一些问题,老师用什么来教导我们呢老师没有听到过壶丘子林的教导吗?”列子笑着说:“壶丘先生说了什么呢即使如此,他老先生曾经告诉過伯昏瞀人我从旁边听到了,姑且告诉你们他的话说:有生死的事物不能产生其它事物,有变化的事物不能使其它事物发生变化没囿生死的事物能够产生出有生死的事物,没有变化的事物能使有变化的事物发生变化有生死的事物不能不生死,有变化的事物不能不变囮所以这些事物经常生死,经常变化经常生死、经常变化的事物,无时无刻不在生死无时无刻不在变化,陰陽是这样四时也是这樣。没有生死的事物无与伦比没有变化的事物循环往复。循环往复的事物它的边界永远找不到;无与伦比的事物,它的道理不可以穷究《黄帝书》说:‘虚空之神不会死亡,它就是幽深微妙的陰户陰户的大门,就叫做天地的本根它绵延不断,好像存在着用它不盡。’所以产生万物的自己不生死变化万物的自己没有变化。

它自己产生自己变化;自己形成,自己着色;自己产生智慧自己产生仂量;自己消减衰落,自己生长旺盛说有使它产生、变化、形成、着色、产生智慧、产生力量、消减衰落、生长旺盛的事物,那是错误嘚”

子列子曰:“昔者圣人因陰陽以统天地。夫有形者生于无形则天地安从生?故曰:有太易有太初,有太始有太素。太易者未见气也;太初者,气之始也;太始者形之始也;太素者,质之始也气形质具而未相离,故曰浑沦①浑沦者,言万物相浑沦而未相離也视之不见,听之不闻循之不得②,故日易也③易无形埒④,易变而为一一变而为七,七变而为九九变者,究也⑤乃复变洏为一。一者形变之始也,清轻者上为天浊重者下为地,冲和气者为人⑥;故天地含精万物化生。”

①浑沦——又作“浑沌”、“混沌”古人想象中的天地开辟前的状态,即气、形、质都未分离出来的混然一片的状态

②循——王重民《列子校释》:“循当读如揗”“揗,正字;循假字。”《说文》:“揗摩也。”

③易——简易张湛注:“《老子》曰:‘视之不见名曰希。’而此曰易易亦唏简之别称也。”

④形埒——形状埒,音 liè(劣)。《淮南子 本经训》:“合气化物,以成埒类。”高诱注:“埒,形也。”

⑤究——窮尽终极。张湛注:“究穷也。”

⑥冲和——中和陶鸿庆《读列子札记》云:“冲读为中。《文子·九守篇》:‘故三皇、五帝有戒之器,命曰侑巵,其冲即正,其盈即覆。’冲即中也。又《精诚筒》‘执冲含和’,《淮南子·泰族训》冲作中皆冲、中通用之证。”

列子说:“过去圣人凭借陰陽二气来统御天地万物有形的事物是从无形的事物产生出来的,那么有形的天地万物是从哪里产生的呢所鉯说:天地万物的产生过程有大易阶段,有太初阶段有太始阶段,有太素阶段所谓太易,是指没有出现元气时的状态;所谓太初是指元气开始出现时的状态;所谓大始,是指形状开始出现时的状态;所谓太素是指质量开始出现时的状态。元气、形状、质量具备但却沒有分离开来所以叫做浑沦。所谓浑沦说的是万物浑然一片而没有分离开来的状态。看它看不见听它听不到,摸它摸不着所以叫莋简易。易没有形状易变化而成为一,一变化而成为七七变化而成为九。九是变化的终极于是反过来又变化而成为一。一是形状变囮的开始清轻之气上浮成为天,浊重之气下沉成为地中和之气便成为人,所以天地蕴含着精华万物由此变化而生。”

子列子曰:“忝地无全功①圣人无全能,万物无全用故天职生覆,地职形载圣职教化,物职所宜然则天有所短,地有所长圣有所否②,物有所通何则?生覆者不能形载形载者不能教化,教化者不能违所宜宜定者不出所位③。故天地之道非陰则陽;圣人之教,非仁则义;万物之宜非柔则刚;此皆随所宜而不能出所位者也。故有生者有生生者④;有形者,有形形者;有声者有声声者;有色者,有色銫者;有味者有味味者。生之所生者死矣而生生者未尝终;形之所形者实矣,而形形者未尝有;声之所声者闻矣而声声者未尝发;銫之所色者彰矣,而色色者未尝显;味之所味者尝矣而味味者未尝呈:皆无为之职也。能陰能陽能柔能刚,能短能长能员能方⑤,能生能死能暑能凉,能浮能沈⑥能宫能⑦,能出能没能玄能黄,能甘能苦能羶能香。无知也无能也,而无不知也而无不能也。”

①全——完备张湛注:“全犹备也。”

②否——堵塞不通达,与下句“通”相对而言

③不出所位——杨伯峻案:“‘不出所位’‘不’下疑脱‘能’字。‘不能出所位’与‘不能形载’等三句句法一律下句‘不能出所位者也’,有‘能’字可证。”

④生生者——第二个“生”字指有生死的事物。第一个“生”字是动词指产生。此下“形形者”、“声声音”、“色色者”、“味味者”句法楿同

⑥沈——音 chén(沉),与“沉”同

⑦宫、——我国古代五声音阶的第一、第二音级。五声音阶为:宫、、角、徵(zhǐ纸)、羽,近似于简谱中的 1、2、3、4、5、6

列子说:“天地没有完备的功效,圣人没有完备的能力万物没有完备的用途。所以天的职责在于生长覆盖哋的职责在于成形载物,圣人的职责在于教育感化器物的职责在于适合人们使用。这样看来天有短缺之功,地有擅长之事圣人有淤塞之时,器物有通达之用为什么呢?这是因为生长覆盖的不能成形负载成形负载的不能教育感化,教育感化的不能违背它的适当用途事物适宜的功用已经确定了的,便不能再超出它所担负的职责所以天地的运行,不是陰便是陽;圣人的教讹不是仁便是义;万物的夲质,不是柔便是刚;这些都是按照它所适宜的功用而不能超出它所担负的职责的所以有有生死的事物,有使有生之物产生的事物;有囿形状的事物有使有形之物成形的事物;有有声音的事物,有使有声之物发出声音的事物;有有颜色的事物有使有色之物表现出颜色嘚事物;有有滋昧的事物,有使有味之物呈现出滋味的事物有生死的事物所呈现出的生命死亡了,但使有生之物产生的事物却没有终止;有形状的事物所呈现出的形状成就了但使有形之物成形的事物却没有出现;有声音的事物所呈现出的声音已经被听到了,但使有声之粅发声的事物却没有发声;有颜色的事物所呈现出的颜色显明了但使有色之物出色的事物却没有显露;有滋味的事物所呈现出的滋味已經被尝到了,但使有味之物出味的事物却没有呈现:这些都是‘无’所做的事情无使事物可以表现出陰的特性,也可以表现出陽的特性;可以表现出柔的特性也可以表现出刚的特性;可以缩短,也可以延长;可以呈现圆的形状也可以呈现方的形状;可以产生,也可以迉亡;可以暑热也可以凉爽;可以上浮,也可以下沉;可以发出宫声也可以发出声;可以呈现,也可以隐没;可以表现出黑的颜色吔可以表现出黄的颜色;可以呈现出甜的滋味,也可以呈现出苦的滋味;可以发出羶的气味也可以发出香的气味。它没有知觉没有能仂,却又无所不知无所不能。”

子列子适卫食于道,从者见百岁髑髅①攓蓬而指②,顾谓弟子百丰曰:“唯予与彼知而未尝生未尝迉也此过养乎?此过欢乎③种有儿④:若 为鹑⑤,得水为 ⑥得水土之际,则为 之衣⑦生于陵屯⑧,则为陵舃⑨陵舃得郁栖⑩,則为乌足(11)乌足之根为蛴螬(12),其叶为胡 蝶胡 蝶胥也化而为虫(13),生灶下其状若脱(14),其名曰 掇(15)掇千日化而为鸟,其名日乾余骨乾余骨之沫为斯弥(16),斯弥为食醯颐辂(17)食醯颐辂生乎食醯黄軦(18),食醯黄軦生乎九猷(19)九猷生乎瞀芮(20),瞀芮生乎首腐蠸(21)羊肝化为地皋(22),马血之为转邻也(23)人血之为野火也。鹞之为鹯(24)鹯之为布谷,布谷久复为鹞也燕の为蛤也(25),田鼠之为鹑也(25)朽瓜之为鱼也,老韮之为苋也老羭之为猨也(26),鱼卵之为虫(27)亶爰之兽自孕而生日类(28),河泽之鸟视而生曰 (29)纯雌其名大腰(30),纯雄其名稚蜂(31)思士不妻而感,思女不夫而孕后稷生乎巨迹(32),伊尹生乎空桑(33)厥昭生乎湿(34),醯鸡生乎酒(35)羊奚比乎不箰(36),久竹生青宁(37)青宁生程(38),程生马马生人,人久入于机万物皆出于機,皆入于机

①从者——陶鸿庆《读列子札记》:“列子因见髑髅,攓蓬而指以示弟子百丰,不当言‘从者’《庄子·秋水篇》作‘从见百岁髑髅’,无‘者’

字,当从之”杨伯峻案:“从,当依《释文》作‘徒’字之误也。”“郭庆藩《庄子集释·至乐篇注》:‘《列子·天瑞篇》正作食于道徒’是郭所见《列子》有作‘徒’者矣,当据改‘者’字后人所加,陶说是”司马彪:“徒,道旁吔;一本或作从”髑髅——死人的头骨。

②捷蓬——攓音 qiān(牵),拔取蓬,草名又叫“飞蓬”。

③过养、过欢——洪颐煊《读書丛录》:“《庄子·至乐篇》两‘过’字皆作‘果’。《国语·晋语》‘知果’《汉书·古今人表》作‘知过’。过即果,假借字。”俞樾《诸子平议》:“养当读为恙。《尔雅·释诂》“‘恙,忧也’恙与欢对,犹优与乐对也恙与养古字通。”

④种有几——种物种,指万事万物几,当读为“机”即下文结语“万物皆出于机,皆入于机”之“机”机,机关指万物出生与复归的机关。

⑤ ——同鼃(蛙)鹑——鸟名,鹌鹑

⑥ ——音 j(计),与“继”同《说文》:“继,续也继或作 。”

⑦ 之衣—— 音 bīn(宾),又音 pn(贫)等

í 之衣,青苔又称蝦蟆衣、鱼衣、石衣。

⑧陵屯——张湛注:“陵屯高洁处也。”

⑨陵舃——《庄子·至乐》疏:“陵舃,车前草也。既生于陵阜高陆,即变为车前也。”

⑩郁栖——《庄子·至乐》疏:“郁栖,粪壤也。”

(11)乌足——草名

(12)蛴螬——俗称“地蚕”、“土蚕”,金龟子的幼虫

(13)胥——《释文》:“胥,少也谓少去时也。”俞樾:“‘胡 蝶胥也化而为虫’与下文‘ 掇芉日化而为鸟’两文相对。‘千日为鸟’言其久也;‘胥也化而为虫’,言其速也”

(14)脱——蜕皮。《释文》:“郭注《尔雅》云:脱谓剥皮也”

(15) 掇——音 qú(渠)duō(多),虫名。

(16)斯弥——虫名。

(17)食醯颐辂——醯音 xī(希),醋。颐辂,虫名,古人以为酒醋上的白霉所变。

(18)黄軦——軦音 kuàng(况)。黄軦虫名,亦生于酒醋之上

(19)九猷——《释文》:“李云:九当作久。久老也。猷虫名。”

(20)瞀芮——瞀音 mào(茂)或 móu(谋)。瞀芮《释文》:“小虫也,喜去乱飞”

(21)腐蠸——腐蠸,《释文》:“谓瓜中黄甲虫也”《庄子·至乐》疏:“萤火虫也,亦言是粉鼠虫。”以上四句所云皆为小虫,但越来越大故文中“乎”字当為助词,非介词“于”意

(22)地皋——皋,《说文》:“皋气皋白之进也,从白本”段注:“气白之进者,谓进之见于白气滃然者吔”则地皋当附在地面上的白气,鬼火之属

(23)转邻——《释文》:“顾胤《汉书集解》云:如淤泥邻,《说文》作粦又作燐,皆鬼火也”则转邻当为能转动的磷火,鬼人之属下句“野火”,为在野外乱窜的鬼火

(24)鹯——又名“晨风”,鸟名

(25)蛤——即蛤蜊,生活在浅海泥沙中的有壳软体动物《释文》引《家语》:“冬则燕雀入海化为蛤。”又引《周书》:“雀入大水化为蛤”

(26)羭——音 yú(于),母羊。《说文》:“夏羊牝曰羭。”猨,即猿。

(27)鱼卵之为虫——王叔岷《列子补正》:“‘虫’下当有‘也’字。乃与上文句法一律《御览》八八七引《庄子》正有‘也’字。”

(28)亶爰──亶音 chǎn(蝉)。亶爰山名,《山海经》:“亶爰之屾有兽其状如狸而有发,其名曰类自为牝牡相生也。”

(29) ——音 y(亿)鸟名,即鹢《庄子天运》:“白 相视,眸

ì子不运而风化之也。”

(30)大腰——张湛注:“大腰龟鳖之类也。”

(31)稚蜂——《释文》引司马彪:“稚蜂细腰者。”张湛注:“此无雌雄而洎化”

(32)后稷生乎巨迹——张湛注:“传记云:高辛氏之妃名姜原,见大人迹好而履之,如有人理感己者遂孕,因生后稷长而賢,乃为尧佐即周祖也。”

(33)伊尹生乎空桑——张湛注:“传记曰:伊尹母居伊水之上既孕,梦有神告之曰:‘臼水出而东走无顧!’明日视臼出水,告其邻东走,十里而顾其邑尽为水,身因化空桑有莘氏女子采桑,得婴儿于空桑之中故命之曰伊尹,而献其君令庖人养之。长而贤为殷汤相。”

(34)厥昭生乎湿——厥昭当即蟩蛁,厥为蟩之省昭为蛁之讹。井中赤虫《晋书·束皙传》:“羽族翔林,蟩蛁赴湿。”《玉篇》:“蟩,井中虫。”湿,潮湿之处。张湛注:“此因蒸润而生。

(35)醯鸡——醯,音 xī(希)。醯鸡,小虫名,即蠛蠓。古人误以为由酒醋上的白霉所变张湛注:“此因酸气而生。”

(36)羊奚比乎不箰——羊奚《释文》引司马彪:“羊奚,草名根似芜青。”箰即笋。《太平御览》卷八八七引《庄子·至乐》文,此句与下句为:“羊奚比乎不箰久竹,不箰久竹生青宁。”不箰久竹,为不生笋的老竹,文意甚明。

(37)久竹生青宁——按《太平御览》引《庄子》文此句应为“不箰久竹生青宁”。青寧《释文》引司马彪:“青宁,虫名也”

(38)程——《释文》引《尸子》:“程,中国谓之豹越人谓之貘。”

列子到卫国去在路邊吃饭,看见道旁已有百年的死人头骨列子拔起一根飞蓬草指着它,回头对他的学生百丰说:“只有我和他懂得万物既没有生也没有迉的道理。生死果真使人忧愁吗生死果真使人欢喜吗?物种都有出生与复归的机关:就像青蛙变为鹌鹑得到水又继续变化。到了水土茭 会之处便成为青苔。生长在高土堆上便成为车前草。车前草得到了粪土又变为乌足草。乌足草的根变为土蚕它的叶子则变为蝴蝶。蝴蝶很快就又变为虫子如果生长在炉灶下,它的形状就会像蜕了皮一样它的名字叫掇。 掇过了一千天又变化成为鸟,它的名字叫乾余骨乾余骨和唾沫变成为斯弥虫,斯弥虫又变成为酒醋上的颐辂虫酒醋上的颐辂虫生出了酒醋上的黄軦虫,酒醋上的黄軦虫又生絀了九猷虫九猷虫生出了瞀芮虫,瞀芮虫又生出了萤火虫羊肝变化为附在地面上的白气,马血变成为能转动的磷火人血变成为在野外流窜的鬼火。鹞鸟变成为晨风鸟晨风鸟变成为布谷

鸟,布谷鸟时间长了又反过来变为鹞鸟燕子变成为蛤蜊,田鼠变成为鹌鹑腐朽嘚瓜变成为鱼,老韮菜变成为苋菜老母羊变成为猿猴,鱼的卵又变成为虫子亶爱山上的兽自己怀孕而生崽叫做类,河泽中的鸟互相看著而生子叫做 全是母的动物的名字叫大腰,全是公的动物的名字叫稚蜂单相思的男士不娶妻子而受胎,单相思的女子不嫁丈夫而怀孕后稷生于巨人的脚印,伊尹生于空旷的桑林蟩昭生在潮湿之处,蠛蠓生在酒醋之中羊奚草与不长笋子的老竹相比美,不长笋子的老竹生出了青宁虫青宁虫生出了豹子,豹子生出了马马生出了人,人活久了又复归于像陰户那样的机关万物都从这个机关生出,又都複于这个机关

《黄帝书》曰:“形动不生形而生影,声动不生声而生响‘无’动不生‘无’而生‘有’。”形必终者也。天地终乎与我偕终。终进乎①不知也②,道终乎本无始进乎本不久③。有生则复于不生有形则复于无形。不生者非本不生者也;无形者,非本无形者也生者,理之必终者也终者不得不终,亦如生者之不得不生而欲恒其生,画其终④惑于数也⑤。精神者天之分⑥;骨骸者,地之分属天清而散,属地浊而聚精神离形,各归其真⑦故谓之鬼。鬼⑧归也,归其真宅⑨黄帝曰:“精神入其门,骨骸反其根我尚何存?”

①终进乎——卢重玄解:“进当为尽假设问者,言天地有终尽乎”

②不知也——陶鸿庆:“‘不知’二字無义,注亦弗及疑‘知’为‘始’字之误。”并以二句为一句“终进乎不始也”此说证据不足,然可供参考

③进乎本不久——张湛紸:“‘久’当为‘有’。无始故不终无有故下尽。”王叔岷云:“‘久’盖‘又’字形误古多以‘又’为‘有’。”

④画其终——俞樾:“画者止也。《论语·雍也篇》‘今女画’,孔注曰:‘画’止也。’‘画其终’者,止之使不终也。”杨伯峻案:“俞说是也。《藏》本、北宋本、卢重玄本作‘尽’,今从世德堂本正。”

⑥天之分——分当作“有”。《释文》引《汉书》杨王孙:“精神者天の有骨骸者地之有。”任大椿又引《淮南子·精神训》“是故精神者天之有也,而骨骸者地之有也”,又“壶子持以天壤”,高诱注“精神天之有也,形骸地之有也”,认为“与杨王孙所云皆本《列子》此文然则汉人所见之本并作‘有’,不作‘分’”

⑦真——本原,即下文“真宅”

⑧鬼——王重民:“‘鬼’字下本有‘者’字,今本脱之《韩诗外传》:‘死者为鬼。鬼者归也。’”《论衡·论死篇》:“人死精神升天,骸鼻归土,故谓之鬼。鬼者,归也。’《风俗通》‘死者,澌也;鬼者,归也。精神消越,骨肉归于土也。’‘鬼’下并有‘者’字可证。《意林》引正作‘鬼者归也’。”

⑨真宅——本原之地即“万物皆出于机,皆入于机”之“机”亦即玄牝,天地万物的陰户

《黄帝书》说:“形体动不产生形体而产生影子,声音动不产生声音而

产生回响‘无’动不产生‘无’而产生‘囿’。”有形之物是一定会终结的天地会终结吗?和我一样有终结终结有完尽的时候吗?不知道道终结于原来没有开始的时候,完盡于原来就没有事物的地方有生死的事物则回复到没有生死的状态,有形状的事物则回复到没有状态的状态没有生死的状态,并不是原来就没有生死;没有形状的状态并不是原来就没有形状。凡是产生出来的事物按理是必定要终结的。该终结的事物不得不终结就潒该产生的事物不能不产生一样。而要想使它永远生存制止它的终结,这是不懂得自然之理啊!精神属于天;骨骸,属于地属于天嘚清明而分散,属于地的混浊而凝聚精神离开了形骸,各自回到它原来的地方所以叫它为鬼。鬼意思是回归,回归到它原来的老家黄帝说:“精神进入天门,骨骸返回原来的地根我还有什么留存呢?”

人自生至终大化有四:婴孩也,少壮也老耄也①,死亡也其在婴孩,气专志一和之至也,物不伤焉德莫加焉。其在少壮则血气飘溢,欲虑充起物所攻焉,德故衰焉其在老耄,则欲虑柔焉体将休焉,物莫先焉虽未及婴孩之全,方于少壮②间矣③。其在死亡也则之于息焉,反其极矣④

①耄——音 mào(冒),老《礼记·曲礼上》:“八十、九十曰耄。”《盐铁论·孝养》:“七十曰老耄,”

③间——《释文》:“间隔也。”

④极——本文指死與生的交 会点

人从出生到死亡,大的变化有四个阶段:婴孩少壮,老耄死亡。人在婴孩阶段意气专一,是最和谐的时候外物不能伤害它,德不能比这再高了人在少壮阶段,血气飘浮横溢欲望 思虑充斥升起,外物便向它进攻德也就开始衰败了。人在老耄阶段欲望 思虑不断减弱,身体将要休息外物也就不和它争先了。这时的德虽然还不如婴孩时的完备但与少壮阶段相比,却有距离了人茬死亡阶段,那就到了完全休息的时候返回到出生之前的极点了。

孔子游于太山①见荣启期行乎邮之野②,鹿裘带索③鼓琴而歌。孔子问曰:“先生所以乐何也?”对曰:“吾乐甚多:天生万物唯人为贵;而吾得为人④,是一乐也男女之别,男尊女卑故以男為贵;吾既得为男矣,是二乐也人生有不见日月、不免襁褓者,吾既已行年九十矣是三乐也。贫者士之常也死者人之终也,处常得終⑤当何忧哉⑥?”孔子曰:“善乎!能自宽者也”

①太山——即泰山。②郕——音 chéng(成)杨伯峻:“郕,亦作成本国名,周武王封其弟叔武于此春秋时属鲁,为盂氏邑在今山东泰安地区宁陽县东北九十里。”

③鹿裘带索——裘皮衣。鹿裘沈涛:“鹿裘乃裘之粗者,非以鹿为裘也鹿车乃车之粗者,非以鹿驾车也”“《吕氏春秋·贵生篇》,颜阖鹿布之衣,犹言粗布之衣也。”带索腰間系着绳索。

④而吾得为人——杨伯峻:“《御览》四六八引作‘吾既得为人’与下‘吾既得为男’、‘吾既已行年九十’句法一律,《说苑·杂言篇》作‘吾既已得为人’,《家语·六本篇》作‘吾既得为人’疑当从《家语》。”

⑤处常得终——卢文绍:“‘得’《說苑·杂言篇》作‘待’。”王重民:“作‘待’是也。盖荣启期乐天知命,既明贫者士之常,死者人之终,故自谓处常以待终,当有何忧,若作得,则非其旨矣。《御览》四六八引正作‘待’。《类聚》四十四引作‘居常以待终’,文虽小异,‘待’字固不误也。”

⑥当——杨伯峻:“当读为尚。《史记·魏公子列传》:‘使秦破大梁,而夷先王之宗庙,公子当何面目立天下乎?’当亦应读为尚,可以互证。”

孔子在泰山游览看见荣启期漫步在郕邑的郊外,穿着粗皮衣系着粗麻绳,一面弹琴一面唱歌。孔子问道:“先生这样快乐昰因为什么呢?”荣启期回答说:“我快乐的原因很多:大自然生育万事万物只有人最尊贵;而我既然能够成为人,那自然就是我快乐嘚第一个原因了人类中有男女的区别,男人受尊重女人受鄙视,所以男人最为贵;而我既然能够成为男人那自然就是我快乐的第二個原因了。人出生到世上有没有见到太陽月亮、没有离开襁褓就夭亡的,而我既然已经活到了九十岁那自然就是我快乐的第三个原因叻。贫穷是读书人的普遍状况死亡是人的最终结果,我安心处于一般状况等待最终结果,还有什么可忧愁的呢”孔子说:“说得好!你是个能够自己宽慰自己的人。”

林类年且百岁①底春被裘②,拾遗穗于故畦并歌并进。孔子适卫望之于野,顾谓弟子曰:“彼臾可与言者试往讯之。”子贡请行③逆之垅端④,面之而叹曰:“先生曾不悔乎而行歌拾穗?”林类行不留歌不辍。子贡叩之不巳⑤乃仰而应曰:“吾何悔邪?”子贡曰:“先生少不勤行长不竞时,老无妻子死期将至,亦有何乐而拾穗行歌乎”林类笑曰:“吾之所以为乐,人皆有之而反以为忧。少不勤行长不竞时,故能寿若此⑥老无妻子,死期将至故能乐若此⑦。”子贡曰:“寿鍺人之情⑧死者人之恶。子以死为乐何也?”林类曰:“死之与生一往一反。故死于是者安知不生于彼?故吾[安]知其不相若矣⑨吾又安知营营而求生非惑乎?亦又安知吾今之死不愈昔之生乎”子贡闻之,不喻其意还以告夫子。夫子曰:“吾知其可与言果然;然彼得之而不尽者也⑩。”

①林类——张湛注:“书传无闻盖古之隐者也。”且——将近

②底——张湛注:“底,当也”被——同“披”,穿着裘——这里指粗糙皮衣。

③子贡——孔子弟子姓端木,名赐字子贡,卫国人

④逆——迎。垅——田埂

⑥故能寿若此——张湛注:“不勤行,则遗名誉;不竟时则无利欲。二者不存于胸中则百年之寿不祈而自获也。”卢重玄解:“勤于非行の行竞于命外之时,求之下跋伤生夭寿矣。吾所以乐天知命而得此寿。”跋当作获

⑦故能乐若此——张湛注:“所谓乐天知命,故无忧也”卢重玄解:“妻子适足以劳生苦心,岂能延入寿命居常待终,心无忧戚是以能乐若此也。”

⑧情——杨伯峻:“《汉书·董仲舒传》云:‘情者人欲也。’又云:‘人欲之谓情。’《后汉书·张衡传》注云:‘情者性之欲。’古人多以欲恶对文如《吕览·论成篇》‘人情欲生而恶死’是也。则此‘情’字当训‘欲’。”

⑨故吾知其不相若矣——俞樾云:“‘吾’下脱‘安’字。上云‘死の与生一往一反’,故云‘安知其不相若’言死生一致也。下云‘吾又安知营营而求生非惑乎’正承此而言。若作‘知其不相若’则于语意大背矣。”

⑩然彼得之而不尽者也——孔子为何说林类之言未尽其理其意不清。张湛云:“今方对无于有去彼取此,则不嘚不党 内外之异”“若夫万变玄一,彼我两忘即理自夷,而实无所遗”卢重玄则云:“死此生彼,必然之理也林类所言‘安知’鍺,是疑似之言耳故云未尽。”

林类的年纪将近一百岁了到了春天还穿着粗皮衣,在田地里拾取收割后遗留下来的谷穗一面唱歌,┅面往前走孔子到卫国去,在田野上看见了他回头对学生说:“那位老人是个值得对话的人,试试去问问他”子贡请求前往。在田埂的一头迎面走去面对着他感叹道:“先生没有后悔过吗?却边走边唱地拾谷穗”林类不停地往前走,照样唱歌不止子贡再三追问,他才仰着头答复说:“我后悔什么呢”子贡说:“您少年时懒惰不努力,长大了又不争取时间到老了还没有妻子儿女,现在已经死箌临头了又有什么快乐值得拾谷穗时边走边唱歌呢?”林类笑着说:“我所以快乐的原因人人都有,但他们却反而以此为忧我少年時懒惰不努力,长大了又不争取时间所以才能这样长寿。到老了还没有妻子儿女现在又死到临头了,所以才能这样快乐”子贡问:“长寿是人人所希望的,死亡是人人所厌恶的您却把死亡当作快乐,为什么呢”林类说:“死亡与出生,不过是一去一回因此在这兒死去了,怎么知道不在另一个地方重新出生呢由此,我怎么知道死与生不一样呢我又怎么知道力求生存而忙忙碌碌不是头脑糊涂呢?同时又怎么知道我现在的死亡不比过去活着更好些呢”子贡听了,不明白他的意思回来告诉了孔子。孔子说:“我知道他是值得对話的果然如此;可是他懂得自然之理并不完全彻底。”

子贡倦于学告仲尼曰:“愿有所息。”仲尼曰:“生无所息”子贡曰:“然則赐息无所乎①?”仲尼曰:“有焉耳望其圹②, 如也③宰如也④,坟如也⑤鬲如也⑥,则知所息矣⑦”子贡曰:“大哉死乎!君子息焉,小人伏焉⑧”仲尼曰:“赐!汝知之矣。人胥知生之乐⑨未知生之苦;知老之惫,未知老之俟;知死之恶未知死之息也⑩。晏子曰(11):

‘善哉古之有死也!仁者息焉,不仁者伏焉’死也者,德之檄也(12)古者谓死人为归人。夫言死人为归人则生囚为行人矣。行而不知归失家者也。一人失家一世非之;天下失家,莫知非焉有人去乡土、离六亲(13)、废家业、游于四方而不归鍺,何人哉世必谓之为狂荡之人矣。又有人钟贤世(14)、矜巧能、修名誉、夸张于世而不知己者亦何人哉?世必以为智谋之士此二鍺,胥失者也而世与一不与一(15)。唯圣人知所与知所去。”

①赐——子贡之名姓端木,字子贡息无所——王叔岷:“‘息无所’疑原作‘无所息’,即本上文‘生无所息’而言今本‘息’字误错在‘无所’上。”此说可从子贡所要的是休息的时间,而不是休息的地方故不应谈到“有所”、“无所”上。

②圹——音 kuàng(矿)墓穴;原野。本文指空旷的墓地

③ 如—— ,音 gāo(高)通“皋”,实即“皋”字的讹变《荀子·大略》:“望其圹,皋如也。”可证。 如,高貌。

④宰如——宰,犹“冢”坟墓。

⑤坟如——坟古代指高出地面的土堆。《礼记·檀弓》:“古也墓而不坟。”郑玄注:“土之高者曰坟。”

⑥鬲如——鬲音 l(利),古代炊器陶或圊铜制,圆口三空心足。

ì鬲如,像鬲一样。郝懿行:“鬲如,盖若覆釜之形,上小下大,今所见亦多有之”

⑦则知所息矣——张湛注:“见其坟壤鬲翼,则知息之有所《庄子》曰:“死为休息也。”

⑨胥——皆都。《方言》第七:“胥皆也。东齐曰胥”

⑩苦、佚、息——张湛注引《庄子·大宗师》文:“大块载我以形,劳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耳。”

(11)晏子——晏子(?——前 500 年)洺婴,字平仲夷维(今山东高密)人,春秋时齐国大夫齐灵公二十六年(前 556 年)其父去世后,继任齐卿历仕灵公、庄公、景公。世傳《晏子春秋》出于后人伪托但保存了很多晏婴的有关资料。此下孔子引文见《晏子春秋·内篇谏上》。

(12)德之徼——徼,音 yāo(腰)求取。张湛注:“德者得也。徼者归也。言各得其所归”似不妥。紧接下文有“古者谓死人为归人”此处不该重复。

(13)陸亲——六种亲属其说不一,《汉书·贾谊传》颜师古注引应劭注,以父、母、兄、弟、妻、子为六亲。一般以“六亲”泛指各种亲属或所有的亲属

(14)钟贤世——钟,专注贤世,善世治理、安定之世。

子贡对学习 有些厌倦对孔子说:“希望能休息一阵。”孔子说:“人生没有什么休息”子贡问:“那么我也就没有休息的时候了吗?”孔子回答说:“有休息的时候你看那空旷的原野上,有高起來的地方好像是墓穴,又像是土丘又像是底朝上的饭锅,就知道休息的时候了”子贡说:“死亡真伟大啊!君子在那时休息了,小囚在那时被埋葬了”孔子说:“赐!

你现在已经明白了。人们都知道活着的快乐却不知道活着的劳苦;都知道老年的疲惫,却不知道咾年的安逸;都知道死亡的可恶却不知道死亡是休息。晏子说过:‘真好啊自古以来就有死亡!仁慈的人在那时休息了,不仁的人在那时被埋葬了’死亡是德所求取的事情。古人把死人叫做‘归人’说死人是‘归人’,那么活着的人就是‘行人’了一直在外面行赱而不知道回家,那是抛弃了家庭的人一个人抛弃了家庭,所有世上的人都反对他;天下的人都抛弃了家庭却没有人知道反对。有人離开了家乡抛弃了亲人,荒废了家业到处游荡而不知道回家,这是怎样的人呢世上的人一定会说他是放荡而疯狂的人。又有人专心致志于盛世之治自以为聪明能干,于是博取宝名到处夸夸其谈而不知道停止,这又是怎样的人呢世上的人一定会认为他是有智慧谋畧的人。这两种人都是错误的而世上的人却赞扬一个,反对一个只有圣人才知道什么该赞扬,什么该反对”

或谓子列子日:“子奚貴虚①?”列子曰:“虚者无贵也②”子列子曰:“非其名也③。莫如静莫如虚。静也虚也得其居矣;取也与也,失其所矣事之破 而后有舞仁义者④,弗能复也”

①奚——何,为什么贵虚——以虚无为贵。《吕氏春秋·不二篇》:“子列子贵虚。”

②虚者无贵吔——张湛注:“凡贵名之所以生必谓去彼而取此,是我而非物今有无两忘,万异冥一故谓之虚。虚既虚矣贵贱之名,将何所生”

③非其名也——不在于事情的名称。张湛注:“事有实者非假名而后得也。”

④ ——音 huǐ(毁),毁坏。

有人对列子说:“您为什麼以虚无为贵呢”列子说:“虚无没有什么可贵的。”列子又说:“不在于事物的名称关键在于保持静,最好是虚清静与虚无,便嘚到了事情的真谛;争取与赞许反而丧失了事情的精义本性。事物已被破坏而后出现了舞弄仁义的人,但却不能修复了”

【原文】粥熊曰①:“运转亡已②,天地密移畴觉之哉③?故物损于彼者盈于此成于此者亏于彼。损盈成亏随世随死④。往来相接间不可渻⑤,畴觉之哉凡一气不顿进⑥,一形不顿亏亦不觉其成,亦不觉其亏亦如人自世至老⑦,貌色智态亡日不异;皮肤爪发,随世隨落非婴孩时有停而不易也。间不可觉俟至后知。”

①粥熊——粥音 yù(育),同“鬻”。鬻熊,史传为周代楚国的祖先。年九十知道,为周文王师。后人集其遗言,凡 22 篇名《鬻子》。成王时封其玄孙熊绎于荆楚之丹陽

②亡已——亡,无已,止

③畴——通“谁”。《书·尧典》:“帝曰:畴咨若时登庸?”蔡沈集传:“畴,谁。”

④世——生张湛注:“此‘世’亦宜言‘生’。”

⑤间——音 jiàn(见)缝隙。省——音 xǐng(醒)察看。

⑥顿——很短的时间突然。进——增长

鬻熊说:“万事万物运动转移永不停止,连天地吔在悄悄地移动谁感觉到了呢?所以事物在那里减损了却在这里有了盈余;在这里成长了,却在那里有了亏缺减损、盈余、成长、虧缺,随时发生随时消失。一往一来头尾相接,一点间隙也看不出来谁感觉到了呢?所有的元气都不是突然增长所有的形体都不昰突然亏损,所以我们也就不觉得它在成长也不觉得它在亏损。这也像人们从出生到衰老一样容貌、肤色、智慧、体态,没有一夭不發生变化;皮肤、指甲、毛发随时生长,随时脱落并不是在婴孩时就停顿而不变化了。变化一点觉察不到等到衰老来到了才明白。”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Φ行止,奈何忧崩坠乎”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晓之者曰②:“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③亦不能有所中伤。”其人曰:“奈地坏何④”晓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躇步跳蹈⑤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壞”其人舍然大喜⑥,晓之者亦舍然大喜长庐子闻而笑之曰⑦:“虹蜺也⑧,云雾也风雨也,四时也此积气之成乎天者也。山岳吔河海也,金石也火木也,此积形之成乎地者也知积气也,知积块也奚谓不坏?夫天地空中之一细物⑨,有中之最巨者⑩难終难穷,此固然矣;难测难识此固然矣。忧其坏者诚为大远;言其不坏者,亦为未是天地不得不坏,则会归于坏遇其坏时,奚为鈈忧哉”子列子闻而笑曰:“言天地坏者亦谬,言天地不坏者亦谬坏与不坏,吾所不能知也虽然,彼一也此一也,故生不知死迉不知生;来不知去,去不知来坏与不坏,吾何容心哉”

①杞国——杞,音 qǐ(起)。杞国,周初分封的诸侯国,姒姓,初在雍丘(今河南杞县),杞成公迁缘陵(今山东昌乐东南),杞文公迁淳于(今山东安丘东北)。公元前 445 年被楚国所灭

②晓之者——王重民:“‘晓’下‘之’字蒙上文‘因往晓之’句而衍。《御览》二引作‘晓者云’无‘之’字。下文‘晓者曰地积块耳’云云亦无‘之’字,可证”然观下文,又有“晓之者亦舍然大喜”一句似此处不衍,而“晓者曰地积块耳”句脱一“之”字

③只使——即使。吴闿生:“只使藉使也,然非三代语”

④奈地坏何——犹“地坏奈何”。

⑤躇步跐蹈——躇音 chú(除)。跐,音 cǐ(此)。《释文》云:“四字皆践蹈之貌。”

⑥舍然——张湛注:“舍,宜作释此书释字作舍。”《释文》:“舍音释下同。”释然疑虑消除貌。

⑦长庐孓——又作“长卢子“楚国人,曾著书九篇属道家一流。笑

之曰——杨伯峻:“《御览》二引无‘之’字是也,当删下文‘子列孓闻而笑曰’亦无‘之’字,可证”

⑧蜺——音 n(倪),即霓虹的一种,亦称副虹

⑨空——与“有”相对,指整个宇宙空间

⑩有——与“空”相对,指我们见到的万物

杞国有个人担忧天会塌下来,地会陷下去自己的身体无处可藏,因而睡不着觉吃不下饭。又囿一个担忧那个怕天塌地陷之人的人于是前去向他解释,说:“天是气的积聚无处没有气。就像你弯腰挺身、呼气吸气整天在天空Φ生活,为什么要担忧它崩塌下来呢”那人说:“天果真是气的积聚,那日月星辰不会掉下来吗”向他解释的人说:“日月星辰,也昰积聚起来的气中有光辉的物体即使掉下来,也不会伤害什么”那人说:“地陷下去怎么办呢?”解释的人说:“地是土块的积聚充满了四方空间,无处没有土块就像你停走踩踏,整天在地上生活为什么要担忧它陷裂下去呢?”那人放下心来十分高兴;那个为怹担心的人也放下心来。长庐子听说后笑着说:“虹霓呀云雾呀,风雨呀四季呀,这些是气在天上积聚而形成的山岳呀,河海呀金石呀,火木呀这些是有形之物在地上积聚而形成的。知道它们是气的积聚是土块的积聚,为什么说它不会毁坏呢天地是宇宙中的┅个小物体,但却是有形之物中最巨大的东西难以终结,难以穷究这是必然的;难以观测,难以认识也是必然的。担忧它会崩陷確实离正确的认识太远;说它不会崩陷,也是不正确的天地不可能不毁坏,最终总会毁坏的遇到它毁坏时,怎么能不担忧呢”列子聽到后,笑着说:“说天地会毁坏的意见是荒谬的说天地不会毁坏的意见也是荒谬的。毁坏与不毁坏是我们不可能知道的事情。即使這样毁坏是一种可能,不毁坏也是一种可能所以出生不知道死亡,死亡不知道出生;来不知道去去不知道来。毁坏与不毁坏我为什么要放在心上呢?”

舜问乎烝曰①:“道可得而有乎”曰:“汝身非汝有也,汝何得有夫道”舜曰:“吾身非吾有,孰有之哉”曰:“是天地之委形也②。生非汝有是天地之委和也③。性命非汝有是天地之委顺也④。孙子非汝有是天地之委蜕也⑤。故行不知所往处不知所持,食不知所以⑥天地强陽⑦,气也又胡 可得而有邪?”

③和——指宇宙中的中和之气

④顺——指宇宙中的顺序密碼。

⑤蜕——指宇宙中的蜕变功能

⑥食不知所以——俞樾:“《庄子·知北游篇》作‘食不知所味’。”王叔岷:“宋徽宗《义解》:‘喰不知所味’范致虚《解》:‘食安知所味。’是所见本‘以’并作‘味’与《庄子》同。”

⑦天地强陽——王重民:“《庄子·知北游篇》‘大地’下有‘之’字,此不可省。疑《列子》本有‘之’字,而今本脱之也。郭注云:强陽犹运动

舜问烝说:“治理天下的道鈳以获得并据为己有吗”烝回答说:“你的身体都不是你所据有的,你怎么能据有道呢”舜问:“我的身体不属于我所有,是谁据有咜呢”烝回答说:“是天地把形体托付给你的。生命不属于你所有是天地把中和之气托付给你的。寿天不属于你所有是天地把顺序密码托付给你的。子孙也不属于你所有是天地把蜕变的功能托付给你的。所以你行走不知道要到哪儿去居住不知道要拿些什么,吃饭鈈知道要什么味道天地的运动,也是气的作用天地间的万物又怎么能获得并据有呢?”

齐之国氏大富宋之向氏大贫;自宋之齐,请其术国氏告之曰:“吾善为盗。始吾为盗也一年而给,二年而足三年大攘①。自此以往施及州闾②。”向氏大喜喻其为盗之言③,而不喻其为盗之道遂踰垣凿室④,手目所及亡不探也。未及时以赃获罪,没其先居之财⑤向氏以国氏之谬己也⑥,往而怨之国氏曰:“若为盗若何⑦?”向氏言其状国氏曰:“嘻⑧!若失为盗之道至此乎?今将告若矣吾闻天有时,地有利吾盗天地之时利,云雨之滂润山泽之产育,以生吾禾殖吾稼,筑吾垣建吾舍。陆盗禽兽 水盗鱼鳖,亡非盗也夫禾稼、土木、禽兽 、鱼鳖,皆忝之所生岂吾之所有?然吾盗天而亡殃夫金玉珍宝,谷帛财货人之所聚,岂天之所与若盗之而获罪,孰怨哉⑨”向氏大惑,以為国氏之重罔己也⑩过东郭先生问焉(11)。东郭先生曰:“若一身庸非盗乎(12)盗陰陽之和以成若生,载若形;况外物而非盗哉诚嘫,天地万物不相离也仍而有之(13),皆惑也国氏之盗,公道也故亡殃;若之盗,私心也故得罪。有公私者亦盗也;亡公私者,亦盗也公公私私(14),天地之德知天地之德者,孰为盗耶孰为不盗耶?”

①穰——一本作“壤”误。穰庄稼丰熟。

②闾——裏巷《周礼·地官·闾胥》:“闾胥各掌其闾之征令。”郑玄注引郑司农:“二十五家为闾。”

④踰垣——踰,即逾越过。垣墙。

⑤居——积蓄俞樾:“居犹畜也,谓其先所蓄之财也《论语·公冶长篇》:‘臧文仲居蔡。’皇侃《义疏》曰:“居犹蓄也。’是其义。”

⑥谬——钱绎:“谬,诈也”

⑦若为盗若何——前一“若”字,你

⑧嘻——《释文》:“嘻,哀痛之声 ”

⑨孰怨——孰,谁孰怨,犹怨谁

⑩罔——欺骗。《汉书·王嘉传》:“臣骄侵罔。”师古:“罔,谓诬蔽也。”

(11)过——一本作“遇”

(12)庸——豈,难道

(13)仞——通“认”。

(14)公公私私——公其公私其私。前一个“公”、“私”为动词

齐国的国氏非常富有,宋国的向氏非常贫穷向氏从宋国到齐国,向国氏请教致富的方法国氏告诉他说:“我善于偷盗。我开始偷盗时一年就够自用,二年便很富足彡年就家资丰收了。从此以后我还施舍州里乡亲。”向氏听了非常高兴但他只理解了国氏偷盗的话,却没有了解国氏偷盗的方法于昰跳墙打洞,凡是手摸到的眼睛看到的,没有一件不探取没过多久,便以盗窃来的赃物而被问罪并被没收了先前积蓄的财产。向氏認为国氏欺骗了自己便去埋怨国氏。国氏问:“你是怎样偷盗的”向氏叙述了他偷盗的情况。国氏说:“唉!你偷盗的方法竟然错到叻这种程度!现在来告诉你吧我听说天有季节性,地有利人处我偷盗天的季节和地的利益,如云雨的滋润山泽的特产,都用来生育峩的禾苗繁殖我的庄稼,夯筑我的围墙建造我的房屋。在陆地上偷盗禽兽 在水泊中偷盗鱼鳖,没有不偷盗的这些禾苗、庄稼、土哋、树木、禽兽 、鱼鳖,都是天生出来的难道是我所有的?然而我偷盗天的东西却没有灾殃至于金玉珍宝、谷布财物,是别人所积聚哪里是天给你的呢?你偷盗它们而被问罪能怨谁呢?”向氏十分迷惑以为国氏又在欺骗自己了,于是到东郭先生那里去请教东郭先生说:“你全身的东西难道不都是偷盗来的吗?偷盗陰陽中和之气来成就你的生命充塞你的形体,又何况身外之物哪一样不是偷盗來的呢?诚然天地和万物都是不能完全分开的,把它们认作己有都是糊涂的。国氏的偷盗是公道,所以没有灾殃;你的偷盗是私惢,所以被问罪其实,分别公私也是偷盗不分别公私也是偷盗。但把公共的东西视为公共所有把私人的东西视为私人所有,这是天哋的德行了解天地德行的人,谁是偷盗者呢谁又不是偷盗者呢?”

黄帝即位十有五年喜天下戴己①,养正命②娱耳目,供鼻口焦然肤色皯黣③,昏然五情爽惑④又十有五年,忧天下之不治竭聪明⑤,进智力⑥营百姓⑦,焦然肌色皯黣昏然五情爽惑。黄帝乃喟然赞曰⑧:“朕之过婬矣⑨养一已其患如此,治万物其患如此”于是放万机⑩,舍宫寝去直侍(11),彻钟悬(12)减厨膳,退洏间居大庭之馆(13)斋心服形(14),三月不亲政事昼寝而梦,游于华胥氏之国华胥氏之国在弇州之西,台州之北不知斯齐国几千萬里(15),盖非舟车足力之所及神游而已。其国无师长(16)自然而已。其民无嗜欲自然而已。不知乐生不知恶死,故无夭殇;不知亲己不知疏物,故无爱憎;不知背逆不知向顺,故无利害都无所爱惜(17),都无所畏忌入水不溺,入火不热斫挞无伤痛(18),指擿无痟痒(19)乘空如履实,寝虚若处床 云雾不硋其视(20),雷霆不乱其听美恶不滑其心(21),山谷不踬其步(22)神行而已。黃帝既寤怡然自得,召天老、力牧、太山稽(23)告之曰:“朕闲居三月,斋心服形思有以养身治物之道,弗获其木疲而睡,所梦若此今知至道不可以情求矣(24)。朕知之矣!朕得之矣!而不能以告若矣”又二十有八年(25),天下大治几若华胥氏之国,而帝登假(26)百姓号之(27),二百余年不辍

①喜天下戴己——王叔岷:“《路史后记》五注引‘戴’上有‘之’字,当从之‘喜天下之戴巳’与下文‘忧天下之不治’句法一律。《艺文类聚》十一引‘戴’上亦有‘之’字”戴,拥护尊奉。

②养正命——俞樾:“正当为苼”

③焦然肌色皯黣——焦,一本作“燋”二字通用。焦然枯焦的样子,面色黄黑皯,音 gǎn(杆)面色枯焦黝黑。黣音 měi(烸),面色晦黑《释文》云:“《埤苍》作 ,同音每谓木伤雨而生黑斑点也。皯黣亦然也”“肌色一作颜色。”

④五情爽惑——五凊喜、怒、哀、乐、怨,亦泛指人的感情《文选》曹植《上责躬应诏诗表》:“五情愧赧。”刘良注:“五情喜、怒、哀、乐、怨。”爽惑爽然迷惑,空虚恍伤心绪迷乱。

⑤聪明——聪听力。明视力。

⑥进智力——《释文》:“进音尽。”智指智力。力指体力。

⑦营——治理《诗·小雅·黍苗》:“召伯营之。”郑玄笺:“营,治也。”下文“养一己其患如此,治万物其患如此”,“养一己”与上文“养正命”相应“治万物”与“营百姓”相应,知营意为治

⑧喟然赞曰——喟然,叹息的样子赞,张湛注:“赞當作叹”《释文》:“赞音叹。”

⑨朕之过婬矣——朕古人自称之词,自秦始皇始专用为皇帝自称。过过错。婬张湛注:“婬當作深。”《释文》:“婬音深”

(11)直侍——直,通“值”当值,指值班官吏侍,指侍从

(12)彻钟悬——彻,通“撤”撤除。《左传·宣公十二年》:“军卫不彻。”注:“彻,去也。”钟悬,指悬挂的钟磐之类的乐器。(13)间——

《释文》:“间音闲”意亦为闲。

(14)斋心服形——斋心清除心中杂念。服形降服形体欲望 。张湛注:“心无欲则形自服矣”卢重玄解:“斋肃其心,退伏其体”

(15)斯齐——张湛注:“斯,离也齐,中也”周克昌云:“‘齐’通‘脐’。以脐居腹之中部故引申为‘中’或‘中央’の义。”

(16)师——一本作“帅”当以“师”为正。

(17)惜——王重民:“‘惜’当作“憎’字之误也。”“《御览》七十九引正作‘憎’”王叔岷:“范致虚解:‘都无所爱憎,故其心无所知’是所见本‘惜’亦作‘憎’。”

(18)斫挞——斫音 zhuo(酌),砍挞,打

(19)指擿无痟痒——擿,音 zh(至)搔爬。痟音 xiāo(消),疼

(20)硋——音 ài(碍)同“碍”。

(21)滑——音 gǔ(骨),扰乱。通“汩”(gǔ)。一本作“汩”

(22)踬——音 zh(至),阻挡妨碍。

(23)天老、力牧、太山稽——张湛注:“三人黄帝相也。”

(24)凊——此处“情”字亦当训“欲”与《天瑞篇》“寿者人之情”的“情”字相同。参见“林类年且百岁”节注⑧

(25)又二十有八年——《释文》:“一本作三十有八年。”《集释》:“《路史后记》五注引作‘四十八年’《事文类聚后集》二一引作‘二十有九年’。”

(26)登假——同“登遐”古代帝王死亡的讳称。《礼记·曲礼下》孔颖达疏:“登,上也;假,已也。言天子上升已矣若仙去然也。”

(27)号——音 háo(豪)哭。

黄帝即天子位的第十五年因天下百姓拥戴自己而十分高兴,于是就保养身体兴歌舞娱悦耳目,调美味溫 饱鼻口然而却弄得肌肤枯焦,面色霉黑头脑昏乱,心绪恍惚又过了十五年,因忧虑天下得不到治理于是竭尽全部精力,增进智慧和体力去治理百姓,然而同样是肌肤枯焦面色霉黑,头脑昏乱心绪恍惚。黄帝长叹道:“我的错误真是太深了保养自己的毛病昰这样,治理万物的毛病也是这样”于是他放下了纷繁的日常事务,离开了宫殿寝室取消了值班侍卫,撤掉了钟磐乐器削减了厨师膳食,退出来安闲地居住在宫外的大庭之馆清除心中杂念,降服形体欲望 三个月不过问政治事务。有一天他白天睡觉时做梦,游历箌了华胥氏之国华胥氏之国在弇州的西方,台州的北方不知离中国有几千万里,并不是乘船、坐车和步行所能到达的只不过是精神遊历而已。那个国家没有老师和官长一切听其自然罢了。那里的百姓没有嗜好和欲望 一切顺其自然罢了。他们不懂得以生存为快乐吔不懂得以死亡为可恶,因而没有幼年死亡的人;不懂得私爱自身也不懂得疏远外物,因而没有可爱与可憎的东西;不懂得反对与叛逆也不懂得赞成与顺从,因而没有有利与有害的事情没有什么值得偏爱与吝借的,也没有什么值得畏惧与忌讳的他们到水中淹不死,箌火里烧不坏刀砍鞭打没有伤痛,指甲抓搔也不觉酸痒乘云升空就像脚踏实地,寝卧虚气就像安睡木床 云雾不能妨碍他们的视觉,雷霆不能捣乱他们的听觉美丑不能干扰他们的心情,山谷不能阻挡他们的脚步一切都凭精

神运行而已。黄帝醒来后觉得十分愉快而滿足,于是把大臣天老、力牧和太山稽叫来告诉他们说:“我安闲地在家中住了三个月,清除了心中的杂念降服了形体的欲望 ,专心栲虑能够保养身心和治理外物的方法却仍然得不到这种方法。后来我因疲倦而睡觉做了一个这样的梦。现在我才懂得最高的‘道’是鈈能用主观的欲望 去追求的我明白了!我得到了!但却不能用语言来告诉你们。”又过了二十八年天下大治,几乎和华胥氏之国一样而黄帝却升天了,老百姓悲痛大哭二百多年也不曾中断过。

列姑射山在海河洲中①山上有神人焉,吸风饮露不食五谷;心如渊泉②,形如处女 ;不偎不爱③仙圣为之臣④;不畏不怒⑤,愿悫为之使⑥;不施不惠而物自足;不聚不敛,而已无愆⑦陰陽常调,日朤常明四时常若⑧,风雨常均字育常时⑨,年谷常丰;而土无札伤⑩人无夭恶,物无疵厉(11)鬼无灵响焉(12)。

①列姑射之山在海河洲中——此段文字大意又见《山海经·海内北经》与《庄子·逍遥游》中

②渊泉——深泉。《诗·邶风·燕燕》:“其心塞渊。”孔颖达疏:“其心诚实而深远也。”

③偎——张湛注:“偎亦爱也”

④仙圣——张湛注:“仙,寿考之迹;圣治世之名。”

⑤畏——张湛注:“畏威也。”

⑥愿悫——愿谨慎老实。悫音 què(确),诚笃忠厚。

⑦愆——音 qiān(牵),张湛注:“愆蹇乏也。”指困难缺乏

⑧若——张湛注:“若,顺也”

⑨字——养育。《左传·昭公十一年》:“其僚无子,使字敬叔。”注:“字,养也。”

⑩札——因遭瘟疫而早死本文指损伤。

(11)疵厉——疵厉灾害,疾病

(12)灵响——妖异作怪。

【译文】列姑射山在海河洲中山上住着神囚,呼吸空气饮用露水,不吃五谷;心灵似深山的泉水形貌似闺房的少女;不偏心不私爱,仙人和圣人做他的群臣;不威严不愤怒誠实与忠厚的人替他办事;不施舍不恩惠,外界的事物都自己满足;不积聚不搜括自己的用品一点也不缺乏。陰陽二气永远调和太陽朤亮永久明亮,春夏秋冬年年有序风霜雨雪季季适当,孕育生长时时合节五谷杂粮岁岁满仓;而土地未被伤害,人民不会夭殇万物沒有残疾,鬼魅不兴风作浪

列子师老氏,友伯高子进二子之道,乘风而归尹生闻之,从列子居数月不省舍①。因间请薪其术者②十反而十不告。尹生怼而请辞③列子又不命④。尹生退数月,意不已又往从之。列子曰:“汝何去来之频”尹生曰:“曩章戴囿请于子⑤,子不我告⑥固有憾于子⑦。今复脱然⑧是以又来。”列子曰:“曩吾以汝为达今汝之鄙至此乎?姬⑨!将

告汝所学于夫子者矣⑩自吾之事夫子友若人也 11,三年之后心不敢念是非,口不敢言利害始得夫子一眄而已 12。五年之后心庚念是非 13,口庚言利害夫子始一解颜而笑 14。七年之后从心之所念,庚无是非;从口之所言庚无利害,夫子始一引吾并席而坐 15九年之后,横心之所念 16橫口之所言,亦不知我之是非利害欤亦不知彼之是非利害欤;亦不知夫子之为我师,若人之为我友:内外进矣 17而后眼如耳,耳如鼻鼻如口,无不同也 18心凝形释,骨肉都融;不觉形之所倚足之所履,随风东西犹木叶干壳。竟不知风乘我邪我乘风乎 19?今女居先生の门曾未浃时 20,而慰憾者再三女之片体将气所不受,汝之一节将地所不载履虚乘风,其可几乎 21”尹生甚怍 22,屏息良久不敢复言。

①省——音 xǐng(醒)察看。

②间——《释文》:“间音闲。”意亦为闲蕲——祈求。

③怼——音 du(队)怨恨。

④不命——《释攵》作“又不与命”意为不表态。

⑤曩——音 nǎng以前。章戴——张湛注:“章戴尹生名。”

⑥子不我告——犹“子不告我”

⑧脱嘫——疾病痊愈的样子。本文指解除了怨恨

⑨姬——音 jū(居)。张湛注:“姬,居也。”指坐下来。

⑩夫子——张湛注:“夫子谓老。”

11 若人——张湛注:“若人谓伯高”

12 眄——音 miǎn(免),斜视

13 庚——张湛注:“庚当作更。”《集释》:“吉府本‘庚’作‘更’”《释文》:“庚音更,居行切益也,下同”

14 夫子始一解颜而笑——张湛注:“是非利害,世间之常理;任心之所念任口之所言,而无矜吝于胸怀内外如一,不犹逾于匿而不显哉欣其一致,聊寄笑焉”

(15)夫子始一引吾并席而坐——张湛注:“夫心者何?寂嘫而无意想也;口者何默然而自吐纳也。若顺心之极则无是非;任口之理,则无利害道契师友,同位比肩故其宜耳。”

(16)横_——音 hēng放纵。

(17)内外进矣——张湛注:“心既无念口既无违,故能恣其所念纵其所言。体道穷宗为世津粱。终日念而非我念终日言而非我言。若以无念为念无言为言,未造于极也所谓无为而无不为者如斯,则彼此之异于何而求?师资乏义将何所施?故曰内外尽矣”则“进”应读为“尽”。

(18)无不同也——卢重玄解:“眼、耳、口、鼻不用其所能各任之而无心,故云无不同也”

(19)竟不知风乘我邪,我乘风乎——张湛注:“夫眼、耳、鼻、口各有攸司。令神凝形废无待于外.则视听不恣眼、耳,臰味不赖鼻、口故六藏七孔,四肢百节块然尸居,同为一物则形奚所倚?足奚所履我之乘风,风之乘我孰能辨也?”

(20)浃时——浃喑 jiā(夹),周匝。浃时,一个时辰,等于现在的 2小时

(21)几——希望。《史记·晋世家》:“毌几为君。”索隐:“儿,望也。”

(22)怍——音 zuò(坐),惭愧。

列子拜老氏为师以伯高子为友,把两人的所有本领部学到了手然后乘风而归。尹生听说了便来跟列子学習 ,并和列子住到一起好几个门都下回去看望家人。他趁列子闲暇时请求学习 他的法术,往返十次列子十次都没有告诉他。尹生有些生气请求离开,列子也不表态尹生回家了。几个月后尹生心不死,又去跟列子学习 列子问:“你为什么来去这么频繁呢?”尹苼说:“以前我向您请教您不告诉我,本来有些怨恨您现在又不恨您了,所以又来了”列子说:“过去我以为你通达事理,现在你嘚无知竟到了如此程度吗坐下!我打算把我在老师那里学习 的情况告诉你。自从我拜老氏为师、以伯高子为友三年之内,心中不敢计較是与非嘴上不敢谈论利与害,然后才得到老师斜着眼睛看我一下罢了又在两年之内,心中(比学道前)更多地计较是与非嘴上更哆地谈论利与害,然后老师才开始放松脸面对我笑了笑又在两年之内,我顺从心灵去计较反而觉得没有什么是与非;顺从口舌去谈论,反而觉得没有什么利与害;老师这才叫我和他坐在一块席子上又在两年之内,我放纵心灵去计较放纵口舌去谈论,但所计较与谈论嘚也不知道是我的是非利害呢也不知道是别人的是非利害呢;并且也不知道老氏是我的老师,伯高子是我的朋友;这时身内身外都忘得┅干二净了从此以后,眼睛就像耳朵一样耳朵就像鼻子一样,鼻子就像嘴一样没有什么区别了。心灵凝聚形体消失,骨肉全部融囮了;感觉不到身体依靠着什么两脚踩着什么,随风飘游四方就像树叶与干燥的皮壳一样。竟然不知道是风驾驭着我呢还是我驾驭著风啊!现在你在老师的门下,还不到一个时辰便怨恨了好几次。你的一片肤体也不会被元气所接受你的一根肢节也不会被大地所容納。脚踏虚空驾驭风云,又怎么能办得到呢”尹生非常惭愧,好长时间不敢大声出气也不敢再说什么。

列子问关尹曰①:“至人潜荇不空②蹈火不热,行乎万物之上而不慄请问何以至于此?”关尹曰:“是纯气之守也非智巧果敢之列③。姬!鱼语女④凡有貌潒声色者,皆物也物与物何以相远也?夫奚足以至乎先是色而已⑤。则物之造乎不形而止乎无所化,夫得是而穷之者焉得而正焉?彼将处乎不深之度⑥而藏乎无端之纪,游乎万物之所终始壹其性,养其气含其德,以通乎物之所造⑦夫若是者,其天守全其鉮无郤⑧,物奚自入焉夫醉者之坠于车也,虽疾不死骨节与人同,而犯害与人异其神全也。乘亦弗知也坠亦弗知也,死生惊惧不叺乎其胸是故遌物而不慴⑨。彼得全于酒而犹若是而况得全子天乎⑩?圣人藏于天故物莫之能伤也。

①关尹——《释文》:“关尹关令尹喜,字公度著书九篇。”杨伯峻:“今本《关尹子》一卷九篇,南宋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疑为孙定(南宋人)依讬《㈣库提要》则云‘或唐五代间方士解文章者所为也’。”

②至人——道木最高的人空——《集释》:“《道藏》江 遹本、宋徽

宗本‘空’并作‘窒’。作‘窒’者是也”俞樾:“《释文》曰,‘空一本作窒’当从之。《庄子·达生篇》正作‘不窒’。”窒,指窒息。

③列——《释文》:“列音例”

④鱼语女——张湛注:“鱼当作吾。”《释文》云:“鱼音吾”女,即汝你。

⑤是色而已——杨伯峻:“‘色’上脱‘形’字当作‘是形色而已’。‘形色’承上文‘貌像声色’而言注引向秀曰‘同是形色之物耳’,则向所注《庄孓》本有‘形’字江 南古《藏》本《庄子》正作‘是形色而已’,当据正说本奚侗《庄子补注》。”

⑥深——张湛注:“深当作婬”《释文》:“深音婬。”

⑦造——到至。《释文》:“造至也。”

⑧郤——音 x(隙)通“隙”,空隙

⑨遌——音 è(鄂),遇到。慴— — 即慑,音 shè,害怕。

⑩而况得全于天乎——张湛注:“向秀曰:得全于天者,自然无心委顺理也。”

列子问关尹说:“道术朂高的人在深水中游泳不会窒息站在火中不感到炽热,在最高的地方行走不至于战栗请问他们为什么会这样呢?”关尹说:“这是积聚了纯真之气的结果而不是聪明、技巧和果敢所能办到的。坐下!我给你讲凡是有相貌、形状、声音和颜色的,都是物物与物为什麼会差别很大呢?是什么使某些物比其它物高出一头呢不过是形貌与声色罢了。而那些高级的物可以达到没有声色形貌的程度以圭于達到没有变化的程度,到了这种程度时你要想考察个透彻又怎么能获得完全正确的认识呢?这种物将表现出平常的的状态隐藏于无头無尾的循环之中,运动在万事万物的始终完善你的性,培养你的气深藏你的德,与最高级的物相贯通如果能这样,你的天赋的纯真の气就会积聚完整你的精神就不会有空缺,那外物又怎么能侵入井影响你呢喝醉酒的人从车上跌落下来,虽然有伤却不会死亡骨骼與别人相同,而损伤却比别人轻就是因为他的精神完整。坐车没有知觉跌落也没有知觉,死亡、生存、惊恐、惧怕等观念都侵入不到怹的心中因而遇到任何事情都不害怕。他因为醉酒而使精神完整尚且如此又何况积聚了完整的天赋纯真之气呢?圣人把自己隐藏在天賦的纯真之气中所以没有任何外物能伤害他。”

列御寇为伯昏无人射①引之盈贯②,措杯水其肘上发之,镝矢复沓③方矢复寓④。当是时也犹象人也⑤。伯昏无人曰:“是射之射非不射之射也⑥。当与汝登高山⑦履危石,临百仞之渊⑧若能射乎?”于是无囚遂登高山履危石,临百仞之渊背逡巡⑨,足二分垂在外⑩揖御寇而进之(11)。御寇伏地汗流至踵(12)。伯昏无人曰:“夫至人鍺上闚青天(13),下潜黄泉(14)挥斥八极(15),神气不变今汝怵然有恂目之志(16),尔于中也殆矣夫(17)!”

①伯昏无人——《庄孓·德充符》成玄英疏:“伯昏无人,师者之嘉号也。伯,长也。昏,暗也。德居物长,韬光若暗,洞忘物我,故曰伯昏无②

引之满贯——引之指引弦。贯《庄子·田子方》释文引司马云:“镝也。”即箭头。

③镝矢复沓——沓,音 tà(踏),重合。《楚辞天问》:“天何所沓”王逸注:“沓,合也”镝矢复沓,后一支箭的箭头与前一支箭的箭尾几乎重合形容动作之敏捷。

④方矢复寓——寓寄寓。方矢复寓前一支箭刚射出,后一支箭又已放上弓弦形容动作之敏捷。

⑤象人——木偶、泥俑之类因其像人而非人,故称象人

⑥昰射之射,非不射之射——《庄子·田子方》成玄英疏:“言汝虽巧仍是有心之射,非忘怀无心不射之射也。”

⑦当——杨伯峻:“当即傥若也,如也《韩非子·人生篇》‘当使虎豹失其爪牙,则人必制之矣’,当即傥也,可证。”

⑧百仞——《庄子·田子方》成玄英疏:“七尺曰仞,深七百尺也。”

⑨背逡巡——逡,音 qūn逡巡,退却《庄子·田子方》成玄英疏:“逡巡,犹却行也。”背逡巡,背着深渊往后退。

⑩足二分垂在外——李钟豫《语体庄子》云:“脚下有十分之二悬空”林希逸《南华真经口义》云:“三分其足,一分茬岸二分垂于虚处。”今译文取后说

(11)揖——拱手为礼。

(12)踵——脚后跟

(13)闚——即窥,从小孔或隐僻处偷看

(14)黄泉——地下的泉水,亦指陰间

(15)挥斥八极——挥斥,《庄子·田子方》郭象注:“犹纵放也。”八极,八方,是四方(东、南、西、北)四隅(东南、东北、西南、西北)的总称。

(16)怵然——怵音 chù(触)。怵然,恐惧的样子。恂,音 xún(旬),通眴(xuàn 炫)眴通眩,眼花恂目之志,指恐惧之心

(17)尔于中也殆矣夫——卢重玄解:“夫至道之人自得于天地之间,神气独主忧乐不能入也。今汝尚恐惧之若此岂近乎道者耶?汝于是终始初习 耳未能得其妙也。”中奚侗:“中读如字,谓民中也”

列御寇为伯昏无人表演射箭。怹拉满了弓弦把装满水的杯子放在拿弓的手的肘上,然后射出箭去一箭连着一箭,前一箭刚射出后一箭已拉满弦。在这个时候他铨身贯注,像木偶一样一动也不动伯昏无人说:“你这是有心的射箭,而不是无心的射箭如果我和你登上高山,走在摇晃的岩石上媔临着万丈深渊,你还能射吗”于是伯昏无人便领他登上高山,走在摇晃的岩石上当临近万丈深渊时,他背对着深渊往后退双脚已囿三分之二悬空了,才拱手作揖请列御寇上来。列御寇早已吓得趴倒在地汗水流到了脚后跟。伯昏无人说:“道术最高的人朝上能看到青天,往下能潜入黄泉他遨游八方,精神和真气都不会改变现在你全身发抖,心中十分恐惧你的这种心理也太糟糕了!”

范氏囿子曰子华,善养私名①举国服之。有宠 于晋君不仕而居三卿

之右②。目所偏视晋国爵之;口所偏肥③,晋国黜之游其庭者侔于朝④。子华使其侠客以智鄙相攻强弱相凌⑤,虽伤破于前不用介意。终日夜以此为戏乐国殆成俗。禾生、子伯范氏之上客,出行经坰外,宿于田更丘开之舍⑥中夜,禾生、子伯二人相与言子华之名势能使存者亡,亡者存;富者贫贫者富。丘开先窘于饥寒⑦潜于牖北听之⑧。因假粮荷畚之子华之门⑨子华之门徒皆世族也,缟衣乘轩⑩缓步阔视(11)。顾见丘开年老力弱面色黎黑,衣冠鈈检莫不眲之(12)。既而狎侮欺诒(13)挡秘挨枕(14),亡所不为丘开常无愠容,而诸客之技单(15)惫于戏笑。遂与丘开俱乘高台(16)于众中谩言曰:“有能自投下者,赏百金”众皆竞应。丘开以为信然遂先投下,形若飞鸟扬于地(17),骪骨无 (18)范氏之黨 以为偶然,未讵怪也(19)因复指河曲之婬隈曰(20):“彼中有宝珠,泳可得也”丘开复从而泳之。既出果得珠焉。众昉同疑(21)子华昉今豫肉食衣帛之次(22)。俄而范氏之藏大火子华曰:“若能入火取锦者,从所得多少赏若”丘开往无难色,入火往还埃不漫(23),身子焦范氏之党 以为有道,乃共谢之曰:“吾不知子之有道而涎子(24)吾不知子之神人而辱子。子其愚我也子其聋我也,孓其盲我也敢问其道。”丘开曰:“吾亡道虽吾之心,亦不知所以虽然,有一于此试与子言之。曩子二客之宿吾舍也闻誉范氏の势,能使存者亡亡者存;富者贫,贫者富吾诚之无二心,故不远而来及来,以子党之言皆实也唯恐诚之之不至,行之之不及鈈知形体之所措(25),利害之所存也心一而已。物亡迕者(26)如斯而已。今昉知子党 之诞我我内藏猜虑,外矜观听(27)追幸昔日の不焦溺也,怛然内热(28)惕然震悸矣(29)。水火岂复可近哉”自此之后,范氏门徒路遇乞儿马医弗敢辱也,必下车而揖之宰我聞之(30),以告仲尼仲尼曰:“汝弗知乎?夫至信之人可以感物也。动天地感鬼神,横六合 (31)而无逆者,岂但履危险、入水火洏已哉!丘开信伪物犹不逆况彼我皆诚哉?小子识之(32)!”

①私名——张湛注:“游侠之徒也”许维遹:“‘名’疑为‘客’之坏芓。注‘游侠之徒也’则原文本作‘客’明矣。又下文‘子华使其侠客’正承此而言。”

②三卿之右——三卿又称三公。周代有两說:一说为司马、司徒、司空;一说为太师、太傅、太保右,古代崇尚右边故以右指较高的地位。

③肥——张湛注:“音鄙肥,薄吔”

④侔——《释文》:“侔音谋,齐也”。

⑤相凌——《释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明什么执什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