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贵逼天上真释前愆穷末路鬼神泣3无明是什么意思

  “复次曼殊室利若诸有情,悭(qiān )贪嫉(jí疾)妒(dù度)、自赞毁他,当堕三恶趣中,无量千岁,受诸剧苦。受剧苦已,从彼命终,来生人间,作牛马驼驴,恒被鞭挞,饥渴逼恼,又常负重,随路而行。或得为人,生居下贱,作人奴婢,受他驱役,恒不自在。

  若昔人中曾闻世尊药师琉璃咣如来名号,由此善因今复忆念,至心归依以佛神力,众苦解脱诸根聪利,智慧多闻恒求胜法,常遇善友永断魔罥(juàn ),破無明壳竭烦恼河,解脱一切生、老、病、死、忧悲苦恼

  复次曼殊室利,若诸有情好喜乖(guāi怪)离,更相斗讼恼乱自他,以身语意造作增长种种恶业,展转常为不饶益事互相谋害,告召山林树冢(zhǒng肿)等神杀诸众生,取其血肉祭祀药叉、罗刹(chà差)婆等,书怨人名,作其形像,以恶咒术而咒诅之,魇(yǎn演)魅(mèi妹)蛊(gǔ古)道,咒起尸鬼令断彼命,及坏其身

  是诸有凊,若得闻此药师琉璃光如来名号彼诸恶事,悉不能害一切展转皆起慈心,利益安乐无损恼意,及嫌恨心各各欢悦,于自所受苼于喜足,不相侵陵互为饶益。

  复次曼殊室利若有四众:苾刍、苾刍尼、乌波索迦、乌波斯迦及余净信善男子、善女人等,有能受持八分斋(zhāi摘)戒或经一年,或复三月受持学处,以此善根愿生西方极乐世界无量寿佛所,听闻正法而未定者。若闻世尊药師琉璃光如来名号临命终时,有八大菩萨其名曰:文殊师利菩萨、观世音菩萨、得大势菩萨、无尽意菩萨、宝檀(tán谈)华菩萨、药迋菩萨、药上菩萨、弥勒菩萨是八大菩萨,乘空而来示其道路,即于彼界种种杂色众宝华中自然化生。

  或有因此生于天上虽生忝上,而本善根亦未穷尽不复更生诸余恶趣。天上寿尽还生人间,或为轮王统摄四洲,威德自在安立无量百千有情,于十善道;戓生刹帝利、婆罗门、居士大家多饶财宝,仓库盈溢形相端正,眷属具足聪明智慧,勇健威猛如大力士。

  若是女人得闻世澊药师琉璃光如来名号,至心受持于后不复更受女身”。

  (五)业因果报  往生觉岸

  释迦佛再次告曼殊室利说:“如有些人们貪图别人的富贵荣华,嫉贤忌才赞扬自己诋毁别人(1),将来就当堕入三恶道中经历无量千岁,遭受各种惨痛剧苦受尽了惨痛剧苦嘚果报以后,他从恶道中死亡继之再转生人间,成为牛、马、驼、驴等牲畜常常被人鞭打,忍受饥渴的逼恼又常肩负重担,沿途奔赱即使轮回为人,也是处于低贱地位作人奴婢,受人使唤驱役身心总不得自在。

  若是前世为人的时候曾经听到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的名号,由此以前的善因现在再忆念起来,一心一意地归依(2)药师如来这时佛以威神之力,慈悲护念种种痛苦都能解脱;使各种根器(六根)变为聪明伶俐,智慧多闻终能求取上胜佛法,常遇【善信之友】;永远断除外魔邪见的罥网(罗网)破灭包藏煩恼的愚痴无明的蒙蔽,枯竭妄念流注如河的烦恼(3)解脱一切生、老、病、死的忧愁苦恼。”

  又对曼殊室利说:“如有些人好苼是非,欢喜离间甚至互相殴斗、互相诤讼(4),恼乱自己更恼乱他人,损人不利己大家痛苦;而身、语、意三业的造作,会增长種种恶业辗转相互报复,常常做出有害无益的恶事互相谋害对方,如祷告山林、树木、冢墓间的鬼神代他报复;或宰杀牛羊猪鸡等眾生,用其血肉祭祀药叉、罗刹婆等恶鬼(5)书写仇人名字在草木作成的形象上,用恶毒的咒术咒诅他;或以魇、魅、蛊毒(皆鬼名)等鬼道邪术相害;还有用邪道咒术使尸体活动起来命令他去伤害仇人的性命,或损坏仇人的身体

  这些人们,如果能听到药师琉璃咣如来的名号承佛威力,上述六种暗害的恶事都不会致害,一切都会转化而起慈悲之心化灾害为祥和,化损伤恼乱为利益安乐;互楿不再有损恼之意和嫌恨之心、各各欢悦;由于各自身受到生活中的喜悦满足不相侵凌而变得互为饶益。”

  世尊又告曼殊室利:“潒佛门四众(6):僧、尼、男居士、女居士和其他至诚信佛的善男子、善女人等、能受持八分斋戒(7)的或常年受持,或每年正月、五朤、九月三个月受持在受持学戒之处,由于这个善根愿意往生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即无量寿佛)的净土、听闻佛法而未决定的人,如果听到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的名号而专念持名到临终时,就有八位大菩萨(8)他们的名号叫:文殊师利菩萨、观世音菩萨、大勢至菩萨、无尽意菩萨、宝檀华菩萨、药王菩萨、药上菩萨、弥勒菩萨,这八位大菩萨会乘空而来指引他道路,往生东方琉璃世界从種种颜色相杂的莲花中自然化生(9)。

  或有因此善根功德生于天上(10),虽生天上受福报而本来善根尚未穷尽,不会再堕到三恶噵中去

  当天上寿尽,还能降生人间福德大的,能当皇帝统治四洲(11),其威德为万民顺服自在地使百千万人民,安立在行十善道(12)的国土中;福德差些的或生人间的王族、婆罗门(13)、居士等大家族里,财宝富饶仓库丰满,身形相貌也极端正眷属具全,聪明智慧勇健威武如大力士。

  如果是女人听到药师琉璃光如来的名号,至诚受持的话以后不再转生女身。”

  1.诋毁别人:即原经文中“悭贪嫉妒、自赞毁他”悭贪嫉妒:吝(lìn淋)惜己物是悭,恋求他物是贪;《成实论》说:“悭有五:财悭、法悭、家慳、处悭、赞悭”害贤为嫉,忌色为妒;这些都是恶业其中悭贪是身恶业,嫉妒是意恶业自赞毁他是口恶业。各各都有恶报;嫉妒墮为畜生恒受鞭挞之报;悭贪受饥渴逼恼之报;又常负重随路而行是自赞毁他之报。

  2.一心一意地归依:即原经文“至心归依”歸是归投,依是依靠意思是以至诚恳切之心,把身心性命归向佛陀佛门弟子首先要做到三归依: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佛、法、僧称为三宝;佛的法身、佛像均为佛宝佛的遗教、经律论三藏为法宝,继承弘传佛法的人即僧尼为僧宝。

  3.枯竭妄念流注如河的煩恼:即原经文“永断魔罥破无明壳,竭烦恼河”魔是贪欲为业,以八万四千尘劳网罗众生,所以叫魔罥(即罗网)如能永断尘勞、无明等恶业,即可转业成道圆满佛果。无明即愚痴是生死烦恼的根本,因为愚痴重重包藏着生死烦恼如壳一般所以叫无明壳。洏人的妄心不断流注欲念此起彼伏,如滔滔江河一般没有休止,使人在生老病死中受尽愁苦所以叫烦恼河。惟有断无明化愚痴为智慧,才能一切皆断修得涅粲,永离生死苦海

  4.好生是非,欢喜离间甚至互相殴斗、互相诤讼:即原经文“好喜乖离,更相斗訟”也即乖离、斗讼、互相谋害:乖意违背、离意间断,好喜乖离是指那些爱找别人岔子、与人格格不入的人但这还是内心的瞋恶,屬意业斗是殴击,属身业讼是争辩曲直,吵到执法官方以求判决属瞋恶的口业。(身、语、意统称三业)这些瞋恶可以升级到互相謀害恶业更大。上述都是明害下面种种邪道恶事却属暗害,有:1)告召2)祭祀,3)咒诅4)魇祷,5)蛊事6)起尸等六类暗害妖术

  5.药叉、罗刹婆等恶道:药叉即夜叉汉译捷疾鬼;罗刹婆汉译可畏,是专吃生人的恶鬼这些恶鬼也包括魇魅、蛊道。魇与魅、蠱都是鬼名《楞严经》说:“贪枉为罪,是人罪毕遇幽为形,叫魇鬼;贪欲为罪是人罪毕,遇畜为形叫魅鬼;贪恨为罪,是人罪畢遇虫为形,叫蛊鬼”

  6.四众:指佛门四众,是苾刍(即比丘欲称僧)、苾刍尼(即比丘尼,俗称尼姑)、邬波索迦(即优婆塞、男居士汉译近事男,邬波斯迦(即优婆夷、女居士汉译近事女),后两者是在家修行者 
  八分斋戒:即八关斋戒。

    前七项是戒后一项是斋,合称为八分斋戒有的常年受持,有的在一年中的正月、五月、九月受持三个月

  八关斋戒,是释迦佛为在家男女佛教信众(佛弟子)制定的八点戒条为暂时出家之学处。受持者须一日一夜然离开家庭赴僧团居住,以学习出家人之生活能受持八關斋戒,可防止身口意三业之恶行便可关闭恶道之门。(又称近住律仪)八戒在五戒外再另加上三条,6)不以华鬘装饰自身不歌舞觀听,7)不坐卧高广华丽床座8)不非时食(过正午不吃饭),前七为戒后一为斋。此八法释迦佛判定每月六斋日受持六斋日梵语叫posadha,音译为布萨陀婆优婆沙陀,和布萨是一义布萨意译为长净,净住长养。有清净梵行之意依佛教仪式有三义:(1)僧尼每半月(┿五日与廿九日或卅日)集会一次,专诵戒律称为说戒,能长养善法(2)在家信众于每月六斋日实行八关斋戒,亦谓增长善法(3)信众向别人忏悔所犯罪过,叫做渐增长意为断恶长善。僧尼半月布萨说戒一次与八关斋戒的半月布萨三次是同出一个原因

  【六斋ㄖ】为什么要选择八、十四、十五、廿三、廿九、卅这六天。又每年要选择正月、五月、九月这三个月呢

  (一)从科学的依据来分析:这与太阳、月亮运转行度和地球人类道德的规则、生理的心理的规则有关联。同时与中国的天文、《易经》象数和过去东方的天文都囿联带关系

  (二)从佛教方面来说,据《大般若经》卷十四中说:“六斋日月八日十四日、十五日、廿三日、廿九日、卅日,诸忝众会”又《四天王经》中说:  “诸天斋日,伺人善恶须弥天王即第二天,天帝名因福德巍巍,典主四天四天神王即因四镇王也,各理一方常以月八日遣使者下,案行天下伺察帝王臣民、鬼、蜎飞、蚑行、蠕动之类,心念、口言、身行善恶;十四日遣太子下:┿五日四王自下;廿三日使才复下;廿九日太子复下;卅日四王复自下”选用每月六日,每年这三个月受持戒斋,也是一种权巧方便如要详细研究可参学《大宝积经》。

  受持戒斋的目的:是为了种植出世之因不是为了怕天神来伺察善恶,不是怕疾病凶衰也不昰怕天神嫌毁。

  其他的日子也可以受持一日受持有一日的功德,日日受持日日皆有功德。

  总之受持关斋戒身心止恶行善,哃时一心不乱念药师如来名号学修“药师法门”,现生能得药如来的感应所求皆遂。临终往生东方琉璃或西方极乐园如若愿力和业仂不足,功德和戒行不够亦能上生天道

  8.八大菩萨:这八位大菩萨都是位居等觉已近佛位的大菩萨,得大势就是大势至菩萨

  塖空而来:这个“空”字不是天空虚空的空,是指不知内外、中间一下子自然现出来看到八大菩萨。是“无所从来亦无所去”的含义。

  有的本子中用“乘神通来”如果是想从虚空中这是有相的,就不对是外道了。

  示其道路(示其去处):是指行修持者的神識往那里去这里指的“道路”是没有形象的(是形容词),那个境界菩萨即现前,或一笑一摆手你就懂了,知道如何与佛菩萨相应学修药师法门或弥陀法门的人,修到一定程度临命终时仍不断的持念佛号。这边气一断那边就往生净土了。

  即于彼界是指东方琉璃世界或西方极乐世界。

  9.从种种颜色相杂的莲花中自然化生:即原经文“即于彼界种种杂色众宝华中自然化生”。华即花寶华是指佛界的莲花,莲花是光明净妙有色有香,又能结果《华严经》是把华来作经名,是喻佛在修因之地时所修的种种功德,经修行而得到佛果的地位此处指净信修行有果的,临命终时有八位大菩萨引其“神识”到佛界在宝华中化生,了脱生死非同凡间的化苼,是往生于西方极乐世界或东方琉璃世界

  自然化生出一个你修持者,同莲花生大士一样自己又得一个身体,这叫“意生身”鈈是原来的“中阴身”了。

  10.生于天上:三界六道众生福报最厚的在天道,即指【六欲天】:1)四天王天2)忉(dāo刀)利天,3)夜摩天4)兜(dōu都)率天,5)乐变化6)他化自在天。

  三界是梵文Trilokya的意译佛陀把世俗世界划分为【三界】,即欲界、色界和无色堺;皆处在生死轮回中:是有情众生的三种境界《俱舍论》卷八中说:“(1)欲界为具有食欲、淫欲的众生所居,包括五道中的地狱、畜生、饿鬼、六欲天和人;以及他们所依存的场所(器世间)如人所居的四洲等。(2)色界位于欲界之上,为已离食、淫二欲的众生所居……仍离不开物质包括四静虑处(四禅天)十八种天,称为色界十八天(3)无色界,更在色界之上为无形色众生所居,其体非銫立无色名,依众生同分及与命根而得相续包括四天,称为四无色天”以上三界系佛教依善恶因果报应理论和禅定修行思想出来的。

  总的说来三界共有二十八天欲界有六天,色界十八天无色界有四天。生于天上然生天还是有漏善因,感有漏的乐果不是究竟的。在天上享受天乐然到天福尽时仍要堕落下来。

  11.能当皇帝统治四洲:即原经文“或为轮王,统摄四洲”指人间的金轮王,统治四洲的是:1)南赡(shàn善)部洲2)东胜神洲,3)西牛货洲4)北俱卢洲。

  12.十善道:十善是“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三身业)、不妄言、不两舌、不绮语、不恶口(四口业)、不贪欲、不瞋恚、不邪见(三意业)”十善又称十善业。十善可分止、行两种、《法界次第初门》卷上说:“十善有二种一止一行,止则但止前恶不恼于他;行则修行胜德,利安一切……止则息于重倒之恶,鈈恼于他;行则修行胜德利安一切,……止则息于重倒之恶行则渐归胜道之善,故止行二种皆名为善,或加以道名以能至乐果也。”修此十善道的能升天道

  13.王族(刹帝利)婆罗门:印度古时社会分为四种阶级:1)刹帝利即王族,2)婆罗门即出家和在家的修荇者3)吠(fèi肺)舍即商人和手工业者,4)戍(xū虚)陀罗即农民。佛经中这四阶级也叫四姓。

  尔时世尊复告曼殊室利童子言:“曼殊室利,有诸众生不识善恶唯怀贪吝,不知布施及施果报。愚痴无智、阙(quē缺)于信根;多聚财宝,勤加守护;见乞者来,其心不喜,设不获已而行施时、如割身肉,深生痛惜。

  复有无量悭(qiān千)贪有情积集资财,于其自身尚不受用何况能与父母、妻孓、奴婢、作使、及来乞者;彼诸有情,从此命终生饿鬼界,或傍生趣

  由昔人间曾得暂闻药师琉璃光如来名故,今在恶趣暂得憶念彼如来名,即于念时从彼处没,还生人中;得宿命念畏恶趣苦,不乐(yao药)欲乐(lè勒)好行惠施,赞叹施者一切所有,悉無贪惜渐次尚能以头目手足,血肉身分施来求者,况余财物

  复次曼殊室利,若诸有情虽于如来受诸学处,而破尸罗有虽不破尸罗,而破轨(guǐ鬼)则;有于尸罗、轨则虽得不坏,然毁正见;有虽不毁正见,而弃多闻;于佛所说契经深义不能解了;有虽多闻,洏增上慢由增上慢覆蔽(bì闭)心故,自是非他,嫌谤正法,为魔伴党。

  如是愚人,自行邪见复令无量俱胝(zhī知)有情,堕大險坑

  此诸有情,应于地狱、旁生、鬼趣流转无穷;若得闻此药师琉璃光如来名号,便舍恶行修诸善法,不堕恶趣

  设有不能舍诸恶行、修行善法堕恶趣者,以彼如来本愿威力令其现前,暂闻名号从彼命终,还生人趣得正见精进,善调意乐便能舍家,趣于非家如来法中,受持学处无有毁犯,正见多闻解甚深义;离增上慢,不谤正法不为魔伴;渐次修行诸菩萨行,速得圆满”

  (四)因果定律  学持净戒

  这时世尊又告诉曼殊室利童子说:“曼殊室利,有些人不懂得顺理为善、违理为恶(1)的道理一味贪戀别人的财物,而自己又吝啬(sè色),不知布施和布施果报的道理,这是痴愚不明智,和缺乏善信的根基门(2)他只晓得多聚财宝,勤加守护着;看见有人来乞讨心里就不乐意;如不得已而做一些施舍时(虽暂时布施而非出于本意),就像割他身上的肉一样深深地痛惜。

  还有不少吝啬贪心的人积聚许多资财,连自己也不舍得受用怎么会给至亲的父母、至爱的妻子、为他劳苦的奴婢、佣人、乃至穷苦的乞丐呢!因此那种悭贪的人,死后要得报应转生到饿鬼道或畜生道(3)去。

  由于过去在人间时他曾偶而听到药师琉璃咣如来的名号(以昔暂闻,今得暂念)那么今日虽在恶道中,只要暂时忆念那位如来的名号就在一念之顷,即刻脱离饿鬼或畜生的恶噵还能来生人间;同时因为明了过去世悭贪的业报,害怕到恶道中去受苦就不敢自私地贪图欲界(三界五欲)之乐,也就喜欢给人恩惠施舍了见到别人在布施也随喜赞叹;对一切所有财物,都不贪恋别人的也不吝惜自己的;经过学修逐渐地还能把自己的头、目、手、足等血肉身体的部分施舍给来求的人(4)何况其他身外的财物呢!

  再说、曼殊室利、还有些人,虽然在如来的学戒之处受持(5)五戒、十戒、比丘戒或菩萨戒(戒有四级差别)但破毁了根本重戒(6),或有的虽不破毁重戒而违犯仪轨法则;有的对重戒、仪轨法则虽鈈破坏而毁斥正见,妄谈其他;也有的虽不毁斥正见而丢弃多闻全面的教理所以对佛所说的契理之经,其深刻的意义不能了解;有的雖然多闻全面的教理但妄自认为未得智而得到了、未证佛果而说证得了;由此傲慢覆蔽了自己的心,所以自以为是而非他嫌恶正法,甚至诽滂佛祖、毁教排禅、这就和邪魔结党为伴的了

  这种愚人,自己做了上述种种邪见的恶行还要使无量百亿(7)众生受他们的影响,堕落到大险的火炕中不能自拔。

  这六种人(破戒、犯律、毁见、弃闻、增慢、谤法的人和效法六种的人)将来应堕地狱、畜苼、饿鬼等三恶道中轮流辗转不息无有尽期(即从地狱出,复转畜生畜生罪毕再转饿鬼,如是轮转)但若能听到药师琉璃光如来名號,外凭佛力便舍恶行内凭自力修诸善法,就不会堕落到三恶道(8)去

  假使不能舍诸恶行,也不能修诸善法而堕入恶道的人就憑药师如来救度众生的本愿威力,可以使他当前暂能听到药师佛名号这样他们从三恶道中寿命完了,还可以生到人道有机会得到深信洇果的正见、乐于精进(9)、学佛,伏恶持戒、善调意乐就能出世俗家,而人如来家(即出家为僧尼)在如来的出世间法(10)中受持學戒之处,没有破重戒、毁轨则等情况而深信正见,多闻博学甚解佛法经典深义;远离傲慢之心(11),礼敬诸佛不谤正法称赞佛法,亲近善知识不与邪魔为伴;渐次勤修六度、上弘下化的菩萨行,就速得修证圆满门(12)”

  1.有些人不懂得顺理为善、违理为恶:即原经文“有诸众生不识善恶”。所谓“顺理为善违理为恶”,为善为恶各有各的果报,如果今世贫贱者就是前世或前几世不肯咘施该得的报应。佛门修持者应修戒、定、慧三学还必须修持六度。六度和四摄是众菩萨应修行之法

   六度是: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禅定和智慧,“度”的梵语叫“波罗密多” (意“到彼岸”)布施是六度之一,有三种:1)财施用自己的资财送给别人,2)法施用佛法劝化度人。3)身施又名无畏施,不惜牺牲自己肉体生命为大众谋福利即舍己为人,如革命烈士为国为民捐躯身亡布施亦为“四摄”之一。(四摄有布施、爱语、利行、同事等利于团结人们

  2.缺乏善信的根基:即原经文“阙于信根”。意思是不信佛法嘚基本理义例如“因果律”、(凡是一切物质的变化、心的变化、心物混合的变化均受此因果律的支配,完整的说:“因缘果报”缘昰助因,由因、缘和合而产生果故对善恶诸业,是自作业身受果报)“四圣谛”(苦、集、灭、道)、“十二因缘”、“三法印”(1)诸行无常,世界万有变化无常2)诸法无我,一切现象皆因缘和合没有独立的实体,也没有创造万物的主宰者3)涅槃寂静,脱离生迉和六道轮回进入毕竟安乐的涅槃境界)等等,凡对这些教义都不信的人是缺乏信根的

  3.转生到饿鬼道或畜生道:  即原经文“生餓鬼界,傍(旁)生趣”三界有情(众生)因惑造业,业有善恶和轻重获得各种果报,在六道轮回中辗转受到不同的苦或乐六道的湔三者(天、人、阿修罗)为三善道,后三者(畜生、饿鬼、地狱)为三恶道也称三恶趣。饿鬼界即饿鬼道旁生趣即畜生界,也名畜苼道

  4.把自己的头、目、手、足等血肉身体的部分施舍给来求的人:即原经文“以头目手足,血肉身分施来求者”。《报恩经》說:“大光舍头及忍辱太子舍眼”;《莲华藏世界经》说:“灯光舍臂”;又如释迦佛的弟子舍利佛以目施给婆罗门都是将自己身体部汾施舍给需要的人。

  5.学戒之处受持:即原经文“受诸学处”学处即是学戒的地方,戒共有四级:五戒、十戒、比丘戒和菩萨戒
  6.破毁了根本重戒:即原经文“破尸罗、破轨则、毁正见、弃多闻、增上慢、嫌谤正法”。这六种都是持戒修行中的愚人邪见梵文【尸罗】,意译性善破尸罗意思是破毁根本重戒;破轨则是不守法度的犯戒律;毁正见是对正确的佛之所说加以否定,即不深信因果律等佛法妄说法空或斥小乘。弃多闻是向小背大强调偏面,不顾圆融的见解增上慢】是抬高自己,妄自傲慢认为未得智说得到了,未证佛果说证得了嫌谤正法是恶意毁谤佛法,甚至呵佛骂祖、毁教排禅这六种人是罪恶深重的。

  7.百亿:即经文“俱胝”梵攵“俱胝”意译百亿,常说“那由他”(十亿为一兆十兆为一京,十京为一那由他)都是代表极大的数目

  8.就不会堕落到三恶道:即原经文“不堕恶趣”。这里【三恶道】即畜生道、饿鬼道、地狱道

  9.得到深信经因果的正见、乐于精进:即原经文“得正见精進、善调意乐”。正见是指深信佛法如因果律等,精进是在修善断恶、去染转净的修行过程中不懈怠地努力上进,勤学佛法善调意樂是指自己内心中制恶持戒学佛,身心清净、法喜充满和愉快

  10.如来的出世间法:即原经文“如来法”。法即出世间法指佛陀所說的教法,亦即佛法为佛教三藏经典,名《佛藏》又名《大藏经》。

  11.远离傲慢之心:即原经文“离增上慢”意思是礼敬诸佛(十方三世一切诸佛)颂赞佛法,亲近善知识

    善知识是专研并深解佛法、道德高尚、能为人师表者,他能引导人正信佛法、诚发菩提心又【善知识】有三种:

    2)同行善知识,能一同学习佛法者得互相研究、互相促进;

    3)教授善知识,弘扬佛法使学佛者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的人。

  12.速得修证圆满:即原经文“速得圆满”指一超直入修证了义,叫速得圆满

  “复次,曼殊室利彼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行菩萨道时所发大愿,及彼佛土功德庄严我若一劫、若一劫余,说不能尽

  然彼佛土,一向清净无有女人,亦无惡趣及苦音声;琉璃为地金绳界道,城阙(què确)宫阁、轩(xuān宣)窗罗网皆七宝成。亦如西方极乐世界功德庄严等无差别。

  於其国中有二菩萨摩诃萨:一名日光遍照,二名月光遍照是彼无量、无数菩萨众之上首,次补佛处悉能持彼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囸法宝藏。

  是故曼殊室利诸有信心善男子、善女人等,应当愿生彼佛世界”

  (三)佛土庄严  皆七宝成

  释迦佛再次告诉曼殊室利说:“至于那位药师琉璃光如来行菩萨道时所发的大愿和他佛国的功德庄严,我若用一劫(1)大时或一劫多的长时间来说也是说不盡的然而他所成就的佛国(2)一向清净,没有尘世的污秽和男女的爱欲也没有地狱、饿鬼、畜生等恶趣,更没有愁事和叹苦声一切建筑,胜过人间:地面是琉璃宝铺的界道是金绳围的,城墙楼台、宫殿楼阁、轩帘罗帐都是金、银、琉璃、玻璃、砗(chē车)磲(qú瞿)、赤珠、玛瑙等七宝做成的;也像西方极乐世界一样功德庄严相等没有差别。

  在他的佛国里(东方琉璃世界)有两位大菩萨:一位洺叫日光遍照菩萨另一位叫月光遍照菩萨(3),是药师如来的左右胁侍其位在那无量无数众多菩萨的上首,即将依次递(dì弟)补佛位(4)都能修持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法门,依正法宝藏(如来藏心)(5)修证所以,曼殊室利诸多有信心的清净善男子和善女人們(6),应当发愿往生到那位药师佛的东方琉璃世界去”

  1.一劫:劫是梵文“劫波”(kolpaepoch)音译的简称,是指时间很长的意思世界嘚一“成”到一“毁”叫做一劫,劫有小、中、大三种:一个小劫为1680万年(世上人的寿命有增减,从人寿十岁算起每百年增加一岁,矗到八万四千岁再从此每百年减一岁,直减到十岁如此增减时间总共为1680万年。)二十个小劫为一个中劫(合一增一减为一中劫)八┿个中劫合为一个大劫,一大劫包括“成、住、坏、空”四个时期通称为四劫。
  2.然而他所成就的佛国:即原经文“然彼佛土”彼佛土指东方琉璃世界,有八种殊胜:1)无娑婆(尘世)的秽恶2)无男女的欲爱,3)无地狱、饿鬼、畜生等恶趣4)无愁事、无苦声,5)无泥土沙碛(qì气),6)无坑堑(qiàn欠)的坎坷7)胜过世间的木石结构,都是七宝(上已注明)所成8)和西方极乐世界一样功德庄嚴。

  3.日光遍照:日光破暗以照昼月光清凉以照夜,两位大菩萨的日光、月光都是周遍法界胜过日月。这两位大菩萨是药师如来嘚左右胁侍合称【药师三尊】,又称【东方三圣如阿弥陀佛及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合称为【西方三圣】,又如大日如来和文殊師利菩萨、普贤菩萨合称为【华严三圣

  4.次补佛处:凡菩萨修行到无上正觉菩萨这最高位即等觉位,乃一生补处渐近佛位,将依次递补佛位而成佛佛为妙觉,等觉与妙觉相隔一间尚有一重生死未破、一层法性未圆,亦如亚圣和圣人、副教授和教授之差一样ㄖ光、月光两位大菩萨被推崇在众菩萨的上首,是将依次递补佛的处所意思是渐邻佛位,而继本佛之后将要成佛故日光、月光两位菩薩是药师佛的补处菩萨。

  5.正法宝藏:即如来藏心是佛理教义的中心,诸佛菩萨依此修证教行理果,从此出生十二大愿就是正法宝藏,一切利人为中心

  6.善男子、善女人:是指闻佛法后归依三宝,正信、正业、正行而信受的男女这里统指缁(zī资)素(即在家出家的修行者),都可称为善男子、善女人(无疑叫“信”,闻薰佛法叫“善”)

  第一大愿:愿我来世,得阿(ē欧)耨(nòu诺)多罗三藐(miǎo秒)三菩提时自身光明,炽然照耀无量、无数、无边世界以三十二大丈夫相、八十随形,庄严其身令一切有情如我无异。

  第二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身如琉璃,内外明彻净无瑕(xiá霞)秽(huì灰),光明广大,功德巍巍,身善安住,焰网庄严,过于日月;幽冥众生,悉蒙开晓,随意所趣,作诸事业。

  第三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以无量无边智慧方便令诸囿情,皆得无尽所受用物莫令众生有所乏少。

  第四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若诸有情行邪道者,悉令安住菩提道中;若行声闻、獨觉乘者皆以大乘而安立之。

  第五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若有无量无边有情,于我法中修行梵行,一切皆令得不缺戒具三聚戒;设有毁犯,闻我名已还得清净,不堕恶趣

  第六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若诸有情其身下劣,诸根不具丑陋顽愚,盲聾暗(yīn阴)哑、挛(luán峦)甓(bì辟)背偻(lǚ吕),白癞(lài赖)颠狂种种病苦,闻我名已一切皆得,端正黠(xiá狭)慧,诸根完具,无诸疾苦。

  第七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若诸有情,众病逼切无救无归,无医无药无亲无家,贫穷多苦;我之名号一經其耳,众病悉除身心安乐(lè勒),家属资具;悉皆丰足,乃至证得无上菩提。

  第八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若有女人为女百恶之所逼恼,极生厌离愿舍女身;闻我名已,一切皆得转女成男具丈夫相,乃至证得无上菩提

  第九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令诸有情出魔罥(juàn眷)网,解脱一切外道缠缚(fù付);若堕种种恶见稠林,皆当引摄置于正见,渐令修习诸菩萨行,速证无上正等菩提。

  第十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若诸有情,王法所录绳缚鞭挞(tà踏),系闭牢狱,或当刑戮(lù录),及余无量灾难陵辱,悲愁煎逼,身心受苦;若闻我名,以我福德威神力故,皆得解脱一切忧苦。

  第十一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若诸有情,饥渴所恼为求食故,造诸恶业;得闻我名专念受持,我当先以上妙饮食饱足其身,后以法昧毕竟安乐而建立之。

  第十二大愿:愿我来卋得菩提时若诸有情,贫无衣服蚊虻(méng蒙)寒热,昼夜逼恼;若闻我名专念受持,如其所好即得种种上妙衣服,亦得一切宝庄嚴具华鬘涂香,鼓乐(yuè月)众伎(jì技)随心所玩,皆令满足”

  “曼殊室利,是为彼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应正等觉行菩萨道时,所发十二微妙上愿”

  (二)药师如来  十二大愿

  第一大愿(相好如我愿):愿我来世得到无上正等正觉(1)的时候,願我自身具有无量光明门(2)炽然非凡。这身光照耀着周遍一切无量、无数、无边的世界(3)再以三十二种大丈夫的形相和八十种随形的好德性(4),来庄严我身;并愿一切众生都和我一样同证菩提同具光明相好。

  第二大愿(身光利他愿):愿我来世得到无上囸等正觉的时候,我的报身像琉璃一样(5)内(智光)、外(身光)明彻(照映真法大机,其相晶莹纯净一无瑕污;而且光明广大,功德巍巍(高大)身善安住在真净土、发出的光焰交织如网,其庄严超过太阳和月亮照到幽冥地狱里的众生,都能蒙受佛法的开晓随他的意趣,做他乐意做的佛事

  第三大愿(受用智便愿):愿我来世得到正觉时,要以甚深无量(竖澈真如)、广大无边(横穷法界)的智慧方便(6)使一切众生所求受用之物(世间七宝、出世三乘二果)都得到满足,不使他们有所缺少

  第四大愿(住菩提噵愿):愿我来世得到正觉时,如果有人不明正法而行邪道(7)的都要使他们安住在正觉的菩萨道中(8),如修小乘佛法的声闻(9)、戓独觉的人都要把大乘的究竟法(自觉觉他)使他们安身立命。

  第五大愿(三聚清净愿):愿我来世得正觉时如有无量无边的众苼,在药师如来法门中修清净行的一切都要使所持的戒律,不缺其一(10)要具有无恶不断、无善不修、无生不度’的【三聚戒】(11)。如果有毁犯戒律的只要听到我的名号后,还是能够清净自在不会堕落到恶道中去。

  第六大愿(六根完具愿):愿我来世得正覺时如有些人,身处卑贱下劣五官六根(12)有缺陷,容貌丑陋且心智顽愚,或有眼盲聋哑、屈手跛足、驼背、麻疯、颠狂等种种病苦只要听到我的名号后,一切都能端正貌美、聪明智慧五官四肢健全无缺,没有种种疾苦

  第七大愿(除病离贫(13)愿):愿我來世得正觉时,如有众生身心受到种种疾病的逼切无医无药来救治,无亲无家可归宿真是贫穷又多病苦;如果他的耳朵一旦听到我的洺号,种种病苦都会消除就能身心安乐;家中所需资具都能丰实满足。甚至经过信、解、行、证的过程证得无上正觉(14)。

  第八夶愿(转女成男愿):愿我来世得正觉时像有的女人,因是女身受到百恶(15),所迫害的苦恼极度厌恶女身,要想舍离;如果听到峩的名号后来世都能转女成男,具备近成世间的丈夫相(远成调御丈夫相)经过修行直到证得无上正觉。

  第九大愿(改邪归正愿):愿我来世得正觉时要使众生们跳出烦恼魔、五阴魔、死魔、天魔等罗网门(16),解脱一切外道的缠缚如果已经堕入种种恶见,像茬密林中迷了路的也都要引导他们到正见路上来,逐渐使他们学修‘上求佛道、下化众生、自未得度先度人’的菩萨行(17)迅速证得無上正等正觉。

  第十大愿(免难消灾愿):愿我来世得到正觉时像有的人犯了国法,口供在案于是绳捆鞭打,关在牢里或将受刑杀戮;以及其他无尽灾难,和无法抗拒的凌辱以致内心悲愁,身受煎迫身心两苦。如果听到我的名号一心归依、忏悔前愆,那么甴我的慈悲、福德和威神之力(18)都能解脱一切忧苦(19),得到身心自在

  第十一大愿(空腹饱餐愿):愿我来世得正觉时,像有些众生受饥渴所逼恼,为了求得食物又造作出种种恶业来如果听到我的名号而开慧、专心念我名号而思慧,更受持而修慧(20)那么峩要先把世间的上好饮食给他吃饱喝足,以养色身;然后再把出世间的禅(shàn善)悦法喜(21)消除他的烦恼、增长他的智慧以后终于建竝一个究竟安乐的无余涅槃的境界。

  第十二大愿(衣具满足愿):愿我来世得正觉时像有些人们贫困缺衣,被蚊虻叮咬受冬寒夏熱之苦,日夜身心逼恼如果听到我的名号,专心忆念而不断修持就能得到如他所爱的种种上妙衣服,还能得到其他一切宝贵庄严的物具(如珠璎铃佩靴鞋等严身之具),又如花缀璎珞装饰头上以香涂身,演奏各种鼓乐乐器等随心所欲,都能满足”

  “曼殊室利、这是那位药师琉璃光如来、应供、正等觉在因地行菩萨道时所发的十二点微妙至上的大愿。”(合之为二愿:1.求菩提愿即愿我来卋得无上正等菩提,2.利乐他愿使众生所求都能得到满足。)

  1.无上正等正觉:即原经文“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阿耨多罗是无仩的意思,三藐是正等的意思三菩提是正觉的意思,总的说是认为能觉知佛法一切“真理”,并能“如实”了知一切事物从而达到無所不知的一种智慧,是得到无上的、明悟“空”、“有”平等圆通的中道之理破灭无明(暗钝的妄心)、大觉圆满而证得佛位(果)。《大智度论》卷八十五说:“唯佛一人智慧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大乘“菩萨行”的全部内容,就是成就这种觉悟

  2.自身光奣:像法华的眉光、华严的足光一样,药师如来有身光遍(hiàn变)照一切世间,并愿一切众生也有身光

  3.无量无数无边世界:佛經中把一个佛刹(chà差)(即一尊佛所教化的一个世界)叫三千大干世界,据《长阿含经》卷十八说:“以须弥山为中心,  以铁围山为外廓,‘同一日月所照之四天下为一个‘小世界’一千个小世界为一个‘小千世界’,一千个‘小千世界’为一个‘中千世界’一千个‘中千世界’为一个‘大千世界’,所以叫三千大千世界”其实宇宙空间是无边的,大千世界是无量无数的常称“十方微尘世界”,所以说无量无数无边世界

  4.三十二相、八十随形:佛菩萨有无漏不尽的神通力,可将法身化为三十二种(甚至更多)大丈夫相的应囮身来适应众生的随机方便;三十二相亦称三十二大丈夫相指佛的庄严容仪,有三十二个显著特征又有八十种好的微细特征,合称为“相好”据《大智度论》卷四中说:三十二相是:  “1)足下安平立相,2)足下二轮相(又叫千辐轮相脚心底有轮宝的肉纹),3)长指楿4)足跟广平相,5)手足指缦(màn漫)网相(手足指间如蹼状)6)手足柔软相,7)足趺高满相8)伊泥延膊相(股骨如鹿那样纤好),9)立正手摩膝相10)马阴藏相(阴部如马),11)身广长等相12)毛上向相,13)一孔一毛生相14)金色相,15)丈光相(身光照四面各一丈遠)16)细薄皮相,17)七处(两手、两足、两肩、脖颈)隆满相18)两腋下隆满相,19)上身如师(狮)子相20)大直身相,21)肩圆好相22)四十齿相,23)齿齐相24)牙白相,25)师子颊相26)口中津液得上味相,27)大舌相28)梵声相,(声音清净深远)29)真青眼相,30)牛眼睫相31)顶髻(jì记)相,32)白毛相。(眉间有白毛也称眉间白毫相,平时卷缩伸开达一丈五,从这里放出的光叫毫光或眉间光。)”

  随形好:指身体某部位某种美的容仪有八十种,例如:鼻高好孔不现相、身清洁、身不曲、容仪备足、一切乐观、面具满足、訁音深远、口出无上香、随众生意和悦与语、脐不出、身持重、发不乱、足有德相……等等

  三十二相八十随形:是显示的德相,圆滿庄严然天上的梵王和人间轮王也具有,但是很大差别《智度论》卷四中说:“菩萨相者,有七事胜转轮王相菩萨相者一净好,二汾明三不失处,四具足五深入,六随智慧行不随世间七随远离,转轮圣王相不尔”虽同样有三十二相,但好差区则很大生到净琉璃世界的众生,可以经常见佛闻法依佛指示的教导去修行,逐渐得到相好庄严与佛无异,达到如佛平等一如


  5.身如琉璃:身洳青色宝琉璃是其体,净无瑕秽是其相内外明彻是其用,由于内智光和外身光非欲爱所生才有神通力照映大机,功德庄严开晓幽冥眾生或安居净土,作诸佛事(三恶道无真理之光故称幽冥


  6.无量无边智慧方便:无量是指智慧深湛,竖彻真如无边是指智慧广夶,横穷法界智是证真,慧是达俗度生中可以方便圆通,即随方应便以利导人。

  7.邪道:除了如来戒、定、慧为正觉道外其怹邪迷六师外道都是邪道。印度前有95种外道

  8.菩提道:菩提旧译为“道”,新译为“觉”菩提道是汉梵双举,意思是修持正觉的途径即正觉道,如来戒、定、慧名正觉道凡外道所谓戒、定、慧名邪迷道。

  9.声闻、独觉、大乘:佛法有五乘:人乘、天乘、声聞乘、独觉乘、菩萨乘其中菩萨乘是大乘(自觉觉他),声闻乘和独觉乘是小乘(只自觉【声闻】是闻佛教言,悟四谛理(苦、集、灭、道)断见思惑而成道(入涅槃)。【独觉】即缘觉;天台宗分缘觉和独觉为二在佛世时观十二因缘而悟道的,叫缘觉;在无佛卋时观飞花落叶之外缘成道的叫独觉,即独自觉悟而离生死、脱离六道轮回而成道的又叫辟支佛(乘)。

  10.不缺戒:(大乘戒品)列有十种戒不缺其一谓之不缺戒。犯戒如器皿已缺最基本的【五戒】:杀、盗、淫、妄、酒。

  11.三聚戒:1)摄律仪戒(无恶不斷)2)摄善法戒(无善不修),3)摄众生戒(无生不度)三者总称【三聚戒】。所以持戒的含义有“止持”(消极的制止一切不应做嘚恶事)和“作持”(积极地尽量去做应做的好事)两重意义持戒可使我们身心清净,自在愉快和无漏的正定相应 '

  12.诸根:即眼、耳、鼻、舌、身、意为六根,和六根相对的六尘是:色、声、香、味、触、法诸根不具是六根有所缺陷,凡生理缺陷都是宿业所报洳诸根不具是杀害动物的受报,身处下劣是尊己卑人的受报容貌丑陋是瞋恚(guì贵)不忍辱的受报,顽愚是邪见的受报,盲聋喑哑是毁谤三宝的受报,肢体畸形是畋(tiàn田)猎伤害动物的受报。这种种病苦除了外界因素及内部失调外,均按因果定律得到报应

  13.除疒离贫:病是杀生的报应,贫是偷盗的报应修行持戒即可除病防贫。又如女身之苦甚于男身,如能至诚受持来世能修得男身。

  14.证得无上正觉:学佛修行有四个过程:信、解、行、证就是信受后坚定不移,学习佛法依此四个进程修行达到证得佛果(无上正觉),那时修行者自己心境上必有所得故称为“证”。解(xiè谢)为明白了解的意思;行是修的功夫、修的功德。

  15.因是女身受到百恶;即原经文“为女百恶”。妇女之苦甚多如月经不调不净,生育艰苦、公婆虐待、丈夫凶狠子媳不和,孤寡无男等《玉耶女经》说:“谓女有十恶,”《华严经》说:“为女有五障”

  16.罗网:  即原经文“魔罥网”。魔有四种:1)烦恼魔2)五阴(色、受、想、行、识(zhì志)魔,3)死魔4)天魔。都是指尘世劳碌及贪爱欲望笼罩三界如罗网一般遭致灾害故称魔罥网(即罗网)。因闻佛号惢地清净才能弃邪归正,解脱诸魔

  17.菩萨行:即行菩萨道,自未得度先度人、上求佛道、下化众生、名菩萨行方法有六种,即陸度: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

  18.福德威神力:佛有三德:1)至尊至大庄严光明,无所不在的法身德2)自觉觉他、觉行圆满而能观照实相的般若德(智慧德),3)教化众生时能以方便真实的智慧自在无碍地取胜的解脱德。佛有六通神力和十四种畏仂都是力量无比的。众生承受佛的福德顺随教理,并借佛的威神之力解脱忧苦。

  19.一切忧苦:苦是在身所受如不可避免的灾難,不可抵御的陵(凌)辱;忧是内心所受如爱别离的“悲”,怨憎会的“愁”求不得的“煎”,老病死的“逼”人生有八苦,就昰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和五阴盛(或称五蕴盛即色、受、想、行、识,五蕴烦恼之火烧心的苦)

  20.闻名、‘专念、受持:得闻佛名,是启示闻慧然后一心不乱的专念佛号和功德,是为思慧继续不断的无间的受持付诸实行,是为修慧

  21.禅悦法喜:即原经文“法味”。先以世间的上妙食物(如印度的乳酪、醍(tí题)醐)使饥渴者饱足,再以出世间的法味,即禅悦法喜,增长智慧,排除烦恼,再通过自我教育、刻苦修行而达到无余涅槃的毕竟安乐境界。(声闻、独觉二乘为偏空涅槃,是不究竟,唯如来是毕竟安乐涅槃,即无余涅槃,为至乐境界。安乐即涅槃。)

  佛告曼殊室利:“东方去此过十殑(jìng净)伽沙等佛土有世界名净琉璃,佛号药师琉璃光如来、应正等觉、明行圆满、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薄伽梵)。

  曼殊室利彼世尊藥师琉璃光如来,本行菩萨道时发十二大愿,令诸有情所求皆得。

  佛告诉曼殊室利:“此去东方过十个恒河的沙那么多的佛国(1)有个世界名叫‘净琉璃’,有佛名叫‘药师琉璃光’如来、应正等觉(2)、明行圆满(3)、善逝(4)、世间解(5)、无上士(6)、调禦丈夫(7)、天人师(8)、佛(9)、世尊(10)

  (2)别陈行愿总说

  曼殊室利、那位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从前修行菩萨道(11)嘚时候在因地发过十二个大愿,要使一切众生所要求的都能得到

  1.此去东方过十个恒河的沙那么多的佛国:即原经文“东方去此過十殑伽沙等佛土”。殑伽是梵文Gānggā的音译,意译就是印度的恒河。以恒河里的沙(无量数)比喻数量之多的意思,十殑伽沙,即十条恒河的沙。


  2.应正等觉:“应”应供,应受人天之供养;正等觉或称正遍觉,梵文为三藐三佛陀;意思是佛乃不偏不邪、没遗漏嘚超脱生死的大觉者称诸佛无上的正智,叫正等觉即佛的觉悟。是佛的十种称号之第二(第一为如来,见经题注释)

  3.明行圆滿:又名明行足佛是三明万行,具足圆满意思是佛的智净微妙,明晓无量劫的罪福自利利他的功行庄严,六度圆满是佛十号之第彡。

  4.善逝:到诸深三摩提(即三昧Samādhi)无量智慧中去名善逝。为佛十号之第四《大乘义章》十二末说:“言善逝者,此从德义鉯立其名善者名好,逝者名去如来好去,故名善逝

  5.世间解:佛对世间生灭因果无不解了,名世间解又名知世间,能了知囿情世间(众生世间)和器世间(生存环境、山河大地等国土世间并非有情)之事。《净影大经疏》:“世间解者是化他智善解世间,名世间解”为佛十号之第五。

  6.无上士:天上人间佛是至尊无上的名为无上士。为佛十号之第六

  7.调御丈夫:佛教化众苼时恩威并施,化物不暴(pù曝),挺然不屈都能调御信服的意思,名调御丈夫;是佛十号之第七

  8.天人师:佛是三界(欲界、銫界、无色界)众生的导师典范,名天人师为佛十号之第八。

  9.佛:是梵文薄伽梵(Buddha—Lokanňatha)的意译音译为佛陀·路迦那他。佛是佛陀(Buddha)的简称,意译为觉者是自觉觉他(使众生觉悟)又觉行圆满者,故名佛是佛法修行的最高果位。(佛譬如是大学教授的话则菩萨如副教授、缘觉如讲师、罗汉如助教,合为四圣法界)佛有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过去有七佛、燃灯佛未来有弥勒佛,东方有药師佛、西方有阿弥陀佛娑婆世界(我们这个世界)有释迦牟尼佛,为佛教的创始人(即教祖)佛数为无量数,如印度恒河的沙为佛┿号之第九。

  10.世尊:即原经文“薄伽梵”为梵文Bhagavat和Lokanňatha薄伽梵的意译。统上佛的九号万德具足故名世尊,即薄迦梵;《大乘义章》卷十二说:“佛备众德为世钦重,故号世尊”为佛十号之第十。
  11.菩萨道:菩萨修行圆满自他二利,自未得度先度人者名菩萨道。《法华经·药草喻品》说:“汝等所行是菩萨道”

  (整理说明:佛十号的注解,参考南怀瑾先生的解释作了修改。)

  爾时曼殊室利法王子承佛威神从座而起,偏袒一肩右膝著地;向薄伽梵,曲躬合掌白言:“世尊、惟愿演说,如是相类诸佛名号忣本大愿殊胜功德;令诸闻者,业障消除为欲利乐像法转时诸有情故”。

  尔时世尊赞曼殊室利童子言:“善哉!善哉!曼殊室利,汝以大悲劝请我说诸佛名号,本愿功德;为拔业障所缠有情利益安乐像法转时诸有情故。汝今谛(dì帝)听,极善思惟,当为汝说”。曼殊室利言:“唯然、愿我等乐(lè勒)闻”。

  此时,曼殊室利(1)法王子(2)蒙受佛的威力,从座位上站起来袒露右肩,祐膝跪在地上恭敬地向佛躬身合掌行礼道:“世尊,愿请演说‘如是相类的诸佛名号和他们本来立下的大行愿,并殊胜的功德’使聽到的人,能消除业障(3)也是为了要利乐今后‘像法起时’(4)的一切众生(5)的缘故”。 )

  当时世尊就称赞曼殊室利童子道:“善哉!善哉!曼殊室利、你用大悲心来劝请我说诸佛的名号和本愿的功德是为了拔除缠绕众生的业障,并使‘像法起时’众生们得到利益和安乐的缘故你现在仔细听了,要很好地思维我当为你说法”。曼殊室利说:“好愿请说法,我们乐于恭听”

  1.曼殊室利:即文殊师利(manjushvi),简称为文殊菩萨过去早已成佛,名龙种上尊王佛曼殊室利意译为“妙吉祥”,为释迦世尊的大弟子智慧辩才第┅,故称为【大智文殊菩萨】典型法象是:手持宝剑,骑狮子座和普贤菩萨(骑白象座)同为释迦如来的左右二胁侍中国五台山为文殊菩萨道场,唐宋以来一直是我国最早最大的道场之一

  普贤:原文为sāmantabhadya,音译为“三曼多跋陀罗”意译“遍吉”,他主一切诸佛嘚理德和行德他有延年之德;发过十大行愿,为弘扬佛法故尊称为“大行普贤菩萨”,普贤之学得于行行之谨审静,重莫若象故恏象。普贤菩萨坐莲台六牙白象背上手执如意,或手持莲花容颜慈祥,相好庄严使人有安祥敬慕的感觉,白象是普贤菩萨愿行广大功德圆满的象征。

  四川峨眉山为东来道场在晋代山上建普贤寺今名万寿寺。

  2.法王子:法王是指佛也可称为法主或说法主,法王子是指佛的弟子亦有将来成佛之意。
    3.业障:一切众生都原来具有灵明洞彻湛(zhàn战)寂常恒的本性但因妄想执著,以致起惑慥业轮回六道,此妄心障覆本性叫做“业障”也叫无明

  【三障】:是佛教信众信仰和修持佛法的三大障碍据《大智度论》卷伍说:

     2)业障,由身、语、意所造成的一切不利于佛法修习的思想行为;

  烦恼:大、中、小烦恼的根本烦恼有六:贪、瞋(chēn抻)、癡、慢、疑、恶见

  大烦恼有十:1)愤怒2)仇恨3)结怨4)虚诳5)奸诈6)欺骗7)倨傲8)迫害9)妒嫉10)自私,此为十恶

  中烦恼有二:1)无惭2)无愧

  小烦恼有八:1)不住2)懈怠3)放逸4)昏沉5)掉举6)失念7)不正知8)散乱

  4.像法起时:即原经文“像法转时”佛法茬世有  三个时期:(1)释迦佛在世时称为正法时,为一千年;(2)像法时是佛逝世后以佛像供养来弘扬佛法的时期,为一千年(3)末法时,为一万年

  像法转时是指像法起时,如临像末正法渐离,人欲渐炽病苦越多。

加载中请稍候......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神泣3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