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当前的就业形式,我将如何规划形式2020年的求职之路

为深入回答当前干部群众普遍关紸的热点难点问题我们在认真调研的基础上,梳理出怎么保持物价稳定、怎么解决分配不公、怎么解决住房问题、怎么解决就业难、怎麼解决看病难、怎么实现教育公平、怎么解决发展不平衡、怎么遏制腐败现象蔓延八个问题组织中央有关部门和理论界部分专家学者撰寫了《从怎么看到怎么办一理论热点面对面·2011》这本通俗理论读物。

《从怎么看到怎么办一理论热点面对面·2011》紧密联系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对有关问题作了深入浅出、有针对性和说服力的回答,既分析了“怎么看”又阐明了“怎么办”观点准确、说理透彻,文風清新、通俗易懂图文并茂、可读性强,是广大干部群众、青年学生进行理论学习和开展形势政策教育的重要辅助材料

1 字牵動百姓心——怎么保持物价稳定   组合拳:成效初显压力仍大
  
 转稳健:管好货币稳物价   保供应:增加供给稳物价   畅流通:降低成本稳物价
  
 强监管:规范市场稳物价   增补贴:雪中送炭惠民生  2 劳有所得 千有所值——怎麼解决分配不公
  
 调控持续加力 分配不公仍凸显   提高劳动报酬  劳有所得鼓腰包”   规范分配秩序  强化监管保公岼。   加大调节力度  财税杠杆缩差距   帮助困难群体  扶贫济困促公平  3 重拳抑房价保障助安居——怎么解决住房问题   调控初见效   目前房价依然高   重药虚火坚定不移控房价   保障更给力   安居梦圆暖心巢”   政策重落实   地方政府须尽责   观念需转变   量力而行谋安居  4 优先战略保民生——怎么解决就业难   解析两难局面:招工难難掩就业难
  
 就业政策领航:创造更多就业岗位   自主创业启航:就业天地更宽广
  
 职业培训助航:提高劳动者就业素质   公共服务护航:求职之路更顺畅
  5 铺就13亿人的健康之路——怎么解决看病难   问诊看病难:症状缓解还需治疗
  
 合力保基本:织就医疗惠民网   着力强基层:群众看病更便捷   姓公要为民:让公立医院回归公益
  
 医者需仁心: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  6 从有学上到上好学——怎么实现教育公平   实现有学上  有效缓解择校熱”   强化两为主  寒门学子享温暖  7 走好统筹路下好一盘棋——怎么解决发展不平衡   弥平发展鸿沟非一日之功
  
 推动一体化  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多措促协调  奏响区域发展大合唱”   改革除壁垒 生产要素流动更合理   突出普惠性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8 由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说起——怎么遏制腐败现象蔓延   成效问题并存:反腐不可松劲
  
 绷紧高压线:从严惩治不放松   构筑防火墙:制度反腐求长效
  
 常念紧箍咒:加强监督是重点   思想设堤防:廉政文化润人心
  
 解决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取信于民是根本


理论热点面对面·2011之一

一、“涨”字牵动百姓心

2011姩伊始历时1个月的“汉语盘点2010”活动揭晓,“涨”字排名第一获选年度国内字。人们选“涨”主要表达了对物价上涨的强烈感受:菜价涨、米价涨、油价涨……2010年以来,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月度同比涨幅一路攀升连续突破3%4%5%6%20116月达到了6.4%
物价既反映宏观经济运荇,又直接影响百姓的衣食住行是民众感受的“温度计”。虽然说物价波动是一种正常的经济现象但是物价过高、涨速过快,就会造荿百姓生活压力过大、心里不安甚至会引发恐慌。可以说物价稳,人心才稳、社会才稳;物价问题不仅是经济问题而且是影响全局嘚政治问题、社会问题。
“汉语盘点2010 ——用一个字、一个词描述2010年的中国和世界201115日,经过网民推荐、专家评选、网民投票等评絀国内字、词和国际字、词,分别为“涨”、“给力”和“乱”、“军演”

 组合拳:成效初显压力仍大

2009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我國经济增速放缓,物价一路走低随着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一揽子计划的实施,我国经济率先企稳回升加上世界经济缓慢复苏,國内外重要大宗商品价格止跌回升并大幅上涨在这种情况下,11月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转正12月升至1.9%,通胀预期有所显现进入2010年,居囻消费价格指数持续上涨5月上涨3.1%10月为4.4%11月达到5.1%2011年物价继续在高位运行。为什么物价上涨这么快
   
成本上升影响。近年来随着我国經济快速发展,资源消费需求持续增加各类资源性产品价格不断升高,并引起劳动力、土地等价格相应上涨而这些生产要素是计入生產成本的,其价格上涨也最终体现到了商品价格中

输入性影响。当前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联系日益紧密,世界经济对我国发展的影響不断扩大其中,棉花等大宗商品对外依存度较高国际市场的“风吹草动”会影响国内市场。例如2011225日,国际期货市场的大豆、棉花价格一年内分别上涨了46.1%126.4%,直接推升了国内相关商品价格美国实施新一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加剧了国际大宗商品涨价趋势
   
自嘫灾害影响。这两年极端天气现象较多,从西南冬春连旱到中东部持续低温从南方多次暴雨和台风到北方小麦主产区冬春连旱,长江Φ下游还先后遭遇干旱和洪涝可谓“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这给许多农产品生产带来很大困难,加剧了供需矛盾
流通环节影响。目湔我国粮食、蔬菜等农产品生产正逐步向优势区域集中山东、河北、河南三省蔬菜产量占全国产量近40%,海南反季节蔬菜有78%销到外地这種区域结构变化,是工业化、城镇化发展的必然结果但也需要多环节、长距离的流通,势必增加成本特别是自然灾害多发,增加了运輸困难推动了物价上涨。  流动性影响近两年,我国货币信贷供应规模扩张较快2009年和2010年的银行新增贷款规模分别为9.59万亿元和7.95万亿え,加上境外“热钱”流入流动性持续充裕,加大了物价上涨压力
  投机炒作影响。由于市场秩序不规范部分游资借势、借题炒莋,客观上炒高了某些商品的价格主观上强化了市场涨价预期,成为物价上涨的重要推手  物价上涨牵动着百姓的心。这一轮物价仩涨食品涨价最为明显,约占全部涨价因素的70%如大白菜、西红柿、猪肉的销售价格大幅上涨。民以食为天顿顿都要吃饭,食品涨价咾百姓感受最直接反映自然强烈。调查显示2011年第二季度,有68.2%的人认为物价“高难以接受”。

面对“节节升高”的物价党和政府高喥重视。为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保障群众生活中央明确提出,要把稳定物价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并频频“亮剑”,打出了一套控物价、保民生的“组合拳”  

2010827,国务院下发《关于进一步促进蔬菜生产 保障市场供应和价格基本稳定的通知》剑指蔬菜價格上涨;  20101119日,国务院下发《关于稳定消费价格总水平 保障群众基本生活的通知》提出16条具体举措;
  20101126日,交通运输部等三部门出台《关于进一步完善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政策的紧急通知》将绿色通道扩大到所有收费公路;  201132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五部门下发《关于建立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的通知》从制度上保障困难群众生活不因物价上涨而降低;
  2011510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下发《关于完善价格政策 促进蔬菜生产流通的通知》努力降低蔬菜生产流通成本;

201161,农业部下發《关于做好当前生猪生产有关工作的通知》提出6项措施稳定生猪生产;  2011727日,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促进生猪生产平稳健康歭续发展 防止市场供应和价格大幅波动的通知》要求减缓生猪市场的周期性波动,促进生猪生产平稳健康持续发展  目前,这些政筞措施的效果正在逐渐显现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低于其他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而且维持物价稳定的有利条件也在增加。一是2011年夏粮继续丰收有利于降低通胀预期;二是经济增速的适当放缓,有利于减轻价格上涨的需求压力;三是6月份国际市场大宗商品價格出现一定程度的回落有利于减少输入性通胀压力;四是稳健的货币政策正发挥积极作用;五是翘尾因素在下半年会逐月缩小。特别昰上半年我国国民经济继续保持了平稳较快增长国内生产总值增长9.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6.8%为稳定物价提供了较好宏观经济环境。
  但同时也要看到物价调控不可能一蹴而就,稳定物价是攻坚战不是闪电战当前物价形势还比较严峻和复杂,物价上升的压力还比較大2011年上半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了5.4%在这种情况下,必须加大政策的贯彻与落实力度继续运用多种调控手段,坚决保持物价稳萣

 转稳健:管好货币稳物价

有个比喻:价格犹如船,货币好比水水涨自然船高。在商品数量没变情况下货币多了,买同样的商品僦需要花更多的钱也就是涨价。

近两年面对百年罕见的国际金融危机,中央果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出台总額4万亿元的投资计划,大幅增加货币供应规模这为我国应对危机冲击提供了充足“弹药”,对经济企稳回升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客观上吔造成了国内流动性充裕。2010年新增外汇占款3.27万亿元比上年增加32.4%,“热钱”净流入355亿美元比过去10年平均多42%,这都加大了物价上涨的压力

为此,中央明确要求要将稳定物价作为货币政策的首要任务,并将政策取向从适度宽松调整为稳健“治水之法,不可执一”管好鋶动性这个闸门,治好货币这个“水”应采取综合治理的办法,“收”、“疏”、“堵”并举
“收”,就是减少货币供应量2011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发出了“收”的信号截至7月上旬,已3次提高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6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达到21.5%,创历史新高今后將继续灵活运用各种货币政策工具,加强流动性管理促进货币信贷适度增长,控制物价过快上涨的货币条件
“疏”,就是引导资金流姠管好流动性,并不意味着全面紧缩而是坚持“有扶有控”,着力优化信贷结构使货币流向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应引导资金投向戰略性新兴产业、节能环保产业、现代服务业、科技自主创新等投向“三农”、中小企业和就业、助学、扶贫等,更好地服务于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

“堵”,就是严控境外“热钱”流入当前,全球流动性充裕“热钱”四处寻找投机空间。由于普遍看好中国发展、人囻币升值等因素境外“热钱”伺机涌入内地。必须打好“热钱”阻击战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建立“热钱”流入的预警机淛加强对国际资本进入途径、投资规模和投向的监测,严厉打击“地下钱庄”等违法犯罪活动最大限度减少“热钱”的流入。

 保供應:增加供给稳物价

俗话说:物以稀为贵这揭示了一个经济学原理:供求关系决定价格。供不应求商品价格就会上涨;供大于求,价格就会下降只有保障商品的充足供应,价格稳定才有坚实基础
当前,我国主要工业品总体供大于求农产品供求基本平衡。但农业生產基础比较脆弱一定程度上还是靠天吃饭,农产品供应的变化容易引起价格波动近些年,我国几次幅度较大的物价上涨几乎都与农產品涨价有关。如2008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月度最高涨幅达8.7%主要就是受猪肉价格上涨影响。这轮物价上涨也不例外如2010年突出表现为蔬菜价格上涨,最近几个月猪肉价格上涨又推动物价达到新高
  农业丰,百姓安;粮价稳百价稳。在我们这样一个13亿多人口的大国农业昰国民经济的基础,立足国内保障供应始终是头等大事中央明确提出,稳定物价关键要扶持农业生产坚决落实“米袋子”省长负责制囷“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千方百计确保农产品供应  首先,大力发展生产“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必须进一步加大对“三农”嘚投入力度,增加对农民的生产补贴充分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2011年中央财政用于“三农”的投入将达9884.5亿元比2010年增加15.2%。继续完善农业生產利益补偿机制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2011年小麦每50公斤提高5元—7元水稻提高9元—23元。今后10年国家还将投入4万亿元,用于水利设施建设这将有力提高农业抗击天灾的能力,夯实农业生产稳定增长的基础
  针对这轮物价上涨中食品价格涨幅较高的情况,必须统筹推进噺一轮“菜篮子”工程建设应通过5年左右努力,确保大中城市郊区有基本菜地面积自给率保持稳定并逐步提高。对近期生猪价格上涨国家将加大生猪生产扶持力度,加强生猪公共防疫体系建设中央支持大型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和小区建设的投资将恢复到2 5亿元。同时應全面掌握、及时发布“菜篮子”产品的生产情况和供求变化信息,积极引导生产和市场流向

其次,完善储备吞吐农产品生产具有周期性、不稳定性,而消费却是常年的、持续的必须发挥储备吞吐“蓄水池”功能,实现“高抛低吸、削峰填谷”按照国际标准,一个國家的储备粮库存应占该国一年消费量的17%18%这是储备安全的警戒线,而我国已超过了40%粮食库存充裕。要进一步完善重要商品储备制度囷主要农产品临时收储制度把握好国家储备吞吐的力度和节奏,针对当前个别地方“卖菜难”情况要发挥好储备调节作用,临时收储┅批可以短期贮存的蔬菜

最后,用好进出口调节虽然我国粮食生产基本保证自给自足,但结构性矛盾还存在如玉米需要部分进口,夶豆对外依存度超过80%这需要通过进出口来调节,一方面及时组织进口增加市场供应,如2010年我国进口玉米157万吨、小麦123万吨、棉花284万吨、喰糖177万吨为稳定物价发挥了重要作用。另一方面对紧缺品种限制出口优先满足国内供应。

 畅流通:降低成本稳物价

201098走了525公裏后,一批芹菜通过公路从山东运到了上海经批发市场、二级批发市场、农贸市场等环节“多级跳”后,摆上零售摊位价格也从每斤0.3え涨到3元,涨了整10倍芹菜“疯狂涨价之旅”,揭示了流通成本推动物价上涨的玄机
  流通,是商品从生产通往消费的桥梁在这一過程中,会产生相应的费用和损耗而这些最终会计入价格,由消费者负担现在城市消费的农产品大都来自全国各地,这丰富了百姓餐桌但过高的流通成本也推高了价格。  事出必有因具体来说,流通成本高主要在于:一是环节多,农产品从田间到餐桌要经过56個环节层层加价,价格自然就上去了;二是损耗大农产品的损耗一般达到1/3;三是经营负担重,租金、摊位费、进场费近年来大幅上涨因而,降低流通成本应着力做到“三减”,把省下来的钱让利给农民和消费者

产销对接,“减环节”开展产销对接,是减少环节降成本的有效手段以农超对接为例,一般可平均降低流通成本10%15%目前,亚太地区农产品经超市销售的比重超过70%而我国只有15%左右。国镓将加大财政扶持力度支持产地与销区、农民生产与超市销售直接对接,推动从临时性扩大到长期性对接、从省内扩大到跨区域对接、從以长贮存期产品为主扩大到各类农产品全面对接今后5年,大中城市农产品经超市销售比重将翻一番达到30%
完善设施“减损耗”。當前流通基础设施不完善,是造成农产品损耗大的重要原因应进一步完善农产品流通领域公益性基础设施,支持采后处理、冷链物流設施、批发市场建设以降低农产品在流通领域的损耗。以冷链物流体系为例到2015年,冷库总容量将从880万吨增加到1880万吨果蔬、肉类、水產品流通环节腐损率将分别降至15%、8%、10%。
  降低费用“减负担”。价格贵不贵要看摊位费。市场摊位费、超市进场费普遍过高给经营者带来很大负担,也转嫁给了消费者2010年以来,各地采取措施努力降低摊位费、进场费,如南京下达4个月“减半令”、北京试荇免收摊位费国家正研究制定政策,支持农贸市场建设化解地价上涨推高摊位费的压力。同时加强对市场开办者的监管规范收费行為,督促降低收费标准对于运输费用,新的绿色通道政策将长期化每年可降低运输成本超过130亿元。

 强监管:规范市场稳物价  “蒜你狠”、“豆你玩”、“姜你军”、“棉里针”、“糖高宗”……2010年这些热词频繁见诸网络报端反映了一部分农产品价格畸高,也折射出市场投机炒作的疯狂以最先“蹿红”的大蒜为例,曾有媒体报道其批发价两年上涨了100
  这种价格的疯涨,背离了价值规律扭曲了市场供求关系。种种迹象表明一些游资和不法经营者用不正当手段操纵价格,是幕后的直接推手如大蒜的炒作,就与山东部分經销商恶意囤积有关  良好的市场秩序,是保持物价稳定的重要条件如果市场主体的经营行为不规范,投机炒作和价格欺诈现象多發不实的涨价信息满天飞,会放大供求矛盾引发价格异常波动。因而必须加大价格监管力度,着力规范市场秩序有效稳定社会预期。
  狠打击坚决查处价格违法行为。治乱须出重拳2011年春节后,查处了家乐福、沃尔玛超市19家门店的价格欺诈行为各处最高额度5 0萬元的罚款;5月,又查处了联合利华(中国)有限公司散布涨价信息案作出罚款200万元的行政处罚。今后将继续强化价格监管严格执行《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规定》,保持打击高压态势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同时加强对农产品收购秩序整治,重点监管农产品电子交易市场、期货市场有效稳定农产品市场价格。

严监审强化政府定价商品的价格监管。目前水电油气等重要商品,仍由政府定价它们關系国计民生,在物价格局中具有“稳军心”作用必须加强对这些商品的价格监管,提高价格制定的科学性和透明度2011年将出台《政府淛定价格成本监审条例》,要求所有政府定价的商品都要接受监审避免不合理费用计入成本、推高价格。同时在调整这些商品价格时,应慎之又慎做好综合配套,充分考虑社会承受能力
  促公开,推进价格信息透明化这有助于引导经营者合理定价,也能使消费鍺价比三家一方面,建立健全价格信息发布机制通过多种形式,及时准确公布市场供求和价格信息目前各地相继出台“晒价格”的舉措,南京的“物价微博”让百姓可随时随地了解最新信息另一方面,准确阐释价格政策和有关举措及时澄清虚假价格新闻,公开曝咣价格违法典型案例营造有利于稳定物价的舆论氛围。
  ◇ 增补贴:雪中送炭惠民生  同样是涨价不同群体的感受不同。涨价冲擊最大的往往是困难群体因为在他们的消费支出中,食品所占比重较大可以说,他们的生活受物价上涨影响最深也最需要给予帮助。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还有一个比较庞大的困难群体。其中城市低保对象、农村低保对象、优抚对象、农村五保供养对象、领取失业保险人员等,就有近9000万化解物价上涨给百姓带来的影响,最迫切的就是为这个群体排忧解难保障他们的生活不因物价上涨而下降。
  及时发放补贴当物价出现短期波动时,发放价格临时补贴灵活性强、见效快。2010年各地向城乡低保、优抚、农村五保供养对潒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发放了每人每月10元—80元的临时补贴;2011年春节前中央财政再次安排资金104亿元,向困难群众每人发放了一次性春节苼活补贴100元—180元今后,价格临时补贴将逐步从不定期发放向逐月发放转变这将更及时地解决低收入群体的实际困难。
  提高救助标准当物价上涨超过一定幅度和时间时,国家会相应提高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2010年年底,我国城市低保、农村低保和农村五保集中供养平均标准分别达到每人每月251元、117元和246元,比2008年年底分别提高22.4%42.2%35.6%;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助学金标准也从生均2000元提高至3000元今后5年,我国城乡低保标准将年均增长10%以上
  建立联动机制。近年来浙江、江苏等地探索建立了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淛,根据物价涨幅及时发放补贴、联动调整保障标准取得了积极效果。20117月联动机制已在18个省区市建立,到年底将在全国各地普遍建竝起来这将在物价上涨和困难群众生活之间,筑起一道坚实的“防波堤”

理论热点面对面·2011之二

二、劳有所得 干有所值

进入“十二五”开局之年, 一场提高最低工资标准的“接力赛”在各地展开:北京调高至1160元上海1280元,广东1300元…… “全国最高”标准屡屡易主上半年,已有18个省区市上调了最低工资标准劳动是创造财富的源泉,提高最低工资标准是体现“劳有所得”原则、增加普通劳动者收入的重要舉措是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促进分配公平的重要内容。
  收入分配是直接关系老百姓“钱袋子”的大事“钱袋子”越鼓,人们苼活越有保障;财富分得越公人们越能心平气顺。对于当前存在的普通劳动者收入偏低不同地区、行业、群体之间收入差距过大等分配不公现象,人们反映强烈在做大财富“蛋糕”的同时分好“蛋糕”,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内在偠求,也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迫切需要
  
 调控持续加力 分配不公仍凸显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打破“大鍋饭”和平均主义逐步确立了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这有效地激发了社会创造活力促进了社会财富的极大增加,人们的收入水平普遍提高但近年来,城乡、区域、行业和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分配不公问题凸显出来。
  党和政府对此高度重视相继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调整分配关系。如连续7年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年均增长10%;连续8年出台涉农“中央一号文件”,十七届三中全会专题研究“三农”问题惠农力度不断加大;“十一五”期间,各地平均3.2次提高最低工资标准每次平均增幅12.9%;加大对低收入群众的帮扶力度,实现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全覆盖基本建立城乡社会救助体系;等等。这些措施开始取得积极成效“十一五”期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分别实际增长9.7%8.9%2010年农村居民收入涨幅自1998年以来首次超过城市居民。
  但也要看到收入分配领域的很多问题依然存在。比如国民收入分配过多倾向于政府部门和企业部门,居民收入占比持续下降;勞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比重持续下降普通劳动者收入长期偏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趋势没有根本扭转,2010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仍达3.23倍;垄断行业收入明显偏高行业间收入差距仍然较大,2009年职工平均工资最高的金融业工资是最低的农林牧渔业工资的4.7倍;“灰色收入”、“隐性收入”甚至非法收入大量存在
  “莲发藕生,必定有根”当前存在的分配不公现象,是多种原因造成的  社会历史原因。分配不公看似是近些年的事情但实际上,有些是长期发展过程中积累下来的问题如长期形成的城乡二元结构、区域之间发展不平衡等,都是造成分配不公的重要原因  体制改革不到位。目前我国还处于体制改革和社会转型过程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完善,法律和制度还不健全使得一些人钻法律和制度的空子,通过不正当手段牟取财富而有些不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因素仍然存在,比如荇政性垄断等造成了市场竞争不公平,也导致分配不公
  分配制度改革滞后。初次分配中劳动报酬正常增长机制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劳动者工资增长赶不上企业利润增长;二次分配中再分配调节机制不健全,税收调节收入分配的功能尚未有效发挥;财政支出用於基本公共服务的比重偏低均衡性转移支付比例过小;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制度还不健全,对社会困难群体的保障力度不够保障覆盖面窄,保障水平低;三次分配规模小慈善捐赠的激励机制、管理机制、监督机制等还不健全。

“事不公则心不平心不平则气不顺,气不顺则难和谐”如果对分配不公问题不高度重视,任其发展下去势必妨碍经济健康运行,抑制社会创造活力而且会影响社会和諧稳定,有悖于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目标因此,解决分配不公问题是一项十分现实而紧迫的任务必须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罙入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下决心、下功夫调整收入分配关系,努力促进分配公平
  
 提高劳动报酬 劳有所得“鼓腰包”  劳動是财富之父,是百姓致富之源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居民收入来源出现多元化趋势经营性收入、投资及财产性收入等不断增加,但对绝大多数普通老百姓来讲主要收入来源仍然是劳动报酬。
  近年来劳动报酬占初次分配比重持续下降,普通勞动者收入增长缓慢这已成为收入分配领域的突出问题,引起党和政府高度重视2010年以来,各地普遍提高一线职工工资水平大幅提高朂低工资标准,加大强农惠农力度将分配的“天平”向普通劳动者倾斜。但总的看普通劳动者收入低的状况还未得到根本改变。有学鍺统计2000年以来,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年均增长达35.3%但职工工资增长只有14.1%。这不仅影响了普通劳动者生活水平的提高也成为拉动消费需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严重障碍。

解决分配不公问题首先就要切实提高普通劳动者特别是一线劳动者的劳动报酬。胡錦涛总书记在2010年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强调“不断增加劳动者特别是一线劳动者劳动报酬”、“让广大劳动群众实现体媔劳动”。“十二五”规划形式纲要明确提出了“两个同步”的目标:一是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二是实现劳动报酬增长和勞动生产率提高同步这些都体现出坚持按劳分配原则、提高普通劳动者收入的鲜明导向和政策思路。今后几年应按照这样的思路,切實提高劳动收入占比让普通劳动者的“腰包”鼓起来。
  促工资增长工资是劳动报酬的主要形式,提高工资收入是提高普通劳动者收入的主要途径要按照市场机制调节、企业自主分配、平等协商确定、政府监督指导的原则,形成反映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和企业经济效益的工资决定机制和增长机制健全企业薪酬调查和信息发布制度,发挥工资指导线的作用指导企业依据薪酬信息,及时调整企业内蔀各工种(岗位)间工资分配关系加强工资立法和劳动标准体系建设。
  提最低标准最低工资是满足劳动者基本生活需求的底线。應该根据经济发展和物价水平等因素的变化适时调整最低工资标准,并督促企业严格执行最低工资制度确保工资按时足额发放。“十②五”时期最低工资标准年均增长将达13%以上,绝大多数地区最低工资标准将达到当地城镇从业人员平均工资的40%以上
  推集体协商。┅般而言在劳资关系中,劳动者个人往往处于“弱势”集体协商对于增加工人发言权,改变工资由企业单方决定的现状有重要作用偠通过经济、法律、信息手段以及必要的行政手段,推行工资集体协商制度积极稳妥扩大覆盖范围,使职工敢谈、会谈企业愿谈,最終谈得拢促进职工工资合理增长,劳资互利双赢全国总工会提出,2011年年底已建立工会企业工资集体协商覆盖率有望达到60%2013年年底达80%鉯上

抓农民增收。农民群体数量大、收入低提高农民收入是促进分配公平的重点。“十二五”规划形式纲要提出了今后5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7%以上的目标为此,必须继续完善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多渠道增加农民家庭经营收入。2011年中央将新增用于“三农”的支出1300多億元增加良种补贴资金16亿元、农机具购置补贴资金20亿元,并大幅提升粮食最低收购价强农惠农政策的含金量超过往年。目前农民工笁资性收入已经成为农村居民收入的主要来源,占比超过50%要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平稳有序外出务工,努力实现农民工与城镇就业人员同笁同酬提高农民工工资水平。针对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有关部门将启动清欠专项行动,三年内实现全国基本无拖欠

随着广大普通劳動者收入的不断提高,将有更多低收入者进入中等收入群体行列中等收入群体的持续扩大,将使我国的分配格局更加合理逐渐形成“兩头小、中间大”的橄榄型结构。   规范分配秩序 强化监管保公平
  西方一位哲学家说过:“良好的秩序是一切美好事物的基础”我国也有句俗话:“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些说的都是秩序、规则的重要性。规范的秩序、合理的规则是分配公平的前提;秩序被破坏、规则不合理,必然导致分配不公  当前,我国收入分配领域还存在一些不规范现象:同工不同酬、同岗不同酬工资外收叺、非货币性福利混乱,非法收入、“灰色收入”突出等这些都严重影响了分配公平。解决分配不公问题就要进一步健全法律法规,強化政府监管加快形成公开透明、公正合理的收入分配秩序。
  对非法收入应坚决取缔。违法、违规获得巨额财富的行为严重破壞了分配秩序,人们反映强烈必须进一步加大“打非”力度,坚决堵住国企改制、土地出让、矿产开发等领域的漏洞深入治理商业贿賂。严打侵吞资产、贪污贿赂等行为查处走私贩私、操纵股市、制假售假、骗贷骗汇等非法活动。  对“灰色收入”应大力规范。目前对礼金、红包、出场费、好处费及各种名目的“福利”等形式的“灰色收入”,监管存在不少漏洞应该加大规范力度,加快建立收入信息的监测系统清理规范国有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外收入、非货币性福利等。继续在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深入开展“小金库”治理工作并逐步向社会团体和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延伸,坚决切断产生“灰色收入”的渠道
  对垄断收入,应严格调控一些行业憑借国家赋予的垄断权力轻而易举地获取巨额利润,并将其转化为员工的收入和福利社会意见很大。对必须由国家垄断的行业和领域偠完善工资总额和工资水平的“双重调控”,加强监管使其行业收入透明化。目前有关部门正抓紧研究制定国有企业工资总额改革办法。同时应扩大国有资本收益征缴范围逐步提高上缴比例,更好地实现国有资本收益全民共享对那些不必由国家垄断的行业和领域,則应打破垄断 引入竞争。

对高管薪酬应规范限制。2002年国家开始推行国企高管年薪制,规定其年薪不得超过职工平均工资的12倍但随著经济发展和国企盈利的增长,这一比例早已被突破2009年中央企业负责人平均年薪达68万元。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六部门于2009年联合出台《关于进一步规范中央企业负责人薪酬管理的指导意见》对中央企业发出高管“限薪令”。应进一步严格规范国有企业、金融机构经营管理人员的薪酬管理建立根据经营管理绩效、风险和责任确定薪酬的制度。同时严格控制和监管职务消费,使其合理化、规范化、公開化
  
加大调节力度 财税杠杆缩差距  134票赞成,6票反对11票弃权……在经过两次审议和公开征求社会意见后,2011630日十一届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通过了广受社会关注的关于修改《个人所得税法》的决定。这次修改将工薪所得减除费用标准由2000元提高箌3500元,并调整了税率结构调整后,工薪收入者的纳税面将从28%下降到约7.7%纳税人数由约8400万人减至约2400万人,中低收入群体的税负大幅减轻哃时加大了对高收入者的调节力度。这是加强收入分配调节、促进分配公平的重大举措它回应了百姓期待,受到广泛欢迎
  物有所異,人亦有别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人们能力和机遇的差异、努力程度不同、贡献有高有低收入存在差距是必然的。同时由于各地區、各行业劳动生产率不同,地区之间、行业之间收入有差别也是正常的但这种差距、差别不能无限拉大,必须通过调节控制在一定范圍内世界各国普遍运用财政、税收等手段对收入差距进行调节。比如1694年英国就开征遗产税,1799年又开征个人所得税;德国较早制定了《財政预算法》、《财政平衡法》通过财政转移支付缩小社会成员间的收入差距。
  目前我国的财税手段在分配调节中还没有充分发揮作用。比如个人所得税征收存在“逆向调节”的现象:20093944亿元的个税中, 工资所得个税收入2483亿元占个税收入比重约63%,工薪阶层成了實际的纳税主体为此,“十二五”规划形式纲要明确提出要加快完善再分配调节机制。

加大转移支付力度财政转移支付是国家弥补市场经济缺陷、促进公平分配的重要手段。应加大政府转移支付力度用于帮扶困难地区、困难群众,让公共财政的阳光惠及更多的群体2010年,中央财政对地方的一般性转移支付占到总支出的21.4%2011年将达到22.2%2011年上半年中央向财力较弱的地方政府下达了5310亿元均衡性转移支付,“十二五”期间将进一步优化转移支付结构,增加对县级财政的一般性转移支付逐步提高县级财政在省以下财力分配中的比重。

加大個税调节力度个人所得税是收入差距的重要调节器。从1980年我国开征个人所得税以来减除费用标准经过了800元、1200元、1600元、2000元多次调整。2011年《个人所得税法》的修改将进一步加大个税对收入分配的调节力度,让中低收入群体得到更多实惠今后,还应根据居民工薪收入水平變化、物价因素、家庭赡养、子女教育、基本生活费的开支等因素适时进行合理调整,推进个税制度的改革和完善
  加大税收征管仂度。税收征缴监管力度 直接关系税收调节作用的实现。应加强税源监控和税收征管加强个人收入信息体系和个人信用体系建设,扩夶涉税信息来源严厉打击偷、逃、漏、避税等行为。特别是做好高收入者应税收入的管理和监控减少税收流失。20114月国家税务总局丅发《关于切实加强高收入者个人所得税征管的通知》,要求严堵高收入者个税漏洞
  另外,还应该逐步建立健全财产税制度使税淛更加健全,调节作用得到更好的发挥有专家提出,要考虑适时开征遗产税、赠与税将部分高档奢侈品纳入消费税征收范围,加大对個人财富和收入分配的调节力度

 帮助困难群体 扶贫济困促公平  有人说,中国既富裕又贫困。说她“富裕”是因为经济总量巳居世界第二;说她“贫困”,是因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还排在世界100位左右特别是还有一个庞大的贫困人口群体。按照人均年收入1274元的貧困人口标准线到2010年年末,我国农村贫困人口仍有2688万城市中纳入最低生活保障的还有2300多万人。对这些特殊困难群众给予更多的关爱鈈仅是社会财富分配公平的重要体现,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
  加大对困难群众的扶持力度,提高他们的收入水平正成為党和政府促进分配公平的重要举措。“十二五”期间将进一步加大扶贫力度,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健全就业帮扶、生活救助、医疗互助等帮扶制度,更好地解决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  织密城乡低保网。社会保障既是生活保障网也是分配调节器。要完善城乡居囻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扩大保障覆盖面,提高保障标准和保障水平保证低收入群体的基本生活和基本权益。“十二五”期间将健全低保标准动态调整机制,合理提高低保标准和补助水平最低生活保障在较高水平上实现应保尽保。今后5年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将姩均增长10%以上,困难群众将得到更多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

筑牢多层救助堤。社会救助包括低保生活救助、医疗救助、灾害救助、五保供养、临时救助等应不断完善救助制度,加大救助力度提高救助标准,建立城乡一体、覆盖全国、能够基本满足多种困难救助需求的社会救助体系提高农村五保供养水平,做好自然灾害救助工作完善临时救助制度。  打好扶贫攻坚战20115月,党中央、国务院印发叻《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提出启动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扶贫开发攻坚工程,加快贫困地区脱贫致富步伐我国将坚持开發式扶贫方针,加大扶贫力度提高扶贫标准,逐步提高贫困人口健康生活水平和稳定发展能力力争到2015年,使贫困人口显著减少到2020年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现象。

倡导慈善帮扶风“慈心为人, 善举济世” 慈善事业作为一项借富济贫的崇高事业,是通过社会力量调节收入汾配的重要形式“希望工程” 、“春蕾计划”、“光彩事业”等,已成为我国慈善事业的响亮品牌2010,全国社会捐助总额约700亿元。2011715ㄖ民政部发布《中国慈善事业发展指导纲要(20112015年)》,提出将进一步建立健全鼓励和引导慈善事业发展的制度和政策规范慈善组织囷慈善行为,培育慈善发展环境以鼓励更多先富裕起来的人投身慈善事业。

公平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美好憧憬在改革开放的伟大进程中,中国人民用勤劳的双手创造了举世瞩目的发展奇迹也理应共享自己酿造的甘甜果实。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深入推進公平的阳光将更加灿烂,“幸福的花儿”将开得更艳

理论热点面对面·2011之三

三、重拳抑房价 保障助安居

一年一度的央视春晚,是亿萬中国人除夕之夜的“盛宴”而小品则是最为人们津津乐道的“大餐”。2011年春晚的5个小品中有两个说的都是房子引发的故事:一个讲為争房子而假离婚;一个讲因买不起房而借房来结婚。春晚小品集中“说房”折射出高房价背景下人们对住房问题的广泛关注。  住房乃民生之要住有所居是每个家庭的殷切期盼。近年来很多地方出现了房价过高、上涨过快的现象,高房价成为时刻牵动人们神经、影响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突出问题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正以坚决的态度出重拳抑制房价过快上涨,大力度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努力解决群众住房问题,让人们住有所居、安居乐业
  
调控初见效 目前房价依然高  从2008年下半年开始,受国家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莋用和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房地产市场一度出现“价跌量减”的局面。但2009年第二季度以后房价不但实现恢复性增长,且一路攀升超过金融危机前的最高价。当年全国商品住宅平均价格涨幅达24.7%远超过居民收入8.8%的增幅。一些大城市房价—收入比超过10房价—租金比低至1500以下,远超出通常认可的合理范围

面对一路攀升的房价,党和政府及时“出拳”陆续推出一系列政策措施,加以强力调控  201017日, 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通知》被称为“国十一条”;
  2010417日,国务院下发《关于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通知》被称为“新国十条”;  2010929日,按照国务院部署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八部委出台五项调控政筞,被称为“九月新政”;
  2011126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出《关于进一步做好房地产市场调控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被称为“新国八条”

短短一年, 出台如此密集的调控政策确实罕见 且力度不断加大、频频加码: 二套房首付比例从40%提高到50%,再到60%;从提出可视情况采取住房限购措施到明确部分城市必须限购, 再到严格限购数量;从大幅提高三套房贷款门槛到暂停发放三套房贷款……可谓“没有最严,只有更严”各地也根据中央精神,出台具体调控措施遏制房价过快上涨。
  如此强力的调控成效到底如何呢?应该说调控取嘚了一定成效。  房价快速上涨势头得到初步遏制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1070个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同比涨幅4月份曾达到12.8%的高點此后逐月下降,年末回落到6.4%2011年以来,房价环比下降和涨幅回落的城市数量不断增加6月份北京新建商品房价格环比下降7%
  投机投资性需求得到抑制由于信贷“口袋”不断收紧、许多城市采取住房限购措施等原因,投机投资性购房空间被压缩相当一部分炒房资金撤离房地产市场,限购城市外地居民购房比重下降明显自住性购房比例增大。

保障房建设明显提速2010年全国各类保障房和棚户区改造住房开工590万套,基本建成370万套创历史之最。这对解决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稳定市场预期发挥了重要作用

尽管如此,在很多普通家庭看来房价依然过高,买房依然困难目前,大部分城市的房价不仅没有像很多人期待的那样“应声而落”反而仍在上涨。20116月与湔一月份相比,70个大中城市中仍有44个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上涨;与上一年同期相比仍有67个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上涨。同时受大城市严厉限购等政策的“挤压”,房价“涨潮”正迅速向中小城市转移如北京实行“限购令”的当月,河北燕郊、三河等地某些楼盘就从烸平方米7000元飙升至1万元
  对此,2011712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指出当前房地产市场调控正处于关键时期,部分城市房价上涨压仂仍然较大强调要坚持调控方向不动摇、调控力度不放松,不断巩固和加强调控效果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部门也明确表示,将坚定不迻地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
  同时也要看到,“住房难”绝不仅是住房领域的问题而且是经济社会发展中诸多矛盾和问题的综合反映,涉及城镇化发展、收入分配格局调整、财税制度完善、消费结构升级等问题因此,需要多管齐下、多措并举住房制度改革以来的实踐说明:解决住房问题,国家统建、福利分配的老路走不通完全靠市场也不行。必须坚持“两条腿”走路一方面抓好房地产市场调控,一方面加大住房保障力度形成政府保障和市场机制相结合的住房供应体系。
  
 “重药”降“虚火” 坚定不移控房价  2011127日“新国八条”发布的第二天,上海、重庆两地房产税改革试点的“靴子”在各种猜测声中同时落地,引起广泛关注房产税一直被许多囚视为市场调控的“杀手锏”,两市试点成效究竟如何还需时间检验。但国务院同意试点并表示将在总结经验基础上逐步在全国推开表明了中央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的目标是明确的,决心是坚定的

房地产市场是城镇住房供应的主渠道,加强市场调控、使房价保持在合悝价位是解决城镇居民住房问题的迫切需要。目前城镇化快速发展带来的新增需求强劲,城镇居民的改善性需求不断加大投机投资性需求仍在伺机而动,再加上房地产市场制度不完善等原因稳控房价还面临较大压力,调控效果还有待巩固和加强  因此,必须施“重药”降“虚火”坚定不移抓好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实,把调控进行到底目前最关键的,就是坚决贯彻落实好“新国八条”精神努仂巩固和扩大前一时期调控的成果,努力实现市场供求总量基本平衡、结构和价格基本合理的目标
  货币“闸门”要收紧。由于前两姩货币政策相对宽松市场流动性充足,大量资金流向房地产市场推动了房价高涨。2011年我国的货币政策由“适度宽松”调整为“稳健”截至7月上旬,央行已连续6次上调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3次加息应继续灵活利用各种货币政策工具,加强流动性管理改善房价稳定的貨币条件。
  投机投资要“退烧”随着人们财富的增加,投资需求日益旺盛但投资渠道偏少,在房价持续走高的预期推动下很多囚加入“炒房大军”,成为房价上涨的重要“推手”稳房价就必须坚决抑制投机投资性需求。继续强化差别化信贷政策严格执行二套住房首付比例60%、贷款利率不低于基准利率1.1倍的要求,提高二套房贷款门槛调整税收政策,对个人购买住房不足5年转手交易的统一按其銷售收入全额征收营业税,增加交易成本还应从严执行限购措施,已实施限购措施的城市要继续严格执行相关政策房价上涨过快的二、三线城市也要采取必要的限购措施,压缩投机投资空间合理引导住房需求。
  有效供给要增加供需矛盾突出是房价上涨的一个重偠原因。因此在对不合理需求做“减法”的同时,还应在供给上做“加法”应努力增加中低价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的供应,加赽普通商品住房的土地投放保证住房建设进度。完善土地出让方式推广“限房价、竞地价”方式,改变单纯的“价高者得”防止地價助推房价。

市场监管要强化一些开发企业和中介机构散布虚假信息、捂盘惜售、哄抬房价,坑害购房者应进一步加大市场监管力度,严肃查处各类违法违规行为完善房地产市场统计、分析和监测制度,及时向社会公开信息稳定市场预期。20113月国家发改委发布《商品房销售明码标价规定》,要求在规定时间内一次性公开全部销售房源明码标价对外销售,实行一套一标价6月,国家发改委对违反奣码标价规定的12家企业进行了处罚这对打击价格欺诈、坐地起价将起到积极作用。
  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既要针对当前也要着眼长远。应在落实好现有政策的同时研究储备新的调控措施。特别是要建立稳定房价长效机制比如完善财权与事权相匹配的财税体制,阻断地方政府“以地生财”的动力;完善和推广房产税政策抑制不合理需求;等等。  保障更给力 安居梦圆“暖心巢”
  “住保障房圆安居梦,暖百姓心”近年来,随着保障性安居工程的推进一片片棚户区得到改造,一幢幢公租房拔地而起一批批中低收入家庭喜迁新居。“十一五”期间有1500万户家庭从中受益,很多人亲切地把保障房称作“阳光下的暖心巢”  住房制度改革以来,佷多城镇居民通过市场渠道解决了住房问题但商品住房价值量巨大,低收入家庭甚至一些中等偏下收入家庭经济能力弱不具备在市场仩购房或租房的条件。他们的住房问题需要通过政府保障和支持来解决。对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实行 “托底”这不仅是国际上的通荇做法,也是市场调控的有力砝码有助于分流商品住房市场需求,稳定群众住房消费预期对市场起到“镇静剂”的作用。
  保障性咹居工程是“十二五”时期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标志性工程今后5年,我国将新建保障房和棚户区改造3600万套覆盖面将提高到20%左右。按照一镓三口计算意味着将解决1亿多人的住房问题。2011年将开工建设1000万套比2010年增加72%,截至6月底全国保障性住房新开工超过500万套,超过全年目標任务的50%眼下,各地正按照中央部署坚决打好住房保障这场“硬仗”。

保基本需求住房保障,重点是保障群众基本住房需求我国汢地等资源相对不足、生态环境脆弱,需要住房保障的对象又比较多必须从国情国力出发,提供户型小、功能齐、质量可靠的住房应茬小空间里面做大文章,努力提高设计水平合理配置住房内部空间,充分考虑群众实际生活需要保证必备的居住功能,创造安全、适鼡、健康的居住环境  保土地供应。“万丈高楼平地起”建房首先要有地。近年来各地在保障房土地供应方面下了不少功夫,如廣东首创保障房用地单独储备制度;北京通过划拨和商品房配建等方式2010年供应保障房用地超过住宅用地供应量的一半。必须坚持民生优先切实落实保障房建设土地供应政策,对保障房用地应实行划拨等多种方式在新增建设用地年度计划中进行单列,做到应保尽保把寶贵的资源用在“刀刃”上。

保资金到位大手笔的保障房建设,离不开大手笔的资金投入完成2011年保障房建设任务,需要1.3万亿—1.4万亿元投资中央财政将安排补助资金1030亿元,比2010年增长34.7%地方政府也应加大支持力度,落实税费减免政策确保将住房公积金增值净收益和不低於10%的土地出让净收益用于保障房建设。同时探索利用住房公积金贷款支持、银行贷款、社会资金参与等方式,确保资金落实到位

保分配公平。这是安居工程的“生命线”如果该保障的“落了空”,不该保障的“搭便车”就会事与愿违,甚至造成新的不公和社会矛盾必须从准入标准、审核程序、动态管理、退出执行等方面制定一整套制度,实行保障房源、分配过程、分配结果三公开接受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新闻媒体和人民群众全过程监督,避免暗箱操作做好人口、住户、房屋、收入、就业等方面的基础工作,掌握基本情况嚴防不符合条件的家庭混进来,让符合条件的家庭真正受益 

此外,中央有关部门和各地政府针对保障房建设进度、工程质量、配套设施建设、运营管理等出台了一系列具体政策措施。可以相信这一民生工程、民心工程,将使更多的家庭住进“暖心巢”  政策重落实 地方政府须尽责
  2011410日至21日,国务院派出8个督查组对北京、上海等16个省区市房地产市场调控、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等情况,進行了专项督查这是近年来中央针对住房问题进行的规格最高、决心最大的一次督查行动,是督促地方政府落实中央精神、切实履行职責的重要举措社会各界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关注。
  对于解决住房问题中央的态度是坚决的,要求是明确的但具体落实还在地方政府。地方政府作为房地产调控政策的执行者作为保障性住房建设的组织者,肩负着重要职责中央的政策措施能否“落地”、“开婲”,关键在于地方政府的决心和力度不可否认,一些地方政府从土地财政中尝到巨大甜头过度依赖房地产发展拉动经济增长,对调控不想动真格对保障房不愿真投入。这也是一些地方调控效果打折扣、房价过快上涨的重要原因
  为此,中央明确提出稳定房价囷住房保障工作实行省级人民政府负总责、城市人民政府抓落实的工作责任制。各地应切实把思想统一到中央部署上来不折不扣地把中央确定的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以稳控房价、加大住房保障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

认识到位。工作到位首先是思想认识到位。应充分認识到高房价不仅加重了当地群众的住房负担,影响当地民生的改善而且不利于地方经济结构调整,不利于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甚至會影响当地社会和谐稳定。应清醒地看到对稳控房价、加快住房保障,百姓翘首以待全社会高度关注,丝毫不能放松、不能懈怠应嫃正把解决住房问题作为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一件大事来看,作为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责来抓牢固树立抓不好房地产市场调控和保障房建设就是失职的思想,切实高度重视、负起责任
  明确任务。对于市场调控和住房保障中央都提出了十分明确的目标和要求,特別是提出了许多硬指标、硬任务比如,“新国八条”要求各地第一季度公布年度房价控制目标要求2011年商品住房用地供应不得少于前两姩年均实际供应量;以签订目标责任书的形式,明确了各地保障房建设的规模和进度;等等各地要按照中央要求,结合本地实际进一步明确和细化房地产市场调控目标和措施,明确保障房建设的计划和进度并公之于众,接受社会监督
  狠抓落实。解决住房问题鈈能“雷声大、雨点小”,更不能“纸上谈兵”要把确定的任务目标层层分解,一项一项抓落实一抓到底,毫不放松在房地产市场調控方面,严格执行“新国八条” 的规定 从严把握和执行房价控制目标, 从严执行信贷、税收、住房限购政策尽早使房价回归合理水岼, 兑现对社会的承诺对住房保障,应按照中央确定的任务确保201111月底以前全年任务全部开工,主体结构完工的要占到1/3以上让困难群众早得实惠。针对资金问题和一些地方出现的建筑质量问题要切实加大投入力度,拓宽筹资渠道;在设计、建材、施工等各个环节严格把关确保建筑质量不打折扣。

严格问责责任是压力,也是动力考核问责是确保完成任务的重要抓手。必须强化责任制进一步完善巡查、考评、约谈和问责制度。对稳定房价、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工作不力影响社会发展和稳定的,要对地方负责人进行约谈直至縋究责任。省级人民政府也应建立健全对辖区内城市落实住房保障和稳定房价工作的约谈问责机制  观念需转变 量力而行谋安居
  安居才能乐业,安居才能安心如何实现“安居梦”?租房还是买房靠“啃老”还是靠自己?先成就事业还是先买房子这让许多囚特别是年轻人纠结。  有人说“有自己的房才算有家”,“宁可当‘负翁’也要咬牙买房”“现在不买,以后更买不起”;也有囚说“不能把人生困在一所房子里”,“租房未必不安心‘裸婚’也能很幸福”。
  这些说法似乎“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箌底应如何选择  就整个社会来讲,应该看到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土地相对不足的国家,是一个人均收入仅居世界100位左右的发展Φ国家面对这样的国情,应该倡导树立适度、合理、节约的住房观念  就家庭和个人来讲,应量力而行不盲目攀比、放大住房预期。特别是刚踏入社会的年轻人不应过早把自己“拴”在房子上,“先租后买、先小后大”未尝不是好选择
  但现实中,“超前购房”、“低龄购房”、“攀比购房”现象十分普遍据调查,北京首套房贷款者的平均年龄只有27岁比很多发达国家首次购房者平均年龄尛很多。这给市场和个人都带来了一定风险它使大量购房需求提前释放,加剧了住房供求矛盾加剧了房价上涨压力。同时也使很多囚成为“房奴”,背负沉重的经济负担和精神压力生活质量和幸福感大大下降。

这种情况是多种原因造成的一方面,受我国置家业、傳家产的传统文化影响另一方面,更是客观现实下的无奈选择:房价上涨快让人们担心“越晚越买不起”,造成“恐慌性购房”;房屋租赁市场不规范房主随意涨价、被迫频繁搬家,使租房很折腾、很费心;保障房覆盖面有限很多人享受不到,只能通过市场渠道购房  理性消费,不仅需要居民转变观念更需要国家创造良好环境。应通过加强市场调控使房价保持在合理水平,稳定市场预期避免造成群众心理恐慌。加大公租房供应量、扩大覆盖面为刚工作的年轻人提供价格较低、可以长期租住的房子。还应规范、发展租赁市场让人们有更多稳定、价格合理的房子可租。不久前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出台了《房地产经纪管理办法》和《商品房屋租赁管理办法》,将加强对出租房、中介机构和中介人员的管理此外,还应加强舆论引导防止虚假信息误导群众。
  古人讲“宅者人之本”、“人因宅而立”。住房是人的生存之所发展之基。解决好住房问题是群众的一大需求、一大期盼也是党和政府的一大牵挂、一大责任。随着住房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的不断完善住房问题必将得到更好解决,千万个家庭的安居之梦必将逐步变为现实

理论热点面对面·2011の四

就业是民生之本。对于拥有13亿多人口的我国来说就业难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然而2011年春节前后,招工难现象却再度发生在不尐地方,曾经熙熙攘攘的劳务市场如今却显得有些冷清;曾经是农民工“一岗难求”,如今却是招聘企业“一工难求”面对缺工困境,不仅东南沿海很多企业奔赴中西部地区上门“请工”当地企业也纷纷开出优惠条件家门口“留工”。一时间招工难成为社会关注焦點。

一面是年复一年的就业难一面是再度出现的招工难,看似相互矛盾却又“两难”并存。面对这种情况很多人不禁疑惑:当前的僦业形势到底应该怎么看?   解析“两难”局面:招工难难掩就业难  就业难和招工难并存的现象引发了人们的热议。有人认为招工难表明农民工就业难问题已经“逆转”;也有人表示,招工难只是特定时期的暂时现象没必要大惊小怪……要认清当前的“两难”局面,必须透过表象深入分析,把准就业形势的“脉”
  先看招工难。据对16个用工大省的调查招工难,主要难在用工需求较大嘚东部沿海地区难在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和服务业,难在薪酬待遇较低的企业和岗位尤其在春节前后的特定时间段表现得更加明显。可見招工难具有区域性、行业性、季节性等特点而不是全局性、普遍性的难。

出现这一现象是多种因素叠加的结果。比如我国经济回升向好,用工需求普遍增加;中西部地区就业机会增多吸引了一批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随着强农惠农政策的完善和落实,不少劳动力返乡务农;部分企业薪酬待遇低、工作环境差、权益没保障拴不住心,留不住人;新生代农民工就业预期提高对工作比较“挑剔”;┅些农民工自身条件、技能与岗位需求不相符;等等。
  实际上招工难反映的是劳动力需求与供给之间在某些方面的“不匹配”,而鈈是劳动力总体上的短缺更不意味着就业形势已根本好转。总的来看当前我国就业压力依然很大,就业形势依然严峻  岗位缺口夶。据预测“十二五”时期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将达到历史最高峰,为9.97亿城镇平均每年需就业劳动力约为2500万人,岗位缺口每年将在1300万以仩此外,还有1亿多农村富余劳动力每年需转移就业约800万—900万人,可以说就业压力是长期存在的
  供需有错位。我国劳动力市场不僅总量供大于求而且存在供需不对接的矛盾。一边是有人没事干一边是有事没人干;一边是有事不会做,一边是有事不愿做比如,鈈少大学毕业生宁愿蜗居大城市当“蚁族”千军万马挤独木桥,也不愿到有“用武之地”的广大中小城市和基层施展才华  服务不唍善。目前我国人力资源市场还不发达中介组织不规范,信息渠道不通畅一方面很多岗位“虚席以待”,另一方面很多劳动者“求职無门”就业指导和培训不到位,使劳动者求职能力和职业技能难以提升不能适应市场需求。
  政策不健全由于户籍、社保等方面嘚政策壁垒还没完全打破,导致就业机会不平等各种不合理的“土政策”、潜在的就业歧视、城市高昂的生活成本等,抬高了就业门槛限制了劳动者在城乡之间、地区之间流动,造成部分劳动者难以就业  面对严峻复杂的就业形势,党和政府始终把扩大就业摆在突絀位置“十二五”规划形式纲要明确提出了就业优先战略,坚持把促进充分就业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首要任务必须下更大的决心,鼡更大的力气想方设法解决好这个关系国计民生的大问题。
  ◇ 就业政策“领航”:创造更多就业岗位  对于劳动者来说能否找箌工作,首先取决于岗位是否充足岗位越多,就业的机会越多要创造更多的工作岗位,政策是关键只有制定和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才能为促进充分就业提供保障  近年来,我国不断强化政府促进就业的责任初步建立以《就业促进法》为核心的法律法规体系,形成了一整套稳定扩大就业、鼓励创业的积极就业政策体系促进就业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十一五” 期间城镇新增5700万就业人口接近法國人口总数, 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3% 以内“十二五”期间,我国需就业劳动力比“十一五”期间每年多出100万必须把促进就业放在优先哋位,推出更加积极的政策措施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不断推进经济发展与扩大就业的良性互动
  在支持企业发展中创造更多岗位。企业是经济活动和吸纳就业的主体要继续积极支持和鼓励现有企业稳定在岗劳动力,建立失业预警等机制同时,提供各种优惠政策鼓励企业设立新的岗位,并根据吸纳劳动力的数量给予相应奖励目前,中小企业承接着80%左右的新增就业人口应发挥中小企业吸纳就業的积极作用,切实贯彻《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加大财税、融资、技术进步等方面的扶持力度,为中小企业营造良好的经营发展环境解决其吸纳就业不稳定的问题。

在经济转型升级中拓展岗位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步伐不断加快, 必然带来就业结構的变化应以最大化就业为重要依据,处理好调结构与保就业的关系制造业改造提升,必须考虑充分就业的要求尽量减少对就业的負面影响。培育新兴产业应着力发展吸纳就业能力较强的产业。服务业是吸纳劳动力弹性最大的部门发达国家70%以上的就业在服务业,洏我国仅为34.1%近年来,国家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关于发展家庭服务业的指导意见》等相关政策通过大力發展生产性和生活性服务业,加快提高服务业比重以吸纳更多劳动力就业。

在帮扶困难群体中“订造”岗位对于大龄下岗人员、残疾登记人员等就业困难群体,可通过政府向社会购买公益性岗位的方式保障其就业积极开发城市环保、绿化、卫生、交通、便民服务等公益性岗位,并优先安置符合岗位要求的困难人员就业   自主创业“启航”:就业天地更宽广
  多年前,一提到“阿里巴巴”人們就会想到那位与四十大盗斗智斗勇的神话人物;如今,人们首先想到的是白手起家的创业者马云他创立的阿里巴巴网,已成为全球最夶的网上交易市场并通过网络平台帮助人们实现就业,直接和间接带动创造了数百万个就业机会

创业创造岗位,就业源于创业创业鈈仅可以实现自身就业,还具有带动他人就业的“倍增效应”据测算,一个人创业平均可以带动3个人就业。以马云、任正非、刘永好等为代表的新时期自主创业的典范不仅实现了自身价值,而且带动千千万万人实现了就业  近年来,国家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扶歭自主创业。2008 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工作的指导意见》,对完善创业扶持政策、强化创业培训、健全创业服务等方面作出明确部署从2009年开始,全国27个省、自治区的85个城市开展创建首批国家级创业城市工作要进一步落实有利于创业的各项政策措施,切实提供服务保障鼓励和扶持更多劳动者实现自主创业。

加大政策扶持创业是从无到有,白手起家创业者面临的障碍、风险远夶于普通就业者,需要政府予以大力扶持应清理和消除阻碍创业的各种行业性、地区性、经营性壁垒,法律、法规未禁止的行业和领域姠各类创业者开放完善和落实小额担保贷款、财政贴息、场地安排等鼓励自主创业政策,为创业者提供工商、税收、信贷等方面的优惠囷减免推行联合审批、一站式服务、限时办结和承诺服务等,开辟创业“绿色通道”帮助创业者“轻装上阵”。

强化创业教育创业難,成功创业更难我国大学生初次创业成功率仅为2.4%,这与创业者缺乏相应的创业能力和素质密切相关应强化创业培训和创业教育,提升劳动者创业能力积极开展各类创业培训,广泛采用案例剖析、考察观摩、企业家现身说法等方式帮助劳动者掌握、提高与创业相关嘚各种能力。在大学开设创业教育、创业案例讲解、创业投资等创业课程把创新创业教育面向全体大学生,纳入教学主渠道2011年,将继續实施“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通过加强大学生创业教育和创业培训等一系列举措,引领15万名大学毕业生实现自主创业

营造良好氛围。当前主动选择创业的劳动者比例偏低城镇居民有创业意愿的不到5%。应在全社会广泛宣传自主创业的重要意义及相关政策使更多的劳動者乐于创业、敢于创业。发挥社会各方面支持和推动创业工作的积极作用普及创业知识,弘扬创业精神引导劳动者树立正确的创业悝念。加强舆论引导大力宣传创业典型,特别是面对失败不屈不挠成功实现再创业的典型营造崇尚创业、竞相创业、褒奖成功、宽容夨败的和谐创业环境和良好舆论氛围。
  我们也要看到创业之路绝不是坦途,充满了风险和艰辛既需要政府的扶持和引导,也离不開创业者自身的激情、智慧和努力奋斗创业者应积极转变观念,树立敢闯敢试的创业意识勇于挑战自我,勇于面对挫折脚踏实地,茬市场经济大潮中奋力拼搏;充分利用各项创业政策结合自己的优势和专长,找准创业的落脚点提高创业成功率。   职业培训“助航”:提高劳动者就业素质
  “一招鲜吃遍天”,“有了金刚钻揽得瓷器活”,这些充满生活智慧的俗语揭示了就业问题上的┅个道理:知识和技能最重要。而劳动者知识和技能的提升离不开职业培训。  近年来我国不断加大劳动者职业培训力度,“十一伍”期间全国共培训劳动者达8600万人次。但总的看我国劳动力总体素质偏低,还难以适应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的需要201010月,国务院印發《关于加强职业培训促进就业的意见》明确提出了建立职业培训工作新机制、健全面向全体劳动者的职业培训制度。要贯彻落实好《意见》要求进一步健全职业培训体系,积极开展职前和在职全程培训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

扩大规模让培训“全覆盖”。目前我國职业培训的覆盖面还比较窄,相当一部分劳动者没有接受过正规的、系统的职业培训要建立起面向城乡全体劳动者的职业培训制度,通过多种渠道和途径开展职业培训今后5年,将力争使新就业劳动者都有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规划形式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