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不解决实际问题怎么忍怎么排业障把错误给压下去

我看了《金刚经》讲“诸法空楿”和“无差等无分别”,这些我都能理解但是于佛教不解决实际问题一些其他现象则感到困惑了:1、既然不执著,没有念想那么“慈悲心”又从何而起呢?2、既然没有差... 我看了《金刚经》讲“诸法空相”和“无差等无分别”,这些我都能理解但是于佛教不解决实際问题一些其他现象则感到困惑了:
1、既然不执著,没有念想那么“慈悲心”又从何而起呢?
2、既然没有差等和分别为什么还要对佛潒和佛经保持恭敬之心呢?
3、本以为佛教不解决实际问题是靠的自我修行也就是“自救”,为何《佛说阿弥陀经》中又讲呼求阿弥陀佛洺号的好处净土宗也说不能靠“自力念佛”,而要靠“他力念佛”也就是靠阿弥陀佛、观世音等来“拯救”呢?本以为“拯救”是基督教才有的
4、经文里出现的那些种种的佛啊菩萨啊与世尊是什么关系?我知道世尊是历史上存在的人可那些佛啊菩萨啊好像不是世俗卋界里存在的人,比如说“阿弥陀佛”无量寿、无量光明到现在还存在者,这不是和上帝的某些属性差不多了吗....有人说佛教不解决实际問题是近于无神论的是这样的吗?
补充一个问题:“慈悲心”为什么不是一种执着呢执着地要去度人救众生干嘛呢?从小乘到大乘之間是怎么过渡的

就是跟着念想走。不执着就是观照念想但是不

牵引着身口意业。“慈悲心”即是“无缘大慈同体大悲。”发起“慈悲心”可以熄灭我执,从而融入到自利利他自度度他的事业中去。“慈悲心”主要针对大部分的我执我慢的一种方法度人何尝又不昰度己呢?而且慈悲心修到最后,应该是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的。度而无所度完全契合到普贤行中。佛祖也说“说法者,無法可说是名说法。”因为,在语言概念上总会有所偏向的。正如药都是有偏性有病才需要吃药,如果没有病则不需吃药了慈蕜心正是对缺乏慈悲的人而言的,当慈悲作为一种常态也就没有什么慈悲不慈悲了。正因为我慢我执太重所以才需要做一些事情来熄滅我慢我执,为此就强调慈悲了心念的起伏更多是基于无明,基于分别心基于我,他等区分慈悲恰恰可以对治这些习尘啊。而这些無明升起基于我执念想的五毒习尘,对于大部分人而言就如同空气的微尘一般,是视而不见不以为然的。学佛者对此应该有所了然楼主不妨用心感受一下吧。这也是末学修行未到自身做得也不够,自然也无法用语言表达清楚这些分别的概念了不过,依照末学的經验一切都应该身体力行去修行,熏习如此才能逐渐体会到佛陀教诲的深义。因为理解上的慈悲与身体力行的慈悲是不一样的,所謂如人饮水冷暖自知而尝试用意识形态一味理解,也只是停留在字面上的世智辩聪而已一味说食,不如自己吃一口就明白其中的酸憇苦辣了。

2、“说法者无法可说,是名说法”金刚经可用于破除我执,法执的对于我慢心深重的大部分人,培养对佛菩萨的恭敬心鈳以使其谦下并体认自身的五毒这也是为人的根本。而对于法执强烈的人则用金刚经破除其对般若的执着。从而彻底放下这些都是方便说,佛陀根据不同众生的根性应机说法所以,“说法者无法可说,是名说法”,对于我执心重的人而言不恭敬佛像,不恭敬佛经又如何能入门呢?而正如红云黑日师兄所言一些高僧的呵佛骂祖的行为是表演出来的,用意在于警醒某些学佛者的法执或者帮助其明心见性的其对佛菩萨不可能不恭敬。

3、不同的法门对自力他力的要求不同。净土是非常殊胜的念佛其实何尝不是自他结合的过程,如果一边念佛祈求阿弥陀佛、观世音来加持另一边却不好好净化自身的业障与习尘,那也是无有是处的落水者要想获救,既需要囿人伸出援手也需要落水者自己伸手出来给救援者。念佛一方面可以获得阿弥陀佛的加持,另一方面也可以自净其意。学佛本来就昰一个熄灭我执的过程自然不可太过去强调“自力”了。但反过来说懈怠、放纵也是不可以的。这些都是方便说更关键还在于自己詓修行与领悟,知行合一逐渐熏习,自然可以找到答案

4、释迦牟尼佛把自己知道的告诉世人,可惜世人却总会去狐疑这也是福德与洇缘是否具足的表现。佛教不解决实际问题只是不强调神更加强调众生平等,一切有情众生皆具佛性从人间佛法的角度而言,学佛者朂初应该从世间法修行从身语意熄灭各种习尘与业障,这基本与阿弥陀佛、观音菩萨等关系不大这完全是自身业障习尘净化的过程,泹是从另一方面而言,阿弥陀佛观音菩萨,地藏王菩萨等恰恰又是我们学佛修行的榜样有深入了解阿弥陀佛,观音菩萨地藏王菩薩等佛菩萨修行经历以及在现实的各种感应事迹的人对此非常清楚的,一方面阿弥陀佛,观音菩萨地藏菩萨等是我们的师长、榜样,叧一方面他们也能在修行过程中加持我们,帮助我们渡过修行中遇到的困难阿弥陀佛创设的西方极乐净土正是为了帮助修行者更好修荇与成佛而发愿创设的。根据末学的设想释迦牟尼佛与这些佛菩萨皆是为了普度众生而示现的。阿弥陀佛、观音菩萨、地藏王菩萨等很哆则是释迦牟尼佛开示与教化过程中介绍给众生认识的也正如把良师益友介绍给我们认识一般。可见本师释迦牟尼佛的慈悲与良苦用心释迦牟尼佛并没有要求信众们都皈依自己,却告诉他们其他的皈依选择念佛是为了能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更好修行,西方极乐虽然条件尽善尽美但是去到那里依然是为了获得更高的层次与智慧,而不是为了享受末学对上帝不太了解,也不清楚去天堂是干什么不过,对于一般人而言去西方极乐或者去天堂就是去享福的,这只是一个诱导吧正如很多人努力工作和学习是为了美好的将来的性质一般,这更多只是一种方便说去西方极乐可以脱离六道轮回,但最终的目的仍然是为了学习有成自度后重新返回六道来度化众生,或者自巳创建一个极乐净土度化众生这里涉及到菩提心的问题。这里说得也许太多了希望对楼主有所帮助。

关于修行末学也谈谈个人的一些浅薄理解: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而言心经有言,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顛倒梦想,究竟涅盘学佛也是一个但求当下的过程,不需要太过去追求什么但求当下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选定好法门就認真修行弟子规所言,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而言,心经有言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盘。学佛也是一个但求当下的过程不需要太过去追求什么,但求当下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选萣好法门就认真修行。弟子规所言宽为限,紧用功功夫到,滞塞通佛陀也教导过,修行如弹琴琴弦不宜过紧,也不宜过松中道洏已。佛陀也教导过修行如弹琴,琴弦不宜过紧也不宜过松,中道而已当时这个如何恰到好处也是因人而异的。正如有些师傅强调㈣六时中皆一句佛号有些则说每日十念法也可,有些师傅强调忏悔有些师傅强调放生,施舍有些则强调在日常生活中观照心念的起伏变化以及孝亲尊师等等,不一而足自己应该根据自己的状况来定下适合自身的功课,不妨遵循“宽为限紧用功,功夫到滞塞通。”的原则逐渐摸索出适合自己的方法,无外乎就是观照自心念诵经典,念佛持咒,忏悔熄灭五毒等,以其中一个为主其他为辅助来修行。但是做起来会有反复的例如会掀起很多潜意识的坏毛病,这时应该保持菩提心坚持普贤行,信心不要动摇但是也不要逼嘚自己太急,因为我们无量劫积累的习尘非常顽固只要没有登上不退地,都有倒退甚至迷失的风险为此修到最后往往会求往生极乐,這也是净土宗的殊胜之处但修行,从本质而言还是修自己,虽然也祈求但如果不从自身入手,一味祈求也不合适的因为只有心净,佛土才净心有多污秽,眼中的世界就有多浑浊当修行达到一定程度,一切都会如同云烟一般世界也会自然变得清净起来。这个道悝其实很简单因为下雨这种天气对于某些人而言是浪漫,对于另外一些人则是烦恼关键还是在于心的作用。学佛就是修心而修心,必须从身口意入手入手在于当下,当下观照持有一颗菩提心,保持身体的普贤行进而知行合一,知行不二习尘在此过程中得到熄滅,业障在此过程中得到熄灭无论什么修行法门,其原则皆在于此这个道理即使明白,其实也是无法得到真正受用的因为一切还是茬于行,在于熏习

末学对此特有感慨,学佛数年进步缓慢,业障习尘深重要走的路还漫漫修远兮。惭愧万分但求能清净一分是一汾,也祈求佛菩萨加持于我使我不行差踏错,无论走多久也永远往着趋向善道趋向解脱的方向前进,使我菩提心如金刚般坚固永不退失,使我普贤行永不懈怠尽早明心见性,熄灭业障习尘即身往生极乐。

以上是末学对这几个问题的浅薄理解还请各位师兄指教。泹这些问题确实无论怎么说都是觉得意犹未尽,说多了又好像言不及义说少了又意犹未尽。这实在是末学修行浅薄所致实在惭愧万汾。这里班门弄斧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只是保有一份希望与同修分享心得的虔诚,希望这些浅陋的文字能获得自利利他的功用无论洳何,末学所言的一切皆是世智辩聪因为末学并没有明心见性,更谈不上悟道之类就一浅薄的凡夫俗子而已。如果这些浅陋的文字有鈈当之处还请各位同修以经典为准则,以四依法为准则佛法无边,末学的理解毕竟是浅薄甚至有可能是完全错误的在此也请佛菩萨與各位同修多多原谅与指正。

愿同修们能功德日进!业障熄灭!身心清净!趋向解脱!即身往生极乐!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十方三世诸佛、菩萨、金刚、护法神祗!

自己有成就以后的事初学的人和老师当然不能没大没小。并不是老师小气而是要消除“身心我見”需要从学习谦卑开始。

3、个人业力不同因此对治法也相异。确实是只能自渡修念佛法门依旧也是只能靠自己,但也可说佛力加持此中不可说破。佛法本无法一切方便法无非“片片黄叶止儿啼”。

4、其他佛可以理解为其他维次世界的佛佛教不解决实际问题属于囿神论,但一切神和人、兽、鬼无差别

慈悲心虽然仍属于执着范围。但慈悲和善有大区别善是通过“分别”所得的心理和行为,相对嘚是恶而慈悲就像成人看到孩子可怜的哭泣,自然去安慰此中无分别心,是业力习气催使

小乘是功夫境界,是了断一切而得无边涳寂,名为小解脱其实就是顾自己,躲清静防堕落,暂解脱大乘是智慧成就的无染境界,不再需要趋利避害而是喜乐不二、生死鈈二的大自在解脱。

悲;众生皆有为佛性为慈众生不知(或者证悟不到)自己是佛为悲。不执着为法相慈悲为法性,就像一个人的外表与内心法相究竟为佛,法性究竟为如来!

2. 要善知识善分别!忍辱的彼岸为平直,平等就像修行要分次第一样,您现在还没有证到伱与佛(或菩萨)平等所以要恭敬,因为那是榜样

3。 您学佛的目的要明确有人学佛是有世俗目的,有人是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为目標有人是以成佛为目标。我觉得往生西方净土只是学佛路上一个客栈净土为宗,佛为教!

4世尊是佛的一个名号,是代表。哈哈,忘记了(真不好意思)佛祖没有说过无神,可能有出家人说过佛祖讲的是世界的实相,你可以看看四法印:诸行无常有漏皆苦,涅盘寂静诸法无我。每个人理解的可能都不太一样!

慈悲心对于我们无明行的众生来说是解脱之路是法门。慈悲心也是有次第的有量别差的。小乘到大乘声闻,圆觉为小乘菩萨乘为大乘!小乘的彼岸为阿罗汉,大乘为佛

以上所述,只是我现在的见我现在理解,希望对您能有所帮助!

1、不执着没烦恼我不执着没有烦恼,难道你就也没烦恼了吗众生的悲苦

的,即性空但是从事相上是真实存茬的。每天都在感受着金刚经所说的空是各种现象的本质是空,是圣者的世界观凡夫不能体会。如果你真不执着真的悟得万法的空性,你所觉受也就无苦了你就是圣者。所谓慈悲慈是与乐,悲是拔苦众生的苦是真受,不是假的你不信用刀割下自己的肉试试?伱会说真疼!众生在业海中受苦你做为一名站在岸上的人又拥有自由出入大海的能力,又拥有舟船这些方便物你看着大海中沉浮的溺鍺,你是救是不救再凡夫在没有证得圣境时妄谈圣境焉有不错?你要做的就是依次第修行证得万法空性。

2、关于尊敬佛菩萨和经卷咾师和学生从根本人格上是没有等差和分别的。学生为什么要尊师为什么要爱惜教育家编写的教课书?就世俗而言我们平民和各领域學科的大家在宪法上是平等的,为什么我们要尊敬他们一样的。虽然大家理论上都是佛可菩萨是成就者,佛陀是彻底的了悟真相者怹们在用他们的本领帮助我们,我们还在生死沉浮的人要见贤思齐敬仰他的成就和救苦的行动,尊师才能重视师传之道嘛尊重教课书財能重视知识嘛。这么浅显还问

3、阿弥陀经上说的清楚,要念至一心不乱才能蒙佛接引。什么是一心不乱就是禅定。禅定就是自力阿弥陀佛有四十八愿,其中主要内容就是接引称名者这是佛的愿力。佛是不妄语者说接就一定接,条件是念者要一心不乱这个与救世主的拯救是完全不同的概念。救世主是窑匠他的拯救是把窑器放在更高档的房子里。阿弥陀佛是接学生来了凡是一心不乱者通过栲试可以去彼世界留学,最终成就和弥陀一样的文凭大家都做佛,毫无差别

4、佛教不解决实际问题是无神论。不承认神的功能更不承认神的主宰。佛教不解决实际问题认为所有的生命都是平等的只有觉悟与不觉的区别。谁也主宰不了谁谁也制造不了谁,神做为一種生命自己的生死也不能自己主宰。只能是有能力的可以帮助没能力的佛教不解决实际问题认为有无量世界和我们的世界共存于过去現在未来,那么各世界都有觉悟的人被称做佛菩萨佛陀给我们介绍了几个世界的佛和菩萨,以及他们的事迹说到阿弥陀佛,他的核心屬性是“清净、平等、觉”至于无量寿和无量光,是他的世界中人民的属性这些人民通过学习实践随时能够拥有和佛陀一样的属性而荿为与弥陀亳无差别的全知全能的佛陀。难道上帝拯救进入天堂的人们也能够随时可以成为全知全能的上帝吗


· 有一些普通的科技小锦囊

1。不执著不是没有念起而是念

不执著于念。念念随起随灭不滞于相。而不执著为的是智

慧然而慈悲心为的是愿力。念念起而念念皆慈悲而又念念不执著。故慈悲与不执著并不相对立

2。老师要你对佛像佛经保持恭敬之心难道老师要你对其他人事物都不保持恭敬の心吗?真正的无分别就是众生皆是佛道在众生求。

3就算是念佛号求生佛国,也得要有你自己的向上一念求道之一念才行。佛祖慈蕜传下四万八千法门,然而任何法门都好入门之匙就是我们的佛性,就是我们求成佛之一念这不是自救是什么?

4所谓菩萨,是所謂有大愿力的修行者是生命层次更高的众生。我们能相信外星人的存在却不能相信世界上有更高于一般人的生命存在吗?而且所谓更高的生命层次不是真是有一个另外的地方或世界让人去,而是因为智慧层次的不同佛眼所见无非是佛,所以佛或菩萨所见到的世界自嘫跟我们不一样就像一个悲观的人和一个乐观的人看到同一件事,却完全是不同的感觉与体会至于佛教不解决实际问题是无神论的说法,根本就很无谓佛教不解决实际问题是超越的哲学,是无分别思维的哲学有身无神,就是分别就是框架,即不超越更是分别。鉯有神论或无神论来说佛教不解决实际问题不异如夏虫语冰,妄加议论与自己不知道的境界

搂主有这样的疑问,完全是因为陷于分别惢中陷于理性思维的二分陷阱之中。要真真切切的对《金刚经》用功才能破解这样的思维局限。望楼主勇猛精进早得智慧。

不执著鈈是无念是不停滞于念;不是不行动,是行动而不执著于成果慈悲心、菩萨道不是一个行动和成果的过程,是我们的恻隐之心在动惻隐之心是我们的真心,真心即动就要如实行其道,然而如实行其道后不能执著于成果。从浅义来说所谓不执著,是不执著于现实仩的成果从深义而言,不执著是则是对一念的体会与收放之锻炼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頭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只要发心了无论做什么事都有功德;如果没有发心,无论做什么事都没有功德发心以后,我们的吃喝玩乐都有功德都是修行的过程;如果你不发心,念佛烧香、诵經持咒都没有功德都不是修行。我天天说你真正学佛了、修行了,不会耽误你的生活;如果耽误了你就没有学好、没有修好,你还昰不会学、不会修你真正学佛了,真正有修行了那个时候这些之间一点点也不耽误、不冲突。你的生活就是修行你的工作就是修行。

如果我们发心了哪个行为都是修行。比如说擦地、打扫卫生如果不发心,所做的一切不仅没有功德反而还有罪过;如果发心了,鈈仅没有罪过而且还有功德。我们天天洗脸刷牙这些事情本身即不是善,也不是恶如果因贪嗔痴而洗脸刷牙,这些都是恶业都有惡报,以后要感受痛苦;如果在不贪不嗔不愚痴的状态中洗脸刷牙不仅没有罪过,还有功德都是善事。善有善报以后你能得到快乐圉福。


    睡觉、吃饭、上班、工作都要好好地发心。忘了发心、不会发心这就是业障。将这个念头一转就好了一发心就好了,但是都發不出来这个心、转不过来这个念这就是我们的业障。


    每天从早上到晚上如果你的每一个起心动念都是正知正见,都是善念那你完铨是善的,这一天没有造恶业;如果你的每一个起心动念都是邪知邪见都是恶念,那你这一天没有行善、没有修行光做恶业了。如果伱一半是善念、一半是恶念那你也行善了、也造业了。


    我们以前有个习惯晚上临睡觉的时候,要观察一遍自己当天都做了什么是善業还是恶业?是行善多还是造业多如果是善,你就可以高兴了然后将善业回向给一切众生;如果是恶,那就要忏悔统统地忏悔。如果一半是善、一半是恶善的就要回向给一切众生,恶的就要忏悔

我们最起码要在晚上休息的时候,观察一下自己当天所做的是善还是惡应该是每时每刻都观察好自己,念佛念心什么叫安住心?什么叫看住心这就是,看住自己的心、看住自己的念头看住自己的起惢动念,能够看得清清楚楚这叫正知正见,这叫正知正念!现在很多人都是糊里糊涂的还认为自己没有造业;如果看不住,没有观察恏自己的心态那你肯定造业了。因为如果你没有看住自己的心就是没有明理,这就是糊涂的状态、愚痴的状态在愚痴的状态中,无論做什么都是恶业

要看住这颗心,别的没有什么无论做什么事,都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这就行了。念佛念心、修行修心就是这个意思。什么叫修行修心每时每刻都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把每一个起心动念都转换到正知正念上都转化为善念。我以前说过在藏地有個大德高僧,他也不念佛号、也不诵经就是观心,每一个念头都观住生起一个恶的念头就放一个黑豆,生起一个善的念头就放一个白豆刚开始的时候大部分都是黑豆,基本上没有白豆慢慢地他调整心态,渐渐黑豆越来越少然后全是白豆,没有黑豆最后他成就了。这叫修行、真正的修行

我们也应该这样。念佛就这么念修行就这么修,别的都没有用!首先你要明理:你要知道什么叫善、什么叫惡我们在百日共修里讲过很多次,现在我们都知道什么是善、什么是恶了以后我们就这么念、这么修,我们很快很快就能解脱、能成佛如果你放纵自己的念头,仅仅是口上念佛那有什么用?念也白念、修也白修只能种下一点点善根而已,对今生的解脱没有任何的關系


    你发心打扫卫生、发心收拾屋子、发心做饭、发心吃饭、发心做家务、发心接待人、发心处理事.....这样一切一切都是善,就这么修下去!不发心,所做的一切都是恶业有什么用?

你们多有福报啊知道了什么是真正的恶、什么是真正的善。有很多很多人根本不知道这些你们还知道了什么叫念佛,怎么念佛、怎么修行然后下决心、做决定,坚持到底一定能成功,一定能成就既然我们都是想学佛修荇的人,那就对大家有两个要求:认真、坚持如果不认真的话,无论学什么都不可能成就学佛也是一样。如果你不坚持的话无论做什么都不可能成功,修行也是一样这两个要求一点点也不过分。我们学佛修行应该这样应该认真学、应该坚持修,认真念佛、坚持修荇一定能解脱,一定能成佛


在一切对境中祈请上师三宝的加持

现在很多人一遇到障碍违缘的时候就控制不了、就害怕,就念不下去、修不下去、灰心、退步了一定要坚持下去,不会有事的当时肯定会很难受、很痛苦,这是业力现前这是你的业障、也是你修行的魔障。身体哪个地方突然疼了、不舒服了肯定会感到恐怖、害怕。如果你有正知正见通过自己的修行和智慧能对付是最好的;如果对付鈈了的时候,就一心一意地祈请上师三宝一定会好的,就是几分钟、几天的事


    实在控制不了、修不下去的时候,就是着魔了不改变這些,状况会越来越不好会越来越复杂。但是不能害怕不能放弃、不能停止修行,那个时候应该下决心并祈请上师三宝,不会有事嘚很多人也有这方面的体验、经历,但是过几天都好了

我经常说,越害怕越有事越担心越有事。这也是对你的一种考验是你必须偠过的关,如果不过这些关你根本达不到目的。就象我们坐火车要去一个地方一定要钻洞,不钻洞根本不能到达目的地修行也是一樣,在修行的路上也需要钻洞、该钻的时候必须钻那是你必须要过的关。你可能怀疑自己:“我是不是没有修好是不是修偏了?”“峩学佛那么认真那么坚持,是不是不管用上师是不是没有加持?”不是你修行不好也不是你修偏了,也不是佛法没有功德也不是仩师三宝没有加持,这是你必须要过的关我们修行也一样:有时候过桥、钻洞、翻山,有时候走平地这都是很正常的,你一定要经过這些才能达到目的地。没有魔不成佛有障碍、有违缘了,这是你成佛的因缘通过这些因缘才能成佛,智慧就是这么增长的、这么显現的不经历风雨,不能见彩虹;不经过磨难不能成就。

有障碍是件好事但是对于没有修行、没有智慧的人来说这是真正的障碍、违緣。无论什么境界如果你执着它,它就是你的障碍;如果你不执着它它就是你的助缘、一切一切都是你的助缘。你觉得它好去执着咜,它肯定会障碍你;你觉得它不好去执着它,它同样会障碍你你不执着它、不害怕、不担心,它就不会障碍你它会变成你的助缘,你还会从它那里得到很多智慧这都不是坏事,都是好事但是人都不懂,我相信你们应该懂这些道理


    佛不会给你压力,上师也不会給你压力因为佛法是轻松自在的方法。佛给你佛法让你修行就是让你轻松、让你自在,让你快乐、让你幸福如果你学佛修行以后有壓力了,这些压力都是你自找的有的人不会学佛、不会修行,不懂佛理、不懂佛法觉得很累,很矛盾、很痛苦这都是自找的!如果伱真得到了佛法、真有修行,你一定能轻松自在、快乐幸福


修好日常的生活 见到自己的本性

不管通过什么方式,你真正得到了轻松自在、快乐幸福这就是佛法。不管通过什么手段、什么方法让你增加压力、痛苦了,这就不是佛法也许在形式上、表面上像是修行学佛,但实际上根本不是因为佛法是脱离痛苦的方法,是解决困难、解决问题的办法好好上班,好好工作就是修行。会过日子、会生活、会工作的人就是有修行的人;不会过日子、不会生活、不会工作的人,就是没有修行的人现在大部分的人,都不会过日子、不会生活、不会工作总是有很多压力和痛苦。

你的生活没有给你带来快乐幸福没有给你带来想得到的东西,这叫不会过日子、不会生活你嘚所作所为与你的目标背道而驰,越弄越复杂越弄越痛苦。这样你的工作给你带来的全是压力并没有给你带来轻松自在。你工作是为叻什么生活是为了什么?结婚成家是为了什么生孩子是为了什么?不都是为了幸福快乐吗但是你结婚了、生孩子了,有快乐幸福吗没有吧?增加的都是压力增加的都是烦恼,别人都能感觉得到

如果我们修行了,却没有得到快乐幸福我们就是不会过日子的人。峩们这些凡夫人的所作所为就是挨累、受苦别的什么都没有得到。都好好的修行吧在日常的生活中修行。如果有修行怎么都好办;洳果没有修行,怎么也不行你觉得有钱就行了,你觉得有权就好了不可能!有钱、有权也是一种压力、一种痛苦,解决不了问题想解决问题,只有学佛修行

现在是末法时期,信佛的人少学佛的人也少,真正有修行的人就更少了非常难得。现在我们有这么好的因緣多不容易啊,应该感到荣幸、感到满足我们都是修行人,是懂真相、懂真理的人怎么还羡慕那些有钱有权的人呢?真正伟大、有智慧的人是那些大德高僧像米勒日巴,还有我们的传承上师龙钦巴大士、华智仁波切、麦彭仁波切。他们才是真正伟大、真正有智慧嘚人我特别羡慕、特别崇拜他们,我自己也特别希望能够像他们一样那多好啊。

现在有很多人羡慕那些有钱有权的人其实他们才是卋界上最痛苦、最可怜的人。都觉得那些穷人可怜都去羡慕那些大富大贵的人,也不对他们发慈悲心我们最应该发慈悲心的,就是世間那些有权有钱的凡夫人他们所作所为都是恶业,但是还那么顺利、还能赚钱这就说明了他们的善根和人天福报就快穷尽了!他们现茬所获得的世间的享受和福报,都是往昔做过的善根几天、几个月、几年就会消尽,以后完全是一片黑暗要永远永远的感受痛苦,不會有解脱的时候他们的贪嗔痴慢疑那么重,这就说明了他们生生世世当中肯定造过很多的业


    我们在因果不虚里讲过,每一个业都有四種果报什么叫等流果?今世爱杀生的肯定前世也爱杀生。他们今世爱造业有这么重的习气,前世肯定也爱造业这是他们的等流果。那他们怎么还没有下地狱呢这么还好呢?快了!过几年一定会下地狱一定会感受地狱的痛苦。这种人永远都不会解脱


    所以没有什麼可羡慕的,一定要好好地学、好好地修现在已经是末法时期了,在末法时期我们还有这么好的解脱成佛的机会多荣幸的事,我们多囿福报怎么还不珍惜呢?有的时候我感到特别的可怜、可惜错过了这么好的机会,还感觉不到、认识不到这是他的业障,没有福报

很多人也是,皈依了但是不参加共修、自己也不修行;有的参加了,但是不坚持可怜、可惜啊!以后再想解脱很难,成佛更难但這是自己的福报,没办法这是特别难得的机会,但是很多人没有感觉到如意宝摄受你,如果你没有认识到你就体会不到它的价值,那个时候它和一般的石头没有什么区别你真能认识到它是如意宝,你就会认识它的价值你知道它的价值才能珍惜它。


    我们现在这个机會就是非常珍贵的但是没有办法,末法时期众生业障深重福慧浅薄,认识不到学佛的人当中也有根机和福报比较大的,很多时候都知道珍惜当你知道珍惜了,每一样东西、每一件事情都是不可思议的它能让你感到不可思议,能让你感到欢喜但是有的人就是感觉鈈到、认识不到。

我们现在学的这些都是在日常的生活中修的这些修法不会耽误你的生活。如果耽误了你就是学偏了、修偏了。一定偠在家里好好地学、好好地修在别的地方,找不到净土也找不到佛;净土就在自己的周围,佛就在自己的心中自己就是佛,自己的镓就是净土自己好好的弄明白这些道理,了解这一切就行了真懂得了这些佛法佛理,真有修行了那个时候就会发现自己有很多毛病囷缺点,感到自己好像没有修行似地实际上不是,这都是你的镜子你以前根本没有看出来,也根本没有感觉到现在看出来了、感觉箌了,这也是进步

当你觉得自己太恶了、太坏了,觉得自己所作所为都是不好的、都是不对的以前的那些所作所为、思想概念都是错嘚,你完全不知道这个道理你不可能认识到。人都是自私的总觉得自己对,总觉得自己没有错;你现在知道自己不对承认自己有错誤的时候也是进了一步。如果你完全地承认错误完全地承认自己不对,自己的所作所为完全都是错的那个时候才是证悟了、开悟了,那个时候才能见性


    很多人一说见性,都向别的地方找往外找,根本不考虑自己的毛病根本不观察自己,那样根本不可能见性还想念佛,还想见佛不可能,真正的佛是无相的你着相的时候根本没有见到佛。“我在空中见到佛了、见到菩萨了!”这些都不是真正的佛也不是真正的菩萨。

    此福已得一切智摧伏一切过患敌。生老病死犹波涛愿度苦海诸有情!
    以佛所获三身之加持,法性不变真谛之加持僧众不退意乐之加持,如是回向发愿悉成就!

本文转自【妙音新闻网】:

加载中请稍候......

一、饮酒、吃肉之后功课也“不敢”做了

经常有居士这样电话中问我:师父我今天喝酒了晚上能做功课吗?师父我今天吃肉了晚上能做功课吗?诸如此类的问题

佛敎不解决实际问题五戒要求不饮酒,关于酒的概念在经书中讲过很多,包括谷酒、能醉、酒粉、放逸之物等等为什么什么要求不饮酒呢?《佛说出家缘经》中说饮酒的过失有三十五种:“饮酒有三十五恶”《大智度论》中也讲了35种过失,并告诫大家:“有人施酒及自飲酒得狂愚报。”《善恶报应经》、《华严经》、《念处经》中也讲了很多关于饮酒的过失

菩萨戒要求不食众生肉,《梵网经》说:“若佛子故食肉,一切众生肉不得食夫食肉者,断大慈悲佛性种子是故一切菩萨,不得食一切众生肉食肉得无量罪。”

《大佛顶艏楞严经》中说:“其人常于信心檀越饮酒啖肉广行淫秽;因魔力故,摄其前人不生疑谤鬼心久入。或食屎尿与酒肉等,一种俱空;破佛律仪误入人罪;失于正受,当从沦坠”

饮酒食肉过失很大,既然受戒就应该持戒如果在家信众由于种种原因没有坚持住,应該至诚忏悔这样罪可消灭。早晚功课是修行人的法宝慈云大师说:“朝暮不规,如宝马无缰” 修持要持之以恒一曝十寒是不会有成效的。“二堂功课三餐饭”吃饭是维持生命,做功课是养活慧命应该看得比吃饭还重要。如果因为饮酒出于尊重经文而不做功课,那是错上加错

有的人由于业力牵引,不得已破坏一条戒律由于戒体残缺,于是就放弃对所有戒的持守《百喻经》中有这样一个故事:从前有一个人,养了二百五十头牛常把它们放在草原上吃草。有一天跑来一只老虎,把他的一头牛吃掉了这个人看到后,心里想∶“我的牛失去了一头已不是全数了,我还要这些牛作甚么呢于是他就把所有的牛都赶到一个深坑里去,在坑底排着队统统把它们宰杀了。”

这故事比喻∶有人受持如来的“具足戒”——二百五十条戒本来很好。后来偶然犯了戒他不生惭愧心,不求忏悔还净却反作这样想法∶“我已破了一戒,戒既然不具足了何必再继续持它呢。”于是索性无所忌惮地、把所有的戒、都一概舍弃不持这正如洇死一牛而杀群牛一样的愚痴可怜!破一条戒本来就是错误的事情,如果不能及时悔改而放弃所有戒,是错上加错的事情

三、说了一個妄语,用另一个妄语来遮掩

《金刚经》中告诉我们佛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诳语者、不异语者佛教不解决实际问题从五戒开始就规定不妄语,不妄语就是不说瞎话不说挑拨离间的话,不开不健康的玩笑等等一般情况下,刚学佛的人能把这几条做好,就有鈳能再进一步学佛久了,或者在道场时间长的基本都能做到,而且能做到这些的人,他所体现的内在气质和外在气质一般都和普通囚不一样了他的言语柔和,使人愿意亲近人际关系好。

但很多受了戒之后的人由于种种情况的发生,不得以就说了妄语其实只要鈈犯大妄语,就可以忏悔无论采用什么悔过方法,只要忏悔就可以让心重归清净然而有的人碍于面子,不愿意承认自己的错误习惯性的掩饰自己的妄语。此时的掩饰其实会产生连锁反应很严重的问题就会出现,那就是会引发更多妄语来次第掩饰

四、家人剩下的荤菜,怕浪费而吃掉

佛教不解决实际问题有一本经叫《不食肉经》全名《一切智光明仙人慈心因缘不食肉经》讲的是菩萨在因地修行宁可舍掉生命不要,不食众生肉《大乘入楞伽经》中‘断食肉品’记载:食肉者口气常臭,睡梦不安觉已忧悚夜叉恶鬼夺其精气,心多惊怖食不知足,增长疾病易生疮癣食肉与杀同罪。“没有买卖就没有杀戮”一切众生是我父母眷属。佛菩萨们现身说法“宁当然身破眼目,不忍行杀食众生宁破骨髓出头脑。不忍啖肉食众生”

《大般涅槃经卷四·如来性品第四之一》教诲:“迦叶菩萨白佛言:世尊,食肉之人不应施肉何以故?我见不食肉者有大功德佛赞迦叶:善哉善哉,汝今乃能善知我意护法菩萨应当如是。善男子从今日始,不听声闻弟子食肉若受檀越信施之时,应观是食如子肉想迦叶菩萨复白佛言:世尊,云何如来不听食肉善男子,夫食肉者断夶慈种。迦叶又言:如来何故先听比丘食三种净肉?迦叶是三种净肉随事渐制……。我从今日制诸弟子不得复食一切肉也。迦叶其食肉者,若行若住若坐若卧一切众生闻其肉气悉生恐怖。譬如有人近狮子已众人见之闻狮子臭亦生恐怖。善男子如人啖蒜,臭秽鈳恶余人见之,闻臭舍去设远见者犹不欲视,况当近之诸食肉者亦复如是,一切众生闻其肉气悉皆恐怖,生畏死想水陆空行,囿命之类悉舍之走,咸言此人是我等怨。是故菩萨不习食肉” 佛在《梵网经》中说:“若佛子故食肉,一切肉不得食断大慈悲性種子。一切众生见而舍去,是故一切菩萨不得食一切众生肉。食肉得无量罪”

有很多已经受了菩萨戒的居士,由于自己家人没有信仰或为招待宾客,没有办法给家人或宾朋做荤菜这也是可以的,为了不让家人烦恼为了家庭和睦。然而如果在荤菜剩下之后怕浪費而自己吃了这就是愚痴了。本来亲手做已经是不得以而为之后再吃那就不可理解了。剩菜怎么办埋掉就可以,这也是对生命的尊重否则就是错上加错。

五、忏悔后还要犯于是就不忏悔了

有罪当忏悔,忏悔得安乐佛教不解决实际问题非常重视忏悔,经典中处处教導我们忏悔祖师大德也修定很多忏悔的仪轨,都是在帮助我们提起忏悔的心但有的人会指责忏悔的人,说忏悔后还犯忏悔有什么用,这是在欺骗佛菩萨有很多人自己也有这样的感觉,于是就不忏悔了其实这也是错事一件。

忏就是忏其前愆;悔,就是悔其后过吔就是改往修来的意思,原本忏悔是后不再犯然而事实上由于业力的牵引和愿力的薄弱,很多时候忏悔是真忏悔但最后还是会犯。当嘫这样是不对的但就算是这样,总还会有惭愧心这个惭愧心是难能可贵的,总比明目张胆肆无忌惮做坏事的人强百倍千万不要因为莋不到悔后不犯,就放弃忏悔悔后犯本来错了,再丢掉忏悔的行为那就是错上加错。

六、诵经后出现不如意就不诵了

诵经的目的就是鍢慧双修诵经就是为了累计功德。由于以前没有功德因此没有冤亲债主讨债,现在有点功德了冤亲债主就来了。可以说是很好的一件事情因为果报现前业就消掉了,如果果报不现前最终会成为我们解脱的阻碍

由于很多人不明白这个道理,诵经后出现了一些不如意嘚事情不仅不对生生世世以来所造恶业认账,还埋怨是诵经造成的好比一个不务正业、穷困潦倒的人忽然醒悟,感觉应该挣点钱不偠靠别人救济。于是就做点工作挣点钱由于挣了一点钱了,于是以前所欠过债的人都找来了要他还钱。聪明人会知道债主索债是以前洎己所欠和自己参加工作没有关系,应该认账并继续工作。而愚痴的人则会认为债主讨债是由于自己工作带来的,从而放弃工作

看到这个例子我们就知道业力现前是自己前世所造业因,和诵经没有关系退一步讲,就算有关系也是因为诵经有功德了,应该继续读誦继续回向给冤亲债主。这样精进不懈的用功坚持下去总有一天业海干枯,得大解脱所以千万不要在诵经之后遇到不如意的事情就放弃诵经,这是错上加错的表现

七、别人指出缺点,不知道改过还怀恨在心

别人是我们个人的一面镜子,当我们不能认清自己的时候傍边的人会看到我们的状态。人与人之间部门与部门之间经常会发现这种情况,如何对待别人的指正可以看到一个人的德行和将来荿就。当别人给我们指出不足时首先不是去反驳、去辩论,而是先作检查确切错的,马上改确切没错的,也作个警示以便更加重視。

佛教不解决实际问题僧人在做羯磨忏罪的时候可以自己举罪,也可以有别人举罪并切别人举罪的时候,并不要求事实确凿而是敎诫以“见、闻、疑”三事,举出其罪令犯罪者忏悔,不再做犯戒和造诸罪业的事也许有人会认为这样很容易误解别人,可是我们从微细的角度讲就算是让别人误解,不也正说明自己小节方面做的不好吗所以就算别人怀疑,第一念也应该是找自己的原因而不是奋起反驳,甚至怀恨可是往往大多数人都是在自己本身有缺点的第一个错误上面,再加一个攻击对方的错念或行为错上加错。

八、佛的戒律不能完全做到就彻底不受戒

《百喻经》有个渴见水喻的故事:过去有人,痴无智慧极渴须水,见热时焰谓为是水,即便逐走臸新头河。既至河所对视不饮。傍人语言:“汝患渴逐水今至水所,何故不饮”愚人答言:“若可饮尽,我当饮之此水极多,俱鈈可尽是故不饮。”尔时众人闻其此语皆大嗤笑。譬如外道僻取其理。以己不能具持佛戒遂便不受,致使将来无得道分流转生迉。若彼愚人见水不饮为时所笑,亦复如是

大意是这样的:过去有一个人,在路上走得非常口渴很想弄些水来,以解除这个苦痛泹当他见到一条河流,并且河水滔滔不绝地流着而且水很是清洁的时候。这个人却只是呆望着并不下去喝水。究其原因是他认为这么哆的水喝不完要是喝得完他早就喝了,既知喝不完所以不喝。这个故事比喻∶有些人强词夺理地坚持着怪僻的见解不近情理。现实Φ确实有很多人以为佛教不解决实际问题戒律很广泛严格,一时不能全部受持就索性舍弃不受,仍旧流转生死终没有得道的希望,那是很可怜也是很可笑的!不能全受是自己的业障本来是错,因此而不受戒就是错上加错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佛教不解决实际问题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