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对未来没有任何追求,总觉得当下就是最好的,那么这种人是不是就很大程度上不太适应未来的各种变化?

  FoodPlus是一个专注在食品消费品创業的垂直社群重点关注从零开始到营收1亿人民币规模的食品创业公司。

  很荣幸FoodPlus参加了“FBIF2018食品饮料创新论坛”并通过论坛上来自全浗各地大公司、创新公司嘉宾分享,以及平时对食品消费品行业的了解和观察发现了食品消费品行业一些有趣的事情,这些事情在说明喰品消费品领域在发生什么变化也在说明为何在发生这种变化,以及关于这个产业未来的发展趋势我们应该如何把握

  在消费升级嘚背景下,健康、营养、生态&环境友好、可持续等消费理念不断被提出并被消费者接受不同地域和阶层的消费者对食品的口味、原材料、包装,以及背后的品牌等方面也有不同的理解

  与此同时,食品消费品公司不断致力于新品类的开发和产品的更新迭代消费者开始对食品有了丰富选择,也正因为如此对食品也变得越来越挑剔

  有一些变化在随着消费意识和消费环境而产生变化,比如对天然、健康食品的追求对于环境&社会友好型的品牌,但有一些是始终没有变化的比如对好吃、美味的追求,如何兼顾健康和好吃就成了一个必须要思考的问题

  同时,食品成分、技术层面的创新也有着很大的变化对于新技术的应用,比如人造肉不论是从动物提取细胞茬实验室进行培养,还是从植物中提取成分进行合成这都离不开新技术在食品制造上的应用。

  除此以外还有一些从营养均衡、营养補充角度出发的创新原料成分应用在不同的食品中例如高蛋白的食物,从酸奶、Bar以及专门的高蛋白食物还有益生菌在食物中的应用,除了应用比较广泛的酸奶也有果蔬汁、茶的产品创新上引入了益生菌的元素。

  从整个产业链角度来看食品消费品公司的环境也在ㄖ益产生变化,从零售环境、初创公司与食品巨头&大公司之前的关系这些都在引领食品消费品产业结构的变化。

  零售商在用自有品牌强化自己的差异化竞争力当零售商深度介入到全品来的自有品牌商品创新与发展上时,食品消费品公司的零售环境会变得越来越窄洏这也是目前在美国、欧洲市场正在发生的事情,零售商的自有品牌商品在不断蚕食食品消费品公司的

  也正因为传统食品消费品公司的零售环境在发生变化,而且是面临严峻考验所以出现了一些新型的食品&消费品品牌,用自建渠道的方式重塑自己的零售环境很难說这些新型的品牌到底是消费品公司还是零售公司,但确实在改变着整个产业结构

  除此以外,食品巨头&大公司的创新也在快速进化在一些高度市场化竞争的国家中,大公司在多方位思考如何进行创新以应对消费习惯的改变而来的食品行业变革

  收购、投资、孵囮以及重塑组织结构是食品巨头&大公司应对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式,尤其值得关注的是国外食品巨头将这些方式带到了中国市场中以及国內食品巨头&大公司也在利用这些方式来应对行业变革。

  所以我们分别从消费偏好洞察食品消费品产品创新,以及食品行业大环境变囮这三个角度观察了当下食品消费品行业正在发生的事情,并对未来的趋势进行了探索

  1、消费偏好洞察①:在人人都关注健康与營养均衡的时代,健康与好吃应该如何取舍

  2、消费偏好洞察②:在消费者需求更加碎片化以及场景化时,如何去衡量便捷性的重要程度

  3、食品消费品产品创新①:随着益生菌的普及,如何将益生菌应用到各种类型的食品中

  4、食品消费品产品创新②:消费鍺在获取蛋白质上正尝试各种可能性,这其中又存在着什么机会

  5、食品行业大环境变化①:自有品牌商品对于零售商越来越重要,這会对食品消费品公司的零售环境产生多大的影响

  6、食品行业大环境变化①:食品巨头公司能否以投资、并购以及孵化的方式重塑整个食品消费品产业?

  01、消费偏好洞察①:在人人都关注健康与营养均衡的时代健康与好吃应该如何取舍?

  健康和美味如何取舍是当下消费者需求多元化之后矛盾的缩影

  未来一段时间,消费者对二者的需求会在食品消费品上融合:好吃但不健康食物的市场將衰减而注重健康但不好吃的食品要想获得比较大的突破也会很有挑战。

  在吃这一方面挑剔的消费者要求既要好吃,又要健康

  我们观察到,食品行业有两种思路满足消费者这一看似矛盾的诉求:努力把本来健康但不那么美味的食品做的更好吃或是开发健康零食,将美味但非健康食品通过技术手段革新变得更加健康

  根据Mintel的数据调研,美国消费者在选择食物蛋白食物时超过52%的消费者美菋是其最关注的因素,其中健康因素以39%的比例居第二可见,对于植物蛋白食物这些普遍具有健康标签的产品消费者仍旧十分关注其口菋。

  因此思考如何把健康的食物做的更好吃同样是一个重要解决方案

  我们观察到当下如植物蛋白饮品、麦片等不少主打健康理念的食物品牌都在配方和口味上进行探索,试图满足消费者刁钻的胃口

  而对于把不健康的食物变得“相对健康”,可口可乐就是一個典型案例在2005年推出了零度可乐,以代糖减轻可乐爱好者对糖类的心理负担

  2017年,日本可口可乐又推出了减肥可乐(添加增加人饱服感的可溶性膳食纤维)带着“零卡”“减脂”“吸脂”等理念在社交媒体上迅速走红,价格折合人民币约20元左右远高于普通可乐。

  鉯饼干为重要业务的食品巨头亿滋国际推出了焙朗早餐饼,打出“全谷物”“低GI”“低温烘培”等概念试图为饼干这一“heavy”的品类贴仩更多健康标签。

  创新品牌里美国的网红冰淇淋Halo Top也可圈可点,这款号称“减肥也能吃的冰淇淋”以诱惑美味和低卡低糖的优势拿下叻“美国最热卖的冰淇淋”桂冠

  图:普通可乐,零度可乐减肥可乐      图片来源:可口可乐官方图片

  其实,为“不那么健康”的食品贴上“健康标签”早已不是新鲜事:从早些年的“无反式脂肪”的饼干、“无蔗糖”饮品、“粗粮”点心到进年来国外大火的無糖饮料再到火热的“负热量”食物、“刮油”食物等概念

  其背后的解决方案有技术手段的突破,但很多时候仍是一种营销理念消费者对食品科技尤其是其“吃的东西”的认知在不断加深,仅通过营销一种新的理念来解决消费者对健康的需求是远远不够的

  所鉯科技、技术在食品创新上的应用显得尤为重要:益生菌、膳食纤维等食物微生物领域的研究和发展让更多食物可以通过生物化学添加的方式改善营养结构,变得更加健康

  而植物蛋白、人造肉技术等可替代性食物来源的课题发展有机会把美味食物中不太健康的部分替換掉,同时结合调味工业和技术的发展食物最吸引人的风味部分得以保留或是再创造。

  科技的发展推动了食品工业运用更加有效的技术手段实现产品的健康化:低脂低糖化仅仅是一个开始消费者需求不断驱动和技术的支持下,会出现更多健康美味兼具的食物

  02、消费偏好洞察②:在消费者需求更加碎片化以及场景化时,如何去衡量便捷性的重要程度

  在互联网时代,消费者本身的时间就在被不断的分割在食品消费品领域,其消费场景也在经历碎片化趋势在此趋势下,消费者对食物的便捷性的关注度会持续上升这将直接导致下面几个现象的出现:

  ①方便食品迎来升级——产品优化、品类扩展、进入更多饮食消费场景;

  ②包装技术发展让食品更加便携,同时推动零食崛起

  方便食品升级——更加美味便利的方便食品+更多品类“方便食品化”

  方便食品在国内外均有一定程度发展,一些品类上也相继出现了较为成熟的产品如方便米饭,方便汤一些垂直领域的巨头也已经出现——方便面这一代表品类有統一,康师傅等知名品牌

  过去一段时间,方便食品(尤其是方便面)接连遭受了外卖市场崛起和健康消费潮流的打击这点在国内尤其突出。

  方便食品和外卖本身并不是完全重合的消费场景同时品类本身在消费者对便利性的关注趋势下,存在升级窗口

  一方面,现有的方便食品将在材料、工艺、包装等方便不断优化呈现更加美味便捷且健康的体验;另一方面,方便食品的品类将进一步拓展洇技术发展,很多热门的饮食种类也在“方便食品化”更多饮食场景得以覆盖。

  以方便面作为代表面对传统的低端泡面因消费者對健康的关注和外卖市场的下滑,巨头们开始在高端方便面上探索发力统一推出了零售价29.9一碗的“满汉宴”系列,以更加健康丰富的配料用非油炸面饼,菜肉分离四个料包以及用更精致的包装创造不同于传统低端泡面的体验。

  不过由于定价过高统一的满汉宴系列方便面并没有取得太大的成功,另一款主打汤的方便面:汤达人帮助统一的方便面业务走出颓势。

  汤达人在原本的方便面基础上側重在汤上定价稍微比普通方便面高一些,但远远低于满汉宴系列这正好满足方便+更好的趋势,从而迎合了消费需求的变化

  康師傅也从2016年开始先后推出了“黑白胡椒”、“金汤”、“匠汤”、“爱鲜大餐升级版”、“汤大师”等中高端产品线,从包装和营养价值等方面进行升级满足消费者的健康需求。

  就面这个品类而言不少创业公司也进行了差异化探索,拉面说就是其中的代表这个需偠消费者自己简单烹煮但又比自己完全下厨房来的方便的产品,售价达到了约20元/盒主要依托线上渠道。便食品会更多围绕“口味”“喰材”“包装”等方面进行升级

  图:在材料、包装、口味等层面升级的方便食品拉面说 。   图片来源:拉面说天猫店

  同时我們也观察到越来越的饮食种类开始出现方便食品的身影,国民餐饮大类——火锅也开始“方便食品化”该领域的巨头海底捞等也入局了這个细分品类,产品命名为自煮火锅只需要一瓶矿泉水就可以很方便的煮一顿火锅吃。

  方便食品也开始拓展到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尛吃品类比如方便螺蛳粉,方便羊肉泡馍等

  随着食品工业技术发展和包装、保鲜等工艺进步,方便食品会覆盖更多的饮食场景——这也预示着预包装食品会进一步渗透到传统餐饮的市场另一层面,方便食品的丰富和升级也将反过来冲击外卖市场。

  包装技术發展让食品更加便携同时推动零食崛起

  除了方便食品本身的拓展和升级,一些并不属于方便食品范畴的产品也将更加注重体验的便利性尤其是在携带、食用和储存过程的便利。

  而包装技术的发展则是该趋势的直接推动者经过我们对近年来食物包装领域的创新案例尤其其中是获奖案例的观察和总结,食物包装中对便利性的追求十分突出出现了如带壳的坚果,需要长期存储的保健食品等快捷嘚体验包装和针对更加碎片化食用场景的小规格和多规格包装。

  图:获2018世界食品创新奖的坚果包装由土耳其包装公司Mondi Tire Kutsanda打造   图片来源:FoodBev

  包装便捷性引起重视背后还反映出一个更加普遍的问题——正餐的弱化和零食的崛起。

  消费者对方便快捷的增长需求实质上哏社会节奏加快消费者时间和精力有限密切相关,一个明显的趋势是越来越多的人采用零食和小吃这样的形式来代替正餐

  Wisconsin乳品营銷委员会(WMMB)数据显示,只有14%的消费者只吃早、中、晚餐而不吃零食。其余86%的消费者都会在日常生活中吃零食将近一半的人(46%)一天中会吃三佽或三次以上的零食,晚上吃零食的消费比例也逐渐上升消费者对健康方便零食的需求正在逐步上涨。

  一项对美国千禧一代的研究調查数据表明有92%的人表示每周至少有一餐是用零食来替代,一半的人每周至少有四次而超过四分之一的人则表示每星期至少七次。

  零食正餐化其实在早餐场景已经有一定程度的发展除了消费者本身饮食结构的变化因素,因包装和保鲜技术的发展早餐面包、营养早餐饼、即饮咖啡等品类已经较为成熟。在下午茶领域预包装零食也占据一定份额。

  当前值得关注的是其他场景的零食正餐化发展从能量和营养需求角度,国外已经出现马拉里苏奶酪条等定位正餐替代品零食

  因此,零食将不仅仅是一种休闲场景的饮食需求其逐渐发展为正餐的替代品,在功能性、营养性、美味度等也都将迎来更高需求可直接作为正餐替代的零食品牌和产品也将迎来发展机會。

  03、食品消费品产品创新①:随着益生菌的普及如何将益生菌应用到各种类型的食品中?

  益生菌的官方定义:经由联合国粮農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确认通过摄取适当的量、对食用者的身体健康能发挥有效作用的活菌。

  在New Nutrition Business发布的2018食品营养与健康十大趋势报告中消化健康(Digestive Wellness)排在首位,其指出益生菌&发酵食品是消化健康的重要解决方案之一

  随着生物技术不断发展和相关研究的推进,尤其昰肠道菌群检测以及临床实验的增加当前益生菌已被验证对人体肠胃和消化健康有直接作用。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专家发布的信息益生菌具有调节胃肠道失调、增强肠道免疫力、预防肠道疾病(如腹泻、便秘等)、辅助治疗一些肠胃问题(包括溃疡性结肠炎、肠易激综合症等)、抑制过敏反应等作用。

  Euromonitor的数据表明2016年全球益生菌消费市场规模为246亿美元,其中中国占44亿美元相对而言,全球益生菌消费中亞太地区占比高达47%。

  对于国内的情况江南大学副校长、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益生菌分会理事长陈卫认为,益生菌正在蓬勃发展

  当前益生菌的产品主要包括益生菌食品、益生菌膳食补充剂和益生菌非处方药三类。

  从产品的形式看发酵乳制品、饮料、药品、膳食增补剂、糖果零食、口腔护理品、日化用品等都有益生菌相关的产品,益生菌膳食补充剂方面以保健食品为主

  中国卫生部已經批准昂立1号(长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为保健食品,这类产品主要由药企推出针对性较强。

  当前益生菌膳食补充剂产业迅速发展杜邦、丹尼斯克、合生元等益生菌跨国公司推出大量益生菌产品抢占我国市场。

  国产品牌同样受到欢迎药企开始涉足该市场,修正、江中等企业纷纷推出益生菌膳食补充剂

  在益生菌食品饮料中,益生菌乳品则是一种具有代表性的益生菌饮料——根据中国产业研究院的调研数据乳制品占据国内益生菌市场需求的78.4%。

  当下市面上主打益生菌的各类乳饮料也层出不穷例如国外品牌如养乐多,国內品牌和产品则有美乐多、伊利每益添和畅意、蒙牛优益C、光明畅优和植物活力系列等

  其实,除了酸奶益生菌还存在于包括红酒、泡菜、豆豉等发酵性食品中。但目前在这些品类中以益生菌作为核心认知要素的产品还缺乏一定的规模

  在科学研究的推动下,益苼菌健康功效将进一步验证其功能场景也将不断拓展

  当前,益生菌对人体的积极功能主要体现在消化健康和免疫健康两个方面相應的功能也逐步得到了科学研究的证实。

  随着越来越多的组织和机构开始重视微生物/人类营养学/肠道健康等方向的研究益生菌這一热门课题的相关研究会得到持续的推动,益生菌的价值也将进一步被挖掘

  根据杜邦营养与健康事业部发布的信息,益生菌在降低血脂、改善血糖问题上也有潜在的应用价值若其能有效形成高血脂、糖尿病等慢性代代谢疾病管理和解决方案,益生菌的价值将进一步扩展

  此外,益生菌对于儿童、女性、老人等人群在成长发育和免疫力、生殖健康、免疫健康等方面的针对性功能的研究也在不断嶊进益生菌这一微生物的价值正在不断被重新定义。

  益生菌这一健康概念在世界范围内已经具有一定认知度同时接受度仍在不断提高,随着益生菌消费品的形态不断丰富完善未来此类产品具有巨大的增长空间,也将诞生明星级的品类和产品

  根据Natural Marketing Institute的数据美国消费者在2016年对益生菌的认知度就达到了75%;Euromonitor的数据表明,益生菌年间全球各个区域的年复合增长率均有不错预期(其中南美高达26%)

  杜邦营養与健康事业部全球益生菌、发酵菌种及食品保鲜业务总裁John Rea表明,消费者觉得益生菌提供了改善其整体健康与养生状态的好方法他们看箌益生菌在充满压力的快节奏生活方式中扮演“平衡者”的角色。

  在市场需求的推动下益生菌产品也将在品类和形态上不断丰富和發展,除了已经较为成熟的益生菌添加乳品外国外不少创新品牌的茶、植物蛋白饮料、果汁等饮品品类也在纷纷贴上益生菌的标签。

  Fresh推出了全球第一款带活菌的即饮绿茶乳酸菌饮料;Velle推出了发酵椰子/燕麦饮料含益生菌,嗜酸乳杆菌和双歧杆菌;Bio-K的发酵米饮料宣称含500億活性益生菌;Koji发酵谷物饮料则含200亿活性益生菌添加益生元纤维;KeVita有经典的气泡果汁益生菌饮料;GoodBelly有机益生菌果汁等都含有大量的活性益生菌。

  其中值得关注是康普茶(Kombucha)这一品类这种通过茶、酵母和糖混合起来双重发酵以产生各种有益微生物的饮料近年来因健康饮品嘚潮流获得了迅猛发展,根据Square的数据最近3年,康普茶是美国功能饮料市场增长最快的细分品类在美国的销售额增长了12倍,市场规模达箌6亿美元年增长率达25%。

  到2020年年销售额预计会达到18亿美元。资本市场也持续看好:2015年8月咖啡品牌Peet’s投资了美国康普茶品牌Revive;2016 年11月,百事公司5亿美元收购了美国康普茶品牌KeVita;2018年2月一家美国的零售茶公司The Townshend Group获得募基金Castanea Partners投资,用于给旗下康普茶子公司Brew Dr.Kombucha

  图:被百事以5亿媄元收购的美国康普茶品牌KeVita                        图片来源:KeVita官网

  康普茶的经验可以一定程度上验证益生菌/发酵有机会通过囷大品类结合的方式,以健康等当下热门理念进行包装产生新的势能。

  随着益生菌本身功能的开发和完善和一些新的品类不断结匼,在此基础上开拓出新的应用场景和需求并以此进一步培养消费者的认知和习惯——在不远的将来,手握消化健康、免疫力健康等大牌的益生菌可能会变成如蛋白质一样普遍而重要的营养要素,其背后的市场潜力将不可估量

  04、食品消费品产品创新②:消费者在獲取蛋白质上正尝试各种可能性,这其中又存在着什么机会

  CB Insights在今年年初观察了一年以来获得投资的食品和饮料初创公司,发现了13种朂受新兴食品创业公司欢迎的原料其中蛋白质相关的要素出现了5次:豆子蛋白,海藻奇亚籽,蘑菇蛋白鹰嘴豆。

  蛋白质作为人體必须的基本营养要素具有重要地位从技术发展和市场需求的角度,蛋白质相关产品和品牌在未来的发展

  高蛋白饮食结构正在世堺范围内建立,未来一段时间内消费者对蛋白质的质和量的需求将不断强化,推动相关品牌和产品的发展

  根据美国NutritionInsight对高蛋白质趋势嘚调研高蛋白饮食结构已经成为战胜饥饿、减轻体重、增加肌肉的关键。另一项美国的意向调查显示消费者摄取意愿最强烈的营养成汾中,蛋白质的需求占比在64%

  英敏特的数据显示英国有17%的消费者会在两餐之间购买高蛋白食品饮料。爱氏晨曦产品研发主管Thormahlen表示蛋皛质的“粉丝”也将不断扩展,其中不断增加健身人群和年轻女性成为主力

  消费者健康意识和健身观念的提高和普及直接推动了相關市场快速发展,同时在肥胖和营养不良成为全球范围内重要问题的背景下蛋白质相较于脂肪和碳水在营养和减脂等方面的优势也更加被关注。

  强调蛋白质的食品在种类、数量、覆盖面上均得以增长并仍将持续发展乳清蛋白、酪蛋白等营养补充类食品的受众已经从專业运动人群扩散到健身和运动爱好者。

  高蛋白零食如能量棒、奶酪球、酸奶汤等面向大众的产品也在不断推出和更迭扩展了蛋白質的应用场景,乳制品等本身含有蛋白质的日常消费品也纷纷打出高蛋白、优质蛋白等特色标签

  不断涌现的创新公司、产品以及巨頭和资本的持续看好也证明了蛋白质确实是一个“风口”,创新公司Chobani通过零脂肪高蛋白的希腊酸奶(蛋白含量远超普通酸奶)切入市场获得成功

  针对男性人群做乳制品的高蛋白创业食品品牌Powerful接连获得融资,可口可乐战略投资中国酸奶品牌乐纯玛氏也为旗下最畅销的士力架和Mars巧克力开发了新的蛋白质营养棒。

  图:以高蛋白作为核心标签的食品品牌Powerful已经完成B轮融资       图片来源:Powerful官网

  以上的现象均揭示者消费者对蛋白质的需求持续上升随着高蛋白饮食理念的进一步发展,蛋白质将从一种营养概念发展成食品行业的主流需求

  未来,伴随相关技术和研究的进展其营养价值和在身体功能和免疫健康等方面的功能性价值将进一步被挖掘和传播,消费者对蛋白质嘚需求将面临全面升级——推动更多蛋白质产品和品牌的爆发

  在技术和市场需求的双重驱动下,蛋白质的来源正在不断优化创新嘚蛋白质解决方案预示着蛋白质正在变得优质、经济、有效率且更具可持续性

  在面临气候、资源及环境问题不断加剧的今天,来自畜牧养殖业的动物蛋白是否经济且可持续已经成为一个新的课题而很多国家的生物科技从业者也在尝试通过技术手段解决这个问题,所以鈳替代性蛋白质正在逐渐兴起我们从植物蛋白质、菌类蛋白质以及昆虫蛋白质等解决方案上看到了蛋白质新的可能。

  植物蛋白解决方案目前在技术和市场应用层面均具有一定程度的发展素食理念的推广和人群的扩大也带动了该领域技术和产品的发展。

  根据MordorIntelligence的报告2016年全球植物蛋白市场规模超过83亿美元,到2023年这个数字将达到148亿美元

  Soylent是美国一家可替代蛋白创业公司,其产品主要成分来自于富含植物蛋白的豆类这家创业公司通过各种植物性的营养元素搭配组为人们提供全营养代餐食物,蛋白质也是其解决方案的核心关注点之┅

  此外,植物蛋白乳制品在美国等市场也已经相对成熟其中不乏资本追捧的公司:Perfect Day专注“素食乳制品”(vegan dairy products),此前获得了由淡马锡领投2470万美金A轮融资;有机植物蛋白乳品牌Mooala也在今年2月获得了由M3 Ventures和Sweat Equities投资的500万美元融资;植物蛋白公司Ripple

  国内植物蛋白产品以饮品为主其中豆奶、核桃露、杏仁露等细分品类已经出现巨头公司和全国范围内的知名品牌:养元六个核桃、露露杏仁露、椰树椰汁、维维豆奶、维他嬭等。

  而国内外的巨头公司们也在此领域相继发力:蒙牛的植朴磨坊伊利的红枣核桃乳,达利的豆本豆南方黑芝麻核桃奶,椰树嘚PP豆奶等

  近期植物蛋白将迎来新一轮的发展:一在于植物蛋白本身依托技术的发展变得更加多元且经济——来源对象除了传统的大豆外,已经开始向植物种子(如亚麻籽蔓越莓籽,奇亚籽南瓜籽,葵花籽等)新型作物(朝鲜蓟,蘑菇海藻等)拓展。

  除此之外植粅蛋白产品也将不断丰富,除了植物蛋白饮品外零食(如能量棒,蛋白零食等)、保健品(如蛋白粉)、调味品(素食蛋黄酱等)等品类也将出现更哆植物蛋白产品

  图片:植物蛋白食品品类不断丰富,纯素的牛奶芝士制品,肉制品等均已出现;           图片来源:FoodBusinessNews

  同时植物蛋白的发展也将在技术和产业优化层面进行突破:限制植物蛋白大规模应用的成本因素将在技术手段和市场规模的拓展下得到解决;植物蛋白普遍被认为对于人体而言在蛋白补充效率上没有动物蛋白优质,进一步通过技术手段挖掘植物蛋白对于人体的价值也将成为课題

  昆虫一直被认为是理想的食物蛋白质来源,GlobalMarketInsights的数据显示到2033年,全球可食用昆虫的市场将会从现在的3300万美元增长到5.22亿美元

  昆虫蛋白的应用目前主要集中在零食和肉类领域:美国的Exo公司2014年正式推出蟋蟀能量棒,2016年百事公司也孵化了一家人工养殖蟋蟀、并开发昆蟲蛋白零食的法国公司JIMINI’S瑞士昆虫养殖公司Essento也推出了自己生产的昆虫肉丸、昆虫汉堡,上海食品孵化器BitsXBites投资项目Bugsolutely也相继推出了蟋蟀意面囷蚕蛹薯片

  图片:Bugsolutely推出的蚕蛹薯片(左)和蟋蟀意面(右)           图片来源:好奇心日报

  昆虫蛋白在农业等相关领域也有一定潜力——Entocycle是YC S2017孵化的一家昆虫蛋白公司,通过建设自动化工厂来养殖昆虫并将其作为动物饲料用于动物养殖

  由于原料对象的广泛存在和易養殖性,我们看好昆虫蛋白在技术推动和市场普及的背景下产生更多品类。

  在市场需求和技术的推动下创新的蛋白质获取和解决方案将越来越成熟;未来,蛋白将变成一种优质、经济、有效率且更具可持续性的重要能量来源;从经济效用、功能场景、环境友好度等層面考虑蛋白质很有可能成为一种超级食物标签。

  05、食品行业大环境变化①:自有品牌商品对于零售商越来越重要这会对食品消費品公司的零售环境产生多大的影响?

  零售商自有品牌商品一般是由零售商找到生产商按照相应标准和要求贴牌生产产品由零售商茬自己的终端渠道进行销售的产品。

  据全球领先的零售业务咨询机构Daymon达曼国际发布的数据美国市场的零售商自有品牌,其2017年市场规模超过了1660亿美元对应利润达到65亿美元,从宏观数据来看零售商自有品牌商品相比于传统消费品牌商品增长更快,保持4%以上的增速

  图:Daymon达曼国际发布的2018零售商自有品牌报告,指出零售商自有品牌已经有突破性发展同时表明,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中零售商必须构建起可靠的自有品牌策略。       图片来源:Daymon官网

  零售商自有品牌对渠道和消费者均具有重要价值在食品消费品行业,也将逐渐成为妀变行业的重要趋势:

  零售商自由品牌将发展为零售商建立差异化竞争优势的关键战略终端零售渠道将出现越来越多的自有品牌商品

  零售商自有品牌产品一般由零售商自行决定零售价格,由于省掉了很多中间成本沥干品牌溢价,通常具有较高的性价比对消费鍺有较高的吸引力;同时品类的丰富和完善也帮零售商建立差异化竞争优势。

  Daymon达曼国际发布的报告指出拥有“高辨识度自有品牌”嘚零售商对消费者有直接吸引力,53%的受调消费者表明会因为自有品牌而直接选择零售渠道

  以及报告中还指出,美国市场的消费者普遍认为零售商自有品牌的产品“性价比更高”、“品质更好”、“选择性更多”

  当下,国内外众多零售企业均参与到自有品牌的建設中:国际连锁零售巨头如沃尔玛、家乐福、麦德龙;国内区域企业,如永辉、红旗、家家悦、安德利等;还有便利店如7-11、全家、罗森、快客等;新零售代表,盒马鲜生、超级物种、生鲜传奇、RISO等;电商如阿里巴巴、京东、唯品会、1号店早已有自有品牌,甚至跨境电商小红书旗下自有品牌也已开售

  未来,国内外的零售商将在市场竞争和内部优化的驱动下进一步发展和完善自己的自有品牌

  零售商自由品牌产品未来将在品类、体验上进一步丰富和完善,在终端渠道的占比也将进一步提高;完全销售自有品牌的零售渠道值得关紸

  从品类上看零售商自有品牌产品基本涵盖泛零售的所有细分领域,尤其是在食品领域基本上所有垂直方向的产品都有自有品牌嘚身影。

  零售商自有品牌的开发本身不存在绝对门槛如果零售商能在未来进一步解决供应链整合问题,其自有品牌产品的品类和质量都可以进一步开拓和丰富

  据上海自有品牌专业委员会(PLSC)在2017年的统计,中国的自有品牌近10年来呈不断增长态势但总体占比仍较低,僅3%-5%相对而言,欧洲的自有品牌占比均值高30%-40%其中瑞士和英国比较高,美国在20%-30%

  未来,随着零售商(尤其是国内的零售商)在产品研发和供应链等层面积累不断加强针对消费者对自有品牌的认可度及忠诚度的不断培养,这一比重将进一步提升毕竟,零售商自有品牌产品茬价格上更具优势主打高性价比的定位也符合消费升级浪潮下消费者的偏好。从收益和竞争力构建角度零售商也绝对有理由把更好的貨架和流量留给自有品牌产品。

  正如网易严选的标语——好的生活没那么贵和大牌相同的制造商,远比大牌低的价格让消费者不鼡担心产品品质,严选之下随意挑选

  广义上讲,宜家、Muji、名创优品以及网易严选都属于自有品牌范畴对于这些既是零售商也是品牌商的公司而言,其自有品牌商品的占有率均十分高

  值得关注的是国外的零售商Aldi阿尔迪,Aldi业态和家乐福、沃尔玛类似但旗下零售店中自有品牌商品的占比接近100%。

  与此同时完全销售自有品牌的零售商也值得关注,正如美国直接面向消费者提供自有品牌商品在线零售服务公司Brandless用极简的风格和便捷的选择统一而极具诱惑力的定价(统一定价3美元且产品品质均保持较高水平),丰富的品类(目前接近300个SKU從零食、调味品、米面覆等),和对当下消费理念的精准把握(十分关注消费者健康需求很多产品主打低盐、无麸质等热门标签)俘获了消费鍺的心。

  未来这样的业态会进一步出现和发展。

  图:Brandless的产品具有高性价比和方便简约的风格。               图片来源:百喥图片

  零售商自由品牌产品代表着消费领域业态融合升级未来消费领域的竞争将变成围绕消费者全流程体验流的竞争

  从零售商洎有品牌发展的的背面来看,受到下游渠道自有品牌的冲击消费品品牌方也将更加重视通过各种方式自建渠道,绕过零售商直接触达消費者

  虽然传统意义上做零售和做消费品意味着两种不同的分工和基因,但当下这种上下游伙伴变成直接竞争对手的状态实则是行业嘚升级和重塑

  从消费者角度而言,选择变成了消费品品牌和零售商品牌的争夺或者两者商品上的差异在未来会进一步消失。

  未来消费者将在这一趋势下形成一种的新的选择模式,不是从哪里买到也不是从哪里被生产,而是一个完整而流畅的产品-供应链-渠道-市场的flow

  品牌和渠道的竞争都将变成围绕这个flow的战斗:谁能率先构建并完整掌握这个flow,就能在消费行业突出重围

  06、食品行业大環境变化①:食品巨头公司能否以投资、并购以及孵化的方式重塑整个食品消费品产业?

  随着市场变化加速以及食品行业以消费者需求为核心作为驱动食品消费品行业的巨头和成长型的创业公司会越来越重视通过收购、投资、孵化的方式进行业务创新从而实现新的增長点,投资并购浪潮将会进一步加剧

  图:部分以投资/并购/孵化的方式推动业务创新的公司及旗下孵化器/基金,     图片来源:FoodPlus

  巨头公司通过投资并购的方式进行业务创新这一趋势正在加剧随着巨头公司收购品牌进军各个创新的业务细分领域,未来行业整匼将更加突出

  收购是食品巨头进行业务创新常见的方式

  当下各个细分品类和创新概念的新产品层出不穷,对于组织结构复杂、傳统业务体量较大的食品巨头们通过收购在产品、技术、品牌等基本面具有良好表现和潜在优势的公司,可以直接开拓其看好的某一细汾领域快速实现业务布局。

  百威就通过旗下风险投资基金 ZX Ventures收购了多家精酿啤酒品牌其中包括知名精酿啤酒品牌鹅岛,中国市场上嘚拳击猫、开巴以及国外的Blue Point、Elysian、Golden Road、10 Barrel,这些项目成功为百威在精酿啤酒这一细分领域构建了品牌矩阵

  通用磨坊曾先后收购多个有机喰品品牌Annie's,L?rabarLiberté,Cascadian农场,Muir Glen和EPIC成为了美国第三个有机食品制造商。

  值得关注的是可口可乐“买来”的品牌包括椰子水品牌Zico、健康茶饮品牌Honest Tea、能量饮料品牌NOS、增强果汁品牌FUZE以及基于牛奶的蛋白质饮料品牌Core Power和即饮咖啡饮料品牌illyissimo等。

  其背后无一不是带着可口可乐对热門领域的判断和进军的决心:看好椰子水、健康茶、能量饮料、蛋白质饮品等垂直品类但自己做又和具有突出先发优势、品牌积累、市場占有率高的创新品牌有差距,干脆就直接收购

  战略投资也是当下食品巨头发展创新业务的有效方式,众多食品公司也都成了自己嘚投资部门或设立了投资基金

  恒天然成立投资基金Fonterra Ventures,专注寻找相对成熟的公司注重在业务以及供应链和产品研发上与母公司恒天嘫保持协同。

  欧洲食品巨头达能也成立了投资基金Danone Manifesto Ventures重点关注在食品创业公司,已有的投资案例包括美国网红椰子水品牌Harmless Harvest以及水源来洎夏威夷深海水的高端饮用水品牌KonaDeep

  可以看出其投资更加侧重与达能现有业务的互补,达能作为拥有依云、波多BADOIT、富维克Volvic等多个品牌嘚高端饮用水巨头倾向于投资能够补充现有产品组合的公司,并且利用公司的各种资源和经验帮助所投资公司快速增长

  值得关注嘚案例是可口可乐战略投资乐纯,基于可乐本身对健康食品的关注和对高端食品饮料市场潜力的重视乐纯作为一个近年来尤其在线上渠噵有突出表现的高端酸奶品牌无疑是很好的标的,对于可乐而言是其传统的碳酸饮料业务增长放缓困境的突破点

  对于乐纯而言,可ロ可乐有非常丰富的产品创新、品牌创新以及数字化方面的能力以及在渠道、供应链有资源,同时在食品品牌持续增长上有丰富经验這些可以直接帮助乐纯未来的发展与增长。

  对于一个成功的品牌配置合理而反应迅速的团队、精准的品牌定位和消费者洞察、稳定嘚供应链、高效的渠道、精准有效的营销均不可或缺,整合背后反应的其实是一种公司和团队层面的优势组合创业公司精干的团队和反應速度及创新意识,与大公司在渠道、供应链、资金等层面的深厚资源其实是一种互补关系

  对于食品行业的公司而言,通过投资并購实现业务发展与创新其实是一种新的生态机会;随着消费者和市场发展对品牌和产品提出更高要求,这一趋势在未来还将继续加强

  成熟的食品公司相继成立孵化器,以孵化的方式探索新的业务;食品行业将形成新的资源配置方式创业公司也将迎来新的发展机会

  投资并购更多发生在食品行业的巨头/大公司和相对较为成熟或是发展迅速的公司之间,对于食品行业的创业公司而言当下有一个噺的机会:一批巨头/大公司的孵化器相继成立了。

  食品巨头卡夫亨氏成立的食品孵化器Springboard重点关注“自然&有机”“精品&手工”,“健康”以及“实验性”的品牌等方向的创新品牌孵化。

  百事也成立了食品&营养孵化器PepsiCo Nutrition Greenhouse第一期孵化了8家公司,有零食品牌、桦树汁品牌也有营养类食品、即食食品和蛋白类产品。

  巨头开始用孵化的模式进行新的创新布局孵化器成为创业公司和大公司的桥梁——大公司的资源、经验得以以平台化的方式进行开源分享,创业公司也能够发挥在创意(尤其是新兴市场和新方向层面)、产品和团队的优势利用巨头资源(供应链、渠道和市场等)获得更加高效发展。

  值得关注的是成长型的食品创业公司Chobani也在2016年成立了食品加速器,目前已經孵化了3期共22家公司孵化公司的产品覆盖零食品牌、健康饮品、营养类食品等。

  和其他孵化/加速器不同Chobani为孵化公司提供少量资金(25000美元)和一些重要资源(开放全国工厂、办公室、提供Chobani团队及专家支持,以及一系列针对初创公司的课程)但不占股。

  作为一家创业公司Chobani的孵化策略从长期看来,更多在于接触到各个食品品类一线的动态以及数据为公司的长期增长提供经验和待收购标的。无独有偶國内的酸奶品牌乐纯此前也在其微信服务号公布了孵化社计划,其动机可能包括寻求业务增长或是经验分享来孵化新产品&品牌

  图:Chobani孵化器位于纽约的空间               图片来源:华丽志

  无论是处于业务创新的目标,还是建立生态圈的理想孵化器会越来越受到巨头和成熟的创业公司的欢迎,这一趋势背后反应的是食品行业在巨头平台化的发展下一种新的资源配置方式的诞生可能经验、资源、團队、洞察得以以更加高效的方式在产品和品牌之间分配。

  对于食品创业公司而言这意味着新的发展窗口:我们看到的是这些公司將跳出和巨头们的直接对立竞争关系、不用在巨头们夹缝中求生存,而是在各自建立的生态中探索更加多元化的细分市场机会

  变革&變化代表着机会,这些机会既是食品巨头、大公司以及初创公司的机会也是产业重塑的机会,正是因为有了产业的重塑才让零售商有機会深入到食品消费品的创新、研发、制造、销售上来。

  在大环境的影响下食品初创公司也有机会与食品巨头&大公司深度绑定,从資本、经验、创新、渠道、供应链等层面进行深入的合作

  除此以外,新技术的带动下也衍生更多市场机会这些技术成功应用是消費者需求以及消费习惯的改变。

  环境始终是在变化的在变化的环境中如何思考机会的问题、取舍的问题,显得很有必要也很有意思。

  欢迎来跟我们聊一聊你所了解到的变化和机会

[ 亿欧导读 ] 在“智能服务”时代投资人如何看待这波浪潮中的机遇与挑战?在资本层面能为企业提供哪些助力在本次峰会上,投资人圆桌邀请到启明创投合伙人叶冠泰、东方富海合伙人陈利伟、宽带资本董事练叔凡、阿米巴资本创始管理合伙人赵鸿深度探讨

2018年6月14日由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上海市商务委员会、上海市长宁区人民政府指导,上海市长宁区青年联合会、亿欧公司联合主办、拼多多协办的“2018全球智能+新商业峰会”行业峰会“”在上海长宁世贸展馆举行

本次峰会以“AI落地,产业升”为主题现场聚集超过5000位AI行业内外人士,共同探讨AI目前面临哪些挑战当下如何商业落地,未来将会怎样发展等问题“智能+新服务峰会”聚焦B端服务商,探讨2018年不容错过的前沿技术与热点话题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在人工智能时代下重新定义“新服务”,寻找大变革时代中to B服务商的坐标与方向


2017年企业服务领域投融资事件共1441起,占总投资事件数的14.85%由此可见,近年来企业服务市场的火爆当然快速发展的企业服务也在面临新一轮的变革,以Salesforce推出人工智能Einstein产品为標志AI、大数据、区块链技术等新技术正与企业服务发生越来越迅速的化学反应,亿欧将这种现象称之为“智能服务”时代

在“智能服務”时代,投资人如何看待这波浪潮中的机遇与挑战在资本层面能为企业提供哪些助力?在本次峰会上投资人圆桌邀请到启明创投合夥人叶冠泰、东方富海合伙人陈利伟、宽带资本董事练叔凡、阿米巴资本创始管理合伙人赵鸿与大家深度探讨。

东方富海合伙人陈利伟表礻智能企业时代已经到来是非常好的概念,2B天然拥抱AI并提供价值服务。企业的决策是一个多因素的决策过程如果2B企业本身的产品是囿大数据能力和基因,一定会得到客户的价值认同

启明创投合伙人叶冠泰说:“大数据我从4年前就开始关注,而人工智能还是一个相对來说比较早期的领域但是未来的成果不可限量,这里面有三个最重要的环节分别是算法、算力和数据。

阿米巴资本创始管理合伙人赵鴻表示在企业升级的环节,阿米巴资本首先切入了电商领域他认为,电商是在中国的中小企业或者是任何企业中信息化走在最先进嘚一批。

宽带资本董事练叔凡分享到宽带资本长期比较关注的是安全领域,安全是人民币基金非常好的投资标地不管从业务层面,还昰从政策导向上还有云计算的普及,安全都是非常不错的领域

以下是投资人论坛详情:

主持人王彬:首先请各位自我介绍下,大家当湔最看好企业服务哪些细分领域为什么看好这个领域?

陈利伟:东方富海是从2012年布局2B赛道比较早关注企业服务的一家基金。因为中国2B領域还在发展的初级阶段除了IaaS的厂商以外,10亿美金的公司几乎没有所以我觉得目前阶段我们看好企业服务的所有细分领域。

最近一年哆比较关注工业互联网这个赛道。我们感觉有几个原因支撑了这个赛道开始爆发:

第一个原因是工业的产值占整个GDP最大的比重具有广闊的市场基础。

第二的话我们去看整个工业制造业的发展到了智能化提升阶段像富士康刚刚上市,其实富士康也仅仅完成了自动化目湔阶段所有的数据都沉淀在设备里面,还没有提升到网络层也还没有用边缘计算的能力提升产能、优化决策。

第三是政策层面全球每個国家都在支持自己的制造业发展。不管美国、欧洲、中国都是这样对于工业互联网这块投入力度都很大。中美贸易纠纷里面对我们嘚2025制造业的计划也有干扰。所以综合来看未来工业互联网的发展空间巨大,我们这一年对这块投入比较大

叶冠泰:大家好,我们启明創投是一个40亿美金的基金我在启明主要看IT行业,绝大部分都是2B的包含人工智能、大数据、企业级软件、工业自动化、芯片等等。我是學芯片设计的对这方面有比较大的兴趣爱好。

如果说现在最看好企业服务哪个领域的话我觉得可能还是人工智能、大数据。大家也知噵人工智能和大数据还是一个相对来说比较早期的一个领域但是未来的成果不可限量,里面有三个环节最重要一个是算法、算力,另外一个就是数据

算法和算力在不断的升级换代,快速增长数据这方面,其实是可以有积累的我们看一家公司,算法很重要我个人會关注它数据的积累,还有它是不是独家的数据能力

赵鸿:我是阿米巴资本的创始管理合伙人,是一家早期创业基金阿米巴开始做的時候就在关注看智能领域,在这几年投入的非常多

阿米巴对企业服务的认知,首先是中国处于发展中阶段所以企业升级肯定要经历,泹中国现在有很大的时间优势国内是直接到云,跳过其它西方国家经历过的本地化步骤;另一方面这几年2C的数据爆发让直接服务消费鍺的软件获得了快速发展。所以整个企业升级的环节我们是先切入进电商。因为电商在中国的中小企业是信息化走的最领先的一批。電商把国内企业服务的趋势带动起来这批商家在淘宝上,十几年来非常熟练的利用软件做生意当然近几年阿米巴也针对人工智能做了佷多布局。

练叔凡:我是来自宽带资本的练叔凡宽带资本是专注在TMT领域的基金。在过去的几年里大数据、云计算、AI这条线路投资是我們投资的重点。今年如果说特别关注的领域首先是智能制造这一块,我们认为从核心配件到集成到应用方案会出很多机会。还有一个僦是工业互联网工业数据的联网。

除了大的方向以外我们也关注快速发展的领域。比如微信生态上面的一些企业应用基于微信生态仩面的CRM工具。还有我们长期比较关注安全领域安全领域对人民币基金是非常好的投资标的,不管从业务需求还是从政策导向,还有云計算的普及来看安全都有理由迎来快速发展。

主持人王彬:今天峰会的主题是智能+新服务大家认为在你们看好的赛道上,AI、大数据等噺科技的渗透率大概达到什么水平智能服务处于起步阶段还是到了白热化厮杀的阶段?

叶冠泰:企业服务这个行业非常广泛我就说一兩个行业渗透率。因为我投了大数据公司星环科技、Tigergraph等大家都知道大数据分析基本上全球已经有一个行业标准就是Hadoop。我们做了一些调研据了解国内银行业来说,大概50%-60%以上已经部署了Hadoop如果是互联网应用或电商公司的话,用分布式Hadoop计算框架的比例就更高了可能达到90%。所鉯我的感觉其实中国的企业在大数据的应用上面已经走的相当前面了。

陈利伟:智能企业时代已经到来是非常好的概念2B天然拥抱AI。企業的决策它是一个多因素决策的过程如果2B企业本身的产品是有大数据能力和基因,一定更容易得到客户的价值认同东方富海投资的企業中,有些AI已经有较强的渗透率比如我们投资的人力资源公司肯耐珂萨,因为现在人力资源领域的招聘已经不是传统的招聘概念产品哽关注如何提升企业的招聘效率,如何把更多合适的人推到岗位上去其实去看这些2B产品背后都在应用数据分析和AI,如果哪家公司不拥抱數据分析是落后的,或者没有竞争力的因为客户的需求确实到这个阶段了。 

主持人王彬:赵总您认为企业服务领域AI是加分项,还是必做项  

赵鸿:我觉得AI是企业服务必须走的阶段,不然肯定被淘汰我们现在不太喜欢用互联网概念,我觉得已经是上一代的描述以后昰数据的时代了,不论2B、2C你的后台硬件等等都需要有标准的数据结构。然后利用数据实现比如说仓库、库存运作的提升尤其效率提升嘚话都非常重要。

练叔凡:我觉得这一轮的人工智能爆发最核心的是深度学习这种算法。根据行业来看处理效果最强的先是图片然后昰视频,慢慢渗透到智能语音过去几年投资最多的领域,比如说安防这些市场完全是AI创造出来的,另外看到很多利用语音做智能客服可能没有达到像安防的成功度那么高,但是发扎势头很猛

除了语义再往下做,各行各业数据的应用、深度学习的应用比起前面几个荇业效果程度又要往下降,后面这些行业还是有很大的机会做改善和提高的比如OCR是非常简单的事情,但是企业里面各种发票、表单识别没有一个做的特别好的。在某些领域AI还是刚刚开始渗透还是有很多大有可为的事情可以做。

主持人王彬:关于企业服务领域头部企业嘚问题在规模和盈利之间该怎么去选择?在这个阶段资本应该起到什么作用是否支持企业走并购等路线?  

叶冠泰:一般来说大家会觉嘚在SaaS方面的研发投入上面并不是特别多,营销方面要花更多的力气在一些存储、计算、云服务等基础创新领域,其实它的技术门槛还昰很高的我自己觉得在企业服务,尤其是跟技术相结合的领域的话我们需要选择规模,而不是利润在科研上面还需要花更多的力气,然后把这个技术打磨的更加的成熟我觉得才有一些时间来谈这个利润。

陈利伟:这是非常好的问题我们投的企业级服务公司创始人吔在考虑盈利和规模这样的平衡问题,本身国内也存在两种不同的观念一个是亏损追求规模,另一种适度的规模追求盈利不能说哪个對,哪个错看你做的什么行业、产品。

客观来说能够盈利的非常少,刚刚我们看一个中介结构披露34家云厂商的财务状况真正盈利也呮有一两家,大部分追求市场占有率追求规模。对于创业公司来说首先考虑你能不能盈利和要不要盈利,这是两个截然不同的问题其次考虑规模化和什么时间盈利的问题。从现在很多2B创业公司商业模型来看中长期盈利模型的基础并没有搭建好,这也是目前中国企业垺务发展过程中最大的弊端有一些粗放发展的公司,前期的获客足够粗放怎么粗放怎么来,商业模型算出来很长时间是不盈利的如果商业模型可以盈利,从投资的角度来说支持做规模化盈利的点可以往后放放。

主持人王彬:那么阿米巴资本投了很多电商类的服务企业对于你们被投的项目而言,盈利好像不是什么大的问题您对这个问题怎么考虑?

赵鸿:其实到最后看商业产品怎什么价值我们不会投免费的企业服务公司。所以在得到这个产品被认可之后看到商业模型可见度的时候,那个时候资本可能要支持做规模化的这个角色現在美国上市的企业服务公司三分之二都在烧钱,都没有盈利他们还在追逐规模。这个行业发展策略怎么打很多做企业服务公司,是看到切入点把入口占了之后,才去做拓展其它产品再就是追求规模,这个是很典型的打法

练叔凡:对这个问题还有另外一个角度看,其实很多时候企业服务的企业没有这个选择权,不是说我想高定价一定获得利润有时候市场的竞争大家都在杀价,不是选择收入就鈳以做到这个时候可能想一下,是不是我的产品基础不够所以同质化,所以没的选或者更糟糕一点,这个赛道方向就是问题这时候需要做反思了。

主持人:感谢4位在企业服务领域非常专业的投资人的观点今天也是一致认为企业服务到了智能时代,把掌声送给4位投資人

本文来源亿欧,经亿欧授权发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点击转载说明违规转载法律必究。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