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保卫战日军司令官官战败不服气,直到他读到此书,才明白为什么

四次长沙会战日军主帅是谁?... 四次长沙会战日军主帅是谁?

可选中1个或多个下面的关键词,搜索相关资料。也可直接点“搜索资料”搜索整个问题。

是薛岳,一是一名很厉害的战将,当年的战绩还是很辉煌的,助人为乐不容易,还望采纳,谢谢。

长沙保卫战从1939年9月至1944年8月一共4次,中国方面第九战区30—50万兵力对阵日本军队第11军10—20万兵力。战役结果时中国胜前三次败最后一次,而最后一次日本虽胜也不过是战术上的胜利,战略上毫无意义。取得如此辉煌战果的战役在14年中日战争中对于正面战场上的中国军队确实是少之又少的,特别是在第三次长沙会战中险些将日军全歼,翻遍整部抗战史再也找不到第二例。

那么在抗战中一向装备简陋、丧师失地的中国军队为何能取得如此巨大的胜利呢?长沙这座华中重镇又为何能在日军铺天盖地的炮火中三次屹立不倒呢?作为一场关系全局的大规模局部战役,笔者认为单从战役角度去分析很难得出结论,应该从全局分析。

从1937年7月中日全面战争爆发后,同年八月中国在华东成功开辟第二战场,将日军主力一步步吸引到以长江为主体的华中江湖水网地带,利用河湖港汊纵横的地形,迟滞和消耗日军。经过淞沪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三场双方投入上百万兵力的空前大战,日军以付出数十万的减员代价占据超过日本本土数倍的华东、华中领土。占领区和占领区兵力的失衡进一步暴露出日军兵力不足的恶果,进一步刺激了日本内部主战派和主和派间本身就十分尖锐的矛盾。

自淞沪会战结束后,主和派看到中国军队强有力的抵抗,主张以诱降国民政府为主,军事打击为辅。遭到拒绝后,主战派随即发动进攻南京之战,屠杀中国军民30余万。出乎意料的是,国民政府坚持抗战的意志非但没有动摇,反而更强。这就更进一步刺激了狂热的主战派,继续贯彻执行他们那一套“以武力迫使中国屈服”的策略,发动大规模军事进攻,相继占领徐州、武汉、南昌、宜昌,深入中国腹地。日军取得的战果急剧膨胀,但是其与生俱来低消化功能根本不足以消化战果。

还有一个自战争初期就一直被日本视为心腹大患的第三股力量,那就是苏联。日本在亚太的一步步膨胀让苏联时刻感到芒刺在背,生怕这些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东洋猴子会随时将战刀挥向自己。再加上传统的日俄仇恨,让俄罗斯民族时刻不忘。于是自九一八事变后,苏联就不停的往远东调兵,至1937年远东苏军总兵力已经高达20—30万人,武器装备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远远超过日本。与此同时,苏联自1937年开始就开始从经济、军事上大规模援助中国。武汉会战中国军队之所以力扛日军四个多月,很大程度上就是得到苏联军援的结果。

武器装备得到极大提升的中国军队越战越勇,这就让狂热的日本军方大为光火,决心以更大的军事打击迫使中国屈服。当时双方的军事态势是,日军占领下的武汉、南昌、宜昌遭到中国军队第五、六、九战区三路大军从西北、正西、正南构成战略包围态势。在此情形下,日军选择打击驻湖南、对武汉威胁最大的第九战区。

但是日军由于在华中占领区过大,不光正面的中国军队严阵以待,还要对付身后占领区内数以十万计的包括正规军在内的抗日武装。因此日军用于正面作战的兵力兵器都十分有限!尽管如此,日军还是集中了中国战场上最大的一支机械化兵团——第11军的10万大军,由冈村宁次中将指挥向长沙进攻,力图一战攻破长沙,打垮打残第九战区。

第九战区司令长官薛岳上将指挥所部24万人马依托从湘北新墙河、汨罗江、捞刀河、浏阳河四道江河水系层层布防,节节抵抗,同时部署若干部队从侧翼不断袭扰日军。日军付出巨大的代价后抵达浏阳河畔,战力几乎损耗殆尽。但是对面长沙城下却是8个严阵以待的中国陆军师,更不用说侧后的赣北还活跃着一支完整的中国陆军兵团——罗卓英中将率领的第19集团军,正准备向日军后方发动大规模进攻。于是,冈村宁次眼望着长沙,下令撤退!

第一次长沙会战后,冈村宁次北调担任华北方面军司令官,应付华北战场上八路军发动百团大战后那混乱不堪的局面。

新任第11军司令官是原天皇侍从武官阿南惟几中将,同样是个狂热分子,于是继续指挥部队向长沙进攻。这时的全局形势对日本相对有利,苏德战争爆发,苏军主力西调,减轻了日军在北方的压力,于是准备在中国战场大干一番。北面,冈村宁次发动对华北抗日根据地的大扫荡,南面,阿南惟几率军于1941年9月18日发动第二次长沙会战。这一次,薛岳中了阿南惟几的诡计,还没开战就调走了新墙河方向的部队,致使日军长驱直入。有点惊慌失措的薛岳匆忙调集位于江西的第8、74军两支精锐部队回援,力图在长沙以北的金井挡住日军。不曾想中了日军埋伏,第8、74军被日军杀得大败亏输,连74军军长王耀武都是死里逃生。长沙完全变成了一座裸露在日军面前的孤城。感到大势已去的薛岳决定死马当活马医,下令各部队与日军决死相拼。

就在长沙命悬一线的同时,日军兵力不足的恶果再次显露。北面的中国军队第六战区发动局部攻势,威胁日军守备空虚的宜昌。阿南惟几恐后方有失,和冈村宁次一样在距离长沙一箭之地下达了撤退命令。在阿南惟几看来,这次虽然没有攻取长沙,却沉重打击了第九战区主力部队,长沙不过是囊中之物而已。

第二次长沙会战不久,太平洋战争爆发,日本投入海军全部和陆军一部全力以赴进攻东南亚,打得美英盟军节节败退。阿南惟几为了配合南线日军攻势,也决定再一次发动对长沙的攻势行动。在此之前,日军大本营从第11军抽调一部分兵力加入南洋作战。因此,这次投入长沙作战的日军只有4个师团约8万余人。但是阿南惟几自认为在第二次长沙会战中遭到毁灭性打击的第九战区根本难以阻挡自己强大的机械化兵团。

可惜,阿南惟几错了。不仅日军需要配合南线作战,作为反法西斯同盟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国也在应盟国之约以实际行动支援南方作战。为了尽可能的将日本陆军主力拖在中国战场,第九战区加强了兵力。碰巧也赶上了日军的攻势。

这一次,薛岳针对前两次日军长驱直入的特点,决定将计就计,以运动防御的方式让开正面,所有阻击部队完成任务后撤向两翼,待日军进抵长沙城郊时然后发动全面攻击。骄横的阿南惟几果然中计,在长沙近郊中了薛岳布下的十面埋伏,八万精兵折损大半。中国军队取得了抗战以来又一次辉煌的全面胜利。

第11军经此一战,元气大伤,很长时间内难以发动大规模攻势。即便是后来缓过劲后也不敢再碰那个伤心地长沙,转而向常德方向进攻。直到1944年初,日军为了应对中国远征军在滇西缅北发动的大规模攻势,救援东南亚孤军,孤注一掷的发动了豫湘桂战役。由于中国军队全线溃败,第九战区面临巨大压力,加上薛岳严重误判了敌情,导致第九战区败走长沙。但是,由于衡阳九战区第10军死扛第11军近50天,加上东南亚日军的全线失利,因此长衡会战对于中日来讲实际上是一场“胜者不胜、败者不败”的战役。

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

  1941年12月7日,日本海军奇袭美国珍珠港,同一天,日陆军23军开始进攻香港,为使攻占香港顺利进行,日军大本营命令驻湖南地区的11军向湘南进攻,以牵制中国军队南援行动。11军司令官阿南惟几接受命令后,于12月13日发布了第三次进攻长沙的命令。12月23日,日军在新墙河上游油港以北地区发起进攻,并扬言要在长沙度1942年元旦,第三次长沙会战打响。

  蒋介石十分重视第三次长沙会战,亲临南岳督促部队作战。薛岳当时指挥的军队共13个军约17万人。

  鉴于日军11军调动频繁、大规模集中的情况,薛岳就针对日军的进攻行动制定名为“天炉战法”的后退战战略:将第九战区的兵力集中在湘北地区,在日军进攻的地点逐次抵抗,将中国主力部队置于两翼,引诱日军主力于浏阳河、捞刀河间地区,然后集中优势兵力进行包抄,形成一个南堵北追、东西夹击、四面合围的战备态势,将日军予以歼灭。并将整个战役分成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逐次抵抗、诱敌深入,消耗日军、争取集中兵力的时间;第二阶段是长沙保卫战,以一个军的兵力死守长沙,赢取其余部队包围进攻日军的时间;第三阶段为反攻追击阶段,即对包围的日军进行歼灭追击。这一战略取得了空前成功。

  第三次长沙会战,日军伤亡56000余人,俘虏139人,中国军队伤亡28000余人,中国军队取得辉煌胜利!这是珍珠港事变以来,盟国在亚洲战区中唯一的胜利,是自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盟军的第一次重大军事胜利。这时候日本的南方军,在百日之内,就横扫盟国在亚洲所有的据点与要塞。

  西方国家的军队,在被日军击败之后,真正知道了落后的中国能够单独地对抗日本如此之久,实在是有着过人的能耐。美国记者福尔门氏在报道中说:“中国第三次长沙大捷,证明了两个原则,那就是中国军队的配备,若能与日军相等,他们即可很轻易地击败日军。”英国《泰晤士报》说:“12月7日以来,同盟军惟一决定性之胜利系华军之长沙大捷。”

  就历次中日战争中的战场成果与记录而论,第三次长沙会战的战绩应是最为辉煌的,就兵力动员的规模以及日军死伤来看,中国军队在长沙大捷的表现,比在台儿庄、万家岭、昆仑关、上高会战所得的胜利,还更为出色。而薛岳将军更是因此得到日军的“长沙之虎”的封号。

  第4次长沙会战为中日战争末期的大型战役之一,第四次长沙会战1944年5月揭开了序幕。这次会战

  又叫做长衡会战。是指1944年(民国33年)5月至8月,在中国抗日战争的豫湘桂战役中,中国第9战区部队在湖南长沙、衡阳地区对日军进行的防御战役,从5月27日到6月19日,中日双方以争夺长沙为目标在湖南北部地区作战。攻击的日军人数约有36万,守势的中国国军约有30万。6月16日,逼进长沙的日军开始向长沙城区猛攻,6月19日中国军队撤退,日本攻陷长沙。

  衡阳抗战纪念城学术界也将“长衡会战”分为二个阶段:

  第一阶段又称“第四次长沙会战”,从5月27日到6月19日,中日双方以争夺长沙为目标在湖南北部地区作战。

  第二阶段又称“衡阳保卫战”,从6月20日到9月初,中日双方以争夺衡阳为目标在湖南中东部地区作战,长衡会战的结束时间为9月上旬。国内外学术界均以1944年8月8日衡阳沦陷为准。中国连续七年抗战,师劳兵疲。当时中国一些精锐之师正在缅北滇西发起进攻,收复失地,国内战场的战力因此而减弱。过去许多著作指责国民政府的军队大溃败,丧师失地,不无片面之处。方先觉第十军坚持47昼夜之衡阳保卫战,是抗战史上极为惨烈的一场孤城保卫战。

  日本动用了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以来对一个地区进攻所使用之最多的兵力。攻击的日军人数约有36万,守势的中国国军约有30万。6月16日,逼进长沙的日军开始向长沙城区猛攻。6月19日中国军队撤退,日本攻陷长沙。8月8日,日军占领衡阳。日军以此战役为组成部分的豫湘桂战役成功打通大陆交通线,成为1944年反法西斯战场上最惨烈的失败。蒋介石慨叹“1944年对中国来说是在长期战争中最坏的一年”,自称“从事革命以来,从来没有受过现在这样的耻辱”参看“长衡会战”。

  日军参战部队:第3师团 指挥官山木三男,第13师团 指挥官赤鹿理,第68师团 指挥官佐久间为人,

  第116师团 指挥官岩永汪,第40师团 指挥官青木成一,第34师团 指挥官伴健雄,第58师团 指挥官毛利末广,第27师团 指挥官竹下义晴,第37师团 指挥官长野佑一郎。

  我军最高指挥官薛岳,我军参战部队:第30集团军 指挥官王陵基,第27集团军 指挥官杨森,战区直辖部队第4、99军,第24集团军 指挥官王耀武。

  日倭寇的第4次进攻目的是打通大陆交通线,保持对南洋倭寇残匪的补给支援。此战倭寇集中兵力30余万,以狗急跳墙之势疯狂进攻我军,而我军高层则轻敌无备,再加上各保实力,协同失调,遂陷湖南于倭寇。但是,此战我军在长沙、衡阳、常德等地给倭寇以巨大杀伤,此3城攻防战,倭寇死伤均大于我军。常德我军6000余将士全部殉国,而倭寇则被击毙者便达24000余人,在抗战史上,这是仅有的。

  1944年5月,日军动用悄悄从伪满和日本国内调来的强大兵力,由日本中国派遣军总司令官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长沙保卫战日军司令官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