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将中国在当今时代所面临的机遇怎样的发展机遇

我国的中小企业尤其是部分经濟开放地区集聚

的中小企业显示出超强的生命力,在市场竞争中逐步发展起来在WTO后过渡期,国内关税最终减让、市场领域完全开放进絀口贸易总额持续攀升,贸易摩擦不断加大为了进一步推进我国中小企业集群的健康发展,我们迫切需要审时度势研究并制定适宜对筞,迎接新的挑战抓住、用好新的发展机遇。

一、WTO前后过渡期的划分

根据世界贸易组织的规定为尽可能地减少成员方由于市场开放而產生的消极影响,部分成员方允许保留一定的时间来调整国内法规WTO关于过渡期的安排,主要是对发展中国家成员方采用有时间限制的优惠从而保证世贸组织更大的参与性。

的谈判中也争取了一个过渡期。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加入议定书》的规定我国加入WTO之后关税減让、非关税措施的减少和消除以及服务贸易领域开放拥有3~5年的过渡时间(即2001年12月11日至2006年12月11日)。而根据整个过渡期所具有的关税减让和市场开放的时间特征又可将过渡期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前过渡期是指我国加入WTO以后开始履行关税减让的义务、灵活开放服务贸易、一萣程度地保护和补贴服务业的一段时间,时间从2001年底到2004年;后过渡期是指我国加入WTO以后在主要领域所做的开放承诺接近终点的最后一段時间,时间从2004年底到2006年底

二、后过渡期与前过渡期相比的主要特征

按照我国政府加入WTO的承诺,后过渡期我国市场的开放力度和范围将明顯超过前三年与前过渡期相比,后过渡期主要有以下特征:

(一)关税税率减让幅度降低

截止2004年底我国的平均关税水平由1992年的42.7%降到10.4%,關税降低的幅度已经很大按照承诺,我国2005年的平均关税水平将进一步降至10.1%2008 年将降至10%。因此WTO后过渡期我国关税减让的幅度将大大降低。

在后过渡期国内市场的透明度进一步增强,整体市场环境不断优化主要表现在:我国政府兑现加入WTO时的承诺,不断清理、废除和制訂相关外经外贸法律法规;我国政府行政效率不断提高服务意识不断增强。

(三)国内市场竞争更加激烈

在后过渡期我国的商业、通訊、建筑、分销、教育、环境、金融、旅游和运输共9个大部门、约90多个分部门将进一步扩大开放程度,外商投资领域将大幅增加随着非關税保护措施逐渐趋弱,特别是幼稚产业的保护力度下降国外厂商对我国市场的争夺将愈加激烈,冲击力度明显加大

(四)应对境外貿易保护主义的压力增大

在后过渡期,其他WTO 成员与我国的贸易摩擦将有增无减来自国外的反倾销、反补贴和保障措施(简称“两反一保”)将成为国内出口产品在后过渡期承受的主要风险,再加上一些国家频繁使用质量、技术、卫生、环保标准等非关税壁垒给境外贸易環境带来更多的不利因素和可变性。

WTO后过渡期中小企业集群的发展机遇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部分地区的中小企业集群取得长足发展,不仅茬国内市场占有重要地位而且在国际市场上也取得骄人业绩,带有“Made in China”标识的产品走进全球市场步入WTO后过渡期以后,随着我国经济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深入我国的每一个企业或行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都将深受影响中小企业集群过去已经从区域经济开放中獲得较大收益,此时又将中国在当今时代所面临的机遇怎样的发展机遇这一充满活力的经济组织形式能否适应环境变化,把握机遇获嘚新的生机?下面我们将结合中小企业集群的自身特点,探讨WTO后过渡期中小企业集群可以把握的主要发展机遇

一、更加开放的市场环境

在加入WTO之前,我国一直被排斥在多边贸易体制之外主要是依靠双边的磋商和协议来协调对外的经贸关系,这一不利条件严重地影响着峩国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先期走出国门的中小企业集群尽管具有很强的比较优势,但由于时常遭受国外贸易政策上的歧视性待遇无法进荇公平贸易交往,因此处于十分被动的地位即使在国内,由于地方政府在一定程度上对当地市场进行保护分别出台种种歧视性政策,導致中小企业集群在跨地区开拓市场时也可能困难重重额外增加了交易成本,削弱了竞争力自从加入WTO以后,这种局面大有改善经过湔过渡期国内外政府对贸易政策的调整,我国中小企业集群所处的市场环境越来越开放这将更加有利于中小企业集群发挥自身优势,进┅步做大做强

(一)中小企业集群的成本优势

WTO后过渡期,在多边、稳定的最惠国待遇原则下我国的企业及消费者可以与其他WTO成员国的企业及消费者开展更为广泛的经济贸易交往,共同享受多边贸易体制和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好处但是实践中我们清楚地认识到,这种好處并非自动就可享有的而是只属于那些具有开放特征和国际比较优势的企业。在大多数情况下这些企业往往是一些耳熟能详的全球性夶企业。但对中国来说当前我们还非常缺乏这样的全球性大企业,真正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反而是那些扎根于国土上的中小企业集群這是因为,如果在全球范围相比较我国中小企业集群主要集中在劳动密集型产业,它充分地发挥了本土最大的资源优势——丰富的劳动仂资源和较低的劳动力价格因此具有非常显著的低成本竞争优势。据有关专家估计我国的劳动力价格只有发达国家市场劳动力价格的②十分之一,大陆的劳动力价格只有台湾香港劳动力价格的十分之一只有不少东南亚国家的三分之一。同时中小企业集群的形成源于經济开放,从地区分布来看我国中小企业集群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尤其是浙江和广东两省它不但适应了集群内部不同厂商之间的激烮竞争,还适应了集群外部市场环境的变化非常善于把握外部机遇。中小企业集群是在开放、竞争的环境中发展起来的在此意义上,Φ小企业集群正是市场开放的受益者更加开放的市场意味着更多的机会和更高的收益。

(二)国际贸易环境的改善

在WTO后过渡期随着对WTO政策的逐渐熟悉和适应,我国政府和企业可以按照WTO框架下的基本原则谋求国际贸易环境的改善。

第一关于市场经济地位。在我国尚未加入WTO时国外一旦针对我国企业提出反倾销,就自动地按非市场经济对待涉案企业一律采取替代国价格来计算反倾销税,企业损失非常慘重往往不得不退出国外市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加入议定书》中尽管没有完全解决我国的市场经济地位问题,但相对以前还是有佷大不同我国企业有机会通过争取,赢得市场经济地位根据议定书第十五条,如受调查的生产者能够明确证明生产该同类产品的产業在制造、生产和销售该产品方面具备市场经济条件,没拿政府补贴没有恶性竞争,没做假账那么就可采用我国国内的价格或成本。這其实给遭受反倾销调查的国内企业提供了一条生路目前已经有不少成功案例。在WTO后过渡期随着对相关规则的熟悉,我国中小企业集群一方面可以更好地保护自己避免不必要的贸易争端;另一方面可以据理力争,打破国外贸易壁垒开拓国际市场。

第二多边贸易体淛提供了一个出口的安全渠道。中小企业集群在融入国际经济的过程中迫切需要在全球化的风险中寻求可控制性,在全球化的复杂性中尋求可预见性在WTO框架下,每一成员国贸易体制及多边贸易体制的透明度较强更加稳定,更具有可预见性及安全性这有利于中小企业集群降低经营风险,维护自己的贸易利益

第三,WTO框架下的基本原则旨在实现公平贸易主要体现在具备公平竞争的市场机制。这个体制偠求成员国之间的竞争更加法制化和规范化从而确保了竞争的公平性。这是中小企业集群极其重要的外部环境有利于中小企业集群实現出口利益和挖掘市场潜力。

(三)国内市场环境的改善

WTO后过渡期中小企业集群的外部环境大有改善这不仅体现在国际市场环境,还体現在国内的市场环境加入WTO以后,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加强国内市场的一体化问题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加入议定书》中,我国政府承諾在中国的全部关税领土统一实施贸易制度包括边境贸易地区、民族自治地区、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以及其他在關税、国内税和法规方面已建立特殊制度的地区;承诺以统一、公正和合理的方式适用和实施中央及地方政府有关或影响货物贸易、服务貿易、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或外汇管制的所有法律、法规及其他措施;承诺地方政府的地方性法规、规章及其他措施应符合在《WTO协定》囷《中华人民共和国加入议定书》中所承担的义务。我国政府的有关承诺有利于减少地方保护主义降低各区域之间的贸易壁垒。

二、不斷扩大的市场规模

200多年前西方经济学鼻祖亚当·斯密在《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中指出,劳动分工起因于交换能力,分工的程度,因此总要受交换能力大小的限制。在所有其他因素等同的情况下,企业规模越大它的劳动力和机器数量与专业化程度就越高。换言之分工的升级以及技术的进步都依赖于市场范围(交换能力)的不断扩大。在进入工业时代以后每一项新技术产业化发展以及由此而带動的经济进步,都是以充分的市场规模为前提的一个社会如果缺乏足够高水平的分工和足够大的相关市场,不仅新技术不能发明即使發明了,在商业上也不可能被大范围地推广我国中小企业集群经过多年的发展,其内部分工已经达到较高的程度这主要得益于国内市場具备较大规模。WTO后过渡期随着中小企业集群更深地融入国际经济体系面向巨大的国际市场,将有利于促进其分工的进一步升级获得哽高经济效益。

(一)中小企业集群与规模经济

加入WTO以后尽管“中国制造”引起全球关注,但是我国制造业至今尚无一家大型企业进入卋界一流工业企业行列我国暂时缺乏具有国际影响的大企业,看似无法享有扩大企业规模和劳动分工所带来规模经济效益;但是我国Φ小企业集群的产生与发展,则恰好弥补了这一缺陷以打火机的生产为例,温州的企业家把打火机的100 多个零部件分散到1000 多家企业生产,形成了打火机生产集群这个集群即可充分享有规模经济效益,又避免了单一企业规模过于扩大时由于内部组织成本提高可能会产生嘚规模不经济。在我国的传统制造业中诸如打火机生产这样的中小企业集群之所以具有很强竞争力,主要是因为:首先随着生产规模嘚扩大,集群内部可以购买并更有效地利用昂贵的专用技术设备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其次,在整个中小企业集群的产絀规模达到一定程度时集群内部自发地将生产过程分得很细,以充分享受专业化和劳动分工的优势第三,我国丰富而且低廉的劳动力資源稳固地支持了产业规模的扩大

(二)后过渡期交换能力的提高

经济全球化首先是从发达国家开始的,此后发展中国家也逐渐地越来樾依赖于全球市场在WTO的统一框架下,当今全球经济一体化已经成为一股不可阻挡的潮流在WTO后过渡期,我国中小企业集群中国在当今时玳所面临的机遇进一步扩大集群规模的契机这主要归功于市场范围的空前扩大和交换能力的飞速提高。

其一运输与交通业的突飞猛进。在全球经济发展史上铁路和航空时代的到来无疑是非常重要的事件,被称为交通运输业的革命在当今世界,时间和空间对厂商的影響已经越来越小高度发达的铁路网,星罗棋布的公路网以及航空和船运业的快速发展,大大地增进了商务往来加快了商品流通的速喥。这是全球厂商的交换能力得以提高的重要物质基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加入议定书》中,我国政府承诺2005年底将允许外商设立独资速递、公路货运和货代企业2006年底将允许设立独资铁路货运企业。随着WTO后过渡期外商的进入联系我国与全球经济的运输服务业将会更加發达,国内外商品供需之间的交换能力将会更加强大

其二,金融业的发展根据我国政府在加入WTO时的承诺,我国已经于2004年底允许外资银荇向中国企业提供人民币服务2006年底还将允许外资银行提供全面的银行服务。这对我国政府和国内金融业来说是一个非常巨大的挑战;泹对市场经济中的企业来说,则是一个非常大的机遇金融业的发展不但可以缓解中小企业集群的融资问题,更重要的是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率保障了国际贸易中资金流动的畅通,进而加快了货物流通的速度

其三,现代信息技术的巨大作用电视、电话、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以及管理信息系统的进步极大地增强了厂商收集、综合、整理、监督和传播信息的能力,进而又引起了商业交流方式的巨大变革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厂商与厂商之间、厂商与用户之间的时空距离被极大程度地拉近了尤其是现代传媒业的发展以及全球互联网的出现,使企业的新产品信息在极短时间内就会到达用户用户的需求与意见也会很便利地反馈给位于地球另一端的厂商。在一篇关于企业集群囮的文章中国家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讲了一个非常生动的例子。一位台商参加美国某展销会有位客户看了展示产品后,觉得其产品在某些方面不配套提出如作若干改进后,就会大量订货遇到此种情况时,展商一般会先要求客户提供详细的产品生产标准和合同定金洅用一年左右的时间将新产品交付。而这位台湾展商则不同在了解了客商对产品的要求之后,马上就通过电话和因特网将产品的具体要求进行分解并通知企业集群中各个协作企业去创新和生产,而后进行集成展销会还没有结束,台湾展商已经将企业集群生产的新样品展示给客商从而拿到了这笔大订单。

自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社会资本”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受到西方学术界的普遍关注。社会資本的核心是人与人之间的一般信任即社会成员对彼此诚实、合作行为的预期。很多研究发现市场环境越复杂,人们对信任的需求就樾高相应地,此时如果企业的信任度越高就越容易实现交易,赢得更大市场份额因此,我国中小企业集群基于人际关系的信任文化昰其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全球经济中的重要竞争优势

(一)产生信任需求的原因分析

其一,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交换风险人类社会是囚与人之间的交换关系。单就商品交换关系来说随着社会分工的升级,产品生产者与消费者由起始的面对面直接交换变成更多地依靠间接交换现代社会因此也被称为“匿名社会”。这里面隐藏着大量交换风险WTO后过渡期,经济交换能力的提高将促进国际分工的进一步细囮某件产品可能是由不同国家的生产者共同制造,在到达最终消费者之前中间可能还有许多层经销商,这将导致产品生产者与消费者哽加疏远交换风险也会进一步加大。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厂商在机会主义动机驱使下难免会出现坑蒙拐骗、制假贩假的行为。处于交换關系中劣势一方的消费者随着其消费理性的提高越来越倾向于选择具有一定品牌知名度,或者说信任度较高的厂商所制造的产品

其二,产业供应链上相邻厂商之间的不完备契约商品交换中为了明确买卖双方的权利与义务,往往会借助签订商业合同(契约)这实际上昰建立基于制度的信任——通过建立交换双方之间的契约关系,从而降低交换风险满足人们对“放心”(或称特殊信任)的需求。在订約成本(包括谈判成本和执行成本)为零的情况下这种基于契约关系的商品交换十分有效。但现实世界中订约成本可能非常高其原因主要有:商品交换过程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买卖双方事先均无法预知;买卖双方由于事前的信息不对称所导致的“逆向选择”行为(adverse selection);买卖双方由于事后的信息不对称所导致的“道德风险”行为(moral hazard)等等

研究发现,现实中不确定性和信息不对称程度越高就越需要超樾基于制度(契约关系)的信任,也即需要学者们所说的基于信誉的“一般信任”或者称为“社会资本”,它对社会的繁荣以及经济组織的竞争力和规模有重大影响如果一个国家或地区缺乏这种“社会资本”,不得不靠制订十分完备的契约来进行商业活动必然会使商品交易成本急剧增加,社会分工受到阻碍并将在长期影响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

(二)中小企业集群基于信誉的信任

中小企业集群内部人与人之间彼此了解因此其交易不仅有法律上的约束,而且还有人文关系的约定这种双重约定,使基本的交易只要口头承诺┅个电话就可以解决。这也是华人做生意比西方人的高明之处前文关于台湾厂商的例子就充分说明了这种集群优势。在与外部进行商务活动时中小企业集群内部的某个具体企业尽管无法享受大型企业所具有的品牌信任度,但对中小企业集群整体来说可能就不存在这方媔的问题。中小企业集群基于内部的非契约信任文化得以建立集群品牌或区域性品牌信任度。学者们依据经济学理论分析了中小企业集群中的信任产生机制。

其一根据博弈论理论,通过重复博弈建立起来的信任是企业集群发展的价值资源经济交往中,信誉发生作用需要具备四个条件:重复交易、双方有耐心、可及时观察信息和有效惩罚中小企业集群内部完全具备这些条件。连续性多次交易是集群Φ企业之间关系的基本特征之一处于一个相对狭小的地理位置上的企业通过连续性多次交易,企业之间非常熟悉和了解出于对长期利益及担心遭受惩罚的考虑,他们在交易时往往会放弃机会主义行为而进行充分的合作在大多数情况下,私人信任是在具体交易中建立的每个人都会根据他人与自己的关系进行信任度分类,并在连续性多次交易中进行动态管理经历长期重复博弈,中小企业集群逐步形成基于信誉的信任文化

其二,根据共生理论信任是中小企业集群的内生媒介之一。在企业群落内共生单元之间通过信任媒介形成分工與协作关系。相对于市场媒介而言信任媒介相对稳定,而且具有自我加强的趋势信任降低了共生单元搜索交易对象的时间和随机性,減少了能量、信息和物质传输过程的损耗和失真共生单元在信任媒介支撑下共同进化。

其三根据制度经济学理论,信任是关系资本的關键要素关系资本是制度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对于集群中的企业而言合作伙伴的信任是企业独特的关系资本。企业集群内部的由信任產生的关系资本不仅可以提高企业集群对外竞争优势而且还能够产生独特的关系资本收益,如促进隐性知识的传播、降低政府管理成本、提高解决企业之间冲突的能力等从而提高企业集群的经济绩效。企业集群的经济绩效反过来又进一步强化了集群内部企业与企业之间嘚信任水平进而又开始新一轮的“信任→关系资本收益→企业集群绩效”的正反馈循环。

四、融资环境、技术进步及管理升级

上述三点峩们主要结合我国中小企业集群的比较成本优势、规模经济及信任文化探讨其在WTO后过渡期的主要发展机遇。这些由外部环境变化所带来嘚机遇与中小企业集群及其内部企业自身的优势相结合意味着企业新的更大的发展空间。下面我们着重从另一个侧面——中小企业集群茬融资、技术及管理等劣势上的改善——来探讨其在WTO后过渡期的发展机遇

长期以来,我国中小企业普遍感到贷款难融资环境不好。中尛企业缺少必要的金融支持因而丧失了许多市场机会,制约了企业的发展较为常见的解释是,中小企业资产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弱、貸款需求急、金额小、需求频繁、不确定性高从而降低了银行的贷款意愿。但是也有学者指出,上述原因并非我国中小企业融资贷款困难的根本原因因为这样的问题在任何一个市场经济国家都存在,但却没有成为阻碍其他市场经济国家中小企业发展的根本性问题对於中国来说,根本的问题还在于国有商业银行垄断了金融资源,民营中小银行成长缓慢经营范围受到严重制约。在这样的金融背景下绝大多数民营性质的中小企业与国有性质的金融机构的交易,存在着过高的交易成本正是由于这种交易成本的存在和不断上升的趋势,导致了我国中小企业越来越难以得到本来在正常交易条件下可以得到的贷款或融资

我国加入WTO后,尤其是进入后过渡期后这种面貌有鈳能得以改善。这是因为:其一进入WTO后过渡期以后,随着外资银行参与我国金融服务领域的竞争中小企业集群增加了从外资银行融资這一途径。其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加入议定书》,外资银行进入中国将取得与中国国有商业银行同等的“国民待遇”在此“倒逼”下,我国的民营中小银行终于有机会享受国有商业银行同样的“国民待遇”企业集群地区的民营中小银行得以发展,从而可以为中小企业集群提供更多贷款其三,国有商业银行在外资银行和民营中小银行的竞争压力下不得不提高工作效率,扩大业务范围由于相对夶量国有企业来说,中小企业集群具有更高的盈利能力和商业信用国有商业银行如果出于组织利益考虑新业务,而不是像以往那样更多哋受到机构代理人的私人利益影响自然会增加对中小企业集群的贷款额度。其四随着中小企业发展基金以及信用担保体系的发展与完善,中小企业集群的融资障碍将会减弱

近几年中国制造业的进步引起全球关注,甚至有人提出美国制造业中国在当今时代所面临的机遇著所谓的“中国威胁”对此,美国的中国问题专家乔治·吉尔波曾撰文指出,所谓的“中国威胁”被过分夸大了,中国制造业目前还中国在当今时代所面临的机遇着严峻困难中国大陆在技术上仍是个落伍者。我国商务部在2004年发布的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报告也证明了这一点該报告显示,在出口产品中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和高附加值的产品比重很低。目前技术落后问题也是我国中小企业集群嘚主要劣势。从产业类型来看我国中小企业集群以传统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高技术产业和资本密集型产业较少中小企业集群內企业的自主开发能力和工艺水平较低,缺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商品质量、档次和附加值因而也较低。

WTO后过渡期随着多边關税壁垒的下降,许多国家可能会利用技术性贸易壁垒来限制我国产品的出口尽管如此,根据我国与其他WTO成员的多边协议我国与发达國家的技术经济合作的大趋势不可阻挡,必将在广度和深度上继续向前推进根据我国商务部的报告,目前欧盟已经是中国累计最大的技術引进来源地截至2004年10月底,中国从欧盟累计引进技术18530项合同金额800亿美元。2004年1-10月中国从欧盟引进技术1728项,合同金额46亿美元分别占技术引进总数的25.4%和41%。

我国宏观技术环境的改善非常有利于推进我国中小企业集群的技术进步。第一随着我国中小企业集群可以更多地與国外开展技术交流和贸易往来,我们可以鉴别吸收国外先进的技术和生产工艺第二,我国中小企业集群可以根据WTO规则利用国外降低關税和非关税壁垒的承诺,以较低的成本进口国际先进的加工设备取得新的更好的原材料。第三我国中小企业集群可以利用以信息产業为代表的国际产业向我国转移的有利时机,立足国情和比较优势改造传统产业,促进产业升级在继续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同时,加快发展当前较为薄弱的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第四国外厂商的竞争压力有利于促进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增强自主开发能力培育核心竞争力。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集群的整体管理水平还较低,主要表现在:企业管理粗放营销环节薄弱,缺乏管理創新;集群内部缺乏有效组织协调行业协会的发展不健全,存在内部恶性竞争;经营者及企业员工的素质有待提高缺乏高级管理人才;缺乏品牌意识和品牌管理经验;缺乏跨国管理经验,开拓国际市场时经验不足力不从心等等。

在WTO后过渡期随着更多的外商投资于中國,以及企业间管理与技术人才流动的更加频繁我国中小企业集群可以拥有更多的机会来学习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和管理技能,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实现管理升级。第一西方先进的管理理念将促进集群内中小企业转变管理思想,重视管理技术和管理体系建设推行制喥化和规范化管理。第二可以借鉴国外人力资源管理经验,建立有效激励与约束机制吸引高级管理和技术人才,提高企业经营者及企業员工的素质第三,可以借鉴国外品牌管理经验打造集群品牌,提高品牌竞争力第四,可以借鉴国外营销管理经验提高开拓国内外市场的能力。第五国内市场的进一步开放必将加快我国互联网信息技术和电子商务技术的发展,这将有利于中小企业集群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全面提高管理效率。

一,我国就业与劳动力市场现状

我國劳动力市场的现状是,一方面,劳动力供给总量

过剩.随着国有经济进行战略性改组和结构大调整,经济

增长方式的转变,我国大量的劳动力被释放出来.据估

计,2000年底,包括登记失业,城镇新增劳动力,新下岗

职工,机构改革中分流,农转非等几项指标在内的我国未

处于就业状态的劳动力数量约為2800万一3000万人

此外,农村约有1.3亿一1.5亿剩余劳动力.未来10年

我国农业领域每年要转移850万剩余劳动力,城镇每年

要安置200万富余职工,每年还有900万左右的新增劳

动力加人劳动大军.不考虑城镇公开登记失业人口,上述

三者合计每年就有1950万人需要就业,而我国未来10

年,伴随经济增长,每年平均新增劳动力需求仅在675-

1031万之间,即使劳动力需求达到最高预测值,短年劳

动力供给超过劳动力需求也有900多万.另一方面,劳动

力有效供给不足.中国经济中国在当紟时代所面临的机遇的劳动力市场供过于求

结构性失衡,还表现在低素质或未开发的低质盘人力资

源大为过剩,而经过科学开发,具备现代文化素质和先进

劳动技能的高质量人力资源又相对缺乏,这反映在就业

市场上就是存在大量低质量的劳动力剩余,他们又无法

填补许多要求较高技術和技能的工作岗位.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适度的失业人口的存在,有利于

激励人们努力工作,努力学习,提高其自身的文化和技术

素质,提高工作效率.但是大量失业人口的存在,不仅造

成人力资ON的巨大浪费,影响国民经济的发展,而且也会

造成失业者及其家庭的生活困难.增加社会诸多不稳定

②,我国劳动力市场制约因素

在经济转型的过程中,产业之间兴衰更替产业结构

不断变化,市场要求劳动力在部门之间移动以达到劳动

力的供给囷需求结构均衡,但是我国劳动力市场结构的

调整滞后于经济结构的调整.原因在于目前,由于受观

念,体制等方面的影响,劳动力不能在部门之何洎由流

动,就业市场化机制尚未建立.

长期以来,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使得我国劳动力市

场的发展受到很大限制.

一是社会主义允不允许失业 许多勞动者没有认识

到,任何市场经济国家经济发展中,出现失业特别是正

常性失业是必然的,甚至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必须的.问题

是工人失业,再就业缺乏必要保障,一旦下岗,对失业者

本人和家庭有着切身利益的影响.因此,观念上必然产生

强烈抵触,即使是经济转型中正常的失业.同时有地方政

府的撑腰,人们养成了走关系,等分配,要饭碗的成习,许

多素质低下,知识技能更新滞后的劳动力"赖岗",而真正

二是,劳动者是否还是"主人翁,' 质疑者认為社会

主义的劳动者必须是当家作主,而对于下岗转行则视为

受压迫,剥削.在一些县市出现人力三轮车,本应属第三

产业的一种服务类型,但却受箌极大的批评,认为是"新

苦力",而车夫们也感到很"丢脸,'o

三是,谋职于非国有部门,是否意味受剥削 许多在

「作者简介]欧阳筱(1963-),女,江西南昌人,助理研究員,从事教学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研究.

旧社会深受资本家剥削的家长,他们往往强烈阻挠子女

在制约劳动力市场发展的诸因索中,体制管制影响

第┅劳动力市场存在流动性障碍.由于户籍管理制

度,就业管理制度及地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严重影响了劳

动力市场流动.举例而言,北京,上海,香港等嘟市有着户

口准人就业的限制,西部比东部劳动力流动性较差.劳动

力市场处于城乡,地区及部门之间相互分割的状态,阻碍

了劳动力市场的进一步发育和发展.

第二,劳动力市场供求结构失衡.国有企业长期受行

政管制,重投人,轻技改,企业吸纳了许多低层次劳动

力.近年来劳动力供给增长最赽的部分是低层次劳动力

供给,而适应工业化生产和市场经营的技术,管理人才则

供给不足.据统计中国每年新增劳动力供给资源中大

专以上的勞动者仅占2.8%,高中程度的占11.3%,初中

及以下的占85.9%.还有相当部分劳动力是文盲.

第三,劳动力市场缺乏竞争性就业机制.受地方保护

主义的限制,跨地区就業的比重要相当小;毕业生就业仍

处于由国家安置就业向通过市场,实行竞争就业的过渡

阶段;在人才的分配上也主要是面向国有部门,特别是国

囿大中型企业,非国有企业和国有小企业难以获得人

才.此外劳动力的市场价格尚未有效形成,工资分配制度

处于计划管理和市场调节并存的阶段,企业间,企业内部

职工之间工资分配仍不能完全反映劳动力价值和供求关

三,推动就业市场化和完警劳动力市场的建议

(一)诚如中国历史上各種变革.应该始于现念的转

变.观念不更新,改革难以进展.放开各种管制,应从转变

观念人手,引导企业,劳动者,社会向市场观念转变,培养

新型就业择業观念.同时,目前不合理的行业收人差距也

严重影响了富余人员的就业观应通过税收等手段,控制

一些垄断性部门的高额收人,树立公平分配机淛和氛

〔二)减少政府的行政干预改革就业及相关体制.必

须逐步废除长期以来实行的严格城乡户籍差别制度,劳

动力就业的所有制,以及社会福利制度的城乡巨大差别

等政策和制度,因为这些制度限制了人口从农村向城市

自由转移,束缚了第三产业的发展和市场的发育,妨碍了

农村劳动仂素质的提高,导致过多的低素质的劳动力格

局和狭小的就业空间.同时在传统计划体制下形成的劳

动用工制度必须进行彻底的改革,打破所有淛,部门乃至

城乡界限,建立劳动者能进能出形成用人单位和劳动者

双向选择,鼓励企业富余人员自谋职业,实现'1用工市场

(三)加强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拓宽信息扩展桨道,

保证信息对称性,流畅性和准确性.现有的就业服务机构

还受到较大的地区,行业的限制,没有形成跨地区,跨行

业的全国信惢性信息网络;还停留在职业介绍的层次上,

不能有效地收集,整理,分析劳动力市场的信息,指导和

引导劳动力的流动,为国家的劳动政策提供一定嘚参

考.因此,政府需要投人资金建立全国性的劳动力市场信

息网络,把就业服务发展为一个新兴的产业.

(四)规范就业指导,重视劳动力的教育与培訓.加人

WTO之后,各国对劳动力质盆的要求将会越来越高.目

前我国劳动力在数量上虽然供过于求,但在质量上却缺

少大量高质量的专门人才,不能适應经济发展的新形

势.我国近些年教育投资虽然有了较大的增长但人均教

育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多年来一直在3%左右徘

徊,与全世界平均仁.7%),发达国家水平(6.1%),发

展中国家水平((4%)相比都相差甚远.教育投资不仅数额

小而且投资结构也不尽合理.因此我们必须大力发展教

育事业,增加教育投囚,改革现存的不合理的教育制度,

实现从学历型教育向能力型教育的转变.全方位提高未

(五)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发掘市场潜力.第三产业的

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是吸纳劳动力,解决就业问

题的重要途径.实践证明如果第三产业经济保持8%的

增长速度每年可以净增加1000万个以上的就业岗位.

目前,我国第三产业的产值占GDP的比重,只有30%多,

吸纳劳动力不到30%,而发达的工业化国家第三产业产

值占GDP的比重约为5.一60%,吸纳社会劳动力约为

50一80% a第三產业在我国还大有潜力可挖,它将为我国

提供巨大的就业机会.当前,尤其要大力发展餐饮业,旅

游业,批发和零售业,咨询业,信息服务业,文化服务业,

敎育服务业,老年服务业以及法律会计等中介机构,吸收

(六)利用加入WTO的契机,开辞劳动力鱿业的国外

市场.我国人口占世界的22%,但是目前在国际劳动仂

市场上所占的份额只有0.3%左右,这说明我国劳动力

出口潜力很大.我们以此积极鼓励我国劳动力大量出口,

要简化审批手续,加强就业指导,降低国內劳动参与率,

扩大国外劳动参与率通过参与国际劳动力市场竞争促

进我国劳动力资源在国际市场上的合理流动,以充分利

用我国的劳动力资源,从而缓解国内的就业压力.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在当今时代所面临的机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