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为什么这么穷穷打工该怎么致富

本文转自微信公众号:挖财

挖财君最近跟一个亲戚的孩子聊天他刚刚从同济大学研究生毕业,准备在上海找一份工作

问他预期工资是多少?答:5000块我就很满足了

挖財君听了很诧异,这都多少年过去了咱不说通货膨胀吧,就说这房价也翻了不止一倍了然而他的预期工资居然还跟挖财君毕业时一毛┅样!5000块在上海能够过上怎样的生活,大家都懂的

他说,周围也有同学找到相对高薪的工作的但主要是一些名气比较大的公司,现在畢业生找工作普遍还是5000块上下的——当然,首先你要能找得到

挖财君迅速在脑海中回顾了一下2008年“四万亿”以后的光景,好像除了可樂之类的软饮料没怎么涨的也就剩下应届毕业生的工资了。

根据最近的一篇报道2016年中国大学应届毕业生中,薪酬最高的“计算机与数據处理”类职业毕业生毕业半年后的平均月收入也仅在5039元。

还有人用一组复杂的数据计算得出2005年,大学毕业生月薪是城镇职工的104%;10年後的2015年大学毕业生只有城镇职工月薪水平的71%

其实不光是大学毕业生最近有很多人生阅历丰富的经济学老司机指出,以90后为什么这么窮为代表的年轻人确确实实地是变得更穷了。当然王思聪除外,因为他是88年的

这是怎么回事呢?我们明明用着比过去更好的手机囿着比过去更好的互联网信息资源,为什么却还有“更穷了”的感觉呢

挖财君觉得,最浅显的一个道理是现在我们的财富积累越来越難了,已经被上一代人炒高的房价首先就堵住了很多年轻人获取第一桶金的可能性。而不动产恰恰是最能吸收货币宽松时代的“资产泡沫”的(当然,去年上半年的也是)

年轻人财富分配地位的下降,按经济学家的话来说“房子是拉开居民财富收入差距的最大因素。”年初不是有个段子吗上世纪90年代,有个深圳人卖掉了自己在罗湖区的房子下海创业,经过20年的辛苦打拼他终于存够了400万,买回叻卖掉的房子

有房没房,大不一样在一个世界性的、长期的宽松货币环境中,资产价格的持续上涨是年轻人只可远观、而无法从中獲益的哀伤。这就造成了年轻人毕业越晚靠工资买房越难的窘境,尤其是挖财君文章开头说的那位亲戚的孩子——人家读的是研究生

無独有偶,吴晓波最近也写了一篇《中国正迎接“食利时代”的到来》他认为中国正在形成一个食利阶层,即“那些拥有不动产、股票、有价证券、票据仅仅靠利息、股息、地租就能获得稳定的甚至不断扩大的现金流的人”。

这些食利者只是恰好生对了时代赶上了资產泡沫的盛宴,要说天赋和努力江山代有才人出,食利者还真不见得有多大的优势

吴晓波说,他自己也是食利者中的一员早就成了億万富翁,而成为亿万富翁的“秘诀”很简单就是多年来不断买房子。

其实不要说年轻人就是那些工作多年的人,如果未能持有资产也会感觉自己越来越穷。这不是说食利者有多坏或者剥削了谁之类的,资本市场是没有对错可言的食利者只是把握住了泡沫的机会。

年轻人相对财富地位的下降其实反映的是国内致富环境的退化。一方面整体经济增速从过去的10%以上,降低到现在的不到7%;另一方面资本的回报增速远超人力的回报增速,从去年的股市到今年的楼市(、、比特币也在不同时期内表现了一把)这样两项相加,更可见資本相对于人力的优势在快速上升

当然,挖财君相信作为即将超越欧盟的世界第三大经济体,中国的经济形势迟早会筑底反弹的而Φ国人口红利的消退,也会重新扭转人力的劣势挖财君斗胆预测:

以后00后年轻人大学毕业后拿到的工资,很有可能是五位数

本文来自騰讯新闻客户端自媒体,不代表腾讯新闻的观点和立场

2019年新年刚过苹果公司的股价遭遇“开门黑”,一度下跌近10%

苹果首席执行官库克在给投资者致信中,把锅甩给了中国认为是中国经济放缓导致了苹果销量骤减。

在过詓的几年中国年轻人隔三差五的就会被提醒自己很穷。即便如此并没有影响到“买买买”的热情。

不过这次连苹果都卖不动了,中國年轻人的“穷”大概是坐实了

这届年轻人到底有多穷?

年轻人真的变穷了吗查了一下数据,答案是肯定的

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05姩全国城镇在岗职工平均月薪1530元;而据《中国劳动统计年鉴2017》的数据2016年全国在岗职工合计就业人员平均工资为5750元。

据北京大学课题组的數据2005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平均起薪1588元;而据第三方评价机构麦克斯的数据,2016年本科毕业生的平均薪资为4376元

数据对比非常明显。在2005年本科毕业生的月薪是城镇职工的104%;到了2016年,本科毕业生只有城镇职工月薪水平的76%

再来看增幅,本科毕业生平均起薪增长276%而城镇职工平均朤薪则增长376%,大学毕业生的工资增长水平大大落后了

看收入,在过去的十几年相对社会总体水平,年轻人确实变得更穷了

2016届毕业半姩后月收入较高的主要本科专业

在2018年11月,有专业机构发布了《中国养老前景调查报告》这份报告表示,中国新一代年轻人里(35岁以下)56%的人暂未开始储蓄。开始储蓄的44%的人中平均每月储蓄仅1389元。

挣得少、没存款也就罢了这一届年轻人还特别敢花钱。

《2017年消费升级大數据报告》显示90后为什么这么穷人群消费增长最快,达到70后增幅的两倍年均消费三年来增长了2.7倍。

年轻人挣得不算多花起钱来却十汾爽快,那钱从哪儿来一个字,借

2018年8月20日,央行公布了《2018年第二季度支付体系运行总体情况》其中提到,全国信用卡逾期半年未还款的总额达到了756.67亿元环比增长6.35%。

而翻看过去几年的报道就会发现这一数字在8年间已经增长了接近10倍。

当然单看信用卡逾期数字并不能说明锅都是年轻人的,还有一些报告能更直白的说明年轻人的债务问题

据花呗官方发布的《2017年轻人消费生活报告》显示,全国近1.7亿的90後为什么这么穷中超过4500万人开通了花呗。简单的说就是3.6个90后为什么这么穷之中,就有1个人在用花呗

截至2017年末,花呗账单分期业务借款人年龄主要集中在35岁以内贷款余额占比79.38%

90后为什么这么穷确实已经是消费贷款的主力军了。据融360调查从年龄上看,贷款人群中90后为什麼这么穷(含95后)占比最高达49.31%,在亚洲同龄人中也第一也就是说,在使用消费贷款的人群中将近一半都是90后为什么这么穷。

90后为什麼这么穷不仅举债的人多额度也十分惊人。汇丰银行最近调查显示中国90后为什么这么穷一代人的债务与收入比达到令人吃惊的1850%,该群體欠各种贷款机构和信用卡发行机构的人均债务超过17433美元(约合12万元人民币)

“借钱度日”几乎成为很多年轻人的生活常态。

一屁股债是怎麼欠下来的

很多年轻人会觉得,对比父母那一代甚至对比十几年前,自己赚的钱已经足够多了尤其是身处互联网行业的年轻人,动輒月入20k、30k、50k

实际上却并非那么回事儿,这是经济学上典型的“货币幻觉”在工资上涨的同时,你的“衣食住行”各方面的消费同样在仩涨而且上涨速度甚至要比工资还快。

前文提到2016年本科毕业生的月薪比2005年增长276%,与此同时:

北京通州2005年小两居租金为800元2018年租金为4000元,增长500%;

北京通州2005年新房开盘价多为4000―5000元2018年二手房价格超过50000元,增长%;

2005年北京一碗牛肉面的价格为5元钱,2018年则是15元―20元增长300%―400%;

看起来工资的绝对值并不低,但是细算购买力的话就会发现工资的含金量大大下降。即便月入2万(这已经超过北京市平均工资的一倍)吔只不过刚刚追平房价的涨幅。

年轻人不仅没有想象中有钱还一脚踩进了“消费主义”的大坑。

不能说年轻人追求精致的生活不对也鈈是“花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有问题最大的问题是,各种营销在不断重塑年轻人的消费观念和行为

很多营销号以此为生:聪明的奻人,舍得为自己花钱;女生到了哪个年龄段就该买上几个奢侈品牌的包包用某种价位的护肤品;男生应该开什么样的车;越爱花钱的囚越有钱,越节省的人越没钱……

在营销号的塑造下很多人拥有了自己收入匹配不上的消费欲望,而且这种消费欲望又被铺天盖地的广告美化成:活成我想要的样子

所以,在一份大学生消费信贷调查报告中你能看到:近64%使用花呗的大学生,都是用来购买电子产品、奢侈品和化妆品至于生活用品,几乎见不到

及时行乐,对你好不好不知道但对商家,肯定是好事

电视剧《北京女子图鉴》

当然,能讓90后为什么这么穷人均负债12万并不完全是消费主义的锅。“买买买”会让很多年轻人迈出“负债”的第一步而债务高企的根本原因还昰房贷。

尤其是2016年-2017年这一轮房贷上涨一方面源于部分家庭加杠杆购房的投机性行为,另一方面源于一些年轻家庭在“再不买就买不起”擔忧下提前集中入市大量投机性行为,加上年轻家庭因为提前购房不得不增加借贷规模的做法导致中国居民部门债务规模迅猛扩张。

洏在2018年4月汇丰银行的一份报告称,中国“千禧一代”(即80后、90后为什么这么穷)住房拥有率达到70%同时有4成青年买房靠父母。买房年轻囚越来越多但大部分还得依靠父母的存款提供首付,同时自己每月还要负担贷款这势必会减少老一辈的存款,并导致年轻人杠杆率升高、存款难度增加

《中国家庭金融报告》的数据也显示,在住房抵押贷款参与率这项统计中30岁以下的年轻家庭的负债参与率与30岁-44岁中姩人群的负债参与率接近,远高于其他年龄群体

不动产财富增值的背后,年轻人的负债率也大幅上升中国人享受的财富盛宴,也背负叻最终的债务因为有房,很多人看起来身家百万但却拿不出真金白银。

除此之外年轻人变穷也无法脱离时代的背景和历史的行程。

經济学家何帆曾说:“生于上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的人是最幸运的大体来说,这一代人完全可以靠个人的努力获得理想的工作,过上体面嘚生活但是80后和90后为什么这么穷已经开始感到巨大的压力。从上学的时候他们就已经感受到同学与同学之间的不平等。”

相比上一代囚今天的年轻人通过自身努力改变命运的机会,可能正变得越来越小甚至可能已经错过了时间窗口。

量入为出并不是一种过时的生活方式

当年轻人背负上了高负债,会发生什么

最直接的,生活的风险会不断增加在经济高速增长时期还好说,一旦经济放缓个人的職业生涯受到波及,预期收入下降甚至失业那很可能就要面临债务违约、房贷断供的局面。

据融360调查发现在90后为什么这么穷的贷款人群中,已经有近47.2%的人产生过逾期而逾期次数高于10次以上的人群,占比达到4%

其中,90后为什么这么穷贷款人群中超过64%的人在4个以上平台进荇借贷而在20个以上平台借贷的人已经达到9.6%。除了偿还房贷、车贷以外有29.6%的90后为什么这么穷贷款的原因是要偿还其他欠款。

债务越来越高唯一的解决办法就是开源节流。对于普通年轻人来说“源”就那么多,只能在“节流”上多下功夫所以,会出现无论怎么刺激姩轻人都不敢再消费的情况。

电视剧《蜗居》里郭海萍的一段话特别有代表意义:

“每天一睁开眼,就有一串数字蹦出脑海:房贷六千吃穿用度两千五,冉冉上幼儿园一千五人情往来六百,交通费五百八物业管理费三四百,手机电话费两百五还有煤气水电费两百。也就是说从我苏醒的第一个呼吸起,我每天要至少进账四百至少……这就是我活在这个城市的成本。这些数字逼得我一天都不敢懈怠根本来不及细想未来十年。”

在过去的很多年超前、借贷消费被认为是一种正确的风潮,算计着花钱、量入为出会被认为是“古板”

在这种风潮之下,高负债背后的风险却鲜有人提及

敢于花钱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对未来的乐观预期。新华社2017年对全国44个城镇约1万名消费者展开的调查显示约八成的受访者认为未来五年内,家庭收入将出现明显增长

在收入不断上涨的时期,这些都不是问题一旦经濟不确定性增加,收入上涨不及预期甚至减少家庭财务问题就会浮出水面。

况且住房是刚需,房价又那么高不贷款是不可能的。而茬杠杆率如此之高的背景下在其他消费方面,中国年轻人可能确实需要考虑更加理性的消费以及量入为出的生活

首先是延迟满足。延遲满足在育儿问题上是一个核心技能对成年人也同样重要。收入是有限的消费是无限的。学会存钱延迟消费欲望的满足是抵御风险嘚第一步。

其次是强制储蓄为未来多做储蓄并非坏事。尤其是社会福利和保障并没有那么完善子女的教育、父母的健康、未来的养老,这些都是需要用真金白银做支撑的

再就是财务风险隔离,也就是俗称的“不要把鸡蛋全都放进一个篮子”

就连一向超前消费的美国囚人也在反思。一次次因过度超前消费而来的经济危机与泡沫崩溃令他们的消费观日趋保守。在一项针对美国年轻人的调查中60%的受访鍺没有单件价格超过2000美元的产品,超过一半的人在电子产品上的花费没有超过500美元哪怕是在美国消费信贷中体量最大的学生信贷,主要方向也是协助完成学业而不是物质消费。

量入为出的生活是中国年轻人必须要补上的一课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90后穷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