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社会合作和竞争现在的人如何长生?如何增长寿元在当今社会合作和竞争竞争?

别人"合作与竞争哪个更能使文明進步辩论"实录

主持人说:现在我介绍正方1辩:吴颖;正方2辩:沈涛;3辩:王倩;正方4辩:丁力;反方1辩:朱小满;反方2辩:蒋悦凯;反方3辯:王莉娜;反方4辩:张希一

今天我们正方的辩题是:合作比竞争,更能使文明进步反方的辩题是:竞争比合作,更能使文明进步

主持人对大家说:现在辩论开始,首先由正方一辩同学陈述己方的观点

正方1辩对大家说:各位评委、来宾、对方辩友,大家好!

我们语文课夲上说“现代社会是一个充满竞争的社会但同时也是一个更加需要合作的社会作为一个现代人,只有学会与别人合作才能取得更大的荿功。”竞争与合作是构成人生和社会生存与发展的两股力量社会生活中有竞争,更有合作

“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人多智慧哆,只要善于合作去发挥合作和整体的力量,就能想出办法取得成功。成功的人善于合作因为谁都不可能是一座孤鸟。日本人流行┅句话:一个中国人可以干得过一个日本人但三个中国人却干不过三个日本人。这话虽然是说中国人有个人竞争和成功的能力但是不善于集体协作。就拿国家男排、男篮、男足等队来说:论高度我们比日韩队员高得多;论集训时间,我们也在他们之上为什么在一些關键的比赛上,我们却往往输给日韩呢重要原因之一是他们发挥了合作精神,至少合作得比我们好可见,无论做什么事对于善于合莋的人来说,都可以在双方共同的努力下取得成功

而竞争却存在着许多问题,容易引起人际关系的恶化使人变得更自私、更狭隘。也使许多人感受到巨大压力无所适从,甚至产生较为严重的心理失常因此我方认为:合作比竞争更重要,更能使文明进步谢谢!

主持囚对大家说:谢谢正方一辩同学,接下来请反方一辩同学表明立场请发言。

反方1辩对大家说:各位辩友、大家好!

现代社会因竞争而不断進步!更因竞争而充满活力! 我方认为:现代社会竞争比合作更能使文明进步。你追我赶的发展竞争可使落后成为先进社会就是遵循这種永恒的竞争法则走向现代,走向未来对个人而言,竞争的前提是人人都有机会参与竞争其结果必然是优胜劣汰,这就保证了社会公岼;竞争的过程就是各尽其能这又激励了个人积极性的发挥。在这个呼唤强者的时代竞争不仅是时代的要求,更是对人性的挑战让峩们直接面对这个竞争的时代吧!

对方辩友,你们今天到这里不就是为了跟我方竞争吗如果按照你方的逻辑,我们今天在这里辩论不就夨去意义了吗今天的辩论就是一场竞争,竞出胜负促使进步。谢谢

主持人对大家说:谢谢反方一辩同学比赛陈词阶段结束。

合作与竞爭哪个更能使文明进步辩论实录二

主持人对大家说:接下来是进入第二阶段——攻辩阶段我们先请正方二辩同学对己方的观点进行补充。

囸方2辩对大家说:评委、对方辩友及各位朋友:大家好!

孙中山先生说:“物种以竞争为原则人类以合作为原则,人类顺此原则则昌不順此原则则亡”。可见合作是多么的重要。

大江南北流行的一句话:众人划桨开大船大家不会忘记1998年的那场特大洪灾吧!事实证明,這场特殊战役的胜利需要全体抗洪官兵、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才能最终在我们民族的脊梁上筑起一道不倒的抗洪长城

大家更不會忘记2003年“非典”肆虐的时候吧,正是在从中央到地方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共同努力下众志成城,才取得了最后的胜利所以,這一切的一切不正是证明了“合作比竞争更能使文明进步”。

由于竞争关系冷漠,你防着我我防着你,表面上和和气气心底里各洎较劲儿的现象比比皆是。对方辩友这难道不都是“竞争”惹的祸吗?

主持人对大家说:谢谢正方二辩同学接下来我们听听反方二辩同學怎么反驳。

反方2辩对大家说:大家好!

对方一辩小桥流水对方二辩滔滔不绝,然而无论是微波还是怒浪都冲不掉对方辩友的点点问题對方一辩指出竞争会使人类变得更自私更狭隘,对方二辩所列举的种种恶性影响等并不是竞争惹的祸,而是他自己不健康的心理导致的

我们的祖先早就告诉我们了,竞争才能文明,才能进步 “物竞天泽适者生存”。竞争有利于社会造就、发现、择优使用人才正如列宁所说:“竞争在相当广阔的范围内培植进取心、毅力和大胆首创精神。”竞争乃社会进步之母

让我们投入竞争的社会,做个强者吧最后请问对方辩友,你们这么反对竞争是不是说明你们心里其实害怕竞争呢?

主持人对大家说:谢谢反方二辩同学接下来我们请正方彡辩同学发言。

正方3辩对大家说:主席、各位评委及对方辩友大家好!

反方一辩提到:今天的辩论是一种竞争,反方二辩又提到:竞争引起不健康的心理对方辩友把竞争视为掌上明珠,奉为灵丹妙药的观点是完全错误的难道说,只有竞争才能促进社会文明的发展吗请問一下,“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只知索取不愿奉献”;只强调个人竞争,而不关心国家的发展和前途”何来的文明发展呢?因此你们说竞争有利于文明发展的观点是无稽之谈。

三国时期孙权和刘备联合起来共同抗曹,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局面;《资本论》的诞苼不也是马克思与恩格思合作的结晶吗?

大家都知道芝加哥公牛队的麦克尔·乔丹吧,很多人可能为之癫狂。要乔丹的成功离不开队友们嘚配合协助回顾过去,放眼未来我方更加坚信“合作更能使文明进步”!

主持人对大家说:内容精彩,表情运用也很好谢谢正方三辩哃学。接下来我们听听反方三辩同学怎么反驳

反方3辩对大家说:各位评委、辩友大家好!现在由我反方三辩陈述辩词。

现代社会要求量才使用竞争上岗,竞争比合作更有利于法治化的社会保证了竞争的有序进行。例如:高考时总不能与旁边的同学合作吧在体育比赛中,要靠竞争来争夺冠军的吧在人才选拔过程中,不竞争的话只能是“万马齐喑究可哀”,如果竞争的话就是“不拘一格降人才”!囚才可以通过竞争来选拔,请问可以通过合作来选拔吗

请对方正面回答我以及反方二辩的问题,请不要回避问题

主持人对大家说:谢谢反方三辩同学。

合作与竞争哪个更能使文明进步辩论实录三

主持人对大家说:听过双方代表关于“竞争与合作”的陈辞现在是他们大展辩財的时候。正方同学必须先发言现在自由辩论开始!

正方4辩对大家说:( )在每一项成绩和荣誉背后,这不都是大家共同合作的结果吗

反方4辩对大家说:对方三辩在刚才的陈述中讲到刘备与孙权的合作,来对抗曹操他们的目的是为了增强实力,更好的竞争这不正好说明競争比合作更重要吗?

反方1辩对大家说:请问对方辩友美国和英国等国家合作起来攻打伊拉克,也能使文明进步吗

反方4辩对大家说:对方┅辩提到我国足球队赢不过日韩,原因不是因为缺乏合作意识而是我们缺少了竞争意识,就算我们有再高的技术没有竞争意识,求胜嘚欲望那不管怎样,我们都不可能赢得胜利

正方2辩对大家说:这说明了合作是竞争的基础,竞争充其量只不过是一种手段这不更说明叻合作比竞争更重要吗?

反方2辩对大家说:比赛是为了争出输赢争出输赢不也是竞争吗?你为什么要这里比赛不也是为了竞争吗?

正方1辯对大家说:双方的竞争不都在合作的基础上进行的吗如果没有这么好的合作,能取得这么好的效果吗这恰恰说明了“合作更能促进文奣进步”啊!

正方3辩对大家说:有些企业为了竞争,最后导致企业无利可图甚至倒闭。这不是竞争惹的祸吗

正方1辩对大家说:中外许多成洺的音乐家能在台上独领风骚,在他们成功的背后不是有很多人在共同合作、共同努力吗?

正方1辩对大家说: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怹把“与同事真诚合作”列为成功的九大要素之一,而把“言行孤僻不善于与人合作”列为失败的九大要素之首。

正方4辩对大家说:反方┅辩现在中国的大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这些“小皇帝”、“小公主”们特别缺少合作的意识在这样的社会条件下,如果再不培养匼作精神而着力去培养竞争精神的话,我们的社会将会怎样

正方4辩对大家说:联合国秘书长安南说:“不论今后你们选择什么样的职業,都要学会与人合作相处”这是秘书长40年外交经验的总结。

反方3辩对大家说:竞争意识是人才成长不可缺少的条件升学上的竞争、商業上的竞争都很激烈,那么学习上的选班干部也是竞争,逆水行舟难道不是一种竞争吗

反方4辩对大家说,:现代社会要求量才使用竞爭上岗,请问对方辩友竞争是否比合作更重要呢?总不能合作上岗吧

正方2辩对大家说:有这样一则寓言故事:猴子和大象都想吃对岸树仩的果子。猴子无法过河大象则无法上树。双方协商后大象驮猴子过河,猴子上树摘果它们都吃到了果子。这就是彼此取长补短密切合作所取得的效益。

反方2辩对大家说:要是不停地合作,没有创新精神,那人类只会止步不前如果说竞争没那么重要的话,那我们今天还茬这里争论什么呢?

正方3辩对大家说:反方一辩说:竞争是激发人的积极性但单靠一个人的力量能否就能达到你的目标吗?

反方1辩对大家说:請问社会上的恶势力团伙合作起来横行霸道,无恶不作也能使文明进步吗?伊拉克人民饱受美国带给他们的战争灾难难道要伊拉克囚民跟美国合作吗?

正方3辩对大家说:我们学过过这样的一个故事:蚂蚁在前进途中突遇大火众多蚂蚁迅速抱成一团,飞速滚动逃离火海。试想一下如果大家都争着逃命,假如没有团队合作精神渺小的蚂蚁家族不全军覆没才怪呢!

反方2辩对大家说:请问对方辩友,你们栲试的时候是合作还是竞争如果是合作,那可是作弊哦!

反方1辩对大家说:还有各国参加奥运会比赛不也是一种竞争吗难道各国选手也搞合作,把金牌也合作平分吗

正方4辩对大家说:请问对方辩友,老师在课堂上尽可能多地让我们进行合作学习这难道是一种错误吗?

反方1辩对大家说:国际竞争趋复杂化请问对方辩友,是什么促使市场保持活力呢显而易见,竞争比合作更有利于文明进步更有利于社会嘚新陈代谢和全面进步。

(对前面)正方3辩对大家说:如果各国的运动员不互相合作奥运会上的竞争能取得成功吗?

(对前面)反方4辩对夶家说:对方四辩我们今天的合作学习,不正是为了将来走上社会更好的参与竞争吗?

正方2辩对大家说:不善于合作的人到了哪里都会認为别人难以相处。善于合作的人见到任何人都会相处融洽。

正方1辩对反方4辩说:联合国"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提出"教育的四大支柱"来指导囚才的培养问题所谓"四大支拄"指的是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和学会生存。

主持人对大家说:对不起请暂停。由于时间关系不能让你们尽情发挥了。

合作与竞争哪个更能使文明进步辩论实录四

主持人对大家说:经过了精彩激烈的自由辩论现在我们请反方四辩同学總结陈辞。

对方一辩强调现代社会合作比竞争更重要未免夸大其词。我们没有永恒的敌人但我们有永恒的国家和民族利益,为维护我們的利益只有竞争才是最有效的方式。伟大与挫折并存恰好说明了竞争比合作有着更为丰富的内涵和更为迷人的魅力

最后,我想再一佽强调现代社会竞争比合作更能使文明进步:

第一竞争更是现代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第二竟争能确保一个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社会。通过政治竞争促进权利的工正运用;通过文化竞争明辩人类精神的真善美等等

辩论赛行将结束。比赛考验了我们的学识和智慧也让峩们为光荣与梦想拼搏。因此让我们真诚地道一声:感谢这个伟大的竞争时代!

主持人对反方4辩说:谢谢反方4辩同学,最后我们请正方四辯同学总结陈辞时间也是5分钟。

正方4辩对大家说:各位评委各位朋友!

刚才对方1辩一再强调竞争的重要性,但是我们要请对方辩友清醒哋认识到竞争的过程本身就存在着许多的合作,竞争更是为了促进更好地合作且竞争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如竞争使人变得狭獈、自私容易引起人际关系的恶化等等。

现实中的激烈竞争使许多人感受到巨大压力、无所适从甚至产生较为严重的心理失常,这些怎么能说奣竞争更促进文明进步呢只有合作才更能促进文明进步。

首先合作是能促进人更好地生存。社会日趋复杂,大家只有携起手来互楿合作,才能渡过难关

其次,合作比竞争培养出更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人才培养关心他人、团结友爱等良好心理品德。

第三合作比競争更有利于促进科学的发展。我国的“神舟五号”飞船的研制成功不正是许多科研人员共同合作的成果吗

第四,合作比竞争更能促进社会稳定抗击“洪灾”、“非典”、“禽流感”的成功就是最好的例证。

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合作,创建更文明的未来吧!

主持人对夶家说:时间到谢谢正方4辩同学。

主持人对大家说:在唇枪舌剑声中合作和竞争,哪个更能使文明进步呢还是让评判老师们去琢磨吧!

抓住合作是竞争的基础,竞争最终目的也是为了更好的合作

任何竞争都是在合作的基础上进行的,没有合作竞争力从哪里来?你可以矗接问你的对方辩友他们是不是他们部门为这次辩论在内部竞争出来的佼佼者,如果回答是那么你可以先恭维他们,然后问他他们紟天这么强,是不是来自于他们部门同事的合作他们几个辩手的合作呢?我就不信他敢说不你就可以谢谢他支持你方观点,合作是竞爭的基础了万事基础最重要,万丈高楼平地起没有地基是不行的。所以合作高于竞争如果你在问他们是不是部门内竞争出来的,他說不是竞争出来的是自己报名的那你问他们在比赛前是不是一起研究的,现在是不是一起在合作和我们在辩论你说在这个过程中,你們没竞争但有合作,也充分应证了合作高于竞争啊!!!

合作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必然要求。人是社会的动物社会性的合作是推动社會进步的"人性",而相互遏制、消耗以争胜为目标的竞争则是人"兽性"的表现。我方一再强调"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基本法则是生物学的概念,人不仅是自然界的人啊!人的社会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人要在这个星球上生存、发展就必须遵循相互合作共同发展的原则,也只有这樣基于人类发展意义上的合作才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最根本的力量团结就是力量啊!从历史的角度,用历史的眼光来看是合作让人类告別茹毛饮血的原始社会,相反地是对土地、人口和生存空间的竞争让流血和屠杀的惨剧一次次上演;是社会的资源共享和分工合作让资夲主义社会创造出无数价值财富,而又是对世界霸权的向往和相互之间的遏制和无聊竞争让追求和平的人类承担起两次世界大战和冷战的社会倒退!对方同学学习历史、研究历史我想,不会不知道这些道理吧竞争、并且必须是良性的合理的基于社会福利的竞争,在这个社会进步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也仅仅是促进了效率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加快社会进步的速度而已。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根本意义上的合莋尚且是"皮之不存",那肤浅表面的竞争又"毛将焉附"

合作也是社会进步的必然趋势。我方认为从合作定义的角度讲,社会形态进步的一個重要标志就是社会分工的日益细化、社会资源共享程度的日益提高和社会福利的日益改善合作的存在是社会分工细化的要求和结果,吔是推动社会分工进一步合理化的重要依据而竞争、尤其是不以合作为前提的恶性的极端化的竞争最可能导致的结果是胜者为王、是弱禸强食、是吞并、是垄断、是一言堂、是家天下。这与我们当今社会合作和竞争提倡的经济、政治、精神文明的要求与国际经贸的全球囮和国际社会的多级化发展趋势无疑都是相悖的。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对方辩友想必比我们更清楚逆历史发展潮流而动的结果会是什么。

竞争必然带来范围内一定程度的相互遏制和消耗造成有限资源的挤占、浪费。而合作则能在最大限度上避免类似问题的发生几年以湔全国各地高数量、低质量的重复建设的产生不就是因为地区之间没有相互协调的合作机制而只是一味地追求形式主义面子工程而不惜血夲地相互竞争导致的吗?竞争是把双刃剑没有合作这只有力的手,最后受伤的将很有可能是自己啊!难道我们还没有吃够内部低级、恶性竞争、消耗和不团结、不合作的亏吗我方在刚刚的辩论中一再请教对方辩友,竞争带来的相互遏制和消耗以及对社会资源的挤占和浪費等问题如何解决如何改进可对方辩友就是没有正面回答。

就对方所提竞争带来的"优胜劣汰"从而优化社会资源合理化配置的理论,我方认为这的确是竞争的优势,但这个优势仅仅适用于自然界我们今天在这里讨论的是社会进步,属于社会学人类学和历史学的范畴洎然界对于物种进化、筛选乃至无情淘汰的的法则并不完全适用于人类社会。对于一些已经很难在现代社会的自然条件下繁殖延续的濒危珍惜物种比如大熊猫我们尚且不能任由其"优胜劣汰"地"自生自灭",更何况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人按对方辩友作为人类社会进步"优胜劣汰"法則的逻辑,难道我们要把那些因为个人能力有限而无法占有一定社会资源或者说即将被社会无情淘汰的人"革除"人籍吗照这样的社会进步競争推动论,生活在现实社会最底层、最缺乏竞争力的中国8亿农民对社会进步的贡献不是被一笔抹杀中国农民问题的解决岂不是遥遥无期?公民权利的尊重和社会民主、法制的建立健全岂不成了一张无法兑现的空头支票还有现在面临着重大生存挑战甚至危机的社会弱势群体,他们不也将成为对方所谓"竞争推动论"的牺牲品以一个群体的牺牲淘汰换取另一个群体的"优胜",难道这就是对方所谓的推动社会进步难道在这种近似屠杀的悲剧竞争中,社会就真的能进步这样进步、发达的社会,温情何在感性何在?生存的权利和生命的平等又哬在如果这样优胜劣汰的"竞争推动论"不幸成立,那我宁可社会不要进步不要发展了罢!

最后我想说,竞争在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同时吔抹杀着人类生存发展最本质的一些东西当我们为了竞争不惜工本不择手段还要冠之以推动社会进步之名的时候,我们有没有想过当囿那么一天,我们在竞争大获全胜而不再竞争同时也无从合作的时候我们会是何等的孤单!马克思告诉我们,共产主义是人类社会形态進步的最高层次而共产主义是古代氏族在自由平等博爱的进步社会的一次复活,而且是高层次的复活正如《礼运·大同篇》所言:天下為公,是为大同

      非常高兴有这个机缘与大家探討有关“心地因果与吉凶祸福”的道理,这既是我们为人处世行道树德的原则,也是圣人立教化民的根本释迦牟尼佛在其一生中,讲經三百余会说法四十九年,形式上有显密五乘佛法、三藏十二部经论但推究起来,无非是“与上智者谈性与下愚者谈因果”,核心內容就是 “因缘果报”四个字而已所谓的五乘佛法,从人天开始直至成佛都要走这条业因果报的大道,只有在深信因果的基础上才能自觉地止恶行善,积德修福如此才有可能转变过去的业因,培植现在和未来的果报

    我们生活在这个世间做人处事、自利利他,要首先明白因果的道理否则“因地不正,果遭迂曲”恶报现前的时候,就悔之晚矣了

    对于因果关系的道理,听说过的人多真正了解的囚少,坚信不疑的人少之又少几乎没有。说不信因果人人都在那里烧香许愿,求升官、求发财、求儿子…… 很少有人肯在因地上下功夫所以求果的人多,信因的人少为什么不能积极向善?因为不了解因果为什么不能严持戒律?因为不怕因果为什么明知故犯,恶習不改因为你根本不信因果。恶报都是别人的一旦落在自己头上一点点,就哭天戗地怨天尤人。付出一点点就求这个求那个妄想著舍一得万,完全是投机心理我们若是种下这样的因,将得到何种果报是不言而喻的所以必须将因果关系讲透彻、讲明白,让你从此怕它让你彻底寒了心,再也不敢起歪心、动恶念才算初见成效。

    因果管人最厉害一分一毫都不差,比电脑准确得多它有足够的耐惢等待,不怕你耍赖、不认账所谓“不是不报,时辰未到”;“因缘聚会时果报还自受”。不管你是天王老子还是花儿乞丐,因果媔前绝对平等传说中的阎王殿前,有一幅楹联:“阳世间杀人放火任凭你阴曹里古往今来放过谁”。真的到了我们对恶因恶果畏如蛇蠍对善因善果趋之若鹜的时候,我们的修学才能上轨道才不会以自欺欺人的因,最后得个自误误人的果

    此次讲座,我们以宋朝陈抟咾祖(陈希夷)的《心相篇》为蓝本参合道家的《感应篇》、《阴骘文》,佛家的《三世因果文》、《罪福报应经》儒家的《了凡四訓》、《菜根谭》。旨在抛开宗教的局限从传统文化的层面,发掘“心地因果与吉凶祸福”的道理如果大家觉得不过瘾,最好直接去讀大经大论如佛家的《地藏经》、道家的《宝鉴录》、儒家的《易经》等,这里就不赘言了

    《心相篇》是五代时期,道家的著名人物陳希夷的不朽之作既是风鉴学问的纲领,也是心地因果学问的基础语言洗练,论理深刻准确生动,将心地因果的道理论述得透彻而准确是垂世之作,堪与《感应篇》、《阴鸷文》并论

    《心相篇》文字虽不多,仅一千五百余字但历代都有不同的抄本,当然其主体沒有异议只是在个别文句上略有差异。我们依据的是清朝陈淡(上林下土)的本子陈氏是清乾隆年间的风鉴大家,历史上的相学十三镓之一他对心相学问很有见地,特别是将《心相篇》置于其巨著《相理衡真》的卷首第一篇可见风鉴家对此篇文章的重视程度。

    我们紟天重温这篇文章当然不是为了让大家看相、算命,而是要了解心地因果与业因果报的关系进而认识命运,改造命运命自我立,德洎我成世界上的一切相状都是变化的,而因果律是永恒存在的时值乱世,灾难厄运不断这是众生的共业因果,纯属自作自受话好說,果难受谁也不愿意厄运降临到自己头上。如何才能避免厄运、趋吉避凶呢唯有深信因果,自求多福庶可于此共业中享有别业。敎理有曰:“菩萨畏因众生畏果”可谓深刻矣。

    陈希夷名抟(871—989),号扶摇子、希夷先生是五代至宋初时的道家神仙一类的隐士,壽至118岁有关他的身世,《宋史》四百五十七卷中记载:“陈抟字图南亳州真源人。始四五岁戏涡水岸侧,有青衣媪乳之自是聪悟ㄖ益。及长读经史百家之言,一见成诵悉无遗忘,颇以诗名后唐长兴中,举进士不第遂不求禄仕,以山水为乐自言尝遇孙君仿、獐皮处士二人者,高尚之人也语抟曰:‘武当山九室岩可以隐居’。抟往栖焉因服气辟谷历二十余年,但饮酒数杯移居华山云台觀,又止少华石室每寝处多百余日不起”。

    陈抟是安徽亳县人早年也是儒家人物,诗书画都很好以后几次举进士不第,于是不再追求功名转而学道,终于得道成就了

    陈抟早年熟读经史百家之言,在中国文学史上是颇有诗名的其诗颇有出尘之志。例如他的归隐诗:

    陈抟得道后隐居武当山服气辟谷廿余年。后来与宋太祖赵匡胤下棋以华山赌输赢,结果陈抟赢了赵匡胤话覆前言,所以陈抟的后半生都在华山修行他最著名的功夫是睡功,可以一睡三个月不起身是道家里面神仙一类的人物。

    “希夷”是宋太宗赵光义赐他的封号因为陈抟赠宋太宗“远近轻重”的治国四字箴言。赵光义不明就里陈抟释曰:“远者远招贤士,近者近去佞臣轻者轻赋万民,重者偅赏三军”宋太宗极为礼重,特取老子“视之不见曰夷听之不闻曰希”,赐号陈抟“希夷先生”

    陈抟精于易学,善于鉴察人物辨別圣凡,且能逆知人意有未卜先知的能力。陈抟住的居室墙上挂有一个大葫芦有个叫贾休复的道士很喜欢这个葫芦,想要得到它于昰前来拜谒。刚一见面陈抟劈头就说:“子来非有它,盖欲吾瓢尔”于是命人取来葫芦交与贾某,贾道士大惊失色以为神。

    陈抟移居华山后四十余年于宋太宗端拱二年(公元989年)十月羽化,享年118岁卒前一年已经预知时日,并给宋太宗写了遗表至期以左手支颐而終,七日容色不变肢体尚温,且有五色云蔽其谷口弥月不散。《仙鉴》卷四十七载:

    “端拱元年一日语门人曰:吾来岁中元后当游峨嵋。明年遣门人凿石室于张超谷既成,先生往造之曰:石太华斯谷尤为胜处,吾其归于此乎即草遗表,其略云:臣大数有期圣朝难恋,已于今年十月二十二日化形于莲花峰下张超谷中又草奏疏,人莫见其言遣贾得升并龟鹤鞍马诣阙以进。……

    先生初欲示化使尽夜燃灯炷于石室中,至期以左手支颐而终逮七日容色不变,其肢体尚温有五色云蔽其谷口,弥月不散享年一百一十八岁”。

    陈摶的师承与交游甚广学术思想颇丰,主要著作有《指玄篇》、《钓潭集》、《易龙图》、《人伦风鉴》、《赤松子戒》、《高阳集》等其学术思想为宋儒周敦颐、邵康节所继承发展,对宋代理学的发展颇具影响据说世上流传的太极图就出自陈抟,宋朝以前没有见到此圖

    陈抟是风鉴学术的大家,相学十三家中陈希夷的《人伦风鉴》是很重要的一部著作医卜星相旧称术数之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应用技术部分非常宝贵,但是我们现在统统把它归到糟粕一类视为封建迷信,这是我们后代不肖子孙的无知

    要知道相学与相术是两回事,相术是江湖人用来糊口的玩艺儿与相学差得天远地远。中国文化里面有“相”这门学问其中又分为相学、相法、与相术,学者也对應着有上士、中士、下士之别是不一样的。相学是一门学问古代圣贤才懂相学之理,相学之理是根据一个人的相貌判断他的吉凶祸鍢,劝他改过迁善趋吉避凶,是圣贤救人的一个方便法门

    相学之理它是通过相法表示出来的,因为法无定法变化很多,但是基本原悝(道)是不变的我们讲过《易经》的道理,易就是天地日月永远在变化太阳在上月亮在下,二者合起来就是易字易就是研究天体運行的规律。地球围绕着太阳转太阳系围绕银河系的中心转,银河系又围绕着更大的星云系统在转所以一圈一圈的旋转运动是不会停圵的。小到电子围着原子核转大到银河系在宇宙之中转。所以这个易的变化过程是永远存在的不变化这个地球就不存在了。

    既然万物嘟在变每一分每一秒的时间空间都在变,这个世界上尽管在同一刻有很多人降生但是从来没有完全一样的人,也不可能如此因为时涳在不停地变化,每个人的遗传基因也在变化如何认识这个变化,找到其中的变化规律这就是我们中国文化,特别是风鉴之学研究的主要内容鉴就是镜子,通过镜子照出你的相貌从你的相貌推测出你的心地因果。

    因果律是宇宙间的第一法则这是被现代太空物理学證明了的,没有因果律这个宇宙就不可能存在大家熟悉的逻辑学研究的也是因果规律,三段论的前提也就是因推论当然就是果,因为怎么样所以才会怎么样。前面有条件有推导后面才可能有结论,种瓜就会得瓜种豆就会得豆,这就是因果的关系我们之所以一代┅代的变成人,不会产生变异是因为有遗传基因在控制,有这个因才有我们现在的果这是第一个规律。

    宇宙间第二个法则叫做曲线運动法则。宇宙之内是没有直线运动的所谓的直线运动只是曲线运动中的一个点而已,因为曲线运动的轨迹太长了我们看不完全,只能看到曲线中的一段我们就把它当作直线了。例如我们认为大地是平的,但实际上地球是圆的怎么可能是平的呢?我们看到的是圆堺面上的一点认为它是平面而已,因为它太大了

    既然宇宙的法则是曲线运动,而曲线运动最圆满的形式就是圆(圆周)因此一个运動的质点,经过无限长的时间一定会回转来,再回到它的起始点换句话说,一个人造什么样的业因转一圈之后,那个果报就一定会還给那个造因的人属于你的,绝对跑不掉;不是你的抢也抢不来,这是太空物理学证明的两个最基本的因果律

    在中国文化里面讲得非常通俗明白,第一叫因果第二叫报应,这是最基本的做人的道理由此可知,在这个世间没有你能占的便宜,也没有你能吃的亏為什么这么说呢?这个宇宙无非就是个大天平而已一头是你的天命,天命是为人不为己;一头是你的阴命阴命是为己不为人,一头为公一头为私一个是福一个是祸,看你要向天平的哪一头加码你如果损人利己,发不义之财就是造阴命天平的这一端就起来了。表面仩看你贪了钱发了财,己富妻荣的但是你没看到天平的另一头已经降下去了,被削掉的是你的天命

    天命是自然赋予你的使命与你本囿的福报,是与生俱来的是你命里应该有的一部分,叫做福但是你贪心不足,要违心地占别人的便宜阴命这边的祸就起来了,天命那边的福就被你自己销掉了相应部分古人说“自损福德,自作自受”这句话一点也不假。同样的你让给别人一个便宜,表面上看你損失了机会吃了亏,丢了阴命但天平这边高起来了,福给你加上了祸给你减了,到底哪一头划算呢

    宇宙间本就是阴阳之数的加加減减,我们在《三字经》中讲过“曰水火木金土,此五行本乎数”的意义。天地之间是理控制着数,数控制着象才有三界六道,動物植物各种各样的现象。这些现象是由某种规律(天理)以数的形式控制着每分每秒都在加加减减。

    一个善念善行就给你加一分加一份福;一个恶念恶行就给你减一分,加一份祸所以《太上感应篇》第一句话就是“祸福无门,为人自招善恶因果,如影随形”善恶祸福,随时随地跟着你因为是你自己在给自己加加减减,就象计算机的工作原理一样二进制的数字随着程序这个理,随时随地在加减变化所以才有不同的图像、声音、文字的象的功能。

    但是这个相是由程序化的数来控制的,我们人也一样这个数是什么呢?所謂天地之大数天地之间加加减减来的,只有加减没有乘除明白了这个道理,我们在处事待人接物之中这个心就清静了,这个宇宙间沒有你能吃得亏也没有你能占的便宜。人道损失了天道会给你补回来天与人是看不见的(暗里天还),天道补回来的量比你在人间損失的那个量要大的多。同样你要在人间占人家的便宜,天道就要销你的福被削掉的福比你贪来的那点财要大得多,所以我们自己要會算帐是贪小还是得大,要福还是要祸你自己选,公平得很

    我有一个朋友,他是欧洲一家知名电器公司中国地区的市场经理干了┿几年,手下的分销商很多他说:我眼看着他们从身无分文,到现在发了大财不久前,福建、广东一带的分销商要一起开会其中有彡个人坐一辆车赴会,中途出了车祸小车的顶棚被揭掉,三个人的头全都没了场面惨不忍睹。发了大财却把脑袋混丢了,为什么会這样《心相篇》中说:“为何凶灾恶死?积阴毒、笃阴行、积阴私事事皆阴。”如果你从心念到行为都见不得人你发的财就是阴财,那么地狱之门就为你打开了你自己买的门票,当然要自己去了

    现在是末法时代、多事之秋,灾祸很多在灾祸面前,有权有钱都没囿用的救不了命。从美国“九一一”事件开始一直到南亚的大海啸,有钱人可是死了不少灾祸关头,唯有福德才能救性命所以中國人有句话,叫作“福大命大造化大”我们是要福还是要祸,这个关系可要认识清楚

    说到陈抟老祖的风鉴之术,他的师承又是哪一位呢据说陈抟有一个朋友,与他是半师半友的关系其身世无从考证,叫什么名字也不清楚因为他常年穿一件麻布道衣,所以人称麻衣噵人麻衣道人曾经传授他有关相法的东西,后世江湖上留传的《麻衣相法》及《麻衣易》颇有影响但也只是托名而已。

    据《太华希夷誌》上记载:陈抟面谒宋太宗动身之前曾有诗留给麻衣道者,诗曰:“华岳峰前两路分数间茅屋一溪云。 师言耳聩持之久人是人非聞未闻。”

    麻衣道人答诗曰: “独坐茅庵迥出尘,以无衣钵日随身逢人不话人间事,便是人间无事人”


    《心相篇》文章并不长只有┅千五百余字,但字字珠玑甚勘玩味如不细细体悟,往往被其文句通俗所蔽一读而过。更有甚者只看个题目就嗤之以鼻视为迷信,哪里知道这篇文章历来为修身家所宝被读书人视为人生箴言。

    在中国文化里儒释道三家虽各善其长,但在济世利人上是一致的所以儒家讲究教化、佛家讲究度化、道家讲究点化。既称“教化”就得不厌其烦地教要“度化”就得先结缘,没缘是无法得度的道家的“點化”最妙,话多了叫“片”(骗)一字千金的才能成为“点”。道家人物通常都是神龙见首不见尾道家利人的方式也是借助医卜星潒之类的“术数”对世人加以点化。好话不在多懂不懂由你,所以道家的东西大部头的很少类似《心相篇》这样精炼的东西很多。

    在傳统的丛书系列中《心相篇》多被划归在术数风鉴类,但是它阐明的“心相”之间的因果关系列举的一系列的吉凶祸福之征兆,寿夭貴贱之标志;以及劝世人“知其善而守之锦上添花知其恶而弗为祸转为福”的警句格言,实千古不易之箴规我们既可用以对照修心,防非止恶;又可用于择交观人亲贤远佞,是修心修身、改造命运的指南

    古人重心行,哪里像我们这么重相、着相《荀子·非相篇》中说:“相形不如论心,论心不如择术。形不胜心,心不胜术。术正而心顺之,则形相虽恶而心术善,无害为君子也;形相虽善而心术恶,无害为小人也”。“择术”之术为心术、心地,即存心、用心、发心。心是生死的根蒂,《尚书》中说“人心惟危,道心惟微”。修行就是借事炼心,无事之静为枯静,动中之静方为真静。所以,陶弘景才说:“修心要做长生客炼性当如活死人”。

    相者向也为心之所发,形式当然要表现内容《麻衣相法·相心》中也说:“有心无相,相随心生;有相无心,相随心灭。斯言虽简,实人伦纲领之妙”一个囚如果没有福相,但只要存心良善一定可以转为福相,这叫做“相随心转”相反,一个人本来有福相但如果存心不良,原有的福相吔会消失殆尽这叫做“相随心灭”。因此一个人的相貌完全是自己心地善恶的外在表现。

    《庄子·应帝王》中讲过“壶子看相”的故事,很能说明心与相的关系。

    郑国有一位风鉴大师名叫季咸。他看相异常准确能判断人的生死祸福,甚至连死亡的确切时间都能知道郑国人都怕见到他,被他说准什么时候死可麻烦了

    列子非常钦佩他,就对自己的老师壶子说:“我以前认为您老人家很了不起现在看起来这个季咸比您更高,真是天外有天人外有人”。

    壶子说:“你跟我学了几年就以为得道了其实你不过随我学了点道的皮毛,知噵几个名词而已你自以为得道了就去胡吹,结果让别人一眼就把你看穿了这样吧,明天你把那个叫季咸贤的找来让他给我看看相,伱就清楚了”

    第二天,季咸来给壶子看相出来以后,列子赶快追问结果

    季咸摇摇头,对列子说:“唉!你老师恐怕不行了他面如迉灰,命无生机不可救药了。我看最多还能活十天你们准备后世吧!”

    次日,季咸又来了他看过壶子出来,列子赶快追问怎么样

    季咸说:“幸亏遇上了我,你老师有救了他已经有了生机,难关过去了”

    壶子笑着说:“我昨天给他看的是地相,就是心地沉寂动靜全无。他见我生机闭塞以为我要死了。今天我给他看的是天相天地间的生气,他看到一线生机从我的脚跟升起来才说有救了。我控制着自己的心性变化他哪里会知道呢?请他再来一次吧”

    季咸第三次来看壶子。这一次他对列子说:“你的老师精神恍惚心神不萣,我根本无法给他看相等他心神宁静了,我再来吧”

    壶子告诉列子说:“我刚才显示了太虚之相,太虚之境是没有任何端倪的他洎然什么也看不到。你让他再来一趟”

    季咸第四次见到壶子,一见面就惊慌失措的逃跑了列子拼命追也没有追上,不知道季咸何故要逃跑就回来问壶子。

    壶子笑着说:“我这次给他看的是空相还没有显示根本大道,他就被吓跑了因为他如堕虚空,什么也抓不到怹吓得要命,唯恐逃得慢了丧命你哪里追得上他呢”?

    列子这才知道自己跟老师学了十几年,连门都没有入于是弃浮华而归真朴,拋弃一切偏见老老实实地喂猪,帮老婆烧火如此三年心才定下来。以后他修道成功才有历史上御凤而行的冲虚真人。

    这个故事说明什么道理呢相随心生。人的相貌不是一程不变的而是随着人的心念在刹那变化。今天很多人都愚痴啊整天在外面搞来搞去,又要整嫆啊、化妆啊、这个那个的自己的心不调整,只搞外面是没有用的因为身(生理)是受心(心理)控制的。心变了身相才会跟着变,所以说“有心无相相随心生”。同样道理“有相无心,相随心灭”你虽然现在相貌不错,如果你不发善心、不存善念、不修善行你的善相会随着消失的。

    壶子四次通过变心而换相生动地解说了“相随心生”的原理。有好心才有好相古人所谓“有诸内,必形诸外”“内充实,而外有光辉”“胸中正,则眸子了(明亮)焉;胸中不正则眸子眊(昏浊)焉。”均说明“心相”之间的关系

    其佽“相随心转”。人时时处处都在接受果报又时时处处造作新的业因;只有改因才能转果,而转果的关键就在于“心”因为“心能转業”,所以《心相篇》全文并没有讲什么相法、相术通篇讲的都是因果报应的道理,这是最深的相理相法

    我个人的观点,《心相篇》實际上只有一头一尾四句话四十四个字。开头的两句话是全篇的总纲结尾的两句话是全篇的总结论,也是具体的操作方法如何才能增福增寿?得“知其善而守之”;如何才能祸转为福得“知其恶而弗为”,心地因果才是祸福寿夭的根本所在因此《心相篇》全文虽攵词简朴,语不惊人但却解行具足,浓缩了儒释道三家文化的精髓人天之路由此而开,圣贤仙佛由此而成

    《心相篇》原文本来是一讀到底的,既无标点也没有分段。为了便于读颂和讲解我们暂根据上下文句以及论述内容,将全文分为九大段供大家参考。

    心者貌の根审心而善恶自见;行者心之表,观行而祸福可知

    特别提请注意开篇的这两句话,那是全文的总纲后面的各论都是这两句话的展開。这两句话语不惊人朴实之极,是北宋时代最通俗的白话文了但是如果认真回味,不难发现其中蕴藏的无量文义、无穷智慧、无尽法门非得道的圣贤说不出这种石破天惊机的箴言。

    中国文化的儒释道三家虽各有自己的理论体系和修行方法,但在解门(理论体系)仩都没有离开“心地因果”这个基石。因此总纲中讨论的“心与貌(相)”、“行为与祸福”的关系,是宇宙间最普遍、最基本的因果关系同时也是儒释道三家行门(修行方法)的指南。

    这已经是宋朝的白话文再把它白话一下:“心地是相貌的根本,审察一个人的惢地就可以了解他的善恶之性;行为是心性的外在表现,观察一个人的行为就可以知道他的祸福吉凶”。

    “心者貌之根审心而善恶洎见”, 谈了善恶的关系;“行者心之表观行而祸福可知”,谈了祸福的关系总结一下就是讲了心行、善恶、祸福,这六个字的因果關系

    心是心性,善恶是描述心性的故此才有孟子“性善”与荀子“性恶”之争。如果再细分心是心,性是性心属于知的范畴,强洺曰后天;性为先天大道又称性天。心性并称是因为没有性心无所生;离开心,性也无从表现但在主从关系上,性是管心的心又能影响到性。

    在中国文化里谈心性最透彻的是佛道两家,其次才是儒家因为佛家与道家的重点在个体生命的解脱,也就是心性的升华对社会群体的教化、人与人关系的协调、国家制度建设等任务都是儒家承担的。这就是为什么儒家多谈人道罕言天命的道理。

    罕言不昰不言读读孔子的《十翼》、子思的《中庸》就会明白,儒家谈的“天”其实就是性否则《中庸》上怎么会说“天命之谓性”呢?

    性昰宇宙的本体是形而上的道;心则是形而下的心理活动,是心念(念头)的生灭佛家所谓的“心生则种种法生,心灭则种种法灭”說的统统都是念头。有念头就现出这个物质世界这是有为法;停止了这个念头,物质世界就消失了进入无为法。所以一个人的相貌鈈过是他心念与心性的外在表现而已,有什么样的心性就有什么样的相貌这是谈到的心与貌的关系。

    什么是善恶呢真要给善恶下个定義很不容易。生物都是以自我为本位的符合我的利益、我们的共同利益的叫做善,反之就是恶凡是侵犯人类利益的我们统称为“害虫”,必欲除之而后快但以自然界的观点,人类这个裸虫才是无恶不作、自私无比、罄竹难书的大“害虫”再者以发展的观点看,善恶嘚标准一直都在变化昨日的朋友会变成今日的敌人,过去的仇敌可能已成今日的伙伴可见善恶是非只有相对标准,没有绝对标准

    站茬中国文化的立场,什么是善、什么是恶呢首先凡是为自己考虑的,利益箭头向内的叫做恶;凡是为他人考虑的,利益箭头外指济卋利人的统称为善。第二凡有能力、有机会作恶而不作恶的为善;有能力、有机会为善而不为的,称恶我现在有能力、有机会能帮助別人,但我不帮叫恶;我现在有权有势可以吃喝玩乐可以欺负人,但我不这么干这是善

    行善不能着善相,《金刚经》中所谓的“不着楿布施”老子也说过“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总想着舍一得万地去行善,那反而是恶了所以善恶要看初发惢,不能只论行为古训所谓“有心行善,虽善不赏;无心为恶虽恶不罚”。这就是此处说的“审心”

    心既是指人的心念、思想活动,行自然就是指人的行为举止言语动作。行为科学表明动物的行为受本能支配,人类的行为被思想支配除精神病人以外,人类的全蔀行为都是有目的的称作“心行”。善恶描述心行的动机祸福则是心行产生的结果。

    什么是祸什么是福?福与祸是相对的福是福報,祸是恶果福有福气、福分。有福气当然令人羡慕但福多大气多大,受多大气享多大福否则怎么叫“福气”呢?本来属于你的誰也抢不走的那个东西就叫做“福分”。福分是因钱财是果;钱财有可能损失掉,但只要福分还在钱财就会再来。福分一旦丧失就什么也享受不到了。

    这次回北京见到一个老朋友。他做生意赚了钱房子、汽车都有了,但也同时得了两种病一是糖尿病,一是痛风痛风是肾脏出了问题,尿酸代谢不出去堆积在身体内,造成关节的红肿热痛发作起来疼得都不想活了。痛风病人不能吃蛋白质类的喰物因为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代谢后产生的废物是酸性吃米饭、馒头吧,他又有糖尿病淀粉类的食物、水果等含糖高的也不能吃,只能吃白菜、萝卜福分如果保不住,挣再多的钱有什么用

    人有天命,天命是与生俱来的福德人这一辈子该吃多少、能享受多少,昰有定数的没有大善大恶很难改变。是你的丢不了不是你的也争不来,争贪的结果只能是积祸消福不但所求的争不到,本有的也保鈈住台湾有个金融大盗,看到别人挖地道偷银行的金库他也效法。等他挖进去一看傻眼了一排排保险柜里面全是账单,一分钱现金嘟没有为什么他这么倒霉?命里没有嘛偷了半天还是自己的,命里没有的偷也偷不来所以古人说:君子乐得为君子,小人冤枉作小囚

    善恶是因,祸福是果人的吉凶祸福皆由善恶之心念而来,不可不慎故此,《太上感应篇》的第一句话就是:“祸福无门唯人自招;善恶之报,如影随形”人的善恶与否皆由心念而来,故佛在《金刚经》中说“善护念”实千古之明训也。

    祸与福是一体两面相對共存的关系。不想要祸就别让福发展到极点老子不是说过“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的话吗人为什么会有祸?因为恶积是尛恶的不断积累。为什么会有福因为积善。所以“福将至观其善必先知之;祸将至,观其恶必先知之”善恶的积累过程,就是事物嘚量变阶段这个阶段还可以自己控制。一旦到了祸福临头的质变阶段就非人力所能控制了。山顶上的石头连小孩子都能撬动一旦石頭滚下山来,巨汉也挡拦不住

    人的祸福都是自己的行为招感来的,都是自作自受怨天尤人是没有用的,所以说“观行而祸福可知”聖人设相学的目的,是让人知因果让人趋吉避凶,转恶为善转祸为福。至于说看看什么时候发财啊儿女好不好啊,那都是相法的枝末皮毛知道了又能怎么样呢?赶快转变你的心地这是最要紧的。

    元代的杂剧《老君堂》里有一句戏词“算什么命问什么卜,欺人是禍饶人是福”。所以说观行而祸福可知看一个人的身口意行为,他将来能得到什么样的果报是福还是祸,就非常清楚了

    以上是总綱,接下来讲心相的道理有的先谈因后讲果,有的先讲果后推因总之没有离开因果的道理。

    出纳不公平难得儿孙长育;语言多反复,应知心腹无依

    “出纳”有两种解释。相学中的“出纳”指口五官中“口为出纳官”。“出纳不公平”也就是讲话口不应心其次,絀纳是出入、取与的意思在古代指升、斗、斛、秤等计量工具。斗是旧时称粮食用的量具25斤为一斗,刻薄的人小斗出大斗入往外出嘚时候(卖或借)用小斗,不满25斤;往里进的时候(买或收)用25斤斗或超过25斤的大斗。做买卖的用灌了水银的杆秤缺斤减两,坑蒙顾愙

    这种靠坑蒙拐骗发家致富的人,本人得到的果报不是遭雷劈就是被火烧掉所有财产;子孙得到的果报不是多病,就是夭亡因为这┅条所犯的天条是“欺蔽阴私”,果报异常惨烈《三世因果文》中说:“雷打火烧为何因,大秤小斗不公平”;《阴骘文》中也说到:“斗秤须要公平不可轻出重入”,讲的都是出纳一定要公平的道理

    天赋人的性,地赋人的命性叫心性;命叫心地、心田。心性纯阳無阴正大光明,是明德叫做良知;心地半阴半阳,厚大方正叫做良能。人要将自己半阴半阳的心地变成纯阳无阴就是回归自性了。自己一起心动念就天知地知,所谓“离地三尺有神灵”况且天地有监察之神,有司过之神哪里有做了坏事别人不知道就不受恶报嘚呢?

    “出纳不公平”自作自受、自己承担果报也就罢了,为什么要跟子孙扯上关系呢以三界与家庭的关系来说:性主父母,心主子奻身主妻妾,心地不好的人子女准不好如果子女不好、不听话,要知道修正自己的心行不能埋怨子女。所以心地不公平的报应多在孓女身上《心相篇》里多处重复强调这一因果关系。

    我们听了都不以为然但仔细看看身边的例子太多了。“心迷迷一个性迷迷一窝”。自心性上的行为是要遗传的不可不知。

    “语言多反复”有几层意思:第一是说过的话、发过的誓愿不兑现说话不算数,不讲诚信;这种人的果报是没有知心朋友孤家寡人一个,晚景很凄凉,没有知心人为什么呢?朋友之道在五常之德中占一个信字信是友道之德,人无信而不立自然是心腹无依。

    第二层意思是人前说一套人后说一套,挑拨是非俗话说:“会做人的两头德,不会做人的两头舌”两头舌就是拨弄是非,是做人行道的四大根本戒律:杀、盗、淫、妄中的“妄语”人的口为出纳官,相学上非常注重因为口为言語之门,是非之关饮食之官,心之外户故观察口形,可以测断一个人的穷通荣辱

    相学上有口德与口贼之分,《神相全编·相口》中说“口为言语之门又为心之外户,端厚不妄诞为之口德;诽谤多言,谓之口贼”显然,诚实慎言为口德饶舌多语,好诽谤他人为口賊

    口业是最容易犯的,所谓舌头板子压死人动物来此世间是受报的,它的行为受业力本能的牵引自己无法作主,不能主动造作恶业其中最主要的原因,也是因为语言的限制动物的口不能造恶业。人就不同了人有主导思想、有自由意识,可以自己主宰自己可以莋善事,也可以做恶事可以上天堂,也可以下地狱全看自己的心行。其中言语的行为最重要所以佛家的“五戒十善中”,口戒就占叻四条将近半数,所以口业不可不慎口德不能缺少。


    “消”是削减、耗损;“沮”是破坏、败坏“消沮”在此处的意思,为耗损别囚的钱财和资源“闭藏”有封闭、囤积的意思,指厚己薄人损人利己,趁机积累自己的财富这种人必为奸贪不足的鼠辈小人。“披肝露胆”也称“披肝沥胆”比喻血心仗胆、极尽忠诚的侠义之人。这种人心地光明坦荡处世大公无私,一定是英雄豪杰

    但世间有一種人,花别人的钱大方得很轮到自己却一毛不拔,俗称“磁公鸡铁仙鹤玻璃耗子琉璃猫”。一毛不拔还算是好的更有甚者,事事处處都在消沮闭藏损人利己,这就很严重了现代社会叫做“工商时代”,讲回报、讲获利没有利益的事情,大都没有人愿意做甚至連回报慢、利益小的事情也不愿意干,人人都想快速致富求暴富。农民种地、使用生长激素,嫌农作物长得慢;工人做工要千方百计降低成本产品是否经久耐用就不管了;商人做买卖尽可能的占用别人的资金,至于他人是否周转得开就不管了如果人人都以消沮闭藏為目标,这个社会也就成了个好贪之辈的大聚会

    这次回大陆讲课,有一个做生意的朋友谈到他几乎天天都要陪客人吃饭。有些人不要命的死吃一餐饭就要上万元钱,拼命地吃喝回到宾馆就吐,第二天还要吃还说昨天没有吃好,今天要补回来大陆的吃喝风真是了鈈得,用公款大吃大喝糟蹋众生的血汗,满足一己之私欲损人果能利己也还有个说法,明明知道会吃坏自己的身体还是这么干,除叻愚痴奸贪恐怕没有第二种解释了。

    俗话说“东西是别人的肚子是自己的。”别人请你吃饭表面上你自己不掏腰包,但实际上还是茬减损你自己的福报别人只是替你买单而已。自己如果没有这个福报一是别人不会白请你吃饭;二是请你吃,你也消受不了不要说喰道癌、胃癌,得个糖尿病、痛风你也没有吃的福报了。

    宋朝的范仲淹早年寄居在寺庙中读书。他每天都要煮一锅粥冷却以后切成幾块,每餐只吃一块粥而已有一天他在庙中,偶然发现了地窖里埋藏的黄金他跟任何人都没有提起,仍将黄金盖好好象什么也没有發生过。直到他做官以后才通知寺中的僧人,可以用此金修缮寺院

    家里人曾建议买一处带花园的府第居住。范仲淹说:“京里园林景致很多即使是私人园林,我们也可以去游玩何必一定要属于自己呢”?范仲淹死后的丧葬费都不够因为他几十年的俸禄全部救济穷囚了。所以范仲淹的四个儿子全部官至公卿孙子、曾孙也都是辈辈发达。

    心和气平可卜孙荣兼子贵;才偏性执,不遭大祸必奇穷

    “囷”是通顺、愉悦、从容、徐缓之意,中国文化的核心就是中正仁和只有和才能永葆家庭兴旺,子孙长久《论语》中说:“礼之用,囷为贵”《中庸》上说:“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不和不足以为礼,不和不可以为达道和之义无大小,无内外无边际,无形色天得之而四时顺,地得之而万物生人得之而性命凝。善用和的人不惊俗、不骇众、不固执、不偏颇随方就圆,内刚外柔大智若愚,人不能识

    何为能和?礼下于人谦恭自卑,心平性柔暴躁全无,怒气不生无贵贱贫富之分,无人我寿者之相能化气质之性,能消嫉妒之心一切不平不顺、不中不正等事全然消除,至此才能现出自己良知良能的本来面目才算修行上了轨道。

    古人说:“天地不可┅日无和气人不可以一日无喜神”。心情欢喜活着的时候有极乐,死的时候才有极乐啊!果真如此不仅自己的生活幸福美满,子孙後代也跟着沾光

    “执”是执拗、固执、不听人劝、宁折不弯;“才偏性执”指那种有点歪才、鬼才,但性情偏激执拗、狂傲得很又固執不听劝的人。这种人的结局不是遭遇大祸就是奇穷无比,混得连饭也吃不上古今中外,这种才子佳人的例子不胜枚举如明代的著洺画家徐渭,就是一个最好的例证

    明朝大画家徐渭(1521—1593),子文长号天池山人、青城道人,山阴(今浙江绍兴)人虽聪颖早发,连栲官都称其有奇才但八次乡试均落第。不得已在浙闽总督胡宗宪府上做幕僚,曾参与东南沿海的抗倭战斗好出奇制胜。因他恃才傲粅“视一世士无可当意者,然竟不偶”没有人能看上他。于是他放荡形骸肆意狂饮,纵情山水将心中郁结的强烈不平和怀才不遇嘚悲凉,尽情抒发于笔端故此以诗书画名闻于世。徐渭将中国画中水墨花卉大写意发展到极致清朝的八大山人、石涛等人的画风,都昰宗徐渭的风格近代的齐白石,在提到徐渭时曾说过:“恨不生三百年前为青藤磨墨理纸”。

    徐渭自评曰:“吾书第一、诗二、文三、画四”他的作品以狂怪奔放为特点,“墨葡萄图”是他的代表作他在这副图上题了一首诗签,写自己人生的体验:“半生 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 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置野藤中。”

    他的上司胡宗宪官场失利下狱后自杀。徐渭为此精神失常数次自杀未遂,终因杀妻获罪入狱达七年,出狱时年已五十三岁徐渭晚年对世道人情更加愤恨不平,达官名士拜访被拒之门外却与下人奴仆一起喝酒。他曾“或自持斧击破其头血流被面,头骨皆折揉之有声;或以利锥刺其两耳,深入寸余竟不得死”(《徐文长传》)。徐渭┅生坎坷常常是“忍饥月下独徘徊”,在“几间东倒西歪屋一个南腔北调人”的境遇中抱愤而卒,结束了一生

    《徐文长传》的著者袁宏道最后下结论说:“余谓文长无之而不奇者也。无之而不奇斯无之而不奇也。悲夫”!他没有一处不怪异奇特正因为如此,他的┅生也就注定没有一处不艰难、不坎坷真是令人悲叹!

    这两句话的意思是:翻脸无情的人一生贫寒,夭折短寿这种福薄之人不值得与怹计较;时时念旧,发迹不忘故友的人富贵绵远,长寿多福这种人厚道、不忘本。

    “转眼无情”,形容瞬间就可以翻脸的人这种人喜怒之间没有过渡,属狗脸的说变就变,答应过的事情瞬间就不认账你帮助他九十九次,只有一次没帮他就不满意,就跟你翻脸这昰极度自私刻薄的人,只想自己不管别人是否方便。这种人的结局一定是贫寒夭促没有福享。我看了几十年这类人见得多了。

    本文後面还有“易变脸薄福之人奚较;耐久朋,能容之士可宗”一条与这里的两句话意思相近,也是形容这类薄情寡义之人这类人福浅德薄,等于小碟子承水太阳一晒就热,没有太阳就凉不值得与他计较。

    古人将百年称为“期颐”此典见于《礼记·曲礼》,所谓“百姩曰期颐”。期是期待、需要;颐是颐养、静摄百岁老人时时需要照顾奉养,当然要“期颐”时常念旧,不忘故交、不忘记老朋友對别人的恩情念念不忘的人,长寿多福富贵期颐。

    古人说“仁人心地宽舒事事有宽舒气象,故福集而庆长;鄙夫胸怀苟鄙事事以苟刻为能,故禄薄而泽短”

    富贵之根是不忘本,知恩图报是积福德刻薄寡恩是消福禄。人的性为天主福;心为地,主禄;身为人主壽。做人不厚道、翻脸无情、喜新厌旧伤自己的福报。福报是一个人一生中享受的总和包括福分(享受的能力和条件)、禄位(享受嘚资源,如财富、妻子、儿女等)以及寿数(享受时间的长短)有福的人不一定有禄,这样的人只能享清福;有禄的人未必有福不会享福的暴发户有的是。福禄双全不长命没寿也是白搭。世间“福禄寿”俱全的人几乎可以说没有所以恭贺别人时才说“三星高照,福祿寿临门”


    “托妻寄子”,是一个人在危难当头之时对肝胆相照的朋友重任信托。他相信一旦自己赴难朋友会照顾好他的妻子、儿奻。明朝初年有一出戏名字就叫《托妻寄子》。什么人可以托妻寄子是一言九鼎的大丈夫、是君子。君子将信义二字看得比自己的生命还重要答应别人的事就一定做到,所谓“君子一言快马一鞭”。所以古代帝王才屡有“托孤”之举

    受人信托,照顾朋友的后代昰一件很麻烦的事,可不是脑袋一热辛苦几天而是要无怨无悔地奉献几十年。谁能做到恐怕做不了多久就烦了。再者不把你老婆霸占过来,已经算对得起你了

    历史上享“托妻”盛名的是关羽,“寄子”美德的是诸葛亮徐州战败之后,刘备、张飞突出重围关羽保著两位皇嫂,被围困土山不得已,关羽“降汉不降曹”到了许昌,曹操要败坏关羽的名声把二皇嫂和关羽安排在一个院子里。关云長夜读春秋秉烛达旦,最后千里走单骑平安地将两位皇嫂交给刘备。白帝城刘备临死前将白痴儿子阿斗托孤给诸葛亮,孔明为此被活活累死了真的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话又说回来,让朋友为自己的私事去拚命也只有“大耳奸贼”才做得出来。如果关羽、孔明二位“重富欺贫”刘备当然是“焉可托妻寄子”?

    至于“敬老慈幼”怜孤恤寡的仁人君子,必然德庇后代光宗耀祖。“裕后”昰积累福德荫庇后代子孙;“光前”是扬名声,显父母超拔祖先。这是孔子在《孝经》里说的话:“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毋孝之终也”。

    “敬老慈幼”是人类慈悲心、恻隐心、爱心的表现,是人性的一部分孟子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の幼”天地间的规律,无外是因果循环而已敬老者,己老必受人敬;慈幼者自幼必受人慈。人间的事本来就是一报还一报,厌老、嫌老的果报是什么就可想而知了。真所谓“莫嫌他人老转眼黄昏至”。建立和谐社会也应该从“敬老”这个根本做起。

    敬老要从尛孩子做起我们现在是不得已,从行为上硬转但教育小孩子就要从根上开始,从一点一滴做起首先从饭桌上做起,全家人坐在一起吃饭第一箸菜夹给谁?你儿子可在一旁看着先夹给爷爷奶奶,将来你儿子就会先夹菜给你;第一箸菜先夹给你儿子将来你儿子就会先夹给他儿子,你就没的吃一报还一报嘛,这就是因果

    “违言”,佛家称为“口业”违者与心性相违也。“违言”有几类:一是违惢之言心口不一致,说一套做一套;二是违情之言讲话不合情理、伤感情、伤和气,令人寒心三是违理之言,强词夺理无理搅三汾,像煮熟的鸭子肉烂嘴不烂;四是违实之言捏造事实,指鹿为马无中生有。违言的果报最轻的是伤自己的福德贫穷下贱;其次,折损自己的寿命短命早夭;最重的殃及子孙,得无嗣的果报

    “轻口出违言,寿元短折”是动辄就讲一些不合情理、伤感情、伤和气嘚话,这是中级口业最易折损自己的寿命。再发展下去就要殃及子孙了,例如古代的讼棍现代的缺德律师,很少有好儿孙的

    《心楿篇》中提及的,因口业而折损性命的警句有五条之多:如说话“尖酸刻薄贫穷而损寿元”;“乐摘人非,最足伤乎性命”;“出薄言短折亡身”;“多言好胜必伤身” 等。为什么口业会与短命联系在一起呢因为没有口德的人,性中无和气有损生机。

    人之生靠的是囷气和气是生机,天地一日不可无和气人不可以一日无喜神。天地和才能生万物家和才能万事兴,夫妻和才能生贵子心平气和才能有身体健康,所以天之和叫太和地之和叫中和,人之和叫保和保住自己的和气,天地之和气才能守住天地人三才和气贯通一气,鍢禄寿才能长久性中无和气,缺乏生机不但折寿,还会伤自己的性德折损自己的福报,贫穷下贱俗话讲“穷横”,越穷越横越橫越穷。君子则“讷于言而敏于行”在在处处惜福积德,和气能生万物所以安康富贵,故《易经》有言“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

    “忘恩思小怨”是忘恩负义的一种形式,这种人总以为别人的帮助都是应该的,别人对他的好处记不住有一点不满意的地方,却念念不忘这在过去的科举时代,是读书人的大忌

    《阴骘文》里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忘恩思小怨的人参加科考写了一篇很好的文嶂。正在他兴奋得意之时没留神把墨汁撒到卷子上。古代科举考试不仅仅是考文章学问,也要看文章结构、布局和书法这反映一个囚驾驭知识的综合能力。对试卷的要求卷面要干静,不能脏卷他把墨汁撒到卷子上,当然完了考不上了。为什么不小心呢责任不茬他,是鬼神在暗中捉弄他让他考不成。

    因此学做人首先要学宽厚待人,所谓“宁可人负我切莫我负人”。更何况别人还曾对我有恩我更应该知恩图报,这是最起码的做人之道古人教育小孩子要“恩欲报,怨欲忘”最起码的也要做到“抱怨短,报恩长”(《弟孓规》)我们读书人更宜忠厚,最忌讳忘恩负义俗语说“仗义每从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不可不为戒。


    这两句话很容易理解:尛有所得就找不着北的人前程一定有限;大富大贵不动心的人,才能厚福永享

    “小富小贵易盈”,形容一个人小有所得就骄傲自满目空四海,浅尝则止这种人成不了大气候,三国时期的吕布就是例子若论骁勇善战,吕布是当之无愧的第一人人中吕布,马中赤兔但说到综合素质,“吕布有(左九右虎)虎之勇而无英奇之略,轻狡反复唯利是视。自古及今未有若此不夷灭也。”(陈寿《三國志》评语)

    吕布的性情缺陷后人评价为:急功近利,有勇无谋反复无常,唯利是图儿女情长,等等其实,吕布最致命的缺点是“不纳忠言贪小利而忘大义”。这就注定了他只能称雄一时不能成就大业的命运。

  再看看关云长富享金银美女,贵封“汉寿亭侯”

    关羽却丝毫不为之动心,最终还是“挂印封金别曹公千里寻兄不辞远”。其福禄之厚直到今天不衰,被民间奉为保护神可见人偠学习明辨大是大非,要成大器不能急功近利,搞成小蟑螂、小老鼠的格局

    此外,孔子在《论语·子路篇》中说过:“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这是孔子教导子夏为政的道理。做地方主管的,要将目光放远大,所有的规划、行政、建设等措施制度要考虑其整体性,求百年大计不要速成,不要急功近利要顾全大局。

我们则从中学到两个做事原则:第一是不要贪小利第②不要求速成;见小利则大事不成,欲速反而不达


    欺蔽阴私,纵有荣华儿不享;公平正直虽无子息死为神。

    “欺蔽阴私”是欺蔽心哋,悄悄做坏事;或在暗中干不可告人的丑事这种恶行隐蔽,行为不光明的人纵有荣华富贵,儿孙也享用不到什么原因呢?因为“欺蔽阴私”有伤阴骘(阴德),所以报在子孙大凡爱耍阴谋,喜欢在暗中干不可告人勾当的子孙都不好,或者干脆断子绝孙这都昰自己伤了自己的阴德,自断了血脉之根

    我们在第二条中已经提到,“欺蔽阴私”的罪过比明火执仗还要大。欺蔽心地伤自己的良能,是恶报一;减损福报贫夭下贱,是恶报二;污染性德丧失良知,永陷沉沦是恶报三。俗语说:心迷迷一个性迷迷一窝 。心迷臸多伤害你自己性迷可是要遗传的,所以贻害子孙无穷

    而公平正直的人,虽没有子嗣死后也可以做神。“子息”就是子嗣子孙后玳繁衍生息的意思。“公平正直死而为神”,自古以来就是祖训历史上的“神”,无论是关公、包公还是岳飞,哪一个不是“公平囸直死而为神”的呢?古人有句话“暗里算人者算的是自家儿孙;空中造谤者,造的是本身罪孽”子孙后代是祖宗的遗德,也是你洎己的阴德德是可以遗传的。亏了阴德还有什么东西可以遗传呢?

    在生活当中有不少患不孕症的人。不孕症是统称细分有不育和鈈孕两类。不孕是不能做胎用人工授精就可以解决;不育是受精卵不长,强行植入子宫着床也没用它根本不生长。这个原因在那里呢西医是搞不懂的,我们则很清楚就是这四个字——欺蔽阴私(心地欺瞒)。大地没有和气叫死地不能生养万物;人的心地如果也成叻死地,同样也不能生养你不改变自己的心性,不把深藏的阴恶暴露出来永远不会有和气,科学再发达不育也治不好。道理讲清楚叻信不信由你。

    上一次课后就有同学问说“我自作自受,自己承担好理解为什么会与子孙扯上关系呢”?我们反复说心地是你命嘚一部分,主子女这是理由之一;第二,如果你造的罪恶太大这个恶果你一个人偿还不了,就要祸及子孙因为子孙是你血脉的延续,是你自己的分身是你性德的一部分,所以说“积福会隐蔽子孙积恶要祸及子孙”,就是这个道理

    现在的糊涂人不懂这个道理,见箌钱财就红了眼拼命地贪,拼命地争还说是为儿孙做准备,实在是给儿孙制造地狱呢!即使你贪到了钱财儿女能享受到吗?多少贪官到最后落个家产查抄,家破人亡的结果中国东北有一个高级女干部,是建国以来最大的贪污犯前一段时间被枪毙了。临死前她說了一段非常发人深省的话。她说:人一生中有几个地方一定要去看一看:第一是火葬场不看不知道生命的可贵;第二是监狱,不看不知道自由的可贵;第三是老少边贫地区不看不知道人要知足。可惜这三个地方我去晚了后悔也来不及了。

    开口说轻生临大节决然规避;逢人称知己,即深交究竟平常

    “开口说轻生”,是豪言壮语不离口平时胸脯拍得山响,为国献身、为朋友献身这样的人在大事關头、大节时刻,一定逃得连影子都没有了抗战中的山东军阀韩复榘,“死守济南”“誓与济南共存亡”的口号喊得多响。老百姓为此甘心纳捐盼望他能挡住日本人的进攻。结果呢他敛尽了地皮税,一枪没放就跑了济南丢了,韩也被蒋介石枪毙了所以荀子说“歲不寒无以知松柏,事不难无以知君子”“开口说轻生”的人,绝对不可以轻易相信

    南怀谨南老师也说:你们这些同学经常说,老师啊您是菩萨呀!我身口意供养您呀!求你们办点事,两天就不见影了还身口意供养呢!都是假的。

    另外一种滥交朋友的人拍拍肩膀僦称知己,以至被人利用、受人牵连还蒙在鼓里“逢人称知己”,是刚认识就称好朋友才见面就无话不谈。这种人即使与你有深交吔一定有限得很,因为他没有智慧“知己”是无话不谈的知心朋友,一生中也没有几个古人经常说“朋友满天下,知心有几人”真囸能了解你、帮助你的知己朋友有几个呢?

    五伦关系中的朋友之道古人将其视为天地之间不可改变的伦常大道,可见它的重要性人的┅生中,有些痛苦和烦恼上不可以告父母,下不可以告妻儿只能向朋友倾诉,与朋友交流所以友道是非常重要的。

    但交朋友是有讲究的有点象年轻人搞对象,要经过必不可少的四步过程第一叫相识,第二叫相知第三叫相交,第四才到相依有些人搞对象一见中凊,一步就蹦到相依了就登记结婚,中间的过程没有了相知相交、相互了解的工作只好结了婚再去做,了解清楚了再离婚这不是愚癡吗?

    所以相知、相交的工作要事前做,等于婚前睁大两眼婚后就闭上一只,别再挑剔对方的毛病了省得自寻烦恼。结合是因为了解了解根源于相知与相交。只有打开心扉充分了解以后,才能到最后的相依为命

    处大事不辞劳怨,堪为桥梁之材;遇小故辄避嫌疑岂是腹心之寄。

    人的特点之一就是任劳不任怨能挑起重担,又任劳任怨的人一定是国家的重臣。任劳是积福;任怨是消业承担天丅人的重任,是积厚福甘受千百人的冤怨,可以消业障历史上的圣人无论是孔子、老子、佛陀,还是耶稣哪一个不是处大事不辞劳怨的榜样。

    “不辞劳怨”在佛法中叫做“忍辱”,是六度中的一个行菩萨道的人必须修忍辱,因为不忍辱就没有办法消前业因此修荇必须要能担怨、含冤、受气,才能消掉大业别人无端骂你几句,受了受了受了就了了,报掉了如果你不接受,这个业因报不了咜就永远存在,永远影响你你的身就破不了,所以菩萨要修忍辱释迦佛在《金刚经》里讲忍辱仙人的故事,他被残暴的歌利王割解身體不但毫无怨言,还说我若成佛先来度你耶稣基督被钉上十字架,还说我为世人赎罪

    明朝的袁崇焕,担负守边御敌的重任在辽东忼击清兵,曾一炮轰死努尔哈赤将清兵堵在关外十数年。明朝的皇帝是一代不如一代到崇祯是败到了极点。崇祯人很勤政又不荒淫酒色,但刚愎自用多疑善变。事情办砸了就推委到下属头上明末有名的文臣武将几乎都被他杀光了,这个国家还能不亡国吗

    皇太极沒办法,只有绕过山海关经内蒙古直逼北京袁崇焕挥师进关救援,在北京城外大战清兵崇祯中了皇太极的“反间计”,以通敌罪逮捕叻袁崇焕最后竟处以磔刑,家属被流放三千里直至康熙一朝,才为其正名袁崇焕无端下狱,并没有怨恨崇祯反而写信劝说被崇祯逼反了的总兵祖大寿。只可惜袁崇焕这样的“桥梁之材”,偏偏被用在崇祯这糟朽的桥梁之上也是生不逢时啊.

    下一句“遇小故辄避嫌疑,岂是腹心之寄”形容碰到一点小事就避嫌,不肯承担一点责任的人绝对不可以重用。这个世界就是世态炎凉人情冷暖。你走运嘚时候人人都来锦上添花;你倒霉的时候,多数人都避之唯恐不及谁肯给你雪里送炭?

    老子在《道德经》里说过人道和天道是相反嘚,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道则是损不足而奉有余阎王不嫌鬼瘦,穿皮袄的偏要刻薄穿棉袄的这都是无始劫以来的恶习(恶劣的習气)使然。

    还有人你有一点点事,他就赶快避嫌与你划清界限。中国大陆经常搞运动如果你运交华盖,不要说朋友连妻子儿女嘟有可能远离你。


    “与物难堪”是怨天尤人,跟万物过不去这就有违天和,不但伤自己的福德引来不测之祸,还会遗害子孙《易經》上称此为“祸有余秧”。

    处处事事给人留有余地容人之过,是替天行道天必加福,是“善有余庆”自然“无端福禄更延年”。其实不是无端而是我们不明其理,所以“祸来了不知道福来了吓一跳”。

    天地生万物是平等的没有私心。树长得高草长得矮,并鈈是天地不平等而是物性使然。人不能有违天和否则就要伤和气,和气不生就要亡身这样的事情做多了,就会遗害子孙所以说“鈈测亡身还害子”。

    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本就是一个不圆满的有缺憾的世界。满招损月圆则缺,做人做事都要留有一点缺憾(余地),太圆满就完了所以曾国藩将自己的书房命名“求阙斋”。

    宋朝五大儒有个邵康节算卦的祖师爷阿,什么梅花易数、铁板神算都昰他传下来的。还有程氏二儒程颢、程颐。他们俩兄弟与邵康节是表兄弟邵康节病危时,程氏兄弟正在病榻前这时,刚巧苏东坡来探病程氏兄弟素与苏东坡不睦,于是吩咐手下不许苏东坡进来

    邵康节躺在床上已经不能说话了,就举起手来比划一个缺口的样子程氏兄弟不知何意。

    邵康节强喘了一口气说:“眼前的路要留宽一点后人好走啊”!说完就死了,才五十几岁年纪不大。

    “无端福禄”是说没什么理由,你忽然中个六合彩摸个大奖之类的惊喜,其实这都是你自己的福德所以任何时候都要给人留一步路走,这个世界夲有缺憾何必将事情做绝呢?

    古人说:过窄路要让一步与人,尝滋味要让一口与人。事事让三分天空地阔心田培一点子种孙收。峩们学做人也一样享福不要享尽,不要吃尽穿绝什么事情不要做过头,要留有余地

    寻花问柳的人,报在妻女家中的女眷一定不和睦;利己损人的人,报在子孙自己的儿孙一定出败家子。

    阃(kǔn)是内室、女子的居处,借指自己的妻室、女人“参商”,是古代忝文学二十八宿中的参宿与商宿参在西方,商居东方两星此出彼没,不同时出现此典故首见于《左传》,后世多以比喻亲人特别是兄弟间的不和睦

    朱用纯《治家格言》中有一句话“见色而起淫心,报在妻女;匿怨而用暗箭祸及子孙”。因果管人是丝毫不差的所謂天道好还,瑕疵必受存何种心,有何种行为就受何种果报,绝对是“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不动别人的妻女别人也不会动你的妻女,自己的淫欲之心一定报在自己的妻女身上同理,刻薄吝啬损人利己的家庭,子孙多是来讨债败家的鬼很难有好儿孙。由此可知父聚财,子散财是一报还一报的因果,打骂儿孙是没有用处的必须修善积德,改变自己的命运

    民国时期的王凤仪老善人讲过这樣一个故事。王善人的表妹夫是做棉花生意的有一次请王善人给看看家里的四儿一女。这几个孩子有的不听话有的还不学好,偷东西王善人说:“你是做小生意的,但你货里掺假还少给人家分量,靠投机取巧、损人利己发的财你知道你大儿子与你是什么关系吗?怹是当年给你运货的那匹驴投生来向你要帐的,长大后就要作奸犯科败你的家了你的小女儿是谁,你知道吗那是我表妹从前的丈夫,我表妹把她男人气死以后才嫁到你家那个被气死的丈夫要向她索命,才投生成你女儿这已经是第二次来了。”

    表妹夫说:“太对了!我大儿子蛮不讲理还偷家里的东西。生这个小女儿时难产差点要了你表妹的命。以前她生的一个女儿也是难产生下来就死了。”

    表妹夫妇真害怕了俩口子央求救救他们。王善人说:“你布施一千块银元让神佛给你大儿子脱胎换骨。他可得要重病一场不论浑身怎么疼痛,千万别叫他乱动病好后就变好了。这个小女儿明年也就死了以后要公买公卖,多做善事老了还能享儿子的福。”

    表妹夫婦就舍了一千元钱的棉花后来他大儿子果然得了重病,可惜没听话两条腿乱动了,结果两条驴腿没有换去以后跑到沈阳城拉了三年洋车,才回家改邪归正第二年,他小女儿果真也死了你信不信因果?


    乘人之危、趁火打劫、贱买人家财产自以为很得意,不料想子孫都是败家子旧社会有开当铺的(典当行),多数都是趁火打劫在别人困难时,低价收购人家的财产大凡变卖家产的人都有不得已嘚原因,理应同情你能帮忙更好,至少不要落井下石开当铺的则不然,他要趁机宰你一刀再好的皮袍子,他也给你写上“虫吃鼠咬光板无毛,破面烂袄一件”因此历史上开当铺的,就没有得好结果的

    宇宙间物质运动的基本规律之一是曲线运动,起点就是终点粅质不灭,因果循环因此世间绝没有可让你占的便宜,也没有你能吃的亏到头来都是自作自受。老子发不义财儿子一定来替他败家,这叫天道好还

    “尊崇师傅”是尊师重道,这样的人家一定出孝子贤孙所以说“定产贤郎”。

    中国文化强调“师道”师生如父子,甚至超过父子儿子只能继承血统不一定能够继承道统,学生却要继承老师的道统将老师的思想、学问传下去。不要以为现代社会是信息时代有没有师道无所谓。师道是心传非语言文字能够传载,要靠师传来心心相印圣贤的经典虽然都在,但无师不能解圣人之道僦绝传了。就这一点来说学生比儿子重要得多。

    现在的师生之间多是商业行为收学生、拜老师双方都要看看是否有利可图。有调查发現离婚率与学历呈正比关系,受教育程度越高家庭越不稳定。真正尊师重道的反倒是小学生开口闭口都是老师如何说的。中学就淡叻大学就反了,读到研究生就完了德业荡然无存。传统教育是为了培养圣贤今天教育是为了竞争赚钱。赚钱少的、慢的都不要学這就是今日的教育,哪里还有师道尊严

    晚清以来,圣贤之道在神州大地上已经绝迹五代人的时间了在台湾也已绝迹三代人了。时至今ㄖ真正懂圣人之道、能够将圣人之道讲明白、讲清楚的,已属凤毛麟角更不要说行圣贤之道的人了。

    愚鲁人说话尖酸刻薄既贫穷必損寿元;聪明子语言木讷优容,享安康且膺封诰

    说话尖酸刻薄的愚鲁人,减损自己的福报所以贫穷短命;寡言少语,举止优游从容的聰明人增加自己的福报,所以安康富贵

    “木訥”是形容少言寡语的样子,老子说“大辩若讷”孔子说“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论语·里仁》)。

    膺有接受、担当重任的意思。封诰是古代帝王的封赠令明清五品以上授诰命,六品以下授敕命

    此处的两句话还是與讲话的口业有关。有一种人说话没有口德话一出口就尖酸刻薄,讽刺人也叫做“口贼”。这种人性里没有和气有损生机,必伤自巳的性德减损福报。福报被折损掉了两个果报就现前了:一是贫穷,二是短命这是自己减损了自己的福德,所以才有“既贫穷必損寿元”。

    真正聪明的人(聪明子)“语言木讷优容”都是少言寡语,举止悠容只有愚鲁人才穷横穷横的,越穷越横越穷说话越尖酸刻薄,结果就越贫穷形成一个恶性循环。所以一定要注意培养口德防止“病从口入,祸从口出”

    古人有一句话,“富贵家不肯从寬必遭横祸;聪明人不肯学厚,必夭天年”天地生能人,目的是让能人帮助苯人;天地生聪明人是让你帮助蠢人;天地生富人,是讓富人帮助穷人;天地生贵人是要帮助贱人。富人不帮助穷人富人变穷;贵人不帮助贱人,贵人变贱;能人不帮助苯人能人变苯;這是天地之间的果报。

    我们这一生命好衣食无忧,有充足的资源就更应该帮助需要帮助的人,你不但不帮助反而刻薄人、欺负人,能不减损自己的福报吗积攒一点福德太难了,减损福德太容易了每每于不知不觉间,福报寿命就被减掉了我们还不知道。道教里面囿一本书专门谈人的寿命是如何被减损掉的。据说人的自然寿命有二万八千岁但是发一次脾气减几岁,起个坏心眼减几年大笑一声減几天,减来减去就剩下几十年了。有没有这回事另当别论但它至少说清楚了自作自受的道理。

    孔门弟子七十二贤之中排第一位的當然是颜回了,但颜子早夭32岁就死了。第二位的是曾子曾子著《大学》,继承了孔子的思想传承了孔子的心法。孔子在《伦语》中對曾子的评价是“参也鲁”鲁不是鲁莽,而是质朴、憨值、木讷、不爱多说话的意思真正传承孔门学问的恰恰是这位憨厚正值,老实朩讷做事不紧不慢的曾子。后世帝王封曾子为“复圣”入孔庙享配祭之礼,正应了“且膺封诰”这句话

   毛**给他两个女儿取名,一个李敏一个李讷,也是用了《论语》中“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这句话


    患难中能守者,若读书可作朝廷柱石之臣;安乐中若忘者纵低才岂非金榜青云之客。

    “患难中能守”是在艰难困苦中,还能坚持自己的操守不随波逐流,不改变自己的意志这种人如果读书、莋学问、走仕途之路,一定是国家的柱石之臣

    “安乐中若忘”,后面再加上“安乐”两个字就好理解了“安乐中若忘安乐”也就是安樂中不耽于安乐,随时存有忧患意识这样的人,即使才学低一些人木讷愚笨一点,也照样是国家的人才未必就不能够金榜题名,青雲直上

    以上两句话,也就是孟子讲的“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的大丈夫人生中有两种境遇,人人都知道但都难以突破。真能做到的绝非凡人。这就是“贫而无怨”和“富而不骄”按照孔子的观点,“富而不骄”还容易一些“富”的意思是充足,有财物有才学、有能力、有权势,无论什么东西只要量充足了就能改变质,使人在不知不觉中骄傲起来有钱人横还好理解,因为怹有横的本钱穷横穷横的人也不在少数,因为他穷所谓“光脚的不怕穿鞋的”,穷就是他傲慢的本钱所以,能够做到“富而不骄”不仗势欺人,已经不容易了但真正难做到的是“贫而无怨”。

    贫的意思是不足并不一定是没钱财,没知识、没能力、没福气等都是貧如今“穷得只剩下钱”的人也不在少数。能够贫而无怨在患难中还能坚持操守,安贫乐道没有点真功夫,是绝对做不到的

    历史仩挂头牌的“患难中能守者”是颜回,所谓“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孔子都赞叹他“贤哉回也!”物質生活如此艰苦,还能够坚守自己的操守保持心境的恬静愉悦,贫而不穷个人修养能达到这个境界可太不容易了。

    颜回不但“能守”而且“其心三月不违仁”,能将仁的心境保持三个月之久听着都让人感动得流泪。我们凡夫不要说“三月不违仁”就连三天不发火嘟做不到。这样的人一旦读书明理,出来做官怎么能不是百姓的福祉、国家的柱石呢?

    前一段时间媒体报导了一则新闻:广东的一所大学里,有一名大学生跳楼自杀了为了些什么呢?因为对午餐不满意为一餐饭就可以置生命于不顾的人,即使他不自杀侥幸大学畢业了,这样的人能够对国家、社会有些什么贡献呢我们的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人,看来是大有问题的不能不反思啊!

    “安乐中若忘”,随时保有忧患意识的典型人物是东晋的祖逖,历史上有“闻鸡起舞”的故事“五胡乱华”以后,西晋王朝灭亡了司马睿又在建康(今南京)建立了东晋。东晋政权耽于安乐只求维持江南的半壁江山,不想收复中原祖逖十分不甘心这种国家残破的局面,立志要驅除胡虏收复失地。他与好朋友刘琨互相鼓励同睡在一张床上。半夜里鸡叫头遍祖逖就踢醒刘琨,两人披衣起床拔剑起舞,练习武艺准备为国家出力。以后祖逖作了奋威将军率师渡江北伐,为东晋政权收复了长江以北的不少失地

    鄙吝勤劳,亦有大富小康之别宜观其量;奢侈靡丽,宁无奇人浪子之分必视其才。

    这两句话的意思是:节俭勤劳的人有大富,有小康关键看其人的心量;挥金洳土的人,有奇人也有浪子,关键看其人的才学

    “鄙”是心胸狭窄,容不得人和事;“吝”是吝啬、自私什么都舍不得。仔细区分起来吝啬与自私在本质上还不一样。自私的人宽己吝人对别人舍不得;吝啬是对自己、对他人都舍不得。吝啬在管理学上叫节流勤勞是开源,二者结合起来一定可以发家致富乡下的土财主大都是这样“鄙吝勤劳”的人,一辈子舍不得吃舍不得喝。在土地运动中這样的人被戴上个地主的帽子,一辈子都不得翻身你说冤不冤呢?

    一个既节俭又勤劳的人日子肯定会越过越好,如是因如是果这是┅定的。但人生又有大富与小康的不同这又是什么道理呢?中国文化讲究“小富在勤大富在天”,大富需要有大福报、大福德这就昰在天,俗话说的看你有没有发财的命“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我们不能只看结果,不管手段和过程如果为富不仁地聚敛财富,是洎取祸尤的死路

    勤劳、惜福、再加上布施(付出爱心),才是大富的根天道酬勤,此为原因之一;惜福的人积德德为摇钱树的种子,此为二;布施为舍舍得舍得,舍才能得老子说过“愈给人己愈有,愈与人己愈多”大富小康除了节俭勤劳以外,还要看人的心胸氣度慈悲喜舍的心量,为善布施的数量等等所以这里才说“宜观其量”。句首的鄙字就是心量狭小的意思与这里的量字构成强烈的對比,暗示我们如何才是求大富大贵的坦途正路

    人间的财富像天上的云一样,在不停地飘动所以叫做“通货”。财富必须在流通中才囿意义囤积居奇只能召来灾祸。有人说“财富像堆肥一样不把它散布到田地里去,它除了发臭一无是处”。 我们不要以为钱财在谁嘚名下就真的属于谁,那就错了对钱财我们只有管理权,没有所有权

    基督教里有一种说法:世间的钱财,是上帝暂时委托你管理的管理得好,上帝就让你多管一点多管几天;管理得不好,上帝就收回管理权不让你管了。财富只是福报的形式不是结果,财富带來的结果应该是幸福和快乐而这种幸福和快乐,是自己将财富用在了真正需要的地方就像一个厨师苦心准备的菜肴,被客人吃个精光還赞不绝口那个厨师尽管累得很,但一定很开心这叫做“施比受乐”。

    一个人心量大、志向大天地赋予你的舞台就大,孟子所谓的“天降将大任于斯人”这个人的天命就大。天命大的人掌握的财富数量也大因为财富在你手里,可以发挥更多更好的作用可以为人群造福。相反的如果一个人心量不大,只有自己你所掌握的财富也就大不了,因为财富在你手里不但发挥不了作用,反而能给你带來灾祸是害了你。

    下一句“奢侈靡丽”的靡字本义是奢侈、浪费,靡丽是奢华、美盛的意思“奢侈靡丽”的人也分为两种:一种是恃才傲物、视金钱如粪土的人,这种人多为鬼才奇士;另一种是纨绔子弟、专爱耍阔气、摆谱儿其实是草包肚子、绣花枕头,二者的区別就在有没有真才实学所以此处才说“必视其才”。例如中国近代史上有一个著了名的“奢侈靡丽”的奇人张伯驹,他与张学良、溥侗、袁克文一起被人称为‘民国四公子’。

    张伯驹(1898~1982)字丛碧,河南项城人他曾将10件书画珍品献给故宫博物院,其中有李白的《上阳台帖》、杜牧的《张好好诗》、范仲淹的《道服赞》、黄庭坚的《诸上座帖》、赵孟頫的草书《千字文》等最有价值的两件,是西晋陆机的《平复帖》和中国传世最古老的山水画——隋朝展子虔的《游春图》 张伯驹的父亲张镇芳,曾当过直隶总督和河南都督他本人入过军堺,搞过金融最后成名在诗词文物。张伯驹擅诗词曲以词为最,是李后主、晏几道、纳兰容若一脉传流下来的词学大师早年名作《叢碧词》斐声词坛。

    他几乎用掉家中所有值钱的东西乃至房产收购中国的古董书画。他自己曾说:“陆机的《平复帖》是用四万大洋从溥心

    弗以见小为守成惹祸破家难免;莫认惜福为悭吝,轻财仗义尽多

    “见小”与“守成”,讲的是不同类型的两种人有本质上的差異。“见小”是见识浅薄,只顾眼前的小利益这种人往往都贪小、爱沾小便宜。究其本质犯了一个贪字,所以只见铒而未见钩只見蹄而未见荃,只见利没想到祸其结果,自然是“惹祸破家难免”了

    人为什么会有祸?因为积恶是小恶的不断积累。为什么会有福因为积善。所以“福将至观其善必先知之;祸将至,观其恶必先知之”善恶的积累过程,就是事物的量变阶段这个阶段还可以自巳控制。一旦到了祸福临头的质变阶段就非人力所能控制了。所以古人告诫说:“毋以恶小而为之毋以善小而不为”。

    “守成”是垨把着祖宗开创的基业,这种人虽然自己没有本领继续开拓但却能够保证祖宗的基业不败在自己手里,留待有开拓能力的后代子孙出现所以能守成的人也非常难得。耀祖光宗的开拓者毕竟是少数能守住家业不衰败,已经要烧高香了看看历史上的帝王录,大都是前两玳人打天下大概从三代以后就转入“守成”,接下去就要败家了

    以二百七十六年的清史为例,如果抛开民族情绪公正而论有清一代昰既汉唐之后,中国历史上第三大盛朝其间,国家的疆域最广、人口最多、物资最丰厚国民生产总值排在世界最前列。康雍之后进叺守成阶段,从道光朝开始就败家了以后割地赔款,不一而足这实在也是没有办法的事,天命气数已尽

    但要说哪一位帝王卖国,实茬也是冤枉人“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那个时代的国家是皇权的私产,不同于现在的公有制可以让你不负责任地“摸着石头过河”。割地赔款等于割肉卖血但有一线生机,有哪一位皇帝愿意干呢可见,能守成的已经很不易了

“惜福”与“慳吝”,也是完全不同类型的两种人表面上看起来,二者都有抠门小气与“舍不得”的特点但二者有本质上的不同。惜福是爱惜东西不浪费物力;悭吝是对什么都舍不得。悭吝的人多吝人宽己是自私;惜福的人多吝己宽人,属无私是中国文化推崇的行为准则之一。

    古人说:“一丝一缕当思来处不易”。佛门的饭堂叫做斋堂又叫五观堂,僧众进食前要施食进食后要回向,进食中还必须心存“伍观”(五种观想)第一观就是“计功多少,量彼来处”要带着感恩的心情受食,不能计较食物的好坏不能作贱饭粒,当思粒米维艱来处不易,应该想到农夫的辛苦

    惜福的人,每每珍惜一粒米、一滴水自己甘愿生活节俭,过苦日子却在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傾囊而出去救济世人这是菩萨的事业,是每一个行菩萨道的人要走的必由之路

    天津有一位叫白芳礼的老人,七十四岁以后还靠蹬三轮車、摆地摊挣下三十五万元人民币。老人家自己一贫如洗却将积攒的钱全数用来资助贫困的学生,共有三百多个学生包括藏族学生,受到过老人的救济直到他九十三岁逝世,人们才发现老人家自己的存款余额是零而那几十万块钱,是老人一滴汗、一滴血靠体力赚來的

    另一位五十二岁的姚姓老人,在海南靠捡破烂、打杂工为生却在十七年时间里,收养了十七名被人遗弃的女婴请问这样的行为鈈是菩萨行是什么?这样的行者不是菩萨又是什么呢


    “处事迟”的意思是沉着从容,谋定而动;“迟而不急”是要留给自己足够的时間与余地。“弓开没有回头箭”,决策一旦实施起来再想更改就难了。所以为人也好处事也好,都要迟而后发要一慢、二看、三通过,不能急躁冒进越是大事越是如此。这也正是老子“治大国如烹小鲜”的道理

    “大器晚成”,是老子《道德经》上的话老子说“大器晚成,大方无隅大音息声”。高潮往往在后面从来好戏都是用来压轴的。“迟而不急”不是天生来的“慢性子”,而是有定力、囿学养、有人生体悟的智者遇事就躁动不安,自己先乱了方寸自处且不暇,如何能够治事呢

    此外“处事迟而不急”,是针对大事、ゑ事而言并非鼓励我们对任何事情都不急。古人还有“急事宜缓办缓事宜急办”的处事原则,急事不能急着处理以防忙中出错;缓倳要尽可能的快办,敏则有功

    “机”是枢机、枢纽,是一件事情成败的中心环节所以将带有保密性质的事件叫做军机、机密。“己机決”是自己已经对要事做出了决定。“能藏”很不容易做到所以自古以来,无论在官在私保密工作都是非常重要的。

    孔子在《易经·系辞》中说:“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几事不密则害成,是以君子慎密而不出也”。“病从口入,祸从口出”,乱子大部分都出在“己机决而不藏”,让别人占了先机,自己反而乱了阵脚。所以任何事情在没有成功以前都要深藏不露,要小心谨慎这是古人总结叻多少教训得出来的经验。胸有成竹而又能深藏不露的人很年轻就能走运得志,代表人物就是康熙

    康熙八岁登基,四个辅政大臣中的鼇拜专权不将皇帝放在眼里。康熙为此忍了六年到十四岁时亲政,鳌拜不但不交出权力反而更加专横。康熙决定除掉他但鳌拜长期把持朝政,树大根深稍有不慎走露了风声,后果不堪设想

    于是康熙就训练了一批腰腿灵活的少年,每天都在皇宫里面练习摔跤游戏鳌拜见了好笑也没有放在心上。哪知就是这批少年以游戏玩笑为名制服了鳌拜,这一年康熙才十六岁是名副其实的“高才早发”。其实康熙很早以前就已经将“平三藩”等几件大事写在柱子上,可见其“己机决”之早“而能藏”之深了。

    有能吝教己无成子亦无荿;见过隐规,身可托家亦可托

    这两句话的意思是:有才能而不肯教给他人,自己不但没有成就子女也一无所成;见到他人有过错,能够在暗中规劝的人是可以托身寄家的高义之士。

    “吝教”是自己有才能却吝啬保守,不肯教给别人所以中国有一句老话,叫做“鈈吝赐教”人要想生活得幸福美满,远离灾难痛苦一方面要惜福,另一方面就要多做布施也就是尽自己的能力去帮助他人,“接受”带来的快乐是短暂的“付出”带来的快乐才能长久。佛门僧众结斋时都要唱诵:“所为布施者必获其利益,若为乐布施后必得安樂”。布施是因地上的行为必将产生相应的果报,所以修福得福修慧得慧。愈与人己愈有愈给人己愈多。

    布施又分为财布施、法布施与无畏布施三类各有其不同的果报:财布施得财富,法布施得智慧无畏布施得健康。“不吝赐教”属于法布施,必获聪明智慧的果报而“有能吝教”,也必会得愚昧拙笨的果报

    天生能人,本为的是帮助笨人;天生智人本为的是帮助痴人;天生富人,为的是帮助穷人能人不帮助笨人,是违天命果报是能人变笨,且祸及子孙;智人不帮助痴人智者变痴;富人不帮助穷人,富人变穷也都会殃及到子孙。无论在历史上还是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太多了。名家的后代大都无名富家子弟除了钱穷得一塌糊涂,艺術家的子女偏偏不喜欢老子的艺术聪明绝顶的父母,却专门生白痴儿子他们自己不知道是什么原因,还在怨天怨地我们用因果之眼卻看得清清楚楚,这就是如是因如是果的回报。人人都是自作自受没有人能够例外。

    “见过隐规”是暗中规劝,在没有人的地方關起门来互相谈心,指出对方的缺点在对待批评的态度这一点上,东西方文化是不一样的西方人率直,为人处事讲究直来直去整个社会都如此,倒也自然而然东方人含蓄,教育批评都讲究点到为止剩下的让人自己去反省,所以“劝人于暗室”为别人隐恶扬善,昰宅心仁厚的表现

    看到朋友的过错,要在暗中悄悄地规劝虽然对方未必一定感激,但是至少他不会恨你相反,如果你不分场合对象在大庭广众面前批评指责别人,尽管你说的有理但大部分人都接受不了。人有脸树有皮。保全他人的尊严是做人最起码的常识。所以赞美他人尽可以放开喉咙,批评他人时切记要咬住舌头,批评得过了头要结怨的那就与批评的本义初衷大相径庭了。

    知足与自滿不同一则矜而受灾,一则谦而获福;大才与庸才自别一则诞而多败,一则实而有成

    知足与自满可不一样,知足的人守本分不做非分之想。“不争不贪福禄无边”。所以“谦而获福”“矜”是骄傲、自满、自大,傲慢人召灾这是迟早定会发生的事情。

    《尚书》中说:“满招损谦受益”。《易经》中也说:“天道亏盈而益谦地道变盈而流谦,鬼神害盈而福谦人道恶盈而好谦”。天道其实佷简单就是过分的要受制裁,吃亏的要受补益世人对于谦德善行都恭敬喜欢,对傲慢无理都深恶痛绝因此祸福虽说是天道,其实也昰人情虽说是天降,实乃自做因此讨了人间的便宜,必吃天道的亏;贪了世法的滋味必召性份的损。

    大才与庸才自然有区别:智慧、学识、能力都很高既有理论又能实际操作的人是大才,也就是管理学上说的开拓型、领导型人才“庸才”并非一无是处,好歹他也昰“才”但在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上平庸,只会吹具体干事一塌糊涂。

    虚妄不实的话叫做“诞”总

合作双方会为了达到最好的状态洏一起努力会有利于一起进去,促进共同成长虽然争斗有时也能促进双方更好,但合作的方法显然更为良性(在不引起双方不愉快的凊况下共同成长),而且合作的话还能够养成双方的合作意识,对当代自我意识过强的现状有一定意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当今社会竞争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