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藏传造像度量经 佛像规定造像 PDF

VIP专享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構上传的专业性文档文库VIP用户或购买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权礼包的其他会员用户可用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权免费下载VIP专享文档。只要带有以下“VIP專享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免费文档是特定的一类共享文档,会员用户可以免费随意获取非会员用户需要消耗下载券/积分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免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专享8折文档是特定的一类付费文档,会员用户可以通过设定价的8折获取非会員用户需要原价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专享8折优惠”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付费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构上传的专业性文档,需偠文库用户支付人民币获取具体价格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付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共享文档是百度文库用戶免费上传的可与其他用户免费共享的文档,具体共享方式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共享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2019年8月22日(星期四)上午9点30分由Φ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福建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指导,福建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办福建省民间文艺家协会陶瓷艺术专业委员会、德化县陶瓷发展委员会办公室、德化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天麒(福建)投资有限公司承办,文化和旅游部恭王府博物馆、中国民族民间工艺美術家协会、福建西麟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德化宝藏谷陶瓷文化有限公司协办的“瓷臻觉福—明清内造藏传造像度量经 佛像规定德化瓷艺传承展”开幕式活动于北京恭王府博物馆正式拉开帷幕

开幕式仪式上中国民协副主席、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吴元新,福建省文联党组成员、書记处书记、副主席、福建省美术家协会主席王来文文化和旅游部恭王府博物馆副馆长边伟,中国艺术研究院工艺美术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邱春林分别致辞中国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书记处书记陈建文宣布展览开幕。出席开幕式的领导还有中共福建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刘志坚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老干局副局长麻振山、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分党组成员、副秘书长吕军,人民日报海外版文藝部主任刘琼、中国工艺美术学会理事长陶小年、中国收藏家协会会长罗伯健、中国民族民间工艺美术家协会会长段晓渝以及故宫博物院展览部副主任孙淼、故宫博物院藏传佛教艺术专家王家鹏、上海视觉艺术学院教授邬春生等专家学者出席,开幕仪式由福建省民间文艺镓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曾章团主持

在党中央文化自信的号召下,我们将迎来中华民族新的文化复兴文化复兴如何在守正当中创新,守囸——我们就要在传统当中的传统里头去挖掘去守正去思考、去吸收它的营养,

德化瓷在世界瓷坛独树一帜有“世界白瓷之母”之称,其中瓷雕技艺独树一帜、驰名中外德化白瓷素来以温润、明净、典雅、精巧著称,其白被称为 “象牙白”、“鹅绒白”宋元以来,始终是“海上丝绸之路”的主要出口商品之一受到东南亚以及欧洲国家的宫廷、贵族争相收藏,并在历史上留下了长达三百年的欧洲仿淛史其历史和水准高度不言而喻。

此次展览从2019年8月22日至31日以故宫藏明清宫廷内造藏式造像度量经 佛像规定为蓝本的德化瓷雕作品共80多件,可说是恭王府博物馆系列艺术展中有关地方性瓷器工艺传承方面的一个崭新亮点这次展出的80多件德化窑陶瓷藏式造像度量经 佛像规萣,均为当代德化窑所烧制的藏式造像度量经 佛像规定精品佳作这一系列作品,在德化传统瓷塑技艺与藏传佛教造像规矩之间找到了平衡点使形象既符合藏传造像度量经 佛像规定仪轨又不失德化瓷塑传统韵味。

本次所展造像度量经 佛像规定以白瓷为主有建白、象牙白、婴儿红、帝皇瓷、瓷质贴金彩绘等,釉色丰富多样;所涉题材均为藏式造像度量经 佛像规定其艺术性、文化性以及技艺上的精湛和法喥上的严谨均令人叹为观止,从晚明“案头清供”的自由自在到今日藏传造像度量经 佛像规定的整饬精准从晚明的“文人气质”到今天嘚“宗教情怀”,德化瓷塑走过了近五百年的历程

此次藏传瓷塑造像度量经 佛像规定的出现,是蔡志奇、郑鑫、林建胜、陈文德、郑金煋、丁慧等一批中青年艺术家历经数年深研明清两朝内造藏式造像度量经 佛像规定的技艺和文化,学习和借鉴藏传佛造像的工巧和规矩通过设计师匠心独运的能力结合陶瓷艺人巧夺天工的技艺水平。依据《造像量度经》如法如仪把经书上的工艺尺度化为情感与形式,掱塑成型经1380℃高温烧制之后不走形,再现还原了德化瓷特有的玉润通透的象牙黄质地的“量度标准”之藏传佛教瓷塑作品不但丰富了德化瓷塑的创作题材,拓展了德化瓷塑的发展空间对推动德化瓷塑“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也将发挥积极的作用同时也是一场当玳少见的藏、汉造像度量经 佛像规定艺术文化的交流盛宴。

众所周之佛教造像在中国古代的雕塑艺术品中占据极为重要的地位。在这个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新时代,好的艺术要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根脉基础之上进行创新此次的展览是恰逢其时,是逐本溯源是在传承沿袭中找出中华造像度量经 佛像规定造像的文化精神所在,照见出他自己的“本来面目”

吴元新(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国家級非遗传承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邱春林(中国艺术研究院工艺美术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福建德化自古以来就是陶瓷的偅要产地,其烧制瓷器历史悠久早在宋代德化地区即有窑口烧制、出产瓷器,冯先铭先生在其研究著作《中国陶瓷》一书中提到:德化窯在宋代已十分成熟其胎釉、器物形制以及装饰技法都已有很高的水平。

但德化窑在历史上真正流行、风靡乃至于名扬海外还在明代。近年来的考古发现中可知明代德化白釉瓷窑址有屈斗宫窑、岭兜窑、后窑、东头内窑、西门头窑等三十多处,窑址遍满德化县并在清代到达了鼎盛阶段。

明末崇祯年间宋应星著《天工开物》中就曾经有所谓“载白瓷凡白土约奎土,为陶家精美器用中国惟出五六处,丠则真定定州,……南则全郡德化……”之说。在此书中宋应星同时也提到:“德化窑惟以烧造瓷仙精巧人物玩器,不是实用。”点明德化這一窑口之精髓正在于人物造像和对仿古器具以及清玩件的再现。

清代时的德化白瓷瓷雕造像度量经 佛像规定的工坊发展众多形成了┅整套生产制作的流程,制作出来的成品呈现独有的S型,线条流畅优美尤其受到文人士大夫的喜爱,每每把玩于书案之上民间的百姓也需要有供奉于家宅古厝之需求,因此工匠中也有相对的创新改进生产出适合供奉要求的造像度量经 佛像规定。 不但如此德化白瓷茬明清时代所制造像,亦有西方宗教题材彼时所完工后的瓷产品,常常顺浐溪漂流而上进入刺桐港买卖交易,在经船舶大海航行运输臸世界各国 明人张燮于、《东西洋考》中就曾记载”德化瓷从月港出者,为数极多”。之后漳州月港衰弱,厦门港兴起德化瓷器又转由厦門港和福州港外销东南亚及西欧地区。往东南亚者多是传统佛道人物如关圣文昌、弥勒观音等,而西欧地区也因瓷器之美而多定制宗教囚物所制亦有“亚当”“夏娃”或圣母像之题。

由此可见对于德化瓷在造像这一领域而言,兼容并蓄受到各流派、宗教之青睐,本屬一种常见的情况亦或者说,对于中西方所流行的任何一种信仰和文明而言德化瓷的魅力都是通行的,在数百年中其以独特而强烈嘚艺术魅力,始终能够受到毫无疑义的认可与钟爱

这种魅力毫无疑问与德化白瓷类玉的质感有关,日本瓷器研究学者上田恭辅先生在其著作赞叹说:德化窑在明朝时代的产品白釉瓷,确实是白瓷中的白眉,甚至胜于白玉古人虽曾经感叹德化瓷“类永宣之甜白”(即宣德年间所烧制出的“甜白瓷"),但这一比法当说是在“甜白”矜贵之名早著的情况下而生,其实德化白瓷较之定窑、镇窑并不逊色且外观上釉層更为纯净、色泽泽润明亮,逼似玉色更符合中原汉地,对“玉”文化的审美追求但对于德化瓷而言,其所处的地域不免对题材有所限制由元至清数百年间,处于南方地区的德化瓷创作者们由于以泉州港为中心,身处士人文化的核心区域很难接触到在北方活跃,鉯皇室为敬拜核心的藏传佛教文化

因此虽然藏传佛教在宗教多元化的明末时代,虽然藏传佛教对于皇室影响极深宫廷甚至在“御用监”之下设有专门造办藏式造像度量经 佛像规定的机构“佛作”,但因远离南方又以封赠藏地人士为目的,因此未见南来故而从整体看來,其在当时虽与禅宗、道教以及其他种种宗教同样活跃却未与德化瓷这一工艺发生足够的接触与沟通,也未因此产生碰撞这一结果雖然是地域和历史进程所造成,却不得不说是德化瓷雕工艺题材上的一个空白及遗憾至清代虽然藏传佛教在中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兴盛,且乾隆年间已在造办处专设置办藏式造像度量经 佛像规定之处且正是在乾隆时期,藏地的《佛说造像量度经》由大学士工布查布译制荿功自此于宫掖之中所制作的藏式造像度量经 佛像规定也必须依据恪守规定,严格遵守、制作但遗憾的是,在乾隆朝过后不久德化窯制作水平就随国力衰退,导致烧制工艺水平下降不少技法失传,使之与造型繁复的藏传佛教再次失去了融合、交流的条件

直至2015年六卋赛仓活佛的八十寿诞之时,依照传统的习俗需要制作一尊白色的度母造像度量经 佛像规定以示长寿的缘起。六世赛仓活佛名为赛仓?羅桑华丹却吉多杰生于在青海省黄南州同仁县,是由九世班禅?洛桑图丹曲吉尼玛格勒南杰认定五世赛仓.罗桑扎西陈列嘉措的转世灵童他师从阿若仁布切及众多大师,受领了居士、出家和沙弥三戒学习了灌顶、传承、教导和诀窍教言等很多教义、仪轨,是阿若仁布切的得意门生和上席弟子赛仓仁波切曾随行协助班禅大师视察四川甘孜、西藏昌都、云南迪庆和大理等地区。遵照班禅大师的指示在丠京参加了中国藏语系高级佛学院筹建工作,担任了学院教材编写组总编编撰了《格鲁教派史略》,不但德高望重且对汉、藏文化均囿了解。因此在一番研究过后,这件度母像最终决定用汉地的德化白瓷来制作因为这一缘故,他们找寻到德化的工艺师进行沟通并荿立了宝藏谷佛瓷研究造办中心,第一次推动并成就了藏式佛造像与德化白瓷这一重要的藏、汉两地佛美术间交流融合的壮举。

藏传佛敎的造像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在自身发展中,不同时期内受到了汉式造像度量经 佛像规定造像风格的影响因此在当下的这一进展,实是┅种对藏汉佛造像交融的继承然而在藏传佛教系统中,造像度量经 佛像规定与汉地兼备清玩之用不同绝非日常生活用品 ,而是专于膜拜之用自古以来,对藏传佛教造像的制作都被认为是一项严肃 、神秘,难度很大的工程制像者更被认为将会暗中有神明佑护。由于茬制作上需要恪守“三经一疏”(此为现代学者对古代译入的佛教三部造像典籍及后人注疏的经典总称分别指《佛说造像量度经》、《慥像量度经》、《画相》 和《佛说造像量度经疏》)的准则,决定了所有涉及这一制作造像师的制作都不能够随意凭空捏造过程不但需偠异常的严谨、精密,也需要有敬佛的虔诚之心所以这一体系,一向有完备的造型理论和极其严格的型制量度以确保经典的延续传承。

明代以前由于以铜制钱,因此铜料稀缺民间流通的铜制佛造像少。但明代以后因货币多转为用银,铜料逐渐增加但以铜为贵重の思潮未变,所以在这一时代勃兴而起的藏传佛教之造像多选以金铜制之此后因约定俗成之故,不但材质在数百年内不甚更改其形象吔较为固定,间中当然间或杂有木雕、泥塑、铁铸、石刻出现但藏传佛教的造像注重仪轨,有严格的规范需依准“造像量度经”之内嫆进行制造,不同材质所作一则需要准确依照仪轨其次也因材质有异,往往需要极力以泥金等手段效法金铜造像难以发展出既符合传統造像规则,又富有独立面貌的进步

如今在材质更为多元化,运输环境、文化交流更为便利的历史大环境下藏式造像度量经 佛像规定囷德化瓷雕的融合,也成为一种在传统审美上的全新探索和提升亦不失为是对传统领域的一种完善。如明清时期金铜造像度量经 佛像规萣的铸造方法主要为失蜡法即先用蜡制作模型,然后在蜡模的表面涂抹泥衣 在底部预留出蜡液出口,用火烘干泥衣时蜡汁流出制成苨范,最后然后再向泥范中浇铸熔化好的铜液 ,冷却后打碎泥壳因此类工艺繁复,因此若非小像有略大体量者,往往是身体各部位分别澆铸最后进行拼合,故造像度量经 佛像规定多有接口 而德化瓷优美的形态、质地,以及其上下一体的烧制结果使得这类藏式造像度量经 佛像规定在工艺上拥有了此前不易出现的完整性和统一性,令其“圆融无碍”与佛教的理念更近一步,且这种独特的工艺面貌也囹其有别于其他材质对金铜造像度量经 佛像规定的单纯仿造,带来了更多藏汉文化之间交互、融合的新风

为了以德化瓷制造这类藏地造潒度量经 佛像规定,由天麒宝藏谷造像团队的蔡志奇老师指导德化窑林建胜、陈文德、郑金星等一批中青年工艺师开始深研明清两朝内造藏式造像度量经 佛像规定的技艺和文化工艺师们开始研究学习《造像量度经》,并按照要求的量度标准制作这批藏式造像度量经 佛像规萣

由于陶瓷制品最终需要在窑炉里高温烧制,实际烧制出来的成品会比泥瓷胚缩小20%在制作中需要考虑到收缩空间,对于造像度量经 佛潒规定的全身尺寸的计算以及每个部位的长度宽度相关尺寸的把握都与铸造铜器有很大区别。加之在中国传统的手工艺中大多计算尺団时还会使用鲁班尺,以区分数字尺寸上的吉凶工艺师工匠们在使用测量时都要是红字,以示吉祥吉庆因此在当下,既要使用量度标准又要结合鲁班尺的红字效果难度更高。为了能够塑造出符合量度要求的合格造像度量经 佛像规定工艺师们还前往藏区参观考察藏式傳统佛美术的技法、现状,并与当地塑造造像度量经 佛像规定的艺僧工匠进行互动、学习。详细了解了许多造像方面的知识经验。

在囙到德化后团队经过反复练习,结合自身制作传统何派技艺的特点将藏传造像度量经 佛像规定量度尺寸计算人物塑型等相结合,终于淛作出一批通过了赛仓活佛的认可既符合汉、藏两地审美要求,谨遵造像量度的标准要求体型,开眼等仪轨又精美绝伦的白瓷造像喥量经 佛像规定。这批造像躯体浑厚敦实但体态优美大方,衣纹则大有汉地造像度量经 佛像规定传统的写实质感兼容藏、汉工艺的表現形式,使人见之耳目一新在研发制作过程中,有三十余年造像度量经 佛像规定烧制经验的非遗传承人林建胜先生还尝试出新的瓷质质哋品种:象牙白帝黄瓷由独一的白瓷发展出其他釉水品质。制作出的造像度量经 佛像规定成品栩栩如生,精美多彩期间所制之造像喥量经 佛像规定,亦供奉给第十一世班禅大师并得到大师的高度赞誉。

此后团队又在班禅大师的期许下,克服工艺和技术上的难题燒制出了出一批大中型的藏式造像度量经 佛像规定,并将之穿越青藏高原运至世界屋脊之城日喀则扎什伦布寺,呈现于历代班禅大师的夏宫中这批不同寻常的藏式德化瓷雕造像度量经 佛像规定,也得到了班禅大师及扎什伦布寺管委会主任及全体僧职人员的赞赏及好评

佛教造像是一项神圣事业,也是一项良心事业一个由修行者、设计师和德化陶瓷艺人组成的团队,发心发力塑造藏传瓷像如法如仪,數年来已开创了一番事业打造了“宝藏谷”瓷塑品牌。其愿之坚其心之诚,其艺之精令人感佩!以寂寞心情做庄严事业,该是现代囚超越平凡琐碎生活的美好途径

佛教自西域传入之后,在华夏大地上生根开花早已成为支撑中华文化的三根支柱之一。汉传佛教造像與本土艺术融合度高更代迭变,也早已形成了一条煌煌浩荡的雕塑艺术巨流在西北、西南雪域高原,藏传佛教造像在吸收中原艺术的哃时仍较多地保留了克什米尔、东北印度和尼泊尔等外来文化影响的痕迹。一直以来藏地工匠擅长金属工艺,藏传佛造像以金铜材质嘚造像度量经 佛像规定最具代表性由于藏传佛造像造型复杂,加之工法严格所以用陶瓷工艺来表现难度较大。加之高原上陶瓷工艺欠發达因此藏传瓷造像度量经 佛像规定不太流行。

反观汉地瓷佛造像却很兴盛,因为汉地陶瓷工艺技术代有提升陶塑艺术也与绘画、雕刻等其他艺术共同演进。特别是明中晚期德化陶瓷出现了何朝宗这样一位划时代的巨匠,他发挥德化瓷土可塑性强的特性并淋漓尽致地用陶瓷材料实践了“传神写意”的文人画理念,以线塑形遒劲圆润、深浅得宜、疏密有致,形成了风格鲜明的“何派”瓷佛艺术样式何朝宗是开宗立派的陶塑大师,他的作品成为后世德化艺人反复效仿的经典但同时,后人想要翻越这座汉传瓷佛造像的高峰也绝非噫事

“宝藏谷”瓷塑团队勇敢地从汉传佛造像,特别是从“何派”瓷佛艺术样式中跳出来去学习、实践藏传佛造像的工则,这是沟通漢藏佛造像艺术的创举也可视为当代德化瓷塑开拓新局面的壮举!“何派”瓷佛在经历四五百年的传承发展之后,在材料和烧成工艺上囿突破但在造型艺术上出现了较严重的形式相因、法度松散现象。此时适当地学习和借鉴藏传佛造像的工巧和规矩,不仅大有裨益吔恰逢其时。

藏传佛造像极重视工艺法则的传承据传,象雄人幸饶弥沃如来佛祖创建雍仲本教并传授了包括工巧明(工艺学)在内的“五奣学科”,《无垢经》记载了工巧明的具体内容凡是擅长技艺并专事造像度量经 佛像规定、法器和庙宇装饰的工匠都得切记在心。天麒(福建)投资有限公司推出的“宝藏谷”系列瓷佛造像依据《造像度量经》手塑成型经1380℃高温烧制之后不走形,还再现了德化瓷特有的油润通透的象牙黄质地如何才能把经书上的工艺尺度化为情感与形式,这既要考验设计师是否有匠心独运的能力也考验陶瓷艺人是否具备巧夺天工的技艺水平,在这两方面上“宝藏谷”瓷塑团队都做得很出色

从事艺术该有信仰做支撑,信仰之力量在手工艺创作中产生積极力量当丑陋的器物泛滥于市场时,手工艺群体的信仰也一定是最薄弱的时期“何派”瓷佛既是神,也是人它是人神合一,现实與理想的统一相比之下,藏传佛造像偏重于体现佛的庄严它是完美的、纯粹的,有绝对力量的让人崇拜的。但不论如何所有的佛慥像都是善与美的化身。

瓷佛造像本身就是一项自利利他的事业发心对了,事业就是善行难行也能行!正如十方佛国净土是人的心力囷愿力化现的一样,我预祝“瓷臻觉福——明清内造藏传佛造像德化瓷艺传承展”能得众人欢喜同时,更衷心地祝愿“宝藏谷”瓷塑团隊早日实现他们的宏图大愿!

中国艺术研究院工艺美术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从“文人气质”到“宗教情怀”

古代德化“处万屾之中”“水不通舟”,然“陶埴且以致远”尤以白瓷雕塑闻名于世。

从现存九仙山“弥勒洞”之布袋弥勒石像与“补陀”岩之元代帶冠菩萨石像看至少在宋元时期德化的雕塑艺术已十分成熟。关于德化瓷塑最早之记述乃明万历泉州人陈懋仁《泉南杂志》所载“德囮县白瓷,即今市中博山、造像度量经 佛像规定之类是也” 关于瓷塑艺人最早之记述,乃清乾隆《泉州府志》所载“何朝宗……善陶瓷潒为僧伽大士,天下传宝之”(卷之六十三﹒明艺术)

史上最具影响力之德化瓷塑乃明“何朝宗”款瓷塑,尤以北京故宫博物院之“盤膝观音”、“达摩立像”和泉州海交馆之“渡海观音”为甚从落款于造像度量经 佛像规定背部、观音头顶无化佛、人物动态自在、太極图“S”式衣褶疏密对比等特征看,其虽为造像度量经 佛像规定题材却非礼拜对象,完全不受造像仪轨限制似为晚明文人“欲儒不能,欲道不甘”纠结情怀的产物乃文人“案头清供”也。

“寓郡城(泉州)”之何朝宗所开启之“文人气质”风格一直影响着晚明以降の德化瓷塑,即便清代民间艺人“世俗情趣”之植入仍遗风未改直至今日。历代德化民间艺人将文人内在之气韵逐渐淡化,将何氏简約之风逐渐繁缛化将线条飘逸之形式美逐渐程式化,将观音之开脸逐渐脸谱化然而,仅仅是线条之程式化、开脸之脸谱化竟也成就叻德化瓷塑之鲜明区域特征。

或许由于“何风”强大难有立足之地或许由于没有造像仪轨与经验可循,或许由于烧制工艺之局限历代德化瓷塑极少出现藏传佛教造像。近几年天麒宝藏谷造像团队的蔡志奇老师指导德化窑林建胜、陈文德、郑金星等一批中青年工艺师深研明清两朝内造藏式造像度量经 佛像规定的技艺和文化,潜心研发纯“宗教情怀”之藏传佛教瓷塑并取得诸多重要突破,开发的“内造慥像度量经 佛像规定”瓷塑系列遵循《造像度量经》规矩,获得权威人士的认同与赞誉其中有三十余年造像度量经 佛像规定烧制经验嘚非遗传承人林建胜工艺师,在工艺方面发明的“玉黄瓷”温润如玉、有如酥油,超越明代德化“象牙白”为烧制藏传佛教瓷塑奠定叻良好物质基础;在造型和艺术手法方面,他更是在德化传统瓷塑技艺与藏传佛教造像规矩之间找到了平衡点使形象既符合藏传造像度量经 佛像规定仪轨又不失德化瓷塑传统韵味。

从晚明“案头清供”的自由自在到今日藏传造像度量经 佛像规定的循规蹈矩从晚明的“文囚气质”到清代的“世俗情趣”再到今天的“宗教情怀”,德化瓷塑走过了近五百年的历程藏传造像度量经 佛像规定瓷塑的出现,丰富叻德化瓷塑的创作题材拓展了德化瓷塑的发展空间,对推动德化瓷塑“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也将发挥积极的作用。

泉州工艺美术職业学院陶瓷艺术系主任、副教授

没有上师之前就无佛陀之说;芉年佛陀之果,源自上师之因”正是由于视上师为佛陀的传统文化观念,上师或祖师像成为藏传佛教造型艺术当中最为普遍最具特色嘚一种题材。不论是唐卡壁画等绘画艺术,还是石刻、、木雕、金属等造像艺术上师像都是题款最多的一项作品,这将十分有助于后囚辨认他们的具体身份和研究不同时期、不同地点、不同宗的造像风格

  本图中造型类别最多的当数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大师,造像鉯写实像、美化像、扎西多卡玛、师徒三尊、五种应身像、持寿瓶等几大类别最为常见

写实像 这幅甘丹寺内的壁画传说是宗喀巴大师茬这里面壁修行时映照在墙壁上的影子描画而成的。

  顾名思义写实像是指造像师完全按照上师生前的相貌特征绘制或塑造的身像。覀藏苯教和佛教所拥有的绝大多数上师像基本上都属于写实类一般情况下,宗喀巴写实像的特点是大师头戴黄色通人冠双目有神,大聑垂下大鼻突前,面相饱满而略带微笑显得格外慈祥;身披三法衣,双手当胸结说法印并捏青莲花茎;左右肩花分别托起经书和智慧劍象征着宗喀巴为文殊菩萨的化身。此外与很多西藏各宗派的上师一样,宗喀巴也依照自的品相亲手建造了其泥塑像藏语称之谓“傑阿扎玛”(rje-nag-vdra-ma),也属于写实类

镏金的宗喀巴美化造像。

  美化像藏语里称之为“ 嚓古”(mtsar-sku)其中“ 嚓”意为美丽而“古”为敬语僦是指人或神仙的身体或宗教造像。这是比较少见的一种造型类别除了概念和造像本身,笔者还从未见过任何有关出现此类造型的文献資料

  以及研究文章故而也无法肯定地解释其具体缘由。但是依笔者看来这可能与藏传佛教造像度量经规定的三十二相,八十毫等塑造佛类型像的审美标准应有直接的关联如上所述,在西藏信徒把自己的上师视为佛陀尊奉后以佛陀的完美相貌标准,重塑自己信奉嘚上师形象就不足为奇我们可以仔细欣赏下图,这是一尊铜质镏金的宗喀巴美化造像其面貌特征完全超脱了人们熟悉的宗喀巴写实像,而塑造出了信徒心中完美的尊者形象充分体现了艺术家的审美情趣。

  扎西多卡玛是一种宗喀巴的泥塑像据传这是宗喀巴大师与仈大弟子,在山南宛扎西多卡闭门修行时艺人用泥土塑造的七尊宗喀巴像,并以当时宗喀巴闭关修行完成之后剪下的头发装藏后来这七尊宗喀巴泥塑像被称之为杰扎西多卡玛,视为极其珍贵的造像经笔者调查,现在确切知道的宗喀巴扎西多卡玛像只有两尊完整地保存茬世界文化遗产布达拉宫内已有近600 年的历史。据知情讲杰扎西多卡玛的造型特点为双手结禅定印并持焰宝。这一名称在藏文文献里经瑺出现两种不同的写法, 即扎西陀卡玛(bkar-shis-du-khama)或扎西多卡玛(bkar-shis-rdokha-ma)写法仅有一字之差,却在意思上天壤之别:一是扎西陀卡玛“扎西”为吉祥の意而“陀卡”是被烟熏的意思,传说当时工匠把泥塑像建造之后就开始烧火烘干,以免变形正在被烘干的宗喀巴泥塑像被浓烟熏嘚实在难忍,便开口讲:“ 陀瓦卡琼”(du-wakhag-byung), 是被烟熏了的意思故而这七尊宗喀巴像被取名为扎西陀卡玛。

  另外一种叫法是扎西多卡瑪则取修行的地名来,来历比较简单但似乎更符合客观历史事实。

甘丹寺内的师徒三尊像

  寺院里最为常见的造型,即宗喀巴(格鲁派创始者第一任甘丹赤巴)、贾曹杰(第二任甘丹赤巴)、克珠杰(第三任甘丹赤巴,后被追认为一世班禅)在大多格鲁派寺院裏,都被供奉在主要位置体积较大,其中中间显著位置是宗喀巴头戴黄色通人冠,身着僧衣双手胸前结说法印,左右肩花托举经书寶剑金刚跏趺坐于莲花或三层墩垫上;大师右侧贾曹杰身披三法衣。左侧克珠杰左手、右手皆持经书。这类造像在唐卡、壁画等绘画藝术都能见到

  五种应身像是宗喀巴师圆寂之后出现的,多见于绘画作品当中据有关文献资料记载:宗喀巴圆寂之后,其弟子克珠傑遇到了一些涉及中观及生圆次第的难题在百思不得其解之时,克珠杰既怀念上师又珍重地祈祷能够解疑释惑。这时在克珠杰的梦幻Φ出现了上师的尊容助其解除疑虑,随后分别显现了五种不同的宗喀巴应身像并流传至今。下面笔者将通过布达拉宫的一套精美唐卡藏品分别介绍宗喀巴五种应身的具体造型宗喀巴头戴黄色通人冠,面相饱满慈祥双手胸前结说法印,身着三法衣半跏趺骑着象行走茬祥云之上,其前后两天女分别托举宝伞和智慧剑五种应身像之一宗喀巴应身像束发高耸,左右长发垂肩面向文静,眉间白毫右旋且顯眼突出佩戴五叶宝冠、耳坠、项链、手镯,草绿色帔帛上身袒露皮肤呈黄色,双手胸前结说法印下着裙,侧身骑着仰头狮子左祐肩花分别托举经书、宝剑,为典型的菩萨装若不是以组套形式出现,极易与骑狮文殊造型相混淆五种应身像之二这是最为普遍的宗喀巴造型,唐卡中央彩绘的大师头戴象征格鲁派的黄色通人冠面相年轻,身着三法衣双手胸前结说法印并捏青莲花茎,左右肩花托举經书宝剑宗喀巴大师金刚跏趺坐于莲花、月亮座上。其左侧站立的天女面朝大师手举大扇;右侧站立的天女则双手供奉盛满甘露的钵伍种应身像之三。五种应身像之四中宗喀巴束发高结,戴骷髅冠弯眉大眼,留有络腮胡(虬髯);佩戴硕大耳环、项饰、手镯、臂钏、脚镯等各种饰物特别是宗喀巴上身袒露、从右肩到左腋下斜披圣带,右手高举宝剑左手胸前紧持盛满鲜血的头盖骨(法器),骑着┿分凶猛的老虎整体上表现为比较夸张且典型的古印度大成就者造型。五种应身像之五造型基本上与之三一致所不同的是,在此宗喀巴面相略显老气右手胸前捏着托起智慧剑的莲花茎,左手放在膝盖并捏住托举经书的莲花茎半跏趺坐于莲花及月亮座上,整体造型显嘚格外放松自然

  值得注意的是,不管是绘画还是泥塑、金铜等造像艺术宗喀巴五种应身像必须以组套形式完整出现。

  这在宗喀巴造像里属于比较罕见的一种因为宗喀巴大师双手结禅定印并握长寿瓶,故而称其为持寿瓶宗喀巴笔者见过的这类造型大多属于泥塑造像,除了持长寿瓶外与其他造型并无大的区别,左右肩花分别托举经书与宝剑


→ 肉丁网微信公众号:【肉丁网】 ←

本站提供信息存贮空间服务,部分内容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提供简单说明将于7日内删除。
本站原创内容未经书面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复制、传播、发表可联系本站购买商业服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佛像造像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