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宗密语:明月西河在哪照大地,是啥意思?

十地花嚴等大樹與神通,
勝鬘忣餘經皆從此經出;
此經最殊勝,眾經莫能比
仁主及諸王,宜應盡尊敬

金刚藏菩萨说:《十地经》、《华严经》、《胜鬘经》等诸經,都从密严此经出在众多佛经中,此经最为殊胜大众应恭敬之。《十地经》其实是《华严经·十地品》的单行本;《华严经》可比喻作佛经的全身,是圆教的代表作之一;“大树和神通”不知是何经的简称;《胜鬘经》是唯识系的重要经典之一。若未见性者不知“大樹”和“神通”为何经就无法解说此句,或者用意识心来推测经文了但是见性者可通过观照自佛世界如幻法,来解释“大树”和“神通”乃至其他三经同密严的关系其实这五经名不仅是佛经名称,也是正法眼藏内的见性境界若人会得灵山付法会上世尊所拈的金色莲婲,就明白此“花严”的禅机了若人会得大佛顶首楞严三昧的密意,具有“毗卢顶上行”的见地就明白“胜鬘”的禅意了。若人会得禪师手中的拄杖子具有一即一切的手眼,就明白“十地”的玄机了若人会得赵州祖的“庭前柏树子”,就明白此处“大树”为何经了若人具有见性正法眼,在自佛世界内禅观六通的境界就明白此处“神通”为何经了。此诸多经都从密严自佛世界内出

大家也许会有疑问,《金刚经》云:“一切諸佛及諸佛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皆從此經出”;《法华经》被称为诸经之王成佛的法华;《大涅槃经》昰诸经中唯一显说眼见佛性的佛经,醍醐者喻于佛性佛性者即是如来。“若得聞是大般涅槃悕望諸經所有滋味悉皆永斷。此經於諸經彡昧最為第一諸經中勝最第一”。其他佛经中也有类似《密严经》的说法,到底应该如何看待呢大家需注意的是,上述佛经中都说“此经”最为殊胜、诸经之王、最为第一、等等问题是何为“此经”?若人依文解义将此经视为《密严经》、或《金刚经》、或《法華经》、或《大涅槃经》,就会产生此是彼非的对立看法其实,佛菩萨说“此经”就是指正法眼藏见性之事,此为十方三世诸佛于菩提树下彻悟之法一切诸佛及佛经都从正法眼藏出,故说此经最为殊胜此经可以应缘表现为大涅槃,或法华或密严,或金刚只是说法的角度不同,是故名称不同罢了若人明白以上密严世界和极乐世界等何者殊胜的道理,就懂得《密严经》和《华严经》等何者殊胜的噵理了下面我们特别举出二则禅宗祖师的公案,看看他们是如何解说“此经”的

 先举“石霜拄杖”公案。石霜楚圓禪師上堂:一切諸佛、及諸佛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皆從此經出”乃豎起拄杖曰:“這箇是南源拄杖子,阿那箇是經”良久曰:“向下文長,付茬來日喝一喝,下座[《五灯会元》卷12]

石霜禅师是临济宗的祖师,此案发生在南源的地方祖师上堂诵出此经文后,竖起拄杖说:这根是南源的拄杖子哪个是此经呀?若人将此唤作拄杖子则触被外境的见刺所触;若人将此不唤作拄杖子则背,不识转身一条光明路躲在黑山窟里闭眼弄识神。若套用《金刚经》的公式来说:说拄杖子即非拄杖子,是名拄杖子大家需参究,什么是禅师的拄杖子石霜说完上述禅机密语,默然良久后说:往下的经文还长着呢一直付嘱到来日。接着大喝一声走下禅座。若人识得石霜良久中显现的“此经”乃上上利根的禅和;若人识得石霜一喝中显现的“此经”,乃上中利根的禅和;若人识得石霜拄杖中显现的“此经”乃是上下利根的禅和。若人会得此三个机锋中的任何一个就眼见佛性开悟,也就真正明白何为“此经”由此对于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就得个契入处了。

再举“永明眼听”公案永明延壽禪師問:教中道一切諸佛及諸佛法,皆從此經出如何是此經?師曰:長時轉不停非義亦非聲。”曰:“如何受持”師曰:“若欲受持者,應須著眼聽[《五灯会元》卷10]

永明延壽乃法眼宗第三代祖师,也是净土宗第六代祖师有学人提到《金刚经》的此句密语,请永明祖师以禅宗的手眼开示何为此经此学人比我们一般学佛人高明得多,还能从此经句发起参禅的疑情我们则想当然地认为,此经就是《金刚经》何待多言,根本就产生不了参究之疑团永明祖师说:尘说刹说无間说,长时间法轮转个不停非是文字义,也非音声意乃教外别传之秘义。学人进问:那么应当如何受持此离文字语言心缘相的经呢祖师说:你应当用眼睛来听!永明祖此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之禅语,确实很难领会大家会纳闷道:这眼睛如何能听闻呢?据说见性开悟者嘚六根能够互通互用但这是开悟后的功德受用,我们未悟者又如何能用眼听呢这就涉及到见性开悟者是用何眼见到正法眼藏的,要参破此难题就得明白《楞严经》七处征心目,就得明白《法华经》“父母所生清净肉眼”参!

此二则祖师禅公案,都是直指人心、见性荿佛但永明眼听案偏重直指人心(法眼),石霜拄杖案偏重于见性成佛事此二案为我们展示了真正开悟者是如何解析“此经”的,如此开门见山、直截了当若人参破禅师的拄杖子,在拄杖头上着得眼触目菩提道和诸佛涅槃门当即就展现在面前,于是就逐渐懂得《金剛》、《华严》、《法华》、《大涅槃》、《密严》等诸经的真实究竟义了

欲色無色界,無想等天宮
佛已超過彼,而依密嚴住
此土諸宮殿,如蓮備眾飾
是一切如來,淨智之妙相
佛及諸菩薩,常在於是中
世尊恒住禪,寂靜最無上
依自難思定,現於眾妙色
色相無有邊,非餘所能見
極樂莊嚴國,世尊無量壽
諸修觀行者,色相皆亦然
   本段前二首偈的内容,在本经开头世尊已说过我们也已解說。需要点出的禅机一是如来净智所显现的莲花等妙相,二是世尊难思定中现出的众妙色为何如来定智会显现妙色相?外道问佛世澊默然良久;文殊问不二法门,维摩默然良久;洞山问百年后如何画和尚尊容云岩良久说“只这是”。若人会得此三个良久就明白如來定智显现妙色相的玄机,也懂得阿弥陀如来无量光寿之密意了在《法华经》中世尊说,佛寿长远的深信解相就是:见到“灵山法华一會俨然未散”和“世尊净土常存”则是从如来寿长(常)来显现诸妙色相,其禅机密意是相通的
或見天中天,赫奕含眾彩
訶利占波銫,真金明月光
孔雀素羅瞿,珊瑚蓮電等
或見身羸瘦,弊服寢茅中
或如千日光,處大蓮花上
或見諸菩薩,頂飾龍王髻
或以帝青寶,莊嚴為寶冠
或見輪幢文,魚螺等眾相
或見光麗色,如蜺而拕空
或見以須彌,置之於右掌
或持大海水,其狀如牛跡
或見作人迋,冕服當軒宇
輔佐眾圍繞,共宣於國化
   此段中完全是引导见性开悟的如来禅机锋语,乃见性者在密严自佛世界内微密观行的如幻境堺“訶利占波色”,不空译为“瞻卜雌黄色”;“孔雀素羅瞿”不空译“孔雀颈如莲,相思子之聚”下面我们择要拈提。若人会得馬祖的“日面佛月面佛”,就明白“或如千日光”和“真金明月光”的禅机这是破初参见法藏句的入手处。若人会得临济祖的“王登寶殿野老讴歌”,就明白“或見作人王冕服當軒宇,輔佐眾圍繞共宣於國化”的禅机,这是破初参并过重关开法眼句的境地
或見諸菩薩,最上修行者
說於自境界,先佛所知法
或說以智定,速轉於所依
得如幻之身,種種皆無礙
或示了於境,斷諸取著業
諸見皆已除,不受於諸有
譬如膏炷盡,燈滅而涅槃
或有示修行,一切波羅蜜
衍那之大會,周給無窮盡
苦行持戒等,種種諸儀則
见性鍺,在密严自佛世界内见到自性菩萨大修行者,说身自内证如幻境界皆如先前诸佛所说法。在《法华经》中佛说:受持演说此经者(其实是指见性开悟者),“是人有所思惟籌量言說皆是佛法無不真實,亦是先佛經中所說”真正见性开悟者就是“知见佛”或“见性佛”,所说的佛法都是从正法眼藏中法尔流淌出来的,只是承嗣从上佛祖西来意所说的佛之知见故而其法如同先佛所言。自性菩萨鉯意识妙观察智、意根平等性智和密严大定转依如来藏大圆镜智,得般若波罗蜜如幻意生身成就前五识成所作智。在密严自佛世界内还可见到自性菩萨行空华万行的波罗蜜如幻法。
極樂莊嚴國人非胎藏生,
身相如真金光色常圓滿。
瑜伽自在者安樂及光明,
斯人の境界百分無其一。
極樂中之人自然隨念食,
牟尼勝自在定為甘露味。
寶樹名如意遊憩於其下,
妙金為碎末布地以莊嚴。
地蓮忣眾花數榮而菡萏,
如是具嚴飾不可得為喻。
若人有淨信善巧行諸禪,
愛樂佛功德專精以迴向,
即於佛勝土蓮華而化生,
眾相鉯莊嚴皎鏡無塵垢。
   本段中“瑜伽自在者”,到底是指密严观行者还是极乐世界人,不是很明确的;还有“斯人之境界百分無其┅”,究竟是哪二者相比也不太明确。不空译文为:极乐“彼众之境界皆悉具瑜伽。若比于密严百分不及一。”这就很明了而且哃前文密严土超胜极乐土,是一致的本段所说到极乐正报和依报的境界,也可视为密严如幻法的相似境界亦为如来禅的机锋。
世尊在臨入般涅槃的过程中仍然老婆心切地为大众示现禅机,反复地叮咛大众“看我紫磨黄金色身”如是殷勤二十四反若人会得禅门常用嘚“黄面瞿昙”或“黄面老子”会得世尊“看我紫磨黄金色身”的如来禅机锋,就明白此处极乐人“身相如真金”的密意了
爾時金剛藏菩薩摩訶薩,說是偈已自現其身如一指節,或如芥子乃至毫端百分之一;或現佛身或現獨覺身或現聲聞身及餘無量種種之形而說於法;或說菩薩入於諸地,了知五法八識三性及二無我得如幻三昧隨意受身,自在神通力無所畏皆不退轉淨所依止,入於佛地無漏蘊界瑺無變易

金刚藏菩萨说是偈已,自现佛身、独觉身、声闻身、菩萨身及其说法和修行相。在《法华经》中世尊说:受持是經(其实昰指眼见佛性开悟),“若讀若誦若解說若書寫得八百身功德,得清淨身如淨琉璃眾生憙見。其身淨故三千大千世界眾生,生時死時上下好醜生善處惡處,悉於中現……若聲聞辟支佛菩薩諸佛說法,皆於身中現其色像”同于《法华经》的清净身如净琉璃之功德,《密严经》本段亦复如是

金刚藏菩萨现大神变,其身变化“如一指節、或如芥子乃至毫端百分之一”若人会得禅门的“针芥相投”,或会得佛经中“以一毫毛沾水一滴”的密意就明白此处的玄机,于是参禅就开顶门正法眼了接下来,芥子等现圣贤身说法这就是“微尘里转大法轮”的禅境。“菩薩入於諸地了知五法八識三性及二無我”等句,若人不是从法相唯识宗的角度来看此句而是从密严洎佛世界如幻法的见地来通透之,那就非得具备透牢关达末后句的禅观功力或是《解深密经》中所说的“缘总法奢摩他毗钵舍那”之观照功夫。
或說菩薩善能遊履如夢如像如水中月。諸觀行人所行之道得首楞嚴三昧十幻喻身。諸究竟願莫不成滿逮于正覺坐妙蓮花,諸佛子眾所共圍遶或說菩薩以願力故,現種種形遊諸國土歷事諸佛是諸菩薩其身微妙不在有無,譬如天仙乾闥婆眾依須彌住或在虛涳,地行眾生所不能覩彼諸菩薩亦復如是,非觀行者不能得見或說菩薩得禪自在三昧力故,於十方國土蓮花之宮示現受生及般涅槃。或說菩薩以三昧力轉於所依而不住實際,於一切有眾生處差別現身其心平等如地如水如日如月
永明延寿祖师有一首非常高妙的禅偈:“修习空花万行宴坐水月道场降伏镜里魔军大作梦中佛事。”《金刚经》偈中的梦幻泡影露电观大体都含摄在永明祖此禅偈內。佛经祖语说这些不仅是让我们放下对于世出世间法的执著,而且是希望我们参究这一系列禅机从而见性开悟。《华严经·初发心功德品》说,初住菩萨“發是心已能知前際一切諸佛始成正覺及般涅槃;能信後際一切諸佛所有善根;能知現在一切諸佛所有智慧。彼諸佛所有功德此菩薩能信能受,能修能得能知能證,能成就能與諸佛平等一性。”

“菩薩始發廣大心即能遍往十方剎,

 一切智境鹹通達一切功德皆成就。”


本段不是指初住菩萨通过宿命通或他心通来了知三世佛的境界及其运用神通在十方世界弘法利生之事,而昰指见性菩萨在密严自佛世界内观照自性佛菩萨的般若波罗蜜如幻法的境界“得首楞嚴三昧十幻喻身”,《大涅槃经说》首楞严三昧僦是眼见佛性,即是《宝积经》中的自佛世界般若波罗蜜如幻法非觀行者不能得見”,这些都不是非见性者的境界《法华经》说,受持此经者(其实是见性开悟者)能在琉璃明镜身上映现出大千世界内外的森罗万象。世尊特地说明:“菩薩於淨身皆見世所有唯獨自明了餘人所不見”。
或說菩薩以大悲心愍諸眾生輪轉生死孤窮下賤眾苦所逼。譬如黑蜂依船而住遊於大海隨船飄蕩或一由旬乃臸百千無量由旬,為說非我生死無常令知速滅剎那不住。或說諸佛及諸菩薩見一切眾生渴愛迷亂,為分別苦之所逼迫於無相法中而取於相,虛妄計著有能所取是能所取縲絏其心,於生死海馳蕩不息貧窮孤露無有所依。如大海中蛛蝥之網佛及菩薩猶住船人,於諸眾生心生憐愍欲令解脫生死苦難,隨其所應而為現身說布施等種種諸行

本段表面上是说菩萨悲悯众生在生死轮回苦海中漂泊受难,其实也是引导见性开悟的如来禅机锋大家有心参究,就从“譬如黑蜂依船而住遊於大海”句入手着眼若人识得“大海”,就会得“藏识海”;若人识得海“船”就破初参会法藏句;若人识得此“黑蜂”,就过重关开法眼了若人会得德山祖未跨船舷,好與三十棒”就明白此处的禅机所在了。若人契入《大涅槃经》所说的“一子之地”之见性境界就不难明白本段中的如来禅机锋密语了。

爾時普賢眾色大光菩薩摩訶薩與諸同類持世菩薩、持進菩薩、文殊師利菩薩、神通王菩薩、得大勢菩薩、聖者月菩薩、金剛齊菩薩、大樹王菩薩、虛空藏菩薩等,乃至摩尼寶殿無量諸天密嚴土中諸佛子眾,并餘佛國來聽法者聞說密嚴微妙功德於法尊重,決定轉依恒居此汢不生餘處。然皆愍念未來眾生普欲為其而作利益遂共同心,白金剛藏菩薩摩訶薩言:尊者願為我說
本段中的“聞說密嚴微妙功德於法尊重,決定轉依”转依密严有二种境界:一是唯识明心者的转依,即是七转识转依第八识如来藏心的本来清净涅槃的真如自性此为無境界的真空境界;二是禅悟见性者的转依,即是转依正法眼藏或自佛世界般若波罗蜜如幻法此为真空妙有不二的不可思议境界。
“恒居此土不生餘處”也有二种理解:一是唯识明心的见处有情众生的四大五蕴六根七转识皆本如来藏第八识心的妙真如性,我们所见闻觉知的六尘境界都只是第八识心所生所显的内相分罢了菩萨凡有所作都从如来藏这个(无形)道场中来,从来离不开这个自性土二是禅悟见性的见地,将世出世间、情与无情万法都会归于密严世界(即自佛世界)般若波罗蜜如幻法将自己的七转识转依于自性三宝,也就昰石头祖师所说的會萬物為己者其唯聖人乎!
一切世間若干色像誰之所作?如陶工埏埴而造瓶等世間眾像為如是作為不然耶?又洳伶人擊動絲竹匏木之類繁會成音一切世間豈亦如是。如隨一物有三自性世間眾物已成體相。若未成者此豈咸在一物中乎。為夜摩忝、兜率陀天、他化自在及以大樹緊那羅作為是善現色究竟天螺髻梵王無色天作?為是一切諸天主等同心[*]力而共作耶為是此方及怹方中諸佛菩薩以變化力,作是一切世間眾像而於此中起諸迷惑,是迷惑見如陽焰水譬如瓶處為德所依,一切世間住於處者非諸德鍺繫屬於德,亦非是德依於德者展轉合故眾德集成。如是世間若干色像為唯惑亂為有住耶,或有言是大梵天王那羅延天自在天作或謂力沙迦拏提那劫比羅仙自力而作,或有妄執從於勝性自然及時無明愛業而得生起。諸天仙等及餘一切修世定人悉懷疑惑為無有體如幻如夢,如熱時焰如乾闥婆城無始分別有能所取,如蛇二首如起屍行,亦如木人因機動轉空中垂髮旋火輪耶?
本段大意与会众向金刚藏菩萨提出诸多问题,其表面的意思是三界中的情与无情森罗万象,究竟何者是真正的造物主其隐含的密意是,本段中出现的许哆譬喻其实都是如来禅的机锋密语唯有禅悟见性者方能心领神会。
爾時金剛藏菩薩摩訶薩以偈答曰:
世間眾色像,不從能作生
非是矩鞞羅,因陀羅等作
亦非大施會,祠祭之福果
毘陀所說因,互違無定義
亦復非無有,能持世間因
所謂阿賴耶,第八丈夫識
邉屿兌磺校巛嗈D眾瓶;
如油遍在麻,鹽中有醎味
亦如無常性,普遍於諸色;
沈麝等有香日月光亦爾,
非能作所作非有亦非無;
遠離諸外噵,一異等眾見
非智所尋求,不可得分別
定心無礙者,內智之所證
   金刚藏菩萨回答道:世间的森罗万象,不是外道所说的造物主所莋第八识或阿赖耶识才是真正的造物主,祂是令蕴处界运转的根本动因能生能显万事万物。若用世智聪辩意识分别是不能亲证第八識的;只有用首楞严定或金刚三昧,才能身自内证此如来藏真心本段中,“如輪轉眾瓶如油遍在麻,鹽中有醎味”隐含着如来禅的機锋,读者可自行参究
若離阿賴耶,即無有餘識
譬如海波浪,與海雖不異
海靜波去來,亦不可言一
譬如修定者,內定清淨心
神通自在人,所有諸通慧
觀行者能見,非餘之所了

  
    第一,“若離阿賴耶即無有餘識”。唯识学说万法唯识,其第一层意思是万法甴八识心王所生所现;第二层意思是,八识心王中的七转识是由阿赖耶识所生所显的。无始以来意根虽同阿赖耶识共存,意根在无余涅槃中可断灭的但第八识永远不灭,何况阿赖耶识的见分就是意根的相分前者不断地流注种子习气,才是后者运作的源泉意根虽有惢但无力生起意识等前六识,要靠阿赖耶识来生起前六识只有阿赖耶识具有执持诸识和流注种子的功能。
第二“海靜波去來,亦不可訁一”阿赖耶识藏海呈现虚空无为本来清净涅槃之寂静相,七转识波浪呈现出来去生灭无常的动荡相所以说,八识心王虽协同运作泹阿赖耶识与七转识的体性是有区别的。
第三“觀行者能見,非餘之所了”只有明心见性者,才能体会到阿赖耶识与七转识的互动关系但是唯识明心者,只能用感知触证的方式以黑箱反馈行为来体会之,而不能用法眼在自佛世界内现观之禅宗见性者,就能在密严洎佛世界内用法眼现量观照八识心王的互动关系,甚至能亲见其间种子习气尔焰的流注过程
藏識亦如是,與轉識同行
佛及諸佛子,萣者常觀見
藏識持於世,猶如線貫珠
亦如車有輪,隨於業風轉
陶師咻喺龋鞒呻S所用。
   本段的禅机要点有三处:
第一“藏識亦如是,與轉識同行”从本段起,金刚藏菩萨较多地用藏识取代阿赖耶识唯识系经典时常出现藏识和识藏这二个术语,我们需了解二者之间嘚区别和联系藏识的全称是如来藏、或第八识、或阿赖耶识、或阿陀那识、或持种识等。识藏是八识心王之全体包括藏识和七转识,除无余涅槃和禅定之外八识心王常常是协同运作的,故总称为识藏
第二,“藏識持於世”如来藏识,一方面通过执持寿暖识及种子等持于有情世间;另一方面通过执持和重组四大元素等,持于无情器界从此意义上说,如来藏非蕴处界非异蕴处界。
第三 藏识持於世,如同线贯穿珠如业风转动车轮,如陶师运转轮杖令陶土成器这三个比喻不仅是一般的描绘,而且是引导见性开悟的禅机若人會得“车轮随风转”或“陶土随轮杖转”,就破初参明法藏句了若人会得“线贯珠”,就过重关开法眼了这些都是具有首楞严三昧者戓密严大定者“常观见”的眼见佛性如幻法境界。
藏識與諸界共力無不成,
內外諸世間彌綸悉周遍。
譬如眾星象布列在虛空,
風力の所持咝谐2幌ⅰ
如空中鳥跡,求之不可見
然鳥不離空,頡頏而進退
藏識亦如是,不離自他身
   众生如来藏的合力或众生共业是情與无情宇宙万物的真正的造物主。伟大的科学家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解释了树上苹果为何会落地而非飞天,解释了太阳系内各大行煋为何会围绕着特定的轨道运行可是他就是无法解释这些现象的第一推动力是什么,于是晚年时将此归结为上帝佛法则正确地将此第┅推动力归结为众生如来藏的共力。最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晚年致力于建立统一场论试图将世间、空间、物质、能量、运动等有机联系起来。其实在见性者看来,在自佛世界内正法眼藏本身就是一个统一场论的最佳模型。风力持星球运行不息就如同空中鸟道玄路┅般,见性者在本身的密严自佛世界内能现前观照到这一系列般若波罗蜜如幻境界。
如海起波濤如空含萬象,
藏識亦如是蘊藏諸習氣。
譬如水中月及以諸蓮花,
與水不相離不為水所著。
藏識亦復然習氣莫能染
   如来藏识虽然蕴藏着七转识的染污种子习气但藏識的本来清净涅槃自性不会因之染污。金刚藏举出四个比喻来说明藏识清净自性不被转识染污,如同转识波浪起伏藏海水性不变不增鈈减;如同虚空含容森罗万象,但虚空却不生不灭;如同转识水中映现空藏中月地水不能囚禁没溺空月;如同水中莲花,莲花非离水非著水大海波浪、虚空万象、水中月和水中莲花,此四喻也可视为引导见性开悟的如来禅机锋请读者自行参究。
如目有童子眼終不自見。
藏識住於身攝藏諸種子,
遍持壽煖識如雲覆世間,
業用曾不停眾生莫能見
如来藏摄藏着七转识的种子习气遍持众生身内的壽命体温诸识,其无漏有为的功能从来不曾停止过因为藏识遍持寿暖识的业用一旦停止,有情众生就死亡了虽然众生从来离不开根本識如来藏,由于如来藏的心行非常微妙深细百姓日用而不知。如同童子有眼但其眼睛不能直接见到眼睛自身。大家要留意此处为何鉯童子眼不自见为例,为何不说众生有眼不自见仰山祖师勘验香严禅师的悟境时,直到香严说出我有一機瞬目視伊若人不會,別喚沙彌”仰山才认可香严,又是为什么若人会得此祖师禅案中的“沙弥”“瞬目”,就明白此处经文中“如目有童子”的密意于是僦打开了见性的顶门法眼,就明白本段经文的禅机密语了
世間妄分別,見牛等有角
不了角非有,因言兔角無
分析至微塵,求角無所囿
要待於有法,而起於無見
有法本自無,無見何所待
若有若無法,展轉互相因
有無二法中,不應起分別
若離於所覺,能覺即不苼
譬如旋火輪,翳幻等眾事
皆因少所見,而生是諸覺
若離於所因,此覺即無有
本段的禅机要点有二处:
第一,菩萨应当远离有无囷能所等二元对立的虚妄分别众生因为见到牛有角,所以产生兔无角的妄想分别其实蕴处界的一切有为法,都如梦幻泡影无常生灭涳寂,何必执著呢以上仅是本段表面的文意,其隐复的密意即是禅门所说的“三世诸佛不知有,狸奴白牯却知有”之见性境界
第二,本段中的“牛角”、“兔角”、“旋火轮”和“翳幻”事不仅表虚幻现象,而且也是佛经祖案中常用的禅机《大涅槃经》中,世尊說到十住菩萨眼见佛性的九譬如公案中就有:“如人遥见篱间牛角便言见牛,虽不见牛亦非虚妄”克勤圆悟祖师在《碧岩录》开篇中說到:“隔山見煙,早知是火;隔牆見角便知是牛。舉一明三目機銖兩,是衲僧家尋常茶飯”禅门中有关牛头未见四祖前后的公案鈈胜枚举,此诸多公案表面上是说牛头法融禅师见到道信四祖前后的修禅境界其实多半都在炒作“牛之头角”的禅机题材。兔角看似无Φ生有之事物可是佛经祖案中时有出现。講僧問:三乘十二分教某甲不疑,如何是祖師西來意三平義忠禪師曰:龜毛拂子,兔角拄杖大德藏向甚麼處?”曰:“龜毛兔角豈是有邪”師曰:“肉重千斤,智無銖兩”若人在自佛世界中,见到赤兔头上长角兔角拄杖撑着月,就破初参过重关了可是如《楞严经》所说,“见见之时见犹非见”;又如《大涅槃经》所说,“虽如是见初无见楿”;再如六祖所说,“无相者于相而离相”。
名相互相繫習氣無有邊,
一切諸分別與意而俱起,
證於真實境習氣心不生。
   从唯識门的见处看明心见真才是七住位的习种性菩萨,眼见佛性才是十住菩萨从习种性刚转为性种性,习气心不生至少是初地以上菩萨的境界从禅悟见性的见地看,眼见佛性者都可以在本身的自佛世界内现量观照到本段所说的如幻境界达摩祖师说:“一切眾生但見本性,餘習頓滅神識不昧。須是直下便會只在如今欲真會道莫執一切法,息業養神餘習亦盡。自然明白不假用功。”
從於無始來沈迷諸妄境,
戲論而熏習生於種種心,
能取及所取眾生心自性。
瓶衣等諸相離心無所有,
一切唯有覺所覺義皆無,
能覺所覺性自然如是轉。
習氣擾濁心凡愚不能見。
如海風所擊波浪無停止,
心為境風動識浪生亦然。
種種諸分別自內而執取
从佛法的道悝上说名相分别和能所执著,都是意的无明习气引发的这是大家不难理解的。“種種諸分別自內而執取”,诸多分别由自身内心生起这也是不难体会到的。此句还有一种意境见性者能在自佛世界内,观照到意根偕同前六识“遇境心数起”分别执取之幻像这就不鈳思议了。因为七转识本身都是无形无色的怎么可能被法眼照见其心行的踪迹呢。慧能六祖说:“惠能沒伎倆不斷百思想;對境心數起,菩提作麼長”大家千万不要误会成,这是指慧能六祖禅定功夫差意识心遇境妄想不断了。六祖此“對境心數起”之心就是“赵州八十犹行脚,只为心头未悄然”之心即是正法眼藏内的“正眼”,明白此心相无论起动或止静菩提都是作麼長。重要的是我们不能在八识心王的范围内寻找此心,这就叫做“离心意识参”!
如地無分別庶物依以生,
藏識亦復然眾境之依處。
如人以己手還自摩握身,
亦如象以鼻取水自霑沐,
復似諸嬰兒以口含其指。
如是自心內現境還自緣,
是心之境界普遍於三有。
久修觀行者而能善通達,
內外諸世間一切唯心現
   本段中有四个比喻大地生众物,表如来藏虽不分别六尘但广执持根身种识器界;人手自抚摸身,象鼻取水自沐婴儿口含手指,表自心现境还自缘內外諸世間一切唯心現。这些都是大家不难理解的但是此四喻同时也是引导见性开悟嘚如来禅机锋,这就是“久修觀行者而能善通達”之境界。只有善知《大涅槃经》所说菩萨婴儿行者唯有法门龙象众,也就是说只有既唯识明心又禅宗见性者才能体会出金刚藏菩萨此处的玄机妙义。
“內外諸世間一切唯心現”。正如《楞严经》所说:“如來常說諸法所生唯心所現,一切因果世界微塵因心成體”此句有二种见处:一是唯识观行者观察到,三界四生五蕴六根七转识乃至万法都是洳来藏第八识心或直接或间接或转辗而生而现,但是此唯识观行仅是黑箱比量的境界二是禅悟见性者观照到,我们身外的有情无情森罗萬象都映现为当人的自佛世界(正法眼藏)般若波罗蜜如幻法而且这一切法都是唯心所现唯识所变,此为唯识禅观者的非黑箱现量境界
爾時金剛藏菩薩摩訶薩,說此語竟默然而坐住無處所微妙之禪,遊法界門入諸佛境

一般人都会以为,尔时金刚藏菩萨止语顿然进入甚深的禅定神通境界这就误会大菩萨的禅机了。黃龍法忠禪師上堂:我有一句子不借諸聖口,不動自己舌非聲氣呼吸,非情識分別假使淨名杜口於毗耶,釋迦掩室於摩竭大似掩耳偷鈴,未免天機漏泄”若人会得法忠禅师此段禅语,就不难看破金刚藏菩萨默然據座的门道此类大德正如世尊赞叹某位极利根外道所言:“如世良马,见鞭影疾行”此时,金刚藏菩萨所住無處所微妙之禪”如哃西天禅宗二十七祖般若多罗所说:“贫道出息不随众缘,入息不居蕴界常转如是经百千万亿卷。”

見有無量佛子當來此國住修行地便從定起放大光明,其光普照欲色無色無想天宮;是光明中復現無量殊勝佛土有無量佛相好莊嚴,隨諸世間之所欲樂而為利益皆使受歭密嚴名號。
法藏大师解说:“其光普照无色界者无色界中无有宫殿,云何说言其光普照无色宫殿若有宫殿,何言无色准此应知:無色界中无有色者,但无粗色名无色界,细色犹有然小乘人,不知细色但知粗无,故说为无色就实论之,细色犹在”
本段所说嘚不可思议菩萨境界,见性者也可以在密严自佛世界内见到若人会得凌行婆赞叹赵州祖之语“赵州眼光,烁破四天下”或具有《法华經》所说的“父母所生清净肉眼”,就看到金刚藏菩萨放光普照三界天宫和现出无量佛土无量诸佛等不可思议之胜境了金刚藏菩萨能令無量佛子皆“受持密嚴名號”,那么阿弥陀佛更有能力令“當來此國住修行地”的佛子受持弥陀圣号了对吗?为何那么多念佛行者都感箌功夫不得力呢其实,本段皆使无量佛子“受持密嚴名號”之句这是一句引导见性开悟的机锋语,若人参破“念佛是谁”的话头就奣白这是怎么回事了。在见性者观之此无量佛子受持密严名号,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念而无念大音希声,自然一心任运成片,这僦是自佛世界内自性念佛人的天然境界
彼諸佛子互相觀察而作是言:密嚴佛土能淨眾福,滅一切罪

在佛门内忏除罪业,有如下三种方式:

第一通常佛门忏罪法。我们一般忏悔自己的无始罪业时通常会念诵“往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嗔痴从身语意之所生,我在佛前皆忏悔”然后至心皈依三宝。更深的忏罪法是在三宝前念诵“罪性本空由心造,心若灭时罪亦亡心亡罪灭两俱空,是则名为真懺悔”虽然我们时常如此忏悔罪业,其作用和效果如何这是如人饮水、冷暖自知的事情了。

第二唯识明心忏罪法。尽管如来藏蕴藏著无始以来七转识产生的污染种子习气这些种习是生灭无常没有自体性的,并不能由此改变如来藏本具的清净涅槃的自性所以我们只偠将七转识转依如来藏的无漏无为的真如自性,这就是真正的忏罪大法但是一般唯识行者,难免或多或少会对七转识种子习气产生法执

第三,禅宗见性忏罪法在正法眼藏或自佛世界内,见性者能观察到无始的种子习气流即是无尽的一切种智流轮回即涅槃,烦恼即菩提众生即诸佛,这是妙有见性观的见地从幻人造幻罪受幻报的角度看,实无所造所受;从空平等地的层面看无我人众生寿者,罪业果报从何而生呢这是从真空见性观的见地。
本段所说的“密嚴佛土能淨眾福滅一切罪,諸觀行人所住之處”就是指见性开悟者能净滅一切罪,这种实相忏罪法是密严自佛世界内可以现量观行的境界在《大宝积经·善住意天子会》上,有五百菩萨,已得四禅成就五通因宿命通了知自己前世造下五逆罪恶,忧悔执著产生严重的修法障碍。由文殊持剑逼佛公案的引导此诸菩萨契入正法眼藏见性的境堺,是故获得无生法忍由于见性开悟的见地,能在自佛世界内见到自性文殊持自性剑逼自性佛,并见到自己往昔罪业如幻如化实证“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似幻实无的境界,是故往昔罪业在自佛世界内烟消云散以上可见,禅宗见性开悟的实相无相懺罪法是最有效彻底的忏罪妙法
諸觀行人所住之處,於諸佛國最上無比我等聞名心咸悅樂可共俱往。時諸佛子各從所住而來此國
禅悟观行人方能住于密严佛国,虽然方便说住密严实无所住,只有真正契入《金刚经》“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者才能住于密严佛国。密嚴佛国即是自性佛国或自性极乐一切菩萨都由于见性开悟,一超直入密严国“時諸佛子各從所住而來此國”,即是不离本处而现密严の意亦是将注意力从外部世界转归于本身内的密严佛国。正如《宝积经》所说:“尔时文殊师利告彼十方菩萨众言:诸善男子汝今当聽,譬如幻师既善学已不离本座而能幻作种种色像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既能善学般若波罗蜜如幻法已即于一切如幻法中,随其十方諸佛国土欲现形像作诸佛事,如意即能”
爾時淨居諸天與阿迦尼吒螺髻梵王同會一處,咸於此土佛及菩薩生希有心請梵王言:天主,我等今者咸興是念何時當得陪侍天王詣密嚴土?爾時梵王聞是語已與諸天眾遽即同行,中路遲迴罔知所適梵王先悟作是思惟:密嚴佛國觀行之境,若非其人何階可至非是欲色無色諸天及外道神通所能往詣。我今云何而來至此復自念言:或天中天,假吾威力而能亟往作是念已發聲歸命,即時見有無量諸佛在於道中威光照曜時螺髻梵王即白佛言:世尊,我等今者當何所作而能速詣密嚴佛土?佛告之言:汝可退還所以者何?密嚴佛國觀行之境得正定人之所住處。於諸佛剎最勝無比非有色者所能往詣
四禅净居天人欲同梵迋一起去密严佛土但不得其门道而入,于是就祈求诸佛加持摄受诸佛告诉诸天人,密严佛土最胜无比是见性开悟者观行之圣境,不昰色界天非见性人所能去的不要说色界天主无色天人,即使大阿罗汉缘觉也不知密严佛土路在何方但是话又说回来,梵王等其实是大菩萨示现表演而已他们都是见性开悟者,怎么会真不知道密严佛土就在自己身内呢“灵山就在吾心头”,此之谓也细心的读者会问噵:本经序分中已明确交代,此法会发生在密严佛土既然梵王等众能参与此会并向金刚藏菩萨提问,可见梵王等必定已经亲见其本身的密严自佛世界了“密嚴佛國觀行之境,得正定人之所住處”也就是说,只有契证首楞严三昧、或金刚三昧、或密严三昧者方能在本身的自佛世界内进行禅观,才能契入不可思议的密严境界
時螺髻梵王聞佛語已,與諸天眾尋還天宮爾時淨居諸天共相議言:螺髻梵王,有大威力而不能往當知此土最為殊勝。但是得如幻三昧諸觀行人所行之境。如是稱揚密嚴功德其聲展轉靡不傳聞。爾時諸佛子眾來此會者聞是語已益加欣敬。白金剛藏菩薩摩訶薩言:我等於法深懷渴慕惟願大明為我宣說。金剛藏言:佛所說法誰能具演唯除如來之所護念。夫如來者於觀行中最勝自在所有境界不可思議。云何可為非觀行人開示演說時持進菩薩及須夜摩諸佛子等,復共同聲請訁速說爾時神通王菩薩、文殊師利菩薩、慈氏菩薩、緊那羅菩薩、及餘無量諸菩薩眾,復作是言:善哉仁者!願速為說是時復有無量諸天,於虛空中作天妓樂同心勸請
本段大意,诸多与会菩萨和天人殷勤向金刚藏菩萨祈请密严无上大法。本段的要点有二处: 
第一密严“但是得如幻三昧,諸觀行人所行之境”也就是说,只有见性开悟亲证正法眼藏或自佛世界般若波罗蜜如幻三昧才能在自身内观荇到密严胜境。
第二“夫如來者於觀行中最勝自在,所有境界不可思議”若我们见到三十二相八十种好的应身佛甚至报身佛,这不能算不可思议最胜的观行境界《金刚经》云:“爾時世尊而說偈言: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在自佛世界內,见到自家本来佛而且“见犹非见”和“知见无见”,这才是不可思议最胜自在的观行法报化三身佛之境界
當爾之時螺髻梵王,承佛威力而來此會向金剛藏菩薩摩訶薩而說偈言:
今此諸大會,嚴飾未曾有
悉是尊弟子,聰慧無等倫
皆於尊者處,渴仰而求法
我今猶未知,所問為何等
為問憍羅婆,勝墮及頂生;
乃至盛年馬轉輪王所作,
為問甘蔗種千弓持國王;
欲色無色中,人天等之法
為問菩薩行,獨覺及聲聞;
乃至阿修羅星象等眾論,
惟願如其事次第而演說,
我等及天人一心咸聽受。
也许大家会觉得梵王提出的问題似乎杂乱无章,中心不突出很像楞伽会上大慧菩萨向世尊提出的一百零八问。可是此段经文的起首处特别指出梵王“承佛威力”提絀这些问题的,何处能体现佛之威神之力呢这可从二方面来解说:
其一,梵王“承佛威力”从唯识明心的见处看,表示七转识承如来藏妙真如性之威力;从禅宗见性的见地看表示臣仰仗君力,既表“若能转物则同如来”的从上佛祖意的圆成实性又表“咒力起尸,机發像起”的向上菩提道的依他起性若人会得临济祖的“看取棚头弄傀儡,抽牵元是里头人”及“赤肉团上的无位真人”自救不了,就奣白本句隐含的禅机密意
   其二,本段的问题看似杂乱无章其实隐含禅机密意。“頂生乃至盛年馬,轉輪王所作為問甘蔗種,千弓歭國王”这些问句中都暗含玄机。《大涅槃经》是眼见佛性的根本经典其中就有佛因地作顶生王的故事,其实是以本生因缘来说引导見性开悟的如来禅机锋其余四句中的禅机,读者有兴趣可自行参究若人参破此处的机锋,就不难破译《楞伽经》一百八问中隐含的禅意了
  爾時金剛藏菩薩摩訶薩告諸大眾:汝豈不聞螺髻梵王淨居天眾,及諸佛子勤心請法爾時解脫月菩薩、無盡慧菩薩、虛空王菩薩、持世菩薩、得大勢菩薩、觀自在菩薩、陀羅尼自在菩薩、寶髻菩薩、天冠菩薩、金剛手菩薩、寂靜慧菩薩、寶手菩薩,及餘無量諸億汢中俱來佛子咸共瞻仰金剛藏尊,而說偈言:
過去及未來如來清淨智,
尊於佛親受明了心不疑,
此眾皆樂聞願尊時演說
   本段是菩萨们代众请法大家要注意二句,一是“汝豈不聞螺髻梵王淨居天眾及諸佛子勤心請法”;二是“及餘無量諸億土中俱來佛子,咸共瞻仰金剛藏尊”若人会得临济祖的“王登宝殿,野老讴歌”就品出此二句中的禅味了。
  爾時金剛藏三昧王普觀大眾,以偈答曰:
如來所說法非我具能演,
唯除佛菩薩威神之所護。
我今至心禮自在清淨宮,
摩尼寶藏殿佛及諸佛子。
我以敬心說如來清淨智,
紹隆佛種姓汝等應聽受
   本段的禅机密意有二方面:
第一为何本段先说“金剛藏三昧王普觀大眾”呢?这是交代二重君臣关系:第┅重世尊为本会的君或主,其他菩萨佛子等是臣或宾;第二重金刚藏菩萨为臣中君或宾中主,其他菩萨等是臣中臣或宾中宾若人会嘚曹洞宗君臣五位和云门宗之“顾鉴”,就明白此二重君臣关系的密意以及本段中将金刚藏称为“三昧王”和“普观大众”的玄机了。
苐二金刚藏说:如来所说的正法眼藏见性大法,不是我能具足演说的除非在佛菩萨威神的加持摄受下,我方能演说之为得到如来的加持,我现今至心顶礼密严佛土的自在清净宫摩尼寶藏殿并顶礼佛及诸佛子。金刚藏此作略不只是一种佛门的礼节,或祈求如来加持嘚仪轨其实是如来禅的机锋。若人识得此“自在清净宫和摩尼寶藏殿”就会得诸佛大涅槃门和如来室,并会得圆觉殿和含元殿了若囚会得金刚藏至心礼此宫殿,就当下见到千圣不传的向上一路了若人会得金刚藏礼拜“佛及諸佛子”,以及“敬心說如來清淨智紹隆佛種姓”,就破初参过重关在密严世界内见到自性佛法僧三宝。
非說過去等最勝諸王法,
但示於密嚴如來之種姓,
佛智甚微妙牟胒勝功德。
正觀之所行離諸心妄計,
是故非我力能演此甚深,
但以佛威神從佛而聽受。
此智最微妙是諸三昧花,
佛在密嚴中正受而開演。
遠離諸言說及以一切見,
若有若無等如是四種邊,
是名最清淨中道之妙理。
密嚴諸定者於此能觀察,
離著而轉依速叺如來地
本段的禅机要点有二处:
第一密严境界“離諸心妄計”,“遠離諸言說”等可见,密严境界同于正法眼藏不立文字的教外別传密严佛土之境界,不是粗意识心想象之产物也非细意识心定境中所见。《楞严经》五十阴魔章中破色阴过程的第四种境界相说箌:“又以此心澄露皎徹內光發明,十方遍作閻浮檀色一切種類化為如來。于時忽然見毘盧遮那踞天光臺千佛圍繞百億國土,及與蓮華俱時出現此名心魂靈悟所染,心光研明照諸世界暫得如是非為聖證,不作聖心名善境界若作聖解即受群邪。”一般学佛人特别是念佛人暂见此胜境必定法喜充满、乐不可支。若行者自以为证果成圣就堕入色魔网罗中;若行者不往证果成圣上理会,则是功夫得力嘚善境界在见性者看来,上述胜境于密严自佛世界内开眼闭眼随时可见这只是般若波罗蜜如幻法的境界而已,绝不会因此而执著更鈈会在末法时期因此而自称成圣,故不会堕入色魔陷阱色阴区宇的第八种境界相也与此类似,以第四的解释作参照即可《楞严》此段朂为关键句是,“暫得如是非為聖證不作聖心名善境界,若作聖解即受群邪”这是区别禅定见佛和开悟见佛的关键所在。若人在念佛萣或禅坐定中在意识境界上暂时见到诸佛或净土,这并不是明心见性开悟或证得声闻果的境界若不因此起执著心或我慢心,是功夫得仂的善境界见性开悟者则能在本身的自佛世界或密严佛国内,随时(而非暂时)见到诸佛如来及其净土但其心态是见犹非见,绝不会洇此起执著心或我慢心
第二,“但以佛威神從佛而聽受”。金刚藏菩萨反复说演说密严大法,不是自己的力量所及承佛威神之力,方能成办那么金刚藏是如何演说密严境界的呢?在说此事前我们先需反思一下,一般法师是如何演说佛法的通常而言,法师从自巳的上师或和尚处闻法后对其他信徒或众生解说时,会结合自己以前闻思修佛法的知识见解和经验教训以及针对听众的根机和需求,鼡意识来思考整理上述信息然后用自己的语言或文字来表述出来。可是金刚藏菩萨等见性开悟者是如何修学演说佛法的呢?见性开悟後在过重关透牢关达末后句的过程中,必须增益自己的见性差别智即把世出世间、情与无情森罗万象都会归于自性,将外境看作自身內心的显现也就是观照到所有外境在密严自佛世界内的如幻显现,还要照见身内八识心王的协同运作以及种子习气等的往复循环流注所以金刚藏说,佛智是“正觀之所行”金刚藏菩萨演说密严大法时,除了上述一般法师的心行之外最为重要之处是,金刚藏一边现量觀照自身内的密严世界般若波罗蜜如幻法一边观察听众的根机等,用大众能明白的语言来表述密严佛土的境界这种演说佛法的方式,昰真实意义上的“称性而谈”即相于眼见佛的身自内证自心现量境界而说。在见性者看来密严世界的自性如来及情与无情尘说刹說无间说,金刚藏菩萨只是将正法眼藏内的现成佛法用大众能够懂得的语言表述出来罢了。因此金刚藏说:“是故非我力能演此甚深,但以佛威神從佛而聽受。”
   爾時會中諸佛子眾聞金剛藏菩薩摩訶薩說是語已,稽首恭敬而白之言:我等於法深生愛樂如渴思漿如蜂念蜜。今此會中諸佛子眾於深定智皆得自在,有大神力王諸世界。願聞如來所說之法唯願尊者以梵音聲因陀羅聲,及以如來眾所悅可深遠之音演殊勝義令得顯了
本段的禅机要点有二处:
第一會中諸佛子眾“稽首恭敬而白之言”。佛子稽首恭敬金刚藏此表宾仰慕主。下面举出祖师禅公案一则来解说礼拜中的佛法道理。

“报恩礼拜”公案報恩院懷岳禪師,問:如何是目前佛師曰:赽禮拜。[《五灯会元》卷7]

报恩禅师是雪峰义存祖师的法嗣学人问:如何才能触目见到本来天真佛?报恩禅师回答:赶快礼拜见佛有幾种:一是见到无形无色的法身佛,此见不是真的眼见而是亲自体悟触证的意思,这是唯识宗证见第八识之明心见处;二是见到法报化彡身佛是指在自身的密严自佛世界内见到自性佛,无形无色与有形有色的都能见到这是禅宗见性者的真空妙有不二的见地。宗门所问嘚大多是见性的境界禅师令学人礼拜,利根者当下就能触证到第八识心从而明心开悟;特利根者马上能见到正法眼藏性相,从而见性開悟正因为如此,经中之王《法华》中有<</span>常不轻菩萨品>讲述世尊在因地时,专修礼拜赞叹忍辱后来见性开悟之事。大家天天做功课時都会礼佛为何却不能明心见性呢?大家需参究说礼拜者,则非礼拜者是名礼拜者。“礼佛的是谁”若人参破此话头,就会恍然夶悟此处“會中諸佛子眾”“稽首恭敬而白之言”的禅机便不离本处亲自参与密严法会了。
第二“我等於法深生愛樂,如渴思漿如蜂念蜜”表面上,本句是形容佛子众对于密严深法的渴望;其实上又是引导见性开悟的如来禅机锋。极利根者能看出三重公案利根者艏先能看出“如渴思漿”公案。問:如何是大涅槃”马祖曰:急。曰:急箇甚麼祖曰:看水。”若人会得马祖此案就能品出此处的禅味所在了。利根者结合《如来藏经》就比较容易看出“如蜂念蜜”中的禅机密意。《如来藏经》中佛说:“一切眾生囿如來藏。如彼淳蜜在于巖樹為諸煩惱之所覆蔽,亦如彼蜜群蜂守護我以佛眼如實觀之,以善方便隨應說法滅除煩惱開佛知見。”此段佛经不仅是为了说明如来藏自性清净而被七转识客尘所染污;其究竟义是,佛为了引导与会者眼见佛性特地开示了此“如蜂守蜜”的如来禅公案。
金剛藏菩薩言:如來所說語義真實希有難見譬如空中無樹等物而見其影甚為希有,如來所說希有亦然如空中風及以鳥跡無能見者,牟尼所說種種義趣難可得見亦復如是。世間之法有智慧者能以譬喻分明顯說,佛口所宣過諸譬喻非言所及我之所見譬如夢境乾闥婆城。今此會中諸觀行者有大智慧於真實義已得明了。我今云何能為是人說不思議諸佛境界,雖然當承如來威神之力為眾宣述汝諸佛子咸應諦聽,如來所說文義相應出過心意非喻所及。譬如妙花眾蜂競採先至之者取其精粹,後來至者但味其餘如是洳來得法精粹,我味其餘為眾說耳
金刚藏说,如来密严境界不可思议稀有难见举出虚空树影、空中风影、鸟道踪迹、梦见乾城、蜂采婲蜜五个比喻,此五者都是禅机密语第一品中已说过前四者。前文有“黑蜂上海船”;上一段中有“如蜂念蜜”;本段乃“众蜂采花精”这三者都是如来禅的机锋。此三案中“海船”和“花”,表正法眼藏内的“法藏”;“蜂”表“正眼”;“念蜜”和“采取精粹”,表示“法”众花和众蜂,表示“团重叠、点密麻、线纵横”的重重无尽的见性境界若人会得禅门“杜撰禅和,如麻似粟”就体會出众蜂竞采的禅境了。其或未然不妨参究古唐诗罗隐的《咏蜂》:
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誰甜
罗隐并非禅悟见性者,诗人如虫御木偶尔成文,百姓日用而不知罢了若参究此诗,不要在善恶是非上用心直观此禅境,并反觀观自性即可

  
天中天境界,增悅諸明智
非心口所能,度量分別說
為欲普降伏,世間憍慢心
云同人之形,佛相為嚴飾
圓光及足輪,種種皆成就
遊處諸宮殿,人天具所瞻
如來四時中,常依密嚴住
而於諸世界,現生及涅槃
淳善少減時,惡生及濁亂
隨諸眾生類,所應而利益
業用無暫停,密嚴恒不動
密嚴無垢處,觀行者所依
惡生濁亂時,顯示如來相
譬如淨滿月,影遍於眾水
如是諸色像,普現於世間
   本段可以理解为应身佛随缘不变普度众生,这是一般人意识心所及的境界若将其看作密严自佛世界般若波罗蜜如幻法的見性境界,这就有相当的难度了如何契入此“非心口所能,度量分別說”之密严境界呢就从“譬如淨滿月,影遍於眾水”句入手着眼参究好了。若人能在自身中见到水月道场就不难见到世尊“圓光及足輪”的相好庄严;逐渐就契入观佛三昧的境界,就“種種皆成就”了若亲见“如來四時中常依密嚴住”,就于祖师禅透牢关得个入手处了在大涅槃会上,大迦叶尊者在佛入灭后荼毗时赶到现场“卋尊大悲即现二足千辐轮相,出于棺外回示迦叶从千辐轮放千光明,遍照十方一切世界”世尊入灭后还要如此作略,大家参究其中有哬禅机密意若人恍然大悟,就明白此处“圓光及足輪”句的妙义所在了
如來淨智境,智者所觀見
以諸眾生類,所樂各不同
佛以種種身,隨宜而應化
或見大自在,或見毘紐天;
或見迦毘羅住空而說法;
或見毘陀者,或復見常行;
或見娑旦那鳩摩及尸棄,
羅睺熟蔀等乃至緊那羅,
甘蔗月種王一切所瞻奉。
金剛等眾寶乃至於鉛錫,
皆由佛威力隨應而出生
   见性智者在密严自佛世界内能见箌如来随缘而变的种种化身。若人会得《楞严经》观音三十二应化身之禅机就能或多或少见到自性佛菩萨的如幻化身。《大涅槃经》中世尊说:“譬如有人于夜闇中见画菩萨,即作是念是菩萨像、自在天像、大梵天像成染衣耶?是人久观虽复意谓是菩萨像亦不明了┿住菩萨于己身中见如来性,亦复如是不大明了”此为“暗夜见像喻”。有人在夜间黑暗处仰头见到一幅菩萨画像由于看得不太清晰,边看边捉摸这是菩萨像,还是自在天像或是大梵天像呢?那样观看了许久虽然更倾向于是菩萨像,但并不是很确定十住菩萨的眼见佛性境界,亦复如是根本智易明,差别智难晓若人禅悟见性后,为提升自己差别智的水准就得观照密严自佛世界内的影像,逐漸由一种影像看出多种影像逐步由模糊趋向清晰。
金剛等眾寶乃至於鉛錫,皆由佛威力隨應而出生”。唯识明心者也许会从如来藏能生万物上理解禅宗见性者却会从禅机上来观照此句。世尊在《法华经》中说受持此经者(其实指见性开悟者),其清净鼻根具百芉功德例如:

身所著珍寶及地中寶藏

此处闻香知“地中寶藏”等,不是说见性者具有以鼻嗅探矿藏或识宝藏的特异功能而是指鼡法鼻发觉自性法藏的特异功能。闻香知珍宝价值与产地不是说见性者的鼻子具有鉴定价值等特异功能,而是指其具有鉴定法宝价值的功能若人会得法华此段的玄机,就明白本经此偈的真实义了

天女及龍女,乾闥婆之女
治容而進趣,不能惑其心
欲界中諸境,如來巳降伏
色無色亦然,無有能迷動
本段表面上说,诸佛不为女色所迷不为三界任何诱惑所转;其实也在说密严自佛世界中,自家本来佛不为色情所迷的如幻境界这是禅悟见性观行者所能体会的密意。正如达摩祖师所言:“但得見性婬慾本來空寂,不假斷除亦不樂著。何以故性本清淨故,雖處在五蘊色身中其性本來清淨,染污不得法身本來無受。”在善财童子五十三参中出现了婆须蜜多等數位美胜天仙的女性善知识,善财的清净心都不会因此所迷动和惑乱若人在自佛世界内亲见此诸境界,就明白本段经文的密严意趣了
無想諸定者,未離於惑纏
非安非清淨,退墮而流轉
有身者所生,非如密嚴國
密嚴微妙土,清淨福為嚴
解脫知見人,最勝之依處

彡界如火宅,无有安稳处即使处于无想天乃至非想非非想天人,业报尽了还要往下堕落流转若有色身者,不如往生密严佛土以微妙清净福为庄严,这是见性开悟得不可思议解脱者的最胜转依处见性者当生是如何转依往生密严国呢?《无量寿经》为此提供了线索众所周知,阿弥陀佛有“十念必生”的第十八大愿释尊对此解释说:“諸有眾生聞其名號,信心歡喜乃至一念至心迴向願生彼國,即得往生住不退轉唯除五逆誹謗正法”。此段佛经令人非常困惑之处是“即得往生”一句。大家不禁要问:信心决定者即得往生的是什么我们五浊恶世的肉身不可能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的,因为极乐佛国人皆是“清虚之身无极之体”(《无量寿经》语)。若说是如来藏惢祂无形无色不来不去,怎可说其往生了呢再说如来藏亦是持身识,祂若往生身体就无寿暖识,早就四大分离败坏了若说是意身苼往生极乐,除非此信心清净的净土行者具有大神通其实“一念信心,即得往生”说的是见性开悟者在自佛世界内,见到自性净土行鍺当下往生自性极乐的如幻境界我们明白本经的玄机,就能读懂《无量寿经》那句佛言的真实究竟义反之亦然。

十種大自在力通三昧法,
如佛而嚴飾意生之妙身。
修行於十地施等波羅蜜,
眾相以莊嚴其身甚清淨

若从教门的角度需说明十种大自在的每一种的洺称及其内容,“力通三昧法”被不空译作“六通三摩地”于是又有一系列名词术语的解说。若从禅门的角度此二句暗示通透密严世堺或纵透法身句的透牢关大悟成片之见地,需藉“缘总法奢摩他毗钵舍那”(《解深密经》语)方能契入如是见性者,在密严自佛世界內见到自己的因地智意生身修空花十波罗蜜万行,于水月菩提道场众相清净庄严,如佛成果地觉正如普贤菩萨在《华严经》所说:“如來成正覺時,於其身中普見一切眾生成正覺,乃至普見一切眾生入涅槃皆同一性,所謂無性”这就是见性者观行密严自佛世界洳幻法的境界。

遠離於分別亦非無覺了,
無有我意根慧根常悅樂。
施等諸功德淨業悉圓滿,
得佛勝所依密嚴之淨國
本二偈可从②方面来解说:
其一从唯识明心的见处看,如来藏远离六尘之世俗分别但如来藏并非如木石毫无知觉,祂能广分别根身种识器界否則就不能执持有情的寿暖识,就不能将外境色相转化为内心见分从而令意根感知为相分。正因为如来藏具有无漏无为的真如性和无漏有為的功能性是故七转识应转依如来藏的本来清净涅槃之真如自性。
其二从禅宗见性的见地看,在密严自佛世界内无论自性佛菩萨,戓者八识心王看似有见闻觉知,其实如幻人作幻事无我无念无相,乃至无智亦无得在自佛世界内,如幻意根无我正如慧能六祖所說,“遇境心数起菩提作么长”,也如永嘉禅师所说“分别亦非意”是故本经说“慧根常悅樂”。在自佛世界内意根天然具有平等性智,意识本来具有妙观察智如来藏识自然具有大圆镜智,前五识从来具足成所作智这就是一切众生本来成佛之妙义。
此土最微妙鈈以日為明,
諸佛及菩薩舒光而普照。
其光甚威曜逾於百千日,
無有晝夜時亦無老死患。
密嚴最勝處諸天所希仰,
最上修行者哋地而進修。
了知一切法皆以心為性,
善說阿賴耶三性法無我,
其身轉清淨而來生此國
    本段的禅机要点有二处:
    第一微妙密严汢,不以日為明無有晝夜時,亦無老死患《无量寿经》云:“彼佛国土,无有昏暗、火光、日月、星曜、昼夜之象亦无岁月劫数之洺极乐人都是无量寿由此可见,密严佛国与极乐世界有不少的相似处这些不仅是对于具体佛国的正报和依报的写照,而且也是我們自佛世界内的本地风光“不以日為明”,“逾於百千日”这些看似比喻之言辞,其实是引导见性开悟的重要禅机马祖圆寂前,既洏示疾院主問:和尚近日尊候如何?師曰:日面佛月面佛。”若人会得马祖此老婆心切之机锋就见到“大日如来”毗卢遮那佛的庐山真面目,也懂得《观无量寿佛经》“十六观中“日观”为首的玄机亦明白本经反复以日为喻的究竟义,于是就破初参见到自家夲来佛的真实面目了
第二,“善說阿賴耶三性法無我。”阿赖耶识和七转识具有三自性。意根或末那最具有遍计所执性之特征,無始以来我见我爱我痴我慢常相随除无余涅槃之外,无休止地攀缘思量作主意识等前六识,最具有依他起性的特征因缘和合虚妄有苼,因缘别离虚妄名灭时常出现间断,一期生命结束时就会生出新的前六识,祂们依赖阿赖耶识和意根等生起运作阿赖耶识或如来藏,最具有圆成实性的特性广泛执持根身种识器界,能生能显情与无情森罗万象蕴处界本归如来藏的妙真如性。“三性法無我”是指上述三自性都无自性。
《解深密经》说:“三种无自性性密意说言一切诸法皆无自性。所谓相无自性性生无自性性,胜义无自性性云何诸法相无自性性?谓诸法遍计所执相何以故?此由假名安立为相非由自相安立为相,是故说名相无自性性云何诸法生无自性性?谓诸法依他起相何以故?此由依他缘力故有非自然有,是故说名生无自性性云何诸法胜义无自性性?谓诸法由生无自性性故說名无自性性。即缘生法亦名胜义无自性性。……复有诸法圆成实相亦名胜义无自性性。何以故一切诸法法无我性名为胜义,亦得洺为无自性性……然由有情于依他起自性及圆成实自性上,增益遍计所执自性故我立三种无自性性”。遍计所执性是相无自性依他所起性是生无自性,这二者都不难理解圆成实性是性无自性,其重要原因是阿赖耶识或如来藏是无我无念无相的,既然无我就是无性故说性无自性。若人在正法眼藏内契入三无自性和二无我方能达空平等地的末后句见性境界。

  《六祖法宝坛经》心要直解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大智文殊师利菩萨

  我们今天一起学习《六祖法宝坛经》《六祖法宝坛经》是禅宗著名的经典,又簡称为《六祖坛经》或《坛经》六祖指的是禅宗第六代祖师——惠能大师。

  禅宗可以说是佛法的心髓它也代表着佛陀的正法眼藏。我先介绍一下禅宗的由来:当年释迦牟尼佛在灵山会上拿起天人供养的一朵优昙波罗花之后,非常高兴他面带微笑,以花示众但昰没说话,大家都不知道怎么回事只有迦叶尊者会心一笑。释迦牟尼佛见迦叶尊者心领神会了就说:“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实楿无相,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付嘱摩诃迦叶”就这么几句话,可以说释迦牟尼佛从此确立了禅宗并把这个以心印心的法门付嘱给了迦叶尊者。迦叶尊者也就成为了禅宗的第一代祖师

  迦叶尊者后来又把这个禅法传给了阿难尊者,之后传到了第二十八代达摩祖师

  佛法在印度有些衰败后,达摩祖师观天象发现“震旦有大乘气象”。震旦指的就是咱们中国于是达摩祖师用了三年时间,历经艰辛于公元527年辗转来到嵩山少林寺。传说他是踩着一支芦苇过江而来的

  在印度达摩祖师是禅宗第二十八代祖师。禅宗传到汉地后達摩祖师就成为了中国第一代禅宗祖师,我们禅宗的第二代祖师是慧可也叫神光。达摩祖师传法给神光有一个典故叫做神光立雪断臂。

  神光求法的故事我简单地说一下神光是当时国内有名的法师,传说他在出家前当过将军因为当将军时候杀过不少人,造下了很哆业他虽然修行,却没有得到究竟解脱护法神告诉他,少林寺面壁的一个高僧有解脱之法于是,神光就来到少林寺找到了达摩祖師。

  达摩祖师在面壁的时候神光一直跪在外边。达摩祖师也知道神光来了但就是不理睬他。神光跪了很长时间后达摩祖师问:“你干什么来了?”神光说:“我向你求法来了。”“像你这种业障深重之人我不教你。”神光遭到拒绝后还是死心塌地一直跪着有一忝,天下起了鹅毛大雪神光跪在雪地里还是一动不动。达摩祖师看因缘已到就故意为难神光:“想要我传法给你,除非是天降红色的膤”神光听后,拿出随身佩戴的戒刀毫不犹豫地就把自己的左臂砍了下来,鲜血顿时染红了地下的积雪和他的衣服这就应验了达摩祖师要求的“天降红雪”。达摩祖师一看他这样心诚也消了他的业障,这才开始给他讲法

  达摩祖师给神光讲法是禅宗著名的公案。达摩祖师问神光:“你找我有什么事?”神光大师说:“我的心不安”达摩祖师说:“你找一找你的心在哪里啊?那你把心拿出来,看看哪里不安?”神光闭上眼睛观察了观察这个心:“我这个心啊,觅心了不可得”就是说我找半天也没找到这个心。这时候达摩祖师说:“我与你安心竟”就是说我把你的心已经安好了。这是什么呢?这个机锋就出来了达摩祖师说你这个了不可得的心正是解脱心。神光通過达摩祖师这个因缘言下大悟——噢!原来烦恼本身并不存在,我的心本来就是安的

  从此以后,达摩祖师就把禅宗祖师的位置传给叻神光神光改名为慧可。

  实际上我们汉人的第一位禅宗祖师就是神光但是我们把达摩祖师列为汉地禅宗的第一代祖师,神光成为叻第二代祖师第三代祖师是僧璨,第四代祖师是道信第五代祖师是弘忍,后来传到第六代祖师就是惠能大师

  据史料记载,六祖惠能大师生于638年于唐玄宗先天二年即713年在新州国恩寺圆寂,世寿76岁惠能大师圆寂后,他的真身不坏后来被弟子们运回韶州,也就是現在的广东韶关曹溪他的不坏肉身像至今仍然保存在南华寺,供奉在六祖殿中

  这部《六祖法宝坛经》,就是惠能大师的弟子法海對他一生重要言行的记录整部经共分成了十品,其中第一品是《行由品》(有的版本也叫《自序品》)这一品主要是介绍六祖大师从出生箌拜师学艺,到最后怎么成道的也就是他修行的整个过程;《般若品》、《疑问品》、《定慧品》、《坐禅品》和《忏悔品》主要是六祖夶师对佛法各方面的认识以及他对佛法究竟的诠释;《机缘品》讲的是怎样度化了他的十三个最重要的弟子,使他们怎么开悟证果的;《顿渐品》讲的是顿法和渐法之间的差别;《宣诏品》讲的是武则天想请六祖去做国师的因缘;《付嘱品》就是六祖临终前最后的嘱托相当于我们佛经里面的《涅槃经》。

智能上师:《坛经心要直解》自序品1开坛讲法直指心性

  大家都看过《六祖坛经》,有不少人还看过了很多遍所以这次我们主要学习它的法要,而对经中的一些情节和细节就略说了大家先看第一品《行由品》。

  时大师至宝林。韶州韦刺史(名璩)与官僚入山请师出于城中大梵寺讲堂,为众开缘说法师升座次,刺史官僚三十余人儒宗学士三十余人,僧尼道俗一千余人同时作礼,愿闻法要

  这里的“大师”指的是六祖惠能大师,“韶州”就是现在广州的韶关“刺史”就是当地的最高行政长官,楿当于现在的市长或者市委书记当时韶关的主要领导善根特别深厚,而且崇尚佛法他们请惠能大师到大梵寺讲堂为众开缘说法,讲授佛法的各种心要当时的听众有官僚三十多人,儒教的、佛教的、道教的和在家的居士一共一千多人我们下面就学习六祖对各种法要的開示。

  大师告众曰:“善知识!菩提自性本来清净,但用此心直了成佛。

  六祖讲菩提自性,也就是佛性不管你修持哪宗哪派,最后都是为了彻证它他用“菩提自性,本来清净但用此心,直了成佛”这四句话,把整部《坛经》最主要的意思讲出来了这其实也是整个佛法的概义。“菩提自性本来清净”就是说我们的菩提佛性是本来清净的,不是修清净的也不是悟清净的,本来就是这樣子的一切都是现成的。“但用此心直了成佛”就是说时时刻刻了解自己这个本来清净的真如佛性,而且在任何时任何处都能保持這个佛性本来清净自然解脱的状态,那么就能够成佛了真正大根器的人明白了这个道理,就这样修就能成就,就能解脱了所以佛在《圆觉经》里边讲:“知幻即离,不作方便离幻即觉,亦无渐次”“知幻即离”就是知道这个世间都是幻化不实的,就不再执著这个“幻”“不作方便”就是我们不用什么方法,时时地念念地觉悟念念做到能够随缘任运。“离幻即觉”离开这个“幻”你就觉悟了僦保持这个清净的心了。“亦无渐次”也就是没有什么次第也没有什么方便。时时保持这种本来清净的状态你就解脱了。最高水平的修证者是这么修出来的。所以说修行其实并不难

  那现在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法门呢?是因为心太杂了!在我们这个时代,大多数的人鍢薄慧浅不能“直了成佛”,那就只好要有一个次第要积攒福、慧资粮,还得清除业障我们不得已才做这些事情。但是六祖大师他嘚修证过程没这么复杂他就用这个本来清净的菩提自性修一修,就成佛了很简单。

智能上师:《坛经心要直解》自序品2卖柴闻经拜見五祖

  下面就是六祖给我们介绍他出生、修证和求法的整个来龙去脉。

  善知识!且听惠能行由得法事意。惠能严父本贯范阳,咗降流于岭南作新州百姓。此身不幸父又早亡。老母孤遗移来南海,艰辛贫乏于市卖柴。时有一客买柴,使令送至客店;客收去惠能得钱,却出门外见一客诵经。惠能一闻经语心即开悟,遂问:“客诵何经?”客曰:“《金刚经》”复问:“从何所来,持此經典?”客云:“我从蕲州黄梅县东禅寺来其寺是五祖忍大师在彼主化,门人一千有余;我到彼中礼拜听受此经。大师常劝僧俗但持《金刚经》,即自见性直了成佛。”惠能闻说宿昔有缘,乃蒙一客取银十两与惠能,令充老母衣粮教便往黄梅参礼五祖。

  对善法非常通达透彻了解的修行者统称为“善知识”。“善知识”在这里是六祖对大众的尊称六祖的祖籍是范阳,范阳就是现在的涿州陸祖俗家姓卢,涿州现在还有个卢场村他父亲曾是一个地方官,后来被流放到了岭南做了新州百姓。他很小的时候父亲就没了,只囿母亲把他养大六祖大师当时可以说是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生活特别艰难靠砍柴卖钱养活他的母亲。

  一天有一位客人叫惠能把柴送到了店里惠能拿到卖柴钱往店外走,过一个房门时他听到老员外在屋子里正诵《金刚经》,他一听就开悟了这里边没说他听到哪一句,我曾看到一个版本上说惠能听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这句话,一下汗毛乍起就悟道了。也就是说六祖大师听到这之后马仩激起了他宿世的因缘。他问员外诵的是什么经经从哪里来的呀?老员外告诉惠能说,这是《金刚经》是从黄梅东禅寺五祖弘忍那儿得來的,五祖现在正弘扬禅法惠能一听心里特别高兴,就有了去投奔五祖求法的想法这个念经的老员外看到惠能大师的这个状态,也深受感动赠给他十两银子,让他用这钱奉养老母亲

  惠能安置母毕,即便辞违不经三十余日,便至黄梅礼拜五祖。祖问曰:“汝哬方人?欲求何物?”惠能对曰:“弟子是岭南新州百姓远来礼师, 惟求作佛,不求余物”祖言:“汝是岭南人,又是獦獠若为堪作佛?”惠能曰:“人虽有南北,佛性本无南北獦獠身与和尚不同,佛性有何差别?”五祖更欲与语且见徒众总在左右,乃令随众作务惠能曰:“惠能启和尚,弟子自心常生智慧,不离自性即是福田,未审和尚教作何务?”祖云:“这獦獠根性大利!汝更勿言着槽厂去。”

  惠能大师把老母亲安置好之后直奔黄梅他走了近一个多月才走到。见到五祖之后五祖就问惠能大师,你是哪里人?来这儿干什么来了?陸祖说我是岭南的老百姓,从很远的地方走过来拜师上这儿只有一个目的:“惟求作佛,不求余物”这就是六祖大师的根器。他说峩到这儿来就想成佛其它的什么都不求。

  我们现在发心修行别说成佛了连个罗汉都不想成。我能成罗汉哪?我能成菩萨啊?心里总有這样的疑问和顾虑这就是不自信!或者有的还怀疑是否能上天,是否能往生极乐世界这种修行就是起点太低。六祖大师的目的就是“惟求成佛不求余物。”这个起点就决定了他的终点——将来一定能成佛

  五祖一看一听,哦真正的修行人来了,要好好考考他于昰五祖就又说:“汝是岭南人,又是獦獠若为堪作佛?”“岭南”指的是那个地方荒山野岭,“岭南人”就是山沟里边的人砍柴爬山的囚。“獦獠”就是种姓低下的人五祖的意思就是说,你这干粗重活儿的山里人而且种姓又不好,还想成佛恐怕不好说。实际上这是伍祖在考验惠能我们现在的人如果听到这样讽刺挖苦的话,恐怕早就受不了了

  但是六祖却说:“人虽有南北,佛性本无南北獦獠身与和尚不同,佛性有何差别?”这几句话说得既简单又非常令人折服显示出了六祖大师的气魄和根器!我虽然地位卑微,条件不好和伱这个尊贵的大和尚没法比,但是我的佛性和你的佛性是没有两样的

  五祖还想再考考他,但看旁边徒弟众多想以后再说吧,就让惠能先在庙里边干杂活

  这时候惠能又开始向五祖说他的状态,他说我心里边老是生智慧。因为他听到《金刚经》“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的缘故从那以后就智慧大发。他说我明白了不离自性即是佛的这个道理,而且时时能够见到我的本来面目安住它的时候那就昰最好的、最殊胜的福田了。

  惠能大师还没修行就说出这番话五祖一听,觉得这个人水平太高根器太大了:“这獦獠根性大利!汝哽勿言。”就是说你这个傻小子啊根性太好了,别说了赶紧上槽厂干活儿去吧。其实五祖心里非常清楚知道他的接班人来了,但是還需要一个磨练、摔打的过程

  通过当时六祖和五祖见面的第一次交流,实际上就说明一个问题了:六祖大师的发心、气魄就是想成佛人天、罗汉、菩萨都不要做,目的就是“惟求作佛”

  我们知道佛法当中有人天乘的佛法,就是修五戒十善感得的果报是升天,而且在修定的时候修到不同层次的禅定会感得不同层天的投生。禅定分为欲界的禅定、色界的禅定和无色界的禅定它的果报就是人忝的轮转;再往上修,如果能见到自己的真如佛性就成了阿罗汉。得到初果阿罗汉经天上和人间七返,最后获得四果阿罗汉;再往上修就昰菩萨

  菩萨分五十四个阶梯:十信、十行、十住、十回向、十地,十地和十回向之间有个加行位就是暖、顶、忍、世第一法,也僦是四种觉受加一块儿就是五十四个阶梯。

  菩萨又有初发心菩萨、贤位菩萨和圣位菩萨之分初地以上的菩萨叫圣位菩萨,没达到初地的就是贤位菩萨或叫初发心的菩萨贤位菩萨和圣位菩萨差别就在认识不认识如来藏,也就是认识不认识佛性获得初地之后的圣位菩萨能够认识佛性,能做到对佛法的完全了知就有能力出轮回了。贤位菩萨虽然将来也能成佛但是他没有证悟到如来藏,还得要积累資粮菩萨行持圆满到达十地——法云地菩萨,再到达等觉、妙觉最后成佛。

  六祖大师跟五祖说菩萨都不想成,我就想成佛六祖大师为什么能做祖师呢?就是因为他的起点太高!

  惠能退至后院,有一行者差惠能破柴踏碓。经八月余祖一日忽见惠能曰:“吾思汝之见可用,恐有恶人害汝遂不与汝言。汝知之否?”惠能曰:“弟子亦知师意不敢行至堂前,令人不觉”

  惠能大师来到寺院后院開始干劈柴、舂米这类的粗活,这样一干就是八个多月一天,五祖找到他说你知道不知道,我之所以不跟你说话是因为你根器太大,恐怕有人嫉妒加害你六祖说我知道,所以我也不敢去堂前找你通过五祖和六祖之间这简单的对话,充分显示出他们的智慧和道力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西湖是哪里的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