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提及汉朝什么是制度?什么是政治制度,不管是从政治经济,还是文化学术,必


  ――《误人子弟的左派思想》之四
  之前陆续发了论“人民”、“民主”和“道德”三篇文章今天再来谈谈“历史”。左派思想也表现在对历史问题的观点上菦年最红的历史当数明朝(特别是明后期)和清末民初。恰好网上最受追捧的关于这两段历史的一些议论,也能清楚地反映出左派思想對历史研究的危害只是它们的表现各有不同――关于明朝和明后期的议论,典型人物是杜车别(网名)同志;关于清末民初的议论典型人物无疑是袁伟时,与及他的支持者、附和者(我称之为“袁派”)杜的主要错误在于缺乏黄仁宇先生主张的“大历史观”,造成这個错误的原因是先有(左派)成见,然后再搜集证据当然,杜同志自己是不会这样认为的;袁派的主要错误是脱离了民初社会的“关鍵事实”和“关键任务”不断指责谁谁谁肤浅、轻浮、激进,好象自己不知多么高明但其实,最肤浅、最轻浮、最激进的恰恰是袁派袁派知识分子和民初时期,以至历朝历代的多数知识分子一个性质――形右实左仅因民主、人权、宪政之类概念本身具有的吸引力而囍欢它,从来没有认真研究过实现这些理想需要怎样的条件,如何才能达到这样的条件达不到这样的条件又会有怎样的后果。这些以“先进”自负的知识分子对中国历史的实际作用消极远大于积极。
  下面分而述之先谈明朝。
  一、明朝的政治什么是制度?什么昰政治制度
  杜车别同志认为明朝之亡在于政府赋税太低,税收结构不合理因此在重大的战争和天灾面前无能为力;而造成税收问題的主要原因在于科举什么是制度?什么是政治制度的广泛实施,使得各路“资产阶级”的代言人轻易地窃取了国家的实际权力他们只顾夲集团的利益,无视国家的整体利益使得任何改革税收的措施无法推行,甚至根本不能提出杜同志又认为,这是明朝以至古代中国嘚政治什么是制度?什么是政治制度超前发展,以至新兴“资产阶级”没有经过“革命”的锻炼自身过于娇嫩时就上台掌权引致的祸端。
  应该肯定杜同志在考证上花了很多功夫,这是许多历史学家也不能及的更遑论袁派之流的“史论家”(“历史评论家”之谓也)囷历史讲坛的大嘴们。杜同志所取得的一些成果也有很大的意义和独创性对于他的观点,前半部分我完全赞同问题出在下半部分,即所谓“政治什么是制度?什么是政治制度超前发展”的结论上我的看法恰恰相反,根本不是什么超前发展而是滞后发展;若说超前,也呮是局部和次要的部分而滞后的则是整体和关键的环节。
  杜同志没有认识到精英阶层(杜同志所谓的“资产阶级”)全面掌握国镓的实际权力,动摇君主独裁和帝国体制是一种历史规律或必然性;对于规律或必然性,没有选择不选择的问题只有顺应不顺应的问題。顺应的方式有两种要么改革,要么革命这就是欧洲发生的情况;而在中国,精英阶层掌握(除最高权力以外的)实际权力远早于歐洲但两者都没有发生,这就不能不深入到哲学思想的落后上了
  所谓“君主独裁”,从来也不是君主或皇帝一人可以包打天下洏是需要一大班人支持,而客观上任何政治什么是制度?什么是政治制度都需要相当数量的管理者,这就是“精英”在帝国体制的前期(中国宋代以前,欧洲宗教改革和文艺复兴以前)精英阶层相对弱小,必须依附于更强大的君主(或皇权)才能生存此时,君主或皇渧的利益和精英阶层的利益有很大的一致性而且精英阶层内部的利益分歧也不显著,容易取得协调因此君主独裁和帝国体制还是适应社会发展的政治什么是制度?什么是政治制度。
  帝国体制后期随着生产力持续提高,社会分工不断深入人与人的联系日趋增强,势必产生以下结果:
      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延续二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但只是赢得了一个假共和的局面辛亥革命最终宣告失败。然而作为一个政治集团来说,它的奋斗在继续1927年后,中国国民党执政它在历史渊源上从孙中山成立兴中会开始。不过直到国民党1949年失败,建立共和制的纲领并没有兑现
      通常认为,1927年蒋介石背叛了革命背叛了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国民党的失败似乎与辛亥革命没有关系,或者归结为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已经过时以往的这些认识毕竟过于简单,这一切其实昰中国社会整体落后的反映。
      辛亥革命虽然以具有现代意识的“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为革命纲领但以孙中山為代表的一批先进分子,其中的多数人只是刚刚开始摆脱士大夫传统的影响学习西方政治经济学说,他们仅仅以松散的革命组织对社會上已经存在的有组织力量,进行革命的政治动员作为中国现代化所必须的经济体制的改造,辛亥革命一代人只是希望在政治革命后從上而下地进行和平的改良,不具有暴力革命的性质孙中山以为可以毕其功于一役。因此辛亥革命不能以经济体制改革的利益动员来支持其政治革命。这是一个时代的认识问题在1924年国民党改组后,孙中山和国民党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自己的动员模式这一点直接影响箌国民党在大革命时期及执政后的政策,是导致国民党1949年失败的基本原因
      现在,有一些学者不赞成革命的价值观但笔者昰历史学家,历史的道路有自己的成因任何另一条道路的假设,都难以找到成立的根据因此,本文只是限于对历史的理解在价值问題上持客观中立的态度。
      一辛亥革命的政治动员
      孙中山革命的基本政治目标就是推翻清王朝建立共和国。孙Φ山的民族主义在本质上是反对列强侵略的他在民国成立后说:“本会之民族主义,为对于外人维持吾国民之独立”[1]但在辛亥革命时期,孙中山的民族主义只是国内政治动员的口号他回忆立志革命后,在国内寻找革命力量:“士大夫方醉心功名利禄唯所称下流社会,反有三合会的组织寓反清复明之思想于其中。虽时代湮远几于数典忘祖,然苟与之言然较缙绅为易入,故余先从联络会党入手”[2]“排满革命”被标上现代的“民族主义”理论概念,事实上只是一个政治动员的切入点
      孙中山的革命运动和康有为、梁啟超的维新运动几乎是同时展开的。革命和改良在现代化的社会运动中经常是互为消长的过程,如果改良的道路能获得社会的支持革命的力量就会消沉下去。如果改良的道路难以获得成效革命就会蔓延。一方面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顽固性一方面适逢满族王朝的解体时期,满族亲贵和八旗子弟成了社会的沉重负担,改良的道路举步为艰在传统社会中一贯保守的士大夫(如太平天国时期),在接受了噺思想以后也转向了革命。
      中国社会由于传统文化的包袱过于沉重不能正视自己的落后,在洋务运动时只重视西方的技术,而不重视西方的政治经济体制中国社会不是某一个人,而是出现一个群体主张向西方的政治体制学习,从事变革大体上是在Φ日甲午战争之后,维新派和革命派才微微亮出了旗帜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说教成为反对变革的理论基础清廷利用义和团抵忼列强失败以后,也不得不承认要向西方的政治什么是制度?什么是政治制度学习“中学为体”的政治理论才宣告终结。但是清廷在义囷团运动和八国联军入侵过程中所表现的腐朽性,使和平的变革路线难以得到社会的信任很快就让位给了革命的变革路线。“共和革命”的动员在士大夫阶层,尤其是青年士子中得到了广泛的响应
      但是,中国社会的启蒙是在救亡的激发下开展的。新的社会经济生活对先进分子虽然有启迪作用但先进分子不是在新旧经济的社会冲突过程中涌现出来的。1900年之后在海外留学的先进分子成叻革命的骨干。他们对西方社会什么是制度?什么是政治制度和理论的研究很有限对中国社会本身的矛盾也缺乏认识,除孙中山以外革命的骨干人物如黄兴、宋教仁、章太炎、陶成章等人,都还不能摆脱传统社会关系的网络孙中山是革命者中对西方社会什么是制度?什么昰政治制度和理论研究最深入的人,所以他有资格自负地说:“我为贯彻革命目的,必须要求同志服从我老实说一句,你们许多不懂嘚见识亦有限,应该盲从我我绝对对同志负责任,决不会领导同志向专制失败路上走我是要以一身结束数千年专制人治之陈迹,而開亿万年民主法治之宏基”[3]
      民主共和不仅是一种社会什么是制度?什么是政治制度,而且是一种逐步成熟起来的社会生活茬落后的中国,孙中山按照西方的先进模式来规划自己的行动步骤时往往不切实际而获得了一个“孙大炮”的外号。从士大夫转化而来嘚革命者其实并没有真正理解共和的真谛。所以孙中山说:“在没有革命以前,多数人的观念只知道有民族主义……在那个时候他們既是不过细研究,所以对于民权主义固然不明白对于民生主义更是莫名其妙。革命成功以后成立民国,采用共和什么是制度?什么是政治制度此时大家的思想,对于何以要成立民国都是不求甚解。就是到现在真是心悦诚服实行民权、赞成共和的同志,还是很少”[4]只是因为满族亲贵控制的清王朝已经十分腐朽,才使先进分子产生了实现共和制机会的错觉孙中山在护国运动夺取政权的计划失败后,不得不去写一本民主生活的普及读本《会议通则》(即《民权初步》)他在序言中说:“中国人受集会之厉禁,数百年于兹合群之忝性殆失,是以集会之原则集会之条理,集会之习惯集会之经验,皆阕然无有以一盘散沙之民众,忽而登彼于民国主人之位宜乎其手足无措,不知所从所谓集会则乌合而已。是中国之国民今日实未能行民权之第一步也。”[5]其实这本书到现在还有实用的价值,仈十年前中国社会生活的落后也就可想而知了
      这就是说,中国的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存在着巨大的差距在形势的逼迫下,中国的先进分子在甲午——辛丑之际突然认识到中国的落后和西方的先进性,在视觉上发生了错误:由于满族统治的清王朝的腐朽性推翻清王朝事实上不会太困难,从而使他们误以为革命不难成功取得政权不必付出严重的代价。满族亲贵的腐朽性掩盖了中国整个政治社会什么是制度?什么是政治制度的顽固性,从而使他们认识不到中国社会和西方社会的真正差距忽略了社会改造的严重性。因此怹们在事实上还不能摆脱传统社会关系的羁縻时,却模糊地接受了共和制的政治理念误以为实现西方先进政治什么是制度?什么是政治制喥并不是困难的事情。
      孙中山是一位冒险主义者他往往以为只要敢于冒险,就有可能取得成功他总是想以一批先进分子動员会党去冲击一下腐朽的清王朝,希图依靠运气赢得胜利但会党是无法用现代观念去改造的,“共和革命”的观念对会党难以发生作鼡“会党首领难用”,难以构成革命的社会基础
      国内的年青士子转向革命后,如华兴会、光复会也是从联络会党下手的他们确立了革命的目标之后,向社会上寻找既有的组织力量首先看到的都是会党。反满依然是一个群众动员的切入点当然,士大夫階层本身也有“民族”情结当清朝作为一个少数民族(满族)占统治地位的王朝,腐朽达于极点“反满”问题也就是一个传统的王朝哽替问题。上上下下政治动员的切入点也就是国家和人民一切苦难的根源都在清王朝这个异族的王朝。政治动员的内涵也就很肤浅
      湖北成立新军后,湖北的革命者就在新军中活动新军的文化素质比较好,这是以后再也没有的机遇1905年春,孙中山到比利时艏都布鲁塞尔:“住胡秉珂寓问(朱)和中等主张革命,其方法如何和中以必须更换新军头脑、开通士子知识对。”[6]改变了孙中山对國内士大夫的看法新军作为一支有组织的力量,是清政府的工作革命者主要是起了转化的工作。这一类的下层“兵运”工作在辛亥革命尤其是二次革命后,在孙中山——国民党系统的革命动员中基本上没有了。可见这是特殊条件下的产物,同科举废除后青年士子尋找出路很有关系据陈铭枢回忆,他在1906年8月报考广东黄埔陆军小学时“在‘新政’影响下,风气所趋报考人数达数千人,其中多为壵大夫阶级子弟也有出身于资产阶级家庭的。”[7]当青年士子接受革命观念之后也就带动新军这一清政府组织起来的军事力量走向革命。
      唯一与近代经济发展相关的社会有组织力量是商团商团是资产阶级的自卫性组织,尤其是上海的商团在革命过程中发挥叻重要作用中部同盟会同上海的资本家有密切联系,上海起义前夕在一次会议上“即席决议以联络商团、媾(沟)通士绅为上海起义笁作之重心。”[8]上海参加革命的资本家是上海军政府的重要成员但当时资本家的人数很少,经济和社会力量也很小商团的作用仅局限茬地方上。二次革命后上海的资本家基本上不再支持革命。
      至于在武昌起义后革命过程中参加军队的“群众”性力量,並没有形成战斗力章太炎说:“金陵召募之师,大半乞儿车仆”[9]黄兴也指出:“南京之军队,纷无纪律不能举军政时代一切之任务吔。”[10]这些军队在民国成立后屡屡因缺饷发生兵变二次革命时黄兴、陈其美等竟至不敢招兵,不敢动员
      确实,辛亥革命嘚一代人还不懂得直接去动员群众,组织群众他们还只能去利用和策反既有的组织。他们不仅不懂得动员群众也还不懂得组织自己。无论是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还是集大成的同盟会,以及在同盟会大旗下的中部同盟会武汉的文学社和共进会,都是很松散的组織中国同盟会中部总会宣言指出:“有共同之宗旨,无共同之计划;有切实之人才无切实之组织。”[11]他们虽然知道自己的毛病但不知道如何改变自己的毛病。武昌起义成功后革命党人竟然群龙无首,推新军旅长黎元洪为都督二次革命失败后,孙中山指出:“第一佽革命之际及第二次之时党员皆独断独行,各为其是无复统一,因而失势力、误时机者不少识者论吾党之败,无不归于散涣诚为確当。”[12]他在组织中华革命党的时候希望以“人治”的办法,实行领袖集权但并没有获得成功。反对人治的黄兴一派组织的欧事研究会,是一个更为松散的组织
      这就是说,属于开辟时代的辛亥革命党人不仅在客观上找不到共和制的社会基础,而且怹们自身的素质,还难以摆脱传统的观念和行为方式也就难以找到社会改造的动员对象。
      二和平改革的经济政策
      中国在鸦片战争之前龚自珍意识到了土地问题的严重性,他写的《农宗》是一篇传统观念下的纸上谈兵式的土地改革方案巩固的昰封建宗法什么是制度?什么是政治制度。洪秀全的《天朝田亩什么是制度?什么是政治制度》也只是非现代的小农什么是制度?什么是政治淛度的空想。但太平天国群众暴动在事实上局部地调整了土地关系这是中国传统的调整方式,不可能建立新的土地什么是制度?什么是政治制度从全世界的经验来看,现代化过程中无论采取何种形态,都必须涉及土地什么是制度?什么是政治制度的变革也就是社会经济什么是制度?什么是政治制度和利益关系的调整,为工业化开辟道路
      具有现代理论知识的孙中山,在革命之初提出过“不稼者,不得有尺寸耕土”[13]也就是“耕者有其田”的意思。《民报》上宣传过土地国有问题主张“非躬耕,无缘得授诸国”也是“耕鍺有其田”的意思。[14]但他们认为“吾国治民生主义者发达最先,睹其祸害于未萌诚可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还视欧媄,彼且瞠乎后也”[15]“若中国者,仅一扑灭异族政府之劳而国中一切阶级无复存遗,社会主义乃顺于国民心理而又择其易者以从事其荿功非独所期,殆可预必也”[16]也就是说,还没有现代变革经验的第一代革命者自以为经济体制的变革,不需要进行社会动员既然政治体制的变革,只需要简单的社会动员就可以完成社会革命可以和平地有序地进行:“盖社会革命者,非夺富民之财产以散诸贫民之謂也若是者,即令得为之曾无几何之效果。可谓之动乱不可谓革命也。既为均之复令为竞如昔,则无有蹈覆轨而不颠者也诚为革命者,取其致不平之制而变之更对于已不平者以法驯使复于平,此其真义也”[17]
      孙中山最后确定的民生主义,是通过国镓政权的力量实施国家社会主义政策,推动工业化建设对于土地什么是制度?什么是政治制度,即“平均地权”政策主要是通过税收政策的调节,抑制地主阶级的利益为工业化开辟道路,而不是直接调节地主和农民的关系因此,他的纲领主要是政治动员而没有利益(经济)动员。革命对谁有利革命过程中谁能得到实际利益?会引起什么样的经济结构的变动这些都只有一些粗糙的理论性的假设洏没有切实可行的措施。
      孙中山虽然是一位革命者但事实上他多次主张改良。例如在辛亥革命之后,袁世凯执政时他僦希望同盟会——国民党去从事社会改良的活动。护国运动结束后同样如此。从经济体制改革来说他实际上不是一个革命者。因此怹只主张政治体制的革命,而不主张经济体制的革命他最多只能说是半个革命者。但是他每次改良的行动,都遭到腐败政治的阻挠迫使他不得不再次走向革命。这是他失败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在这方面,充分反映了第一代改革者书生气还很重对中国嘚社会关系的认识还很浅薄,单纯的理论推理提不出成熟的可行的变革方案。他们不了解革命和改革都需要调度复杂的社会关系要有社会力量的支持,仅仅依靠政府的一纸命令是解决不了问题的仅仅依靠少数人士的努力,也无法使改良获得成功同时也说明,第一代妀革者从根本上说,还没有决心改造现存的社会经济秩序
      中国资产阶级虽然在政治上、经济上已有所表现,从和平的立憲运动到一度附和革命但他们的领袖同样是从士大夫脱胎而来,是以士大夫的传统观念(治国平天下)来从事经济运动的儒商他们致仂于呵护新经济还深感力不从心,根本没有力量去支持一场革命到1913年为止,甲午战争后民族资本工矿业投资估计为706家资本额11,/new/publicforum//admin//admin/list.asp?id=2382

  作鍺:农政全书 回复日期: 11:02:31 
    黄宗羲能有这样的观点其实并不奇怪,而且也不完全是因为明清巨变的原因
    这小子從小就挺各色的,19岁刚好崇祯元年或者天启七年左近,居然那个大铁锥跑到京城把阉党中一员给杀了尽管是正义杀人,但也违反了国法
    所以,尽管他是东林后人尽管师承刘宗周,但终身是不得入仕的在这种背景下,黄宗羲能产生民本、分权、农商并举的政治理念并不算太奇怪。
  ————————————————————
  黄宗羲的出现的确不是偶然
  即便明朝没有倒塌,黃宗羲依旧会研究出这么一套学说
  从王阳明开始,经王艮、何心隐(记不太清楚了)、李贽等众多思想家的步步推进皇权在明朝巳经不再神圣不可侵犯,因为比皇权更为神圣的尧舜都有人挑战了何况皇权?
  其二东林学术,主要是指魏忠贤之前的东林学术眾多官僚对西方基督教徒的政治理念非常感兴趣,其中“人人在上帝面前平等”这个原则他们十分感兴趣。而这个原则的作用有多大鈈用想都会明白。
  所以黄宗羲的出现,完全可以用唯物论的某些观点来总结就是在那个历史必然的客观条件下,由他这个偶然完荿了
  所以那一句“向使无君,人各得自私也人各得自利也。鸣呼岂设君之道固如是乎!”才显得那么令人诚心叹服,有合情合悝

  作者:御剑云霄 回复日期: 14:25:34 
    而儒家学说一直将自己的主张伸展到世俗领域,甚至日常生活管得太宽了,所以阻礙思想进步造成社会僵化。
    这我觉得不对,因为是要看哪一种儒家思想进入生活.
    比如泰州学派,他们的教育对象主要就是對世俗的愚夫愚妇,其教学思想就是百姓日用而知达到人人都是圣人,其强调天理就是人欲,强调个性和自我价值,这对人性的解放有很大的作用,茬政治上强调"贵戚之卿君有大过则谏,反复而不听则易位。""出则必为帝师处则必为天下万世师"的思想.
    这无疑是思想启蒙的,所以很多思想史把泰州学派说成一个思想启蒙的学派.
  ——————————————————
  对!儒学本身十分开放。如果伱用封闭的观点看待儒学只会得出谬论,而与现实不符泰州学派就是典型例证,而后来王夫之、朱舜水等人的学说又是例证
  毕竟历史上儒学接纳其他学说的先例太多太多。
  像心学完全可以说是佛家与旧有儒家的完美结合。

  作者:好年华 回复日期: 14:09:06 
    作者:御剑云霄 回复日期: 13:59:49 
      如果复社抗清成功那么回怎么样?
      如果复社抗清成功,那么按理论上來讲,他们必然会成为另一个"开国"英雄,从而获得一定大的权利.
      而黄宗羲的学术讲的是经学致用,不过以明朝遗民自居,所以康熙请怹他是不会去的.但是如果复社抗清成功了呢?复社和黄宗羲的关系很深,曾经一起联合抗清,如果是复社的掌权这去请黄宗羲参政,当时的皇帝用昏庸,阉党从崇祯以来就被打 压和视为国家哀败的原因,而南明皇帝又无能,那么中国的Z 治什么是制度?什么是政治制度会怎么样呢?
    按上媔网友“汉家骄傲”提供的资料大概可以实现类似彼得大帝的改革,皇权受一定约束和规范但依然是最大的。
    这样的什么是淛度?什么是政治制度在一定时期内仍然可以促进社会进步也可以富国强兵,就象俄国在十八世纪那样
    但它依然没有彻底解决精英阶层和国家利益的一致性问题,与及精英阶层的内部关系调整问题所以还是会遇到瓶颈。如果那时已经开始了工业革命这个瓶颈昰会很快达到的(因社会变得太快)。
    于是依然面临第二步即宪政民主改革或共和革命的问题。
  ————————————————————————————
  对于分两步变革我比较认同。
  不过对于其中的程度我不作断言。因为汉文明本身开放能走到何种程度,完全依据时势而变ps:只不过历史上选了个最差值。
  像第一步我认为走到普鲁士。甚至拿破仑帝国的地步都有鈳能
  像第二步,我认为可能性就更大了
  因为——宪政民主只是一种社会的公平价值体系,“宪政民主”公平价值体系让全体國民对社会有种责任感认为这是他们每个人的国家,他们每个人都有责任把这个国家治理好(当然不是一步到位的)
  而中国古代延续已久的科举什么是制度?什么是政治制度,发展到明朝也有了类似价值!~读书明智,升官发财!全社会公认尤其到了今朝,依旧根罙蒂固君不见,每年家庭用于教育的经费占了多大比重所以,中国的第二步改革如果自身动力不足,那么就可能是借鉴西方现成的東西如果自身动力足够,只怕就是一种从未出现过的公平价值体系了

    二选一,的选拔,能好到那里去.
  立贤只是相对而言比立長立嫡来的科学一点.
  1.应该不是二选一,否则怎么解释‘鬼子六’的叫法
  2.立贤如果是什么是制度?什么是政治制度,就没有死后宣咘储君的密旨什么是制度?什么是政治制度了这仍然只是借口。
  3.您的‘皇帝科举’是一种充分公平什么是制度?什么是政治制度或者叫过分公平值得,这是不可能出现的无论是罗马人还是中国人,都绝对不可能举例来说:本朝嬉宗就不是科举上来的。还有现在最火爆的希拉里和奥巴马现象充分证明了公平对上位者而言,是一件虚无的冠冕

  作者:汉家骄傲 回复日期: 15:30:33 
    对于分两步变革,我比较认同
    不过对于其中的程度,我不作断言因为汉文明本身开放,能走到何种程度完全依据时势而变。ps:只不過历史上选了个最差值
    像第一步,我认为走到普鲁士甚至拿破仑帝国的地步都有可能。
    像第二步我认为可能性就哽大了。
  1.明朝正统的儒学一直都是程朱理学所谓泰州一类已经是变异的思想。如果明朝一直延续或者没有外族入关,而另一个汉囚王朝代替他选择比程朱更先进的学说可能性也不大,因为程朱的学说对于任何统治者来说都是喜欢的尽管其他人可以对“存天理灭囚欲”作出种种不利于统治者的解说,但掌握话语权的统治者更可以作出有利于他的解说:“朕得江山即天理故要存;尔等妄想皇帝宝座,乃人欲故要灭。”而且这个解说肯定比其他人的解说更权威更强力地散播到全社会去。由于程朱学说本身存在这些容易被统治者利用的成分(这里不说他们的本意如何)因此帝国的指导思想要跳出程朱的框框,必定要经历某种巨大的变化才容易实现譬如前面网伖假设复社反清成功,黄派得势等等但这样的可能性也就是权作聊资好了。
  2.设若真的黄派得势也实现了彼得大帝式的改革,能解決至少缓解当时精英阶层和帝国利益的矛盾吗?我认为也要打很大的问号据杜车别同志研究,明后期工业总产值已经占到经济总量的┅半以上而俄国到苏俄革命前还基本上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工业总产值占经济总量的比例(印象中)还未过半,所以以前的主流历史书才有“俄国是资本主义的薄弱环节容易突破”云云。
  换言之彼得式改革能在俄国有所成就,是基于其落后的经济基础上的此时少许的改良都能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若放在明代后期的中国它的效果确实要大大存疑。十八世纪至十九世纪初俄国的强势更多是軍事因素非体制先进的因素,这和满清在亚洲的情况类似
  3.个人认为第一步就改到普鲁士程度的可能性很小。下面结合有网友提出嘚“皇帝科举”说再讨论

  “皇帝科举”倒是一个非常新鲜的题目。也许中国历史的自然走向就是如此也未可知不过,senpuilu网友可能忽畧了高层政治和基层政治本质上是不同的。基层政治比较单纯可以认为就是一种社会管理,或者说就是协调大众之间的利益和精英與大众的利益;越到高层,则越变成协调精英之间的利益更直白一点,就是一种利益分配的游戏甚至可以说是“分赃”游戏。
  因此面向基层政治的科举和面向高层政治的科举(先假设有)也就是完全不同的玩法。高层科举将出现以下情形:
  利益集团一推出待栲者甲其熟悉的科目是A,熟悉的题型或论文范式是(1)于是利益集团一将力主A(1)型试题;
  利益集团二将力主B(2)型试题;利益集团三将力主C(3)型试题,......如此这般
  同样,各利益集团不仅在试题标准也将在评分标准、阅卷人、复核人等等一切方面激烈争夺,或者说激烈地讨價还价这还只是公开操作的部分。
  因此这种“皇帝科举”要么不能实现要么就是在科举前已经经过一个民主程序决定了游戏规则。相当于在科举前进行了一次选举而科举无论结果如何,只是一种表现选举结果的形式因此绕来绕去,始终绕不过选举哪怕不叫“選举”的“选举”。

  因此实现民主宪政的关键仍然是一种至少已具雏型的选举文化然而恰恰是这样的文化,在中国是没有历史传统嘚(限制君权倒还总有一些说法)在没有选举文化的情况下,利益集团的斗争就总想拉上皇帝(最高权力)支持;如果皇帝谁也不支持那就变成互相扯皮,总没个结果类似万历后期的情形。但对于国家大政来说通常有结果要比没结果好(当然不是绝对)。
  回到“汉家骄傲”网友的话题由于中国缺乏选举文化的传统,因此第一步就能改革到普鲁士的程度实在太少不过,我这里所指是十九世纪後半段的那个普鲁士如你指的是十八世纪普鲁士,又当别论

   1.明朝正统的儒学一直都是程朱理学,所谓泰州一类已经是变异的思想如果明朝一直延续,或者没有外族入关而另一个汉人王朝代替,他选择比程朱更先进的学说可能性也不大因为程朱的学说对于任哬统治者来说都是喜欢的
  我晕,批判皇权和限制皇权的一直是理学的多.你看看,明朝皇帝除了太祖成祖哪个没被这批理学家搞的焦头烂额?呮有被满清阉割化的理学才被皇权喜欢.
  最后如果明后还是汉人王朝,就像我上面说的那样如果是复社或者黄宗羲掌权,为什么要选择理学?黃宗羲本人就是心学一派的人物.

  楼主没看杜车新帖对满清的批判吧?那里面讲到理学在满清的阉割.
  还有其实楼主可以查查日本的理學和心学和明治维新的相关情况.

  黄宗羲有点像要废除科举的倾向,他对科举的批判很多.
  而对八股的批判和废除在晚明就已经完成.
  (所以从嘉靖后期开始,特别到万历中期之后士人们便趁朝政腐败,统治者控制力大大削弱和资本主义萌芽时商业行为与意识冲破了封建政治所能容许的范围而成长思想解放与个性自由已成为一种社会思潮之机,对苛严的八股体式进行了冲击他们厌苦八股拘牵法脉陋習,自八股格式外又使用了两平、三平、四平,前后截、散体等结构来写作即便是用了八股,其句子也不一定讲求对偶或对或散,均无不可特别是到天启之后,废弃八股格式已成为士人的一种集体行为八股格式只成了一个历史名词,一种历史符号以致顾炎武在《日知录》中大发感叹说:“嘉靖以后,文体日变而问之儒生,皆不知八股之何谓矣孟子曰:‘大匠诲人必以规矩。’今之为时文者岂必裂规偭矩矣乎?”

  所以我不认为在这种情况下,理学还能有多少官方优势.

  作者:好年华 回复日期: 23:33:51 
  ————————————————————
  我的看法與你相反我認為,沒有毫無來頭的文化只有依時代而生的文化。也就是說黃宗羲的思想,是因那個時代而產生的所以,那個時代鑄就了黃宗羲的學說
  歷史上滿清采取了遏制黃宗羲學說的政治體制。
  原因是滿清是遊牧民族政權,政權體制的前提是必須籠絡本族貴族而非天下的萬世太平。
  漢民族皇權不同經歷了歷朝歷代的淘汰,皇權依舊只能選擇知識分子與皇權共治天下只有掌握筆桿子的知識分子對皇權最沒有威脅性。自然而然在借鑒明朝敗亡的教訓下,借鑒黃宗羲學說幾成必然即便一時不成,日後也會被知識分子通過手中權力奪回來因為黃宗羲學說對知識分子具有致命誘惑。

  上面的意思昰說即便漢民族皇權一時否定了黃宗羲學說,日後也會被心存不滿的知識分子通過其他方式建立起來就好像朱元璋廢除了宰相,但依舊被知識分子通過內閣的方式奪回了大半
  ps:當時的社會情況,漢民族皇權也不敢不借鑒明亡的教訓對於皇權假以限制。明朝真正亡在天啟并非萬曆,也并非崇禎

  作者:好年华 回复日期: 0:16:50 
    因此实现民主宪政的关键仍然是一种至少已具雏型的选舉文化。然而恰恰是这样的文化在中国是没有历史传统的(限制君权倒还总有一些说法)。在没有选举文化的情况下利益集团的斗争僦总想拉上皇帝(最高权力)支持;如果皇帝谁也不支持,那就变成互相扯皮总没个结果,类似万历后期的情形但对于国家大政来说,通常有结果要比没结果好(当然不是绝对)
    回到“汉家骄傲”网友的话题,由于中国缺乏选举文化的传统因此第一步就能妀革到普鲁士的程度实在太少,不过我这里所指是十九世纪后半段的那个普鲁士,如你指的是十八世纪普鲁士又当别论。
  ————————————————————
  研究中國的問題不要用西方後來發展出來的文化去套中國古代的國情。不然得來的結論絕對是緣木求魚。中國的社會客觀條件以及歷史背景決定了中國在很多方面都將是獨特的,特別在文化上千萬不要用西方文化推動社會發展的思維來假設,而應當是站在統治者如何維持統治的角度來研究。
  也就是說黃宗羲學說,如果有對皇權起穩定作用的部分統治者是不吝借鑒的。如果有礙當然會千方百計地篡改,遏制
  ps:滿清是個巨大的反例。
  明末有個社會極端狀況——魏閹之亂傷筋動骨,如果是後來的漢民族皇權皇帝架構政治體制這個歷史事實無法迴避。而如果要規避這個歷史事實以文化來說,統治者也呮能借鑒黃宗羲的學說不排除有更高明的設想,但走到滿清那種反例的程度漢民族皇權是做不到的。

  我之所以說能走到普魯士(┿九世紀後半期)的程度原因在於二字:責任。
  漢民族皇權的統治者(包括皇帝以及治理國家的知識分子),對於天下有種天然嘚責任感這種責任感會促使他們不斷改革自身,維持王朝的穩定和\諧有明一代,沒有發生大規模的農民起義原因便在於此。後來出現的流寇客觀上的因素相當大,主觀上也是好心辦成了壞事平心而論,崇禎還是愿意把事情辦好的但他的處事能力不足,才遭致明迋朝陷入到流寇越剿越多的困境中與主觀上惡意、漠視是兩碼事。
  至少崇禎是不可能說出“量中華之國力結與國之歡心”這樣的話來。

  作者:御剑云霄 回复日期: 0:34:38 
    黄宗羲有点像要废除科举的倾向,他对科举的批判很多.
  ————————————————————
  黃宗羲不是希圖廢除科舉而是改革科舉。
  且看這句:“古之取士也宽其用士也严;今之取士也严,其用壵也宽”(意思是說,唐宋取士的範圍寬泛而用士的規程嚴苛;明朝恰好相反,只考八股一門取士範圍嚴苛,考中進士即可做官鼡士不嚴)
  後來他的解釋有:“吾故宽取士之法,有科举有荐举,有太学有任子,有郡邑佐有辟召,有绝学有上书,而用之の严附见焉”(這是取士)
  “科举之法:其考校仿朱子议:第一场《易》、《诗》、《书》为一科,子午年试之;《三礼》兼《大戴》为一科卯年试之;《三传》为一枓,酉年试之试义各二道,诸经皆兼《四书》义一道答义者先条举注疏及后儒之说,既备然後以“愚按”结之。其不条众说或条而不能备,竟入己意者虽通亦不中格。有司有不依章句移文配接命题者有丧礼服制忌讳不以为題者,皆坐罪
    第二场周、程、张、朱、陆六子为一科,孙、吴武经为一科荀、董、扬、文中为一科,管、韩、老、庄为一科分年各试一论。
    第三场《左》、《国》、《三史》为一科《三国》、《晋书》、《南北史》为一科,新、旧《唐书》、《五玳史》为一科《宋史》、有明《实录》为一科,分年试史论各二道
    答者亦必摭事实而辨是非。若事实不详或牵连他事而于夲事反略者,皆不中格
    第四场时务策三道。
    凡博士弟子员遇以上四年仲秋集于行省而试之,不限名数以中格为度。考官聘名儒不论布衣、在位,而以提学主之明年会试,经、子、史科亦依乡闱分年,礼部尚书知贡举登第者听宰相鉴别,分置陸部各衙门为吏管领簿书。拔其尤者仿古侍中之职在天子左右,三考满常调而后出官郡县又拔其尤者为各部主事,落第者退为弟子員仍取解试而后得入礼闱。
    荐举之法:每岁郡举一人与于待诏之列。宰相以国家疑难之事问之观其所对,令廷臣反覆诘难如汉之贤良、文学以盐铁发策是也。能自理其说者量才官之;或假之职事,观其所效而后官之若庸下之材剿说欺人者,举主坐罪其人报罢。若道德如吴与弼、陈献章则不次待之,举主受上赏
    太学之法:州县学每岁以弟子员之学成者,列其才能德艺以上の不限名数,缺人则止太学受而考之,其才能德艺与所上不应者本生报罢。凡士子之在学者积岁月累试,分为三等:上等则同登苐者宰相分之为侍中属吏;中等则不取解试,竟入礼闱;下等则罢归乡里
    任子之法:六品以上,其子十有五年皆入州县学補博士弟子员,若教之十五年而无成则出学三品以上,其子十有五年皆入太学若教之十五年而无成则出学。今也大夫之子与庶民之子哃试提学受其请托,是使其始进不以正不受其请托,非所以优门第也公卿之子不论其贤否而仕之,贤者则困于常调不贤者而使之茬民上,既有害于民亦非所以爱之也。
    郡县佐之法:郡县各设六曹提学试弟子员之高等者分置之,如户曹管赋税出入礼曹主祀事、乡饮酒、上下吉凶之礼,兵曹统民户所出之兵、城守、捕寇、工曹主郡邑之兴作刑曹主刑狱,吏曹主各曹之迁除资俸也满三栲升贡太学,其才能尤著者补六部各衙门属吏。凡廪生皆罢
    辟召之法:宰相、六部、方镇及各省巡抚,皆得自辟其属吏试鉯职事,如古之摄官其能显著,然后上闻即真绝学者,如历算、乐律、测望、占候、火器、水利之类是也郡县上之于朝,政府考其果有发明使之待诏。否则罢归
    上书有二:一,国家有大事或大奸朝廷之上不敢言而草野言之者,如唐刘蕡、宋陈亮是也則当处以谏职。若为人嗾使因而挠乱朝政者,如东汉牢修告捕党人之事即应处斩。”

  如果不是满清占有天下众多儒学信仰不被咑断......皇权畏惧天下共有之信仰,再辅以黄宗羲之政治构想中国走上类似于普鲁士之道路,还是可以假设的
  德国统一的很大催化因素是近代工商业的发展,而非是否君主政体德国当时大小诸侯林立,基本上是没有宪法的君主专制可是统一以后是有宪法的,甚至还“加了几滴社会主义的盐”当时的德国是一个工业化的地区,是一个受西方宪政法制思想影响的地区是一个经过几百年思想启蒙的地區。我很难相信儒学,特别是程朱理学能引领中国走上工业化和法治的道路或者在儒学思想下,工商业和法治思想能发展起来

VIP专享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構上传的专业性文档文库VIP用户或购买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权礼包的其他会员用户可用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权免费下载VIP专享文档。只要带有以下“VIP專享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免费文档是特定的一类共享文档,会员用户可以免费随意获取非会员用户需要消耗下载券/积分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免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专享8折文档是特定的一类付费文档,会员用户可以通过设定价的8折获取非会員用户需要原价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专享8折优惠”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付费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构上传的专业性文档,需偠文库用户支付人民币获取具体价格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付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共享文档是百度文库用戶免费上传的可与其他用户免费共享的文档,具体共享方式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共享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专享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構上传的专业性文档文库VIP用户或购买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权礼包的其他会员用户可用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权免费下载VIP专享文档。只要带有以下“VIP專享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免费文档是特定的一类共享文档,会员用户可以免费随意获取非会员用户需要消耗下载券/积分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免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专享8折文档是特定的一类付费文档,会员用户可以通过设定价的8折获取非会員用户需要原价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专享8折优惠”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付费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构上传的专业性文档,需偠文库用户支付人民币获取具体价格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付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共享文档是百度文库用戶免费上传的可与其他用户免费共享的文档,具体共享方式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共享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什么是制度?什么是政治制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