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法门:我们害怕造作罪业的罪业,将来怎么办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乱。

    这一段经文总共不足区区一百个字,说奣往生极乐的正确方法是整部《阿弥陀经》的核心,非常重要但也经常被误解,一旦被误解整部《阿弥陀经》的意思就全变了,往苼就成为泡影了

    为了保证大家对这一段经文的正确理解,先确立以下几个基本点

    二、会通“净土三经中另外二部——《无量寿经》、《观经》中相关的经文,尤其是四十八愿中的第十八“念佛往生愿来解释

    这一段经文,从义理上来说有“排除非因选择正因,明示正果的关系;从一般信众的心理上来讲有所谓的“三大苦恼,两处疑问

    一、排除非因。经文说:极乐世界的境界高妙靠少少善根福德,不可能去往生“少善根福德就是非因,先排除掉好让我们心无旁鹜,一心直进

    二、选择正因。“执持名号即得往生,“执持名號就是正因所谓“正因,(一)正确正确而不错谬的因;(二)纯正,纯正不杂的因;(三)正直正直不曲的因;(四)必定,必萣往生的因不存在任何不确定性。

    三、明示正果有因必定有果,执持名号为因能得两种果:(一)临终“佛及圣众,现前来迎的果(二)命终“心不颠倒,即得往生的果

    这一段文,是《阿弥陀经》的关键如果能够依照善导大师的解释,每一个人都做得到个个往生极乐世界。如果不能正确地理解心中就有大的苦恼,对这部《阿弥陀经》会越诵越害怕;你修净土法门,就会越修越苦恼甚至幹脆放弃了,不愿意修了

    第一点,“多善根往生需要多善根,谁敢保证自己就是多善根呢没有多善根,就不能往生这是一个大苦惱!

    第二个苦恼——“一心不乱。有句成语“谈虎色变一讲到老虎,脸色都变了;一讲到“一心不乱几乎个个都乱掉了。自己整天妄念纷飞心如野马狂象,怎么收也收不住根本达不到一心禅定,怎么办达不到能不能往生?这是个苦恼!

    第三大苦恼——“心不颠倒“死的时候要心不颠倒……那我们怎么保证自己死的时候心不颠倒呢?在座的每一位我们不知道自己哪一天死,也不知道自己是什么迉法现在的一交一 通事故也多,矿难、水难、空难、车难、船难……得脑溢血、心脏病突发、植物人、中风……高空摔死、遇火烧死、落水淹死……种种的横死暴亡万一自己遇上了呢?谁敢说自己有把握临终能正念

    这三点,是让我们心中最苦恼的就像三个巨大的石頭,压在我们心中

    第一个,“善男子、善女人我们算不算善男子、善女人?“只有善人才能往生吗我多少造了恶,我曾经开了饭店杀了很多生,我曾经也坑蒙拐骗我曾经也欺负过人家,骂过人家打过人家,赚过不该赚的钱动过不该动的念头,这样造了种种的罪业还有没有资格念佛往生呢?这是第一个疑问

    对于这几段经文,如果不能正确理解那就迷雾重重,往生路上充满艰难险阻

    经中說:“少善根福德因缘不能往生彼国,那什么是多善根大家都认为,想往生念佛不能少,在这个前提下又有二种不同的观点。

    一种觀点认为:单单念佛就是少善根,不能往生;念佛再加上种种的善福修行回向才是多善根,才能往生

    另一种观点认为:念佛就是多善根,即使没有其他修行专依念佛,也决定往生;其余都是少善根修的再多,如不念佛不能往生。

    第一种观点听起来比较直观,吔就是:(念佛+余行)大于(念佛)

    第二种观点,听起来有点武断但它也有道理,它说我是:(念佛+念佛)大于(念佛+余行)

    到底哪一种观点正确呢?我们先不判断我们来看依这两种观点修行,会有什么不同结果

    根据第一种的理解,他一定会修行种种的法門来回向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因为他认为这样善根福德很多所以他这个经也诵,那个咒也持这个法也修,那个佛也拜这样,恰恰落入善导大师所讲的杂行杂修

    根据第二种理解,念佛是多善多福他就会专修念佛,一向专念

    “我善导近来一段时间亲眼见到,亲耳聽到大家对净土法门的理解不一样;理解不一样,行持方法就不一样有专有杂。如果认为单念佛是少善根要种种法门都修才是多善根,他是这样理解的就去杂行杂修;如果认为念佛是多善多福,他就会一门深入专修专念。得到的结果怎么样呢

    善导大师亲自所见箌、亲自所听到的,他说:“只要专修念佛的人十个,十个往生百个,百个往生;那么杂行杂修的人呢一千个人里边,没有一个往苼

    答案就很明显了,专修念佛十即十生,当然是多善多福;杂行杂修千中无一,自然是少善少福

    这样讲,恐怕有人心里还是不能岼想不通:“明明我比他修的法门多,修的善根多也比他会诵经,会持咒怎么我反而是少善根,往生不定他只会念佛,什么也不會怎么反而是多善根,往生一定心里想不通。下面我们从道理、比较、譬喻、经文、祖语、事例等方方面面、各个角度来说明念佛是哆善根让大家能建立决定性的信心,安心于“专修念佛必定往生

    前面经文说:极乐世界都是不退转甚至是“一生补处的大菩萨,这样嘚“诸上善人俱会一处的地方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总要相同差不多的人才可以相聚一处。那么要到达这样的地方,不要说一般凣夫就是诸大阿罗汉也不够资格,所以《往生论》就说:“大乘善根界二乘种不生。

    上善俱会之处少善不得往生。上与下相对多與少相对,上善就是多善少善就是下善。《阿弥陀经》中什么样的人是上善人呢“阿鞞跋致、“一生补处的诸大菩萨!达不到这个级別都是少善、下善,至少要达到不退转菩萨甚至是一生补处的大菩萨的善根标准才算够格。要靠自己的力量想和这些人俱会一处,你沒有这个水平怎么可以比如省长级的会议,市长就不够资格参加普通老百姓更没有资格参加。极乐世界是这样的大菩萨俱会之处我們的善根、福德,够吗不够!靠自己,再怎么努力地修行再怎样积累善根福德,都不够都是少善少福,差得太多天差地别。

    这样高妙的国土只有念佛——持佛的名号,靠阿弥陀佛的善根福德才可以往生除了佛的名号之外,凡夫自己所修的一切有漏善法都不可能往生。

    好像王宫是国王所居,文武大臣出入朝政的地方一个平头百姓,要到王宫里去靠他自己的身份,去不了但是如果有国王嘚召见,有国王的号令有国王的圣旨,老百姓可不可以去拜见国王呢就可以了。

    下面跟大家讲一个故事大家听这个故事的时候,要囿一点想像力要跟我配合,大家眼睛闭起来 ——时光倒流几百年在座各位都不是穿著现在的衣服,穿的是清朝的长袍马褂头上扎了個大辫子;那个时候也没有厦门市,只有一个小小的街铺茶楼大家在里面讨论;“皇上英明,圣主万岁有人在开心:“哎呀,李老头!什么时候你能去紫禁城金鸾殿拜见万岁爷,官升三级我们就好啦,都跟著沾光啊……

    这个时候旁边有一个人,气宇非凡听到这些人在恭敬赞叹皇上,而且想见皇上的心这样的急切他就过来跟他们讲:“我有办法让你见皇上。

    “我有办法!然后拿来纸笔“你叫什么名字?把他的名字写上“特准某某,入宫觐见……底下落款“康熙

    拿到了康熙皇上的圣旨,那么请问这个老百姓,他有没有资格到皇宫里去

    我们就是平头老百姓、五浊恶世的凡夫,我们所称念的“南无阿弥陀佛这六个字不是一般的字,那是阿弥陀佛亲自邀请嘚签名啊!拿著阿弥陀佛的签名邀请到阿弥陀佛的国土,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情

    阿弥陀佛在第十八愿里说“十方众生(你我),欲生我國(邀请)乃至十念(签名),必生我国

    六字名号,就是阿弥陀佛给我们的圣旨;六字名号就是阿弥陀佛给我们的邀请函、召见书。有阿弥陀佛召见我们的六字名号怎么不可以到极乐世界呢?

    除此之外比如说我们要去拜见皇上,你找一个九品芝麻官找一个县太爺给你签个字,管不管用你们说?县太爷给你签个字:“好吧!拿我的字直接去就好了。管用吗

    好了,找巡府大人签个字管不管鼡?不管用嘛!他也不敢签哪!

    那么这说明什么呢?这六字名号是阿弥陀佛亲自一交一 待给我们的其他所有的法门,就好像是尚书大囚、巡府大人、县太爷找他们求生极乐世界,他们都摇手“哎,我们还没这个威德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他们告诉我们:“你念南無阿弥陀佛他们会把这个介绍给我们。

    所以大家要明白,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唯有乘托阿弥陀佛的名号,因为这六字名号里边包含了阿弥陀佛无上的功德,是阿弥陀佛直接对我们宣召就如同国王的召见、国王的号令,没有任何障碍除此之外,一切臣民都没有这個威德“十方诸佛皆共赞叹无量寿佛,威神功德不可思议

    释迦牟尼佛在这部《阿弥陀经》里告诉我们:执持名号是多善根。除此“闻說阿弥陀佛执持名号以外的一切,是少善根福德因缘不能往生,道理就是如此

    下面我们来比较,俗话说:“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貨。

    这四句话很好懂五戒十善是善,但还在三界不出轮回;阿罗汉是善,高超三界永出轮回,但阿罗汉只是自了汉没有发大菩提惢;菩萨更是善,发了大菩提心广修六度万行,誓度一切众生但菩萨修行还没有圆满;这些要和阿弥陀佛圆满功德六字名号相比,都昰少善根少福德

    以凡夫来讲,我们自己能修的善根福德最多也就是五戒十善,能把五戒十善修圆满那你就太稀有了。连五戒十善都難做到的人我们有什么善根福德呢?

    五戒十善是善根福德—— 持守五戒和毁犯五戒相比是善;十善和十恶相比,也是善但五戒十善,还是滞留在三界之内没有出离三界六道轮回。五戒十善修得好来世可以做人,做大官发大财,可以升天做天子、天女,但是这個善根福德如果和阿罗汉的善根福德相比,能比吗

    那简直天地不能相比!阿罗汉已经出离三界了,所谓“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怹已经出离三界是圣者了,五戒十善怎么和他比呢

    请问各位,阿罗汉靠他自己的善根福德能不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能不能往生

    鈈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在天亲菩萨的《往生论》里边是这样说的:极乐世界是“大乘善根界二乘种不生。极乐世界是大乘菩萨、大乘善根的境界“二乘,声闻、缘觉——阿罗汉、辟支佛靠他自己的善根福德想往生极乐,不够资格要到达极乐世界,阿罗汉的善根福德况且不够凡夫五戒十善怎么可以呢?

    再来阿罗汉的善根福德虽然比较凡夫很多了,但是如果比较菩萨来说谁的善根福德多呢?

    这個帐很好算因为阿罗汉是自了汉,他是自己解脱自己的生死轮回;菩萨发广大菩提心要度脱一切众生,所以菩萨的善根福德跟阿罗漢相比,那又是另外一个层次天地不能相比。

    再来菩萨心量广大无边,善根福德也无量无边但是菩萨毕竟没有成佛,没有成佛还茬菩萨的位子,就没有圆满那么,菩萨的善根福德跟阿弥陀佛相比哪一个为多呢?那又是天地不能相比差得太多了。

    那么阿弥陀佛的善根福德体现在哪里呢?阿弥陀佛的善根福德就含在六字名号当中

    各位,我们是普通市民福报跟市长比,哪个大市长大,我们尛

    市长的福报威势大,还是省长的福报威势大省长的大。

    省长的福报大在哪个地方大在他是省长,他出去名片一拿出来“我是省長,没有别的就是个省长的名,省长的名就代表他的福报

    省长的福报大,还是国家主席的福报大国家主席大。国家主席的福报大在哪里大在他是国家主席,他就有这个名义有这个名义,就能依法治国福荫百姓,所谓名正言顺在其位,谋其政你不是国家主席,你就没有这个名义

    阿弥陀佛的善根福德无量无边,彻底圆满在哪里体现?就在六个字里边祂才叫“南无阿弥陀佛。大家不要觉得這六个字很简单这六个字不简单哪!有成佛的德能,才能有成佛的名号

    纵观中国历史,向来是“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天下大乱的时候诸侯混战,但是没有一个敢称帝王最后降服了各路的诸侯,平定了各地的叛乱一统天下的,才能建都称帝人还是一个,称帝不過是得来一个帝号但这个帝号是来之不易的,经过几十年的文治武功南征北伐,天下平定大功告成,才有了帝王称号所以帝号代表了一切的文治武功,一统一江一 山

    法藏菩萨经过五劫思惟、兆载修行,剿灭一切烦恼敌拯救一切苦难众生,累积无量功德功德圆滿,祂才能称为“南无阿弥陀佛所以,阿弥陀佛的名号是来之不易的代表了阿弥陀佛从因地发心直到果上正觉,所有一切圆满功德┅切菩萨的修行,一切阿罗汉的修行跟六字名号相比那简直是无法相比。(那我们凡夫的五戒十善更谈不上了)

    各位莲友,是我们修嘚五戒十善善根多还是六字名号里面的善根多呢?

    我们有的人往往不明了这个道理他会觉得说,“师父啊!我念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这六个字念得空空荡荡的,干干巴巴的苦苦恼恼的,这样空空荡荡地念几个字能往生吗像我在那里布施啦,寺院里做根柱子啦放生啦……善根功德很清楚啊!实实在在可以看得见哪!依靠这个往生不是更有把握吗?

    还是就刚才的比喻这个咾百姓蒙受皇上的召见,要去封官加赏他当然高兴,但他转念一想:“自己一无所有就这样怎么可以封官加赏呢?听说封官加赏的人昰要对国家有贡献的人我对国家毫无贡献,这怎么行他又一想,“有了!有好办法了我家里有土特产,我带一点家里种的地瓜、土豆去上贡 他辛辛苦苦种好地瓜,挑到宫门挑得满头大汗,但卫兵却把他拦住了不让进,因为他忘了带上皇上的圣旨他觉得圣旨不過几个字,轻飘飘的而且一点也不是自己的贡献,应该不重要吧结果他进不了宫门。

    我们所修行的五戒十善、一切的功德充其量是個地瓜而已,而这六字名号是阿弥陀佛亲自赐给我们的圣旨和号令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莫讶不要惊讶 —— 明明知道我们会惊讶,所以事先说“你不要惊讶不要惊讶什么事呢?“一称南无阿弥陀佛超越十地菩萨,哎呀!这么厉害!念一声南无阿弥陀佛超过十地菩萨!敢想像吗?不敢想像为什么呢?“因为这六个字里边包括了三乘声闻、缘觉、菩萨都包含在六字名号里边。

    就好像刚才打的比喻县太爷、巡抚大人、宰相大人的权力都包含在帝王的圣旨当中,他们都是依圣旨行事行使他们的职权。

    阿罗汉的善根福德、辟支佛嘚善根福德、菩萨的善根福德都浓缩在阿弥陀佛的六字名号里面,都包括在里面所以,我们念这句佛才可以超越十地菩萨。

    说这个尛小的太子才生下来,呱呱坠地他的尊贵就超过了一切大臣,宰相也要向他礼拜为什么呢?他是太子他将来长大就要做皇帝。

    印咣大师说:我们念佛的人就好像太子堕地我们的父亲是阿弥陀佛,我们念南无阿弥陀佛就是佛的儿子,我们愿生西方极乐世界就是佛子诞生堕地,超过二乘之上——超过阿罗汉、辟支佛直接进入菩萨的位子。所以念佛是多善根

    比如说我们在这座弥陀宝殿里边,我們只要讲“弥陀宝殿这四个字这里面的佛像也包括了,柱子也包括了门、窗、墙、屋梁……通通包括在内。

    可是如果单讲柱子,它僦不能包括门;讲门就不能包括窗。随便说哪一种都是挂一漏万。讲弥陀宝殿就一含一切总体包括了。

    “南无阿弥陀佛六个字是总功德就好像“弥陀宝殿是总称一样;如果我们只是去读某一部经、诵某一个咒、修某一个法,这些就好像门、窗、砖、瓦都只是一部汾一部分的功德,不是整体的功德

    其他的修行,比如说我们修行五戒有五戒的功德,可是呢就没有比丘戒的功德;修比丘戒呢,有仳丘戒的功德但是没有菩萨戒的功德;你诵这部经,有这部经的功德但是就没有那部经的功德。可是如果我们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经、一切咒、一切戒、定、慧通通都包括在内所以是多善根、多福德。

    “摩尼又叫摩尼宝珠,又叫如意宝珠摩尼宝珠虽然只是小尛的一颗,但需要什么宝物它就出什么宝物祈祷它说:“我现在要赈济天下贫民,需要黄金一百吨话音还没落,从摩尼宝珠里边就像丅雨一样喷出一百吨黄金。如果说“还不够还需要一百吨珍珠,它马上像下雨一样喷出一百吨珍珠,这个宝叫做摩尼宝

    什么叫杂寶呢?就是金、银、珍珠、玛瑙、赤珠等等这叫杂宝。

    比如说有一个大仓库里边有很多的宝物,有黄金、白银、珍珠、玛瑙所有的┅切,一应俱全在最中间的位置,放了一颗小小的摩尼宝珠我们进来要取宝物,去救济众生有的人进来一看,“哇大门旁边就是┅堆黄金!他马上就扛著黄金出去了。但是黄金虽然贵重,很快就消耗完了

    对啦!大家都知道说“我是拿那颗摩尼宝珠。摩尼宝珠你拿到手上以后跟它说:“需要大米五十吨!大米马上出来了;“需要帐篷一千顶,它都能出来拿到摩尼宝珠,通通都有了;如果是扛黃金、扛白银又累又辛苦,仍然是有限的

    所以,多少有时候并不只是看表面的数量像摩尼宝珠,它就是一颗但是它可以吐出一切寶;反而是很多的种种杂七杂八的杂宝,数量虽然多比不上一颗小小的如意宝珠。

    这个比喻是要说明什么呢“南无阿弥陀佛六字名号僦是摩尼宝珠,这六字名号里边有《金刚经》的功德,有《法华经》的功德有《地藏经》的功德,有《楞严咒》的功德有《大悲咒》、《十小咒》的功德,通通都有你如果需要这些功德,它都有其他的种种修行法门,虽然都很尊贵都不可思议,但那些功德就好潒是杂宝一样是金、银、珍珠、玛瑙……尤其是我们凡夫所修的五戒十善,那就档次太低了简直就是破瓦块,因为我们所修的还是囿漏、有为的善法。可是有的人还以为自己修的一点点戒善比念佛还强那就是抱著破瓦块,弃了摩尼宝只能说不识宝了。

    想生西方极樂世界要怀带著阿弥陀佛六字名号的摩尼宝珠,这样才能获得圆满的功德修其他种种的法门回向求往生,只是得到杂宝的功德

    我们經常听到六字名号是“万德洪名,“万是包括一切的意思,所有的功德都包含在六字名号之内那岂不就是摩尼宝珠吗?昙鸾大师《往苼论注》就称弥陀名号是“清净摩尼宝摩尼宝珠虽是一颗小小的珠子,可以吐出一切宝物;这句六字名号虽然简短只有六个字,但是含摄一切佛、法、僧三宝的功德一切经教、一切咒语陀罗尼、一切修持的法门、一切菩萨、声闻、缘觉的功德,通通包括在内

    南无阿彌陀佛!把这颗摩尼宝珠介绍给各位,希望大家把它好好保存不要丢失掉。

    再比如说有一栋五层的高楼第一层人很多,有好几万人;苐二层也还不少,也有好几千人;第三层也有几百人;第四层,几十人;最上面那一层只有一个人。虽然下面一层、二层、三层的囚这么多但是,比较最高五层楼上的人所见到的范围、景观是下面的多人见到的景观多呢,还是上面那一个人见到的多呢

    这就不单純是数量上的多少,而是有境界的高低因为他的境界最高,所谓“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站在楼顶上放眼看去,广阔无边的原野盡收眼底;底层人再多东看西看,再怎么看范围仍然是那么一点点大。

    这个比喻说明什么呢第一层楼,代表人天善法;二层楼就玳表声闻;三层楼,缘觉;四层楼菩萨;五层楼的楼顶上,就是南无阿弥陀佛所有的善根功德都在六字名号当中,我们称念南无阿弥陀佛等于升到五层楼上,我们站在楼顶上遍览无遗,没有任何的遗漏

    我们本来在哪一层呢?“我可能在第一层五戒十善……真正能在第一层是不多的,依我们来讲大概在地下室,因为五戒十善也不容易修行啊五戒十善修不到,你就是地下室;地下室有三层:地獄、饿鬼、畜生黑蒙蒙的,看不见任何景观

    前面我们讲的够清楚了,念佛是多善根但佛法讲究“圣言量,也就是要有圣人所说的言敎为依据没有佛经祖释的依据,你说的再有道理也可能只是自己一厢情愿的说法。下面我们依照经文和祖师解释做为标准,来证明念佛是多善根其余的种种修行跟念佛相比,属于少善根

    这个就能往生!执持名号能往生,说明就是多善根因为少善福不能往生,只囿多善福才能往生;多善福就说到“执持名号,即得往生所以说“多善福在念佛,三学、六度这些都不谈。这是《阿弥陀经》上下經文的次第义理如此。

    《阿弥陀经》有两个译本一般用的是鸠摩罗什大师翻译的,就是《佛说阿弥陀经》另外一个译本,就是玄奘夶师翻译的《称赞净土佛摄受经》这部经对《阿弥陀经》中“闻说阿弥陀佛是这么翻译的:

    在名号之前加了十个字来形容:“无量无边鈈可思议功德,这个岂不是“多善根福德吗多到已经不能用数量来形容、来表示,而是用“无量、无边、不可思议来说明所以,名号夲身就是多善根福德殊胜、超越、绝对性的善根福德。

    现在发现《阿弥陀经》的梵文原本“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这一句,洳果直接翻译过来的话怎么翻译呢?

    也就是说众生在此世所做的种种善行,都属于“少善根福德靠这个,不可能往生

    经文明显说奣:只有六字名号是无量无边不可思议功德,而我们众生此世所做善行都属于少善根福德因缘,不能往生无论我们怎样地努力,我们所做的跟六字名号相比,都属于少善根福德

    其实,我们是没有资格和六字名号相比的我们所做的,充其量只是五戒十善五戒十善嘚善根福德,会让我们获得人天的果报以五戒十善的善根福德,想做阿罗汉都不行何况想去成佛呢?

    就好像弓箭一样弓的力量各自鈈同。比如说五戒十善就是一张弓我们每个众生就是弓上的一支箭,那么把五戒十善这张弓拉满了,一放出去“呼--,射到哪里呢顶多是人道或天道;到了天道以后,没劲了“呼 --,掉下来了你还在三界的吸引力范围之内。好像地球的卫星一样还没有脱離地球的引力,还在地球的吸引力范围之内五戒十善的力量,这把弓的强度只能把我们送到人天不可能送到阿罗汉那个境界;如果要嘚到阿罗汉、辟支佛的境界,必需能够修四谛、十二因缘法这个强弓,力量很大“嗖 --,好!出离三界了到了阿罗汉、辟支佛的軌道,但是离菩萨的轨道还差得很远,那必须用更大力量的强弓发大菩提心,累世累劫修行“欻--,射出去到了菩萨的轨道。

    峩们现在念佛的人大家要知道,我们有一把强弓我们这把弓已经不是五戒十善了,是南无阿弥陀佛这把强弓这把弓的力量非常强大,“诸佛中之王光明中之极尊,“威神功德不可思议这把弓就是六字名号;我们众生就是六字名号这把弓上的一支箭;我们来念佛,僦是机关发动阿弥陀佛就是强弓手。我们这支箭虽然在娑婆世界但被阿弥陀佛往六字名号的强弓上一搭,“嗖 -- 超越人道 ——超樾天道—— 超越三界——超越阿罗汉——超越地前小菩萨——超越地上大菩萨——超越十地等觉菩萨,直奔佛果所以,“莫讶一称超十哋不要担心“一箭放出去,怎么超越十地菩萨一箭射到哪里?你们知道射到哪里吗一箭射到十万亿佛土之外(“有世界名曰极乐),直向弥陀佛座边

    如果不靠六字名号的弓,五戒十善顶多射到天上,又坠下来了所以,往生西方必靠六字名号,六字名号才是多善根福德包含了所有一切法门、圣教,种种修持功德通通包含在内

    梵文的经文其实也可以用一个比喻来相互印证说明。比如说我们掉箌水里边了请问:当我们快淹没的时候,我们抓到水里面所长的水草能够到岸上来吗?

    水里的东西永远让我们在水里要想到岸上来,一定要抓住从岸上伸下去的东西;如果抓住岸上来的一根竹竿或是一个救生圈,岸上的人一拽就把你拉到岸上去了。

    我们就是在生迉的苦海当中种种修行,眼睛所看、耳朵所听……六根门头所对的境界都是三界之内的东西,都是生死苦海中的水草之类的东西都昰轮回的因果,不可能让我们离开三界苦海

    阿弥陀佛的六字名号,就好像从极乐的涅槃彼岸伸向我们苦海当中的一把长竹篙你抓住这紦竹篙,阿弥陀佛一拽就上去了!

    如果你不抓岸上来的竹篙或救生圈,靠你自己的在水中乱抓“哎,旁边一根稻草抓住了还是在水當中。

    我们自己所做的一切都让我们更深地扎根在这个世界。所以梵文经典才说:“众生不因此世所做善行得生彼国(“此世就是此卋间,五浊恶世)而应当依彼佛的六字名号——阿弥陀佛从极乐世界放大光明而舒展过来救度我们的六字名号,依六字名号的功德往生覀方

    我们此世所做善行不能往生,那靠什么往生呢《无量寿经》说:

    这几段经文放在一起,就很清楚地看出来:阿弥陀佛普遍布施给峩们六字名号的功德大宝让我们这些没有功德的人功德成就,而且是具足无上功德

    阿弥陀佛怜愍我们造罪造业,没有出离之缘无法脫离六道轮回,没有功德法财为我们打开佛法的宝藏,普遍、平等地布施给我们功德之宝所以说:“为众开法藏,广施功德宝“众,就是十方苦恼的众生

    阿弥陀佛“广施功德宝,如果你没有拿到那不能怪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说:“我给你了“广施啊!一个都不會遗漏的。

    “令诸众生功德成就。我们没有功德我们盼望功德,我们希望自己成就功德我们担心“我这样修行、那样修行,可是也沒开悟没契入诸法实相,顶多是有漏的人天善法这怎么办?《无量寿经》说:阿弥陀佛兆载累劫的修行是要“令诸众生,功德成就要令我们成就功德。

    就好像父亲养育儿子儿子还小,为了让他能够安乐地生活就辛辛苦苦地劳动,流血流汗把自己所挣的一切财富,最后都放入存款单当中说:“我的儿子,这个给你让儿子能够继承他的财富。父母的心就是这样一切为了儿女,特别是儿女还尛要为他们作周详的考虑。

    爸爸临走时说:“孩子!我要走了这张小小的纸头,是我一生的积蓄上面是一百亿,给你你可以过好ㄖ子。

    这个儿子很小把存款支票拿来看看,“父亲说这是一百亿但是这只是一张纸嘛!这张纸,我现在饿了还不如一个地瓜能让我飽。他不了解这张支票是百亿的财产所以他很轻易地把它丢到旁边。这个可惜不可惜

    阿弥陀佛就是我们的慈父,祂经过五劫思惟、兆載永劫的修行把祂所集聚的一切功德,浓缩在六字名号的存款单当中;这个六字名号就好像是存款单,就好像是一张支票你不要看鈈起它。

    我们没有智慧阿弥陀佛把祂的六字名号——无上功德的结晶布施给我们,令我们功德成就但是,我们念念佛号就把它摆在旁边,“哎呀这六字名号干巴巴的,空洞洞的哪有我去诵一部经,或修什么有味道……就好像比喻中的那个儿子智慧没有开,他只認识地瓜而不认识百亿支票。我们也一样“你看,我做了某桩功德了我看得到,我读了一部经厚厚一本,多实在!一句阿弥陀佛六个字一念,就没了!这是因为我们不了解什么是真实功德

    希望这个比喻能够让大家珍惜六字名号,所谓“宝此一行不再舍弃,不洅丢掉阿弥陀佛老爸那么辛辛苦苦修来的六字名号给我们,结果我们都漫不经心的然后把它跟别的比,“这个六字名号嘛也不错,泹是如果我布施、持戒、打坐、拜忏这样种种修行,我这样的功德应该也差不多吧!不知那些都很小顶多是一颗糖、一个地瓜、一个蘋果,跟这句百千万亿支票都不能比喻的六字名号那是无法相比的。

    讲到这里问大家一个问题:如果有一天,我们上街去买东西遇箌和平常不一样的情形,平常买东西都要讨价还价这天掏了一块钱,结果买来了整栋大楼就高兴得不得了,“哎呀今天赚了,今天買得很值得一块钱买了一栋大楼……会有这样的事情吗?没有!

    如果真有这样的事情一定是大楼的主人主动送给你的。一块钱不可能買一栋大楼居然买到了,说明是人家要送给你的但送给你,又怕你不敢要所以开个价卖给你,这样你心里就觉得安慰了“这是我買来的!

    我们很多人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到西方极乐世界的果报是什么呢?成佛我们就是每天磕十万个头,磕一百年这样的苦行,偠跟成佛的因行相比你值一块钱,那么成佛简直都不止一栋大楼。

    有人说:“我修五戒十善回向求往生……是的依五戒十善的种种修行回向求往生,也能够往生但这样的往生不是靠你五戒十善的力量,因为我们修五戒十善顶多是让我们得到人天的果报,居然是拿這个五戒十善换得了成佛果报!也就好像刚才讲的用一块钱换得了一栋大楼,你不要认为真是你买来的这是人家送给你的。

    阿弥陀佛夲来就是要把祂无量的功德无偿地奉送给我们但是我们志向狭劣,不敢当下接受所以阿弥陀佛说:“你不敢接受,我就卖给你吧卖給我们,我们又买不起那怎么办?“那就降价卖给你卖多少?一块钱本来阿弥陀佛说:“你想来往生,只要念名号送给你,决定能往生!我们不敢相信阿弥陀佛就说:“那你修行,修行回向(就是卖给你)修行什么?“你怎么修都可以五戒、十善、诵经、持咒等等,都可以只要回向愿往生就可以。我们反而以为“往生是我自己修行得来的我们这小小的因,怎么能感得那么大的果呢

    那是洇为阿弥陀佛“为众开法藏,广施功德宝而布施给我们的

    《法华经》里有一个“穷子喻,很能说明我刚刚讲的这个例子

    有一位大富长鍺,他的独生儿子从小离散大富长者后来年纪也大了,广大的庄园、丰富的财产找不到继承人他想:我现在已经年老了,就要走了┅定要把儿子找到!所以他就很辛苦地到处寻找,走一路就找一路

    再说这个儿子,从小离开大富长者在外面漂泊流浪,过著流浪汉的苼活被人欺负,餐风露宿衣不蔽体,他只能靠什么过活儿呢只能做打工、作佣等低贱的职业,过一天算一天吃上顿没下顿。

    有一忝这个儿子东晃西晃,刚好就晃到大富长者的门口他一看这座庄园,“哎呀!巍峨广大从大门往里面探头一看,里边坐了一位非常威严的长者旁边有很多侍从,人来人往车水马龙,气派就像国王一样这个穷子毕竟做流浪汉做习惯了,来到这么一个豪华威势的地方他感到不自在,“哎呀!不行这不是我这样的人找活的地方,这个地方不能久留如果久留的话,或许有人出来抓我逼迫我,治峩的罪我还是赶快离开,到贫穷乡里去找活儿这么一想,他拔腿就走刚好他的父亲(大富长者就是他的父亲)在里边一抬头看见他,就认出来了“这不是我的儿子吗?我辛辛苦苦到处寻找的就是他!马上喊人,“快快快赶紧去把那个人给我抓回来,不能让他走叻

    侍卫听到大富长者的指令,一个箭步就出去了他们长得高大强壮,孔武有力穿得也很华丽气派。穷子正在那里怀疑:此地可能不宜久留……果然看见从里面出来两个彪形大汉“啊!坏了!这是来抓我的。他撒腿就跑他越跑呢,后面追得就越紧追上后紧紧捉住,强行往回带这时穷子又恐怖、又担心、又紧张,顿时昏过去了

    大富长者一看,心想:“完了!我的儿子一定是因为这气派的阵式受到了惊吓,他的心量还不成熟就对侍卫说:“这样子,你们用凉水把他泼醒泼醒之后把他放走。

    果然把他放走吗大富长者不可能紦他放走啊!几十年才找到儿子,怎么能放走呢他还要想办法。

    他另外找了两个人他们长得不是那么高大威猛,穿的衣服也是破破的交代说:“你俩跟踪他,跟在他后面

    这两个人看起来跟穷子差不多,像乞丐一样摇摇晃晃,跟著去了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乞丐哏乞丐在一块儿就聊起来了:

    这两个人就跟他讲:“其实你呀,用不著这么辛苦我们打工那个地方的老板很慈悲,干一天活儿给一般地方两天的工资

    “可是我什么都不会干呐!我不识字,需要文化的活我都不会啊!

    好啦!这两位就把他带到大富长者庄园来了从后门绕進来(正门太高贵)。进来以后干什么呢天天除粪,他干得很安心心想:“这个跟我的身份很相应,我就是扫厕所的

    可以讲,他一輩子就没有这样幸福过生活很安定,吃喝不用发愁也有住的地方,他过得很安心干得很卖力气。

    但是儿子天天在那里除粪,长者惢中有所不悦“我的儿子怎么可以就做这等下劣事呢?他们父子还没有相认哪!财产还没有委付啊!所以大富长者就想办法接近儿子,想什么办法呢他也把自己华丽的服装脱下来,也穿上一身粗布衣服(下地干活儿、除粪的衣服)也拿了一个除粪的工具,跟穷子在┅起除粪和颜悦色地问候他,跟他话家长问寒问暖。穷子一辈子也没有得到过父母的一温一 暖他遇到这么一个长者,对他这样的慈蕜关爱他感动得不得了,“哎呀怎么有这么好的人!他这时候还不知道长者就是他的父亲,而长者也不能讲

    时间久了,彼此关系熟叻感到很亲切了,这个时候长者就略微暴露自己的身份,他说:“不瞒你说我就是这座庄园的庄园主。

    穷子一听吓了一跳,就喊“老爷(你看对自己的父亲喊“老爷)。大富长者听了心里很难过:“我是你的父亲,你喊我喊老爷!他就对穷子说:“我看你到我莊园来之后人很诚实本份,干活很卖力气不然这样,你就做我的干儿子我年纪大了,也没有儿子你就做我的儿子好了,也可以帮峩做点事希望你不要推辞。

    这么一个乞丐突然得到大富长者的一宠一 幸,拜长者为干老子他感觉很荣幸,他不知道这是他的亲生父親把亲生父亲拜做干老子,还觉得很荣幸

    好了,故事再往下讲又过了一段时间,大富长者慢慢培养他开始教他做会计、做出纳,掌管财务“我既然认你为儿子了,彼此就不外这里所有的一切都由你掌管,工人的支派、财产的进出都要他负责

    穷子做得很卖力气,也很认真“今天收多少、支多少……但他还是住工棚里,每天还是拿自己的一份工资晚上算账的时候,“这个是老板的是他的;峩自己呢,十块

    这样又过了一段时间,大富长者一看穷子(也就是他的儿子)的志向慢慢提高了,心量逐渐扩展了能力也越来越具足了,这个时候父亲就准备宣布他们的父子关系。

    这一天他就把国王、大臣,把有头有脸的人物全部找来开一个“新闻发布会,父孓相认“有劳各位到这里来,有一点事情跟大家讲我已经年老了,我的儿子是在哪一年丢失的……穷子越听越像在说自己;长者从头噵来慢慢引导,“现在我找到我的儿子,是谁呢就是他。长者指著自己的儿子说“现在我把所有财产全部给他,由他掌管

    儿子這个时候才知道:原来对我这么慈悲的人不是外人,正是我的父亲!

    “我本来没有想到我会拥有财富(没有想到我能获得这么丰硕的功德)但是无量的宝藏怎么突然就来到身边,一夜 之间华贵起来!今天才知道我真是佛的儿子!

    对啦!我们无始劫来迷失本性流浪在阿弥陀佛的涅槃城之外。阿弥陀佛看到我们的时候就要把祂的六字名号功德布施给我们,说:“众生啊!我的独子我把整个极乐世界送给伱,你就这样来!往生我的净土!

    我们吓坏了“我哪里有资格到极乐世界啊?我们不敢所以我们逃跑,我们逃离阿弥陀佛

    这个时候,阿弥陀佛就用其他的法门来调化我们让我们来修行,回向以求往生就是自力劳作,干除粪的活;除粪就是除去我们心中的污垢。窮子要靠除粪的活才敢进大富长者的庄园;根机还没有成熟的众生就要靠种种法门修持回向,才敢求生净土

    阿弥陀佛看见我们已经在洎力修行回向求生了,又要用方法来调化我们“你种种功德修行回向,很不错但可以念我的名号啊!名号就是阿弥陀佛所有功德法财嘚宝库。让我们称名念佛就是要把所有的功德布施给我们,但这时还不敢明讲就好像大富长者认穷子为义子,让他负责库藏的出纳管悝其实心里边整个库藏财宝都一交一 给他了,但因为时机没到不便明说,穷子也不知道我们也一样,比如说我们每天念这句“南无阿弥陀佛六字名号我们不知道这六字名号里面的所有功德就是我们的,我们认为:“我念了两万声这两万声的数字才是我的;六字名號里面的功德是阿弥陀佛的。就好像穷子他已经进到庄园里边,每天在那里做出纳、会计他认为他经手的这些财产是大富长者的,他洎己只拿他工作一天的工资不知道他的父亲要把整个庄园给他。

    这样又经过一段时间时机成熟了,阿弥陀佛才说:“汝今念佛本是峩子,极乐世界归汝所有。全部送给我们我们这个时候才敢欢喜接受。

    阿弥陀佛要把祂整个的极乐国土布施给我们千方百计让我们接受,让我们在种种法门里摸爬滚打慢慢调熟我们的根器,我们才慢慢接受六字名号的功德大宝

    大家能够相信念佛的法门,能够老实念佛是已经经过了除粪的工作,是已经到了大富长者开新闻发布会的时候了根机已经成熟了,是多善根福德非少善根福德。没有大善根、没有大福德的人决定不会老实念这句名号。

    就好像那个乞丐他的根机还没成熟,他决定不敢接受整个庄园他逃跑了,他吓昏叻

    我们的父亲是“诸佛中之王、光明中之极尊也,弥陀慈父救度我们四处流浪、桀骜不驯、违逆负心的众生。所以大家要随顺佛愿,要孝顺于佛经中说“孝顺于佛者,实乃大善

    念佛往生很自然、很简单。天底下第一等容易的事情就是念佛往生;第二件容易的事情就是堕入三恶道。不往生西方必堕三恶道,没有不堕落三恶道的就算你今生有修行,来生不堕三恶道来来生一定堕落三恶道!所鉯印光大师才讲:往生西方,比来世做人还容易;来世做人比求生西方还困难。

    为什么到西方成佛容易来世做人反而难呢?因为来世莋人要靠我们修持五戒的功德靠自力;往生西方是靠佛力,故而容易往生西方,《无量寿经》里面有几句话:

    很容易往生结果去的囚不多。为什么大家不相信。什么叫“自然之所牵自自然然地往生极乐世界,毫无勉强和造作我们只要称念南无阿弥陀佛,没有一個人不往生不需要你在那里担心害怕说“我这样能往生吗?不必担心不必害怕。

    比喻说我们把一块木头丢到长一江一 里面去这块木頭一定会随著一江一 水到达东海,会不会一定会到达东海,除非在半路上被别人捞起来或者是被树杈挡住了。我们不需要驾著一条船哏在木头后面看“哎,看你到哪里嗯,到东海不需要!它自自然然会到,即使看不见也知道必然如此。

    木头就是我们;一江一 沝,就是念佛的法门就是南无阿弥陀佛六字名号;东海,就是极乐宝国被捞起挡住,就是杂行杂修我们来专念南无阿弥陀佛,等于紦我们的身心归投于阿弥陀佛所以:

    我们归命阿弥陀佛,这一生一辈子就是念佛愿生西方,等于是把我们这块木头投在六字名号的长┅江一 当中没有阻挡,它自然是前浪后浪浪浪往前走,而自然地回到极乐净土这是靠六字名号的力量。所以我们往生极乐世界,佷自然被阿弥陀佛的愿力所牵引,“自然之所牵

    出门旅行,有的时候到达万里之外的地方反而比到达百里之外的地方还要容易,为什么呢因为一交一 通手段不一样。比如说我们从这里要去金门岛要自己游过去的话,那很困难;要跨过太平洋到美国去反而容易,為什么坐飞机就可以了。为什么那么远反而容易、这么近反而难呢因为我们所依靠的力量不一样,一个是靠自己一个是靠飞机。靠洎己没有这个能力就很难;坐飞机是靠飞机的力量,就很容易

    我们到十万亿佛土之外的极乐世界反而容易,因为我们乘坐的是六字名號的航班;要转生人天反而难因为是要靠自己的力量。

    法藏菩萨成为阿弥陀佛祂令我们功德成就,祂广施功德宝给我们那么,功德寶在哪里呢《无量寿经》〈流通分〉这段经文就很清楚地说明了。

    佛告诉弥勒菩萨:“闻到阿弥陀佛名号欢喜踊跃称念的人,就具足叻无上功德就获得阿弥陀佛所布施的功德宝。所以阿弥陀佛的功德宝就是六字名号。

    “其有得闻彼佛名号,“那个听闻到彼佛名号威神功德不可思议的人“啊!六字名号有如此不可思议的威神功德!信顺、归仰。

    “欢喜踊跃为什么欢喜踊跃?给你一百万然后说“不能往生,死后要去三恶道你会欢喜踊跃吗?不会的所谓“欢喜踊跃就是说“我决定可以了生脱死、成就佛道,我今生虽然是个穷咣蛋在世间被人瞧不起,一旦闭了眼睛眼睛一闭我就要去净土成佛了。这个叫欢喜踊跃对往生有决定性的把握。如果对往生这件事凊我们害怕“能不能往生?万一不能往生怎么办下了三恶道怎么办?内心就痛苦了就不会欢喜踊跃了。知道“六字名号决定能救度峩我称念六字名号决定能往生极乐国,这样的心叫“欢喜踊跃

    “乃至一念,一念的信顺念念的称名,“乃至一念和“乃至十念都是《无量寿经》所讲的“一念、“十念,前面有“乃至两个字就代表并不只是一念、十念。我们今天听到这个法门如果寿命延长,那僦是一天、七天、一年、十年……;如果寿命当下就结束了我们只念了十声佛就断气了,那就十念;只念了一声佛就断气了那就一念,都能往生 ——“乃至一念

    “当知此人,为得大利当知这个听到阿弥陀佛名号而信顺归命、欢喜踊跃的众生,一念之间“为得大利荿佛度众生的利益,叫做“大利;“则是具足无上功德,一句名号里边圆满具足无上功德阿罗汉是有上功德,上面还有菩萨;菩萨也昰有上功德上面有佛;佛圆满了,就叫做无上功德阿弥陀佛把祂的无上功德放在六字名号里边,让我们“欢喜踊跃乃至一念就得到無上功德,所以蕅益大师才讲:

    我们念一句名号,我们的善根福德跟佛一样为什么?因为阿弥陀佛所修的一切功德都在这句六字名號里面,给我们让我们平等获得。

    经文充分说明六字名号是圆满、无上、具足、无缺的善根功德所谓“无上功德。

    第五条经文出自《觀经》这里引用的是善导大师的解释,因为《观经》的原文前后相隔较远善导大师的解释文把它们并列在一块儿,来比较念佛一声和修行种种法门的善根福德的大小

    《观经》的下品上生,这个人临死的时候才遇到善知识给他讲说佛法讲了两个法门,第一个是跟他讲說大乘十二部经典他听到大乘十二部经首题名字,《金刚经》、《法华经》、《楞严经》、《华严经》等等:

    大乘佛教经典分成十二个類别“十二部经代表大乘一切经典。闻经十二部代表听闻了种种、很多的大乘经典,效果怎么样除了一千劫的极重恶业。一千劫┅个大劫有多长时间?那不可思量一千劫的罪过除掉了,除了很多了但是,还没有让他解脱生死轮回因为我们罪过太重。后面说:

    “南无阿弥陀佛念了一句,当下除灭五十亿劫生死之罪大家算算账,念一口佛除掉五十亿劫生死之罪;闻十二部经,除了一千劫罪如果拿闻十二部经的时间来念佛的话,那除了多少劫罪那不得了!而且既然说“除生死之罪,就代表不只是数量上的“五十亿实质昰反映佛名功德之大,一声称名永不再会堕落在生死轮回当中,生死之罪已经灭除掉了;灭罪灭得多说明他的功德多,功德大灭罪財多,可见这六字名号的功德能消除如此多的罪,顿超生死顿归极乐。其他一切法门没有这个功效

    十二部经代表佛教的一切经典、┅切法门。为什么这么多经典才除罪一千劫

    有两重原因。第一个一切法门跟念佛名号相比,还是因地的法门它不是果地的法门。比喻现在已到了中午肚子饿了,给你一本书《稻谷栽培技术》,让你看这本书怎么去栽种稻谷;这本书看完之后,再看第二本让你學习 怎么加工米饭,没有米饭给你吃那你就会说“来不及了,我饿慌了

    什么意思呢?佛经是告诉我们成佛的方法比如说《金刚经》偠我们破四相,“无人相、无我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这是成佛的方法;《楞严经》、《华严经》都有它的方法。菩萨在因地修行的過程当中用这些方法来成佛。但是我们来不及了,以我们的根机这辈子眼睛一闭,就要堕落三恶道了

    佛名是已经成就的佛果,就恏像中午的时候不再让你去读《稻谷栽培技术》了,而是直接把一碗白米饭端在你面前你饿了,就去吃好了!

    这两种方法哪一种能解决问题啊?很显然是果地的法门才管用。

    闻经灭罪少是因为它是因地法门;念佛灭罪多,是因为称念佛号是果地法门

    第二点,大塖经典讲诸法实相如果我们能悟得诸法实相,“罪业如霜露慧日能消除,“千年暗室一灯即破但是我们不能开悟,没办法悟道除罪就轻,所得到的福报功德就非常有限

    有两种原因:一种从法上来讲,一切经所说的都是因地法门不如念佛是果地法门殊胜;另外从機上来讲,这些法门不适合我们罪业深重、心地浮散、寿命短促的根机所以除罪就轻。这在善导大师的《观经疏》里有解释

    但是,称念六字名号就不一样它是果地法门,直接吃饭如果把饭端来,不给你吃让你闻香,那不解饿;十二部经典讲怎样成佛对于我们这樣下劣的根机而言,讲的都是成佛的香味我们没有能力品尝到成佛的果实,我们只是闻到飘过来的香味我们不能吃到。

    我们来念这句陸字名号念一口就得一无上功德,念十声得十无上功德实实在在的。同时念这句六字名号,不需要我们开悟也不需要说“有清净惢才可以得到功德,任何众生只要开口称念,只要愿意念佛、愿意往生揽无边功德入我们的识心,成为我们的功德所以非常容易、非常简单。

    “其有得闻彼佛名号,欢喜踊跃乃至一念,当知此人为得大利,则是具足无上功德。这个人“得大利“具足无上功德,从哪里得到大利呢前面说“得闻彼佛名号,也就是说:大利、无上功德是从阿弥陀佛名号当中获得的

    《阿弥陀经》“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即得往生接下来说,“我见是利故说此言。“我见是利的“利就是往生,从“执持名号中获得往生两部经一致,都以六字名号作为无上功德所谓多善根福德。

    这很多啦!以四天下的七宝金、银、珍珠、玛瑙等等一切,供养佛、菩萨、声闻、缘覺那得的福报太多了,“得福甚多;但是下面说:

    这是经中明言说你用四天下七宝供养佛菩萨,你得这么大的福报那不如劝人念一聲佛,所得到的福报超过他“不如劝人,念佛一声其福胜彼。那又何况自己念何况天天念,一向专念!所以念佛是多善多福经文嘚意思很明了,也不用解释

    有的人喜欢诵《金刚经》,《金刚经》里边也有这两句话可以做印证:

    读诵过《金刚经》的人应该知道“鍢德有福德相,这个不叫福德多“我修持这个、供养这个、布施这个……修得很多,这个都有相这个不叫多;没有福德相,才是福德哆

    我们念这句六字名号,“你看看就念一句南无阿弥陀佛,空空荡荡的好像不如我在那里做一个实际的善事功德——不知那是有相嘚,有福德相不名福德多。这句六字名号犹如太虚空,是实相的是无相的,所以是福德多

    一称“南无阿弥陀佛的善根,“入涅槃堺不可穷尽,“入涅槃界就是成佛了,成佛叫“得大涅槃;还不能用尽还有多余,叫“不可穷尽

    这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如果你能夠专念、熟念成佛都有多余,不学其他法门毫无遗憾。

    本来佛是圆满境界无有不足,也没有什么多余这里是说一句名号善根功德無穷无尽的意思。

    “一称佛名以是善根,入涅槃界不可穷尽。这样的善根怎么可以思议呢?

    所以佛名是无上善根福德,是不可穷盡、直入涅槃界的善根福德;而极乐世界就是涅槃界;称念六字名号,就可以直入涅槃界——极乐净土

    把大宝库打开,随人拿随人取,“布施一切众生功德很大,福德很大

    得到这么大的功德,还不如人家念一声佛功德超过前面,无法比较无法比量。

    “四事就昰饮食、衣服、医药、卧具等就是我们的一切生活用品,如果以现在来讲就包括汽车、楼房等等,通通包括在内;“供养阎浮提一切眾生简单说,地球一切众生他们所有的生活用品、资具都由你一个人供养,你所得的福那很多了;但是如果有人称念南无阿弥陀佛洺号,哪怕只有挤一杯牛奶那么长的时间“功德过上,不可思议超过以四事供养阎浮提一切众生的功德。

    经文通过比较来说明念佛財是真正的多善根福德,其他无法相比

    打了个比喻:有人从一生下来,一天就能走一千里这样走多少时间呢?一千年我们算一下,┅天是一千里一千里是多大的地方?范围很大十天是一万里,那一个月是三万里一年三十六万里。他经过一千年这么大的范围,哋下“满中七宝他所经过的地盘,全部是七宝组成这么多的七宝,“奉施于佛拿来供养佛,他得到的福报大不大、多不多这个福嫃的大得很!但是,“不如有人于后恶世,就是释迦牟尼佛灭度之后像我们现在五浊恶世,这个末法时代;恶世的众生内心没有清淨,并不是清净心念佛是恶世苦恼的众生;“一声称念阿弥陀佛,其福胜彼一声念佛的善根福德,胜过一天一千里、走一千年的七宝供养——我们怎么可以思量这句名号的功德呢

    大家学习 到这里,念佛就有信心了就不会因担心害怕空空荡荡的而左顾右盼了,“这样荇不行那样行不行……如果念佛都不行,那就死定了没有什么办法了。念佛是最行的如果还不行,那还有什么办法呢

    就好像我们過海一样,乘上一艘超级航空母舰你还在那里“这个能不能过海?是不是再加一条小渔船防备一下,万一航空母舰翻了我这小船还能抵挡一阵……——这种思惟不符合逻辑。航空母舰都不能过你的小渔船还管用吗?说明他既不认识航空母舰甚至也不认识小渔船,為什么航空母舰没有过不了的海,他不知道小渔船是不可能过得了大海,他也不知道他把航空母舰看得太低,把自己的小渔船看得呔高了两个都错误。

    什么意思呢念佛就是乘阿弥陀佛的航空母舰,怕念佛不管用再种种杂行杂修就是备用小渔船。有人讲啦“万┅念佛不能往生,再靠我修的这一点补充一下,就好像说“六字名号大愿船如果不能救度我们再靠我们修行的这一点点补充一下,那個就是杂行杂修了是不合逻辑的。念佛的航空母舰都不行杂行的小渔船怎么行呢?所以念佛是决定往生之道。

    喜欢杂行杂修的人僦是把阿弥陀佛名号看得太低,把自己的杂行功德看得太高了

    讲这一切,是让大家的心专注在这句六字名号上并不是说“那我不用行善积德了。这是两个概念那些是我们佛教徒应当做的,只是不可以把我们凡夫所做的有漏有为的杂毒之善居然拿它凌驾于六字名号之仩,这个就有点太自不量力了这个也是不了解六字名号的殊胜功德。

    上面是十段经文的证据每一段经文,都是铿锵有力、掷地有声——这些都是佛金口所讲的我们是佛教徒,要信佛可是信佛不容易,因为我们是凡夫往往执著。

    信佛怎么信呢佛怎么说,你就怎么信这才是有智慧。佛说念佛往生你不要打个问号,“念佛真能往生吗

    我们到底是信佛呢,还是信老张、老李呢你问一万个人,他們都说:“单念佛不能往生只有释迦牟尼佛说:“一向专念弥陀名号,必生极乐!结果我们不相信释迦牟尼佛我们相信凡夫俗子,这昰因为我们心中没有智慧

    信佛,佛这么讲当下信顺,你能当下信顺你是有智慧的人。

    信佛其实不需要理解,也不需要你读很多书佛怎么说,你怎么相信就好了

    比如说,释迦牟尼佛在《阿弥陀经》一开始就讲了(这句话把我们吓一跳):

    十万亿佛土之外有极乐世堺你也没有看见,你拿望远镜也看不到科学家用哈伯望远镜对著太空看,也还没有看到你信了,就信了并不因为你是教授才能相信这句话,也不因为我是老百姓一字不识,就不能相信——你相信就相信了

    信心是智慧的体现,同时信心也是力量的体现,能相信佛讲的话有智慧,有力量!一个人再有学问如果他不能信受佛语,他的心是软弱无力的

    我们再来看第六“祖证,就是祖师的教证證明念佛是多善根福德。也列举了十条文

    第一段,昙鸾大师的《往生论注》说:功德有两种一个是真实功德,一个是不实功德什么昰真实功德呢?

    这一段要详细解释不容易但大意很明白:菩萨所修,随顺法性为真实功德,不颠倒、不虚伪能摄众生归入净土,毕竟成佛法藏菩萨历劫顺性而修,成为南无阿弥陀佛六字名号能摄念佛人归于净土成佛。六字名号就是真实功德

    什么是不实功德呢?凣夫众生所修的一切人天诸善都不是真实功德。真实功德就是多善根不实功德当然是少善根福德了。进一步来说不真实,等于没有连“少都很难说。我们看原文:

    我们是凡夫所能修行的,不过是人天的善法修行善因,能得善果但不管是因中人天诸善,还是果仩人天福乐“皆是颠倒,皆是虚伪为什么叫颠倒?前面说“从有漏心生不顺法性。心不开悟不离我相,不顺法性乖离法本,求升反堕永远沉在三恶道当中,不能出离是名颠倒;怎么叫虚伪?无常变灭不是真实,没有契入法性的功德所以叫做虚伪。比如说咘施菩萨三轮体空,能施之我本空、受施之人也空、所施之物也空所修功德无不真实;凡夫三相坚固:我在布施,将来得福——我相唏求坚固;他受我施得我恩惠——人相慢心坚固;这些财物,都是我布施的——物相贪惜坚固这样修行,穷劫累劫也不可能修出去

    鉯佛性功德来说,我们这样的修行是有漏有为的生灭法叫做虚伪,叫做不实功德

    请问大家:拿不真实的功德要往生真实功德的极乐世堺,拿颠倒的因想得到极乐不颠倒的果这个可能吗?这个不可能!因果不相顺

    极乐世界是阿弥陀佛清净庄严、真实涅槃的国土,要往苼真实涅槃的净土一定要有真实涅槃的因,这个因是什么呢就是六字名号,六字名号本来是实相法是阿弥陀佛无上的功德,所以歭六字名号往生极乐国土,这个是因果相顺

    也像昨天打的比喻,拿到了国王的圣旨到王宫里去拜见国王,这才因果相顺、完全相应、境界一致你拿你自己开的条子,要去见国王见不到的。

    “南无阿弥陀佛是阿弥陀佛给我们亲自签名的名号祂以六字名号来邀请我们,“十方的众生称念我的名号,我迎接你回归我的净土!这六字名号是阿弥陀佛给我们的邀请书

    我们看第二段,出自善导大师的《法倳赞》《法事赞》是善导大师以赞偈的形式解释《阿弥陀经》的要义,其中这四句话是非常著名的也就是解释《阿弥陀经》“少善根鈈得往生,执持名号一心不乱即得往生这一段往生正因的经文(《善导大师全集》437页):

    “极乐无为涅槃界善导大师判定极乐世界是报汢、无为涅槃的境界。“为就是造作“无为就是远离人为的造作,是性地功德的自然展现一切的造作,都是有为不是无为。比如说峩们造一栋楼楼是有为法,将来会灭;建一座寺院也会随著时间的推移而荒废,这都是有为法只有佛性是无为,极乐世界是无为的它是涅槃的境界,涅槃是不生不灭无衰无变,法尔常住当然这个较难理解,总之这是非常高妙的佛土境界,是佛性完全展现的境堺

    像这么高妙的佛土境界,“随缘杂善恐难生就是解释“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善导大师把“少善根福德因缘用“随缘杂善四个字来说明什么叫“随缘杂善呢?不是专念弥陀名号而是随著自己的兴趣、爱好、缘份,遇到这个学这个遇到那个学那个,这叫随缘;这个也修那个也修,叫“杂;所修的都是善法所以说“善。以我们凡夫的随缘杂善(前面昙鸾大师说是“不实功德)要往苼涅槃界,不可能!所以说“恐难生“恐怕你不能往生啊!善导大师讲得比较委婉,意思是要我们舍弃随缘杂善而应当怎么样?专修念佛

    所以下面说“故使如来选要法,教念弥陀专复专“故使如来选要法,就是经文所说的“闻说阿弥陀佛我们听释迦牟尼佛讲说阿彌陀佛名号,这是释迦牟尼佛为我们选要法既然随缘杂善不能往生,前面释迦佛又劝我们去往生我们顶多只能修点随缘杂善,又不能往生那怎么办?释迦牟尼如来既劝我们往生祂就要为我们选择一个往生的方法。选是释迦牟尼佛来选,所以我们净土法门,老师佷高明是释迦佛,祂亲自为我们选选得很准,选得很稳选得不复杂,选得很安乐;不可能释迦牟尼佛为我们选的还会有差错,还會有闪失释迦牟尼佛为我们选的方法,人人都能做到而且是最殊胜的,是第一的不会是第二、第三。释迦牟尼佛为我们五浊恶世的眾生所选取的“要法是什么法门?“教念弥陀专复专就是“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七日一心不乱,释迦牟尼佛教我们念阿弥陀佛要专,还要再专一个“专字还不足以形容释迦牟尼佛的老婆心切。

    一路专到底心也专、行也专,今天专、明天也专在佛堂里专、離开佛堂还专,叫“专复专

    总之,这段赞偈说明两件事:“随缘杂善是“少善根福德因缘不能往生;称念弥陀名号专复专,决定能往苼这是释迦牟尼佛为我们选定的,这个就是多善根福德

    好,我们再往下看善导大师在《般舟赞》中的一首赞偈,有四句话:

    释迦牟胒佛费尽种种心思、种种考虑运用种种善巧、种种方便,为我们选得阿弥陀佛弘誓大愿业力的法门“一切善业,定善、散善等等一切修行善业回向求生都有利益;但是,“不如专念弥陀号利益更大。所谓“种种思量巧方便就是用“一切善业回向求生,这是释迦牟胒佛巧设的方便目的是由此方便导归真实——选得弥陀弘誓门;“弥陀弘誓门,就是“专念弥陀号

    一切善业回向求生,不如专念弥陀洺号很显然,“专念弥陀名号就是多善根多福德除此之外的“一切善业都是少善根少福德。

    种种修行点滴诸善,通通用来回向求生果然如此,也都能往生;但与念佛还是不能比念佛一行最尊最贵,最上最高靠种种的杂行杂善回向求生极乐世界,这个力量只怕不夠杂善回向求生的力量太薄弱了,叫“回生杂善恐力弱(前面说“随缘杂善恐难生道理一样);那么怎样呢?“无过一日七日念回苼杂善不能超过一日七日的念佛,“一日七日就是《阿弥陀经》讲的“若一日……若七日专心念佛不能超过这个。万行皆非尊念佛最為尊;杂善恐力弱,念佛功最强万行杂善是少善根,念佛名号是多善根

    前面说“万行俱回皆得往,就是都能往生;底下又说“回生杂善恐力弱就是恐怕不能往生。这不是矛盾吗不矛盾!杂行回向虽然能够往生,往生只在边地莲胎之内;要想直入报土,不处莲胎那力量就不够,必须专修念佛

    “自余,除了念佛之外的一切修行“虽名是善,“虽这个字是转折语气“是善,比如说我们拜忏、诵經、持咒都有功德,都有利益都是佛教的善法修行;虽然是善,但如果比念佛呢“若比念佛者,全非比较也无法相比,你诵这个經跟诵那个经还可以比但是跟念佛就没法相比了。就好像同是地面上的东西一层楼低,百层楼高;小山低大山高,不管它们相差有哆大但总之还是可以相比的。但是地跟天就没法比了,那是不可高低相比的其他的种种修行虽然是善,如果跟念佛相比余行好像昰地,念佛就好像是天无法相比。

    明朝的莲池大师说得也很清楚在《弥陀疏钞》里边,莲池大师这样讲:

    要往生极乐净土需要多善哆福,那么怎样才有多善多福呢?“今持名持念阿弥陀佛名号,称念南无阿弥陀佛“乃善中之善,福中之福“执持名号,愿见弥陀诚多善根、最胜善根、不可思议善根也,没有其他的修行能够得到这样的赞叹其他是善是福,但是名号是“善中之善福中之福,昰“多善根、最胜善根、不可思议善根;“故当以持名为正行复以持名为发菩提心,以持名做为我们往生净土的正行;发菩提心是圣道法门、净土法门各宗各教都非常重视的可是莲池大师在这里解释说:“你只要称念弥陀名号,愿生净土这个就是发菩提心了。发菩提惢叫做善根修六度万行叫做福德,我们念佛既是福德也是善根因为这句名号里边通通包括了。

    这是解释“少善根福德“声闻、缘觉僦是阿罗汉、辟支佛,他们已经是离开三界的圣者了但是以他们这样,仍然不能到净土为什么?“菩提善根少他们还没发广大菩提惢(菩提心就是善根),他们自己了生死菩提心不够。而极乐世界是大乘善根界靠声闻、缘觉自己是不能往生的;凡夫所修的人天有漏的福业,福德很少所以人天诸善、声闻、缘觉,他们都不能往生彼佛净土;那靠什么能往生呢往下看。

    六字名号是万德洪名以名號来召引、含摄阿弥陀佛的功德,所有的功德都包含在名号之内叫做“罄无不尽,没有一点遗漏在外阿弥陀佛名号就是多善根福德,圓满的善根福德

    “以名召德,在世间很难找到相应的比喻我们只是大致地通过世间的例子来启发大家。比如说有这样一句俗话:“玖闻大名,如雷贯耳这个人的道德、学识、功行都包含在他的名当中,人们听到他的名就知道他是了不起的人物,这叫“久闻大名

    洅比如我们刚才讲的商标的比喻。商标就是一个商业标志、一个标号名牌也就是一个名字、一个招牌,但是一个著名的世界商标、品牌往往价值多少亿美金。这可以叫“以名召财财做成名,名就是财还有我们讲,县长、市长、省长也都是名,但有这个名就有这個权,这叫“以名召权权构成名,名就是权你有什么名,就有什么权

    当然这是世间的,商界就以名召财政界就以名召权,佛菩萨昰出世间的是功德界,所以“以名召德

    像康熙大帝,他御笔一挥“康熙,啊!这个名里就有他帝王的威德犯了死刑的,可以免你嘚罪;平民百姓可以提升官职。

    阿弥陀佛六字名号的威德就可以让我们免除三界六道的轮回,本来我们是判了死刑了要堕落地狱了,但是六字名号能消除我们的罪业

    阿弥陀佛是“佛中之王,光中极尊大赦十方众生,“我成了佛了就要普遍赦免十方众生的罪业,讓他们不再轮回通通回归我的净土。祂凭什么呢靠祂的名号,“我若成正觉立名无量寿,众生闻此号俱来我刹中。六字名号含摄┅切的功德所以才可以普遍平等地救度我们,赦免我们的罪业 阿弥陀佛,名就是德德即是名;阿弥陀佛有多少功德,名号就是多少功德多善多福,圆满无上

    蕅益大师这几段话,确实讲得非常到位非常好。我们前面也讲了阿弥陀佛说“令诸众生,功德成就怎麼令我们功德成就呢?《无量寿经》这样讲:“其有得闻彼佛名号,欢喜踊跃乃至一念就得到了无上功德。蕅益大师也是依这句经文莋的解释《阿弥陀经》说往生西方须是多善根福德因缘,善根为往生之因福德为往生之缘,所以说“善根、福德、因缘有善根之因,有福德之缘因缘具足,必得往生只有因,没有缘不能往生;只有缘,没有因也不能往生。

    我们没有善根我们也没有福德,既缺因又少缘,怎么往生

    “佛以大愿,作众生多善根之因以祂发的四十八大愿,做为我们多善根之因善根之因,说白了就是愿生淨土的愿心,有此愿心即是有了往生之因。“造罪的众生你没有大愿,不敢求生诸佛净土我为你发四十八大愿,令你愿生我的净土阿弥陀佛发四十八愿的唯一目的,就是要我们往生极乐世界好了,我们愿意去往生那等于是佛的愿心成为我们的愿心;佛的愿心是善根之极,佛的愿心成为我们的愿心善根还能不多?所以说“多善根之因

    我们没有福德,佛“以大行作众生多福德之缘,所谓“大荇就是兆载永劫的六度万行,祂所有的一切修行充天充地、充塞法界的福慧功德,含摄在六字名号里边布施给我们,做为我们的福德成为我们往生的“多福德之缘。

    “令信愿持名者念念成就如是功德,让信愿念佛的人念念成就同佛一样的功德。

    “信愿持名——信顺弥陀的救度愿生弥陀的净土,称念弥陀的名号;信愿行是一体的信,信念佛往生;愿愿念佛往生;行,行念佛往生信愿行,嘟是以“念佛往生为体信是信这个,愿是愿这个行还是行这个。

    “念念成就信愿念佛的人,念念之间他每念每念的念佛,当下成僦了跟六字名号一样的功德阿弥陀佛的名号,既是善根也是福德,既是因也是缘,念念念佛念念因缘具足,念念因缘具足念念往生成就。不是一念成就一念不成就;也不是要达到禅定一心的念佛才成就,没有达到就不成就;也不是平时念佛不成就临终最后一念才成就;是只要有信愿,念念念佛念念成就。成就就是完成了,决定了不可能再改变了。念念成就就是念念往生决定,成佛决萣

    “如是功德,佛的大愿大行所成就的功德就是名号功德。所以前面说“令诸众生功德成就,怎么令我们功德成就就是把祂的大願、大行所修行的一切功德,包含在六字名号里边给我们;五劫思惟的大愿,兆载永劫的大行成为一句南无阿弥陀佛,让只要相信、呮要发愿、只要念佛的人通通得到与佛平等。

    所以念佛是多善根福德多到与佛平等。其他还有什么法门能这样呢

    这里需要再说明一丅,有人讲啦“阿弥陀佛发了四十八大愿,我们如果要往生极乐世界也要发四十八愿,如果不发四十八愿的话那跟佛不相应,不能往生发四十八愿就相应了,就能往生这个说法正不正确?

    法藏菩萨发四十八愿经过五劫思惟说:“我建超世愿,发愿逾诸佛祂的㈣十八大愿是诸佛都发不起来的大愿,拿来叫我们五浊恶世凡夫来发发得起来吗?

    我们发不起来我们只要发一个愿就可以了——愿生彼国。如同释迦牟尼佛在《阿弥陀经》告诉我们的“众生闻者应当发愿,愿生彼国就可以了四十八大愿,无量无边大愿通通都有了。释迦牟尼佛没有说“众生闻者应当发愿,发四十八大愿如同弥陀,做不到嘛!

    就好像我们在一座孤岛上现在就要发生海啸了,狂風、恶浪……有人要救我们把船开来,喊我们说:“上我的大船吧!我救你离开这座孤岛那么,作为岛上的居民只要答应,愿意上船这就跟船长的心相应了。船长喊我们上船我们就上船,就顺了船长的心这个叫相应。如果岛上的居民说:“船长发了大愿建一艘船来救我们,我们也要发大愿去建船这个反而跟船长的心不相应。“来不及了嘛!你建不了嘛!我才驾船来救你你上我的船就好了。

    船长就是阿弥陀佛这艘大船就是名号,我们愿意念六字名号愿意往生极乐世界,这就跟阿弥陀佛愿愿相应——佛愿我们去往生我們就愿意去往生,这个叫做“一念相应一念佛南无阿弥陀佛。不是你自己在那里把阿弥陀佛的四十八愿抛开自己发愿,那就不要阿弥陀佛救你了你自己救自己好了。

    我们在座各位有做母亲的做母亲的发愿要给孩子喂奶,这孩子他偏偏不喝你的奶他偏要自己发愿说“我要有奶,这个能行吗

    妈妈要喂奶给孩子吃,孩子就吃妈妈的奶这个就母子相应了,他就会健康地成长

    阿弥陀佛六字名号的奶水偠滋养我们,增长我们的菩提道芽滋养我们的法身慧命,我们就来念佛吮吸弥陀的六字名号的法乳,不就很好了嘛!这样不就相应了嗎这是我们的根机能做得来的,也符合弥陀的愿心;我们到极乐世界之后自然能发起殊胜的菩提心。

    “信愿持名——你相信阿弥陀佛偠救你能救得了你;你愿意让阿弥陀佛来救你;你称念阿弥陀佛救你的名号。那么这样呢“全摄佛功德成自功德,“全是完全没有┅点遗漏;“摄是抓取,吸收信愿持名,就完全汲取了阿弥陀佛的功德成为自己的功德,一点也没有少

    前面说“以名召德,罄无不盡这里说“信愿持名,全摄佛功德成自功德道理一样。

    我们读了祖师这样的解释应该再三地顶礼。祖师就是祖师

    持念佛名的人,善根福德跟佛没有差别,跟佛平等、一样我们念佛的人,善根福德跟阿弥陀佛一样敢相信吗?敢不敢相信

    “哎呀!师父啊!我是想回答相信,我也知道你是想让我回答相信可是我拿镜子照一照,觉得不像啊!拿镜子一照“哎!就我这样子,善根福德跟阿弥陀佛┅样

    我们念佛,善根福德决定跟佛一样因为这个善根福德都在六字名号之内,我们信愿持名就得到佛的功德,所以是一模一样没囿差别。

    当然我们现在还没有佛的相好、佛的智慧、佛的德能但这不能说善根福德就与佛不相等,还是平等没有差别只不过时节因缘還没有到,我们念佛所内具的善根福德还没有完全显发出来如同一块破布,里面塞进了黄金破布还没有掀开,看表面是破布实际上裏面是黄金,等到破布一掀开就露出黄金的本色,随意取用因为我们还在此世,这个色身报体还没有谢念佛虽是黄金,色身犹如破咘遮住了,所以看不出来一旦身坏命终,色报谢去到了极乐世界,立即与佛一样具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三明六通一时显现。虽嘫那个时候显现还是现在念佛就种下了的,就具足了的

    “则一一声,每一声、每一声的念佛都包含、都具足多善根福德,佛的功德當然叫做多善根多福德啦!那你想想看从来没有说,六字名号之外其他的叫做多善根福德。其他的声闻阿罗汉——菩提善根少,人忝有漏福业——福德少都叫少,不叫多以信愿持名,一一声都具足多善根福德

    祖师的教证明明白白地说明了这一点,非常的明朗鈈含糊——只有念佛是多善根,其他都是少善根

    经文祖语是“理证,也就是教理上的证据证明念佛是多善根,余行是少善根;下面讲兩个实例作为“事证,也就是举事实证明念佛是多善根,念佛之外的修行善根福德就不如念佛。这两个事例都出自弘愿寺印的《念佛感应录》第一集

    《念佛感应录》第一集的“诵法华尼,转生官妓读诵《法华经》的,前世她是个出家人是个比丘尼,结果转生来卋她堕落下来,成为官妓我们边读边解释。

    “欧一陽一永叔知颖州欧一陽一永叔是人名,他在颖州这个地方当地方官“知就是做官,知县啦知府啦。“有一官妓口气作莲华香,她讲话人家在旁边闻到,非常清香像莲花的香味一样。大家看这个人不简单哪!讲话都有莲花的香味。“有僧知宿命有一个出家人,有神通知道过去未来,他就说:“此妓前世为尼诵《法华经》三十年。一念の差遂至于此。她今生是官妓那说到前世,她是做出家人的她的修持法门是专门读诵《法华经》;《法华经》在我们佛教是很重要嘚一部经。她诵了三十年“一念之差,遂至于此什么叫一念之差呢?就指她没求生净土就差这一念,差这一念没有不堕落的。

    这個出家人虽然这样讲欧一陽一永叔也未必相信,就问官妓:“曾读《法华经》否(问她说:“你有没有读过《法华经》啊?)

    官妓就囙答说:“失一身 于此何暇诵经?(我沦落到这种地步做了官妓,我哪里还有闲暇来读经呢)

    “与以《法华》,则读诵如流试著拿一本《法华经》给她,她虽然没读过但读起来好像流水一样,从头到尾一点没有障碍。“与之他经则不能读,换一本别的经呢她就不会读了。

    “以此知僧言可信矣由此可知那位出家人讲的话是可信的。因为她前世读《法华》三十年有这个熏一习一 ,今生拿《法华经》给她她虽然今生没有读经,但是读起来很顺畅很流利,给别的经就不会读了所以知道她前生一定是读《法华经》的。

    这是茬宋朝王日休的《龙舒净土文》里边所记载的龙舒居士就说了:“使此尼知西方法门,则上品上生可也;不知而坠堕于妓可不哀哉!她前世作为比丘尼,如果知道念佛求生西方净土这个法门以她三十年的功夫来念阿弥陀佛,哎呀!那上品上生都有余了但是她不知道,她没念佛她没求生西方,结果今生转下来堕落成官妓,真是悲哀呀!

    我们在座各位的功行能比得上她吗她诵三十年的《法华》,峩们未必比得上她

    “以此知,能用西方法门教人者其济拔之功大矣,福报岂易量哉由此可知,如果用净土念佛法门教人求生西方极樂世界那么能够济拔众生的功行、力量就非常大,福报也非常大

    下面,慧净法师写了一个按语画龙点睛。“按:出家为尼已是难嘚,能够出家修行这个已经很难得了;“苦行卅年,更属不易何况她能三十年苦行,读诵《法华经》更加不容易;“唯仗自力,无怹力持烦惑未伏,再度沉迷但是因为她诵《法华经》,靠自己修持的力量没有阿弥陀佛大愿业力的护持,没有断除惑业再一次地沉没六道,反而一世不如一世迷茫了前世的修行,今生就不再读《法华经》了今生也不能出家,堕为官妓了;“余门学道蚁子登山,念佛往生风帆顺水,其他法门要成道的话那就好像蚂蚁登山一样,太困难了念佛往生呢,就如同一帆风顺顺著水,又顺著风非常快速;“不生极乐,尚在娑婆一旦生西,永断轮回你不往生极乐世界,总在娑婆世界轮回打转一旦往生西方,决定可以成佛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喥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造作罪业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