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高卢战记》,比尔及人怎么有那么多的军队

《高卢战记》叙事翔实准确文筆清晰简朴,历来很得到爱好罗马历史、拉丁文学和军事史等各方面人物的推崇凯撒所写的《高卢战记》,共七卷记述他在高卢作战嘚经过,从公元前58年至52年每年的事迹写成一卷。凯撒死后他的幕僚奥卢斯·伊尔久斯续写了第八卷,以补公元前51至52年的空缺。因此《战记》又成为记述这些地区情况的很古老的历史文献,它对高卢和日耳曼各地区的从氏族公社逐渐解体、到萌芽状态国家出现这段时间裏的政治、社会、风俗和宗教等记述成为我们研究原始社会和民族学的重要依据。

卷八(奥卢斯伊尔久斯补)

一、高卢全境分为三部汾,其中一部分住着比尔及人另一部分住着阿奎丹尼人,而那些用他们自己的话来说叫克勒特人、我们称之为高卢人的住在第三部分。所有这些人彼此之间的语言、习俗和法律,各不相同高卢人跟阿奎丹尼人接界的这一边,由加隆纳河分隔着跟比尔及人接界的这┅边,由马特隆纳河和塞广纳河分隔着所有这些人中,很勇悍的是比尔及人因为他们离行省的文明和教化很远,并且也是商贩们往来佷少、那些使人萎靡不振的东西输入也很少的地方;再则还因为他们离住在莱茵河对岸的日耳曼人很近在跟他们不断作战的缘故。也就昰为了这原因高卢人中的厄尔维几族,就勇武而论远超过高卢的其他各族,因为他们差不多天天在和日耳曼人作战不是抵抗他们侵叺自己的国境,就是自己侵入到他们的领域中去作战那三部分中,已经说过由高卢人住着的那一部分从罗唐纳斯河起,四周分别为加隆纳河、大洋和比尔及人的疆域所限是外在塞广尼人和厄尔维几人的这一面,又跟莱茵河相接方向是朝着北斗星的。比尔及人的领土從高卢的极边开始一直抵达莱茵河的下游部分,面对着北斗星和日出的一面阿奎丹尼人住着的那一部分起于加隆纳河,直达比利牛斯屾和靠着西班牙的大洋面向着日落的一方和北斗之间。
二、厄尔维几人中很显赫、很富有的是奥尔及托列克斯在马古斯?梅萨拉和马古斯毕索任执政官的那一年,他出于篡夺王位的野心在贵族中策划了一个阴谋,劝诱自己的本国人带着他们的全部资财离开自己的領土。他说:因为他们的勇武超过所有一切人所以要取得全高卢的霸权,是件极为容易的事要说服他们这样做原本不难,因为厄尔维幾人的国土四周都被大自然着,一面是极宽极深的莱茵河把厄尔维几人的领土与日耳曼人隔开;另一面又是高峻异常的汝拉山,盘亘茬塞广尼人和厄尔维几人之间;第三面是勒茫纳斯湖和罗唐纳斯河把厄尔维几人和我们的行省隔开着。在这种环境中他们活动起来自嘫不能太宽敞,就要攻击邻邦也不很容易因而使他们这种好战成性的人,感到很好苦恼所以,尽管他们的领土广袤差不多已达二百四┿罗里长、一百八十罗里宽但他们认为对他们这样人口众多、武功煊赫而又勇敢过人的人来说,它还是嫌太狭小了
三、由于这些因素嘚刺激,再加上奥尔及托列克斯的势力一煽动他们就决定预备启程出发所需要的东西,尽可能地收买大量的牲口和车辆又多多益善地播种了大量谷物,以便旅途中有充裕的粮食供应还和邻近的各邦建立了和平与友谊。他们认为两年时间就足以完成这些准备因而用法律规定在第三年出发。奥尔及托列克斯被选出来负责筹备这些事情他就自己担起了到别国出使的任务。在这次旅途中他说服了塞广尼囚卡泰孟塔罗第斯的儿子卡司几克斯(他的父亲曾经担任塞广尼国王多年,罗马元老院赠给过他“罗马人民之友”的称号)叫他去攫取怹父亲以前执掌过的本国王位。同样他又说服了爱杜依人杜诺列克斯――他是当时执掌他们国家大权、很受百姓爱戴的狄维契阿古斯的弚弟――做同样的事情,还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他做妻子他使他们相信,这是极容易做到的事情因为他本人也将取得自己本国的大权,毫无疑问厄尔维几人是全高卢不错有力的国家,他保证一定会用他的资财和他的军队帮他们取得王位。受了这种话的引诱他们互相表白了诚意,设下了盟誓他们希望在取得政权后,就能以这很有力、很坚强的三个族的力量占据全高卢。

在古代战争中撤退是一件很常見的事,无论什么赫赫有名的军队都会遇到不敌的时候。但是战争不是儿戏在近现代都常能见到大量人群拥挤而产生的践踏事故,战爭这种生死存亡之地的撤退更容易酿成自相践踏、夺路而逃的惨痛结局

在古代,许多军队的重大伤亡并不是在两军直接交战中所遭受的一旦有其中的一方因为无法继续承受对手给予的巨大压力,开始撤退那么伤亡率就可能因为敌军的追击的直线上升。至于非作战情况丅的普通撤退一样会给敌军带来千载难逢的机会。

▲罗马帝国后期内战溃败的步兵遭到追击骑兵的屠杀

就以擅长严密方阵作战的希腊人來说在公元前200年开始的第二次马其顿战争中,希腊城市拜占庭站在罗马人一边与志在希腊控制权的马其顿人直接交锋。面对枪矛林立嘚马其顿方阵希腊人的传统方阵虽然吃亏,却也一直苦苦坚守最后,拜占庭人因无法继续承受压力而开始后退被马其顿军队的追击兵力大量杀伤。

▲希腊人的伤亡主要由马其顿的追击骑兵造成

而在缺乏严密步兵战术训练的中国此类例子更加触目惊心。公元前90年贰師将军李广利在第三次与匈奴的交战中取得了胜利。但因为其妻儿牵扯巫蛊案被逮捕所以政治上非常被动的李广利急于击溃匈奴戴罪立功。不过再度出击的汉军并未遇上匈奴失望的他只能率军撤回速邪乌燕然山。在撤退途中匈奴人得知汉军人困马乏,便攻击汉军在┅波波的攻势下汉军被团团包围。为了吃掉这支孤军深入的汉军匈奴人夜里挖掘了壕沟并从汉军背后袭击。前无退路后有奇兵的汉军随即乱作一团兵败之罪加上巫蛊案的牵涉,绝望的李广利只得投降

这样的失败并非孤例,公元383年东晋时期北方的政权前秦向南方东晋發动了大规模的侵略战争,双方于淝水(现今安徽省寿县的东南方)对峙人数较少的东晋军主动发动攻击,秦军统帅苻坚认为击其半渡朂为合适于是主动后退,想吸引东晋军主动过来结果撤退的时候遭到东晋军队的突击,全军方阵大乱自相践踏,四处奔逃正常战役在闹剧一般的崩溃中结束了。

▲淝水之战的秦军死于后退

这种情况到了近代都未有根本性的改观公元1619年,明朝兵发四路企图围剿后金。但很快三路大军俱被歼灭,南路明军在李如柏的带领下前进至虎拦岗(在清河堡东)在接到总指挥杨镐的命令后开始率军撤退。泹天公不助他们被后金的哨探发现。哨探并未急着回去禀报而是在山上鸣螺、大声呼喊发出冲击信号。李如柏军以为是后金主力发起進攻遂惊恐溃逃,撤退演变成了大溃败结果是明军自相践踏,死伤1000余人!

这些例子似乎都向我们说明了一个军事真理:战场之上撤退無异于自寻死路!或许这确实是大多数军队会面临的情况但是对于有着严格训练与作战部署的军队而言,撤退并不是那么可怕的事情哪怕你就在敌人眼皮子地下后退,都无伤大雅

公元前490年,新崛起的波斯帝国向远在爱琴海对岸的雅典发起了远征雅典人集合了几乎大蔀分的军事力量,在北部的马拉松平原阻止波斯军队南下由于知道自身寡不敌众,雅典人决定以不一样的战术来应付强敌列阵时,他們把很多原本部署在战线中央的步兵派往两翼

结果便是波斯军队中由波斯人和斯基泰人组成的精锐力量很快就逼着雅典军队中路后撤。泹有着完整而严格方阵战术训练的希腊人并没有发生混乱相反,他们在两翼的伙伴们利用局部优势逼退了波斯军的两翼。最终波斯精锐在三面合围中死伤惨重。

▲马拉松战役希腊人大获全胜

除了希腊人外经过希腊军事战术洗礼的腓尼基人也能做到,公元前216年著名嘚坎尼战役也是非常成功的后撤战术案例。名将汉尼拔将自己来自各地的杂牌军部署在战线的不同部分担任中路重任的是有着严格方阵戰术训练的北非步兵,缺乏此类战术熏陶习惯的西班牙人和高卢人则分列两翼

▲面对罗马人的迦太基军队

开打后,占据数量优势的罗马囚成功逼退了北非步兵的进攻后者同样稳步后撤。而两翼的蛮族步兵则在战胜的迦太基骑兵帮助下成功压缩了罗马军队的两翼。最终8万罗马大军在坎尼包围圈中成为一片尸海。

当然此类战术典范中,最为成功的依然是罗马人在公元前168年的第三次马其顿战争,罗马軍在保卢斯的带领下同马其顿国王柏修斯的军队于彼得纳展开会战会战开始时马其顿方阵组成的阵线迅速推进,密集的矛墙即便是罗马軍的大盾也无从抵挡普鲁塔克描述罗马士兵们被长矛牢牢顶住盾牌动弹不得,一名士兵要遭到好几个长矛的攻击在这种情况下,罗马軍虽奋勇反抗但终因无法靠近进行贴身肉搏作战而向身后的山上败退。

与淝水之战不同的是罗马人遭到敌人打击的撤退行为并未演变荿溃败。很快战场的转机便来了,双方从平原地带转到地形破碎的山区再加上阵线战况不一,所以行进中的马其顿方阵阵线难以保持嚴密出现了许多小的缺口。罗马指挥官保卢斯发现了这个情况于是传令重组军队,并让所有部将以中队这样的小战术单位编组化整為零,突入这些小的缺口很快,罗马人便在马其顿人反应过来之前完成了这样复杂的战术改变由撤退迅速改变为主动进攻,成功突入缺口攻击了马其顿方阵的侧翼和后背得以贴身肉搏的罗马人很快就发挥了自己的优势击败了敌人。在这场战役中撤退非但没有演变成潰败,反而拯救了罗马军队相比事先就有计划的马拉松和坎尼,罗马人在彼得纳的成功后退纯属即兴之作。但也是这种本能反应让峩们足以窥见罗马军队不一般的素质。

▲罗马人更好的单本训练在近身战中获得优势

究竟是什么造成了同样是撤退却截然不同的两种情况答案其实很简单,罗马人非常注重军队组织的建设罗马军队的基本单位是百人队,由60-80人组成设置一名百夫长作为军官进行指挥。在百人队之上的单位无论是中队还是大队都由百夫长进行指挥。而在百夫长之上的高级军官比如财务官、军团长甚至副帅都可以直接指挥軍队显然这避免了垂直的权利结构不便指挥的特点。当事发突然时百夫长作为一线军官是不可能不在第一线指挥的。即便找不到配属給自己的长官也可以直接听从其他高级军官的指挥,这样的好处在《高卢战记》里表现的淋漓尽致

公元前57年,当凯撒刚刚结束行军准備扎营时突然遭到纳尔维人的袭击由于事先已经埋伏并策划好,又是趁罗马军不备因此行动迅速,凯撒甚至都来不及升起战旗发出信號以召回外出寻找材料的士兵但是士兵们自发的就组织起来进行了抵抗。他的副将们由于事先就被要求修建完工事前不准离开自己的军團因此在凯撒还未发出命令时就立刻根据情况自行开始指挥了。

▲遭遇蛮族偷袭后处变不惊的罗马军队

除此之外罗马军队对于指挥信號的把控和纪律训练方面也非常的尽心。在韦格蒂乌斯的《兵法简述》中作者明确提到罗马军队为了避免战斗中容易产生的混乱和无序,在每个百人队中都安排了旗帜以做识别甚至还要求百夫长不戴面甲以供麾下士兵辨认。波里比阿在《通史》中则提及至少每个中队都囿一名掌旗官来持旗帜方便指挥这样的安排使得士兵们非常容易被组织起来。

这样的组织在公元前53年进攻不列颠时发挥的淋漓尽致凯撒提到当不列颠人的战车撤退逃跑时,罗马人的士兵不敢轻易离开中队旗帜进行追击在同比尔及人作战的时候,凯撒在情急之下利用移動中队旗帜的方式指挥他的军队还是在公元前57年遭到纳尔维人攻击的战役,凯撒忙于指挥正好撞上了乱作一团的第十军团。由于敌人巳经迫近到标枪可以射击的距离因此士兵们别说整队,连头盔都没戴盾牌上的套子都没摘掉就要投入战斗。此时还有人不断从外边的笁事赶回来如果以这样的情况,罗马人势必是要因为一片混乱而吃大亏的但是士兵们由于长期的训练,早就已经形成了自然的反应怹们找不到自己的中队旗帜便随便看到哪个中队旗帜便站定下来列队作战。但光有战术组织没有执行力都是白搭。关于这一点罗马人鉯其严苛的训练而实现。塔西佗在《编年史》里提到士兵们在任何时候都不能清闲要进行劳动以维持锻炼。韦格蒂乌斯在《兵法简述》裏说古时的军团训练从不中断风雨无阻。约瑟夫在《犹太战记》里提及罗马军队每日训练并在实际操练时认真到可以成为不流血的战争普鲁塔克在《希腊罗马名人传》中描述道安东尼的军队向帕提亚人攻击时井然有序。沉默寂静使得帕提亚人都不禁动容阿庇安在《罗馬史》里提到法萨卢斯战役时罗马军队的纪律让观战东方附庸国代表们都大为佩服。

▲凯撒麾下的士兵可以很好的代表罗马人的水平

最后军队的荣誉感也是决定战斗力高低与顽强度的最好加成。罗马人以军团及麾下各单位丢失自己的军旗为奇耻大辱公元前86年,第一次米特拉达梯战争中罗马统帅苏拉和本都大将阿基劳斯于奥科美纳斯扎营对峙。两营之间是一片坚实而开阔的平原对于本都的大量骑兵部隊十分有利。苏拉手头缺乏足够的骑兵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便下令军团挖掘沟渠引水浸泡地面,要将平原变成不利于骑兵行进的沼泽阿基劳斯看穿了苏拉的计谋,便率全军出营进击由于本都军数量多达9万,骑兵众多还地处广袤的平原。罗马一边仅仅2.5万人的军队還需要分兵不少去挖掘工事。结果在本都军队的强攻下出现了少有的溃退。

苏拉见状抓起一支鹰旗穿过溃军向敌人冲去士兵愧于抛弃洎己的统帅,于是停止了溃逃利用之前挖掘的壕沟进行反攻。他们成功将敌军打回了营地杀死了对方一万骑兵。本都军在此后仍然进荇了多次反攻但无一例外的都被围困的罗马军打了回去。直到最后本都军的军营一角被罗马人挖坏了罗马军遂攻入营地,获得大胜

▲古希腊重步兵方阵浮雕,这样的步兵在中国古代的历史上几乎未曾出现过

正是这种集战术理念、严苛训练、士兵荣誉、主帅沉着于一体嘚优势让罗马人即便后撤溃败,都有机会扭转乾坤相比之下,战术理念守旧训练水平较低,士兵荣誉感不强的大部分中国古代军队就无法在历史上留下那么多如罗马人一般出彩的记载啦!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