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的俄罗斯前身是什么国家?

  近来人对于俄国主义,全是很注意的。我们从前知道,世界之谜,就是中国问题,将来如何解决,尚不敢定。各资本国正在注意要以资本主义帝国主义解决中国运命的时候,俄国问题又发生了,现在想法要解决的就是资本主义的运命。

  我们先把最近的俄史略说一说。俄国革命起于一九一七年,惹起世人的注意。并非单是一国政治变更,实在是世界的革命,是平民阶级对资本阶级的战争。俄国社会民主党成立于一八九八年,到一九○三年,他们在布鲁塞尔和伦敦开第二次会议的时候,他们分成二派:一派主张中央集权,为多数派,列宁为首;一派反对中央集权,为少数派,马尔托夫为首。两派从前意见很不相合,此次革命成功,多数派占全盛的势力,全国大半都在多数派势力之下,少数派势力很小的。要说起俄国革命的来源,他们的革命,是很有目的,很有精神的。无论何派,皆具共同的目的,想法去发扬保持俄国的精神,再用俄国精神来建设新鲜的世界。温和派克伦斯基说:“革命底手段,是破坏的;彼底目的,是建设的。”列宁底魄力更是雄厚,苟能建设新世界,即使俄国人民,受绝大的牺牲亦所不惜。有伟大的目的,抱悲壮的精神,去实行彼底主义。以前说的,是目下大概情形。现在再说说俄国革命的来源和经过的情形。

  俄国的第一次革命,起于一八二五年;第二次起于一八六一年;第三次起于一八八一年;第四次起于一九零五年;最后到了一九一七年,现在成功的劳农政府就出现了。

  俄国在一八二五年,受法国革命的影响,发生一部分改革家名十二月党。彼时亚历山大死,尼古拉斯第一即位。他们想把尼古拉斯第一推倒,再举一个比尼古拉斯宽仁的康斯坦丁(尼古拉第一的兄弟)做元首,布新宪法。此次运动没有成功,所有的首领,有罪的,有死的,有流刑的,这种凶暴的压制,一直到尼古拉斯死后始止。

  尼古拉斯死后,继位的是亚历山大第二,猛烈的压制,渐渐好一点。许人民一点自由,司法渐渐改良,官厅的压制,渐渐宽和,行了两大改革:

  一、农奴的解放(一八六一年);

  二、创一种地方选举会议制度(Zemstvo)及都市会议制度(Doumos)。

  这两大改革,都没有实际的成功。农奴既被解放,必得自己负债、买地;负债既多,法律上虽不受资本家的支配,然在经济上已不能独立了。生活虽比以前稍微自由,但生活情形更坏。地方和都市会议,亦是有名无实。俄皇底自由主义,这样的衰微下去了;但人民因为得到一次的自由,看见点自由的曙光,对于自由的要求,越发强烈了。农民虽在经济上不能独立,在法律上究觉自由;地方都市会议之权,虽受限制,但选举的机关,究能在政府的意思以外宣示一种意思。这两大改革,虽不能成功,得到的利益已然不少。

  从这次自由运动以后,又进一步,要求自由的运动比从前更利害,发生了“虚无主义”(Nihilism)。党内有决心的人,渐轻思想上的运动,而重实际的运动,对于现行制度,有猛烈的攻击。后来亚历山大第二,又恢复了他父亲底压制手段,虚无党人极为愤激,又发生一种新活动,把精神上的惰性,完全去掉。振起精神来实行与恶势力奋斗,用暗杀的武器,为对敌的战争。一八八一年亚历山大第二想承认人民的自由,党人把他恨极了,终究被党人刺死。

  亚历山大第二被刺以后,政府又用极严的手段对待人民,大为革命家所忌恨。当亚历山大三世及尼古拉斯二世的时候,俄罗斯分作两种大势力:一种是表面上的势力――俄皇和他底官吏军队等等皆是;一种是在地底下活动的革命党人。在一九一七年以前,两种势力,互相战争。这种情形,在历史上是无有的。在欧洲六十年以前,有两种势力,很和俄国底两大势力相近:一是奥国的梅特涅;二是意国的马志尼。梅特涅的专制,很象俄皇,但专制的魔力,不象俄皇的凶暴。马志尼是反对专制,很象俄国革命党人,但革命手段,不象俄党的利害。

  一九○四年至一九○五年,日俄战争,后来俄国败了。政府很受人民的不信任,国家也很危险。革命党人得了一个好机会,起了革命,结果居然公布了宪法,敷衍人民耳目,但独裁政治的根本,还未打掉,有机会还是可以回复的。

  一九一七年二月,在欧洲大战中,这震动世界的大革命发生了。俄皇不得已,让出皇帝的座位,共和国才算成功,独裁政治才算寿终正寝。接着操政权的,是温和自由党人克伦斯基(Ke-rensky),政治算有点进步,大赦党人。不久,列宁(Lenin)和托罗斯基(Trotsky)又起革命,十一月七日劳农政府正式成立,政权就由布尔雪维克(Bolsheviki)操持起来。俄国革命经过的情形,大概是这样。

  俄国历次的革命,全与战争有关系;经过一次战争,便发生一次危机。一八一五年以后的革命,都是因为战争而发生的。一八七八年俄土战争以后,虚无党人屡次活动。一九○五年日俄战争后,革命党人又起,政府公布宪法。一九一四年欧洲大战起后,于是这震骇世界的大革命才能成功。因为对外有战争,就可以乘着机会,去推倒政府。

  现在有许多人,替俄国担心;以为于国家运命上,很有危险。其实这是过虑。他们底精神,不止于能维持本国,并可以代表世界无产阶级的精神。这次没法解决的欧洲大战,卒为俄国所征服。俄国不出一兵一将,就把他底主义传到德奥的大本营,德奥的侵略主义,忽然瓦解。你看他的力量大不大?我们替人担忧是忧的什么呢?列宁认为想建设新世界的组织,先有大破坏始有大建设。这种改造世界的新思想,是不是尽美尽善,是另一个问题;从事实上说,他们的精神是很好的,进步是很快的。现在俄国所行的政治是手段,不是目的;将来俄国改造成什么样子,还不能定。可是将来与世界改造有绝大的影响,是无疑的。

  俄国土地很大,旧俄在未用圣彼得堡作都城以先,有三个地方做过都城:一诺佛格罗特(Novgorod);二几富(Kief);三莫斯科(Moscow)。这三个地方,都在大俄罗斯境内,是俄罗斯帝国的核心,并不把芬兰和各属地包括在内。当尼哥拉斯第二的时代,看他的地图,俄国领土有很大地方,是一种颜色,疑俄国人是同一种族;其实不然,是极复杂的。斯拉夫种族以外,约有一万万人不受种族文明的支配。许多民族,混杂居住八百万方英里里面,有一百○三种语言,可见种族是很繁杂啦:有小俄罗斯人,有高加索人,有芬兰人,有鞑靼人,有波兰人,有土耳其人,及犹太人等等。种族既然很复杂,所以全俄罗斯境内的人民的习惯风俗宗教等,自然不能相同。我们对于这些很复杂的民族,而找出一个共同的俄罗斯主义,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所以现在要研究俄国,惟有将大俄罗斯人为中心而观察,较为便当些。俄全国人口有百分之八十至八十五是农民。农民的气质,和中国人差不多,保守性重,沈沦在无情、愚昧、忍耐、服从的种种恶习惯,全是专制压迫的结果。农民除了土地的改革,种植的改良,稍微留心以外,旁的事全不管。他们有时候也不恨皇帝,可是有反对大地主资本家的;做革命中心的人,是工人、学生和爱自由的贵族们,职业阶级皆赞同革命,这些人占百分之二十,其余百分之八十,是不参加革命的农民。这些农民的情形和我国一样,与政治不发生什么关系。他们的进行怎样,就看革命的几种人的精神,就可以啦。有人以为贵族一定反对革命的,其实贵族子弟做革命事业的却很多,俄国革命祖母,加塞林?贝雷希古夫斯基(Catherine Breshkovsky)也是贵族出身,其余还有很多,如托尔斯泰、克鲁泡特金都是。俄国许多人从前对于农民作革命事业,很有希望。并且以地方自治团体(Mr)作理想社会的基础,去改造俄国,其实不能成为事实,终归失败。希望农民革命是很难实现的。革命祖母加塞林作过一部小说,描写那时革命家运动农民的情形,是很有趣味的。有些人主张“与其先要求得政治的自由,不如先改革乡民的心理,所以教育比革命要紧(与其先革命不如先讲教育);求得政治自由以前,尽可以来教育无知识的农民。”又有人说:“把农民放在一边,靠受教育的少数人,为自由组织,先推倒政府,使农民渐渐觉悟;关于农民政治上和精神上的解放,可以俟之将来。”俄国文学家屠格涅夫(Turgonev)和他的朋友写信,讨论这件问题。他说:“你正在那里想革命的原素,在各个人民。其实这种见解是不可靠的,真正革命精神,只能存在于智识阶级的少数人。”俄国改造社会的使命,就在少数的智识阶级肩上负着。无论如何,俄国革命决不能靠全体的农民,少数智识阶级应该努力拿新思想灌输到农民的心理中,使他自己论断是非。在历史上,少数人作牺牲,多数人享幸福,几乎成了通例。作牺牲的人多半是智识阶级的人,智识阶级的责任真是重大,真是要紧。

  我们再考察他们革命党的历史,大概分三种势力:一自由主义;二社会主义;三无政府主义。其初各党与各党的主义,色彩不分明,其共同目的,总是相同的。自由主义者和社会主义者,最不相同的手段,在自由主义者主张先得政治的自由,再谋社会的改造;社会主义者主张,立时即起社会革命。当亚历山大第二解放农民时,自由派以为有皇帝也可以有自由,所以他们赞成这个政策。后来仍继续运动,要求全国国会,不料国会亦终于有名无实,自由派的企图终归失败。他们从前以为有自由到手,有皇帝也不要紧,譬如英国、意国,虽然有皇帝人民也算自由啦。自由到手,再希望公布宪法,这不就好了吗?那里知道宪法等于虚设,自由也是纸面文章,于是革命又起。一九一七年三月,推倒政府,建立共和国,得到自由。再进一步,共产党即多数派又起革命,自由派政府失败。十一月,布党组织劳农政府,于是乎政权全握在社会主义派的手里。这是俄国革命过去和现在的情形。

  至于前途情形如何,不敢断定。这是世界上很大的问题,以现在的情形看起来,就是资本国妨害他的发展。比如今年波兰和俄国打仗,不是波兰跟他打仗,是英国、法国、美国、意大利,他们许多资本家的国家,和俄国为难,想推倒劳农政府。东方有旧党谢米诺夫,反对劳农政府;其实谢米诺夫后边,亦有日本的扶助。不过他们资本国,从前出兵西伯利亚,终究不能把俄罗斯攻下,于是乎撤兵;可是日本始终不愿撤兵,其实不独无益,而且给俄国最深的忌恨。他们资本国因为有本国人民的反对,不敢明向俄国宣战,于是利用盗贼,去反抗俄国,又实行封锁政策,希望俄国人自己饿死。岂知他们种种鬼祟手段,全归失败,而劳农政府反日盛一日,俄国旧党渐次消灭,眼看就要统一。诸资本国不得已,又要和俄国讲和通商。可见俄国的力量真是可怕,可敬。将来他的结果,虽然不能推敲出来,但是从一九一七年十一月以后,支持到现在,不知道经过多少艰难、困苦。布尔什维克的力量一天比一天大;各资本国虽用种种方法去防备他,去破坏他,然而一点用处也没有。将来实在有可注意的价值。罗素说:“俄政府对于资本家决不予以自由,先使他们渐渐化成共产主义一分子,将来再和别人享受一样的自由,恐怕这样办法不妥。”其实,这也不要紧,现在俄国资本家,已经渐渐倾向共产主义,为政府效劳的也很多,决无何等的不妥。

  俄国这次大革命,不是独独代表俄国精神,是代表人类共同的精神。比如法国革命,不独关系于法国,却关系于全世界。此次俄国革命,足以表示全世界人类共同的精神。他底办法,虽然不能认为终极的理想境界,但他是革命的组织,是改造必经的阶段,自由的花是经过革命的血染,才能发生的。

  《国民日报》副刊《觉悟》

  * 这篇文章刊登时题注:“李大钊讲演,李林昌笔记”。――编者

十月革命的硝烟散尽已有百年,所有人在缅怀那段历史之时都会憧憬那个在群众面前激情澎湃的思想家,那个让我们耳熟能详的革命者——列宁。但是我们很少关注的是,这位伟大的无产阶级斗士居然拥有一半鞑靼人(俄罗斯对蒙古人的称呼)的血统。因为上百年的蒙古统治,俄罗斯的民族与文化中渗透着浓重的蒙古气息,他们又是在怎样的情况下摆脱了这种状态,重新走上独立的道路呢?

图/具有蒙古人特征的列宁

13世纪初,由于基辅罗斯内部的分裂,各个小公国的王公贵族们忙于内部争权夺利,无力抵御蒙古军队——这一世界征服者的铁蹄。1240年,基辅罗斯的都城——基辅在成吉思汗家族的长子西征中被攻陷。成吉思汗的长孙拔都在伏尔河下游驻留下来,在原基辅罗斯的领土上建立了金帐汗国(又称钦察汗国),定国都于伏尔河畔的萨莱。由此开始,俄罗斯人开始了长达200余年的蒙古统治时期。

蒙古人的统治刚开始采取在蒙古高原实行的部落民管理体系,将俄罗斯居民划分为十户、百户、千户的户籍体系,委派蒙古人的“八思哈”(镇守官)进行管理,这种森严的管理体制遭到了俄罗斯民众的全力抵制,蒙古人无奈于自身数量人口稀少只得作罢。取而代之的是采取怀柔和安抚政策,保留各个小公国的王公的特权和地位。为了分化罗斯人的团结和便于对罗斯人各部的统治,金帐汗国从罗斯的王公中间选择一人,将他册封为“弗拉基米尔及全罗斯大公”,授权他代替金帐汗国统治罗斯各部,下令罗斯人服从弗拉基米尔大公的统治。

莫斯科公国崛起于伊凡·丹尼洛维奇·卡里达(史称伊凡一世)时期,大公利用莫斯科便捷的水路交通地位迅速聚拢财富,并使用巨额财富贿赂东正教的大主教与蒙古人的金帐大汗,这种精明的钻营手段使得他在1328年获得了弗拉基米尔及全罗斯大公的头衔,一跃而成为蒙古人之下的俄罗斯第一大公,为莫斯科后来的反叛奠定了基础。

季米特里·伊凡诺维奇即位后(伊凡一世之子),莫斯科的离心力与日俱增。他命令臣民马不停蹄地建造莫斯科石头城,四周很快就筑起了又厚又高的石墙,并建有塔楼、碉堡、炮门和铁门。这一举动终于遭到了蒙古人的警觉,1380年夏天,金帐汗国的马麦汗率20万大军越过伏尔加河,同时派出使节游说莫斯科公国的敌人——立陶宛与金帐汗国结盟,联合出兵。

图/14世纪东欧形势图

双方在库里科沃平原大战,由于被立陶宛军队放了鸽子,再加上莫斯科军民的奋勇抗争,马麦汗的军队最终败退。季米特里被全国上下尊称为“顿斯科依”(俄语意即顿河的主人)。此战之后,莫斯科大公国获得了实际的独立,季米特里大公在遗嘱中告诉儿子瓦西里:“上帝将使金帐汗国发生变化,我的子孙将不再向金帐汗国缴纳贡赋”。

1480年冬天,金帐汗国的末代可汗阿合马再次席卷而来,而这时的金帐汗国早已经四分五裂,莫斯科大公国的伊凡三世却踌躇满志。俄罗斯人和蒙古人再次相遇在乌格拉河的冰面上,在这场战斗中,俄罗斯人彻底击垮了蒙古人的斗志,将阿合马赶回了伏尔加河下游(阿合马最后死在了诺盖叛乱者的手中),赢得了光荣的独立。

俄罗斯人的独立不仅是莫斯科大公国的抗争成果,更是全体罗斯人的战斗功劳。人数稀少的蒙古人势必不能长时间统治这样一个拥有独立宗教信仰的民族,而俄罗斯人也因为与蒙古人的不断斗争,而在其后来的发展中不断彰显着蒙古式文化基因。

张建华著,俄国史,人民出版社,2004年

本文来自大风号,仅代表大风号自媒体观点。

俄罗斯位于欧亚大陆北部,地跨欧亚两大洲,国土面积为1707.54万平方公里,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总人口1.431亿(截至2012年4月1日),是世界上人口减少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最新人口普查初步结果显示,2002年至2010年俄人口下降至1.429亿,与2002年的1.452亿相比减少230万人,降幅近1.6%。

俄罗斯最让我们印象最深的特产就是其国家的女性人数比男性人数多,且个个都是美女,大眼睛高鼻梁,大长腿小蛮腰,白皮肤金头发,男人们梦寐以求的结婚对象。

但是有一个很严重的问题一直困扰着男性同胞,就是美丽的俄罗斯妹子在结婚以后就变成了大妈!

刚刚问了一下我的俄罗斯室友,首先她一脸懵逼的看了我一会儿,然后爆发出一阵大笑,之后Нунуну(俄语中的语气词)了好一会儿,稍微有点儿小悲戚的告诉我,婚前漂漂亮亮当然是为了嫁出去,嫁出去之后一切尘埃落定,就可以该吃吃该喝喝了。总结了一下,大概有这么几点原因:

1.俄罗斯女多男少,而且在俄罗斯25岁还没结婚就算是老姑娘了,所以年轻女孩婚前都会很注重身材管理,嫁出去之后就不像以前那么注重身材了。用我俄罗斯室友的话说就是,之前所有的美丽都是为了把自己嫁出去,嫁出去后就什么都不用管了,想吃什么吃什么,通俗点儿说就是反正自己有人要了,胖就胖吧。

2.俄罗斯人的家庭观念还是很重的,大三的时候在俄罗斯托木斯克理工大学做交换生,跟着心理语言学的老师一起做问卷调查,大概采集了10个国家200多个同学的样本,问说到“幸福”最先想到的词是什么,基本上所有俄罗斯人放在第一位的都是“семья"(家庭),很多俄罗斯姑娘结婚后绝大部分精力都放在了丈夫和孩子上,无暇顾及身材。

3.俄罗斯的饮食习惯,嗜甜,高热量,甜品好吃又便宜,每次在超市都能看到家庭主妇们一购物车一购物车的甜品买。很多女孩婚后就负责起了整个家庭的饮食管理,发胖也是在所难免。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俄罗斯前身是什么国家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