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选官制度变革的变革依据

1、先秦:从夏朝到春秋,选官主要按爵位;战国时期,商鞅变法等地主阶级改革才重视按军功授爵.(标准从爵位到军功)2、西汉:西汉武帝时开始实行察举制,分察举和皇帝征召等.察举制:汉武帝令郡国每年举荐孝、廉各一人,建立起人才选拔制度.孝廉成为士大夫做官的主要途径.征辟制度:一种自上而下选拔官吏制度,皇帝征聘和府、州郡辟除两方

  选官制度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典章制度之一,是中央集权制度的一个重要内容.其主要包括奴隶社会的王位世袭制、两汉的察举制、魏晋南北朝的九品中正制和隋唐的科举制.  1. 王位世袭制  从禹的儿子启开始,禅让制的惯例被破坏,从此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王位世袭制的确立,是一次重大的历史变革,它标志着原始社会的“天下为公”为奴

魏晋的推举制,使推举人和被推举人之间结成特殊的施恩、报恩关系,地方门阀往往凭借这种盘根错节的政治、社会联系扩展自己的势力,对统一王朝构成潜在威胁.科举制使中央政府得以网络天下俊才,扩大了政治统治的基础.人才选拔、官员任用的权利完全收归中央后,经科举入仕的都成为“天子门生”,于是,门阀势力受到有效抑制,地方上的离心因素逐

战国时,官员已经完全是世袭的了,很多士阶层的人,游走于各国,依附于君主或权贵,成为官员,与君主成为雇佣关系秦朝的军功赐爵也是重要的官员补充手段再就是由权贵推荐做官,这个主要适用于权贵手下的门客到了汉初,选官只要有任子和赀选,任子是二千石以上的官吏任职三年,可以推荐子孙一人为郎官,赀选是除了商贾,凡家产达到一定标准,并向

维护了中央集权,加强了君主专制.别的高考几本不考.记住这两句就够了.

西周实行分封制,秦朝官员由皇帝直接任免,汉朝实行察举制,魏晋南北朝实行九品中正制,隋炀帝设立进士科,自此实行科举制.

名义上,九品中正制的意思是,在各州设大中正官,各郡设小中正官.各以本州本郡的高级官员担任,主要工作就是,负责本郡本州士子的等级评定,按照家世,本身的德,才划分出”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九级.听起来很不错,但首先这些中正官都是世家出身,99%的情况下会将本地的大世家子弟评价为”上“品,因为

选官制度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典章制度之一,是中央集权制度的一个重要内容.其主要包括奴隶社会的王位世袭制、两汉的察举制、魏晋南北朝的九品中正制和隋唐的科举制.1. 王位世袭制从禹的儿子启开始,禅让制的惯例被破坏,从此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王位世袭制的确立,是一次重大的历史变革,它标志着原始社会的“天下为公”为奴隶社会的“家

1.原因(1)从根本上说是秦汉以来经济和阶级关系变动的结果.(2)世家大族垄断仕途,且具有很强的割据一方的政治经济实力,不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和封建国家的巩固稳定.2.趋势(1)由以家世、门第为选拔标准,逐渐演变为以学识才能为选拔标准.(2)由地方评议推荐的方式逐渐演变为以考试作为选拔的主要依据.3.实质:将知识分子纳入

秦以前:选官主要按爵位选官.西汉:实行察举制,就是令郡县每年举荐孝廉各一人.南北朝:九品中正制,中正意思就是品级,就是按品级、门第选官,世家大族即使无才也能做官,贫贱之人有才也没用.隋唐:隋文帝时实行分科考试选拔官员,隋炀帝设立进士科,至唐时得到完善.宋元:科举制进一步发展,分乡试,会试,殿试.明清:实行八股取士.从形

  一、秦汉中央管制——三公九卿制  三公为丞相(最高行政长官)、御史大夫(最高监察长官)和太尉(最高军事长官),分掌行政、监察和军事.九卿为中央政府各部门的主要行政长官:奉常为九卿之首,掌宗庙礼仪及文化教育;郎中令掌宫殿门户守卫,为宿卫侍从长官;卫尉为宫门警卫之官;太仆掌皇帝车马,兼掌全国马政;廷尉为中央最高司法长官

1、先秦:从夏朝到春秋,选官主要按爵位;战国时期,商鞅变法等地主阶级改革才重视按军功授爵.(标准从爵位到军功)2、西汉:西汉武帝时开始实行察举制,分察举和皇帝征召等.察举制:汉武帝令郡国每年举荐孝、廉各一人,建立起人才选拔制度.孝廉成为士大夫做官的主要途径.征辟制度:一种自上而下选拔官吏制度,皇帝征聘和府、州郡辟除两方

  作用:中国古代封建王朝为监察政府官员,维护统治秩序,保证国家机器正常运转而设立的制度.监督法律、法令的实施,维护国家法律、法令的统一,参与并监督中央和地方司法机关对重大案件的审理活动,是中国古代监察机构及监官的主要职责. 沿革中国古代监察制度起源甚早.  选官制度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典章制度之一,是中央集权制度的一个重

秦以前:选官主要按爵位选官.西汉:实行察举制,就是令郡县每年举荐孝廉各一人.南北朝:九品中正制,中正意思就是品级,就是按品级、门第选官,世家大族即使无才也能做官,贫贱之人有才也没用.隋唐:隋文帝时实行分科考试选拔官员,隋炀帝设立进士科,至唐时得到完善.宋元:科举制进一步发展,分乡试,会试,殿试.明清:实行八股取士.从形

  选拔官吏是国家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在不同的朝代、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原则和方式.  1.奴隶社会选官制度  按照宗法血缘关系实行世卿世禄制度(世袭制).商鞅变法时废除了这一特权.  2.封建社会的选官制度  (1)察举制:汉朝时创设自下(地方官员推荐)而上(皇帝任命)选拔官吏的制度.察举的主要依据是才学和

变化选官制度是保证封建制度的重要举措,历代统治者对此极为关注,选拔标准有家世、财产逐渐发展到才学,形式日益严密,选拔标准逐步趋向公平、客观.规律古代选官和用人是否得当,直接关系到社会兴衰.因此,选官制度是保证和巩固统治者统治的重要举措;历代选官制度在执行初期都主要起到巩固统治的积极作用,但这些制度在执行的后期,逐渐影响

夏、商、周时代:“世袭制”秦国:按军功授爵,打破了奴隶主贵族世袭爵位的制度,有利于新兴地主阶级势力的增强.两汉:汉朝建立了一整套选举人才的选官制度,有察举制和征辟制. 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九品中正制,注重门第出身.科举制:隋炀帝以后至清末. 1.在我国封建社会长期发展的过程中,历代统治者为巩固其统治地位,都十分重视培养

古代选官制度1.先秦:从夏朝到春秋,选官主要按爵位;战国时期,商鞅变法等地主阶级改革才重视按军功授爵.(标准从爵位到军功)2.两汉:西汉武帝时开始实行察举制,分察举(自下向上推荐)和皇帝征召(自上向下招聘)等,先重“孝廉”,德才皆备,到东汉时注重门第族望,世家大族形成.(标准从才能到门第)3.南北朝:九品中正制,按照“

古代选官制度1.先秦:从夏朝到春秋,选官主要按爵位;战国时期,商鞅变法等地主阶级改革才重视按军功授爵.(标准从爵位到军功)2.两汉:西汉武帝时开始实行察举制,分察举(自下向上推荐)和皇帝征召(自上向下招聘)等,先重“孝廉”,德才皆备,到东汉时注重门第族望,世家大族形成.(标准从才能到门第)3.南北朝:九品中正制,按照“

摘 要:唐宋时期,帝制时代中国的制度发展处于承上启下的完善阶段。其中,政治制度的变迁是这一时期的重要内容。就其大要言之,中央与地方的行政制度、选官制度、监察制度等都在承继前朝的基础上有所变革,现行高中历史教科书也多从上述三方面加以介绍。本文就目前学术界与历史教科书内容相关的重要理论、观点进行归纳、整理,以飨读者。

【摘要】: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在汉代发生了重大的变革。自秦帝国建立中央集权的官僚政治体制,古代社会世卿世禄的贵族官僚体制退出了中国政治舞台。随之登场的是在秦帝国建立过程中建立功勋的军功集团。这种政治局面一直维持到灭秦后建立的西汉帝国前期。到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邹锦良;袁礼华;;[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6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洪进;[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0年04期
裘士京,张翅;[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项晓静,任建库;[J];安康师专学报;2005年05期
于振波;[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年05期
欧阳凤莲;[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9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张艳玲;李锋敏;;[J];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刘涛;;[J];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卢子震;[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高明峰;;[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周桂钿;[J];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黄震云;马宗昌;;[A];儒学与二十一世纪文化建设:首善文化的价值阐释与世界传播[C];2007年
耿淑玲;伍成泉;;[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解光宇;;[A];02’中国北海《朱熹思想与以德治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徐克谦;;[A];中国哲学史学会2004年年会暨中国传统哲学当代价值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马来平;;[A];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文集11:我国科技发展的文化基础[C];2007年
陈立;;[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7)——外国教育政策与制度改革史研究[C];2009年
齐红深;;[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陈治国;;[A];“哲学、宗教和科学:传统与现代的视野”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北京大学 汤一介;[N];人民日报;2003年
四川大学法学院 喻中;[N];社会科学报;2009年
浙江省社会科学院哲学所研究员 浙江省儒学学会常务副会长 吴光;[N];北京日报;2010年
记者 博悦;[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4年
叶楚炎;[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9年
驻山东记者 常会学;[N];中国文化报;2009年
杨国荣 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思想文化研究所;[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刘岳兵;[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订购知网充值卡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古代选官制度变革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