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玩VR,急需好玩的科普漫画

如今开个VR体验馆需要多少费用
核心提示:虚拟现实呈现给我们的东西是如此的崭新而深刻,开设一个VR主题乐园将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但是VR主题乐园开设
虚拟现实呈现给我们的东西是如此的崭新而深刻,开设一个VR主题乐园将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但是VR主题乐园开设在商业广场中后,周未节假日的营利是非常高的,周一到周五的经营就十分惨淡了。其实假如不想开设VR主题乐园,还有个租赁VR主题乐园设备的生意可以让我们去做。
& & 互动时空vr主题公园拥有很多系列,有VR航天,VR科普,VR赛车。。。等等系列。这些系列都是造型颖、非常有创意,是为追求时尚,热爱游乐。给你体验非常好,一玩后就喜欢爱上了这些产品。
& & 互动时空主题公园自从推出以来,就受到了vr投资者的喜爱。国内外的商家都愿意拿互动时空VR主题公园的工厂来采购。
& & 互动时空vr主题公园虚拟现实体验馆并不是简单地将虚拟现实拿给客人体验,而是利用自己在vr模拟方面的优势,将动感影院模拟,VR科普模拟与虚拟现实各种平台结合起来,让人体验到身临其境的感觉。
& & vr主题公园可以建成小型vr体验店,放到步行街,或商业广场,成为一个独特的风景。当行人,和游客经过时,会被这些高档的体验店吸引,就会来体验。
& & 现在的互动时空VR主题公园,通过VR技术增强了原来游乐项目的体验。相信,随着VR技术的不断成熟,互动时空vr主题公园会带来更我的惊喜。想玩先换卡!VR虚拟现实需要什么样的显卡
  虽然2016年刚刚才开始第一个季度,但小编敢保证,今年科技行业最为火热的话题之一绝对会是VR虚拟现实。无论是年初闭幕的CES2016消费电子展,还是本月德国的CeBIT,以及年中将在台北开幕的ComputeX,VR虚拟现实都是展会中的明星。首先科普一下VR,Virtual Reality,指虚拟现实。是利用计算机,模拟产生一个三度空间的虚拟世界,提供用户关于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的模拟,让用户如同身历其境一般,可以及时、没有限制地观察三度空间内的事物。VR让人感觉进入到计算机设计的三维场景中,其较强的个人真实感常应用于游戏,飞行模拟,军事训练等等。对于用户来说,VR带给我们的变革,无疑就是游戏与电影的体验了。VR将以往我们只能从有限尺寸的显示器中获得视觉体验,变成自己成为了虚拟世界的&主角&,让用户如同身历其境一般。  简单地说,VR的出现完全改变你与计算机人机交互的认识的体验!某小编形象地比喻说:2D时代,你看苍老师是平面的;3D时代,你看苍老师是立体真实身临其境的;而VR时代,你是可以和苍老师互动的,想从哪个角度就从哪个角度看,而2D与3D时代,你只能跟着导演设定好的角度看。  由于VR是借助计算机模拟出来的三度空间虚拟世界,作为创造VR的计算机,其性能自然也决定了用户体验虚拟现实的流畅程度。从Oculus Rift、HTC Vive等重量级VR设备给出的建议,PC上使用VR设备,至少需要i5以上CPU与8GB内存,并配备GTX 970级别的显卡,一时之间形成了&i5+970&就是VR的最低标准的观点。此前Steam上线了一款电脑VR性能的测试软件,主要作用是用来评估玩家当前的系统是否达到运行VR的水平标准;并且如果没有达到标准的话,软件还会判断出电脑的性能限制是来自于显卡还是处理器。有兴趣的玩家可以对自己的PC进行评测:http://store.steampowered.com/app/323910/。  国内有媒体采用了60种搭配的平台进行测试得出结论,只有采用GTX970级别以上的显卡,才能获得7分以上的平均保真度,而至于CPU是I7抑或是奔腾,对分数的影响非常有限,证明了VR虚拟现实更虐显卡而不是CPU。小编认为,由于沉浸式VR是720度的视角,显卡并不像普通显示器一样只需要渲染固定的场景画面,而是需要预先计算渲染包括视角前后上下左右的画面内容,以避免有延迟的产生,这对显卡的运算性能有很高的要求,同时显卡还需要保证90FPS以上的速度以防止眩晕,此外VR还要同时输出2个画面,这些都会给显卡造成非常大的压力。所以对于想体验VR的童鞋来说,至少需要配备GTX970,甚至是GTX980TI级别的产品才可以,如果您的显卡不是GTX970或以上,又想体验VR的话,就需要更新显卡才行了。  知道了VR为什么辣么虐显卡,下面我们就来推荐一些适合玩转VR的明星显卡产品,各位壕看官请自行选择。  VR入门级显卡:映众()GTX970冰龙超级版  心动入手价:2499元(肾6S的1/2)  映众(Inno3D)GTX970冰龙超级版!显卡采用公版增强型方案,散热器居然采用映众最新的HerculeZ Air Boss Ultra,拥有四风扇五热管奢华到爆散热方案,频率更是高达MHz,简直就是一款旗舰级怪兽!  硬件规格部分,映众(Inno3D) GTX970 Ultra冰龙超级版采用GM204-200核心,内建1664个,支持双路Sli,支持DX12。显卡采用的是三星0.3ns 显存,容量为4GB,显存位宽为。显卡高达1152MHz,Boost频率更是达到了1228MHz,显存频率为7000MHz,远远超过了公版的标准,性能相当恐怖!  VR主流级显卡:映众(Inno3D)GTX980冰龙超级版  心动入手价:3799元(肾6SE)  映众(Inno3D)GTX980冰龙版采用NVIDIA公版增强型方案,散热器采用映众最新的HerculeZ Air Boss Ultra,拥有四风扇五热管奢华到爆散热方案,配备了4GB/256Bit显存,显卡核心频率高达1266MHz,Boost频率更是达到了1367MHz,显存频率为7200MHz,远远超过了公版的标准,性能相当恐怖!  VR畅爽级显卡:映众(Inno3D)GTX980Ti冰龙超级版  心动入手价:4999元(一个肾6S)  映众(Inno3D)GTX980Ti冰龙超级版采用非公版设计,核芯为GM200,拥有2816个28纳米,核芯频率为1152MHz,最高可达1241MHz,配置了6G容量的G显存,位宽为384bit,显存频率为7200HMz。散热方面采用第四代百变大力神散热器,拥有6热管4风扇的豪华配置:利用全铜镀镍底座将GPU热量通过3根8mm和2根2mm热管传导到118片散热鳍片上,再由3个9mm直径的15叶风扇快速散热,并创造性设计了热管+风扇组合的供电模块散热系统,进一步降低了显卡温度。
DIY硬件图赏
DIY论坛帖子排行
最新资讯离线随时看
聊天吐槽赢奖品小白福音 一条龙长文教你学会用VR(科普篇)
小白福音 一条龙长文教你学会用VR(科普篇)
【17173专稿 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分为三个部分:科普,谷歌盒子测评,VR飙车
首先让我们简单的了解一下什么是VR——VR也就是虚拟现实,简单点来讲就是通过硬件外设来欺骗你的大脑,让你看到的虚拟景象以为是真实的(脱离现实)。VR应用的领域很多如医学,军事,娱乐。比如身临其境的游戏视频体验,甚至对于一些旅游景点不用亲自去就能在家体验。而说到VR就要提一下AR(增强现实)这项技术,它和VR有着完全不同的概念,AR简单点来讲就是把虚拟的东西投射到现实中。举个简单的列子,VR就像人进入虚拟世界,而AR就是虚拟的东西进入现实世界,VR普及度最高的产品是Google Cardboard,而AR的产品代表有微软HOLOLENS那样的设备。
微软HOLOLENS
如今AR技术已经相当成熟,VR设备也渐渐从以前的概念变为了现实。在很早以前引擎大神卡马克就一心想实现VR技术,努力的用时间和精力研究Oculus的雏形。但当时有很多硬件设备限制和一些用当时技术难以解决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就算现在的一些VR设备也依然存在,比如设备太重,显示屏的刷新率和帧数太低导致使用者感觉恶心,对人体动作的反馈不及时等等。但现在的一些比较有实力的VR厂商通过不同的解决方案基本解决了这些问题,能带给用户比较好的VR体验,如HTC Vive、Oculus、三星gear VR、还有即将在今年10月上市的Playstation VR。接下来我就针对这些VR设备来谈谈个人看法和消费人群推荐。
VR发烧级别设备:
发烧级别的产品个人感觉是HTC Vive、Oculus、Playstation VR,这些产品都属于零售价比较高,但毕竟一分钱一分货这些发烧级别的VR能带给你真正意义上较好的VR体验。我们简单的分别来聊聊。
首先HTC Vive的售价高达6888元软妹币左右(一个肾都不够),再来就是你要有一台高性能的PC官方最低配置都建议用GTX970,CPU至少要是i5四代(Steam上有专门的软件来测试你的PC适不适合运行VR),如果以上两条你都达标了你还需要一个对角线大概4m左右的房间(当然有些VR应用只需要你原地坐着)。也许你看到这里觉得这东西门槛有点高,不过对于现阶段比较好的VR设备,这些条件是必要的。HTC Vive应该算是现今已发售VR产品中做的相当不错的了,HTC Vive真正做到了良好的人体动作捕捉,头盔和控制器上都拥有很多传感器,而且这些传感器只要设置三个基站就能较好的识别使用者的动作,90HZ的刷新率保证了普通使用者不会有严重的眩晕感,而且设备还可以调节焦距,在加上SteamVR的支持,让它的有一个良好的第三方应用平台。而且HTC Vive在国内有体验店,也推出了国行版,对于在国内的朋友相对来说方便不少(Oculus Rift的首发地区不包括中国)。不过个人感觉还是有很多可以提升的地方,比如佩戴不太方便,只能在有线环境下运行,手柄功能还可以在完善等等。如果你不差钱,拥有一台高性能PC和一个空间较大的房间且想要有很好的体验VR,那我建议你入手HTC Vive。
HTC Vive整体
头盔上的传感器
Oculus Rift DK2
Oculus VR作为最早研发VR设备的厂商之一,旗下的消费级VR产品Oculus Rift CV1相对HTC Vive价格要便宜一些5000软妹币左右(DK2价格),也同样要一台高配电脑,Oculus Rift DK2的工程消费者版,有着诸多不足,后来有了CV1的消费者版不过第一批货也刚发货不久,用DK2来比较有些游戏体验上不如HTC Vive,不能行走只能在原地(不过可以通过VR跑步机omni这样的设备来解决),佩戴极其不舒服。虽然HTC Vive和Oculus都有Steam的支持(版本对应Oculus CV1)不过Oculus有着二次元绅士应用的支持,如电车之狼VR,3d定制女仆2这些霓虹国绅士游戏都有专门针对Oculus进行开发,在这点上就足以填补前者HTC Vive的不足了。如果你不差钱又对VR岛国的嘿嘿嘿比较感兴趣的朋友建议购入。
Oculus DK2
cm3d2上的Oculus专用补丁
VR全向跑步机Omni
今年上半年发售的CV1版本
Playstation VR
索尼的Playstation VR是个人最期待的产品(笔者是索尼脑残粉)。首先是它2600元软妹币左右的价格和前面两款VR设备比起来,足够让人心动了,而且不需要一台高配的电脑只需要一台PS4(发布过后支持PC的可能性很大,毕竟x86框架也让PSVR有支持一些嘿嘿嘿网站的可能性)。但想要体验完整的Playstation VR游戏,需要两个体感手柄PS Move和PS摄像头,不过加上去的价格就不是我太关心的问题,毕竟这两个单买配件并不是很贵,也有套装出售还免费送几款VR游戏。不过比较担心的就是PS move和PS摄像头这两个设备本身。PS move早在PS3时代就被狠狠的吐槽过,是一个比较鸡肋的产品。至于PS摄像头只能说刚好能用,并不像微软的Kinect那么实用,至于体验到底怎么样只有看PSVR发售后的情况了。另外索尼VR通过一种叫二次投影的差值算法能让游戏达到120HZ的高刷新率,索尼也叫出了“绝不会有延迟”的口号,至于第三方游戏方面更不用担心,索尼早就宣布今年会有超过100款的PS VR游戏上线。总而言之,PSVR就是专门为玩家生的VR设备,建议索饭和PS系玩家购入。
Playstation VR全套设备
入门体验级
介绍了发烧级别的VR是不是觉得门槛有点高不用担心接下来的几款入门VR设备你绝对玩的起分别是Google cardboard、三星gear VR、VR one。这三款产品都是基于手机来实现一个伪VR技术不过效果还是很不错的适合VR入门体验。
三星gear VR
可以说着这是最好手机VR设备,原因如下如果你预定了三星s7edge,这款设备是当赠品赠送的(单买水货700软妹币左右)有着Oculus作为技术支持这就比其他的手机VR设备拉了很大的差距,拥有操作设备(一般手机VR是没有独立操作设备的),可调节视距(支持近视)戴起来很舒适,自带的三星VR软件界面和其他手机VR配套app比人性化不少,不过缺点还是有的比如网络第一次使用的时候必须要登录一个Oculus的账号(需要翻墙),只支持三星手机,带久了后会很热因为里面那层柔软的海绵和不透气。有时候温度过高会强制结束应用(安卓通病)适合三星用户,想入门体验较好的手机VR设备的朋友
三星Gear VR
Oculus支持商标
触摸板(操作设备)
VR One也是一个技术比较成熟的手机VR设备由Zeiss(著名眼镜制造商卡尔蔡司)售价999元左右(国行),拥有蔡司镜头技术,也和三星Gear VR一样拥有一个不错的交互app而且几乎支持市面上所有的手机(通过换VR体验),而且作为有国行版的设备。但是它的app并没有进行本地化,再加上作为手机伪VR设备价格还是有点贵,不是很建议购买。
Google Cardboard(谷歌盒子)
谷歌盒子可能最吸引人的就是它的价格(10到40元人民币不等)。原本这款产品是谷歌I/O大会上的赠品,不过由于谷歌慷慨的公布制作方法并宣布开源,由于是卡纸制作而成,成本很低,这款产品就变成了绝大部分人都能动作做成的简易VR设备。
这款手机VR小玩具真正的让伪VR普及了,所有的手机VR设备基本都是基于谷歌盒子的原理开发而成,所以你看到那些淘宝奸商卖的一两百的VR头盔,实际上都是噱头,还不如买个十几元的谷歌盒子,虽然谷歌盒子的局限性很多,比如不能调节视距,佩戴舒适程度,对手机的ppi和分辨率要求比较高(手机VR设备硬伤),但这个价格足以让初次体验VR的同学买买买了。谷歌为了这个盒子也在谷歌商店推出了相关的app。适合手头有点紧,想尝试VR的朋友。
本期的VR科普部分就到此告一段落,下期我们将带来更详细的Google Cradboard说明和介绍,敬请期待。对VR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关注笔者的新浪微博@kh2ds和以下我们的VR公众号,了解更多VR资讯和小知识。
↑关注17173VR订阅号:了解最前沿的VR资讯↑
【来源:】
类型:ARPG
特征:奇幻
类型:射击
特征:蒸汽朋克
类型:大型RPG
特征:魔幻
你不知道点进去会是什么
Wan网页游戏免费玩VR科普|不会吧!这么多好玩的VR应用,你竟然不知道!VR科普|不会吧!这么多好玩的VR应用,你竟然不知道!中师国培百家号VR不是昙花一现的流行,它是一种酷炫的连接现实世界的方式,也是未来科技发展的趋势。当我们已经有了VR眼镜或者头显,接下来就是考验应用的时候了。贴心小编为你挑选了十款不可以错过的VR应用,VR究竟有多美?只有亲自尝试过才能知道。带你探索这个神秘的世界作为Discovery的忠实观众,能够身临其境地探索世界上各种神秘的事情,是许多观众一直以来的梦想。现在,你可以通过《Discovery VR》应用,获得360度全景的超逼真观感。此外,《Discovery VR》的内容也可谓是包罗万象,涉及地球的神秘之处、野生动物、探险冒险等等。推荐理由:用一种全新的方式探索这个地球,你是否会像孩子初次接触新奇物品般兴奋。The Music Room:音乐爱好者的神器拥有了它,你就仿佛拥有了一间专业的音乐制作工作室。这是一款专业级的音乐VR应用,在虚拟空间摆放着整套虚拟乐器,从架子鼓到竖琴应有尽有,艺术家可以利用手势动作追踪进行音乐演奏。不仅如此,这款应用还提供了完整的Bitwig录音棚,具有DAW(数字音频工作站)的能力,也就是说你在其中可以进行音乐作品的专业创作。推荐理由:尽情释放你的音乐本能,创造出属于你的音乐时代。玩音乐,看你的!Tilt Brush:让你用手画出一个虚拟世界《Tilt Brush》是魔法棒,是马良的神笔,借助《Tilt Brush》,你可以描绘任意形状,比如你可以画一座房子,并且“钻”到房子里面去装修墙壁、画上墙纸,然后又可以走出去在门口画一颗树,就像在现实世界建造东西一样。与其说是作画,倒更像是高级版的积木,完全是在创造世界的感觉。推荐理由:重拾画笔,重拾儿时的那份童趣和童真。InMind VR:头脑探险人类的大脑组织结构非常复杂,对于这个复杂且重要的器官,想必大家也都非常想去探索一番。《InMind VR》是一款VR冒险游戏,玩家的角色是脑科医生,你要做的就是驾驶酷炫的飞船驶入病患的大脑,寻找被病毒破坏的神经元并消灭附着的病毒,治愈患者。推荐理由:曾有有一个白衣天使梦,很遗憾没有实现,《InMind VR》的出现让不懂医理的你也能悬壶救人,保护人类就靠你了!DinoTrek VR Experience:和恐龙来个近距离接触如果你喜欢侏罗纪公园,如果你想近距离感受恐龙的魅力,那就来玩这款游戏,开启自己的恐龙之旅吧。此外,在这款应用里还有一个开放式的场景,让你可以感受到体积较小的恐龙被雷克斯霸王龙追逐的体验。推荐理由:带你切身感受恐龙的世界。当然,恐龙也不是那么好当的,霸王龙很凶,被它追上会很惨哦。Seene:分享你的真实世界将图像、深度及运动等各元素融为一体,生成场景、视频、GIF或JPG,让你捕捉并分享自己的真实世界,这就是《Seene》。调节景深,加上艺术滤镜以及利用内置功能,你可以随心所欲地创作自己的3D场景。在该款app中,你也可以跳换频道、评论场景、创建GIF动画或保存视频。推荐理由:我愿意把我的世界与你分享,那你呢?Vrse:独特新闻体验谁说VR只能玩游戏?它还可以用来看新闻。《Vrse》应用是一款VR新闻聚合应用,集合了纽约时报、NBC等国外主流媒体,并将视频内容VR化,可以获得非常独特的新闻体验。当然,它里面也有很多有趣搞笑的视频,会带给你极其震撼的体验,最最关键的一点,视频是免费的哦。推荐理由:新闻太无趣,不愿意看?要不换种方式呗~Vrideo:Youtube风格的社交平台《Vrideo》是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平台,身临其境的视频,也被称为“360度视频”或“VR录像”。你可以戴上头显在线看VR内容、或者玩命儿摆弄手机全方位观看360度视频。《Vrideo》会向你推荐目前最热门的VR视频,包括新闻、旅游、游戏、汽车等,当然用户也可以订阅频道、建立播放列表。推荐理由:作为一款第三方的视频资讯平台,如果你能够上外网,请千万别错过《Vrideo》。VR One Cinema:虚拟影院一个人在家看电影没氛围,又不想出门去电影院,怎么办?《VR ONE Cinema》是一款的VR播放器,通过iTunes导入你喜爱的2D或3D的本地影片,戴上DreamVR,在超大独享影厅内享受悠闲的电影时光。其简单的操作和直观的用户界面,让观影变得轻松又享受。推荐理由:一杯奶茶,一盒爆米花,在家也体验到影院级的观影享受。Mobile Station VR:切换视角实现不同的观看效果想看大量资源,又想精确控制观看内容与视频,找《Mobile Station VR》就对了。头部追踪技术可让你从各角度观看投影到浮屏上的图片、视频和全景图。屏幕投影有曲面电视、全圆顶、平面、柱面、球面,通过转动头部进行选择。嫌操作麻烦的,YouTube上有免费指导教程。只要你掌握了这个界面,接下来就欢乐无穷啦。重要:如果你希望有一个更好的选择机会,想进入大公司,想找一个高薪行业,那就来中师国培,我们给你进入VR行业的机会,只要你对VR行业感兴趣,我们都愿意帮助你,让你0基础入行VR开发,我们还为你准备了免费的实训课程,7天时间入门VR行业,名师大咖带你了解VR行业。点击「阅读原文」报名免费课程。或后台回复「姓名+手机号」报名。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中师国培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中师国培-让大学生就业更简单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都说今年是VR大年,在今年的风口之下,无论厂商还是消费者都对VR投以极大热情。LZ就根据自己对VR的了解科普一下相关知识,也希望消费者在这个大潮之中捂紧钱包,保持自己的理性判断。
最近VR这个话题热的要命,移动互联网从业者谈论起行业话题的时候都会往VR上面扯,感觉自己的项目未来不和VR沾点边就很low,俨然VR已经是下一个互联网风口,今年BAT也公布了自己在VR上的布局。普通用户更是各种各样的广告,软文忽悠的晕头转向,似乎全人类都在准备好迎接VR技术带给生活的巨大改变了。
HTC 在 Vive 的发布会上说,虚拟现实技术将会“改变人类与世界的互动方式,为用户带来更多沉浸式的感觉。”
目前看来,今年的确是VR大热的一年,开发者有激情,消费者有热情,投资方愿砸钱,大量的VR设备即将投放市场,看起来形势一片大好。甚至有人预言:VR将是智能手机之后对人类生活影响最大的设备,在设计行业内,也有人提出这么一个论调:传统的平面,UI设计师即将失业,转型VR设计师才是出路。
当我在和一些同行,还有身边的普通朋友聊天的时候,提起VR很多人都表示听说过,也觉得这玩意很流弊,是潮流。但是说到具体的产品形态,VR体验的时候,大家脑子里就一片空白了。还有相当多的人把全景视频和VR划上等号,这更是把VR概念偷梁换柱,为的就是搭上VR这趟顺风车。
所以,今天就从技术的角度简单聊一下VR,做一个科普。
VR是英文Virtual Reality的缩写,即虚拟现实。
虚拟现实是一个大的概念,大家现在看到的一些广告上的产品,多半是一个像眼罩的设备,绑在脑袋上,里面是一个屏幕,或者插一个手机,播放视频或者是游戏画面,画面会根据用户脑袋左右转动而转向不同的方向,广告上多半还会在特别明显的地方强调“具有沉浸试体验”这个特点。所以很多人就认为,这就是VR了。
首先跟大家纠正一下对VR的概念。你们以为脑袋上带一个显示器,或者吧手机装盒子里面绑脑袋上着就是VR了?如果你们觉得这就是VR,那么你们就是被各种无良小广告成功忽悠到了。
这种头显式的设备算不算VR呢,可以说是涉及到VR的一部分,但只是一小部分。不过这也是人类目前的技术水平下能给民用设备带来的极限体验了。
我相信所有体验过vr设备的用户,还没有人真的傻到认为自己进入了“赛博空间”(来自于《神经漫游者》,意为电脑创造出来的虚拟世界)吧。就冲着那满屏马赛克的画面,非常反人类的交互,还有根本无法克服的头晕反应。真有人觉得自己进入虚拟世界我只会怀疑他是个厂商派来的水军。
虚拟现实的目标是用电脑程序创造出一个能够带给用户真实体验的世界。人是用感官来感受周围这个真实世界的,人的五感即——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味觉。虚拟现实技术必须要用科技手段将人类的五感全部欺骗过去,才能让人相信自己的确进入了一个和真实世界完全一致的虚拟空间。越多的感官没有被“欺骗”到,人在虚拟空间内就越容易感觉“出戏”,从而也更谈不上所谓的“沉浸式”体验了。目前看来只有通过《黑客帝国》中那种脑后插管的方式才能达到完全的虚拟现实,不过这也是在人类想象力中对虚拟现实终极形态的一种诠释吧。
现阶段的技术水平决定了我们暂时还是只能带着笨重的头显来体验VR世界。那么现在市面上的VR设备体验如何呢?
当年教主率先提出了“视网膜屏”的概念。所谓视网膜屏就是这个屏幕必须在一般使用场景下,它所具有的像素密度接近人类肉眼分辨的极限。
手机屏幕的像素密度用ppi来表示(pixels per inch),就是每英寸面积中容纳的像素点数量。教主认为326ppi是人眼分辨率极限。超过这个ppi是没有意义的事情。所以我们可以看到,从iphone4开始,iphone的屏幕ppi都是维持在326ppi这个标准上
VR设备既然也是依靠屏幕来显示画面的,自然也离不开像素密度的问题。体验过VR盒子的同学们应该能体会到,明明手上那这一款1080p,甚至2k级别完全合乎视网膜屏标准的手机,放在盒子里进行VR体验的时候却看到满眼的像素点,这个情况叫做纱门效应。
如何消除纱门效应?解决方法就是提高设备的ppi。VR设备的像素密度标准是像素/1°视角。要达到视网膜的效果,1°视角中需要有60个像素。一般来说人的视角是水平210°,垂直100°。简单计算一下,水平视角210×60=12,600个像素,垂直的100°里有100×60=6,000个像素,理想的情况下我们需要12,600×6,000的画面。
这对硬件设备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对屏幕和显卡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随着硬件技术的发展,将来一定能解决这个问题。
VR设备的交互和传统设备交互有很大区别。既然是虚拟现实,那么在交互上也必须要更贴近真实世界,需要一种更自然的交互方式。这种交互方式必须是摈弃了键盘鼠标等外设的。试想一下,你在虚拟世界中看到一扇门,你的第一反应一定是伸出手将它推开,如果这时候却只能用鼠标移动光标将它点开,感觉一定瞬间出戏。
目前VR设备的几种主要交互方式
1.头动控制
通过头部转动,移动视角。这时画面中间会出现光标。用光标停留在想要交互的物件上,持续一段时间,完成交互的确认。
2.控制器控制
一般采用专用控制器,例如PlayStation Move 、Oculus Touch、vive控制器。这类控制器一般采用空间定位和重力感应,可以追踪到自己在空间中的位置。用户拿上控制器以后,在VR环境中就可以模拟自己的双手,完成一些简单的交互动作。如推,拉,触碰等。
很多人体验过VR设备以后,反馈的体验集中在2个方面,一是“沉浸感”确实是有的,二就是晕的要命。
在看视频的时候这个问题并不是很突出,但是玩游戏的时候就变得很让人无法忍受了。很多用户反映VR游戏玩了15分钟左右就会晕的受不了,被迫退出。
这个问题主要出在画面和身体的协调上。人的视觉系统要和身体运动匹配。当用户在VR环境中行走,但是实际身体却没有运动的时候,视觉系统和身体感知就会产生矛盾。例如在游戏中,用户被怪物打了一下,身体站立不稳产生晃动,这时大脑就会做出反应让用户身体保持平衡,但实际上用户的身体并没有产生晃动,大脑的应激反应反而会让用户身体失去平衡,就会产生晕的感觉。设备帧率和刷新率不足也会导致眩晕,但是各个设备厂商都号称自己的产品在配合高端pc的时候已经不会出现这个问题了,那就暂且让我们把眩晕归结为咱们“原始人大脑”的问题吧。
主流VR设备
市面上主流的VR设备有以下几种
盒子的创意来源与google的两个法国工程师在业余时间捣鼓出的叫做Cardboard的小玩意。这种盒子的原理简单至极,就是把手机塞在一个盒子里戴在头上,利用手机自带的陀螺仪跟踪头部动作,通过各种app将画面进行左右分屏,让左右眼产生视觉差来实现简单的虚拟体验。
由于成本低,没有技术门槛,也不需要购买额外的设备。VR盒子的创意瞬间被国内厂商山寨开来。
在某宝上卖的最多的VR设备就是各种手机盒子,价格从几十元到上百元不等。不过这类盒子的交互体验很差,大部分时间只能用来看VR视频和VR直播。
2.Oculus Rift
Oculus是美国的一家创业公司。这个公司当年在kickstarter上发起众筹,想要做一款VR项目。很快便完成了250w美元的众筹目标。
他们开发的设备叫做Oculus Rift,严格来说是一款电脑外设。这款设备需要连接电脑才能使用,依靠电脑强大的运算能力来表现精细的3D虚拟现实环境。通过头盔中的各种传感器来捕捉用户动作,使用手柄的方式进行操作。
14年被facebook已20亿美元收购,被视为facebook未来战略布局的一个重要方向。
3.HTC Vive
Vive是HTC公司研发的一款VR设备。被H社寄予厚望,在手机业务全线萎靡的状态下被视作是H社的救命稻草。
Vive设备由4个部分组成。1,电脑主机。这仍然是一款需要连接电脑主机才能运行的设备,需要在电脑上安装专用软件才能运行。
2.头显部分。这是整个设备的核心部件。头显中集成了陀螺仪,屏幕,红外发射/接收点。
3.light room 红外发射基站。基站有两个,需要摆放在房间中相对的两个角的位置。基站发射激光束,头显接收激光束,通过三角定位来确定用户在空间中的方位。这也是唯一一款可以允许用户在房间中自由移动的设备。
4.vive控制器。控制器上依然安装了红外发射/接收装置。用户拿着控制器以后就可以看到自己双手在虚拟世界中的位置。可以做出抓取,触碰,射箭等动作。
4.playstation VR
索尼针对ps4专门开发的一种VR外设。需要连接ps4使用。和vive类似,也分为头显,控制器,ps4主机,ps eyes摄像头几个部分。只能运行ps4定制的游戏。
VR技术给大家创造了一个全新的平台,具体怎么应用,就交给人类的想象力了。可以肯定的是,未来的应用一定不会局限在VR电影,VR直播,VR游戏,模拟驾车&,VR旅游,VR购物 这些方面,并且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感官和虚拟世界中的壁垒一层一层消除后,虚拟现实将不再限于目前的视觉层次上,VR带给用户的一定是基于真实感受,但高于真实世界的体验。
本文并非看衰VR这种新事物的发展,相反,我觉得VR能带给认的想象空间是无限的,随着科技的发展,当下无法实现的虚拟体验以后肯定会成为现实。所谓不积跬步无以成千里。技术的发展就是在摸索中前行的过程。现在看起来是黑科技的事物,在若干年后也许就是随处可见的日常用品,例如现在的智能手机。科技总是能给世界带来意想不到的变化,现在的网瘾少年以后也许就会成为VR瘾青年,到时社会也会面临新的道德问题。当大部分事情在一个完美的虚拟世界中就可以轻易体验以后,有多少人会放弃在现实世界中对美好事物的奋力追求,又会有多少人仍旧依恋我们这个虽然真实,但是却充满了各种苦逼的现实世界呢?
可以记录推荐数据哦!
收录收藏夹
添加到收藏
没有新消息
创建收藏夹
公开(受欢迎的收藏夹将有可能选入站酷精选)
私密(仅自己可见)
分享给微信好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探索小子科普玩具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