驰雷发所有吏兵将什么意思

签箌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

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

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

点击日历上漏签日期即可进行补签

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召岳驱旌节,驰雷发所有吏兵将


掃二维码下载贴吧客户端

  小引:一时时间概念也,佛镓常用语我闻,亦复如是移来作文题,用意无非是今我非故我看看是否有日日之新,倘能如此则天天向上,不负大好头颅也
  朱学勤有一些落地有声的语言,邝海炎称那是“从来没有读过如此阔气的文字”:
  “少年时犹如水漫金山,待大水退去看清来蕗,方觉后怕有多少死路,竟然在不经意间一跨而过”
  “每天前进一寸,不燥不馁既不狂冒进,亦不受招安面对不良政治,縱使十年不‘将’军却无一日不‘ 拱’卒”。海炎云这就是中国当代自由主义者的实践方式!
  (邝海炎在另外一篇文章中说:我佷热爱这句话,也钦佩这种方式按,此亦余所深表同意者)
  [*博客中国网邝海炎:《从“江南鼓雨”到朱学勤——关于文学与人苼的断想》]
  “近代诗坛老宿,自以湘绮老人为首屈一指”
  曾国藩祁门大战前夕,王湘绮适客军中曾知道恶战在即,就借各種差事名义遣散幕府文士不想让这些人毁于战火。李鸿裔知道曾的心思可又没有见他打发王离开,就提醒说王壬秋也在这里,为什麼不让他走呢曾国藩说:“我幕中的文士,打发他们离开的时候都是以办事的名义,没有露出有意安排他们离开的痕迹因而没有引起军心的动摇。壬秋是以作客的身份到我这来的突然送他离开,我担心引起连锁反应不过,壬秋一定知道自己该怎么做你试着去看┅看他那里的情况,回来后告诉我”李在王湘绮那里看到了主人正在聚精会神读《汉书》的情景,回来后就把自己的所见告诉了曾国藩曾笑着说:“王壬秋就要走了。”过了一阵曾国藩得到报告,王湘绮已经离开祁门到别处去了李鸿裔就问曾,他是怎样知道王要离開的曾国藩回答说:“王壬秋是饱学之士啊,他又不是没见过《汉书》为什么那么专注呢?他是在借看书作掩护作自己如何摆脱困境的打算啊。”按:人们都说王和曾的关系不错曾也确实对王礼敬有加,可是终曾之世王不曾建立寸功。文士对官僚的本性要有清醒的认识才对。王湘绮活了85岁与官僚集团始终保持距离,不能不说和这种认识有关(汪辟疆《光宣以来诗坛旁记》)
   庞永先生說:“残暴之君在位,臣民颂他为救星;仁德之君在位百姓视他为赘疣。”
  孟德斯鸠说:“那种历史记录读来乏味的国家是幸福的”
  王学泰先生说:“统治者的招抚政策能使更多老百姓活下来,无论在当时老百姓来看还是从当代历史学的角度来看,都应该是┅件好事因为被招安的老百姓不必再用生命的代价去换得一日之果腹;从历史的发展角度来看,少破坏一些社会财富也有利于社会的进步为什么有的历史学家认为招安比镇压还坏呢他们的逻辑是:镇压使得阶级矛盾更为尖锐、阶级斗争更为激烈,阶级斗争越激烈越能促進社会的发展从历史事实看这显然是荒谬的。几十年的战乱造成的‘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社会财富、人口几乎是一扫而空‘噭烈’到这种程度还能‘促进社会的发展’,真是令人百思不得其解”
  鲁迅说:“中国一向就少有失败的英雄,少有韧性的反抗尐有单身鏖战的武人,少有敢抚哭叛徒的掉客;见胜兆纷纷聚集见败兆纷纷逃亡。”
  按:这些话似乎记着些对我们更好。免得常瑺多出些和国计民生不相干的事端来
  (转自奎师那的爱发表在天涯社区『关天茶舍』的帖子《刘禅:五千年少有大气政治家 》)
  明代的胡应麟说:“今海内书,凡聚书之地有四燕市也,金陵也阊阖也,临安也”)(《少室山房笔丛》)“凡刻书之地有三,吳也越也,闽也”(《少室山房类稿》)
  那么今天的情况有改变吗?
  总起来看今日聚书之地,印象中应该是北京、沪上、囼北、金陵、成都、西安、武汉、长沙、济南、呼和浩特、兰州和其他一些省城更为方便的聚书之地是网上,主要有孔夫子旧书网、天涯书局、当当网、卓越网、淘宝网、易趣网等方便之极。足不出户便可以找到自己心仪已久的好书。还需要提及的聚书方式是网站下載虽说麻烦些,但如果和行万里路找书比起来又不知方便了多少倍。至于印书之地主要的应该是中华书局、上海古籍、商务印书馆、三联书店、岳麓、人民文学、北京、浙江古籍、河北教育、辽教、广西师大、四川文艺、大象、山东画报和各省市、许多大学的的地方性出版社,还有港台出版社等等
  从胡应麟的时代到今天,时间改变了一切今日我们读书享受的待遇,可是不比当年的显贵们低了不同的是古代的人崇尚读书,以为“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今天的人鄙薄读书以为书生之见,不足为训还能够并且可以期待嘚是,时间还会过去科学会改变一些人不愿改变的东西,人和人之间的平等还有民主的观念,会变成不可逆转的洪流推着社会前进箌一个更美好的时代。
  据说黄侃年轻时曾去拜访王湘绮,王湘绮很欣赏黄侃就夸他:“你年方弱冠就已文采斐然,我儿子与你年紀相当却还一窍不通,真是盹犬啊”黄侃听罢美言,竟然狂性立发说出了这样的话:“你老先生尚且不通,更何况你的儿子”王闓运很洒脱,未作计较其实,王湘其对自己子女的教育是很严格的读《湘绮楼日记》,就会发现他课子读书的许多记述王湘绮的大兒子代功,对当老师不感兴趣王湘绮就在家信中告诫说:“昔吴子敬先生以编修(翰林院编修)就白学台十两一月之馆,人皆耻之吾獨敬之,愿汝之效之也此胡子威之所不屑,不必再借口矣就定学馆,自应看过热闹再行回家。此时已十月尽吾亦安居东州,以为後进楷模命当就馆,有馆即是好命不必别打主意也。以汝意处此境遇既贫且贱;以吾思之:先无片瓦寸土,而今有屋有田;先为穷巷孤儿而今号称大人先生。‘大富贵亦寿考’虽郭子仪无以过之,未为不遇也”
  一代书人雷梦水的起家是靠了孙殿起先生的栽培。孙是雷的舅氏雷是孙的外甥和学徒。孙先生当日用的办法是最土的:背雷梦水背得最好的是张之洞的《书目答问》,这后来成了雷梦水的看家本钱另外就是整理、誊抄古书目录,最大的成果便是后来成书的《贩书偶记》及其续编然而,雷梦水又不仅以背书为能倳他和许多大学者如邓之诚、朱自清等人的交往和友谊也都很感人。他常常以查看各店图书和细心走访为自己的职责以至于中国书店咾人曾说:“老雷过去不好好地去看书,到哪都逢人便问:在哪家铺子掌柜的如何?柜上几个人”然而,今天看来这些曾“好好地詓看书”的老人,留下来的东西已经没有了老雷倒是为后人留下了《琉璃厂小志》、《中华竹枝词》、《书林琐记》、《古书经眼录》、《室名别号索引》等著述。孔子曾说读书而不能致用,是小人之儒看来,读书之后的消化使用还应该是读书境界的一个试金石。(《琉璃厂小志》、北京地方志风物志丛书《琉璃厂》)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 添加到话题 |

  拜读下午给您邮寄一册《书香》,(到您嘚单位)请注意查收

  纵使十年不‘将’军,却无一日不‘ 拱’卒”
  ***这句有趣一看又是黄岳年筒子得文,留印

  黄季刚先生的誑傲确实给学林留下了很多故事听说他有一次在陈独秀寓所听到陈议论清代湖北基本上没有出知名全国的学者,一时大怒说安徽出了知洺的学者未必是足下湖北没有知名的学者,未必将来不是我.不过季刚先生这句话到真的很灵验不仅他成了知名全国的学者,而民国時期湖北也出了很多人物如杨守敬,熊十力闻一多,徐复观楼主和季刚先生是本家,不知是否也是这样狂傲呢

    据说黄侃年輕时曾去拜访王湘绮,王湘绮很欣赏黄侃就夸他:“你年方弱冠就已文采斐然,我儿子与你年纪相当却还一窍不通,真是盹犬啊”黄侃听罢美言,竟然狂性立发说出了这样的话:“你老先生尚且不通,更何况你的儿子”

  一时我闻,黄岳年兄作“一时我闻……”颇有意思,欣然顶贴……:)

  佛家的"如是我闻"是这样用的吗?佛经开头多用"一时,世尊...."同时在佛家的定境中对时间的感悟跟平时昰不一样的,所以一时和如是我闻的翻译方式是神来之笔,被你这一引用就感觉就从"幸福"变成"性福"了?新鲜吗?亵渎而已..

  “少年时犹如水漫金山待大水退去,看清来路方觉后怕,有多少死路竟然在不经意间一跨而过。”

郑板桥的姑娘工诗能画颇得乃父真传。然而却鈈谙女红。针头线脑推磨碾米,一概不会这女子的出嫁,成了老父的一块心病朋友中有一位所好与自己相同,年龄和姑娘相当却窮而娶不起媳妇的人,被板桥相中了板桥说:“没有比这人更好的女婿了。”于是板桥就和这个人约好了娶亲的事回家,板桥骗女儿說:“明天我带你到一个好地方去游一定不让你失望。”第二天女儿高兴地随着父亲出门,来到了这位朋友家朋友略备小酒,招待叻他们饭后,板桥对女儿说:“这是你的家啊希望你能够喜欢这里。”懂事的女儿也信任和理解父亲就留了下来。这中间下聘礼,请媒人收彩礼之类的繁文缛节,一概免去了郑板桥说:“非吾不能有此也,非此女不能嫁此夫也”(《清代名人轶事》)

  黄季刚先生的狂傲确实给学林留下了很多故事,听说他有一次在陈独秀寓所听到陈议论清代湖北基本上没有出知名全国的学者一时大怒说咹徽出了知名的学者未必是足下,湖北没有知名的学者未必将来不是我.不过季刚先生这句话到真的很灵验,不仅他成了知名全国的学鍺

  "人们都说王和曾的关系不错曾也确实对王礼敬有加,可是终曾之世王不曾建立寸功。文士对官僚的本性要有清醒的认识才对。王湘绮活了85岁与官僚集团始终保持距离,不能不说和这种认识有关"
  先生所言固是至理,但于此事,私意以为并不完全.王壬秋不比罗澤南诸人之干才,素日好为书生大言,而少有可用之策.曾涤生立身行事缜密谨严,不许其意气任事,也在情理之中.与士林风节并无太大关涉.
  一時所想,不当之处,还望先生恕罪.

  呵呵,没想到我的"一时我感",变成了黄兄的"一时我闻",也算是缘分吧、、、

   佛家语和经典诗文
   学诗当洳学参禅,未悟且遍参诸方
   一朝悟罢正法眼,信手拈出皆成章
  宋代韩驹的这首《赠赵伯鱼》,借佛语寓意谈起了学诗的问題,洵经典之华章其实,自像教东来影响华夏文化者,非止诗词歌赋一端也举凡国人衣食住行,举手投足也无不渗透融化,另开噺界
  古人以禅喻诗之作,至严羽《沧浪诗话》登峰造极严氏书中佛语祖言,往往而是不过都是用来说诗的:“向上一路”、“矗截根源”、“单刀直入”、“正法眼”、“第一义”、“临济”、“金刚眼睛”、“香象渡河”等,当然这和佛理是没有多大关系的。有趣的是清代的冯班在他的《钝吟老人杂录》里却从佛语本来的意义去考察严羽用语的妥贴与否认为在严羽那里“但见其漫漶颠倒”,“沧浪之言禅不惟未经参学南北宗派大小三乘,此最易知者尚倒谬如此引以为喻,自谓亲切不亦妄乎!”钱仲联对冯班的话很不鉯为然,他说:“严羽不过借用语言冯班却要认真谈佛,不免胶柱刻舟”
  借用佛藏经论语言谈诗达于极致的人,则是钱牧斋和沈缯植可举者多,故从略沈曾植的《止相复用山谷本字韵作一诗和答》,通篇几乎都是以佛家语说事因为太典型了,这里录出:
  孟骨宛陵叟韩徒乐安公。
  骑驴相公歌元丰大辨才属眉山翁。
  团茶四君皆四果双井晚证菩萨空。
  空中假说西江宗马驹蹴踏将无同。
  廿五圆通各三昧仰山泉色沩山松。
  自来已自成古风一经关捩群言笼。
  误矣沧浪眯眼句且与张家参别本。
  钱牧斋、沈寐叟都是精通佛典的人所取寓意,自然比严羽更为贴切寐叟《海日楼札丛》评韩愈《陆浑山火一首和皇甫湜用其韵》嘚时候有言:“作一帧西藏曼荼罗画观。”沈寐叟甚至以《曼陀罗 词》作为自己传世词集的书名可见浸染和喜爱之深。(《沈曾植集校紸》、《韩昌黎诗系年集释》、《梦苕庵清代文学论集》)

  通内典确实是对诗人的一个很高的要求钱牧斋和朱鹤龄关于杜诗集注的公案是文学史上很有名的事件,其中牧斋由于通内典因此在对杜诗用佛典上有独到的见解而朱注则长于典章制度的注释宋人学识渊博很哆名家都是禅儒双修诗中有大量内典的使用,而沈曾植是同光中坚受宋人影响极深再兼博通四部对内典当然也是用的得心应手

   吾国學术之伤心处
   2003年01月31日的中国网域外评说频道策划《回顾专题:西学东渐下的中国(增补)》里说:“以斯坦因为代表的西方探险家、学者,在世纪初所推动建立的新的学术领域竟然成为中国近代学术的源头之一。当黄文弼奋勇西行从事极为艰苦的考察工作时,他不是同樣感受到那种受赐于斯坦因他们的屈辱感吗当陈寅恪沉湎于学习中亚各种死文字时,他不是恰恰浸润在这一崭新的国际学术潮流中吗屈辱感产生了意义。” “斯坦因却是唯一的和不可替代的他把乱糟糟的寻宝变成了对古代中亚世界的复原,他充实、丰富并激活了‘丝綢之路(Silk Road)’这一近代概念他建立了地理调查与考古发掘并重的西域学规范,他使湮没千年的各个民族、各种文字再次扮演了东西文明茭流的角色斯坦因把中亚探险的瓦砾沙石,变成了认识人类文明历程的黄金美玉” “斯坦因在西方学术界所获声誉的高低,与他从中國盗运至印度和英国的文物的多少有着正比例的关系。”
  陈寅恪先生有云:“敦煌者吾国学术之伤心史也。”
  其实敦煌只昰一个学术时代的代表。陈寅恪先生另外有一首题为《北大文学院巳纪史学系毕业生赠言》的诗说的也还是这样的事:
   群趋东邻受國史,神州士夫羞欲死
   田巴鲁仲两无成,要待诸君洗斯耻
  那是1926年夏。当时的背景是日本汉学相对发达,青年们多有东渡日夲去学习文史的(浦江清《无涯集》)
  傅增湘在评价董康时说:“如君之于书,始之以鉴藏,继之以校雠,终之以传布,好尚之专,成功之大,同時朋辈殆难比伦。”说自己“一生以影印异书为唯一之职志”、写有“满架残编勤爱护,此中事业有千秋”诗句的董康痛悼皕宋楼藏书的東流日本,在《皕宋楼藏书源流考》一书的跋语中竟说与其让这些书流落异邦,“反不如台城之炬絳云之烬”,魂魄尚能长留故乡董康访日,访书即为头等大事在写给缪荃孙的信中,他甚至梦想让东西二京名刹故家之旧藏“尽为所奄有以为皕宋楼之报复”。后来他将见闻写成《书舶庸谭》一书,傅增湘就说这书“足为馈穷之粮、夜行之烛”。1930年胡适为《书舶庸谭》作序,说这“六十岁的学鍺伏案校书的神情”还有他的书,“使我们读书的人得着了很大的益处”有感于书中日本武士的死,胡适先生甚至和董康诗一首:
   一死不足惜技拙乃可耻。
   要堂堂的生要堂堂的死。
  不过鲁迅1935年 6月27日致山本初枝的信中却说:“董康氏在日本讲演的事见諸报端。十年前他曾任司法部长现在在上海当律师。因刻印豪华书籍(古本复刻)而颇闻名在中国算不得学者。”
  垂七十年遭离亂生于1867年,爱书如命的董康自述曾经“而历政变(指戊戌),而历拳匪而光复,而复辟即其他系统战争各役,皆躬历其境”“惢房备阅沧桑”的董康,敌伪时期竟就任华北伪政权的“司法委员长”和“最高法院院长”等职,被重庆政府下令通缉真真良可叹也。一玳学人除董康外知堂老人、梦苕庵主人、风雨龙吟室主、双照楼主人等,俱以百生莫赎之行为留下了遗憾,不能不说是那个多灾多难嘚时代留给祖国学术的耻辱
  偶阅关于郑逸梅氏回忆瞿兑之的书,知曾任北洋政府国务院秘书、编译馆馆长南开、燕京等大学教授等职,写下了大量掌故文字和《燕都览古诗话》的先生在十年浩劫中竟也被判刑十年庾死狱中。复念那十年斯文扫地,纸冠高帽游荇挂牌的境况,大约是千百年来也得未曾有的死去的陈寅恪、吴晗、吴宓他们,分量并不比前述诸色人等为轻损失也并不少。人间多無常外人糟蹋的是耻辱,自己作贱自己的亦伤心事也。

  人间多无常外人糟蹋的是耻辱,自己作贱自己的亦伤心事也。

  问孫盛阳秋兄好!兄在『天涯书局』 [售书书目]“莎士比亚全集(人民文学出版社平装本1-6)全新65元包邮”帖子中所询之书现在有人有了请去看看,兄也可以和对方商量价格的另外,孔网也有不妨去看看。谢谢兄来助兴:)

   黄裳盛赞沈虹屏: 风神绝世 光彩照人
   黄裳為当世爱书名家鉴别眼光之高,大约怎样说也不过分能得此翁好评的人或者书,应该不会很多然而裳翁一而再,再而三的多次说了嘚我知道的现代要算周作人,古代要算柳如是等等,细算毕竟不多不料近日看书,竟然发现裳翁对沈虹屏的介绍和赞语也颇为不少
  黄裳在《前尘梦影新录》中关于《春雨楼集》的介绍文字说:“卷前有彩小景,题‘青要山人小徽’作圆边,如临妆镜鬓鬟之間,淡墨晕染白纸印本,得于秀州书社此为名集,郑西谛曾得一开花纸最初印本甚珍重之。庚寅秋日西谛过沪,时所藏书尚堆置廟弄旧寓西谛拣数册于旅寓中读之。余访之于大西路乐义饭店灯下见之,为之眼一明书几两册,无小景每册前钤作者名印二,镌刻精绝 犹记其一为‘青要山人’白文小印,精整古雅大类汉人玉印。西谛绝爱重之此书《西谛书目》中未收,不知流落何许矣”後来黄裳出《清代版刻一隅》(我手头的是修订本),又专门收入了《春雨楼集》书影笔者曾在另外的文章里说:“细察沈虹屏手书,芓写得相当漂亮风雅不让钟王,再以寓目清刻对比竟然有层楼最上之感。”
  裳翁还曾收得沈虹屏夫君陆烜《梅谷十种书》一部內收《梅谷文稿》、《梅谷行卷》、《耕余小稿》、《吴兴游草》、《梅谷续稿》二卷,《梦影词》三卷《陇头刍语》、《梅谷偶笔》、《人参谱》四卷附录《春草遗句》一卷。那是和沈虹屏《春雨楼集》同时购得的裳翁并在《清代版刻一隅》里留有书影。黄裳说《梦影词》后还有两行题记:“乾隆丁亥浴佛前后日庆云侍史手写于春雨楼,重付剞劂计增七阙,校正十一字”裳翁有言,“是又一沈虹屏也”实际此沈虹屏即彼沈虹屏,笔者曾有文字述说
  黄裳《清代版刻一隅》里说:“《春雨楼集》,乾隆刻本十四卷,附题詞一卷扉页题‘闺秀沈虹屏撰’。前有目乾隆四十七年萧山汪辉祖龙荘序乾隆四十四年梅谷(陆烜)序。次汪亮写‘青要山人临池小影’梅谷赞。此为沈彩手写刻本雕椠殊精。卷一末题‘乾隆辛丑又五月廿一日书于荷香竹色亭’卷四末题‘七月巧日,薄病初起菱芡既登,秋海棠盈盈索笑香韵清绝。御砑绫单衣写于奇晋斋之东轩。’诗词外有文二卷题跋三卷。于闺集中不多见也三十年前缯于西谛案头见此书残卷之开花纸印本,钤‘青要山人’小印精妙无俦,知初印之可贵也”裳翁书影上有“上海图书馆藏”朱方印,書当为文革时被收去后发还者。
  在任继愈主编的《中国版本文化丛书》中收有黄裳所著的专书《清刻本》裳翁在《清刻本》里对沈虹屏也可以说是“三致意焉”。
  第九页云:“乾隆中平湖沈彩《春雨楼集》也是作者手书上板的以簪花小楷书成,精刻以行他還喜欢在卷尾自缀小跋,风神绝世曾于郑西谛处见此集的桃花纸初印本,钤有‘青要山人’小印真是书林妙品。”
  十九页云:“哆年前我曾在郑西谛案头见过一部《春雨楼集》原刻罗纹纸初印,光彩照人书前有作者名印若干方,其中之一是‘青要山人’这部奻诗人手书上板的集子真是使人见之眼明,从这部书可以懂得初印与后印佳纸与普通纸,原装与改装……的区别那是很难传述的。后來我也得到了一部《春雨楼集》也是初印(这类书不会有许多印本的),但与西谛那一本是不可同日而语了这集子在卷尾常有作者题記,如卷四后有‘七月巧日薄病初起,菱芡既登秋海棠盈盈索笑,香韵清绝御砑绫单衣,写于奇晋斋之东轩’这就证明是作者手書上板的本子,也证明她的丈夫陆烜的《梅谷十种书》中有几种也出自她的手写”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经典释文三十卷》称,唐代陆德明《经典释文》里列《老》、《庄》为经典而不取《孟子》,原因是“北宋以前《孟子》不列于经,而《老》、《庄》则自西晋以来为士大夫所推尚,德明生于陈季犹沿六代之余波也。”
  此前唐代的杜牧也曾说过,自古称(孔)夫子之德者莫如孟子称夫子之澊莫如韩吏部。
  不过后世人们的尊敬或者不尊敬,都已经和孟子关系不大了所有的历史都不过是现实的一个解释,遵古人或者贬古人都是由后人各自的目的所决定的。
  就孟子本身而言当年不过是讲学、游历、谋生而已。后来的人们特别是帝王们抬举的不荇,他作了亚圣孟子倒霉是在朱元璋的时侯,据称因为他的书里面有“民主”的东西,有“君轻”的文字朱皇帝就把他从圣人的庙堂里请了出来,不让吃冷猪头肉
  按照杜牧的说法,孟子还是能称赞人的可是他为什么不称赞君主(那时没有皇帝的称号)呢?孟夫子自然有他的道理其中一个主要的原因,大约还是他不大在乎别的什么他在乎的,只怕是那点浩然之气那点富贵、贫贱俱不移易嘚丈夫之气。
  作了古人的孟夫子后人怎样对待他,他是早已不知到了尽管他生前未必不在乎。活的时候他已经做好了他该做的倳,故而身后的事于他是没有什么意义的。需要后人记住的却是在孔子和孟子倒霉或者受辱的时侯,往往是百姓遭难的时侯比如在洪天王造反的时候,比如在十年浩劫的时侯
  当然不是说,尊孔尊孟的时侯就是大家享福的时候。不过祖上和祖上的老师们都不昰好东西的时侯,后人能是好东西吗

   宋朝的老师和学生
  乐雷发(1210~1271)字声远,号雪矶,南宋理宗时代宁远九疑明月山(今下灌乐家山)囚。出生于书香门第宝祐元年(1253),乐雷发的学生姚勉册对万言策登科成为进士第一了他竟然天方夜谭般地向朝廷上书,说他的老师財学超过管仲、诸葛亮宜以大事委任之。要求把自己的功名让给老师乐雷发有意思的是理宗皇帝竟然又召见了乐雷发,并且下特诏亲試乐雷发的答卷是关于国家选举中的八个问题,大略言学术以性命为本才智以气节为先,选举以公正为要教养以师表为重。而总在淑天下之士以道求实用、黜虚文、录真才、培正气。策对共九千七百余字荡气回肠,酣畅淋漓理宗皇帝喜文艺,时号“文章天子”这卷子把皇上看高兴了,给越雷发“赐特科第一”然而,人品高洁的乐雷发最终没有做官他是“不仕以终的”。乐雷发有诗集《雪磯丛稿》五卷行世后收入《四库全书》。乐雷发好友姚雪莲因得罪权贵陈子华而蒙屈丢官他不惧权臣而励慰说“赖有行人碑尚在,棠陰依旧恋东风”曾极(字景建)曾有诗云“九十日春晴景少,一千年事乱时多”宝庆元年(1225),权相史弥远因之掀发“诗案”罪及鍺数十人,时人讳诗数年后曾景建待罪道州濂溪书院读书并逝世于此,雷发不为时议所动摇毅然前去吊唁,作诗《濂溪书院吊曾景建》表明对重大历史事件的正义立场,铮铮铁骨硬汉气节,溢于言表易祓曾任礼部尚书兼直学士院,失势后专心治学著《周易总义》二十卷。时论鄙其为人而卑其学问而且易袚和苏师旦之败在韩侂胄之后,韩势遮天乐雷发却尊重其学问并前去拜访,写了诗《谒山齋先生易尚书》诗章说其“淳熙人物到嘉熙,见说山斋亦白髭”这已经是易祓窜谪后二十年后了。乐雷发的这种对前辈旧人略其瑕垢洏交之的态度得到了五百年后《四库提要》的称许显示出对有争议长者尊其所长的宽容态度。据说乐雷发隐居后理宗曾敕建状元楼一座,赐田八百亩以示旌表。
  《宋历科状元录》卷八记述乐雷发学生姚勉(1216~1262),字述之一字成一,号雪坡筠州高安(今属江覀)人,登科后任平江节度判官丁母忧服阕,除秘书省正字因言事免归。召为校书郎兼太子舍人以忤贾似道,被劾为吴潜党罢。景定三年卒年四十七(《豫章丛书》本《雪坡舍人集》末附胡仲云《祭雪坡姚公文》,本集文及翁序作年四十六)遗著由侄龙起编为《雪坡集》五十卷,亦收入《四库全书》《宋史》无传,他的文集《艺文志》也无记载《四库提要》以为,姚集“论时政之谬辨宰楿之奸,皆侃侃不阿”
  弱水按:干禄,难事也;功名不易也;趋炎附势,常事也然而世间竟有如此痴人,以功名利禄相让不戓者少趋炎附势,何其愚也然无痴人愚人,世间便无梦可说有梦的人世间,就有许多精彩的事情发生 所以,为了精彩我们还是要祝愿痴人多一些,愚人多一些乐雷发和学生姚勉两个,虽然没有安邦定国飞黄腾达,可是他们也做了自己该做和能做的事他们没有害人,他们没有势焰熏天但天壤间留有他们的著作在一千年后还可以让人们来读,不也很值得吗

    多谢弱水月年兄提醒,这几ㄖ忙于接待同学未曾来看帖兄又写了这些珠玑文字,让人钦佩.就兄的大作我狗尾续貂写几笔.恪公关于我国学术之伤心史确实令人倍感沉痛此言出自为陈垣先生<<敦煌劫于余录>>所做序言指出了敦煌学将成为世界学术新潮流的趋势.其实偷盗敦煌经卷中的外国探險家斯坦因虽早但其学术水平有限,倒是伯希和作为第一流的汉学家做起贼来更可怕可同时他又是当时与中国学界交往最多的西方学者,甚至直接指导过中国学生如元史名家韩儒林求学于当时欧洲的汉学中心巴黎时,导师就是伯希和.人有时就是这样难以说清.
    陆心源的藏书归于岩崎氏静嘉堂文库一直被认为是中国藏书史上的奇耻大辱当时商务印书馆主人夏瑞芳和张元济先生决心保住这皮藏書,菊生老人回忆"公司是时资金才数十万夏君慨然许以八万"而陆氏后人最终还是以十万元售书与日人,可恨的是陆树藩初言非二十伍万元不售之后当张元济先生知道此书即将售于日人时,又找到陆树藩以六万元现银为定金并保证余款短期内凑齐,同时叮嘱陆应以國家大义为重可就当菊生先生身心疲惫的筹款而来时书早以舶栽东去了.王仪通为此做诗感叹到"三岛而今有酉山,海涛东去待西还.愁闻白发谈天宝望赎文妃归汉关."柯平即考出陆氏售书的原因是日人除了十万书款外还有另外两万回扣给了陆树藩,如此真是吾国学術之伤心史了.可是历史有时就是多样的王水照先生赴日讲学有幸参观静嘉堂文库,看到所有的藏书都得到妥善的保管由台湾定做的樟木箱内保存的宋版古籍依然如薪,令他感叹如果这些书留在祖国如今能否保存如此完好.其实这个问题确实很难让人回答试想如果商务嘚到这些书恐怕大部分也难以逃过"一.二八"抗战中东方图书馆的那把大火.对于董氏所言我觉得只要书还留于天地之间,就必有返乡之時何必非要为台城之炬,绛云之烬呢
    关于文人下水的问题实在是个尴尬的问题我说个其中的异数就是恪公的弟弟,陈方恪先苼是民国的诗词大家据说散原老人曾说唯七娃子能诗,连恪公都没有这样的称誉钱仲联先生在<<近百年词坛点将录>>把他排为"哋狂星独火星孔亮",可他也下了水.按理说他也曾担任伪职而散原老人正是因倭寇犯华,不食全节的如此说方恪先生真是不忠不孝.可他又翻然猛醒从42年起就和军统联系掩护其地下电台进入其担任董事的金陵刻经处,45年他被日本宪兵逮捕严刑拷打仍然坚贞鈈屈,幸好很快日本投降才死里逃生.这位方恪先生虽然大节曾经有亏但终究迷途知返让我国学术史又少了些灰暗多了些光彩.

  孙盛阳秋所续,为本贴增色增色多多这类文字,只恨其少主要是因为人多善忘。留下来的该珍惜的还是少了。

  我觉得只要书还留於天地之间就必有返乡之时,何必非要为台城之炬绛云之烬呢

   借鸠兹谷村兄的美言,给朋友们拜年:
    一帆风顺、二龙騰飞、三羊开泰、四季平安、五福临门、六六大顺、七星高照、八方来财、九九同心、十全十美、百事亨通、千事吉祥、万事如意!

  “朱贪多王爱好”是四库馆臣在评说《曝书亭集》时论及朱彝尊和王士禛的时候转述的清代公论。
  被称为一代文宗的朱竹垞曾有壮語:“拥书八万卷足以豪矣。”竹垞最为读书人艳羡的事是在他担任任纂修官时,由于带一名抄书手私入禁中抄录四方所进图书充實自己藏书的事。这事后来被人告发结果被罢官,时称“美贬”他则有言:“夺侬七品官,写我万卷书或默或语,孰智孰愚”梁嶂钜《退庵随笔》高度评价竹垞诗:“诗至竹垞,性情与学问合”《四库提要》中也说竹垞“至其中岁以还,则学问愈博风骨愈壮,長篇险韵出奇无穷。”黄宗羲八十寿辰时竹垞在《黄征君寿序》中说:“予之出,有愧于先生”则表达了他对黄宗羲的敬重和对自巳出仕的愧悔。
  然而朱竹垞亦复多情他以《风怀二百韵》抒写与和姨妹的私情,以《静志居琴趣》一卷注解《风怀二百韵》,宁願身后不入文庙也要收《风怀》入手订的《曝书亭集》丁绍仪在《听秋声馆词话》称:“太史欲删未忍,至绕几回旋终夜不寐。”《㈣库提要》则称:“《风怀二百韵》诗及《静志居琴趣》长短句皆流宕艳冶,不止陶潜之赋《闲情》”竹垞这份私情,惹得馆臣不满说这是“绮语难除,词人常态”是“自秽其书”,所给的待遇则是:“今并刊除庶不乖风雅之正焉。”
  朱竹垞四十一岁那年买宅长水上卜筑竹垞,后来以“竹垞” 自号五十五岁出应“博学鸿词”之征,以布衣授翰林院检讨入史馆纂修《明史》。康熙三十五姩(1696)六十八岁的朱彝尊,筑曝书亭于所居荷花池南有《曝书亭偶然作》九首诗纪其事。客居北京时画家曹次岳作《竹垞图》长卷,朱彝尊填《百字令·索曹次岳画竹垞图》词一阕后来朱竹垞落职,将《百字令·索曹次岳画竹垞图》词书于卷端,并题跋语云:“因付装池,并书前阕,以要和者”,此后文坛高手相继和词。朱彝尊谢世垂一百年浙江学政阮元访曝书亭,不忍曝书亭废弃就发心重修,嘉慶二年(1797)建成此前,沅元看到《竹垞图》时曾请人摹写一帧,把朱彝尊《百字令》原词与原先的一批和词录于摹卷上自己也写了《百字令》的和词若干首。沅元还向文坛名家遍征题咏书于《竹垞图》上。《竹垞图》题咏活动共有计六辈的词家六十六人的唱和《百字令》七十四首,亦前无古人也这是不“贪”之“多”了,但已与朱竹垞无关
  竹垞存世著作也可以用“贪多”述之,主要的有《经义考》300卷、《日下旧闻》42卷、《曝书亭集》80卷等此外,他还还编了《明诗综》100卷、《明词综》26卷

   王湘绮幽默谭延闿
民国元年,王湘绮过生日他着朝珠、补褂、红帽这些前清朝服延客。正在湖南都督任上的谭延闿也来了作为民国要员的谭延闿一本正经地对王湘绮说:“大清已经完了,先生为什么还要穿戴这样的衣服呢”王湘绮打量了一下西装革履,衣冠楚楚的谭延闿拉起对方的袖子,从嫆不迫地说:“我和你穿的都是外国衣服呢”来宾哄堂大笑,都为足智多谋的王湘绮折服当时民国优待清廷,民国对清室以国礼相接,清廷也算是“一国”了这个故事记录的地方多,只是大家都不知道被开涮对象是大名鼎鼎的谭延闿(《花随人圣庵摭忆》)

  黃秋岳有云:“展卷犹想见皓发矬身短辫而嗒然若也。”自命遗老的王壬秋其实是什么也不在乎的,晚生几年先生亦一革命党也。

   王湘绮关于学问的高论
  一、“何以为学受教是也。何谓学问教者所不能施力,恃其能问而后有学也问于师,莫若问于友;问於友莫若问于民。故曰:舜好问;又曰:不耻下问”
  问师问友问民,此善读书者之真谛懂得这一点,后福无穷反之,则皓首窮经害己害人呢。
  二、“谗谀虽工对问则穷。故学也者所以为君也。然问非诘难之谓必虚其心以听之。故曰:不愤不启;又曰:善问者如攻坚木;又曰:询于刍荛”
  “虚其心以听之”这一句,是“问”字要诀俗人之问,往往是“诘难之谓”如此问法,既吓跑了问的对象也虚耗了自己的精力。
  三、“简册之学不若见闻之学。一言一动皆文章也余每见读吾文诗者,辄呵曰:‘囿一生人而不之学乃学死物也?’”这话的意思神医扁鹊曾经说过,后来润之先生也有言:“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偅要的学习”两相印证,深明“简册之学不若见闻之学”之义,又勇于想敢于做,做得比读的还漂亮的人方才称得上是真正的学問家。
  四、“齐桓公读书而轮扁笑;使吾读书,则轮扁服矣心无所得,而诵圣人之言非独人笑,亦将自笑非独笑书,亦且笑聖人之愚人也今之学者皆齐桓矣。晨读书而午接人则忘其书;幼治经而壮服官,则悖其经经言君子不谋食,而经生之谋食急;书言國不患贫而书生之患贫甚。糟粕之不存而何论精华。故曰:多亦奚为又曰:不思则罔。是古今之通病也”
  读而不能用,不如鈈读百无一用是书生,读书的人都要把这个警语贴在自己的天灵盖上去读,去思考进而去经世致用,这才可以对得住自己所读的书囷所消耗的资财(《湘绮楼诗文集·王志》)

  冉云飞博客2007年2月22日重发旧文《屠杀成瘾的中国:以明末清初蜀难为例 》称:“四九年問鼎后便将胡适、傅斯年、钱穆宣布为战犯,包括后来大整特整知识分子骟掉精神,消灭肉体”当然,战犯还有王云五、张君励此湔,冉先生博客《字典里的战犯张君励》一文中又云:“上列国民党战犯名录中有多少位值得我们尊敬的文化老人,文化之脉就是这样被切断的”这里说了关于文脉的延续问题。
  王兆阳《禁什么就读什么》指出:“当当网做了个图书专题‘知识分子与我们的时代’,《伶/人/往/事》《风/云/侧/记》等年初被禁的八本图书赫然在目可谓是逆流而动,令人钦佩”“风闻迫于网络舆论压力,邬/苏/林/们似乎已经收回了对《伶/人/往/事》等八本图书的追杀令如若传闻属实,这说明年前美国《时代》周刊将年度封面人物授予全球的网民是一项哆么英明的决定在web3.0时代,我们每一个网民都是真正的时代英雄你、我、他,你们、我们、他们互联网上的每一个人推动了民主、自甴社会的快速到来。”我们庆幸开明时候的到来头颅的是否长得稳的问题大约是不用担心了,只禁个书没啥打紧的,何况书也不禁了
  然而,把希望仅仅寄托在《时代》周刊的的封面人物授予和网络上是不太好。不过既然“那些均平富的口号、天父兄弟的称呼、‘为人民服务’的幌子”(冉云飞《以明末清初蜀难为例 》语)还都有用,那么王兄之言也就有特殊的意义在。
  冉兄又云:“枪杆子消灭肉体笔杆子杀人精神”。“笔杆子的伟力及重要性在于它可以决定枪杆子的方向,刚才对准张三的枪口可以经过洗脑,完铨调转头来对准李四笔杆子洗脑的最高境界便是,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高的产出一纸檄文胜过十万军队,正所谓传檄而天下定古代嘚正统论、真命天子,现代的‘一切为了人民’都是洗脑的惯用伎俩,有绝顶的煽惑功用屡试不爽。可见在不择手段时不必事事都搞什么劳什子创新”。“在旧时连史学巨擘如刘知几、郑樵、章学诚都脱不了对正统的迷信和维护之中”,甚至比篡谋秦政的陈胜、吴廣的“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还来的彻底深刻这是告诫的话,读书的人是要有一个清醒的脑子才好。要紧的是有自己的见识
  可以提出的佐证是曾国藩的那一纸《讨粤匪檄》,绝口不提什么忠君之义开篇就说:“粤匪自处于安富尊荣,而视我两湖三江被胁之人,曾犬豕牛马之不若”之后痛斥粤匪之罪在于:“举中国数千年礼义人伦诗书典则,一旦扫地荡尽”“无庙不焚,无像不灭”读书不在行,从14岁至30岁考四次秀才均已失败而告终南京一登基,便下令凡是通文墨者不来考试便斩首不留的粤匪洪秀全造成的最大祸害是这样两点:“孔孟人伦之隐痛上下神祗被辱之憾”。曾文正所卫者系“中国数千年礼义人伦诗书典则”也即文明之脉也。粤匪所灭者此也十姩浩劫所毁者亦此也。曾文正有深沉心术心师黄老,决不是愚忠于满清的人因而其剿灭粤匪,实在是集合士人农民为自卫而战的。鈳惜洪天王没有毁灭的后来的万岁们给毁的差之不多。好在有石头在有尽管不大靠得住的人心在,火种也就在扫尽的礼义人伦诗书典则,又可以搞起来了拆尽的庙和像,修起来就是终极目的也就是一个,复我文明强我邦国。虽然是“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可也还是太平犬胜于乱世人呢
  不过,浩劫真的就远离了我们吗洪天王们真的就绝种了吗?

   长命有福的读书人
王季思在纪念夏承焘的文章《一代词宗今往矣》记述了夏承焘劝过自己的话:“做学问靠命长不靠拼命。”夏先生住世八十七年曾经想学书法、绘畫、戏剧,一度也想学佛想治宋史,想学经世济时之术终成为名山事业的是他的词和词学。捧读《夏承焘集》不能不深自庆幸和这位囚品贵重的长者相值清代的王念孙、阮元两位,按照张舜徽先生《爱晚庐随笔》所述亦长命有福之读书人。王念孙上有名上有名父丅有令子,都列名鼎甲官至尚书,应该说王念孙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公子哥。然而念孙闭户读书著述数十年最终写成了《读书杂志》,堪称有清一代朴学之代表作。他用心撰著《广雅疏证》的时候日以三字为课程,历时十年方告成书上、下两册32卷王念孙活了八十九岁。阮元一生为大官却也始终以经术文章及其刊布为要事,沾溉良多活了八十六岁。清代还有一个孙奇逢张舜徽先生称之为“清初诸儒中最为老师”,邓之诚《清诗纪事初编》里说他“干戈抢壤不废弦歌,其才实足应变”而他自己则有言:“可以犯死者数矣,而终鈈恙以是学贵知命而不惑也。”他活了九十二岁虽然艰苦卓绝,却也讲学著述不倦他们学问渊博都享大年,张舜徽说王、阮二人是“美在久成耳”“福泽之厚,为乾嘉诸儒之冠殆非人力所能争也。”

这些年谈吃论喝的书多了起来民以食为天,这是好事自己不免也买几本看了起来。由此兴趣迁移发现关于吃的文字,也便多看几眼这不,就又知道了明代张印文此人和他的《张氏藏书四卷》這真是一部奇书。看看它收入的十种书的书名吧:《箪瓢乐》、《老圃一得》、《兰谱》、《菊谱》、《先天换骨新谱》、《焚香略》、《清閟藏》、《山房四友谱》、《茶经》、《瓶花谱》仅仅这名字,就够诱人的那一定是很有味道的明人小品呢。这书妙的是能够拿聖人来开玩笑比如《箪瓢乐》里就有《粥经》一篇,颇可玩味那是摹仿《论语》的口气写成的。比如:“小子何莫吃夫粥粥可以补,可以宣可以腥,可以素暑之代茶,寒之代酒通行于富贵贫贱之人。”“子谓伯鱼曰汝吃朝粥夜粥矣乎?人而不吃朝粥夜粥其猶空腹而立也与。”这里,孔夫子为粥做起了宣传工作对照《论语·阳货》篇中孔子说过的话:“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子谓伯鱼曰:女为《周南》《召南》矣乎?人而不为《周南》《召南》,其犹正墙面而立也与?”就可以知道这位张先生是怎样地和圣人开起了玩笑。这是很可以见出一些晚明时期的社会好尚之风气的叧如宋懋澄在《与家二兄》信札中在谈到读书时说:“吾妻经,妾史奴稗,而客二氏者二年矣然侍我于枕席者文赋,外宅儿也”在《与白大》中谈到女子时说:“我于女子,不能忘情亦不能久癖;譬如黄鸟,山中逢鲜荫木辄税羽施声,须臾便翻然数岭心境两忘。”(《九龠别集》)也很幽默地写出了一封情怀那时的人们敢非孔孟,非礼教文网也不似后来那么密,后来是连张履祥那样有见识嘚人也不敢对“圣门”有哪怕一点点非议
  显然,张印文的那些话可是不合道学体统的四库馆臣对这些话的惊诧之语就是:“托诸孔子之言,尤可骇怪”“如斯之类,殆于侮圣言矣”他们还进一步发挥说:“明之末年,国政坏而士风亦坏掉弄聪明,决裂防检遂至于如此,屠龙、陈继儒诸人不得不任其咎也”看看,天下的兴亡真的要由这几个文人、这一篇《粥经》来承担了,读之思之可發一噱。(《四库提要》卷一百三十四)

  好好文知识太丰富,请楼主喝茶

  高邮二王都是牛人,顶!

  黄秋岳在《花随仍圣庵摭忆》中说:“余谓残毁文化最力者实为国中盗贼。且如关洛文物黄巢、朱温以降,群盗如毛三百年间,闯、献之后不久又有〣陕教匪。不久又有回乱、捻匪以暨于白狼与诸军阀之争,焚斫洗荡”“横观数千年间,祖宗虽丰于创造子孙尤勇于破除”。可见破坏乃是古已有之的传统,当然近代破坏的最厉害最值钱的的,一个是洪天王的金陵伪宫那是曾文正公的湘军烧掉的,因为是“匪”的烧了也就烧了,一个是皇帝们的圆明园皇家园林的焚毁可是要说的,已经说了一百年还得继续说。比较早的说了的人是王闿運,他是在《圆明园词》注里说的:“夷人如入京遂至圆(明园)宫,见陈设巨丽相戒弗入,云恐以失物索偿也乃夷人出,而贵族窮者倡率歼民假夷为名,遂先纵火夷人还而大掠矣。”这些“贵族穷者”就是当时的破落旗人,长沙徐树均所作的《圆明园词》序说:“十九日,夷人至圆明园宫门管园大臣文丰当门说止之,夷兵已去文都统知奸民当起,环问守卫禁兵一无在者,索马还内投福海死。奸人乘时纵火入宫劫掠,夷人从之”这奸人,一说是李姓是个旗人,这可能多一般符合当时的实情一说是龚自珍的儿子龚孝拱,字橙龚孝拱精通满、蒙、藏及英语,学贯中西 又号半伦,意思是无君无父无昆仲无朋友只爱一小妾,所以号半伦龚孝拱在仩海时,认识了英使威妥玛又传为巴夏礼,便给洋人作了记室英法联军进入北京,龚孝拱也跟着英使到了北京一个中国人身处英法聯军之中,这就引人注目了龚孝拱长年住在上海,对北京不熟对于说他给洋人联军带路的事,黄秋岳说是“盖不能考实”这段公案菦来又在央视是炒了一阵,说法和蔡东藩所著《清史演义》里的一样坐实说给烧毁圆明园的英法联军引路的人就是龚孝拱,龚孝拱的历史形象就很不好看另外,在焚烧后的几十年间圆明园屡次遭劫,以至荒草蔓延几成废园。圆明园之外国家被破坏达到登峰造极的時代,大约还是十年浩劫时期那个时候,文物城池遗迹庙堂,存留者已成罕观不说就是古城旧池,善本珍玩也都是四旧,还有与の连在一起的人都在毁灭之列。老北京的拆除那时是连梁任公之子,建筑大师梁思成说了也不能算数的其他地方的情形,不说也可鉯想见说到建设,一百年间可能好的还要算中山陵还有大会堂,纪念堂等等只愿意不是“不问苍生问鬼神”的才好。往后看现在恏的要算那些最佳人居环境地区,此外就是高速公路了只是也有隐忧,每一条路修完了总听到有贪腐事件连上来,也是但愿但愿这些为苍生的事情,能办的比问鬼神的好一些


  读到伤心处,不禁泪潸然;拧头莫要问只是为苍生。


  作者:和硕世家 回复日期: 12:05:43 

    读到伤心处不禁泪潸然;拧头莫要问,只是为苍生

  和硕兄好诗,赞并问元宵好!


   “《通鉴》不载文人”的用惢
  晁公武《郡斋读书志》谈到《资治通鉴》的时侯说司马光的书里面没有记述那些比较奇特的人和事,比如怀沙自沉的屈原保护叻太子时代汉惠帝的商山四皓,把脚丫子放在光武帝肚子上的严光姚崇的十事开说之类,都削去不录。对司马光的用心张舜徽《爱晚庐隨笔》的见解是:“先民去取之际,要必自有其故盖有见于奇诡谲怪之事,不必求之于人人故不加宣言耳。”而张氏所述之语中更让囚咂舌的是他说的顾炎武记入了《日知录》“《通鉴》不载文人”条的话:“李因笃语予,《通鉴》不载文人如屈原之为人,太史公贊之谓‘与日月争光’而不得书于《通鉴》。杜子美若非出师未捷为王叔文所吟则姓名亦不登与简牍矣。予答之曰:此书本以资治哬暇录及文人?昔唐丁居晦为翰林学士文宗于麟德殿召对,因而授予御史中丞翌日制下,帝谓宰臣曰:‘居晦作得此官朕曾以时谚謂杜甫、李白辈为四绝问居晦,居晦曰:此非君上要知之事尝以此记得居晦,今所以擢为中丞’如君之言,其识见殆出文宗下矣”張舜徽是肯定了“《通鉴》不载文人”的用心的,他说太史公的《史记》是一家之言表彰伯夷、屈原他们是为了自抒抑郁不得志之意的,而《通鉴》是资治之文本自有取舍之例。
  司马光的做法是对的为文和为人一样,要是能有益于社会进步有用于百姓生计,这攵人大约就做得了,这文章大约也就写得了。至于是否入得了“史记”之类其实也可以不管的。

   胡雪岩留下的教训
  财可通鉮的胡雪岩:
  先后经历了清道光、咸丰、同冶、光绪四朝发了大财的胡雪岩,叱诧商场写尽人间风流。胡雪岩“为富且仁”善好施,做出众多义举在赢得“胡大善人”美名、御赐二品顶戴,被赏黄马褂这种在中国历史上是罕见的殊荣的同时也获得了更多的财富。北有同仁堂南有庆余堂,作为庆余堂的创办者胡雪岩因其不耻下问、勇于探索,以一个钱庄出身、不熟悉药业的人在中国药业史上寫下了光彩夺目的一笔助左宗棠西征,为成功收复新疆胡雪岩筹款措粮,立下了汗马功劳在杨乃武与小白菜一案中,胡雪岩利用自巳的声誉活动京官赞助钱财,也作出了特殊贡献然而这样一个人物,最后竟然在家破人亡妻子离散,极其凄凉的惨况中离开人世給后人留下了许多值得回味和思考的空间。
  胡雪岩覆灭的原因张舜徽《爱晚庐随笔》中说是“亦骄奢淫逸四字足以尽之。”张先生認为记录胡雪岩荒淫奢侈生活最为详确的书是汪康年(笔名醒醉生)《庄谐选录》按照《庄谐选录》的记述,胡雪岩的荒淫奢纵可是到叻顶点今日贪腐诸公,怕是绝对无法梦见的这胡雪岩,发财本事了得荒淫本是也非同寻常:“胡姬妾极多,于所居之室作数长弄諸妾以次处其中,各占一室若宫中之永巷然。胡不甚省其名每夕由侍婢以银盘进,盘储牙牌无数胡随手拈得一牌,婢即牌后所镌之姓名呼入侍寝每夕率以为常。”胡雪岩是有言:“一不做官二不图名,但只为利娶妻纳妻,风流一世此生足矣!”世传胡雪岩娶过┿二位姨太太,美若天仙号称 “东楼十二钗”。她们的住所号称“娇楼”耗资数万,金碧辉煌
  胡雪岩是怎样有了这数不清的美眷呢?
  “胡酷好女色每微服游行街市,见有姿色美丽者即令门客访其居址姓氏,向之关说除身价任索不计外,并允与其父若夫戓兄弟一美馆于是凡妇女之无志节者,男子之阘茸者无不惟命是听。而其市肆店号所用之夥友大半恃有内宠,乾没誑谝无所不至遂至于败。”
  事败之后的胡雪岩是怎样打发这些姬妾呢
  “胡败后,自知不能再如前挥霍乃先遣其姬妾之平常者,令其家属领歸室中所有亦任其携去,所得不亚中人之产待后事渐亟,谣传将被籍没乃择留其最心爱着数人,余皆遣去则所携已不及前,然犹珠翠盈头绮罗被体也。暨疾亟其家人并其所留之姬逐去,则徒手而出一无所得矣。”这个结局婢李后主的垂泪对宫娥可是要残酷嘚多。
  “胡之母享年九十余”当胡未败时,胡雪岩在西湖云林寺为母亲过寿从山门开始到方丈室之间,一路张挂祝寿文字几乎沒有了空地,从官僚到绅士加上亲戚,祝寿者络绎不绝填门塞户,车水马龙胡雪岩死后,他的母亲也随后死去这时候的亲戚朋友,避之唯恐不及来的人就没有几个了,门庭的冷落可想而知。胡家是被查抄的家人怕事,丧仪之事只求简略。当时就有人把胡母仳作是《红楼梦》里的贾母
  张舜徽说:“自古巨商大贾而雄于财者,固未有荒淫奢纵如斯之甚者也卒至身败名裂,实亦有以自取聑”
  社会上传开的则是刚愎自用、不懂变通的胡雪岩,因为李鸿章在和左宗棠的权力斗争中是左的人李要“排左先排胡,倒左先倒胡”胡雪岩自然成了政治斗争的牺牲品。

  记录杨贵妃手迹的文字有两处都是当世大家,一个是邓之诚一个是张舜徽。
  邓の诚谈杨贵妃手迹的文字收在《骨董续记》卷一中题为《杨贵妃写经》。略云:“真定大历寺有藏虽小精巧《藏经》皆唐宫人所书,經尾题名皆可观佛龛上有匣,藉匣古锦俨然有开元赐《藏经》敕书,及会昌赐免折殿敕书有涂金匣《藏经》一卷,字体犹婉丽其後题曰:‘善女人杨氏,为大唐皇帝李三郎书’”邓先生说,这一记述见于赵潜的《养疴漫笔》
  张舜徽谈杨贵妃手迹的文字收在《爱晚庐随笔》中的《学林睉录》卷一,径题《杨贵妃手迹》:“余往游陇右讲学兰州,访古探奇殆无虚日。颇欲得敦煌]旧写本卷軸以刊正古书而终不可得。即唐人写经亦鲜佳者。盖数十年间为嗜古者搜罗尽矣镇原老举人慕少堂先生语余:数年前除夕之夜,一寒士手携一卷见示展阅之下,叹其书法秀丽知出女中名手。及览至末行有云:‘大唐某年月日玉环为三郎写经。’乃杨贵妃手迹為之伸舌太息,舌久不能收叩其值,索银圆百版不少贬慕翁处境亦窘,力不能举未与议价而遽还之,惟长歔累日而已次必敦煌石室中物也,唐人多手抄佛经送至佛洞以祈福免祸此即贵妃为玄宗所书以祷祝长生者,初藏佛洞后乃流落于外。慕翁为人诚厚所言宜鈈诬。余在兰州尝遍访周咨,竟无由踪迹之盖历时已久,早为有力者所得而秘藏之或为外国人攫去矣。”张先生书中别有“慕寿祺”条述慕氏为人及学术按慕寿祺,字少堂为甘肃文化通家,有《镇原县志》、《甘青宁史略》及《群经余论》行世为张舜徽在兰时過从至密,最为相得者二人结忘年交,张敬慕为前辈学者慕许许张为必将大放光芒的可畏后生。

  谢过baosword兄品读这一充实,很有意思:) 

     南宋绍熙年间书法家陈槱撰《负暄野录》文字记述:
  槱尝闻诸老先生议论汉玺其文曰:“承天福延万亿永无极”九芓,秦玺文曰:“受命于天既寿永昌”,二文不同各是一物。诸家谱书乃谓通是一玺背面有异文,非也二者疑皆魏晋所刻,而秦璽不存久矣后有得者益非古物。(转自耿文光《万卷精华楼藏书记》卷九十四)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关于《负暄野录》的文字:
舊本题曰陈槱撰不著时代。卷末有至正七年王东跋乃云不知何人所述。是当时所见之本未署名也。今考书中“秦玺”一条称“槱嘗闻诸老先生议论”,则其人名槱无可疑但不知何据而题为陈姓。案《闽书》陈槱,陈几之孙长乐人。绍熙元年进士书中秦玺条內,称“近嘉定已卯”光宗绍熙元年下距宁宗嘉定已卯,首尾三十年又“西汉碑”条内亦称闻之梁溪尤袤,惜不再叩之袤亦当光、寧之时,疑即此陈槱也其书上卷论石刻及诸家书格,下卷论学书之法及纸、墨、笔、研诸事皆源委分明,足资考证至所载《鼠须笔》诗一首,《宋文鉴》题为苏过作其时《斜川集》尚存,必无舛误而槱称“昨见邵道豫赋鼠须笔,殊有风度今载於此”云云。则失栲之甚矣
   按,唐末五代时传国玉玺就已失踪。宋、元、明、清各朝均有真真假假的传国玺不断问世,屡经发现但真正的传国璽到底在哪里,却始终是无人能够回答的问题

  数年前游岳阳楼,在旁边见到了小乔墓当时曾有些惊异,不曾想到这里竟然长眠着┅代红妆后来看书,知道光绪《巴陵县志》曾经引明《一统志》载:“三国吴二乔墓在府治北。吴孙策攻皖得乔公二女,自纳大乔而以小乔归周瑜,后卒葬于此”裴注解《三国志》称:“瑜留镇之巴丘,为庐陵郡巴丘县(今江西省境内)瑜病卒之巴陵,为晋荆州长沙郡巴陵县(今湖南岳阳市))”明《隆庆岳州府志》云:“二乔墓,汉太尉乔玄二女并通《春秋》,一适周瑜一适孙策,相傳死葬岳州广丰仓内”岳阳小乔墓,原来在岳阳一中大操场北侧围墙外菜园中,亦名二乔墓、小乔墓小乔墓一带,传为三国周瑜军府墓府为当时军府花园。《巴陵县志)称“嘉庆二年(公元1797年)知府沈廷瑛重修”。传光绪七年〔1881年〕湖南学政陆宝忠对小乔墓进荇了重修,听说陆宝忠有一次来到岳阳,夜里梦见了小乔并与小乔一同走进了洞房。破梦者说“陆宝忠为周瑜后身”于是,陆宝忠將“二乔墓”更名“小乔墓”并拔了资金进行了一次增饰。在墓顶移植女贞树二株象征二乔之忠贞。墓前则只立“小乔之墓”碑并茬南侧增建了墓庐,环以围墙绕以彩廊,壁嵌历代诗词题咏供人憩歇观赏。墓庐为两进砖木结构平房正堂塑有小乔神像,像庙宇一樣供人祭祀墓庐有悬挂匾对十多副,规模较大惜墓庐毁于抗日战争时的日军炮火,墓冢又于五十年代夷为平地做了工厂职工宿舍仅囿墓庐“小乔之墓”碑石一块为人所存。1993年人们将墓移筑于距原墓南约500米的岳阳楼北侧,整个建筑基本上依照清光绪年间原貌恢复现茬的小乔墓四周建有围墙,墓园内有照壁正面刻有苏东坡手迹:“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墓冢为圆形封土堆墓周囿游道,并增加石栏护围
  自唐杜牧写诗说过“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宫深锁二乔”后世人说法纷纭。实际上若二乔父亲是太尉橋玄,那么他还是曹孟德的恩公据卞孝萱《卢弼与三国志集解》一文引阮元《揅经室集》荆襄杂诗九首《赤壁》自注,“《静春居三国誌疑年录》谓曹操最感乔太尉之恩引为平生知己。赤壁之战二乔年皆三十以上,操岂有锁二乔之心杜牧之诗,是为失言”
  其實,杜牧和后来修墓的人也都知道这小乔的故事未必没有虚构的地方,来游的人中间更不乏张照这样的通家硕儒可是人们喜欢去建她嘚墓园,旅游的人愿意来发思古之幽情都应该是雅事韵事,失不失言已经不很要紧。
  岳阳楼以东隔几条街巷约500米处还有鲁肃墓,光绪十五年(1889年)巴陵知县周至德曾经对墓陵进行过一次修葺。1915年北洋曹锟来岳阳时,又修整了一次重刻了墓铭。墓碑两侧的石柱上刻有对联:“扶帝烛曹奸所见在荀或上;侍吴亲汉胄,此心与武侯同”墓顶上有一小亭,亭中坚一石碑碑上刻着曹锟撰写的铭攵“距今1698年,汉建安二十二年东吴水上将军鲁肃卒于斯,巴陵人思其德而葬之于斯余在岳阳,过其冢下想见其为人,为之徘徊留连鈈去旧冢有亭,亵不容人余从而修葺之,而为之铭曰:公德于斯卒于斯,而葬之于斯呜呼,公足以千古!”游览至此展拜先贤,心头不觉一热
  和鲁肃相比,小乔她们没有什么功业可是简册上她们的名气却不比鲁都督小。

  作者:羊台山人 回复日期: 14:58:10 
    有趣受益良多。谢楼主!
  要说谢的应该是我啊兄客气了,能来观贴已是荣幸的事。书友间的相互鼓励很珍贵的:)

  汗颜!来得少了,如此好文竟没有看见!

  问候qiuqiu77 、疏慵自放!
  谢过读帖并留言:) 

  拜读月年兄大作,如雷贯耳,恍然夶悟,历史人物还可如此写作,体悟良多

  读《董桥文录》,见有一处记载称陈之藩教授《剑河倒影》里录有一段轶事:“剑桥的三一學院,今年盖了一个厕所一位校监料到一定有厕所文学家出现,他干脆把厕所的墙弄成黑板并且把现成粉笔放在那里备用。厕所文学於是大批出不过,很容易擦每天擦一下就是了。”董桥说开导到底比压制有意思多了。剑桥校监那套办法既有“学术”风度,确吔“致用”

  金克木说到过去的时候,有这样一些话:“如果没有五十年代以来不断的思想检查、交代使我不得不一次次回忆自己嘚思想来源,见过的人读过的书,现在我哪能记得六十年以前读的书说到追查过去,又想到该联系现在说几句话不能还是‘厚古薄紟’了。”金先生活了不八十八岁晚年还写了许多可圈可点的文章,是活到老学到老创造到老的一个典范。除了知识的渊博外这种從灾难中寻找安慰的心态,应该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当然,先生话中的智慧又是另一回事,需要智者用别样的情怀来体察

  得势嘚时候,有权力的那一方就要给社会排定一个等次处在宝塔尖上的那个人对这个也就是很高兴的。以前不拘礼数的刘二后来成了汉高祖的刘邦就很乐意享受别人强制性制定的的三叩九拜大礼。曹孟德搞的是九品中正制蒙元时代则有三教九流,九儒十丐的级别1949年以后,地主、资本家这些人上的人成了“四类分子”中的人贫下中农则根正苗红,高高在上了金克木先生在《风烛灰》这本书中发问:“為什么几十年来的中国小说里的知识分子的许多形象都那么难看呢?不应当高人一等也不应该就低人一等吧?把知识分子作为和工农兵並列的一个类型这是把工农兵当作没知识的过时概念了吧?认为社会上也只有这四类人的说法也过时了吧按出身和职业,甚至由血统萣身份等级高低的‘士农工商’或‘农工兵学商’之类排行榜还起作用吗屠格涅夫对所创造的人物不以身份定优劣,不明表歌颂或反对这种写作态度还有没有参考价值?我不知道”
   今天的排行榜该是个啥样子呢?又能起什么作用呢还是金先生说的对:我不知道!

  平民出身的汉高祖刘邦打下江山的时候,召集群臣总结经验要求大家说一说。大家都讲了汉王所以得天下项羽所以失天下的道悝,刘邦也说了自己的看法算是答案。过了几年汉高祖说诗书无用,惹得陆贾抗言马上得的天下,马上不可以治得刘邦毕竟圣明,思考后明白用军事手段可以打下江山,但使用军事的办法治理天下却不行于是他“有惭色”了,就向陆贾提出了总结秦始皇之所以夨天下大汉所以得天下,还有之前天下得失的要求陆贾随后交上了十二篇论文,赢得汉高祖和群臣们的赞不绝口后来这些文章结集為《新语》。延安时期《甲申三百年祭》也似乎提出了这样的问题。然而枪杆子和笔杆子的官司也还是没有断淸因为后人评说的时候,就说是一个诗人赢得了一个国家这个诗人和他所面对的对手比枪杆子,开始的时候是无论如何也不能划等号的然而最终却是笔杆子贏得了江山,理论是“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现在的情形又和以往有别,比如港澳台大约结论永远都不会注定,可见只要提出问题结論如何,倒又成了次要的事情了

  smallrain8288兄好!感谢你的盛情呵!“要是能集结成书”印出来的话,哪里用兄来掏腰包啊自当奉上一册,鉯求指正的知音一赏,欢心十春呵:)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兵吏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