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炼将养学的主要专著有哪些


道教炼养学典籍浩瀚,说法纷纭,很多是满篇譬喻,隐晦诘曲,给研读者造成障碍。道教的炼养方法,除文献中所载之外,还有不少从来是秘传口授,不笔之于书,或业已失传,或尚传流于道教界、民间。本书只是对道藏文字中的炼养学精华作一介绍,对难懂者略作解释,供对道教炼养学有兴趣的读者参考。若修炼高级道功,须依止明师,尤其修炼精气脉道的命功,切忌贸然修习。内丹学强调“心性可以自悟,命功必赖师传”,而明师必须修炼有成,具实践经验,是完全正确的。
陈兵,1945年生于甘肃武山。兰州大学中文系卒业后在新疆劳动、工作10年。1974开始研习佛法。1981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宗教系。现任四川大学宗教学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四川大学佛教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兼任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特邀研究员、四川省文史馆馆员、成都市第72届政协常委。指导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博士后70余名。研究范围涵盖汉传、藏传、南传三系佛教及道教,主要长于佛教思想、佛教禅定学、佛教心理学、中国近现代佛教、道教炼养学、宋元明清道教,著有《佛教禅学与东方文明》、《生与死》、《佛陀的智慧》、《新编佛教词典》、《道教之道》、《道教气功百问》、《佛教心理学》、《二十世纪中国佛教》(合著)、《中国道教史》(合著)、《道藏提要》(合著)等,发表有关论文百余篇,著述达六百余万言。
 道家养生传承几千年,博大精深,分为动功、静功。古代神仙家崇信修道长生、与天地同寿,后世之人遵循道家养生之道,从而能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道家将“形”“神”“气”视为人生三器,“形者,生之舍也”,“神者,生之制也”,“气者,生之充也”。道家养生也就是从这三方面入手,炼形、炼神、炼气。根据道家“动以养神”原理创出的五禽戏、八段锦、易筋经等导引之术即为炼形类功法之集大成者;道家学说两位开创者老子和庄子提倡清心寡欲、守中豁达的养生之道,便是炼神之术的精要;而道教内丹等学派的炼气者讲究呼吸吐纳(即今之气功),静而不思,以意引气,方可通经活络、保健强身。
 道家无极养生功与道家、武当养生功一脉相承,出自武当闾山三丰自然派,乃是集形、神、气三者为一的养生功法。它以《八卦》《黄帝内经》《道德经》《阴符经》理论为基础,动静结合。奇在不奇中,不奇在奇中,天下无我,大道无极法无界,生与死相抗;我无天下,乾坤逆转道有痕,灵与肉相搏。分为抻筋拔骨、呼吸吐纳、拍打按摩、调神养气等术法,以修心、养性、养人为三宝,充人精神、发人智慧、固本强身为目的,注重阴阳妙法、动静兼备、内调外顺。 本套无极养生功由武当闾山三丰自然派武术第二十七代传人宋大明先生教授,通过摇筋骨、动肢体、调呼吸来锻炼身体,常修炼能益寿延年。本功法许多招式或为提升太极功法而演,无极而太极,方能造化无穷、生生不息,是为“太极者,无极而生”也! 本书为我们介绍的就是这套无极养生功的具体操作方法。
宋大明,中国道家武当闾山三丰自然派武术第二十七代祥宇辈传人,中国武术协会会员。武术协会裁判员,武术协会武当拳法研究员。
 第一章 千年奇葩道家养生法 一、道家养生学的产生与发展历程 二、道家养生学的四大基本理论 ◎人生哲学——重人贵生 ◎生命观念——形种统一 ◎内炼体系——性命双修 ◎仙道理论——逆修返源 三、道家养生功的传承 四、道家养生功的五大分类 ◎静功 ◎动功 ◎气功 ◎外丹 ◎内丹 五、道家养生功的五大功能 六、道家无极养生功 人身三宝之精气神第二章 道家无极养生劝秘法 第一段 ◎第一式无极势 ◎第二式气运全身 ◎第三式揉擦气海 ◎第四式青龙舒肢 第二段 ◎第五式风摇杨柳 ◎第六式带脉开合 ◎第七式仙鹤饮水 ◎第八式金龟入水 第三段 ◎第九式怀中抱月 ◎第十式圣手浮云 ◎第十一式龙搅漩涡 ◎第十二式医闾望海 第四段 ◎第十三式樵夫担山 ◎第十四式仙女穿袜 ◎第十五式二龙盘柱 ◎第十六式仙人洗脸 第五段 ◎第十七式击鼓雷鸣 ◎第十八式金盆浴身 ◎第十九式收式 道家的饮食养生第三章 道家养生之老庄哲学 一、老子的养生哲学 二、庄子的养生哲学
 插图:东汉三国时期,道家气功养生学初步形成。许多著名的道教丹师如张陵、魏伯阳、葛玄、左慈、封君达、葛越等,都生活在这个时期;道家气功养生学的几部重要著作《老子想尔注》《老子节解》《老子河上公注》《周易参同契》,都成书于此时。道家气功养生学的重要范畴、术语大多数此时已经提出,其理论已基本建立,以导引、行气、守一、胎息、房中、服食等方法为主体的道家气功养生术已相当流行。魏晋南北朝是道家气功养生学发展的时期。其中葛洪作《抱朴子内篇》,融秦汉以来炼养方术为一体,建立了一个系统的养生法;魏华存传《黄庭经》于世,备受后人推崇;陶弘景精于医学、养生之道,著作甚丰,成为这一阶段成就最高的学者。其问炼养功法日益增加,并出现了一些治病祛疾的功法。隋唐时期是气法到内丹的演变发展阶段。随着社会经济的繁荣,气功养生学有了更大的发展,并被广泛地应用到医疗卫生上。同时,内丹之说开始被社会知晓,出现了几十部内丹专著。作为内丹的初步阶段行气法气功一类,由于比较切实易晓,易为人们接受,故在社会上十分流行,出现了大量的相关著作。其中成就最大的是孙思邈、司马承祯。孙思邈将道教内炼理论与中国医学、卫生学相结合,整理了许多的功法,从而丰富了祖国的医学宝库;司马承祯吸收儒、释二家学说,创“五门”“七阶”“三戒”的渐修循进的方法,这不仅对宋元内丹派有一定的影响,并且成为宋代理学大家周敦颐“主静”学说与程颢“定性”理论的源泉。唐末五代是内丹学开始兴盛的时期。隋唐时期,内丹学虽已行世,但由于外丹术臻于极盛,故内丹术不著。至唐末五代时,随着外丹术渐趋衰微的形势,内丹开始兴盛,研究内丹已成为一种风气。宋元时期是内丹理论和功法阐发宏扬、内丹派别形成时期。此际内丹大家张伯端作《悟真篇》专明金丹之要,与魏伯阳的《参同契》,被道家并推为正宗。其丹法下传石泰、薛道光、陈楠、白玉蟾,而成内丹南宗一派。至金元时,在三教合一的宗旨下,又形成了以王重阳及其弟子马丹阳、刘处玄、谭处端、郝大通、王处一、丘处机、孙不二为首的内丹北宗(全真教)一派。其后又有陈致虚融合南北二宗,力图统一内丹法。当时著名的人物甚多,且均有著作留传至今。道教气功内丹学至此达到了
 《道家无极养生功》:传承千年,道家太极三丰武术精华一脉,集形、神、气为一体的健身功法古人修道长生,今人养生,祛病,健体修身绝佳之选。道家三丰自然派第二十七代传人全程新授。道家养生功夫谈将『形』、『神』、『气』视为人生三器,炼形、炼神、炼气。以重人贵生、形神统一等四大哲学观念闻名于世。经世代大家演练传承,演化成今日动功、静功、气功、外丹、内丹等诸般门类。具备补脑养神、调息理气、疗病康体、舒筋活络、增人智慧等五大功效。道家老庄养生哲学与养生之道.清心、寡欲、豁达;;向先贤大家寻求益寿延年之法。修身养性、强身健体的养生功法,道家世代相传的健身功夫,道家传人实景教授。十九式组合招式逐招演练、分析,连贯套路一气呵成。传承千年,道家秘法武当三丰派精华一脉集形、神、气为一体的健身功法,秉『修道长生、与天地同寿』之理念,以《道德经》、《黄帝内经》为理论基础,道家三丰自然派正宗传人亲自演练,无极而太极,方能造化无穷、生生不息,是为『太极奋,无极而生』也注重阴阳妙法、动静兼备内调外顺、修心养性、养人三宝、充人精神、发人智慧、固本强身。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国学学者杨春志的博客无智无为 09:19

据元代李道纯的统计,当时流传的养生修炼方法有三千余种,而道书上记载的大约只有二百种,归纳起来,大致可分为十大类。

这一类功法是以健身强体为目的的动功,包括导引术、按摩术、点穴术、叩齿法、鼓漱咽津法、鸣天鼓、干梳头、干洗脸、揉耳运目、仙鹤点水、擦脚心、兜外肾、自发动、周身拍打等等。多以动摇肢体为门径,与服气、存思配合,组成系列功法。

马王堆导引术(资料图 图源网络)

这类功法是以调炼呼吸为门径,达到精满、气足、神旺的延年益寿效果,并能发放内气利他济人。这类方法包括采气、食气、闭气、炼气、布气(发气)、胎息、调息、六字诀等。大体可归为服食外气、吞咽元气、存思服气、调动内气等四种。

我国道教气功,除“内丹”堪为不二法门,“行气”久称一树奇葩,其他如守一术、虚静术、存神、内观、定观、冥想、守中、默念、坐忘、守窍、存思术等等,方法尚多;而这些方法归结到一点,不外以意念修炼为主,所以,可一言以蔽之为“意念修炼”,并从而与“内丹周天”、“吐纳行气”鼎足而三。

道教气功:十二段锦(资料图 图源网络)

道教三大类功法足以概括我国气功中的一切静功,其中“行气”以呼吸修炼为主,“意念修炼法”以意念修炼为主;然而两者却又不是河水不犯井水,泾渭分明,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辅相成。“行气”功法常须借助意念活动进行配合,而“意念修炼法”也少不了呼吸的参与,只不过是各有专攻,侧重不同罢了。而“内丹”之术则综合“呼吸”、“意念”,嫁接孕育,另展奇姿,从而成为我国气功中的千古绝招。

这是指以自身先天精气神为“药物”,而在体内炼“丹”的系统修炼方法。在道教修炼诸法中,内丹的理论最称精湛,方法最为周密成熟,堪称道教气功的代表、精髓。内丹的流派分为南宗、北宗、中派、西派、东派、三丰派、青城派;修炼的方法有十多种,但皆以性命二字为纲宗。就修炼的顺序来说,有修性自然了命的顿法,亦有先修性后修命及先修命后修性的渐法。

修性自然了命的顿法,亦称“上品丹法”、“最上一乘”,是炼神之道与禅宗之禅的融合,入手即迳直炼神还虚,绝情忘念,明心见性。

内经图(资料图 图源网络)

先修性后修命,为全真道北宗所倡。此法从除情去欲、收心止念、明心见性入手,至念住心息,再依次了彻命功。这种丹法的修习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为百日筑基,炼精化气,亦称为小周天;第二阶段为十月养胎,炼气化神,亦称为大周天;第三阶段为三年哺乳,练神还虚;第四阶段为九年面壁,练虚合道。

先修命后修性,为南宗所倡。其法从钟吕派内丹的传统方法入手,守窍调息,循序炼精化气,练气化神,炼神还虚,至炼神阶段,参究禅宗性理,以“打破虚空为了当”。

从修炼方式讲,内丹又分为清修、双修二派。清修派主张阴阳具足自身,只可自己清修,这是内丹的主流。双修派认为阴阳分具于异性之身,主张男女合修,取药于“同类彼法”。这类方法实属秦汉以来房中术的进一步发展。道教还认为,男女生理不同,故炼丹的方法应有所区别。宋元以来,出现了不少“女丹”的修炼方法,一般都从意守膻中“炼体”入手。

辟谷亦称“却谷”、“休粮”、“绝粒”、“断谷”等,即在一段时间内,乃至长期不食蔬谷和烟火食。我国辟谷起源很早,并不是有了道教以后才有辟谷的。道教兴起后,接过辟谷之法,不仅把辟谷实践推向纵深,而且还予理论上赋予一种神秘色彩。辟谷大略可分为辟谷后服气、辟谷后饮水、辟谷后服食药物三种,其中辟谷服药法有百种之多。这三种辟谷法,一般都与服气等类静功配合。

这类养生修炼方法又称为“服饵”、“服食”。所服之物大体可分为草本金石类药物。道教宣扬服食用金石等炼成的丹药可长生成仙,已被实践证明属谬误之谈。但所服草木之类药物,多有滋补作用,服食得当,当非无益。比如适量的服食大枣、灵芝、胡麻、五加皮、茯苓、枸杞、松脂、五味子、人参、干地黄等对人均有滋补作用。

道士炼丹(资料图 图源网络)

此法因议论不一,在此不再论述,望见谅。

道家养生修炼之术,除内丹、行气、存思、服饵、房中、导引等法之外,还包括心身两方面的养生之道,涉及行止坐卧、生活起居、饮食、语言、情绪等方面的杂修之法,这就是起居摄生类修炼法,可谓博大精深,网罗无遗。它包括四时调养法、情绪调摄法、饮食调养法、起居调养法等。

在多种多样、异彩纷呈的道教修炼方法中,还有一类不被外界注意,但在养生修炼中确有一定特殊作用的养生修炼法,这就是香汤沐浴。所谓“香汤”,就是调进各种芬芳药料的温热洗澡水。香汤沐浴的作用不仅在于洗净身体,涤尽垢腻,并且还在于借助洗涤身垢的启发影响,反过来对洁净内心起到一定的作用。人的神气自然清朗,有利于养生修炼。道教作道法之前,皆当香汤沐浴,自有一定的道理。

香汤沐浴(资料图 图源网络)

沐浴的香汤常用五种香汤。所谓“五香”,就是白芷、桃皮、柏叶、零陵、青木香五种香药或香料的总称。其中白芷含有多量挥发油,味芳香,据道教密传,有避邪和去三尸的作用。桃皮是桃树去掉栓皮后的树皮,因其皮含柚皮素、香橙素等,所以气味芳香,具有较强的健脑醒脑作用,且可以杀诸疮虫,止息痧气。柏叶,则具有轻身益气,令人耐寒暑、去湿痹、止饥的作用。零陵香,对心腹恶气、齿痛、鼻塞皆有较好的疗效。青木香,有升降、利吐的作用。还能清醒毛孔,促进皮下毛细管的血液循环,使沐浴者遍体舒适。香汤要按照一定的配量和火候以及特殊的水、澡豆、蜜汤等加制而成。调汤之人,功德无量。

道教和佛教密宗一样,也有手印、咒语。道教的手印“诀”、“手诀”,手指做成诀的姿势叫“掐诀”。诀的种类有数十种,其作用与佛教的手印相同,但手指配合之法则相异。道教的咒语,称为“祝”或“咒”。

道家手诀(资料图 图源网络)

大约有三种形式:第一种是韵文,第二种是无韵的短语,第三种取自佛教咒语。道教在修炼时,多用咒语,尤其是存思、存服外气一类,在开始做功及做功结束时,都要掐诀念咒。内丹修炼中亦往往用咒语。念咒时不但要掐诀,而且要存思。存思、念咒、掐诀同时配合,有如佛教的三密相应。道教的符篆派,在修炼时,还常书符。符的种类很多,各有其用场,虽召神制鬼自属无稽,但符箓的实际运用,都与气功修炼密切相关。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扫一扫,用手机看新闻!

扫描左侧二维码即可添加腾讯道学官方微信;
您也可以在微信上搜索“腾讯道学”,获取更多道学资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炼精化气的原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