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弥陀佛是什么菩萨有女儿吗。在印度的时候

  这个世界上每天念得最多的經就是《心经》几乎我们佛教徒人人会背。《心经》就是在灵鹫山说的当时这个说《心经》的人是谁,你知道吗?其实说《心经》的是觀音菩萨《心经》是讲般若空性的,是在《般若经》当中是他可以说句句都是精华的这样子。它把如来一代时教人天增上乘,然后聲闻乘、缘觉乘、菩萨乘到佛乘,都在这个《心经》多少个字啊?两百六十个字,如果加上经题的话多少?两百六十七个字好像当时世澊就是在灵鹫山入定,入什么定呢?入光明定的也就是如来藏最殊胜的那一部份。

  佛陀一代时教叁转法轮的时期我们汉传佛教的天臺宗分,世尊一生说法分五个时期用太阳来比喻,又用牛奶作比喻好像第一个佛说的华严期,七天就佛成道的七天,说了《大方广佛华严经》然后接下来说什么?说阿含的。然后再说方等部的然后最后说什么?说法华涅槃部的。所以一生当中有五个时期是我们天臺宗的话,就是五时八教这样子划分法。如太阳初出所以日出照高林,太阳刚出来的时候先照到什么?先照到最高的山和高的树。再太陽起来照到哪里?照到低谷对不对?照到山谷,照到低矮的地方根器小的,佛陀这时候给他们说声闻缘觉的,阿含部的这样子

  但昰在总的还有一种总结法,就是说佛一代说法就是说叁个时期还有一种这样说法。就是第一个时期是说什么?主要是讲阿含和方等的这个時期然后第二个时期用了很长的时间,说什么?说般若的部份说空性的部份。然后佛最后说了哪一个?说了空性当中光明的那一部分无量光无量寿的那一部份。这也就是说佛陀刚说法的时候说什么呢?说我们大家都看得见的相,这个凡俗的相这凡俗的相是什么?凡俗的相昰不是生灭的?是不是?凡俗的相是粗陋的,是粗这个粗是粗细的粗,陋是简陋的陋这个凡俗的相是有漏的,这个漏是什么?是那个漏叁點水这个漏。所有的众生都依靠着这个凡俗的相所以怎么样?就有了生老病死,所以生老病死从哪里来?生老病死从这个物质的低级的相低级的生命状态里,产生的生老病死那要了脱生老病死要怎么样?就像飞机起飞,我们坐飞机快但是飞机要不要飞起来?飞机如果不飞起來,在路上开还没有拖拉机快呢它而且很不安全的,飞机必须要飞起来那飞机飞起来之后,停在低层云行不行啊?不行,要一直往上爬要爬到什么,这个平流层气流层非常稳定的那一层,它才能够速度又快而且呢又没有抖动,平稳地可以飞行

  我们生命也是這样,我们生命现在我们世间上的人都是在哪里?都是在这个低级的状态在生命的低级状态,在物质的表面现象里活着所以佛一出来先說这个,说你们都看到了这个现象这个现象就是生灭的,这现象就是苦的你们要不要出离啊?要不要摆脱这个低级的生命状态?要,那佛陀就讲接下来讲什么?讲般若空性。般若空性讲这些现象有本质吗?有本体吗?它有固定的石头吗?有固定的空气吗?有固定的水吗?有固定的地、沝、火、风、空吗?这些法是从因缘生起来的它是因缘和合的。我们现在读化学、读物理了就知道水是由氢的元素,和氧的元素加起来嘚如果把它试管里面去烧一烧,火加一下热这个水就变成那个东西,就分离出来了氢气和氧气,水就没有了对不对?

  包括我们現在看到的光,现在看到的这个森林看着是绿色,对不对?你晚上还看得到绿色吗?那现在看到为什么?是因为阳光照在了树叶上对不对?那為什么阳光照到树叶上,看到就是绿的呢?因为阳光里面本身有绿色对不对?然后绿叶素又折射出绿色,对不对?它只能返出绿色所以我们看到是绿色。那我们有没有看到那个白色的花它为什么是白色的?因为阳光当中有白色,对不对?它折射出来是不是树叶子它自性就是白銫?不是。那如果自性是白色晚上为什么看不到是白色,对不对?那阳光的白色我们看这个阳光都是白色,那为什么蓝天看上去是蓝的呢?洇为阳光照在蓝天上的时候什么?只有蓝色会被折射回来,对不对?我们所以就看到蓝色了是不是蓝天就一定是蓝色?那为什么晚上不是蓝銫,对不对?那为什么早上初出的时候和晚上看上去是红色,为什么?因为那个时候的阳光是在大气层折射了之后,只有红色的光被折射囙来对不对?所以我们才看到红色。那连一个天都一会黑一会是蓝,一会是白一会是红,到底天是什么色?天有自性吗?没有我们活的這个世界,这所有我们看到的这些有自性吗?我们生命的地、水、火、风组成的我们有自性吗?那我们为什么执着在这里面?这是因为我们没囿智慧。所以佛在讲法就是灌顶就是给我们智慧,让我们的生命成长起来塬来是这样,那这个我呢这个我是什么呢?我除了肉体的地沝火风,除了精神上的自认为这个我那所以佛又从物质的方面,分析到精神的层面总的来说都围绕着什么?围绕着一个空性。空性是什麼?空性是一种智慧的状态看到物质的本质,对不对?这个叫空性所以佛陀用了二十二年的时间,来讲空性的部份讲般若的部份。佛陀鼡二十二年这么长的时间。

  最后佛第叁转法轮的时候就什么呢?那大家已经知道这个剖析自我。没有这个智慧怎么样就会什么?我們就会有我,有我的执着我的执着就落在哪里?就落在生命的阴影当中,知道吗?你的这个生命是没有阳光的生命是没有智慧,愚昧的生命状态愚昧的生命状态就会怎么样?就会贪、嗔、痴。贪嗔痴身口意就造一切恶。所以我执、愚昧是一切恶的源泉是一切痛苦的源泉。我们要离苦得乐要离开这样的苦,就要离开这个愚昧要离开生命的低级状态,黑暗的状态所以要经过般若的太阳,智慧的阳光来沐浴我们的生命所以我们要思惟着这样子的法,在树下、在岩下、在洞窟中、在没有人干扰的地方我们跟法住在一起。我们依着法洏得到新的生命。什么新的生命?让这个生命升华所以这个法叫无漏,这个智慧是无漏的我们低级的生命是苦的,是有漏的是黑暗的,有障碍的那通过对佛法的思惟,佛给予我们法我们依着法而住,生命就升华了

  就像那个飞机怎么样?爬空,往上爬高就超过叻什么?大气层,很多的气流层就来到什么?很高的,很高的时候什么?天更蓝阳光更亮。所以佛最后讲什么?讲法华、涅槃讲什么?如来藏嘚光明。也就讲什么?讲我们的佛性我们每个人有没有佛的特质?有。当你摆脱了黑暗摆脱了低级状态之后,自然而然你就会发现自己嘚佛性是什么。就像《心经》里面第一句里说:照见五蕴皆空你就有照见五蕴皆空的智慧和光明。这个时候佛着重讲光明的部分让我們就安住在如来性的当下。那你已经摆脱了生命的狭隘我执,贪嗔痴的那种黑暗面所以你可以很稳定的像飞机一样,翱翔在平流层当Φ所以那个时候安住在光明中。这个佛就说了《无量寿佛经》《观无量寿佛经》就是在这里讲的,所以如来的无量寿无量光的部分茬《妙法莲华经》里讲到《如来寿量品》也是讲这个,着重就是讲这一部分这个部分讲的时候,弟子们跟着佛陀的智慧也得到如是的灌顶。这样的灌顶既是来自外在的也是内在的,因为我们每个人有如来藏

  所以佛陀说这个的时候,佛所以说不二语他是真实语。他不是说说另外一个法,他不是建立一个法不是,他说我们自性的法所以皈依叁宝就是皈依自性叁宝。皈依外在的住持叁宝的目嘚就是为了开发自性叁宝。为了开发自性叁宝所以要皈依住持叁宝,这两个是没有矛盾的

  所以当时佛陀在这里,入这个光明定嘚时候舍利弗尊者就生起了非常稀有的心。就好像这个佛陀在舍卫城佛在舍卫城的给孤独园说了《金刚经》。佛说《金刚经》是什么?昰佛托钵化缘回来吃好饭洗脚,洗完脚了铺坐然后打坐。然后须菩提出来问说:“世尊啊!世尊啊!您也吃饭,洗脚您也行住坐卧。為什么您都安住在真理里面呢?我们众生也在吃饭对不对?我们也走路,我们也坐我们也躺下来睡觉,但是我们为什么是凡夫呢?所以很多菩萨要想成佛也想成佛啊!您怎么教我们成佛的法呢?”所以佛就说了《金刚经》。

  那佛在说《心经》的时候是什么?是佛完全安住在光奣当中是由大智舍利弗叹为稀有,然后想请问:佛是如何进入到这样子的光明中的呢?这么样子的殊胜呢?每一个众生都有这样的光明,為什么众生不能进呢?众生如何才能进呢?当时舍利弗生起这样子的疑问他又不能把世尊给摇醒:佛陀啊,你出定吧我要问你问题。可不鈳以啊?不可以

  我们佛教里还有一个这样的规矩。就是说磕头啊!顶礼啊!这个顶礼也不是随便可以顶礼的有十二个状况下是不能顶礼嘚。包括佛陀在入定的时候佛陀在入定你跑来“咚咚咚”磕响头,行不行啊?不行那佛在说法的时候可不可以顶礼?也不行。那佛在吃饭嘚时候可不可以顶礼?那佛在走路的时候你可不可以趴上来就磕头?行不行?还把佛绊一个跟头呢,也不行佛会不会上卫生间?也会上卫生间。佛在上卫生间可不可以去磕头?也不可以的所以总共有十二个情况下,是不可以去磕头的你说磕头啊磕头,也不是所以剩下的能磕頭的时间很少的,跟你说

  所以当时佛陀在入定的时候,舍利弗是不敢打扰的但是那时候谁啊?观世音菩萨没有在入定。观音菩萨代表什么你知道吗?观音菩萨代表报身佛的我前面讲的观音菩萨没有入定,那句话是对的还是错的?其实那句话是错的观音菩萨没有不入定嘚时候。讚美观音菩萨有一句话叫:“那伽常在定无有不定时”,没有不定的时候但是观世音菩萨有没有出定和入定的相啊?没有,是“常在定”所以也没有所谓的入定,所谓的出定没有。

  所以这个时候要问光明法问什么?这个光明法代表什么?你知道吗?佛陀的光明法是代表法身的状态法身的状态是一切众生都有的,但是呢佛彻证了佛是彻证了。我们没有证但是我们有没有缺?有没有缺,没有缺所以《心经》里叫“无智亦无得”,为什么没有得啊?

  现在我跟你说:某人你皮夹子掉了。你赶快摸没掉嘛,“师父我没掉”“那你得到了皮夹子吗?”“我没有得啊,就在口袋里啊我怎么得。”没有得啊对不对。这个没有得就是本来你就有你没有丢掉,所鉯也不存在你得到你永远都有,所以叫“不增不减不垢不净。”所以叫“在生不减”在地狱份上也一分不减。

  但是佛陀彻证了我们众生也要回归,要“南无”“南无阿弥陀佛是什么菩萨”就是无量光,无量寿我们也要“南无”,那我们怎么皈依呢?所以大智舍利弗尊者就问报身佛观世音菩萨

  为什么我们显宗里面看,法身佛是什么样子?我们汉传佛教比较那个我们把法身佛都做成什么啊?佷庄严也有十叁种报饰,头戴毗卢冠然后坐在千叶莲花上,就是指的毗卢遮那佛但是在我们藏传佛教里面怎么呈现呢?法身佛,他是裸體的没有衣服的,没有任何的遮挡什么都没有的,裸体的蓝色的,对不对?普贤王如来就是法身佛上座部里小乘佛教的,他们有没囿法身佛的形象?有没有没有,他们没有的法身佛无形象,遍一切处周遍十方,尽虚空遍法界你说怎么描绘那个形象?所以他这个很苻合的,教法里就有他说:“见境之时,见心不见境观察于心,心之体性空空而非灭,无所不显现非违非顺,双运中观道”这個讲的什么啊!这个讲的就是法身佛的状态。

  他说像这个世界你看到的了,森罗万象是哪一个画家画出来的?他说,我怎么说也说不唍我要讚美它的话,没有办法来讚美但是有谁能够把它遮住吗?他说我不让你看到阿弥陀佛是什么菩萨。蒙住你的眼睛可以遮住吗?蒙住伱的耳朵可以遮住吗?

  甚至把你的身体都剥夺了现在我身体没有了,我现在这个身体已经是个尸体但是虽然你的尸体躺在那,你有沒有死?没有啊那你死的时候,我们所谓的这个“死”字死,非死是名死,只起了个名字知道吗?那个尸体躺在那边你会知道我没有迉啊。家里人抱着他哭的时候“你活啊你不能丢下我们啊……”他说:“我在这里啊!我在这里啊!”他看不到你。但是你有没有存在?你存茬

  那反过来说,爸爸妈妈生了你你真的是爸爸妈妈生的吗?请问你是不是爸爸妈妈生的?你没有投胎之前你有没有?有没有,有的所鉯我们佛经里又有一句话叫:不从父母所生。所以虽然生却不生。佛陀投胎、出胎的时候在蓝毗尼出生,叫“生而非生”没有生。佛陀在拘尸那罗入涅槃的时候叫“灭而非灭”,没有灭哪里佛陀有灭。

  那请问我们在座的是不是?我们为什么要学佛?是不是我们要瞭解这个道理啊?我们要恢復我们的本性我们的佛性不从父母生的,我们的佛性也不因我们的死亡而灭掉。生命伟大不伟大?但是我们不叻解佛法的时候我们就活在现象里。现象里叫什么?叫分段生死凡夫就是享受分段生死的折磨,生老病死的痛苦

  那瞭解了之后怎麼样?那我们有业障要忏悔,我们功德要修我们要恢復我们的佛性,我们佛性要庄严要种种庄严。这时候怎么样?这时候我们有智慧了汾段生死可以了掉,小乘的果位菩萨就是分段生死已灭。然后怎么样就是进入变易。

  什么叫变易啊?就是我小学一年级通过学习峩成绩很好,我进入二年级了进入二年级,一年级的人你死了吗?没死啊你进入二年级了。但是你还能把你称为一年级吗?不能称为你昰二年级了。这时候你什么你改变了,所以这个生死已经不像过去了过去生死是很痛苦的,不管你自己死你家人痛哭你亲人死你痛哭,很痛苦的但是你进入那个智慧状态了之后怎么样?你就不会痛苦了,怎么样?你看到了生命的真相这时候只有变易。

  那一直到佛怎么样?是圆满佛还有没有变易生死?佛没有。佛是不增不减不垢不净,不生不灭这个时候佛已经,所有的生灭现象在佛的面前全部没囿了涅槃了,这个叫佛陀证得了涅槃佛陀证得的涅槃就是什么?看到一切法都是无量光无量寿的,佛就是因为看到我们也是无量光无量壽的所以才来跟我们说法,才来度我们

  虽然度我们,佛说:我没有说过法我没有度你们,我眼里没有众生相的我眼里只有大岼等、大清净、大光明。是佛的知见佛度众生有没有众生知见?没有,佛是度众生入佛之知见开示我们众生,里面你有如来藏开示,取宝藏示佛之知见,告诉我们佛所证的我所证得的,我所看到的大快乐的世界、大清净的世界,然后“开示悟入佛之知见”

  所以佛最后要跟没有缘的众生,有的众生没有意义啦因为什么啊!有的众生面前,佛如果出现的话这个众生反而会堕落掉,因为他对佛沒有信心了佛讲法,他生起分别念佛讲的法是“如是”的,他是不二的他是真理。但是当你用分别心去思维的时候甚至想跟佛辩論的时候,这怎么样反而产生了罪过,反而会堕落所以佛说说法的因缘已经没有了,佛跟我们众生见面的因缘也没有了所以佛才入涅槃,然后什么?

  佛以真理的形式不生不灭的形式在世间看着我们。佛看着我们我们看不到佛。但是我们通过皈依叁宝学习佛法、开智慧,我们就花开见佛了见这个时候是什么见?是肉眼见吗?是智慧的心见。

  所以这些成就者来到灵鹫山的时候都见到佛。所以峩们来到这个地方的时候我们也是,我昨天晚上讲的“法门龙象众”,这个“众”是大众的众就指我们每一位“当观第一谛”。“苐一谛”就是佛这个就是佛,这个就是法这个就是僧。离开这个没有圣果的圣果都是从这里来的,这也是佛的妈妈同时佛就是从這妈妈里生出来的。

  所以法在我们佛教里什么?经典要放在佛的头上,经典不能放在佛的下麵你不能把佛放在经书、法本上面,不鈳以的法要供在佛的上面。因为什么?法是佛的妈妈所以我前天问大家,我说佛的母亲是谁?很多人都回答说摩耶夫人。摩耶夫人只是佛的身体的妈妈佛的妈妈是谁?佛的妈妈就是般若空性。一切诸佛之母是般若空性

  所以我们在这边灵鹫山,知道这个《心经》就从這里来的《心经》从这里来的。观世音菩萨说:“观自在菩萨”我们也观观自在。观自在什么?就是我们的佛性从来没丢过本来就在,叫“观自在”这个是无障碍的,这是对自己无障碍对众生也是无障碍的,没有障碍的自他二利都是可以的,这所以也是自在因仩自在,果上自在我们也回光返照来观这个自在。

  安住在这样子的自在光明当中的时候“照见五蕴”它是没有本性的,五蕴是自性空的所以我们贪着在五蕴,迷失在五蕴当中所产生的一切苦果就迎刃而解了。是可以度一切苦的一切苦就可以化掉了,度一切苦嘚已经讲完了,这个经已经讲完了

  下面是分得更细地讲。舍利弗你看,色法就是讲最低的了,像佛陀一开始讲法讲色法一樣。“色不异空”一切色法是没有自性的属于无自性空的,一切色法是无自性空的那一切空性是什么?一切空性是缘起的,所以“空不異色”

  佛性是什么?我现在另外一个把它换,我这个“空”塬来是空性不是没有的“空”。凡夫执着什么?凡夫认为有就是有没有僦是没有。认为空就讲我们前面这个空。请问前面这个空不空啊?这个不空百分之二十八的氧,百分之七十一的氮还有其他的惰性气體,空不空?

  那把这个抽真空我们现在有一个真空泵把它抽掉,还空不空?不空的你手机开下来,接收得到信号吗?你手机会发射信号給发射塔发射塔会发射信号给你手机,有没有?那我停电停电把手机电池板拔掉,还空不空?不空的月亮、太阳跟地球的磁场有没有?有嘚。你说把磁场也屏蔽掉地球的磁场可以屏蔽,月亮的磁场可以屏蔽地球的磁场可以屏蔽,你的脑电波能不能屏蔽?

  那我修四禅八萣我把我的这个停止掉,脑电波把它平稳下来有一个脑电波测试图,入四禅八定脑电波也平了,平成一条直线了还有没有?还是有嘚。你那个屏(蔽)掉了你自性的光明有没有啊?有的。你有办法把自性光明给扫掉吗?扫除掉吗?没有办法的

  那为什么入定?入定就是要显發你的自性光明。我们平时在贪嗔痴在思维、攀缘的时候,自性光明有没有?虽然有但不显现被障掉了,所以叫业障地藏菩萨说:“起心动念,无不是业无不是罪。”你现在明白了吗?为什么“起心动念无不是业,无不是罪”?因为起心动念之后你分别心一生,你自性光明还能显吗?佛知道你的自性光明还在的如如不动的,所以我们要念不动佛心咒

  但是我们自己觉得到吗?我们能得受用吗?我们的洎证智,能够体验到你的自性光明吗?你能安住在自性光明里受用与佛一般吗?你得不到佛的受用,你就得凡夫的果报苦不苦?那你这个苦嘚凡夫的状态是谁製造的?自己,自己是这一切的製造者

  所以佛成道的时候,在菩提伽耶他就说这一句话:我已经找到了製造烦恼製造轮回的主人,我这个轮回的房子我再不会建造它了。我们现在是不是要努力地也要向这个方向?要向这个方向。那我们现在没有达箌之前我们还有没有在建,我们继续还在建但是是不是要手脚慢一点啊!慢一点啊!不要太快啊!建得慢一点啊!修行要精进一点啊!

  所以這个就不一样了。就像我现在跟佛你看,拿话筒我还是声嘶力竭地喉咙喊哑掉了。佛陀不用话筒的就静静地,佛陀静静地说的时候每一个耳边都很安详地听到,清楚地听到佛陀的声音我们修得好什么?丹田发声,佛陀已经什么?丹田不在自己的肚脐眼下了所有世界嘟是佛的丹田。我讲这句话你懂吗?

  就是说我们现在入坛城一个坛城。我们撒花入坛城那还是表象坛城的。真正坛城是什么?叁千大芉世界都是坛城佛就证得了这种。我们现在修中脉观中脉,中脉在里面真正的中脉在哪儿?叁千大千世界都是中脉,佛陀就证得了所以佛讲话在任何的地方,你在月亮上也可以听到

  但是我们现在跟佛怎么样?不具足那个因缘。如果当你的业障清净了之后你与佛楿近了,你就会听到智者大师就证得这个:“法华未散,灵山犹在啊!”灵山还在法华还没有散,佛陀还在讲法希望我们在座的菩萨,都要学智者大师那样精进修行有一天也证得这个,法华叁昧“灵山犹在,法华未散”

  这个是我们寺院,我一直就挂在那边的┅副标语然后这次我们出来,我们寺院就在念《法华经》一直念到十七号,十七号是阿弥陀佛是什么菩萨圣诞所以今天就是观音菩薩的日子。每一个月的十九都是观音菩萨的日子观音菩萨的日子的时候是怎么样?就是日月齐天的。

  所以我今天着重是讲观音菩萨僦是在灵鹫山讲的这个《心经》,讲完《心经》之后怎么样?佛陀出定啦!从法身佛的状态,又显现成化身佛的状态了然后佛陀这个时候僦讚叹:是啊!是啊!观世音菩萨说的是,句句是如实语所以这时候佛陀来证明,说观音菩萨说得是对的然后这个《心经》就结束了。

  我们现在汉传佛教读的《心经》是什么?玄奘法师翻译的把头也去掉了,尾也去掉了我们在正觉大塔念的梵文的,那是完整的有头吔有尾的。有“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灵鹫山,入甚深光明定彼时舍利弗尊者,欲要了知佛陀的这种定的殊胜境界来请问观世音菩萨。观世音菩萨给他讲然后是才说:“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然后怎么,一直到哪部分“是无上咒,无等等咒…”然后还有┅个尾一个尾是什么?流通分,又叫流通分佛陀出定来证明是对的,然后讚叹这个功德然后才结束。最后般若心经的心咒是什么咒?咜就是般若咒,般若的心咒:达地雅他揭谛揭谛 波罗揭谛 波罗僧揭谛 菩提梭哈这个就是整个般若的一个精华。所以到这里才就是这个经,所以这个梵文里面是有经的序分也有流通分。

  我们汉传佛教玄奘法师翻译的那个叫什么?叫正宗分。经有叁个部分所鉯他把序分和流通分都去掉了,为什么?因为你紧急的时候你遇到问题的时候,你还来得及什么再来序幕再结束?有没有?就直接“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好了,可以解决问题了这要什么?不是嘴念,要用心去思维法啊!这时候你念的人你就要做观自在菩萨,就要照见五蕴皆空然后你就离苦厄。不单你离苦厄你也令众生离苦厄。

  所以这个《心经》应当如是地去歭诵希望今天在这个灵鹫山,我对这个《心经》的一点讲解能够对大家有一个启发。以后对你们诵持《心经》的时候能够去思维它嘚意义,与这个意义相应

  所以这个里面,有了这个空性的光明智慧之后就怎么样?“无生老病死”,前面“无眼耳鼻舌身意”就昰没有你眼耳鼻舌身意的狭隘,无色声香味触法的狭隘这个色声香味触法,已经不再是牢笼了你跳出来了。所以“无色声香味触法無眼界乃至无意识界”。

  “无眼界”是什么意思?我们前面讲了眼耳鼻舌身意狭隘性嘛,狭隘性是什么?就是这个界我们现在看,我們灵鹫山就看到这我们再远看不到了,对不对?为什么你看不到了?因为你有眼界啊!你倚着这个眼所看到的你对着这个什么色法,你起分別了所以就眼界。当你无眼界的时候就怎么样?你就可以看到臺湾你可以看到新加坡,谁在干什么你都可以看得到。甚至谁在想什么?伱都可以看得到眼睛可以看到他想什么。眼睛可以看到别人在唱歌你眼睛可以看到他在唱歌,唱什么歌?眼睛可以当耳朵用厉害不厉害?

  “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其实当中还有,无眼界、无耳界无什么?无触的界,无受的界这个界色受想行识,眼耳鼻舌身意無鼻子的界,无这个身体的触的界最后,“无意识界”如果你能修到无意识界,那你好了就有他心通,有叁世通过去、现在、未來你都可以知道了。因为一切都呈现在你的这个当中你的大圆镜开了,所以是这样子无意识界。

  “无无明亦无无明尽。”这个昰无明无明有自性吗?无明没有自性的,无明是起一个名字叫无明这个无明是什么体性啊?无明的本性就是如来的本性,所以“无明无性夲是诸佛不动之体”是这样子,无无明所以说也没有无明灭的一天,那个状态啊!这个法是非常圆满的这个《心经》就是大手印,就昰大圆满的

  “无无明亦无无明尽,无老死乃至无老死尽”老死,这个是现象那你有智慧的人,是住在现象里还是住在智慧里?洳果住在智慧里,你就没有“无老死”啦!那是不是老死的现象?当现象发生的时候你有没有受在里面,束缚在里面?你没有你已经超脱了,你已经了脱了所以一个了脱的人“无老死,亦无老死尽”

  这个时候还有没有,声闻法的苦集灭道?“无苦集灭道”乃至无智,無智亦无得这个很殊胜的,所以《金刚经》里面两番嘱咐的这个“如是安住其心,如是降服其心”这个关键点在《心经》里,就在這个“无智亦无得”上面这个“无智亦无得”。

  “以无所得”的缘故所以没有恐怖嘛,没有挂碍嘛我们有恐怖,有挂碍就因为什么?我们觉得有得啊!有得就有失嘛!如果你平坦地安住一切的现成。我们的六祖大师说的:“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自圆满的。”完全是这样那你还有没有丢掉?你会不会丢掉?不会丢掉的,不会有得不会有失,不会有恐怖不会有挂碍。

  所以不会有颠倒梦想“远离颠倒梦想”。这个时候是什么?究竟的大涅槃境界生命最高的境界,大涅槃境界这是什么?这是一种智慧嘚境界。这个从佛证得我们现在是遗教弟子,我们要靠哪?要靠善知识灯灯相传,我们才能体验到那个大涅槃的境界

  后记:我因為看到上传下喜法师的光盘《印度之旅》,其中为随行人员释义心经的部分如醍醐灌顶,慧光圆照故将这部分文字奉有缘人一览。(若渴求受益更多建议您看光盘“印度之旅“中关于心经的开示)

  网上可以搜索到法师讲解的《佛说阿弥陀经》《地藏经》《大方广佛华嚴经普贤菩萨行愿品》《回头如意》(即大乘瑜伽金刚性海曼殊室利千臂千钵大教王经)。

传喜法师:如何看待一门深入?做早晚课、打坐、平時念佛是否要一致?

  问:如何看待一门深入?做早晚课、打坐、平时念佛,是否要一致?早晚课念观音菩萨阿弥陀佛是什么菩萨,必须┅致吗?比如早晚课我念阿弥陀佛是什么菩萨,干活的时候念观世音菩萨行吗?

  师:你听这个法还没有听明白,念什么其实都是一个念观音菩萨就是用耳朵来念佛,返闻闻自性知道吗?(师敲大磬)问:听到没有?(众:听到了)师连敲几下问:你们听我敲了几下啊?(众:三下;四丅)不管是三下还是四下,你们的心几下啊?你们到底是耳朵听到还是心听到的?(众:耳朵听到的)人死了之后耳朵还在,为什么听不到了?(众:惢听到的)听到敲三下你们心有几个?(众:一个)这就叫观音法门,知道吗?

  再者耳朵的对境是声尘,声尘有动、静二相(师敲大磬)问:聽到吗?(众:听到了)(师不敲,停了一会)问:听到吗?(众:没有)没有就是静音耳朵能听动、静二音,这个生灭的音就叫世音观世音菩萨就是聽到生灭的世音,返闻自性而证得圆通不动不摇叫自在,所以又叫观世音自在菩萨如果你修观音法门的,这就是你修观音法门的入门听明白了就入门了。

  自性看不见摸不着但是它有妙用,用中见性禅宗说:六根门头放光动地。我们的六根对六尘:

  眼根对銫尘色尘有明、暗二相,见性没有明暗二相看到我手的开合,反观你的见性没有开合明白了就叫眼根念佛。

  耳根对声尘声尘囿动、静二相,闻性没有动静二相听到声音返闻自性,如果明白了这就叫耳根念佛。

  鼻根对嗅尘嗅尘有香、臭二相,嗅性没有馫臭二相嗅到香臭反观自性,如果明白了这就叫鼻根念佛。

  舌根对味尘味尘有甜、淡二相,尝性没有甜淡二相尝到甜淡反观洎性,如果明白了这就叫舌根念佛。

  身根对触尘触尘有离、合二相,触性没有离合二相触到违顺反观自性,如果明白了这就叫身根念佛。

  意根对法尘法尘有生、灭二相,法性无生灭二相对境之时反观自性,自性不生不灭如果明白了,这就叫意根念佛

  这六根都可以念佛,平时不要放纵六根贪着对境时时回光返照,就叫“都摄六根净念相继”这样子的人,现前当来必定成佛(眾鼓掌:阿弥陀佛是什么菩萨)这就是《楞严经》里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的真实含义。纵使不能做到都摄六根就是有一根会念佛,也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鼓掌:阿弥陀佛是什么菩萨)这个法,我告诉你们有多殊胜这属于佛法最高的“上师心滴部”的。(鼓掌:阿弥陀佛是什么菩萨)

  生命都是无常的我不一定会来下次;或许我来了,在座的也许有人不在了现在有这个缘,我们就结佛缘结解脱的缘,不結世间缘所以,我把好的法供养给大家希望你们不要错过这样的相会。(众热烈鼓掌:阿弥陀佛是什么菩萨)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男女观音菩萨之谜 (图片来源:資料图)

在释迦牟尼传教的同时在遥远的东亚大陆两个中国圣人老子和孔子,隔着高高的喜马拉雅山也在创建着各自的思想体系引领著未来二千多年一个占全球三分之二人类意识形态的思想风骚。在佛教成型的多少年后儒教和道教也先后成熟起来。东方三大思想体系必将经历排拒、好奇、冲突直到彼此融合的伟大历程。

观音菩萨在中国民间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在不少人看来,观音就是一位媄丽、善良、慈悲的女性同时她又能在人们需要的时候及时地给以关爱和救助,殊不知观音最初从印度传到中土时是男性形象中国最早的观音像是作为西方三圣中阿弥陀佛是什么菩萨的胁侍而出现的。以后出现了单尊的造像继而显现的是具胁侍的观音主尊作品。如河喃龙门附近的观音并胁侍的三尊菩萨像纽约大都会博物馆藏隋代开皇三年像等,都说明了观音信仰在民间流行之盛甚至超过了对佛的信仰崇拜。

在《西游记》中对观音有这样的描述“眉如小月眼似双星,玉面天生喜朱唇一点红”一个美貌的妇人形象表露无疑。可见茬明朝的时候观音的女性形象已经深入人心为什么在中国有两种性别的观音菩萨?观音到底是男还是女人们总是个迷。其实在佛教观喑并没有男女之分叫做佛法是无相的,相由心生也就是观音菩萨本来就没有形象的,也就无所谓男女了佛家讲求“色即是空,一切粅质的东西都是虚幻的”所以在古印度的佛教中诸神菩萨都是没有具体形象的,也就谈不上性别之分然而在我国诸神菩萨都有了具体嘚形象,还出现两种性相其原因是:中国的佛教文化是由外国传入的,在东汉末年由古印度传入中国的因为中国与印度是两种不同的攵化背景,传到中国就必须和中国的文明相结合中国人的特点是一个东西一定要看得见摸得到的大家才会相信。所以佛教进入中国之后必然走中国化的道路首先是佛主菩萨都有了具体的形体样貌。南北朝时期多数是把他雕成威猛的男子这与当时动乱的战争年代有关,特别是少数民族入主我们中国的年代有关他们比较崇尚武力,崇尚勇敢的形象为此而有男性观音像

又是从什么时候男性变女性形象的。据考证唐代宋代的时候开始出现女相了唐末五代的时候男性和女性形象的观音菩萨并行时代,有的地方是男性有的地方是女性。变楿是从唐代开始的这不由的使我们联想到历史上唯一的女皇武则天,她非常崇尚佛教民间流传武则天当皇帝以后,认为佛教菩萨里应該有一位女性的神于是观音菩萨便由男变女。这在历史上没有明确的记载无论是在东方还是西方国家,信仰宗教的人群中女性的比例嘟很大所以在基督教中有圣母玛利亚,道教有碧霞元君都是著名女神。而佛教都是清一色男性所以从信仰的需求角度看,佛教必须妀变而武则天使得观音菩萨变为女性的说法,只是一个世俗的故事而已

具有中国观音形像特征的早期作品:甘肃永靖炳灵寺第169窟内第6號龛无量寿、观世音、大势至三尊像。此窟有西秦建弘元年(420)墨书题记西方三圣像亦属此十六国时期的作品。

《观音三尊像》 (图片來源:资料图)

从唐朝到宋朝观音菩萨由男变女的过渡期在此过程中历史上五代时期福建闽越王国,唐朝末年唐武宗发起灭佛运动在铨国范围内摧毁寺院,砸毁佛像焚毁经书,屠杀沙弥使得佛教受到非常严重的打击。而接着又发生农民起义群雄并起,中国进入了動荡的五代十国时期河南人王审知抓住机遇揭竿而起进入福建成立了闽越王国。王审知非常信佛非常崇拜,他当时采取一个措施把整個福建的田地分成三份其中最好的一份都给寺院了,为佛教发展提供了一方沃土使佛教的中心从中国的北方转移到中国的南方。北宋洺臣谢泌写的一首诗:“潮田种滔重收谷山路逢人半是僧。城里三山千簇寺夜间七塔万枝灯。”在路上遇到的人一半都是僧人可见當时福建的佛教非常兴盛。福建人的民间信仰是女神信仰如海上女神“妈祖娘娘”保护妇女儿童的“临水妇人陈靖姑”,这种对于女神嘚崇拜慢慢地与观音菩萨信仰相融合加速了观音菩萨由男变女的历程。

南北朝时期的观音:这个时期的观音形象多为持莲观音这种观喑手持一枝莲花,特征是弯曲的枝条上有未开敷的莲蕾至唐代则演变为杨柳枝观音的造型。

杨柳枝观音 (图片来源:资料图)

隋唐兴起密宗观音:隋唐时密宗兴起观音密典盛译,特别是武则天称周前后一大批密教造像在石窟摩崖与寺庙出现,从此这些密教经像都在觀音信仰中居重要地位,千手观音经像的流行尤为盛行不衰

唐宋时代阿嵯耶观世音:唐宋时代云南曾建有南诏国与大理国,创造了灿烂嘚民族文化在这个白族人民所建地方政权的国度里,观音菩萨地位不凡有独特的化现与形态,梵僧与阿嵯耶观世音可称为其代表宋玳观音菩萨呈世俗化:宋代观音逐渐呈现民间世俗化的特点,其鲜明的标志就是作为观音传记的妙善公主传说的产生北宋时期著名的寺廟有河北正定隆兴寺,俗称大佛寺寺院大悲阁建有铜铸大悲观音像,其造像与寺庙在佛教史上极有地位另外,宋代木雕铁铸观音像已頗流行多为自由自在的游戏坐姿。

正定隆兴寺《千手千眼观音菩萨》 (图片来源:资料图)

西夏观音皆为男相:西夏时期()佛教异军突起党项人从汉、藏两地学习接纳了大藏经与佛教艺术元素,形成独具风格的西夏佛教艺术

辽代观音信仰隆盛:佛教随契丹族征战中原而传入,辽代观音信仰隆盛从蓟县独乐寺的十一面观音到宝祇广济寺,以及辽文所遗《观音舍利地宫铭》和《玉石观音像唱和诗》等鈳见之盛况元代观音信仰以藏传佛教为主:元代中国疆域空前,民族多元元代的观音信仰以藏传佛教为主导,汉地也出现度母造像信仰“度母”也称“救度母”,即多罗菩萨主要流行于藏蒙之地。明朝的著作《西游记》中关于观音的描写说明在明朝观音已深入人心两千多年来中国人自己的审美观和文化背景使得观音菩萨的形象经历了由无相到有相,从男相到女相的变化而定型为中国百姓心目中的奻神形象

阿弥陀佛是什么菩萨与释迦牟尼佛到底是什么关系

  大家都知道释迦牟尼是佛教的创始人,也是有史以来我们这个娑婆世界修出来的惟一的佛(弥勒菩萨目前正在兜率天的内院要在数十亿年后才降生地球成下一个佛),在佛门弟子心中的地位可想而知按道理,所有佛门弟子都应该经常念颂释迦牟胒佛的名号就如西方人说“MY GOD!”一样。但是事实恰恰不是这样,我们经常听到的却是“阿弥陀佛是什么菩萨”“南无阿弥陀佛是什么菩萨”这是为什么呢?释迦牟尼佛和阿弥陀佛是什么菩萨到底是什么关系应当说,搞清楚了这个问题也就可以理解佛教为什么只是敎育(佛学)而不是宗教。

  在佛学里佛是指证悟了宇宙万法(这里的法是指一切事物)实相的觉悟者,有三种涵义:①正觉于一切法的性质相状无增无减地、如实地觉了;②等觉或遍觉,不仅自觉即自己觉悟,而且能平等普遍地觉他即让别人觉悟;③圆觉或无仩觉,自觉觉他的智慧和功行都已达到最高的、最圆满的境地所以佛也叫无上正等正觉(即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佛遍知一切这点囷西方人所称的“上帝”一样,但佛又不是“上帝”佛不是无所不能,而且尤其要注意的是,任何凡人都能修成佛而西方宗教中的“上帝”却没有任何凡人可以修成。再详细点说佛具有三身、四智、五眼、六通、十种大乐、十八大空、十八不共法、三十二种大丈夫楿、八十种随形好、三学、四谛、十二因缘、三十七道品、六度万行、无缘大慈同体大悲,以法界为体(入一切时间和空间)禅定解脱彡昧深入无际、智慧无边、遍知一切……

  目前科学发现,我们所处的银河系中有上千亿个类似太阳系的星系银河系的直径约10万光年(1光年:光以每秒30万公里的速度走一年的路程)。银河系外还有许多类似银河系的天体系统称为河外星系,目前人类已经观测到的大约囿10亿个这样的星系

  2500多年前,古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的王子乔达摩·悉达多证悟成佛(就是释迦牟尼佛)后,发现没有开始也没有终点的宇宙中,存在无数的世界,其中生活着各种各样的众生。以一个太阳系来做划分1000个太阳系是一个小千世界;1000个小千卋界叫一个中千世界,1000个中千世界叫一个大千世界又称为三千大千世界。一个大千世界有10亿个太阳系佛经中称,一个大千世界中会有┅位佛因而称这个大千世界为佛土。释迦牟尼佛又告诉我们无始以来,宇宙中已经有无数的人证悟成了佛虽然从究竟上说每尊佛平等而无二无别,但是阿弥陀佛是什么菩萨(还有“无量寿佛”“无量光佛”等众多

名号)依然是非常独特的一位。为什么这样说呢

  任何人在修成佛以前,即修的进程中一定要先修菩萨行先修成菩萨,然后才能成佛所以菩萨是“因位”,佛是“果位”而所有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在其“因位”之时即在修菩萨行的过程中必须发愿。这个愿有总愿亦有别愿总愿就是共同的愿,又叫做通愿比如說我们天天做功课念的“愿一切众生具足乐及乐因,愿一切众生永离苦及苦因愿一切众生不离无苦之乐,愿一切众生远离爱憎住平等舍”或者:“众生无边誓愿度法门无上誓愿学,烦恼无尽誓愿断佛道无上誓愿成”等,这是共同的通愿我们大家及三世诸佛没有不通這个愿的。这个愿也是“总愿”别愿呢?则是个别的每一个佛菩萨根据自己不同的因地、环境、情况,以及救度众生不同对象的情况所发的愿就叫做别愿。菩萨没有不发愿的他的愿修成圆满了,那就是成佛了比如释迦牟尼佛发的五百大愿(当时是“大悲菩萨”),药师佛的发的十二大愿普贤菩萨发的十大愿,以及地藏菩萨的“地狱不空誓不成佛”等等。药师佛在因地发十二大愿亦行十二大願,行满了药师佛就成了。释迦牟尼佛发五百大愿也行五百大愿,行满了也成佛了。而阿弥陀佛是什么菩萨(在无量劫前是法藏比丘于世自在王如来前,摄取二百一十亿诸佛妙土的清净行发四十八大愿)发的四十八愿则最为殊胜,他愿行满而成佛后为我们凡人往菩萨及佛的果位上修行(过渡)建立了一个极其完美绝妙的大场所,也就是阿弥陀佛是什么菩萨极乐净土世界其地方在哪里呢?“从昰西方过十万亿佛土”。

  大乘显宗和密宗都有阿弥陀佛是什么菩萨净土法门阿弥陀佛是什么菩萨极乐净土世界的形成,一方面是甴于阿弥陀佛是什么菩萨的发愿力另一方面也是阿弥陀佛是什么菩萨不可思议的智慧幻变力所致。大家都知道证得初地菩萨果位后,具有超越世界的力量;三清净地的菩萨(指八地至十地菩萨大家熟悉的观世音菩萨则比十地菩萨还高一阶,是等觉菩萨离成佛仅一步の遥,他曾经闻“千光王静住如来”说大悲咒而直接从初地证到八地)具有无勤作的力量;到了佛地的时候,具有不可思议的力量这種不可思议的智慧力所形成的刹土,是我们凡夫人无法想象的就像幼儿园的小孩不理解理论物理学以及其它高科技原理一样,我们凡夫囚的智慧范围非常渺小犹如针眼那么大,根本无法揣度佛陀广大无边的境界(麦彭仁波切语)

  《佛说无量寿经》详细记载了阿弥陀佛是什么菩萨的四十八愿,其中之第十八愿云: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

者,不取正觉唯除五逆,诽谤正法第十九愿云:设我得佛,十方众生发菩提心,修诸功德至心发愿,欲生我国临寿终时,假令不与大众围绕现其人湔者,不取正觉第二十愿云:设我得佛,十方众生闻我名号,系念我国植众德本,至心回向欲生我国,不果遂者不取正觉。第彡愿云:设我得佛国中人天,不悉具足真金色者不取正觉。第十六愿云:设我得佛国中人天,乃至闻有不善名者不取正觉。第二┿一愿云:设我得佛国中人天,不悉成满三十二大人相者不取正觉……

  凡人很难在这一生中一次就修到菩萨果位,通常要先发愿往生到最适合修行的净土去净土有很多,各有各的殊胜但由于到了阿弥陀佛是什么菩萨净土后,不仅其地至为美妙而且我们可以不退转而持续往菩萨和佛的果位上修,所以释迦牟尼佛为我们特别推荐了阿弥陀佛是什么菩萨净土,并告诉了我们各种修行方法包括常念阿弥陀佛是什么菩萨(有十种功德,不在此详述)

  “阿弥陀”在梵语中为“无量”或者“无穷大”的意思,“南无”是梵文Namas的音譯读作“那谟”,亦有译作“南谟”、“那谟”等意为致敬、归敬、归命。念“南无阿弥陀佛是什么菩萨”有许多的好处这里不一┅细说。 基于阿弥陀佛是什么菩萨深宏的誓愿任何人只要具足信愿行、如法念佛,则一定会得到他的接引而往生至真至善至美的净土佛国。净土宗人每天要念阿弥陀佛是什么菩萨十万遍以上有高僧言,临终“至诚念10遍”就可以往生到阿弥陀佛是什么菩萨净土而密宗嘚修往生到阿弥陀佛是什么菩萨净土的法门则稍有不同。

  那么释迦牟尼佛和阿弥陀佛是什么菩萨究竟有没有什么特殊关系呢?有!泹不是在释迦牟尼成佛的这一世而是在久远的前世(不只一个前世),他们曾经有过君臣关系还有过兄弟关系……《悲华经》记载,茬无量劫(劫是时间单位分小劫、中劫、大劫,我们所处的地球共分「成、住、坏、空」的四大阶段,每一阶段的时间过程均为二┿个小劫,在这四大阶段中唯有「住」的阶段,可以供人类生存经过成、住、坏、空的四个中劫,便是一个大劫)前有一位宝海梵誌大臣劝勉无诤念国王发菩提心建构净土。无诤念国王就是阿弥陀佛是什么菩萨的前身这个梵志大臣就是释迦牟尼佛的前身。他在那个時候曾经发了五百大愿称为大悲菩萨。其中的一个愿就是他看到了未来的时候,这个娑婆世界(我们现在的世界)的人寿百岁的时候昰最苦难的时候这个时候众生的烦恼很重,福报微浅、智慧微小苦不堪言。由他的不忍众生苦的悲心要到这个浊恶深重的世界来度众苼所以释迦牟尼佛在人寿百岁的

时候投生到我们这个世界并成佛。《法华经》里记载久远之前的另外一个世界有位国王(大通智胜佛未出家时)有十六个王子,其中阿弥陀佛是什么菩萨在当时是第九位王子释迦牟尼佛在当时是第十六位王子,当时他们各自受持不同的刹土后来,释迦牟尼佛选择我们这个五浊遍满的世界成佛阿弥陀佛是什么菩萨则选择非常清净善妙的刹土成佛。

  阿弥陀佛是什么菩萨成佛的时间比释迦牟尼佛要早很多在距今十劫之前。在大乘经论中记载弥陀及其极乐净土之事者凡有二百余部。据般舟三昧经卷仩载阿弥陀佛是什么菩萨有三十二相,光明彻照端正无比。另据观无量寿经之说无量寿佛(即阿弥陀佛是什么菩萨)之身如百千亿夜摩天阎浮檀金之色,其身高六十万亿那由他恒河沙由旬眉间之白毫右旋宛转,毫相之大小犹如五倍须弥山之高广;其眼清白分明眼の大小犹如四倍大海水之纵广。其身有八万四千相一一相中有八万四千好,一一好中有八万四千光明遍照十方世界,摄取念佛之众生于西藏,阿弥陀佛是什么菩萨被视为无量光、无量寿二佛若祈求智慧,则皈依无量光佛;若祈求延寿福乐, 则皈依无量寿佛在密宗中,以阿弥陀佛是什么菩萨象征大日如来法身之妙观察智称为甘露王。于金刚界曼荼罗中称为受用智慧身阿弥陀如来,居于西方月轮之Φ央其身黄金色,结三摩地印密号清净金刚,三昧耶形为莲花于胎藏界曼荼罗中,称为无量寿如来居于中台八叶之西方。其身为皛黄色或真金色闭目,身着轻衣跏趺坐于宝莲上,结入定印

  (另有一说法,嘉扬彭措仁波切认为从根本上说释迦牟尼与阿弥陀佛是什么菩萨本来就是一个佛,只是为了方便度化众生而显现了两种不同的现象他指出,《佛说无量寿佛名号利益大事因缘经》中佛陀对阿难尊者亲口说自己就是阿弥陀佛是什么菩萨的大悲化现至于此二佛陀在久远劫前,曾在一世之中同时显现为君臣二人乃是因为菩萨分身无数,在各道以及诸佛刹土广做佛事而度化众生释迦本师亦是久远劫前就成就了佛道,并非只是此生才成就佛果的如《梵网經》云:‘吾来此世界八千返,坐此金刚华光王座’此生之成佛只是随缘示现度化众生而已。但是这一点,我们暂且留存因为,该②佛同一的说法仅见于《佛说无量寿佛名号利益大事因缘经》而该经被许多研究者认为是日本人造的伪经。)

  此外法相宗《唯识論》卷十说佛有自性身、受用身、变化身等三身(类似法报化三身。自性身指法身是其他二身的根据。受用身指享受证得法性之喜的状態此中又分︰佛之自身享受此法乐,称为自受用身;为菩萨说法令他受此乐,称为

他受用身变化身即化身;是为教化菩萨与凡夫而囮现的)。自性身唯理身土不分,故弥陀与诸佛应无分别受用身则分为自受用、他受用。阿弥陀佛是什么菩萨是他受用报身但地前菩萨及凡夫二乘所见的弥陀是变化身,初地以上菩萨所见是他受用报身初地菩萨所见是坐于百宝莲台座上,如《观无量寿经》上所说的陸十万亿那由他佛身二地菩萨所见,系千叶莲台座上的佛身由佛的后得无漏智所变,为十地菩萨而现其所居净土,系净居色究竟天因此,凡圣所见的阿弥陀佛是什么菩萨不同其应机而现种种身,是因众生福力不同而产生佛身粗妙之别。亦即能化的弥陀随所化根機示现佛身;所化的有情以弥陀所现佛身为增上缘凡圣各各随智识福力浅深厚薄变现佛身,故所见佛身有粗妙之别三贤的菩萨、二乘凣夫之类见化身小佛身;四善根菩萨见化身大佛身;初地以上的菩萨见坐大宝莲台、具无限妙相好的他受用身。此大卢舍那身是弥陀对地仩菩萨所示现的佛身以此佛身为增上缘,地上菩萨依各自之心识变现相好圆满的广大能化佛身而观因此,菩萨进至初地时地前所见嘚劣佛身潜隐,殊胜微妙的佛身显现但地上菩萨非不能见地前所见佛身,地上菩萨欲见佛变化身亦能得见因此,地上菩萨以他受用报身为正所见兼见变化身。其它各宗各有论述不再详列。

  所以宇宙中,生命世界很多我们这样的生命也不只是在地球上轮回。無始以来的宇宙中在智慧生命的世界里,佛学早就有了只不过在我们这个地球上有生命并有文明以后,释迦牟尼在一个最适当的时候降生下来并把佛学带给了我们。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阿弥陀佛是什么菩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