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沌大学年度大课商学院《正向领导(一)如何找到最佳领导

原标题:没有天生的领导者,一个模型找到你的最佳领导区

领导力是天生的吗?通过后天学习能成为卓越的领导者吗?

在混沌商学院第一模块《正向领导》首堂大课上,哈佛大学“最受欢迎导师”泰勒·本-沙哈尔博士告诉我们:能。

现场听过他《正向领导》课程的学员,走出教室时都迈着春天一样的步伐。

? 没有人天生就是领导,卓越领导者最重要的两大特质是:第一,持续专注于自我优势;第二,找到能够发挥优势的最佳环境。

—— 泰勒·本-沙哈尔博士

授课老师 | 泰勒·本-沙哈尔

哈佛大学“最受欢迎导师”

如何成为更好的领导者?

向最顶尖的那一小撮人学习

研究最顶尖者能为所有人开出药方

亚伯拉罕·马斯洛是20世纪最伟大的心理学家之一,他提出的“需求层次理论”,是几乎所有商学院学生的必学经典。

但今天我要讲的另一个理论,远没有这么著名,甚至被完全忽略,却是我认为马斯洛更重要的理论。

要了解人的最大潜能并让所有人受益,我们就不能只关注平均值,而应重点研究那一小部分表现最优异者,学习、总结他们的方法,再传授给更多人

这个理论,完全改变了我的生活,改变了我看待研究、看待与人相处、看待领导力和幸福的方式。

我人生头一次意识到,要想我们辛苦得来的研究结果发挥最大效用,我们应该向研究对象中最顶尖的那部分人学习。

因为研究平均值只能描述现象,而研究最顶尖者,却能为所有人开出药方,让每个人受益。

1864年,英国哲学家约翰·斯图尔特·穆勒(John Stuart Mill)在其著作《关于女人的屈服》中,提出了一个对于我们今天如何看待爱情、关系、性别平等等问题仍有巨大影响的看法:

理想的男女关系,是双方不断交替处于领导地位,既要领导对方,又要被对方领导。

这个结论,影响和帮助了几亿甚至几十亿的普通男女。但它不是通过研究一些普通关系得出的,而是基于作者所知道的最好关系,即他和妻子的关系提出。

对于领导力的研究同理。

这个世界并不存在五步幸福法,或三步领导力法这样的捷径。如果我们想成为更好的领导者,就应该研究那一小撮最优秀者,向他们学习。

过去 5 年,我们通过研究那些在全球 500 强任职的高管和优秀企业创始人,总结提出了一个可以让所有人学习、并能够有效提升其领导力的模型:

卓越领导者sharp模型

《正向领导》四节课,我会分别就每一要素进行阐述,今天我们先来探讨第一个要素:优势。

专注优势,找到最佳领导区

最佳领导区:优势与激情的重合区

著名战略咨询公司盖勒普(Gallup),曾做过一项关于如何利用个人优势培养领导力的研究。调研对象遍布 63 个国家,包含数百家公司的 110 多万人。

他们针对两类人群:普通工作者、优秀领导者,提了一个问题:

  • 你如何提升自我,发挥优势还是弥补劣势?

实际上,不管在中国、美国,还是其他国家,大多数人的回答都是弥补劣势,他们认为专注于劣势更有助于自我提升。只有少数人回答发挥优势更重要。

而这些少数人往往更成功 ——不仅事业更成功,生活也更幸福。

这就指出了一个相关性,即,很可能更专注于自己优势的人更成功,或者,已经更成功的人,往往更加关注自己的优势。

为了弄清因果关系,研究人员进一步问了三个问题:

  • 你的优势是什么,即你最擅长做什么?

你是一个很好的战略思考者吗?你是很善于倾听,还是很会写报告?或者你是Excel专家?

  • 你的优势从哪来,即做什么让你最有激情?

你是不是非常热爱做 Excel?或者特别喜欢跟人打交道?还是特别热爱写作?演讲?

这两个问题的研究结果表明:当一个人所从事的工作处于优势和激情的重合区,他往往能达到个人最佳状态,即到达最佳领导区

—— 更高效、更有创造力、人际关系更融洽、业务绩效更好……

接着,研究人员问了第三个问题:

  • 工作中你有机会每天都做最擅长的事吗?即,你是否能在日常工作中发挥优势?

毫无例外,每一个国家,大多数人都回答没有机会,只有少数人回答有机会。

这些有机会在日常工作中发挥优势的少数人,哪怕每天只发挥半小时,他们的业绩也更好。

而优秀领导者都会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每天充满激情地做着自己擅长的事,长期处于最佳领导区,工作效率平均高出常人 6 倍

同时,优秀领导者也能够主动发现并善用员工的优势,提供与之相匹配的岗位,让他们充分发挥专长和潜力,从而让组织绩效翻倍

而大部分普通工作者则总在弥补劣势,结果消耗了大量精力,没有机会再去了解如何最大化发挥优势,终究难以取得大的成就。

正如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所说:

“唯有依靠优势,才能真正实现卓越,人不能依靠弱点做出成绩,从无能提升到平庸所要付出的精力,远远超过从一流提升到卓越所要付出的努力。”

发挥优势,有利于全面提升自信

为什么发挥优势能让个人及组织变得更优秀、更成功?

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发挥优势,有利于增强自信,而自信会产生连锁反应,让我们生活工作的方方面面都得到改善和提升。

相反,如果紧盯劣势,我们则会备受打击,自信心的下降同样会引起连锁反应,甚至连原本的优势也受到负面影响。

和大家分享一个我的个人经历。

在哈佛刚上大一时,因写作水平较差,我被分配到初级写作班,大二才进阶到高级班。初级和高级班的两位老师都看出我的写作问题:行文散漫,缺乏条理。

不同的是,初级班的老师说我写得一无是处,使尽浑身解数想要纠正我的问题,让我大一一整年的写作课成为噩梦,甚至影响了我在物理、数学等其他擅长科目上的发挥。

而高级班的老师,从我的问题中看到了潜在的优势和激情:知识面广阔,思维活跃。

于是她鼓励我发挥所长,随心所欲写不同知识领域的内容。之后再慢慢训练我将不同内容整合起来,弥补我缺乏条理的弱点。

得到高级班老师的认可,让我备受鼓舞,当时的论文标准长度为 10 页,我竟一口气写了 15 页。随着写作渐入佳境,我生活中的其他方面也渐渐从大一的噩梦中缓和过来。

自那以后,我笔耕不辍。时至今日,我已完成七本书,同时还有三本正在撰写。

这是我擅长的工作,也是我充满激情的事业。而这一切的源头,都因为那个老师看到了我的潜在优势,并引导我最大化发挥优势。

卓越领导者,生活事业双丰收

俗话说,成功容易幸福难。但与一般人相比,真正卓越的领导者,不仅事业更成功,而且生活更幸福。

成功和幸福之间到底有什么关系?获得成功之后我们就能从此幸福地生活下去吗?

大多数人都会这么认为。但我们的研究结果却表明:成功并不能带来幸福,相反,幸福可以带来成功。幸福是因,成功是果。

在我们调研中,被哈佛录取的学生,可能高兴一天,一周,或一个月,但高兴劲儿一过,他们的幸福感就重回被录取前的水平;一夜成名的明星,万众瞩目,挣着花不完的钱,但成名最初的兴奋一过,他们的幸福感又会回到从前,甚至不如从前。

生活中一时的成败只能带来短暂的情绪波动,长期而言,绝大多数人的幸福感都维持在某条固定基准线上。

幸福基准线保持不变(蓝线)

积极心理学认为:幸福能使人身心愉悦,带来积极的正面情绪。

正面情绪具有激发创造力、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员工流失率、促进身体健康等积极作用。而这些,正是与领导力提升密切相关的因素。

但是,如果不管经历多大的情绪波动,幸福感总是回到原点,我们如何才能更幸福、更有领导力、进而更成功呢?

这正是积极心理学和正向领导的研究课题。我们有许多研究成果 ——包括 sharp 模型,都能够帮助大家提升幸福基准线。

幸福基准线逐渐上升(蓝线)

这样,即使生活仍会起起落落,但长期而言,我们的幸福基准线是上升的。

哪怕只是微弱地上升3%、5%,我们也会获得更多有助于成功的正面情绪。最终,我们会像那些卓越领导者一样,事业成功,生活幸福!

不是基因造就了卓越领导者,而是卓越领导者自己造就了自己。

卓越领导者最重要的两大特质:

第一,持续专注于自我优势;

第二,找到能够发挥优势的最佳环境。

当我们能够向最优秀的领导者学习,找到自己的最佳领导区,最大化发挥优势,我们就能成为更好的领导者。

不仅是工作中更好的领导者,也在生活中成为更好的爱人、更好的父母、更好的朋友、更好的人。(完)

如果你有朋友在工作中感到迷茫、不开心,你可以把这篇文章分享给TA。

*本文根据4月7日泰勒·本-沙哈尔老师在混沌大学的课程整理而成,内容仅为全部课程的1/10。戳此领取听课资格,即可听取完整课程。

你喜欢你现在的工作吗?

欢迎留言分享,随意上墙。

本周完成了混沌商学院《正向领导力》课程讲座的学习。整个课程是围绕着SHARP模型展开,并且着重是从研究优秀的领导者或组织团队来看所谓真正的正向领导力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课程方法论1: 马斯洛 - 我们要向最好的人学习

为什么强调向最优秀的人学习。缘起于Tal教授自身的经历,他在年轻时看到马斯洛1954年撰写的一篇关于统计学的论文,强调了当研究一个群体时,不仅仅需要研究群体的平均值,还应该研究群体中最优秀人的表现。

马斯洛-向最好的人学习

在二战刚结束的强调人人平等,抵制纳粹精英统治的年代,这样的观点当然被埋没,但却极大地启发了Tal教授在其自己对于领导力研究时,需要研究最好的榜样是怎样的,成功的人与普通的人究竟差别在哪里。将成功族群的经验分享到更大范围后,自然能提升群体的水平。

在这一部分,Tal教授还引用了马斯洛当年论文中的一段话,大体意思是在长久的历史发展中,由于大多数时候(统计学)关注的总是群体大体的平均的水平,忽视了那些优秀的样本,其实人类的潜力是被大大低估了。

马斯洛 - 人的潜能被低估了

很燃的一段话,也想到自己前段时间在重读Elon Musk传记,SpaceX和Tesla一路经历的各种艰辛挫折,绝对是“极限”级别,对比起来自己日常工作中的那些问题简直就是小打小闹。

还特别敬佩Musk的一个最大优点,大家肯定都知道Musk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优等生样的领导者,各种情绪化,任性和铁腕领导,但在面对困境时,Musk却是个极端压力下能够做出理智的最佳决策的管理者。

课程方法论2: SHARP五力模型

前面说到要向最佳的领导者学习,Tal教授及其合作伙伴在经过了多年对于优秀领导者和团队的研究调研后,总结出了5个关键要素,来指导我们的日常行为,分别是:
S - Strength(优势),你的强项所在,做自己擅长的事情经常能有更好的结果,并且产生正向激励
H - Health(健康),不仅是一般意义上的健康状态,更要关注自己是否能很好地处理压力
A - Absorption(专注),你工作中是否能经常保持专注的高产出的状态
R - Relationship(关系),主要指团队关系,是否营造出一种透明,积极,高效地能激励团队合作的环境
P - Purpose(目的),对于工作的理解和追求,领导者自己展现出来的状态,也会影响团队

自己对于这个模型,还是比较认同的。前面3个因素更多是关注领导者自己能力的培养,但后面2个因素则涵盖了领导者与团队的互动,进一步说明了领导者可以如何给团队带来积极的影响。

由于课程内容量还是比较丰富的,以下仅摘取每部分中对自己最有启发的内容。

第一要素:Strength(优势)- 扬长避短,放下对于软肋的执着

关于发挥优势,经常有一个误区:传统教育经常要求我们“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似乎优秀的人就应该是十项全能。于是会出现有明显长处的人,会花大把时间去补足自己的短处,但效果经常不佳,甚至还耽误了在自己长伴上的发挥,投入产出比非常不划算。

虽然大家现在渐渐接受了应该走“扬长避短”的路子,但在日常具体的行为上,脑子经常一下子转不过来,特别是在工作中,典型情况是在制定个人目标时,领导经常会提点下属:你这xxx方面已经做得不错了,另外xxx方面要还需要大力提升。审视我自己也有同样的情况,在考核下属和自己时,还总抱着一种“查缺补漏”的心态。结果是在那些特别不擅长领域上制定的KPI目标,经常费力还做不好,还影响自己的情绪与自我信心。

而正确的做法,作为一个员工的角色,应该是明确自己的优势领域,看能在哪些具体工作中发挥作用,多做这些工作,如果发现自己能力与现在工作不匹配,应该与领导沟通进行调整转化工作内容;而作为领导的角色,也应该了解团队每个成员的优势,在工作分配上有所结合,发挥团队成员强强联合的效用。

第二要素:Health(健康) - 压力不是问题,缺乏休息与恢复才是问题

作为一只土像摩羯,似乎天生就有些工作狂的倾向。在工作的前几年,遇到紧急的项目,连续好几天到凌晨的高强度工作是经常有的情况,也不觉得是什么问题,也没有特别去想过这样的工作模式,产出是不是真的好。只是抱着一腔“要尽力做到最好”的热情工作。

直到有次项目是要直接汇报给当时公司CEO的,这位CEO以作风凌厉,高效高产闻名,也是在高位还会亲自参与文件工作的少有例子。当时项目工作量大,团队也是连轴转了好些天。第一次汇报完进度并不如人意,但CEO女士直接下了一个死命令,当天所有项目人员必须9点前离开公司回家睡觉。快到点的时候,还亲自跑过来赶人下班。

在那次之后的工作,基本都保持了比较好的工作节奏,整个团队的士气与效率都得到了提升。自己也开始反思要如何科学地工作,而不仅只是盲目地努力。在Tal教授这个板块的内容中,也展现了很多实际的科学研究数据,来进一步说明为何适当的休息对于提升效率和抗压性是非常重要的,譬如,人的精神能保持长时间集中时候也就60-9分钟,一次长时间熬夜等同于智商下降10%等等。

压力与恢复才是正确的科学工作方法

所以,在整个工作安排中,要分成短-中-长的间隔,进行科学的休息。那些厉害的管理者,能把每天的休息都安排得到,取得工作的最高效率。

第三要素:Absorption(专注)- 冥想与正念的艺术

Tal教授主要介绍了冥想的重要性。冥想是近几年来比较火的概念,通过适当的训练可以提高专注度,增强情绪的稳定性。总的来说,冥想是一个可以通过实践提升的非常实用的技巧。

除了常规我们理解的冥想,Tal教授还特别介绍了“非正式冥想”,说的是通过保持对正在进行事物的专注,达到一种活在当下的状态。不仅仅是你在需要极大集中注意力时可以冥想,在吃饭时,走路时,与他人交谈时,你都可以练习“非正式冥想”,一旦你能与生活的时时刻刻产生连接,你也能达到一种更有活力更有效率的状态,Tal称为“每日正念”。

每日正念 - 爱因斯坦

第四要素:Relationship(关系)- 团队的心理安全指数

什么是好的团队,Tal教授在这里提出了一个概念 - 心理安全指数。只有团队成员能够自由发表意见,愿意提出棘手的问题,并能到恰当资源帮助的环境,才是一个积极向上的团队。

在传统工作环境中,似乎有一种约定俗成的认识:能自己解决的问题就不要麻烦老板,只有展现出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说明自己有实力。于是对工作带来很多负面的结果,譬如很多本来可以拿出来一起讨论的问题,在前期被默默掩盖,等到真正爆发时已无力挽救;或者很多员工默默负压工作太长时间,最后只能选择离职。

这部分内容自己的确深有同感,也提醒自己在之后的工作中要有意识的营造出一个真正开放的,安全的,鼓励沟通的团队环境。

第五要素:Purpose(目的) - 找到属于自己的使命感(CALLING)

网上流传着一句似笑非笑的话:每天早晨叫醒你的是什么?

面对每天上班这件事情,有多少人觉得是为了生计的无奈为之,有多少人是为了追求自我实现的快感,又有多少人是真正发自内心的热情。相信我们都能理解其中的不同,也都作出了相应的选择。

但千万不要混淆彼此。如果为了钱而工作,就不要嫌弃辛苦,因为金钱永远无法抚平情绪上的波澜。而相信真正出于热情而工作的人,不一定在金钱上能获得最大化,但会收获更多的意义感。

希望自己早日能进阶到第三个阶段吧,共勉~!

专业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构上传的专业性文档,文库VIP用户或购买专业文档下载特权礼包的其他会员用户可用专业文档下载特权免费下载专业文档。

专业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构上传的专业性文档,文库VIP用户或购买专业文档下载特权礼包的其他会员用户可用专业文档下载特权免费下载专业文档。

阅读已结束,下载本文需要

下载文档到电脑,同时保存到云知识,更方便管理

还剩2页未读, 继续阅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混沌大学年度大课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