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无薪杭州保姆纵火案是怎样诞生的

这两天有一篇文章《我的妻子没有工作”》风靡微信朋友圈,以下是我截取了其中一段内容。

丈夫(夫)和一个心理学家(心) 的对话:

心:你是以什么为生的?先生?

夫:我的工作是银行会计师。

夫:她没有工作。她只是个家庭主妇。

夫:我的妻子,因为她没有工作。

心:你太太什么时候醒来为你做早餐?

夫:早上5点左右,因为她要先打扫完房间才做早餐。

心:您的孩子如何去上学?

夫:我的妻子送他们去上学,因为她没有工作。

心:送孩子上学后,她又做了些什么?

夫:她去市场买菜,然后就回家做饭,洗衣。你知道,她没有工作。

心:到了晚上,在从办公室回家,你会怎么做?

夫:休息,因为我下班后实在太累了。

心:这时候你的妻子在做什么呢?

夫:她给全家人准备晚饭,照顾孩子用餐,饭后清洗餐具,打扫房间,然后哄孩子们上床睡觉。

我并不知道对话中的这位男士对于全职太太持一种怎样的态度,但是目前有很多人都认为全职太太就是家庭主妇,每天洗洗涮涮,只有最没有本事的人才会做这样的事情。我也承认,从表面上来看,全职太太似乎真的没有职场女性承担的社会角色复杂,但是成为一名全职太太却并不是一条好走的路。

更何况,我始终认为,全职太太早早就已经发展成为一个行业,再加上二胎政策的全面放开。我相信,在未来的几年里,投入到这个行业人数将会呈几何式的增长,所以虽然全职太太并不是一个多么新鲜的话题,但是它却是我们不得不再次关注的一个话题。

做全职太太的利弊,你衡量过吗?

既然我将全职太太称之为一种职业,那么它的存在就要符合所有行业存在的基本规律。首先,我从事这份工作要有回报,或多或少,或物质或精神,但是不能没有,其次我要有尊严,因为我获得的一切也是属于我的劳动多得。最后我也需要自我实现,虽然做全职太太,我得不到什么证书,也不会有什么经理之类的头衔,但是这不代表我不需要成就感,我也需要透过全职太太的生活最终达到自我实现。不过,成为全职太太是不是真的可以实现这些目标,我们不妨就来算一算。

其实在很多年前,就有人曾经发起过“高学历女性要不要成为全职太太”的话题讨论,虽然这个话题根本就不会有一个定论,但是从这个话题被提出来的那一刻起,就代表了有相当多的人是不赞成的,所以我们就先从成为全职太太的弊端开始说起吧。

1、无法获得经济上的报酬。这是一个显而易见的缺点,全职太太的生活开销也好,个人开销也罢,都是来自于自己的另一半,因为我们供职的公司就是我们的家庭,而这个家庭的财务其实就是自己的老公。

2、很难获得个人价值。不得不说,这个弊端是与我们没有经济来源有莫大的关系。有钱的人就有话语权,这事儿其实没有好争执的,毕竟吃人家嘴软,那人家手短,即便他是你的老公。所以,当你的老公也认为是他辛辛苦苦在供养这个家和家里的那个你的时候,想要他承认你的个人价值,基本上就不可能了。而社会上也不会有任何一个机构,会对家庭主妇的工作量以及质量进行评估,你做的好与坏,也就是个人感觉了。

3、一天24小时都是工作时间。虽然这是世界上最不公平的制度了,但是这却是事实。从你早上起来到你晚上睡觉,这个时间都是你的工作时间,谁让你的工作地点就在家里呢?而如果你的家里还有一个嗷嗷待哺的小baby,那么恭喜你,哪怕是睡觉的时候,你的大脑可能都处于备战状态,你要随时起身看看他会不是还好,有没有尿了,有没有饿了、

4、与社会脱节。这个并不难理解,没有任何一家屋子自己就会变得异常干净的,更何况我们谁的家里也都没有一个叫田螺的姑娘。所以,你不是在厨房做饭,就是在卫生间打扫,要么就是在擦地、洗衣服,一天下来,你的时间和精力都已经消失殆尽,但是你做的这些事情,唯一的见证者可能就是家里的宠物狗,但是这和社交压根就一毛钱关系都没有。

5、魅力值大减。每天在柴米油盐里泡着,化妆给谁看呢?这是很多全职太太共同的想法,所以,蓬头垢面、满身油烟就会成为一种人生常态,如果一个男人对这样的你还能保持长久的欲望,我只能说你们是真爱了。

6、自信心大幅下降。当你成为全职太太的那一刻起,你就要知道开口要钱,丧失魅力,缺乏安全感会成为今后你挥之不去的阴影。你会感觉到不甘心,委屈,有牢骚,这些足以消磨掉你所有的意志和上进心,而当你的付出也没有得到从男人身上得到相应的回报的时候,挫败感和自卑感就会源源不断地向你袭来,这个时候你要是还有强大的自信心,那你得心多大啊!

说了这么多弊端,现在要讲一下做全职太太的优势,还真是不容易,我感觉自己都又点儿人格分裂了。

1、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尤其是对于孩子来说,母亲的陪伴会让他们的一生都感觉到幸福

所以对于全职太太而言,最幸福的事情就是有充足的时间和孩子在一起,不会错过他成长的每分每秒,这对于一个母亲来说,不得不说是一种幸福。

2、真切地感受生活。对于职场女性来说,人际关系的复杂,工作业绩的压力让她们经常会

忘记其实还要生活,她们人生的大部分时间都是为了生存在奔波。小区里是不是有超市,周围的咖啡馆几点休息,早餐铺里卖不卖牛肉馅的包子,这些她们都不知道。而这些虽然对于全职太太来说,可能是工作的一部分,但是却不得不说,这也是她们感受生活的一种途径。

3、可以自由支配时间。虽然全职太太的弊端在于被家务占据了所有时间,但是这时间究竟要怎么安排,支配权还是在你自己。若是一上午的工作你一个小时可以做完,那么剩余的时间是不是就可以看电视上网了呢,这对于很多上班的女性来说,简直就是一个梦。

你还记得自己是如何走上全职太太这条路的吗?

其实,大家都可以看得出来,上面提到的弊端和优势,都是因人而异的,没有哪一点是必然会发生的,二究竟你的全职生活过程了什么样子,终究还是取决于你自己。

例如,在古代,每一位女性都是某种意义上的全职太太。上到皇后统领后宫,下到平民百姓生儿育女,做饭洗衣,其实女性一直都是站在男人背后帮助他照料家庭,只不过那时候还没有全职太太的概念,皇后是以此为荣,民女是不得不做。反正,所有的女人都在过这样的日子,我也就没什么特殊的了。

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女人们开始追求社会地位,她们出国留学回来后开始宣扬女性地位,到后来主张男女平等,虽然我不敢说男女平等已经百分百地实现,但是至少女性的地位已经是不容小觑的了。

所以,当有人放弃了自己多年来学习的专业以及自己在某个领域的人脉和资源,成为了全职太太的时候,很多人就又坐不住了,觉得这完全是违背了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若是一早就想洗衣做饭,又何必要读那么多书,占用社会资源呢?

不得不说,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因为我们没有学过任何一门课程,是教会我们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全职太太的,甚至可以说,在我们接受的所有教育中,就不会有人告诉我们,全职太太会是一个不错的人生选择。

那你是如何成为全职太太的呢?

我的收入都没有抵不上雇保姆的工资,所以我成为了全职太太

经济压力是很多人成为全职太太的一个主要原因。有了孩子之后,家里的开销大幅度地上涨,但是自己的工资却并没有跟着稳步提升,当大家意识到我一个月开的两千块钱都不够请一个三千块钱的保姆的时候,许多女性就承担起了这样的角色,而且她们还会安慰自己,谁照顾孩子能有自己的妈妈那么尽心呢?

这么看来,无论是从精神层面还是物质层面,成为全职太太似乎都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不过,我却不得不提醒一下,这不过是权宜之计,没有办法时候的一种不得已而为之。而一旦,做了这样的选择,你也就走上了一条不归路。

也许这个时候,你会慢慢地感觉到委屈或是不甘心,但是一切都晚了,因为一开始你就把自己定位在了取代保姆的位置上,那么不管是你自己还是你的爱人,就都会认为你不去工作赚钱是因为你要承担保姆的工作,那么今后你在这个家里做的多么辛苦,那都是应该的,谁让你一开始就是因为这个理由放弃工作的呢?

所以,当你是被迫做出选择的时候,你不仅仅丧失的是行为上的主动权,还包括心理上的主动权和优越感。

我有一位朋友,做全职太太已经很多年了,用她的话来说,做全职太太就是她的梦想。但是,她成为全职太太和别人的可不一样,当然她也需要承担一部分家务,她会在上午的时候将这些家务做好,并且准备好做饭所需要的食材。等到下午的时候,她会去朋友的花店帮帮忙,顺便学习插花的手艺,又或者去参加一些公益活动,总之不论怎样,她是不会用一个下午的时间来睡大觉的。

等到晚上,和丈夫吃完饭,她也并不会去收拾碗筷,这些工作是由他的丈夫来做,当然这是他们事先商量好的,毕竟作为这个家庭的一员,谁都有责任为这个家做出一些贡献。而她会在这个时候,和丈夫讲一讲身边发生的有趣的事情,或是自己读书看到的一些经典理论以及自己的感悟。他的丈夫也觉得这是一种获得信息的途径,毕竟每天呆在公司实在是接触不到好玩儿的东西,太太的分享远远比刷几个碗要值得的多。

同样是全职太太,这样的生活方式和节奏是她的梦想,似乎也是所有全职太太的梦想。而之所以大家的生活状态不同,其实就是因为这是她的主动选择。她把全职太太当做自己人生规划的一部分,她会去安排去计划,而这一切与钱无关,与被迫更没有关系。所以,选择的结果并不是我们一开始就要考虑的,你要明白的是这样的选择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而它带来的改变又是不是你想要的。如果是,那没有问题。如果不是,那么就不去做。

这个世界没有比保留自我更重要的事情了

其实,我也成想过自己要不要成为一名全职太太,答案是否定的,因为我不适合,但是我并不会因为这样就去干涉别人的决定。但是我只是希望有一点你要明白,选择做全职太太和你选择进入哪一家公司,或是从事哪一种行业是一样的,这是你自己的自主选择,你不是为了谁而不得已成为了一名全职太太。虽然结果看似一样,但是其中的过程和你的心理感受却有着天壤之别。

就像是当你考虑你的工资和一个保姆的报酬一样的时候,你会因此而放弃自己进入社会的机会,但是实际上,你也可以去工作,然后用这些钱来雇保姆。从金钱的角度来看,你似乎什么都没有得到,但是你在社会上所获得的个人价值和眼界是金钱所不能衡量的,而对于你的个人发展而言,这一切也都具有着巨大的价值。

世界上的事情,哪有那么多的无可奈何,只有你愿意和你不愿意。只要你愿意去做,什么阻碍都不过是暂时的,而也只有当你有了这样的心态的时候,你才不会感觉到做全职太太是一件痛苦的事情。也只有这样,你才能感受到来自于全职太太这个职业带给你的“报酬”,这种报酬基本上与金钱的回报无关,它更多的带给你的可能是陪伴孩子成长的快乐,照顾老人的心安,为爱人做上一顿热乎乎的晚餐的成就感。

人最大的悲哀其实并不在于对于选择结果好坏的一种承担,而是在于不能选择。当你为了成为某些角色,例如母亲,例如妻子,又例如为了家庭而牺牲的全职保姆的时候,你就会放弃了保留自我的权利,而你也就不再是你自己。这个时候你又想要得到别人的尊重,就会成为一种妄想,因为你都已经没有了,他们又要尊重谁呢?

又是一季春暖花开时。春季,是一个播撒浪漫的季节,是一个萌动爱欲的季节,同时也是一个孳生冲动的季节。

午后的阳光,很惬意地洒在楼宇、广场以及每个过往路人的脸上,尽管大家的背景不同,经历不同,面孔亦不同,但有一样是绝对相同的,那就是,他们都还活着。

然而,有一个人活着却已经死掉,那就是我。

我拖着行李箱,茫然地漫无目的地行走在北京这条陌生的街道上,没有人认识我,我也不认识任何人。

走过一条街,又走过一条街,我不知道自己到底要去哪里,心里只是想着快点离开,离她越远越好,离这座城市越远越好!

可是现在,除非我可以插上翅膀飞走,否则甭想离开这座城市半步。刚才离开公寓的时候,我在抽出身份证之后已把钱包连同钥匙一并都狠命地摔在了她的鞋柜上。现在,我所拥有的MONEY不过就是早先胡乱揣在裤兜里的二十六元七角RMB而已。

“行行好,先生,可怜可怜我吧。”一个满脸污垢、残疾的身躯近乎是贴在了水泥地面上的乞丐,轻轻拽住了我的行李箱。

我迟疑了一下,大脑还未来得及琢磨,手却已经不自觉地伸进了裤兜里。我摸到了一张,掏出来看,竟是十元。

“谢谢你,先生,你可真是一个好人,好人会有好报的。”乞丐死死盯住捏在我食指与中指之间的那张十元RMB,一脸的希冀,一脸的期待。他哪里知道,这也是我的救命钱。

听着身后乞丐一再的道谢,我心里忽然涌起一阵噤哑的酸楚。

黄昏将至,一天没吃东西的我有点慵懒。我在一个小公园里觅到了一处长椅,直拖拖的躺在上面,不知不觉竟打起盹来。要不是耳边响起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或许我也就沉沉地睡过去了。

睁眼前,我下意识地伸手去摸放在长椅下面的行李箱,结果什么也没摸着。我蹦起来,撒腿便追。那家伙拎着箱子,在小树林里穿来穿去,若隐若现,只一会儿的功夫,就跟从人间蒸发掉了似的,无影无踪。这家伙会隐身术吧?靠!不过,我敢说,在那家伙打开箱子的一瞬间,他定会发出无比悲怆的呜呼,因为那一刻跳入他眼帘的,不是白花花的银子,也不是大把大把的钞票,那些倔强地横七竖八地躺在行李箱底的,不过是几件用于换洗的满身褶皱的旧衣物和一堆早已翻烂了的略有些泛黄的高考必备的工具书而已。

坐回长椅上,我忍不住苦笑,这下好了,无牵无挂,尽可以高枕无忧了!肚子里一阵咕咕乱叫,我摸了摸裤兜,决定还是睡一觉,睡到明天天亮再说。

我俯身躺下,刚要眯眼,睡意却给身边走过的一对卿卿我我窃窃私语的少男少女带走。正准备忘却的往事,于是这会儿又趁机跃上我的心幕。我这才明白,如影随形的她,早已在我不经意的时候,于我的心口烙下了一颗硕大的朱砂痣,不管恋也罢,倦也罢,爱也罢,恨也罢,合也罢,分也罢,守也罢,弃也罢,那颗朱砂痣永远都别想从我的心口上剜去。剜不去的,也还有裹在我心底的那抹永久的疼痛的无需想起却永难忘记的回忆……

铃声鹊起前的两分钟,身着职业装、一向教风严谨的班主任王老师闪进了教室。真难得啊,我居然在她老人家木讷的表情中发现了些许的笑意。等等,看官您想起了谁?哈,您可太聪明啦!没错,就是容嬷嬷!不过得澄清一下,我们王老师严厉归严厉,却并不似你想象得那般老态,人家五六年前才刚过的而立之年啦。不过有专家谈过,缺乏爱的女人花最易凋谢。想想看,王老师还真是不易,待嫁十多年啊,女人的花季总共才几年啊?所以,理解万岁!可是总有那么几个可恶的臭小子,居然敢背着我这个班长在暗地里昵称王老师“剩斗士”,你说可气不?还好,人家女生比较富有同情心,竭力为王老师昭雪:“说什么‘剩斗士’啊!再说一遍听听来?待嫁女可是伤不起的,怎么说也算是“资深美女”啦!”嗯,这评价还算客观,我同意。

甭看背地里这帮哥们姐们个顶个的牛哄哄,可只要王老师往他们跟前一站,小样儿们立马换做另外一副面孔,那叫什么来着?啊对,毕恭毕敬,唯马首是瞻!

“同学们安静一下。”王老师铿锵有力的话音犹如一颗微型炸弹,在童鞋们的头顶上不温不火地炸响,于是,刚才还是笑声朗朗的教室,顿时变得鸦雀无声。

“想必大家听说了,前天语文老师隋老师开车出了意外,所以近两个月都不能够给大家上课。为不耽误同学们学习,学校决定接受隋老师的推荐,暂由实习老师许老师给大家代课两个月。许老师呢,北师大研究生刚毕业不久,水平很高,希望大家好好珍惜这个难得的学习机会,跟许老师好好学习。下面,我建议大家以最热烈的掌声欢迎许老师的到来!”

在童鞋们热烈得有些夸张的掌声中,身著白底碎花长裙、长发飘飘的许老师自教室门外落落大方地走进来。笑容可掬的她先是跟大家轻鞠一躬,然后缓步走上讲台。

我不觉惊叹,她的眉眼跟隋老师好神似啊,只是,她的眉毛更黑更弯,像新月。她的眸子更大更亮,像清泉。一顾一盼间,让人不能不产生美妙的遐思。

“大家好,我叫许文馨,今年25岁。”说到这儿的时候,她羞赧地一笑,桃红立马飞上了她那白皙的面颊。

呵呵,她的自我介绍还真是特别哎,我忍俊不禁,随即想起了孟非乐嘉主持的那档节目《非诚勿扰》,那什么,男嘉宾一登台不就是这么样的把自己推介给在场的24位女嘉宾么?

“天哪天哪,她笑得好甜哦,嘴角的酒窝好美哈。”我身边的小马哥情不自禁地赞道。“豪哥,你觉得呢?”

“闭嘴。”我的脚在小马哥的脚背上轻轻跺了一下下,他龇了一下嘴巴,不再吱声。其实,忘乎所以的不单单是小马哥,就在这位许老师迈进教室的那一瞬间,先前还风平浪静的教室里就已经泛起了圈圈涟漪。

说起民国时期,文化圈有些朋友可能又要流口水了,因为近些年一些观点认为,民国高校薪酬惊人,教授的收入和地位都比普通人高得多。

实际情况是不是这样子呢?让我们看看民国时几位大腕的工资单就知道了。

鲁迅在教育部月入300大洋,但北洋政府经常欠薪

鲁迅早年在北洋政府教育部上班,同时兼任北京大学、北京女子师范大学的教职,后来辞去教育部工作,先后被聘请到厦门大学和中山大学当教授。

在教育部上班时,鲁迅最初月薪只有三十块大洋,1917年涨到二百块,1918年涨到三百块。那时候大洋在北京购买力很高,一块大洋能买二十多斤大米、七斤菜油、六斤羊肉、四斤猪肉(当时猪肉比羊肉贵),可以包一辆马车从北大到颐和园游玩一整天。按购买力估算的话,鲁迅月薪三百块大洋,相当于现在两万到三万元。

但问题是,北洋政府经常拖欠工资。对鲁迅来说,每月实际到手三百块大洋的好日子非常短,只有1919年上半年没有欠薪,其他时间总是欠发,例如1924年才领到1920年的薪水,1926年才领到1924年的薪水。鲁迅辞职时算了笔账,教育部总共欠他九千二百四十块大洋,直到北洋政府倒台,他也没能要回拖欠的工资。

除了欠薪,教育部发工资时还会强行扣除一些费用,包括“救国捐”、“水灾捐”、“教育捐”、“卫生捐”等等,这些费用大概能占到工资的五分之一。

另一方面,鲁迅开支很大,他经常逛琉璃厂,买碑帖,淘古书,平均每月要花几十块大洋。弟弟周作人在日本读书时,所有花费全由鲁迅一人承担。亲朋好友和绍兴老乡有了困难,鲁迅总是慷慨解囊。所以呢,名义工资很高,实际积蓄很少。1919年他在西直门内八道湾胡同买第一所四合院时,区区一千八百块大洋的房款,竟然还要借债一千多块。1923年在阜成门内西三条胡同购买第二所四合院,房款八百块大洋,他又借债四百块大洋,加上自己的一点点积蓄,才勉强凑够五百块大洋的首付(据鲁迅日记,剩余房款在1924年付清)。

在大学任职,鲁迅也被扣发工资,许广平月薪缩水80%

1926年,鲁迅去厦门大学担任国文系教授兼国学院研究教授,月薪二百块,既不扣各种捐,也不拖欠,但这笔钱不是大洋,而是毫洋。毫洋是民国岭南地区最通行的货币,俗称“小洋”,购买力比大洋小三分之一。另外按照民国前期所有高校的通例,教授从来不会亲自去会计室领工资,薪水都是校方派听差送到教授住处的,教授拿到钱,还要向听差付一笔小费,通常是一块大洋或者一块毫洋。

1926年年底,鲁迅收到中山大学的聘书,月薪二百八十块毫洋,比厦门大学待遇优厚。但此时割据广东的国民党政府正积极筹备北伐,公务员和老师要被迫购买“救国捐”和“救国公债”,鲁迅每月实际领到的薪水其实还不到二百块毫洋。

与此同时,鲁迅的未婚妻许广平在广东省立女子师范大学当训育主任,被扣发的工资更多。许广平写信说:“今天领到九月份薪水,名目是一百八十元之四成五,实得小洋三十七元。此外又有短期国库券二十元,须俟11月26日方能领取。又公债票十五元,则领款无期。学校建筑捐款九元。女师毕业生演剧为母校筹款,因为是主任,派购入场券一张,五元。诸如此类,不胜其烦。”

你看,许广平的月薪名义上是一百九十块毫洋,学校先扣发一大半,政府再强迫购买二十块毫洋的国库券、十五块毫洋的公债票,学校再收取九块毫洋的建筑捐款,然后又被学生派购五块毫洋的演出票……实际到手多少钱呢?三十七块毫洋。现在公务人员和大学教师经常抱怨单位扣发五险一金太多,跟许广平比起来,大家就偷着乐吧!

民国前期大学教授收入高,胡适月薪高达600大洋

不过总的来说,民国前期大学教授的收入还算很高,生活还算优裕。

以大名鼎鼎的胡适先生为例,他在北大执教多年,月薪最高时六百块大洋,每周授课才六个小时。他在地安门内大街米粮库胡同租了一所超级大house,有车库、浴池、锅炉房,雇了保姆、厨子、车夫、看门人,徐悲鸿、丁文江、徐志摩等人长期借住在他家,大家定期开茶会、喝咖啡、搞沙龙、组party,过着真正上流社会的生活。1942年,胡适辞去中华民国驻美大使的职位,芝加哥大学聘他当教授,年薪开到一万美金。那时候美元非常值钱,一美金能换中国四块大洋,所以他的年薪高达四万块大洋,按购买力折合人民币三百多万元!

胡适名满天下,在民国教授中薪水最高,那些普通教授能拿多少钱呢?

查1934年4月山西大学财务公报,该校国文教授月薪二百四十块大洋,外文教授月薪三百块大洋。

1921年5月,四川文学家吴虞到北大教书,还没有正式开课,校方先派人预付二百六十块大洋的月薪。吴虞的朋友何英在东南大学当教授,月薪一百六十块大洋。吴虞的学生卫任平在成都大学当教授,月薪一百块大洋。

1929年年底,沈从文去上海吴淞中国公学教书,月薪一百七十块大洋。中国公学并非名校,当时的沈从文也不是名教授,但是靠着这笔工资,沈从文把母亲和妹妹接到了上海,一边给母亲看病,一边供妹妹读书,剩余的钱还够他接济朋友。

民国时期,中小学教师薪水通常比大学低得多。女作家苏青未成名时,在宁波一小学教书,月薪只有二十块大洋,她老公在上海某中学教书,月薪三十块大洋。另一位女作家潘柳黛早年在河北宝坻女子小学教书,月薪三十五块大洋,后来跳槽到河北承德简易师范,月薪五十块大洋。

民国后期教师收入一落千丈,比拉车理发的还低

在民国前期,文化人社会地位确实远高于普通人,收入水平也明显高于一般的工薪阶层。1930年燕京大学的学生做过调查,北京工人家庭平均月收入仅有16块大洋,一家人的收入都比不上一个普通教师,更加比不上大学教授。

但是到了特别是在抗战期间和抗战胜利以后,由于大洋改成法币,法币又迅速贬值,教师收入一落千丈,再也过不上阔日子了。

1942年8月,避居抗战大后方的沈从文写道:“拉车理发月可收入两三千,银行小职员收入约一千四百元,大学校长月入不过一千三百元,教授月收入一千元左右,总之一切都有点儿不正常。”是的,早先教授收入的零头都是车夫的好几倍,后来一个大反转,教授反倒比不上车夫了,沈从文当然觉得不正常。

前几年闹“民国热”,人们过于拔高民国文化人的收入,岂不知民国时局风云变幻,文人收入有一个先高后低的基本趋势。倒是叶兆言先生说得准确:“上世纪的前五十年,中国高级知识分子都阔绰过,差不多也都穷困过。”

抗战前货币没有贬值,靠薪水生活的教授,靠稿费生活的作家,其收入均远远高于一般劳动者;后来薪水和稿费的上涨速度赶不上物价的上涨速度,高级知识分子遂比囤积杂货的小贩还要穷困。这种“脑体倒挂”的奇特现象,一直持续到建国以后。

朋友圈热议复旦教授工资单时,曾把保姆的收入拿出来作对比,现在北京市区一个专业保姆月薪上万绝非新闻,雇主还要提供食宿,看起来似乎超过了一些没机会挣外快的教授。那么民国时的保姆收入有多高呢?

民国保姆月薪几块大洋,但实际收入远不止于此

我们还拿鲁迅做例子。鲁迅1926年离开北京之前,与母亲周氏和发妻朱安在一起生活,他们家雇有保姆,一个是胡妈,一个是王妈,后来又雇了一个潘妈。胡妈负责买菜、煮饭、打扫卫生,王妈负责服侍周老太太,潘妈的具体职责不得而知,大概负责服侍朱安,或者给胡妈和王妈打下手。三个保姆,每人每月只有两三块大洋的工钱(最初两块,涨到三块),仨人加起来不到十块大洋,比不上鲁迅在北大讲两节课的收入。读者朋友听了,可能会觉得鲁迅抠门儿——您那么有钱,怎么只给保姆这么点儿呢?

事实上,鲁迅是按照行情开工钱的,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北京保姆的工资就是这么低。老舍长篇小说《牛天赐传》第八章写过:“这城里没有五块钱一个月的老妈子,以后我给你三块钱,这是规矩。”林语堂《京华烟云》里富商牛怀瑜在东交民巷旁边苏州胡同安家,雇了一个保姆,月薪开到八块大洋,那是保姆行中最高的标准,所以这个保姆再苦再累都不舍得走,因为全北京的保姆都只能拿到两三块大洋的月钱。

因为保姆如此便宜,所以民国时期稍有家产的人都雇了保姆。冰心和吴文藻在燕京大学教书时雇有保姆,郁达夫在北大教统计学时雇有保姆,1933年沈从文与张兆和成婚,婚房是租的,但是却雇了一个保姆、一个厨子和一个听差。就连北平师范大学的女学生,有一小半都带着保姆上学,吩咐保姆洗衣、打饭、端热水、倒马桶、跑街寄信……

保姆工钱如此之低,是因为上世纪三十年代农业崩溃,农村破产,农民要么饿死,要么变成难民和游民,跑到城市里谋生,只要能给一口饱饭,会有成千上万的妇女愿意去做低薪甚至无薪的苦工。于是乎,城市居民有福了,他们拿出一点点钱,就可以找到做土豪的感觉。

不过绝大多数民国保姆的实际收入都超过了每月几块大洋的工钱。根据当时社会上约定俗成的规矩,雇主除了定期给保姆发工钱,每年春节、中秋和端午节还要给保姆发红包。客人到家打牌,保姆端茶倒水,被服务的客人也是要给保姆一笔小费的,否则会被瞧不起。苏青《结婚十年》里描写过这样的场景:几个年轻人去一对新婚夫妇那里做客,吃完了饭,没给保姆赏钱,保姆噘着嘴抗议,说他们“一味学生派头”,不通人情世故。而如果雇主非常有钱,客人又非常大方的话,保姆仅靠小费就能养活全家老小。

民国话剧《荐头店》塑造了一个上海保姆,人称阿金姐,她给同行介绍经验时说:“去年沈公馆里娶少奶奶,我帮了半个月,就赚了五十多块钱!上个月李公馆三小姐出嫁,我帮了十二天,就赚了四十多块!”雇主家里办喜事,保姆半个月能赚几十块大洋的小费,相当于两年薪水。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杭州保姆纵火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