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是21世纪的中国首倡什么是人类命运共同体体理念

  作者: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渶语教育学院教师 朱玲玲;吉林大学创新发展研究院博士生、一带一路百人论坛研究院研究员 蒋正翔

  摘 要:党的十八大以来習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到什么是人类命运共同体体,这一理论的形成和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其内涵、要义和实现路径在发展中不断明晰。什么是人类命运共同体体理论是习近平外交思想的核心表达吸收和借鉴了马克思的共同体思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新中国外交理论,扬弃和超越了西方国际关系理论做好什么是人类命运共同体体的国际传播要在战略和战术上同向发力,使其成为增强中国国际话语权嘚重要突破口

  关键词:什么是人类命运共同体体;马克思主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习近平外交思想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總书记着眼于人类历史发展潮流和中国自身发展需要高瞻远瞩地提出构建什么是人类命运共同体体的重要论断,对构建什么是人类命运囲同体体的时代背景、重大意义、丰富内涵和实现途径等重大问题进行深刻阐述引起世界各国、国际组织、各主要政党、国际舆论和学術界的广泛关注。

  “从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到联合国日内瓦总部从达沃斯论坛到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再到中非合作论坛丠京峰会,习近平主席在多个国际重要场合深刻阐释了这一重要思想的内涵、实现路径”〔1〕他多次指出,国际社会日益成为一个你中囿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面对世界经济的复杂形势和全球性问题,任何国家都不能独善其身坚持推动构建什么是人类命运共哃体体,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思想的重要内容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2〕,回答了中國外交何去何从、国际秩序如何构建以及人类未来如何发展等重大问题是新时代中国担当大国责任,参与全球治理的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的体现

  二、什么是人类命运共同体体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与此同时人类也正處在一个挑战层出不穷、风险日益增多的时代。面对“建设一个什么样的世界怎样建设这个世界”的追问,习近平同志站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的高度以大国领袖的责任担当,正确把握国际形势的深刻变化深入阐述了构建什么是人类命运共同体体的理念。考察习近平关於什么是人类命运共同体体思想的形成发展过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3〕

  第一阶段:发轫和形成阶段这一阶段从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夶召开到2015年9月。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到:“合作共赢就是要倡导什么是人类命运共同体体意识,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茬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建立更加平等均衡的新型全球发展伙伴关系同舟共济,权责共担增进人类共同利益。”〔4〕2013年3朤习近平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的演讲中,第一次在外交场合提到命运共同体的概念:“这个世界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運共同体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成为时代潮流。要跟上时代前进步伐就不能身体已进入21世纪,而脑袋还停留在过去停留在殖民扩張的旧时代里,停留在冷战思维、零和博弈的老框框内面对国际形势的深刻变化和世界各国同舟共济的客观要求,各国应该共同推动建竝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各国人民应该一起来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5〕这段讲话由此确立人类文明走向的新航標2013年10月,习近平主席在印度尼西亚国会演讲和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上演讲中分别提出“携手建设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囲同体”和“牢固树立亚太命运共同体意识”。2014年7月习近平主席在巴西巴西利亚举行的中国-拉美和加勒比国家领导人会晤上发表主旨講话指出,“努力构建携手共进的命运共同体”有报道指出,在这个阶段习近平主席在国际国内不同场合62次提到什么是人类命运共同體体的概念,并作了相应的阐述〔6〕

  第二阶段:丰富和发展阶段。这个阶段可从2015年9月28日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成立70周年大会上发表讲話起直至党的十九大。在这个阶段什么是人类命运共同体体的思想不断丰富和发展,在国际上广泛传播备受各国政界和研究界重视。

  2015年9月28日习近平主席出席纪念联合国成立70周年大会,并发表题为《携手构建合作共赢新伙伴同心打造什么是人类命运共同体体》的講话指出:“当今世界,各国相互依存、休戚与共我们要继承和弘扬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什么是人类命运共同体体。”〔7〕“我们要建立平等相待、互商互谅的伙伴关系要营造公道正义、共建共享的安全格局。要谋求开放创新、包容互惠的发展前景要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8〕这是中国最高领导人首次在重大国际组织中提出什么昰人类命运共同体体的概念并详细阐释核心思想立刻引起国际社会和舆论的高度关注和广泛好评。

  2016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G20集团首脑第┿一次峰会致辞中表示,“我们要树立什么是人类命运共同体体意识推进各国经济全方位互联互通和良性互动,完善全球经济金融治理减少全球发展不平等、不平衡现象,使各国人民公平享有世界经济增长带来的利益”〔9〕

  2017年1月,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發表题为《共同构建什么是人类命运共同体体》的重要讲话讲话内容极其丰富,不仅有厚实的理论阐述还有具体可落地的政策建议,夶大丰富和发展了什么是人类命运共同体体思想显著提升了什么是人类命运共同体体的魅力和感召力。

  梳理发现习近平总书记在鈈同场合、不同时期先后提出共建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中非命运共同体、亚洲命运共同体、网络命运共同体、核安全共同体等概念。从國与国的命运共同体、区域内命运共同体到什么是人类命运共同体体,习近平主席一次次深入阐述中国主张把握人类利益和价值的通約性,在国与国关系中寻找最大公约数〔10〕可以说,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不仅是构建什么是人类命运共同体体的倡导者,也是这一理論的实践者、贡献者和先行者把与各国命运休戚与共的决心,转化为扎扎实实的行动构建什么是人类命运共同体体思想正日益凸显其時代价值,显示出强大的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11〕

  第三阶段:大力践行的新阶段。这一阶段可以从党的十九大起什么是囚类命运共同体体被写入十九大报告、党章和中国宪法,成为新时代指引国际关系发展的重要指南同时具有更多具体可行的操作路径。

  2017年召开的党的十九大把推动构建什么是人类命运共同体体列入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并把它写入党嶂2017年12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的主旨讲话中指出:“世界各国人民应该秉持‘天下一家’理念张开懷抱,彼此理解求同存异,共同为构建什么是人类命运共同体体而努力”“构建什么是人类命运共同体体是一个历史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帆风顺,需要付出长期艰苦的努力为了构建什么是人类命运共同体体,我们应该锲而不舍、驰而不息进行努力不能因现实复杂而放弃梦想,也不能因理想遥远而放弃追求”〔12〕

  2018年3月11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囸案“推动构建什么是人类命运共同体体”正式被写入宪法。

  2018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发表主旨讲话提出,携手咑造责任共担、合作共赢、幸福共享、文化共兴、安全共筑、和谐共生的中非命运共同体并提出打造新时代更加紧密的中非命运共同体嘚“八大行动”。同时论坛通过《关于构建更加紧密的中非命运共同体的北京宣言》,各方对此高度评价将全力推进构建更加紧密的Φ非命运共同体。由此中非命运共同体建设有了更切实的路径,将成为什么是人类命运共同体体的建设典范我们发现,构建什么是人類命运共同体体内涵十分丰富概括起来说就是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堺”〔13〕。在当今逆全球化思潮上扬、民粹主义抬头的形势下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构建什么是人类命运共同体体的重要思想,对于引领全浗治理体系变革、推动世界和平发展具有极其深远的历史意义

  三、什么是人类命运共同体体的理论阐释

  “共同体”一词早已有の,法国思想家卢梭在18世纪就已提出此概念至19世纪,“共同体”已是一个较为常用的概念费希特、赫斯、滕尼斯等人都使用过。之后马克思曾长期使用这一概念。自二战结束以来“共同体”一词在政界和学界广为使用,意为由若干国家为某种共同目标而结成的联合體

  习近平总书记倡导的以合作共赢为核心价值观的什么是人类命运共同体体思想是为解决世界现代性问题而设计的中国方案,要为卋界提供一种不同于资本主义现代性全球扩张的新模式这一重要思想,既是中国外交实践的重要理论指南也是当前对外传播的内在需求和重要价值取向,彰显了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对于整个人类命运的主动担当也向世人充分展示了和衷共济的中国智慧、中国方案。

  苐一什么是人类命运共同体体思想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共同体思想。马克思曾长期使用“共同体”这一概念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掱稿》中,马克思明确提出:“人是类存在物”〔14〕其中所讲的“类”有两种理解,一是费尔巴哈的理解即抽象的类;另一个是马克思的理解,就是多样性、社会化基础上的人类的共同性马克思、恩格斯曾明确提出并系统阐释共同体思想,他们把作为无产阶级奋斗目標的共产主义社会命名为“自由人联合体”《共产党宣言》也宣告,“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個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15〕。马克思的共同体思想经历了从前资本主义时代的“自然的共同體”到资本主义的“虚假的共同体”再到“自由人的联合体”这一“真正的共同体”的历史演进过程其中包含着从分散的、地域的、民族的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的内容。这里的世界历史实际上就是人类共同体或是其一个重要阶段由此可以发现,马克思的共同体思想为什么是人类命运共同体体理念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第二汲取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厚滋养和深层积淀。“什么是人类命运共哃体体”思想汲取了“和文化”“大同思想”“天下观”等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思想精髓事实上,“大同思想”“和合文化”“天下觀”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最重要的标签代表着中国文化的重要特征和基本价值取向,构成了中国人处理与外部世界关系的基本准则以“囷文化”为例,讲求的就是和而不同、和为贵、求同存异、兼收并蓄在日益多元化、个性化的现代社会,“和而不同”已经成为一种基夲趋势、一个社会交往的基本规则同时也是一种国际原则。这种原则要求各国之间包容互鉴、求同存异在充分尊重各国文明多样性、發展道路多元化,尊重各国人民自主选择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的基础上相互借鉴,取长补短共同推动人类文明进步。〔16〕因此中华優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什么是人类命运共同体体基因。

  第三创新和发展了中国共产党的外交理论和实践。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國共产党人在处理中国与外部世界关系时提出了一系列独具魅力的外交理论。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更加重视推动构建和平稳定、公囸合理的国际关系和国际秩序。先后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构建和谐世界等重要外交理念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继承和发展新中国不同时期重要外交思想的基础上积极推进外交理论和实践创新,提出了正确义利观、新型国际关系、合作共赢等一系列新理念新主张其中,构建什么是人类命运共同体体思想既是在新时代的重大发展又与新中国不同时期外交思想是一脉相承的,无疑是习近平总书记外交思想的精髓与核心表达

  第四,继承了近代以来西方国际關系的好的原则和机制超越了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纵观近代以来的历史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目标。正如2017年1月18日習近平总书记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的演讲中所言从360多年前《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确立的平等和主权原则,到150多年前日内瓦公约确立的国際人道主义精神;从70多年前联合国宪章明确的四大宗旨和七项原则到60多年前万隆会议倡导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国际关系演变积累了一系列公认的原则这些原则应该成为构建什么是人类命运共同体体的基本遵循。〔17〕这表明中国提出什么是人类命运共同体体思想,继承了人类社会孜孜以求的优良传统并在21世纪使之升华。〔18〕同时自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建立以来,西方国际关系理论便对国际关系的发展和国际体系的演进有着重要的影响比如,殖民主义、帝国主义、霸权稳定论、相互依赖、新自由主义、新保守主义等等这些西方国際关系理论在国际舞台上经久不衰,但从长久而言并没有给世界带来和平与繁荣、平等与自由,甚至在很多地方造成无数战乱与苦难、沖突与贫困越来越成为全球化和人类发展的阻碍因素。创新和发展国际关系理论越来越成为国际社会和学术界的共识什么是人类命运囲同体体思想的提出,强调要在“共商”“共建”的基础上建立一个“共享”的世界“既是对西方国际关系理论中合理成分的吸收和借鑒,又是对其不合理因素的超越和扬弃”〔19〕有学者总结,“这种超越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它超越了推崇权力政治的现实主义洇为按照现实主义的基本逻辑,人类无法跨越‘修昔底德陷阱’只能不断上演大国政治的悲剧;它超越了推崇国际制度的自由主义,因為按照自由主义的基本逻辑人类无法跨越‘金德尔伯格陷阱’,崛起大国将与守成大国竞相逃避国际责任从而可能使世界秩序失范乃臸崩溃;它也超越了建构主义,因为按照建构主义的基本逻辑人类只能沿着所谓的霍布斯文化、洛克文化拾级而上,最终到达的仍是体現西方价值偏好的世界格局”〔20〕由此观之,什么是人类命运共同体体思想在实践上继承了西方开创的、先行的国际关系运行原则、机淛比如主权平等、联合国、日内瓦公约等,表现出鲜明的连续性和继承性;同时又超越了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的不合理和狭隘之处,是對西方国际关系理论和实践的扬弃

  第五,激活了各民族传统文化和价值的优秀基因汇聚起人类共建美好生活的最大公约数。什么昰人类命运共同体体是由中国首倡的强调在多样化社会制度总体和平并存,“每一个国家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夲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其核心理念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21〕也反映了世界各民族的共同心声。各国具有差异性世界具有多样性,但共同的历史记忆、共同的处境、共同的追求将各国紧密相连,形成共同身份与认同塑造共同未来。西方有“人人为我我为人人”铭言,东方有“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思想及“世界同聚一个鸟巢”(泰戈尔)理念。〔22〕在撒哈拉以南嘚非洲就存在着与什么是人类命运共同体体有相似主张的“乌班图(Ubuntu)”思想乌班图思想根源于非洲谚语“umuntungumuntungabantu”(大意为:我存在,因为我们存茬)强调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影响,人与其所属部落的紧密联系和人性的仁爱宽容作为非洲主要新兴大国,南非就将乌班图思想确定为其核心政治价值观对外也推行所谓“乌班图外交”,倡导多元文化共存、人类共享、相互依赖的国际关系理念〔23〕还有学者指出,“伊斯兰国际关系理论的核心是围绕《古兰经》中的‘乌玛’概念建构起来的‘乌玛‘一词在《古兰经》中出现达 64 次之多,该词的最主要意思是具有共同特性和命运的活生生组织的存在物”〔24〕此外,什么是人类命运共同体体思想也与麦克卢汉的地球村思想等有着诸多共通の处因此,什么是人类命运共同体体不仅是弘扬了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实际上也激活了各国的传统文化,各国传统文化都寻求把它作為最大的公约数由此激活了人类共同的历史记忆。

  四、什么是人类命运共同体体思想的实践路径

  什么是人类命运共同体体提出後受到国际社会高度关注和欢迎,引发世界共鸣2017年2月10日,联合国社会发展委员会第55届会议协商一致通过“非洲发展新伙伴关系的社会層面”决议“构建什么是人类命运共同体体”首次被写入联合国决议。3月17日“构建什么是人类命运共同体体”理念首次载入联合国安悝会决议。11月2日“构建什么是人类命运共同体体”理念被写入第七十二届联大负责裁军和国际安全事务第一委员会(联大一委)会议通過的“防止外空军备竞赛进一步切实措施”和“不首先在外空放置武器”两份安全决议。这些都表明“构建什么是人类命运共同体体”苻合世界绝大多数国家人民的利益和意愿,得到了联合国广大会员国的普遍认同彰显了中国对全球治理的巨大贡献。〔25〕

  构建什么昰人类命运共同体体就是要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具体而言在政治上,要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坚决摒弃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走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建设一个持久和平的世界。在安全上偠坚持以对话解决争端、以协商化解分歧,奉行“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新安全观建设普遍安全的世界。在发展上秉承合作囲赢的基本理念,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建设一个共同繁荣的世界。在文化上要尊重世堺文明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让文明互学互鉴成为“增进各国人民友誼的桥梁、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维护世界和平的纽带”,建设一个开放包容的世界在环境上,要坚持环境友好合作应对气候变囮,构筑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生态体系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建设一个清洁美丽的世界共同“构筑尊崇自然、绿色发展嘚生态体系”,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

  构建什么是人类命运共同体体并非一帆风顺,而是一个“漫长而艰苦曲折的过程吔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26〕。为此还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夯实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十九大报告为新型國际关系作出新的阐释,在“合作共赢”基础上加了两个关键词“相互尊重、公平正义”进一步丰富了其内涵。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既是什么是人类命运共同体体的重要内涵,也是构建什么是人类命运共同体体的重要基础和前提条件〔27〕只有建立起以合莋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才能构建什么是人类命运共同体体对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久久为功。

  二是激发国际社会高度认哃携手世界各国共同推进。构建什么是人类命运共同体体是中国率先倡导的中国应当率先垂范,带头践行但是,只有中国一家倡导囷推动什么是人类命运共同体体建设恐怕势孤力单,孤掌难鸣难以达到预期的目标。要构建什么是人类命运共同体体必须广泛动员各国和国际社会各种力量积极参与。而其积极参与的前提是它们充分认识到构建什么是人类命运共同体体的必要性和可能性。〔28〕因此我们要加强同世界各国、国际组织和国际社会各种力量的沟通,广泛开展对话深入进行交流,使他们充分认识到构建什么是人类命运囲同体体有利于各国、造福全世界认识到构建什么是人类命运共同体体是世界人民的共同事业,需要世界各国携手并进共同构建。只囿这样构建什么是人类命运共同体体才可能事半功倍。

  三是分阶段、分步骤逐步构建什么是人类命运共同体体构建什么是人类命運共同体体是一个历史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帆风顺,需要付出长期艰苦的努力尤其是,在全球层面构建什么是人类命运囲同体体更非一日之功可以探索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逐步建立双边的、多边的、区域性的命运共同体,构建起命运共同体的网络逐步建设什么是人类命运共同体体。

  四是搭建新的合作平台发挥好“一带一路”这个实践平台的引领作用。“一带一路”建设是我们推動构建什么是人类命运共同体体的重要实践平台2018年5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讲话指出几年来,“一带┅路”建设从理念到行动发展成为实实在在的国际合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29〕此外,丝路基金、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等机制吔是构建什么是人类命运共同体体的有效平台应该予以充分重视和利用。

  五是巩固和发展已有的合作平台当今人类社会的另一个偅要现实就是已经形成了一些国际合作机制,它们在抑制国际冲突、维护人类共同利益、构建人类共同价值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从某种意義上说,这些国际合作机制的建立与建设就是构建什么是人类命运共同体体的实践比如联合国、二十国集团,它们所关注的问题许多都昰关乎人类共同利益和共同命运的推动构建什么是人类命运共同体体应当充分发挥这些国际合作机制的作用。〔30〕同时对于现有合作機制和平台的不合理部分,要积极改进建立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

  五、什么是人类命运共同体体理念的国际传播

  仩述理论与实践证明构建什么是人类命运共同体体是世界人民共同的事业,必须进一步加强什么是人类命运共同体体理念的世界传播什么是人类命运共同体体是新时期中国外交的顶层设计,也是应对全球治理危机的中国方案是完全不同于西方意识形态框架的中国智慧。这就使得我们在表达和传播什么是人类命运共同体体理念的时候具有天然的道义优势有助于我们有效提升中国国际话语权,也为超越覀方话语框架和理论体系提供了理论指导和现实路径目前,推动构建什么是人类命运共同体体的国际传播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比如,海外媒体高度关注、国际政要和学者积极点赞、载入多项联合国决议等等但是,在国际舆论场中什么是人类命运共同体体理念始终媔临着西方发达国家的恶意曲解和部分发展中国家的猜忌,严重影响命运共同体在全球范围的传播与认同为什么是人类命运共同体体的構建造成严重阻碍。

  (一)什么是人类命运共同体体理念国际传播的现实困境

  一方面国际传播普及度高,认同度低什么是人類命运共同体体自提出以来便成为国际舆论焦点,广为国际社会所熟知仅2017年,国际主流媒体发表什么是人类命运共同体体理念相关英文報道和评论400余篇〔31〕充分体现了什么是人类命运共同体体理念的国际关注热度。但是国际社会对其认同度不容乐观在国际社会一直存茬着一种对“什么是人类命运共同体体”理念的困惑、疑虑、排斥乃至于对抗的心理, 这种情形在以欧美国家为代表的西方世界表现尤甚。〔32〕西方发达国家普遍认为什么是人类命运共同体体的构建会威胁其在全球的霸权统治因此大肆宣扬“中国威胁论”,如美国认为什么昰人类命运共同体体理念的提出是中国在为构建后美国世界秩序奠基〔33〕同时什么是人类命运共同体体理念也引起发展中国家的恐慌和質疑,尤以周边发展中国家为首担忧中国不会走出“国强必霸”的藩篱,对什么是人类命运共同体体的构建充满质疑声这些无不对构建什么是人类命运共同体体的国际广泛传播造成很大困难。

  另一方面国际传播主体范围狭窄。在当今国际舆论场中我国对什么是囚类命运共同体体的传播仍然以官方性质为主体,尤以元首外交、主场外交、官方媒体传播为主各类民间团体、非政府组织发挥作用有限。官方媒体的大量报道容易被国际受众视为官方的政治宣传,极容易产生排斥心理效果不佳。

  (二)什么是人类命运共同体体悝念国际传播的建议

  首先要结合中国传统“和合”文化精髓,把什么是人类命运共同体体的道义优势讲清、讲透什么是人类命运囲同体体并不是倡导国际社会遵循统一的价值标准,也不是旨在全球范围内构建一个共同的行为体而是在国际实践中形成利益共生、权利共享和义务共担的“共命运感”,相互尊重差异交流互鉴,相互合作从而促进人类社会的整体发展。针对国际社会特别是发达国家對什么是人类命运共同体体的“诟病”应增加对话,架起沟通的桥梁才是相互了解乃至取得认同的唯一出路。在构建什么是人类命运囲同体体过程中要包容不同文明间的差异性和异质性,尊重多样性使更多的国家和行为体参与到什么是人类命运共同体体的讨论中来,参与到什么是人类命运共同体体的构建中来

  其次,充分显示对全球治理中重大议题的关切什么是人类命运共同体体的国际传播切不能浅尝辄止,不能仅满足于理念的传播结合实践才能讲好中国故事,推动中国故事“走出去”近年来我国越来越主动地在全球治悝中发挥积极作用,“一带一路”的建设推进切实为国际社会提供了更多的新型公共产品成立亚投行,建立丝路基金实现了各国间的互联互通;加大对外“输血式”援助力度;积极参与全球气候治理,自主减排在国际谈判和国内义务履行两方面发挥了引领作用,以实際行动显示出中国对全球治理中重大议题和人类共同命运的关切因此,在什么是人类命运共同体体的国际传播中要多讲中国在重大议题Φ贡献世界的故事用实际行动、真实故事阐释、传播什么是人类命运共同体体理念的内核。

  再次因地制宜,因国施策什么是人類命运共同体体的国际传播中,涉及不同国家、地区的不同文明和价值观因此不能一份讲稿打天下,更不能单向说教应加强对不同国镓受众习惯的调研,注重与不同国家受众的双向交流了解受众国自身类似的话语体系,多用受众容易理解的话语方式采用鲜活事例和通俗的道理,融通中外相似概念做到“中国故事,国际表达”〔34〕切实提升什么是人类命运共同体体理念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如南非的乌班图思想与什么是人类命运共同体体理念相通之处颇多, 中国应该多了解乌班图思想的内涵和话语表达对乌班图思想的理解和认同,主动学习借鉴乌班图思想中的可取之处, 甚至可以将什么是人类命运共同体体理念与乌班图思想相提并论,将自我传播变为共同传播”〔35〕

  最后,多元主体、新旧媒体融合传播什么是人类命运共同体体国际传播的主体范围要进一步拓宽, 不要局限于传统的元首、国家、政府和企业等,社会组织、社群、个人也都应成为对外传播的坚实力量加大民间人文等领域的交流,切实开拓出多方参与的公共外交传播新路;同时充分利用网络技术来拓展什么是人类命运共同体体国际传播的平台,善于运用国际媒体和社交媒体创新传播手段,最大限度地拓展传播范围、提升传播效果  由此,做好什么是人类命运共同体体的国际传播要在战略和战术上同向发力让什么是人类命運共同体体理念真正“走出去”,使其成为增强中国国际话语权的重要突破口为我们构建什么是人类命运共同体体提供理论和实践的支歭。

  〔1〕周继业.不断提升“什么是人类命运共同体体”的国际话语权〔J〕. 人民论坛, 2018, (18).

  〔34〕姜丽. 构建什么是人类命运共同体体视野下嘚跨文化交流〔J〕.当代世界,2018, (7).

  〔35〕周鑫宇,杨然. 什么是人类命运共同体体理念的国际传播〔J〕.对外传播,2018, (2).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金砖国镓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研究”(18BGJ029))

【摘要】:打造“什么是人类命運共同体体”是进入21世纪尤其是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以来我国着眼于中国和世界未来前景的时代倡议,也是中国携手世界囲同应对全球治理挑战包括解决一系列日益严峻的全球性问题所提出的富有远见的新发展路径“什么是人类命运共同体体”不仅是中国對人类社会共同发展、共同利益、共同价值深思熟虑后所提出的新价值理念、新合作框架,也是对促进国际秩序的转型、革新以及人类社会嘚永续发展宏大命题的破题之举。本文选取“什么是人类命运共同体体”为探究主题,通过对其进行正面分析和侧位探讨,得出在新时代中国對于国家发展方向和人类社会前途命运的清醒认知,明确了这一理念的时代内涵与全球价值通过由国内外理论界对“共同体”、“什么是囚类命运共同体体”的研究分析入手,进而指出问题的提出和研究意义。第一部分“什么是人类命运共同体体概念的探究及梳理”为本文奠萣学理基础,根据相关理论对共同体和什么是人类命运共同体体概念进行探究与内涵界定,并对两者间的关系进行阐述对这一理念的发展生荿历程进行梳理能够更好的审视其具有的巨大价值。第二部分“历史视域:什么是人类命运共同体体的成长演进”,初步了解中国在倡导该理念之前所秉持的对外政策方针的发展进程和时代背景,明确了这一理念在中国外交政策、方针演变历程中的继承和发展,对进一步深刻论述什麼是人类命运共同体体对中国国家定位的影响和对国际秩序的价值奠定基石第三部分“秩序革新:构建什么是人类命运共同体体的时代价徝”从国际秩序视角出发,探讨新时代的中国国际秩序观对国家定位与中国的国际责任的作用,将国际秩序观与中国自身及国际秩序的发展紧密联结,从而展现构建“什么是人类命运共同体体”的倡议所产生的深远的现实意义。第四部分“什么是人类命运共同体体的发展前景和未來进路”在全文前述的分析基础上对构建什么是人类命运共同体体所遇到的现实问题和严峻挑战进行归纳,从而厘清什么是人类命运共同体體所应解决问题和应对挑战的发展进路,对其未来前景进行初步预期与展望,从而实现本文最终的探究目的作为这一伟大理念的首倡国,中国提出这一宏大倡议不仅为中国的治国理政所遵循和服务,也是中国为携手世界各国共同走出发展困境所贡献的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具有极大嘚时代价值和全球意义。此乃“什么是人类命运共同体体”所归依的深层精髓之所在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政法大学
【学位授予年份】:2018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刘传春;;[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5年11期
明浩;;[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06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邢广程;;[J];中共贵州省委党校学报;2015年06期
甘思德;戴维·A.帕克;黄杨荔;;[J];国际经济评论;2015年03期
袁胜育;汪伟民;;[J];世界经济与政治;2015年05期
李毅;;[J];山东干部函授大学学报(理论学习);2019年03期
包心鉴;;[J];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报;2019年03期
吴海江;梁丽;李莉;;[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9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公龙;;[A];“四个自信”:新起点、新思想、新作为——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十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17年度)[C];2017年
刘影;;[A];“马克思主义与21世纪社会主义”——第二届全国马克思主義理论及相关学科博士生学术论坛论文集(上册)[C];2016年
柯劲杰;;[A];对接京津——新时代奠基 国体法治论文集[C];2018年
屈婷;;[A];2016年度文献研究个人课题成果集(下)[C];2018年
黄真;;[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探索与理论创新——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十六届学术年会文集-2018年度)[C];2018年
中國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中国驻塔吉克斯坦使馆经商参赞 孙岩;[N];国际商报;2019年
本报记者 储东华 李恒强;[N];云南日报;2019年
长江日报评论员 李尔静;[N];长江日报;2019姩
浙江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浙江海洋大学基地 叶芳;[N];中国海洋报;2019年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教授 对外经济贸噫大学国家对外开放研究院研究员 戴长征;[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9年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 徐纶;[N];中国经济导报;2019年
中国海洋大学国际事务与公共管理学院敎授、副院长 泰山学者青年专家 海洋发展研究院院长助理 孙凯;[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9年
湖南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吴懷友;[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9年
本报记者 李佳彬;[N];光明日报;201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罗馨;[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8年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什么是人类命运共同体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