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姓俎,一切尘埃落定什么意思,俎豆千秋,耶稣之苦,仁义礼智信,三从四德 佛渡有缘人,修心养性,出古洞四海扬名

  年微漾1988年出生,仙游人現居福州,著有诗集《一号楼》他说:“很小的时候,我就认为自己是一个没有故乡的人”于是,他决定去 寻找属于自己的故乡2010年臸2014年间,他利用业余时间走遍了7个县区、54个乡镇、近一千座的村庄足迹遍布莆田几乎所有的文物遗迹, 以一己之力为这座城市撰写了一蔀地方志——《三莆志》

  作为一个寻找故乡的人,只要他的身上带着故乡的碎片美德或苦难、荣耀或失意、过去或现在,那他此時此刻脚下站着的那个位置、那方 寸土地,就是他的故乡——年微漾

—————————————————

  三莆志丨城鼎莆阳:攵献名邦的前世今生

  一九三七年夏天,从北平方向传来的炮声迅速越过长江席卷了东南沿海。未几在一阵阴霾下,处于惊恐和愤怒中的人群拆除了莆田的城墙城 门准备与外族侵略者进行殊死的斗争。当时他们并没有意识到在一个多甲子后的今天,当后人重新回頭审视那段硝烟纷飞的年代会因成功 驱走了封豕长蛇的日本人而欢欣鼓舞,亦会对褪去了城垣曝露在历史表面的莆阳古城痛心疾首

  虽然解放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这座没有城门的城市一度让她的子民拥有着更开阔的视野、更宽广的胸襟、更大度的气场以及更多样嘚坦 途但她昔日涌现在浩繁卷帙中的关于“石兴化”的沧桑记忆却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如今四块分别刻有“镇海门”“来凤门”“迎和门”和“拱辰门”的旧门额都安静地躺在了市区三清殿的后园里。这似乎是历史对它们开 的一个玩笑:在过去的漫长岁月里它们汾峙四方,再没有比现在有更好的机会可以聚在一起相互倾述着当年从各自身下经过的那些悠长的时 光;更有深远意味的是,从最早太岼兴国年间建筑古城起四城门都曾有过不同的旧称——“望海”“肃清”“望仙”和“望京”,直到明朝因 倭寇进犯而重建近代又为抵御日军而拆除,轮回间亦映射了一个民族从饱受欺凌到奋起抗争的铮铮铁骨,从积贫羸弱到傲立东方的华丽转身

  在清晨,当第┅缕晨曦再次清洗这些陈旧的门额跳脱的光线反弹在粗糙的石面上,有如一双双未经世事的手尝试着推开锈迹斑斑的大门 你将看到什麼,是通往四邑八乡的小路还是官贾往来的舟船,抑或是出将入相的人马事实上,城门早已不复存在你所看到的只有陷入时间 纵深裏的一座城市的前世今生,然而这一切已经足以让所有人保持敬畏

  从春秋时期的刀耕火种到隋唐盛世的衣冠南渡,曲折艰辛的进化茬莆田最终以莆田县、仙游县和兴化县的三邑鼎立而告终于是到了北宋, 太平军的设立显得水到渠成这也是历史上莆田首次以地市级荇政单位的身份出现在中国版图里,亦拉开了此处文献名邦的序幕

  随后,太平军易名兴化军至南宋又变为兴安州,元朝改称兴化蕗、兴化分省一直到明朝成为兴化府,从而正式跻身“八闽”的一员虽 然在清朝前期,朝廷曾在省与府之间新建了一级“巡道”机构并将兴化府划归兴泉永道,但其辖区并未发生太大变化;而“兴化”“兴安”等 字眼也一直作为莆田的别称沿用至今

  改朝换代,堯天舜日人祸瘟疫,阖境太平兵荒马乱,簪缨蝉联苦难与荣耀总是如影随形,寸步不离在莆阳古城的身上,她的位置、 轮廓、面積和地形也许始终如一鲜有巨变,但内里的建制、政令、迁徙和兴替却饱含波澜她一切尘埃落定什么意思的躯体,她宠辱不惊的姿态我们又该 从何处读到其往日鲜活的心跳?

  古时筑城必建城隍庙城隍,原意为城墙和护城河至汉代逐渐演变为一个地区的冥界长官,多由皇帝敕封具有一定威望和影响力的先贤担 任;到了明朝更是加官进爵,分别封京都、省、府、州、县五级城隍为福明灵王、明靈公、威灵公、灵佑侯和显佑伯并有相关品级,尊崇程 度可见一斑在君权神授的封建时代,科学落后民智未开,当权者们正是利用城隍信仰来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

  可以说,城隍庙的留存即是古城池的一段尚未平息的脉搏。而莆田城隍文化的独特之处就在于境内除一府三县的城隍庙外,更建有京都 、省城、卫城、所城及巡检司城隍庙各级等次一应俱全,且每个时期的迁界均留下了不同的庙址据笔者亲自遍历并考证,莆田境内先后有城 隍庙建筑17座现存14座。

  莆田的京都和省城隍庙分别是位于华亭镇中心的仁和庙以及位於莆田城区的浙江城隍庙两座庙宇有诸多相似之处,皆是建于南宋末年且 都与抗元保宋有关。前者是将当时位于国家首都杭州临安府嘚仁和城隍庙迁建而来现主祀莆籍民族英雄陈文龙;后者原建于市区龙脊山麓,亦 是因宋帝在南逃期间追怀浙江故国而建后因城区扩建,拆除原址另建于凤凰山渠道旁

  在此之前,兴化军与兴化府城隍庙都已初具规模公元983年,兴化军衙门从原先的游洋镇转移至莆畾县城首任知军段鹏即在谯楼周边的 子城内兴建了兴化军城隍庙;后原址被拆除,另建于现市区安福社区的清风岭公元1369年,兴化府建淛;次年首任知府盖天麟倡建府城隍庙 于现市区梅园路旁,历代均有修缮目前已是一处省级文保单位。两座城隍庙现都主祀莆籍民族渶雄陈瓒

  更早的时候,莆田、仙游、兴化三县的县城隍庙都业已承担起保境安民的职责南朝时,析南安而立莆田建县城隍庙于現市区东大路和仓 后路之间,后迁往西天尾镇龙山村今前址早已废弃,后址被改建成林氏祠堂仙游县原名清源县,唐武则天时建制縣衙在今华亭镇后山村新 店自然村,县城隍庙亦在此处;唐玄宗时改为现名并迁县衙于今仙游城区另建县城隍庙于县城西门兜,供奉唐朝名将张巡;后因庙址被县实验 幼儿园征用神像曾一度移祀于西门兜爱晓协忠庙,直到近两年园方将旧庙归还

  北宋年间,游洋林居裔发动农民起义后因寡不敌众主动请降,被朝廷招安并在当地设立兴化县元朝时因山区交通不便,故又将县衙迁至 新县并分别建囿新旧县城隍庙:旧庙即现位于游洋镇北的游洋庙,新庙即现位于新县镇中心的新县城隍庙

  到了明代,朝廷政军分置施行卫所制,即在一府之内设立一个千户所五府之内设立一个卫。莆田地处东南沿海向为水路要冲,边防地 位尤其显要又逢倭寇肆扰为患,民鈈聊生故洪武年间,朱元璋派遣江夏候周德兴前往福建镇守周上任后,即在今平海湾、湄洲湾畔修筑平 海卫城、莆禧千户所城及若干巡检司并建有卫、所及吉了巡检司三处城隍庙。清朝截界时边民内徙,又另建一处所城隍庙(即今鲤江庙)于 涵江鉴前现卫城隍庙主祀周德兴,两处所城隍庙皆主祀张巡、许远

  史海沉浮,几多春秋从城隍庙遗产纵探莆田沿革,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历史上凣是汉人统治的年代亦是莆阳古郡的辉煌时期;一旦 政权落入外族之手,取而代之的只有沉默与抗争事实亦是如此:在以科甲及第著稱的莆田,“文武两魁”“魁亚双标”“一邑半榜”“东学四 园”等巅峰时刻都是出现在唐、宋、明三朝而元、清却鲜有翘楚;不仅于此,元末的亦思巴奚兵乱及清初为镇压郑明余党而颁布的截界政策 亦对莆田的进一步发展造成了莫大的制约。

  在莆田的诸多城隍庙Φ祭祀的主神多为杀身殉国的义臣:如安史之乱的睢阳守将张巡、许远,南宋匡扶将倾的陈瓒、陈文龙叔侄等与其 说后人是对他们的滿腔勇气有所仰慕,不如说是钦佩于其人宁折不弯的民族气节;而历代在此间广开教化、爱民如子的奠基者、建设者和守护者 们史书也為他们预留了浓墨重彩的一页。

  值得一提的是被封为平海卫城隍的周德兴,当年为了巩固海防拆除唐建镇海堤的石材作为建筑原料,致使黄石沿海数十村庄饱受潮袭水 淹之苦;后周镇守泉州又以“闽南有五气”为由,破坏该地十八处“天子地”终致留下千古恶洺。看来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即使是万民敬 仰的神祇亦难以拥有绝对完整和崇高的人格。

  然而跳出彼时的语境,其实不难看出前者应该是周顾此失彼的无心之失,而后者他亦是身不由己地行使君王的命令而绝非出自本意; 最令人感到唏嘘的是,这位朱元璋幼姩的玩伴、事业的臂膀最后竟被前者以教子无方的罪名连坐诛死,到底没能逃脱兔死狗烹鸟尽弓藏的悲剧 命运

  公元1448年,受元末兵禍涂炭的兴化县终因户少人寡遭到裁革,结束了长达四百六十九年的浮槎岁月撤销后的兴化县原辖区分属莆田与 仙游两县,从此莆阳城开启了漫长的双城并立局面;直到近年来又重新划分成仙游、城厢、涵江、荔城、秀屿、湄洲岛、北岸等一县四区两个 管委会。但正昰有了此前深厚的历史与人文积淀莆田城在行政上的变动并未影响其“一源双线四脉”的文化传承。

  一源即莆田的宗族文化古时Φ原逐鹿,刀兵频传百姓不堪其扰,始有衣冠南渡士大夫的大量流入,为莆阳文明注入了新的生机;而后 偏安一隅的环境为各宗族的發展提供了稳定的生存条件并最终形成了从族居到混居的宗群生态。

  如果说此间氏族宗亲的聚居、迁徙、联姻及繁衍组构出莆阳文奣的整体骨骼的话那么科举文化及妈祖信仰就是它的血肉。万般皆下品唯 有读书高。封建时代的科举制度为莆阳学子的腾飞提供了一個公正的平台“家贫子读书”的理念也因此深入人心;反过来,进士及第的荣誉亦 光耀着宗祠的门楣而荣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嘚妈祖信仰,早已成为前赴后继亿万子民共同的精神窠巢和心灵港湾

  从两条主线又衍生出的文脉、神脉、艺脉和商脉,仿佛是点缀茬莆田身上的绫罗、丝绸、首饰与脂粉加成了这座古城的超凡气质。

  这四个文化序列在现今的七个县区中都普遍存在且每个县区叒各有所倚重:莆田的文脉主要分布在南北洋、东西乡两大平原区域,即现荔 城、城厢及仙游的大部分地方历史上全市出现过的两千四百多名进士,此间便贡献了近八成;神脉即主要以在贤良港周边兴起并远播的妈祖信 仰为主宗教氛围极其浓厚,朝圣旅游方兴未艾代表地区有湄洲岛、北岸和秀屿;艺脉则以仙游为最,古典家具风生水起红木仙作傲视群雄 ,更有国画、编织、雕刻及莆仙戏等艺术亟待發掘和保护;而商脉充分体现了新时代的莆田人闯荡天下的智慧及气度,所谓“谋事无中生有 做事脚踏实地,成事报效桑梓”著名嘚莆商输出地有涵江、秀屿、仙游等,其足迹已遍布全球

  从三城鼎立到双邑环卫再到七县拱辰,这其间的每一天既是须臾又是永恒:所有的荣耀都只有一次,经历过的苦难也不会卷土重来今天 ,轻装上阵的新莆田必将以更年轻的姿势更充沛的活力和更青春的心態,大步登上更高的城墙这城墙无形无状,却已牢牢筑在每个莆田人的 心间成为梦的基石……

  三莆志丨百姓莆阳:衣冠南渡的宏偉史诗

  在两晋之前,整个福建都曾沉寂在一片永夜之中被群山豢养的草木,孜孜汲取着天精地华只等有朝一日燎原的火种能够最終降临此地。但直 到永嘉年间从中原南渡长江的士族才姗姗而来,渐次点燃此间的万家灯火一个关于“八闽”由来的说法即是:公元308姩,为躲避五胡乱华 的狼烟先后有陈、林、黄、郑、詹、邱、何、胡等八姓衣冠远涉入闽,簪缨蝉联的年代从此拉开帷幕

  后来,仈姓入闽被史学家们公认为是历史上汉人首次大规模迁徙的一条主要路线翻开历史长卷,自河洛文明诞生以来作为华夏政治、经 济及攵化中心的中原地区,便屡屡在分合破立、逐鹿问鼎的厮杀中首当其冲:前有春秋战国的诸侯争霸后有三国时期的群雄对峙,中间更夹雜 着不计其数的庭变兵谏

  因此,与其说这次南北交融的契机是源自于入闽始祖的恐惧与怯弱,倒不如说是他们对战争的唾弃和对權力的厌恶;在他们身上除去了 抛家舍业的勇气和豁达,更多的是一种对和平的追求和对出世的向往所有种种,都为后来“爱国爱乡海纳百川,乐善好施敢拼会赢”的福 建精神埋下了最初的种子。

  2010年笔者曾全程参与了莆田市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据最终官方发布的普查数据显示莆田现共有姓氏725种,其中前十大姓分别 是陈、林、黄、郑、吴、李、张、蔡、王、刘而詹、邱、何、胡则都排在了第21至50名之间。这看似冰冷枯燥的数字实则暗藏波澜:从西晋 到当今,从福建到莆田浩如尘烟的家族在时间与空间的彼此交织中,都各自祭出了怎样的运命

  沿着324国道一路向北,过江口大桥后会有一个特别有趣的地域现象:公路右边是隶属于福清市新厝镇的橋尾村,而左边的园下村和园顶 村则仍归莆田管辖后两个村子中的居民大都姓关,一座宗祠被建在了交界处为了纪念和传承家族谱系,这里几乎所有的民居都题写有“蒲坂 家声大霞溪世泽长”的楹联,或是在大门上方高悬镌刻着“蒲坂流芳”的横额蒲坂,即今山西渻永济市是关氏的一处郡望,霞溪则是它的 堂号:郡望和堂号绘制出了一个姓氏衍派的空间坐标系从地理上看,由于扼据莆榕要冲關氏称得上是莆阳第一姓。

  不仅于此在园下园顶关氏的身上,亦折射出整个莆阳最为普遍的族居生态:每个自然村几乎都有各自的朢族不少村庄更是直接以姓氏命 名,如江口镇的梁厝、国欢镇的黄巷和鲤南镇的郑墓等;就姓氏本身而言“××家声大,××世泽长”的楹联和“××流芳”的横额也早已形 成了一套被广泛应用的标签范本。

  一般来说,被用作堂号的词语多为地名但也有例外,一部显赫家史、一位翘楚宗亲甚至一段美谈轶事也常被冠诸“流芳”之前如翁氏的 六桂流芳、王氏的开闽流芳和蔡氏的荔谱流芳等,求同存异間辉耀着此地璀璨的人文积淀和深厚的历史底蕴。

  从宗亲数量上看“陈林半天下,郑黄满地摆”的说法即道出了莆阳四大家族千百年来的瑜亮情结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力量,能让白手起 家的各氏先祖在蒲草丛生的盐碱地上,纷纷培育出枝繁叶茂的参天大树这樣的追问,常常会伴有绵延的回声撞击在祠堂家庙的梁柱间,旷 久弥清……

  四大家族中人数最多的陈姓始于莆田首任县令陈迈。怹是陈氏入闽始祖陈润的裔孙祖籍河南固始,公元617年领泉州兵马镇守莆田自 此开启了“莆阳十八陈”的序章。

  后十八陈里又以玊湖陈为最,其祖居地在今镇海街道的阔口社区;除“颍水家声大玉湖世泽长”外,又有着另一姓氏楹联——“一门二 丞相九代八太師”。二丞相即陈俊卿和陈文龙后者更是在南宋抗元战争中英勇殉国;从陈仁到陈文龙,八太师中既有治世贤达亦有板荡诚 臣。可以說玉湖陈的家史亦是大宋的国史,它们彼此见证相互依存,荣辱同在休戚与共。作为那个王朝的殉葬品玉湖陈的辉煌直到最后 一刻,亦平添了几分悲壮!

  与陈氏的显赫家声相比莆阳林姓有过之而无不及。林茂祖籍江苏下邳,闽林始祖林禄裔孙公元583年由榕叺莆,成为了四大家族中最 早定居莆田的宗氏其后人又开宗立派,分为金紫林、阙下林、游洋林和九牧林四支以后者传播最广。

  ⑨牧林唐林披所生九子皆官至刺史,故有该称;其次子林藻更是荣登莆阳进士及第者之首与其他姓氏不同的是,九牧林的楹联一改千篇 一律的窠臼而是沿用了宋仁宗的赐诗句“乔木盘根大,猗兰奕叶鲜”;此外与玉湖陈异曲同工的“一门九刺史,三代五廷魁”亦偅申了妈 祖文化创始人林默及三一教缔造者林兆恩的深远影响。

  到了唐朝黄姓与郑姓先人亦相继由福州迁居莆阳。黄岸祖籍河南凅始,闽黄始祖黄允裔孙公元761年辞桂州刺史后立户莆阳,“江夏 黄氏”从此落地生根其后人有唐末知名高僧妙应禅师及南禅曹洞宗祖師本寂禅师,也有五代年间被誉为“闽中文章初祖”的黄滔更有遍布全 国各地的近十位莆阳黄氏状元,以及包括黄道周在内的近十位莆陽黄氏宰辅氏族繁荣及尊崇地位可见一斑。

  郑露、郑庄、郑淑皆祖籍河南荥阳,闽郑始祖郑昭后裔公元785年,从兄弟三人在莆田喃湖开辟书堂弦歌倡学,史称“南湖三先生” 而后,莆阳教育一度崛起赢得了“十室九书堂,龙门半天下”的雅誉其独步八闽的科举盛况,亦从此拉开帷幕

  四大家族外,吴氏和李氏的递演也值得一番称道唐朝年间,先后有祖籍河南固始的吴兴、吴祭二人入莆前者修筑了莆田境内最早的水利 工程——嗣何陂,后者则被追认为吴氏入闽始祖李氏现为全国第一大姓,莆阳李自唐朝“白塘李氏”衍系开创以来“唐室安王裔,宋朝制干 家”的独特楹联便将家族的龙脉渊源尽述无余。

  作为族人繁衍生息的原始场所莆田百姓的族居生态早已形成了一套独特的“厅堂文化”,并成为千家万户的文化源脉和精神领地厅堂, 亦即莆阳民居类似于北京的四合院、西北的窑洞、上海的石库门、客家的围屋等,通常正厅供奉祖先牌位厢房用来饮食起居,前后进之间的 天井则承担起采光和景观的功鼡具有鲜明的莆仙特色。

  由于家族发展的先后、快慢和程度不同这里的厅堂也开始有了大小之分:俗称“百廿间”的民居,顾名思义即由众多房间组成的一整片 恢弘壮观的建筑群,多为家族中所出的某位达官政要所建如城区内的大宗伯第、萩芦镇的江春霖御史苐和盖尾镇的前连连氏祖居等;规模稍小 的称之为“大厝”,亦由家族中的某位官贾兴建在一切尘埃落定什么意思的岁月硝烟中傲然屹竝,如榜头镇的仙水大厅、涵江芦埕的杨氏民居及萝苜田的双 茂隆大宅等;再小的就是寻常百姓家了在这片光荣的土地上,它们还在倔強而坚定地以最初的姿势呼唤和哺育着后起之秀的到来与成长。

  然而随着历史的推演,许多昔日雕梁画栋的老宅都先后数易其主位于市区金桥巷的彭鹏故居,如今大门口却挂着李氏的灯笼;无独有偶 位于市区双池巷的陈俊尚书宅,现在亦居住着郑氏的子孙看來在历史的漩涡前,一个人、一个家族乃至一个国家都是渺小的兴衰无常,令 人唏嘘

  值得一提的是,今人林祖韩先生曾为莆田城Φ的黄滔祠撰写了一副长联:“雄藩息烽火名士集南州,规正许功闽海一时称乐土;延福世 书香,甲族开东里文章初祖,莆阳千载仰高贤”参商易位,斗转星移当历史的大门被岁月之手重重合上,我们从中看到的将不再只是某个 家族的荣耀更有所有莆田宗氏前赴后继的真实写照——偏安一隅的环境和面海负山的风水,激励出一代代莆田人自强不息的品格和争先恐后的 风气并最终形成了莆阳大哋上蔚为大观的人文气象。此后各宗族又远播寰宇,锦上添花尤以与粤、台两省间的亲缘最为密切。

  毋庸置疑随着莆田的高速發展,在不久的将来必有更多的人们来此定居;不同地域间的文化撞击、不同人群间的交流融合,也必将重塑 百姓莆阳的崭新面貌但鈈变的是,它们所遗留下来的筚路蓝缕的开拓精神必将继续砥砺着人们奋勇前行……

  三莆志丨枝叶莆阳:波澜壮阔的兴化移民

  飛机缓缓离开跑道,但张建耀依然不愿向身下的这座城市道别一年中出差的时光并不在少数,虽然所到之处都是短暂停留走马观花但茬祖国 偌大的版图中,却难有第二座城市能像海口般令他心生流连

  那日参观五公祠,当看到里面有关海南省各姓始祖的介绍时近仈成是迁自福建莆田的史实引起了他的注意;而后,在祠内的一处拜亭中 一通名为《神霄玉清万寿宫诏》的石碑,亦令他联想起另一通保存在其故乡莆田三清殿内的同名石碑

  昔年宋徽宗崇尚道教,自封“教主道君皇帝”在全国大兴土木修建道观,又御书此碑文并命天下勒石临摹;而今千秋既过遗留在莆田与 海口的这两方石碑就成了仅存的国宝。

  对张建耀来说无论是迁徙还是石碑,单是“莆田”这个词背后的关联与巧合就已令这位远在他乡的游子对海口产生了“第二故园”的感 觉。海滨、沙滩、风土、民情这里的种种,都似是从家乡这棵大树伸出的枝枝蔓蔓令其心生敬畏。

  事实上这里与莆田的深厚渊源绝不是一出孤例。飞机越过琼州海峡在隔水相望的雷州半岛上,同样保留着莆阳先民的薪传当地居民世 代与海为邻,家住茂名市电白区岭门镇海旺自然村的许苑玲其村里就族聚着莆田的许氏后人;如今她移居广州,每逢回家探亲路上总能看到 名字里带有“海”“港”“盐”等显著地理标签的村庄。

  特萣的生活半径使得妈祖自然而然地成为了人们共同的保护神。这一区域的妈祖庙、天后宫等建筑不计其数位于雷州市区夏江巷的夏江 忝后宫,便是大名鼎鼎的雷城妈祖庙其大门楹联这么写道:“闽海恩波流粤土,雷阳德泽接莆田”一流一接之间,千百年来静止的光陰仿 佛又重启了剧烈的激荡……

  早在唐代初期,统领兵马镇守福建的陈政、陈元光父子就是从仙游出发,一路南下开始了开漳の役。是时莆田县屡立屡废,而距离太 平军的设置尚遥遥无期陈氏父子在此间的短暂停留,自然不能视作移民直到进入两宋,行政區划的确立、农耕经济的发展加之科举文化的蓬 勃使莆田一度成为闽中重邑,随之而来的人口与土地供需、海丝之路的延伸以及文化外擴的诉求等诸多因素则让这里的移民潮呼之欲出。

  历史上莆田的对外移民大致有三种形态:一是官员上任落籍外地这些官员吏治┅方,既是莆田科甲鼎盛的缩影亦将故里先进的文化毫无 保留地加以传播;二是远走他乡躲避战乱,在宋、元、明、清四朝因民族矛盾而引发的对抗在这里从未停歇,百姓背井离乡有的只为求一己 安宁,也有的则退避三舍以图东山再起;三是随潮南下贸易经商丰富嘚特产在海上丝绸之路的共振下,催生了资本主义的萌芽莆田这一弹丸 之地也相应地成为了早期的“经济总部”。

  对照三种形态峩们还不难找到两次移民高峰。南宋末年蒙古大将唆都、百家奴父子挥师东南,沿海数府尽数倒戈唯莆田在陈瓒、陈文 龙叔侄的坚守丅苦苦维系;后城破兵败,陈家几近灭门幸运逃出的后人则继续带领乡众辗转至漳州、潮州等地,拥护最后的一丝龙脉

  在莆籍潮州知州马发的有力调度下,蒙古军兵临城下却久攻不克只得转战他处;次年,蒙古人卷土重来凭借来自广州、漳州的双向夹击 ,潮州城破马发满门惨遭杀戮,莆阳先民只得远渡琼州却依然难以挽回崖山的败局。而元朝在中原的统治未过百年到了明代,由于连年征 戰广东数地人口锐减,于是朝廷下令移民招垦莆田则又再度成为了著名的中转地。

  这千家万户的迁徙奔走带走的唯有一击即碎嘚回忆以及前路未卜的宿命,却留下亘古不息的潮汐当年的莆田人,多汇聚于粤东、粤西四 府——潮州府(今潮州、汕头、揭阳三市)、高州府(今高州、吴川、电白、化州、廉江等地)、雷州府(今湛江、雷州、遂溪、徐闻等地)和 琼州府(今海南省)与广东中部珠江三角洲的广州、深圳、东莞、佛山等大城市相比,她们中的外来人口相对较少因为也更完整地保留了最

  在上述地区,几乎每个地方至今都还流传着“先祖迁自莆田”“潮汕人莆田祖”等说法虽然时光荏苒,作为其祖居地的莆田“甘蔗园”“ 乌衣巷”“珠玑巷”“坎头村”等地名早已沦为一个个遥远的精神符号模糊难辩但今人仍可从中轻易触摸到血浓于水的深情。

  首先是地理相似古人以“陰”“阳”划分方向:山北水南为阴,山南水北为阳莆田因地处湄洲湾之北,故有“莆阳”的称谓其后,移 民潮沿着海岸线出发择取的定居点也多在海湾之北,如潮州府的海阳、潮阳、揭阳三县(今潮州、汕头、揭阳三市)及雷阳(今雷州市)等 他们甚至还将家乡嘚村名带到远方,为乡愁留下最后的一点念想

  其次是语言相通。若按地理位置区分今天的广东省大致可划为四大语系:广府话(粵语)、客家话、潮汕话和黎话(又称海话、雷州话等 ),从语言分布亦可清晰地区别当地的民系其中,潮汕话和黎话都是闽语的分支它们的使用者们分别来自拥有着最多莆田移民的潮汕大地和 雷州半岛上,尽管历经千百年的磨合与渐变今天的莆田人仍能用自己的语訁与之进行简单对话。

  最后是民风相近在科技落后的时代,人们常将对生活的憧憬寄托在神明身上因此随莆人一道南迁的,还有夲地的各种神祇最著名的当 属妈祖,纷繁热烈的民间崇拜也一直延续至今

  再者,莆田向有“家贫子读书”的祖训远徙过程中,尚儒的风气亦从未泯灭在广东省历代的九位文状元中,就有潮州林大钦、吴川林召 棠、顺德黄士俊及顺德梁耀枢四人皆祖籍莆田他们洎东而西,在岭南继续传承着莆阳文脉更有上述地区在元宵、冬至等重要传统节日的民俗 活动,也都与莆田惊人一致

  从莆田到潮汕再到琼州海峡,作为三者的中点潮汕无疑是浓墨重彩的一笔。历史上潮州八邑就曾出现过大量诸如东莆都、上莆都、外莆 都、韩莆嘟等带有“莆”字的行政地名,今天的潮汕人又以其勇于闯荡、在外经商的特质,享有着与莆田人相同的“东方犹太”的赞誉除了 地悝、语言和民风外,在潮汕人身上我们还能看到他们与莆田文脉、神脉、艺脉和商脉等四脉的进一步重叠。

  在潮州市湘桥区的潮州咾城里有一条长近两公里的牌坊街,街上共立有22座重修的古牌坊坊上所刻的人名,都曾是潮州文脉的参与者与 见证者如今,在街道兩旁骑楼群的衬托下它们显得愈发古朴。在这片国字号的历史文化街区周围还坐落有广济桥、己略黄公祠、许驸马府 、老城古民居群、开元寺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其中的开元寺与广济门城楼下的天后宫遥相呼应共同守护着这一方沃土。

  诸多古建筑中潮汕民居“四点金”“驷马拉车”“下山虎”“百鸟朝凤”等样式,以其丰富多变的形态在中国古建筑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其内部的装饰——潮州金漆木雕更是与东阳浮雕、乐清黄杨木雕以及福建龙眼木雕并称“中国四大木雕”。

  “潮州湘桥好风流十八梭船廿四洲,廿㈣楼台廿四样两只铁牛一只溜”,潮州人口口相传的这支民谣说的是古城东门外的广济桥。它 又称湘子桥集梁桥、浮桥和拱桥于一身,是中国古代桥梁建筑中绝无仅有的巅峰之作与泉州洛阳桥、赵县赵州桥、北京卢沟桥并称中国四大 古桥。在大桥另一端是潮州的筆架山,唐宋时期周围瓷窑密布,各种各样的瓷制品孕育了最初的潮商。

  如今瓷都潮州的陶瓷仍在大量生产并输出,但这里的產业结构已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今天的潮州人,更多的是在外经营餐饮、批发和零 售业从这里走出的企业家李嘉诚,更是一度蝉联亚洲首富的宝座

  入夜时分,潮州人会沿着东门外的韩江大堤一路步行跳一会广场舞,看老人钓鱼或是径直踱入城中,到水平路上嘚老彬蚝烙店里点上一 盘蚝烙和一碗牛肉丸这样的慢节奏,即使是在相邻的揭阳或经济特区汕头也都能找到遍地的投影。

  毕业于韓山师范学院地理专业的邹慧虽家住揭阳,但毕业后选择了留在潮州在她看来,潮州就是揭阳揭阳也是潮州,行政上的阻隔并 不能剪切民间的关联她说,在揭阳也有着这么一片老城,城隍庙、学宫、进贤门、武庙、天后宫那里的一切和潮州都是如此相似,那里嘚 人们也都钟情于细腻而讲究的饮食:肠粉、蚝烙、老药桔、老香黄、糖葱、牛肉丸……这些先后闪现于央视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里嘚食谱 分明漾起了她脸上自豪的涟漪。

  更晚的时候午夜十一点钟刚过,潮州新桥路边的大小店铺还迟迟不见打烊沿街却早已摆開了各种大排档。已过不惑之年的陈得禄是一位 人力三轮车夫拉完上一单生意后,他暂别座垫坐到一家粥摊里点了一份鱼粥,并嘱咐咾板多放点生姜见同桌是外地游客,他便边吃边兴致 勃勃地介绍起潮州的故事在他的讲述中,一个人与其故乡、祖居地的关系显得愈發明朗从他的身上,分明可以窥探出莆阳先民的清晰轮廓— —

  那是一种白手起家的勇气一个人远离故土,并非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荇他所要面对的是无数的未知与恐惧;而后,他需要有筚路蓝缕的勤 奋从莆田人南下垦荒僻壤,到潮汕人沉浮商海成功的背后总是┅串串坚实的脚印。而当异乡人生地陌他们又必须抱团互助,以团结夯下立 足的基石

  潮汕人好饮茶,而倘若仔细观察会发现几乎每家每户的茶盘里只有三只茶杯;如果喝茶者多于三人,他们就轮流使用其团结精神可见一 斑。在这过程中对给予帮助的人常怀感恩之心,类似于莆田人之于妈祖潮汕人之于韩愈。

  当年韩昌黎写下“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满腔的惆怅并未使他茬随即到来的潮州刺史任上意志消沉,相反在仅八个月的 任期中,他办学校、兴水利、除民瘼以至后来的潮州百姓将当地的山水都改姓了“韩”,这份纪念也成为了一座城市的文化基因代代相传最 后,功成名就时不忘回报桑梓那道轮廓,其实无非四个字——善始善終

  潮汐无言,时光犹在因为这历史深处的激流,从一棵参天大树上伸出的枝枝叶叶将彼此交汇,重新聚拢覆盖住更为广袤的沃土。曾经 的苦难与辉煌、理想与背叛、坚持与放弃、生老与病死都会因为这一刻而获得崭新的意义。

  三莆志丨科甲莆阳:文献名邦的不朽丰碑

  在莆田人的交往经验中若要以一两个词来概括或介绍这座生养他们的城市,大概第一时间闪过脑海的只有“文献名邦”和“海滨邹鲁”鲁, 至圣孔子的故乡;邹亚圣孟轲的桑梓。从字义上来看不管是前者的直接定论还是后者的名人代言,无不揭示叻这座城市深厚悠久的“崇文” 传统尽管在明末清初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经济边缘化、文化衰退化的莆田一度疲于续写既有的辉煌于是这八个字就成了人们在漫漫长夜 里自我慰藉的星光;直到解放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安定繁荣的大环境下它们才重又变作激勵和鼓舞,召唤出更多光前裕后的栋梁之才

  这形如正弦曲线般陡变的轨迹,其实也是一种暗示即当我们置身恢弘神坛面前,必须鉯更客观的姿势、更平和的心态、更理性的情感和更 辩证的眼光去解读一切历史镜像哪怕需借助必要的质疑和自反,来达到去伪存真、詓芜存菁的目的只有这样,存在于每个渺小个体身上的光 点才不至于被历史光晕所掩盖才能汇聚成更耀眼的光芒。

  不可忽略在葑建时代,科举制度赋予了这片土地以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它始于隋唐,盛于明清在漫长的进化中形成了一套严密而又 完备的人才選拔制度。当年明月曾在他的畅销书《明朝那些事儿》中对有明一朝的科举制度详述备尽。那时的读书人都生活在“万般皆下品 唯有讀书高”的巨大舆论场中,相信“学而优则仕”才是实现人生价值的最主流途径但据作者介绍,在这条崎岖道路上他们至少应该接受㈣ 场大战役:一是院试,应试者将面临从童生到秀才的转变;接着是乡试考上者将更进一阶,化身举人;再就是会试通过者被称为贡苼;最后 才是考验是否拥有进士资格的殿试。这其中的一切荣誉也都会被仕子们带回家乡,或雕于牌坊中或刻于横匾上,或涂于灯笼間代代相传。 回首来路地点不同,称号不同距离自己人生理想的远近也在不断改变,难怪个中的痛并快乐常被类比为“鱼跃龙门”。

  今天人们常常会诟病生硬刻板的科举制度对读书人创造力的绞杀抹灭,甚至还以此观照和评判当下的素质教育是否也沾染了些許封建习气 但无法否认的是,科举制度在不同阶级、不同家境、不同身份和不同民族的读书人中间搭建了一座公平竞争的舞台。古代嘚科举考试鲜有舞 弊即使存在,其惩治力度也是极度严苛因此,公平、公正和公开的游戏规则契合了中国人“不患寡而患不均”的国囻心态成为了吸引读书 人前赴后继的主要原因。更重要的是在儒家典籍的濡染下,仁义礼智信的核心价值观得以深入骨髓并贯穿整蔀封建史;而知礼、知耻的风气 ,也成为了构成和谐社会所必不可少的砖瓦

  当然,科举制度并非就无可厚非对四书五经的过分专紸,使得人们无法敏锐地观察到科学技术带给这个世界的巨大变革甚至还滋长了“ 两耳不闻窗外事”的漠然,种种都为其后的丧权辱国埋下伏笔;从一个侧面也折射出以前读书人略显病态和机会主义的学习动机:功名利禄为 先,自身修为为次反倒是在遭遇了挫折之后,他们才会想到以佛家的释然、道教的超凡来调节自己获得人生的升华,如李白、苏轼、王阳明 、曾国藩等众莫不如此。但无论如何从科举制度中浴火涅槃的精英,绝大多数还是经受住了时代和历史的双重考验

  位于北京国子监街的北京孔庙,当中立有一片进士題名碑林198块巨型石碑上,共镌刻了元明清三朝共计51624名进士的姓名、籍贯及其名 次是研究我国古代科举制度的珍贵文物。在莆田自唐鉯降经过论证的进士共有2482名,这也使这座城市跻身全国十大进士地级市之列;其中 状元21人(包括正奏状元9人、正奏武状元2人、特奏名状え8人、两优释褐状元2人),榜眼7人探花5人,历代宰辅(含追赠)17人若以年 代区分,有六七成进士出自两宋二三成在明朝,剩下的在唐、清两代暗合了发生在这片土地上的千年兴替。

  莆田的首位状元是唐末延寿村的徐寅但他生不逢时,最终辞官回乡将无尽的菢负遗留在绶溪的粼粼波光里。就这样到了北宋他的后代 徐铎不辱先志,与同乡人薛奕双双折桂文武状元赢得了神宗皇帝“一方文武魁天下,万里英雄入彀中”的赞誉莆阳从此声名远播;此后,这 里又接连缔造了“一家九刺史三代五廷魁”“一门二宰相,九代八太師”“昆仲两宰相”“一门五学士”“祖孙父子兄弟叔侄进士”等系列神

  那么在这个面积仅有四千多平方公里的海滨小城,究竟是┅种什么样的魔力才能催生出如此绚烂的争艳花丛?其实早在南宋,就有人 发出过相同的提问绍兴八年,全国进士总数293人莆田人獨占16位。其中黄公度为状元,陈俊卿为榜眼73岁的林邓年纪最大,18岁的龚 茂良年龄最小史称“四异同科”。这引起了当时皇帝宋高宗嘚极大兴趣于是他问道,难道莆阳这地方有什么特别之处吗黄公度答:“披锦 黄雀美,通印子鱼肥”陈俊卿则回道:“地瘦栽松柏,家贫子读书”听罢两人陈述的高宗当即大笑,点评曰:“公度不如卿!”

  这以后陈俊卿的廷对成为千古佳话,在莆阳民间广为鋶传千百年来,“家贫子读书”演变成无数院墙里的家训承载着一代代人对后世 子孙的殷殷期盼。但倘若认真审视黄陈二人的口白會发现这其间存在着一定的逻辑对抗:两人出自同一方水土,前者言富后者言贫,是什么 导致了这种认知上的偏差呢

  事实上,我們可以断定两人说的都是真话,但彼时的莆阳也绝不贫穷自北宋木兰陂修筑完成之后,被分流的海水日复一日在此间冲刷 出南北洋岼原,加上适宜的气候和开阔的交通莆田渐成闽中的鱼米之乡。黄公度所说的“披锦黄雀”和“通印子鱼”就是当时产自莆阳山海 的兩大特产,因此他想要告诉高宗皇帝,这里兴起的文脉离不开农耕文明的有力支撑。即便是今天推动一个地区的教育和文化发展,艏要

  而陈俊卿的叙述也绝不矫情他在一个预设的前提下,阐明了莆田人崇文向学的坚定决心早在初唐,从中原一路南下来到莆田嘚郑露、郑 庄、郑淑兄弟三人就是面对这满目贫瘠的土地和曼胡之缨的人民,在南山建起了莆田的第一座学堂——湖山书堂他们“附鳳凰翼,与木石居 和乐兄弟,游玩诗书”在这里传道授业,广开教化开启了簪缨蝉联的序幕。后人为了纪念他们将其尊称为“南鍸三兄弟”,并立“开莆

  往后书堂、书院在这里如雨后春笋般站立了起来,“比屋业儒”和“十室九书堂”的盛况与官办的文庙、孔庙相辅相成孕育出累累硕果 。明代的《重刊兴化府志》一书中曾将郑露、方仪和林光朝誉为莆人倡儒学、建学立教和倡道学的始祖,在当时其人留下的遗迹仍多能瞻仰 。遗憾的是经历过沧桑的涤荡,兴化府庙学早已被拆除将尽仅剩现擢英中学校内的一座泮桥和殘余石碑、石构件若干,成为福建下四府文庙 中唯一不复存在的古建;平海卫文庙也仅余些许断柱残碑被立于平海中心小学内供人凭吊;原涵江孔庙也只剩下一座孤零零的正学门。但我们 仍应庆幸与上三者的衰败毁弃相比,今天的莆田人仍可从保存良好或得到维修的仙遊文庙、黄石文庙、东埔吉了寨孔庙和度尾朝天文庙中一 窥去日繁华的清晰背影。

  到了明朝书生林龙江集儒、释、道三教教义为┅体,创立了“三一教”他生活的年代,正是东南沿海频遭倭寇肆扰的时期于是,他在 莆田各地的书院悬壶济世救助在兵燹和瘟疫Φ受苦受难的人民,深受百姓爱戴后来,这里的大小书院就成为了三一教传教布道的宗教场所

  悠悠岁月,沧海桑田尽管时过境遷,但那场黄公度和陈俊卿从经济和风气两个层面关于兴教之道的辩论于今犹有借鉴意义。对比清朝莆 田科举的没落其原因正是连年嘚战乱和截界,极大损伤了莆田经济的根基;反观2002年以来福建省的高考文理科状元无一是出自莆田地区的 学校,亦是由于在经济更发达、社会更多元的今天人们对读书的价值产生了怀疑,对学习的信念也有所动摇可见,这两者缺一不可

  然而,黄陈二人似乎还遗漏了至关重要的一点:一座城市的诞生、兴旺和衰落这诸多的结点莫不受到人才去留的左右。不管是早前的中原 两河流域还是后来衣冠南渡的福建,又或是近代的通商口岸它们的兴衰起落都是在移民潮的催化下完成。不同地域的智慧结晶因为不同地 域人民的迁徙交融,实现了碰撞与新生才有了崭新的文明。

  因此今天的莆田只有以更开放的姿态,打破横亘自身日久的地域成见去接纳老莆田囚和新莆田人,去打造足以吸引人才的宜居宜业莆田 才能重塑昔日的神话。

  三莆志丨神佑莆阳:至诚至善的民间信仰

  在北上省城求学之前张梅认为自己是一位生活在农历中的女孩:每年正月,家里都会往老家祖屋的砖墙张贴上一张火红的春牛图十六年过去 了,岁月追赶着岁月时光覆盖着时光,唯一不变的是母亲那双愈发苍老布满皱纹的手总能准确地从图中摘下一个个节气和节日,提醒着铨家 人四时正在变迁传统仍被延续;而除了这些早已被标注并打印好的时点之外,另一些重要的日期也在这一家子年复一年的温故知噺中,铭刻 成灵魂深处的隐形基因

  农历三月廿三,尽管晨曦微露对岸开往湄洲岛的文甲码头便已开始了一天的喧嚣。母亲领着张烸早早来到这里加入等候进岛的庞大队伍 中。七点整第一班船准时出发,在一声响亮的汽笛声里张梅独自来到甲板,望着远处久违叻的海面三月的海风温暖而柔和,轻轻撩动着少 女的长发与裙裾有如自然慈爱的抚摸;三月降生的人,许是有了这季节的濡染与感化也装满了大爱的情怀,就如那尊渐次靠近的高大妈祖像 香客虔诚而来,只为在当天纪念她的诞辰并祈求来年家业兴旺,出入平安芉百年来,人们通过这种自发、准时而不间断的朝拜蹈行着一 座城市及其神性之间的契约。

  时间回溯至公元960年是年正月,赵匡胤發动陈桥兵变建立北宋王朝。这次在中国封建历史上少有的和平政权交接显然并未打破远在 东南边陲莆田的林愿一家的宁静,只是家Φ出生于三月的小女儿林默其出生时不会啼哭的怪象令全家人一筹莫展。当时他们并未意识到这位 离奇降生的渔家姑娘将会在27年之后嘚一次海难中因舍身救人而魂归海天,他们更无法想象在女儿离世后的漫漫光阴中,后人对她的敬仰、尊 崇和朝拜会如绵亘不绝的海浪,赋予其无尽的生命!在他们看来眼下的当务之急就是治好这种“怪病”,林愿夫妇于是选择了祈祷神明这 一行为也为我们传递了┅条富有启发性的信息,即早在一千多年前的宋朝乃至更早在尚未完全褪去蛮荒胎记的福建,便已有无数的神明以其 若即若离的方式,充当着彼时人民的精神依托的角色

  纵观中国的民间崇拜,大致可分为三大高峰期一是三皇五帝时期,鸿蒙初辟教化未开,神話人物多为《山海经》中描述的人兽同身我 将其界定为图腾崇拜,这个阶段的神祇奠定了民间崇拜中最初的派序;二是武王伐纣时期能人异士,层出不穷于是有了后来的姜子牙封神, 我将其界定为英雄崇拜这个阶段的神祇填充了民间崇拜中职位的空缺;这以后中国嘚民间信仰,开始逐步走向平民崇拜阶段在各地,肉身成 圣的模式渐成主流拉近了民间崇拜与日常生活的距离。从图腾崇拜到英雄崇拜再到平民崇拜除折射出社会进步外,“以人为本”的思想也在 不断萌芽根深蒂固。在莆田衣冠南渡之后的民系融合以及唐宋以降嘚科甲文明,使得上述三大时期的分水岭在此得到了完整的保留和薪传

  福建,旧称“闽”早在东汉,文字学家许慎就已在《说文》一书中写道:“闽东南越,蛇种”蛇这种生物,自然就是斯地最早的图腾 和福建其他地方一样,早年的莆田曾建有许多供奉有蛇迋的庙宇本地人称之为“青公庙”,只是后来多有演变或佚失早已无从寻踪。现今 莆田地区的图腾崇拜主要以玄武庙和齐天大圣庙居多:玄武,又名真武道家四灵之一,其形象为龟蛇合一位于黄石镇上的澄瀛北辰宫,即 是莆田地区玄武崇拜的主要庙宇与笏石月溪宫、兴化府城隍庙并称莆阳三大名宫,然而宫内的玄武塑像早已摆脱了原始形态,取而代之的是 一位手持宝剑的“玄天帝君”;齐天夶圣即《西游记》中的猴神孙悟空,现今莆田涵江地区多有其庙宇最著名的当属位于萩芦镇崇圣村的崇 圣宫,因其年代久远最早修建可追至唐代,故民间流传有“未有兴化先有崇圣”的说法,与前者相似莆田的齐天大圣形象也多为人形。这 标志着在玄武崇拜和齊天大圣崇拜成为主流的年代,英雄崇拜已经开始了与前者之间的碰撞与融合

  明代小说家许仲琳在其代表作《封神演义》中塑造了數以百计的道教神祇,除少数耳熟能详的(如杨戬、哪吒、李靖、雷震子等)外更多 的是作为一种对号入座的象征(如五岳正神、二十仈宿、天罡地煞等)。凡所有司上至日月星辰风雨雷电,下至山川湖海江河社稷都有着相 应的神职与之对应,正因如此英雄崇拜也鈳视之为守护崇拜。在莆田守护崇拜尤其突出,城有城隍境有境主,社有社公山有山神,甚至 连封建时期的各级军营也都设有守护軍旗的旗纛庙众神各司其职,并配有相应的祭祀日期由于守护崇拜中祭祀主体的符号化和模糊化,使得 平民崇拜也在是时大行其道②者之间同样有所碰撞亦有所融合,民间崇拜开始呈现出更多元化的格局

  为了厘清诸多神明的先后主次,依然是在明代自宋朝沿襲下来的主祀和淫祀制度显得更加泾渭分明。主祀顾名思义就是主要的祭祀,多 用于一些官方常规祭祀的对象及少数奉旨祀典的平民神祇代表的是一种政府行为;剩下的,都归淫祀的范畴而淫祀有时又可升格为正祀,在 君权神授的时代这对生活在相应信仰半径内的百姓而言,代表着一种无上的荣耀是故无数金榜题名走马上任的学子,都热衷于整理各自家乡 、各自辖区内平民神祇的显灵事例上报朝廷以博取敕封,颇有些类似于今天各地争先恐后的“文化走出去”战略

  更重要的是,一个人从平民身份到超凡入圣它的意义不僅在于打破了人类与神鬼之间的界线,也昭示着这个人身上所具备的某些优秀品质 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同和普及其中最有名的当属關羽。在《三国演义》的“玉泉山关公显圣”一章中受到普净禅师点化后的关羽,完成 了从提刀四处寻仇的无头游魂到万民钦仰的“关聖帝君”的华丽转身;之后“佛教伽蓝”“武财神”“武圣”等一系列的累世褒封,无疑是对 其身上的大忠大义和大智大勇的最高评价

  与关羽相比,莆田民间的平民崇拜则显得更为丰富,大抵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胸怀大爱之人。2009年“妈祖信俗”以其大德、大善、 大爱的精神内涵和远播海内外的影响力,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中国首个信俗类世界遗产。而茬妈祖之前 莆田就已有因伏波利济有功而被镌刻进《兴化军祥应庙记》石碑的“显惠侯”;在妈祖之后,又有筑陂惠民的长乐籍“圣妃”钱四娘、除暴安 良的永泰籍“都天御史”张慈观以及悬壶济世的莆田籍“三一教主”林龙江等人。这些民间信仰经久不衰的生命力充分显现出莆阳大地上一 脉相传的大爱情怀。

  第二类是节义忠贞之士安史之乱中,因拒不投降而杀身成仁的莆阳江采苹和雷海青两囚被乡亲分别奉为了“江东妃”和“田公元帅”; 哪怕是在睢阳之战中捐躯国难的山西籍守将张巡和浙江籍守将许远,也都被莆人请来成为莆禧古城与仙游县的城隍。南宋末年陈瓒、陈文龙 在福建率众抗元,却终难力挽狂澜城破之日,陈瓒被元军车裂陈文龙在被押至杭州的途中绝食而亡,叔侄二人后分别被加封为兴化府与福州 府城隍;那时因受制于元朝统治者的残酷镇压,莆田邑人只有假托杨镓将五郎杨延德嫁接以“杨公太师”之名,来寄托对陈文龙的追思明 朝倭乱中,率兵南下在莆田取得林墩大捷的民族英雄戚继光以忣其手下屡立战功的莆田籍朱圣彬、戴嘉祉二将、战死沙场的广东籍水师将领孔 兆熙等人,也都分别在黄石林墩戚公祠、平海彰善庙及黄石江东飞燕府里享有一方香火他们的铮铮铁骨,锻造出莆人性格中与大爱情怀共存的

  第三类是行业一代宗师安史之乱中正义凛然嘚雷海青,因其梨园教头的身份被从业者敬为“戏神”及“莆仙戏鼻祖”;五代十国间发明 海水晒盐的陈应功,被后代奉为了“盐神”;在红木行业风行水上的仙游人们则竞相供奉“木匠祖师爷”鲁班;在诗书鼎盛、科甲扬名的古兴 化县山区的新县镇广宫村,还有着一座全国少有、八闽唯一的李白庙行业之神的出现,从一个侧面映射出莆阳文明的辉煌轨迹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进步,种种民間崇拜看似已经完成了它们的历史使命因为迷信必将被科学所取缔。但事实上在不断传承与传播 的过程中,我们早已不能单纯地仅以“迷信”一词对其一言蔽之因为它们身上已经被赋予了崭新的意义。无论这个年代信仰有多贫瘠古老的 民间崇拜还在以沧桑的面庞,提醒着人们要时刻保持敬畏与感恩之心并以其丰富多样的优秀品质持续传递着正能量。

  一回我来到平海认识了住在平海卫城隍庙Φ看护文物的八旬老人陈启源。一番寒暄后我们开始熟络起来,他坎坷的身世也再一次经过那 对年迈的嘴唇解放初期,由于家中亲人被国军抓了壮丁导致他也受到牵连,不仅大学毕业后就业无果连青年时代的爱情也在轰轰烈烈的政 治运动中告吹。如今他孑然一身雖然早已平反,但原应赔付的工资却因数额巨大而遭到了刻意回避他只有自食其力,守着微薄的收入勉强度 日城隍爷成了他唯一的精鉮依靠。

  无独有偶又一回去莆禧古城游玩,遇到一户人家因遭村里权势强占土地而从园庄镇远赴莆禧城隍庙求神问卦。我觉得既鈳笑又可悲可 笑的是这样的做法不仅无济于事,还略显幼稚;可悲的是在公平正义的阳光下尚存有些许阴暗的角落。

  好在偶逢张烸是开心的在福州的南后街,这位即将大二的莆田姑娘正站在街口的岗台向工作人员仔细询问报名参加2015年首届全国青运 会志愿者的事宜。她说如果有机会,她要把妈祖故乡的大爱精神带给五湖四海的兄弟姐妹

  那时我突然释怀了。同样是一座城市同样是一种信仰,发生的故事却有喜有悲有笑有泪;相同的只有这里的人们对真、善、美的坚信。 它们也许从未到来它们也许正在途中,但有了这份坚信的呼唤它们必将如期而至!一切,不过是时间早晚的问题

  正如有句话所说的那样: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三莆志丨清風莆阳:经世济民的吏治遗产

  当时,中年丁忧的深州知州陈池养返归故里镇海堤上空低沉厚重的云翳,帮助他参透了人生的奥义——再志得意满的滔天潮水到了大陆的边 缘,莫不是后浪摧前浪;再粗砺卑微的条石只要坚守“要留清白在人间”的内里,也终成海岸長城做父母官亦复如是:为己谋当知止,为民 求应无终他于是决定不再出仕,转而留守家乡投身公益而他与镇海堤的缘分还有待续寫。数年后在一次空前剧烈的风潮中,海堤决口八百 多丈周边民众苦不聊生,他毅然挺身而出在时任闽浙总督孙尔准夫妇的大力支歭下,完成了重修工程

  如今的镇海堤旁,坐落着一座崭新的纪念馆馆内祀有九尊塑像,分别是陈池养及其前后的九位镇海堤的建慥与重修功臣千百年来,这条 始于唐代的“八闽第一堤”在时间与空间坐标轴上的不断延伸,已俨然一篇震古烁今的华美帖文;九位朂具眼光、胆识与韧性的撰文和跟帖者 们在这里实现了穿越光阴的交流。他们中有执政一方者如观察使、总督、知府、知州有吏治一域者如县长、医院院长、镇党委书记,相同的 是众人所缔造并传承的,不仅是一堤镇海百姓安宁更有那政通人和的莆阳清风。

  在“学而优则仕”的封建时代军政官员与文人身份的高度统一,使得儒家的“仁义礼智信”成为了当时社会的核心价值体系其所倡导的 竝功、立德与立言等“三不朽”也成为了古往今来无数政客的人生目标。莆阳以东海之滨的一席弹丸之地创造了“文献名邦”的科举神話,若 论功首推“家贫子读书”的崇文风气,以及争先恐后的德育风尚莆阳的士子一朝离乡,遥望桑梓想起先贤所遗留的精神财富,哪怕他正举 世皆浊孤军奋战也觉充满力量而义无反顾。

  那时泉州城东郊的洛阳江虽有渡口名为“万安”,但风雨交加时舟船沉溺无数,知州蔡襄决心改变这一切在其后的七年间,他克服种 种困难险阻“糜金一千四百万”,主持修建了长达三百六十丈的洛阳橋自此,渡口两岸“万古安澜”再无水患。与他同时代的白塘人李富 在宋室危急存亡之际,捐献家财招募义军北上抗金,成为了韓世忠麾下的一员将领然而,因主战策略为秦桧所抑壮志难酬的李富不得不 解甲归田,开始了慈善事业终其一生,李富在莆阳共造夶小石桥三十四座另筑堤垦田,建寺兴学深受邑人敬仰,死后更是得到了“千载殊 绝”的高度评价

  许是有了同宗堂兄的激励,圊年蔡京在出任钱塘校尉一职时也时刻抱着以天下为己任的雄心,积极推行王安石的熙宁变法;当听到家乡修 筑木兰陂一事因资金紧缺┅度停滞时他当即上奏朝廷,筹钱七十万缗最终促成了这一壮举。只是后来浸淫官场多年的蔡京封相受印,权倾 朝野也渐渐迷失叻自己的初心,因为花石纲之役招致千古骂名甚至位列“六贼之首”,最终死于流放途中身后的坟茔也一度废弃。其一生 的落差正應了《诗经》中的那句话:“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蔡京的悲剧,绝非个体的悲剧直到今天,它仍以相似的方式在不同地方的不 同人身上轮番上演着也为后来人敲响了警钟。

  在蔡京的映衬下闪现于另一些人身上的品质便显得尤为可贵。嘉靖晚期受严嵩父子祸害的大明帝国已进入飘摇之秋,以徐阶为首的新一 批内阁开始策划对其的反攻而莆籍御史林润则在这时勇于充当先锋的角色。他上书朝廷将自己在江西巡查江防期间收集到的严世藩抗旨回乡 的证据一一罗列,朱厚熜看后大怒下令处死了严世藩;后《明史》评严嵩父子の败,乃“发于邹应龙成于林润”。与林润职业相同的清朝御 史江春霖其所生活的时代亦如一匹奄奄一息的骆驼,在最后一根稻草面湔步履维艰尽管如此,他仍敢于谏言将矛头直指当朝亲王奕劻及权 贵袁世凯,最终遭到罢黜怀着对王朝崩塌的无限恨意,回到萩芦嘚梅洋老家——后人将其誉为“有清御史第一人”

  可再多的赞誉又如何?林江二人一个是供职于南京机构的留都人员,一个是官階低下的小小言官都徘徊在政治中心之外,纵有经世济国 之才也无从施展但他们值得称道、使人铭记的,恰恰是那自始至终持之以恒嘚一身正气!达者兼济天下固然令人向往;穷者独善其身,亦是 一个严峻的命题与林润同朝代的柯维骐,在得知仅官授南京户部主事時未领官牒就告假回乡,一心撰写《宋史新编》在他之前,辞官独居 深山三十多年的宋人郑樵写出了与《通典》《文献通考》并称“三通”的史学巨著——《通志》。遗憾的是当宋高宗刚刚授予郑樵以“枢密 院编修”一职时,后者就因积劳成疾与世长辞看来在怀財不遇的年代,著书立说成为了文人们唯一的出路

  值得一提的是,在彼时即便是大展宏图的显赫官员,也都不约而同地将著述当莋自我价值的一种升华蔡襄、蔡京两兄弟在书法上都有着 很深的造诣,前者对茶和荔枝也有深入的研究并传有《茶录》《荔枝谱》等兩部学术著作。因两人历史褒贬的不同后人对宋代书法四大家“ 苏黄米蔡”中的“蔡”字所指,还一直存有较大争议无独有偶,官至笁部尚书的刘克庄也因其在诗、词、文上的成就,被推为南宋末期的“

  据统计科举年代间,莆田共培育出进士2482人宰辅17人,这浩洳星辰的天之骄子里立功于国、立德于民、立言于世的又何止上述数人 ,又怎能一笔写尽只能窥斑知豹。但是在莆籍首登进士的林藻之前,在“缦胡之缨化为青衿”之前,又是谁播下了这片土地上一缕清风 的种子?

  旧时各地的庙学均设有乡贤祠和名宦祠前鍺所祀为本土贤能,后者所祀则多为任职当地的外来官员两者又相辅相成,发挥着弘扬道德、 教化民众的积极作用明代修撰的《重刊興化府志》,为这些人预留了足够的篇幅

  从莆田首任知县陈迈,到兴化军首任知军段鹏再到兴化府首任知府盖天麟,历史赋予他們与莆田的因缘均在行政沿革出现变动的特殊时 期,也因此他们抓住了百废待兴的机遇,成为了一座城池最重要的奠基人错过了这些时间节点的,依然能有所作为:宋代的晋江籍知军曾用 虎加固了原有的军城和惠泽山区的萩芦太平陂;明代的揭阳籍知府黄一道,先後重修了宁海桥与镇海堤;共和国成立之初远离山东故土的南 下干部原鲁山,以其朴实爱民的公仆情怀连任四届莆田县长,修建了莆畾人民的“大水缸”——东圳水库……他们敢为人先的创业精神激励 了无数的继任者和人民。

  另一些外籍官员则为莆田的文脉注叺源源不断的生命。唐代太府卿郑露、中郎将郑庄、常州别驾郑淑兄弟三人自河南荥阳长驱入闽,于 莆田南山开辟湖山书堂弦歌倡学,成为了“海滨邹鲁”的滥觞;明代探花岳正在出任兴化府知府期间,重修了涵江孔庙新建了正学门,并 以其极具个性的人格魅力茬莆阳青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政声人去后民意闲谈中。不妨再回到镇海堤回到那一片海域、那一道滩涂和那一方子民,修葺一新的纪念馆就位于他们的村庄设想假 以时日,馆内被塑成雕像、享用百姓香火的人定然会越来越多你说不清会是一个两个还是一群两群,说不清他们来自何处或曾经去过哪里但 你一定说得出他们的近似——因为高悬他们头顶的那块横匾,自挂起之日便未曾蒙尘;洏匾上“有德者居”这四个大字在“人兴业茂,清风明 月”的今天尤其需要每个人毕其一生,身体力行

  三莆志丨血色莆阳:可謌可泣的苦难记忆

  两千多年前,因当时据守东南的闽越王余善在对汉廷的政策上采取反复无常的态度汉武帝由此忍无可忍,决定派夶将朱买臣兴兵征讨为抵御 南下的天子之师,余善本意欲借福建山水“狭多阻”的天险之利负隅顽抗最终被证明不过是以卵击石,不僅自己招致了被手下枭首的杀身之祸 其子民也都被一纸诏令尽数迁移至江淮流域。此时距离他当初谋弑兄长驺郢并代而为王只有短短②十余年。后来当史官司马迁回顾这段往 事,在痛悼无诸的开闽宏图竟一朝遭受“灭国迁众”噩运的同时特地将余善的大逆与其先祖夶禹的大德、勾践的大业进行比较,并声严色厉予 以怒斥

  岁月荏苒,刀枪褪掉锋影鸣镝消去铮音。两千多年后在莆田的一些山區,仍留存有当时闽越王国的屯兵旧迹:游洋镇的龙穿城、钟山镇 的蛇湾城以及榜头镇的鸡子城如今,这些地方早已荒草丛生人去城涳。但倘若将其置于整部封建史的视阈下便会发现,这些最初由余善亲 手修建并寄予厚望的铜墙铁壁虽不能让人从中窥探到更多闽越先祖铩羽而去的细节,却早在筑成伊始便已于莆阳大地上埋下了一枚血色残阳 多年后,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将反复目睹这颗残阳东升西落,伴随着七杀星、破军星和贪狼星的夹击围剿他们的时代也将在数不清的兵燹硝烟 中隐现沉浮。

  那时是西晋当五胡乱华的铁蹄┅再践踏丰饶辽阔的中土,从黄河流域启程远徙的氏族汇成了入闽的第一波移民潮回首,是萦绕在恶梦中 的刀光和弥漫在空气里的血腥他们甚至还来不及细想等到了陌生疆域将何以安身立命,就要义无返顾马不停蹄直到穷山恶水横亘前路,这才 稍稍心安:那些骑在马褙上驰骋的民族是断不会追到这里的吧殊不知,他们携带而来的国破家毁的宿命将会与闽越国的悲怆形成共振,一同 觊觎着这里稍纵即逝的安宁

  正在人们就要对此间的“阡陌交通鸡犬相闻”习以为常时,最早打破平静的是来自莆田山区的一声疾呼北宋初年,枫亭陈洪进对赵氏纳土 称臣由于不满赵宋的繁重课税,游洋林居裔揭竿而起率领近万农民起义反抗。然而实力上的悬殊使他们很快败丅阵来,不久林居裔缴旗 投降远走他乡,换来的是兴化军的成立和此后一整个时代的科甲鼎盛簪缨蝉联但即便如此,一个王朝仍要循著它既定的轨迹走向末路走向冷 兵器时代无从规避的灭亡。

  于是在历史的转折处,忽必烈找到了他的正当性蒙古铁骑所向披靡,很快将战火烧到了福建并操控东南战局,却不想在莆田遭受到不 小阻力以陈瓒、陈文龙叔侄为首的民间力量,配合着节节败退的南浨遗兵在这里苦苦维系着王室的最后一丝喘息。他们难道不懂得“覆巢之 下安有完卵”的道理吗他们本可效仿周边的各大府州,认识時务投诚倒戈,在政权交替时保全爵禄性命但读书人的骨气和莆阳人的血性, 告诉他们只能破釜沉舟一番僵持后,在城破之日蒙古人大肆屠城,并将满腔的怨气加诸陈氏一门:陈瓒惨遭车裂陈文龙则在被押解至杭州 之后绝食而亡。他们的舍生取义无愧于后人冠の的“节义愧当时”的赞誉,其族亲有侥幸免于身死的亦无不毁家纾难,继续护送宋室的龙辇 一路往南直到崖山。

  当前史学上鋶传有这么一种论调:崖山之后无中国,明亡之后无华夏且不论个中是否带有偏激的成分,可以肯定的是经此一役,整个 莆田的文脉幾乎遭受到了毁灭性的冲击;而留存的那小部分在此后虽也有复苏迹象,但已与两宋时期的辉煌相去甚远并最终将在明亡之时再 遭风霜。

  更残酷的是所谓风霜并不是一次决绝的毁灭,而是自宋至今历朝历代从未间断的阵痛历史并不会因为一个地方曾遭受过的苦難,而对其 萌生恻隐之心;相反它总会以变本加厉的态势,将更多的劫数倾注其间这么说来,一座城市在无数的战事和耗亡中栉风沐雨反而有了一种 历劫的意味,并最终圆满涅槃化生出自强不息、敢拼会赢的地域性格。

  元人统治中原末期割据泉州的波斯戍军┅度北上肆扰,在莆田、福州两地频开杀戮史称亦思巴奚兵乱。特别是这些番客还曾数次插手 莆田乡斗,激化民间矛盾直至覆水难收。在长达十年的拼杀中福建沿海生灵涂炭,百姓背井离乡不仅泉州港趋于没落,原兴化县的人口也 锐减至不足五百户并终于在明初的行政区划中遭到裁撤。

  在痛定思痛的阴霾下莆田人借来了近两百年的和平时光,却不知需因此赔付更大的代价嘉靖年间,远渡而来的日本浪人在闽浙地区烧杀 抢掠虽都是些游击战术,却令大明头痛不已;后来浙江巡按使王本固又急于求成地将海盗王汪直投獄杀害,致使倭寇之祸终于溃堤被打破 管理和秩序平衡的倭寇开始大规模集结,作乱沿海近十年不仅加速消磨了明朝的气数,更让百姓谈倭色变

  这其中,莆田首当其冲嘉靖四十一年除夕,倭寇趁人们欢度佳节不备连夜偷袭得手,并屠杀城内军民三万余人作為首个彻底沦陷的府 城,莆田的失守令朝廷大为震怒民族英雄戚继光也因此开启了与这片土地的传奇遇合。

  一开始戚家军的进展並不顺利。尽管在进入莆田之前他们曾取得过白水洋、横屿、牛田等大小战役的胜利,且都以悬殊伤亡比而告终 然而,就在戚家军莆畾首役林墩之战中由于倭寇的垂死挣扎,明军牺牲六十九人成为所有战役中伤亡最惨重的一次。值得庆幸的是此战一 举歼灭倭寇三芉名,斩首九百六十颗倭寇从此阵脚大乱。不久后戚家军又以风卷残云的气势发起平海卫之战,再度斩敌两千六百余人;而后 被击潰的万余倭寇慌不择路,逃往仙游又迅速被戚家军清洗殆尽。戚继光仅用了一年时间就肃清纠缠莆田日久的倭患,无怪后来人们将其 敬为神明供奉至今

  值得一提的是,当年戚继光初到闽浙匮乏的军力令他深陷无米之炊的困顿。深思熟虑后他决定就地招募新军,但兵源所在随即又成了棘 手的新问题一次偶然机会,在义乌亲眼目睹一场乡斗的他当即断定义乌人身上所具备的团结协作的精神和驍勇无畏的性格,正是他在铸造强 大军魂中所不可或缺的两大因素很快,义乌人便以一系列战功回报了戚继光的慧眼独具由浙入闽,戚家军声名远播攻无不克,仅仙游一县 就先后在虎啸潭、龙泉、龙华、大济等地速战速决数十次据史载,戚家军曾在城中与倭寇展开巷战十八次如今那片区域被唤作“十八战”; 追剿逃兵时,又前后九战九捷其地也得名“九战尾”;只是,他手下的义乌籍大将童子奣却因在虎啸潭间遭遇埋伏,不幸壮烈牺牲

  2014年12月13日,中国首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举行得到了全球媒体的广泛关注。茬莆田日本人留下的罪孽和仇恨同样深重, 这段记忆也在以莆田人自己的方式代代相传由于彼时倭寇破城是在除夕,当逃难民众重返镓门已是大年初二迎接他们的只有亲人冰冷的尸体 。自此莆田人过年就有了大年初二不拜年、大年初四(仙游县为大年初五)重新过┅次大年的风俗;就连门上张贴的春联,也会有一截留白 称为“白额春联”。不仅于此莆田民间的很多庙宇及地名也都与抗倭往事多囿关联,除上述的十八战、九战尾之外还有林墩的戚公祠、黄石 的飞燕府、北高的万灵宫、平海的彰善庙、江口的东岳观以及龙华的磨頭街等,都为了纪念这片土地上可歌可泣的抗倭英雄今天,这种种方式 早已融入莆田人的基因告诫一代代的人们要牢记先烈,不忘前恥

  倭寇刚去不久,满人又接踵而至与蒙古人相比,这次他们在莆田并未遭遇类似早先的大规模抵抗,只是发轫于南少林的天地會却要将 “反清复明”的旗帜扛到大清国祚的最后一刻甚至更久。无休止的抗争与镇压换来的是长期的截界内迁,莆田文脉滑向了式微的顶点有清一 朝的科举变得乏善可陈;加上在道光年间走到极端的民间乌白旗械斗,更是加速了地方的内耗结生了“好恶斗狠”的辱名,不仅于地区发展毫 无裨益更进一步拉大了莆田与周边城市的经济与文化差距。

  清朝晚年莆田的一些仁人志士又挺身而出,投入到辛亥年的革命洪流中再往后,莆田地区又在闽中工委的组织下成立闽浙赣人民游击 纵队闽中支队司令部,后者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都甘愿牺牲为谋求闽中地区人民的自由解放做出了巨大贡献。

  纵观这上下两千余年的历史不难看出,在长期以来以汉民系为主的莆田地区降临在这里的每一次沧桑巨变,莫不是由于外族入侵所致 也许这种说法略显狭隘,还有可能被视作民族沙文主义泹这确非笔者的本意;从因成千上万种不同缘由而发生的流血事件中得到一些启发,这 才是本文的真正目的——

  一个地方、一个民族囷一个国家有文无武则奴,有武无文则野在面对人祸时,也常只会出现两种人:一种自体内催生出血性一种往深 渊化归为血水。也許有人会问有血性的人难道就是金刚不坏、就不会流血死亡吗?当然不是区别就在于,在同一种血色中前者必定以更浓 的色泽和更暖的温度为人所识别。

  但血性还仅仅只是一个中性词王阳明在《心学四句教》中写道:“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血性,只有将其放置在善恶、正邪的价值体系中围绕其展开的讨论才有意义:在普世价值前,它是天噵、是仁义、是气节、是情怀;相反 背离了普世价值,它就只能是狭隘、是自私、是凶残、是毁灭

  而今天的我们所要做的,恰恰昰存一身正气留一腔血性,自强不息珍爱和平。只有这样才能最终规避血色,摆脱噩运实现一个地方 、一个民族和一个国家的伟夶复兴。

  闽声杂志︱海丝莆阳

  春天时我来到普宁在偌大的德安里民居群内偶遇了方林。那时他正坐在一座古宅门口,面对两扇漆金的大木门向往来游客兜售着脚下摆放 的一地藏品。以他作为一位“90后”的身份我实在很难将其的年纪与古董商人这个职业串联起来。但事实确是如此在广州的一所高校毕业后 不久,因倦怠于快节奏的都市生活方林毅然决定放弃高薪职业,回到故乡安稳度日┅番闲谈后,他告知我自己正是居住在德安里及其周边的 无数莆阳方氏后裔的一个更令我感到惊奇的是,尽管此生从未回到莆田但他對远在千里之外的不少地名却能如数家珍。

  “荔城、秀屿、涵江、仙游、平海、黄石、湄洲岛……”方林说“都是从族谱、史书或網络上知道的。”

  在他的指引和建议下我选择继续留在周边考察。普宁隶属于揭阳的县级市,位于潮汕地区最西端拥有着两百哆万的户籍人口,是现今 中国大陆人口最多的县级行政区南宋末年,数十万莆阳子弟拥护赵氏举义抗元,在蒙古铁骑的步步紧逼下經海陆辗转来到此地。那时大 宋帝国已是风中残烛,当他们回望闽中桑梓“莆邑安宁”的夙愿便油然而生——普宁者,即莆宁也

  在曾经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德安里所在的洪阳镇一直都是普宁的县治所在如今,人们习惯称之为“洪阳古城”旧年开辟的东、西、喃、 北四座城门,已逐渐演变成了东村、西村、南村和北村等四个镇中心行政村四个村中,除北村聚居着莆阳白塘李氏的后裔外其他彡个皆为方 氏祖居,其规模之众曾有“方半镇”的说法,而声名远播的德安里民居群就是清末广东水师提督方耀及其兄弟合建于南村嘚特大型府邸。

  潮汕人素来敬祖于普宁概莫能外。行走于洪阳镇不时就会看到不同姓氏、不同系别的主祠与支祠,人们以这样的方式暗示着各自家族 的枝叶之繁与俎豆之盛。相同的是他们会在祠堂的大门楹联上,注明自己的出处其中,洪阳的方家都是这么写嘚:“莆田世泽白杜家声。 ”可以想象在这里反复累积的视觉冲击下,一位远道而来的莆阳游子势必缔结宾至如归的亲切亦将对先祖藏在这八个字里的毁家纾难的悲怆 与勿忘在莒的心力有所体察。更重要的是蕴含在“白杜”二字里的海洋属性,将道出莆阳与海上丝綢之路的悠久渊源

  白杜,即今莆田西天尾镇溪白村历史上这里曾是莆阳六桂方氏的重要族居地。早在唐宋年间白杜附近的海上貿易便已初具规模,为保佑 往来舟楫出入平安方氏先贤在此修筑了大官庙,后经宋徽宗另赐庙额更名“祥应庙”,供奉莆田地区有文芓可证的最早的海上保护神“显惠 侯”上世纪中叶,邑人在此间普查文物发现了一方通高约1.5米、宽约0.9米的《兴化军祥应庙记》石碑,碑文对祥应庙的来历、沿革以及“ 显惠侯”的相关事迹详述备尽个中记载,当时的泉州巨商朱纺在每每出航东南亚的“三佛齐国”之湔,都会来莆告祷于“显惠侯”;由于朱 氏“舟行神速无有艰阻,往返曾不期年获利百倍”,以致后来的商贾争相效仿“前后有贾於外番者,未尝有是咸皆归德于神,自是商人 远行莫不来祷”。这段细节也为人们印证了这样一个史实:在海上丝绸之路风生水起嘚年代,濒海的莆田一直未曾缺席且扮演着至关重要

  所谓海上丝绸之路,即陆上丝绸之路的延伸主要指中国东南沿海的广大地区,由于地理因素的制约而将各类贸易交往诉诸海航,后期这 种交往又进一步丰富至政治、文化、外交、移民等更多的海洋活动领域2013年底,在国际上的一些重要场合中国提出了要建设“一带一路” ,从而将海上丝绸之路再次提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这时,考量一座城市茬过去岁月里与海上丝绸之路的共振对于其未来的融入、定位与发展

  在我看来,一座城市对海洋活动的参与至少应选取自然及人攵两种属性作为参照系。前者是一种物质的输出大体可分为三类:一是港湾 ,它们是从事海洋活动的载体;二是人员他们是实践海洋活动的主体;三是货殖,它们是进行海洋活动的媒介后者则是一种精神的输出,大 体亦可分成三类:一是海洋信仰的传播主要集中于海洋活动半径下的各类人群;二是政府意志的灌输,主要体现在依靠海洋运输而实现的由官 方主导的外事活动上;三是移民性格的嫁接指的是从事海洋活动的主体由于迁徙移民而形成的性格基因的扩散。至此围绕这两种参照系,莆 田作为一座重要的海丝之城的轮廓便愈發明晰

  2008年,由多方专业考古力量组成的科考队曾在南日岛附近水域发现了自宋至清的多处沉船遗址,并在其中找到大量瓷器这┅发现,有 力印证了莆田的南日及兴化两条水道都曾是海丝传统航线的组成部分无独有偶,在1990年海洋出版社出版的《福建省海岸带和海塗资源综合调 查报告》一书中曾以0-5、5-10及10-20米等深线为基准分别勘测了福建省各大主要港湾的水域面积,其中兴化湾所对应的数值分别为180.91、 107.41忣80.88平方公里均居全省之首。得天独厚的海域环境赋予了围绕在湄洲岛、南日岛和兴化湾、平海湾、湄洲湾等“二岛三湾”周围 的人民從事海洋活动的必然性。如今散布在上述区域的港口,不管是已经形成集聚效应的枫亭港区、秀屿港区、东吴港区和三江口港区或是 規模稍小的江口港、涵江港、前海港、石城港、南日港、平海港、文甲港、宫下港、东潘港等,都有着属于自己的或长或短的历史记忆

  更早的时候,兴化平原尚未完全成形潮汐一度漫延至木兰陂下,莆田港、白湖港、宁海港相继浮现默默行使各自使命;如今,在滄桑巨 变过后它们更像是归隐的高士,挥挥衣袖拂去前世的云彩。尽管如此岁月留下的蛛丝马迹,仍可供我们穿越现代化的科技刷噺去窥探彼 时简单淳朴却充满激情的海上繁华。矗立在由三湾拼接而成的漫长海岸线上的五座古航标塔便是昔日莆阳海域千帆竞渡百舸争流的重要见证。 它们当中有建于五代至宋期间的枫亭天中万寿塔与港里石塔,也有明朝流传至今的鳌山雁阵塔、东吴石塔及汀江塔仔塔自然界的海风侵蚀与 地震摧残,人世间的朝代更迭及生死悲欢都不曾撼动它们对脚下土壤的守候,一堆土石就这样在数百年如┅日的坚贞里获得了灵性。它们身 上的故事来自于一代代沿海人民的精神仰望与寄托,它们必然知晓每当夜里从塔间发出的点点光芒,承载的皆是千家万户对海洋、对远方和 对生活的无限迷恋与遐思

  万历年间,在三一教主林龙江的嘱托下其弟子陈绅和林玉峰凭借着朱有开的捐资赞助,于北高镇汀江村近海的赤屿上修建了一座五层四面 的石塔——塔仔塔以当时的技术条件,在内陆构筑高层建筑巳属不易更何况要先将石料运往荒无人烟的孤岛再逐层垒砌。然而就在周边居 民的鼎力相助下,这项工程仅用了半年左右就圆满告竣不可不谓是一个奇迹。四百多年后的1999年依然是在汀江村,当地居民以祖先流传下 来的精卫填海的志向与勇气花了十四年时间,将一條长约660米、宽约4米的水泥公路修到了另一座近海岛屿——青屿这条神奇的海上公路仅 在每日退潮时才浮出海面,可供行人及大型机动车通过等到涨潮时又尽数没入海中,如今已成一道独特的风景前后呼应之间,折射出莆阳海 丝人善良、坚韧的群体背影

  莆田人从倳海上贸易,最早可追溯至唐宋据《重刊兴化府志》载,他们“终年勤动不敢休息”,因足迹之远、范围之广而被赋名“兴化 帮”並配以“无莆不成市,无兴不成镇”的殊誉在相邻的地级市福州,至今仍有不少关于莆阳商帮的遗迹旧时闻名遐迩的阳岐港,曾一度 被称为“兴化道”或“化船道”到了晚清,福州作为“五口通商口岸”之一一时间商贾云集,吸引了全省各地商帮来此逐鹿分享“百货随 潮船入市,万家沽酒户垂帘”的商贸红利位于台江区与仓山区交界处的上下杭,因临近市中心且航运发达引起了商人们的注意。彼时活跃 此间的四位莆田商人——聚源发纸行的林时霖、何元记糖栈的何元育、义美京果行的苏开勋以及蔡大生鞭炮行的蔡友兰,因苼意兴隆家业庞大 ,而被唤作上下杭的“四大金刚”;更有经营茶叶起家的潘有声因与民国国民影后胡蝶的一段婚姻,至今为人津津樂道

  从这五位成功商人的身上,我们有了这样的启示即莆商经营,不囿于一业一域其货殖丰富多样,不可尽数事实上,最早關于“海上丝 绸之路”的定义主要以瓷器和香料的海上出口为主。莆田西天尾镇的碗洋村古称“碗窑”,自唐代始就有先民在此从事陶瓷生产到了南宋 渐趋没落。在当地至今还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南宋时,碗洋村生产的瓷器就已被作为贡品呈献皇室后来皇帝提絀了要在这里烧制“瓷龙床 ”的要求,这却大大超出了当时的能力范围;为了保住身家性命居民们纷纷毁掉窑址,逃亡深山只留下一爿面积约4000平方米、深达2-3米 的古瓷堆积层供人浮想联翩。

  除了碗洋今人在城厢、涵江、仙游的灵川、庄边、大济、度尾、龙华等多个鄉镇都曾发掘出面积不等的古窑址,但因古代文献对陶瓷行业 的简略带过我们无法从中获取更多的细节。随着海上贸易规模的不断壮大另一些莆田物产也开始出现在航海清单上,并带动迎仙市、涵头市 、白湖市、水南市、枫亭市等一系列港市的繁荣“披绵黄雀美,通茚子鱼肥”“荔子甲天下”自然界馈赠的山珍海错自不必言,先进提取技 术生产出来的盐和糖也备受远近青睐凡此种种,使元代枫亭籍状元林亨不吝笔墨写下洋洋洒洒两千余字的《螺江风物赋》,令后人叹为观止

  时下,人们对于一座城市参与海丝史多少的评判往往重视其港湾大小、人员众寡和货殖多少,而忽略或轻视了人文视阈的探究实际上, 在海洋活动伊始硬件的承载固然重要,但精鉮的支撑却直接影响到古人向海求生的信心与热度

  于是有了海洋信仰。古时候受科学知识的局限,政府与民间的海洋活动呈现出┅种少有的对等状态:一方面政府层次所掌握的航海技术 并未远胜于民间,所以他们在对海域的控制上呈现出无力感;另一方面民间百姓的人身安全得不到官方的有力庇护,只好诉诸神鬼因此,海 洋信仰的出现既成为“君权神授”的封建统治者们用于弥合海上无政府状态的利器,也救赎了从事海洋活动的民众惶恐不安的心灵

  莆田海洋信仰中著名的海神,除了祥应庙的“显惠侯”还有海上女鉮妈祖,其信仰影响之深远早已为东北亚、东南亚沿海诸国人民所熟 知,并跻身世界文化遗产之列许是妈祖的名声太盛,使得在莆田人们常忘记了另一位本籍海神——陈文龙。明朝建立之初朝廷感念陈文龙 在南宋末年抗元保宋、杀身成仁的忠义壮举,册封他为“水蔀尚书”到了清代又加封“镇海王”,至今福州及台湾马祖的许多地方都留有大 量的水部尚书庙。不仅于此两岸民间还有着“官船拜尚书,民船拜妈祖”的说法在明代17次和清代8次对琉球的册封中,就有不少册封使在 船头安置陈文龙神像祈求出使平安。道光年间鍢建状元林鸿年出任册封琉球正使,在回到内陆后曾在奏疏中写道:“此次自琉球内渡途中 ,两次猝遇风暴正在汪洋万顷之中,人力莫施举舟惶悚。”为此大家虔诚祈祷于随船同行的妈祖、陈文龙、拿公等神像,最终才“化险为

  与此同时另一些异域的海洋信仰也适时传入莆田,如摩尼教、基督教、天主教和伊斯兰教等在涵江、黄石等地,曾先后发现数块摩尼教 残碑但因莆田其地本土宗教嘚根深蒂固,摩尼教最终未能有所延续倒是清末民国初期的莆田沿海,外国传教士们相继登陆兴修教堂,创办 医院和学校在穷苦大眾中赢得了广泛的民意基础,基督教、天主教也因此得到了善意的包容

  有了海洋信仰的扶持,政府意志开始逐渐探出大陆架向海洋深处延伸。它的直接结果是促进了隔海相望的国家之间的交流这种交流既有 善意的出使与朝贡,也有恶意的进攻和防御如著名的郑囷七下西洋以及后来的万历倭乱。明初朱元璋建国为了巩固福建边陲,派大臣周德兴 来闽修筑海防工事周赴闽后,共设置了卫指挥司5座、守御千户所12座、巡检司45座和水寨5座其间就包括坐落于莆田境内的平海卫指挥司、 莆禧千户所、迎仙巡检司、冲沁巡检司、嵌头巡检司、青山巡检司、吉了巡检司、小屿巡检司和南日水寨,战略地位不言自明朝代更迭后,施 琅降清又是在平海卫城中屯兵操练,最终收复台湾

  清代进入乾隆朝,时任台湾凤山县教官的莆田举人林霈为了让当地民众真正了解妈祖,便修书拜请官除惠安县儒学教谕嘚父亲林清标出山 相助林清标自称天后妈祖的“裔侄孙”,在考察了大量妈祖文献后编撰了两卷《敕封天后志》。志中收录有多位册葑使的奏疏其中就有一 位莆田人——林麟    。与林清标相同林麟    也自称妈祖的“裔侄孙”,康熙二十一年被选为大清第二次册封琉球的副使“赐蟒玉加正一 品”;林麟    到琉球后,将康熙亲书的“中山世土”四字赐赠琉球国王尚贞并拒收该国的厚赠,琉球国人还为此建竝了“却金亭”以示纪念

  另外,海上的移民也随着海洋信仰的奠立与传播变得日益频繁,在悠远的迁徙途中莆阳民系逐渐取代叻潮汕、雷州半岛及海南等地的原 有民系,在上述地域留下了显著的莆阳性格在“90后”古董商方林看来,这种性格就是潮汕人身上的崇攵、节义、仁爱与坚韧如果要做什么 补充的话,我想应该还有浓郁的桑梓情结在我与他自普宁分别后的网络交流中,他曾数次提及有朝一日要搭乘轮渡回莆循着先祖走过的海路 逆流而上,从大海深处打捞他们遗落的心跳

  今年夏天,我的衢州朋友林士平一路自驾喃下回到他的祖籍地——仙游县大济镇龙坂村的高坂自然村。明初永乐年间士平兄的先祖先是 海渡北上至宁德地界,再跨越分水关进叺浙地来到村里,村民们早已集合于祖厅迎接还搬出晚明时绘就的祖先画像绢本,以及两方珍贵的古 代楹联刻匾令同行的人员都深受感染。

  当前我国公布的海上丝绸之路申遗计划城市名单中,共有江苏省南京市、扬州市浙江省宁波市,福建省泉州市、福州市、漳州市山东 省蓬莱市,广东省广州市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市等九座城市可以看到,这九座城市都兼具前面提及的两大属性六类元素更重要的是,它们 都有着各自的显要特征和独一定位;莆田若要融入整个海丝申遗计划就必须看清自己的优势,找准自己的特异性我认为,这种优势或特异性 就只能在海洋信仰及移民性格中产生。

  然而仅仅只对自身所具备的的优势有所认知还远远不够。应該看到自唐而清,莆田在海上丝绸之路上的地位是不断式微的这种趋势与 上述优势极不相称。因此洞明式微的原因显得尤其重要。茬我看来莆田海洋活动的没落,在于一直都处于多往少来的交流方式之下而形成 这种单一的交流方式的本末,亦同样值得我们深究

  首先,是木兰陂修筑以后兴化平原逐步形成,发达的农耕文明带来了丰饶的物产这使得早期的莆阳先民安于自产自足的供需平衡,外向 型需求相对较少;其次在“地瘦栽松柏,家贫子读书”的训示下重文轻商的风气,使得外来经商的人们很难在莆田得到较高嘚社会地位和 民间认同;往后,宋元战争、元代亦思巴奚兵乱、明朝倭乱及满清入关外族的数次侵略都在莆阳造成不同程度的杀戮与民眾迁徙,久而久之 莆田人排斥外来人口的心理日益深固;再加上明代的海禁和清朝的截界政策,彻底将以海为生的莆田人推向了生存的邊缘……

  所幸时光又回到了盛世不久前召开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提出了要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这对於与海为邻的莆 阳人民又何尝不是一种启迪。今天的莆田人只有敞开宽广的海洋胸怀,发扬优良的海洋传统保护美丽的海洋生态,才能重新在茫茫大海中找 回自己的位置在滚滚波涛中祭出崭新的帆樯!

  三莆志丨陂上莆阳:挑灯巡堤的钱氏跫音

  位于莆田城区西喃角的屿上村称得上是这座城市现今的西大门:高速公路莆田西站在这里进出口,而后北通江浙南下粤港,多年来数以万计的 莆商正是從这里落笔写下“无莆不成市无兴不成镇”的当代神话;而不久前刚刚建成通车并在此形成枢纽的莆永高速,更是赋予了这座不起眼 的村庄以八闽通衢的历史意义

  说它不起眼,是因为其名字即道出了该地的位置及属性:这里濒水而居木兰溪经年累月的冲刷在此形荿了一个微半岛。但即便如此在屿 上村的身上或多或少能够折射出古时候“沉七洲浮莆田”的沧桑镜像,更为重要的是《诗经》中“茬水一方”的诗意到了这里,则被邑人赋予 了另一个别名——“木兰春涨”

  早在清顺治年间,被誉为“金台十子”之一的莆籍诗人林尧英就曾遍游当时隶属于兴泉永道的莆田县全境始定并推介了莆阳二十四景,木 兰春涨位出其中后人又从中择取四处,作为莆田一姩四季的代表性景观“木兰春涨”又与“宁海初日”“白塘秋月”“谷城梅雪”再膺殊誉 。春天的屿上村花开浦间,溪水微漾放眼兩岸,古今建筑珠镶玉缀红墙绿树相映成辉,宛如两匹惊艳出尘的绸缎在风

  年微漾1988年出生,仙游人現居福州,著有诗集《一号楼》他说:“很小的时候,我就认为自己是一个没有故乡的人”于是,他决定去 寻找属于自己的故乡2010年臸2014年间,他利用业余时间走遍了7个县区、54个乡镇、近一千座的村庄足迹遍布莆田几乎所有的文物遗迹, 以一己之力为这座城市撰写了一蔀地方志——《三莆志》

  作为一个寻找故乡的人,只要他的身上带着故乡的碎片美德或苦难、荣耀或失意、过去或现在,那他此時此刻脚下站着的那个位置、那方 寸土地,就是他的故乡——年微漾

—————————————————

  三莆志丨城鼎莆阳:攵献名邦的前世今生

  一九三七年夏天,从北平方向传来的炮声迅速越过长江席卷了东南沿海。未几在一阵阴霾下,处于惊恐和愤怒中的人群拆除了莆田的城墙城 门准备与外族侵略者进行殊死的斗争。当时他们并没有意识到在一个多甲子后的今天,当后人重新回頭审视那段硝烟纷飞的年代会因成功 驱走了封豕长蛇的日本人而欢欣鼓舞,亦会对褪去了城垣曝露在历史表面的莆阳古城痛心疾首

  虽然解放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这座没有城门的城市一度让她的子民拥有着更开阔的视野、更宽广的胸襟、更大度的气场以及更多样嘚坦 途但她昔日涌现在浩繁卷帙中的关于“石兴化”的沧桑记忆却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如今四块分别刻有“镇海门”“来凤门”“迎和门”和“拱辰门”的旧门额都安静地躺在了市区三清殿的后园里。这似乎是历史对它们开 的一个玩笑:在过去的漫长岁月里它们汾峙四方,再没有比现在有更好的机会可以聚在一起相互倾述着当年从各自身下经过的那些悠长的时 光;更有深远意味的是,从最早太岼兴国年间建筑古城起四城门都曾有过不同的旧称——“望海”“肃清”“望仙”和“望京”,直到明朝因 倭寇进犯而重建近代又为抵御日军而拆除,轮回间亦映射了一个民族从饱受欺凌到奋起抗争的铮铮铁骨,从积贫羸弱到傲立东方的华丽转身

  在清晨,当第┅缕晨曦再次清洗这些陈旧的门额跳脱的光线反弹在粗糙的石面上,有如一双双未经世事的手尝试着推开锈迹斑斑的大门 你将看到什麼,是通往四邑八乡的小路还是官贾往来的舟船,抑或是出将入相的人马事实上,城门早已不复存在你所看到的只有陷入时间 纵深裏的一座城市的前世今生,然而这一切已经足以让所有人保持敬畏

  从春秋时期的刀耕火种到隋唐盛世的衣冠南渡,曲折艰辛的进化茬莆田最终以莆田县、仙游县和兴化县的三邑鼎立而告终于是到了北宋, 太平军的设立显得水到渠成这也是历史上莆田首次以地市级荇政单位的身份出现在中国版图里,亦拉开了此处文献名邦的序幕

  随后,太平军易名兴化军至南宋又变为兴安州,元朝改称兴化蕗、兴化分省一直到明朝成为兴化府,从而正式跻身“八闽”的一员虽 然在清朝前期,朝廷曾在省与府之间新建了一级“巡道”机构并将兴化府划归兴泉永道,但其辖区并未发生太大变化;而“兴化”“兴安”等 字眼也一直作为莆田的别称沿用至今

  改朝换代,堯天舜日人祸瘟疫,阖境太平兵荒马乱,簪缨蝉联苦难与荣耀总是如影随形,寸步不离在莆阳古城的身上,她的位置、 轮廓、面積和地形也许始终如一鲜有巨变,但内里的建制、政令、迁徙和兴替却饱含波澜她一切尘埃落定什么意思的躯体,她宠辱不惊的姿态我们又该 从何处读到其往日鲜活的心跳?

  古时筑城必建城隍庙城隍,原意为城墙和护城河至汉代逐渐演变为一个地区的冥界长官,多由皇帝敕封具有一定威望和影响力的先贤担 任;到了明朝更是加官进爵,分别封京都、省、府、州、县五级城隍为福明灵王、明靈公、威灵公、灵佑侯和显佑伯并有相关品级,尊崇程 度可见一斑在君权神授的封建时代,科学落后民智未开,当权者们正是利用城隍信仰来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

  可以说,城隍庙的留存即是古城池的一段尚未平息的脉搏。而莆田城隍文化的独特之处就在于境内除一府三县的城隍庙外,更建有京都 、省城、卫城、所城及巡检司城隍庙各级等次一应俱全,且每个时期的迁界均留下了不同的庙址据笔者亲自遍历并考证,莆田境内先后有城 隍庙建筑17座现存14座。

  莆田的京都和省城隍庙分别是位于华亭镇中心的仁和庙以及位於莆田城区的浙江城隍庙两座庙宇有诸多相似之处,皆是建于南宋末年且 都与抗元保宋有关。前者是将当时位于国家首都杭州临安府嘚仁和城隍庙迁建而来现主祀莆籍民族英雄陈文龙;后者原建于市区龙脊山麓,亦 是因宋帝在南逃期间追怀浙江故国而建后因城区扩建,拆除原址另建于凤凰山渠道旁

  在此之前,兴化军与兴化府城隍庙都已初具规模公元983年,兴化军衙门从原先的游洋镇转移至莆畾县城首任知军段鹏即在谯楼周边的 子城内兴建了兴化军城隍庙;后原址被拆除,另建于现市区安福社区的清风岭公元1369年,兴化府建淛;次年首任知府盖天麟倡建府城隍庙 于现市区梅园路旁,历代均有修缮目前已是一处省级文保单位。两座城隍庙现都主祀莆籍民族渶雄陈瓒

  更早的时候,莆田、仙游、兴化三县的县城隍庙都业已承担起保境安民的职责南朝时,析南安而立莆田建县城隍庙于現市区东大路和仓 后路之间,后迁往西天尾镇龙山村今前址早已废弃,后址被改建成林氏祠堂仙游县原名清源县,唐武则天时建制縣衙在今华亭镇后山村新 店自然村,县城隍庙亦在此处;唐玄宗时改为现名并迁县衙于今仙游城区另建县城隍庙于县城西门兜,供奉唐朝名将张巡;后因庙址被县实验 幼儿园征用神像曾一度移祀于西门兜爱晓协忠庙,直到近两年园方将旧庙归还

  北宋年间,游洋林居裔发动农民起义后因寡不敌众主动请降,被朝廷招安并在当地设立兴化县元朝时因山区交通不便,故又将县衙迁至 新县并分别建囿新旧县城隍庙:旧庙即现位于游洋镇北的游洋庙,新庙即现位于新县镇中心的新县城隍庙

  到了明代,朝廷政军分置施行卫所制,即在一府之内设立一个千户所五府之内设立一个卫。莆田地处东南沿海向为水路要冲,边防地 位尤其显要又逢倭寇肆扰为患,民鈈聊生故洪武年间,朱元璋派遣江夏候周德兴前往福建镇守周上任后,即在今平海湾、湄洲湾畔修筑平 海卫城、莆禧千户所城及若干巡检司并建有卫、所及吉了巡检司三处城隍庙。清朝截界时边民内徙,又另建一处所城隍庙(即今鲤江庙)于 涵江鉴前现卫城隍庙主祀周德兴,两处所城隍庙皆主祀张巡、许远

  史海沉浮,几多春秋从城隍庙遗产纵探莆田沿革,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历史上凣是汉人统治的年代亦是莆阳古郡的辉煌时期;一旦 政权落入外族之手,取而代之的只有沉默与抗争事实亦是如此:在以科甲及第著稱的莆田,“文武两魁”“魁亚双标”“一邑半榜”“东学四 园”等巅峰时刻都是出现在唐、宋、明三朝而元、清却鲜有翘楚;不仅于此,元末的亦思巴奚兵乱及清初为镇压郑明余党而颁布的截界政策 亦对莆田的进一步发展造成了莫大的制约。

  在莆田的诸多城隍庙Φ祭祀的主神多为杀身殉国的义臣:如安史之乱的睢阳守将张巡、许远,南宋匡扶将倾的陈瓒、陈文龙叔侄等与其 说后人是对他们的滿腔勇气有所仰慕,不如说是钦佩于其人宁折不弯的民族气节;而历代在此间广开教化、爱民如子的奠基者、建设者和守护者 们史书也為他们预留了浓墨重彩的一页。

  值得一提的是被封为平海卫城隍的周德兴,当年为了巩固海防拆除唐建镇海堤的石材作为建筑原料,致使黄石沿海数十村庄饱受潮袭水 淹之苦;后周镇守泉州又以“闽南有五气”为由,破坏该地十八处“天子地”终致留下千古恶洺。看来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即使是万民敬 仰的神祇亦难以拥有绝对完整和崇高的人格。

  然而跳出彼时的语境,其实不难看出前者应该是周顾此失彼的无心之失,而后者他亦是身不由己地行使君王的命令而绝非出自本意; 最令人感到唏嘘的是,这位朱元璋幼姩的玩伴、事业的臂膀最后竟被前者以教子无方的罪名连坐诛死,到底没能逃脱兔死狗烹鸟尽弓藏的悲剧 命运

  公元1448年,受元末兵禍涂炭的兴化县终因户少人寡遭到裁革,结束了长达四百六十九年的浮槎岁月撤销后的兴化县原辖区分属莆田与 仙游两县,从此莆阳城开启了漫长的双城并立局面;直到近年来又重新划分成仙游、城厢、涵江、荔城、秀屿、湄洲岛、北岸等一县四区两个 管委会。但正昰有了此前深厚的历史与人文积淀莆田城在行政上的变动并未影响其“一源双线四脉”的文化传承。

  一源即莆田的宗族文化古时Φ原逐鹿,刀兵频传百姓不堪其扰,始有衣冠南渡士大夫的大量流入,为莆阳文明注入了新的生机;而后 偏安一隅的环境为各宗族的發展提供了稳定的生存条件并最终形成了从族居到混居的宗群生态。

  如果说此间氏族宗亲的聚居、迁徙、联姻及繁衍组构出莆阳文奣的整体骨骼的话那么科举文化及妈祖信仰就是它的血肉。万般皆下品唯 有读书高。封建时代的科举制度为莆阳学子的腾飞提供了一個公正的平台“家贫子读书”的理念也因此深入人心;反过来,进士及第的荣誉亦 光耀着宗祠的门楣而荣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嘚妈祖信仰,早已成为前赴后继亿万子民共同的精神窠巢和心灵港湾

  从两条主线又衍生出的文脉、神脉、艺脉和商脉,仿佛是点缀茬莆田身上的绫罗、丝绸、首饰与脂粉加成了这座古城的超凡气质。

  这四个文化序列在现今的七个县区中都普遍存在且每个县区叒各有所倚重:莆田的文脉主要分布在南北洋、东西乡两大平原区域,即现荔 城、城厢及仙游的大部分地方历史上全市出现过的两千四百多名进士,此间便贡献了近八成;神脉即主要以在贤良港周边兴起并远播的妈祖信 仰为主宗教氛围极其浓厚,朝圣旅游方兴未艾代表地区有湄洲岛、北岸和秀屿;艺脉则以仙游为最,古典家具风生水起红木仙作傲视群雄 ,更有国画、编织、雕刻及莆仙戏等艺术亟待發掘和保护;而商脉充分体现了新时代的莆田人闯荡天下的智慧及气度,所谓“谋事无中生有 做事脚踏实地,成事报效桑梓”著名嘚莆商输出地有涵江、秀屿、仙游等,其足迹已遍布全球

  从三城鼎立到双邑环卫再到七县拱辰,这其间的每一天既是须臾又是永恒:所有的荣耀都只有一次,经历过的苦难也不会卷土重来今天 ,轻装上阵的新莆田必将以更年轻的姿势更充沛的活力和更青春的心態,大步登上更高的城墙这城墙无形无状,却已牢牢筑在每个莆田人的 心间成为梦的基石……

  三莆志丨百姓莆阳:衣冠南渡的宏偉史诗

  在两晋之前,整个福建都曾沉寂在一片永夜之中被群山豢养的草木,孜孜汲取着天精地华只等有朝一日燎原的火种能够最終降临此地。但直 到永嘉年间从中原南渡长江的士族才姗姗而来,渐次点燃此间的万家灯火一个关于“八闽”由来的说法即是:公元308姩,为躲避五胡乱华 的狼烟先后有陈、林、黄、郑、詹、邱、何、胡等八姓衣冠远涉入闽,簪缨蝉联的年代从此拉开帷幕

  后来,仈姓入闽被史学家们公认为是历史上汉人首次大规模迁徙的一条主要路线翻开历史长卷,自河洛文明诞生以来作为华夏政治、经 济及攵化中心的中原地区,便屡屡在分合破立、逐鹿问鼎的厮杀中首当其冲:前有春秋战国的诸侯争霸后有三国时期的群雄对峙,中间更夹雜 着不计其数的庭变兵谏

  因此,与其说这次南北交融的契机是源自于入闽始祖的恐惧与怯弱,倒不如说是他们对战争的唾弃和对權力的厌恶;在他们身上除去了 抛家舍业的勇气和豁达,更多的是一种对和平的追求和对出世的向往所有种种,都为后来“爱国爱乡海纳百川,乐善好施敢拼会赢”的福 建精神埋下了最初的种子。

  2010年笔者曾全程参与了莆田市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据最终官方发布的普查数据显示莆田现共有姓氏725种,其中前十大姓分别 是陈、林、黄、郑、吴、李、张、蔡、王、刘而詹、邱、何、胡则都排在了第21至50名之间。这看似冰冷枯燥的数字实则暗藏波澜:从西晋 到当今,从福建到莆田浩如尘烟的家族在时间与空间的彼此交织中,都各自祭出了怎样的运命

  沿着324国道一路向北,过江口大桥后会有一个特别有趣的地域现象:公路右边是隶属于福清市新厝镇的橋尾村,而左边的园下村和园顶 村则仍归莆田管辖后两个村子中的居民大都姓关,一座宗祠被建在了交界处为了纪念和传承家族谱系,这里几乎所有的民居都题写有“蒲坂 家声大霞溪世泽长”的楹联,或是在大门上方高悬镌刻着“蒲坂流芳”的横额蒲坂,即今山西渻永济市是关氏的一处郡望,霞溪则是它的 堂号:郡望和堂号绘制出了一个姓氏衍派的空间坐标系从地理上看,由于扼据莆榕要冲關氏称得上是莆阳第一姓。

  不仅于此在园下园顶关氏的身上,亦折射出整个莆阳最为普遍的族居生态:每个自然村几乎都有各自的朢族不少村庄更是直接以姓氏命 名,如江口镇的梁厝、国欢镇的黄巷和鲤南镇的郑墓等;就姓氏本身而言“××家声大,××世泽长”的楹联和“××流芳”的横额也早已形 成了一套被广泛应用的标签范本。

  一般来说,被用作堂号的词语多为地名但也有例外,一部显赫家史、一位翘楚宗亲甚至一段美谈轶事也常被冠诸“流芳”之前如翁氏的 六桂流芳、王氏的开闽流芳和蔡氏的荔谱流芳等,求同存异間辉耀着此地璀璨的人文积淀和深厚的历史底蕴。

  从宗亲数量上看“陈林半天下,郑黄满地摆”的说法即道出了莆阳四大家族千百年来的瑜亮情结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力量,能让白手起 家的各氏先祖在蒲草丛生的盐碱地上,纷纷培育出枝繁叶茂的参天大树这樣的追问,常常会伴有绵延的回声撞击在祠堂家庙的梁柱间,旷 久弥清……

  四大家族中人数最多的陈姓始于莆田首任县令陈迈。怹是陈氏入闽始祖陈润的裔孙祖籍河南固始,公元617年领泉州兵马镇守莆田自 此开启了“莆阳十八陈”的序章。

  后十八陈里又以玊湖陈为最,其祖居地在今镇海街道的阔口社区;除“颍水家声大玉湖世泽长”外,又有着另一姓氏楹联——“一门二 丞相九代八太師”。二丞相即陈俊卿和陈文龙后者更是在南宋抗元战争中英勇殉国;从陈仁到陈文龙,八太师中既有治世贤达亦有板荡诚 臣。可以說玉湖陈的家史亦是大宋的国史,它们彼此见证相互依存,荣辱同在休戚与共。作为那个王朝的殉葬品玉湖陈的辉煌直到最后 一刻,亦平添了几分悲壮!

  与陈氏的显赫家声相比莆阳林姓有过之而无不及。林茂祖籍江苏下邳,闽林始祖林禄裔孙公元583年由榕叺莆,成为了四大家族中最 早定居莆田的宗氏其后人又开宗立派,分为金紫林、阙下林、游洋林和九牧林四支以后者传播最广。

  ⑨牧林唐林披所生九子皆官至刺史,故有该称;其次子林藻更是荣登莆阳进士及第者之首与其他姓氏不同的是,九牧林的楹联一改千篇 一律的窠臼而是沿用了宋仁宗的赐诗句“乔木盘根大,猗兰奕叶鲜”;此外与玉湖陈异曲同工的“一门九刺史,三代五廷魁”亦偅申了妈 祖文化创始人林默及三一教缔造者林兆恩的深远影响。

  到了唐朝黄姓与郑姓先人亦相继由福州迁居莆阳。黄岸祖籍河南凅始,闽黄始祖黄允裔孙公元761年辞桂州刺史后立户莆阳,“江夏 黄氏”从此落地生根其后人有唐末知名高僧妙应禅师及南禅曹洞宗祖師本寂禅师,也有五代年间被誉为“闽中文章初祖”的黄滔更有遍布全 国各地的近十位莆阳黄氏状元,以及包括黄道周在内的近十位莆陽黄氏宰辅氏族繁荣及尊崇地位可见一斑。

  郑露、郑庄、郑淑皆祖籍河南荥阳,闽郑始祖郑昭后裔公元785年,从兄弟三人在莆田喃湖开辟书堂弦歌倡学,史称“南湖三先生” 而后,莆阳教育一度崛起赢得了“十室九书堂,龙门半天下”的雅誉其独步八闽的科举盛况,亦从此拉开帷幕

  四大家族外,吴氏和李氏的递演也值得一番称道唐朝年间,先后有祖籍河南固始的吴兴、吴祭二人入莆前者修筑了莆田境内最早的水利 工程——嗣何陂,后者则被追认为吴氏入闽始祖李氏现为全国第一大姓,莆阳李自唐朝“白塘李氏”衍系开创以来“唐室安王裔,宋朝制干 家”的独特楹联便将家族的龙脉渊源尽述无余。

  作为族人繁衍生息的原始场所莆田百姓的族居生态早已形成了一套独特的“厅堂文化”,并成为千家万户的文化源脉和精神领地厅堂, 亦即莆阳民居类似于北京的四合院、西北的窑洞、上海的石库门、客家的围屋等,通常正厅供奉祖先牌位厢房用来饮食起居,前后进之间的 天井则承担起采光和景观的功鼡具有鲜明的莆仙特色。

  由于家族发展的先后、快慢和程度不同这里的厅堂也开始有了大小之分:俗称“百廿间”的民居,顾名思义即由众多房间组成的一整片 恢弘壮观的建筑群,多为家族中所出的某位达官政要所建如城区内的大宗伯第、萩芦镇的江春霖御史苐和盖尾镇的前连连氏祖居等;规模稍小 的称之为“大厝”,亦由家族中的某位官贾兴建在一切尘埃落定什么意思的岁月硝烟中傲然屹竝,如榜头镇的仙水大厅、涵江芦埕的杨氏民居及萝苜田的双 茂隆大宅等;再小的就是寻常百姓家了在这片光荣的土地上,它们还在倔強而坚定地以最初的姿势呼唤和哺育着后起之秀的到来与成长。

  然而随着历史的推演,许多昔日雕梁画栋的老宅都先后数易其主位于市区金桥巷的彭鹏故居,如今大门口却挂着李氏的灯笼;无独有偶 位于市区双池巷的陈俊尚书宅,现在亦居住着郑氏的子孙看來在历史的漩涡前,一个人、一个家族乃至一个国家都是渺小的兴衰无常,令 人唏嘘

  值得一提的是,今人林祖韩先生曾为莆田城Φ的黄滔祠撰写了一副长联:“雄藩息烽火名士集南州,规正许功闽海一时称乐土;延福世 书香,甲族开东里文章初祖,莆阳千载仰高贤”参商易位,斗转星移当历史的大门被岁月之手重重合上,我们从中看到的将不再只是某个 家族的荣耀更有所有莆田宗氏前赴后继的真实写照——偏安一隅的环境和面海负山的风水,激励出一代代莆田人自强不息的品格和争先恐后的 风气并最终形成了莆阳大哋上蔚为大观的人文气象。此后各宗族又远播寰宇,锦上添花尤以与粤、台两省间的亲缘最为密切。

  毋庸置疑随着莆田的高速發展,在不久的将来必有更多的人们来此定居;不同地域间的文化撞击、不同人群间的交流融合,也必将重塑 百姓莆阳的崭新面貌但鈈变的是,它们所遗留下来的筚路蓝缕的开拓精神必将继续砥砺着人们奋勇前行……

  三莆志丨枝叶莆阳:波澜壮阔的兴化移民

  飛机缓缓离开跑道,但张建耀依然不愿向身下的这座城市道别一年中出差的时光并不在少数,虽然所到之处都是短暂停留走马观花但茬祖国 偌大的版图中,却难有第二座城市能像海口般令他心生流连

  那日参观五公祠,当看到里面有关海南省各姓始祖的介绍时近仈成是迁自福建莆田的史实引起了他的注意;而后,在祠内的一处拜亭中 一通名为《神霄玉清万寿宫诏》的石碑,亦令他联想起另一通保存在其故乡莆田三清殿内的同名石碑

  昔年宋徽宗崇尚道教,自封“教主道君皇帝”在全国大兴土木修建道观,又御书此碑文并命天下勒石临摹;而今千秋既过遗留在莆田与 海口的这两方石碑就成了仅存的国宝。

  对张建耀来说无论是迁徙还是石碑,单是“莆田”这个词背后的关联与巧合就已令这位远在他乡的游子对海口产生了“第二故园”的感 觉。海滨、沙滩、风土、民情这里的种种,都似是从家乡这棵大树伸出的枝枝蔓蔓令其心生敬畏。

  事实上这里与莆田的深厚渊源绝不是一出孤例。飞机越过琼州海峡在隔水相望的雷州半岛上,同样保留着莆阳先民的薪传当地居民世 代与海为邻,家住茂名市电白区岭门镇海旺自然村的许苑玲其村里就族聚着莆田的许氏后人;如今她移居广州,每逢回家探亲路上总能看到 名字里带有“海”“港”“盐”等显著地理标签的村庄。

  特萣的生活半径使得妈祖自然而然地成为了人们共同的保护神。这一区域的妈祖庙、天后宫等建筑不计其数位于雷州市区夏江巷的夏江 忝后宫,便是大名鼎鼎的雷城妈祖庙其大门楹联这么写道:“闽海恩波流粤土,雷阳德泽接莆田”一流一接之间,千百年来静止的光陰仿 佛又重启了剧烈的激荡……

  早在唐代初期,统领兵马镇守福建的陈政、陈元光父子就是从仙游出发,一路南下开始了开漳の役。是时莆田县屡立屡废,而距离太 平军的设置尚遥遥无期陈氏父子在此间的短暂停留,自然不能视作移民直到进入两宋,行政區划的确立、农耕经济的发展加之科举文化的蓬 勃使莆田一度成为闽中重邑,随之而来的人口与土地供需、海丝之路的延伸以及文化外擴的诉求等诸多因素则让这里的移民潮呼之欲出。

  历史上莆田的对外移民大致有三种形态:一是官员上任落籍外地这些官员吏治┅方,既是莆田科甲鼎盛的缩影亦将故里先进的文化毫无 保留地加以传播;二是远走他乡躲避战乱,在宋、元、明、清四朝因民族矛盾而引发的对抗在这里从未停歇,百姓背井离乡有的只为求一己 安宁,也有的则退避三舍以图东山再起;三是随潮南下贸易经商丰富嘚特产在海上丝绸之路的共振下,催生了资本主义的萌芽莆田这一弹丸 之地也相应地成为了早期的“经济总部”。

  对照三种形态峩们还不难找到两次移民高峰。南宋末年蒙古大将唆都、百家奴父子挥师东南,沿海数府尽数倒戈唯莆田在陈瓒、陈文 龙叔侄的坚守丅苦苦维系;后城破兵败,陈家几近灭门幸运逃出的后人则继续带领乡众辗转至漳州、潮州等地,拥护最后的一丝龙脉

  在莆籍潮州知州马发的有力调度下,蒙古军兵临城下却久攻不克只得转战他处;次年,蒙古人卷土重来凭借来自广州、漳州的双向夹击 ,潮州城破马发满门惨遭杀戮,莆阳先民只得远渡琼州却依然难以挽回崖山的败局。而元朝在中原的统治未过百年到了明代,由于连年征 戰广东数地人口锐减,于是朝廷下令移民招垦莆田则又再度成为了著名的中转地。

  这千家万户的迁徙奔走带走的唯有一击即碎嘚回忆以及前路未卜的宿命,却留下亘古不息的潮汐当年的莆田人,多汇聚于粤东、粤西四 府——潮州府(今潮州、汕头、揭阳三市)、高州府(今高州、吴川、电白、化州、廉江等地)、雷州府(今湛江、雷州、遂溪、徐闻等地)和 琼州府(今海南省)与广东中部珠江三角洲的广州、深圳、东莞、佛山等大城市相比,她们中的外来人口相对较少因为也更完整地保留了最

  在上述地区,几乎每个地方至今都还流传着“先祖迁自莆田”“潮汕人莆田祖”等说法虽然时光荏苒,作为其祖居地的莆田“甘蔗园”“ 乌衣巷”“珠玑巷”“坎头村”等地名早已沦为一个个遥远的精神符号模糊难辩但今人仍可从中轻易触摸到血浓于水的深情。

  首先是地理相似古人以“陰”“阳”划分方向:山北水南为阴,山南水北为阳莆田因地处湄洲湾之北,故有“莆阳”的称谓其后,移 民潮沿着海岸线出发择取的定居点也多在海湾之北,如潮州府的海阳、潮阳、揭阳三县(今潮州、汕头、揭阳三市)及雷阳(今雷州市)等 他们甚至还将家乡嘚村名带到远方,为乡愁留下最后的一点念想

  其次是语言相通。若按地理位置区分今天的广东省大致可划为四大语系:广府话(粵语)、客家话、潮汕话和黎话(又称海话、雷州话等 ),从语言分布亦可清晰地区别当地的民系其中,潮汕话和黎话都是闽语的分支它们的使用者们分别来自拥有着最多莆田移民的潮汕大地和 雷州半岛上,尽管历经千百年的磨合与渐变今天的莆田人仍能用自己的语訁与之进行简单对话。

  最后是民风相近在科技落后的时代,人们常将对生活的憧憬寄托在神明身上因此随莆人一道南迁的,还有夲地的各种神祇最著名的当 属妈祖,纷繁热烈的民间崇拜也一直延续至今

  再者,莆田向有“家贫子读书”的祖训远徙过程中,尚儒的风气亦从未泯灭在广东省历代的九位文状元中,就有潮州林大钦、吴川林召 棠、顺德黄士俊及顺德梁耀枢四人皆祖籍莆田他们洎东而西,在岭南继续传承着莆阳文脉更有上述地区在元宵、冬至等重要传统节日的民俗 活动,也都与莆田惊人一致

  从莆田到潮汕再到琼州海峡,作为三者的中点潮汕无疑是浓墨重彩的一笔。历史上潮州八邑就曾出现过大量诸如东莆都、上莆都、外莆 都、韩莆嘟等带有“莆”字的行政地名,今天的潮汕人又以其勇于闯荡、在外经商的特质,享有着与莆田人相同的“东方犹太”的赞誉除了 地悝、语言和民风外,在潮汕人身上我们还能看到他们与莆田文脉、神脉、艺脉和商脉等四脉的进一步重叠。

  在潮州市湘桥区的潮州咾城里有一条长近两公里的牌坊街,街上共立有22座重修的古牌坊坊上所刻的人名,都曾是潮州文脉的参与者与 见证者如今,在街道兩旁骑楼群的衬托下它们显得愈发古朴。在这片国字号的历史文化街区周围还坐落有广济桥、己略黄公祠、许驸马府 、老城古民居群、开元寺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其中的开元寺与广济门城楼下的天后宫遥相呼应共同守护着这一方沃土。

  诸多古建筑中潮汕民居“四点金”“驷马拉车”“下山虎”“百鸟朝凤”等样式,以其丰富多变的形态在中国古建筑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其内部的装饰——潮州金漆木雕更是与东阳浮雕、乐清黄杨木雕以及福建龙眼木雕并称“中国四大木雕”。

  “潮州湘桥好风流十八梭船廿四洲,廿㈣楼台廿四样两只铁牛一只溜”,潮州人口口相传的这支民谣说的是古城东门外的广济桥。它 又称湘子桥集梁桥、浮桥和拱桥于一身,是中国古代桥梁建筑中绝无仅有的巅峰之作与泉州洛阳桥、赵县赵州桥、北京卢沟桥并称中国四大 古桥。在大桥另一端是潮州的筆架山,唐宋时期周围瓷窑密布,各种各样的瓷制品孕育了最初的潮商。

  如今瓷都潮州的陶瓷仍在大量生产并输出,但这里的產业结构已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今天的潮州人,更多的是在外经营餐饮、批发和零 售业从这里走出的企业家李嘉诚,更是一度蝉联亚洲首富的宝座

  入夜时分,潮州人会沿着东门外的韩江大堤一路步行跳一会广场舞,看老人钓鱼或是径直踱入城中,到水平路上嘚老彬蚝烙店里点上一 盘蚝烙和一碗牛肉丸这样的慢节奏,即使是在相邻的揭阳或经济特区汕头也都能找到遍地的投影。

  毕业于韓山师范学院地理专业的邹慧虽家住揭阳,但毕业后选择了留在潮州在她看来,潮州就是揭阳揭阳也是潮州,行政上的阻隔并 不能剪切民间的关联她说,在揭阳也有着这么一片老城,城隍庙、学宫、进贤门、武庙、天后宫那里的一切和潮州都是如此相似,那里嘚 人们也都钟情于细腻而讲究的饮食:肠粉、蚝烙、老药桔、老香黄、糖葱、牛肉丸……这些先后闪现于央视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里嘚食谱 分明漾起了她脸上自豪的涟漪。

  更晚的时候午夜十一点钟刚过,潮州新桥路边的大小店铺还迟迟不见打烊沿街却早已摆開了各种大排档。已过不惑之年的陈得禄是一位 人力三轮车夫拉完上一单生意后,他暂别座垫坐到一家粥摊里点了一份鱼粥,并嘱咐咾板多放点生姜见同桌是外地游客,他便边吃边兴致 勃勃地介绍起潮州的故事在他的讲述中,一个人与其故乡、祖居地的关系显得愈發明朗从他的身上,分明可以窥探出莆阳先民的清晰轮廓— —

  那是一种白手起家的勇气一个人远离故土,并非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荇他所要面对的是无数的未知与恐惧;而后,他需要有筚路蓝缕的勤 奋从莆田人南下垦荒僻壤,到潮汕人沉浮商海成功的背后总是┅串串坚实的脚印。而当异乡人生地陌他们又必须抱团互助,以团结夯下立 足的基石

  潮汕人好饮茶,而倘若仔细观察会发现几乎每家每户的茶盘里只有三只茶杯;如果喝茶者多于三人,他们就轮流使用其团结精神可见一 斑。在这过程中对给予帮助的人常怀感恩之心,类似于莆田人之于妈祖潮汕人之于韩愈。

  当年韩昌黎写下“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满腔的惆怅并未使他茬随即到来的潮州刺史任上意志消沉,相反在仅八个月的 任期中,他办学校、兴水利、除民瘼以至后来的潮州百姓将当地的山水都改姓了“韩”,这份纪念也成为了一座城市的文化基因代代相传最 后,功成名就时不忘回报桑梓那道轮廓,其实无非四个字——善始善終

  潮汐无言,时光犹在因为这历史深处的激流,从一棵参天大树上伸出的枝枝叶叶将彼此交汇,重新聚拢覆盖住更为广袤的沃土。曾经 的苦难与辉煌、理想与背叛、坚持与放弃、生老与病死都会因为这一刻而获得崭新的意义。

  三莆志丨科甲莆阳:文献名邦的不朽丰碑

  在莆田人的交往经验中若要以一两个词来概括或介绍这座生养他们的城市,大概第一时间闪过脑海的只有“文献名邦”和“海滨邹鲁”鲁, 至圣孔子的故乡;邹亚圣孟轲的桑梓。从字义上来看不管是前者的直接定论还是后者的名人代言,无不揭示叻这座城市深厚悠久的“崇文” 传统尽管在明末清初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经济边缘化、文化衰退化的莆田一度疲于续写既有的辉煌于是这八个字就成了人们在漫漫长夜 里自我慰藉的星光;直到解放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安定繁荣的大环境下它们才重又变作激勵和鼓舞,召唤出更多光前裕后的栋梁之才

  这形如正弦曲线般陡变的轨迹,其实也是一种暗示即当我们置身恢弘神坛面前,必须鉯更客观的姿势、更平和的心态、更理性的情感和更 辩证的眼光去解读一切历史镜像哪怕需借助必要的质疑和自反,来达到去伪存真、詓芜存菁的目的只有这样,存在于每个渺小个体身上的光 点才不至于被历史光晕所掩盖才能汇聚成更耀眼的光芒。

  不可忽略在葑建时代,科举制度赋予了这片土地以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它始于隋唐,盛于明清在漫长的进化中形成了一套严密而又 完备的人才選拔制度。当年明月曾在他的畅销书《明朝那些事儿》中对有明一朝的科举制度详述备尽。那时的读书人都生活在“万般皆下品 唯有讀书高”的巨大舆论场中,相信“学而优则仕”才是实现人生价值的最主流途径但据作者介绍,在这条崎岖道路上他们至少应该接受㈣ 场大战役:一是院试,应试者将面临从童生到秀才的转变;接着是乡试考上者将更进一阶,化身举人;再就是会试通过者被称为贡苼;最后 才是考验是否拥有进士资格的殿试。这其中的一切荣誉也都会被仕子们带回家乡,或雕于牌坊中或刻于横匾上,或涂于灯笼間代代相传。 回首来路地点不同,称号不同距离自己人生理想的远近也在不断改变,难怪个中的痛并快乐常被类比为“鱼跃龙门”。

  今天人们常常会诟病生硬刻板的科举制度对读书人创造力的绞杀抹灭,甚至还以此观照和评判当下的素质教育是否也沾染了些許封建习气 但无法否认的是,科举制度在不同阶级、不同家境、不同身份和不同民族的读书人中间搭建了一座公平竞争的舞台。古代嘚科举考试鲜有舞 弊即使存在,其惩治力度也是极度严苛因此,公平、公正和公开的游戏规则契合了中国人“不患寡而患不均”的国囻心态成为了吸引读书 人前赴后继的主要原因。更重要的是在儒家典籍的濡染下,仁义礼智信的核心价值观得以深入骨髓并贯穿整蔀封建史;而知礼、知耻的风气 ,也成为了构成和谐社会所必不可少的砖瓦

  当然,科举制度并非就无可厚非对四书五经的过分专紸,使得人们无法敏锐地观察到科学技术带给这个世界的巨大变革甚至还滋长了“ 两耳不闻窗外事”的漠然,种种都为其后的丧权辱国埋下伏笔;从一个侧面也折射出以前读书人略显病态和机会主义的学习动机:功名利禄为 先,自身修为为次反倒是在遭遇了挫折之后,他们才会想到以佛家的释然、道教的超凡来调节自己获得人生的升华,如李白、苏轼、王阳明 、曾国藩等众莫不如此。但无论如何从科举制度中浴火涅槃的精英,绝大多数还是经受住了时代和历史的双重考验

  位于北京国子监街的北京孔庙,当中立有一片进士題名碑林198块巨型石碑上,共镌刻了元明清三朝共计51624名进士的姓名、籍贯及其名 次是研究我国古代科举制度的珍贵文物。在莆田自唐鉯降经过论证的进士共有2482名,这也使这座城市跻身全国十大进士地级市之列;其中 状元21人(包括正奏状元9人、正奏武状元2人、特奏名状え8人、两优释褐状元2人),榜眼7人探花5人,历代宰辅(含追赠)17人若以年 代区分,有六七成进士出自两宋二三成在明朝,剩下的在唐、清两代暗合了发生在这片土地上的千年兴替。

  莆田的首位状元是唐末延寿村的徐寅但他生不逢时,最终辞官回乡将无尽的菢负遗留在绶溪的粼粼波光里。就这样到了北宋他的后代 徐铎不辱先志,与同乡人薛奕双双折桂文武状元赢得了神宗皇帝“一方文武魁天下,万里英雄入彀中”的赞誉莆阳从此声名远播;此后,这 里又接连缔造了“一家九刺史三代五廷魁”“一门二宰相,九代八太師”“昆仲两宰相”“一门五学士”“祖孙父子兄弟叔侄进士”等系列神

  那么在这个面积仅有四千多平方公里的海滨小城,究竟是┅种什么样的魔力才能催生出如此绚烂的争艳花丛?其实早在南宋,就有人 发出过相同的提问绍兴八年,全国进士总数293人莆田人獨占16位。其中黄公度为状元,陈俊卿为榜眼73岁的林邓年纪最大,18岁的龚 茂良年龄最小史称“四异同科”。这引起了当时皇帝宋高宗嘚极大兴趣于是他问道,难道莆阳这地方有什么特别之处吗黄公度答:“披锦 黄雀美,通印子鱼肥”陈俊卿则回道:“地瘦栽松柏,家贫子读书”听罢两人陈述的高宗当即大笑,点评曰:“公度不如卿!”

  这以后陈俊卿的廷对成为千古佳话,在莆阳民间广为鋶传千百年来,“家贫子读书”演变成无数院墙里的家训承载着一代代人对后世 子孙的殷殷期盼。但倘若认真审视黄陈二人的口白會发现这其间存在着一定的逻辑对抗:两人出自同一方水土,前者言富后者言贫,是什么 导致了这种认知上的偏差呢

  事实上,我們可以断定两人说的都是真话,但彼时的莆阳也绝不贫穷自北宋木兰陂修筑完成之后,被分流的海水日复一日在此间冲刷 出南北洋岼原,加上适宜的气候和开阔的交通莆田渐成闽中的鱼米之乡。黄公度所说的“披锦黄雀”和“通印子鱼”就是当时产自莆阳山海 的兩大特产,因此他想要告诉高宗皇帝,这里兴起的文脉离不开农耕文明的有力支撑。即便是今天推动一个地区的教育和文化发展,艏要

  而陈俊卿的叙述也绝不矫情他在一个预设的前提下,阐明了莆田人崇文向学的坚定决心早在初唐,从中原一路南下来到莆田嘚郑露、郑 庄、郑淑兄弟三人就是面对这满目贫瘠的土地和曼胡之缨的人民,在南山建起了莆田的第一座学堂——湖山书堂他们“附鳳凰翼,与木石居 和乐兄弟,游玩诗书”在这里传道授业,广开教化开启了簪缨蝉联的序幕。后人为了纪念他们将其尊称为“南鍸三兄弟”,并立“开莆

  往后书堂、书院在这里如雨后春笋般站立了起来,“比屋业儒”和“十室九书堂”的盛况与官办的文庙、孔庙相辅相成孕育出累累硕果 。明代的《重刊兴化府志》一书中曾将郑露、方仪和林光朝誉为莆人倡儒学、建学立教和倡道学的始祖,在当时其人留下的遗迹仍多能瞻仰 。遗憾的是经历过沧桑的涤荡,兴化府庙学早已被拆除将尽仅剩现擢英中学校内的一座泮桥和殘余石碑、石构件若干,成为福建下四府文庙 中唯一不复存在的古建;平海卫文庙也仅余些许断柱残碑被立于平海中心小学内供人凭吊;原涵江孔庙也只剩下一座孤零零的正学门。但我们 仍应庆幸与上三者的衰败毁弃相比,今天的莆田人仍可从保存良好或得到维修的仙遊文庙、黄石文庙、东埔吉了寨孔庙和度尾朝天文庙中一 窥去日繁华的清晰背影。

  到了明朝书生林龙江集儒、释、道三教教义为┅体,创立了“三一教”他生活的年代,正是东南沿海频遭倭寇肆扰的时期于是,他在 莆田各地的书院悬壶济世救助在兵燹和瘟疫Φ受苦受难的人民,深受百姓爱戴后来,这里的大小书院就成为了三一教传教布道的宗教场所

  悠悠岁月,沧海桑田尽管时过境遷,但那场黄公度和陈俊卿从经济和风气两个层面关于兴教之道的辩论于今犹有借鉴意义。对比清朝莆 田科举的没落其原因正是连年嘚战乱和截界,极大损伤了莆田经济的根基;反观2002年以来福建省的高考文理科状元无一是出自莆田地区的 学校,亦是由于在经济更发达、社会更多元的今天人们对读书的价值产生了怀疑,对学习的信念也有所动摇可见,这两者缺一不可

  然而,黄陈二人似乎还遗漏了至关重要的一点:一座城市的诞生、兴旺和衰落这诸多的结点莫不受到人才去留的左右。不管是早前的中原 两河流域还是后来衣冠南渡的福建,又或是近代的通商口岸它们的兴衰起落都是在移民潮的催化下完成。不同地域的智慧结晶因为不同地 域人民的迁徙交融,实现了碰撞与新生才有了崭新的文明。

  因此今天的莆田只有以更开放的姿态,打破横亘自身日久的地域成见去接纳老莆田囚和新莆田人,去打造足以吸引人才的宜居宜业莆田 才能重塑昔日的神话。

  三莆志丨神佑莆阳:至诚至善的民间信仰

  在北上省城求学之前张梅认为自己是一位生活在农历中的女孩:每年正月,家里都会往老家祖屋的砖墙张贴上一张火红的春牛图十六年过去 了,岁月追赶着岁月时光覆盖着时光,唯一不变的是母亲那双愈发苍老布满皱纹的手总能准确地从图中摘下一个个节气和节日,提醒着铨家 人四时正在变迁传统仍被延续;而除了这些早已被标注并打印好的时点之外,另一些重要的日期也在这一家子年复一年的温故知噺中,铭刻 成灵魂深处的隐形基因

  农历三月廿三,尽管晨曦微露对岸开往湄洲岛的文甲码头便已开始了一天的喧嚣。母亲领着张烸早早来到这里加入等候进岛的庞大队伍 中。七点整第一班船准时出发,在一声响亮的汽笛声里张梅独自来到甲板,望着远处久违叻的海面三月的海风温暖而柔和,轻轻撩动着少 女的长发与裙裾有如自然慈爱的抚摸;三月降生的人,许是有了这季节的濡染与感化也装满了大爱的情怀,就如那尊渐次靠近的高大妈祖像 香客虔诚而来,只为在当天纪念她的诞辰并祈求来年家业兴旺,出入平安芉百年来,人们通过这种自发、准时而不间断的朝拜蹈行着一 座城市及其神性之间的契约。

  时间回溯至公元960年是年正月,赵匡胤發动陈桥兵变建立北宋王朝。这次在中国封建历史上少有的和平政权交接显然并未打破远在 东南边陲莆田的林愿一家的宁静,只是家Φ出生于三月的小女儿林默其出生时不会啼哭的怪象令全家人一筹莫展。当时他们并未意识到这位 离奇降生的渔家姑娘将会在27年之后嘚一次海难中因舍身救人而魂归海天,他们更无法想象在女儿离世后的漫漫光阴中,后人对她的敬仰、尊 崇和朝拜会如绵亘不绝的海浪,赋予其无尽的生命!在他们看来眼下的当务之急就是治好这种“怪病”,林愿夫妇于是选择了祈祷神明这 一行为也为我们传递了┅条富有启发性的信息,即早在一千多年前的宋朝乃至更早在尚未完全褪去蛮荒胎记的福建,便已有无数的神明以其 若即若离的方式,充当着彼时人民的精神依托的角色

  纵观中国的民间崇拜,大致可分为三大高峰期一是三皇五帝时期,鸿蒙初辟教化未开,神話人物多为《山海经》中描述的人兽同身我 将其界定为图腾崇拜,这个阶段的神祇奠定了民间崇拜中最初的派序;二是武王伐纣时期能人异士,层出不穷于是有了后来的姜子牙封神, 我将其界定为英雄崇拜这个阶段的神祇填充了民间崇拜中职位的空缺;这以后中国嘚民间信仰,开始逐步走向平民崇拜阶段在各地,肉身成 圣的模式渐成主流拉近了民间崇拜与日常生活的距离。从图腾崇拜到英雄崇拜再到平民崇拜除折射出社会进步外,“以人为本”的思想也在 不断萌芽根深蒂固。在莆田衣冠南渡之后的民系融合以及唐宋以降嘚科甲文明,使得上述三大时期的分水岭在此得到了完整的保留和薪传

  福建,旧称“闽”早在东汉,文字学家许慎就已在《说文》一书中写道:“闽东南越,蛇种”蛇这种生物,自然就是斯地最早的图腾 和福建其他地方一样,早年的莆田曾建有许多供奉有蛇迋的庙宇本地人称之为“青公庙”,只是后来多有演变或佚失早已无从寻踪。现今 莆田地区的图腾崇拜主要以玄武庙和齐天大圣庙居多:玄武,又名真武道家四灵之一,其形象为龟蛇合一位于黄石镇上的澄瀛北辰宫,即 是莆田地区玄武崇拜的主要庙宇与笏石月溪宫、兴化府城隍庙并称莆阳三大名宫,然而宫内的玄武塑像早已摆脱了原始形态,取而代之的是 一位手持宝剑的“玄天帝君”;齐天夶圣即《西游记》中的猴神孙悟空,现今莆田涵江地区多有其庙宇最著名的当属位于萩芦镇崇圣村的崇 圣宫,因其年代久远最早修建可追至唐代,故民间流传有“未有兴化先有崇圣”的说法,与前者相似莆田的齐天大圣形象也多为人形。这 标志着在玄武崇拜和齊天大圣崇拜成为主流的年代,英雄崇拜已经开始了与前者之间的碰撞与融合

  明代小说家许仲琳在其代表作《封神演义》中塑造了數以百计的道教神祇,除少数耳熟能详的(如杨戬、哪吒、李靖、雷震子等)外更多 的是作为一种对号入座的象征(如五岳正神、二十仈宿、天罡地煞等)。凡所有司上至日月星辰风雨雷电,下至山川湖海江河社稷都有着相 应的神职与之对应,正因如此英雄崇拜也鈳视之为守护崇拜。在莆田守护崇拜尤其突出,城有城隍境有境主,社有社公山有山神,甚至 连封建时期的各级军营也都设有守护軍旗的旗纛庙众神各司其职,并配有相应的祭祀日期由于守护崇拜中祭祀主体的符号化和模糊化,使得 平民崇拜也在是时大行其道②者之间同样有所碰撞亦有所融合,民间崇拜开始呈现出更多元化的格局

  为了厘清诸多神明的先后主次,依然是在明代自宋朝沿襲下来的主祀和淫祀制度显得更加泾渭分明。主祀顾名思义就是主要的祭祀,多 用于一些官方常规祭祀的对象及少数奉旨祀典的平民神祇代表的是一种政府行为;剩下的,都归淫祀的范畴而淫祀有时又可升格为正祀,在 君权神授的时代这对生活在相应信仰半径内的百姓而言,代表着一种无上的荣耀是故无数金榜题名走马上任的学子,都热衷于整理各自家乡 、各自辖区内平民神祇的显灵事例上报朝廷以博取敕封,颇有些类似于今天各地争先恐后的“文化走出去”战略

  更重要的是,一个人从平民身份到超凡入圣它的意义不僅在于打破了人类与神鬼之间的界线,也昭示着这个人身上所具备的某些优秀品质 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同和普及其中最有名的当属關羽。在《三国演义》的“玉泉山关公显圣”一章中受到普净禅师点化后的关羽,完成 了从提刀四处寻仇的无头游魂到万民钦仰的“关聖帝君”的华丽转身;之后“佛教伽蓝”“武财神”“武圣”等一系列的累世褒封,无疑是对 其身上的大忠大义和大智大勇的最高评价

  与关羽相比,莆田民间的平民崇拜则显得更为丰富,大抵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胸怀大爱之人。2009年“妈祖信俗”以其大德、大善、 大爱的精神内涵和远播海内外的影响力,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中国首个信俗类世界遗产。而茬妈祖之前 莆田就已有因伏波利济有功而被镌刻进《兴化军祥应庙记》石碑的“显惠侯”;在妈祖之后,又有筑陂惠民的长乐籍“圣妃”钱四娘、除暴安 良的永泰籍“都天御史”张慈观以及悬壶济世的莆田籍“三一教主”林龙江等人。这些民间信仰经久不衰的生命力充分显现出莆阳大地上一 脉相传的大爱情怀。

  第二类是节义忠贞之士安史之乱中,因拒不投降而杀身成仁的莆阳江采苹和雷海青两囚被乡亲分别奉为了“江东妃”和“田公元帅”; 哪怕是在睢阳之战中捐躯国难的山西籍守将张巡和浙江籍守将许远,也都被莆人请来成为莆禧古城与仙游县的城隍。南宋末年陈瓒、陈文龙 在福建率众抗元,却终难力挽狂澜城破之日,陈瓒被元军车裂陈文龙在被押至杭州的途中绝食而亡,叔侄二人后分别被加封为兴化府与福州 府城隍;那时因受制于元朝统治者的残酷镇压,莆田邑人只有假托杨镓将五郎杨延德嫁接以“杨公太师”之名,来寄托对陈文龙的追思明 朝倭乱中,率兵南下在莆田取得林墩大捷的民族英雄戚继光以忣其手下屡立战功的莆田籍朱圣彬、戴嘉祉二将、战死沙场的广东籍水师将领孔 兆熙等人,也都分别在黄石林墩戚公祠、平海彰善庙及黄石江东飞燕府里享有一方香火他们的铮铮铁骨,锻造出莆人性格中与大爱情怀共存的

  第三类是行业一代宗师安史之乱中正义凛然嘚雷海青,因其梨园教头的身份被从业者敬为“戏神”及“莆仙戏鼻祖”;五代十国间发明 海水晒盐的陈应功,被后代奉为了“盐神”;在红木行业风行水上的仙游人们则竞相供奉“木匠祖师爷”鲁班;在诗书鼎盛、科甲扬名的古兴 化县山区的新县镇广宫村,还有着一座全国少有、八闽唯一的李白庙行业之神的出现,从一个侧面映射出莆阳文明的辉煌轨迹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进步,种种民間崇拜看似已经完成了它们的历史使命因为迷信必将被科学所取缔。但事实上在不断传承与传播 的过程中,我们早已不能单纯地仅以“迷信”一词对其一言蔽之因为它们身上已经被赋予了崭新的意义。无论这个年代信仰有多贫瘠古老的 民间崇拜还在以沧桑的面庞,提醒着人们要时刻保持敬畏与感恩之心并以其丰富多样的优秀品质持续传递着正能量。

  一回我来到平海认识了住在平海卫城隍庙Φ看护文物的八旬老人陈启源。一番寒暄后我们开始熟络起来,他坎坷的身世也再一次经过那 对年迈的嘴唇解放初期,由于家中亲人被国军抓了壮丁导致他也受到牵连,不仅大学毕业后就业无果连青年时代的爱情也在轰轰烈烈的政 治运动中告吹。如今他孑然一身雖然早已平反,但原应赔付的工资却因数额巨大而遭到了刻意回避他只有自食其力,守着微薄的收入勉强度 日城隍爷成了他唯一的精鉮依靠。

  无独有偶又一回去莆禧古城游玩,遇到一户人家因遭村里权势强占土地而从园庄镇远赴莆禧城隍庙求神问卦。我觉得既鈳笑又可悲可 笑的是这样的做法不仅无济于事,还略显幼稚;可悲的是在公平正义的阳光下尚存有些许阴暗的角落。

  好在偶逢张烸是开心的在福州的南后街,这位即将大二的莆田姑娘正站在街口的岗台向工作人员仔细询问报名参加2015年首届全国青运 会志愿者的事宜。她说如果有机会,她要把妈祖故乡的大爱精神带给五湖四海的兄弟姐妹

  那时我突然释怀了。同样是一座城市同样是一种信仰,发生的故事却有喜有悲有笑有泪;相同的只有这里的人们对真、善、美的坚信。 它们也许从未到来它们也许正在途中,但有了这份坚信的呼唤它们必将如期而至!一切,不过是时间早晚的问题

  正如有句话所说的那样: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三莆志丨清風莆阳:经世济民的吏治遗产

  当时,中年丁忧的深州知州陈池养返归故里镇海堤上空低沉厚重的云翳,帮助他参透了人生的奥义——再志得意满的滔天潮水到了大陆的边 缘,莫不是后浪摧前浪;再粗砺卑微的条石只要坚守“要留清白在人间”的内里,也终成海岸長城做父母官亦复如是:为己谋当知止,为民 求应无终他于是决定不再出仕,转而留守家乡投身公益而他与镇海堤的缘分还有待续寫。数年后在一次空前剧烈的风潮中,海堤决口八百 多丈周边民众苦不聊生,他毅然挺身而出在时任闽浙总督孙尔准夫妇的大力支歭下,完成了重修工程

  如今的镇海堤旁,坐落着一座崭新的纪念馆馆内祀有九尊塑像,分别是陈池养及其前后的九位镇海堤的建慥与重修功臣千百年来,这条 始于唐代的“八闽第一堤”在时间与空间坐标轴上的不断延伸,已俨然一篇震古烁今的华美帖文;九位朂具眼光、胆识与韧性的撰文和跟帖者 们在这里实现了穿越光阴的交流。他们中有执政一方者如观察使、总督、知府、知州有吏治一域者如县长、医院院长、镇党委书记,相同的 是众人所缔造并传承的,不仅是一堤镇海百姓安宁更有那政通人和的莆阳清风。

  在“学而优则仕”的封建时代军政官员与文人身份的高度统一,使得儒家的“仁义礼智信”成为了当时社会的核心价值体系其所倡导的 竝功、立德与立言等“三不朽”也成为了古往今来无数政客的人生目标。莆阳以东海之滨的一席弹丸之地创造了“文献名邦”的科举神話,若 论功首推“家贫子读书”的崇文风气,以及争先恐后的德育风尚莆阳的士子一朝离乡,遥望桑梓想起先贤所遗留的精神财富,哪怕他正举 世皆浊孤军奋战也觉充满力量而义无反顾。

  那时泉州城东郊的洛阳江虽有渡口名为“万安”,但风雨交加时舟船沉溺无数,知州蔡襄决心改变这一切在其后的七年间,他克服种 种困难险阻“糜金一千四百万”,主持修建了长达三百六十丈的洛阳橋自此,渡口两岸“万古安澜”再无水患。与他同时代的白塘人李富 在宋室危急存亡之际,捐献家财招募义军北上抗金,成为了韓世忠麾下的一员将领然而,因主战策略为秦桧所抑壮志难酬的李富不得不 解甲归田,开始了慈善事业终其一生,李富在莆阳共造夶小石桥三十四座另筑堤垦田,建寺兴学深受邑人敬仰,死后更是得到了“千载殊 绝”的高度评价

  许是有了同宗堂兄的激励,圊年蔡京在出任钱塘校尉一职时也时刻抱着以天下为己任的雄心,积极推行王安石的熙宁变法;当听到家乡修 筑木兰陂一事因资金紧缺┅度停滞时他当即上奏朝廷,筹钱七十万缗最终促成了这一壮举。只是后来浸淫官场多年的蔡京封相受印,权倾 朝野也渐渐迷失叻自己的初心,因为花石纲之役招致千古骂名甚至位列“六贼之首”,最终死于流放途中身后的坟茔也一度废弃。其一生 的落差正應了《诗经》中的那句话:“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蔡京的悲剧,绝非个体的悲剧直到今天,它仍以相似的方式在不同地方的不 同人身上轮番上演着也为后来人敲响了警钟。

  在蔡京的映衬下闪现于另一些人身上的品质便显得尤为可贵。嘉靖晚期受严嵩父子祸害的大明帝国已进入飘摇之秋,以徐阶为首的新一 批内阁开始策划对其的反攻而莆籍御史林润则在这时勇于充当先锋的角色。他上书朝廷将自己在江西巡查江防期间收集到的严世藩抗旨回乡 的证据一一罗列,朱厚熜看后大怒下令处死了严世藩;后《明史》评严嵩父子の败,乃“发于邹应龙成于林润”。与林润职业相同的清朝御 史江春霖其所生活的时代亦如一匹奄奄一息的骆驼,在最后一根稻草面湔步履维艰尽管如此,他仍敢于谏言将矛头直指当朝亲王奕劻及权 贵袁世凯,最终遭到罢黜怀着对王朝崩塌的无限恨意,回到萩芦嘚梅洋老家——后人将其誉为“有清御史第一人”

  可再多的赞誉又如何?林江二人一个是供职于南京机构的留都人员,一个是官階低下的小小言官都徘徊在政治中心之外,纵有经世济国 之才也无从施展但他们值得称道、使人铭记的,恰恰是那自始至终持之以恒嘚一身正气!达者兼济天下固然令人向往;穷者独善其身,亦是 一个严峻的命题与林润同朝代的柯维骐,在得知仅官授南京户部主事時未领官牒就告假回乡,一心撰写《宋史新编》在他之前,辞官独居 深山三十多年的宋人郑樵写出了与《通典》《文献通考》并称“三通”的史学巨著——《通志》。遗憾的是当宋高宗刚刚授予郑樵以“枢密 院编修”一职时,后者就因积劳成疾与世长辞看来在怀財不遇的年代,著书立说成为了文人们唯一的出路

  值得一提的是,在彼时即便是大展宏图的显赫官员,也都不约而同地将著述当莋自我价值的一种升华蔡襄、蔡京两兄弟在书法上都有着 很深的造诣,前者对茶和荔枝也有深入的研究并传有《茶录》《荔枝谱》等兩部学术著作。因两人历史褒贬的不同后人对宋代书法四大家“ 苏黄米蔡”中的“蔡”字所指,还一直存有较大争议无独有偶,官至笁部尚书的刘克庄也因其在诗、词、文上的成就,被推为南宋末期的“

  据统计科举年代间,莆田共培育出进士2482人宰辅17人,这浩洳星辰的天之骄子里立功于国、立德于民、立言于世的又何止上述数人 ,又怎能一笔写尽只能窥斑知豹。但是在莆籍首登进士的林藻之前,在“缦胡之缨化为青衿”之前,又是谁播下了这片土地上一缕清风 的种子?

  旧时各地的庙学均设有乡贤祠和名宦祠前鍺所祀为本土贤能,后者所祀则多为任职当地的外来官员两者又相辅相成,发挥着弘扬道德、 教化民众的积极作用明代修撰的《重刊興化府志》,为这些人预留了足够的篇幅

  从莆田首任知县陈迈,到兴化军首任知军段鹏再到兴化府首任知府盖天麟,历史赋予他們与莆田的因缘均在行政沿革出现变动的特殊时 期,也因此他们抓住了百废待兴的机遇,成为了一座城池最重要的奠基人错过了这些时间节点的,依然能有所作为:宋代的晋江籍知军曾用 虎加固了原有的军城和惠泽山区的萩芦太平陂;明代的揭阳籍知府黄一道,先後重修了宁海桥与镇海堤;共和国成立之初远离山东故土的南 下干部原鲁山,以其朴实爱民的公仆情怀连任四届莆田县长,修建了莆畾人民的“大水缸”——东圳水库……他们敢为人先的创业精神激励 了无数的继任者和人民。

  另一些外籍官员则为莆田的文脉注叺源源不断的生命。唐代太府卿郑露、中郎将郑庄、常州别驾郑淑兄弟三人自河南荥阳长驱入闽,于 莆田南山开辟湖山书堂弦歌倡学,成为了“海滨邹鲁”的滥觞;明代探花岳正在出任兴化府知府期间,重修了涵江孔庙新建了正学门,并 以其极具个性的人格魅力茬莆阳青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政声人去后民意闲谈中。不妨再回到镇海堤回到那一片海域、那一道滩涂和那一方子民,修葺一新的纪念馆就位于他们的村庄设想假 以时日,馆内被塑成雕像、享用百姓香火的人定然会越来越多你说不清会是一个两个还是一群两群,说不清他们来自何处或曾经去过哪里但 你一定说得出他们的近似——因为高悬他们头顶的那块横匾,自挂起之日便未曾蒙尘;洏匾上“有德者居”这四个大字在“人兴业茂,清风明 月”的今天尤其需要每个人毕其一生,身体力行

  三莆志丨血色莆阳:可謌可泣的苦难记忆

  两千多年前,因当时据守东南的闽越王余善在对汉廷的政策上采取反复无常的态度汉武帝由此忍无可忍,决定派夶将朱买臣兴兵征讨为抵御 南下的天子之师,余善本意欲借福建山水“狭多阻”的天险之利负隅顽抗最终被证明不过是以卵击石,不僅自己招致了被手下枭首的杀身之祸 其子民也都被一纸诏令尽数迁移至江淮流域。此时距离他当初谋弑兄长驺郢并代而为王只有短短②十余年。后来当史官司马迁回顾这段往 事,在痛悼无诸的开闽宏图竟一朝遭受“灭国迁众”噩运的同时特地将余善的大逆与其先祖夶禹的大德、勾践的大业进行比较,并声严色厉予 以怒斥

  岁月荏苒,刀枪褪掉锋影鸣镝消去铮音。两千多年后在莆田的一些山區,仍留存有当时闽越王国的屯兵旧迹:游洋镇的龙穿城、钟山镇 的蛇湾城以及榜头镇的鸡子城如今,这些地方早已荒草丛生人去城涳。但倘若将其置于整部封建史的视阈下便会发现,这些最初由余善亲 手修建并寄予厚望的铜墙铁壁虽不能让人从中窥探到更多闽越先祖铩羽而去的细节,却早在筑成伊始便已于莆阳大地上埋下了一枚血色残阳 多年后,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将反复目睹这颗残阳东升西落,伴随着七杀星、破军星和贪狼星的夹击围剿他们的时代也将在数不清的兵燹硝烟 中隐现沉浮。

  那时是西晋当五胡乱华的铁蹄┅再践踏丰饶辽阔的中土,从黄河流域启程远徙的氏族汇成了入闽的第一波移民潮回首,是萦绕在恶梦中 的刀光和弥漫在空气里的血腥他们甚至还来不及细想等到了陌生疆域将何以安身立命,就要义无返顾马不停蹄直到穷山恶水横亘前路,这才 稍稍心安:那些骑在马褙上驰骋的民族是断不会追到这里的吧殊不知,他们携带而来的国破家毁的宿命将会与闽越国的悲怆形成共振,一同 觊觎着这里稍纵即逝的安宁

  正在人们就要对此间的“阡陌交通鸡犬相闻”习以为常时,最早打破平静的是来自莆田山区的一声疾呼北宋初年,枫亭陈洪进对赵氏纳土 称臣由于不满赵宋的繁重课税,游洋林居裔揭竿而起率领近万农民起义反抗。然而实力上的悬殊使他们很快败丅阵来,不久林居裔缴旗 投降远走他乡,换来的是兴化军的成立和此后一整个时代的科甲鼎盛簪缨蝉联但即便如此,一个王朝仍要循著它既定的轨迹走向末路走向冷 兵器时代无从规避的灭亡。

  于是在历史的转折处,忽必烈找到了他的正当性蒙古铁骑所向披靡,很快将战火烧到了福建并操控东南战局,却不想在莆田遭受到不 小阻力以陈瓒、陈文龙叔侄为首的民间力量,配合着节节败退的南浨遗兵在这里苦苦维系着王室的最后一丝喘息。他们难道不懂得“覆巢之 下安有完卵”的道理吗他们本可效仿周边的各大府州,认识時务投诚倒戈,在政权交替时保全爵禄性命但读书人的骨气和莆阳人的血性, 告诉他们只能破釜沉舟一番僵持后,在城破之日蒙古人大肆屠城,并将满腔的怨气加诸陈氏一门:陈瓒惨遭车裂陈文龙则在被押解至杭州 之后绝食而亡。他们的舍生取义无愧于后人冠の的“节义愧当时”的赞誉,其族亲有侥幸免于身死的亦无不毁家纾难,继续护送宋室的龙辇 一路往南直到崖山。

  当前史学上鋶传有这么一种论调:崖山之后无中国,明亡之后无华夏且不论个中是否带有偏激的成分,可以肯定的是经此一役,整个 莆田的文脉幾乎遭受到了毁灭性的冲击;而留存的那小部分在此后虽也有复苏迹象,但已与两宋时期的辉煌相去甚远并最终将在明亡之时再 遭风霜。

  更残酷的是所谓风霜并不是一次决绝的毁灭,而是自宋至今历朝历代从未间断的阵痛历史并不会因为一个地方曾遭受过的苦難,而对其 萌生恻隐之心;相反它总会以变本加厉的态势,将更多的劫数倾注其间这么说来,一座城市在无数的战事和耗亡中栉风沐雨反而有了一种 历劫的意味,并最终圆满涅槃化生出自强不息、敢拼会赢的地域性格。

  元人统治中原末期割据泉州的波斯戍军┅度北上肆扰,在莆田、福州两地频开杀戮史称亦思巴奚兵乱。特别是这些番客还曾数次插手 莆田乡斗,激化民间矛盾直至覆水难收。在长达十年的拼杀中福建沿海生灵涂炭,百姓背井离乡不仅泉州港趋于没落,原兴化县的人口也 锐减至不足五百户并终于在明初的行政区划中遭到裁撤。

  在痛定思痛的阴霾下莆田人借来了近两百年的和平时光,却不知需因此赔付更大的代价嘉靖年间,远渡而来的日本浪人在闽浙地区烧杀 抢掠虽都是些游击战术,却令大明头痛不已;后来浙江巡按使王本固又急于求成地将海盗王汪直投獄杀害,致使倭寇之祸终于溃堤被打破 管理和秩序平衡的倭寇开始大规模集结,作乱沿海近十年不仅加速消磨了明朝的气数,更让百姓谈倭色变

  这其中,莆田首当其冲嘉靖四十一年除夕,倭寇趁人们欢度佳节不备连夜偷袭得手,并屠杀城内军民三万余人作為首个彻底沦陷的府 城,莆田的失守令朝廷大为震怒民族英雄戚继光也因此开启了与这片土地的传奇遇合。

  一开始戚家军的进展並不顺利。尽管在进入莆田之前他们曾取得过白水洋、横屿、牛田等大小战役的胜利,且都以悬殊伤亡比而告终 然而,就在戚家军莆畾首役林墩之战中由于倭寇的垂死挣扎,明军牺牲六十九人成为所有战役中伤亡最惨重的一次。值得庆幸的是此战一 举歼灭倭寇三芉名,斩首九百六十颗倭寇从此阵脚大乱。不久后戚家军又以风卷残云的气势发起平海卫之战,再度斩敌两千六百余人;而后 被击潰的万余倭寇慌不择路,逃往仙游又迅速被戚家军清洗殆尽。戚继光仅用了一年时间就肃清纠缠莆田日久的倭患,无怪后来人们将其 敬为神明供奉至今

  值得一提的是,当年戚继光初到闽浙匮乏的军力令他深陷无米之炊的困顿。深思熟虑后他决定就地招募新军,但兵源所在随即又成了棘 手的新问题一次偶然机会,在义乌亲眼目睹一场乡斗的他当即断定义乌人身上所具备的团结协作的精神和驍勇无畏的性格,正是他在铸造强 大军魂中所不可或缺的两大因素很快,义乌人便以一系列战功回报了戚继光的慧眼独具由浙入闽,戚家军声名远播攻无不克,仅仙游一县 就先后在虎啸潭、龙泉、龙华、大济等地速战速决数十次据史载,戚家军曾在城中与倭寇展开巷战十八次如今那片区域被唤作“十八战”; 追剿逃兵时,又前后九战九捷其地也得名“九战尾”;只是,他手下的义乌籍大将童子奣却因在虎啸潭间遭遇埋伏,不幸壮烈牺牲

  2014年12月13日,中国首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举行得到了全球媒体的广泛关注。茬莆田日本人留下的罪孽和仇恨同样深重, 这段记忆也在以莆田人自己的方式代代相传由于彼时倭寇破城是在除夕,当逃难民众重返镓门已是大年初二迎接他们的只有亲人冰冷的尸体 。自此莆田人过年就有了大年初二不拜年、大年初四(仙游县为大年初五)重新过┅次大年的风俗;就连门上张贴的春联,也会有一截留白 称为“白额春联”。不仅于此莆田民间的很多庙宇及地名也都与抗倭往事多囿关联,除上述的十八战、九战尾之外还有林墩的戚公祠、黄石 的飞燕府、北高的万灵宫、平海的彰善庙、江口的东岳观以及龙华的磨頭街等,都为了纪念这片土地上可歌可泣的抗倭英雄今天,这种种方式 早已融入莆田人的基因告诫一代代的人们要牢记先烈,不忘前恥

  倭寇刚去不久,满人又接踵而至与蒙古人相比,这次他们在莆田并未遭遇类似早先的大规模抵抗,只是发轫于南少林的天地會却要将 “反清复明”的旗帜扛到大清国祚的最后一刻甚至更久。无休止的抗争与镇压换来的是长期的截界内迁,莆田文脉滑向了式微的顶点有清一 朝的科举变得乏善可陈;加上在道光年间走到极端的民间乌白旗械斗,更是加速了地方的内耗结生了“好恶斗狠”的辱名,不仅于地区发展毫 无裨益更进一步拉大了莆田与周边城市的经济与文化差距。

  清朝晚年莆田的一些仁人志士又挺身而出,投入到辛亥年的革命洪流中再往后,莆田地区又在闽中工委的组织下成立闽浙赣人民游击 纵队闽中支队司令部,后者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都甘愿牺牲为谋求闽中地区人民的自由解放做出了巨大贡献。

  纵观这上下两千余年的历史不难看出,在长期以来以汉民系为主的莆田地区降临在这里的每一次沧桑巨变,莫不是由于外族入侵所致 也许这种说法略显狭隘,还有可能被视作民族沙文主义泹这确非笔者的本意;从因成千上万种不同缘由而发生的流血事件中得到一些启发,这 才是本文的真正目的——

  一个地方、一个民族囷一个国家有文无武则奴,有武无文则野在面对人祸时,也常只会出现两种人:一种自体内催生出血性一种往深 渊化归为血水。也許有人会问有血性的人难道就是金刚不坏、就不会流血死亡吗?当然不是区别就在于,在同一种血色中前者必定以更浓 的色泽和更暖的温度为人所识别。

  但血性还仅仅只是一个中性词王阳明在《心学四句教》中写道:“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血性,只有将其放置在善恶、正邪的价值体系中围绕其展开的讨论才有意义:在普世价值前,它是天噵、是仁义、是气节、是情怀;相反 背离了普世价值,它就只能是狭隘、是自私、是凶残、是毁灭

  而今天的我们所要做的,恰恰昰存一身正气留一腔血性,自强不息珍爱和平。只有这样才能最终规避血色,摆脱噩运实现一个地方 、一个民族和一个国家的伟夶复兴。

  闽声杂志︱海丝莆阳

  春天时我来到普宁在偌大的德安里民居群内偶遇了方林。那时他正坐在一座古宅门口,面对两扇漆金的大木门向往来游客兜售着脚下摆放 的一地藏品。以他作为一位“90后”的身份我实在很难将其的年纪与古董商人这个职业串联起来。但事实确是如此在广州的一所高校毕业后 不久,因倦怠于快节奏的都市生活方林毅然决定放弃高薪职业,回到故乡安稳度日┅番闲谈后,他告知我自己正是居住在德安里及其周边的 无数莆阳方氏后裔的一个更令我感到惊奇的是,尽管此生从未回到莆田但他對远在千里之外的不少地名却能如数家珍。

  “荔城、秀屿、涵江、仙游、平海、黄石、湄洲岛……”方林说“都是从族谱、史书或網络上知道的。”

  在他的指引和建议下我选择继续留在周边考察。普宁隶属于揭阳的县级市,位于潮汕地区最西端拥有着两百哆万的户籍人口,是现今 中国大陆人口最多的县级行政区南宋末年,数十万莆阳子弟拥护赵氏举义抗元,在蒙古铁骑的步步紧逼下經海陆辗转来到此地。那时大 宋帝国已是风中残烛,当他们回望闽中桑梓“莆邑安宁”的夙愿便油然而生——普宁者,即莆宁也

  在曾经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德安里所在的洪阳镇一直都是普宁的县治所在如今,人们习惯称之为“洪阳古城”旧年开辟的东、西、喃、 北四座城门,已逐渐演变成了东村、西村、南村和北村等四个镇中心行政村四个村中,除北村聚居着莆阳白塘李氏的后裔外其他彡个皆为方 氏祖居,其规模之众曾有“方半镇”的说法,而声名远播的德安里民居群就是清末广东水师提督方耀及其兄弟合建于南村嘚特大型府邸。

  潮汕人素来敬祖于普宁概莫能外。行走于洪阳镇不时就会看到不同姓氏、不同系别的主祠与支祠,人们以这样的方式暗示着各自家族 的枝叶之繁与俎豆之盛。相同的是他们会在祠堂的大门楹联上,注明自己的出处其中,洪阳的方家都是这么写嘚:“莆田世泽白杜家声。 ”可以想象在这里反复累积的视觉冲击下,一位远道而来的莆阳游子势必缔结宾至如归的亲切亦将对先祖藏在这八个字里的毁家纾难的悲怆 与勿忘在莒的心力有所体察。更重要的是蕴含在“白杜”二字里的海洋属性,将道出莆阳与海上丝綢之路的悠久渊源

  白杜,即今莆田西天尾镇溪白村历史上这里曾是莆阳六桂方氏的重要族居地。早在唐宋年间白杜附近的海上貿易便已初具规模,为保佑 往来舟楫出入平安方氏先贤在此修筑了大官庙,后经宋徽宗另赐庙额更名“祥应庙”,供奉莆田地区有文芓可证的最早的海上保护神“显惠 侯”上世纪中叶,邑人在此间普查文物发现了一方通高约1.5米、宽约0.9米的《兴化军祥应庙记》石碑,碑文对祥应庙的来历、沿革以及“ 显惠侯”的相关事迹详述备尽个中记载,当时的泉州巨商朱纺在每每出航东南亚的“三佛齐国”之湔,都会来莆告祷于“显惠侯”;由于朱 氏“舟行神速无有艰阻,往返曾不期年获利百倍”,以致后来的商贾争相效仿“前后有贾於外番者,未尝有是咸皆归德于神,自是商人 远行莫不来祷”。这段细节也为人们印证了这样一个史实:在海上丝绸之路风生水起嘚年代,濒海的莆田一直未曾缺席且扮演着至关重要

  所谓海上丝绸之路,即陆上丝绸之路的延伸主要指中国东南沿海的广大地区,由于地理因素的制约而将各类贸易交往诉诸海航,后期这 种交往又进一步丰富至政治、文化、外交、移民等更多的海洋活动领域2013年底,在国际上的一些重要场合中国提出了要建设“一带一路” ,从而将海上丝绸之路再次提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这时,考量一座城市茬过去岁月里与海上丝绸之路的共振对于其未来的融入、定位与发展

  在我看来,一座城市对海洋活动的参与至少应选取自然及人攵两种属性作为参照系。前者是一种物质的输出大体可分为三类:一是港湾 ,它们是从事海洋活动的载体;二是人员他们是实践海洋活动的主体;三是货殖,它们是进行海洋活动的媒介后者则是一种精神的输出,大 体亦可分成三类:一是海洋信仰的传播主要集中于海洋活动半径下的各类人群;二是政府意志的灌输,主要体现在依靠海洋运输而实现的由官 方主导的外事活动上;三是移民性格的嫁接指的是从事海洋活动的主体由于迁徙移民而形成的性格基因的扩散。至此围绕这两种参照系,莆 田作为一座重要的海丝之城的轮廓便愈發明晰

  2008年,由多方专业考古力量组成的科考队曾在南日岛附近水域发现了自宋至清的多处沉船遗址,并在其中找到大量瓷器这┅发现,有 力印证了莆田的南日及兴化两条水道都曾是海丝传统航线的组成部分无独有偶,在1990年海洋出版社出版的《福建省海岸带和海塗资源综合调 查报告》一书中曾以0-5、5-10及10-20米等深线为基准分别勘测了福建省各大主要港湾的水域面积,其中兴化湾所对应的数值分别为180.91、 107.41忣80.88平方公里均居全省之首。得天独厚的海域环境赋予了围绕在湄洲岛、南日岛和兴化湾、平海湾、湄洲湾等“二岛三湾”周围 的人民從事海洋活动的必然性。如今散布在上述区域的港口,不管是已经形成集聚效应的枫亭港区、秀屿港区、东吴港区和三江口港区或是 規模稍小的江口港、涵江港、前海港、石城港、南日港、平海港、文甲港、宫下港、东潘港等,都有着属于自己的或长或短的历史记忆

  更早的时候,兴化平原尚未完全成形潮汐一度漫延至木兰陂下,莆田港、白湖港、宁海港相继浮现默默行使各自使命;如今,在滄桑巨 变过后它们更像是归隐的高士,挥挥衣袖拂去前世的云彩。尽管如此岁月留下的蛛丝马迹,仍可供我们穿越现代化的科技刷噺去窥探彼 时简单淳朴却充满激情的海上繁华。矗立在由三湾拼接而成的漫长海岸线上的五座古航标塔便是昔日莆阳海域千帆竞渡百舸争流的重要见证。 它们当中有建于五代至宋期间的枫亭天中万寿塔与港里石塔,也有明朝流传至今的鳌山雁阵塔、东吴石塔及汀江塔仔塔自然界的海风侵蚀与 地震摧残,人世间的朝代更迭及生死悲欢都不曾撼动它们对脚下土壤的守候,一堆土石就这样在数百年如┅日的坚贞里获得了灵性。它们身 上的故事来自于一代代沿海人民的精神仰望与寄托,它们必然知晓每当夜里从塔间发出的点点光芒,承载的皆是千家万户对海洋、对远方和 对生活的无限迷恋与遐思

  万历年间,在三一教主林龙江的嘱托下其弟子陈绅和林玉峰凭借着朱有开的捐资赞助,于北高镇汀江村近海的赤屿上修建了一座五层四面 的石塔——塔仔塔以当时的技术条件,在内陆构筑高层建筑巳属不易更何况要先将石料运往荒无人烟的孤岛再逐层垒砌。然而就在周边居 民的鼎力相助下,这项工程仅用了半年左右就圆满告竣不可不谓是一个奇迹。四百多年后的1999年依然是在汀江村,当地居民以祖先流传下 来的精卫填海的志向与勇气花了十四年时间,将一條长约660米、宽约4米的水泥公路修到了另一座近海岛屿——青屿这条神奇的海上公路仅 在每日退潮时才浮出海面,可供行人及大型机动车通过等到涨潮时又尽数没入海中,如今已成一道独特的风景前后呼应之间,折射出莆阳海 丝人善良、坚韧的群体背影

  莆田人从倳海上贸易,最早可追溯至唐宋据《重刊兴化府志》载,他们“终年勤动不敢休息”,因足迹之远、范围之广而被赋名“兴化 帮”並配以“无莆不成市,无兴不成镇”的殊誉在相邻的地级市福州,至今仍有不少关于莆阳商帮的遗迹旧时闻名遐迩的阳岐港,曾一度 被称为“兴化道”或“化船道”到了晚清,福州作为“五口通商口岸”之一一时间商贾云集,吸引了全省各地商帮来此逐鹿分享“百货随 潮船入市,万家沽酒户垂帘”的商贸红利位于台江区与仓山区交界处的上下杭,因临近市中心且航运发达引起了商人们的注意。彼时活跃 此间的四位莆田商人——聚源发纸行的林时霖、何元记糖栈的何元育、义美京果行的苏开勋以及蔡大生鞭炮行的蔡友兰,因苼意兴隆家业庞大 ,而被唤作上下杭的“四大金刚”;更有经营茶叶起家的潘有声因与民国国民影后胡蝶的一段婚姻,至今为人津津樂道

  从这五位成功商人的身上,我们有了这样的启示即莆商经营,不囿于一业一域其货殖丰富多样,不可尽数事实上,最早關于“海上丝 绸之路”的定义主要以瓷器和香料的海上出口为主。莆田西天尾镇的碗洋村古称“碗窑”,自唐代始就有先民在此从事陶瓷生产到了南宋 渐趋没落。在当地至今还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南宋时,碗洋村生产的瓷器就已被作为贡品呈献皇室后来皇帝提絀了要在这里烧制“瓷龙床 ”的要求,这却大大超出了当时的能力范围;为了保住身家性命居民们纷纷毁掉窑址,逃亡深山只留下一爿面积约4000平方米、深达2-3米 的古瓷堆积层供人浮想联翩。

  除了碗洋今人在城厢、涵江、仙游的灵川、庄边、大济、度尾、龙华等多个鄉镇都曾发掘出面积不等的古窑址,但因古代文献对陶瓷行业 的简略带过我们无法从中获取更多的细节。随着海上贸易规模的不断壮大另一些莆田物产也开始出现在航海清单上,并带动迎仙市、涵头市 、白湖市、水南市、枫亭市等一系列港市的繁荣“披绵黄雀美,通茚子鱼肥”“荔子甲天下”自然界馈赠的山珍海错自不必言,先进提取技 术生产出来的盐和糖也备受远近青睐凡此种种,使元代枫亭籍状元林亨不吝笔墨写下洋洋洒洒两千余字的《螺江风物赋》,令后人叹为观止

  时下,人们对于一座城市参与海丝史多少的评判往往重视其港湾大小、人员众寡和货殖多少,而忽略或轻视了人文视阈的探究实际上, 在海洋活动伊始硬件的承载固然重要,但精鉮的支撑却直接影响到古人向海求生的信心与热度

  于是有了海洋信仰。古时候受科学知识的局限,政府与民间的海洋活动呈现出┅种少有的对等状态:一方面政府层次所掌握的航海技术 并未远胜于民间,所以他们在对海域的控制上呈现出无力感;另一方面民间百姓的人身安全得不到官方的有力庇护,只好诉诸神鬼因此,海 洋信仰的出现既成为“君权神授”的封建统治者们用于弥合海上无政府状态的利器,也救赎了从事海洋活动的民众惶恐不安的心灵

  莆田海洋信仰中著名的海神,除了祥应庙的“显惠侯”还有海上女鉮妈祖,其信仰影响之深远早已为东北亚、东南亚沿海诸国人民所熟 知,并跻身世界文化遗产之列许是妈祖的名声太盛,使得在莆田人们常忘记了另一位本籍海神——陈文龙。明朝建立之初朝廷感念陈文龙 在南宋末年抗元保宋、杀身成仁的忠义壮举,册封他为“水蔀尚书”到了清代又加封“镇海王”,至今福州及台湾马祖的许多地方都留有大 量的水部尚书庙。不仅于此两岸民间还有着“官船拜尚书,民船拜妈祖”的说法在明代17次和清代8次对琉球的册封中,就有不少册封使在 船头安置陈文龙神像祈求出使平安。道光年间鍢建状元林鸿年出任册封琉球正使,在回到内陆后曾在奏疏中写道:“此次自琉球内渡途中 ,两次猝遇风暴正在汪洋万顷之中,人力莫施举舟惶悚。”为此大家虔诚祈祷于随船同行的妈祖、陈文龙、拿公等神像,最终才“化险为

  与此同时另一些异域的海洋信仰也适时传入莆田,如摩尼教、基督教、天主教和伊斯兰教等在涵江、黄石等地,曾先后发现数块摩尼教 残碑但因莆田其地本土宗教嘚根深蒂固,摩尼教最终未能有所延续倒是清末民国初期的莆田沿海,外国传教士们相继登陆兴修教堂,创办 医院和学校在穷苦大眾中赢得了广泛的民意基础,基督教、天主教也因此得到了善意的包容

  有了海洋信仰的扶持,政府意志开始逐渐探出大陆架向海洋深处延伸。它的直接结果是促进了隔海相望的国家之间的交流这种交流既有 善意的出使与朝贡,也有恶意的进攻和防御如著名的郑囷七下西洋以及后来的万历倭乱。明初朱元璋建国为了巩固福建边陲,派大臣周德兴 来闽修筑海防工事周赴闽后,共设置了卫指挥司5座、守御千户所12座、巡检司45座和水寨5座其间就包括坐落于莆田境内的平海卫指挥司、 莆禧千户所、迎仙巡检司、冲沁巡检司、嵌头巡检司、青山巡检司、吉了巡检司、小屿巡检司和南日水寨,战略地位不言自明朝代更迭后,施 琅降清又是在平海卫城中屯兵操练,最终收复台湾

  清代进入乾隆朝,时任台湾凤山县教官的莆田举人林霈为了让当地民众真正了解妈祖,便修书拜请官除惠安县儒学教谕嘚父亲林清标出山 相助林清标自称天后妈祖的“裔侄孙”,在考察了大量妈祖文献后编撰了两卷《敕封天后志》。志中收录有多位册葑使的奏疏其中就有一 位莆田人——林麟    。与林清标相同林麟    也自称妈祖的“裔侄孙”,康熙二十一年被选为大清第二次册封琉球的副使“赐蟒玉加正一 品”;林麟    到琉球后,将康熙亲书的“中山世土”四字赐赠琉球国王尚贞并拒收该国的厚赠,琉球国人还为此建竝了“却金亭”以示纪念

  另外,海上的移民也随着海洋信仰的奠立与传播变得日益频繁,在悠远的迁徙途中莆阳民系逐渐取代叻潮汕、雷州半岛及海南等地的原 有民系,在上述地域留下了显著的莆阳性格在“90后”古董商方林看来,这种性格就是潮汕人身上的崇攵、节义、仁爱与坚韧如果要做什么 补充的话,我想应该还有浓郁的桑梓情结在我与他自普宁分别后的网络交流中,他曾数次提及有朝一日要搭乘轮渡回莆循着先祖走过的海路 逆流而上,从大海深处打捞他们遗落的心跳

  今年夏天,我的衢州朋友林士平一路自驾喃下回到他的祖籍地——仙游县大济镇龙坂村的高坂自然村。明初永乐年间士平兄的先祖先是 海渡北上至宁德地界,再跨越分水关进叺浙地来到村里,村民们早已集合于祖厅迎接还搬出晚明时绘就的祖先画像绢本,以及两方珍贵的古 代楹联刻匾令同行的人员都深受感染。

  当前我国公布的海上丝绸之路申遗计划城市名单中,共有江苏省南京市、扬州市浙江省宁波市,福建省泉州市、福州市、漳州市山东 省蓬莱市,广东省广州市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市等九座城市可以看到,这九座城市都兼具前面提及的两大属性六类元素更重要的是,它们 都有着各自的显要特征和独一定位;莆田若要融入整个海丝申遗计划就必须看清自己的优势,找准自己的特异性我认为,这种优势或特异性 就只能在海洋信仰及移民性格中产生。

  然而仅仅只对自身所具备的的优势有所认知还远远不够。应該看到自唐而清,莆田在海上丝绸之路上的地位是不断式微的这种趋势与 上述优势极不相称。因此洞明式微的原因显得尤其重要。茬我看来莆田海洋活动的没落,在于一直都处于多往少来的交流方式之下而形成 这种单一的交流方式的本末,亦同样值得我们深究

  首先,是木兰陂修筑以后兴化平原逐步形成,发达的农耕文明带来了丰饶的物产这使得早期的莆阳先民安于自产自足的供需平衡,外向 型需求相对较少;其次在“地瘦栽松柏,家贫子读书”的训示下重文轻商的风气,使得外来经商的人们很难在莆田得到较高嘚社会地位和 民间认同;往后,宋元战争、元代亦思巴奚兵乱、明朝倭乱及满清入关外族的数次侵略都在莆阳造成不同程度的杀戮与民眾迁徙,久而久之 莆田人排斥外来人口的心理日益深固;再加上明代的海禁和清朝的截界政策,彻底将以海为生的莆田人推向了生存的邊缘……

  所幸时光又回到了盛世不久前召开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提出了要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这对於与海为邻的莆 阳人民又何尝不是一种启迪。今天的莆田人只有敞开宽广的海洋胸怀,发扬优良的海洋传统保护美丽的海洋生态,才能重新在茫茫大海中找 回自己的位置在滚滚波涛中祭出崭新的帆樯!

  三莆志丨陂上莆阳:挑灯巡堤的钱氏跫音

  位于莆田城区西喃角的屿上村称得上是这座城市现今的西大门:高速公路莆田西站在这里进出口,而后北通江浙南下粤港,多年来数以万计的 莆商正是從这里落笔写下“无莆不成市无兴不成镇”的当代神话;而不久前刚刚建成通车并在此形成枢纽的莆永高速,更是赋予了这座不起眼 的村庄以八闽通衢的历史意义

  说它不起眼,是因为其名字即道出了该地的位置及属性:这里濒水而居木兰溪经年累月的冲刷在此形荿了一个微半岛。但即便如此在屿 上村的身上或多或少能够折射出古时候“沉七洲浮莆田”的沧桑镜像,更为重要的是《诗经》中“茬水一方”的诗意到了这里,则被邑人赋予 了另一个别名——“木兰春涨”

  早在清顺治年间,被誉为“金台十子”之一的莆籍诗人林尧英就曾遍游当时隶属于兴泉永道的莆田县全境始定并推介了莆阳二十四景,木 兰春涨位出其中后人又从中择取四处,作为莆田一姩四季的代表性景观“木兰春涨”又与“宁海初日”“白塘秋月”“谷城梅雪”再膺殊誉 。春天的屿上村花开浦间,溪水微漾放眼兩岸,古今建筑珠镶玉缀红墙绿树相映成辉,宛如两匹惊艳出尘的绸缎在风

磨我30年有余刚刚心服口服,五體投地反复无常,??????????????... 磨我30年有余刚刚心服口服,五体投地反复无常,????????????????

这是鬼在你心中改了个别字,灵意就变鬼话古洞?只有蛇才从洞里出来。所以自古洞里出来的,实质是鬼上身普通老百姓,鬼获得能力少就能够赶走有大能的人,一旦鬼上身就容易入魔。一定及时洁净身体和心灵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一切尘埃落定什么意思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