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父亲国民党抗战老兵太惨了日老兵,求助在哪里能查到档案

国民党抗日老兵现在可以得到政府安抚吗?需要找什么部门?_百度知道
国民党抗日老兵现在可以得到政府安抚吗?需要找什么部门?
我有更好的答案
国民党抗战老兵现在起码有80-90岁啦,没几个人了。
待遇很差,过程很难,只会让老英雄更伤心。
民政部门。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抗日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原国民党抗战老兵被纳入社保
重大节日、活动,党委、政府要予以慰问 支持鼓励社会组织进行帮扶
  1938年5月的美国《生活》杂志封面上,是一位国民党军队的抗战士兵。杂志写道:这名士兵只有15岁,正准备与其他战友一起开赴前线。这张照片摄于3月份的汉口,也许他已经战死沙场。&&民政部近日在对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第8260号建议的答复中表示,民政部最近下发通知:要求各级民政部门做好原国民党抗战老兵的有关工作,及时将符合城乡低保、农村五保、医疗救助、临时生活救助以及社会福利保障条件的原国民党抗战老兵纳入相应保障范围。&&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68周年。60多年前,那些为民族存亡而战的年轻士兵,如今幸存的,也都垂垂老矣。关爱抗战老兵,我们已经迟到了。&&社会保障&&及时将符合城乡低保、农村五保、医疗救助、临时生活救助以及社会福利保障条件的原国民党抗战老兵纳入相应保障范围。&&养老服务&&借助社会养老服务体系,让符合条件的原国民党抗战老兵的孤寡对象优先优惠进入敬老院、福利院。&&社会帮扶&&支持、鼓励、引导社会组织,通过接受社会捐助等适当形式,对原国民党抗战老兵进行专项帮扶救助。&&慰问关照&&在举办纪念抗战胜利等重大活动以及元旦春节等重大节日时,建议当地党委、政府邀请原国民党抗战老兵参加,并予以慰问。&&相关新闻&&6名原国民党军人&&因抗战牺牲被称为“同志”&&并被追认为烈士&&今年3月,陕西省政府发函批复称,商洛市徐治帮、郝兴泗、任丙杨、吴宗树、汪家强5名同志系原国民党陆军第四集团军96军177师530旅1059团3营一等兵,日在山西省平陆县洪池乡西郑村中条山对日作战中牺牲。批准5名同志为烈士。&&今年4月,陕西省政府再次发函批复称,孙荫芝,生前系国民党骑兵四师十二团上校团长,于日在河南获嘉地区对日作战中阵亡。批准孙荫芝同志为烈士。&&声音&&党争息,民族兴&&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国民党有着几十年的刀剑恩仇,同时大陆群众不止一代人接受的是仇视教育,由此形成了特有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经过改革开放,特别是近一二十年,我们学会了独立思考,学会了以新的视角看历史、看世界,从而能够做到如此普遍地包容“对手”,不能不让人为之感动和自豪。&&实践已经证明,中国共产党正以宽广的胸怀不断超越自我,推动与台湾的沟通和交流,实现“相逢一笑泯恩仇”。或许可以这样说,党争息,民族兴。历史已经走到今天,我们该以更大的智慧开拓未来,这需要观念突破,同时需要更宽广的胸怀。&&当然,包容宽容并非无限,对于那些试图分裂国家民族者,不仅要进行党争,还要争个你死我活。换句话说,为国家和民族利益牺牲的奉献者,永远不会被忘记,以民族和国家大义为重者,就会得到肯定和褒奖。&&&&(作者:国防大学&公方彬)
<INPUT type=checkbox value=0 name=titlecheckbox sourceid="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全国数字报联盟
----更多媒体----
南国都市报
现代生活报
小龙人学习报
申江服务导报
学生英文报
人才市场报
每日经济新闻
国际金融报
上海证券报
上海环境报
三湘都市报
河南日报农村版
华西都市报
金融投资报
四川政协报
精品健康导刊
连云港日报
安徽日报农村版
安徽法制报
今日生活报浙江找到750名国军抗战老兵(1/7)
图片购买热线:010-
日,浙江,张志正举着标准的军礼,以此纪念抗战经历。&&&&当日,民革浙江省委会、民革湖州市委会主委闵云以及杭州“我们爱老兵公益网”志愿者等20多人,来到长兴县泗安镇王家弄80号,慰问96岁国民党抗战老兵张志正,并详细了解张老的抗战经历和现状等。&&&&今年是抗日战争、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9月3日将是中国首个法定“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据杭州“我们爱老兵公益网”执行理事长吴缘介绍,从2010年开始到目前为止,遍布全省的100多名志愿者通过多种途径,终于在全省找到750名国军抗战老兵,年龄最大的103岁,最小88岁,平均年龄94岁,多数生活困难,已向在册所有国军抗战老兵赠送财物近1000万元,其中600多万元现金。这些财物是由社会各界爱心人士捐助的。&&&&张志正(又名张志铮),1920年12月出生于长兴县泗安镇。1937年,18岁的他还在小镇读着书,不料小镇于11月26日被攻陷,他毅然参加了由淞沪战场上退下来的79军76师456团(后改为228团,属旅编制),随军转战于苏南、安徽、江西、湖南、湖北、广东、广西等地,参加了著名的武汉会战、南昌会战、桂南会战和进攻宜昌等激战,亲历了正面战场的枪林弹雨,九死一生。&&&&1943年初,张志正被调入杜聿明麾下的昆明伞兵团任排长。1944年,张志正随伞兵团简立副团长一起,参加了中国驻印军,被编入重兵辎汽一团一营二连二排,于6月在昆明南郊的巫家坝机场登上C-47运输机,经“驼峰航线”来到了印度蓝姆伽训练,期间,学习驾驶汽车。&&&&1945年6月,辎汽一团、二团奉命进驻印缅边境雷多(又译列多)。中国军队第一次远征赴缅甸作战,失利后撤退经过野人山,死伤几万人。缅北的原始森林这时正由中美两国工兵修筑中印公路,这是继滇缅路后的又一条陆路国际通道。&&&&张志正、杨毓骧和他们所在的部队在印缅之间的战略通道上,一次次冒着枪林弹雨为前线士兵送去弹药和补给。不久,驻印军将士在野人山第一关“鬼门关”,击毙日军精锐18师团114联队110余名,俘敌8名,首战告捷,拉开全面反攻缅甸的序幕。&&&&日军投降后,已是国民党党员的张志正回到南京待命,于1946年复员回家。张老1957年被戴上反革命帽子,1966年开始的“文化大革命”也受到冲击,军装、证明等所有与抗战相关的资料,及国民党党员证等全部被迫销毁。目前,仅存两张珍贵的抗战时期照片,是日,张志正在阔别大半个世纪后,专程去云南看望战友杨毓骧时翻拍打印出来的。&&&&谈及为何改姓名,张老娓娓道来一个小故事。张志正参加8年抗战时,用“张志铮”的名字,1947年上半年的一天,一名国军军官携带相关通知,突然来到他家,由于国军缺驾驶员,故要求他重返部队。&&&&那时,国共内战已经开始,张志正不愿意打内战,便对该军官撒谎道:“张志铮是我的哥哥,我叫张志正,张志铮已经回部队了!”就这样,在动乱、紧张的战争岁月,张老顺利蒙蔽过关。打这以后,张老用“张志正”的名字沿用至今。&&&&目前,张志正四代同堂,一共35人,其中3个儿子,2个女儿,尽管没有经济收入,但是其子孙孝顺,身体健康,生活美满,颐养着天年。优先入住敬老院 重大节庆享尊荣
国民党抗日老兵领社保
赵天宁 张乃馨 项用斌 尹晓宇
&&&&来源:&&&&
&&&&&&字号
  7月5日,“长沙市幸存抗战老兵关怀计划”在长沙启动。这一项目为符合条件的幸存原国民党抗战老兵每人每年提供1万元生活援助金。40余名抗战老兵代表参加了项目启动仪式,并当场领取了援助金银行卡。
  新华社记者 白禹摄
  年龄最大的105岁
  北京老兵关怀计划志愿者薛刚手里有一份北京市原国民政府抗战老兵名单,收录的37位老兵中健在的有29人,年龄最小的金仁越,今年86岁,年龄最大的王景防,已经105岁。
  60多年来,他们一直在等待认可。
  今年7月初,他们等来了一个说法,民政部在对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第8260号建议的答复中表示,民政部已下发通知,要求各级民政部门做好原国民党抗战老兵的有关工作,及时将符合城乡低保、农村五保、医疗救助、临时生活救助以及社会福利保障条件的原国民党抗战老兵纳入相应保障范围。借助社会养老服务体系,让符合条件的原国民党抗战老兵中的孤寡对象优先优惠进入敬老院、福利院。支持、鼓励、引导社会组织,通过接受社会捐助等适当形式,对原国民党抗战老兵进行专项帮扶救助。在举办纪念抗战胜利等重大活动以及元旦春节等重大节日时,建议当地党委、政府邀请原国民党抗战老兵参加,并予以慰问。
  李昭东将刊登了“民政部重申将符合条件的原国民党老兵纳入相应保障范围”的报纸,整理好了,收在书柜里。
  他今年已经95岁,曾是黄埔军校18期学员,抗日战争开始以后,先后在98师任谍报队上尉谍报员、上尉连长。
  发枚功勋章就满足了
  深圳龙越慈善基金会曾发布一项调查显示,目前黄埔同学会的名册里,有大约3000名抗战老兵。孤寡老兵比例达12%,且贫困老兵数量较大,大多集中在偏远农村。尚有很多生活在不发达地区的老兵未被发现。
  “没想到有了回复。”从2011年起,薛刚和龙越慈善基金会理事长孙春龙等每年都通过两会的议案和提案,呼吁国家重视抗战纪念、关注老兵。
  第一年通过崔永元,在小组讨论时提了关注国民党老兵的事情。第二年通过全国人大代表、南京艺术学院院长邹建平提出。2013年,他们找了全国人大代表、解放军出版社社长郑晖和港区全国人大代表王敏刚,郑晖的议案侧重抗战纪念,而王敏刚则针对国民党抗战老兵优抚,即是三个月后被民政部答复的议案。
  薛刚将今年民政部的答复称为“阶段性的胜利”,这也意味着国民党抗战老兵相关事务的管理部门可以明确为民政部门,对于慈善机构开展工作很有帮助。另外,他也希望民政部能尽快出台一个具有可操作性的细则,不仅是在物质上优抚老兵,更需要从精神上肯定他们。
  “都这把岁数了,钱啊我们已经都不在乎了。只要国家承认我们,给我们发枚功勋章就满足了!”黄国英转述爱人这句话时,李昭东拿起桌上那枚志愿者送给他的纪念勋章,抚摸了很久。
  地方和民间开始行动
  “希望能尽快有跟进的实际步骤,老人已到暮年,他们等不起了。”王立伟是李昭东夫妇的至交,对于民政部下达的通知,他有自己的忧虑。
  地方和民间组织的行动已经开始。
  今年2月,南京市民政局批准龙越慈善基金会成立抗日战争胜利交流中心。7月5日,长沙市民政局也联合慈善机构,举行“长沙市幸存抗战老兵关怀计划项目启动暨援助金发放仪式”。长沙市民政局局长、长沙市慈善会副会长曹再兴介绍,从2013年7月起,长沙慈善会将从“继承革命传统,关爱烈士后代”慈善援助基金中安排部分资金,深圳龙越慈善基金会提供部分资金,共同为除享受离休待遇外,户籍在长沙市的幸存抗战老兵提供每人每月800元,每年抗战胜利纪念日每人另加400元,每人每年共1万元的生活援助金,除此之外,还将组织志愿者团队,为他们提供每年不少于两次的上门定期陪伴服务,直至老兵终老为止。
(责编:凌陈)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恭喜你,发表成功!
请牢记你的用户名:,密码:,立即进入修改密码。
s后自动返回
5s后自动返回
恭喜你,发表成功!
5s后自动返回
最新评论热门评论
社会万象|精彩博客
24小时排行&|&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原国民党抗战老兵:当年我们为国而战|国民党|老兵|抗战_新浪新闻
&&&&&&正文
原国民党抗战老兵:当年我们为国而战
  本报首席记者 肖菁
本报记者 吴崇远 文/摄
  整整一个甲子的漫长岁月,如今在钱青口中成了不厌其烦,一遍又一遍回忆给人听的“故事”。这些“故事”,惊心动魄跌宕起伏悲壮凄惨。
  我们听钱青说“故事”,是在一个午后:刺眼的阳光和暑热大喇喇地从敞开的窗户里灌进来,老人不舍得开空调,电扇吱吱呀呀转着,“那是1940年,炮弹啸叫着从我头顶飞过……”
  这是真实的历史吗,岁月至此,老人还想要什么、最想要什么?可能就像美国导演斯皮尔伯格曾引用的他父亲形容二战老兵心境的话一样:“我们不怕死亡,我们怕被遗忘。”
  近日,民政部正式答复全国人大代表王敏刚“关爱抗战老兵”议案,并在依托现有保障制度下发了通知:一是再次重申将符合条件的原国民党抗战老兵纳入相应保障范围,优先优惠送入敬老院、福利院;二是支持、鼓励、引导社会组织,通过社会捐助等适当形式,对其进行帮扶救助;三是建议当地党委、政府对他们在政治上、生活上予以关心和照顾。
  是否该为老兵当年紧握钢枪的手,换上一束康乃馨?这个问题似乎找到了答案。
  就在我们探寻老兵的路上,陪同的志愿者接到德清来电,一位94岁的抗战女兵快不行了。打电话来的是她的子女,子女要求志愿者去给母亲做临终关怀,让她平静逝去。
  96岁的钱青:
  当年我是为国而战
  老兵档案:钱青出生于1917年,20岁时投笔从戎,考入黄埔军校16期炮兵科。1940年被分配到国民革命军26集团军75军。现在老人居住在孩儿巷的一个12平方米的孤套中。
  前一秒还在说笑的兄弟
  转眼灰飞烟灭
  钱青出生于1917年。
  他们家的老宅就在今天北山路曲院风荷隔壁江南名石苑的位置,一度林风眠等都是老宅房客。
  1936年,19岁的钱青考入复旦新闻系。第二年,山河破碎,七七事变,20岁的热血男儿投笔从戎,考入黄埔军校16期炮兵科。1940年被分配到当年父亲任团长的、由浙二师演变的国民革命军26集团军75军。这是一支基本上全部由浙江籍的战士组成的军队。
  在钱青的回忆里,影片中战争之惨烈远不及真实的历史。“大型战役,都是炮兵先上,双方炮弹往来一番后,步兵出。”钱青说,“炮兵小伤少,大伤多,刚才还在说笑的兄弟转眼间灰飞烟灭。”
  当年的国军设备还算精良,用的是德国施耐德炮,还有克虏伯战防炮,但是数量不够,而日本鬼子装备好,训练有素,使得每一场都是血战也是硬仗。
  比如有“中国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之称的枣宜之战(枣阳、宜昌)。宜昌素有“川鄂咽喉”之称,一旦失守,日本将深入抗战腹地,是以恶战。
  说到这里,96岁的老人两眼放光,枯瘦的手臂大幅度地比划起来:“小日本的碉堡是建立在地面之下,前面一个大堡,后面连着30余个小堡,各堡之间有地道相连。”
  残酷的战场上,堡垒前的中国战士的尸体倒成一片。
  而堡内日军的尸体脚踝上锁着铁链,铁链钉在地上,“只能战死,不能逃离”。可想而知,当年的作战难度有多大。
  他想说
  当年我是为国而战
  如果人的一生可以分为上下篇的话,钱青这96年的岁月泾渭分明。
  上半辈子热血青年戎马生涯。至内战时,他离开前线回杭,当了一个军械仓库的管理员。
  他说,内战违背了他当年参军的原则。
  1949年解放在即,钱青把仓库里数万颗炮弹全部交给解放军。随后的那段岁月,钱青不愿多提。
  86岁那年,老人开始写回忆录,“心绞痛,泪纵横,笔千斤,如今白鬓苍苍,独对孤灯,人生如梦,总有醒时”,回忆录终究没有写下去。
  现在老人居住在孩儿巷的一个12平方米的孤套中,他说感谢党最后帮他落实了退休,目前他每月有2000多元的退休金。在目前尚在人间的抗战老兵中,算生活不错的。
  老人说,自己看到了民政部的回应。“我只想说,当年我参加的是国民革命军,是国家的军队,我是为国而战。”
  94岁的王韦:
  老兵不死,只是近凋零
  老兵档案:1939年,王韦瞒着家人,自愿报名参军报国,加入了当时的74军51师政工团。
  病榻上的她喃喃自语:
  敌人快来了,你们赶紧撤退
  老兵不死,只是凋零。
  我们是通过志愿者才得以联系上钱青老人,而这些国民党抗战老兵的现状,志愿者们掌握得最为全面。
  就在我们还在钱老家中采访的时候,志愿者吴缘打来电话,德清老兵王韦快不行了。
  王韦是尚在世的为数不多的女兵,她躺在位于德清县小女儿家中的卧室里,盖着薄被,满脸沟壑,目光无神,嘴里不时地发出痛苦的呻吟。
  “母亲身体不太好,因病卧床已有多年,基本上听不见声音了,眼睛也看不清东西,全身都是病。”儿子潘国强叹息。
  “我母亲每个月的所有经济来源就是靠一本起义证书领取的600元补贴。”儿子拿出了这本“红本本”,这是一本红色的起义人员证明书,是1985年时南京军区颁发的,上面写着:王韦同志于1949年5月在上海起义,特此证明。
  见到有人来探望,王韦张着嘴,喃喃自语:“敌人快来了,你们赶紧撤退吧,快从大门出去!”
  战火纷飞的往事,在王韦的心中留下了深深的阴影,周围的人都沉默不语。二女儿拿出了一张母亲多年前的一寸照,相片中的老人精神抖擞,笑容和蔼。
  社会上
  几乎没人知道这位抗战老兵
  1920年1月,王韦出生在安徽安庆。她家境还算不错,童年幸福。
  1939年,抗战爆发已经两年,当时有抗日部队经过家门口,王韦瞒着家人,自愿报名参军报国,加入了当时的74军51师政工团。
  此后,作为政工团台柱子的王韦跟着部队走走停停,作为一名政工团队员,她并不扛枪上阵,也不拿刀拼鬼子,而是用自己的歌声慰问受伤的战友,号召热血青年加入抗战的队伍中来。
  1945年,王韦在南京见证了日本战败投降。
  1949年5月,正值解放战争的末期,王韦在上海起义,家中的那本红色的起义证明记录着一切。
  现在,王韦住在德清二女儿的家里。儿女们担心的是,社会上几乎没有人知道这个曾经的抗战老兵。
  “母亲从杭州来到德清以后就没有工作,后来靠起义证书,刚开始每个月14元,现在涨到600元,但是没有养老金和退休金,更没有医保。”儿子潘国强说,十多天前,老人在家中床边上摔了一跤,光是做检查就花了260多元。
  “我只想说,当年我参加的是国民革命军,是国家的军队,我是为国而战。”
(原标题:抗战老兵:当年我们为国而战)
(编辑:SN017)
&&|&&&&|&&
,推荐效果更好!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蒋经国与国民党老兵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