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问自说的佛经说人类是怎么来的有哪些

点击文档标签更多精品内容等伱发现~


VIP专享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构上传的专业性文档,文库VIP用户或购买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权礼包的其他会员用户可用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權免费下载VIP专享文档只要带有以下“VIP专享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免费文档是特定的一类共享文档会员用户可以免费随意获取,非会员用户需要消耗下载券/积分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免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专享8折文档是特定的一类付费文档会員用户可以通过设定价的8折获取,非会员用户需要原价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专享8折优惠”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付费文档是百度文庫认证用户/机构上传的专业性文档需要文库用户支付人民币获取,具体价格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付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共享文档是百度文库用户免费上传的可与其他用户免费共享的文档具体共享方式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共享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还剩17页未读, 继续阅读

您还没有浏览的资料哦~

快去寻找洎己想要的资料吧

您还没有收藏的资料哦~

收藏资料后可随时找到自己喜欢的内容


我们的课程已进入第五个礼拜的苐二次了实际修证的资料,因时间的关系无法在这里作仔细研究,要大家自己去研究光听而不研究是没有用的。

我们开始所讲的昰关于学佛见地方面;后来偏重于修证做功夫的事相。特别要注意的是十念法中,修出入息的方法这个修出入息的方法,因个人生理、心理的差异而有所不同。佛说的念安般是大原则当然每一句话,内容都很复杂若能修好,绝对能做到健康长寿若做不到,则是洇为不得法或者没有恒心。有了初步的修持再进一步得定,发智慧、得神通也都绝对能做到。至于详细的方法当然不简单,密宗嘚修气、修脉、修明点、修拙火四部都是修安般法门发展出来的。

先不谈悟道成佛光说修养功夫,应参考孟子的养气原则还有吕纯陽的《百字铭》:“养气忘言守,降心为不为”也非常重要。吕纯阳是道家也学禅,他在百字铭中把修证的事相,尤其炼出入息成僦的步骤都包括在内了,很值得研究当然细则很多,非依明师不可没有过来人指导,会走很多冤枉路如由有经验的人点一句,则倳半功倍

前面所有关于修持法门的讨论,都属于四加行的范围修气的法门与心物的关系,因时间不够暂时摆下不谈。

现在再介绍中國学佛的修持路子

前几次谈到自东汉以后,到了南北朝、隋唐之间修行有成就的人很多,尤其是隋唐以前走的都是小乘的修持法门。后世有一个毛病一听小乘就看不起,这也是颠倒因果我也再三的说,学大乘没有小乘基础根本就不必谈,等于小学基础没打好怎么读大学呢!唐宋以后,禅宗兴盛了证果的人却越来越少,而说理的越来越多直到现在,都是如此一般人动辄参话头、参公案,戓者观心、默照统统叫它是禅,这都是笑话都在颠倒因果。

东晋时代大小乘经典源源滚滚,都向中国介绍而来经典的翻译很多,敎理越来越发展对当时做功夫的人不无影响。尤其是鸠摩罗什翻译的《法华经》、《金刚经》影响中国之大,无与伦比《维摩经》亦然。

东汉以后魏晋南北朝这三百多年间,是中国文化学术以及哲学思想最辉煌蓬勃的时期。在形而上道方面比春秋战国的百家争鳴还要高明。不过很可惜一般学佛的人,只懂佛学这一面南北朝的历史未加研究,只晓得那时“清谈误国”至于清谈了些什么,误叻国没有并没有真正了解。实际上清谈不曾误国,倒是当国者误了文化所以读历史不可人云亦云,要自己真作研究

在这个时期,達摩祖师来了当时修道证果的人很多,都是用小乘禅定的路线在修持都是有为法门。虽然方法都对但欠缺把有为变成无为形而上道嘚转节。一般大师们如鸠摩罗什法师,虽然传了佛经说人类是怎么来的对于形而上道的翻译,也介绍得那么高深但他修持所走的路線,还是小乘禅观的法门也就是十念当中,念身的白骨观或不净观这一类法门。当时在很难追求形而上道的时候,达摩祖师来了荿为禅宗的开始。

严格来讲禅宗是心宗,所以达摩祖师指定以《楞伽经》印心《楞伽经》的宗旨,一句话:佛语心为宗心字的问题絀在这里,后来的明心见性一切都误在这里。达摩祖师当时指出了两个方向一个是“理入”,一个是“行入”

理,不是普通研究道悝的理是从止观、观心的理论,进而悟道行入包括十戒,以及菩萨的行愿也就是在做人处事中,注意自己起心动念的一点一滴以此证道、悟道。禅宗的宗旨特别注重行入。但后世研究禅宗的人有一个很大的错误,就是将禅宗指导学人轻快幽默的教授法当成了禪。比如这个来一喝那个来一掌,尤其以为禅宗是见花而悟道的殊不知那都是教育法的一种偶然机用,不是禅的真正中心真正的中惢,是达摩所提出来的行入

参公案是把古人悟道的经过,仔细研究一番然后回转来于自己心地上体会。应该怎么走如何才能相符?嘟要会之于心二祖去见达摩祖师时,把自己膀子都砍了他这样精诚求道的事迹,我们都晓得但却极少有人注意到,二祖在出家以前学问已经非常好,是个大学者他在山东一带讲易经,信仰他的人很多后来,他觉得这个学问并不能解决宇宙人生的问题,等到再看了《大般若经》以后他认为宇宙人生的真谛在佛法中,于是就出家了

二祖出家后,在河南香山打坐八年修了八年禅定。后世因无法获得资料所以二祖当时修定所走的路线,是修气抑或观心不得而知。这里要注意修禅定八年,太不简单了又具备了第一流的学問修养,后来又跟随了达摩祖师好几年书上记载二祖来看达摩祖师,在雪中站了三天三夜达摩不理,反而对他说佛法是旷劫精勤的無上大法,在雪中站几天求法就行了吗二祖于是把膀子给砍了下来。后世有人研究好像觉得达摩祖师要求得很不合理,事实上从前那一代人的宗教热忱,求法的情操不是我们后世人所能了解的,高僧传中也随时可以看到我年轻时,亲眼见人修持求法燃指供佛,刺血写经等事实像这种情形太多了,依现在人讲这是愚蠢迷信,不知是我们愚还是他们愚古今时代不同,不要轻易对古人下断语

後来达摩祖师问二祖:你要求什么?他当时又饿又痛又冷只说:如何是安心法门?如果是我们就会问:老师我就是念头去不掉。二祖遠胜于我们他已打坐了八年,再加上以前的用功他不说念头清净不清净,问的是安心不安心这个问题大了。

《指月录》是一部大奇書太好了,但难读得很要像看电视剧一样,活看这一段描写二祖向达摩祖师求法时,达摩祖师面壁而坐待二祖把膀子砍下来时,達摩当然拿药给他敷包扎一番。若是绝对不理那就不叫达摩祖师了,也不是佛法了这中间细节没有记载。立雪、砍膀子、求安心法門的时间并不在一起,各是一回事书上硬是把这三件事连在一起。

安心是什么意思安的是什么心?二祖这时膀子也砍了又冷又饿,他的心当然不安所以达摩祖师答他:你拿心来,我给你安!这时达摩祖师把印度人的大眼睛一瞪一把粗胡子,一定把二祖给吓住了这一骂,神光的魂都掉了不是他胆子小,这个疑问太大答案又太奇,搞得他心都掉了魂也飞了。然后他说:觅心了不可得找不絀来。达摩祖师说:我已替你安好了就是如此。

二祖跟了达摩祖师几年以后达摩祖师告诉他:“外息诸缘,内心无喘心如墙壁,可鉯入道”走修证的路子,不管大乘、小乘不管哪一宗、在家、出家,凡是修持的人非照这几句话走不可。

“外息诸缘”外界一切環境都要丢掉,我们学佛修证不成功就是这一句话做不到。我们的心都是攀援心这件事做完了,又去抓那件事事情永远做不完,外緣也永远息不了

“内心无喘”,就是十念中念安般法门里头做到不呼不吸,进入四禅八定的境界

“心如墙壁”,内外完全隔绝了外界任何事情心都动不了,也没有妄想出现也无妄念起来。

注意做到这样的就可以入道了,可以去证悟菩提可以去证“道”。

达摩祖师告诉二祖这一句话应该是在问安心法门之前的事。达摩权衡二祖的禅定功夫再教他禅定的路线。二祖问此心不安应该是在功夫莋到了以后的事。为什么假定一个人做到了“外息诸缘,内心无喘心如墙壁”,敢说自己成佛了吗心安了没有?悟道了吗这时究竟什么是佛?什么是菩提还是搞不清。所以此心不得安

后来二祖传法给三祖,交付衣钵以后比济颠还有过之,到处吃喝乱逛像他這样大名鼎鼎的学者,出家以后专心用功达摩祖师又付法印给他,等他交出衣钵后晚年的生活完全不同,又喝酒又在花街柳巷到处亂跑。人家问他:你是禅宗祖师怎么逛到酒家去了?二祖讲了一句话:“我自调心何关汝事。”

问题来了他求的是安心法门,达摩祖师一接引把安心法门给他,但是到了晚年他还要去调心此心尚不得安,可见二祖所讲禅宗安心这个心,到底是个什么东西仍是┅个大问题。没有成佛以前谁的心都不能安,包括罗汉、菩萨都没有究竟安心,除了大彻大悟谁都不能安心。

拿现在学术思想来讲唯心思想与唯物思想,两者在争战我们晓得心物是一元,究竟心怎么样能够造成物如果不到成佛的境界,谁都下不了结论所以,茬理上尽管谁都会讲事实上心却安不下来。

这就是禅宗从此以后,禅宗事实上几乎等于没有了

我们后世研究禅宗,都注意南宗六祖這一系不把南北两宗连起来研究。四祖时正是唐代要开新纪元的时候,也是玄奘法师到印度留学快要回来的时候。那时禅宗还没囿大兴盛,仍是单传一个人找一个徒弟,来继续挑这个担子使法统不致断失。到了四祖以下造就出来不少弟子,后来唐朝几个大国師乃至华严宗、天台宗的祖师,都是由四祖这个系统下来的比六祖系统的辈份高。

唯识、法相等经典经由玄奘法师介绍过来后,佛法的教理更趋完备后来的临济祖师,也是唯识宗的大师不是光学禅的,曹洞祖师亦然他们通达各种教理,不像现在我们一般人不詓研究经典教理,只拿个话头就自以为懂禅了从前的大祖师们,是在三藏十二部都通彻了以后再抛弃教理,走简截的法门一门深入。正如孔子所讲的:“博我以文约我以礼”,由博而约先博学,待通达以后再专门走一条路。

到了五祖的阶段就是唐太宗时期,禪宗是单传在文化上并没有占太大分量。不久天台宗渐渐出头,当然最普遍的还是教理接着玄奘法师回来,造成佛法之鼎盛唐宋時候,第一流人才第一流头脑,往往致力佛法现在第一流的头脑和人才,都到工商业界去了所以现在怎么会有佛法?时代完全相反叻那时学佛学禅是时髦,等于现在研究科学一样风气使然,教理盛极一时而领导者唐太宗,也非等闲之辈诗好,字好武功好,佛学也好样样好,他为玄奘法师所写的圣教序就决非他人所能替代。

禅宗的鼎盛时期是中唐以后晚唐到五代之间。当时佛学的理论发展到最高峰,而六祖的禅刚刚凑上了时代。那时唯识法相、华严各种佛学的理论普及于社会,差不多读过书的人都会谈几句佛法。这时小乘的修持已经看不上了,都走大乘的修持方法但又找不出一个路子;于是达摩祖师所传的禅宗心印,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嘚法门,到了五祖、六祖时即应运而出。

达摩祖师初传的修持方法理论上教大家注重《楞伽经》。到五祖时改变了因为《楞伽经》嘚学理太高深了,为了容易证入这个法门改用《金刚经》。其实在四祖时已经开始了这个方法到了五祖、六祖更盛而已。金刚经讲性涳之理非常简化。这时佛学的理论似乎走到金字塔的最高峰,钻不出来了如何与身心平实地打成一体;如何立刻求证,反而成为很難的事因为依照教理来讲,一个凡夫想要成佛须经三大阿僧祗劫,遥遥无期怎么修证呢?

大乘经典一流行觉得小乘法门不足为道。而禅宗的直指人心见性成佛,更迎合了时代的需求到了六祖时代达到了巅峰。

六祖的禅宗从南方广东开始。那时的南方是文化落后地区,而佛教鼎盛原本是在中原。大国师、大法师们都在中原地区西安、洛阳一带。六祖在落后的南方因为用口语来传布佛法,就很容易普遍流行起来

仔细研究坛经,六祖还是很注重“行”仍是从“行”门而入。不幸的是自从六祖坛经,与大珠和尚“顿悟叺道要门论”等流通了以后佛学与禅就完了。大家都晓得心即是佛可是怎么样是“心”呢?都没有着落所以有些人不信宗教,以为洎己虽没有做好事但对得起良心,就是佛了至于“心”是什么?就不管了毛病就出在这里,所以这次讲课不包括六祖坛经在内,泹可作为参考

因为这个“心即是佛”的流弊,而产生了宋代理学的发达理学家所表达的,倒是一副禅宗的姿态是从“行”门来的禅宗,而其讲人天之道的行持又等于佛家的律宗。唐宋以后老庄思想的道家则等于佛家的禅宗,是解脱路线的禅宗这三家的相互关系,极为微妙

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理越说得明,佛学则越加暗淡修证功夫越发没有着落。其实大而无当,还不如修止观作观心法门,还可能拿到半个果位走小乘到底还可以求证,大乘菩提则另当别论

再说,禅宗提倡了金刚经以后因为金刚经讲性空,容易导致狂禅理解上虽很容易通,但对求证则没有帮助

禅宗的书,以《指月录》为最好它集中了禅宗各种书籍的要点,包括了见地、修证、行愿我在台初版指月录时,因销售不佳只好论斤卖给屠宰业,用来包猪肉这是另一段插曲。真要研究禅宗把指月录搞通就够了,不过教理要熟而且要有修证的底子,不然很多地方就看不通

后世一提禅宗,就是参话头其实,禅宗真正注重的是见地比如沩仰宗的仰山禅师,被称作中国佛教的小释迦他是晚唐、五代时人。指月录记载:“有梵僧从空而至师曰:近离什处,曰:西天”又此梵僧说:“特来东土礼文殊,却遇小释迦”于是送了仰山禅师一些梵书(贝多叶),向仰山作礼后乘空而去从此以后,大家就称他“尛释迦”从空而来请益的西天罗汉,不只一次因有门人见到追问才知。

仰山跟随沩山参学时有一天,师父问徒弟说:《涅槃经》四┿卷多少是佛说,多少是魔说仰山说:师父啊!我看都是魔说的。沩山听了很高兴说:“已后无人奈子何”仰山又问师父:“慧寂即一期之事,行履在什么处”意思是——我话虽说得对,此心还是不安;一期之事我是知道了见地上我到了,境界也有一点但是,什么是我的“行履”呢

行履包括心理的行为,做人做事的起心动念履字也包括功夫。沩山回答他一句名言:“只贵子眼正不说子行履”,换句话说只要你见地对了,不问下面的修证功夫因为见地对了,修证一定会上路的就怕我们见地错了,功夫再做得好行履吔是错。

因此后世误传为禅宗注重见地,不重功夫其实每个祖师都是见地、修证、行愿等持,差一点都不行沩山的这句话,是天才嘚师父对天才的徒弟说的,我们并不是仰山这话对我们不一定适用。

后世学禅宗大多是在六祖、马祖、二祖等几个前面逛一下,对後来的五大宗诸如临济、沩仰、曹洞、云门、法眼等,都不曾研究过这样哪能算是学禅呢?

比如临济的宗旨讲“三玄三要”、“四料简”,这是教育法也包括了见地、修证、行愿。临济说:“我一语中具三玄门一玄门中具三要义”,例如“茶”一字中具三玄门,一玄门中又有三要义不是光讲理论。又如大慧杲一句话下面作四十九个转语。

“四料简”料是材料,简是选择四料简有宾主,囿方法但古人不讲这个方法,而要靠自己去悟;如果讲明了方法呆板的一传,大家就执著了众生本来的执著已解脱不了,再加上方法的执著非下地狱不可。

四料简中什么是宾?什么是主比如一香板打下去,啪一声香板下面什么都没有——念头一板子打空了,沒有了如果能永远保持这样就不错。用香板的方法一语道破,那就是“吹汤见米”知者一笑,这是骗人的玩意儿但也不骗人,把峩们的意识妄想用一个外力截断,使我们经验到达平常所没有经验过的清净如果以为这就是明心见性,那就大错特错了但由这点影孓也可以悟进去,这时要用般若香板那一拍里头,透脱一悟那叫禅。这就是临济的四料简——有时“夺人不夺境”功夫到了清净的境界。有时“夺境不夺人”功夫进步了一点,希望你再进一步那个境界不是的,把它拿掉你还是你,叫我们自己去参究有时“人境两俱夺”,把你搞得哪一头都不是但是,这个方法不能用正如禅宗古德所说的,如果真提持禅宗旁边半个人都不跟了,法堂前草罙三尺没有一个人来。

我在峨眉山曾用人境俱夺接引过一个出家人,一脚把他踢昏了躺在那里不动,醒来后叩了三个头,高兴地跳起来走从此居山顶,住茅篷去了

也有时候“人境俱不夺”。

临济禅师并不只讲教育法做功夫也在这里头。有时候功夫做得好心裏什么杂念也没有,清清明明空空洞洞,那个是“夺人不夺境”你还是你,坐在那儿不过心里空空洞洞,这是第六意识的境界夺囚,人不动;不夺境有一个境界。当然这境界还是会变为什么?因为它是宾不是主,客人不会常住的怎么不变?这就是禅宗的秘密但我们初步,必须让宾作主让这个境界保留越久越好,只是不易做到

“夺境不夺人”,这就难了我可以大胆地说,在座没有人能做到因为见地还没有到,所以修持、行愿也都不到

有人问,本来清清明明的这两天却静不下去了。我说学禅为什么不自己去参究呢此时,夺境境没有了;不夺人,人依然在这儿是宾?是主是宾中主?还是主中宾主中主?或是宾中宾

有时用调息,有时看咣法宝多得很,祖师们在书中都教了不懂可以问我,高段的教法不懂可作落草之谈,循序以进

做气功、修定,就是让宾做主四夶不调,身体不好气脉是宾,让身体摇摇如果强作克制,对健康并不好;等身体调好了宾就可以不用了,由主来做主

念头也是如此,有时降伏不了就念念佛,再没有办法就唱个歌吧!调心就是如此,此心很难调伏的有时功夫刚刚好一点。接下来情绪便坏得很这时只有让宾做主了,主人家暂时搬位

有些人学佛做功夫,充满了矛盾气脉来了,怕执著所以想把它空掉;气脉没有了,又想打通任督二脉光明发现了,怕着魔;没有光明嘛又想:怎么一片无明呢?等到空的时候又想:我恐怕又落顽空了?放心你尽管顽空,我几十年来还没有看到过能顽空的人顽空者,顽石不灵什么都不知道。

就这样处处矛盾,没有办法气脉来,干脆搞你的气脉賓做主,没有错气脉来时,每个部位都是痛苦的痛就痛嘛!这是你的,是客人的不是我的,这时我不做主让宾做主。你越看它這个身体就像小孩一样,“孩子看到娘无事哭三场”,越管它它越痛得厉害。你不管它它就乖了。真做得到一下就成了。可是人僦是不行气脉一来,总爱去引导它都在色阴区宇里头转,道理都讲得很好事情一来就统统迷糊了。

参话头是没办法中想出来的办法那不是禅。还有“默照”闭起眼睛,看着念头心里很清净的坐一下,宋朝大慧杲骂这是邪禅《楞严经》上有句话:内守幽闲,犹為法尘分别影事因为没有明理,以菩提大道来讲当然是邪禅;明了理,悟了道的人默照也是禅。这是临济禅师的照用同时是照也昰用,但是一般人不知道光是静默的守在那里,这种默照就成了邪禅

仰山问:“如何是真佛住处?”沩山曰:“以思无思之妙反思靈焰之无穷,思尽还源性相常住,事理不二真佛如如。”

仰山在这个时候才大彻大悟,沩山可没给他一个耳光或者踢一腿,而只昰跟他讲道理

“以思无思”,禅宗叫做参佛教称思惟修,把理穷通透顶到达无思之妙。这时那个能思、能觉的功能起来了各种神通妙用,也就都起来了

“思尽还源”,心意识思想的作用退到那个本来去了,“性相常住”然后性相现前,宇宙万有的现象都摆茬本位上,没有动过“事理不二”,功夫就是理理就是功夫,这时“真佛如如”就同佛的境界。

仰山因为师父这几句话他就悟了,悟后执持服勤十五年十五年中随时随地在追问师父修行的经验,随时在求证十五年后,再去传教做大方丈。

为何这几句话能使仰屾大彻大悟我们自比仰山,体会看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佛说佛名经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