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离家近好 还是远赴去别的城市找工作去拼搏好

(on the way)
(【已注销】)
第三方登录:奋斗在我们这个新时代—元宵致远行者奋斗在我们这个新时代—元宵致远行者浙江新闻百家号 08:03 | 浙江新闻客户端 | 记者集体采写编者按:过完元宵节,意味着春节结束,在外打拼的人又要启程奔向远方了,这是新一年奋斗的开始。我们选取一组远行的人,讲述他们为了实现美好生活不远千里不懈奋斗的故事,呈现新时代人们拼搏奋发的新气象、新作为。舟山船员余雄伟:牧海千里不言悔常山阿姨张根莲:勤奋换来好日子温岭菜农辛宏权:追着太阳种果蔬援疆干部郎客宾:殷殷情暖塔里木湖州民警朱建勇:不忘初心保平安非洲浙商周海燕:想念家乡炒粉干舟山船员余雄伟舟山船员余雄伟:牧海千里不言悔南纬20°、西经178°,这个元宵节,舟山渔民余雄伟在斐济过。春节团聚没几天,他就打包好了行李,跟随船队从沈家门海港出发,一路向东南。临行前,妻子千叮万嘱,回想时,耳边只记得清晰的一句话:“早点回家”。他又何尝不想早点回家。然而每次远行,归期都是未知数。“什么时候船检修好了,什么时候就能回家。”年过50,余雄伟已是一名轮机长,不用再像过去一样长期跑长途,但每次他还是要去近海检修渔船,一待就是几个月。“最长的一次,我4年没有回家。”余雄伟记得,那一年离家时,他的女儿刚上完幼儿园,而等他回来时,女儿已经上小学四年级了。踏上久别重逢的陆地,站在地面上总觉得脚底下在晃动,一度连公交车都不会坐了。说这些话时,他站在甲板上,穿着深蓝色的工作服,手上戴着白手套,正在拧起锚机上的一颗螺丝。海上工作很艰苦,也很无趣,但谈到自己的选择,他并不后悔,“幸福是奋斗出来的。不努力工作,不肯吃苦,怎么能有美好的将来?”对于余雄伟来说,不远千里地不懈奋斗是为了实现更美好的生活,只有更努力工作才能离家近一些,更近一些。“上一辈人靠辛勤劳动养育了我们,我们也要用自己的双手勤劳致富。”回忆起近20年的海上生涯,余雄伟觉得,一份努力一份收获,付出总会有回报。经验丰富的船长带着大家,循着往年金枪鱼的洄游路线,一路追一路捕,收获往往不错。余雄伟反应快、脑子活,适应得也很好。唯一的浓烈感受就是思念家乡、想念亲人。余雄伟的女儿如今已经大学毕业,对父亲却始终有些“陌生”。“话常常讲不到一起”,他皱了皱眉,但眉心很快舒展开来,“还好她能理解我,知道爸爸都是为了这个家”。(记者 钱祎 林上军)常山阿姨张根莲:勤奋换来好日子常山阿姨张根莲:勤奋换来好日子正月里,常山县大桥头乡的“常山阿姨”张根莲换上城里买的新衣服,在家招待了一波又一波亲戚。虽然从早忙到晚,但她乐此不疲。“我们村里,拜年要拜到正月十五。”张根莲算着日子,过了十五,她就要离开家去新的雇主家工作了。在衢州,她已经是小有名气的“金牌月嫂”,每年春节“档期”都被排满。如今,日子越来越好,张根莲赚钱的心情也没那么急切了。今年,她特地留出空闲时间,陪家人踏踏实实过个年。2006年,丈夫被查出鼻咽癌晚期。为了给他治病,张根莲不仅花光家中所有积蓄,还欠了不少债务。2011年秋天,她咬咬牙,决定出去闯一闯。她的第一份工作是在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妇产科坐月子陪护。她脑子灵活,一有空跟着护士学习催奶、按摩等技术。由于有医院护工经验,不少产妇也会把她请回家继续照料孩子。2013年,丈夫离世,留下了未成年的女儿和18万元的债务。为了还债,张根莲办完丧事,就去了深圳。聊天中,张根莲最动情的时刻,不是回忆自己的辛苦,而是提及自己的亲人。女儿还未成年,只能跟着年迈的爷爷奶奶一起生活。她记得有一天深夜,接到女儿的电话:“妈妈,家里有一只死老鼠,我害怕。”这么一句,张根莲无比心疼,又十分无助。这些年,张根莲一有时间就回来参加县里组织的家政技能培训,已经获得了催乳师证、配餐证、月嫂证等多项专业资格证。如今,张根莲做月嫂一个月能赚12800元,不仅还了债,还能保证公婆和女儿衣食无忧。“每个‘常山阿姨’都有故事,但我们仍会为了美好生活不断奋斗。”(记者 陆海旻 县委报道组 钱李源)温岭菜农辛宏权:追着太阳种果蔬温岭菜农辛宏权:追着太阳种果蔬2月28日下午,辛宏权从温岭的果蔬基地出发,开着一辆银灰色的庆铃货车一路向北,朝着他远在江苏徐州的农业基地进发,815公里路, 15个小时,一个人。路途虽远,但铆足劲的辛宏权心里却十分敞亮,“这次要在那至少待一周,农资采买、种植安排等都要预先布置,为120亩网纹瓜种植开好头。”临行前,记者在温岭市吉园果蔬专业合作社见到辛宏权时,这个板寸头、皮肤黝黑的庄稼汉正忙着在大棚里采收莴笋,“再不收完,等开了花就影响品质了。”说话间,辛宏权剥掉多余的叶子,露出嫩绿的“肚皮”。“这些是昨天凌晨3点开始收的,25个工人一直忙到早上6点。”辛宏权指着收割后铺满绿叶的地块告诉记者,为了抢抓时间节点,凌晨开工对他来说司空见惯。“大年初一都住在基地,睡在集装箱里。”从1997年退伍开始外出种植以来,辛宏权的“农业版图”已经遍及全国南北东西。“2003年之前主要在萧山、富阳,之后北上山西、内蒙古,又南下海南、徐州。”辛宏权说自己就像“游牧民族”,马不停蹄地“追着太阳种果蔬”。每年元宵节前后,都是辛宏权准备出行的时候。温岭的蔬菜还未落市,海南基地的甜瓜便开始成熟了……辛宏权每个月都在基地间奔波。到了6月,辛宏权上半年的忙碌才能告一段落,而夏天也是他最期待的时节。两个上小学的孩子放暑假后,会来他的基地呆一个多月,这也是他们一家一年中相聚时间最长的时间。辛宏权那些奔波、离别和所有难熬的时刻,都在孩子的追逐笑闹中消散。(见习记者 施佳琦 市委报道组 吴敏力 毛海挺) 援疆干部郎客宾:殷殷情暖塔里木援疆干部郎客宾:殷殷情暖塔里木2月27日,农历正月十二,宁波海曙区南塘老街华灯初上,河畔随风摇曳的垂柳已经抽出嫩芽。在近五千公里外的新疆阿克苏,塔里木河开始解冻。宁波援疆干部郎客宾原本答应要和家人到南塘老街赏灯游玩,当晚却只发来一条微信,“一切安好,已到达乌鲁木齐,因冻雾航班取消,现准备坐车去库车县。”郎客宾是宁波援疆指挥部的副指挥长。由于工作量增加,今年援疆干部的赴疆时间有所提前,元宵节前后就需要到各单位报到。为了给对口支援阿克苏库车县的宁波教师、医生等援疆人才做好保障工作,郎客宾和指挥部的其他8位同事,需要在元宵节大部队到达前,赶到库车。因为天气预报乌鲁木齐出现冻雾天气,一行人又临时把出发时间提前了一天,而郎客宾和家人的赏灯之约只能临时取消。“去年在宁波教师团队的帮助下,库车二中高考成绩创历史最佳,今年又有新的教师加入,库车的群众都很期待。”记者联系上郎客宾时,已经是2月28日的午夜。郎客宾说,库车县和宁波援疆指挥部今年合力为教师们准备了居住条件较好的人才公寓,指挥部一行人提早到达库车后,要把公寓的食宿准备工作确认安排好,迎接老师们的到来。元宵节,指挥部还准备了一份小惊喜:大家背来20来斤地道的宁波汤圆。“每逢佳节倍思亲,一点不想家是不可能的。元宵节,端上一碗热乎乎的汤圆,希望大家能在库车找到家的味道。”郎客宾说,过两天准备去结对的买买提·吐尔逊家看一看农业种植情况,“甬库同心,一起为美好生活奋斗,不辜负了大好春光。”(记者 施力维 钱祎 甘居鹏) 朱建勇(图右)为社区居民分发安全宣传册。湖州民警朱建勇:不忘初心保平安带门,落锁,转身……清晨,一个瘦削的身影拎着行李包走出老小区。这是湖州民警朱建勇又一次携任务远行,走在元宵节前,走在无声别离后。作为湖州市公安局月河派出所治安中队年龄最长的老同志,56岁的朱建勇有诸多别称:年轻后辈口中的“朱大伯”、纠纷调解室里的“老娘舅”。而辖区居民的叫法最质朴,一声“老朱”唤了30年。老朱曾是一名老师。1988年,他的职业生涯迎来一次转型——加入公安队伍,成为一名基层民警。老朱说,在变与不变中,自己能够执着的就是坚守本心、踏实干事。从警以来,老朱一直是连轴转工作的。“他每天上班特别早,下班都是最后一个走,双休日经常加班,哪个同事有急事,他还会主动帮忙顶班,太不容易了。”说起老朱的“忙”,同事小顾感慨万分。据她粗略计算,一年365天,老朱大部分时间在单位和外出办公。转身带门离开,对于老朱的家人来说,这样的场景一年中至少要上演200多回。在派出所教导员钱峰的眼里,老朱几乎把所有的时间与精力都投入到忘我的工作中。“他干起工作来有使不完的劲儿,一点都不输给年轻人。”几年来,老朱直接参与调解的家庭、邻里、婚姻等各类纠纷多达500余起,办理治安案件50余起,因成绩突出,多次获得省市嘉奖。元宵节前夕,所里接到任务需调派人手赴四川抓捕逃犯。得知情况后,朱建勇主动向领导提出要求。考虑到他的家庭情况,领导想让老朱多陪陪老人,可他依然坚持出差。“团圆的日子等我回来再补,逃犯是必须马上抓的,这次就让我去吧!”(记者 吴佳蔚 通讯员 谢攀)非洲浙商周海燕:想念家乡炒粉干非洲浙商周海燕:想念家乡炒粉干“正山小种已经买好了,还缺茶盘和茶具,这次要让他们见识一下真正的中国功夫茶。”见到周海燕的时候,她正在张罗着给摩洛哥的生意伙伴们准备礼物。过完元宵节,义乌商人周海燕又要踏上行程,去往遥远的非洲大陆了。从她夹杂着英文单词、法语单词的话语中,不难发现这些年来她走南闯北,足迹遍布全球。目前暂居于北非国家摩洛哥,是一家中资集团的合伙人。“这次回来一来和家人过个团圆年,二来集团要在义乌新增一个办公点。”周海燕说,多年来她已经习惯了这种奔波,每年飞行十几万英里对她来说是家常便饭,从不缺乏远离故土在异域打拼的勇气。高中毕业后,还不到20岁的她只身到福建打拼。2009年,周海燕自己创办了一家贸易公司。“那几年,我几乎每年都要来回中、非好几趟,虽然辛苦了一点,不过也确实赚到了不少钱。”随着公司走上正轨,周海燕坦言自己已经很满足,但是对幸福生活的更大向往,激励她继续奋斗下去,她将新的目标放在了北非的摩洛哥,她要把中国的摩托车和茶叶销往北非大陆。身在国外,周海燕时时思念故土,最牵挂的是还在读小学的儿子。除了孩子,家乡的味道也是周海燕日思夜想的,“老家那盆炒粉干……哎,一出去就又吃不到了。”(记者 黄兆轶)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浙江新闻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最具权威的浙江第一新闻服务平台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幸福都是奋斗来的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幸福都是奋斗来的
总评分4.0|
浏览量10317
用知识赚钱
&&励志班会素材
阅读已结束,下载本文需要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还剩8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是更偏向小城市的安逸,离家近一些,还是去大城市奋斗_百度知道
是更偏向小城市的安逸,离家近一些,还是去大城市奋斗
我有更好的答案
的确很难,自己权衡利弊:小城市的安逸,离家近一些,可以照顾家人,极具有挑战性,能培养自己独立生活的能力,你也无法帮他们做事,也可以享受父母的呵护。但不利于个人的独立发展。去大城市奋斗。但是离家太远,父母牵挂两者各有利弊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女孩24岁是应该找个离家近点工资少的工作还是出拼搏_百度知道
女孩24岁是应该找个离家近点工资少的工作还是出拼搏
我有更好的答案
即使挣再多的钱也不一定是够花的,而且还会非常非常的想家,在家的时候妈妈总烦我,可是自己一个人在外地滋味真的不好受,想家了还不敢打电话,一打电话就想哭!所以建议你离家近一点,一个人在外地打拼是不容易的,不像男孩子什么都不怕,而且一个人打拼真的很不容易,就等于说一个人去外地吃苦,回家方便,而且女孩子不管走多远,外地要租房子吃饭都是要花钱的,一个月你也剩不下钱的,我在外地的时候就是特别想家建议你还是找个离家近点工资少的,这个我是有体会的,而且还是个女孩子,有很多事要忌讳的
如果家庭条件允许的话,还是呆在家人身边比较好.
拼一下吧,不然就咩机会了
其他1条回答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离家出走去哪个城市好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