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欧洲就业政策,能找到好工作吗

当前位置:
2017届英国大学毕业生如何稳、准、狠地在英国找到一份高薪工作!!!
阅读量:次
收藏量:次
分享量:次
英国毕业生就业市场研究机构High Flier最近发布了The Graduate Market in 2016,根据报告去年英国应届毕业生有1000个职位空缺,今年还将增加7.5%,招聘规模也将达到有史以来最高水平!SO准备充分的小伙伴不用太担心找不到工作,关键是怎么找到一个好工作!金吉列武汉分公司殷慧老师支招2017年英国大学毕业生如何稳、准、狠地在英国找到一份高薪工作!!&1.在顶尖企业雇主目标大学Top10的高校里学习!& & & & & &老实讲,对那些未能在顶尖雇主目标大学TOP10的高校里童鞋而言,这个似乎有点晚了。但是表害怕,你要做的可能就是比Top10大学的童鞋们多点努力去寻找这些职位空缺,而不是在招聘会上捡现成的。不造小伙伴们发现没,剑桥大学和牛津大学也不在Top10里面,可以一次给自己鼓鼓气哈。对于不在目标大学top10的高校学习的毕业生而言,小编觉得找工作的最常用的方法是通过毕业生招聘网站(例如GraduateDirectories&)、大学的就业服务中心和社交媒体平台。&2.瞄准2016年毕业生职位空缺最大的行业!&& & 相比去年,2016年英国毕业生职位空缺增加7.5%,这对于今年毕业后准备在英国就业的小伙伴是极为有利的。调查显示,有2/5的用人单位都今年都计划多招聘应届毕业生,而最大的应届毕业生雇主则来自&accounting andprofessional services(会计及专业服务)!在英国学会计的童鞋没事儿可以偷着乐了。&3.在你选择的行业里进行实习,获得实际的工作经验。& & 很多时候,工作经验也会成为用人单位的重要考量因素。招聘人员表示在招聘过程中,32%的应届生职位空缺都会选择先前到公司实习过的毕业生。但是也并不绝对,因行业而异:比如投资银行业就特别看重工作经验,77%的职位空缺都给了那些有工作经验的学生;而在会计行业,工作经验似乎显得并不重要,对有过实习经历的应届毕业生的录用率只有29%!尽管如此,砖家们还是建议在申请岗位之前进行一定的实习工作,以便能尽快熟悉该领域的工作。&4.给自己一个“销路好”的角色定位。& & 选择了想要从事的行业之后,接下来就是给自己一个好的角色定位了。从去年来看,IT人才是最受欢迎的,其次是金融类人才。小伙伴们看看自己的专业,对号入座哈。当然要提醒一点的是,学IT的童鞋并不一定要到微软、IBM这样的专业IT公司,有些大企业也是需要IT人才的,童鞋们需要多多留意招聘信息哈。&5.做好到伦敦就业的准备。& & 大城市有更多的就业机会,中国如此,英国亦如此。据调查,作为英国的首都,的企业都会为毕业生提供伦敦就业岗位。当然英国的西北部和中部地区也有很多企业在招聘应届毕业生,不一定非要到伦敦去就业,但是到伦敦找工作确实要比到东安格利亚找工作要容易好多。&6.选一个平均薪资水平最高的行业。& & 根据最新的报告,各行业毕业生平均起薪与去年相比基本保持不变。需要提醒童鞋们的一点是,以会计行业为例,你一年可能最多拿到?42000的薪资,但是按毕业时的起薪来算最多可能只有?16000,所以砖家给粗的建议是,要想薪资够高,毕业生在谈钱时应选择毕业生平均起薪相对较高的行业。&7.眼光要“挑剔”些,尽量挑选这些公司。& & 报告显示,今年毕业生最大的招聘单位是Teach First,有1870个职位空缺,PwC有1540空缺,Deloitte&也有1100个之多!同时,有些财大气粗的公司也为今年的应届毕业生开出了大价码,Aldi 给出的薪资高达?42,000,包括Allen and Overy在内的律所及法务公司也开出?42,000,欧盟委员会给出的毕业生薪资也高达?41,000!所以小伙伴们找工作时也要够“挑”才行!&【了解更多申请请点击图片】:&&&&&& & & &&&
热门国家及地区24小时热门版块排行榜&&&&
(小有名气)
在线: 64.5小时
虫号: 2936410
注册: 专业: 气候学与气候系统
在欧洲和美国做博后哪个更容易找到教职工作留下来?已有12人参与
如题,求过来人分享经验~
& 猜你喜欢
已经有6人回复
已经有75人回复
已经有4人回复
已经有7人回复
已经有6人回复
已经有7人回复
已经有63人回复
已经有32人回复
已经有7人回复
已经有35人回复
& 本主题相关价值贴推荐,对您同样有帮助:
已经有105人回复
已经有20人回复
已经有27人回复
已经有17人回复
已经有12人回复
已经有63人回复
已经有21人回复
已经有9人回复
已经有27人回复
已经有61人回复
已经有44人回复
已经有306人回复
已经有121人回复
已经有16人回复
已经有65人回复
已经有14人回复
已经有43人回复
已经有38人回复
已经有26人回复
已经有85人回复
已经有21人回复
已经有15人回复
已经有82人回复
已经有42人回复
已经有95人回复
(正式写手)
在线: 148小时
虫号: 252619
注册: 性别: GG专业: 分离过程
★ 小木虫: 金币+0.5, 给个红包,谢谢回帖
引用回帖:: Originally posted by zhenxiong at
尤其你不是当地国家的博士毕业。。。。。薄厚过去机会很小。。。说白了,英语都讲的不好,怎么上课嘛&&呵呵。。 正解,没有在国外上过学,人家怎么可能相信你能教好学生能。所以,想做faculty就去那个国家的名校再读一个PhD,这样起码有希望。
相关版块跳转
海外院所点评
海外校友录
我要订阅楼主
的主题更新
小木虫,学术科研互动社区,为中国学术科研免费提供动力
违规贴举报删除请联系客服电话: 邮箱:(全天候) 或者 QQ:
广告投放与宣传请联系 李想 QQ:
QQ:&&邮箱:
Copyright &
MuCho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小木虫 版权所有英语学习专题
揭秘剩男们的六大经典单身理由;80后剩男成功追女法则..
烈日炎炎,热浪一波一波地袭来,汗水滴滴答答地流个不停,窗外的知了也在声声地叫着夏天..
寒冬过去了,春天杳然而至,万物复苏的时节,春天是充满希望的季节,蔚蓝的天空,美丽的花朵..
关注可可英语官方微信,每天将会向大家推送短小精悍的英语学习资料..
名著小说推荐
可可英语官方微信(微信号:ikekenet)
每天向大家推送短小精悍的英语学习资料.
添加方式1.扫描上方可可官方微信二维码。
添加方式2.搜索微信号ikekenet添加即可。后使用快捷导航没有帐号?
查看: 2730|回复: 5
最后登录在线时间0 小时寄托币306 声望0 注册时间阅读权限15帖子精华0积分216UID2304153
寄托新兵, 积分 216, 距离下一级还需 -66 积分
声望0 寄托币306 注册时间精华0帖子
我学的是微电子,在国内有2年的500强研发经验,最理想的当然是到欧洲念书后能留在那边工作几年了,呵呵
可是一直都知道欧洲的工作机会好像不是很多,但是这样的话,欧洲留学的人毕业后出路怎么样呢?跳到美国?
直接回国?或者别的什么出路呢
最后登录在线时间1880 小时寄托币955 声望336 注册时间阅读权限100帖子精华11积分44615UID2201973
声望336 寄托币955 注册时间精华11帖子
在欧洲工作、去美国、回国的都有,也有留在欧洲读phd的。
不清楚哪个国家microelectronic好就业,听说TU Delft和KU Leuven的microelectronic就业还算不错。
飞起来的时候幸福的感觉就来了!
最后登录在线时间560 小时寄托币11329 声望79 注册时间阅读权限175帖子精华5积分10632UID2283178
声望79 寄托币11329 注册时间精华5帖子
delft 的微电子 就业从过去几年来看是蛮好的啦
但是以后也不好说...就业形势总在变的
鲁汶硕士没有微电子专业 要么就读博士啦
另外德国瑞士其实读微电子的也有不少工作机会
非欧洲国家里面 新加坡对于微电子人才需求量很大&&由工作经验的人 甚至有机会直接在sg找到工作
最后登录在线时间0 小时寄托币306 声望0 注册时间阅读权限15帖子精华0积分216UID2304153
寄托新兵, 积分 216, 距离下一级还需 -66 积分
声望0 寄托币306 注册时间精华0帖子
回复 #3 tohoku 的帖子
去新加坡好像不错的说,呵呵,不过现在肯定去不了了,还要看以后的造化了
ps:我也是巴乔粉丝的说
最后登录在线时间560 小时寄托币11329 声望79 注册时间阅读权限175帖子精华5积分10632UID2283178
声望79 寄托币11329 注册时间精华5帖子
最后登录在线时间560 小时寄托币11329 声望79 注册时间阅读权限175帖子精华5积分10632UID2283178
声望79 寄托币11329 注册时间精华5帖子
如果你想去新加坡读书 可以考虑NTU和德国TUM 联合办学的 微电子 或者 IC DESIGN 项目
颁发的是2边的双学位
从今年开始起是有奖学金提供的
今年我拿到的是新加坡发展局的面学费奖学金
生活费将有新加坡某公司来提供,但是还需要去新以后进一步的选拔...
但是必须在新加坡工作2年 并且接受pr 作为条件
这个项目很看重有工作经验的人 我觉得你的条件满合适的
项目是1年半,一般是1年sg 半年或者几个月在德国
如果你感兴趣可以上英文google 查一下gist 应该在第1页就可以找到
【版主】退休版主
Virgo处女座
Virgo处女座
论坛一连七天发红包!每位猜中者都可获得现金!参与到发红包活动还能领取寄托明信片!
祝大家offer旺运气旺全年旺旺旺!
广州九微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
GTER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记录在英留学生就业之战:“海归回国潮”VS“最难就业季”
本次活动出席嘉宾鲍艾乐(左)、苗绿(中)、陆文奇(右)(图片来源:欧洲时报实习记者胡雨薇摄影)
【欧洲时报记者侯清源、实习记者胡雨薇报道】很多人用"洄游"来形容近年来方兴未艾的"留学生回国潮","走,回中国去!"成了新一代海外"弄潮儿"的声音。然而,随着"留学生回国潮"的到来,留学生光环的逐渐消退,留学生回国就业面临巨大的压力。如何能在留学阶段就让自己"准备好"回国,是不少留学生关心的问题。近日,本报记者在英国文化教育协会(British Council)举办的招聘会上采访多位行业专家,为留学生支招。
何去何从 海归留学生不比本土毕业生有优势
随着出国留学人数的激增,和全球经济的不稳定,中国迎来了新世纪最大的"留学生回国潮"。根据"中国与国际化智库"2016年发表的《中国留学发展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年间,海外留学生学成回国人数已占总留学群体的79.87%。这也意味着,如今近八成的留学生会选择回国就业。报告中还体现,"良好的工作机会"和"国际化的薪酬待遇"是吸引留学生回国工作的主要动力。
在此趋势下,中国的海归就业市场逐渐显现出"僧多粥少"的状况。与此同时,同本土毕业生相比,海归还面临着应聘环节缺少招聘信息、对中国企业人才需求了解不够、国内职场人脉脱节等问题。因此,留学生仅凭海外文凭并不比中国毕业生更有优势。
此外,从回报比值来看,大多数留学生在留学期间付出了高昂的费用,但回国后的实际薪酬却不甚理想,仅有26.4%的被调查者表示第一份工作起薪高于一同进入单位的中国本土毕业生。很多人不禁担心,"世上最难就业季"遇上"海归回国潮",让留学生的留学成本回收,成为一场"道阻且长"的战役。根据《报告》显示,35.9%的留学生认为,毕业后3至5年才能收回留学成本,甚至有10.3%的人认为,需要10年以上才能收回留学成本。
"虽然回国之前就听说中国就业不容易,但我当时想毕竟英国留学回来的,学校排名也还很不错,总不至于太难吧。"从英国留学回国的Amanda没有想到,面对"史上最大留学生回国潮",她的回国就业之路并不轻松。从英国回来后,由于毕业前紧张匆忙的准备论文,Amanda曾让自己放松了一段时间才开始着手找工作。断断续续在北京、上海大城市辗转多半年后,Amanda才在一家知名在线打车公司找到一份市场营销和公关结合的工作。虽然她对薪酬不太满意,但能进入自己喜欢的行业并且从事与所学专业有关的工作,Amanda已经觉得"很知足"了。
参加活动的学生纷纷留下个人信息,希望得到更多的互动机会。(图片来源:British Council)
Amanda的经历并非个例,每年的三月,恰逢英国高校的毕业招聘季,也正值中国企业的招聘旺季。站在选择的十字路口上,很多留学生跟当年的Amanda有着一样的困扰。一面是蓬勃发展的中国新兴市场和中国企业对国际人才旺盛的需求;另一面是时差、距离等一系列阻碍因素,留学生应该怎样快速与中国行业和求职市场接轨、省时高效地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已然成为众多海外留学毕业生最为关注的话题。
水土不服 融入是关键
2月25日, 英国文化教育协会举办的为期一个半月的"2017留英校友招聘节--留英校友职业发展研讨会暨小型招聘会"给迷茫中的留学生带来答疑解难的机会。活动分别在英国巴斯、伦敦、剑桥、华威,以及中国北京、深圳、上海等七大城市举办。在英国的四场"留英校友职业发展研讨会"现场,来自中国的三位行业精英--金融才子及牛津校友陆文奇、互联网"创业女王"鲍艾乐以及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创始人兼秘书长苗绿分享了他们的职场感悟和行业洞察,与参加活动的在英留学生探讨中国的海归人才市场现状以及金融、互联网等热门行业的就业情况和求职技巧。
华威大学活动现场。(图片来源:British Council)
随着留学生日渐"挤进"中国人才市场,随之而来的质疑声也此起彼伏。不少顶着教育专家头衔的人士,也纷纷写文章或者在电视谈话节目中对留学生"水土不服"现象发表评论。有一些中国雇主认为留学生"高不成,低不就",难以融入中国企业文化。甚至有人揶揄留学生人群不乏"三高"人士--"高视阔步"、"高瞻远瞩"、"高知博学",即所谓"高处不胜寒,低处不凑合"。在中西方截然不同的就业环境中,如何克服"水土不服",适应中国就业大环境,成为归国留学生面临的一大课题。
作为英国校友的"金融才子"陆文奇认为,留学生回国工作的一大原则应该是"对底线的东西要坚守,对非底线的东西要清留(清除残留)"。他举例说,"我在中国工作时听过很多留学生的口头禅就是'我在英国不是这样的',那这就是典型的没有'清留'。"他认为,这些留学生因为体验过海外的工作环境所以预设了一个条框,设定了一个比较坐标,但回国后发现并不适用,自然就会表现出一种'不接地气'。他建议回国就业"既要有底线,也要能融入"。
创业公司CEO鲍艾乐也有同样的感受,她以互联网行业为例,举例中国很多创业公司里加班是常有的事,但不少留学生回国发现和自己在英美国家环境中的体验大有不同,与想象中的工作环境落差很大,所以表现出极大的不适感。她也建议留学生,"如果回国发展,必须要能重新融入环境,及时调整自己"。
留学生回国找工作,端正心态很重要。这也是Amanda在近一年的求职过程中的最大感受。她认为,现在出国留学已经是一个很普遍的现象,留学生早已不再是"稀有物种"。找工作的时候应该踏实一些,过高的期望值反而会让自己无所适从。
留学生薪资水平增长快、后劲足
虽然相关研究尚未出具完整的数据报告,但根据"中国与全球化智库"长期的跟踪调查发现,留学生的优势是在一定时间之后才能显现的。而且,留学生的上升潜力很大,速度也很快,在工作一定年限之后,薪资水平的平均值明显高于同时期的中国本土高校毕业生,也就是具有所谓的"留学生的后劲"。新东方教育集团发布的《2015中国留学白皮书》数据就表明,留学生的薪资水平增长快、后劲足,总体优势仍十分明显,工作第一年的平均年薪为8.3万元(人民币,下同),而3年后就能达到32.7万元,此外,"世界名校"的光环在后期也会逐渐释放出光芒。
苗绿博士在华威大学做现场分享。(图片来源:British Council)
拉勾网创始人鲍艾乐也认同,留学经历带给留学生个人的成长是潜移默化的,是一个长时期回报,并非一蹴而就。同时,她也表示,留学生的国际化视野是需要慢慢显露的,需要经过一定时间来发酵。她还强调,在求职市场受欢迎的留学生往往具备上手快、工作主动和对复杂环境适应力强等特点。
根据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2016年发布的《报告》,有不少雇主认为,留学生的"标签优势"依然存在,六成企业在招聘时更倾向于使用留学人才,而82.5%的单位均在一定程度上对海归人员采取了倾斜性待遇(如更核心岗位、较高起薪等)。报告显示,相对于中国本土高校的毕业生,留学生的优势主要集中体现在:国际化视野更佳(78.7%)、外语能力强(78.3%)、独立思考能力强(73.1%)、生活适应能力高(68.9%)等方面。
就业市场 复合型人才将独占鳌头
除自身心态之外,留学生回国就业也受到越来越多社会舆论的压力,"海带"已经逐渐成为了当下社会赋予留学生的"新标签"。对此现象,苗绿博士认为,"海带"这个词已经被媒体过度放大,应该被取缔。她表示:"其实所谓的'海带'群体仍然是个小比例人群,'海带'现象也只是个小规模现象,不该被过度解读。"另一方面,她也认为,虽然留学生面临着越来越被"标签化"的趋势,但这背后凸显的,其实恰恰是人们对留学生所具备的优势的普遍认同,继而形成了"留学生回国工作起薪就应该更高"这样的固化思维。
对于留学生面临的就业压力问题,苗绿博士坦言,"找工作最艰难的时期是刚开始的一两个月,但只要有耐心,总会找到工作。"她认为,留学生就业的真正难点不是"找工作",而是"找好工作,当下中国人才市场对精通中外文化的"跨文化人才"大有青睐,素质高、能力强、业务精、知识广"的复合型人才会在未来市场中独占鳌头。
根据麦肯锡和中国与全球化智库共同发布的《届大学毕业生社会需求与培养质量调查》,近五成的本科毕业生留学选择STEM(STEM代表科学、技术、工程、数学)专业。苗绿从宏观层面分析,具有这些领域相关知识的留学生,正好符合中国人才市场的需求。她表示,中国正处于高速增产的经济"新常态"阶段,结构转型将为人才市场提供新的发展契机,中国社会急需高素质的海外留学人才。
她特别指出,从中国政府不断推新的人才计划就可以窥探留学生的就业前景。比如,2015年中国总理李克强所提出的《中国制造2025》人才战略计划中,就明确提到国家还需引进大量制造业方面的海外人才来补充缺口。苗绿表示,计划中所提及的信息技术产业、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新技术传播、现金轨道交通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电力装备、农机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级高性能医疗器械等重点领域,在海外都有先进的技术经验可供学习和参考,也正是留学生的可用武之地。
苗绿博士在华威大学做现场分享。(图片来源:British Council)
苗绿还鼓励留学生持续关注国家招才引智的一系列最新政策。此外,她也建议可以上国家的留学服务中心网站查看,也可以去地方官网查看,或者关注智库研究发布的报告。她还呼吁留学生多去熟悉政策,因为不仅会关乎自己切身利益,而且如果创业的话更要学会利用当地政策来谋求福利。
除此之外,还有近年来不断放开的出入境限制、户籍限制的改革以及不断完善的医疗养老机制,也成了不少留学生考虑回国的核心因素。参加招聘会的留学生吴为就表示,"我觉得现在毕业回国是一个恰好的时机,虽然很多人抱怨中国的就业环境尚不成熟,而且很多地区空气污染比较严重,但中国对留学生的政策支持和薪酬待遇普遍都不错,至少我身边不少人都感觉回国就业的形势目前好转了不少,而且回国之后还可以在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落户,这些越来越倾向留学生的优厚待遇让我更有信心选择回国外展!"
积累视野和经验 建立并维护人脉
在英国文化教育协会的招聘会中,三位专家都认为对于转战中国市场的留学生来讲,"海外经历"可能成为最大的卖点。对于有些行业,从业经验甚至胜过院校排名,尤其是在海外的当地机构的实践经历。留学生的最大优势之一在于了解国际市场,因此他们也鼓励留学生先去了解海外机构的运作模式,去思考文化冲突时的解决机制,然后再转向中国市场,发挥国际化优势,帮中国企业"走出去"。
陆文奇举了一个很好的例子:"想象一下,如果王健林坐在这里,我去跟他聊中国的地产行业,那他睬都不会睬我,但我要用我的知识见闻跟他聊聊怎么样帮他在英国赚钱,那可能就抓住他的胃口了。 "
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还明确表明了自己的立场:"就拿金融行业来说,我的观点非常明确。只要有机会,一定要在海外工作几年,积累足够的视野和经验,你至少有机会去观察一个成熟的产业体系是怎么运作的。"
招聘会现场,有留学生表达了自己的担忧:"留下工作是不错,但也时常听到一种说法是:如果你最终目标还是回国,那尽早回去,不然你在中国的人脉可能要逐渐断裂。"
对此,陆文奇用自身的经历回应说:"毕业后我在伦敦呆了7年才回国,但坦白讲其实并没感觉到人脉的明显断裂。相反,帮助我快速适应和建立新人脉的,恰恰是我在海外这几年所吸收的东西,让我获益很大。特别对于金融行业来说,去选择一个能够提供你国际视野的地方。然后5年之后再抉择是否要回国发展。回国你可能会有更多的机会来重新去建立很多新的东西。对于很多企业来说,他们花大价钱雇用你,就是希望你用'别人所没有接触过的东西',去填补他们目前所缺失的东西,你要清楚,那才是你的优势。"
对于留学生的人脉积累,鲍艾乐也分享了自己的看法。她看到活动现场,很多学生会后纷纷围近嘉宾老师,希望听他们近距离分享自己的职场经历,甚至很多还主动掏出手机和嘉宾建立社交网络联系,希望得到指引和推荐。
苗绿博士在华威大学做现场分享。(图片来源:British Council)
鲍艾乐随即分享感悟:"添加微信其实只是第一步,但能否长期维系联系要看你们彼此是否有可交换的信息资源。但是对于刚出校门的毕业生来说,和业界前辈的资源自然是很难匹配的,那么这时候你唯一能做的就是让自己变成一个值得被帮助的后辈,具有可被帮助的价值。同时你要先准备好自己,再去寻找机会遇见伯乐。"此外,鲍艾乐还给留学生建议,在面对行业'大佬'的时候,要彻底坦诚,不必乔装成很老道聪明的模样,也不要害怕露怯,要真诚的表达自己。
初入职场 "不要一鸣惊人,要养成好工作习惯"
对于刚出象牙塔、初入职场的青涩"小白",不少人还处在迷茫游离、尝试摸索的阶段。
鲍艾乐从她个人经历出发分享了自己在创业初期的职业选择。她坦言,初入职场的早期几年是一个"吸取"的过程,工作初期的目标不是要一鸣惊人而是养成好的工作习惯,让自己无论换到哪个行当都能够自如应对。她建议:"如果你对某个方向有所犹豫的话,就去看看身边的前辈,听听他们对于某个领域的工作状态的感受,从而去判断这份工作和你想象之间的差距,去考虑它和你个性的匹配度,因为选择一份工作,就是选择一份生活"。
除了向行业前辈求助,陆文奇还建议职场新人要尽可能去探索不同的求职渠道了来"推销"自己。有同学在会场表示自己平时主要依靠招聘方发布的帖子而投放简历,陆文奇直言不讳地指出:"要改变你的思维"!"因为很多岗位的招募都是以非传统的渠道完成的,没有招聘广告不意味着对方一定会拒绝你,为什么不做足准备上门去自荐?如果我是老板,我希望我的员工有这种挖掘资源开拓渠道去推销自己的能力,而不是永远等别人伸手给你提供一份工作。"陆文奇说。
英国文化教育协会校友会负责人布若尼(Bryony Inge)也鼓励在英学习的中国留学生多去参加校友交流会。但是她建议留学生要明确三个要点,即"第一,你的优势在哪里?第二,你能给对方提供什么?第三,你的问题是什么,你想要什么帮助?"布若尼还表示,从她的经验看,绝大多数的校友都非常愿意伸出援手,同时英国文化教育协会每年也会在中英两地举办留英校友职业发展研讨会和各种招聘会,并给留学生提供直接和企业或者创业团队直接互动的机会,为他们建立联系、增加信任。
参加本次活动的英国校友韩怀博目前就读于伦敦大学学院,她表示,这是她第一次参加British Council举办的活动,觉得很有收获。"因为三位主讲嘉宾来自各个专业领域,他们所关注与分享的内容有关创业、留学生或回国就业,以及中国对于海外留学人才实施的政策等等,这些信息的分享很大程度上为我打开了对于毕业后规划的视野,也使我去思考自己未来工作事业的可能性。"整场活动让韩怀博印象最深的,是陆文奇对于很多年轻留学生的建议。"他强调了在求学过程中对理论知识的融会贯通,以及我们走出国门后拓宽眼界、吸收信息及鉴别筛选信息能力的重要性。这也使我自己开始去思考以及总结自己在海外学习及生活过程中的得失利弊,重新的审视自己以及留学的初衷,觉得获益匪浅。" 韩怀博说。
(编辑:攀鸿)
Copyright (C) 2008 Nouvelles d'Europe.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号-1][京公网安备-1]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如何解决欧洲就业问题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