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禅宗和密宗的区别分类(除了禅宗,密宗还有哪些宗

汉传佛教与藏传佛教(密宗)向来相互排斥,褒我贬他,有水火难相容之势。汉传佛教认为藏传佛教(密宗)非真正佛法,其中掺杂了很多婆罗门教、苯教的内容,其宣扬之“不可告人”之密法不符合佛陀教言;而藏传佛教(密宗)则认为自己的法高于汉传佛教,称汉传佛教为“显宗”,他们乃是更高一层的“密宗”,在小乘大乘之上弄出一个“金刚乘”(密乘),宣称密乘成佛要比显乘快得多,一生即可成就,甚至即身成就佛的法报化三身。其密乘(以宁玛派为例)中最高乘即是(阿底瑜珈)无上大圆满法,此法成就即可实现即身成佛(成就佛法报化三身,即虹化)。对于汉传佛教与藏传佛教之间历代沿袭下来的争议问题,本人认为应该排除狭隘的宗派门户之见,客观理性地看待分析,不能光看表面现象,而要从本质特别是根本知见上入手。其实双方这种相互攻击、褒我贬他是毫无意义的,他们之所以产生这样的分歧对立实质上是因为彼此都没有真正吃透对方的佛法体系,在认知上均存在主观偏颇。

藏传佛教怎么不是真正的佛法了?其教理与三法印、一实相印并无违悖之处,其最上乘自性大圆满见(即大手印、一真法界)即是一佛乘,一乘实相,与祖师禅同出一味,其见地是没有任何问题的,至于它前面使用的各种各样的法,无非是应机而施的方便法,最终还是导归到究竟的一佛乘法。而其丰富多样的方便法中的确吸收了印度教、苯教等一些东西,但这是受到当地文化背景影响、为了让佛法生根发芽不得不作出的妥协,是佛教文化与当地文化民俗融合的结果。就像佛教进入中国后,也与儒家道家等思想产生了融合,但佛法的根本思想依然是不变的,因而藏传佛教肯定是佛法,这点毋庸置疑,无须诽谤密宗的法,否则即是诽谤佛法。

但是,有一点必须搞清楚,对于密的理解,决不是有些密宗里的人讲的“不能对人说”的所以叫密,也不是有些汉传佛教中人讲的“有很多见不得人的肮脏内幕”所以隐藏,很多人其实都曲解了密的意思,实质上密就是密意的意思,是一种非常高深的见解(主要指一佛乘),跟人说了人们也难懂很难相信,为了怕引起这些人诽谤,所以要暂且密而不说,等待根机成熟再来宣说。因而佛陀的密意不是不能跟人说,而是要看人的根机与悟性。其实佛每次转法轮,都或显或隐地宣讲了无上密意、一佛乘法,即一乘实相、即心即佛、烦恼即菩提、众生就是佛等,然而能领悟此密意的人却只有一小部分根机成熟者。如果将这部分最高深的一佛乘(无上乘)法称为密法的话,那么不管汉传佛教还是藏传佛教都包含了密法,不为密宗独有,像天台的法华,贤首的华严,净土宗的实相念佛,禅宗的祖师禅即是无上密!汉传佛教各大宗派其实都讲到了一佛乘法,只不过剖析进入的过程不一样,唯识通过五重唯识观,最后进入一乘实相;中观渐次或直入了义大中观(八不中道);天台通过开权显实,会三归一;禅宗则是直入一乘,不借弯路等。

密法的密除了无上密意之外,我认为还包含了一些殊胜的窍决修法,需要通过特定的方式传承,主要是成就报身、化身上的一些修法,密宗里也将这部分法称为密法。因为法身的成就是见性,即一佛乘法、无上密意上面已经讲过,不管汉传佛教还是藏传佛教里都有。

这里讲解一下佛的三身:法身、报身与化身。心的本性及心性空分即法身,心的自性明分即报身,空明无二中显现的现分即化身。明心见性是见到法身;修至六通具足,三身四智,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是报身圆满;千百万亿化身则是化身成就。三身是一切佛教体系核心教法与追求的究竟目标,是修行佛法最终的结果,也是最高境界。只有小乘佛教不讲三身佛,因为小乘仅仅利益自己,追求个人解脱,没有超脱超度他人的智慧宏愿,因而也就无所谓三身佛了。大乘中的密乘即一佛乘法虽提出三身佛,但从修行来讲,只说要证得寂灭无为,成就法身,但对报身和化身的修行则很少提。以禅宗为例,很多禅师见到了法身,不见得有报身化身的成就。禅宗讲大彻大悟成佛,但大部分成的只是法身之佛,明心见到了自性,但法身起用成就了没有?还没有,因为色身没有转。悟了道要转这个父母所生的肉身,转成毗卢遮那佛所代表的色身,那是光明的。肉身在死后不烂,还不能算是色身成就,仍是法身成就的一个附带作用。色身成就的修行者,生时自然是有六通,要走时不用烧他,他化作一道光就去了。因而禅宗破初关之后,见性之后,如何修转这个报身,在禅宗、汉传佛法里很难找到,据说道家南宗的祖师薛道光原来也是和尚,开悟了以后,却重新来学道家、学密宗。所以认为禅宗所谓悟了见道,不过只了了法身,报身与化身还做不到。禅宗里修行要到达破牢关才能成就三身,但至于如何才能破牢关成就三身,此中的密法现在已几乎无人可知了,六祖之前还有禅宗祖师可达这个境界(像达摩祖师便是三身成就的),但六祖之后则基本没有了。

那么密宗的密乘则不但提出三身,而且还提出成就三身的方法,依靠生起次第和圆满次第把自己的身口意修成佛的身口意,称为三密相应。而最高层次大圆满法在成就三身修法上是一种顿超法,通过彻却、脱噶方法修行即生就能成就三身佛。

由此可见,不管汉传佛教还是藏传佛教至少在成就法身(开悟见性)上都是一样可以达到圆满的,但报身化身的修法上汉传佛教很少提到,这个可能是因为历代的祖师怕修行者执着色身,反而忘了心性这个根本。因为了生死的关键还是在于见性,如果不在见性上用功,很容易就落入外道了。而且对色身的执著不彻底破除,色身的净化转化也不会彻底。据我所知,汉传佛学经典里在理上是讲到报身化身的成就的,即转识成智,当第九识转为法界体性智、第八识转为大圆镜智之后,前七识也跟着转识成智(此时才能彻底地转识成智了),第七识转为平等性智,第六识转为妙观察智,前五识转为成所作智。也就是前五识已转为法身的妙用了,此时不仅法身成就,报化二身也得以成就。由此可见,汉传佛教一般是通过破除我执、法执从而转识成智来成就法报化三身的。而以此作为判断至少要到八地菩萨才行,慧律法师也说过到了八地菩萨才有真正的意生身、化身,这时,凡夫的色身便已完全转化过来。天台圆教的说法是可以当下成佛,当下三身具足(圆满成就)的,这是汉传佛教里的顿超成佛,但这非上上根性者不能达之。至于报身与化身的具体修法汉传经典里的确很少提到,不过我个人认为报身与化身的一些窍诀修法应该在汉传佛教的密法如唐密、台密、华严密中有记载。只是这些密法在流传过程中遗失了不少,至今几乎已经失传。如果藏传佛教里在报身、化身成就方面真有殊胜快速之修法,我们不妨学习吸收过来,或想法把遗失的唐密、台密、华严密尽可能“捡拾”回来,以使得整个汉传佛教体系更加完备、圆满。我们不要以门户之见去排斥任何法,只要好的有利的都可以相互学习吸收。

然而密宗里不少人的做法也是有问题的,他们将一乘佛法、无上密法弄得自己独有似的,再加以各种手段进行神秘化宣染,又把汉传佛教贬低列为显宗,宣扬密宗比显宗更高一筹,这却是一种误导了。从上面的分析中已然明了,藏传佛教这种显密的分法应仅针对于自己这个宗派而言,金刚乘之前为显乘,金刚乘为密乘;而断不能将汉传佛教所有宗派佛法都划归显乘,汉传佛教也有自己的显乘与密乘。密宗一些人的做法其目的无非是勾起人们对密宗的好奇与兴趣,让更多的人成为藏传佛教信徒罢了。这是宗教内相互争斗而使用的一些手段,迷惑那些不懂真相的人罢了,我们不能因为这样的现象就否定了藏传佛法,但也不能盲目信奉藏传佛法金刚乘就高于汉传一切佛法的说法。

我们进一步来认识一下密宗的金刚乘,还是以宁玛派为例,金刚乘分为四部密续:事部、行部、瑜伽部、无上瑜伽部。前三部都是方便法,只有无上瑜伽部(也就是密三乘)是究竟法。无上瑜伽部分为摩诃瑜伽、阿努瑜伽、阿底瑜伽。摩诃瑜伽,意即大圆满相应,将观成的气脉等有相的东西化空,以与无相的法身对应。阿努瑜伽,意即无比圆满相应,以界智为趣入门,进一步把种种显现都化为一实相。阿底瑜伽,意即无上圆满相应,进而合三乘为一大密咒乘。

下面我们拿汉传佛教的大乘(菩萨乘)、一佛乘与藏传佛教这个金刚乘、无上密乘作一下比较。汉传佛教大乘之最高乘是一佛乘,与藏传佛教的金刚乘之最高乘无上密乘,在究竟真理上并没有差别,都是一乘实相、了义的中观空见,只是在修法上有所不同罢了。一般密宗认为金刚乘法比汉传佛教大乘法之所以殊胜,主要在于大乘法是从因到果次第的修法,而金刚乘法是倒果为因的顿超之法。大乘法利用因而趋向果,金刚乘法因果一起起修,因即是果,果即是因。所以金刚乘证果比大乘快。的确,直接在果位上修的顿法比在因位上修的渐法要快,但是汉传佛教并不是只有渐法没有顿法呀。汉传佛教的一佛乘法即是顿超法,即是金刚乘的无上密法,像禅宗的祖师禅、天台宗的法华、华严宗的华严、净土宗的实相念佛等。金刚乘里其实也只有无上瑜伽部相当于无上密法,一佛乘法。

密宗一般是以身口意三密与本尊(佛)相应这样的果位修法,然后将观成的自他本尊又化空,到了这里才算直入空性,一乘实相,而大圆满、大手印与祖师禅则直接进入心性,抵达一乘实相。一般认为大手印、祖师禅还只是大圆满的前半部分,即“彻却”,证得空分(法身)。大圆满后半部分“脱噶”则是可以同时证得明分(报身、如来藏),所以大圆满可以即身成就佛法报化三身,即虹化。

如果一定要说汉传佛法与藏传佛法有什么不共的地方,那就是大圆满的脱噶可以成就佛的三身,连报身化身也可以即生成就,而汉传佛教里大多只是法身成就,报身化身成就较少,因而很难即生三身成就,不像藏传佛教宣染得这么快,一生就能做到,并把虹化作为此圆满成就的标志,且能即生成就虹光身的为数不少。这种判断到底准不准确,也不得而知。关于大圆满虹化之源头可追溯到西藏古象雄文化、古象雄本教佛法,有兴趣的朋友可深入研究下。

综上所述,不管汉传佛教还是藏传佛教其实都已讲到一佛乘法、究竟了义的空性见、中道实相,只是针对不同根机的人进入的方法有所不同罢了。藏传佛教也就是密宗修法体系他是符合藏地的文化与藏人的根性的,密宗吸收运用印度教与苯教的密咒、双修法等,都是应时应地的一种妥协,若不然就无法在当地立足(这也是遭汉传佛教攻击的主要原因,但这只是表象,透过表象看本质,还是佛法的本质)。而藏地相对封闭落后,宗教神化色彩特别浓厚,所以便喜欢弄得神神秘秘的,多通过咒语真言修持。加上他们有大量的时间修行,很适合按道次第从有相再到无相,从事部、行部、瑜伽部再到无上瑜伽部(即一佛乘法)这样一级一级去修行。另外,他们刚强之个性不好驯服,必得借助于某种神秘的力量,因而特别注重上师善知识的引导力量,再加上历代沿袭的历史背景,政教合一的情况,使得上师与神权王权结合在一起,上师体制便是在各种因素下应运而生了(吸收了印度教的内容,其实每尊佛都可以理解成每个人的上师,发现自己内在的佛性即与自己的上师相应,汉传佛教将师父包含在僧宝内,藏传佛教却将师父与僧宝分开,这点大家必须搞清楚,不要认为汉传佛教就不讲上师瑜伽,汉传佛教其实也讲师徒之间的心心相应,特别是禅宗,以心印心便是最高境界的上师瑜伽,只是汉传佛教没有特别把这一块单独列出来,但已隐含在内,只是更注重向自己的内心去寻找佛性,外在的师父只是一个助力)。

在藏传佛教里,上师往往被视为佛的(化身),并认为其引导的恩德重于佛,所以把皈依上师放在皈依三宝的前面,如此更加突出上师的重要性。所以以吾观之,密宗里真正的上师(金刚上师)应该指成就者、再来的菩萨(至少也是有一定证量的大善知识,而不是任何凡夫都可以成为金刚上师的,所以他们也有一个金刚上师认证的程序),那么在此前提下修上师瑜伽,便能与圣者菩萨的佛性相应(得到“加持”),信愿力越大,加持力就越强,类似于净土宗里的观像念佛观想念佛,得到佛的加持从而更快地彰显自己内在的佛性,所以其修行速度相对较快,道理应该是在这里。但一般的凡夫特别是心魔很多的人一旦成了上师(金刚上师),便很容易变成魔头了,密宗的上师体制有利有弊,尤其是末法时代,成就者更少,具德者也不多,所以大家修学密宗选择上师(金刚上师)要格外慎重。

那么上师既然是佛菩萨的化身,佛菩萨的神力通过上师这个载体来执行这教化的任务,这本来也不失是一个较好的方便法,如果是具德上师,那么这种方法可以让他更容易教化摄受弟子,但如果不是具德上师,那么问题与危害就很大了。这也是为什么现代密宗乱象这么多的原因所在。这不是密宗的法有问题,而是密宗的某些人有问题。所以密宗到了应该反省改革的时候了,这样的体制再发展下去弊恐将大于利,特别是渗入汉地之后,对汉地的影响将会越来越大,从而使佛教越来越走向神权与个人崇拜,危害将越来越大。而且汉民与藏民根性不同,不能用相同的方法去教化。汉地科技文明相对发达,文化底蕴深厚,随着文明的不断进步,将进一步地去除神秘化、迷信化,人们将越来越走向理性、智信,宗教信仰也是如此,现在的年轻人不会再像以前的老太婆那样地去信佛学佛了,越往后,智信的人将会越来越多,宗教信仰也将会越来越走向科学化,神权、神秘的成分将会越来越少(以前不能公开的“密法”现在十之八九都已公开便是一个很好的说明)。因而如果密宗要在汉地乃至全世界弘扬开来的话,必得根据汉地乃至全球的时代背景作出相应的改革,不要在汉地也拿出对付藏民那套手段,汉民倒未必吃这一套,但很可能会被一些野心家欲望家所利用,呵呵。当然不单密宗如此,整个佛教亦应顺应时代进行适当的改革,否则很可能被其他更顺应时代的宗教所超越。

我虽身为汉民,但我没有狭隘的民族观,就像我没有狭隘的宗教观一样,对于佛教各个宗派都没有门户优劣高低之见,包括对藏传佛教亦是如此。我只是客观地从汉地文化背景与时代发展背景上谈谈个人对当代汉民学佛修行的一些建议。现在很多汉民对学汉地佛教各宗教理没什么兴趣,反而纷纷去学藏传佛教的法,密宗在汉地似乎越来越受欢迎,这的确有其吸引人与殊胜的一面,密宗的道次第极为具体完备,弘法的团体组织结构也非常完善,每个人每个次第的学修都非常清楚且有老师指导,相比之下汉地佛教各宗派学佛却似一盘散沙,各弄各的,也没有详细的次第与实修引导。汉民又较为精明,且生活忙碌,一听密宗说比显宗修行成佛快得多自然选择密宗,而密宗又有各种各样的法适合不同的人的需求,尤其在修神通方面来得更快(密宗注重气脉明点的修持,这点与道家相似,对身体的开发转化包括神通成就相对快一些)。这虽不是修佛的正途,但却无疑迎合了人的心理,汉传佛教并非没有这些东西,只是不去注重提倡罢了。因而不管从生命解脱还是神通法术方面,密宗都似乎胜过一筹,但密宗的生命解脱修行这块,按传统修证次第过于烦琐复杂,其实并不适于当代的汉民,这也是学的人多坚持的人却很少的原因所在,而其故弄玄虚的种种花样手段以及拿“上师体制”压人的做法,也不为大多真正的修行人所喜。刚才说了汉民的根机不一样,文化生活环境也不一样,更受汉民欢迎的无疑还是禅法、禅文化。其实在佛法本质上,汉传佛教没有输于藏传佛教任何地方,只是文化背景不同特点也不同罢了。不过在某些地方各有长短,则不妨相互取长补短。比如禅宗比密宗的长处在于见性上,不绕弯路,直入一乘佛法,因而明心见性成就法身较快。同时也没有设那么多人为的门槛与种种繁琐的仪轨规定,人人可修,简单直接,只要你与法能够相应。密宗比禅宗的长处则在于报身化身的成就方面有一些殊胜快速的方法。

佛教传入中国后,在中国形成了自己的体系,其中最有影响力的便是禅宗、禅学思想。禅既然是在汉地文化背景下发展起来的,这说明禅法实际上更适合汉民修行。汉民是相对聪明智慧的,而且汉民生活比较丰富多采,直指心性而又活泼灵动的禅法更符合汉民的思想与生活。实际上禅法涵盖了各个境界,不同层面都有不同层面的禅,最上禅法即祖师禅,可以让人明心见性开悟解脱。此即是金刚乘、无上乘。我们不一定要舍近求远去向藏地求金刚乘无上乘,禅里既已包含最上乘法。当然各自因缘不同随缘最好,有机会得到大圆满(大手印)或祖师禅以及一切的顿法都是一样殊胜的。但是在汉地如何弘扬真正的禅法、尤其是祖师禅这个最上乘法却不容易。

禅宗目前的问题主要有两个:一、低俗化世俗化;二、流于口头禅文字禅了。禅与生命解脱明心见性似乎越走越远,因而真正修行的人也很少选择修禅,禅门里也不参禅反而去念佛了。真正的禅法无上禅法越来越走向没落,在这种形势下,本人认为汉民更当负起弘扬禅法之责任,尤其是祖师禅,完全可以与藏传佛教最上乘法大手印、大圆满等相媲美,以及天台宗、华严宗、净土宗等其实也不离禅法,与禅宗均出自一味(亦是非常地殊胜),亦当并驾齐驱尽力弘扬,将本土佛法发扬光大,虽然佛法真理不分国界、民族,但是作为汉民,如果将自己本土的文化传承尤其是文化精华弄丢了,亦将愧对自己的历代祖师。在弘扬中国禅法、佛法这一问题上,我认为可一方面借鉴密宗之法,去其糟粕取其精华,达到取长补短之功效;另一方面依据时代背景进行适当的改革,融合各宗、因机取材地建立一套更符合现代人修学的相对简洁而又完整的修法体系,此外也可再建立一套以禅法为主兼顾各个层面修行的禅系列修法体系。如此于民于教均有利矣!

净土宗、禅宗和密宗的区别



佛友  犹如水中月,镜中花,可望不可及。
一切随缘,顺其自然  南无阿弥佗佛
尘缘佛心  一切相,着心生,一切生,由心起。心?为明灯需长明。心暗邪恶生,心善长明灯。佛教众善需奉行,不去成佛求往生!
人参果  南无大愿地藏王菩萨。
徐仕果  南呒阿弥陀佛 佛者,本心也!诸恶莫做,众善奉行即见如来。 归依佛,不坠地狱;归依法不坠恶鬼,归依僧不坠畜生!愿我等与众生都得早证佛道,脱离苦海!
缠禅不分  净土去污,去污见心,所有相都是虚妄,何处去污?着相求法,此外道也;密护心法,护而见心,心法非法,非非法,何心可护?禅门无相可去,无心可到,见法身无相,即见如来,山河大地,都是法王。
百事可罗  南无阿弥陀佛!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根性,所以根据自己最能接受的方式来自度。不管什么宗,见相离相修,你就是佛了?

中国佛教出现过许多派别,主要有八宗。一是三论宗又名法性宗,二是瑜伽宗又名法相宗、慈恩宗、唯识宗,三是天台宗又名法华宗,四是贤首宗又名华严宗,五是禅宗,六是净土宗,七是律宗,八是密宗又名真言宗。这就是通常所说的性、相、台、贤、禅、净、律、密八大宗派。

佛法本是一昧的,由于接受者的智慧、福德程度,即根性的高下不一,以及生存时代与生活环境的差异,对于佛法的认知、修行的偏重,也就有许多不同的分支派别了。

八大宗派的特点可以用一偈浅而概之:密富禅贫方便净,唯识耐烦嘉祥空。传统华严修身律,义理组织天台宗。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佛教禅宗和密宗的区别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