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非211 985硕士,985的我,为什么接连过不了简历关

465人已关注相关推荐:
虽然我是所谓985院校的学生,但我并不认同某些学校研究生调剂时“非985、211学生不要”的做法。我认为考研对于一些努力奋斗、渴望在学术研究上“更上一层楼”的考生来说是一个新的起点,他们有权与名牌大学的学生享有平等的录取机会,以“出身”论英雄显然有失公允。高校研究生招生调剂时的“211情结”反映出考生的公平竞争权利与校方想招到最优学生愿望的矛盾。但正如许多人所怀疑的那样,名校学生真的都能达到“985”、“211”水平吗?尽管名牌大学获得国家更多的投入资金,可是这并不意味着其培养出来的学生能力就一定比普通院校学生强。高考时一些考生的情绪状态和其当时的能力不足使得他们与名牌大学失之交臂,但普通院校毕业生的身份并不能成为他们选择深造时无法克服的“短板”。从现实需要来看,“985”、“211”大学的学生可能会更发展得更全面,但一所好的大学需要的不仅是综合水平高的学生也需要有在某一领域有特长或思维活跃不受束缚的学生来增强高校活力、促进学生间的良性竞争。从这几个方面看,高校调剂过度苛求“出身”的“一刀切”做法实在是有待改进。当我们反对高校调剂看“出身”时,我们实际上反对的是高校不能全面认识普通院校毕业生能力从而一竿子打翻一船人的行为和这种规则带来的发展不公和教育不公。“985”、“211”工程已是教育资源失衡的一种体现,我们实在不能让教育在其衍生的规则下与公平背道而驰。虽然我是所谓985院校的学生,但我并不认同某些学校研究生调剂时“非985、211学生不要”的做法。我认为考研对于一些努力奋斗、渴望在学术研究上“更上一层楼”的考生来说是一个新的起点,他们有权与名牌大学的学生享有平等的录取机会,以“出身”论英雄显然有失公允。高校研究生招生调剂时的“211情结”反映出考生的公平竞争权利与校方想招到最优学生愿望的矛盾。但正如许多人所怀疑的那样,名校学生真的都能达到“985”、“211”水平吗?尽管名牌大学获得国家更多的投入资金,可是这并不意味着其培养出来的学生能力就一定比普通院校学生强。高考时一些考生的情绪状态和其当时的能力不足使得他们与名牌大学失之交臂,但普通院校毕业生的身份并不能成为他们选择深造时无法克服的“短板”。从现实需要来看,“985”、“211”大学的学生可能会更发展得更全面,但一所好的大学需要的不仅是综合水平高的学生也需要有在某一领域有特长或思维活跃不受束缚的学生来增强高校活力、促进学生间的良性竞争。从这几个方面看,高校调剂过度苛求“出身”的“一刀切”做法实在是有待改进。当我们反对高校调剂看“出身”时,我们实际上反对的是高校不能全面认识普通院校毕业生能力从而一竿子打翻一船人的行为和这种规则带来的发展不公和教育不公。“985”、“211”工程已是教育资源失衡的一种体现,我们实在不能让教育在其衍生的规则下与公平背道而驰。第一,可以理解,不示支持。研究生教育作为向社会各领域输送更高层次人才的一项重要工作,其程序之复杂性要比我们参与到的几个环节远深得多。因招生人群多半是已成年的高校毕业生,各方面才能、履历、三观等等细化到社会工作生活中考量自然是不现实的,在这样的情况下总要有一些硬性标准站出来作为门槛进行筛选——985/211大学,因其在进行招生时所招收的学生已经是同届学生中相对的佼佼者,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质量,且在进行四年本科教育的过程里985/211大学自然也更占优势,无论直接教育水平还是校风学风都要比普通大学更好一些。所以选择这样学校的毕业生自然而然的更符合学校研究生招生要求,这无可厚非,但话说回来,就现今教育形式来看——第一,同一大学中学生质量参差不齐现象比比皆是,第二学生成绩越来越小的占比反映学生真正的能力,所以985/211的光环是否应该真正成为一块小跳板,成为一块敲门砖?我个人认为,这种做法的说服力实在是太小,学校应该将各项招生要求标准更细化进一步的实际考量学生能力,寻找出真正需要的符合要求的人才而不是用这些硬性要求过滤。第二,既然如此,脚踏实地。以目前的教育现状来看,中国的应试教育想要改观还是需要很费一番周折的,如此,成绩——学校层次——生活质量.....等等方面的挂钩一时间不可能解体,而名校光环也不可能在很快时间内因为政策的引导而褪去。莫说985/211,为了孩子能够上一所重点小学,家长不照样挤破头,托关系找路子不惜一掷千金买学区房吗?现状难变,活在当下,既知如此,早做规划,学校层次既然是王道,还是希望有机会有目标的各位把握好自己,尽量争取上游学校,改变自己毕竟来得容易得多——适应,生存之道。第一,可以理解,不示支持。研究生教育作为向社会各领域输送更高层次人才的一项重要工作,其程序之复杂性要比我们参与到的几个环节远深得多。因招生人群多半是已成年的高校毕业生,各方面才能、履历、三观等等细化到社会工作生活中考量自然是不现实的,在这样的情况下总要有一些硬性标准站出来作为门槛进行筛选——985/211大学,因其在进行招生时所招收的学生已经是同届学生中相对的佼佼者,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质量,且在进行四年本科教育的过程里985/211大学自然也更占优势,无论直接教育水平还是校风学风都要比普通大学更好一些。所以选择这样学校的毕业生自然而然的更符合学校研究生招生要求,这无可厚非,但话说回来,就现今教育形式来看——第一,同一大学中学生质量参差不齐现象比比皆是,第二学生成绩越来越小的占比反映学生真正的能力,所以985/211的光环是否应该真正成为一块小跳板,成为一块敲门砖?我个人认为,这种做法的说服力实在是太小,学校应该将各项招生要求标准更细化进一步的实际考量学生能力,寻找出真正需要的符合要求的人才而不是用这些硬性要求过滤。第二,既然如此,脚踏实地。以目前的教育现状来看,中国的应试教育想要改观还是需要很费一番周折的,如此,成绩——学校层次——生活质量.....等等方面的挂钩一时间不可能解体,而名校光环也不可能在很快时间内因为政策的引导而褪去。莫说985/211,为了孩子能够上一所重点小学,家长不照样挤破头,托关系找路子不惜一掷千金买学区房吗?现状难变,活在当下,既知如此,早做规划,学校层次既然是王道,还是希望有机会有目标的各位把握好自己,尽量争取上游学校,改变自己毕竟来得容易得多——适应,生存之道。
沦为大三狗!先表明观点:这件事情虽然不好,但是在中国却很现实而且可行!名校是从来不缺生源的,所以他们往往都会有很多富裕的人员去挑选。所以挑更好的人自然就成了学校的本能反应,可是怎样才能挑到更好的生源呢?一个个去核实,全面考察,成本太大。简单地优先选择985/211大学的学生自然就成为了一个便捷的途径。因为他们至少拥有:1、因为国家投入更大而拥有更优质的教学环境;2、因为大学更好,准入门槛更高,会有更优秀的同学资源;3、能考上这些大学,自然能有更好的能力证明;4、因为资源的丰富,更多进入实验室,参与老师课题的机会而有更强的学术能力;……所以不难理解为什么会优先选择985/211大学的学生。所以只能说可以理解吧,但是并不值得支持或者赞扬!先表明观点:这件事情虽然不好,但是在中国却很现实而且可行!名校是从来不缺生源的,所以他们往往都会有很多富裕的人员去挑选。所以挑更好的人自然就成了学校的本能反应,可是怎样才能挑到更好的生源呢?一个个去核实,全面考察,成本太大。简单地优先选择985/211大学的学生自然就成为了一个便捷的途径。因为他们至少拥有:1、因为国家投入更大而拥有更优质的教学环境;2、因为大学更好,准入门槛更高,会有更优秀的同学资源;3、能考上这些大学,自然能有更好的能力证明;4、因为资源的丰富,更多进入实验室,参与老师课题的机会而有更强的学术能力;……所以不难理解为什么会优先选择985/211大学的学生。所以只能说可以理解吧,但是并不值得支持或者赞扬!
中北大学(中国)
脑洞大过天际的正经少女。这个事情是比较普遍的,普通学校的一个学生考上了某高校的研究生,但是也可能被985,211调剂过来的学生给挤下去,这看起来很不公平,明明自己也努力了,而且成绩也达到了你学校规定的标准,眼看就要考上了最后被调剂过来的给挤掉了,想想都伤心,那这就代表着普通院校毕业的同学难以考上好的研究生了吗?其实不是的,选择985,211是老师评选的一个标准,但是并不是全部的标准呀,老是这么选择是有原因的。首先,985,211的学生质量总体来说比普通院校高,当然不是所有学生水平都比普通院校高,但是平均值是,所以学校在选择的时候优先考虑985,211也是情理之中,就像我们在市场上挑选包包,很多很多包包给你挑选,你不可能一个一个去查它的厂家去验证它的皮质或者质量,在这种情况下你就会挑选一些大家公认质量比较好的牌子的包包,同样的道理,每年考研究生的人那么多,导师不可能一个一个去看你到底是什么样的,大家把档案交上来,许多经历都差不多,当然是会选择“牌子”比较好的,因为大学校除了平均成绩好之外,可以接触到的资源也会相对较多,在这样的环境熏陶之下,学生的格局会比较宽广,可是这并不代表非985,211的学生就没有机会了,如果你的实力是过硬的实力,能让你在很多人中闪闪发光,导师一眼就能相中你的,这样的情况也不是没可能的拉,用实力说话才是硬道理~这个事情是比较普遍的,普通学校的一个学生考上了某高校的研究生,但是也可能被985,211调剂过来的学生给挤下去,这看起来很不公平,明明自己也努力了,而且成绩也达到了你学校规定的标准,眼看就要考上了最后被调剂过来的给挤掉了,想想都伤心,那这就代表着普通院校毕业的同学难以考上好的研究生了吗?其实不是的,选择985,211是老师评选的一个标准,但是并不是全部的标准呀,老是这么选择是有原因的。首先,985,211的学生质量总体来说比普通院校高,当然不是所有学生水平都比普通院校高,但是平均值是,所以学校在选择的时候优先考虑985,211也是情理之中,就像我们在市场上挑选包包,很多很多包包给你挑选,你不可能一个一个去查它的厂家去验证它的皮质或者质量,在这种情况下你就会挑选一些大家公认质量比较好的牌子的包包,同样的道理,每年考研究生的人那么多,导师不可能一个一个去看你到底是什么样的,大家把档案交上来,许多经历都差不多,当然是会选择“牌子”比较好的,因为大学校除了平均成绩好之外,可以接触到的资源也会相对较多,在这样的环境熏陶之下,学生的格局会比较宽广,可是这并不代表非985,211的学生就没有机会了,如果你的实力是过硬的实力,能让你在很多人中闪闪发光,导师一眼就能相中你的,这样的情况也不是没可能的拉,用实力说话才是硬道理~
我有六颗桃子!你要么?的确,限制“出身”的调剂模式有失公平,是规则不错,可以理解,但是不愿意接受。高考成为一考定终身的事情本就非议良多,而调剂限制了出身,就意味着很多在大学里想要努力的同学,会因为这样的限制再一次错失一次机会。我认为,是否接受调剂还应该以学生本身的素质和能力来决定。答主身边不少高考成绩并不高的同学,在考研时候都有了强大的逆袭,这意味着很多同学其实是有了想读的心愿后,是有学习能力的,应该给予这些同学这样的机会!的确,限制“出身”的调剂模式有失公平,是规则不错,可以理解,但是不愿意接受。高考成为一考定终身的事情本就非议良多,而调剂限制了出身,就意味着很多在大学里想要努力的同学,会因为这样的限制再一次错失一次机会。我认为,是否接受调剂还应该以学生本身的素质和能力来决定。答主身边不少高考成绩并不高的同学,在考研时候都有了强大的逆袭,这意味着很多同学其实是有了想读的心愿后,是有学习能力的,应该给予这些同学这样的机会!其实高校研究生调剂看“出身”的行为并非像很多人所认为的那样无视公平、罪不可恕。要知道,在研究生调剂之前的考试是公平的,对所有学生都一视同仁的,高校并不是从一开始就剥夺了普通院校本科生的权利。他们之所以选择非“985”、“211”学生不要也有其相应的考虑。不可否认的是,985、211院校的学生整体水平和综合素质都在一定程度上或多或少地高于普通院校学生,且此规定也可以说是名校间不成文的“协议”,在调剂时你录取我的学生,我录取你的学生,从学校角度来看这似乎更有利于自身生源素质的提高。我们与其揪着这一规定不放不如把目光集中在如何提高初考时的录取率上。其实高校研究生调剂看“出身”的行为并非像很多人所认为的那样无视公平、罪不可恕。要知道,在研究生调剂之前的考试是公平的,对所有学生都一视同仁的,高校并不是从一开始就剥夺了普通院校本科生的权利。他们之所以选择非“985”、“211”学生不要也有其相应的考虑。不可否认的是,985、211院校的学生整体水平和综合素质都在一定程度上或多或少地高于普通院校学生,且此规定也可以说是名校间不成文的“协议”,在调剂时你录取我的学生,我录取你的学生,从学校角度来看这似乎更有利于自身生源素质的提高。我们与其揪着这一规定不放不如把目光集中在如何提高初考时的录取率上。
阿洛伊修斯山城学院
天道好轮回,苍天饶过谁天道好轮回,苍天饶过谁什么叫非“985,211”不要,你要是真比人家“985,211”的厉害人家凭什么不要你?那清北的,连你“985,211”都不认。我记得导师以前有个博士生是北工大来的,我导师当时说,他的科研能力不足,上博士起码五年才能毕业,结果。。。不好意思。。。那个学长连毕业都没有做到。。。有时候不是老师挑你“985,211”,老师挑的是你的能力,而很多人总是对自己能力认知不足,因而。。。呵呵什么叫非“985,211”不要,你要是真比人家“985,211”的厉害人家凭什么不要你?那清北的,连你“985,211”都不认。我记得导师以前有个博士生是北工大来的,我导师当时说,他的科研能力不足,上博士起码五年才能毕业,结果。。。不好意思。。。那个学长连毕业都没有做到。。。有时候不是老师挑你“985,211”,老师挑的是你的能力,而很多人总是对自己能力认知不足,因而。。。呵呵看能力,不看学校好吧,看能力你总要拿出点什么来吧,你什么都没有,还一脸不服的说什么你比985,211的厉害,那你不是搞笑呢吗?看能力,不看学校好吧,看能力你总要拿出点什么来吧,你什么都没有,还一脸不服的说什么你比985,211的厉害,那你不是搞笑呢吗?很多院校“钟情”于调剂考生。资料显示,2012年北京地区接受调剂生的高校和研究所就有115所,仅陕西一省就有44所高校和研究所接收调剂考生。接收调剂的院校并非仅是实力一般的普通院校,名校也“钟情”于调剂生。只不过都是冷门罢了很多院校“钟情”于调剂考生。资料显示,2012年北京地区接受调剂生的高校和研究所就有115所,仅陕西一省就有44所高校和研究所接收调剂考生。接收调剂的院校并非仅是实力一般的普通院校,名校也“钟情”于调剂生。只不过都是冷门罢了虽然部分重点院校对考生是否来自 “211”或“985”院校都有一定要求,但更多的高校没有此限制。比如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就是一所“985”高校,科研经费充足、科研水平很高,只是由于地理位置比较偏僻,对东部地区的高分考生吸引力不足。报考这样的院校不是捡了大便宜o( ̄▽ ̄)d&虽然部分重点院校对考生是否来自 “211”或“985”院校都有一定要求,但更多的高校没有此限制。比如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就是一所“985”高校,科研经费充足、科研水平很高,只是由于地理位置比较偏僻,对东部地区的高分考生吸引力不足。报考这样的院校不是捡了大便宜o( ̄▽ ̄)d&
摇滚乐迷;交通运输行业人反正我不相信你本科能发sci,老师还不要你,哪怕你不是985,211反正我不相信你本科能发sci,老师还不要你,哪怕你不是985,211
后可以回答该问题
相关推荐:&a href=&https://www.applysquare.com/topic/MxddOX1ZN/& title=&保研比例越来越多,大家怎么看?&
相关标签:
相关标签:
关注我们咨询服务合作法律法规京ICP备号
下载申请方APP
即刻拥有你的学业规划助手非211、985应届生如何不在简历关被HR秒杀?
小编在后台收到很多同学们的求助:在很多名企招聘中。 很多非985、211院校的毕业生是很难进入企业的笔试与面试的。这也是很多大企业在招聘时,无形设立的一个门槛。那我们应该怎么办呢?此外,小编带来了一位非985,211应届生拿下四大offer的经历,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为啥都要985,211?
(1) 名校在办理户口时更容易(上海的加分)
(2) 公司规定(名校毕业生在招聘结果审核的过程中加分更多,招到一个名校学生和普本学生在算hr绩效时的分会不一样)
(3) 避免争议(如果招到985的学生,会说这个人不行,如果都是985的学生,招了一个普本的,最后不行,会说HR管理不严格)
(4) 筛选成本(985中选20个,要比普本中选20个,更容易选到“人才”)
(5) 隐形成本(如果公司名校的人居多,会有学历歧视)
如果非985、211院校的毕业生想进入名企,那真的要有很强的个人能力了。也就意味着你要比同类别的同学更优秀。
1、家里的关系,靠父母亲朋友
2、拼实习,在大学就争取去一些名企实习或者做一些让别人钦佩的事。这是最能让你得到HR青睐的方法。同时也需要你在大学这四年的时间多多参加名企举办的大型活动。( 例如百度之星、各种精英争霸赛等,同时也要能获得荣誉。)
3、走内推,通过一些社会渠道,微博,知乎,社会团体认识等方式走一对一的招聘,而不是HR到校园进行的校园招聘
4、迂回政策
暂时刚毕业的你,可能在经历和实践上真的不足以进名企,那么先至少签下跟你期望的名企同一个行业的非名企(得是正规公司哈,最好是有一定学习空间和发展空间的),在这家公司先实践、学习,同时关注你心仪的名企动态,通过工作中的努力来弥补大学时背景和能力的不足,最后跳槽到名企!
经验分享 非985,211如何拿下四大offer
虽然四大只是名企中的一个行业,但5哥希望大家能从这个人的经历看到共性的努力方法,如果你还有机会请加倍努力不要放弃,如果大学马上毕业来不及补救,可以考虑迂回策略,毕竟,你曾经付出多少,现在才能得到多少。
我是上海某二本学校的一名非会计专业的学生,外地人,绩点3.2,只拿过一次奖学金,还是三等,六级440分 ,没有大学学生会和社团经验,也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实习经验。我的竞争者来自上海各大名校的佼佼者。不过,我最后能赢的一个理由是,我比同龄人更了解四大,知道如何投其所好。绩点、六级、奖学金、社团、实习都不是毕马威真正在乎的,他们在乎的是背后的东西——你的人格和你的能力。
关于网申——大一的时候就去试一次
大一上听说的四大事务所,在听过众多过来人的介绍之后,明确了审计师这样一个职业追求,这两年来从没动摇过,我也非常愿意毕业后进入四大,大学里,我就是为了这份职业设计我自己的。
大一下听说了毕马威的精英计划,虽不能参加,但我也去做了做网申。 我想从中知道,他们想要什么样的人。
据我分析,影响最终录取的因素有:
一、一些基本信息。四大不在乎你的户籍,因为他们出差够多,你属于流动人口。四大在乎你的性别,因为审计其实是个体力活。所以,机会总是有的,如实填写就好了。
二、你想任职的所,全国有十几个办事处,上海算是总部,北京也很大。大所要的多,报的也多。
三、语言。首先当然是英语,其实有蛮多人还没考六级的,所以不填也不是很要紧。我只考了440分,还是很厚脸皮地写上去了,有两个原因,首先,后面笔试会有英文测试,其次,六级不反映口语,而口语是最重要的。粤语,毕马威的香港合伙人很多的。会的同学可以加分,不会也没关系。
四、资质。就是各种CPA、ACCA的证书什么的。我在课余一年里考下了ACCA的前七门,这也侧面证明了我的英语能力。
五、实习。四大喜欢招应届生,因为他们单纯,可打磨。况且大二的学生里,真正有像样实习经历的不多。
六、社团。我没参加什么社团。
七、奖项。这个如实写就好了。
八、开放问题。我是先截图下来,研究了半天,写好后再贴上去的。策略是,营造情景(时间、人物、地点、起因、经过、结果),这样有根有据,娓娓道来(但也别太拖沓),反映品质(正直、团结、服务精神、吃苦耐劳、热爱学习等)。
大概就这八个方面。除去第一个方面的七个里,我觉得,你至少要有一个方面足够引人注目。
总结一下策略吧,如果你和我一样,学校背景不够硬,那你必须要给出那么一样东西,能够证明,你一定是优秀的。低档次的社团和实习以及某些比赛是虚的,它们没法作为支撑,没有是没关系的。而一个雅思托福四六级的高分、一个ACCA之类的资质,足以简单粗暴地调动起HR的注意力,这些东西可比较、可核实。所以,要是你真的想有一天和名校的人一起平起平坐,那就在大学里学点实在的吧,特别是和我一样的二本渣。
另外,你进入了笔试、面试后,网申信息还会一直伴随着你,说不定你的网申和面试时提交的简历的不一致就很麻烦。所以,实话实说,认真对待。
关于笔试的一些技巧
5哥说:非名校的学生,如果拿到笔试机会,一定要加倍努力准备
笔试两个部分,基于各种图表的中文的算术逻辑题,24分钟24题;英文逻辑题,20分钟36题。
可以上网找着做做KPMG经典24题和36题。
算术里我就碰到了两大道原题。一个是第一大题(一大题有四小问),一个是汇率的那道题。
数学题的要点如下:
一、做多少题?能做多少做多少,如果觉得正确率还行,那做完再猜一道。一题猜错了不影响正确率,从最终结果来看,正确率非常重要。
二、不要戴表,那个东西只会让你头脑空白。做英语时我最后一分钟看了一眼,最后什么都看不懂了。数学我从头到尾都没看,最后做的比我预想的多得多。效率就是有效事件在时间上的正确排序。
三、不要迷信计算器,尽可能手算。很多数字,你计算器按出来的时间里,用草稿纸早手算出来了。
四、先看问题,再找信息。无非这么几类问题,做比还是做差还是相加,相对比例还是绝对数量。增长率什么的都是先做差再做比,汇率是先除再增再乘。你知道了问题,就知道了找什么信息。信息和问题之间的逻辑关系,最多四层。
五、直接无视小数点和零,选项基本不存在单纯位数上的差异。没有A.356000和B.35600这样的选项。只有A.356000和B.456000。位数不影响结果判断。按计算器上的小数点和零会浪费大量时间。
英语上的要点如下:
一、练习断义群。比如 performanceappraisal,management accounting,这就是一个词,你分开读是没法理解的。一个句子很长,这样的义群很多,你不断根本读不通,平时多练习,边读边用笔划义群,考试时就是习惯了。
二、题目是Cubiks的,不是SHL的,网上有例题。
三、还是别看手表。
四、英语真的要看平时的功夫。
关于面试——展现自己,投其所好
先是带简历去,他们会让你在群面前做自我介绍。
诚实,一定要诚实。给我们面试的就是一个九年的高级经理,他拿着你的简历问你很多,并且是抓着一个事情不断问下去,问细节。不是他觉得你好厉害,是他怀疑你。我那一场里,我被问的最少,经理问我一个“最佳视频奖”怎么得的?是不是我们队里有人会做。我就说,我找朋友帮我们做的。他就不问我了。
多夸别人,少吹自己。我自我介绍也是最短的,我说我在学习ACCA过程中遇到了很多来自四大的老师,他们都很厉害,他们的态度、能力、人格都深深吸引了我,我希望我有一天能和他们一样。这是实话,我也同时传达了我虚心学习他人的品格以及我对四大文化的极大认同。当经理问我一个比赛的细节时,我没吹嘘比赛多牛,我自己多牛,我说的是:“我的对手们很强,他们来自浙大南大等名校,我认识到了自己的差距”。对手强就是比赛强,比赛强就是我强,言多必失。经理问我们团队怎么样,我说两个非财务的同学给了我们很大的帮助,简化了我们的方案,其实有的问题不是这么复杂,每个人在团队里都能做出贡献,只要我们愿意倾听和理解。
另外,我必须提的一点是,事实上,像我这样非名校出身的学生是有一种优势的。毕马威办这个项目,要花很多的人力物力,对于名校的孩子说,这个项目有可能是一个跳板,以后出国、去投行,路很多。他们录取的顾忌会很多。而对于我来说,这就是我想要的,也是最好的,我就是要留下来,所以,务必告诉他们,你一定会留下来的。我的简历的最后就写下了一句:成为一名杰出的财务工作者是我在大学所明确的职业理想,我这一年多里做的事情都是围绕这个来的,衷心期盼您能给我这个机会。
另外,看了面经的人都知道一个点——aggressive。毕马威不喜欢aggressive的人。在我看来,aggressive是一种状态——你想拥有的发言权与你实际拥有的发言权不相称。你没有能力,你却要发言,大家不听,你就会激动,提高嗓门,顶撞别人。可如果你真的很出色,不要介意,大胆展现出来吧。所以,最关键的一点是发言权的获得和合理使用。在十个人里,我的学校背景是最不行的。所以,我在几个环节里进行安排。
第一,自我介绍里着重说的是我通过的ACCA,我在分析方面有知识上的权威。
第二,HR问我的问题就是一个做Case study的比赛,这又是一个能力的证明。
第三,第一句话一定要产生影响,让人印象深刻。我们一开始讨论的是项目的时间问题,大家讨论了一会儿,我一句话没说,直到大家已经形成意见了,我才举手,有理有据地说了自己的意见,并直接推翻了之前的决定。
第四,不要老听其他人说的空话,跟着别人走。看案例,全程紧抓数据。发言要有根据, 数据是最客观的根据。要形成能影响决议的数据,并能清晰地说出你数据的形成依据,这样的数据,两三个足矣。事务所成天和数据打交道,你抓住了数据,就能获得HR的亲睐。
其实也就是四个字——投其所好。多站在招聘方的立场想问题,只要你能给他们想要的,他们就会要你。
最后,5哥想说,非211和985的学生
首先,心态上要做好被名企拒绝的准备,你可以说这是一个不看学历只看能力的时代,但请你拿出证明你能力的东西;如果你觉得只看简历就刷掉你,不公平,请想想那些考上名校的孩子曾经为了考大学付出的努力,他们在大学里也未必不努力,抱怨解决不了问题;
其次,在方法论层面,刚刚说了四种,关系、拼实习、内推和迂回,此外,如果名企有招聘会(或宣讲会)到学校请一定抓住机会,带去一份拿得出手的简历,抓住一切机会让企业的人面试你或者至少关注你,没办法,竞争如此激烈,你不拼尽全力,总有人比你还拼(当然,希望你灵活点,别惹毛企业的人就好);
最重要一点,请至少保证自己能拿到一份offer,这里说的是别只在名企的树上吊死,你得先有份工作,能养活自己(5哥不说虚的,生存很重要),投简历别只投名企,准备笔试和面试也别只盯着名企,可以找同行业内名气相对较低,但是实力和发展还不错的中小公司,实在拼到最后没有名企offer,你至少有份工作
推荐大学生关注的公众号
500强校园招聘
fortune500
Yingzaizhichang
北上广校园招聘
IT互联网校园招聘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985本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