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贤小乘佛法如何修行七贤是佛法吗

七贤小乘七贤是佛法吗_百度知道
七贤小乘七贤是佛法吗
我有更好的答案
三无相行人、顶法、忍法、总相念住、暖法,俱在地前调心顺道,名为七贤七贤指小乘的七贤,又名七方便位,或七加行位,都是声闻乘人在见道以前的修行位,其位是五停心观、别相念住、世第一法,前三是三贤位。仁王经天台疏上日:‘一初发心人,七道种性人,二有相行人,六性种性人,五习种性人,四方便行人,後四是四善根。指大乘的七贤
为您推荐: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粉丝量:113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南朝“竹林七贤与荣启期”模印画像砖艺术研究.pdf
下载积分:800
内容提示:南朝“竹林七贤与荣启期”模印画像砖艺术研究.pdf
文档格式:PDF|
浏览次数:14|
上传日期: 16:38:27|
文档星级: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 800 积分
下载此文档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南朝“竹林七贤与荣启期”模印画像砖艺术研究.pdf
关注微信公众号佛法中如何解译“七贤”?
编辑:佛教用品网
佛学大词典 对“七贤”解释如下:
【七贤】(一)小乘俱舍宗所立。为‘七圣’之对称。谓声闻入见道以前之七方便位。又作七加行位。即:(一)五停心位:修不净、慈悲、缘起、界分别、数息等五观,顺次对治贪、嗔、痴三毒及着我、散乱等五障。(二)别相念住位:于身、受、心、法等四项所缘,观其自性与共相,以治净、乐、常、我四颠倒。(三)总相念住位:总观身、受、心、法,修非常、苦、空、非我之行相。(四)暖法位。(五)顶法位。(六)忍法位。 (七)世第一法位,具观三界四谛之境,修十六行相,遂至生世间最胜之善根之位。前三位为三贤,又称外凡;后四位为四善根,又称内凡。以未生无漏智,不能名圣;而以入正性离生之方便加行位故,又称七方便、七加行。法相宗立五位,以最初资粮、加行二位,总名七方便位。[大乘义章卷十七本、法华经玄义卷四下、华严五教章卷二]
(二)大乘所谓之七贤,即(一)初发心人,(二)有相行人,(三)无相行人,(四)方便行人,(五)习种性人,(六)性种性人,(七)道种性人。此七贤皆于地前调心顺道,故称为七贤。[仁王经天台疏卷上]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对“七贤”解释如下:
【七贤】 (名数)一五停心,二别相念住,三总相念住,四暖法,五顶法,六忍法,七世第一法。即通三贤与四善根(后之四)而为七贤。见玄义四下。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对“七贤”解释如下:
【七贤】 (名数)又曰七方便位。亦曰七加行位。小乘见道以前之修行位也。总称见道以前为贤位,见道以后为圣位。贤位中有七位:一、五停心观,二、别相念住,三、总相念住,谓之三贤位,四、煗法,五、顶法,六、忍法,七、世第一法,谓之四善根。此中有通别二名,通者,皆称为七贤,皆称为加行位。别者前三位为三贤。后四位为四善根,或四加行位。今则对于后之七圣位,而总称七位为七贤位。见四善根条。[囗@又]有大乘之七贤。仁王经天台疏上曰:‘一初发心人,二有相行人,三无相行人,四方便行人,五习种性人,六性种性人,七道种性人,俱在地前调心顺道,名为七贤。’
中华佛教百科全书 对“七贤”解释如下:
【七贤】小乘见道以前的七种修行位。又名七方便,或七加行。指五停心、别相念住、总相念住、暖法、顶法、忍法、世第一法。《大乘义章》卷十七(本)谓(大正44·789b)︰‘声闻乘或分为二,谓贤与圣。见谛道前调心离过名之为贤;见道已上证理成德说以为圣。(中略)见道以前修七方便名方便道。五停心观、总别念处、暖等四心是七方便。’此七种修行阶位之内容,略如下列︰(1)五停心位︰这是修五停心观的阶位。五停心观是︰不净观、慈悲观、因缘观、界差别观和数息观的五种观。停为止、住义,修此五种观法,能止住五过。不净观,是从观身不净而停止贪欲;慈悲观,是从观一切众生为父母而停止嗔恚;因缘观,是从观因缘性理而停止愚痴;界差别观,是从观五蕴、十八界等而停止我见;数息观,是从观出入息而停止散乱。但此五种观法中,不净观与数息观最为重要。由于修五停心观,心得到静止,进而要锻炼观慧,故须修四念住。(2)别相念住︰是对身、受、心、法的四法,别观为不净、苦、无常、无我,以之对治常、乐、我、净的四颠倒。(3)总相念住︰是总观身、受、心、法,而其所以称为念住,乃使心念止住于对境之位。观慧渐次成熟,开始修四谛观,名四善根。(4)暖︰为接近无漏圣火的前兆,故从喻立名。(5)顶︰为位在暖位之退与忍位之进的两际,恰在山顶,故名。(6)忍︰为认知四谛最为殊胜之谓,以忍以上为不退位。(7)世第一法︰为有漏法中最胜的善根之谓,此位只有一刹那的时间,随即进入见道,生无漏智。此中,前三者又名三贤或外凡,后四者又名四善根或内凡,三贤为顺解脱分,即顺益解脱(涅槃)的资粮;四善根为顺决择分,即顺益决择(无漏胜慧)的善根。[参考资料] 《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多经》卷上;《法华玄义》卷四(下);《华严五教章》卷下;《天台四教仪集注》卷中;《五教章通路记》卷四十五。
陈义孝佛学常见辞汇 对“七贤”解释如下:
【七贤】 1.指小乘的七贤,又名七方便位,或七加行位,都是声闻乘人在见道以前的修行位,其位是五停心观、别相念住、总相念住、谦法、顶法、忍法、世第一法,前三是三贤位,后四是四善根。2.指大乘的七贤。仁王经天台疏上日:‘一初发心人,二有相行人,三无相行人,四方便行人,五习种性人,六性种性人,七道种性人,俱在地前调心顺道,名为七贤。’
编辑:佛教用品网
市场价:¥84.00
本店价:¥55.00
市场价:¥84.00
本店价:¥55.00
市场价:¥270.00
本店价:¥124.00
市场价:¥177.00
本店价:¥118.00
市场价:¥177.00
本店价:¥118.00
市场价:¥621.00
本店价:¥345.00
市场价:¥621.00
本店价:¥345.00
市场价:¥621.00
本店价:¥345.00
市场价:¥621.00
本店价:¥345.00
市场价:¥621.00
本店价:¥345.00更多佛教文章,请关注善缘网官方微信公众账号:shanyuanwang010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小乘佛法内容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