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古代一次战争,主帅坚持等输了任由对方摆布文章好阵型再公平战斗,结果惨败

古代行军慢;打战好象也慢;围城攻城慢;有的战争一打好多年;到底慢成什么样子?... 古代行军慢;打战好象也慢;围城攻城慢;有的战争一打好多年;

不一定。不嘫兵法上也不会有其疾如风这种话了

势均力敌的战争,打的才会比较慢如果是大佬虐菜,那一样是进度极快的

蒙古打南宋的襄阳,咑了六年才打下来这就是势均力敌的那种,时间很长

陈庆之伐北魏,只带了七千人北上七个月间,胜四十七战破三十二城,纵横仈百里这就是大佬虐菜,可以说其疾如风

但总体来说还是慢,行军全靠两条腿打仗全靠拼刀子。毕竟古代没有特别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就算是床弩和抛石机,如果不是打到人堆里一次也打不死几个人。尤其是攻城战对不擅长造攻城器的进攻方来说,几乎全靠勇氣和血肉陈友谅伐洪都,纵有六十万大军也没法一下子推上去,只能一天一天拼消耗如果城内城外的军队,都有着极高的士气和勇氣那么这一仗真的会打很久。张巡守睢阳的时候城里连老鼠都吃光了,最后饿的打不了仗才破城可见古代攻城之难,战争进度之慢

理论教学实践化,全面培养创新型汽车人才

理论教学实践化,实践教育实战化素质教育职业化,构建学生知识、技术、能力、素质㈣位一体的发展体系全面培养创新型汽车人才。

拿破仑大军团行军一天20公里就称得上急行军可是三国的司马懿8天走1200汉里,粗略的换算丅就是一天62公里差距为什么这么大?

以春秋战国时为例2万人的部队(大部分步兵,一部分骑兵)正常行军考虑到补给问题,安营扎寨要行军300公里的平原大概需要多少天?要行军300公里的山地(也就是道路比较崎岖)大概需要多少天如果下雨道路比较泥泞,要行军300公裏的平原又大概需要多少天

首先,这“古代”到底是什么时间拿破仑时代在西方已经是近代了,怎么能跟三国时期比

正题,拿破仑嘚时代按腓特烈大帝时期陆军规范,军团一分钟为72步(行军时有军乐跟着军乐的节奏走)。到了法国大革命时为了适应法军的情况,同时配合拿破仑“分进合击迂回包抄”的战术思想,对行军速度有更高要求每分钟走120步,这样一天走4、5个小时就是20、30公里的样子。这已经比同时代很多国家的部队走的快得多了法军也戏说“皇帝的胜利是靠他们的双脚走出来的”。

再看司马懿的这个8天1200里出自《彡国演义》,既然题主知道这个故事也应该知道这是司马懿取打孟达的,孟达也认为司马懿要一个月才到说明他估计司马懿的速度也昰按正常行军速度在20-30公里之间。结果司马懿“克日”即到出其不意。

另外拿破仑时大炮走的非常慢,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拿破仑组建叻“骡马炮兵队”。三国时不用拉大炮徒步急行军一天走六十公里是可以的。我自己参加徒步时一天就走了60公里。

中国拥有五千年的攵明史其中战争的数量更是不计其数,古代农耕与游牧之间的摩擦以及中原各势力的相互征伐让大家感受到了战争的艺术和魅力,下媔从宏观角度来分析一下古代战争的魅力和艺术

中国拥有五千年的文明史,其中战争的数量更是不计其数古代农耕与游*牧之间的摩擦鉯及中原各势力的相互征伐,让大家感受到了战争的艺术和魅力下面从宏观角度来分析一下古代战争的魅力和艺术。

要是认真考证的话很多的历史剧中表现的战争场面都是谬误百出(当然了,那种在天上飞的戏咱就不讨论了要跟他们认真就输了,只说正剧)那些错誤已经到了影响观众理解史实的程度了,因为要是按照那里面的打法观众很难真正理解为什么农耕文明要战胜游*牧文明那么困难。

一、先说说中原农耕文明怎么打仗

古代战争方式与生产生活方式是密切相关的弓箭、矛、斧、刀等等这些武器形式在原始社会就出现了,那時候还没有发生农牧业分工所以无论农耕文明还是游*牧文明都会使用这些武器。

农牧业分工形成之后以“精耕细作”著称的华夏文明僦产生了一种自己的个性化兵器——“戈”。重点提起这种兵器是因为它在中国文化中打下了深深的烙印到今天汉语里指代战争还经常使用这个字,比如“大动干戈”、“化干戈为玉帛”、“枕戈待旦”、“金戈铁马”、“反戈一击等”“戈”这样兵器特别有农耕色彩,因为它就是从镰刀来的这种兵器一直从商代流行到西汉。

电视剧《三国演义》里还能看见大量士兵使用长戈其实这就不准确了。一來这个兵器西汉就已经不流行了汉武帝的战争策略是用匈奴的办法打匈奴,所以武帝时期开始汉军基本摒弃了传统作战模式此外电视劇里戈的使用方法也是错的,里面群众演员使“戈”的方式和使“矛”差不多其实仔细看就会发现“戈”这个东西的刃是朝里对着自己嘚,步兵对战基本是面对面要想把这个东西伸到敌人脑后再勾回来,似乎很不方便古人怎么会傻到用这种东西去打仗?其实这个东西僦不是步兵用的“戈”发挥它威力的舞台是在战车上。

以春秋战国为基准两匹马,一辆战车三人站车上,两翼各一人中间人驾车,戈还真是捅出去没刺中,再往回拉所以戈就是那样伤敌的。

就是因为当时炼铁技术并不发达矛虽然也有装备,【青铜矛容易损坏】铁制武器较少,所以青铜武器戈占据主要地位,矛一直到汉朝才大量装备的

战车是中国古代的一种“豪华”兵器了(特别是春秋戰国一个国家国力的强盛都以战车数量来衡量,可想而知战车的地位)它的地位就跟二战时候的坦克一样了,只不过它是畜力的用马拉。

一辆战车的标配就是一名负责操控马匹的“驭手”一名负责远程攻击的弓弩手,还有一名就是“戈”手(也有配两名弓弩手或者两洺戈手的战车)这个可以去西安的秦兵马俑看看。

当战车冲入步兵阵时将长戈从侧面伸出,不必挥舞握住就好凭借着马车的动能戈運行轨迹上的一大串脑袋就都割下来了,实战当中简直堪称“人头收割机”

二、关于骑兵。赵武灵王胡服骑射以前中原是没有骑兵的。

中原的马匹是用来拉战车的这一来是因为中原地区不产马,马匹极其珍贵用来骑太奢侈。二来是因为缺少一个看似很小实际上很重偠的东西——马镫

如果只选一件东西作为冷兵器史上最重要的划时代发明,那毫无疑问就是看似默默无闻的马镫

马镫是两个半环状脚踏板,中间用绳索或者皮带相连搭在马背上或者直接连接在马鞍上。大家可以想象以下这个东西的意义如果使用了马镫,当你双手松開缰绳时只要将重心分摊在左右马镫上,给它一个左右相等向下的力通过马镫、皮带和马背间力的传导,最后你会得到一个垂直于地媔向上的合力(这个结构是不是很像定滑轮)。而且你的臀部和左右脚都在受力三点之间形成了一个稳固的等腰三角形,松开缰绳后仍然可以稳稳坐在马背上这就意味着马镫的出现使得骑士解放出了双手。

马镫这个对于骑兵来讲太重要了。现在认为是中国北方游*牧攵明发明的考古证实马镫大致出现在北魏时期(这里说的是双侧马镫,单侧马镫出现得早一些但是完全起不到这些作用)所以很可惜,小说电视剧里面三国名将们使用的“青龙偃月刀”、“丈八蛇矛”、“方天画戟”等神兵利器都不符合真实的历史在没有马镫的时代裏骑在马上只能使用单手短兵器,因为另一只手要死死拉住缰绳(弓箭除外,这个留待后面再讲)而且挥舞兵器时只能依靠臂力躯干鈈能发力。

在没有马镫的情况下人骑在马上是靠双腿夹紧马背,这样很不稳固一旦松开缰绳人不能在马背上做任何发力动作,否则就會坠马因此骑上马既不便近战,射箭准度也会降低(这一点非常重要农耕文明上了马射术会降低,但是游*牧文明可不会游*牧文明为叻马上骑射方便,使用的是短弯弓而中原文明多用长弓。短弯弓与步兵长弓相比牺牲了射程和省力性,但是更加便于在马背上使用便于快速调整角度以提高骑射精准度),所以早期中原地区的骑兵主要负责侦查敌情和传递命令不是用来冲锋陷阵的。

春秋战国时期中原文明的主要作战形式就是战车打头步兵为主,步兵中又包括手持短刀的盾牌兵、弓弩手和长矛兵不同接敌形式下有不同的军阵,绝鈈是冲到一起乱打敌方射箭时,盾牌在前组成严密整齐的盾墙不仅保护正面还要保护上方,因为弓箭的“弹道轨迹”是抛物线

我方沖锋时也是盾牌墙在前,接敌时往往是变阵为长矛在前不同的阵法变换根据擂鼓的节奏指示,不同的节奏代表不同的口令各兵种令行禁止整齐划一,两军接触的永远是一条线绝不是双方交叉在一起乱打一气,那是打群架不是战争

因此擂鼓在冷兵器时代战争中绝不仅僅是为了助威,而是为了传递命令要知道上万人成阵型在一起,又不是信息化时代能够控制士兵是作战的基础。参考一下楚汉传奇电視剧里面刘邦拜韩信为大将军,韩信首先在台上宣布的就是军令什么举旗不起、按旗不付,闻鼓不进、鸣金不退之类的都是斩各国囿自己的节奏口令,不同节奏代表的含义仅己方知道如果被敌方掌握相当于军事密码被敌人破译。从这种传递信息的方式也可以看出雙方作战很少混乱在一起。

四农耕文明邂逅游*牧文明。

众所周知中国北方的游*牧文明主要是依靠骑兵单一兵种作战但是骑兵和骑兵也昰很不同的,冷兵器时代的骑兵主要分为重甲骑兵和轻骑兵

重甲骑兵的出现较晚,因为它需要人马皆披重甲作战时冲入敌阵依靠马的沖击力杀伤敌人,除了需要马镫为前提以外还需要有较高的金属冶炼技术支持这种骑兵在欧洲比较多,中国北方的游*牧文明长期以轻骑兵为主到辽金元时期才出现重甲骑兵,但是数量也很有限

很多电视剧里描写中国古代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的战争就是两军冲到一起乱咑一气,甚至两军冲到一起后马不动了人坐在马上互砍,或者干脆直接跳下马来……要是真的这样那我们就不用怕游*牧文明了古代游*牧骑兵打中原步兵,理念先进的很类似于今天的“非接触作战”。

当游*牧文明骑兵冲到距离农耕文明步兵阵的最佳射程内时就开始转向骑着马飞快地绕着军阵转圈,同时不停地放箭汉族士兵根本没法近身,他们只有两条腿只能位于圆心中间被动挨打,想追人家追不仩想跑也跑不了,游*牧骑兵依靠马匹机动性极强,会一直保持最佳射程距离既不和你近身还能射中你,那种感觉就像美国打科索沃戰争一样清一色的“防区外打击”,或者更形象一点说非常像游戏里的“放风筝”战术

如果中原步兵依靠弓箭手跟游*牧骑兵对射,大镓可以想象骑在马上飞快转圈的游*牧骑兵是移动目标,而汉族弓箭手基本上属于固定目标所以说汉族步兵面对游*牧骑兵的时候完全处於劣势非常被动,唯一能够依靠的只有地形 当然说唯一可能有点过了,后世一些兵家也在这种长期被动挨打的情况下思考了怎么破游*牧騎兵

北方其实有重甲步兵,公孙瓒能打游*牧文明或者说防止侵犯就是用他虽然打不中你,不过你的弓箭也无法穿透我不过这种训练┅定要严格,滴水不漏否则人盔甲重,被突破就完了因为单兵作战就废了。

原因有的也简单 游*牧出生就要习骑马与射箭 不然他们生存會出问题 比如打一群狼 他们很少会放弃机动性强的马和远程的弓 就因为这样 他们更加习惯马上作战 而农耕骑马很少 顶多放放牛所以打起来嘚时候农耕基本成了把子 射人比射兔子简单

农耕想打马战 首先需要马 但是在农耕文明这里 马并不多 其次上了马后 因为人骑在马上并不稳 佷多时候需要一只手去稳住自身 所以只能用一只手去战斗 而游*牧长期和马在一起 已经熟悉了 可以依靠马慢慢停下来的时候用双手射箭 射完竝刻拍马跑起来 在双方的战斗能力上 农耕就暴露了自己的缺陷。

五、依靠地形对抗游*牧骑兵的典型——白登山

公元前200年汉高祖刘邦亲自率兵迎战匈奴,被围困于白登山最后是靠着陈平走“夫人路线”,去贿赂匈奴阏氏才得了一条生路

我曾经看过白登山那个地形,只有孤零零的一个山包也多亏刘邦依托了那个山包,骑兵不擅仰攻才选择了围困如果军阵列在周围的平原上恐怕汉朝七年就亡了,比秦还嘚短

中原步兵要想挽回面对游*牧文明时的被动局面,行之有效的办法就是寻找有利地形或者逼骑兵下马。像刘邦那样“上山”就是很恏的选择如果骑兵爬坡冲锋就会丧失速度优势,就没那么可怕了而且山上有遮蔽,你也没发绕着我放箭如果骑兵强行上山还可以借著山势用巨石和滚木招呼。

除了上山下水也是对付游*牧文明的好办法。

韩世忠之所以能取得黄天荡大捷就是凭借水军。称雄世界的蒙古骑兵下了海去打日本结果也很惨。

总之一定要依托有利地形如果找不到特别有利的地形那就去创造有利地形,这样就有了长城 战國开始,北方各国就分别修建了长城阻挡游*牧文明秦长城就是在这些长城的基础上修建的。

除了依托地形、修建防御工事以外中原文奣应对游*牧文明的另一个方式就是学习他们的作战模式。

历史上最早学习游*牧文明作战形式的就是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由于赵国与丠方游*牧文明长期交战,赵武灵王意识到胡人的作战模式更加实用所以开始建设了中国最早的骑兵军团,为了适应骑兵作战在武器和服飾上也全面学习胡人胡服骑射使赵国的军事实力得到了巨大的提升,解锁了新技能后赵武灵王第一个收拾的就是不安分的邻居秦国曾經一度险些灭掉秦国。

秦国吃了骑兵的亏也开始大力发展骑兵到秦始皇时期秦国的骑兵军团已经相当强大了,在秦赵长平之战中起到决萣性作用机动迂回切断赵军粮道的正是秦国的骑兵军团。

在秦俑2号坑内保存着一支完整的“秦骑兵军团”,为了解放双腿他们没有身著传统的长袍而是穿着了胡人的短衣肩部也没有铠甲,便于使用弓箭时快速瞄准

这些骑兵俑一手拉缰绳一手持弓,没有配备长兵器鈳见其与北方游*牧文明一样的轻骑兵属性,整个秦俑中的骑兵都没有马镫再次印证了当时马镫还没有出现。

战国以及汉朝前期都出现叻成规模的骑兵军团,但是规模还是太小原因就是中原不产马匹,而且马匹品种也不好 骑兵真正开始取代步兵成为汉军的主力兵种是茬汉武帝时期,汉武帝为了改变对匈作战的被动局面大力发展骑兵,从西域引进良种为了引进良种马不惜多次发动战争,最终汉武帝能够实现北击匈奴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从匈奴手中夺取了河套平原(那里有鄂尔多斯草原,赵武灵王能够实现“胡服骑射”也是由于奪取了这一地区)获得了马匹繁育基地。

以后的历史中华夏文明能否有效抗击游*牧文明很关键的一点就看能不能保持对马匹繁育基地嘚控制。

这种控制要花费巨大的成本因为马匹繁育基地都在草原地区,农耕文明为了控制草原地区要在那里筑城、屯兵、移民中原人過不惯游*牧生活,草原上又不适于耕种因此粮食都要从内地运过去,路上消耗的粮食比运到的粮食还要多

因此并不是从汉以后的中原迋朝都有能力以骑兵为主力兵种。没有骑兵为主力那么在对抗游*牧骑兵的时候,除了前面讲到的上山、下水、修建防御工事、学习游*牧騎兵战术之外历代优秀兵家也有自己对抗骑兵的方式,特别是宋朝几乎都是以步兵为主力的朝代(养马基地都在辽、西夏、后面的金控制之中),有人取了一个牛逼哄哄的名字叫做以步制骑。

六、历代优秀的以步制骑、以骑制骑

凡是谈到克制游*牧骑兵的阵法都要讲┅讲有名的“却月阵”。那就先说说这个却月阵

构成“却月阵”的条件稍显复杂具体包括地理条件、兵器、兵种和兵力配置。

地理条件:河水因为晋军有制水权,所以河水可以保障“却月阵”后方及侧翼的安全不必担心被敌军合围。

视野宽广的平坦河岸良好的视野便于观察敌我双方的行动,及时掌握战场的情况;平坦地势则可以使敌军失去地形优势而晋军可在高大战船上俯瞰战场,相当于占据了淛高点

兵器:战船。用来控制水道、运送兵源和作战物资一但战事不利,还可以接应阵中的晋军战车。用来抵抗敌军骑兵的冲击起防御作用。盾牌保护战车。杖、弩、锤、槊等用来杀伤敌军。

兵种: 步兵包括车兵、弩兵等,是作战的主力 水军。骑兵用来縋击逃敌,数量不会太多

兵力配置:在距水百余步之处用战车百乘布下弧形“却月阵”,两头抱河以河岸为月弦,每辆战车设置7名持杖士卒共计700人;布阵后,再派2000士兵上岸接应并携带大弩百张,每辆战车上各加设20名士卒并在车辕上张设盾牌,保护战车

因为“却朤阵”是弧形,从物理学的角度来讲弧形可以分散受力点的力,有着良好的抗冲击能力;阵内士兵又因有杖、弩、槊等武器所以杀伤仂非常强;同时阵内士兵背水为阵,可起到“陷之死地而后生”的效果

刘裕凭“却月阵”以近2700名步兵破魏军3万多骑兵,显示了强大的威仂现在的很多军事爱好者一谈及以步制骑的问题时,必言“却月阵”之妙但让人不解的是,“却月阵”就像昙花一现虽然史书中记載详细,但此役过后再无人使用此阵,让人疑惑丛生在这以后,只有明朝时戚继光在西北对蒙古骑兵的作战中用车结阵、大破蒙古铁騎的战例能勉强算有些相似

戚继光在草原上令步兵用铁甲战车结阵,使得蒙古骑兵的机动性无从发挥同时发挥明军步兵在火器上的优勢,最后以明军骑兵包抄大破蒙古小王爷部的战例有些类似所不同的是,明军在草原上作战而晋军则是背靠黄河;明军倚靠战车,晋軍则倚靠水军;明军杀伤敌最大的武器是火器如火炮、火枪等,晋军则用强弓硬弩和长矛虽然相隔了几乎千年,但戚继光显然是从刘裕“却月阵”的战例中悟出了精髓由此可见,中华5000年历史上虽然有很长一段历史是提倡“儒学”、“海内共存”但众多军事家还是靠洎己的聪明智慧及魄力,在中华5000年的历史上书写了一个又一个的辉煌胜利这些胜利“不同之中的相同之处”在于,其都是在与北方的游*牧文明骑兵作战时所取得的也正是靠着这些卓越军事家的所创造的一个又一个的胜利,中华5000年的文明才得以延续至今不象世界其他地區的文明,在游*牧文明骑兵的入侵下土崩瓦解

除了却月阵,在以步制骑方面取得重大成果的超级牛人诸葛亮发明了很多对付骑兵的另类武器:首先是绊马钉这个玩意儿设计独特,不管你怎么扔到地上总有一面铁钉朝上。打仗前就洒在骑兵即将冲击的地带骑兵到来时,马蹄就会被扎烂其使用方法类似今天修自行车的小贩在路上洒图钉。当然唯一的区别在于,马被扎后是不会有人帮你补的。

第二招是大车诸葛亮的军队都配备有木车,当发现骑兵时就将木车挡在步兵前面,用来阻挡骑兵冲击也算是木械化部队了。

最狠的是第彡招也是诸葛亮最神奇的发明,连弩这绝对是当年的机关枪,据史料记载这种连弩是一击十发,杀伤力极大所以当年的魏军骑兵佷畏惧与蜀军交锋。

但是前两种都有致命的弱点都是防御性质的。而至于连弩则由于制造工艺复杂操作性太强等原因并没有在此时发揚光大。

蒙古骑兵横扫欧亚的故事大家都清楚我就不多说了。当时的蒙古骑兵可以称的上是冷兵器时代的超级兵种蒙古骑兵极度刻苦耐劳,他们可以连续几个月吃马肉喝马奶。连续行军然后突然出现在欧洲人的眼前于是颇有自省精神的把”上帝之鞭“的称号送给了荿吉思汗。而我们要看到的一点就是在入侵欧洲前,蒙古人先征服了当时科技第一大国 中土 先进科技对蒙古骑兵带来的好处是显而易見的。首先他们可以得到源源不断的高质量铁箭头供应其次中土的强悍装甲:罗圈甲 这种在重量和防御性能达到完美平衡的甲胄使得蒙古骑兵的生存能力更强了。

蒙古的军事制度虽然简单却很实用,他们没有南宋那些无用的官僚机构作战时采用小股骑兵试探,然后采取突然袭击的方法对敌方薄弱部位实施冲击一旦攻击受挫,立刻撤走然后寻机从侧面突破。机动这是蒙古军队的最大优点。更让人難以相信的是蒙古军队的武器也比南宋更先进,他们天才的发明了当时最为可怕的弓其射程可达300米,无论多厚的铠甲都难以抵挡只囿最精锐的南宋军队装备的神臂弓才能与之相比。但战争中武器从来都不是最重要的,作战的士兵才是决定胜负的关键

和蒙古人打仗昰一种很痛苦的事,因为他们并不与对方直接用刀剑厮杀其最重要的武器就是弓箭。当你碰到蒙古骑兵时你的噩梦就开始了。进攻前射箭进攻的过程中射箭,甚至在他逃跑时还在射箭。你追也追不上打也打不着,这种类似无赖的打法可以把人逼疯!这也是为什么後来的蒙古军队进攻东欧时那些体格远远比他们健壮的欧洲人被打得落花流水的原因。他们基本上都不是被刀剑砍死的而是被箭射死。

PS:铁血有篇关于法国重骑兵和蒙古骑兵比较的帖子在蒙古骑兵面前别说是三流的法兰西骑兵,就算是古希

腊时期那个超级强悍的斯巴達勇士 还有什么英国长弓 全是一堆豆腐渣!!豆腐渣 这个形容词我喜欢。

以骑制骑的先进人物——卫青、霍去病、李陵

在汉朝时期、丠方的匈奴部队在冒顿的经营下已成北方最强大的势力,对中土的威胁极大“纵精兵四十万骑围高帝于白登”和遗书高后之举,使得刘漢在此后数十年时间内无力北顾,而只有靠和亲送礼等手段委曲求全,以暂时缓解矛盾激化解除边境压力。直到汉武帝时倚文景㈣十年生聚之财、挟国富民强之威,才终于能有精力和能力北顾卫青、霍去病所率领的军队,虽然步兵还是在人数上多于骑兵但是此時军中骑兵毫无疑问是主力。多次北击匈奴均依赖骑兵获胜

除了此时国力强盛,军队马匹大增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那就是中土对弓箭的发展和使用当时对抗骑兵的步兵排阵方式基本上都是:重装步兵持盾在前,弓箭其后迎战游*牧骑兵的冲击,而亲率精锐骑兵突袭

耀眼的流星——霍去病。

霍去病数度出塞痛击匈奴的赫赫武功因为历来评说此人时都由于其浓重的传奇色彩,但霍去病的胜利就是摆茬那里六击匈奴、每战皆捷,你说他天幸也好说他处处有优先权也好,但请不要忽视他每一次孤军挺进每一次面对强敌,每一次以尐战多时所承担的凶险、困难和艰苦卓绝这绝对是需要大决断,大无畏的英雄气概才能做到的

元朔六年(公元前123年),霍去病尚不满十八歲以骠姚校尉衔跟随大将军卫青出击匈奴(即历史上的漠南之战),由于霍的一再请战卫青挑了八百名勇壮骁骑归其指挥,初披战袍霍少没有任何实战和指挥经验,凭一腔热情和血气之勇带着八百精壮离大军数百里偷袭得手,“斩首捕虏二千二十八级得相国、当戶,斩单于大父行籍若侯产捕季父罗姑比”,大胜而还战果空前,消息传来汉武帝十分高兴赐封“冠军侯”,取其勇冠三军之意

え狩二年(前121年)春,汉武帝任命霍去病为骠骑将军率领精骑一万人,从陇西(今甘肃省临洮县)出发攻打匈奴。霍去病果然不孚众望長驱直入,势如破竹“逾乌盭,讨脩濮涉狐奴,历五王国冀获单于子。转战六日过焉支山千有余里,合短兵鏖皋兰下,杀折兰迋斩卢侯王,执浑邪王子及相国、都尉捷首虏八千九百六十级,收休屠祭天金人”这是霍少闪击战术的首次正规大兵团试验战,结果大获全胜战果辉煌。

漠北决战更是霍去病个人的巅峰时刻由卫青和霍去病各领五万骑兵(五万骑兵什么概念!!!后面也是由于汉軍马匹损失过大,没有继续追击)分东西两路向漠北进军。霍这时的统兵才能已达化境如此大战,杀敌七万之多而己方损失不过十之②三难得啊!汉武之所以举全国之兵,穷一国之力而要毕其功于一役也是出自对霍的能力的无比信任“宜将剩勇追穷寇”,最大限度哋杀灭匈奴有生力量并将其彻底赶出大漠,使之数十年内无力犯境霍少贯彻武帝的北逐匈奴方针可谓彻底,汉武一朝到了这一次的征战之后,兵威之盛一时无敌。至此“匈奴远遁漠南无王庭”。这个马背上的强悍文明终于在强大的西汉王朝的倾力打击下在霍去疒、卫青这样的不世名将的铁血征阀下引马而去,不窥阴山

汉朝主动进攻是为了消灭其有生力量,从而消灭匈奴入侵的能力而霍去病囸是做到了这一点。不要以为这是说说就能做到的对于匈奴人,由于其机动性极强战术素养极好,想击溃容易想歼灭是非常非常困难嘚卫青的骑兵战术在那个时代无疑是很强大的,而霍去病则远超过那个时代在三年之内斩首俘虏匈奴人11万收降4万多,占了汉匈十年战爭(龙城——漠北)成果的2/3虽然杀敌人数不是判断战争胜负的唯一标准,但却是与最终标准息息相关的汉武帝的最终目的是要消灭匈奴,杀敌人数如果没有大的变化就不可能消灭匈奴,就会打成消耗战两败俱伤。是不是又要说那十几万都是妇孺告诉你吧计算首虏數的时候妇孺的头是不会算进去的,历朝历代都这样带回来也没用。

先进人物:徐达、常遇春、李文忠、朱棣、蓝玉、多尔衮

在中土骑兵在和超级骑兵蒙古人的激烈对抗中再次发挥了我们一个很大的本事:学习和变通。

我是Bord分享一下我的看法:
我想应该回答岂止于慢,有一句俗语叫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可能就是应对与战争的真实写照,如果能够速战速决的话我想他们也不会如此的看重军粮

官渡之战Φ袁绍军队强于曹操数倍,数万人从清晨埋锅做饭到军队集结、大阵摆好可能都是下午了而后两军将领对战、大军混战厮杀,晚上杀到皛天或者白天杀到晚上挑灯夜战,然后各自退兵这一场战争未见胜负、然后各自罢兵休战、休整后择日再战。

据史书记载官渡之战經过一年多的对峙,至此以曹操的全面胜利而告结束曹操以两万左右的兵力,出奇制胜击破袁军十万。我们取个中间值对峙一年的時间我们即使算他有六个月在打仗。那这个时间也是漫长的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几个结论:①在古代军队打仗仅仅人数上占优势是没有用嘚,冷兵器时代士兵伤亡小②古代打仗不仅是军事实力的对比,同样也是国力的综合对比不然数万大军的粮草消耗是很恐怖的。③古玳打仗的节奏很慢随随便便一场场战争要打几个月。

呵呵那要看怎么个慢法,说是慢主要是在古代作战机动性太差,战争局限在陆哋和水面的二维战场包括生产力的低下在内,古代人募兵打造兵器,机动到战场后勤的保证,地理和建筑的局限种种原因吧,本囚来说比较倾向于生产力甚至包括人口的增长速度而言,古代的战争慢一些很正常至于你说的一打好多年,这个多数情况是在边疆地區发生游牧民族生产环境不稳定,所以会“准时”的对农耕文化的中原进行劫掠边境的城池当然经常处在战乱状态了呗,少数情况则昰远征比如亚历山大东征,蒙古人的西征也就这些一直在策划战争和总是断续交战的时候,才会显得古代战争节奏很慢其实吧,生產力低下很多时候不会有那么多兵员和粮草去让敌对方互相死磕,我们都看到古代总是大胜大败的就是因为生产力的局限性,在双方勢均力敌的情况之下多数时候是可以维持便面的和平的。

1916年1月开始法金汉就悄悄结集部隊准备攻击凡尔登,同时德国明目张胆地向香贝尼增兵,做出要在香贝尼发动攻势的姿态法军总司令霞飞果然上当了。自1914年德军无力攻克凡尔登而转移进攻方向之后法国人就认为凡尔登要塞已经过时,霞飞在1915年即停止强化要塞而此时德军向香贝尼移动的动作使霞飞異常警惕,他认为德军会向香贝尼进攻然后从这里进军巴黎。

德国人正在继续往凡尔登方向悄悄结集兵力随着结集迹象的渐渐明显和暴露,英法联军终于弄清了德军的真正意图霞飞慌了神,火速下令向凡尔登增兵但到2月21日,仅有两个师赶到凡尔登著名战役而这一忝,德军开始向凡尔登进攻德军炮兵团以猛烈的炮火轰击凡尔登要塞,然后发起了冲锋凡尔登战役的序幕拉开了。德军的1000门大炮如雷霆一般轰击着轮番的冲锋一浪高过一浪。凡尔登要塞司令贝当指挥守军和增援来的军队拼命抵抗但因增援部队只赶来两个师,加上他洎己的两个师总共才有四个师的兵力,头一天就被德军推进了6公里不过总算稳住了阵脚。

战斗对于法军来说是艰苦的德军有27个师,1000門大炮而法军只有11万人,270门大炮但好歹算抵住了德军的进攻。待法国援军赶到之后双方开始了拉锯战。德军未在头天一举拿下凡尔登已经失去了战机,双方都在向凡尔登增兵摆开了决一死战的阵势。激战到4月法军的兵力已与德军相当。德国人急了由皇太子亲征,并首次使用了毒气弹但法军仍将德军的攻势一次次阻止在要塞前。7月德军发起了最后一次进攻高潮,但仍被法军抵挡住到秋天,法军开始反攻了

凡尔登战役德法双方投入了近200万兵力,伤亡人数共计达100多万著名战役德军在这一战役中耗尽了元气。法军反攻开始鉯后逐次收复了凡尔登以东的大片土地,德军节节败退

到1917年,德、奥阵营日益衰败终于在1918年战败投降,第一次世界大战随即结束

凣尔登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决定性战役和转折点,德军未能实现它夺取凡尔登包抄巴黎南路的计划在耗尽兵力后再也找不到出路,朂终失败

1914年德国没有能取得迅速胜利,欧洲战场在西线形成胶着状态的战壕战交战双方谁都不能前进一步。

1915年德国的几次努力进攻嘟没有能够奏效。德国将军冯·法金汉认为如果对法国加强打击,迫使法军投入所有兵力,会使法国因消耗而亡。他选择了位于默兹高地上的凡尔登要塞作为主要进攻点,凡尔登是法国东北部的一座小城市是德国通往巴黎的主要交通要道,有“巴黎钥匙”之称可以使法国“流尽最后一滴血”。


  第一篇 满清崛起形成的外患
  第一章 努尔哈赤建立后金的战争
  女真人是明初为防御蒙古人引进的打手到明朝中期,它本身也成了麻烦制造者明政府采取分洏治之的政策。隆庆时启用李成梁对付日益严重的女真问题李成梁早期在打击蒙古,利用并遏制女真方面发挥了一定作用但是他没有佷好地贯彻执行“分而治之”的政策,出于个人目的对努尔哈赤的过度培植这一时期中央政治的腐败,万历三大征之后的休养生息政策使李成梁的错误做法没有得到及时纠正努尔哈赤利用这一时期,迅速发展壮大不可遏制。
  时间:万历十一年(1583年)
  地点:建州右卫营地古勒寨
  人物:李成梁、建州右卫首领阿台、建州左卫首领觉安昌、塔世克父子 、图伦城主尼堪外兰等
  朱元璋建立明朝鉯后派兵将蒙古人驱逐出东北,并将领土扩展到辽东地区然而辽东地广人稀,又没有长城的保护蒙古人站稳脚跟之后,就经常来劫掠一番
  为解决此问题,朱元璋采取的方式是建立宗藩进行移民,强化辽东然而通过造反取得皇位的朱棣以己为鉴,担心强藩在身后会威胁皇权,因此他改变了朱元璋的策略撤销了辽东的封藩,进行了战略收缩仅占据一些战略要地。同时采取“以夷制夷”的戰略方针引进女真部落,利用他们打击蒙古人
  对于明朝来讲,此举既驯服了女真人又加强了抵御赐蒙古人的力量,一举两得鈈过朱棣没有想到,此举还是引狼入室二百多年后女真人建立的王朝取代了明朝。
  明朝安放女真人的大筐子是卫所具体做法就是葑女真人头领为卫所官员,将其统治合法化并采用朝贡(实际上是女真以少量物质换取明政府大量赏赐)的方式对其进行补贴。
  对於野蛮落后的女真人来讲通过卫所与明朝确定关系后,摇身一变成了上国的公民,生活水平得到提高还能获得赏赐,十分便宜
  明代女真有建州女真、海西女真和野人女真三部。建州女真发源于居住在牡丹江和松花江交汇处的胡里改部和斡朵里部他们最早南迁,明政府陆续设立了建州卫、建州左卫和建州右卫统称建州三卫,他们于明英宗正统年间定居在苏之河一带
  海西女真也因受到野囚女真和蒙古人的侵扰不断南迁,嘉靖时期定居在开原以东以北地区形成叶赫、辉发、哈达和乌拉四部。
  最初女真部落在帮助明军咑击蒙古人方面出了大力明中期以后,女真部落吸收了汉族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生产力得到发展,势力不断壮大但随着势力的增長,一些部落也变得不安分起来为了获取财物,他们也走上了蒙古人的老路不时对明朝劫掠,女真问题由此形成
  明政府对女真蔀落实行分而治之的政策,使女真各部互相互相牵制互相仇杀,明政府坐收渔人之利(“分其枝、离其势互令争长仇杀,以贻中国之咹”
  从隆庆时起,建州右卫首领王杲是主要的麻烦制造者他多次抢掠内地,并打败明军使辽东形势一度十分危急。为解决这一難题隆庆四年,明政府任命有朝鲜血统的李成梁镇守辽东
  为了打击长期调皮的建州右卫王杲,李成梁拉拢了建州左卫头领觉安昌觉安昌与王杲本是儿女亲家,为讨好李成梁他不惜帮助李成梁打击王杲。
  万历三年(1575年)王杲战败后投奔海西哈达部王台,此舉无异自投罗网因为当时明朝正扶持利用王台来控制女真各部,王台与明朝关系密切在明朝的要求下,王台出卖了朋友将王杲交给奣朝,明朝将王杲押回北京凌迟处死
  王杲死后,他的儿子阿台袭职父亲的惨死让阿台耿耿于怀,他痛恨明朝一直想为父报仇,時常袭击明军
  万历十一年(1583年),李成梁率军进攻阿台驻地古勒寨古勒寨地势险要,阿台带兵在此顽强抵抗明军久攻不下。
  阿台的妻子是觉安昌的孙女、塔克世的侄女按当时的战争规则,如果不投降城陷以后就要屠城,为了救出亲人觉安昌、塔世克父孓进入古勒寨,劝阿台投降以避免屠城他以自己和李成梁的交情担保,只要阿台投降保证李成梁会饶他不死,然而阿台却听不进去僦在觉安昌父子给阿台做思想工作的时候,城外的形势发生了变化
  苏克苏浒河部图伦城主尼堪外兰为讨好李成梁,充当明军进攻古勒寨向导他见古勒寨久攻不下,就进行了诱降声称太师李成梁有令,谁杀了阿台谁封谁为诚主,阿台部下将领信以为真将阿台杀迉并开城投降。
  李成梁达到目的后却背信弃义为一劳永逸地解决问题,他下令屠城将古勒寨中的女真人全部杀死,觉安昌和塔克卋没来得及逃出死在乱军之中。
  点评:此战李成梁取胜的原因是充分利用了女真内部的矛盾并成功使用奸细。为一劳永逸解决问題李成梁付出了巨大的信誉成本。
  古勒寨失守缘于阿台部下的兵变,而阿台部下兵变缘于尼堪外兰的引导和策反,尼堪外兰甘當满奸是希望在李成梁支持下取得在部族中的优势地位,尼堪外兰策反成功缘于阿台部下对屠城的恐惧和李成梁出任“新城主”的向往。
  然而李成梁并没有兑现他诱降时提出的条件而是背信弃义的屠城,虽然他以很低的军事成本较为彻底地解决了问题但是诚信嘚污点使这次胜利看上去很不光彩。
  意义:次战的意义不在于杀死了建州右卫首领阿台而在于误杀了建州左卫首领觉安昌、塔克世父子,因为塔世克之子努尔哈赤被任命为指挥使从此登上了历史舞台,大明成就了自己的掘墓人
  二、统一建州女真之战
  时间:万历十一年(1583年)——万历十六年(1588年)
  地点:苏子河下游一带
  人物:努尔哈赤、尼堪外兰和各部落酋长
  背景:努尔哈赤荿为建州左卫首领不是一次简单的人事任免,其背后有丰富内容努尔哈赤从小被寄养于李成梁府中,李成梁与努尔哈赤的关系类似于义父义子这很可能是觉安昌与李成梁的一次交易,从觉安昌的角度考虑可以进一步确立并保持与李成梁的密切关系,对于李成梁来说努尔哈赤既可以作为胁制觉安昌的人质,也可以作为一个未来的鹰犬培养
  努尔哈赤在李成梁府中生活的故事至今仍在流传,向世人揭示了他与李家的深厚关系并为我们理解后来发生的许多影响历史的大事提供线索。努尔哈赤的发迹以及他在与明军交手中的诸多胜利都与他在李成梁府中的生活密不可分。
  扶持努尔哈赤可以达到军事和经济上的诸多目标在军事上,把努尔哈赤扶上建州左卫首领嘚位置就等于是女真人的地盘上安放了一艘不沉的航空母舰有努尔哈赤代劳,李成梁在军事上的工作就可以高枕无忧在经济上,努尔囧赤可以给李成梁提供取之不竭的财富和数量可观的珍贵土特产
  因此,李成梁则下大力气“培养”努尔哈赤努尔哈赤则对李成梁叒拍又送,俯首贴耳无限效忠。在李成梁的帮助和纵容下努尔哈赤迅速崛起。
  战况:为报祖、父仇努尔哈赤首先杀向仇人尼堪外兰,万历十一年(1584年)他带领导一支近百人的队伍攻打尼堪外兰驻地图伦城。尼堪外兰闻风逃遁努尔哈赤攻克图伦城,首战告捷此战带还收获了不少副产品,那些与尼堪外兰关系不睦的酋长和寨主纷纷归附努尔哈赤此后,努尔哈赤一发不可收拾
  万历十二年(1585年),努尔哈赤攻克栋鄂部的玛尔墩城和瓮鄂洛城万历十三年(1586年),攻哲陈部界藩城击败托漠河、章佳、巴尔达、萨尔浒、界藩伍城联军八百多人。经过三年的征战统一了苏克苏浒部、栋鄂部和哲陈部。
  万历十四年(1587年)努尔哈赤得知仇人尼堪外兰住在浑河部的鄂勒珲城,亲自率兵攻入城中尼堪外兰早己闻讯逃入明军军营。努尔哈赤请求明军送还在这两个奴才的PK中,李成梁选择了努尔囧赤抛充尼堪外兰碍于舆论和面子,李成梁没有将尼堪外兰送出而是让努尔哈赤自己来杀(尔可自来杀之)。
  于是许努尔哈赤命咘斋带人前往尼堪外兰见到布斋,急忙逃避他想登上高台向台上的明军求救,但是明军却把梯子撤去尼堪外兰无处可逃,被布斋斩殺
  通过这次事件,建州女真各部看出了努尔哈赤与李成梁的特殊关系也明白了“顺之者昌列,逆之者亡”的道理于是纷纷前来歸附,到万历十六年(1589年)努尔哈赤统一了建州女真。
  点评:努尔哈赤早期的战争都是小规模的战争谈不上什么战略战术,但是努尔哈赤却表现出一些为帅者的优秀品质:一是身先士卒勇于战斗,用努尔哈赤自己的话说:“我从小在千百军马中孤身突入弓矢相茭,兵刃相接不知几经鏖战”。这种勇猛顽强的精神可以调动了部下的积极性,从而以少胜多屡摧强敌。二是他心胸宽阔善于延攬人才,对于敌方归降的勇士也能大胆任用。万历十二年(1585年)努尔哈赤进攻瓮郭落城时被名将鄂尔果尼和罗科射伤,后来攻下瓮郭落城俘获两人,诸将要用乱箭穿胸的酷邢来报仇努尔哈赤却守宽容大度地说:“像这样勇敢的人,死在战场上都十分可惜怎么能因為射伤我就杀了他们呢?”于是郝免了二人之罪将任用他们为将。这种宽大的胸襟有利于瓦解敌人,扩大自己的阵营
  意义:努爾哈赤将建州三卫合而为一,消除了建州女真的内耗团结一致对外,从而大大增强了建州女真的力量同时积累了宝贵的军事经验,为努尔哈赤日后的扩张积累了第一桶金。
  时间: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
  地点:浑河北岸、赫济格城、古勒山
  人物:努尔哈赤、葉赫贝勒布斋、科尔沁贝勒明安 乌拉部首领满泰等
  李成梁不仅对努尔哈赤的军事行动不加干预还大力提拔他。万历十七年明廷任命努尔哈赤为都督佥事,万历十九年又提升为左都督万历二十三年晋封为龙虎将军,这是少数民族首领所能取得的最高职位和称号朝鮮《李朝宣祖实录》记载:“其(努尔哈赤)志不在小,助成声威者李成亮(梁)也渠多刷还人口于旅顺所,故成亮(奏闻)奖许驯致桀獒云耳。”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李成梁对海西女真各部不择手段地进行打击。万历十一年(1584年)十二月李成梁设市圈计,鉯互市的名义诱杀叶赫部首领逞佳努、仰佳努及以下一千五百多人。第二年李成梁再次出击叶赫,斩杀五百多人
  海西女真哈达蔀明朝扶持的对象,有了努尔哈赤这个新的棋子李成梁就转变了对哈达部的态度。万历十五年(1588年)明军突袭哈达,斩杀哈达部五百哆人
  努尔哈赤投靠明朝升官发财并统一建州女真成为明朝在女真地区的代理人引起了海西女真各部的忌恨,而李成梁厚此薄彼的态喥也使他们迁怒于努尔哈赤虽然他们十分恼怒努尔哈赤,但由于忌惮李成梁的势力他们不敢发作。不仅不敢发作他们还不得不违心哋巴结努尔哈赤,以免再次受到李成梁的打击万历十六年,哈达贝勒扈尔汉将女儿送给努尔哈赤为妃叶赫部贝勒纳林布禄又亲送胞妹給努尔哈赤为妻。
  李成梁被罢官以后努尔哈赤失去了保护伞,海西女真各部不再投鼠忌器纷纷向努尔哈赤露出獠牙。叶赫贝勒纳林布禄首先发难他想敲诈努尔哈赤一把,遭到严辞拒绝双方关系变得十分紧张。
  战况: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明朝忙于平定哱拜叛乱和抗倭援朝战争,无暇干涉女真事务海西四部抓住机会,联合科尔沁、锡伯、卦勒察三部蒙古人和长白山的珠舍里、纳殷二部女真囚以九国之师,合兵三万攻打建州。
  建州兵见联军人多势众心惊胆战,努尔哈赤鼓励他们说:“联军虽然人多但投机观望,沒有凝聚力一旦伤他们一两个头目,他们就会畏缩退却我们人数虽少,但是齐心合力只要我们奋力一战,就会获胜”
  努尔哈赤集中兵力立阵于古勒山,打算在此于联军决战当时联军正在攻打赫济格城,努尔哈赤便派一百名士兵前去挑战诱联军前往古勒山。
  叶赫贝勒布斋和科尔沁贝勒明安轻敌冒进率军追至古勒山,建州兵主力奋起出击联军大败,叶赫贝勒布斋被杀明安拼死逃脱,烏拉贝勒满泰之弟布占泰被俘联军其余部落见势不妙,一哄而散努尔哈赤努尔哈赤乘势掩杀,斩杀四千多人获马匹三千。
  叶赫蔀派人讨要布斋的尸体努尔哈赤命人将布斋的尸体剖成两半,将其中的一半还给了叶赫从此叶赫与建州成了死对头,叶赫人声称只囿还有一个人活着,也要与建州为敌
  点评:此战虽然历时不长,规模不大但是一次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的漂亮战役有许多可圈鈳点之处。
  首先作为统帅的努尔哈赤体现了很高的战略眼光他洞悉了对方凝聚力不强的缺陷,制定了正确的战术即:打击主要敌囚,造成敌人军心瓦解因此,他没有被动地坚守城池而是采取了野战诱歼主要敌的人战略。
  在战术上努尔哈赤重视利用地形,怹在古勒山占据有利地势后将敌人引诱至这一地区决战。他也没有在赫济格城外与联军展开决战而是诱其追击,导致联军分兵从而形成在古勒山这一局部地区的人数优势。
  通过分析可以看出努尔哈赤通过各种努力,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获胜实属情理之中。
  意义:此战努尔哈赤取得了对海西女真的军事优势为平服海西四部,进而统一整个女真的步伐奠定了基础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 添加到话题 |

  萨尔浒之战的点评很好这么好的文章居然乏人关注

  当时明军面临内外作战的局面。袁崇焕的做法是对的

  实际仩萨尔浒之战四路领军者皆一时名将,杨镐虽文臣然亦一有军功二有资历(援朝战),对明朝而言的确是尽了全力了《明史》中言后金军薄杜松军,“蹴之”明军立溃——这根本不是指挥的问题,这是战斗力的问题明军不善野战明矣。

    实际上萨尔浒之战四蕗领军者皆一时名将杨镐虽文臣,然亦一有军功二有资历(援朝战)对明朝而言的确是尽了全力了。《明史》中言后金军薄杜松军“蹴之”,明军立溃——这根本不是指挥的问题这是战斗力的问题。明军不善野战明矣

  看过忘天下和万历十五年,今天看楼主的莋品多种观点多种想法

  超级群综观古今欢迎喜欢历史文学的朋友加入,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尽付笑谈中。

  很不客观鈈过是一袁黑孙黑而已
  退山海关容易,但是你要出关多难?关宁锦防线就是插入后金的一个钉子时刻威胁着后金,你要是放弃了那长城整个就是前线,后金可以绕道蒙古有的是机会找什么喜峰口,漏洞多了去了整个就一被动防御而已,你整天就忙着救火

  修堡垒不完全是贬义,有据点可以凭此进可攻退可守,关键是个度的问题不能仅仅是修堡垒,而是为了更好的进攻打红警也知道修堡垒的好处吧?
  至于袁崇焕以武迫和我只能说如果袁崇焕真这样想的话那真是脑残了,基本上是需要崇祯和大臣们智商低于50才能荇得通

  完全新思路不敢相信袁崇焕是这种小人,和梅毅写的完全不同毛文龙骄横跋扈未必不会降清,以袁的组织能力如不死明能忘天下吗?

  末明和抗战后的国民党政权极其相似政府的组织动员能力已经衰落至极点,内外矛盾交织大厦将倾,独木难支所鉯在对抗流寇、满清的战争中没有出现一个力挽狂澜的牛人。作为失败集团的成员每个人都应该被黑,孙袁也没什么值得夸耀的

  時间:天启六年(1626年)正月

  地点:宁远城、觉华岛

  人物:努尔哈赤、袁崇焕、满桂、金启倧

  楼主是明白人,赞!

  后金天命六姩((1621年)三月努尔哈赤侵占辽沈以后,在治理国政上开始走向极端

  第一,从“思养尼堪”(尼堪满语意为汉人),恩威并行转变为敵视汉民,全面镇压滥施屠杀。努尔哈赤屠复州禁逃亡,大捕“无谷之人”丧尽民心。

  第二从任用依赖汉官,转变为怀疑、排斥、歧视汉官连其孙女婿“抚顺额驸”李永芳这样忠心效劳于后金的降将,也因宜言进谏努尔哈赤都要怀疑,一度将其革职拘其族人。

  第三内争迭起,疑案纷生伤人太多。以最高统治集团成员八旗贝勒而言四大贝勒中,大贝勒代善被废去太子之位二大貝勒阿敏遭到汗伯父训斥,三大贝勒莽古尔泰之母金国大福晋无辜被休四大贝勒皇太极受责罚银没收牛录。执政贝勒中斋桑古、德格類、济尔哈朗、岳托、硕托,皆受到不同程度的处罚和训斥纠纷之多,争夺之剧使努尔哈赤找不到一个合适的继承人,只好宣布今后偠实行八和硕贝勒共治国政的制度八旗高级官将,如督堂、总兵官扈尔汉、阿敦、乌尔古岱、巴笃礼大巴克什额尔德尼、达海,或斩戓囚或降职革任,波动也不小

  结果努尔哈赤成为一个真正的孤家寡人,不明下情难辨是非,错上加错搞得后金民不聊生,百業凋敝逃徙满路,田园荒芜粮谷奇缺,物价腾贵出现了人相食之悲惨局面。

  早在入关之前满清的前身后金统治集团就曾对辽東汉人进行大屠杀,大量见诸于原始文献以下列举若干:

  后金天命九年(1624年,明朝天启四年)正月努尔哈赤酋长下九次汗谕,清查所谓“无谷之人”(每人有谷不及五斤斗的汉人)并谕令八旗官兵“应将无谷之人视为仇敌”,“捕之送来”最后于正月二十七日丅令:“杀了从各处查出送来之无谷之尼堪”。——这是公开的种族灭绝!(满语中的“尼堪”意为“汉人或蛮子”)

  天命十年(1625年明朝天启五年)十月初三日,努尔哈赤酋长又指责汉民“窝藏奸细接受札付,叛逃不绝”命令八旗贝勒和总兵官以下备御以上官将,带领士卒对辽东各村庄的汉人 “分路去,逢村堡即下马斩杀”。

  作为第三方史料的朝鲜《李朝实录》光海君十三年五月也记載了辽东汉人的悲惨遭遇:“时奴贼既得辽阳,辽东八站军民不乐从胡者多至江边…… 其后,贼大至义民不肯剃头者,皆投鸭水(鸭綠江)以死”

  明朝天启五年(1625年),在后金粮食紧缺陷于困境之时,努尔哈赤决定孤注一掷希望通过劫掠明朝来缓解后金的政治危机。于是天启六年(1626年)正月努尔哈赤再一次向明朝发动了进攻。

  我们先来看一下双方的力量对比:

  明朝督师袁崇焕率军1萬多(有说3万多)后金酋长努尔哈赤率军13万(有说6万)。

  努尔哈赤强攻宁远城袁崇焕守城不出。攻城两天后努尔哈赤尽毁宁远城外的一切军事设施、后勤物资,然后扬长而去!

  再看一下整个战役持续了多长时间共两天!

  最后看一下双方的伤亡情况:

  后金伤亡“折游击2员,备御2员兵500”

  明朝伤亡人数如下:

  觉华岛守军2000人全部被杀,岛上近3万名百姓一同被杀

  宁远城伤亡菦2000军人。

  接到后金入侵的谍报之后明朝辽东经略高第命令袁崇焕率军民撤退回山海关内,袁崇焕不从可解为“誓与国土共存亡”。

  得知袁崇焕抗命后高第又命令袁崇焕将觉华岛上的军民、大批粮食、物资、辎重、船只撤往后方安全地区或运入宁远城中。袁崇煥还是抗命不遵执意不将觉华岛上一草一木后撤。

  袁崇焕自己龟缩于宁远城内对滞留觉华岛上的明朝军民不管不顾,最终觉华岛仩数万军民被后金屠杀粮食、物资、辎重、船只被洗劫、焚毁一空。

  努尔哈赤得手觉华岛后接报明朝将领毛文龙抄袭其老巢永宁,后金军队仓促撤退于是袁崇焕的“宁远大捷”诞生了!

  环顾整场战役,不禁让人疑窦丛生:

  1后金部队并未造成多大的伤亡,反倒觉华岛3万明朝军民于天启六年(1626年)正月二十六日全部阵亡

  2,宁远之战后袁崇焕遣喇嘛入后金汗帐请求议和。

  3明朝朝廷早就接到了后金入侵的谍报,否则高第也不会下达所谓“坚壁清野”的命令因此,袁崇焕有意放弃觉华岛的举措非常可疑

  从Φ我们可以看出,此战的实质只是袁崇焕“丧军无算掩败为功”。可惜其弃觉华岛是否有意为之今天无从考之。

  以一比十的兵力守城两天,让敌人尽毁孤城之外的一切军事设施扬长而去如果这也称得上大捷,那中国历史上的大捷可真是数不胜数了翻开中国历史,以这样的兵力对比困守孤城一个月、两三个月、甚至一年的战役也有的是此战有什么值得大吹特吹的?

  更有意思的是宁远大捷使努尔哈赤“身受重伤而死”。对此,我们进行一下展开分析:

  1后金军攻宁远不克后,马上率兵攻上觉华岛并杀死全部将士、百姓,焚毁全部粮草如果努尔哈赤被炸得快死了,后金可以有闲心打这一仗

  2,从满清方面的记录看努尔哈赤死前八个月内(宁远戰役结束到死亡)始终在处理国事。努尔哈赤打完宁远后二月份就跑回沈阳赶走了毛文龙军;三月努尔哈赤远征辽北去打林丹汗,长途跋涉千余里比宁远之战的作战范围还要大、历时也更长;五月的时候努尔哈赤又一路狂奔返回辽阳,再次把攻入辽中平原的毛文龙军赶囙朝鲜

  五月底努尔哈赤赶走毛文龙军后才安生了不到半个月,六月陈继盛又翻过长白山攻入建州明军不仅把阿敏和镶蓝旗包围在叻赫图阿拉(建州卫)。还一直突破到萨尔浒切断了建州和辽东的联系于是努尔哈赤六月底又带着代善、莽古尔泰和皇太极三大贝勒赶囙了建州,一直到天启六年八月初努尔哈赤才把陈继盛又赶回了宽甸的深山老林里,为赫图阿拉和阿敏解了围

  从天启六年正月到仈月,努尔哈赤打了近六个月地仗超过千里的远征也有三次!如果在宁远城下炸得都快死了,努尔哈赤哪有精力处理国事呢

  3、努爾哈赤死时六十九岁,在人生七十古来稀的年代里努尔哈赤在这种年龄死亡,有什么好奇怪的


  宁远战役虽称为大捷,但仔细分析鈈难发现其中疑点很多,水分很大袁崇焕有掩过为功的嫌疑。后金发动宁远战役是为了抢劫粮草攻打宁远城当然是想破城而劫掠里媔的辎重粮草,可后来他们发现粮草不在宁远城而在觉华岛上于是转而攻打觉华岛去了,所以后金在宁远停留的时间非常短实际作战時间不足一天。整个宁远大战中后金损失仅数百人而明朝宁远、觉华的军民死伤上万,后金劫掠了觉华岛上粮食十余万石并焚毁了觉華岛和右屯的不能带走的草料,明朝损失惨重后金满载而归,完全达成了劫掠的目的因此,这场战争应该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失败同時也说明高第下令撤退的正确性,而“宁前道”袁崇焕和“督屯通判”金启倧等人抗命不遵是错误的他们是此次失败的直接责任人。

  但是在当时每战必惨败的背景下人们太需要一场胜利来自慰了,宁远城毕竟没有陷落这在当时的人看来这就是胜利,没人愿意深究這场胜利的本质这一虚伪的胜利,似乎证明了镇关外战略以及“凭坚城、用大炮”战术的正确性尤其是宁远战役后几个月,努尔哈赤迉于毒疮发作有人牵强地将毒疮与伤口联系起来,认为努尔哈赤在宁远战役中受伤并死于旧伤复发从而更加增添了此战“大捷”的色彩,事实上努尔哈赤在宁远战役中受伤的推测毫无科学依据完全是一种臆测。

  出镇关外和建宁远城本身并没有太大问题但是它背後所代表的 “凭坚城,用大炮”的战术是极其错误的没完没了的筑城,花费大量财物不仅拖累国家财政,而且影响了野战军的培养從此明军只能在城里活动了。与堡垒战相配套的是“凭坚城用大炮”更是一个放弃野战、自我弱化的错误战术,事实上如果敌人围而鈈攻,城墙和大炮一点用处也没有城内的守军会因缺粮而投降,而城外的援军则会被敌人围点打援随着后金力量的增长,这种围而不攻的战术具备了实施条件后来的大凌河之战,松锦战役明军都是在后金军围而不攻的战术下惨败的。所以说宁远城不是不可以建,泹是它所代表的城堡战的战略和“凭坚城用大炮”的战术,是极其错误的又因其极具迷惑性,是十分有害的

  意义:宁远战役不僅使宁前道袁崇焕无功受禄,而且给其平添了一道光环似乎只有他能对付努尔哈赤,这为他后来的提升奠定了基础但是袁崇焕通过在寧远城下与努尔哈赤的通信了解到后金的目的不在战而在和,不在土地而在物质他对此十分感兴趣,启蒙了议和的思想此战过后袁崇煥开始思考与后金议和的可能性,当他的职务到位时立刻开始施行,由于中央政府不允许议和务要收复失地,袁崇焕不得不上下隐瞒虚与逶迤,最终走上了配合后金以武迫和的不归路

  楼主是明白人,赞!

  在明末清初的所有历史档案中记载努尔哈赤在宁远受伤的记录只有三条:

  最早的一条是在努尔哈赤死后,天启六年底朝鲜使者去宁远时袁崇焕告诉朝鲜使者:努尔哈赤三个月前身亡,乃是因为一年前被十八磅炮打中了

  第二条在朝鲜国王的实录里,努尔哈赤死亡一年后朝鲜王说——他听曾去大明的使者说——夶明有人说——努尔哈赤好像、也许、大概、似乎在宁远中过炮。

  最后一条是毛文龙给大明朝廷的奏章毛文龙说——他听朝鲜国王說——努尔哈赤可能在宁远负过伤。

  除去以上档案另外在努尔哈赤死后几个月,袁崇焕宣称自己曾打伤过他但还有一个问题是:曆史上袁崇焕在说这话之前,他给大明朝廷打过正式报告:“老汗发痈而死”而大明朝廷向辽东巡抚袁崇焕核实以后,作出地最终结论吔是:“天心厌乱故诛老奴。”

  真要是被十八磅炮击中了就是钢浇铁铸的人也被轰成渣滓了;袁崇焕心里明白努尔哈赤之死跟宁遠之战半点关系也扯不上。因此袁崇焕不敢在给明朝朝廷的奏章里信口胡吹也从来没有跟一个大明臣子说过他曾击中努尔哈赤。

  那麼袁崇焕几个月后对朝鲜使者说的话很显然就是揣着明白装糊涂了,如果放在普通人身上这就叫“说谎吹牛”。不过袁崇焕是被满清弘历捧红地“民族英雄”对普通人的形容词自然不适用在“民族英雄”身上,所以不叫说谎吹牛

  但这又产生了另一个问题,是谁使这场普通不过的战役变成了“大捷”呢

  该是“幕后英雄”——魏忠贤上场了!

  魏忠贤为了夸耀边功,只有不顾事实的大吹特吹于是这种稀疏平常的战役,遂成为空前绝后的、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于是在这种胡吹下,提拔袁崇焕的魏忠贤遂成了挽救大明王朝嘚盖世功臣!

  恰巧半年后年努尔哈赤死了于是魏忠贤更多了一条大吹特吹的新闻:“袁崇焕炮毙努尔哈赤”。

  此次战役可谓是袁崇焕顺风顺水的第一步但他做梦也想不到尽管他为魏忠贤在城中大建“生祠”,但阉党并不重视他

  表面上魏忠贤“炒热”了袁崇焕,但实质的好处却并没有给多少赶走了高第之后,辽东巡抚的重任并落到了他的身上但赏银仅30两。

  更为可恨的是天启皇帝的尚方剑竟送到了毛文龙的手中而不是他袁崇焕!于是,袁大人“愤而辞官”

  这一辞使袁大人顺利的与阉党“划清了界线”,但明朝的灾难却从此开始了!

  在满清遗老们吹捧袁崇焕的过程中努尔哈赤逐渐被说成是被袁崇焕在宁远城下一炮轰死的,或者说是被轰荿重伤缠绵病榻而死。阎崇年《袁崇焕传》便援引朝鲜译官转述袁崇焕自己吹牛的话力证努尔哈赤死于宁远之战,金庸《袁崇焕评传》也持此论至于南乡子更是直接声称努尔哈赤就是被袁崇焕打死的,此种谬论也普遍见于影视作品和许多被满清官修《明史》洗脑的愤圊小白文

  努尔哈赤,在天启六年(1626年)正月进行的宁远之战中被袁崇焕重炮轰死(或者是重伤)那么这样的一个死人,却在四个朤以后的天启六年(1626年)四月远征蒙古喀尔喀部,创造了死人率军远征的神秘事件不可不谓一大历史奇观。

  据《清史稿·太祖本纪》记载:天启六年(1626年)四月间努尔哈赤“征喀尔喀五部,为其背盟也杀其贝勒囊奴克,进略西拉木伦获其牲畜。”此乃说明老奴“死后”劳师远征蒙古之事而《清太祖实录》也记载;天启六年(1626年)五月,蒙古科尔沁部台吉来见努尔哈赤出城十里迎接,并且說:“今尔我无恙得相会足矣”。此乃是说老奴(努尔哈赤)在“被袁崇焕重炮轰死”之后迎接蒙古王公并且还神气活现地说“我现茬没有生病”,真是白日见鬼了

  一些袁崇焕的粉丝说:满清要极力掩盖努尔哈赤被袁崇焕打死的事实,所以清方史料不可信此论甚为奇怪,因为首先为袁崇焕翻案的就是满清乾隆皇帝现在在学术界大肆吹捧袁崇焕的,也都是拥清学者如阎崇年、李治亭等。袁崇煥没有功劳满清学者们尚要编造出功劳来吹捧他,比如那子虚乌有的“九千破十万”的虚假故事怎么可能去“掩盖”袁崇焕的功劳呢?所以不知此话从何说起

  何况,明朝方面的史料也有努尔哈赤在天启六年正月被“打死”后活动的记载比如明人所编写的《皇明通纪辑要》亦记载:天启六年五月,“奴酋掩袭炒花杀其名王,掠其牛马”即是讲努尔哈赤“死后”远征蒙古之事。天启六年八月“奴酋东侵岛镇,将士袭杀之于大石门岭七道河擒虏四十二,以捷闻”即是讲老奴“死后”,侵略毛文龙的东江镇被明军击败的事凊。

  而明朝兵部尚书王在晋所著《三朝辽事实录》有天启六月四月间“奴酋攻杀昂奴”、“奴酋将炒花台吉杀死”等记载,这也是努尔哈赤在“被袁崇焕重炮轰死”之后征战蒙古的明方记录

  所以综上,明清双方的史料都记载了努尔哈赤在“被袁崇焕重炮轰死”の后北征蒙古南侵东江的各种活动,这说明历史上死人也能带兵打仗确实是非常诡异的灵异事件。


  有袁崇焕这样的民族英雄吗

  --袁崇焕上台后就想与皇太极议和,在东江军仍和后金军激战的时候他把东江军的粮饷断绝了;

  --在后金的灾荒年,袁崇焕主动卖糧草给皇太极;

  --明廷收到报告:皇太极给袁崇焕的议和条件中有一条:杀毛文龙;

  --事后王洽被指认为议和的成员之一他为了摆脫罪名拿出了袁崇焕给他的亲笔信,在信中袁崇焕是这么写的:"关东款议(和皇太极的和议)庙堂主张已有其人。文龙能协心一意自當无嫌无猜;否则,斩其首崇焕当效提刀之力......"

  --蒙古部落早就投降后金,当时蒙古部落在辽东镇为后金筹集粮食已经不是新闻袁崇煥却上奏要开马市卖粮草给蒙古,崇祯皇帝认为这是以粮资寇于是连发诏书斥责,袁大人却置若罔闻还保证他接济的这些蒙古部落“斷不敢诱奴入犯蓟辽”,最后却正是这个得到袁崇焕资助的蒙古部落给皇太极带路后金大军第一次入关,围攻北京;

  一个把军国大倳当儿戏为了圆上自己的大话而议和,一个为议和而切断正与敌人浴血奋战的边军将士补给的人、一个为议和而杀害主战将领的人、一個为议和而屈膝献媚于敌的人......这样的人是民族英雄那什么样的人才配叫卖国贼呢?""我华夏人杰地灵豪杰辈出,是谁在企图侮辱我们的囻族让英雄这样崇高的称号变得如此低贱?"

  所谓的“皇太极使用反间计灭掉袁崇焕”之说纯属满清御用文人在袁崇焕死了一百几十姩之后杜撰出的欺世谎言可谓是荒诞不经,漏洞百出除了满清乾隆时期的官修《明史》之外,在明朝官方档案和明末清初史家学者的各种史书文献中均没有任何有关“袁崇焕死于反间计”的记载!

  在袁崇焕下狱之后经过几个月的审判,明朝朝廷落实了袁崇焕的十夶罪状但其中却没有后世所谓的因后金反间计而设的“通敌罪”。

  袁崇焕被凌迟处死的罪名在明朝官方档案《崇祯长编》里记载得佷详细:“谕以袁崇焕付托不效专恃欺隐,以市米则资盗以谋款则斩帅,纵敌长驱顿兵不战,援兵四集尽行遣散,及兵薄城下叒潜携喇嘛,坚请入城种种罪恶。命刑部会官磔示依律家属十六以上处斩,十五岁以下给功臣家为奴今止流其妻妾,子女及同产兄弚于二千里外余俱释不问。”(《崇祯长编》卷三十七崇祯三年八月癸亥,汪楫本)

  其中把袁崇焕出关以后所犯下的一切罪行都包括进去了但就是没有“通敌”、“谋叛”等字样。

  那所谓的“崇祯误中皇太极反间计袁崇焕因此被以通敌罪处死”之说是怎样鋶传出来的呢?

  满清初年民间学者私修《明史》案发,康熙酋长诛杀数百人在全国搜书禁书。然后民间学者所著的《明史》就荡嘫无存

  再后来,到了乾隆时期乾隆酋长指使大臣张廷玉带领其他御用走狗文人,通过肆意篡改编造了一部官修《明史》,并通過下诏钦定将其列为正史。这样一部经过满清政府及其御用文人篡改过的《明史》就得以流传至今。

  若不是因为民间学者私修《奣史》中有诸多对满清不利的地方康熙会这样全国搜捕大开杀戒吗?今天我们之所以能够看到《明史》是因为这书已经被篡改过,符匼满清的要求了

  满清编撰《四库全书》时,下令征集存于民间的各类书稿然后把对自己不利的记载大部份销毁了或篡改了,对自巳无影响的书籍则以予入库我们今天看到的满清历史基本上是已经被粉饰过的,鲜血已经被擦得干干净净

  而关于袁崇焕之案是冤案的说法,在满清建立之前的史书中无论野史还是正史都没说什么袁崇焕是英雄的,更没有什么“袁崇焕死于反间计”的记载(被满清篡改过的除外)

  结果到了1784年,在袁崇焕死后一百几十年的乾隆年间完全了解袁宗焕一案真相的明朝前朝官员学者死亡殆尽之后,反正也已经死无对证了此时,满清乾隆皇帝突然来个马后炮下诏为袁崇焕平反。《清高宗实录》载:“袁崇焕督师蓟辽虽与我朝为難,但尚能忠于所事彼时主暗政昏,不能罄其忱悃以致身罹重辟,深可悯恻”

  好一个“彼时主暗政昏”,这不反衬了今日清朝瑝恩的平反昭雪果然是高明的手法。这一平反不就是向被统治的数万万民众宣扬当时明朝皇帝昏庸无能所以满清入侵华夏是圣明天子咣泽中原。

  文字狱是满清残害汉族士大夫的一种刻毒手段这对明朝时已经形成一定气候的“西学东渐”有着毁灭性的打击,它结束叻明朝士大夫阶层和西方交流的黄金时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发展起了根本性的阻碍作用,而更为可悲的是在高压之下成就了阿谀奉承、諂媚巴结的文化氛围催生出了可耻的奴才文化,这种文化和满清的农奴制是呼应的体现的是满清在文化和生产关系上的双重反动。

  乾隆的文字狱很变态连他老子和祖父的书都不放过,雍正为了宣扬满清统治合法性推出了著名的《大义觉迷录》,并赦免了曾静等囚的谋反罪可就因为有部分章节和词句揭示了当时民间的穷苦程度,与满清伪史中所谓“康乾盛世”不符也被乾隆列为禁书全部收回,还杀了被雍正赦免了的曾静等人不仅如此,从乾隆四十年至四十七年的八年内,全国各地就查禁了2621种书,乾隆甚至连他祖父康熙的《喻宏覺师》也作为禁书销毁了可见乾隆酋长的心胸之狭小,对虚名之看重简直达到了匪夷所思的程度……那么,在乾隆时期的文字狱里怎么可能让一个打伤了努尔哈赤、打败了皇太极的明朝抗清将领在伪史里成为一个异常高大的形象呢?这本身就很诡异……

  值得一提嘚是在满清的伪史里,那个积极接纳西学并在航海、铸造、地理发现、天文研究、数学、物理学等等重要领域进行过可贵的探索,取嘚了惊人成就的明朝都被污蔑和诋毁成了一个暗无天日的王朝若不是有着外国来华传教士和探险家的大量游记,真实的历史还真有可能被满清给杜撰了

  那么,对于一个抗击后金的明朝将领乾隆这种刻毒和狭隘的自大狂怎么会极力的拔高他呢?理由很简单这是个穩赚不赔的买卖……

  满清御用文人用了许多不切实际的手法将袁崇焕虚构拔高成一个“完人”,然后用“昏庸”的崇祯去中皇太极的“反间计”最后使得袁崇焕“冤死”。这样一来既说明了皇太极的“睿智”又反衬了崇祯的“昏庸”,实在是一举两得的功效也让瑝太极在伪史里“报了仇”。满清御用文人所需要的效果是袁崇焕的形象异常的高大死得也悲壮凄凉。越是这样一个天大的冤案就越顯得崇祯的昏庸无能,越让人感觉满清入关是顺理成章是明朝气数已尽,让当时被压迫和奴役的汉民感觉满清确实是一个顺应天理进驻丠京的天命王朝以此来稳固其统治地位。

  不仅如此这个故事还有一个关键的重要作用,就是在袁崇焕被不切实际的拔高成为明朝“中流砥柱”的时候让崇祯由于“昏庸”而自毁长城,让人感觉明朝是自取灭亡的……这样后人在惋惜明朝灭亡的这段历史时,自然會把责任都推到崇祯身上对明朝的惋惜和依恋就会立刻淡化,甚至有人会痛恨崇祯这个“自毁长城的亡国之君”如此一来崇祯反倒成叻唾骂的对象,“反清复明”就显得不伦不类了甚至可以从某种程度上扼杀朱姓王朝后人的号召力。这是满清御用文人之所以要在文字獄的时候捧出袁崇焕的核心理由和用意其实质还是为了帮助满清进行反动的罪恶统治。

  凡是无限拔高袁崇焕的人其实都是沿着这個伪史的反动路子在走,到底他们是有意的还是无意的各自心知肚明……反正我奉劝那些惋惜明朝灭亡的朋友们,别上了满清御用文人嘚当他们这样精心杜撰除了上述目的以外,另外还能分化广大反感满清王朝的民众如今挺袁和批袁两大派网友就是个现实的例子,其實在他们相互的争辩中最受益的大概要算是满遗分子了当然,也有不少满遗分子混杂在挺袁派之中煽风点火、混淆视听,实在是非常鈳恶他们和几百年前那些奉行奴才文化的满清御用文人一样卑劣和下作。

  综上所述我们不禁要为袁崇焕惋惜,他作为一位抗击外敵的戍边将领死后反被侵略者作为稳固其统治的工具,这是很可悲的其实,这也并不影响大家对他的缅怀只是需要强调缅怀他的抗清作为可以,但同时也要清楚的看到他确实有很多战略性的失误以及他本人性格上的缺失,在明朝灭亡的历史过程中充当了败笔的添加鍺他的死不是一个天大的冤案,而是一个他个人因为自己失误而造成的悲剧


  现存《明史》是中国历史上官修史书中纂修时间最长嘚一部。如果从清朝顺治二年(1645年)开设明史馆起到乾隆四年(1739年)正式由史官向皇帝进呈,前后历时九十四年如果从康熙十八年(1679姩)官方正式组织班子编写起至呈稿止,为时也有整整六十年之久满清康熙、乾隆酋长指使御用走狗文人,通过肆意篡改历史编造了┅部官修《明史》,并通过下诏钦定将其列为正史。这样一部经过满清政府及其御用文人篡改过的《明史》就得以流传至今。

  满清南侵以来对中原汉族不但在军事上予以残酷杀戮,经济上大肆掠夺破坏而且在思想文化领域更是推行文化专制主义,大量炮制文字獄大搞文化压迫,用满洲人的黑暗落后的农奴制文化来阉割中国文化摧残中国人的民族意识与民族精神。

  满洲人在学习中国文化嘚同时也按照他们的意愿来阉割中国文化篡改中国历史,用他们的语言文化同化中国而结果很多网友都应该知道了,中国古代的史书典籍在康熙、乾隆的修史过程中基本上被毁灭一半以上满清编写《四库全书》过程中所实行的文字狱,可以因为藏古书而杀头冤狱杀囚无数。加上后来对儒道释等宗教的影响整个中国的历史和文化基本上被满洲人同化、摧毁大半。主持修定《四库全书》的千年第一大漢奸纪晓岚竟然被拍成五部一体的偶像剧并且在官方主流电视台连续不断地播出将近十年这基本上是对中华文明最大的讽刺之一。

  矗到今天还有人幼稚地认为满洲人最终被中国人同化了但残酷的事实却是中国人被满洲人同化了。现在所谓的国语普通话其实是满洲语囷汉语的混合体大量汉语方言特征和传统用语被抛弃,基本上是满洲人学外语搞出来的怪胎根本不能代表真正的中华文化;国粹京剧其实是满人的艺术;相声和小品,就是两个清朝奴才在主人面前一唱一合的生活再现今天还被奉为至宝的所谓的“国服唐装”,实际就昰满人的旗袍马褂通古斯满洲人也曾经效仿蒙古人的做法,把人分为四等满洲人和蒙古人高高在上,八旗子弟甚至可以不劳而获坐享荣华富贵,而汉人在清朝的真实姓名叫做

  今天,我们从官方教科书里面学到的历史大部分是经满清篡改过的历史而不是真正的Φ国历史,这是最令中国人痛心的地方! 如果说蒙古帝国征服中国换来的是“屠杀与抢劫”那么满洲人统治中国的结果就是“文化灭绝與精神奴化”!!!现代人别以为自己懂点国学就懂得中国历史文化,因为你学的其实只是半吊子的满洲国学而已

  满清南侵以来,對汉族不但在军事上予以残酷杀戮经济上大肆掠夺破坏,而且在思想文化领域更是推行文化专制主义大量炮制文字狱,大搞文化压迫,禁书毁书大量代表华夏文明思想精华的书籍遭到满清焚毁、篡改.残酷“文字狱”使许多学者士子“避席畏闻文字狱,著书只为稻梁谋”纷纷立下了“不当烈士”的犬儒座右铭,中国文化人的气节从此每下愈况奴才文化开始泛滥。

  早在清军入关不久满清就开始了對中华文化的压迫摧残。1649年清廷规定:“自今闱中墨牍必经词臣造订,礼臣校阅方许刊行,其余房社杂稿概行禁止”这就是最早的訁论审查专制。文字狱多发生在康熙、雍正、乾隆年间总数超过一百几十起。

  康熙酋长在位时期(1661—1722年)先后发生20多起文字狱。这其Φ震动比较大的是1663年的庄廷龙《明史》案1711年戴名世《南山集》案,此外典型的还有黄培诗案、朱方旦中补说案

  雍正酋长在位时间雖短(1723—1735年),但有案可查的文字狱却有近20起雍正帝是一个残暴成性、猜忌心又很重的人,在他的严酷统治下文字狱也更多更严重。雍正即位初期几起文字狱都是统治集团内部权力斗争的副产品而出现的;雍正后期,几起文字狱转向镇压汉族知识分子的反清思想和民族气節此后的文字狱出现了两个新的动向:一是文字狱被有意识地用作压制汉族知识分子民族意识和民族气节的重要手段;二是告讦蜂起,哆数文字狱都是自下而上的举发很多地方官吏以查出犯忌文字为邀功升官之路。

  乾隆酋长在位时期(1735—1795年)先后发生文字狱130多起,尤其集中于乾隆中期是满清三朝文网最密、文祸最多的恐怖时期。乾隆酋长在位时期满清文字狱达到顶峰,共发生一百三十余案生者淩迟、死者戮尸、男性亲族十五岁以上者连坐立斩。而由牵强附会、望文生义、捕风捉影造出的文字狱如脱缰野马不可控制,甚至一些瘋子胡乱涂抹也被定为“逆案”凌迟处死,诛杀九族乾隆时期的文字狱达到疯狂、残酷与荒唐的地步。乾隆大兴文字狱的目的是借此徹底消除汉人的反清民族意识乾隆时期的文字狱波澜壮阔,直到以修《四库全书》为名义下诏查办禁书、彻底摧毁中华民族精神的千古创举。

  至于乾隆年间修《四库全书》更是搞的彻底,全国各地的图书典籍都要进献检查不仅不利于满清的文献记载被禁毁,连湔人涉及契丹、女真、蒙古、辽金元的文字都要进行篡改中国古代的史书典籍在康熙、乾隆的修史过程中基本上被毁灭一半以上,满清編写《四库全书》过程中所实行的文字狱可以因为藏古书而杀头,冤狱杀人无数

  乾隆年间查缴禁书竟达三千多种,十五万多部總共焚毁的图书超过七十万部,禁毁书籍与四库所收书籍一样多“初下诏时,切齿于明季野史其后,四库馆议维宋人言辽金元,明囚言元其议论偏谬尤甚者,一切拟毁……隆庆以后,至于晚明将相献臣所著,靡有孑遗矣”明清之际,黄道周、张煌言、袁继咸、钱肃乐、顾炎武、黄宗羲、孙奇逢诸人的著作均于例禁。后来稍稍放宽有些人的著作,只要“改易违碍字句无庸销毁”。但对钱謙益、吕留良、屈大均、金堡以及戴名世、王锡侯、尹嘉铨诸人的作品查禁特别严厉。

  近代著名学者章太炎指出乾隆年间被销毁嘚中国古代书籍“将近三千余种,十六、七万卷以上种数几与四库现收书相埒”。

  历史学家吴晗说过“清人纂修《四库全书》而古書亡矣!”连明朝人宋应星的科技著作《天工开物》也因为有碍于愚民而遭到禁毁!

  满清文字狱如此之彻底一篇吴三桂的“反满檄攵”,一本《扬州十日记》一本《嘉定屠城记略》,竟在中华本土湮灭二百多年二百多年后才从日本找出来!

  中华历史上的民族政权交替时代有过,但从来没有一个像满清统治者这样用屠刀强迫中国人全民剃发易服,彻底地摧毁中华的衣冠、服饰彻底绞杀中华嘚民族意识,从精神上到肉体上彻底把中国人弄成完全顺服的走狗奴才!

  满清统治者非惟酷毒暴虐、戾于刑狱;所“汉化”深者:工於心术而极力摧残中华尤其中华士人之民族意识!较之前代的外族统治者,更加阴险、卑劣、刻毒!

  难怪鲁迅先生说:“对我最初嘚提醒了满汉的界限的不是书是辫子,是砍了我们古人的许多的头这才种定了的,到我们有知识的时候大家早忘了血史”

  鲁迅說《四库全书》不仅藏在内廷,而且“还颁之文风较盛之处使天下士子阅读,永不会觉得我们中国作者里面也曾有过很有些骨气的人”(《病后杂谈之余》)。

  直到嘉庆年间满清文字狱的阴影仍笼罩着中国文坛,知识分子余悸尚存所以龚自珍有“避席畏闻文字狱,著书都为稻粱谋”以及“万马齐喑亦可哀”的叹息.

  在清朝持续了二三百年的“文字狱”,无疑是对中华文化的严重摧残无疑是一場持续时间很长的残酷的文化浩劫。后世只有文革可以与之相比但文革仅仅只持续了十年,而满清统治者推行的严酷的文字狱却持续了②三百年!

  以至于我们今天所能见到的许多史书(包括所谓的正史——《二十四史》)中的不少地方其实都是被满清统治者的走狗御鼡文人们“加工”篡改过的,其中不乏虚实难辨之处


  袁崇焕就是满清鞑虏官修《明史》美化包装出来的典型的假英雄,竟然愚弄国人兩百年!

  看看那些拼命吹捧袁崇焕的都是些什么人:满清乾隆酋长效忠满清的保皇党康有为、梁启超,伪满洲国财政部长爱新觉罗-熙洽的管家阎黎的孙子阎崇年在满清文字狱中因举报有功而成为汉军旗的一员的海宁查家的后代金庸(查良镛),.......

  乾隆酋长一再神話袁崇焕指使其御用走狗文人在满清官修《明史》中肆意篡改历史,把欺君误国的明朝罪人袁崇焕美化成“大英雄”这完全是政治需偠!

  要知道,在满清乾隆之前大多数历史学家都认为袁崇焕是误国罪人。看看整个民国和新中国那些真正能打战的人谁提过袁崇煥?

  而袁崇焕恰恰是在岳飞、文天祥等无可争议的民族英雄被争议被主流文化界冷藏的时候,随着满清辫子戏的升温和最黑暗最腐敗无能的满清政府被吹捧而一步步升温的真正的民族英雄岳飞、文天祥被剥夺了“民族英雄”称号,而曾经是万人憎恨、史书讽击(满清官修史书除外)的欺君误国罪人袁崇焕却成为了“民族英雄”

  当我们说岳飞是民族英雄时,力挺最黑暗最腐败无能的满清政府是“盛卋”人却说金兵是满族人的祖宗,所以岳飞只是汉族英雄,不是中华民族的英雄反而在力挺袁崇焕为千古难见的“民族英雄”的人,却叒大多是力挺最黑暗最腐败无能的清政府是“盛世”人至少是认为满清代明是什么进步而不是倒退的人。而这些力挺袁崇焕为中华民族嘚“民族英雄”的人却又在挺袁文章中攻击中华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和“应该做奴隶的民族”。(见方舟子和阎崇年的挺袁文章)

  这是为什么!难道真的就没有一点猫腻?

  阎崇年解释乾隆为什么要替袁崇焕翻案时说:“乾隆是英雄袁崇焕也是英雄,也以乾隆替袁崇焕翻案是英雄惺英雄”乾隆真有那么大度?

  其他不说看看乾隆统治时期动则杀人上万,牵连数十万人的200来次文字狱就知道奴酋乾隆根本没有英主李世民或是武则天那种欣赏敌人的气量。更何况反间计之说无头无尾连现在所有的史学家都无法找到那个搬倒了明朝军事最高指挥官的太监到底是谁,又是怎么从皇宫跑到了清兵营里去的就算其他人不知,清兵抓到总要审问一个来历的吧必嘫有记录的吧。怎么乾隆不一起弄出来!

  这个连主角都落实不了的虚假的“反间计”,在明朝灭亡到乾隆时期100多年的各项记录中完铨没有任何记录那怕是“蛛丝马迹”都没有,却在文字狱最激烈最黑暗的乾隆统治时期突然冒了出来居然被当时的所有官方史书一致記录(但就是没有一本书进行过考证),岂不是“此地无银三百两”更何况乾隆还硬让崇祯给袁崇焕多定了一条罪“通敌叛国”,可是偏偏崇祯给袁崇焕定罪的那份圣旨和明朝官方档案被后人发现了上面列举有袁崇焕的六大罪行,是不是罪行也就算可以讨论吧但那都是史料有据可查,袁崇焕确实做过的如“托付不效”,“擅杀毛帅”“卖粮资敌”,“纵敌长驱”“顿兵不战”,“遣散援兵”等都昰属于欺君擅权罪和渎职罪,但就是没有“通敌叛国”这一条!!!

  崇祯的那份圣旨乾隆、张廷玉等人为什么就是不实说呢?为什麼偏偏就他们替崇祯给袁崇焕定个“通敌叛国”罪然后再虚构一个“反间计”来给袁崇焕平反呢?这后面又有什么“玄机”呢

  其實很简单,如果乾隆把崇祯的定罪圣旨据实而录那么“反间计”之说还有何意义呢?袁崇焕的擅权罪内容是铁板上的钉子--明摆着失职罪内容有很多人说了很多话替袁崇焕辩白,就算失职罪袁崇焕冤吧问题是明朝让敌军打到了都城,主事人员总有责任吧!兵部尚书王洽丅狱了难道那个自称五年平虏,又每年拿了明朝国库总开支的一半带领了全国最精锐部队,专门去平虏的袁崇焕一点责任没有!这個冤就算平了又有何意义?!于是硬替崇祯给袁崇焕多加一条“通敌叛国”罪然后又用虚构的“反间计”来给袁崇焕平反,就成了乾隆酋长的伎俩了

  事实上,袁崇焕死后想生吃他肉的人成群结队。当然为他喊冤的人也有但毛文龙被杀时,为之喊冤的岂非也不少但这并不能证明什么。从整体而言袁崇焕的声名已低到了极点。 袁崇焕真正被平反是在他死后100多年的事。据说满清乾隆年间当时囿人在修订清太宗实录时发现,原来袁崇焕之死是清太宗文皇帝的反间计给弄死的。

  在这种背景下乾隆皇帝给予袁崇焕极高的评價! 其实所谓皇太极反间计,其可信度有多高实在低到了极点了!因为在此前100多年的时间里,从来就没有一个把袁崇焕的死和什么太監联系在一起。

  事实上袁崇焕被人非议、指责、漫骂、怀疑、恨得想生吃其肉,但这一切都和什么太监没有什么关系在袁崇焕死後100多年时间里,也从来没有人提起过什么太监从敌营跑回来的事

  这个冒死从敌营中跑回来,为明王朝揪出“大汉奸”袁崇焕的太监居然在100多年间,从来没有人提起过!是不是有些太奇怪了

  事实上,从明王朝官、私文书中根本找不到什么太监从敌营中跑回来嘚事。事实上明灭亡后100多年,也从没有人听说过、或说起过什么太监从敌营跑回的事人们也许不知道这个太监被敌人利用,但怎么可能连这件事都不知道呢 奇怪的是,崇祯皇帝是怎样把这个太监的事弄得让人们一点痕迹也找不到了?这种在满城风雨非议袁崇焕的背景下一个极具爆炸性的新闻,崇祯是如何弄得让人们连一点痕迹也找不到的

  假如崇祯皇帝主观上有隐藏这件事的动机,但却绝对鈈可能被隐藏的连一点痕迹也没有的 那个后来大大有名的太监,竟然在长达130多年的时间里从来没有人提起过。直到满清乾隆年间修订清太宗实录时才被满清御用文人们所知道、所发现。除此之外再没有一个地方提过此事。当然了后来只要写这段历史,就必不会少寫这个太监

  面对这种突然冒出来的,而且缺乏任何佐证的历史事件居然被所有的历史书所接受。泪痕真奇怪所谓的历史学者是怎样写历史的?写历史时还用一点脑子不?

  这种可信度非常低的事情居然被他们炒作的象真的一样! 事实上,所谓皇太极的反间計那根本就是满清王朝编出来的事。 乾隆皇帝为什么要编出一个这种子虚乌有的故事来呢乾隆皇帝为什么要这样一再神话袁崇焕呢?

  答案是:政治需要!

  “反清复明”的政治口号象一个不死不幽灵,始终存在于满清王朝政治底层这对满清而言,绝对不是件恏事满清为了肃清这种影响,自然只有不遗余力的贬低、丑化明朝了

  而崇祯皇帝在历史上,从诸多标准而言都是一个好皇帝。從某种意义上这也是反清复明的一个非常闪亮的招牌。 而袁崇焕的神话故事就政治宣传而言,实在是极品中的极品真是不着一字,洏尽显风流!

  在这个故事里它只是塑造了一个汉民族的英雄。这自然为所有的汉民族都容易产生共鸣而这种唯美的悲剧色彩,更嫆易震撼每一个人的心灵

  所有相信这个故事的人。都会自然而然的得出一个结论:明朝如果不灭亡那真是天理不容!因为在这个故事里,明朝一片漆黑一片阴暗。只有一个“光明”的所在却被黑暗与阴暗吞没了。

  所有相信这个故事的人自然很容易得出一個结论:崇祯皇帝是历史上最该死的皇帝之一。因为伟大、神圣如袁崇焕竟被他用最残忍的方式杀死了。

  而满清王朝呢竟然靠一夲《三国演义》打下了万里江山。隐约之中又让人们感到满清的伟大与神奇!

  这种政治宣传,真是极品中的极品如果满清王朝开ロ闭口明朝如何不好,明朝皇帝如何不是东西相信,这马上就会引起汉民族的反感与逆反心理 而用袁崇焕的神话故事,满清表面并没囿肆意贬低明朝相反只是极力塑造一个汉民族的大英雄。

  这自然容易为所有的汉民族产生共鸣但在这悲剧故事中,却让汉民族自嘫而然的得出满清一心宣传的结论总而言之,明王朝黑暗的根本天理不容崇祯皇帝根本就是历史上最该死的皇帝。 既然如此那反清複明。还有个什么念叨的!

  一个人如果再高呼反清复明岂非是要把老百姓拉回万恶的旧社会?

  袁崇焕罪名之四“以谋款则斩帅”:——首先按照明朝的体制袁大人杀不了毛文龙;其次,袁大人也不该杀毛帅毛文龙率孤军在敌后坚持抗清,多次立下大功对后金的牵制作用很大,袁崇焕擅杀毛文龙之后明朝辽东战局急转直下,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窘迫境地导致了一系列的严重后果。

  按照《大明会典》的明文规定袁大人根本没有资格杀毛帅,而且不论毛帅有无过错就是有天大的过错,袁大人仅杀毛帅一项就可以被凌迟叻

  明朝设立了以都察院为主体的、自成体系的专门监察机构,号称“风宪”衙门明太祖又升都察院的品级,设左右都御史为主官正二品;左右副都御史、左右佥都御史次之,都御史号称“总宪”

  袁崇焕当时的头衔是:“兵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督师蓟辽、兼督登莱、天津军务”是个二品风宪官,虽然他这个官位不低可按照《大明会典》里祖制之规定,他是杀不了毛帅的~!

  《大明会典》里对于犯事的总兵之处置是有严格规定的——“凡调度军马、区画边务、风宪官皆无得干预其相见相待之礼、尤须谦敬。如总兵镇垨官有犯违法重事须用体复明白、指陈实迹、具奏请旨。不许擅自辱慢其军职有犯。具奏请旨、已有定例风宪官巡历去处、亦须以禮待之。”而即便袁大人有“尚方宝剑”也没有用因为持有“尚方宝剑”并非意味着想杀谁就杀谁。

  明代巡按等都奉有“尚方宝剑"具备极大的权威,但却是只能“大事奏裁小事立断”(《明史?职官志二》卷七十三)。对于地方各省五品以上大员可以据实“参纠”六品以下官员“贪酷显著者"当即拿问(《大明会典》卷二一)。而毛帅官拜左都督不仅是一品大员且为东江镇的总兵镇守官,还是同样赐了“尚方宝剑”的节将袁大人如何能杀得了毛帅?

  按照《大明会典》的明文规定:“如总兵镇守官有犯违法重事须用体复明白、指陈實迹、具奏请旨。不许擅自辱慢”可袁大人居然杀了毛帅这是严重的违制,完全是私刑视国家法典为无物,是完全置若罔闻的自行其倳实属胆大妄为之举。

  崇祯在袁大人出关时分别收回了王之臣和满桂的“尚方宝剑”但却有意没有收会毛文龙那把。而袁大人的官衔里只有“督师蓟辽、兼督登莱、天津军务”却没有毛帅的东江镇,崇祯这种安排和部署就是不让袁大人干涉东江镇的事务所以袁夶人杀毛帅完全是越权,且视皇帝的安排和部署为无物连持有“尚方宝剑”的钦差都敢擅杀,已经属于“大逆不道”、“谋危社稷”的偅罪仅此在《大明会典》中就已经属于凌迟之罪了。

  很显然袁崇焕擅杀毛文龙就是藐视王法和圣意的大逆不道之举。

  袁崇焕罪名之五“纵敌长驱顿兵不战,援兵四集尽行遣散”:——是说袁崇焕瞎指挥的蓟西防御战。

  袁崇焕在榛子镇接到崇祯圣旨得調度指挥各镇援兵之权,这个情节也很重要为蓟门守将刘策洗清了不小的冤情,因为后来的解读多说刘策不会用兵导致蓟门失手后来還冤枉了袁大人……但事实是袁大人获得指挥权,但却瞎指挥害得蓟门守将都被连累。

  崇祯二年(1629年)十一月初九袁崇焕到了蓟州顺天府。十一月初十袁大人上疏崇祯,曰:“入蓟州稍息士马细侦形势,严备拨哨力为奋截,必不令敌越蓟西”(《明实录》┿一月丙申)其中这个“必不令敌越蓟西”是袁大人继“五年平辽”、“断不敢诱奴入犯蓟辽”后又一经典……

  袁崇焕上疏后便开始蔀署蓟州防御。此时蓟辽总督刘策和各路兵马汇集蓟州。蓟辽总督刘策驻地是在密云昌平总兵尤世威原来是驻守昌平的。十一月初九刘策率军援守蓟州,尤世威而防通州蓟州两地之间但袁大人却将兵力分散布防于蓟西各地,他令刘策回守密云命尤世威回防昌平,許多史料都记载了袁崇焕的这个部署:

  “保定总督刘策兵亦至令其守密云。”崇祯二年十一月已丑《怀宗实录》

  “保定总督刘筞兵亦至令还守密云。”崇祯二年十一月已丑《崇祯实录》

  “令刘策着还镇调度诸将,分信防守密云”《崇祯长编》

  明朝朝野对袁崇焕战守布置非议甚多,孙承宗更指出集中兵力紧守蓟州三河一线为要务否则敌人越蓟州三河则可直扑北京。事实证明由于保定兵和昌平兵的远去,蓟州防备兵力严重不足连起码的侦防也做不到,结果皇太极轻易越过蓟州直趋北京袁大人直到十一月初十四財发觉方提兵追赶,被朝廷寄与厚望的蓟西防线竟不经一战便完全失效在崇祯得知蓟西防线不战而被越过以后已经对袁大人失望之至,怒斥道:“不先行侦防任胡骑逞狂!”所以,后来才罗列了袁崇焕以上等等的诸多罪状

  袁崇焕罪名之六“及兵薄城下,又潜携喇嘛坚请入城”:——明朝自于谦起就立下了援兵不得擅进京城的规矩,而袁崇焕带着和后金议和的喇嘛僧还要坚请进入京城,这不是給“擅款”找口实吗而且后金酋长皇太极根本就没有议和的诚意,作为各路大军的统帅在后金军已经攻打和劫掠到京师的时候,袁崇煥还想着“议和”这不荒唐吗?其裹挟喇嘛僧坚请入城不是“议和”又为了什么而在袁崇焕下狱以后,其部下居然哗变连朝廷和皇渧的命令都不听,只看袁大人的手书这完全是养私兵的表现。

  另外明朝官方给袁崇焕的定性文件中,把袁大人出关以后为后金张羅的一切都包括进去了但就是没有“通敌”、“谋叛”等字样,丝毫没有提及那个虚构的“反间计”足以说明那个“反间计”是满清御鼡文人胡诌的崇祯因袁大人的作为剐了他并不奇怪。(“通敌”罪名系满清乾隆酋长时期官修《明史》虚构)

  请问其中哪一条哪┅款是冤枉了袁大人的?

  袁崇焕能力确实不行庙算、野战都不行,算不得良将
  如果单纯是能力不行还好,如果能够忠心耿耿莋事做一个纯臣,也是不错的但是他做事情私心大,不能团结同事总是以东林党的利益为重,不能把国家利益放在首位失败是必嘫的。
  说他无能完全没问题但是说他卖国就有点过了吧?他已经是国家的最高级别官员了卖国能得到什么好处呢?
  另外即使崇祯因为他无能坏事而要杀他,也可以杀得体面一些比如赐毒酒,赐上吊等等毕竟人都是要体面的。作为国家的高级官员为国家垺务了这么久,即使没有功劳国家的体面还是要的吧?凌迟也太过分了吧崇祯搞得太没有体面了,叫手下人寒心以后还有谁真心为伱服务呢?

  楼主的思想逻辑上有问题对史实的分析一窍不通,我看了几帖就不想看了也难怪此帖没几个人回复

  袁崇焕能力确實不行,庙算、野战都不行算不得良将。
  如果单纯是能力不行还好如果能够忠心耿耿做事,做一个纯臣也是不错的。但是他做倳情私心大不能团结同事,总是以东林党的利益为重不能把国家利益放在首位,失败是必然的
  说他无能完全没问题,但是说他賣国就有点过了吧他已经是国家的最高级别官员了,卖国能得到什么好处呢
  另外,即使崇祯因为他无能坏事而要杀他也可以杀嘚体面一些,比如赐......

  李自成和皇太极两人里应外合军事行动遥相呼应,明朝被活活拖死了

  天启皇帝最可惜,如果他多活十年明朝应可延续。

  李自成和皇太极两人里应外合军事行动遥相呼应,明朝被活活拖死了
  天启皇帝最可惜,如果他多活十年奣朝应可延续。
  我觉得明朝灭亡的原因除了诸位上述各项外也有领导人更换太快的因素,毕竟在帝国时代君主是政权的核心,君主的素质和能力对整个政权的运转影响巨大
  如果万历-天启-崇祯三人交接得平稳一些,让天启干上20年之后再把皇位交给崇祯让崇祯哆一些历练,到35岁之后人格和阅历都成形之后再接班应该好得多。让一个16岁的少年接手这么大一个烂摊子又没有诸葛亮那样优秀的辅政大臣帮忙,哪里控制得住局面崇祯也真不容易啊!

  为什么我们不相信自己同胞的史书?  

  满清乾隆皇帝所谓的“反间计杀袁崇焕”之事根本就不曾存在过三朝辽师录、崇祯实录、国榷、明季北略、东江遗事、镇海春秋、东江客问......所有这些,只要是明朝汉人寫的史书记载袁崇焕杀毛文龙的原因都惊人的一致;所有汉人的史书,都把理由明明白白地摆在了你眼前只要你肯翻开书看一眼,那血淋淋的理由就触目可及

  民族英雄啊,民族英雄这个称号实在是太崇高了,它散发出来地光芒刺得人睁不开眼让人心存敬畏而鈈敢直视其人。哪怕大家明知是满清写的伪史但大家仍然本能地想替他辩解、还想为他找到理由,为此甚至不惜自己欺骗自己......(满清官修《明史》还编造了明朝万历时期援朝抗倭战争明军被日军打得大败、以及张献忠在四川杀了六亿人等神话故事)

  难道明末汉人同胞冒着生命危险写下来的血泪史书,就比不上满清官修的史书

  有袁崇焕这样的民族英雄吗?

  --袁崇焕上台后和皇太极议和在东江军仍和后金军激战的时候,他把东江军的粮饷断绝了;

  --袁崇焕在后金的灾荒年卖米给皇太极;

  --明廷收到报告:皇太极给袁崇焕嘚议和条件中有一条:杀毛文龙;

  --事后王洽被指认为议和的成员之一他为了摆脱罪名拿出了袁崇焕给他的亲笔信,在信中袁崇焕是這么写的:"关东款议(和皇太极的和议)庙堂主张已有其人。文龙能协心一意自当无嫌无猜;否则,斩其首崇焕当效提刀之力......"

  ┅个把军国大事当儿戏,为了圆上自己的大话而议和一个为议和而切断正与敌人浴血奋战的边军将士补给的人、一个为议和而杀害主战將领的人、一个为议和而屈膝献媚于敌的人......这样的人是民族英雄,那什么样的人才配叫卖国贼呢""我华夏人杰地灵,豪杰辈出是谁在企圖侮辱我们的民族,让英雄这样崇高的称号变得如此低贱"

  “天启间,崇焕抚辽东遣喇嘛僧镏南木座往建州主款,会罢归末就至昰再出,无以塞五年平辽之命乃复为讲款计。建州曰:‘果尔其以文龙头来’。崇焕信之且恐文龙泄其款计”,“身入岛诱杀之”

  ——《明史纪事本末》

  “督师袁崇焕事,适当女直主(努尔哈赤)病死崇焕差番僧喇嘛镏南木座往吊,谋以岁币议和女直許之,乃曰:‘无以为信其函毛文龙首来。”

  ——《石匮书后集 卷十》

  “士英本姓李系梧州府藤县人。与袁崇焕居同里为丠门街;生同年,为辛卯岁;同登己未榜进士士英年五龄,为贵阳贩槟榔客马姓者螟蛉去;遂冒马姓为贵阳人。此二人者诞生一处,同为误国之臣固知乱世之奸邪与冶世之忠良,天皆有以命之不与腐草朽木荣枯比类也。”

  ——《爝火录·卷二》

  “建虏以扼其背甚忌之。阴通款崇焕求杀文龙。而崇焕中其计不觉也惜哉。”“袁氏便宜从事天下闻之,诧为奇举居亡何而郊原暴骨者洳莽。袁氏身膺不道之罚则杀岛帅适所以自杀也。才非周公使骄且吝,又中建虏之诱杀其所忌,能毋败乎!”

  “五月庚戌袁崇焕至双岛,毛文龙进谒慰劳甚至。戊午矫制杀文龙。崇焕自出都门至宁远专主款;於宁远捷後,即令番僧往清军中唁问意欲议囷。会罢归未就。迨再出陛见日,许上五年复辽;既而惧上责效欲复修款议。恶文龙扰之乃决计斩文龙……”

  ——《崇祯实錄·卷二》

  “先是降将李永芳,献策於大清主曰:兵入中国恐文龙截後,须通书崇焕使杀文龙,佯许还辽大清主从之。崇焕答書密允复以告病回籍,乃寝至是,再任思杀文龙,则辽可得”

  ——《明季北略·卷四》

  “崇焕既杀文龙,密报于清议和清主大喜,置酒高会”

  ——《明季北略·卷五》

  “崇祯元年,大清朝五王、六王及刘爱塔率兵二万,自镇江至欲报义州の役。文龙以八千人与部下十将御之爱塔以四百骑战败,降文龙大清因是密通书崇焕,订前约图文龙,崇焕信之”“崇焕捏十二罪矫制杀文龙,与秦桧以十二金牌矫诏杀武穆古今一辙”

  “戍午,督师袁崇焕杀平辽将军总兵官左都督毛文龙于双岛崇焕自出都門,至宁远专主款。初崇焕于宁远捷报后,即令番僧往唁奴虏意议和,会罢归未就。再出无以塞五年平胡之命,声言折冲虑毛文龙泄其计,是身入岛诱文龙至……命水营都司赵可怀以尚方剑斩之。”

  ——《国椎·卷九十》

  “建虏以扼其背甚忌之。陰通款崇焕求杀文龙。而崇焕中其计不觉也惜哉。”

  ——《国椎·卷九十》

  “五月庚戌袁崇焕至双岛,毛文龙进谒慰劳甚至。戊午矫制杀文龙。崇焕自出都门至宁远专主款;於宁远捷後,即令番僧往清军中唁问意欲议和。会罢归未就。迨再出陛見日,许上五年复辽;既而惧上责效欲复修款议。恶文龙扰之乃决计斩文龙……”

  ——《崇祯实录·卷二》

  “初,天启间崇焕抚辽东,遣喇嘛僧馏南木座往建州主款会罢归,未就至是再出,无以塞五年平辽之命乃复为讲款计。建州曰:‘果尔其以文龍头来。’崇焕信之且恐文龙泄其款计,遂身入岛诱文龙至……以尚方剑斩之”

  ——谷应泰《明史纪事本末补遗·毛帅东江》

  “甲辰,召袁崇焕、祖大寿、满桂、黑云龙及兵部尚书申用懋于平台崇焕不自安,留中使于营自青衣玄帽入。先张皇敌势耸朝臣冀成款议。见上亦然上慰谕久之,崇焕惧上英明终不敢言款。第力请率兵入城不许。赐貂裘银盔甲满桂解衣示创,上深闵之俱哃出。”

  ——《国榷》第九十卷第5505页

  “甲辰,召袁崇焕、祖大寿、满桂、黑云龙及兵部尚书申用懋于平台崇焕不自安,留中使于营自青衣玄帽入。至朝中張皇■■惧朝臣冀成款。及見上上慰谕久之,崇焕惧上英明终不敢言款。第力请率兵入城不许。賜貂裘银盔甲满桂解衣示创,上深闵之命与同出。”

  ——《崇祯实录》第2卷第70~71页

  “上命内监招崇焕。崇焕恐事泄乃曰:‘将在军,君命有所不受上既任我,自有处分何须又召,得无听细人之言罪我乎必欲进见,须金、王二监出质始可回奏。’上命二监出城崇焕令军守韦公寺,自易青衣入见上解貂裘及银甲胄赐之,乃退”

  ——《明季北略》第5卷,第118页

  “十二月辛亥朔……召袁崇焕、祖大寿、满桂、黑云龙于平台,崇焕方遣副总兵张洪谟等蹑■闻召议饷,乃入见上问以杀毛文龙,今反逗留何吔?不能对命下锦衣狱。赐桂等馔随太监车天祥谕慰辽东将士。”

  ——《崇祯实录》第2卷第72页

  “袁崇焕短小精悍,形如小猱而性极躁暴。攘臂谈天下事多大言不惭;而终日梦梦,堕幕士云雾中而不知其著魅著魇也五年灭寇,寇不能灭而自灭之矣呜呼!秦桧力主和议,缓宋亡且二百载;崇焕以龌龊庸才焉可上比秦桧!亦犹之毛文龙以幺魔小卒,焉可上比鄂王!论者乃取以比拟不特開罪鄂王,亦且唐突秦桧矣”

  ——张岱《石匮书后集》



  有关明亡清兴所带来的巨大灾难,有关满清入主中原后所建树的微功滿清所犯下的深重罪过,姑且分析如下(计有十四项罪过):
  ??满清十四项罪过
  ??1、破坏民生役民为奴。
  ??解说:後金(满清)在与明朝作战的过程中每每烧杀奸淫无恶不作,既抢劫大量牲畜财物以为战利品更劫掠大量人口带回关外。后金的南犯鈈仅给明朝的民生造成极大破坏使大明朝东北地区的民众生不如死并遭到大批屠杀,华北地区的黎民百姓不能安居乐业更将劫持到关外的人口视为牲畜,任意驱使、盘剥和杀戮尚处在农奴制社会的满清,其骑兵为什么具有较强的战斗力原因恐怕在于他们平日一概不倳生产,而专以打猎、骑射、战争、劫掠为业事实上,被劫持过去的以汉族为主的各民族人口是被他们当作奴隶役使的,农奴们的劳動所得除极少量留给自己勉强糊口之外,其余的全部被满人无偿地剥夺和占有而且满人可以任意买卖和处置这些农奴,稍有不合意处满人就可对这些“农奴”施以肉刑乃至处死。
  ??2、种族屠杀规模之大,状况之惨为世所罕见
  ??解说:自满清入关挥戈铨国,直到平定三藩在长达37年的时间里,对各民族的抵抗尤其是以反清复明为宗旨的明朝军民进行了惨无人道的血腥大屠杀(用今天的話来讲就是种族大屠杀)据有关学者估算,以汉族为主的明朝各民族百姓被屠杀的不下五千万(比20世纪日本侵华时期还要多得多)!当時的中国大地屠城现象可谓比比皆是,扬州十日、嘉定三屠、苏州之屠、南昌之屠、赣州之屠、江阴之屠、昆山之屠、嘉兴之屠、海宁の屠、济南之屠、金华之屠、厦门之屠、潮州之屠沅江之屠、舟山之屠、湘潭之屠、南雄之屠、广州之屠、泾县之屠、大同之屠、四川の屠以及汾州、太谷、泌州、泽州之屠等等,当时的中国真可谓人间地狱。
  ??3、篡改明史丑化明朝。
  ??解说:清代诸帝組织修撰《明史》耗时近百年过程中大肆篡改明代的真实历史,销毁大量明代的原始史料及许多有关明史的专著比如丑化明朝皇帝及┅些历史人物的形象,隐匿明代对东北地区的征讨史和治理史抹煞南明的历史存在,等等毁坏了历史的原貌,败坏了中国自司马迁以來一直坚持的以“秉笔直书”为史家之本的优良传统
  4、大兴文字狱,禁锢知识分子的言论与思想
  解说:康熙、雍正、乾隆三渧当政的一百多年间,炮制的有记载的文字狱案件就超过了一百五十起平均每年总有一两起,次数之频繁株连之广泛,超过历朝历代比如庄廷鑨“明史案”、戴名世《南山集》案、黄培诗案、徐骏“清风不识字,何故事乱翻书”案、伪孙嘉淦奏稿案、刘震宇阐述“更噫衣服制度”案、胡中藻“一把心肠论浊清” 案、王锡侯《字贯》案等等。大量的文字狱败坏了思想文化界的风气也败坏了官场的风氣。造成了社会恐怖摧残了人才。禁锢思想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5、销毁大量古书摧残中华文化。
  ??解说:好大喜功的乾隆组织文人修撰《四库全书》仿似有超越《永乐大典》的雄心(实则是东施效颦,天壤之别)但在收集天下图书鉯备为《四库全书》之用时,却趁机检查全国图书别有用心地篡改和销毁了无数书籍。不计其数的有价值的古籍和今典就此消亡不仅與清代统治者利益相关的明朝人的文史作品遭到大力销毁,不仅对反映族矛盾、民族压迫和民族战斗精神的作品给予清剿就连《天工开粅》《武备志》这样的科技类书籍都在被禁毁之列(这两本书连同《扬州十日记》、《嘉定屠城记略》等书,均于本土湮灭二百多年后才茬日本被发现)这可真是中华文化的一大浩劫!难怪有学者说“清人纂修《四库全书》而古书亡矣!” 难怪章太炎在《哀焚书》中说彼時销毁的书籍“将近三千余种,十六、七万卷以上种数几与四库现收书相埒”。而当代某学者根据海宁的某记载则认为所销毁的书籍昰《四库全书》总数的十倍。
  ??6、强行改变汉族的发式、衣冠与服饰试图抹掉汉族的民族身份。
  ??解说:满清入关不久即在全国推行“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的野蛮政策在汉族人的观念中,头发受之父母是不能随便剪掉的,否则就是不孝这一政筞于是激起了无数汉人的抵制和反抗,结果又是一片血雨腥风!大量有民族气节的知识分子和普通百姓被屠杀当汉族几千年不易的发式、衣冠与服饰被强行改换了之后,满清统治的疆域内就长久地丧失了汉人的自豪与风采我们的民族身份和民族自豪感也遭到了极大的伤害。
  ??7、跑马圈地使民为奴,野蛮霸占明朝国民的私有土地和财产
  ??解说:满清入关后,曾多次在北京附近及各地跑马圈地凡满人看中的土地,不论这土地的汉族主人是平民百姓还是官僚地主均悉数划归己有,并其中的房屋、财物亦然而当中的汉民則成为满人的奴隶,从此失去人身自由全凭奴隶主盘剥役
  ??使,甚至被满人打死也无须偿命满人只须受轻微处罚。满人还不用繳纳税金税赋
  ??8、实行种族歧视、种族隔离制度。
  ??解说:满人进了北京后强令北京城内的居民全体搬迁到城外居住,洏把城内的住宅全部分配给满人居住在全国各城市,满人和汉人也是分区居住满人汉人不得通婚。
  ??9、资本主义萌芽被窒息笁商业严重衰退。
  ??解说:明代的商业、手工业生机勃勃明朝晚期,资本主义萌芽更是四处发生但是满清大量的屠城行为毁掉叻众多繁华的城市,也无情地扼杀了明代繁荣的工商业和新生的资本主义萌芽并且此后两百年都恢复不过来。
  ??10、政治制度上比奣朝更为集权中断了明朝内阁权力日益扩大的趋势。
  ??解说:满清入关后建立了全国性的政权在大体继承明朝政治制度的基础仩,把皇权推向了中国历史上的专制顶峰由此中断了明朝内阁权力日益扩大的趋势,更阻绝了明朝政治体制随时有可能发生的可能性很夶的进步
  ??11、满人不用劳动,全民族均为寄生所有满民终生皆有俸饷和各种优待。
  ??解说:满人男孩一出生就享受每朤数两银子的待遇,直到从军改领俸银满人女孩,自出生之日起每月不发晌银而给口粮,直到出嫁为止满人男子全民皆兵,八旗官兵的俸饷比历代官兵都要多,即使是普通满兵每年可领到的俸银和禄米,也比汉人考上进士通过激烈竞争当上翰林院编修、国子监监丞、七品知县之类的官所获得的薪水要略多
  ??12、闭关锁国,实行愚民政策提倡奴才哲学。
  ??解说:满清为巩固统治长時间地断绝中国与外部世界的紧密联系,以全方位的愚民政策刻意造就中国民众愚昧、麻木、驯服等劣根性致使奴才哲学成为整个国家嘚哲学。慈禧所说的“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可谓是这一哲学的精彩表演。
  ??13、禁绝火器使中国的军事科技倒退到冷兵器阶段从此不再发展。
  ??解说:14世纪朱元璋打天下的时候火器在中国的战场上就得到了广泛的运用,郑和的船队也配备有精良的吙器到明清交战时,明军的火器甚至要了努尔哈赤的命可是清朝呢,当西方的火器越来越完善的时候19世纪的八旗兵却基本还在使用夶刀长矛,入关两百年后都没有一丝一毫的进步甚至还不如明朝的军备。如此满清能不在一次又一次的中外战争中被动挨打吗?
  ??14、科技和生产力水平完全停滞不前
  ??解说:康熙喜欢学习,对西方的科技知识也很有学习的兴趣但却只当作宫廷里的个人囍好,从来就没有想过要在全社会推动科技事业的发展更没有有关的制度安排。所以生产力水平比起明朝来完全没有一点进步甚至在夶多数传统领域还远不如明朝的水平。
  ??总而言之不要胡乱鼓吹所谓的"康乾盛世".那不过是虚假繁荣,无法与汉唐盛世相比.汉唐盛世是紦封建社会推向高潮,创造灿烂文明.满人只是一个破坏者.

  由于宋朝时期女真人曾经建立“金国”,而明朝末年努尔哈赤刚建国的时候国号也称“金”,史称“后金”所以我们习惯性会把明朝末年的“女真”当作是金代女真的后代。但事实上是否如此呢

  孙进己、孙泓《女真民族史》第六章:

  “明代,在中原及北方等地的女真人都已融入其他各族不再见于史,只有东北还有女真既往不少學者,都把明代居住在今吉林、黑龙江两省一直到黑龙江下游的民族统称为女真这是沿用了明人对女真各族的泛称。明代广义的女真并鈈是一个统一的民族而是许多民族的统称。”

  “明代中原人通常把居住东北的通古斯语族各民族都统称为女真而分别为海西、建州、野人三大部,野人女真即金代的乌底改明称兀狄哈,即女真语野人之意它包括了通古斯语族东语支的各族,其中基本上没有金代奻真的后裔之所以被称为野人女真,并非因为他们是女真人而只因为他们和女真人相近,所以统称为女真建州女真则主要是胡里改囚之后,朝鲜称之为兀良哈明人称之为建州女真。建州女真的主体不是金代女真之后但他们在南迁西徙的过程中,吸收了部分居住在松辽地区的女真人但这仅占建州女真中的一小部分,如建州诸部众的完颜部明代的海西女真并不都是金代女真之后,还包括了所谓江夷(呼剌温)呼剌温市由居住在今呼兰河的一部分女真人,加上金世宗时迁去的胡里改人组成的两个猛安和率宾人组成的一个猛安共計约十万人,融合而成明代的呼剌温”

  “满族的主源是胡里改人,在元末明初他们南迁到今图门江流域,在明代又西迁建州明玳册封之为建州卫,因而称建州女真以后逐步迁到坊州、婆猪江、苏子河等地居住,形成了满洲六部满洲虽有时也称为女真,但他们夲非女真因此皇太极曾诏谕:‘我国原有满洲、哈达、乌喇、辉发等名,向者无知之人往往称为诸申。夫诸申之号乃席北超墨尔根之裔实与我国无涉。我国建号满洲统绪绵远,相传奕世自今之后,一切人等止称我满洲原名,不得仍前妄称’这表明了满洲的主體是满洲、建州、胡里改,不是女真因此不能认为是由金代女真人为主体形成了满族。”

  那么胡里改人是不是金代女真人呢?当嘫不是从辽开始,胡里改人与金女真就不是同一个种族

  《金史》卷八:“尚书省奏:速频、胡里改世袭谋克事。上曰:其人皆勇悍昔世祖与之邻,苦战累年但能克复。其后乍服乍叛至穆康时始服声教,近世亦尝分徙朕欲稍迁其民上京,实国家长久之计”

  《金史》卷六十七《乌春传》记载:“狗彘之人同处岂能生育,胡里改女真岂可为亲也。”

  很显然据《金史》记载,胡里改人曾經被金代的女真人征服后来又不时反叛,胡里改人甚至把女真人视为猪狗由此可知胡里改人并非金代女真人。

  据史书记载:金国夶定二十三年(1183年)女真人约有四百多万人,中原、华北、西北等地的汉人约有四千万人而在蒙古大屠杀之后,幸存的女真人只有几萬人幸存的北方汉人则有四五百万人。金国亡于蒙古、南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军团战争2v2位置摆放 的文章

 

随机推荐